五年级数学三角形面积说课稿(优秀17篇)

时间:2023-12-14 作者:笔尘

教案模板要求教师注重教学设计的创新性和差异性,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1.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案模板范文,供大家参考使用。

五年级数学三角形面积说课稿(优秀17篇)篇一

小学数学关于几何知识的安排,是按由易到难的顺序进行的。本册教材承担着让学生学会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面积计算的任务。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是在学生已经掌握并能灵活运用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理解平行四边形特征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课主要让学生初步运用转化的方法推导出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为长方形,并分析长方形面积与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关系,再从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推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然后通过实例验证,使学生理解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公式。同时也有利于学生知道推导方法,为三角形、梯形的面积公式推导做准备。由此可见,本节课是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扎实其几何知识学习的重要环节。

依据以上分析和新课标的要求,确定本节课要达到的教学目标如下: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使学生经历探索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能应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能力,领会割补的实验方法;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空间观念,发展初步的推理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严谨的科学态度,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和事物间相互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四)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探究并推导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运用。

教学难点: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方法—转化与等积变形。

关键点:通过实践——理论——实践来突破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的重点。利用知识迁移及剪、移、拼的实际操作来分解教学难点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关键是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的等积转化问题的理解,通过“剪、移、拼”找出平行四边形底和高与长方形长和宽的关系,及面积始终不变的特点,归纳出平行四边形等积转化成长方形。

通过平时的学情观察,我发现学生已经掌握了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和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并且有些学生对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内容并不陌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但是小学生的空间想象力不够丰富,对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有一定的困难。因此,这是学生学习这一内容的重点和难点。同时,学生的认识水平存在着差异性,如何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一定程度的发展和提高,也是教学中要考虑的重点。为突破重难点,关键要遵循小学生认识事物的一般规律,充分发挥现代技术的作用,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为学生提供生动、形象、直观的材料,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本节课的学习就要让学生充分利用好已有知识,调动他们多种感官全面参与新知的发生发展和形成过程。我打算为本节课准备的教具(学具)有多媒体课件、自制长方形框架、方格纸、课件、平行四边形纸片、剪刀、直尺等。

(一)发展迁移原则。

运用迁移规律,注意从旧到新、引导学生在整理旧知的基础上学习新知,体现“温故知新”的教学思想。

(二)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

针对几何知识教学的特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以及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我打算主要采用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通过课件演示和实践操作,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实验得出结论,体现了教学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

(三)反馈教学法。

为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和创新性,在教学中,采用反馈教学法进行教学,给学生提供一个参与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形成和运用的机会,使学生不仅“学会”而且“会学”。

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倡导的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的学习活动不仅是为了获得知识,而更重要的是掌握获得知识的方法。本节课我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探索能力和创新精神为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我培养学生初步感知和运用转化的方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通过观察、比较、操作、概括等行为来解决新问题,通过一系列活动,培养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的能力,使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抽象概括能力逐步提高,教会学生学习。

小学生学习的数学应该是生活中的`数学,是学生“自己的数学”。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寻”数学,在实践操作中“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用”数学。

为了能更好地凸显“自主探究”的教学理念,高效完成教学目标,我设计如下课堂教学环节:

(一)巧设情境,铺垫导入。

(二)合作探索,迁移创造。

(三)层层递进,拓展深化。

(四)总结全课,提高认识。

下面我就分别从这四个方面说一说:

新课开始,我先拿出一个长方形框架,让学生回忆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以唤取学生对旧知识的回忆,为新知识的学习做好铺垫。

随后我把长方形框架拉成了平行四边形框架,并让学生比较周长是否发生变化?面积是否发生变化?通过这些问题,促使学生积极动脑猜想,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和它的什么东西有关系。

为说明面积发生变化,引出数方格求面积的方法。数方格的时候注意提醒学生先数整格、后数半格,并提示数半格的方法。通过数方格,学生很容易知道拉成后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比原来长方形的面积要小了。这时我启发学生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和长方形是不一样的,不可能等于相邻两条边的乘积了。那么拉成后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为什么会变小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究竟和什么有关呢?从而引出本节课的课题: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板书)。

1、图形转换。

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活动是认知的基础,智慧从动作开始”。动手操作过程是学生学习的一种循序渐进的探索过程。学生只有具备了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才能充分感知和建立表象,为分析和解决问题创造良好的条件。

由于前面在数格子时已经有同学提到用割补的方法来求面积,所以我顺水推舟,让学生动手操作,想办法将平行四边形转化为长方形。操作之后进行汇报,交流自己的验证过程。汇报的时候,我引导学生有序按照三个步骤——怎么画、怎么剪、怎么拼来说。同时,我及时抛给学生这样一个问题:“拼成的长方形面积变了没有?”引发学生积极开动脑筋思考。之后,请学生展示不同方法。

2、探讨联系。

汇报后,我总结了预设的两种基本方法,并用媒体展示了过程,使学生更清楚地了解等积转化的过程。然后我又引导学生观察这两个图形并比较,进而讨论:拼出的长方形与原来平行四边形什么变了,什么没变?拼成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原来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有什么联系?通过上面问题的思考,学生对平行四边形公式的推导有了更深的认识,这时我顺势引导学生得出推导过程:将一个平行四边形通过剪、拼后转化为一个长方形,拼成的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原来平行四边形的底或高,拼成的长方形的宽相当于原来平行四边形的高或底。接着我让学生根据填空同桌互相说一说整个操作过程,使学生真正理解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的过程。

