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一军事论文(通用21篇)

时间:2023-12-10 作者:琴心月

范文范本是培养写作能力的有效途径,通过模仿和随笔练习,我们可以逐渐提高我们的写作水平。以下是一些范文的样例,希望能够引发大家对写作的思考和探索。

大一军事论文(通用21篇)篇一

摘要:上好军事理论课,是军事教员必备的素质和技能。但因为军事理论课“面广、线长、点多”,结果往往是事倍功半,效果不如人意,如何才能把这门课上好?作者提出了自己的思路和途径。

关键词:军事理论;思路途径。

军事理论课的特点,可以概括为“面广、线长、点多”。“面广”指涉及内容广泛,教学内容不仅涵盖军事思想,军事历史,而且还包括军事战略,军事谋略和军事高技术等科目,内容丰富而繁多。“线长”指教学内容涉及的时间跨度和空间跨度都较大,譬如军事思想,从古代到近代再到现代和当代,时间跨度长达数千年,空间跨度则包括中国和外国,外国又分为周边和世界。“点多”指教学内容涉及的知识点多,大多繁杂而抽象。这样一门课程,在讲授时,如果没有一定的功底,再加之操作不当,就会导致学员厌烦,教员苦闷,授课效果事倍功半。’ 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我觉得,要把这门课上好,思路必须准确,途径必须得当,简言之,可以概括为“一个态度,两个准备,三个沟通,四个禁忌,五个要求”。具体如下:

一、一个“态度”

指教学态度必须端正,这是搞好军事理论课教学的基础。要想把这门课上好,教员必须认真对待它,看重它,珍惜它。唯其如此,教员才能全身心地投入进去,认真备课,积极上课,使授课内容丰富而不庞杂,思路清晰而不旁骛,言语富于激情而又收放自如。只有态度端正了,才能真正感染学员,才能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授课效果也能达到预期目的。教学实践一再证实,教员的态度是学员听课热情的温度计。反之,我们无法想象,一个态度消极的教员。一个心不在焉的教员,一个不认真备课的教员,能调动学员的听课积极性,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两个“准备”

指课前的两个准备,这是搞好军事理论教学的必要条件。“不打无准备之仗”,一个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员,必定是一个课前做了充分准备的人。这种准备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课前针对所授内容做充分的准备,不仅对所授内容熟记于心,而且要针对所授内容,查阅大量的资料和佐证,对相关内容也了然于胸。譬如讲授《孙子兵法》时,要把当时的历史背景交代清楚,要把孙武的个人阅历讲清楚,让学员知道《孙子兵法》产生的历史必然。在授课过程中,适当引用典故是必要的。或旁征博引,或独辟蹊径,力争引人入胜,让学员感到耳目一新。如果仅仅把课本内容简单地给学员加以“复制”和“粘贴”,学员势必感到味同嚼辣,效果不佳。需要指出的是,准备的资料和佐证要准确详实,力戒道听途说,甚至漏洞百出,经不起推敲。

其次课前准备,体现在要提前进入教室。提前赶到教室的重要作用,就是查看上课所需的设施是否正常,学员到课人数是否全员,如果缺员,问清情况,以便日后个别补课。如果不能提前赶到教室,而是“恰好”卡在时间点上甚至迟到,上来就讲,讲后就走,来也匆匆,去也匆匆,这样的教学,由于缺乏课前酝酿,导致教员盲动,学员被动,即使很卖力,也很难说会有良好的教学效果,如果设施再出现“意外”,教学效果就可想而知。

三、三个“沟通”

指教员和学员之间的交流互动,这是增进教员和学员关系的润滑剂,也是搞好军事理论教学的必要条件。这种沟通体现在“课前沟通、课间沟通和课后沟通”上。

“课前沟通”是指课前教员要主动询问学员,和学员进行交流。交流的内容可以是与授课内容有关的,也可以是其他方面的内容,比如一些较为轻松的话题,或者时政的,或者流行的,或者学员较为关心的。课前沟通的最大好处不仅在情感上缩短教员和学员之间距离,消除生疏,使授课在一种融洽、恬淡和“随意”的气氛中进行,而且更重要的是,因为课前提问的内容大多与即将讲授的内容有关,这就为开讲做了必要的铺垫。“润物细无声”,当学员没有上课时那种固有的紧张和“刻意”时,授课效果是最好的。

“课间沟通”是指课间休息时,和学员之间进行交流。这时的沟通主要是询问学员对授课内容的掌握和理解上,以及对授课方式的意见及建议上。譬如对讲解的概念是否真正理解了,还有哪些内容需要扩展讲解,哪些学员不清楚的事例需要澄清,讲课的语速过快,课件的制作是否需要完善等等。课间沟通的目的就在于适时掌握授课情况,根据反馈的情况,及时调整下节课的讲授进度及方式,以及课后进行总结纠正等。

“课后沟通”是指课堂内容结束后,及时与学员进行交流。这时的交流可以是在教室里,也可以是在学员队,甚至在学员宿舍。这时沟通的目的,一方面在于检查督促学员进行理论课的复习,另一方面在于对学员复习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给予解决。这样的气氛更随意,效果也会更好。

四、四个“禁忌”

指教员在授课方式上要力戒出现的情况。归纳为:一忌缺乏激情;二忌居高临下;三忌文不对题;四忌若即若离。

教员缺乏激情会让学员失去听课激情。教员缺乏激情表现在内容上,是要么照本宣科,要么人云亦云;表现在语言上则简单直白,无趣无味;表现在动作上则是面元表情,呆板僵硬,没有必要的辅助手势和动作。教员的授课态度不认真,准备不充分,理论功底差,语文水平低,不懂授课技巧,是导致缺乏激情的要原因。

教员居高临下会让学员觉得紧张和产生抵触。居高临下的表现之一就是感觉自己学富五车,才华横溢,视天下为无物,自命不凡,惟我独尊。把教员和学员的平等关系人为地差异化,甚至故意拉大二者之间的距离,让学员觉得教员高高在上,不可接近。教员的“耍大牌”和故弄玄虚,让学员在感觉到一种压抑和紧张的同时,也在学员中产生抵触。须知,高估自己,低估学员是无知的表现,也是知识匮乏的表现。惟有谦虚、平等和包容才能赢得学员的尊重,也才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文不对题是另一种常见现象。为了把军事理论课上好,把课堂气氛搞活,适当引用事例,甚至偶尔使用笑话点缀课堂是可以理解的,但切忌“迷失方向”。一是引用事例不能做到收放自如。不是峰回路转,或者在学员情绪调动起来后及时移入正题,收到事半功倍之效,而是一发而不可收,深陷其中而不能自拔,最终发现竟然“回不来了”,甚至“一个故事讲了一节课”。二是“花边”太多。与课堂内容无关的事例太多,滥用这些事例,必然冲淡主题,课堂气氛活则活也,但与大纲的要求去之千里,杳然不知所终。

五、五个“要求”

一是讲课资料要丰富。为了印证某个观点,要准备大量的资料;为了阐释某个概念,要准备大量的资料;为了讲解某个思想,更要准备大量的资料。没有资料,军事理论课就容易陷入单调、乏味和枯燥之中。

二是课件制作要精美。作为课堂教学的主要辅助工具,课件制作的精美与否,直接关系到学员的听课兴趣。课件的制作我们觉得要达到精美,首先是得生动,色彩要浓淡相宜,画面要动静结合,其次得丰富,授课要点要罗列清楚,授课内容要生动丰富。二者相得益彰,就会达到预期的效果。

三是授课语言要生动。要锤炼自己的授课语言,尽量做到风趣幽默,把枯燥的理论用生动的语言表述出来,是对教员的较高要求。要做到这一点,就要在日常的生活中,广泛涉猎文学、哲学、心理学等书籍和专著,不断提高自己的涵养和口才。

四是课堂交流要经常。这种交流除了课前和课间的沟通,还有课堂上的交流,譬如和学员之间眼神的交流,会意的笑容,一举一动,都是提升课堂气氛的有效手段。融洽的交流和沟通不仅能活跃气氛,更能提升授课效果。

以利于后面的理论课程的讲授。

总之,军事理论课程,要想讲好并不难,关键是要下工夫,从点滴入手,从方方面面着手,全面提高自己的人文素质,军事素质,有了好的素质,才能临危不乱,镇定从容,把枯燥的军事理论课上好上活。

大一军事论文(通用21篇)篇二

摘要:在高校军事理论课教学中引入微课来辅助传统教学,不仅能弥补教学时间、空间的不足,还能丰富教学内容,增强课程的吸引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是军事理论课程改革的一个方向。本文首先简述了普通高校军事理论在线课建设现状,接着从三个方面介绍了军事理论微课的设计原则,最后课题组对微课在普通高校军事理论教学中的应用做了探析。

军事理论课是普通高校学生平时学习國防教育的主要渠道,是国防教育功能在高校实现的主要依托。军事理论课内容博大精深,在学时有限的基础上如何进一步提升教学效果是课题组研究的重点。随着教育信息化和在线课程的发展,mooc辅助教育教学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和应用。mooc高度精炼的知识整合以及灵活机动的学习方式,让高校的军事理论课教师们不再担心知识点放射少,课时不够用,学生学习兴趣低下等问题。军事理论课课程知识更新速度快、涉密性强、涉及政策部分教学尺度拿捏难度大、可参考借鉴经验少等原因致使军事理论课的mooc建设难度大,创新性和突破性强。

微课发展到今天已经被看作是一种常态化。

教学资源。

冀中职业学院军事理论教研团队在省教育厅主推的智慧职教mooc学院平台上构建了《大学军事教程》课程,一期课程已顺利结课,二期课程正在建设中。一期课程全程共有1500余名学员加入课程,其中不乏有数十名全国同类院校相关同仁加入交流,教学效果良好。军事理论课课堂教学和mooc的教学方式结合起来作为传统课堂军事理论教学的有力补充,既能达到进一步提升学生国防意识和军事素养的效果又不占用学校其他的教育教学时间,具有显著的现实意义,军事理论课的在线课程进一步建设研究迫在眉睫。

在线课程。

教学资源。

库中,把课程资源整合到微视频中的,以微课形式进行,包括(且不限于)军事理论课视频教程、拓展阅读资料及视频、文本课件、在线课堂讨论环节、章节测验、期末考试等全部mooc主要构成要素。因此在。

教学设计。

中我们深度分析当前形势、创新思考,更加注重微课在教学领域的应用。在高校军事理论课教学中引入微课来辅助传统教学,不仅能弥补教学时间、空间的不足,还能丰富教学内容,增强课程的吸引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是军事理论课程改革的一个方向。

(一)紧扣教学大纲,筛选适合制作微课的内容。

2019年1月,教育部联合中央军委国防动员部修订《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新教学大纲在课程定位、课程目标、课程要求、课程内容、教师发展、教材建设、教学方法、课程考核、教学保障、督导评价等各个方面都进行了较大幅度的修订,这些改变均说明职能部门对本课程功能定位的进行了深入谋划和思考,教育工作者对其进行深度剖析,有利于对本课程所属问题进一步深入探析,从而凝聚共识、指导业务实践。

军事理论课担负着大学生国防军事教育的功能,教学的目的不同于专业的军事院校,无需在理论的深度和学术上做过细的探究,重点侧重于拓宽军事领域的知识,注重军事知识的信息量和科技含量。这就要求课题组与时俱进地调整和丰富军事理论课的教材内容,适当增加国际局势变化、局部紧张态势分析和新军事科技发展等方面的新内容,使军事理论课的教学内容富有时代特色。此外,军事理论课还应把学生关注的世界热点问题、最新信息以及相关前沿问题及时纳入到教学内容当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热情。

微课中的微视频拍摄完成后,短时间内一般都不会重新拍摄。军事理论课时代性很强,在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的深刻影响下,全球性、跨国性问题逐渐上升为牵动国际形势发展的重要因素,国家安全中的国际战略形势和信息化装备中的信息化作战平台时刻都在发生着变化。而中国国防和军事思想这两部分却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因此在录制军事理论微视频课时,应当把较为稳定的重点内容用微课的形式录制,变动性较强的部分主要放在课堂上讲授,这样既能在国家规定的学时内即完成了教学任务,又富裕出时间让教师能重点讲解国际战略环境等变动较大的内容,从而增强了军事理论的时代性。

(二)采用多种呈现形式,吸引学生的长期关注。

当代大学生思想活跃,求知欲强,但自制能力差,思想容易开“小差”,对于当前一些军事热门话题、信息化战争战例,以及热播影视作品所反映出的救援行动、信息化作战平台、综合电子信息系统、信息化杀伤武器、军事高技术等学习兴趣浓厚,但对于理论性知识却缺乏深入的学习。因此,军事理论教学要运用现代化的技术,增强课程的趣味性和吸引力,让学生乐学、善学,从而体现学生才是真正的认知主体。微课要把语言文字表达的艺术性和视频图像显示的直观性有机的结合起来,做到图文并茂、音像同步,使得复杂问题简明化、抽象问题形象化、枯燥问题趣味化,极大地增强了课程的趣味性和吸引力。微课的呈现形式可以是录屏类、拍摄类、ppt等基本形式,也可以是动画型、交互式、手绘类、互动电影、手机h5型等多种创新形式。例如讲授古代军事思想《孙子兵法》——作战篇时,可结合“以战养战,因粮于敌”的军事思想,将李牧巧施“美马计”做成微课来播放,使抽象的理论变得形象、直观、明了,提升了学生听课的积极性,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感受和理解更加深刻、全面。

因为学生可以挑选在线公开课的内容进行学习,这就要求在线课全部知识点都要以高质量的水平完成,军事课教师是完成军事课教学目标的具体执行者和组织者,仅一名教师完成整门课程的拍摄,难度特别大,因而需要组建团队,需要校内外专家联合培养校内专兼课教师,还要联合本校、本省甚至全国的优秀同行,强强联手、共同参与、合力建构,把各个章节的主要内容,都通过微视频的形式展现出来,再经过认真打磨才能形成军事理论精品在线公开课。

(四)深入学习制作技法,设计高标准微课。

如何让微课更具吸引力?这是关于设计策略方面的问题,在微课制作过程中设计是最重要的一步,有条理、有逻辑的设计能够让课程在结构上更凸显合理化,也更便于后期的制作。微课是解惑而非授业,在制作微课前教师要选好知识点,明确受众。微课设计思路要清晰,选定了主题、内容及展现形式后,需总体规划设计授课过程,从导入、讲解、交互,到拓展实践、评价,整个体系一定要明确。时间必须把控好,5-8min内讲透彻微课所要展示的知识与内容,在最后特意留下恰当的空白,以便给读者留出想象的空间。一般按照下面这些原则进行设计微课:

(1)标题简练、有新意;。

(2)授课过程中适当加入一点幽默的笑点;。

(6)微课的教学环境符合“一对一”辅导的模式,一定要注意受众是一个人,而不是一个大教室里很多学生,教学时要做到“目中有人”,语言要生动形象,态度要真切诚恳,使用个性化亲切的语言,加入一定的技法技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达到一定的教学效果。

微课制作大致分为以下五个步骤:

(1)选题设计,包括脚本的设计、逻辑设计和选题等;。

(2)素材收集,包括微课中用到的视频、图片、文本和其他素材;。

(3)课件制作,特别考虑制作时的色彩搭配、排版、动画和可视化效果;。

(4)制作准备,如准备好摄像头和麦克风,准备好所需软件;。

(5)视频录制,指拍摄或录屏和后期制作阶段。后期制作,才是真正的技术活儿,如今制作手段多种多样,各类软件也层出不穷,有时微课的制作其实是在考察大家的综合运用能力。

三、微课在普通高校军事理论教学中的应用探析。

(一)使用微课可以更好的促进学习的迁移。

军事理论课所依托的军事学是研究战争的本质和规律,并用于指导战争的准备与实施的科学,属于社会科学,具有鮮明的阶级性和民族性,是一门高度综合的学科。军事理论课课程内容的丰富性、知识体系的渗透性、思维方法的贯穿性都为学习的迁移提供了非常多的“共同元素”。比如《孙子兵法》之所以能够得到古今中外广泛认同,历久弥香,发挥跨时代、地域和行业的局限,其独特价值就在于此书凝聚了军事科学的军事思维方法,其世界观、方法论的指导意义,是军事理论中最为稳定、核心、长远指导作用的内容。

微课是一个独立的、有明确教学目标的小课程,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可以在短短几分钟的时间,在潜移默化中帮助学生从学习知识技能向科学的思维方法和价值观念迁移。学生使用微课进行军事理论课程学习时,可以有针对性的进行第二轮甚至多轮学习,直至完全掌握学习任务。学生通过微课自主学习过程中,必然会不断思考,探寻新的知识,进一步将军事理论的相关理论与实践、原理与技术结合起来,从理论上也能解释一些社会现实问题,这些对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都有很大益处。

(二)使用微课可以更好的加强素质教育。

教育需要从素质的渗透性、交互性、全面性等视角来审视,军事理论课具有其他教育形式不可替代的育人作用。以国防教育为核心,以军事理论课为依托,以军训为阵地的军事课教学的综合作用,是高校开展素质教育,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的重要途径。军事理论课使用微课可以更好的融入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教育,让“微课”的内涵进一步得到拓展,并直接融入了服务功能。利用现场微课、网络微课、线上微辅导、线下预约微辅导四种“微课”表现形式来服务学生,为学生在线上线下自主学习提供了良好的学**台,真正实现“微课”从单向的传授——学习向传授——学习——实践——传授转变,形成良性的学习循环。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中明确提出了“普通高等学校通过军事课教学,让学生了解掌握军事基础知识和基本军事技能,增强国防观念、国家安全意识和忧患危机意识,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传承红色基因、提高学生综合国防素质。”的要求。军事理论教学要聚焦此目标定位,探寻提高学生综合国防素质的具体内涵外延、作用机理,进行教育教学改革,真正为广泛开展国防教育和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做贡献。

将微课应用于军事理论课教学能够有效促进军事课教师专业发展,深化军事课程改革,提高军事课程建设水平,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深化课程改革以及提升课程形象,使军事理论课程建设现存问题得以改善。在边建设边研究的过程中,不断增强军事理论教师的线上教学能力,促进军事理论课教师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的现代化改变,使其线下高标准,线上有水平。线上课程辅助线下教学,做到全方位无死角,充分达到国家要求的军事理论课教学效果的优秀水平。改革高职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便于因材施教,促进学校教育跨越式发展。

参考文献:

[1]时慧.慕课背景下国防教育在线课程的思考[j].教改教法,2018(08).

[2]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的通知[z].北京:国发〔2017〕4号文件,2017.

[4]李际均.中国军事战略思维论[m].北京: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09):389.

基金:2019保定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普通高校军事理论课在线课程建设应用研究》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194063)。

大一军事论文(通用21篇)篇三

军事(military),即军队事务,古称军务,是与一个国家及政权的国防之武装力量有关的学问及事务。有人认为,军事为政治的一部分,但在中国古代,军、政是分开的。比较正式的说法为,军事是一种政治延续。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欢迎大家前来参考查阅!

下面就中国的就中日钓鱼岛问题看中国周边安全形势据新浪网报道,2010年5月27日,日本首相鸠山由纪夫在全国知事会议上表示,如果日中两国围绕钓鱼岛发生军事冲突,美国也将根据《日美安保条约》共同应对。钓鱼岛(日本称其为“尖阁列岛”)位于中国东海大陆架的东部边缘,在地质结构上是附属于台湾的大陆性岛屿。有史以来,钓鱼岛主权一直归中国所有。1972年美国将琉球主权移交日本时,一并将钓鱼岛列屿的行政管辖权也交给日本。日本右翼分子多次就钓鱼岛问题叫嚣,侵犯我国主权。自1970年代开始,华人组织的民间团体曾多次展开宣示主权的自1970年代开始,华人组织的民间团体曾多次展开宣示主权的保钓运动。我国政府从发展中日关系出发,在坚持我一贯立场的前提下,与日方达成了此问题留待以后解决,但钓鱼岛问题不容乐观。自1970年代开始,华人组织的民间团体曾多次展开宣示主权的保钓运动。我国政府从发展中日关系出发,在坚持我一贯立场的前提下,与日方达成了此问题留待以后解决,但钓鱼岛问题不容乐观。

从中日边境钓鱼岛争端问题中,我们可以看出中国周边安全形势存在威胁。

从世界历史我们可以得知一国的周边安全环境对一个国家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美国的崛起具有非常好的周边环境:北边与加拿大有着不设防的边界,南边是国力远弱于己的墨西哥,东西是两大洋。

而我们中国的周边安全环境趋势不容乐观的:边界线较长,相邻国家最多。中国陆上有10余个邻国,海上与6个国家隔海相望,这使中国成为世界上邻国最多的国家之一,周边国家人口众多,大国集中。我国及周边国家地区是世界上拥有上亿人口国家最集中的地区。在周边国家中,俄罗斯、日本、印度、印度尼西亚等国都是世界或地区大国,经济实力雄厚,军事力量强大。周边国家发展差距大,民族、宗教矛盾交织,安全环境复杂。另外,我国与邻国地缘关系特殊,形成相互制约和影响的大国关系。

目前,虽然周边国家与中国保持着“太平”状态,但由于种种原因,中国与这些国家还或多或少的存在着领土与领海的争端,利益的争端,综合观察我国周边环境安全格局,我国周边安全环境面临的威胁主要有:

一、祖国统一面临的复杂形势。近年来,随着大陆对台工作力度的进一步加大,台独分裂势力受到沉重打击,岛内局势稳定,两岸关系呈现新局面。但反台独军事准备斗争不能放松,要时刻警惕台独势力。

二、日本对我国安全的潜在和现实威胁。中国和日本的摩擦主要集中在:历史问题;钓鱼岛问题;台湾问题和日本扩军问题。日本与我国战略礼仪日趋突出,将我国列为主要潜在对手。另外,日本军国主义抬头,积极发展军事力量,企图迈向军事强国,对我国的潜在军事威胁逐步增加。中日最大利益争端无疑就是东海大陆架和钓鱼岛问题,还有东海石油问题。近年来,日本右翼分子态度嚣张,加强对中日有争议岛屿和海域的控制,无视我国主权。其次日本插手台湾事务也使得中日关系极不稳定。

三、中印边境悬而未决。我国与印度存在着十二万平方公里的领土争议,印度占领着我国大约九万平方公里的领土。中印之间曾因边界争端爆发过武装冲突,此后长期对峙多年。近几十年来,两国多次边界谈判,但至今仍无实质性进展。

四、与南亚诸国的海岛归属争端。东南亚南海周边国家一直占领着我国大量岛屿和领海,并在南海开采石油。

五、与韩国存在黄海大陆架争端,韩国一直在黄海中国海域开采石油,另外韩国还侵占了我国的苏岩礁等岛屿。

六、美国对我国安全的综合性的威胁。政治上,美国对中国加紧实施“西化”、“分化”战略。军事上,对我国全面遏制和防范。另外,美国企图利用台湾问题对我国进行战略牵制。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之后,美国在中亚建立了军事基地。对我国存在潜在军事威胁。

七、其他因素。其他影响中国周边安全的因素还有西部的恐怖势力、俄罗斯对中国的不信任感等。

面对如此复杂险峻的周边安全形势,中国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干涉内政,互不侵犯,平等互利,和平共处的原则,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一如既往地与周边国家地区,世界各国友好往来,建立和平友好的外交关系。

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是两大主题。中国要想在21世纪完成大国崛起的历史使命,毫无疑问,一个和平安定的周边安全环境是必不可少的。就目前形势来看,我国周边环境尽管复杂,但总体趋于缓和,周边安全环境处在建国以来比较好的时期,大规模的外敌入侵的军事威胁已消除或减弱,曾经与我国发生过武装冲突的国家,都与我国实现了关系正常化。虽然如此,但我们要有危机意识,要有强烈的紧迫感和使命感,以智慧、勇气、策略为我国的周边安全环境应在和谐气氛,为我国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路漫漫其修远,我将上下而求索!在机遇与挑战同在的我国周边安全形势中,战略平衡将是我国处理与周边各国争端的积极策略。在我国与周边国家利益上既有共同之处也有分歧和冲突的格局下,我们应该以“求同存异”外交策略为指导,妥善应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安全形势,与周边国家保持和平相处的关系,不断地发展与周边国家的安全合作,增强与周边国家的互信。同时,也要维护国家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维护国家发展利益,为国家崛起而奋斗。

摘要:军事是国家发展的有力基石,正是因为它的地位极其重要,所以才需要强大资本的介入。基于此,本文首先分析军事人力资本“套牢”现象,再提出改革管理模式和优化管理任务两种途径强化对军事人力资本的管理,从而更好的利用军事人力资本,实现军事人力投资效益最大化。

关键词:人力资本;套牢;投资效益。

一切资本中最有价值的莫过于投在人身上面的资本。面对新军事变革和信息化战争的严峻挑战,我军实施人才战略工程,不断提高广大官兵的思想政治素质、军事专业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努力培养大批适应军队信息化建设、胜任信息化条件下作战任务的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但是军事人力资本套牢问题一直存在,对此要加强对军事人力资本的管理,实现投资效益最大化。

一、军事人力资本“套牢”

套牢这个词最开始出现在股票市场,主要是指在进行交易时会遭遇到的风险。关于套牢,专业人士还将它进行了区分。从套牢诞生的意义来看,它与经济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套牢”在军事上的意思是在军队和军人之间分配好足够的投资资本,使两者之间能够达到合理的平衡。军事资本也存在着“被套牢”的现象。有从事相关方面的专业人员,曾经调查过军人在服役期间的投资行为。从调查结果来看,这些经过专业培训的军人,他们在投资的时候喜欢通用型的人力资本。这种资本的风险比较小,而且难度不高。但这也就导致了军事上的人力资本投资“被套牢”,无法获得足够的流通空间。资本如果被固定在一个地方,不经过流通的话,没有办法发挥出它应有的价值。尤其是近几年的资本已经慢慢的从军用领域转移到民用领域,它的巨大价值正在逐渐丧失或者减少,最后就会导致在军事方面,专用性投资不够,可支配的资本资源较少。同时还存在另一个弊端,就是专用与通用的投资结构无法达到应有的平衡,对经济产生极大的影响。

二、管理军事人力资本的途径。

(一)改革管理模式。

军事人力资本投资理应与时俱进,管理模式也应该随之变革。人力资本的可变性主要表现在其内在的质与外在的量两个方面。为优化军事人力资本投资,我们应该同时革新两个层面的管理模式,双管齐下。

1、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资本的质是人力资本的内在要素,也是可变性最大的要素。内在的质主张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提升个人素质,从而提高军队整体水平。常规的制的管理,主要是指采用比较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对人的心理、思想、行为等三个方面进行有效的控制。这里的三个方面,包括个人和整体,各方面都要被管理,才能使整体有条理。延伸到军事上,便是组织要对资本的质量进行严格控制,不正确的资本不允许进入此领域的市场。被允许进入的资本,会投资到各个方面,不管是对军人还是对军队都有影响,能让他们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

2、掌握人力物力的平衡。

资本的量是人力资本的外在要素,在管理时会比较麻烦,相较于改革质的层面的管理模式,人力资本外在要素的管理更加复杂,不太容易统一,对资本的量进行管理,必须依据外在人力和物力的变化,对人力进行相关的培训,提升其整体能力,使其能够和物力合理匹配。只有达到最合适的平衡度,才能够使人与物充分发挥出它们应有的效应。在军事领域中,把握好人力和物力的平衡也是十分重要的。例如,在军事领域,各个国家都攒足力气前进,国际上总会出现新型武器。我国为了更好地研制武器,就必须要得到资本的支持。人员也要进行培训,获得当前的国际军事新知识,如此就可使军队资源与武器资源能够保持有机结合,增强我国的军事实力。所以我们要根据时代因素,对资本的量进行管理,根据物力的变化,对人力进行相关的培训,再随着人力的进步,不断加快物力的更新迭代,使人类能够和物力合理匹配,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提升军队整体实力。

(二)优化管理任务。

根据国家发展的战略需要,必须制定相关策略,对军事人力资本进行合理的配置,从而激发军队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军事能力,最后推动国家的军事发展。关于如何优化管理任务,具体如下:

1、完善计划配置。

合理的计划配置有利于保证国家随时随地有充足的军事人才,因此相关人员必须完善计划配置,在招揽人才时进行更多资源配置,比如计划有福利的活动,吸引军人的参与;给出相当丰厚的薪酬,来招聘新的人才。只有不断吸引新的力量,为国家军事注入新的活力,才能够满足国家军事发展的需要。主要吸引人才的方式就和薪酬有关,如果没有足够的军事资本储备,就无法给前来应聘的人才足够好的待遇,那么他们就不会愿意加入。

2、注重潜力发展。

如果投资项目没有足够的潜力,那么就不会有任何资本的介入。国家的军事人力资本实力雄厚,但也需要做出相应的成绩,才能够获得更多的流通资金。而成就主要就体现在军队的实力上。国家不断研制出新型武器,军人在战场上不断立功,这些都能够体现出一个国家的强大。从经济上来说,投资这种项目,就会稳赚不赔。那么便会出现资本争相进入军事领域市场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人员对军事人力资本要进行合理的规划,同样也要考评资本的潜力发展,以便专用性视角下军事人力资本投资能达到收益最大化。