3、推导公式。

将一个平行四边形通过剪、拼后转化为一个长方形,拼成的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原来平行四边形的底或高,拼成的长方形的宽相当于原来平行四边形的高或底,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就等于长方形的面积,因为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所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公式用字母表示s=ah,并让学生齐读和书空。

4、验证公式。

刚才用数方格的方法算出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现在让学生用公式计算并验证。同时,我及时让学生反馈用公式计算要知道什么信息。并让学生比较数方格和公式计算哪种方便。培养学生用心学习观察的情感。

5、教学例1。

例1:平行四边形花坛的底是6m,高是4m,它的面积是多少?引导学生写完整整个解题过程。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这一环节的教学设计,我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倡导学生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进而建构了学生头脑中新的数学模型:转化图形——建立联系——推导公式。整个过程是学生在实践分组讨论中,不断完善提炼出来的,这样完全把学生置于学习的主体,把学习数学知识彻底转化为数学活动,培养了学生观察、分析、概括的能力。

对于新知需要及时组织学生巩固运用,才能得到理解与内化。我本着“重基础、验能力、拓思维”的原则,设计四个层次的练习题:

第一层:变式练习。

有利于学生加深对公式的理解,举一反三,知道求高和求底的公式。

第二层:强化练习。

强化公式中对高的理解,知道高是底边上对应的高。

第三层:综合练习。

让学生自己动手作高,并量出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再计算面积,这个过程也体现了“重实践”这一理念。

第四层:拓展练习。

猜一猜:如果让你设计一个平行四边形的黑板报栏目,要求面积是24平方分米,那么底和高各是多少?(底和高都是整数)。

发散学生思维,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进行几何美的教育。

整个习题设计部分,虽然题量不大,但却涵盖了本节课的所有知识点,题目呈现方式的多样,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面对挑战充满信心,激发了学生兴趣、引发了思考、发展了思维。同时练习题排列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层层深入,也有效的培养了学生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年级数学三角形面积说课稿(优秀17篇)篇二

(1)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能拼所以三角形的面积等于()。用字母表示是()。

(2)一个三角形底是5cm,高是7cm,面积是()。

(3)一个三角形的面积是4.8m2,与它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

(4)1.25公顷=()平方米5600平方分米=()平方米。

2、选择正确的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

a、长方形b、正方形c、梯形d、平行四边形。

a、底和高b、底的面积c、高和面积。

(3)一个三角形与一个平行四边形面积相等,高相等,已知平行四边的.底是16cm,三角形的底是()cm。

a、8b、32c、16d、无法确定。

(1)底是8.6m,高是2.7m(2)底是10dm,高是7.3dm。

1、

量出下面图形中你需要的长度,求出图形的面积。(单位:cm)。

2、应用题。

(1)一个三角形的面积是0.24m2,高是6dm,底是多少dm?

(3)现在有一块长6m,宽2.5m的黄布,要做成小三角形旗(如图)可以做多少面?

0.15m。

0.2m。

五年级数学三角形面积说课稿(优秀17篇)篇三

1、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能正确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2、通过操作、观察和比较,使学生认识转化的思想方法在研究三角形面积时的运用。

掌握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能正确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培养学生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和运用转化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各一对,课件。

一、复习:

1、出示一个平行四边形。(课件)。

“这是什么图形?”“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是什么?”

“用字母怎样表示?”“我们在推导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时,运用了什么方法?”

“通过割补法,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了什么图形?”

2、揭示课题:“同学们周日预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板书:三角形的面积)。

二、探究新知:

1、导入:

“通过预习,同学们对于三角形的面积有了一定的了解,那么,我们现在就要考查同学们预习的效果,如果有疑问,你看一看通过我们共同的努力是否把它解决了。”

“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在我们没有预习前是一个陌生的知识,同学们想一想,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是否可以像平行四边形那样,把它转化成我们学过的图形呢?”

2、小组学习:拼组三角形。

让学生拿起桌面上的两个直角三角形。

“这两个三角形是什么三角形?”

“它们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说出“完全一样”)。

以此引导学生观察另外两组三角形。

“同学们想一想,用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能否拼出我们学过的图形呢?而且拼出图形的面积还会计算。”

以小组为单位活动。

完成后汇报、交流。

3、通过观察、分析和计算,总结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

“老师把用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的平行四边形放大了贴在黑板上,同学们注意观察,听老师的提问。”

“每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可以求出来吗?”“为什么?”

学生答出以后,写出每个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

“这样能求了吗?”(板书算式)。

“如果让你求其中一个三角形的面积,怎样列式?”(板书算式)。

“通过我们上面求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的面积,同学们看一看,三角形和拼成的平行四边形有什么关系?”

引导学生说出。第二个和第三个同样讲解。

“同学们看一看,通过我们的实际操作和列式计算,我们是不是可以得出一些结论呢?”(课件出示,填空)。

“你们可以总结出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吗?”

“底×高”求的是什么?为什么要除以2?