3、準确协调关系。

资本与人力之间总存在着一种非常微妙的关系。充足的资本可以激发人的潜力,也可以推动企业长足进步,知识人士也能充分利用资本来实现企业的发展。尤其在军事人力资本投资上,介入的资本数额往往比较大,投资的数目也比较大,一旦出现问题,影响是非常恶劣的。但这两者又缺一不可,唯一能够做的只有协调两者的关系,达到用资本促进军事人力发展的目标。

军事领域的人力资本相对来说会更加复杂一些,与一般企业的人力资本有很大的差别。为了获得更高的投资效益,都必须要注重整体效益的增长,加强军事人力资本的管理。

参考文献:

[摘要]推进“军事职业教育创新发展”是新时期军事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一个急迫而现实的问题,在提高部分官兵的职业水平与满足部队人才需求、官兵的职业教育需求和院校职业教育之间存在的矛盾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mooc是推进军事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的一项有效措施,可为部队官兵开辟一条成才的道路,对调动官兵的学习积极性、维护安定团结的局面、提高军队战斗力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军事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必要性;开放型课程。

职业教育创新发展、推行职业教育的目的在于解决实际问题。我国《职业教育法》规定,职业教育必须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对受教育者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传授职业知识,培养职业技能,进行职业指导,全面提高受教育者的素质。据此,我国军事职业教育的定义可拟为:按照军事职业岗位任职需求,给予军队受教育者以岗位任职所需要的知识、技能的教育[1]。

一、正确认识“推进军事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这一现实问题。

随着时代的发展,军事职业教育的办学格局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新型军事人才培养体系的战略部署,拟定了《推进军事职业教育发展实施纲要(2016—2020年)》,在这一纲要中,提出要建立非实体性军事职业教育大学,构建具有我军特色的mooc,推行开放式在线自学等教育模式[2]。笔者认为,这是军事职业教育顺应时代发展的一个正确的创新发展方向,是一个急迫而现实的问题。

要保障这项工作顺利进展,调动执行部门的积极性,必须解决存在的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告诉我们,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客观存在的,而客观事物又有其自身的规律。教育也不例外,它既有本身发展的规律,又和其他方面诸如经济、政治、军事等有关系[3]。所以要正确认识和遵循教育发展的客观规律,使我国的军事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的工作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并按照客观规律使其不断发展。

二、推进军事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的必要性。

现代战争是大量使用高技术武器装备的信息化战争,所以,我们必须要深入贯彻科技强军战略、人才强军战略,在这项工作中,最为紧迫的任务就是推进军事人才现代化,即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这也是推进军事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的根本所在,所以这项工作的意义重大。

(一)解决部分官兵的职业水平与部队人才需求间的矛盾。

目前,部队装备种类多、类型多、构成复杂、知识技术密集,军事训练正在向信息化转变,在这一形势下,一个合格的军事人才必须要具备系统性的知识结构、具有自主学习能力、能够创新解决问题等,即部队需要复合型的军事人才。目前,在军队,许多士兵是初、高中毕业,文化层次水平低,根据部队现有的条件,只有少数人能够到军校学习,提高职业素养;大部分士兵没有经过系统的文化课学习和专门的业务训练,职业素养不够,岗位适应能力不强,操纵实际装备、维修、创新解决问题的能力低下。其次,部分干部虽然经历过系统的学习,但新形势下军事战略方针对军事人才的整体运筹能力、深远经略、综合管控等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很多干部不能很好地满足这些需求。

从以上分析可知,部分官兵的职业水平与军事人才需求间存在矛盾,造成这种矛盾有多方面的因素,除了官兵自身的问题,最重要的是教育问题。军事人才是一种特殊人才,不是只要有要求,就可以凭空产生的,是需要不断学习的。“要改变一般人的本性,使它获得一定劳动技能和技巧,成为专门的劳动力,就要有一定的教育和训练。”[3]所以,教育不仅是一种生产,而且是一种人才、人力的特殊生产。部队的战斗力的提高取决于多种因素,但是最重要的还是取决于官兵的受教育程度。因此,要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军事人才队伍,必须大力推进军事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军事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的基础完全筑建于部队的需要之上,部队需要什么人才,就培养什么人才。

(二)解决官兵的职业教育需求与院校职业教育现状之间的矛盾。

军事职业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科学知识和专业生产技能的军事人才,以提高军队战斗力。它是紧扣职业方向、职业特点、职业需要的,目前,军事职业教育主要是在军队院校内实施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的。为了提高军事人才的综合素质,让每一位官兵都到部队院校学习是不现实的。更重要的是,在部队中,官兵的日常训练任务繁重,很难在同一个时间和地点将他们集中起来进行学习;况且,每个人的起点不同、岗位不同、要求不同、作用不同、认知能力不同,不可能让他们学习相同的课程。官兵需要的是一种具有专业性、能够体现差异性、可以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时间的教育模式。

从以上分析可知,官兵的职业教育需求与院校的职业教育现状之间存在矛盾,要解决这一矛盾,就要遵循现代军事教育规律,借助信息化和网络的发展,对现有的军事职业教育格局进行创新发展,将一种教学方式(实体教学)发展为两种教学方式(实体教学和非实体教学)。实施非实体性教学模式,主要是要着力构建全员全时全域的军事职业教育体系,让官兵的学习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从实际需求出发,明确自己的短板,系统性、针对性地进行学习。

三、推进军事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的一项有效措施——mooc。

mooc(massiveopenonlinecourses),即大规模开放式网络课程,作为一种新型的、开放型的教学模式,其内容、方式、特点非常适合部队官兵的职业教育需求,将mooc这种非实体性的教学方式应用于军事职业教育,主要具有以下三个特点:

1.将官兵的学习和在部队的工作结合在一起,将教育落到实处。

2.教学内容和学员的实际情况有机结合起来,教学注重理论联系实践。

3.专业和学员的兴趣、特长结合起来,学生能发挥特长,学习有兴趣。

官兵通过学习,在拓展知识视野、更新思想观念、提高履职能力、提高综合素质等方面有明显的进步,所以这种方式既能适应部队发展需要,也为部队官兵开辟一条成才之路,还能够调动学员的学习积极性、维护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因此,部队也正在有计划地进行建设。

在建设过程中,首先需要大量的高素质教师,他们必须忠诚于国防教育事业、与部队紧密联系、合格稳定、又红又专。教师队伍的组成主要是部队院校教员,为提高师资水平,應有计划、有针对性地举办各类专业教师培训班,这样既有助于部队与院校融合,同时也保证了教育内容与装备技术的融合。另外,根据实际需求,要精心制定教学计划。教学计划不仅是实施教学活动的依据,也是学员的学习指南,在制定时,首先,要认识到学员的差异性;其次,正确处理好训练、学习、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关系;最后,正确处理好文化课与专业课的关系。开设文化课的主要目的有两个,一是提高军事人才的文化水平;二是文化课要为专业课服务。所以必须防止两种倾向,即忽视文化知识教学、片面强调只会干活就行的倾向;忽视专业知识教学、脱离培养目标的倾向[3]。

不积跬步不能行千里,质的突破离不开一点一滴量的积累,因此,推行军事职业教育的创新发展,要有计划、有重点、有步骤地进行,力争在2020年前,基本建成全员全时全域、便捷高效的军事职业教育体系。

参考文献:

[1]刁军.明确军事职业教育定位,构建军事职业教育体系[j].海军航空工程学院青岛分院学报,2013,12(1).

[2]魏靓,惠晓滨.浅析mooc在军事职业教育中的运用[j].空军院校教育,2014,26(2).

[3]怎样办好职业教育[m].第1版.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5.

中国新形势—大国崛起。

下面就中国的就中日钓鱼岛问题看中国周边安全形势据新浪网报道,2010年5月27日,日本首相鸠山由纪夫在全国知事会议上表示,如果日中两国围绕钓鱼岛发生军事冲突,美国也将根据《日美安保条约》共同应对。钓鱼岛(日本称其为“尖阁列岛”)位于中国东海大陆架的东部边缘,在地质结构上是附属于台湾的大陆性岛屿。有史以来,钓鱼岛主权一直归中国所有。1972年美国将琉球主权移交日本时,一并将钓鱼岛列屿的行政管辖权也交给日本。日本右翼分子多次就钓鱼岛问题叫嚣,侵犯我国主权。自1970年代开始,华人组织的民间团体曾多次展开宣示主权的自1970年代开始,华人组织的民间团体曾多次展开宣示主权的保钓运动。我国政府从发展中日关系出发,在坚持我一贯立场的前提下,与日方达成了此问题留待以后解决,但钓鱼岛问题不容乐观。自1970年代开始,华人组织的民间团体曾多次展开宣示主权的保钓运动。我国政府从发展中日关系出发,在坚持我一贯立场的前提下,与日方达成了此问题留待以后解决,但钓鱼岛问题不容乐观。

从中日边境钓鱼岛争端问题中,我们可以看出中国周边安全形势存在威胁。

从世界历史我们可以得知一国的周边安全环境对一个国家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美国的崛起具有非常好的周边环境:北边与加拿大有着不设防的边界,南边是国力远弱于己的墨西哥,东西是两大洋。

而我们中国的周边安全环境趋势不容乐观的:边界线较长,相邻国家最多。中国陆上有10余个邻国,海上与6个国家隔海相望,这使中国成为世界上邻国最多的国家之一,周边国家人口众多,大国集中。我国及周边国家地区是世界上拥有上亿人口国家最集中的地区。在周边国家中,俄罗斯、日本、印度、印度尼西亚等国都是世界或地区大国,经济实力雄厚,军事力量强大。周边国家发展差距大,民族、宗教矛盾交织,安全环境复杂。另外,我国与邻国地缘关系特殊,形成相互制约和影响的大国关系。

目前,虽然周边国家与中国保持着“太平”状态,但由于种种原因,中国与这些国家还或多或少的存在着领土与领海的争端,利益的争端,综合观察我国周边环境安全格局,我国周边安全环境面临的威胁主要有:

一、祖国统一面临的复杂形势。近年来,随着大陆对台工作力度的进一步加大,台独分裂势力受到沉重打击,岛内局势稳定,两岸关系呈现新局面。但反台独军事准备斗争不能放松,要时刻警惕台独势力。

二、日本对我国安全的潜在和现实威胁。中国和日本的摩擦主要集中在:历史问题;钓鱼岛问题;台湾问题和日本扩军问题。日本与我国战略礼仪日趋突出,将我国列为主要潜在对手。另外,日本军国主义抬头,积极发展军事力量,企图迈向军事强国,对我国的潜在军事威胁逐步增加。中日最大利益争端无疑就是东海大陆架和钓鱼岛问题,还有东海石油问题。近年来,日本右翼分子态度嚣张,加强对中日有争议岛屿和海域的控制,无视我国主权。其次日本插手台湾事务也使得中日关系极不稳定。

三、中印边境悬而未决。我国与印度存在着十二万平方公里的领土争议,印度占领着我国大约九万平方公里的领土。中印之间曾因边界争端爆发过武装冲突,此后长期对峙多年。近几十年来,两国多次边界谈判,但至今仍无实质性进展。

四、与南亚诸国的海岛归属争端。东南亚南海周边国家一直占领着我国大量岛屿和领海,并在南海开采石油。

五、与韩国存在黄海大陆架争端,韩国一直在黄海中国海域开采石油,另外韩国还侵占了我国的苏岩礁等岛屿。

六、美国对我国安全的综合性的威胁。政治上,美国对中国加紧实施“西化”、“分化”战略。军事上,对我国全面遏制和防范。另外,美国企图利用台湾问题对我国进行战略牵制。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之后,美国在中亚建立了军事基地。对我国存在潜在军事威胁。

七、其他因素。其他影响中国周边安全的因素还有西部的恐怖势力、俄罗斯对中国的不信任感等。

面对如此复杂险峻的周边安全形势,中国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干涉内政,互不侵犯,平等互利,和平共处的原则,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一如既往地与周边国家地区,世界各国友好往来,建立和平友好的外交关系。

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是两大主题。中国要想在21世纪完成大国崛起的历史使命,毫无疑问,一个和平安定的周边安全环境是必不可少的。就目前形势来看,我国周边环境尽管复杂,但总体趋于缓和,周边安全环境处在建国以来比较好的时期,大规模的外敌入侵的军事威胁已消除或减弱,曾经与我国发生过武装冲突的国家,都与我国实现了关系正常化。虽然如此,但我们要有危机意识,要有强烈的紧迫感和使命感,以智慧、勇气、策略为我国的周边安全环境应在和谐气氛,为我国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路漫漫其修远,我将上下而求索!在机遇与挑战同在的我国周边安全形势中,战略平衡将是我国处理与周边各国争端的积极策略。在我国与周边国家利益上既有共同之处也有分歧和冲突的格局下,我们应该以“求同存异”外交策略为指导,妥善应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安全形势,与周边国家保持和平相处的关系,不断地发展与周边国家的安全合作,增强与周边国家的互信。同时,也要维护国家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维护国家发展利益,为国家崛起而奋斗。

摘要:爱国主义教育有广博的内容和丰富的素材。祖国上下几千年,纵横数万里,蕴藏着极为丰富的爱国主义的瑰宝。要做到爱国主义教育常抓常新,则必须不断探索爱国主义新途径。

关键词:自尊心;文化氛围;社会实践。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发展,使人才、资金、原料、信息等资源正在以更快的速度在更广阔的领域内流动,推动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和文明成果的共享。我国作为世界大家庭中的一员,应当紧紧抓住这个难得的发展机遇,参与到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去,努力分享经济增长的成果,吸收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和先进经验,优化我国的资源配置,最大限度地提高自己的经济效益,又好又快地实现我国的发展,从而对世界作出更大的贡献。

爱国主义教育有广博的内容和丰富的素材。祖国上下几千年,纵横数万里,蕴藏着极为丰富的爱国主义的瑰宝。我们要善于挖掘它,运用它。学校开展爱国主义教育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采取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寓教育于各种活动和教学之中,才能收到潜移默化的效果。

1、借助升旗仪式培养学生的民族自尊心。

2、经常进行形势教育。

形势教育也要以培养学生关心祖国的前途命运,国家的安危进退为宗旨,使大家经常了解国家所处的环境,国家的发展变化,把自己的成长和国家的发展联系起来。教育的方式要多样,要广开言路,平等对话,要置疑解难,点拨诱导。

我校每年元旦前后都要在黑板报上系统公布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关于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方面的各种数字,作师生家庭经济收入和家用电器的变化情况的调查报告,发动学生写家乡变迁的作文和城镇市场情况的调查报告。此外,还请宣传部门的负责同志来校解答生对国内外政治、经济、事;外交等方面的问题,学校领导举行学生记者招待会和对话会,接受学生记者的录音采访,还应邀到班级作小型报告,效果都是比较好的。学校还组建了:“少年团校\",对初一、初二年级的学生进行团的知识教育和培训。

外事活动中更要注意爱国主义教育,自尊自爱,不卑不亢。10多年来,我校接待美国、英国、西德、瑞典、意大利、法国、加拿大、日本等国的国际友人近400多人。从1985年开始、我校与在兰州的外国专家,学者开始了更加密切的交往,自1986年开始,我校又从美国大学语文服务社请来了两位美籍短期服务教师,他们在我校任教一个半月,对我校的外语教学产生了积极影响;由此,我们开始了和美国友好人士及中学生的广泛交往,还与美国堪萨斯州的哈斯维尔中学建立了友好关系。至此,我校有200多名师生和美国朋友有书信来往。在这一有意义的交往中,我们的师生以自己的文化素养、品格和真诚,赢得了美国朋友的心,并使他们通过我们了解我们这个伟大的国家和民族。

3、创设爱国特色的校园文化氛围增强学生的使用感。

浓厚的充满爱国主义教育内容的校园文化环境,能够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隐型课程的耳濡目染和熏陶和教育,所以我们在每个教室张挂国旗,校内布置历代伟大科学家、医学家、美术家、音乐家……的名言或画像,张贴宣传伟大祖国和革命领袖为内容的美术图片等橱窗,使学校的爱国主义教育渗入无处不在的教育环境,这样学生们眼界开阔了,感情升华了,振兴祖国的使命感在他们的心头悄然而起。

爱国主义教育内容的实在性和丰富性,决定了其教育形式的灵活性与多样化,其中更重要的,在于让学生在具体可感的活动中去体验,去感受。因此,学校必须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和校外活动。

3.1开展爱国文艺作品赏析活动。如“读百部爱国故事书”,“唱百首革命歌曲”,“观百部爱国优秀影视片”,“赏百首爱国诗词”等,借五彩缤纷的镜头银屏和荡气回肠、慷慨激昂的文字旋律来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3.2结合清明节、“五四”、“七一”、国庆节重大节日开展主题鲜明的活动。如凭吊先烈、远足寻根、文艺演出、歌咏比赛、入团宣誓、书画展、征文等。这些活动寓意深刻,寓情于景,寓教于乐,使学生耳濡目染,动心动情。

五四开展寒暑假社会实践和调查活动。组织学生走出校门参观革命故居、历史遗迹、中外合资企业、访问老红军老将军;还可邀请地方政府、有关部门同志来校作乡情和形势报告;开展一些爱国实践活动,如“我为残疾人事业献爱心”,“我与灾区小朋友心连心”“为希望工程献爱心”等。这引起贴近现实的活动更富真情实感。

爱国主义教育是全民教育,重点是青少年,而学校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场所,要做到爱国主义教育常抓常新,则必须不断探索爱国主义新途径。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为激发大学生的爱国热情、强化大学生的国家观念,普通高校纷纷投入到开展国防教育的热潮中,虽然取得了一定的经验,但效果却并不十分明显,大多数高校学生并国防知识缺乏、国家安全意识薄弱、国家责任感淡薄等等,这些对高校国防教育工作的开展和大学生国防观念的培养都产生了不利的影响。本文重点探讨了当代大学生国防观念的现实情况,并对如何加强大学生国防观念提出了一定的对策,以供参考。

关键词:大学生;国防观念;现状;对策。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普通高校国防教育工作日益规范,军事训练和军事教育同时并举,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然而令人感到担忧的是,大学生的国防观念仍然十分淡薄,不够重视国防知识的学习,没有形成一定的国家安全意识和国家责任感,还无法充分理解国防安全对国家安定团结的重要性等等。本文结合实际调查结果,分析了当代大学生国防观念的现实情况,并就如何加强大学生的国防观念提出相关建议。

一、当代大学生国防观念的现状。

(一)国防知识缺乏。

国防政策、国防法规和国防历史是国防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了解我国国防政策、国防法规及必要的国防历史,对大学生从更深层次和更高角度分析国防问题,理解国家政策,培养大学生的国防学习兴趣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当代大学生对国防知识知之甚少,如大部分学生不知道什么叫“积极防御”战略、我国的国防战略是什么;没有接触过国防方面的相关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等;不熟悉我国建国后发生的战争历史,不了解我国现代国防危机和重大冲突事件。

(二)对军事课程认知态度较差。

高校开展军事课程,一方面是对大学生进行国防教育,使他们掌握一些必要的军事理论和技能,一方面是培养大学生的国防观念和国家安全意义,不断强化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集体主义观念,加强大学生的组织纪律性,以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然而经过调查,不少学生认为开展这门课程没有必要,对军训和国防教育没有特别的兴趣,认为军训累,国防知识乏味,无聊。

(三)国防安全和责任意识薄弱。

不少大学生还没有充分认识到国防安全的重要性,没有形成良好的国防安全意识,虽然对最近国家国际上发生的一些大事有一定的了解,但很多人都认为那是国家领导人要考虑的问题,与个人没多大关系。虽然也有不少的大学生愿意参军以报效祖国,维护国家安全和稳定,然而还是有部分大学生认为把当兵当做一件有“钱”途的工作,参军动机不纯粹。

二、如何加强大学生的国防观念。

如何培养并加强当代大学生国防观念是普通高校必须重视的一个重要问题。针对以上大学生国防观念的现实情况,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以供参考。

(一)统一思想,加强国防观念。

国防观念属于精神力量,是公民爱国主义思想、民族责任心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的集中体现。国防观念会通过一定的形式进行传播、普及,最后渗透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中,化为巨大的战斗力和生产力。当代大学生是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接班人,是祖国未来的希望,因此必须统一思想,加强大学生对国防观念的认识,对大学生进行国防教育,培养大学生的国家安全意识、民族忧患意识,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不断学习军事知识,增强国防观念,培养大学生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加强大学生的组织纪律性,为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认真落实,开设军事课程。

在原有的军事课程基础上,进一步将军事课纳入到高校的教学计划中,以军训和军事理论课为主,认真落实教学时间、学分设置、教师安排、考试、考评检查等教学活动过程,不断完善军事课程的教学管理模式。由于军事课程与普通公共课程在教学方式、教学时间、教学地点等方面存在着很大的不同,如果一律按照公共课程的管理制度,则会引起高校教学计划的混乱。因此高校应当加强对军事课程的制度建设,围绕《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的有关规定,从高校的实际发展情况出发,不断完善教学内容、保障教学时间、培养军事教师、健全军事考核制度,以提高大学生的国防观念,实现高校国防教育的规范化。

(三)因地制宜,采取多种途径。

要想加强大学生的国防观念,不能仅限于通过军训和军事理论课的学习,还应当因地制宜,结合高校自身的发展状况,采取多种途径,开展大学生国防观念的教育工作。如可设置国防教育必修课和选修课两种类型,大学生可以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国防教育课程,在具有一定军事氛围的教学环境中,学习军事知识,培养自身的爱国主义精神、集体主义精神,培养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优秀品质,提高自身的组织纪律性。又如充分挖掘其他专业课程中的军事国防知识,寻找其他专业课与国防军事课程之间的结合点,潜移默化地将国防观念渗透在大学生的思想中。又如可开办各种形式的讲座、报告会、军事社团等活动,充分引起大学生对国防军事知识的兴趣,满足不同大学生的需要;或者可组织大学生参观国防教育基地、革命纪念馆、红色旅游景点等,鼓励大学生参与到普及国防观念教育的活动中去。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和平和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目前国际关系和谐,国内安定团结,然而在看似和平的背景下却隐藏着许多不为人知的危机。我国高校积极开展国防观念教育活动,不仅能够增加大学生的国防知识,增强他们的民族危机感,而且能够培养他们的国家安全意识和国家责任感,为国家甚至世界的和平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摘要]认清国家安全新形势,树立忧患意识,强化国防观念,深入开展国防教育是加强国防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坚持融合发展,注重结合实际,促进教育成果转化,是保证国防教育取得实效的有力措施。要坚持把国防教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促进党委政府、企事业单位履行国防职能,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为建设强大国防,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做出更大贡献。

[关键词]国家安全;新形势;国防教育。

“国无防不立,民无兵不安”。国防是国家生存与发展的安全保障。国家的生存发展,离不开国家的主权独立、领土完整、安全统一和稳定。无论是确保国家的内政不被干涉、主权不被侵犯、领土不被分割,还是实现祖国统一,促进国家长治久安和人民安居乐业,都不能没有强大的国防。居安思危,防患于未然,开展全民国防教育,是维护国家安全稳定,巩固国防的重要内容。

当今世界风云变幻,世界军事变革日新月异,虽然和平与发展已成为世界的主流,但各个国家和地区之间的矛盾、冲突仍然存在,各种势力的斗争日趋激烈,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通过各种不同形式影响着世界格局,世界并不安宁。随着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步伐和全面深化改革进程的不断加快,在不断增强综合国力的同时,面临的国防压力也不断增大,一些西方大国、临国不愿看到中国的强大,想方设法阻止中国的发展和前进。

这种政治经济军事格局,使我国的周边环境更为复杂,也面临着更多的安全威胁。我国邻国众多,政治格局多极化;陆海兼备,自然环境差异大;东强西弱,经济发展不平衡;各国间矛盾交织,军事冲突较多。而我国周边安全形势更面临着祖国统一形势严峻;与周边国家海洋领土争端有增多的趋势,海洋权益存在复杂纠纷;边界争端尚未全部解决;少数分裂势力影响边疆安全稳定等等诸多挑战。这些因素都对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提出了新的要求,迫切需要加大全民国防教育力度,使广大干部群众时刻保持居安思危、警钟长鸣的忧患意识,营造关心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的良好氛围。

当前,中国正经历从“大国”走向“强国”的过程。处于“由大到强”阶段的国家安全要适应新的国际国内形势,既要重视传统安全,又要重视非传统安全,构建新的国家安全体系。要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为此,充分认识和准确把握国家安全新形势,强化国防观念,加强全民国防教育尤为重要。党的对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做出了总体部署,提出了新要求。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关心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加强国防教育,增强全民国防观念,使关心国防,热爱国防,建设国防,保卫国防成为全社会的思想共识和自觉行动。这是新形势下加强国防教育的基本遵循。开展全民国防教育,增进全民国防意识、国防知识、国防技能和身体素质,是贯彻落实党的精神,不断强化国防观念、国防能力,捍卫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防御外来侵略、颠覆和威胁的必然要求。

国防教育作为巩固和加强国防而对公民进行的教育,是建设和巩固国防的基础,也是增强民族凝聚力、提高全民素质的重要途径。要进一步明确国防教育工作的总体要求、目标任务、方法途径、保障措施等,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普及和加强全民国防教育奠定基础。

党的指出:坚持走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坚持富国和强军相统一,加强军民融合式发展战略规划、体制机制建设、法规建设。要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围绕促进军民融合发展,搞好全民国防教育,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把爱国拥军热情转化为推进经济建设和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协调发展的实际行动,不断深化国防教育成果。

当前,我国正处在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国家安全形势保持总体稳定,但国家安全问题的综合性、复杂性、多变性趋势不断增强,对搞好国防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新形势的需要,不断加强新形势下国防教育是巩固国防,促进国家安全的重要任务。加强新形势下国防教育,必须围绕时代主题和形势任务,树立与科学发展观要求相适应的国防观。要着眼推进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协调发展,大力宣传党和国家关于国防建设的方针政策,加强国家安全新形势教育,普及和深化国防法规宣传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牢固树立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的观念,树立富国和强军相统一的观念,树立军民融合式发展的观念,树立依法履行国防义务的观念,切实打牢建设和巩固国防的思想根基。

把国防教育纳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展“中国梦”宣传教育与国防教育统一规划、同步实施、共同推进。动员全社会共同参与国防教育,调动各层面、各类群体的积极性,依法开展国防理论、国防知识、国防历史、国防法规、国防形势教育,把国防教育成果转化为企事业单位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提高员工素质、履行国防职能的实际成果,转化为双拥共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实际行动,增强国防教育的系统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要坚持齐抓共管,按照《国防教育法》规定,健全党委、政府统一领导,国防教育办公室组织协调,军地有关部门各负其责的工作机制,形成整体合力,认真开展宣传教育,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热爱国防、关心国防、献身国防的积极性。统筹国防教育与城市文化传播,把国防教育融入城市历史文化宣传活动,在弘扬城市文化的过程中,强化公民责任意识、危机意识和国防意识。

虽然我国安全形势不容乐观,但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经济社会持续向好发展的总体趋势不会改变。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正带领全国人民攻艰克难,稳中求进,开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的伟大征程,全国人民对美好未来的信心更加坚定,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更加充满期待,强国强军、巩固国防已成为全国人民的普遍共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和人们精神文化生活的新需求,为强化国防观念,加强国防教育提供了新的机遇。要丰富载体、更新手段、创新举措,加强思想引导,开展舆论宣传,注重实践培养,突出工作重点,使国防教育与时代发展合力合拍、同频共振,为建设强大国防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改革开放以来,为激发大学生的爱国热情、强化大学生的国家观念,普通高校纷纷投入到开展国防教育的热潮中,虽然取得了一定的经验,但效果却并不十分明显,大多数高校学生并国防知识缺乏、国家安全意识薄弱、国家责任感淡薄等等,这些对高校国防教育工作的开展和大学生国防观念的培养都产生了不利的影响。本文重点探讨了当代大学生国防观念的现实情况,并对如何加强大学生国防观念提出了一定的对策,以供参考。

关键词:大学生;国防观念;现状;对策。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普通高校国防教育工作日益规范,军事训练和军事教育同时并举,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然而令人感到担忧的是,大学生的国防观念仍然十分淡薄,不够重视国防知识的学习,没有形成一定的国家安全意识和国家责任感,还无法充分理解国防安全对国家安定团结的重要性等等。本文结合实际调查结果,分析了当代大学生国防观念的现实情况,并就如何加强大学生的国防观念提出相关建议。

(一)国防知识缺乏。

国防政策、国防法规和国防历史是国防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了解我国国防政策、国防法规及必要的国防历史,对大学生从更深层次和更高角度分析国防问题,理解国家政策,培养大学生的国防学习兴趣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当代大学生对国防知识知之甚少,如大部分学生不知道什么叫“积极防御”战略、我国的国防战略是什么;没有接触过国防方面的相关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等;不熟悉我国建国后发生的战争历史,不了解我国现代国防危机和重大冲突事件。

(二)对军事课程认知态度较差。

高校开展军事课程,一方面是对大学生进行国防教育,使他们掌握一些必要的军事理论和技能,一方面是培养大学生的国防观念和国家安全意义,不断强化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集体主义观念,加强大学生的组织纪律性,以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然而经过调查,不少学生认为开展这门课程没有必要,对军训和国防教育没有特别的兴趣,认为军训累,国防知识乏味,无聊。

(三)国防安全和责任意识薄弱。

不少大学生还没有充分认识到国防安全的重要性,没有形成良好的国防安全意识,虽然对最近国家国际上发生的一些大事有一定的了解,但很多人都认为那是国家领导人要考虑的问题,与个人没多大关系。虽然也有不少的大学生愿意参军以报效祖国,维护国家安全和稳定,然而还是有部分大学生认为把当兵当做一件有“钱”途的工作,参军动机不纯粹。

如何培养并加强当代大学生国防观念是普通高校必须重视的一个重要问题。针对以上大学生国防观念的现实情况,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以供参考。

(一)统一思想,加强国防观念。

国防观念属于精神力量,是公民爱国主义思想、民族责任心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的集中体现。国防观念会通过一定的形式进行传播、普及,最后渗透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中,化为巨大的战斗力和生产力。当代大学生是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接班人,是祖国未来的希望,因此必须统一思想,加强大学生对国防观念的认识,对大学生进行国防教育,培养大学生的国家安全意识、民族忧患意识,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不断学习军事知识,增强国防观念,培养大学生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加强大学生的组织纪律性,为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认真落实,开设军事课程。

在原有的军事课程基础上,进一步将军事课纳入到高校的教学计划中,以军训和军事理论课为主,认真落实教学时间、学分设置、教师安排、考试、考评检查等教学活动过程,不断完善军事课程的教学管理模式。由于军事课程与普通公共课程在教学方式、教学时间、教学地点等方面存在着很大的不同,如果一律按照公共课程的管理制度,则会引起高校教学计划的混乱。因此高校应当加强对军事课程的制度建设,围绕《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的有关规定,从高校的实际发展情况出发,不断完善教学内容、保障教学时间、培养军事教师、健全军事考核制度,以提高大学生的国防观念,实现高校国防教育的规范化。

(三)因地制宜,采取多种途径。

要想加强大学生的国防观念,不能仅限于通过军训和军事理论课的学习,还应当因地制宜,结合高校自身的发展状况,采取多种途径,开展大学生国防观念的教育工作。如可设置国防教育必修课和选修课两种类型,大学生可以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国防教育课程,在具有一定军事氛围的教学环境中,学习军事知识,培养自身的爱国主义精神、集体主义精神,培养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优秀品质,提高自身的组织纪律性。又如充分挖掘其他专业课程中的军事国防知识,寻找其他专业课与国防军事课程之间的结合点,潜移默化地将国防观念渗透在大学生的思想中。又如可开办各种形式的讲座、报告会、军事社团等活动,充分引起大学生对国防军事知识的兴趣,满足不同大学生的需要;或者可组织大学生参观国防教育基地、革命纪念馆、红色旅游景点等,鼓励大学生参与到普及国防观念教育的活动中去。

总而言之,和平和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目前国际关系和谐,国内安定团结,然而在看似和平的背景下却隐藏着许多不为人知的危机。我国高校积极开展国防观念教育活动,不仅能够增加大学生的国防知识,增强他们的民族危机感,而且能够培养他们的国家安全意识和国家责任感,为国家甚至世界的和平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军事发展与国防。

军事发展对当代的国家来说至关重要,在当前复杂的国际形势下军事发展成为巩固国防的重要手段。从建国到现在中国军事飞速发展,尤其是在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军事更是飞速发展,军事力量跃居世界前列。国防涉及国家的安危,是国家的大事。中国式社会主义国家,其国防的性质集中体现为自主性、防御性和人民性.建立巩固的国防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战略任务,是维护国家安全统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

国防本质是国家一系列国家防务活动。中国近代百年的屈辱史告诉我们国防对国家领土,居民,政府和主权的重要性,军事发展是加强国防的主要手段经济发展也是必要手段,为军事发展提供物质和人才的条件。军事的发展在于国防科技的发展,国防科技与军事和国防是一个国家至关重要的几个方面,军事上的需要促成了国防科技领域的形成与发展;国防科技的发展为军事提供所需要的物质技术手段,在此同时还会促使军事领域不断发生变革,甚至导致出现军事革命;军事上的变革和战争提出了新的需要又会给国防科技发展以新的推动力。国防科技与军事之间相互关系的这种机制或逻辑是一种客观存在的规律。

用性强的军用设施做到军民合用,以提高国防和经济双重效益。加强人才的培养和科技发展。在现在世界的形势下国防成为了各国国策重要方面,中国军费每年呈两位数增长,用于军事科技的研究与军事人才的培养。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从50年代至80年代末,在长达40余年的冷战岁月,美苏两国进行了激烈的军备竞争,两国都执行优先发展国防科技的战略,并要求国防科技部门为军队研制出一批又一批、一代又一代在战术技术性能上超过对方的先进武器装备。在军事需求的强烈刺激下,两国的国防科技发展获得了强大的推动力,达到了极度的繁荣。许多其他国家在这种临战状态下也被迫采取相应的对策加速国防科技的发展。据统计,到80年代中期,世界各国每年的国防科研经费累计高达800~1000亿美元。就这样,在冷战的军事需求的推动下,军事发展进入了军事高技术时代。

选拔有知识和能力的人为军队服务,加快军事发展巩固国防。

近些年来,精确制导武器的发展,提高了军队作战的精确度,高技术作战平台,包括地面,海上和空中作战平台的发展更是极大的加强了国防,更是国家政治独立的象征,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和军队战斗力的重要体现。近些年来,军用航天装备的发展极大的加强了国家的空中的作战能力,科技更是用与军事装备的发展,例如,电子战装备和计算机网络战武器,自动化指挥系统的发展更是极大的加强了军队作战的灵活性,核武器的发展成为了一个国家地位的象征。化学武器,生物武器,高能激光武器以及粒子束武器等等,各种高技术的武器发展提高了军事科技的力量,加强了国防。

军事发展是国防至关重要的方面,在现在复杂的国际环境要求下,发展军事成为了保护国家主权的最有效手段,军事人才的培养表现了一个国家的军队素质,是国家军队作战能力的体现,是保护国家的一个方面,国防在历史上更是极其重要,甚至决定一个国家的存亡。国防和军事发展对国家和个人都是责任。

大一军事论文(通用21篇)篇四

姓名:李想学院:化材院化学类三班军事发展对当代的国家来说至关重要,在当前复杂的国际形势下军事发展成为巩固国防的重要手段。从建国到现在中国军事飞速发展,尤其是在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军事更是飞速发展,军事力量跃居世界前列。国防涉及国家的安危,是国家的大事。中国式社会主义国家,其国防的性质集中体现为自主性、防御性和人民性.建立巩固的国防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战略任务,是维护国家安全统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

国防本质是国家一系列国家防务活动。中国近代百年的屈辱史告诉我们国防对国家领土,居民,政府和主权的重要性,军事发展是加强国防的主要手段经济发展也是必要手段,为军事发展提供物质和人才的条件。军事的发展在于国防科技的发展,国防科技与军事和国防是一个国家至关重要的几个方面,军事上的需要促成了国防科技领域的形成与发展;国防科技的发展为军事提供所需要的物质技术手段,在此同时还会促使军事领域不断发生变革,甚至导致出现军事革命;军事上的变革和战争提出了新的需要又会给国防科技发展以新的推动力。国防科技与军事之间相互关系的这种机制或逻辑是一种客观存在的规律。

用性强的军用设施做到军民合用,以提高国防和经济双重效益。加强人才的培养和科技发展。在现在世界的形势下国防成为了各国国策重要方面,中国军费每年呈两位数增长,用于军事科技的研究与军事人才的培养。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从50年代至80年代末,在长达40余年的冷战岁月,美苏两国进行了激烈的军备竞争,两国都执行优先发展国防科技的战略,并要求国防科技部门为军队研制出一批又一批、一代又一代在战术技术性能上超过对方的先进武器装备。在军事需求的强烈刺激下,两国的国防科技发展获得了强大的推动力,达到了极度的繁荣。许多其他国家在这种临战状态下也被迫采取相应的对策加速国防科技的发展。据统计,到80年代中期,世界各国每年的国防科研经费累计高达800~1000亿美元。就这样,在冷战的军事需求的推动下,军事发展进入了军事高技术时代。

选拔有知识和能力的人为军队服务,加快军事发展巩固国防。

近些年来,精确制导武器的发展,提高了军队作战的精确度,高技术作战平台,包括地面,海上和空中作战平台的发展更是极大的加强了国防,更是国家政治独立的象征,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和军队战斗力的重要体现。近些年来,军用航天装备的发展极大的加强了国家的空中的作战能力,科技更是用与军事装备的发展,例如,电子战装备和计算机网络战武器,自动化指挥系统的发展更是极大的加强了军队作战的灵活性,核武器的发展成为了一个国家地位的象征。化学武器,生物武器,高能激光武器以及粒子束武器等等,各种高技术的武器发展提高了军事科技的力量,加强了国防。

军事发展是国防至关重要的方面,在现在复杂的国际环境要求下,发展军事成为了保护国家主权的最有效手段,军事人才的培养表现了一个国家的军队素质,是国家军队作战能力的体现,是保护国家的一个方面,国防在历史上更是极其重要,甚至决定一个国家的存亡。国防和军事发展对国家和个人都是责任。

大一军事论文(通用21篇)篇五

摘要:预研是装备研发的必经之路,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结合预研项目特点,从论证立项、资源配置、计划管理、经费执行、成果转化等方面探讨如何更好地开展预研项目的申报与管理工作,以期为后续预研工作开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预先研究;项目申报;管理。

预先研究是我国装备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也是装备研发的必经之路。预先研究在提供装备研制与改进提升的技术储备、降低装备研制风险、缩短研发周期和缩减研制经费以及培养研究人才队伍等方面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预先研究一般指为研制新产品新装备而先期进行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活动,技术成熟度通常在6级以下。根据国防科研规律和特点,预研一般分为三个阶段:应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先期技术开发。应用基础研究主要探索新概念、新原理、新方法,为解决装备研制中的技术问题提供理论依据和基本知识,技术成熟度一般在4级以下;应用研究主要探索基础研究成果在装备上应用的可能性和技术可行性,为装备研制提供技术储备,技术成熟度一般在4-6级;先期技术开发通过开展系统或分系统原型的研制、试验和演示,验证前两个阶段成果在装备研制中的可行性和实用性,技术成熟度一般在5-6级。三个阶段互为衔接、逐步递进。

预研项目的成功申报立项应着重考虑以下几点。

首先,需求牵引,谋划项目。有的放矢,有所为有所不为。一是瞄准未来装备发展方向与产业布局,结合本单位的战略定位和发展规划,提前论证谋划预研项目,为后续发展打基础;二是研究解決当前装备研制或性能提升中遇到的技术瓶颈问题,具有现实意义。

其次,专家引领,团队攻关。一是要充分发挥军工科研院所的首席科学家/专家以及领军人物等专家作用,积极推荐并争取机会参与各上级机关部门的预研中长期规划、项目计划与指南编制等工作,在专家带领下开展相关预研项目论证研究与沟通汇报工作;二是要集中国内各单位优势科研力量,组建核心技术团队,同时组建包含领导、专家、技术及市场、计划、财务等专业人员在内的项目攻关团队,各司其职,开展项目争取工作。

再次,找准关键点,注重细节。针对机关发布的指南规划与项目需求,一是要认真研究找准关键点,仔细发掘其真实核心需求,论证为达到该需求所需突破的关键技术与科学问题以及采取的技术路径,分析预估项目难点与风险性以及解决办法,提出合理预算;二是要注意申请材料的形式要求;三是尽可能多与上级机关、项目需求单位及相关专家汇报沟通,争取指导,以更好地契合其需求,推动项目顺利立项。

由于预研项目的经济效益不高,慢,预研项目立项后,为使项目顺利达到预期目标并取得相应成果,还需要关注以下几方面。

(1)资源配置。转变重研制轻预研的思想,加强对预研项目的投入。一是人员配备上,应根据项目类别指定相应的专家指导,安排专业技术领域骨干参与预研项目,避免项目中途人员频繁变动,同时也是为后续的型号研制培养人才;二是经费支持上,确保项目拨付的经费全部用于项目本身,自筹投入一定比例经费开展研究,以取得更理想的研究成果,降低后续投入成本;三是在条件保障上,在与型号研制任务冲突时,尽可能为预研项目开辟绿色通道。

(2)计划管理。由于预研项目存在较多不确定性,计划管理作为预研项目管理的关键环节,体现了预研管理水平。计划各节点的制定要合理周密,具备可执行性、可考核性、协调性。计划实施过程中,定期开展例会,督促跟进项目进展,加强沟通发挥联动作用;一旦出现延期或偏差,立即分析原因,及时采取措施规避风险。同时,要注意经费执行情况,避免出现经费执行率低、超预算支出等情形。

(3)评估验收。项目节点评估和验收直接关系到项目的经费拨付、考核等级及后续应用推广,应严格按照合同或计划要求的节点完成研究任务。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建立咨询专家库,邀请内外部专家进行技术把关,开展节点预评估、预验收工作,以拓宽研究思路,把准方向,规避技术风险,顺利通过甲方组织的评估验收。

(4)知识管理。由于预研项目一般技术难度较高、有一定风险性、研制周期相对较长,且是后续型号研制工作的基础,应加强项目各类文件归档管理,避免出现“只见成果、不见文档”现象。一是建立健全预研项目档案管理制度,规范各类文件的归档要求与程序,并兼顾考虑归档文件范围尽量广、内容尽量全面,使之具备可追溯性、可参考性;二是充分利用单位的信息化手段,通过各类知识管理平台建立共享机制,为科研人员提供便利,提高效率促进交流。

(5)成果转化。预先研究项目验收通过并不是结束,其最终目的是预研成果的实际应用转化,为装备研制提升和产业发展服务,创造更高的效益。关于预研项目成果转化,一是以需求为牵引,在项目立项之初即明确成果应用方向;二是在项目研究过程中,动态评估成果转化潜力,积极开展成果转化工作;三是多方面宣传推广已取得的预研成果,以提高预研成果转化率。

(6)管理机制。我国预研发展经历了一系列改革,其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不断完善,以适应国情发展。为提升预研管理水平,军工科研院所应结合预研工作实际,以人为本,不断优化健全管理机制,探索创新激励机制,激发预研工作内在活力。

总的来说,预先研究作为装备研制的基础阶段,要以需求为牵引,结合信息化手段科学地进行项目管理,充分发挥科研人员的创造性,提高成果转化率,推动科技发展。

参考文献:

[1]苏瞻.科技预先研究的管理措施[j].科技与管理,2004,(3).

[2]安波,等.国防科技预先研究发展历程及其启示[j].中国科技论坛,2009,(5).

[3]魏俊峰,等.跨越现实与未来的边界(darpa美国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透视)[m].国防工业出版社,2015.

大一军事论文(通用21篇)篇六

[摘要]推进“军事职业教育创新发展”是新时期军事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一个急迫而现实的问题,在提高部分官兵的职业水平与满足部队人才需求、官兵的职业教育需求和院校职业教育之间存在的矛盾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mooc是推进军事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的一项有效措施,可为部队官兵开辟一条成才的道路,对调动官兵的学习积极性、维护安定团结的局面、提高军队战斗力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军事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必要性;开放型课程。

职业教育创新发展、推行职业教育的目的在于解决实际问题。我国《职业教育法》规定,职业教育必须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对受教育者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传授职业知识,培养职业技能,进行职业指导,全面提高受教育者的素质。据此,我国军事职业教育的定义可拟为:按照军事职业岗位任职需求,给予军队受教育者以岗位任职所需要的知识、技能的教育[1]。

一、正确认识“推进军事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这一现实问题。

随着时代的发展,军事职业教育的办学格局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新型军事人才培养体系的战略部署,拟定了《推进军事职业教育发展实施纲要(2016—2020年)》,在这一纲要中,提出要建立非实体性军事职业教育大学,构建具有我军特色的mooc,推行开放式在线自学等教育模式[2]。笔者认为,这是军事职业教育顺应时代发展的一个正确的创新发展方向,是一个急迫而现实的问题。

要保障这项工作顺利进展,调动执行部门的积极性,必须解决存在的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告诉我们,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客观存在的,而客观事物又有其自身的规律。教育也不例外,它既有本身发展的规律,又和其他方面诸如经济、政治、军事等有关系[3]。所以要正确认识和遵循教育发展的客观规律,使我国的军事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的工作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并按照客观规律使其不断发展。

二、推进军事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的必要性。

现代战争是大量使用高技术武器装备的信息化战争,所以,我们必须要深入贯彻科技强军战略、人才强军战略,在这项工作中,最为紧迫的任务就是推进军事人才现代化,即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这也是推进军事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的根本所在,所以这项工作的意义重大。

(一)解决部分官兵的职业水平与部队人才需求间的矛盾。

目前,部队装备种类多、类型多、构成复杂、知识技术密集,军事训练正在向信息化转变,在这一形势下,一个合格的军事人才必须要具备系统性的知识结构、具有自主学习能力、能够创新解决问题等,即部队需要复合型的军事人才。目前,在军队,许多士兵是初、高中毕业,文化层次水平低,根据部队现有的条件,只有少数人能够到军校学习,提高职业素养;大部分士兵没有经过系统的文化课学习和专门的业务训练,职业素养不够,岗位适应能力不强,操纵实际装备、维修、创新解决问题的能力低下。其次,部分干部虽然经历过系统的学习,但新形势下军事战略方针对军事人才的整体运筹能力、深远经略、综合管控等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很多干部不能很好地满足这些需求。

从以上分析可知,部分官兵的职业水平与军事人才需求间存在矛盾,造成这种矛盾有多方面的因素,除了官兵自身的问题,最重要的是教育问题。军事人才是一种特殊人才,不是只要有要求,就可以凭空产生的,是需要不断学习的。“要改变一般人的本性,使它获得一定劳动技能和技巧,成为专门的劳动力,就要有一定的教育和训练。”[3]所以,教育不仅是一种生产,而且是一种人才、人力的特殊生产。部队的战斗力的提高取决于多种因素,但是最重要的还是取决于官兵的受教育程度。因此,要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军事人才队伍,必须大力推进军事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军事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的基础完全筑建于部队的需要之上,部队需要什么人才,就培养什么人才。

(二)解决官兵的职业教育需求与院校职业教育现状之间的矛盾。

军事职业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科学知识和专业生产技能的军事人才,以提高军队战斗力。它是紧扣职业方向、职业特点、职业需要的,目前,军事职业教育主要是在军队院校内实施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的。为了提高军事人才的综合素质,让每一位官兵都到部队院校学习是不现实的。更重要的是,在部队中,官兵的日常训练任务繁重,很难在同一个时间和地点将他们集中起来进行学习;况且,每个人的起点不同、岗位不同、要求不同、作用不同、认知能力不同,不可能让他们学习相同的课程。官兵需要的是一种具有专业性、能够体现差异性、可以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时间的教育模式。

从以上分析可知,官兵的职业教育需求与院校的职业教育现状之间存在矛盾,要解决这一矛盾,就要遵循现代军事教育规律,借助信息化和网络的发展,对现有的军事职业教育格局进行创新发展,将一种教学方式(实体教学)发展为两种教学方式(实体教学和非实体教学)。实施非实体性教学模式,主要是要着力构建全员全时全域的军事职业教育体系,让官兵的学习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从实际需求出发,明确自己的短板,系统性、针对性地进行学习。

三、推进军事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的一项有效措施——mooc。

mooc(massiveopenonlinecourses),即大规模开放式网络课程,作为一种新型的、开放型的教学模式,其内容、方式、特点非常适合部队官兵的职业教育需求,将mooc这种非实体性的教学方式应用于军事职业教育,主要具有以下三个特点:

1.将官兵的学习和在部队的工作结合在一起,将教育落到实处。

2.教学内容和学员的实际情况有机结合起来,教学注重理论联系实践。

3.专业和学员的兴趣、特长结合起来,学生能发挥特长,学习有兴趣。

官兵通过学习,在拓展知识视野、更新思想观念、提高履职能力、提高综合素质等方面有明显的进步,所以这种方式既能适应部队发展需要,也为部队官兵开辟一条成才之路,还能够调动学员的学习积极性、维护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因此,部队也正在有计划地进行建设。

在建设过程中,首先需要大量的高素质教师,他们必须忠诚于国防教育事业、与部队紧密联系、合格稳定、又红又专。教师队伍的组成主要是部队院校教员,为提高师资水平,應有计划、有针对性地举办各类专业教师培训班,这样既有助于部队与院校融合,同时也保证了教育内容与装备技术的融合。另外,根据实际需求,要精心制定教学计划。教学计划不仅是实施教学活动的依据,也是学员的学习指南,在制定时,首先,要认识到学员的差异性;其次,正确处理好训练、学习、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关系;最后,正确处理好文化课与专业课的关系。开设文化课的主要目的有两个,一是提高军事人才的文化水平;二是文化课要为专业课服务。所以必须防止两种倾向,即忽视文化知识教学、片面强调只会干活就行的倾向;忽视专业知识教学、脱离培养目标的倾向[3]。

不积跬步不能行千里,质的突破离不开一点一滴量的积累,因此,推行军事职业教育的创新发展,要有计划、有重点、有步骤地进行,力争在2020年前,基本建成全员全时全域、便捷高效的军事职业教育体系。

参考文献:

[1]刁军.明确军事职业教育定位,构建军事职业教育体系[j].海军航空工程学院青岛分院学报,2013.12(1).

[2]魏靓,惠晓滨.浅析mooc在军事职业教育中的运用[j].空军院校教育,2014.26(2).

[3]怎样办好职业教育[m].第1版.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5.

大一军事论文(通用21篇)篇七

军事,即军事,原名军事,是一个国家和政权的国防和武装力量方面的知识和事务。有人认为军事是政治的一部分,但在古代中国,军事和政治是分开的。更正式地说,军事是政治的延续。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欢迎品鉴!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为激发大学生的爱国热情、强化大学生的国家观念,普通高校纷纷投入到开展国防教育的热潮中,虽然取得了一定的经验,但效果却并不十分明显,大多数高校学生并国防知识缺乏、国家安全意识薄弱、国家责任感淡薄等等,这些对高校国防教育工作的开展和大学生国防观念的培养都产生了不利的影响。本文重点探讨了当代大学生国防观念的现实情况,并对如何加强大学生国防观念提出了一定的对策,以供参考。

关键词:大学生;国防观念;现状;对策。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普通高校国防教育工作日益规范,军事训练和军事教育同时并举,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然而令人感到担忧的是,大学生的国防观念仍然十分淡薄,不够重视国防知识的学习,没有形成一定的国家安全意识和国家责任感,还无法充分理解国防安全对国家安定团结的重要性等等。本文结合实际调查结果,分析了当代大学生国防观念的现实情况,并就如何加强大学生的国防观念提出相关建议。

一、当代大学生国防观念的现状。

(一)国防知识缺乏。

国防政策、国防法规和国防历史是国防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了解我国国防政策、国防法规及必要的国防历史,对大学生从更深层次和更高角度分析国防问题,理解国家政策,培养大学生的国防学习兴趣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当代大学生对国防知识知之甚少,如大部分学生不知道什么叫“积极防御”战略、我国的国防战略是什么;没有接触过国防方面的相关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等;不熟悉我国建国后发生的战争历史,不了解我国现代国防危机和重大冲突事件。

(二)对军事课程认知态度较差。

高校开展军事课程,一方面是对大学生进行国防教育,使他们掌握一些必要的军事理论和技能,一方面是培养大学生的国防观念和国家安全意义,不断强化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集体主义观念,加强大学生的组织纪律性,以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然而经过调查,不少学生认为开展这门课程没有必要,对军训和国防教育没有特别的兴趣,认为军训累,国防知识乏味,无聊。

(三)国防安全和责任意识薄弱。

不少大学生还没有充分认识到国防安全的重要性,没有形成良好的国防安全意识,虽然对最近国家国际上发生的一些大事有一定的了解,但很多人都认为那是国家领导人要考虑的问题,与个人没多大关系。虽然也有不少的大学生愿意参军以报效祖国,维护国家安全和稳定,然而还是有部分大学生认为把当兵当做一件有“钱”途的工作,参军动机不纯粹。

二、如何加强大学生的国防观念。

如何培养并加强当代大学生国防观念是普通高校必须重视的一个重要问题。针对以上大学生国防观念的现实情况,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以供参考。

(一)统一思想,加强国防观念。

国防观念属于精神力量,是公民爱国主义思想、民族责任心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的集中体现。国防观念会通过一定的形式进行传播、普及,最后渗透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中,化为巨大的战斗力和生产力。当代大学生是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接班人,是祖国未来的希望,因此必须统一思想,加强大学生对国防观念的认识,对大学生进行国防教育,培养大学生的国家安全意识、民族忧患意识,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不断学习军事知识,增强国防观念,培养大学生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加强大学生的组织纪律性,为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认真落实,开设军事课程。

在原有的军事课程基础上,进一步将军事课纳入到高校的教学计划中,以军训和军事理论课为主,认真落实教学时间、学分设置、教师安排、考试、考评检查等教学活动过程,不断完善军事课程的教学管理模式。由于军事课程与普通公共课程在教学方式、教学时间、教学地点等方面存在着很大的不同,如果一律按照公共课程的管理制度,则会引起高校教学计划的混乱。因此高校应当加强对军事课程的制度建设,围绕《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的有关规定,从高校的实际发展情况出发,不断完善教学内容、保障教学时间、培养军事教师、健全军事考核制度,以提高大学生的国防观念,实现高校国防教育的规范化。

(三)因地制宜,采取多种途径。

要想加强大学生的国防观念,不能仅限于通过军训和军事理论课的学习,还应当因地制宜,结合高校自身的发展状况,采取多种途径,开展大学生国防观念的教育工作。如可设置国防教育必修课和选修课两种类型,大学生可以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国防教育课程,在具有一定军事氛围的教学环境中,学习军事知识,培养自身的爱国主义精神、集体主义精神,培养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优秀品质,提高自身的组织纪律性。又如充分挖掘其他专业课程中的军事国防知识,寻找其他专业课与国防军事课程之间的结合点,潜移默化地将国防观念渗透在大学生的思想中。又如可开办各种形式的讲座、报告会、军事社团等活动,充分引起大学生对国防军事知识的兴趣,满足不同大学生的需要;或者可组织大学生参观国防教育基地、革命纪念馆、红色旅游景点等,鼓励大学生参与到普及国防观念教育的活动中去。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和平和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目前国际关系和谐,国内安定团结,然而在看似和平的背景下却隐藏着许多不为人知的危机。我国高校积极开展国防观念教育活动,不仅能够增加大学生的国防知识,增强他们的民族危机感,而且能够培养他们的国家安全意识和国家责任感,为国家甚至世界的和平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摘要:爱国主义教育有广博的内容和丰富的素材。祖国上下几千年,纵横数万里,蕴藏着极为丰富的爱国主义的瑰宝。要做到爱国主义教育常抓常新,则必须不断探索爱国主义新途径。

关键词:自尊心;文化氛围;社会实践。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发展,使人才、资金、原料、信息等资源正在以更快的速度在更广阔的领域内流动,推动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和文明成果的共享。我国作为世界大家庭中的一员,应当紧紧抓住这个难得的发展机遇,参与到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去,努力分享经济增长的成果,吸收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和先进经验,优化我国的资源配置,最大限度地提高自己的经济效益,又好又快地实现我国的发展,从而对世界作出更大的贡献。

爱国主义教育有广博的内容和丰富的素材。祖国上下几千年,纵横数万里,蕴藏着极为丰富的爱国主义的瑰宝。我们要善于挖掘它,运用它。学校开展爱国主义教育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采取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寓教育于各种活动和教学之中,才能收到潜移默化的效果。

1、借助升旗仪式培养学生的民族自尊心。

2、经常进行形势教育。

形势教育也要以培养学生关心祖国的前途命运,国家的安危进退为宗旨,使大家经常了解国家所处的环境,国家的发展变化,把自己的成长和国家的发展联系起来。教育的方式要多样,要广开言路,平等对话,要置疑解难,点拨诱导。

我校每年元旦前后都要在黑板报上系统公布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关于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方面的各种数字,作师生家庭经济收入和家用电器的变化情况的调查报告,发动学生写家乡变迁的作文和城镇市场情况的调查报告。此外,还请宣传部门的负责同志来校解答生对国内外政治、经济、事;外交等方面的问题,学校领导举行学生记者招待会和对话会,接受学生记者的录音采访,还应邀到班级作小型报告,效果都是比较好的。学校还组建了:“少年团校\",对初一、初二年级的学生进行团的知识教育和培训。

外事活动中更要注意爱国主义教育,自尊自爱,不卑不亢。10多年来,我校接待美国、英国、西德、瑞典、意大利、法国、加拿大、日本等国的国际友人近400多人。从1985年开始、我校与在兰州的外国专家,学者开始了更加密切的交往,自1986年开始,我校又从美国大学语文服务社请来了两位美籍短期服务教师,他们在我校任教一个半月,对我校的外语教学产生了积极影响;由此,我们开始了和美国友好人士及中学生的广泛交往,还与美国堪萨斯州的哈斯维尔中学建立了友好关系。至此,我校有200多名师生和美国朋友有书信来往。在这一有意义的交往中,我们的师生以自己的文化素养、品格和真诚,赢得了美国朋友的心,并使他们通过我们了解我们这个伟大的国家和民族。