“计算三角形的面积必须知道几个条件?是哪几个?

4、应用计算公式解决问题。

出示例题,让学生独立计算,解答后汇报、交流。

三、巩固练习:课件出示(略)。

五年级数学三角形面积说课稿(优秀17篇)篇四

《梯形的面积》是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的一个课时。这节课,是在学生认识了梯形特征,经历、探索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的面积计算的推导方法,并形成了一定空间观念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因此,教材中没有安排数方格的方法求梯形的面积,而直接给出一个梯形,引导学生想,怎样仿照求三角形面积的方法把梯形转化为已学过的图形来计算它的面积。让学生在自主参与探索的过程中,发现并掌握梯形的面积计算的方法,让学生在数学的再创造过程中实现对新知的意义建构,解决新问题,获得新发展。

2、说教学目标、重点、难点。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五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知识与技能:在实际情境中,认识计算梯形面积的必要性。能运用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学会发现知识之间的规律,加强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在自主探索和小组合作探索的活动中,经历推导梯形面积公式的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探索梯形面积计算方法的过程中,获得探索问题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梯形面积计算公式,正确计算梯形的面积。

由于学生学习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初步理解了平移、旋转的思想,具备了初步的归纳、对比和推理的数学活动经验,对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有一定的启发。学生受思维定势的影响,很容易就会利用两个完全相同的梯形转化成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推导出梯形的面积公式,而用一个梯形推导出梯形的面积公式对有的学生来说,会有一定的难度。另外,由于班额人数较多,因此在合作中给教师的指导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根据教学的三维目标,结合几何形体教学的特点,我采用以下的教学方法:

1、知识的迁移法:在教学活动中,充分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生活经验,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比较、分析、概括,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2、采用“小组活动,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

在教学中,组织学生开展探索性的数学活动,注重知识发现和探索过程;体现变知识的接受过程为科学的探究过程,利用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3、采用直观教学法。

在教学中运用直观演示,来突出教学重点,从而启发学生思维,帮助学生突破学习的难点。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学会以旧引新,学法迁移进行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探索精神,提高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基于上述认识与理解,我对梯形的面积教学流程作了如下设计: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上课开始,根据我班现有的实际情况设计了这样的情境:“我们班同学喜欢听故事吗?”学生上五年级以来,最感兴趣的就是爱听故事。于是,我通过讲曹冲称象的故事,让学生悟出转化法来解决梯形的面积。由此,很自然的导入本节课。让学生认识到求梯形面积的必要性,同时也激发起了学生积极的学习情感。

第二环节: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学要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学习过程”。所以,在教学中,我设计了让学生自己去探求推导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的活动。因为学生学过了三角形面积的推导,所以很容易就会想到用两个完全相同的梯形拼成平行四边形推导面积公式的途径。最后,再用课件直观展示出梯形面积的推导方法,加深学生的理解。

第三环节:合作探究,发散验证。

在操作探究的基础上,我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出了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然后,我向学生提问:“如果我们手中只有一个一般的梯形,你们能不能自己动脑想出别的方法验证我们刚才的发现呢?”以此来鼓励学生采用多种方法进行验证刚才的结论。

这样的设计,体现了让“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学习”的教学理念。通过展示学生们个性化的研究思路与成果,激发他们成功的学习体验和进一步深入研究的积极愿望。同时也达到既突出“重点”,又化解“难点”的目的。

第四环节:应用公式,解决问题。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要使学生真正学好数学,形成数学技能,必须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其体验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所以,围绕这个目的,我设计了下面的一些练习:

第一题:是判断题,加深学生对推导公式的印象。

第二题:基本题,例3,基本题,课本中的“做一做”。目的在于让学生准确使用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第三题:是书中89页做一做,能发现了什么?目的在于让学生掌握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第四题:课本90页的第1题,给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第五题:是一道变式练习,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灵活运用公式的能力。

练习设计由浅入深,有层次性,让学生感受到通过努力而获得成功的'喜悦。

第五环节:课堂回顾,总结收获。

成功和体验是学生情感发展的基础,师生在交流中共享学习的快乐。

五年级数学三角形面积说课稿(优秀17篇)篇五

1、知识与技能:

(1)探索并掌握三角形面积公式,能正确计算三角形的面积,并能应用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应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经历操作、观察、讨论、归纳等数学活动,进一步体会转化方法的价值,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初步的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在探索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探索并掌握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能正确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探索过程。

让学生经历操作、合作交流、归纳发现和抽象公式的过程。

课件、平行四边形纸片、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各三组、剪刀等。

每个小组至少准备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各两个,一个平行四边形,剪刀。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屏幕出示红领巾图)。

师:同学们,红领巾是什么形状的?(三角形)你会算三角形的面积吗?这节课我们一起研究、探索这个问题。(板书:三角形面积的计算)。

二、探索交流、归纳新知。

寻找思路:(出示一个平行四边形)。

师:

(1)平行四边形面积怎样计算?(板书: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

(2)观察:沿平行四边形对角线剪开成两个三角形。

师:两个三角形的形状,大小有什么关系?(完全一样)。

三角形面积与原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

师:你想用什么办法探索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指名回答,学生可能提供许多思路,只要说的合理,教师都应给予肯定、评价鼓励。)。

五年级数学三角形面积说课稿(优秀17篇)篇六

1.某数与最小的两位数之和是32,那么,它与最大的两位数之积是()。

2.两数相乘,如果一个因数增加3,积就增加5l;如果另一个因数减少6,积就减少150,两个因数分别是()和()。

3.在0.8与0.9之间的最小的`两位小数是(:。、),最大的两位小数是()。

4.把10元钱平均分给20个小朋友,每人能分(。)元。

5.与5.7l相邻的两位小数是()和()。

6.用三个1两个0组成的最大的纯小数是(),最小的纯小数是()。

7.0.0073要变成一个整数,至少加(),至少减(),至少扩大()倍,至少缩小()倍。

8.一个自然数除以()时,商比被除数大,除以()时,商比被除数小。’。

9.一个自然数乘以纯小数时,积比被乘数(),乘以带小数时,积比被乘数()。

10.把一个数的小数点先向左移动两位,再向右移动一位,所得的数是原数的()。

11.做除法时,错把除数的小数点点错,商比原来扩大了100倍,变成335.6,正确的商应该是()。

12.财务室会计结账时,发现账面多出32.13元钱,后来发现是把一笔钱的小数点点错了一位,原来这笔钱是()。

五年级数学三角形面积说课稿(优秀17篇)篇七

说课的内容是三角形的面积。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是义务教育课程实验教材第九册第五单元多边形面积的计算中的第二节。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三角形的特征,以及长方形、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的基础上教学的。

教材的编排加强了学生的动手操作,如求三角形的面积,让学生用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摆已学过的图形。一方面启发学生设法把研究的图形转化为已经会计算面积的图形,另一方面主动探索研究的图形与已学过的图形之间有什么联系,从而找出面积的计算方法,而不是直接把公式告诉学生。

这样既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了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又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教材中的插图给出了转化的操作过程,同时渗透了旋转和平移的思想,以便于学生理解公式的来源。

二、说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认识,按照新课程理念,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经历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探索过程,理解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掌握求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2、能力目标。

通过学生动手拼摆,渗透旋转、平移的数学思想,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推导公式,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求异思维的能力。同时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学习活动,提高实际操作、自主探索能力及运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

在探索学习活动中,培养实践能力,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意识、合作意识和创新意识,体会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并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和成功体验。

三、说教学方法。

根据以上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我准备采用以下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1、发展迁移原则。运用迁移规律,引导学生在整理旧知的基础上学习新知。

2、加强学生动手操作。在学生拼摆实验的基础上,通过课件演示,采取旋转、平移的方法,将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平行四边形,加深学生对三角形面积公式来源的体验和理解。

本节课在学习方法上我侧重以下几点:

1、学会以旧引新,掌握运用知识迁移、学法迁移进行学习的方法。

2、操作实验法。学生自己动手用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拼摆出自己学过的图形,弄清三角形面积与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关系。

3、学习讨论法。在操作实验的基础上,讨论三角形的底和高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的关系,从而总结出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四、说教学过程。

针对上述内容的需要,我设计了如下的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景,引入探索。

师:在讲课之前,首先,谁愿意给大家说一说,你有什么爱好?

生:我喜欢。

(引导学生可以先求长方形面积,再算它的一半就可以)。

那么如果遇到花坛形状是这样普通的三角形,面积怎么计算呢?我们今天一起来研究,大家有兴趣吗?(教师板书课题:三角形面积的计算)。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1、引导学生看大屏幕(出示不同类型的三角形),提出思考:谁来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3、谈话启思。

请大家运用老师提供的素材,自行确定研究方案,希望同学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可以拼,还可以摆。小组里的同学可以互相合作、讨论,看哪一些小组能找到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4、操作探索。

(1)小组合作探索、操作。

(2)小组交流。

5、开始现场发布会,展示学生的拼摆情况。

师:同学们,方法找到了吗?哪个小组上来汇报?

师:说得非常好!我们一起来看看电脑博士是怎么说的?(课件演示整个重合旋转平移的过程,并说出推导过程)。关于其他的三角形,哪个小组还有新的发现?好,你们小组来。

师:好的,我们来看一下电脑里有没有这种方法?(课件演示)你们的方法也很好。

生:我们小组用的同样是直角三角形,但我们拼成的是一个长方形。这个拼成的长方形的长等于三角形的底,长方形的宽等于三角形的高,所以直角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并且我们还发现如果我们用两个完全一样的等腰直角三角形还可以拼成一个正方形,但结论也是一样的。

师:好,同学们你们真了不起!找到了这么多的方法。让我们来一起看看黑板上大家的研究成果吧!我们发现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板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如果用字母s表示面积,a、h分别表示三角形的底和高,用字母怎样表示公式?(板书:s=ah2)。

三、尝试练习。

1、估算红领巾的长是多少,高是多少,计算红领巾的面积。

2、计算标志牌的面积。

引导小结:在求三角形面积时,底与高是一一对应的关系,对应的底乘以对应的高再除以二才是三角形的面积。

五年级数学三角形面积说课稿(优秀17篇)篇八

评议:

本节课是小学义务教育教科书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内容,是在学生(四年级)学习了面积单位和长、正方体的面积的认知基础上展开教学的。本节课既是培养学生空间图形中平面几何观念的奠基课之一,更是给学生渗透“等积转化”重要思想的开启课。