3、创设爱国特色的校园文化氛围增强学生的使用感。

浓厚的充满爱国主义教育内容的校园文化环境,能够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隐型课程的耳濡目染和熏陶和教育,所以我们在每个教室张挂国旗,校内布置历代伟大科学家、医学家、美术家、音乐家……的名言或画像,张贴宣传伟大祖国和革命领袖为内容的美术图片等橱窗,使学校的爱国主义教育渗入无处不在的教育环境,这样学生们眼界开阔了,感情升华了,振兴祖国的使命感在他们的心头悄然而起。

爱国主义教育内容的实在性和丰富性,决定了其教育形式的灵活性与多样化,其中更重要的,在于让学生在具体可感的活动中去体验,去感受。因此,学校必须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和校外活动。

3.1开展爱国文艺作品赏析活动。如“读百部爱国故事书”,“唱百首革命歌曲”,“观百部爱国优秀影视片”,“赏百首爱国诗词”等,借五彩缤纷的镜头银屏和荡气回肠、慷慨激昂的文字旋律来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3.2结合清明节、“五四”、“七一”、国庆节重大节日开展主题鲜明的活动。如凭吊先烈、远足寻根、文艺演出、歌咏比赛、入团宣誓、书画展、征文等。这些活动寓意深刻,寓情于景,寓教于乐,使学生耳濡目染,动心动情。

五四开展寒暑假社会实践和调查活动。组织学生走出校门参观革命故居、历史遗迹、中外合资企业、访问老红军老将军;还可邀请地方政府、有关部门同志来校作乡情和形势报告;开展一些爱国实践活动,如“我为残疾人事业献爱心”,“我与灾区小朋友心连心”“为希望工程献爱心”等。这引起贴近现实的活动更富真情实感。

爱国主义教育是全民教育,重点是青少年,而学校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场所,要做到爱国主义教育常抓常新,则必须不断探索爱国主义新途径。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为激发大学生的爱国热情、强化大学生的国家观念,普通高校纷纷投入到开展国防教育的热潮中,虽然取得了一定的经验,但效果却并不十分明显,大多数高校学生并国防知识缺乏、国家安全意识薄弱、国家责任感淡薄等等,这些对高校国防教育工作的开展和大学生国防观念的培养都产生了不利的影响。本文重点探讨了当代大学生国防观念的现实情况,并对如何加强大学生国防观念提出了一定的对策,以供参考。

关键词:大学生;国防观念;现状;对策。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普通高校国防教育工作日益规范,军事训练和军事教育同时并举,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然而令人感到担忧的是,大学生的国防观念仍然十分淡薄,不够重视国防知识的学习,没有形成一定的国家安全意识和国家责任感,还无法充分理解国防安全对国家安定团结的重要性等等。本文结合实际调查结果,分析了当代大学生国防观念的现实情况,并就如何加强大学生的国防观念提出相关建议。

(一)国防知识缺乏。

国防政策、国防法规和国防历史是国防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了解我国国防政策、国防法规及必要的国防历史,对大学生从更深层次和更高角度分析国防问题,理解国家政策,培养大学生的国防学习兴趣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当代大学生对国防知识知之甚少,如大部分学生不知道什么叫“积极防御”战略、我国的国防战略是什么;没有接触过国防方面的相关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等;不熟悉我国建国后发生的战争历史,不了解我国现代国防危机和重大冲突事件。

(二)对军事课程认知态度较差。

高校开展军事课程,一方面是对大学生进行国防教育,使他们掌握一些必要的军事理论和技能,一方面是培养大学生的国防观念和国家安全意义,不断强化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集体主义观念,加强大学生的组织纪律性,以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然而经过调查,不少学生认为开展这门课程没有必要,对军训和国防教育没有特别的兴趣,认为军训累,国防知识乏味,无聊。

(三)国防安全和责任意识薄弱。

不少大学生还没有充分认识到国防安全的重要性,没有形成良好的国防安全意识,虽然对最近国家国际上发生的一些大事有一定的了解,但很多人都认为那是国家领导人要考虑的问题,与个人没多大关系。虽然也有不少的大学生愿意参军以报效祖国,维护国家安全和稳定,然而还是有部分大学生认为把当兵当做一件有“钱”途的工作,参军动机不纯粹。

如何培养并加强当代大学生国防观念是普通高校必须重视的一个重要问题。针对以上大学生国防观念的现实情况,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以供参考。

(一)统一思想,加强国防观念。

国防观念属于精神力量,是公民爱国主义思想、民族责任心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的集中体现。国防观念会通过一定的形式进行传播、普及,最后渗透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中,化为巨大的战斗力和生产力。当代大学生是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接班人,是祖国未来的希望,因此必须统一思想,加强大学生对国防观念的认识,对大学生进行国防教育,培养大学生的国家安全意识、民族忧患意识,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不断学习军事知识,增强国防观念,培养大学生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加强大学生的组织纪律性,为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认真落实,开设军事课程。

在原有的军事课程基础上,进一步将军事课纳入到高校的教学计划中,以军训和军事理论课为主,认真落实教学时间、学分设置、教师安排、考试、考评检查等教学活动过程,不断完善军事课程的教学管理模式。由于军事课程与普通公共课程在教学方式、教学时间、教学地点等方面存在着很大的不同,如果一律按照公共课程的管理制度,则会引起高校教学计划的混乱。因此高校应当加强对军事课程的制度建设,围绕《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的有关规定,从高校的实际发展情况出发,不断完善教学内容、保障教学时间、培养军事教师、健全军事考核制度,以提高大学生的国防观念,实现高校国防教育的规范化。

(三)因地制宜,采取多种途径。

要想加强大学生的国防观念,不能仅限于通过军训和军事理论课的学习,还应当因地制宜,结合高校自身的发展状况,采取多种途径,开展大学生国防观念的教育工作。如可设置国防教育必修课和选修课两种类型,大学生可以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国防教育课程,在具有一定军事氛围的教学环境中,学习军事知识,培养自身的爱国主义精神、集体主义精神,培养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优秀品质,提高自身的组织纪律性。又如充分挖掘其他专业课程中的军事国防知识,寻找其他专业课与国防军事课程之间的结合点,潜移默化地将国防观念渗透在大学生的思想中。又如可开办各种形式的讲座、报告会、军事社团等活动,充分引起大学生对国防军事知识的兴趣,满足不同大学生的需要;或者可组织大学生参观国防教育基地、革命纪念馆、红色旅游景点等,鼓励大学生参与到普及国防观念教育的活动中去。

总而言之,和平和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目前国际关系和谐,国内安定团结,然而在看似和平的背景下却隐藏着许多不为人知的危机。我国高校积极开展国防观念教育活动,不仅能够增加大学生的国防知识,增强他们的民族危机感,而且能够培养他们的国家安全意识和国家责任感,为国家甚至世界的和平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糜振玉等.《新编大学军事教程》[m].军事科学出版社.2003.

[2]贾小沛,杨玉伦,马志刚.《新形势下强化学生国防观念的几点思考》[j].吉林工学院学报.1999,20:(4).

[3]卞卡.《当代大学生国防观念调查及对策》[j].大学时代(下半月).2006,(10).

[摘要]爱国主义教育是高校人才培养工作中需要始终坚持的教育主题,在高校军事理论教学实践中加强对爱国主义的教育,能促进大学生爱国情感的激发和爱国责任感的进一步增强,对强化人才综合素质产生相应的积极影响。特别是对中外合作办学的学校而言,学生容易受到思想的侵蚀,因此在军事理论教学中,必须关注学生爱国情感的培养,全面突出人才培养工作的综合效果,为人才的未来发展提供全方位支持。

[关键词]军事理论教学;爱国教育;爱国情感。

爱国是中华传统美德之一,发挥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作用对学生群体的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在中外合作办学学校对学生实施有效教育和培养的过程中,应该认识到引入的合作办学方既有优质的教育资源,同时也要面临国外多元文化思想对大学生群体的冲击和影响。按照中外合作办学学校人才培养的特色,以军事理论教学为载体,对爱国情感教育进行强化,为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创新化发展提供良好的支撑。

对高校大学生培养工作而言,爱国情感的激发和爱国责任感的形成需要长时间不断积累和培养,只有循序渐进地对学生实施正确的引导,长时间坚持教育学生和培养学生,才能全面系统地突出教学科学性和有效性,使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得到不断增强。中华民族具有几千年的发展历程,在长时间的发展过程中始终高度重视爱国主义思想教育,爱国情感在不断的发展实践中也积累了丰富的情感内涵,在新时期开展大学生思想教育的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思想指引作用,能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水平的提高。同时,爱国情感的激发能促使学生增强民族认同感,对全面提升我国民族凝聚力有积极影响。因此新时期在探索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过程中,要正确认识高校大学生培养工作中渗透爱国情感教育的重要性,并从多个角度制订渗透爱国情感教育的措施,力求能为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提供良好支持。此外,针对中外合作办学而言,受到国外多元化教育思想的影响,学校大学生群体的个人主义思想、利己主义思想增强,集体主义思想弱化,部分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出现了爱国主义情感弱化的情况,甚至对本民族的传统文化存在抵触心理,不仅严重限制大学生综合学习效能的提高,也会对大学生的未来发展造成制约。因此为了改善中外合作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的基本情况,在学校开展军事理论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要加强对爱国情感教育的重视,明确爱国主义情感教育的重要性,进而发挥出军事理论教学的价值,实现对学生爱国情感的有效培养,为将学生培养成为高素质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在军事理论教学中积极探索对学生爱国情感的培养,能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使学生认识到自身对国家、对民族、对社会的责任,进而强化学生的民族认同感和历史使命感,使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得到明顯提高,真正成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践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下面结合军事理论教学情况,对有效培养学生爱国情感的方法进行研究和探索,增强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一)cai的设计和应用。

当前,在组织开展军事理论教学的过程中受到信息化教学和现代化教学理念的影响,教研人员已经积极探索了cai课件的设计和应用,希望能够进一步增加军事理论教学的内容丰富性,为学生提供更为全面的教学指导,增强教学组织效果。从整体上加以解读,军事理论课程教学环节对cai的设计和应用能够促进教学系统的构建,且由于课件自身兼容性和实用性相对较强,能够在教学环节实现合理应用,因此可以辅助军事理论教学中对学生爱国情感的激发和培育,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爱国情感,为学生全面发展创造理想化的条件。在具体对cai课件进行设计和应用的过程中,要注意选用具有感染力的图片内容,适当引入新时代背景下与军事理论和爱国情感相关的信息,进而在反映爱国主义思想主题的基础上实现对学生的良好感召和熏陶,震撼学生的心灵,激发学生情感共鸣,切实突出爱国主义情感教育综合效果。

例如,在针对军事高技术方面“精确制导技术”进行讲解的过程中,军事理论教师在对cai课件进行设计和规划的过程中,可以适当引入官方公布的技术成果视频以及我国国庆阅兵的视频内容等,辅助学生加深对这方面技术内容的学习和了解,并在国庆阅兵场面的作用下实现对学生爱国情感的激发,使学生在学习和成长过程中能够感受到我国军事技术研究方面取得的显著成果,激活他们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进而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教育的说服力,使学生的爱国情感得到良好培养,为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探索这方面的知识奠定坚实基础。

如此,进一步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教育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在军事理论教学中,爱国情感教育教学效果也会明显增强,对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树立产生极其重要的影响。

(二)教师在教学中要加强情感投入。

教师爱国情感投入对学生爱国情感的形成发挥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在高校军事理论教师对相关内容进行教学指导的过程中,自然流露真实的情感,教育学生和感染学生,促进学生爱国情感的激发,对学生的全面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因此,在教师组织开展军事理论教学的过程中,要加强对相关教育情感的投入,为学生良好爱国情感的形成和培育做出正确的指引。具体分析,军事理论教师在教学中情感投入,发现教师可以从以下角度发挥榜样作用,对学生的爱国情感加以培养。

1.在军事理论教学中融入崇高使命感。军事理论课的教师既要向学生传授军事理论方面的知识和内容,也要促进学生心灵的塑造,将学生培养成为新时期国家建设的接班人和中国梦的践行者。因此,在工作实践中,教师要认识到自身历史使命,并将使命感融入到教学活动中,开拓崇高的理想境界,以真实的情感对学生实施相应的教育和指导,增强学生的爱国意识。如在针对我国周边国际安全环境现状方面知识内容进行讲解的过程中,教师针对“情况复杂,战争危机依然存在”进行解析,就要适当融入崇高的使命感,让学生认识到复杂国际形势下教师和学生群体在建设国家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方面的重要历史使命,并与学生一起讨论作为教师、学生在建设国家方面所能够做出的贡献等,使学生的爱国情感和历史使命感得到充分激发,切实提高教学组织活动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2.军事理论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始终保持爱国热情。军事理论课程的教师在教学组织活动中为了形成对学生的有效情感感染,促进学生爱国主义情感的激发,就要在讲解相关知识和内容的过程中始终保持爱国热情,实现对学生思想情感的正确引领,为学生群体学习军事理论内容、强化自身爱国情感提供不竭的动力支持。如在讲解日本军事情况基础上,教师要融入适当的爱国情感教育,并指导学生以史为鉴,正确认识中日关系,客观看待中日历史遗留问题,进而对中日军事情况进行深入探索,在有效渗透教学情感的基础上实现对爱国情感的激发,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保障。

(三)组织学生参与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在高校军事理论教学中,要想实现对学生爱国情感的激发和强化,不能将教学内容停留在理论学习方面,还要组织学生积极参与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在教育教学组织活动实践中,有针对性地对学生的爱国情感加以激发,使学生在参与课外活动的过程中自身综合素质水平得到明显增强,为他们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在具体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将军事理论课程教学相关内容作为依托,设计相应的爱国情感教育课外活动,如成立毛泽东军事思想研究小组、世界先进武器探寻小组、中国人民解放军发展历史研究小组以及中国现行战略方针学习小组等,在成立专业学习小组的基础上利用学校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组织学生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中参观学习,对本小组的研究成果进行验证,加深对军事理论知识的认识和理解,实现对学生爱国情感的激发。在此基础上,也可以组织开展报告会,让学生对本小组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和报告,使学生对爱国主义情感教育形成更加明确系统的认识,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相应的保障。如此才能真正发挥爱国主义情感教育的重要作用,学生的课外活动学习效果也会逐步增强,对学生全面发展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综上所述,在对中外合作办学学校军事理论教学进行改革的过程中,加强对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视,积极探索激发学生爱国情感的措施,能全面提高教学效果,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良好的培养,为学生爱国情感的形成和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新时代背景下,针对中外合作办学学校特色,要从爱国主义情感教育角度對军事理论教学内容进行挖掘,革新教学方法,突出教学特色,辅助人才培养工作逐步实现优化发展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刘建宏.基于军事理论课程的高校爱国主义情感教育研究[j].山西青年,2018(13):56.

[6]文彦波.军事理论课的德育功能及其实现途径探析[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刊),2017(9):819.

军事发展与国防。

军事发展对当代的国家来说至关重要,在当前复杂的国际形势下军事发展成为巩固国防的重要手段。从建国到现在中国军事飞速发展,尤其是在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军事更是飞速发展,军事力量跃居世界前列。国防涉及国家的安危,是国家的大事。中国式社会主义国家,其国防的性质集中体现为自主性、防御性和人民性.建立巩固的国防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战略任务,是维护国家安全统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

国防本质是国家一系列国家防务活动。中国近代百年的屈辱史告诉我们国防对国家领土,居民,政府和主权的重要性,军事发展是加强国防的主要手段经济发展也是必要手段,为军事发展提供物质和人才的条件。军事的发展在于国防科技的发展,国防科技与军事和国防是一个国家至关重要的几个方面,军事上的需要促成了国防科技领域的形成与发展;国防科技的发展为军事提供所需要的物质技术手段,在此同时还会促使军事领域不断发生变革,甚至导致出现军事革命;军事上的变革和战争提出了新的需要又会给国防科技发展以新的推动力。国防科技与军事之间相互关系的这种机制或逻辑是一种客观存在的规律。

用性强的军用设施做到军民合用,以提高国防和经济双重效益。加强人才的培养和科技发展。在现在世界的形势下国防成为了各国国策重要方面,中国军费每年呈两位数增长,用于军事科技的研究与军事人才的培养。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从50年代至80年代末,在长达40余年的冷战岁月,美苏两国进行了激烈的军备竞争,两国都执行优先发展国防科技的战略,并要求国防科技部门为军队研制出一批又一批、一代又一代在战术技术性能上超过对方的先进武器装备。在军事需求的强烈刺激下,两国的国防科技发展获得了强大的推动力,达到了极度的繁荣。许多其他国家在这种临战状态下也被迫采取相应的对策加速国防科技的发展。据统计,到80年代中期,世界各国每年的国防科研经费累计高达800~1000亿美元。就这样,在冷战的军事需求的推动下,军事发展进入了军事高技术时代。

选拔有知识和能力的人为军队服务,加快军事发展巩固国防。

近些年来,精确制导武器的发展,提高了军队作战的精确度,高技术作战平台,包括地面,海上和空中作战平台的发展更是极大的加强了国防,更是国家政治独立的象征,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和军队战斗力的重要体现。近些年来,军用航天装备的发展极大的加强了国家的空中的作战能力,科技更是用与军事装备的发展,例如,电子战装备和计算机网络战武器,自动化指挥系统的发展更是极大的加强了军队作战的灵活性,核武器的发展成为了一个国家地位的象征。化学武器,生物武器,高能激光武器以及粒子束武器等等,各种高技术的武器发展提高了军事科技的力量,加强了国防。

军事发展是国防至关重要的方面,在现在复杂的国际环境要求下,发展军事成为了保护国家主权的最有效手段,军事人才的培养表现了一个国家的军队素质,是国家军队作战能力的体现,是保护国家的一个方面,国防在历史上更是极其重要,甚至决定一个国家的存亡。国防和军事发展对国家和个人都是责任。

姓名:李想学院:化材院化学类三班军事发展对当代的国家来说至关重要,在当前复杂的国际形势下军事发展成为巩固国防的重要手段。从建国到现在中国军事飞速发展,尤其是在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军事更是飞速发展,军事力量跃居世界前列。国防涉及国家的安危,是国家的大事。中国式社会主义国家,其国防的性质集中体现为自主性、防御性和人民性.建立巩固的国防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战略任务,是维护国家安全统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

国防本质是国家一系列国家防务活动。中国近代百年的屈辱史告诉我们国防对国家领土,居民,政府和主权的重要性,军事发展是加强国防的主要手段经济发展也是必要手段,为军事发展提供物质和人才的条件。军事的发展在于国防科技的发展,国防科技与军事和国防是一个国家至关重要的几个方面,军事上的需要促成了国防科技领域的形成与发展;国防科技的发展为军事提供所需要的物质技术手段,在此同时还会促使军事领域不断发生变革,甚至导致出现军事革命;军事上的变革和战争提出了新的需要又会给国防科技发展以新的推动力。国防科技与军事之间相互关系的这种机制或逻辑是一种客观存在的规律。

用性强的军用设施做到军民合用,以提高国防和经济双重效益。加强人才的培养和科技发展。在现在世界的形势下国防成为了各国国策重要方面,中国军费每年呈两位数增长,用于军事科技的研究与军事人才的培养。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从50年代至80年代末,在长达40余年的冷战岁月,美苏两国进行了激烈的军备竞争,两国都执行优先发展国防科技的战略,并要求国防科技部门为军队研制出一批又一批、一代又一代在战术技术性能上超过对方的先进武器装备。在军事需求的强烈刺激下,两国的国防科技发展获得了强大的推动力,达到了极度的繁荣。许多其他国家在这种临战状态下也被迫采取相应的对策加速国防科技的发展。据统计,到80年代中期,世界各国每年的国防科研经费累计高达800~1000亿美元。就这样,在冷战的军事需求的推动下,军事发展进入了军事高技术时代。

选拔有知识和能力的人为军队服务,加快军事发展巩固国防。

近些年来,精确制导武器的发展,提高了军队作战的精确度,高技术作战平台,包括地面,海上和空中作战平台的发展更是极大的加强了国防,更是国家政治独立的象征,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和军队战斗力的重要体现。近些年来,军用航天装备的发展极大的加强了国家的空中的作战能力,科技更是用与军事装备的发展,例如,电子战装备和计算机网络战武器,自动化指挥系统的发展更是极大的加强了军队作战的灵活性,核武器的发展成为了一个国家地位的象征。化学武器,生物武器,高能激光武器以及粒子束武器等等,各种高技术的武器发展提高了军事科技的力量,加强了国防。

军事发展是国防至关重要的方面,在现在复杂的国际环境要求下,发展军事成为了保护国家主权的最有效手段,军事人才的培养表现了一个国家的军队素质,是国家军队作战能力的体现,是保护国家的一个方面,国防在历史上更是极其重要,甚至决定一个国家的存亡。国防和军事发展对国家和个人都是责任。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为激发大学生的爱国热情、强化大学生的国家观念,普通高校纷纷投入到开展国防教育的热潮中,虽然取得了一定的经验,但效果却并不十分明显,大多数高校学生并国防知识缺乏、国家安全意识薄弱、国家责任感淡薄等等,这些对高校国防教育工作的开展和大学生国防观念的培养都产生了不利的影响。本文重点探讨了当代大学生国防观念的现实情况,并对如何加强大学生国防观念提出了一定的对策,以供参考。

关键词:大学生;国防观念;现状;对策。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普通高校国防教育工作日益规范,军事训练和军事教育同时并举,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然而令人感到担忧的是,大学生的国防观念仍然十分淡薄,不够重视国防知识的学习,没有形成一定的国家安全意识和国家责任感,还无法充分理解国防安全对国家安定团结的重要性等等。本文结合实际调查结果,分析了当代大学生国防观念的现实情况,并就如何加强大学生的国防观念提出相关建议。

(一)国防知识缺乏。

国防政策、国防法规和国防历史是国防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了解我国国防政策、国防法规及必要的国防历史,对大学生从更深层次和更高角度分析国防问题,理解国家政策,培养大学生的国防学习兴趣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当代大学生对国防知识知之甚少,如大部分学生不知道什么叫“积极防御”战略、我国的国防战略是什么;没有接触过国防方面的相关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等;不熟悉我国建国后发生的战争历史,不了解我国现代国防危机和重大冲突事件。

(二)对军事课程认知态度较差。

高校开展军事课程,一方面是对大学生进行国防教育,使他们掌握一些必要的军事理论和技能,一方面是培养大学生的国防观念和国家安全意义,不断强化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集体主义观念,加强大学生的组织纪律性,以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然而经过调查,不少学生认为开展这门课程没有必要,对军训和国防教育没有特别的兴趣,认为军训累,国防知识乏味,无聊。

(三)国防安全和责任意识薄弱。

不少大学生还没有充分认识到国防安全的重要性,没有形成良好的国防安全意识,虽然对最近国家国际上发生的一些大事有一定的了解,但很多人都认为那是国家领导人要考虑的问题,与个人没多大关系。虽然也有不少的大学生愿意参军以报效祖国,维护国家安全和稳定,然而还是有部分大学生认为把当兵当做一件有“钱”途的工作,参军动机不纯粹。

如何培养并加强当代大学生国防观念是普通高校必须重视的一个重要问题。针对以上大学生国防观念的现实情况,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以供参考。

(一)统一思想,加强国防观念。

国防观念属于精神力量,是公民爱国主义思想、民族责任心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的集中体现。国防观念会通过一定的形式进行传播、普及,最后渗透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中,化为巨大的战斗力和生产力。当代大学生是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接班人,是祖国未来的希望,因此必须统一思想,加强大学生对国防观念的认识,对大学生进行国防教育,培养大学生的国家安全意识、民族忧患意识,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不断学习军事知识,增强国防观念,培养大学生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加强大学生的组织纪律性,为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认真落实,开设军事课程。

在原有的军事课程基础上,进一步将军事课纳入到高校的教学计划中,以军训和军事理论课为主,认真落实教学时间、学分设置、教师安排、考试、考评检查等教学活动过程,不断完善军事课程的教学管理模式。由于军事课程与普通公共课程在教学方式、教学时间、教学地点等方面存在着很大的不同,如果一律按照公共课程的管理制度,则会引起高校教学计划的混乱。因此高校应当加强对军事课程的制度建设,围绕《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的有关规定,从高校的实际发展情况出发,不断完善教学内容、保障教学时间、培养军事教师、健全军事考核制度,以提高大学生的国防观念,实现高校国防教育的规范化。

(三)因地制宜,采取多种途径。

要想加强大学生的国防观念,不能仅限于通过军训和军事理论课的学习,还应当因地制宜,结合高校自身的发展状况,采取多种途径,开展大学生国防观念的教育工作。如可设置国防教育必修课和选修课两种类型,大学生可以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国防教育课程,在具有一定军事氛围的教学环境中,学习军事知识,培养自身的爱国主义精神、集体主义精神,培养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优秀品质,提高自身的组织纪律性。又如充分挖掘其他专业课程中的军事国防知识,寻找其他专业课与国防军事课程之间的结合点,潜移默化地将国防观念渗透在大学生的思想中。又如可开办各种形式的讲座、报告会、军事社团等活动,充分引起大学生对国防军事知识的兴趣,满足不同大学生的需要;或者可组织大学生参观国防教育基地、革命纪念馆、红色旅游景点等,鼓励大学生参与到普及国防观念教育的活动中去。

总而言之,和平和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目前国际关系和谐,国内安定团结,然而在看似和平的背景下却隐藏着许多不为人知的危机。我国高校积极开展国防观念教育活动,不仅能够增加大学生的国防知识,增强他们的民族危机感,而且能够培养他们的国家安全意识和国家责任感,为国家甚至世界的和平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1]糜振玉等.《新编大学军事教程》[m].军事科学出版社.2003.

[2]贾小沛,杨玉伦,马志刚.《新形势下强化学生国防观念的几点思考》[j].吉林工学院学报.1999,20:(4).

[3]卞卡.《当代大学生国防观念调查及对策》[j].大学时代(下半月).2006,(10).