本节课的教学紧扣教材,紧紧贴合教材的呈现顺序,重难点突出,使学生经历了“猜测---验证---得出结论----应用结论----再次论证”的科学探究过程,程序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首先从教材中呈现的生活情境图中提出问题:1、你能找到那些平面图形?2、你学过那些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并给两组数据让学生计算,说说计算公式。由此引发学生的认知记忆,找到学生的认知原点或起点,找到学生学习新知识的有效生长点。然后再来认识平行四边形的形、底和相对应的高、邻边等。引发猜想,提出大问题: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与它的什么有关?有怎样的关系?让学生在保留自己猜想的基础上进行多方法、多角度的探究,用数格子法、割补转化法(等积转化法)等方法来验证自己的猜想,并得出统一的结论或推翻自己原先不合理的'猜想,然后再总结提炼计算公式,并及时应用(套公式计算)。最后,再通过拉一拉的方法,让学生观察拉的前后什么没变?什么变了,再一次验证了割补转化法(等积转化法)的合理性与存在的意义。本堂课的半数设计简洁、合理、美观、重难点突出。

从本节课中可以看出,贾老师很注重对孩子阅读教材的能力的培养。只是本节课自始至终老师都让学生看书:1、看书上的情境图找平面图形;2、看书上的格子图数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3、探究出公式后读书例1;4、练习完成书上的做一做等过程都是看书,在师的一句一句细致的引导下如长方形的长占几格?宽占几格?面积占几格?平行四边形的底是几格?高是几格,面积占几格……一节课就那么35分钟,如何保证大班额下每个同学都能紧跟老师的指导,跟随老师的思路,在翻书与观察老师的演示和板书交替中,回过神来细细品读教材和理解教材的用意呢?本节课有很多好的课件可以借用,为什么老师只有在复习长、正方体面积计算给出两组数据时才应用了课件?课件的辅助教学功能没有体现出来。

五年级数学三角形面积说课稿(优秀17篇)篇九

听了葛老师的课,让我感受到了一位有经验的老师身上的魅力:教材挖的透、学情掌握的准,沉着,冷静的心态。她的课堂给我们留下了太多回忆。

1、新旧知识联系紧密,为新课学习做了很好的铺垫。

课前老师让学生回忆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学生边操作边讲解,可以很好地将方法迁移到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上来。另外教师让学生回忆梯形各部分的名称,也为新课的.学习做好了准备。

2、学生的合作学习有效。

在探究环节,教师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为学生提供了合作的机会;教师的问题醒目,操作性很强,为学生的合作指明了方向;小组长责任性强,为小组交流的有效性给与了保障。

3、注重数学知识和生活的联系。

如:横切面的理解。

4、注重学习习惯的培养。

教师在练习中强调用规范的格式求面积,并让学生板演展示,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5、练习设计突出了重点,强化了难点,看出了她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充分预设。

6、合理巧妙地利用多媒体,强化易混淆的知识。

教师在判断练习时,不仅让学生充分交流,而且最后多媒体呈现了反例,加深了学生的记忆。

总之,这节课很扎实,很有效,很值得我学习。

五年级数学三角形面积说课稿(优秀17篇)篇十

各位评委:

《组合图形面积》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长方形与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与梯形的面积计算的基础上学习的,一方面可以巩固已经学过的基本图形,另一方面则能将所学的知识进行整合,注重将解决问题的思考策略渗透其中,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基于对教材的认识,因此我设计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在自主探索的活动中,理解计算组合图形的多种方法。

(2)能根据各种组合图形的条件,有效地选择计算方法并进行正确的解答。

(3)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有关组合图形面积的实际问题。感受计算组合图形面积的必要性,产生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针对五年级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通过自己的动手操作,掌握用割补法求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计算组合图形面积的多种计算方法,根据图形之间的联系和一定的隐蔽条件,选择最适当的方法求组合图形的面积。

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通过直观操作,对组合图形的认识不会很难。所以在探索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时,我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方式达到方法的多样化。重视让每个学生都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来,让活动有实效,真正让学生在数学方法、数学思想方面有所发展。

在新授部分展开过程中,根据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强调的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从学生感兴趣的事物和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让学生充分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组合图形的趣味性,体会到数学的魅力。所以制定了以下教学环节:

创设情境、复习导入——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1.说一说已经学过哪些平面图形的面积。

2.拼一拼七巧板。

3.看一看拼出的图形像什么?有哪些图形拼成的。

这一环节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在说一说,拼一拼,看一看的过程中充分调动多种感官参与到学习中来,在浓厚的学习氛围中感受到知识来源于生活,而又服务于生活,明确生活中的很多问题都和组合图形的面积有关.

1.学生独立与小组合作交流解决组合图形面积计算问题。

出示例题,请学生自主独立尝试解决“这面墙的面积”这个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在此基础上进行小组交流。在这一环节中我真正的转变们了教师的角色,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先进行独立思考,因为没有独立思考为基础的小组交流是无效的,那样只能是学优生、思维敏捷孩子表演的领地,只有建立在每个孩子独立思考的基础上,每个孩子才有话说,那样的小组合作才有效。在这过程中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获取更多的解题方法,让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体验.)。

2.小组汇报学习情况。

汇报时用多媒体将学生的学习成果演示出来,会出现下面几种情况:。

(1)将组合图形分割成两个一个正方形、一个三角形。

(2)将组合图形分割成两个梯形。

学生边汇报,教师利用多媒体演示后随即板书。其他同学能清楚地与自己的思路进行比较,并及时发现错误并纠正过来。

3.师生总结分割法。

接下来让学生自主观察比较上面几种方法的不同之处后,再总结出求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掌握“分割法”这种计算方法.让学生明确分割图形越简洁,解题方法越简单。

a.模仿练习,以割补法为主。

b.变式练习,渗透“添补法”。

练毕校对,及时小结。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适时提醒学生们要考虑到分割的图形与所给条件的关系,有些图形分割后找不到相关的条件就是失败的。这样做有利于突破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通过交流多种计算方法,使学生感悟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并选择最优的方法。

五年级数学三角形面积说课稿(优秀17篇)篇十一

1.填空题.

(1)207读作()(2)八百零三写作:________________。

(3)375是由()个百()个十和()个一组成的.

(4)九百六十一写作:_______________。

(5)从996往后接着数5个数是()、()、、()、().

(6)最大的三位数是(),最小的四位数比最大的三位数多().

2.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5431=5000+400+30+1286=()+()+()。

7560=()+()+()2048=()+()+()。

8009=()+()3070=()+()。

3.80里面有()个十.190里面有()个十.

4.找出下面数的排列规律,在空格里填上合适的数.

5.用三张数字卡片,可以排出()个不同的.三位数,把它们写出来是___其中最大的数是_______,最小的数是______.

6.直接写出得数.

7.填空.

(1)10个一百是(),10个一千是().十万里面有()个一万,一千里面有()个十.

(2)从右边起百位是第()位,右边起的第五位是()位,千位是第()位.

(3)8008这个数从右边起第一位上的8表示8个(),第四位上的8表示8个().

(4)892是()位数,最高位是()位,10000是()位数,最高位是()位.

(5)用5、0、3、9组成一个最大的四位数是(),最小的四位数是().

(6)按顺序,找规律填数.

102、____、100、____、____97、____.

五年级数学三角形面积说课稿(优秀17篇)篇十二

1、填空:

(1)人民币的`单位有()、()、()。

(2)一张2角可以换()张1角。

一张5角可以换()张1角,还可以换()张2角和()张1角。

(3)10元可以换()1元,可以换()2元,可以换()张5元。

2、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在括号里:

(1)1元和()角同样多。

a.10b.100。

(2)1角和()分同样多。

a.10b.100。

(3)1元和()分同样多。

a.10b.100。

(4)1元3角和()角同样多。

a.13b.103。

3、写出下面的钱数:

(1)一张10元、一张5元、一张1元()元。

(2)一张5元、一张2元、一张5角()元()角。

(3)一张50元、三张10元、一张2元()元。

(4)一张20元、两张10元、一张5角()元()角。

五年级数学三角形面积说课稿(优秀17篇)篇十三

《三角形的面积》是一节传统的教学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在学了长方形面积、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是引导学生通过三角形形面积公式的推导去理解和掌握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根据新课程新理念的要求教学应该由原来教师单纯的教转变为引导学生学会学。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学生自己动手操作,从操作中掌握方法,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做到了以下几点:

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是在学生掌握了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的基础上教学的。学生已掌握了一定的学方法,形成了一定的推理能力。因此,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大胆猜测:你认为三角形的面积大小与什么有关?它可能转化为什么图形来推导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这时学生就会跃跃欲试,从而激发了学的兴趣。学生一旦做出某种猜测,他就会把自己的思维与所学的知识连在一起,就会急切地想知道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于是就会主动参与,关心知识的进展,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猜测后,我让学生动手操作,分别将三组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并比较每个三角形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各部分间的关系,同时在操作中向学生渗透旋转、平移的方法,让学生体验和感知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个个都很积极、很投入地动手操作,极大调动了学生思维活动。学生真正成为了学的主体。

新课程非常重视学生在活动中的体验,强调学生身临其境的体验。让学生运用所学三角形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如:求绿地面积,求红领巾面积,求安全警示牌面积,最后又回到求公园绿地面积,每个环节都是在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学不但互动有趣,而且富有生活气息。在时间许可的情况下,应该多补充一些生活中的实例,使学生尝到应用知识的快乐,把课堂气氛推向高潮。

这节课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本节课的基本数学思想应该是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也就是把计算三角形的面积转化为学生已学过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来思考,从而推导出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从教学形式上看,我基本已经作到了,但是,要知道教学目的不仅是教学生学会知识,更重要的是教学生学会学的方法。因此,本课的总结中我应该点出:这样的思考方法在数学上叫做转化。当我们遇到一个新问题时,就可以动脑筋把它转化成我们以前学过的旧知识。这样就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可惜我疏忽了。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应注意对学生思维品质的提升,而不单单是知识的传授。

今后我要认真学新的课程理念,认真钻研教材,研究学生,设计适合学生自身特点的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

五年级数学三角形面积说课稿(优秀17篇)篇十四

1.认识三角形的特征,知道三角形由3条边,三个角。

2.能将三角形和生活中常见实物进行比较,找出和三角形相似的物体。

3.发展幼儿观察力,空间想象力。

ppt一份,大三角板一个,长短不同的小棒,雪糕棒等。

一.导入:手指游戏:快乐的小鱼二.学习三角形特征。

1、认识三角形。

(1)出示魔法线昨天张老师得到了一根魔法线,我今天把他带来了,让我们一起把它叫出来。123,请出来。

(ppt出现一根红色的魔法线)提问:它是什么颜色的?