摘要:在高校军事理论课教学中引入微课来辅助传统教学,不仅能弥补教学时间、空间的不足,还能丰富教学内容,增强课程的吸引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是军事理论课程改革的一个方向。本文首先简述了普通高校军事理论在线课建设现状,接着从三个方面介绍了军事理论微课的设计原则,最后课题组对微课在普通高校军事理论教学中的应用做了探析。

关键词:微课;军事理论课;普通高校。

军事理论课是普通高校学生平时学习國防教育的主要渠道,是国防教育功能在高校实现的主要依托。军事理论课内容博大精深,在学时有限的基础上如何进一步提升教学效果是课题组研究的重点。随着教育信息化和在线课程的发展,mooc辅助教育教学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和应用。mooc高度精炼的知识整合以及灵活机动的学习方式,让高校的军事理论课教师们不再担心知识点放射少,课时不够用,学生学习兴趣低下等问题。军事理论课课程知识更新速度快、涉密性强、涉及政策部分教学尺度拿捏难度大、可参考借鉴经验少等原因致使军事理论课的mooc建设难度大,创新性和突破性强。

冀中职业学院军事理论教研团队在省教育厅主推的智慧职教mooc学院平台上构建了《大学军事教程》课程,一期课程已顺利结课,二期课程正在建设中。一期课程全程共有1500余名学员加入课程,其中不乏有数十名全国同类院校相关同仁加入交流,教学效果良好。军事理论课课堂教学和mooc的教学方式结合起来作为传统课堂军事理论教学的有力补充,既能达到进一步提升学生国防意识和军事素养的效果又不占用学校其他的教育教学时间,具有显著的现实意义,军事理论课的在线课程进一步建设研究迫在眉睫。

在线课程教学资源库中,把课程资源整合到微视频中的,以微课形式进行,包括(且不限于)军事理论课视频教程、拓展阅读资料及视频、文本课件、在线课堂讨论环节、章节测验、期末考试等全部mooc主要构成要素。因此在教学设计中我们深度分析当前形势、创新思考,更加注重微课在教学领域的应用。在高校军事理论课教学中引入微课来辅助传统教学,不仅能弥补教学时间、空间的不足,还能丰富教学内容,增强课程的吸引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是军事理论课程改革的一个方向。

(一)紧扣教学大纲,筛选适合制作微课的内容。

2019年1月,教育部联合中央军委国防动员部修订《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新教学大纲在课程定位、课程目标、课程要求、课程内容、教师发展、教材建设、教学方法、课程考核、教学保障、督导评价等各个方面都进行了较大幅度的修订,这些改变均说明职能部门对本课程功能定位的进行了深入谋划和思考,教育工作者对其进行深度剖析,有利于对本课程所属问题进一步深入探析,从而凝聚共识、指导业务实践。

军事理论课担负着大学生国防军事教育的功能,教学的目的不同于专业的军事院校,无需在理论的深度和学术上做过细的探究,重点侧重于拓宽军事领域的知识,注重军事知识的信息量和科技含量。这就要求课题组与时俱进地调整和丰富军事理论课的教材内容,适当增加国际局势变化、局部紧张态势分析和新军事科技发展等方面的新内容,使军事理论课的教学内容富有时代特色。此外,军事理论课还应把学生关注的世界热点问题、最新信息以及相关前沿问题及时纳入到教学内容当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热情。

微课中的微视频拍摄完成后,短时间内一般都不会重新拍摄。军事理论课时代性很强,在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的深刻影响下,全球性、跨国性问题逐渐上升为牵动国际形势发展的重要因素,国家安全中的国际战略形势和信息化装备中的信息化作战平台时刻都在发生着变化。而中国国防和军事思想这两部分却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因此在录制军事理论微视频课时,应当把较为稳定的重点内容用微课的形式录制,变动性较强的部分主要放在课堂上讲授,这样既能在国家规定的学时内即完成了教学任务,又富裕出时间让教师能重点讲解国际战略环境等变动较大的内容,从而增强了军事理论的时代性。

(二)采用多种呈现形式,吸引学生的长期关注。

当代大学生思想活跃,求知欲强,但自制能力差,思想容易开“小差”,对于当前一些军事热门话题、信息化战争战例,以及热播影视作品所反映出的救援行动、信息化作战平台、综合电子信息系统、信息化杀伤武器、军事高技术等学习兴趣浓厚,但对于理论性知识却缺乏深入的学习。因此,军事理论教学要运用现代化的技术,增强课程的趣味性和吸引力,让学生乐学、善学,从而体现学生才是真正的认知主体。微课要把语言文字表达的艺术性和视频图像显示的直观性有机的结合起来,做到图文并茂、音像同步,使得复杂问题简明化、抽象问题形象化、枯燥问题趣味化,极大地增强了课程的趣味性和吸引力。微课的呈现形式可以是录屏类、拍摄类、ppt等基本形式,也可以是动画型、交互式、手绘类、互动电影、手机h5型等多种创新形式。例如讲授古代军事思想《孙子兵法》——作战篇时,可结合“以战养战,因粮于敌”的军事思想,将李牧巧施“美马计”做成微课来播放,使抽象的理论变得形象、直观、明了,提升了学生听课的积极性,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感受和理解更加深刻、全面。

因为学生可以挑选在线公开课的内容进行学习,这就要求在线课全部知识点都要以高质量的水平完成,军事课教师是完成军事课教学目标的具体执行者和组织者,仅一名教师完成整门课程的拍摄,难度特别大,因而需要组建团队,需要校内外专家联合培养校内专兼课教师,还要联合本校、本省甚至全国的优秀同行,强强联手、共同参与、合力建构,把各个章节的主要内容,都通过微视频的形式展现出来,再经过认真打磨才能形成军事理论精品在线公开课。

(四)深入学习制作技法,设计高标准微课。

如何让微课更具吸引力?这是关于设计策略方面的问题,在微课制作过程中设计是最重要的一步,有条理、有逻辑的设计能够让课程在结构上更凸显合理化,也更便于后期的制作。微课是解惑而非授业,在制作微课前教师要选好知识点,明确受众。微课设计思路要清晰,选定了主题、内容及展现形式后,需总体规划设计授课过程,从导入、讲解、交互,到拓展实践、评价,整个体系一定要明确。时间必须把控好,5-8min内讲透彻微课所要展示的知识与内容,在最后特意留下恰当的空白,以便给读者留出想象的空间。一般按照下面这些原则进行设计微课:

(1)标题简练、有新意;。

(2)授课过程中适当加入一点幽默的笑点;。

(6)微课的教学环境符合“一对一”辅导的模式,一定要注意受众是一个人,而不是一个大教室里很多学生,教学时要做到“目中有人”,语言要生动形象,态度要真切诚恳,使用个性化亲切的语言,加入一定的技法技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达到一定的教学效果。

微课制作大致分为以下五个步骤:

(1)选题设计,包括脚本的设计、逻辑设计和选题等;。

(2)素材收集,包括微课中用到的视频、图片、文本和其他素材;。

(3)课件制作,特别考虑制作时的色彩搭配、排版、动画和可视化效果;。

(4)制作准备,如准备好摄像头和麦克风,准备好所需软件;。

(5)视频录制,指拍摄或录屏和后期制作阶段。后期制作,才是真正的技术活儿,如今制作手段多种多样,各类软件也层出不穷,有时微课的制作其实是在考察大家的综合运用能力。

三、微课在普通高校军事理论教学中的应用探析。

(一)使用微课可以更好的促进学习的迁移。

军事理论课所依托的军事学是研究战争的本质和规律,并用于指导战争的准备与实施的科学,属于社会科学,具有鮮明的阶级性和民族性,是一门高度综合的学科。军事理论课课程内容的丰富性、知识体系的渗透性、思维方法的贯穿性都为学习的迁移提供了非常多的“共同元素”。比如《孙子兵法》之所以能够得到古今中外广泛认同,历久弥香,发挥跨时代、地域和行业的局限,其独特价值就在于此书凝聚了军事科学的军事思维方法,其世界观、方法论的指导意义,是军事理论中最为稳定、核心、长远指导作用的内容。

微课是一个独立的、有明确教学目标的小课程,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可以在短短几分钟的时间,在潜移默化中帮助学生从学习知识技能向科学的思维方法和价值观念迁移。学生使用微课进行军事理论课程学习时,可以有针对性的进行第二轮甚至多轮学习,直至完全掌握学习任务。学生通过微课自主学习过程中,必然会不断思考,探寻新的知识,进一步将军事理论的相关理论与实践、原理与技术结合起来,从理论上也能解释一些社会现实问题,这些对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都有很大益处。

(二)使用微课可以更好的加强素质教育。

教育需要从素质的渗透性、交互性、全面性等视角来审视,军事理论课具有其他教育形式不可替代的育人作用。以国防教育为核心,以军事理论课为依托,以军训为阵地的军事课教学的综合作用,是高校开展素质教育,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的重要途径。军事理论课使用微课可以更好的融入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教育,让“微课”的内涵进一步得到拓展,并直接融入了服务功能。利用现场微课、网络微课、线上微辅导、线下预约微辅导四种“微课”表现形式来服务学生,为学生在线上线下自主学习提供了良好的学习平台,真正实现“微课”从单向的传授——学习向传授——学习——实践——传授转变,形成良性的学习循环。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中明确提出了“普通高等学校通过军事课教学,让学生了解掌握军事基础知识和基本军事技能,增强国防观念、国家安全意识和忧患危机意识,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传承红色基因、提高学生综合国防素质。”的要求。军事理论教学要聚焦此目标定位,探寻提高学生综合国防素质的具体内涵外延、作用机理,进行教育教学改革,真正为广泛开展国防教育和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做贡献。

将微课应用于军事理论课教学能够有效促进军事课教师专业发展,深化军事课程改革,提高军事课程建设水平,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深化课程改革以及提升课程形象,使军事理论课程建设现存问题得以改善。在边建设边研究的过程中,不断增强军事理论教师的线上教学能力,促进军事理论课教师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的现代化改变,使其线下高标准,线上有水平。线上课程辅助线下教学,做到全方位无死角,充分达到国家要求的军事理论课教学效果的优秀水平。改革高职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便于因材施教,促进学校教育跨越式发展。

参考文献:

[1]时慧.慕课背景下国防教育在线课程的思考[j].教改教法,2018(08).

[2]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的通知[z].北京:国发〔2017〕4号文件,2017.

[4]李际均.中国军事战略思维论[m].北京: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09):389.

基金:2019保定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普通高校军事理论课在线课程建设应用研究》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194063)。

1.构建针对性、典型性战例教学法。

大一军事论文(通用21篇)篇八

摘要:在新的发展背景下,我国军队也在不断进行变革。在新军事变革过程中,人才建设无疑是重要的环节。如何在新的发展背景下更好地进行人才建设成为了非常重要的话题。本文就对此进行深入研究。

关键词:新军事变革;人才建设;培养。

在新军事变革的过程中,需要专业化的人才作为依托。在这种情况下,新军事变革无疑对军事人才的培养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于此,本文以此为研究对象,对新军事人才培养理念和模式等内容进行深入研究,并提出相应的策略。

一、新军事变革中的人才建设的必要性。

在新的发展背景下,新军事变革中的人才建设是非常必要的。在信息化不断发展的背景下,我国的军事变革需要以信息化建设为中心,积极打造更加高科技的军事体系。同时,在当前发展形势下,军事发展需要更多的专业性技术人员,这是有效保障未来信息化战场上更好地发挥作用的重要基础,而想要实现这一点,就需要拥有非常先进的人才,也正因为如此,在新军事变革中加强人才建设是非常关键的环节。

同时,在全球军队建设竞争逐渐严峻的发展背景下,实施科技强军是非常重要的内容,而随着一大批高新技术被应用于军事领域,军队需要大量的人才作为依托来有效进行新军事变革,从而实现质量建军。

另外,在世界新军事变革的导向中,我国想要进一步提升军事力量,就需要不断提升军事发展的科技化水平,让我军实现信息化跨越式发展,而这无疑需要以军事人才培养为基础。由此可见,新军事变革中的人才建设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新军事变革中的人才建设策略。

(一)完善与新军事变革相适应的人才培养理念。

一方面,要积极树立起重要的战略机遇期人才发展意识,积极构建起人才建设长远发展规划,树立长远的目标和方向,并且在信息全球化和高科技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积极借鉴有益的经验和思想观念,为部队人才的发展提供更加有效的社会认知氛围,从而更为有效地调动军事人才的培养积极性和创新意识。

另一方面,要加强对高技术人才的重视,积极培养高技术人才。从目前来看,在重要的变革期,我国军队建设面临着现代化水平与现代战争要求之间不相适应的矛盾,而想要进一步提升部队现代化水平,就需要高素质的军事人才作为依托,正因为如此,要有一定程度上的竞争意识,加强对高新技术人才的培养。

此外,还要积极构建任人唯贤的人才培养意识,客观地评价人才的综合素养,不但要重视培养人才的能力,还要能够认识到其发展潜力,同时要有效重视人才发展的周期性特点,注意充分挖掘人才的潜在能量,避免浮躁的情绪,通过应用宽阔的胸怀来对待人才,积极帮助他们克服弱点。在选择人才时,要提升人才的稳重性,选择那些敢于负责的人才,并对其进行积极的培养,一方面要提升其军事化是技术水平,另一方面也培养其军事责任感和荣辱感。只有这样,才能够让人才培养更加高效的开展。

(二)积极构建同新军事变革相贴合的人才培养体系。

在新的发展背景下,要积极构建同新军事变革相贴合的人才培养体系,积极构建与新军事变革相衔接的现代化教育体系。为此,首先,要实现培训模式由零散型向集中型的转变。新型武器装备数量大、专业多、分类细、科技含量高,有必要由上级机关统一组织,集中多种专业人才进行培训。这样既可以加强人才培训的计划性,又有利于增强教学内容的系统性,使专业人才培训形成规模效应。

其次,要进一步丰富教育内容,采用更加综合的教学内容。一方面要加强对战士的思想道德素质培养,努力提升军队官兵的科学文化素质,另一方面也要努力培养,军官的,专业技术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从而可以让其全方位综合化的发展,让相关军事管理者成为既能够指挥作战,也能够有效管理的综合性人才。

第三,对于新军事变革中的人才建设,要进一步拓展其范围,让培训教育方法更加开放。为此,可以进一步加强同相关院校科研单位等机构的有效合作,通过有效结合这些社会力量,来更为有效地发挥院校人才培训主渠道的作用。在培养组织干部的过程中,要更有针对性地让其进行培训深造,不但要在部队进行培训,还要积极派遣其去专业的院校进行培训,并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实现科技练兵,并将人才培训和科技练兵有机融合,进而有效提升人才培养的效率。

(三)积极建立与军事人才价值相配套的政策和制度。

在新军事变革过程中,势必会产生非常激烈的人才竞争,在这种背景下,要积极建立起更加有效的人才培养和使用机制,这样才能更为有效地发挥人才的作用。为此,应该积极建立与军事人才价值相配套的政策和制度。

一方面,要积极构建起科学的人才评价机制。在新的发展背景下,在对人才进行评价时,绝对不仅仅看其文凭和职称,而是应该对其创新能力、工作能力等能力进行有效的分析。在评价人才时,要紧紧围绕是否有利于战斗力增长这个核心概念来完成,要深入分析人才的知识和技能水平,充分观察其创新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更为有效地选拔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

另一方面,也要积极构建起更加客观、合理的人才使用机制。要为人才提供能够展现其才华的平台,采取交任务、压担子等方法,积极为人才施展才干、成就事业创造条件。要敢于在重大任务中派遣人才,对其进行有效的锻炼。同时,要进一步完善相应的竞争机制,为人才表现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对那些在竞争中脱颖而出的人才加以有效利用,有效打破传统的人才挖掘方式,积极应用那些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合理优化人才资源配置。在这种体系下,高素质的人才才会更好地被挖掘和培养,从而为新军事变革的顺利开展提供必要的支持。

三、结语。

新军事变革需要利用信息化技术进行全面的改革和创新,而这无疑对军队人才需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加强对人才的建设是非常有必要的。在此过程中,要努力树立起有效的人才培养观念,构建有效的人才培养方案,这样才能够真正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王胜田.新军事变革进程中院校任职教育探析[j].军队政工理论研究,2005(02).

[2]陆阿坤.新军事变革中军队院校人才培养机制的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4.

[3]吴骏.新军事变革与我军人才培养的思考[j].吉林大学,2006.

大一军事论文(通用21篇)篇九

军事,即军事,原名军事,是一个国家和政权的国防和武装力量方面的知识和事务。有人认为军事是政治的一部分,但在古代中国,军事和政治是分开的。更正式地说,军事是政治的延续。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欢迎品鉴!

摘要:本文以我军学者对军事软实力概念的认识为视角,结合军事软实力的特征,对专家学者运用军事软实力理论、研究有关我军建设问题作一简要综述。

关键词:军事软实力;理论研究。

上个世纪90年代美国学者约瑟夫・奈软实力(softpower)概念的提出,引起了我国学者和专家的高度关注,对软实力的研究经过了一个由早期主要集中在对软实力的翻译及奈软实力学说的评价上转移到近年来对中国自身软实力及与软实力相关问题领域。近一两年来,关于软实力在军事领域的理论研究开始成为我军学术界探讨的热点问题,专家学者就军事软实力这一理论的评述和分析文章不断涌现,研究的广度和深度都有所拓展。他们对军事软实力概念是如何认识的?在此基础上,归纳了军事软实力哪些特征?运用军事软实力理论,研究了哪些军队建设的重大问题?哪些问题还需要我们继续深入研究?这些都是本文要着重讨论的。

概念界定是理论分析的前提,对军事软实力的概念进行科学分析是探讨军事软实力的基本步骤。鉴于目前军事软实力还处于探索阶段,学术界对其概念的理解并没有形成统一的意见,存在着各自不同的表述。但基本倾向是一致的,即把军事软实力与军事硬实力联系起来,在非物质形态的属性中规定军事软实力的内涵和外延。界定的方法主要有下面两种。

1.列举法。由于人们一时难以对军事软实力准确定义,学者们便倾向于用列举的方法来表达他们对于军事软实力的理解。如有学者指出军事软实力“是指将物质与人力资源转化为有效战斗力的能力,是用非强制手段影响与塑造别国的能力,是间接形成威慑与打击能力的实力。分为凝聚力、吸纳力、创新力、整合力以及辐射力五个方面”。“主要是指一个国家的军队基于自身性质、军事思想、军事文化传统、自身形象等所产生的一种战略能力。在战略应用上,软实力常常表现为用非强制手段影响和塑造他方、达到军事战略目标的能力。对己方主要体现为一种凝聚力和集成力,对敌方主要体现为一种威慑力和瓦解力,而渗透于这一切中的是一支军队的军事创新能力”。“是指军事文化传统、军事理论、组织机制、战斗精神、战略战术、军队形象等无形的东西,即将人与武器粘合为有效战斗力的政治因素、精神因素、机制因素等。主要体现为军队内部和军地之间的凝聚力、精神和气势的威慑力、形象的感召力、军事创造力”。“包括战斗精神、军事作风、谋略力、组织力、文化力和外交力”。从总体上讲,这类定义对于理解军事软实力有一定的实用性,它简洁明了、生动形象,而且还可以帮助人们从这种列举中看到军事软实力类别的丰富性和发展性。但这类定义包罗万象,不具备语句精炼、结构严谨、表义准确的特点,而且抽象性不强,理论色彩不浓厚,因而不够准确和深刻。

2.抽象法。为了克服和避免列举法的弊端,新近也有人试图用抽象的方法和更精炼的语言来描述他们对军事软实力概念的理解。如有学者认为军事软实力“是用非强制手段达到军事战略目标的能力。从根本上讲,是一支军队的军事文化能力,是国家文化软实力在军事领域内的延伸”。“是指借以完成军事任务的精神文化要素”。“是指国家通过柔性方式运用全部军事资源所获得的一种维护国家利益、实现国家战略目标的能力”。类似这样的定义用抽象语言界定了军事软实力的涵义。这种抽象化的定义,比列举法更为有效、简洁地解释了军事软实力的本质,同时也把军事软实力的范畴充分扩大了。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对军事软实力概念的理解至少需要三个最基本的条件,即军事软实力的资源、作用方式,以及效用性。由此推及,军事软实力是指军队通过非强制手段,利用在军事实践中创造和逐步形成的非物质资源来塑造和影响目标对象,从而达到国家和军事战略目的的各种力量的总和。

军事软实力虽然是军事实力的另一张面孔,但它与传统意义上的军事硬实力相比更有它独特的特征。我军有的专家学者在对军事软实力概念研究的同时,还在此基础上总结了军事软实力的某些特征,现综述如下:

1.军事软实力具有政治性。最先提出这个观点的是王幸生、吴志忠,他们认为,军事从来都是与政治联系在一起的。军事软实力作为军队理想信念、价值观、军事文化等的集中体现,更鲜明、直接地体现军队性质和政治本质。政治性是软实力的灵魂,离开了主体政治目标的软实力既无意义也不存在。软实力的政治性,在其现实性上主要体现为一定历史时期的国家利益。

2.军事软实力具有传承性。不同国家、民族和军队的软实力是有差异和差距的;同一国家、民族和军队的软实力在不同时期并非一成不变,也是有差异和区别的。在一支军队中,其军事软实力也必然受到其所深深根植于民族文化的影响,从某种意义上讲它是民族精神在军事领域里的呈现和升华,是军队传统的积淀与弘扬。如在5000多年的生生不息中,中华民族形成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在80余年的战斗历程中,人民军队形成的听党指挥、服务人民、英勇善战的优良传统,这些都是我军军事软实力的显著特征。

3.军事软实力具有非强制性。“兵形象水”,“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军事软实力的建设与运用非常符合中国军事文化的柔武思想。如果说军事硬实力主要体现为一种直接诉诸武力的能力,军事软实力则更多地体现为一种和平运用军事力量、柔性运用军事力量的能力,一种折冲樽俎的能力,一种“不战而屈人之兵”的能力。

4.军事软实力具有无形性。军事软实力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是一种非物质形体,是一种抽象的能力。它主要表现为军事理论、战略思维、组织体制、军事法规制度、军人核心价值观、战斗精神、心理素质、军队形象等看似无形的东西。具体地说,就是将人与武器粘合为有效战斗力的政治因素、制度因素、文化因素、精神因素、心理因素等。

5.军事软实力具有依附性。军事软、硬实力是辩证统一、相辅相成的,软实力需要一定的硬实力作为基础。军事软实力在发挥作用时必须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军事硬实力,它不可能单纯孤立地进行。军事软实力大都是无形的精神层面的东西。这种精神层面的东西是不可能不依赖于物质而凭空存在的,它必须以一定物质基本为依托才能得以存在并发挥作用。在军事斗争领域中,软实力的争夺与较量,必须借助一定的力量体系和相关载体才能发挥作用。

6.军事软实力具有对抗性和合作性。军事软实力的主体在实施作用过程中,对抗性的特征始终贯穿其中。实施的主体会对潜在的对手通过运用软作战手段,使得己方在军事利益的争夺和控制上取得优势和主动权,为其政治利益服务。但同时,军事领域既不排斥合作,也离不开合作。军事软实力有时会在已为各自政治利益服务的基础上体现为一种合作型的能力,表现为用自身的德性、正义性、合法性吸引和影响对方。对抗与合作并存。

1.军事软实力理论研究是在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加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建设,增强国家综合国力的论述之后开始成为我军理论界的关注热点。应用这一理论研究军事软实力建设对于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作用的有关问题是我军学者一个重要的研究视角。譬如王幸生、吴志忠认为军事软实力建设是提升国家软实力和整个战略能力的重大课题,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军队作为体现我们党政治优势的重要载体,作为我们党所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的率先垂范者,作为国家尊严和威仪的重要象征,作为展示国家形象的重要窗口,在提升涵养、展示国家软实力方面责无旁贷、任重道远。刘戟锋则详细阐述了军队在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中具有先导的重要作用:第一,军队内部的组织关系是社会组织关系的范型,而军队内部组织关系的变革则是社会组织关系变革的前奏,一般社会制度只不过是军事制度的放大;第二,由军事实践所孕育发展的军事文化是一个伟大民族不断实现自我超越的精神路标和力量源泉,是引领全社会健康向上的精神财富;第三,军事谋略和军事伦理常常直接转化为整个社会所推崇的思维方法和伦理思想。孟亮认为,军事资源的柔性运用能够增进同世界各国军队的互信、友谊与合作,提升我国的国际影响,为推动我国“和平发展合作”战略的实施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为维护地区和世界的和平、稳定与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2.运用军事软实力理论,研究我军军队形象、心理战、履行新使命,以及美军军事软实力建设的经验和教训等问题。首先是军队形象问题,吴杰明认为我军要塑造良好的海外形象,就要从以下几方面努力:第一,加大军队活动展示力度;第二,充分利用对外军事交流渠道;第三,正确选择和作用形象符合;第四,积极培育和宣传军队公众人物;第五,提高领导干部的形象传播素质;第六,抓紧研究制订军队形象危机应对预案;第七,积极引导危机信息传播。其次关于心理战,武军仓、许涛指出军事软实力与心理战相辅相成,要深入挖掘和运用军事软实力资源来提高我军心理战建设水平:第一,挖掘和继承传统军事文化,丰富我军心理战的思想和资源;第二,发挥我军的政治优势,始终掌握心理战主动权;第三,积极履行职能使命,不断拓展心理战的途径和渠道;第四,加强信息传播能力,提高心理战整体效能。刘成军认为,我军职能任务的拓展,必然要求战略手段的拓展,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履行多样化军事任务,必然需要多样化的军事能力。这种军事能力既包括硬实力,也包括软实力。军队在锻造坚不可摧的硬实力的同时,必须建设和运用好软实力。最后关于美军软实力建设的情况,李志东认为美军软实力的经验体现于:第一,重视软实力的军事用途,明确软实力的战略地位和运用原则;第二,加强国际军事交流,增加军事透明度;第三,重视战时舆论引导和信息控制,发挥心理作战和舆论宣传功能;第四,积极参与国际救援与国际维和军事行动,塑造正面军事形象;第五,提高官兵文化素质,以文化知识补充和加强部队战斗力;第六,保障军人权利,凸显军人的地位和作用,绞架军人荣誉感和使命感。其教训在于:第一,过度控制和操纵舆论,降低军方威信;第二,滥用军事力量,破坏自身军事形象;第三,挑战国际武装冲突法,陷军方于政治孤立。

3.提升军事软实力的思考。王连水、倪合良在文章中指出,发展军事软实力要把好几个着力点:第一,搞好军事软实力的历史传承;第二,加强军事软实力建设的理论研究;第三,注重在心理对抗实践中发展军事软实力;第四,借鉴外军军事软实力建设和运用的经验。刘源提出了提升我军软实力的几个措施:第一,把军队软实力建设纳入国家和军队建设整体布局,加大投入力度;第二,坚持把思想政治建设放在首位;第三,加速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调整改革军队体制编制和政策制度,逐步形成一套既有中国特色又符合现代军队建设规律的科学的组织模式、制度安排和动作方式;第四,依法治军,提高广大官兵素质,加强对外军事宣传。第五,深入研究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的特点规律和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善于借鉴和吸收外军的先进经验。王幸生、吴志忠认为加强军事软实力有四个重要方面:坚强的凝聚力、巨大威慑力、强大感召力和旺盛创造力。

我军学者对军事软实力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对军事软实力理论的研究;二是对军事软实力建设与运用的研究。但有些问题还需要深入研究,对于诸如军事软实力的精确定义,我军软实力是怎样形成和演进的,我军软实力结构具体包括哪些东西,即我军软实力“是什么”、“历史形态如何体现”、“具体包括什么”等问题的研究还有待深化和明晰;特别是在信息技术给人类生活带来巨大影响的今天,从信息化的视角探讨当代科学技术对军事软实力的影响,特别是对军队政治工作软实力的意义和影响,以及我军当前政治工作与军事软实力的相互关系及其所面临的现实问题及其对策等方面的研究,更有待填补和强化。

国防教育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必不可少的基本教育内容,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之一。2007年2月教育部、总政治部、总参谋部重新印发了《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把军事理论课列为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的一门必修课。该课程的开设是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进一步完善高等教育教学体系的一项重要举措。在教学中应结合普通高校的特点、学生的特点和课程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才能提高高校军事理论课教学的效果。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的规定,军事理论课是普通高校本、专科学生的必修课,教学学时为36学时,将考试成绩和学分记入学生档案,此外,应积极开设与军事课相关的选修课和举办讲座。在教学中,“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掌握好深度和广度,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确保教学质量。”《大纲》明确规定高校军事课教学的目标:“军事课程以国防教育为主线,以军事理论教学为重点,通过军事教学,使学生掌握基本军事理论与军事技能,增强国防观念和国家安全意识,强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观念,加强组织纪律性,促进综合素质的提高,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训练储备合格后备兵员和培养预备役军官打下坚实基础。”

(一)内容准确,处于前沿。

一堂好课,教学内容的准确性、前沿性是基础,军事理论课尤其是这样,教师对于教学内容里提到的数据、日期、时间、人物都要准确无误。对于这些知识,要加强专门记忆,平时多积累常识,因为军事理论也是从国家军事中来的,而国家军事的形态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因此要多关注军事频道、军事网站和军事期刊、杂志,用心捕捉信息,及时掌握最新军事动态,丰富教学内容。

(二)方法灵活,多措并举。

军事理论课的教学方法有很多种,一堂课不可能只用一种教学方法,但也绝不是很多种教学方法的胡拼乱凑,而是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来精心设计和编排教学方法。在实际的军事理论课教学中,可以将讲授、自学、讨论、探究、观看影音资料、实地参观、科学实验等多种教学方法灵活运用。

(三)手段新颖,激发兴趣。

教学手段是师生教学相互传递信息的工具、设备或媒体。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教学手段经历了口头语言、文字和书籍、印刷教材、电子视听设备和多媒体网络技术等五个阶段。现代化教学手段一改一部教科书、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传统教学手段为各种电化教育器材,即把幻灯机、投影仪、录音机、录像机、电视机等搬入课堂,作为直观教具辅助教学,紧跟时代发展步伐和当代大学生的审美要求,唤起他们的学习兴趣。

(四)余犹未尽,回味无穷。

一节课的结束部分,是教师引导学生对本节课进行的总结和升华,激发学生对相关内容或问题产生继续学习的欲望,将教学小课堂带入人生大课堂,并启发学生在课后主动收集信息、解决问题,将最佳教学效果从课堂的点辐射到课后的面,从而起到以点带面,让学生自主拓展学习。

(一)对理论性强、较抽象的内容,教师就要将讲授法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在较短的时间内有重点、系统地讲解知识,在教师精讲的基础上,对教学内容进行图解化、形象化,以提高教学的直观效果。如新军事变革这个教学内容,还可充分运用视频动画技术,插播运用高科技、新式武器战争的影像资料,使军事理论课变得更加生动活泼、更加有趣味。

(二)对常识性的教学内容,可以学生自学、讨论,教师要善于归纳、总结、提炼,把一些较难识记的东西,精心提炼、编排成顺口溜,帮助学生增强记忆。军事理论课并非所有的章节都需要教师进行讲解,比如对当代热点问题,可以采取讨论与探究结合的方式,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通过远程教育方式开设网络课堂,进行网上教学,采取“讨论式”、“解答式”、“辨论式”等互动式教学方法,与学生进行交流,在网上通过qq、微博、博客等电子平台解答同学们提出的有关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及时了解该课程的前沿学术动态,便于学生及时获取最新消息。实行军事理论课网络化教学教学,不仅可以节约财力、人力和时间,还可以提高军事理论课的教学质量,定将成为我国普通高校军事理论教学的发展方向。

(四)抓住军事理论课教学内容各章节的诱导点,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因材施教。在教学实践中,要想使教学效果最佳化,必须优化教学过程,主要从以下几个阶段狠下功夫。一是钻研教材,了解学生,写好教案提纲,制作多媒体课件等工作。二是通过集体讨论,完善教案,反复试教,不断切磋、总结提高。三是在教学实践中,注意收集学生的各种信息反馈,对教学程序进行总结。这些措施既能调动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积极性,又能确保教师在教学中的严谨性,在军事课教学中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五)运用案例教学法,推动师生互动交流、活跃课堂气氛,增强军事理论课的说服力和感染力。比如在讲授“我国周边安全环境”的时候,就可以结合“台海形势”、“南海形势”、“钓鱼岛之争”、“朝核问题”等国际焦点问题来展开分析。因此,教师要加强对案例的研究和学习,搜集军队和国际国内最具有现实特点和意义的时事新闻作为教学案例,这样才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关注。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总参谋部,总政治部.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z].2007(2).

[2]吴咏梅.论我国高校军事理论课教学[j].武汉工程大学学报.2009(8).

[3]陈世利.关于提高普通高校军事理论课教学质量的思考与实践[j].改革与开放.2009(8).

一国的国际战略制定,受制于该国的性质和一定时期的国内形势,同时也必须适应当时的国际形势和世界格局的发展趋势。苏东巨变、冷战结束宣告着两极格局的终结。在这之后的十几年,国际战略格局已逐渐发展成为现在的“一超多强、多边共生”,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多极化是其必然趋势。基于这种战略格局,党中央于十六大做出了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判断,并于十七大提出了和平发展战略。

一、当前国际战略格局及其走向。

上个世纪90年代伴随着苏东剧变、冷战结束,持续近五十年的“两极对峙”格局宣告结束。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国际战略格局已逐渐发展成为现在的“一超多强、多边共生”。“一超多强”形容的是力量对比,即当今世界美国成为全球唯一超级大国,同时还存在若干世界或地区性强国。“多边共生”反映的是国际行为主体特别是大国之间的相互关系,即当今大国之间平等独立、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合作、共同发展的关系。

“多边共生”的大国关系,其形成是基于经济全球化和国际政治民主化这一世界大趋势。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世界各国的经济紧密联系在一起,已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局面。美国的经济可以影响到其他国家,其他国家的经济反过来也可以影响到美国。冷战结束后,老布什总统提出了建立“世界新秩序”的口号,但他没有意识到在各国经济往来日益加深、经济合作日益重要的新时代,要“遏制”一个国家谈何容易!另外,国际政治民主化主张世界各国通过协调对话来解决国际争端,任何国家不能独断专行,不能动辄诉诸于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形成“多边共生”的相互合作、共同发展的大国关系是不难理解的。另外值得一提的是,“9·11”作为一个重大事件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大国之间合作这一趋势。“9·11”之前,美国为首的一些国家的国家安全观和安全战略沿袭了冷战时期的惯性思维,努力在大国中寻找敌人,尽力防范对其领导地位形成挑战的其他大国或大国集团的出现。但“9·11”充分说明,非国家主体已成为国家安全的重要构成要素,恐怖主义它不会因某国的某一政府或某一组织的内部瓦解而结束,只要它的产生根源(种族)仇恨存在它就不会消亡。而且在恐怖分子非对称手段袭击下,即使掌握绝对优势军力的国家也无法确保本国的“绝对安全”。“9·11”事件使世界各国认识到一个国家要维护本国安全,除了维持必要的军力外,还需要尊重别国的安全,少树敌、不树敌,只有奉行和平的外交政策,平等、友好地对待别国、尊重别国的安全和主权,才是对本国安全的最好保障。可以说,“9·11”事件后,世界大国之间合作多于对抗,国际环境趋于好转。

尽管现在是“一超多强”,但多极化是大势所趋。多极化趋势的判断一方面是基于当前世界主要大国其力量对比的变化,世界五大经济中心:美、欧、俄、日、中,美的地位在下降而其余四者在上升。美国迷失了国家未来发展方向,而中、俄、印、巴、东盟等在经过理性反思和审时度势之后大体找到了符合国情的复兴之路。另外,在经济全球化和国际政治民主化的大趋势下,美国“一超”的单极格局也是难以长久的。经济全球化的影响自不用说,美国已经意识到南北差距问题给美国经济带来的负面作用。在国际政治民主化的今天,各大国都力求在国际事务中具备发言权。毋庸讳言,当今世界任何重大地区和国际问题只有美国的参与才能解决,但美国要解决任何重大地区和国际问题也离不开其他国家尤其是大国的支持和合作。单极格局形成不仅需要存在一个唯一超级大国,而且其他多数国家尤其是主要大国还必须承认它具有中心地位,服从其领导。然而在国际政治民主化的今天,其他多数国家尤其是大国既不承认美国的中心地位也不服从其领导。由此可见,“一超多强”的战略格局最终将会被多极化所代替。

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邓小平同志就预见性地指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主题”,“世界格局将来三极也好,四极也好,五极也好,所谓多极,中国算一极”[1]。也正是基于此种战略格局,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提出21世纪头20年为重要战略机遇期的论断。为了抓住这百年难得的战略机遇期,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十七大给出了和平发展战略。

二、中国和平发展国际战略。

国际战略是一个国家为了争取有利于自己生存和发展的国际环境,于对外关系中制定的带全局性的策略谋略。国际战略的制定,受制于该国的性质和一定时期的国内形势,同时也必须适应当时的国际形势和世界格局的发展趋势。

和平发展战略,发展是终极目标。之所以把发展定为终极目标,一方面是基于国内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则是顺应世界时代主题和国际战略格局的要求。在当前“一超多强,多边共生”的战略格局下,在经济全球化和国际政治民主化的时代潮流下,和平的力量超过战争的力量,世界各国均致力于国内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合作多于对抗,机遇大于挑战,可以说是国家发展的一段绝佳时期。

相对于发展,和平具有双重含义:一是中国发展的方式诉诸于和平手段,二是中国发展的目的是为了维护世界和平。中国发展的这一目的从胡锦涛同志的“和谐世界”理念中可以窥豹一斑。“和谐世界”强调国与国的和平、人与人的和睦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强调合作共赢,充分展示了中国人民维护和平、共同发展的决心和信念。另外,中国的和平发展战略是中国关于大国崛起方式的创新之路。从世界历史来看,几乎所有民族和国家的崛起和强盛,都无一例外地与征伐、杀戮和资源掠夺紧密相连。正是因为如此,面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取得的令世人瞩目的经济成就,西方一些国家出于冷战思维大肆渲染“中国威胁论”,想方设法遏止中国发展,严重恶化了中国的发展环境,最直接最明显的就是使中国的对外经贸受到的损害。据商务部统计,目前,世界上每7起反倾销案件中就有1起涉及中国,这使得中国连续10年成为遭遇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每年有400亿至500亿美元的出口商品受到影响。[2]为此,党中央提出了和平发展新战略方针。“和平发展”有助于打消外界的误解和疑虑,“始终不渝”彰显着中国执行这一战略的立场和决心。

三、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

战略为主导的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周边外交方针也为中国建立和维持一个良好而稳定的周边环境。

可以说,和平发展战略是党中央以高度的政治智慧,科学的判断国际形势,从中国和世界的实际出发,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所作出的战略抉择。

参考文献:

[1]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2]全球每七起反倾销案件中就有一起涉及中国——商务部副部长易小准呼吁发达国家应客观公正看待中国的竞争力[eb/ol].

[3]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eb/ol].

[摘要]爱国主义教育是高校人才培养工作中需要始终坚持的教育主题,在高校军事理论教学实践中加强对爱国主义的教育,能促进大学生爱国情感的激发和爱国责任感的进一步增强,对强化人才综合素质产生相应的积极影响。特别是对中外合作办学的学校而言,学生容易受到思想的侵蚀,因此在军事理论教学中,必须关注学生爱国情感的培养,全面突出人才培养工作的综合效果,为人才的未来发展提供全方位支持。

[关键词]军事理论教学;爱国教育;爱国情感。

爱国是中华传统美德之一,发挥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作用对学生群体的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在中外合作办学学校对学生实施有效教育和培养的过程中,应该认识到引入的合作办学方既有优质的教育资源,同时也要面临国外多元文化思想对大学生群体的冲击和影响。按照中外合作办学学校人才培养的特色,以军事理论教学为载体,对爱国情感教育进行强化,为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创新化发展提供良好的支撑。

对高校大学生培养工作而言,爱国情感的激发和爱国责任感的形成需要长时间不断积累和培养,只有循序渐进地对学生实施正确的引导,长时间坚持教育学生和培养学生,才能全面系统地突出教学科学性和有效性,使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得到不断增强。中华民族具有几千年的发展历程,在长时间的发展过程中始终高度重视爱国主义思想教育,爱国情感在不断的发展实践中也积累了丰富的情感内涵,在新时期开展大学生思想教育的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思想指引作用,能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水平的提高。同时,爱国情感的激发能促使学生增强民族认同感,对全面提升我国民族凝聚力有积极影响。因此新时期在探索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过程中,要正确认识高校大学生培养工作中渗透爱国情感教育的重要性,并从多个角度制订渗透爱国情感教育的措施,力求能为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提供良好支持。此外,针对中外合作办学而言,受到国外多元化教育思想的影响,学校大学生群体的个人主义思想、利己主义思想增强,集体主义思想弱化,部分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出现了爱国主义情感弱化的情况,甚至对本民族的传统文化存在抵触心理,不仅严重限制大学生综合学习效能的提高,也会对大学生的未来发展造成制约。因此为了改善中外合作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的基本情况,在学校开展军事理论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要加强对爱国情感教育的重视,明确爱国主义情感教育的重要性,进而发挥出军事理论教学的价值,实现对学生爱国情感的有效培养,为将学生培养成为高素质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在军事理论教学中积极探索对学生爱国情感的培养,能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使学生认识到自身对国家、对民族、对社会的责任,进而强化学生的民族认同感和历史使命感,使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得到明顯提高,真正成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践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下面结合军事理论教学情况,对有效培养学生爱国情感的方法进行研究和探索,增强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一)cai的设计和应用。

当前,在组织开展军事理论教学的过程中受到信息化教学和现代化教学理念的影响,教研人员已经积极探索了cai课件的设计和应用,希望能够进一步增加军事理论教学的内容丰富性,为学生提供更为全面的教学指导,增强教学组织效果。从整体上加以解读,军事理论课程教学环节对cai的设计和应用能够促进教学系统的构建,且由于课件自身兼容性和实用性相对较强,能够在教学环节实现合理应用,因此可以辅助军事理论教学中对学生爱国情感的激发和培育,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爱国情感,为学生全面发展创造理想化的条件。在具体对cai课件进行设计和应用的过程中,要注意选用具有感染力的图片内容,适当引入新时代背景下与军事理论和爱国情感相关的信息,进而在反映爱国主义思想主题的基础上实现对学生的良好感召和熏陶,震撼学生的心灵,激发学生情感共鸣,切实突出爱国主义情感教育综合效果。

例如,在针对军事高技术方面“精确制导技术”进行讲解的过程中,军事理论教师在对cai课件进行设计和规划的过程中,可以适当引入官方公布的技术成果视频以及我国国庆阅兵的视频内容等,辅助学生加深对这方面技术内容的学习和了解,并在国庆阅兵场面的作用下实现对学生爱国情感的激发,使学生在学习和成长过程中能够感受到我国军事技术研究方面取得的显著成果,激活他们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进而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教育的说服力,使学生的爱国情感得到良好培养,为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探索这方面的知识奠定坚实基础。

如此,进一步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教育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在军事理论教学中,爱国情感教育教学效果也会明显增强,对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树立产生极其重要的影响。

(二)教师在教学中要加强情感投入。

教师爱国情感投入对学生爱国情感的形成发挥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在高校军事理论教师对相关内容进行教学指导的过程中,自然流露真实的情感,教育学生和感染学生,促进学生爱国情感的激发,对学生的全面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因此,在教师组织开展军事理论教学的过程中,要加强对相关教育情感的投入,为学生良好爱国情感的形成和培育做出正确的指引。具体分析,军事理论教师在教学中情感投入,发现教师可以从以下角度发挥榜样作用,对学生的爱国情感加以培养。

1.在军事理论教学中融入崇高使命感。军事理论课的教师既要向学生传授军事理论方面的知识和内容,也要促进学生心灵的塑造,将学生培养成为新时期国家建设的接班人和中国梦的践行者。因此,在工作实践中,教师要认识到自身历史使命,并将使命感融入到教学活动中,开拓崇高的理想境界,以真实的情感对学生实施相应的教育和指导,增强学生的爱国意识。如在针对我国周边国际安全环境现状方面知识内容进行讲解的过程中,教师针对“情况复杂,战争危机依然存在”进行解析,就要适当融入崇高的使命感,让学生认识到复杂国际形势下教师和学生群体在建设国家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方面的重要历史使命,并与学生一起讨论作为教师、学生在建设国家方面所能够做出的贡献等,使学生的爱国情感和历史使命感得到充分激发,切实提高教学组织活动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2.军事理论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始终保持爱国热情。军事理论课程的教师在教学组织活动中为了形成对学生的有效情感感染,促进学生爱国主义情感的激发,就要在讲解相关知识和内容的过程中始终保持爱国热情,实现对学生思想情感的正确引领,为学生群体学习军事理论内容、强化自身爱国情感提供不竭的动力支持。如在讲解日本军事情况基础上,教师要融入适当的爱国情感教育,并指导学生以史为鉴,正确认识中日关系,客观看待中日历史遗留问题,进而对中日军事情况进行深入探索,在有效渗透教学情感的基础上实现对爱国情感的激发,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保障。

(三)组织学生参与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在高校军事理论教学中,要想实现对学生爱国情感的激发和强化,不能将教学内容停留在理论学习方面,还要组织学生积极参与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在教育教学组织活动实践中,有针对性地对学生的爱国情感加以激发,使学生在参与课外活动的过程中自身综合素质水平得到明显增强,为他们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在具体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将军事理论课程教学相关内容作为依托,设计相应的爱国情感教育课外活动,如成立毛泽东军事思想研究小组、世界先进武器探寻小组、中国人民解放军发展历史研究小组以及中国现行战略方针学习小组等,在成立专业学习小组的基础上利用学校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组织学生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中参观学习,对本小组的研究成果进行验证,加深对军事理论知识的认识和理解,实现对学生爱国情感的激发。在此基础上,也可以组织开展报告会,让学生对本小组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和报告,使学生对爱国主义情感教育形成更加明确系统的认识,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相应的保障。如此才能真正发挥爱国主义情感教育的重要作用,学生的课外活动学习效果也会逐步增强,对学生全面发展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综上所述,在对中外合作办学学校军事理论教学进行改革的过程中,加强对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视,积极探索激发学生爱国情感的措施,能全面提高教学效果,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良好的培养,为学生爱国情感的形成和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新时代背景下,针对中外合作办学学校特色,要从爱国主义情感教育角度對军事理论教学内容进行挖掘,革新教学方法,突出教学特色,辅助人才培养工作逐步实现优化发展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刘建宏.基于军事理论课程的高校爱国主义情感教育研究[j].山西青年,2018(13):56.

[6]文彦波.军事理论课的德育功能及其实现途径探析[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刊),2017(9):819.

所谓的战例教学指的就是利用真实的战斗例子,研究在作战过程中应用了哪些作战的理论,实战过程中应用了哪些作战规律的一种教学模式。所谓的战例教学就是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加精准地了解战斗过程中的一些细节部分,指导学生在特殊的战斗环境中能够进入到情景当中,老师与学生之间进行有效的沟通,分析在作战过程中应用了什么样的手段,其中包含有哪些理论知识,从而更加科学的认识军事现象,真正让学生了解军事知识,对军事知识的教学产生兴趣。

在研究军事理论课程的时候,我们首先是要采用案例分析的方式,选择时下最新鲜的军事案例进行分析,这样对于学生学习和主动思考问题才能有所助益,有效促进学生与老师之间的沟通,提升课堂的教学效率,使整个军事课能够在今后的改革创新道路上开辟出一条新的道路,达到一个新高度。普通高等学校在进行军事理论教育的过程中主要会讲述五大模块的内容,在讲授知识的过程中,充分结合理论和实际,使军事理论的课堂能够有新时代的气息,军事理论的描述也能具有更强的感染力。

在教授学生军事理论的时候,老师可以尝试使用一些新鲜的方式来进行讲解,改变传统的知识体系,突破思维定式,使教学能够更加的个性化,教学的内容也能更加的多样化。相关老师在教授知识的时候可以参考教学大纲来完成教学目标,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找到最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学生在學习的过程中可以及时提出自己的疑问,让老师第一时间知道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及时地为学生解答疑问,在解答的过程中有针对性地融入一些国防知识和军事理论等。

在讲授军事知识理论的过程中,可以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灵活多变的教学模式不仅可以让学生能够更加轻松的理解军事知识,同时还能增进老师和学生们之间的情谊,让学生与教师之间能够增加彼此沟通的机会。在军事理论教学的课堂上,老师要引导学生发现军事知识的乐趣,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主动的去思考问题,探索知识的奥秘。

在大部分高校中,军事课程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都会按照既定的教学目标展开教学工作,充分的将现代多媒体技术与传统的板书技术结合起来,使学生们能够更容易的理解其中的含义,由于现代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教学也渐渐的进入了大众的视野,因此采用多媒体教学工具也能够较为具体的展现出军事理论知识,把外表看似简单的东西具象化,把深层次的内涵表达出来。

对于很多学生来说,军事理论的教学是比较抽象化的,正因为这一点,在讲授相关知识的时候,会夹杂较多难以理解的知识点。为了能够让学生理解这些知识点,老师们应该去寻找更加适合教学的方法,利用高科技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能够站在更加科学的视角去理解这些问题。通过图片、声音、视频的一系列展示,晦涩难懂的军事理论就变得生动明快起来,枯燥的军事理论知识也变得有趣容易理解。为了能够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可以将复杂的军事知识与一些生动有趣的知识点结合在一起,采用因材施教的方式,增强军事理论知识的感染力,培养学生主动思考的能力。同时还可以通过全方位的教学方式,达到预期教学目的。

在进行军事理论教学的过程中,我们会使用到很多教学的方法和手段,利用战例教学、案例教学以及专题教学结合的方式,能够更加明显的体现出教学方法的优势,使课堂教学的效率得到明显的提升;为了使军事理论教育能够真正发挥出作用,可以搭建一个集多媒体辅助教学、信息媒体互动教学、兵器陈列室辅助教学的多元教学平台,真正实现对学生全方位的教育,让国防教育成为我们教育体系中的常态。只有这样才能够满足大学生军事教程教学的特点,才能够有效地提升军事理论教学的效果,为中国的新青年们种下一颗爱国的种子,培养大学生的爱国情怀,为国家部队提供有力的支持。

参考文献:

[1]刘仁能.普通高等学校国防教育课程体系、内容与方法的研究[j].中国农村教育,2018(12)。

[2]时慧.慕课背景下国防教育在线课程建设的思考[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8(08)。

摘要:军事理论课是普通高等学校本、专科学生的必修课程,是我国高校国防教育课程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军事理论课教学相比本科院校存在很多不足,为提高军事理论课程的教学质量和确保学生的学习效果,必须摒弃传统的“满堂灌”教学模式,采用混合模式教学。本文以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为例,对混合教学模式进行了初步探索。

关键词:高职院校军事理论课程混合教学模式。

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开设军事理论课程,是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重要决策。高校国防教育是全民国防教育的基础,在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下,学生通过对军事课程的学习,掌握基本的军事理论,增强国防观念,正确认识我国面临的安全环境,强化忧患意识,已成为我国形势发展的必然要求。

近年来,虽然高职院校在培养学生的国防观念、国家安全意识、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作风等方面做了大量扎实有效的工作,但是高职院校在军事课教学方面还存在很多有待改善的共性问题。以我院为例,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师资力量不够。高职院校中专职从事军事课程教学的老师凤毛麟角,多数由辅导员老师代课。如我院每年入学的新生在4500人左右,100人一个教学班共计45个班,军事理论课总学时为36学时/班_45班=1620学时,保守估计需要五六位军事课教师,而我院专职从事军事理论教学的教师仅有两位,远远达不到这个要求。

1.2教学目标大打折扣。根据教育部、总参谋部、总政治部颁发的《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育大纲》规定,军事理论课的学时为36学时。大多数高职院校军事理论课的学时达不到《大纲》要求的36学时,有的压缩至12学时,有的院校根本没有把军事理论教学纳入人才培养方案。我院军事理论课为30学时,距36学时还有一定差距。

1.3大班教学,教学效果难以保证。我院军事理论课教学采用的是大班教学,大班教学存在教师难以掌控课堂、学生思想难以集中等诸多缺点。有的高职院校以讲座的形式进行军事理论授课,一次讲座人数多达三四百人,教学效果难以保证。

1.4高职院校学生的定位是应用型人才,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与本科院校的学生相比存在很大差距。例如我院大部分学生对军事理论课当中的军事高技术和信息化战争的相关内容觉得很吃力,对某些高技术的工作原理参悟不透。

目前,大多数高校在军事理论课授课方面采用的仍然是“满堂灌”[1]的教学模式。虽然现在多媒体教学在高校中非常普遍,但授课模式仍然比较单一,大班授课导致老师对整个课堂的掌控难度加大,有不少学生低头玩手机,对老师提出的问题漠不关心,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因此,改变军事理论课的教学模式刻不容缓。

北京师范大学何克抗教授对混合教学模式进行了定义,混合教学模式也叫混合式教学模式,是基于多种理论指导,运用多种教学设备和工具、教材和媒体,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将课堂教学方式与互联网教学方式有机结合,建设良好的教学环境,最终达到最优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模式[2]。

近年来,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混合教学模式成为高校应用最广泛的教学模式之一。混合教学模式不仅汲取了传统教学模式的优点,而且把数字化学习和网络化学习的优势凸显出来,更好地发挥教师的启发、引导和对教学过程掌控的主导作用,调动学生课堂、课外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混合教学模式综合了“教为主”、“学为主”的优势,在教学过程中既能凸显老师的主导作用,又能显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主动获取知识,而不是强行被“灌输”。因此,采用混合教学模式既实现了教学目标,又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可谓一举多得。

我院军事理论课教学安排在新生军训之后,学生军事理论课的学习和军事技能训练进行了无缝连接。

3.1我院上军事理论课的教室全部为多媒体教室,可谓硬件条件充足,保证传统教学模式的正常进行。

3.2信息技术的普遍应用,为教育创新和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崭新的空间。以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和新媒体技术为强大支撑的新一轮学习革命初见端倪[3]。我院自2015年免费为在校师生提供“智慧树”网络在线课程,军事理论课程的在线教学选取会计151、152两个教学班作为试点,这两个班的军事理论教学分为课堂教学和网络在线课程学习两个部分,各占15个学时,学生通过网络课程的学习不但能及时听取军事专家对当前我国各方面军情的精确解读,还能和军事专家进行远程交流互动,网络在线课程的应用极大地弥补了我院师资力量的欠缺,同时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军事理论课程的热情。在网络课程的学习中,任课老师可以清晰地看到每个学生的学习进度及作业完成请情况,并且每个学生可以在线提交期末论文,既节省纸张又提高学习效率。

3.3我院自2014年起分批次配置小型军事课教学模具,如今已有不同比例的军事教学模具近60个,例如1:500辽宁号航空母舰模型、1:48利剑无人机模型、1:30嫦娥三号玉兔号月球车模型等。在上课过程中,授课老师将课本、多媒体课件、模型三者结合起来,充分激发了学生学习军事理论课程的兴趣,弥补了教师在传统教学过程中“纸上谈兵”的缺憾,利用军事模型辅助教学,让学生在军事课程的学习中“看得见、摸得着”,既增进老师和同学们之间的互动和交流,又充分活跃课堂气氛,学生上课的时候不再是“低头族”,而是进行“你一言、我一语”的探讨式学习。利用模型辅助教学是高职院校学生最喜爱的授课模式之一,学生的学习效果在有限的90分钟课堂中事半功倍。

3.4我院军事理论课程教学时数为30课时,此外还有6个学时的校外国防教育实训,实训基地为海军诞生地纪念馆。我校地理位置优越,距海军诞生地纪念馆仅6公里距离,新生在军训之后都会以班级为单位到海军诞生地纪念馆进行参观学习,通过参观学习增强学生的国防观念、国家安全意识、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综合素质。3.5我校军事理论课程的考核也有多种形式,有学生出勤率考核、开卷考试、网络课程在线考核、期末论文考核。我院采用的是多种考核形式相结合的办法判定学生军事理论课的最终成绩。形式多样的考核方式能准确判断出学生学习军事理论课程的学习效果,而不是像往常一样以一张试卷作为最终的评判标准。

此外,江苏省每年都会开展军事课教师培训,截至2016年6月已开展14期。江苏省通过每年开设培训班,提供教学资料,组织全省军事课教师授课竞赛等途径,提高各院校的军事课的教学水平。教学水平的提高必须伴随着教学模式的创新,我校自2011年开设军事理论课程以来,军事课程的授课模式从最初的“教师一言堂”转变为“多媒体课堂”,如今我院采用的是“多媒体、网络在线、模型、实训”相融合的混合教学模式。教学模式的转变使我院原本枯燥的军事课堂变得生动有趣,学生由原来被动听课变为主动参与,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期末,在对近10个教学班,937名同学的问卷调查当中发现学生最喜爱上军事理论课的方式是校外实训,其次是有军事模型辅助的多媒体课堂,然后是网络多媒体课堂,最后是传统教学模式下的军事理论课堂。

本文以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为例,着眼于我校军事理论教学存在的问题,结合近年来我校军事理论课程教学模式的转变,论证在军事理论教学过程中采用混合教学模式的必要性,并阐明我院目前采用的是“多媒体、网络在线、模型、实训”相融合的初步混合教学模式。

在国内,混合教学模式不但应用于高校教学,而且在很多领域中都有广泛的应用。例如企业在培训中运用混合教学模式能够快速高效地获得企业所需的人才。当然,目前我院对于混合教学模式的探索仅仅处于初级阶段,我院所采用的“多媒体、网络在线、模型、实训”相融合的混合教学模式只是何克抗教授定义的混合教学模式当中的冰山一角。今后,我院将继续结合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对军事理论课程的教学模式做进一步探索,确保高质量实现军事理论课程的教学目标,确保学生高质量完成军事理论课程的学习。

在全国普通高等院校开展军事理论课程是国家法律赋予高校的义务,因此,我们必须结合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结合现有的教学条件让更多的元素融入现有的教学模式中,让混合教学模式更饱满、更丰富,切实提高高职院校军事理论课程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王智明.高职院校军事理论课堂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j].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报,2010(6).

[2]李迎.基于高校网络教学水平的混合教学模式的应用研究[d].南昌:南昌大学,2014.

[3]李小龙,张宸瑞,耿斌,郭勇.高职院校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j].电化教育研究,2015(12).