(3)第二次变化(孩子们一起喊123,ppt出现一个的三角形)又变成了什么?(三角形)。

(4)触摸三角形老师这里也有一个大的三角形,我请小朋友们来摸一摸,他是不是有三条边,三个角。

(5)又一次变化一个三角形又变出了好多的三角形,虽然它们的大小不同,但他们都是三角形。

2、巩固三角形特征。

(1).引导幼儿观察图形,发现三角形的特征。

(2)再来找一找王国里还有哪些东西是三角形的(许多小旗子,屋顶,冰淇淋,标志牌等)。

(3)引导幼儿在活动室里找一找三角形的物品。

3、老师小结。

三角形特征,使幼儿获得的知识完整化。(出示最后一张ppt)今天你们表现真棒,找到了这么多三角形的物品,他们虽然长得不一样,(不同形状,不同大小)但都有三条边,三个角;有三条边,三个角的图形都是三角形。

提供冰糕棒、小木棒供幼儿拼三角形,巩固认识其三角形。

小班幼儿的思维是具体形象思维,用变魔术的形式引出开头吸引孩的注意,通过变一边、摸一摸、看一看、找一找、摆一摆等,做了三角形等一系列活动,使每位幼儿在广阔的活动和认识空间在拼拼摆摆的过程中加深对三角形的认识,老师及时的小结使孩子获得知识的完整性。虽然生活中属于三角形的物体少一些,但孩子们能积极参与并观察,找到了好多的环境中的三角形。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上就是为大家整理的4篇《五年级数学《三角形的面积》教案》,希望可以对您的写作有一定的参考作用,更多精彩的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

五年级数学三角形面积说课稿(优秀17篇)篇十五

教学目标:

1、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能正确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2、通过操作、观察和比较,使学生认识转化的思想方法在研究三角形面积时的运用。

教学重点:

掌握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能正确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和运用转化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前准备:

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各一对,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出示一个平行四边形。(课件)。

“这是什么图形?”“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是什么?”

“用字母怎样表示?”“我们在推导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时,运用了什么方法?”

“通过割补法,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了什么图形?”

2、揭示课题:“同学们周日预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板书:三角形的面积)。

二、探究新知:

1、导入:

“通过预习,同学们对于三角形的面积有了一定的了解,那么,我们现在就要考查同学们预习的效果,如果有疑问,你看一看通过我们共同的努力是否把它解决了。”

“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在我们没有预习前是一个陌生的知识,同学们想一想,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是否可以像平行四边形那样,把它转化成我们学过的图形呢?”

2、小组学习:拼组三角形。

让学生拿起桌面上的两个直角三角形。

“这两个三角形是什么三角形?”

“它们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说出“完全一样”)。

以此引导学生观察另外两组三角形。

“同学们想一想,用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能否拼出我们学过的图形呢?而且拼出图形的面积还会计算。”

以小组为单位活动。

完成后汇报、交流。

3、通过观察、分析和计算,总结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

“老师把用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的平行四边形放大了贴在黑板上,同学们注意观察,听老师的提问。”

“每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可以求出来吗?”“为什么?”

学生答出以后,写出每个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

“这样能求了吗?”(板书算式)。

“如果让你求其中一个三角形的面积,怎样列式?”(板书算式)。

“通过我们上面求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的面积,同学们看一看,三角形和拼成的平行四边形有什么关系?”

引导学生说出。第二个和第三个同样讲解。

“同学们看一看,通过我们的实际操作和列式计算,我们是不是可以得出一些结论呢?”(课件出示,填空)。

“你们可以总结出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吗?”

“底×高”求的是什么?为什么要除以2?

“计算三角形的面积必须知道几个条件?是哪几个?

4、应用计算公式解决问题。

出示例题,让学生独立计算,解答后汇报、交流。

三、巩固练习:课件出示(略)。

五年级数学三角形面积说课稿(优秀17篇)篇十六

1.理解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正确运用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类推迁移的能力.

3.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积极探索的学习精神.

教学难点。

理解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一、复习铺垫.

(一)教师提问:我们学过了哪些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这些图形面积的公式是什么?

教师:今天我们一起研究三角形的面积。

5.642=11.2(平方厘米)。

答:这个三角形的面积是11.2平方厘米.

二、质疑调节。

(一)总结这一节课的收获,并提出自己的问题.

(二)教师提问:

(1)要求三角形面积需要知道哪两个已知条件?

(2)求三角形面积为什么要除以2?

(3)把三角形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还有别的方法吗?

(演示课件:三角形剪拼法)。

三、反馈练习。

(一)下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12平方厘米,求画斜线的三角形的面积.

(二)计算下面每个三角形的面积.