摘要:近几年来随着中印两国双边合作贸易和高层领导人互访的增加,两国关系明显改善。但中印边境地缘环境复杂,领土争议长期悬而未决,可能导致武装冲突的各种潜在的危机爆发点依然存在。特别是今年印度积极通过发射间谍卫星、购买雷达、修建机场、部署新型战机等加强其实控线地区的防空能力,对中印边界地区进行监控,这给中国带来了新的战略威慑,使中印关系趋于敏感。

关键词:核武器;军事投入;监控;威慑。

同时,印度还完成了射程达2500千米的中程“烈火”导弹携带核弹头的试验,其命中精度可达300米。但印度似乎并不满足于此,现正加紧研制射程达250千米的短程地地“普利特维”导弹和射程达5000千米的洲际弹道导弹。这些导弹的射程完全可以覆盖包括中国在内的印度周边国家,并对其发挥战略威胁作用。印度当前已有能力建造破坏力与世界主要核大国相当的核武器,提升其核战略防御能力。今年9月新德里高级原子能官员就曾表示,印度已建成20万吨当量的核武器,而此前宣称印度1998年核试验是个败笔的印度核专家桑塔纳姆以“来自中国的核威慑”为由要求政府重启氢弹核试验,可见其志不小。

母的同时花1亿美元请俄罗斯为其改装航母,届时印度将拥有两支航母作战群,成为在海上展示实力的坚固堡垒。空军方面,印度追求洲际远程作战能力。今年6月印度空军司令奈克表示,印度空军已决定从美国购买10架c-17大型运输机,以加强空中远程机动作战能力。该飞机是美国空军现役主力,最大航程可达9000多公里。一旦需要,它随时可改装成远程轰炸机,执行常规作战或核战任务。印度的军事强国梦不能说不强烈。

大一军事论文(通用21篇)篇十

【文献标识码】a。

2016年12月7日至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中央军委*****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他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军事理论》作为非思想政治课的其他课程同样具有发挥协同育人作用,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达到协同效应,真正做到全方位育人。

思政教学改革之前,只是结合课程专业知识,授课军事专业知识,忽视课程中的思政元素,育人效果不是很理想。以福建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军事理论》课程开展情况为例,思政教学改革之前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第一,师资比较薄弱。《军事理论》课程任课教师主要以辅导员、行政人员兼职教师为主,无军事专业背景的专职教师,经过调查研究,近三年《军事理论》任课教师人数大概在15人左右,兼职教师的专业无一军事专业背景,对于授课《军事理论》有一定的难度。第二,授课形式比较单一。近三年《军事理论》授课形式主要以讲座形式为主,授课人数较多,一般在400人左右,教学效果一般,尤其思政育人方面没有突出,只注重专业知识。第三,医学生对《军事理论》课程思想认识不足。高职医学生认为《军事理论》是一门考查学科,从思想上不重视,主要把学习经历放在医学专业知识上,忽视《军事理论》课程的重要性。

目前,高校军事理论课堂教学存在着对课程重视程度不高和教学手段僵化的问题。针对医学高职院校的专业特点,福建卫生职业技术学院着力联系思政教育、国防教育、医德教育等要点对该课程进一步丰富内容和扩展知识。一是牢牢把握医学生《军事理论》课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引领方向,将中国国防教育中的军民融合、军队文化、军队改革与医学道德教育等内容进行有机结合。二是严格按照2019年国防部和教育部颁发新大纲要求进行授课,并把军事理论课设为学校素质教育学分制的必修课并列入教学计划,通过军事课教学,让学生了解军事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达到育人目的。

《军事理论》在集体备课时,注意收集课程中每一个章节的思政映射与融入点,必须要讲政治、讲创新、讲科学,要善于把每一章节理论转换成有人文情怀、有温度、接地气的故事,引发学生的深入思考和积极参与,最终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每一章节具体思政融入点见表1。

3.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针对军事理论背景的专业教师严重不足的短板,可以聘请部队教官兼职授课,构建“学院+部队”相结合的师资队伍。聘请邻近部队教官讲授《军事理论》课,邀请教官参与《军事理论》“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研究,学习教官如何把思政课融入军事理论课中去。无军事背景兼职教师可以虚心向部队教官学习交流,参观军营,了解部队文化,对于上好《军事理论》课程具有重要意义。

3.2构建集政治性、系统性、时代性于一体的军事理论教学内容体系。

军事理论教学内容的本质,是展现给学生一个完整的军事理论构架,引导学生系统地去学习,尤其要挖掘出各个章节的思政元素,突出政治性,科学加以优化。不仅可以学到军事知识,还可以学到国家大政方针政策,增强对中国特色社會主义的“四个自信”。构建学院医学专业特色与军事理论相结合。充分发挥高校特色优势,激励学生所学医学专业与军事理论相结合。具体思政案例汇编如下:

案例一:抗美援朝与中国国防。1950年10月25日-1953年7月27日,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在这场保家卫国战争中,涌现出一大批英雄人物,比如大家熟知的黄继光、杨根思等英雄,其中还有一位健在英雄人物,当时被志愿军总部记特等功授予“一级英雄”称号,获朝鲜自由独立二级勋章,在国庆70周年前夕也被授予“共和国勋章”,他就是叫李延年同志。抗美援朝,中国志愿军伤亡有几十万人,但也给后人留下了丰富的精神财富,那就是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当代大学生要向李延年同志学习,学习他的爱国精神和英雄主义精神,积极投身军营、参军报国,为实现中国强军梦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案例二:沂蒙乳汁救伤员。1941年秋冬时节,日伪军大肆扫荡沂蒙山区,11月4日,有一名战士作战时受了重伤,正好遇见了村民明德英,这名战士由于失血过多昏迷了,明德英将乳汁滴进战士的嘴里并救了这名战士。

案例三:时间就是生命,掌握cpr为生命护航。2015年3月17日下午,龙口市人民医院护士王菁在下班回家途中看到一场车祸,见到现场一名29岁男子口鼻流血倒在路边,王菁立即停车上前,发现该男子已昏迷不醒,她检查情况立即清理其口鼻腔血液以畅通呼吸道,随机立刻进行胸外心脏按压,直至120赶到将病人送往医院,该患者获救。为贯彻落实《“健康福建2030”行动规划》,促进和谐社会构建,促进全民救护网络构建,促进健康福建建设.作为医学生,更应该推进这一救护技能的普及培训,关爱你我生命,让更多人的学会自救互救,为建设“新福建”做出应有的贡献。

案例四:珍宝岛保卫战。1969年3月,中国和苏联先后在珍宝岛发生三次比较大的武装冲突,原因是两国的矛盾长期存在摩擦的结果。10月,中国和苏联边界谈判在北京举行,两国紧张对峙局面已经开始缓和。想想如果没有新中国20几年的国防建设,没有“两弹”的成功,苏联就会对中国进行空前的报复。这说明谁如果轻视国防,谁将受到灭顶之灾,也说明国际上没有永恒的朋友和敌人,中国只有不断加强国防建设,增强忧患意识,才能保持国家的安全和稳定。

案例五: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是国防强大的关键。叙利亚自从2011年爆发内战以来,战火一直延烧至今,数十万人因此丧生。历史证明,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才是国防真正的“钢铁长城”。

3.3构建微课、网络互动、课堂教学、第二课堂活动相互融合的四位一体教学模式。

一是根据《军事理论》教学改革要求,拍摄5个微视频,具体内容为:(1)抗美援朝与中国国防;(2)沂蒙乳汁救伤员;(3)时间就是生命掌握cpr为生命护航;(4)珍宝岛保卫战;(5)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是国防强大的关键。微视频教学内容融人思政元素,更好达到全方位育人。拍摄微视频可以应用到课堂教学中去。

二是通过网络互动有效利用好本校资源,如超星学习通、校园易班等提升医学生对军事理论的兴趣,激发医学生开拓创新在精神。网络线上交流互动可以帮助任课教师更好完成授课任务,能够更好地挖掘课程的思想政治元素。

三是充分突出课程的思想性,挖掘教材的思想政治元素,如爱国主义精神、英雄主义精神、舍小家为大家精神等等,通过讲授国防历史在启示、70周年国庆大阅兵、新型武器装备,来教育医学生如何做人做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在青春。

四是重视第二课堂教学,主要是充分利用学校与校外单位共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如中国船政博物馆、马江海战纪念馆和林则徐纪念馆等。正如***总书记所说:“了解中国近现代历史,更好明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责任”。

总之,《军事理论》教学模式上的改革要通过构建微课、网络互动、课堂教学、第二课堂活动相互融合,全方位为医学生做好育人工作。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张崇飞(1981-),男,江西婺源人,助教,硕士,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大一军事论文(通用21篇)篇十一

摘要:国家要求普通高校必须开设国防教育,国防教育由此成为了高校学生的必修课。面对国家未来的建设者,高校应重视国防教育中的心理战教育。但是目前心理战教育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国防教育甚至还没有涉及到这方面的内容。因此,本文对高校开设心理战教育的重要性及其战略意义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高校;国防教育;心理战教育。

(一)高校开展国防教育的意义。

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我国高校学生的人数达到了空前的规模,从而为培养高素质的国防后备人才提供了良好的机会。高校在培养高素质的国防后备力量方面,具有许多绝对优势:学生是经过统一考试挑选出来的优秀学子,同时高校也是青年人最集中的地方。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家为了加强国防后备力量的建设,并增强广大青年的国防观念、民族意识,要求必须对在校大学生进行军事训练和军事理论教育,为此还制定了有关法律。实践证明,国防教育对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素质起到了较大的作用。

(二)国防教育应重视现代心理战教育。

现代战争使人们进一步认识到,取得战争的胜利不在于从肉体上消灭多少敌人,而在于从精神上、心理上征服对手,从而使世界各国都高度重视心理战的教育。可以预见的是,在未来的局部战争中,心理战的样式会越来越多,作用也会越来越大。此外,在实行心理战的同时,还要进行防敌渗透和策反的宣传,以维护本国民众的心理安全,这实际上是对国民的心理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可见,对在校学生进行心理战教育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而国防教育则必须承担起这个任务。

国防教育工作者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现代心理战在战争中的作用,并认识到国民的心理素质对于未来局部战争的影响。通过调查发现,现在的高校大学生非常渴望得到这方面的知识、渴望揭开它的神秘面纱。国家必须重视高校国防教育中的心理战教育,制定相关教学大纲,并组织专家编写适合高校学生的教育内容,使国防教育工作者加强对心理战知识的掌握。这样,才能通过教学有效地抵制一些西方国家敌对势力的渗透。

(三)着眼国防心理战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由于心理科学在军事领域的应用和发展,心理战在现代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现,并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和重视。多次局部战争的实践表明,心理战已构成了军事战斗力的重要因素之一。 高校的国防教育,应继续坚持行之有效的传统做法,并在此基础上,加强大学生的心理疏导工作,筑牢其科学理论基础,坚定其革命的理想信念,从而自觉抵制某些西方敌对势力的“西化”、“分化”、“弱化”等政治图谋。要教育学生充分认清中国选择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性,充分认识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从而始终保持高度的政治警觉和坚定的政治信念。在国防教育的课堂中,教师要加强爱国主义和革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不怕苦、不畏死的英雄气概,从而在精神上做好战斗的准备。这样,他们才能在国家和人民需要的时候,毫不犹豫地挺身而出,谱写中华民族英雄主义的新篇章。此外,在现代的高技术条件下还要充分运用电视、网络等现代传媒工具,加大对学生的宣传教育,积极创新具有我国高校特色的心理战教育。

(四)国防教育要加强心理战教育的队伍建设。

2001年,我国为高校的国防教育专门下发了文件,要求普通高校必须在2005年全部开设国防教育课,并针对师资队伍的建设提出了具体的要求。根据现代心理战的发展趋势,高校国防教育应抓住军事变革的机遇,加强心理战教育队伍的建设,为我国的国防经济建设服务。

1、加强现有国防教育队伍的心理战教育。心理战教育训练是一个综合性科目,涉及到军事、政治、后勤和装备等部门,是部队整体教育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国家可以编写一些心理战教育方面的资料,并定期对现在的国防教育工作者进行培训,以提高他们的知识水平。还可以选派一些致力于这方面研究的优秀青年教师到部队院校的心理战研究所进修、学习,使之成为符合国防教育需要的心理战教育人才。

2、地方院校和部队院校相结合,共同培养心理战的教育人才。心理战教育人才的培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的工程。院校教育以传授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为主,在提供基础性知识和相应专业化训练等方面具有较强的优势;而部队在心理战组织指挥和实战的训练方面具有优势。为此,应树立合力育才的观念,充分发挥院校、部队的资源优势,建立人才选拔、共同考核、部队实习等一整套切实可行的共同育人机制,把院校和部队共同培育心理战教育人才的工作经常化、制度化,从而达到共育高素质心理战人才的目的。

大一军事论文(通用21篇)篇十二

摘要:数据采集与控制系统最早出现在20世纪50年代,美国在军事上首次由非熟练人员不依靠测试文件,通过高速测试设备自动控制完成了对数据的采集与控制。由于这种系统具有灵活性、高速性等优点,可以满足很多传统测试模式下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因此受到了广泛的认可。60年代后期,成套的基于专属系统的数据采集与控制设备就已经开始进入市场。

关键词:军事领域数据采集测试模式。

20世纪中后期,微型机的快速发展使得将以其、仪表、计算机融为一体的数据采集与控制系统开始出现,这种系统以优良的性能,超越了传统的专用数据控制系统和自动检测仪表,从而获得了飞速的发展。70年代开始,数据采集与控制系统划分成为了用于实验室和用于工业现场的两类不同的数据采集与控制系统。

20世纪80年代,计算机开始普及并应用到了社会、生产、科研的各个领域,数据采集与控制系统因此获得了极大的发展,开始出现了通用的系统。一类系统由计算机、仪器、仪表、通用总线接口构成。另一类由控制卡、总线和计算机组成,这种系统将接口卡放在机箱内,由计算机进行控制,这类系统在工业中使用较为普遍,如果测试任务更改只需通过新的电缆将测试箱接入系统,再在测试箱中的插入新的测试卡就可以根据测试任务要求完成硬件平台的搭建。

20世纪末,数据采集与控制系统在发达国家已经被广泛的用于军事、工业、航空等领域。随着集成电路技术的不断进步,一种高精度的单片机采集与控制系统诞生了,由于其高可靠性、高性能的特点,在工业领域获得了极为广泛的应用。该阶段的系统采用模块结构,只需要简单的增加或者减少相应的模块就能快速的改变系统,变为一个新的系统。

国外发展状况:

随着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以及测控技术的飞速发展,国外的数据采集与控制系统较发展之初已经有了巨大的进步,国外数据采集与控制系统主要向着体积小型化、功能多样化、操作简便化等方向发展,此外,其主要特点还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既可以进行数据采集和控制,还可以作为状态分析仪,能够实现频域分析、时域分析,还能实现细化、倒谱、包络谱等功能。

2、即可以作为数据采集器,还可以作为其他仪器来使用。

3、存储量大、测量范围宽、适应范围广,能够适应从低频到高频,从低速到高速地各种类型的测量。

4、可根据需要对各种不同的数据进行采集,如电流、电压、温度、湿度、浓度、转速、位移、压力等等,形成多参数的测量系统。

5、数据采集与控制系统的配套软件系统应具有较强的功能和适应性,能够使用多种类型不同用途多种参数的数据采集与控制器。

6、元器件集成度高、机身重量轻、密封性好,能够在各种恶劣的工业环境下正常工作。

国内发展状况:

我国已经自主研制除了多种类型的数据采集与控制系统,能够适应基本的状况检测、频谱分析以及故障处理的要求,基本达到了国外测试采集与控制器初期的水平,但是同国外先进的系统相比,技术上仍有较大差距,主要体现在:

1、传感器技术落后,精度不够高,限制了很多环境下的进行测试以及分析条件,给数据采集和诊断造成了困难。

2、由于数据控制与采集系统内存空间小,处理能力差在现场只能做简单的诊断,精密地分析需要到计算机上完成,现场分析诊断能力差。

3、配套软件水平落后,诊断系统还不完善,人机界面有待改进,局限性较大,软件适应度差。

参考文献。

大一军事论文(通用21篇)篇十三

个人认为,宋朝军队对外战争处于劣势最终没能挽救宋朝被北方游牧蛮族蒙古灭亡的厄运,未能实现宋太祖收复幽云十六州的夙愿,固然是宋朝的军事体制的问题,但与宋朝落后的科技有更大的关系。应该说宋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高峰,论商品经济发展水平,宋朝以前的王朝和宋朝以后的王朝都难望其项背,但是其科技水平着实让人不敢恭维,这直接间接地影响军队战斗力外,还在无形之中增大了北方蛮族的成本优势。

那么国防科技与军事直接到底是什么样的关系呢?

(一)、军事上的需要是国防科技发展的强大动力。

自从国家产生以后,为了维护国家的领土主权以及维护和获取国家的根本战略利益,便产生了国防和国家间的战争。为了巩固国防或为了夺取战争的胜利,各国都力图掌握更先进的军事技术手段,于是便组织专门力量研制武器装备,国防科技便由此产生。由于新的武器的发明和使用可以造成军事上的巨大优势,从而使得“最幼稚的公理论者”,也从“手枪战胜利剑”的铁的事实中,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国防科技对于军事及战争的重要影响,因此国防科技便愈来愈受到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正如科学学创始人丁·贝尔纳所认为的:“自古以来,改进战争技术,一直比改善和平生活更需要科学。这并不是由于科学家具有好战的特性,而是因为战争的需要比其他需要更加急迫。各国君主和政府不那么乐于向其他研究工作提供津贴,都乐于向军用研究工作提供经费,因为科学界能研制出新的装备,而这种装备由于十分新颖,在军事上极为重要”。这里如实地指出了为满足军事上的需要研制武器装备,是国防科技发展的动力和主要任务与目的。

支,军事需求从原先既追求武器装备的数量又重视其质量转向主要追求其高质量,国防科技也因此而进入注重发展高新技术武器装备的新时期,即进入了“打什么仗需要什么武器就能研制出什么武器”的新时期。

(二)、国防科技发展对武器装备的影响。

军事上的需要导致国防科技的发展,而国防科技发展为了满足军事上的需要,必须不断研制出新型武器装备,因而必然对武器装备,即对军事技术手段产生重大影响。总体上看,直接从事武器装备研制的国防科技对武器装备发展的影响是全面的、决定性的。这集中表现在:使武器装备的原理和种类不断多样化、结构逐渐复杂化、性能日益得到提高。现代高速发展的科学技术特别是高技术对武器装备性能的影响是全面的,而且使其性能改进的范围之广、程度之高是过去任何时代所无法比拟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各国所研制的一代又一代的新式武器和一次又一次的战争实践证明,为一种武器所提供的高技术含量越多,其性能越好,战斗效能就越高。

(三)、国防科技的重大突破导致军事上的变革。

国防科技发展可为军事或战争的需要提供必不可少的武器装备。与此同时,国防科技发展所取得的重大突破,即战术技术性能得到极大提高的新技术或新型武器装备的研制成功往往会导致军事领域发生变革,或发生军事革命。这种变革涉及军事理论或军事学说的各个方面,而且接照马克思主义军事学说的观点,军事理论的变革主要体现为作战方式的变革和军队编制构成的变革。现在已可以断言,随着国防科技的进一步发展,以计算机病毒等为手段的攻击计算机互联网络、通信系统、金融系统的信息战,以及用各种“软杀伤”武器或“硬杀伤”武器摧毁c3i系统的指挥控制战即将成为未来高技术战争的崭新作战方式。

(四)、科技进步是实现国防现代化的关键和动力。

江泽民同志以战略家的远见卓识洞察国际战略格局和科学技术激烈竞争的态势,始终站在世界科技发展的前沿,高度关注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高屋建瓴而又精辟深刻地指出:科学技术是人类的伟大实践之一,是一种在人类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是第一生产力,而且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建立在先进科学技术基础之上的先进生产力,是先进战斗力的坚实支撑。只有大力推动科技进步与创新,才能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取得主动。高新技术在国防领域的广泛应用,深刻地改变着军事斗争的面貌,并导致了全球范围的军事变革,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军事技术革命,已经引起军队作战理论、作战手段、组织编制等方面的深刻变化:武器装备呈现出信息化、智能化、一体化的趋势;战争形态、作战样式出现了新的特征,军队的信息战、网络战能力空前提高,数字化部队建设已开始成为发达国家军队建设的重点,世界各主要国家纷纷把发展军事高科技作为抢占新世纪战略制高点的关键,形成了以高技术质量建设为主要标志的竞争新态势。科技强军战略思想是江主江泽民同志总结我军多年来改革和建设的历史经验,客观分析当今世界军事发展大势提出的重要思想。军队质量在未来高技术战争中具有决定性的意义,科技优势在军队质量建设和军事斗争中是其他优势所不能替代的。

(五)、提高军队领导干部的科技素质,承担起国防建设和军队建设的历史责。

实现跨世纪国防科技情报发展战略目标,关键是培养和造就高素质、高水平的跨世纪情报人才。人才是事业发展的栋梁。因此,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和造就一支政治合格、技术过硬、门类齐全、专业配套、结构合理的人才队伍和学科带头人,这是国防科技情报面临的一项艰巨而紧迫的战略任务。人才培养要根据国防科技情报事业发展的新形势和人才资源开发的要求。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军队领导干部队伍,是推进新形势下军队建设和夺取未来军事斗争主动权的战略举措。认真抓好高中级干部队伍的建设,努力提高他们的素质,培养一大批适应军队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适应打赢现代技术特别是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的合格指挥人才,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必须增强军队领导干部的现代科技意识。军事领域高新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使战争的样式、作战的方式方法发生了巨大变化。军队各级领导干部如果不增强现代科技意识,在未来反侵略战争中就不能制定正确的作战方案,不能组织有效的协同,就很难把握瞬息万变的战机,就会陷入被动。因此,军队领导干部要自觉地用高科技知识武装头脑,力求掌握更多更先进的现代科技知识,使自己成为一个合格的现代化军队的指挥员。

必须抓住学习和实践这两个重要环节。学习和实践是我党我军培养提高干部的根本途径。改革开放以来,我军的干部队伍朝着知识化、专业化方向迈进了一大步。但是,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知识更新异常迅速。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必须带头学习科学知识,带头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带头弘扬“两弹一星”精神,带头在工作中运用科学方法;要自觉站在新科技革命的前列,学会用科学精神、科学方法、科学态度观察分析问题,指导开展工作。军队各级干部要善于在实践锻炼中创造性地学习,善于借鉴外军先进的科学技术,切实担当起推进国防现代化建设的重任。

三、结论。

随着国防科技的不断发展和武器装备的日益现代化、高技术化,军队的组织编制将进一步从数量规模型转变为质量效能型,从人力密集型转变为科技密集型。国防科技完全是在军事或国防的需要的推动下不断获得发展的。国不可一日无防,国防不可一日无科学技术。展望未来,世界各国的国防科技都将在军事需求的不断推动下,继续不断地获得发展,并随着军事需求的高技术化而日益走向高技。

大一军事论文(通用21篇)篇十四

摘要:大学生国防教育是全民国防教育的重要环节,也是大学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大学生的国防教育对于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素质拓展教育具有重要意义,不仅关系到大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培养,而且对我国的国防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加强国防教育、树立公民国防观念,是关系到国家强弱和民族兴衰的大事。在普通高等院校开展国防教育,既是国家的法律规定,也是教育基本规律的客观要求。

关键词:大学生;国防;教育。

所谓国防教育,是指为捍卫国家主权、领土的完整和安全,防御外来侵略、颠覆和威胁,对全民传授与国防有关的思想、知识、技能的社会活动。是国防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国防教育服务于国防,进而服务于国家,是一种国家行为,是国家通过一定的形式向国民实施教育以维护其安全的行为,国防教育关系国家安危,容不得半点虚假,国防教育的对象是全体国民,是全民性的巨大社会工程,是一项涉及社会各个方面的多层次的社会性教育,参与和接受国防教育是全体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国防教育内容极其丰富,包括国防理论、国防历史、国防地理、爱国主义思想、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国防法制、国防常识、国防科技、国防体育等;国防教育的目的在于弘扬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普及国防知识,使全体国民提高国防观念,增强受教育者保卫国家安全的意志、技能和体魄。

1大学生国防教育存在的问题。

1.1大学生对国防教育重要性认识不足。

当今世界,和平与稳定成为世界的主体,一份调查显示,在回答“您不报考军校的动机是什么”时,选“怕打仗”和“军校管得太严”的占42%;即使国防生,他们在回答毕业后到部队的意向时,希望到作战部队的也只有19%,其他选择“科研院所”、“机关”、“后勤部门”的分别占45%、22%和11%。同时,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周边环境总的来讲较为平静,国家的声望和国际地位也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不断提高,各类不安定的因素虽然存在,但已经无法制约国家总体的和平稳定与发展。国民也非常珍惜这样的环境。尽管如此,我们还是要居安思危,由于我国的接壤邻国比较多,所以我国周边的领土纷争是比较多的。经过我国的多年努力,解决了与一些国家比如与俄国、外蒙古等的领土纷争。但仍与一些国家存在领土纷争。譬如与印度。中国与印度有着长约2000公里的边界线,分东段、中段和西段,历史上没有正式划定过,共涉及争议面积12.5万平方公里。自2007年开始,中印两国就边界划分进行正式谈判,已经进行了三轮谈判,但都没有取得任何实质性进展。可以肯定,今后中印边界问题的解决,是一件十分棘手的事情。而且如果解决不好的话,将对我国的安全造成非常大的威胁!还有与日本的。中日领土争端,主要是钓鱼岛主权之争。还有南沙群岛等争端,问题都很复杂,解决起来都很棘手!大学生对国防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也成为现在国防教育难以深入开展的重要原因。

1.2国防教育机构不够健全。

健全国防教育机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是保证国防教育顺利实施的首要条件。国防教育进行的顺利与否,关键在于领导。对于这项面向全民的社会系统工程,单靠一两个部门去抓不可能收到理想效果。应该指出,尽管我国不少地区在地方性法规中明确了国防教育领导机构的组成和职能,但在有些地方,落实的情况却不甚理想。一些领导的思想认识存在偏差,认为经济建设是中心,国防教育能应付上级检查就行,致使国防教育摆不上位置;国防教育机构不健全,缺乏应有的组织协调功能。只有尽快健全国防教育的领导,才能使这种情况从根本上得到改变。大学生国防教育应有相应的组织机构和管理体系,而目前的状况是国内大部分高校基本上没有非常规范的国防教育机构,除开以国防教育为主的国防院校有相对来说比较完备的国防教育体系外,一般的高校基本上都还没有形成较为独立的国防教育体系和机构。2002年教育部下发文件要求成立国防教育教学机构后,这类高校在原来的基础上又增设军事教研室,结果成了“四合一”的机构,人民武装部、军事教研室仍然“有名无实”。

1.3国防教育的内容还不够系统。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规定,每年9月份第三个星期六为全民国防教育日。尽管对时间进行了规定,但国防动员的内容还不完善,没有形成相应的学科系统,国防动员实践就缺少系统的理论支撑。首先,是目前国防教育尚未真正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而是挂靠于其它学科,致使从事国防教育的研究力量在申请课题和开展研究等方面困难重重,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国防教育课程的建设和发展。其次,是教学方法上缺乏交流和研究,尤其是缺乏社会与军队有关部门之间有效的学术交流活动和渠道沟通。这些因素导致教育内容空乏、凌乱,教育方法单一、呆板,难以使公民以更高的热情来参与国防课程的学习。

1.4高校国防教育师资力量不足。

目前,我国的国防教育没有专门的人才,国防教育的组织实施主要靠地方武装部门组织进行。现阶段我国国防教育师资力量不足,对于国防教育事业来说,如果没有足够的师资力量是无法达到国防教育的目的。良好的师资力量是国防教育强有力的保障。因近年各地的高校都在不断扩招,但是师资力量却没有明显的增加,院校的师资力量只能勉强满足本校专业的教学需求。各大高校来看,基本上所有高校的国防教育都以地方武装部门在役军人为主,这些人虽然具备比较完备的军事素质,但是大部分军官不具备专业国防教育的能力。建立相应的师资力量的培训系统和专业骨干力量是实现有效国防教育的重要因素。

2高校国防教育产生问题原因分析。

2.1高校国防教育重要性的认识不够,其主要原因在于,当今社会以和平稳定为主体,国家经济处于一个持续稳定的发展状态,人民都安居乐业,周边形势并没有二战前后那么紧张,各种国家间的矛盾一一化解,让人们对形势的判断趋于缓和,由于长期的和平环境,也使得一些人产生了种种松懈和麻痹思想,似乎天下太平了,可以“刀枪入库,马放南山”了,产生轻视国防、放松国防建设的情绪和现象。没有意识到当前国防教育所面临的严峻形势和调整,新形势和新的国际环境下,国防教育不仅不能松懈,而且要日益重视起来。

2.2国防教育机构的不健全,其主要原因在于各大高校在以教学为中心的指导下,以维护学校的安全稳定为前提下,各大高校都把高校的国防教育放到新生入学,而新生入学阶段正处在适应大学环境的一个适应阶段,即便进行国防教育效果也不会很理想,高校国防教育在这样的大前提下,高校国防教育机构就被高校人武部或者保卫处所取代,高校并没有形成专门的高校国防教育和科研机构,这样,使得高校的国防教育既没有持续性也产生不到预期的国防教育目的。

2.3国防教育资源投入不足。

目前,在国防动员的投入中,关于国防教育占国防动员投入量的比例还没有设定,有的国防教育投入缺乏专项经费,国防教育需要的社会资源因而不能得到充分的挖掘和调用。目前社会上无论是国防教育的师资力量,还是国防力量教育的有效物质保障作用还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加强国防教育投入势在必行。

2.4高校国防教育的师资力量得不到保证,其主要原因是高校的国防教育没有形成一个系统化的,具有一定专业性质的课程,高校国防教育课程也没有专门的科研机构进行专门的管理,国防教育的师资力量主要来源就是高校当地的武装军人,他们的军事素质很好,但是其他方面的理论素养在进行高校国防教育的时候还有所欠缺,因此只有在高校形成一支专业化的队伍才能改变这种现状。

3增强高校国防教育质量的对策。

3.1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构建国防教育体系。

3.1.1在现有基础上切实落实国防教育的相关法律法规,对已有的相关法规进行完善,同时不断的通过各种途径提高高校师生的国防意识。把军事训练和军事理论课列入教学计划,作为学生的必修课。这样就可以从根本上解决师生对国防教育不够重视的现状。

3.1.2高校国防教育的主体是我们的大学生和我们的教师,而国防教育是否有成效主要看我们的国防教育师资力量和我们高校的国防教育设施设备的完善程度。如现在好多高校许多高校把国防教学纳入教学计划,提供专门的国防教育教学设施都是有效的手段。

3.1.3要健全完善的考核考评机制,制定完善的高校国防教育教学发展计划。

3.2完善国防教育的相关学科内容,切实保证国防教育的效果。

虽然我国的国防教育课程已经开设了近20年,但国防教育还不是一门独立学科。目前国防教育成果的宣传和推广平台只有《国防报》、《国防教育》等不超过十类的报刊杂志,由于很多学报、杂志等不接受国防教育类的论文,使得从事国防教育的相应人员在发表论文时的选择余地很小,很多教育力量不得不评其他学科的职称。高校一些国防教育者表示,鉴于职称评定等,只能将军事理论课教学当作“副业”。大部分地方国防教育部门与其他行政部门合并,使得国防教育者处于半教学、半行政的尴尬境地,这些都严重影响了国防教育工作者的工作积极性。

3.3确立规范的教学机构是加强国防教育的重要保证。

目前我国多数高校国防教育尚处于起步阶段,教学机构和教学制度还不够健全。多数一、二类高校已成立相应的国防教育机构,但大部分挂靠在行政部门,极不规范,而三类高校基本上还没有成立该机构。当务之急,各高校应尽快成立国防教育或军事教研室,归入相应的院、系等教学单位管理,并按实际教学工作量配备专职教师。有条件的高校可以成立军事教学训练部,形成一个独立的教学实体,便于开展教学活动和学校管理。

3.4加强国防教育的关键是加强国防教育的教师队伍建设。

高校国防教育教师数量和质量的问题是师资队伍建设的基本问题,也是制约高校国防教育普及的瓶颈问题。现阶段要完成数量的扩张与质量的优化,必须以转变观念为先导,以落实政策和加强管理为保障,努力实现军事教师队伍的专业化。稳定的教学机构对于师资队伍发展至关重要。军事教研室作为承担高校国防教育教学的专门教学单位,自1985年全国学生军训试点工作开展设立以来,不断地进行调整。

3.5加大经济投入。

国防教育特点要求军事教师特别能吃苦,特别讲奉献。但是,作为生存在社会中的普通一员,军事教师既是“社会人”,更是“经济人”,因此,要树立起教师资源是第一资源、教师资本是第一资本的理念,把教师为本作为师资队伍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大经费投入,改善军事教师的工作条件,力争分期分批为他们解决工作室,配备相应的工作设备,为他们的教学、科研提供硬件支持。同时,提高经济待遇,不断改善其物质生活条件,努力吸引教师,切实稳定教师资源。

参考文献。

1俞政,余滨,段采宇。关于普通高等院校国防生培养模式探讨[n].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06.