1.底是4.2米,高是2米;

2.底是3分米,高是1.3分米;

3.底是1.8米,高是.1.2米;

五年级数学三角形面积说课稿(优秀17篇)篇十七

2、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1两角对应相等,两三角形相似(asa)。

3、直角三角形被斜边上的高分成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和原三角形相似。

4、判定定理2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两三角形相似(sas)。

5、判定定理3三边对应成比例,两三角形相似(sss)。

7、性质定理1相似三角形对应高的比,对应中线的比与对应角平分线的比都等于相似比。

8、性质定理2相似三角形周长的比等于相似比。

9、性质定理3相似三角形面积的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

10、边角边公理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11、角边角公理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12、推论有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13、边边边公理有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14、斜边、直角边公理有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15、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相等。

等腰、直角三角形。

1、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2、推论1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平分底边并且垂直于底边。

3、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和高互相重合。

4、推论3等边三角形的各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

5、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等角对等边)。

6、推论1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7、推论2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8、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9、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上的一半。

1注重打好数学基础。

对于学生来说,想要学好数学,那么一定从小打好基础,因为数学是一个非常注重基础,一环扣一环的学科,之前知识上的欠缺也会影响后续的学习,所以对于数学不好的学生来说首先应该做的就是打基础,把自己欠缺的基础都补上,才能更好的进行后续的学习。

2整理笔记。

关于数学的笔记我有两本,一个是我们老师总结的一些方法和技巧,一些公式的记忆以及法则概念之类的(这个要好好记!做题的时候经常用到!没有公式做题简直是…)另一本是关于一些好题难题错题典型题,把这些题从纸上剪下来贴到本子上再做一遍,到中考前我把这个错题本又全部重新做了一遍(当然,这个由于太懒,有的题有点三天打渔两天晒网)。

3改进方法,注重学法。

在数学学习方法方面,女生比较注重基础,学习较扎实,喜欢做基础题;上课记笔记,复习时喜欢看课本和笔记,比较注重条理化和规范化,因此,教师可以指导女生“开门造车”,主动在小组讨论中发言,让她们暴露学习中的问题,以便于有针对地指导,强化双基训练。对综合能力要求较高的问题,指导她们学会利用等价转换、类比、化归等数学思想,将问题转化为若干基础问题,组织她们学习其他同学成功的经验,参加和高年级同学的帮扶结对活动,改进学习方法,逐步提高能力。另外,平时家长应该给女生多创设一些活动空间,而不仅仅是埋头书本,让她们多一点生活的积累,这对她们解决与生活有关的应用题、提高学习的趣味性有很大的帮助。

4多看辅导书。

做一些辅导书籍上的作业,直到我能理解定义、定理和公式的含义,一道题尽量用多种办法去解题,做到举一反三。

3、列一元二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以实际生活为背景,命题广泛。(常见的题型是增长率问题,注:平均增长率公式。

相关范文推荐

    月的思想汇报(实用16篇)

    通过思想汇报,我们可以及时发现并解决自己在思想上的盲点和误区。下面是一些优秀的思想汇报样例,希望能够对大家的写作提供一些参考和指导。敬爱的党组织:我们党中央一直

    学生成长感悟演讲稿(专业18篇)

    学生演讲稿涵盖的范围十分广泛,可以是学习经验、社会热点、人生感悟等各个方面。看看下面这些学生演讲稿示例,或许能给你一些思路和创作的灵感。我是xx级五年制空乘一班

    舞蹈教室管理工作总结(专业22篇)

    月工作总结是在一个月的时间内对自己的工作表现进行评估和总结的一份材料。以下是一些优秀的月工作总结案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回顾一学期的工作历程,感触颇深。本学期

    佛说佛说话(优秀20篇)

    优秀作文需要具备深入的思考和独立的见解,才能引起读者的兴趣和思考。感谢以下作者的分享,他们的作品给我们带来了很大的启发和思考。职场不是你随心所欲说话的场所,也不

    课文难忘的泼水节教案设计(通用20篇)

    教学工作计划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等方面的规划,是教师教学活动的有力支持。下面是一些成功教师的教学工作计划分享,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一年级体育教学工作计划上学期(优秀16篇)

    教学工作计划是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之一。教学工作计划的环节和内容有很多,但核心要素都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教育质量。一、学生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年

    民宗局巡查工作汇报材料(精选20篇)

    工作汇报是与领导和同事交流的重要机会,可以展示自己的工作成果和思考。最后,祝大家在工作汇报中取得好成绩,展示出色的工作能力和专业素养。根据黄冈市卫计委《关于开展

    元旦晚会元旦晚会初一(精选18篇)

    优秀作文是对自己和他人的思考和交流,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问题。下面是一些经典的优秀作文范文,希望可以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的思路和方法。合.大家下午好。1.当澎

    大棚房专项整治工作总结(专业19篇)

    月工作总结是我们自我管理和自我激励的重要手段之一,它可以帮助我们保持积极的工作状态和良好的工作效果。这些月工作总结范文是从不同行业的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它们充分体

    银行征信业务自查报告(通用16篇)

    在写自查报告时,应尽量客观真实地反映自己的实际情况,避免夸大或掩盖事实。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自查报告范文,供大家参考学习。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办公厅关于开展《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