2滕玉军,李德平。当前国防生队伍现状及管理对策[j].军队政工理论研究,2008,9(1).

5徐光明,蔡丹丹,做好“加减法”:南昌航大创新国防生培养模式[n].中国教育报,2007年7月20日第2版。

6中国国防生[m].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干部部。解放军出版社。

看过“军事理论论文优秀范文”的人还看了:

大一军事论文(通用21篇)篇十五

7月20日那天,我参加了石台县龙腾山军事教育基地的夏令营。

这里的活动都跟军事有关。里面有欢乐的水上乐园,水深80cm,但对于一个游过一米五深水的人,一定不用工具就可以的,可是教练为了我们的安全,要我们用上了游泳圈。有刺激的真人cs,这个活动我觉得特别好玩。有革命先烈纪念馆,里面的每一样东西都记录着先烈们的艰苦战斗和生活。还有篝火晚会,我们围着篝火一起唱,一起跳,一起观看表演。最后还有机枪体验馆和溶洞穿越。机枪体验馆里面有一把机枪,每人五发子弹,打中一个标盘就算得一分。而溶洞穿越,是一个设有多个关卡的洞,据我所知,这个溶洞里是夏凉冬暖的。

我印象最深的活动是真人cs。

这个游戏是每人一把cs,而子弹是看不见的,只要击中敌方头上的灯,就扣敌方一滴血。我们是按蓝守红攻的玩法来。游戏开始了,我被分为了守方。我带着cs来到一块大石头下,准备来一个守株待兔,可没想到的是一个人也没有来,我重新找了一块石头躲了起来。

突然,一阵阵脚步声传了过来,我探出头来一看,哦,原来是敌方走过来了,我得趁这个好机会立功啊!我把子弹调成了连发,走了出去,挡在他们的面前准备射击他们的头脑,但他们拿枪就射,直接扣了我的两滴血。慌忙逃走,逃到了蓝方的基地,返身射击对方,让对方不敢攻过来。

游戏结束了,最终我们蓝方获胜。

这一次的夏令营,让我知道了军人在部队里有多么辛苦,多么艰难。我很舍不得这里,也舍不得我那些宿舍的朋友,希望下次还能到这里来。

【军事夏令营作文【精】】。

大一军事论文(通用21篇)篇十六

大学生军事理论课是一种课堂教学活动,要提高它的教学实效,虽然主要取决教育内容的真实性、教育方式的针对性和讲授语言的艺术性,但与课前的“导入”也有着必然的联系。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一堂思想教育课,如果一开始就引起教育对象的兴趣,吸引住教育对象的注意力,教育效果就容易实现。在实际的教学中一些有经验的军事课教师,常常在授课前或道个“开场白”,或讲个“小故事”,或来段“小插曲”,或设计个“小序幕”,其目的也是为了把大学生的情绪和注意力引导到教学内容上来。那么,军事理论课的“导入”有何规律可循呢?据对部分示范课例的总结分析和我们在不同大学教学的体会,大学生军事理论课的“导入”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人们在欣赏戏剧、电影或其他文艺作品时,对故事发展和人物命运总是产生关切心情,这主要是因为作品中存在悬念的缘故。同理,设置悬念导入军事理论课,就是紧密结合教学内容,恰如其分地设置疑问,甚至是自相矛盾的疑问,引发教育对象的思考兴趣,在课堂上造成一种“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文分解”的心理效应。如在讲“中国国防建设”课时,军事教师就可以设计一个“连环包袱”导入,军事教师可以说:“今天上课,我要给大家透露一个军事秘密!”这是设置的第一个悬念,军事教师要透露军事秘密了,自然把学生的胃口吊了起来,一下子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都想知道会说出什么样的军事秘密。接着,军事教师可以说:“在我国国防建设的大军中,有一支特殊的部队。

他们不拿枪,不驾驶坦克和飞机。”听到这里学生们开始嘀咕了,没有武器那是什么部队啊?其实,这是设置好了第二个悬念。军事教师可在稍作停顿后接着说:“他们的任务是每年给全国新入学的500百多万大学生讲军事理论课,这支部队的名称叫派遣军官!”。这个巧妙的“连环包袱”,既宣传了派遣军官队伍的重要价值与功能,也传递了党和国家对大学生国防教育的重视,对下面的教学自然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即授课前军事教师讲述一段与教学内容有内在联系的小故事、小传记,使教育对象听后感到有趣,受到感染,激发思维,急想知道蕴藏于故事之后的新知识、深道理,从而体现教学内容的重要性。如我们在讲“新中国国防建设成就”课时,军事教师可以讲:“同学们,1962年9月8日上午九点多,在江西省南昌市北郊的上空,我们的雷达发现了台湾当局派出的u-2高空侦察机,当敌机有恃无恐的侦察完返回时,我军地空导弹部队突然开启雷达发射导弹,导弹呼啸着飞向高空,准确无误地将一架侦察机击落,这是我军保卫祖国神圣领空的首次保卫战…”。通过讲述故事开头,打动学生,感染学生,让学生有愿意继续听下去的欲望。

这种方法就是授课前围绕拟讲课的中心思想,抽点若干人直接了当进行提问,甚至把大家问“闷”住,以激发教育对象的求知欲和期待欲,使其大脑进入积极的思维状态,从内心产生急于听课的愿望。如讲《中国国防》课时,军事教师就可以设置:国防的含义、国防的作用和我国国防建设成就等问题,连续提问了4-5名,学生对这些耳熟能详的问题,现场回答的都不够全面,课堂气氛一时沉闷起来,这便引出了要讲的课题,“国防这个名词,同学们每天都在接触,但要让你比较准确的讲出国防的定义和作用,大家不一定能将的清楚,所以也就不清楚自己承担的责任和义务,本堂课就专门来学习这个问题。”点将问答导入,最好结合大学生的所学专业来确定,提问与他们专业相关,但大家有容易混淆的问题。这样很快就能把他们的注意力吸引到所学的教学内容上了。

就是根据教学内容将要灌输的思想和观点,有针对性地提出几种有争议的观点和见解,或借他人之口陈述彼此相悖的看法,让大学生去辨析和判断,在激发“异议”、形成“分歧”中引入课题进行讲解。如在讲授《毛泽东军事思想》课时,就可以设置:有人说:人民战争思想与现代战争形态不相符已经过时了!也有人说:人民战争对现代战争仍然有指导意义!你是怎样看的?这样观点相左的问题,立刻能引起大学生的认真思考和热烈争论,使其揣着验证是非或寻求道理的思想心态认真听下去。

人的情感是对外界刺激肯定或否定的心理反应。激发情感导入,即围绕教学内容,或通过军事教师抒发个人爱憎分明的真情实感,或通过播放相关内容的录像录音片段等,触发大学生的喜乐、愤怒、悲伤、爱慕、厌恶之情,从而在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之间产生情感共鸣和思想对流,为导入新课创造必要条件。如《中国武装力量》课,军事教师要在声音语气上加大力度,以慷慨激扬的情绪在课堂上讲述我国最新的一些新型武器装备情况,同时在投影仪打出相关照片,如果有视频再链接播放。军事教师要用语言和体态语言,把自身的情感淋漓尽致地发挥到对我国武器装备研发成绩的赞扬上,让学生受到充分的感染,爱国之情油然而生,注意力自然而然集中到“怎样爱国奉献”的问题上来。

综上可以看出,大学生军事理论课的“导入”,既有其内在规律性,也有其方式方法的灵活性,有时一个教学内容可以选择几种方法考虑导入。因此,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要运用好“导入”的环节,除了把握其基本规律外,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要紧扣教学主题。也就是说,无论采用哪种方法,都应从服务主题出发,紧紧围绕教育的目的和内容进行构思和设计,以便能够“引人入境”、“引人入胜”。如果离题甚远,甚至风马牛不相及,那样就会弄巧成拙,事与愿违。

二是要合乎逻辑。每次“导入”设置的问题、表述的现象、列举的事例、涉猎的知识,都应贴切实际,符合事理,缜密准确,做到高而不玄,大而不空,惊而不失真,奇而不离谱,使被大学生听了无“玄、空”之感,无哗众取宠之疑。同时军事教师呈现出的心态和情感,也要真诚朴实,恰到好处,以烘托教学的思想内容。切不可矫揉造作,故弄玄虚。

三是要严谨利落。“导入”的环节,既然是“小插曲”、“小序幕”,就应以“短平快”取胜。这就要求军事教师要通过简练自然、新颖活泼的语言尽快地凝聚大学生的思想,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使其适时进入“角色”和“意境”。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应有的“导入”效果,切实增强军事理论课的吸引力和有效性。

大一军事论文(通用21篇)篇十七

摘要:爱国主义教育有广博的内容和丰富的素材。祖国上下几千年,纵横数万里,蕴藏着极为丰富的爱国主义的瑰宝。要做到爱国主义教育常抓常新,则必须不断探索爱国主义新途径。

关键词:自尊心; 文化氛围; 社会实践。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发展,使人才、资金、原料、信息等资源正在以更快的速度在更广阔的领域内流动,推动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和文明成果的共享。我国作为世界大家庭中的一员,应当紧紧抓住这个难得的发展机遇,参与到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去,努力分享经济增长的成果,吸收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和先进经验,优化我国的资源配置,最大限度地提高自己的经济效益,又好又快地实现我国的发展,从而对世界作出更大的贡献。

爱国主义教育有广博的内容和丰富的素材。祖国上下几千年,纵横数万里,蕴藏着极为丰富的爱国主义的瑰宝。我们要善于挖掘它,运用它。学校开展爱国主义教育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采取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寓教育于各种活动和教学之中,才能收到潜移默化的效果。

1、借助升旗仪式培养学生的民族自尊心。

2、经常进行形势教育。

形势教育也要以培养学生关心祖国的前途命运,国家的安危进退为宗旨,使大家经常了解国家所处的环境,国家的发展变化,把自己的成长和国家的发展联系起来。教育的方式要多样,要广开言路,平等对话,要置疑解难,点拨诱导。

我校每年元旦前后都要在黑板报上系统公布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关于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方面的各种数字,作师生家庭经济收入和家用电器的变化情况的调查报告,发动学生写家乡变迁的作文和城镇市场情况的调查报告。此外,还请宣传部门的负责同志来校解答生对国内外政治、经济、事;外交等方面的问题,学校领导举行学生记者招待会和对话会,接受学生记者的录音采访,还应邀到班级作小型报告,效果都是比较好的。学校还组建了:“少年团校\",对初一、初二年级的学生进行团的知识教育和培训。

外事活动中更要注意爱国主义教育,自尊自爱,不卑不亢。10多年来,我校接待美国、英国、西德、瑞典、意大利、法国、加拿大、日本等国的国际友人近400多人。从1985年开始、我校与在兰州的外国专家,学者开始了更加密切的交往,自1986年开始,我校又从美国大学语文服务社请来了两位美籍短期服务教师,他们在我校任教一个半月,对我校的外语教学产生了积极影响;由此,我们开始了和美国友好人士及中学生的广泛交往,还与美国堪萨斯州的哈斯维尔中学建立了友好关系。至此,我校有200多名师生和美国朋友有书信来往。在这一有意义的交往中,我们的师生以自己的文化素养、品格和真诚,赢得了美国朋友的心,并使他们通过我们了解我们这个伟大的国家和民族。

3、创设爱国特色的校园文化氛围增强学生的使用感。

浓厚的充满爱国主义教育内容的校园文化环境,能够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隐型课程的耳濡目染和熏陶和教育,所以我们在每个教室张挂国旗,校内布置历代伟大科学家、医学家、美术家、音乐家……的名言或画像,张贴宣传伟大祖国和革命领袖为内容的美术图片等橱窗,使学校的爱国主义教育渗入无处不在的教育环境,这样学生们眼界开阔了,感情升华了,振兴祖国的使命感在他们的心头悄然而起。

爱国主义教育内容的实在性和丰富性,决定了其教育形式的灵活性与多样化,其中更重要的,在于让学生在具体可感的活动中去体验,去感受。因此,学校必须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和校外活动。

3.1开展爱国文艺作品赏析活动。如“读百部爱国故事书”,“唱百首革命歌曲”,“观百部爱国优秀影视片”,“赏百首爱国诗词”等,借五彩缤纷的镜头银屏和荡气回肠、慷慨激昂的文字旋律来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3.2结合清明节、“五四”、“七一”、国庆节重大节日开展主题鲜明的活动。如凭吊先烈、远足寻根、文艺演出、歌咏比赛、入团宣誓、书画展、征文等。这些活动寓意深刻,寓情于景,寓教于乐,使学生耳濡目染,动心动情。

五四开展寒暑假社会实践和调查活动。组织学生走出校门参观革命故居、历史遗迹、中外合资企业、访问老红军老将军;还可邀请地方政府、有关部门同志来校作乡情和形势报告;开展一些爱国实践活动,如“我为残疾人事业献爱心”,“我与灾区小朋友心连心”“为希望工程献爱心”等。这引起贴近现实的活动更富真情实感。

爱国主义教育是全民教育,重点是青少年,而学校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场所,要做到爱国主义教育常抓常新,则必须不断探索爱国主义新途径。

大一军事论文(通用21篇)篇十八

摘要:

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当前,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随着中国加入wto,与世界各国的关系日益密切,中国经济已经成为世界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崭新的东方大国正在崛起,许多人甚至呼吁全力发展经济。可是我们不能只着眼于经济发展,就忽视国防的重要性。台湾问题悬而未决,统一大业迟迟未竟,面对台独分裂势力的叫嚣,你还能说国防不重要?朝核问题逐渐升温,美日韩野心勃勃,面对国际反对势力的进逼,你还能说国防不重要?**逍遥法外,东突蠢蠢欲动,面对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你还能说国防不重要?国防军事安全关系国家的独立与主权,只有国防安全,我们才能安心发展社会经济。因此,不管在什么时侯,都必须重视国防安全教育。

主题词:时代主题。

台湾问题。

统一大业一国防安全形势不容乐观。

当前,国际形势正在发生新的深刻复杂变化。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社会信息化进程不可逆转,和平、发展、合作的时代潮流不可阻挡,但国际战略竞争和矛盾也在发展,全球性挑战更加突出,安全威胁的综合性、复杂性、多变性日益明显。但是,随着改革开放与经济建设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却只着眼于经济发展而忽略国防军事安全。在国家公务员考试中出现了军事方面的题,居然引起轩然大波。许多人认为这不合理,他们振振有词:公务员要的是发展经济的能力,又不需要去扛枪。这不能不说是国家的悲哀,更是国家安全的一大隐患。

近几年,随着大国际环境的安定,国内一些兵工厂和军用设施逐渐虚臵。在一些地方甚至出现了军港为商务港让位的奇怪事件。这是一些地方官员国防安全观念淡薄的最好证明。他们顾自己的政绩,一门心思地发展经济,却没想过,一旦战争发生,你所做的一切不过是为他人作嫁衣裳罢了。自己辛辛苦苦,到头来却便宜了别人,大概任何有头脑的人都不会这么干吧。

二现代战争与我国高技术武器研究成果。

10、歼11b、苏-30战斗机、空警-2000预警机等。

参考文献:

《2010年中国国防白皮书》《军事天地》《舰载武器》《现代战争》等。

大一军事论文(通用21篇)篇十九

5、必须巩固海防。仅有巩固海防才能巩固国防,没有海防就没有国防。——粟裕。

6、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毛泽东。

8、军事谋略与呆板,守旧和僵化是不相容的。——洛博夫。

9、用兵之道,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诸葛亮。

10、以近待远,以佚待劳,以饱待饥。——孙武。

12、始如**,敌人开户,后如脱兔,敌不及拒。——孙武。

13、过渡阶段的长短,决定于战斗。——周恩来。

14、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毛泽东。

16、用兵必须审敌虚实而趋其危。——吴起。

17、正确的战略意图,必须经过战役的胜利来实现。——粟裕。

18、**流血不流泪,生死寻常无怨尤。——陈毅。

19、战术之为物,一言以蔽之是若干世纪以来的军事经验的积累。——戴吉伯。

20、斗志和斗法(战术)是用兵的把柄。——刘伯承。

21、战势可是奇正,奇正之变,不可胜穷也。——孙武。

23、有正无奇,虽整不烈,无以致胜也;有奇无正,虽锐无恃,难以控御也。——何良臣。

24、每一种情景都有适合于它的一个特殊的战略。——安德烈·博弗尔。

26、正义没有武力是无能,武力没有正义是**。——巴斯卡。

27、水之行,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孙武。

28、沉着镇静和尊重部属,是每个首长必须具备的品德。——罗科索夫斯基。

29、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故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山河。——孙武。

30、在战略上,最漫长的迂回道路,常常又是到达目的的最短途径。——利德尔·哈特。

31、兵有奇正,旋相为用,如环之无端。——苏辙。

32、凡与敌战,须务持重。见利则动,不见利则止,慎不可轻举也。——刘基。

33、事实证明,以徒步追击现代化装备的敌人,不能取得大的战果。——彭德怀。

34、合兵以壮威,分兵以制胜。——揭暄。

37、应当记住西塞罗的一句话,“最大的灾难是内战”。——列宁。

39、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孟子。

40、战略若太复杂,必然失败。——西乡隆盛。

41、仅有决战,才能解决两军之间谁胜谁败的问题。——毛泽东。

45、寻找敌人的弱点,如其没有弱点,那就要创造敌人的弱点。——刘伯承。

47、假如我知道前进的路上有雷区,我也会让部队直接开过去。——朱可夫。

48、军队装备真正现代化,仅有国民经济建立了比较好的基础才有可能。——邓**。

50、以全军破敌为上,不以得土地城池为意。——蔡锷。

51、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毛泽东。

52、敌情不明,不与作战。——徐向前。

53、先打分散和孤立之敌,后打集中和强大之敌。——毛泽东。

54、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朱德。

55、人员武器军事思想——这是一支军队的三个基本要素。——朱可夫。

56、孤军外线作战,任务不定,迟疑徘徊,实为兵家之大忌。——徐向前。

59、突然性是战略的本质。——利德尔·哈特。

62、要想挫败敌人的进攻计划,仅有采取进取防御,也就是攻势防御。——崔可夫。

65、死神在勇敢者的马刀和刺刀前退却。——苏沃洛夫。

66、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孙武。

68、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

69、出其所必趋,趋其所不意。——孙武。

70、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曹刿。

73、对付敌人,不但斗力,更要斗智。——粟裕。

74、仅有获得胜利的可能性十分大时,才可进行决战。——恩格斯。

75、弱军对于强军作战的再一个必要条件,就是拣弱的打。——毛泽东。

76、与人斗,不扼其亢,拊其背,未能全胜也。——班固。

77、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毛泽东。

78、武器是**的重要因素,但不是决定因素。决定因素是人不是物。——毛泽东。

79、**是强迫敌人服从我们意志的一种**行为。——克劳塞维茨。

81、迅速而公平地颁发勋章,对鼓舞士气至关重要。——巴顿。

82、正兵贵先,奇兵贵后。或先或后,制敌者也。——魏缭。

83、如稍存轻敌观念,做浮躁行动必易受损失。——林彪。

84、臃肿的机构如果不“消肿”,不要说指挥作战,就是疏散也不容易。——邓**。

86、没有正确的**方针,就不能有正确的军事方针。——朱德。

87、善用兵者,不以短击长,而以长击短。——司马迁。

88、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毛泽东。

89、学习军事理论必须与实际结合。——刘伯承。

90、一头雄狮率领着的一群绵羊,会战胜一只绵羊率领的一群狮子。——拿破仑。

91、在战略上是打强的,在战役战术上是打弱的。——刘伯承。

92、人民**必须向云雾一样,在任何地方也不凝结成一个反抗的核心。——克劳塞维茨。

94、袭击是游击**的基本作战形式。——毛泽东。

95、用兵以能聚散为上。——杨时。

大一军事论文(通用21篇)篇二十

摘要:随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蓬勃发展,导致了现代战争军事技术日益走向技术化,军事高技术在现代战争中有着重大影响。而高技术的发展让我们也不得不考虑到军事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关系。一个国家要有强大的经济实力和国防,军事力量才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21世纪的战争形式将会是什么样的呢?数字化部队,数字化战场,作战,全维作战,立体空间作战,信息战争,机器人战士,智能战争。.。.。.新论颇多。冷静观察,这场军事革命狂飙的重心是信息战,实质是推动机械化战争向信息化战争的转变。信息战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军事专家们预言:21世纪的战争将是一场别开生面的信息战。

什么是信息战?所谓信息战,便是在信息空间里,为争夺制信息权而进行的军事斗争。未来信息战是一种不对称的、“软、硬”杀伤手段相结合的战争形式。攻击的目标从传统的以军事目标为主,转变为以信息基础设施为主要目标;所采用的信息()攻击手段,如:电子干扰、电子压制、各种类型的电脑病毒等手段,以其无形的“软杀伤”特点,更令对手防不胜防。信息战的目的也从传统的攻城掠地、杀伤敌人有生力量转变为削弱、压制敌人对信息的获取、处理和传输能力,迫使敌军陷于“看不见,听不到,走不动,打不着”的困境!

电子战,亦称电子对抗,是利用电磁能和定向能以控制电磁频谱或用电磁频谱攻击敌方的任何军事行动。随着电子战技术、装备和战术的发展,电子战的内涵不断扩展,囊括内容也越来越多。根据作战目的,电子战分为电子攻击、电子支援、电子防护三部分;根据电子战的形式,电子战分为无线电通信对抗、雷达对抗和外层空间的电子对抗。

通信对抗的目的是削弱、破坏敌方无线电通信系统的正常发挥。通信干扰是无线电通信对抗的核心部分,是通信对抗领域最积极、最富有进攻性的一个方面。通信干扰分为压制性干扰和欺骗性干扰,压制性干扰又分为瞄准式干扰、阻塞式与半瞄准式干扰,其中最常用的是瞄准式干扰。

阻塞式干扰虽然能耗较大,同时可能对己方通讯产生干扰,但覆盖范围广,在不清楚敌方通信准确频率的情况下可能会有新的应用,甚至于设想中的全频带阻塞干扰,有可能彻底使敌方通信瘫痪。虽然己方通信也会受到同样的影响,但在电子干扰处于劣势时,未尝不是将双方技术拉平的一种方法。

雷达对抗,是利用电子干扰、电子欺骗和反辐射导弹攻击等软、硬杀伤手段,扰乱或阻断敌方雷达对己方目标的探测和追踪,同时保障己方雷达的作战行动。自从雷达在二战期间被广泛使用起,世界雷达对抗技术便一直在彼此斗争、发展。主要组成部分有雷达侦察和雷达干扰,以及反侦察、反干扰。雷达干扰又分为有源干扰和无源干扰。箔条等无源干扰器材价格便宜,适应性强,现在仍然有使用。电子反干扰技术始终在日新月异的发展着,但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电子干扰和反干扰始终在进行较量,此起彼伏的发展着。掌握最先进的对抗技术,提高电子干扰和反干扰能力,是我们国家在信息战争中取得优势的重要方面。

对电子干扰的思考。

现代电子战中,围绕c3i系统的对抗将使作战干扰与反干扰的斗争更加激烈。c3i系统和c4isr系统已经成为军队的灵魂,干扰自动化指挥系统成为一个重要的作战任务,同时也有很多避免干扰的技术。在这一领域获得对抗的胜利,将使军队获得精确制导武器对抗的先机,减少武器、人员损失,在整体作战方面取得优势。这便是现代电子战的重要因素——技术领先。

自从二战出现电子干扰以来,在不同的战争中,不同的国家在电子战中各领风骚,但最领先的干扰技术基本上由发达国家掌握。从电子战的战争了历史可看出,谁取得了技术领先,便往往能攻其不备,取得有利的局势。军事乃国家大事,而电子对抗已经成为国家安全的关键。许许多多的现代战例表明,只有掌握最先进的电子对抗技术,才能避免在战争中处于被动局势。

复杂电磁环境对卫勤保障的影响。

1、卫勤保障范围扩大传统意义的战场上,主要是金戈铁马的较量,是面对面的厮杀,当时最受人们关注的就是战伤和疾病的防治。而且由于物质条件和技术条件的限制,尽管火线的战伤救治救护和疾病的防治都很迫切,但优良的卫勤保障却只能远离战场。火线上大批伤员的救治多由技术水平较低、使用设备比较简单的卫生人员来进行。后方医院即使有再好的条件,再高明的技术也难以发挥更为有效的作用。

未来战场上的军人要面对来自物理极限、环境和地理极限、体能极限、武器系统以及心理耐受力等诸方面的挑战。战场军人的健康不仅受到武器系统直接损伤和间接损伤的威胁,而且受到疾病、心理、战场环境等多种危害因素的威胁。由此可见,未来复杂电磁环境战场军人所面临的环境比以往战争更要严酷。卫勤保障将尽可能的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减少危害因素对人军人的威胁,同时也将尽可能的运用高新技术手段使受威胁的军人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

2卫勤保障效能增强“一旦技术上的进步可以用于军事目的并且已经用于军事目的,它们便立刻几乎强制地而且往往违反指挥官意志而引发作战方式上的改变,甚至变革”[1]。技术进步与作战方式的关系如此,技术进步对卫勤保障方式的影响也不例外。当有更多的高新技术注入,有更多高新技术含量的设备、工具用于卫勤保障,必将使其保障能力得到大大加强。同时,由于高新技术的应用,促进了工作模式的转变,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正是由于高新技术的应用,卫勤保障的各个领域才有可能以前所未有的能力,实现预期的目标。3卫勤指挥水平提高战时卫勤保障的医疗后送组织、卫勤力量的调度、伤员流疏导、各种运力的使用都需要掌握大量有关的信息,这是完成卫勤指挥活动不可或缺的条件。然而我军过去由于通信手段落后,卫勤指挥很难得到必要的信息,主要靠的是按计划的惯性运行,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卫勤决策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现代战争由于大量新技术、新设备的应用,使得战场可视化性大大提高,卫勤指挥员可以实时地了解战场情况,掌握进行决策的各种必要信息,实施更为科学的卫勤组织指挥。4卫勤理论飞速发展卫勤理论特别是伤病员后送理论是卫生勤务的核心理论[2]。它的发展是随着社会生产技术发展、作战模式变化和军事医学技术发展而逐步发展的。未来复杂电磁环境下的战争将是非线性部署、非线性作战、非线性保障的新模式,非线性战场伤员流的特征,一是全方位分布,战术地域、战役后方、战略后方都有可能发生伤员;二是伤员分布不均匀,部分地区伤员数量多、救治任务重,部分地区伤员数量少、救治任务轻。卫勤保障将强调三军联勤,军民结合,点与网结合,伴随保障与机动保障相结合的新分级救治体制。

复杂电磁环境条件下作战对卫勤保障的要求。

要提高卫勤组织指挥的时效性未来复杂电磁环境条件下作战,情况复杂多变,战斗力极易被削弱,对卫勤指挥要求很高,加之,未来复杂电磁环境下作战环境恶劣,对卫勤指挥的要求将会更高,因此做好参战兵种卫生联勤保障工作,必须实行统一计划、统一组织、统一部署、统一指挥。一是建立联合卫勤指挥机构。在战役后方指挥所建立卫勤指挥中心,统一指挥参战各部队卫勤保障工作。二是完善联合卫勤指挥网络。高原高寒地区作战信息传递十分困难,要做到卫勤指挥通畅,必须改善通信及指挥条件,建立一套完善的远程医疗系统和指挥网络,并保证上下级各个环节之间的衔接和信息传递通畅。三是完善机动卫勤保障方案。结合作战地区实际情况,周密设想和考虑作战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制定一套操作性、针对性强的作战卫勤保障规定、方案和预案。

大一军事论文(通用21篇)篇二十一

国防是国家生存和发展的保障。俗话说“兵可以千日不用,国不可一日不防”,有次可以看出国防的重要性。自古以来,国家的防务在各个朝代都是国家建设的重中之重,国家的疆土、人民、财富和文物没有相应物理的保护,就不会有安全的保证,经济不会有持久、健康的发展,民族的尊严会受到损伤,国家的疆土会遭到践踏,国家的主权将被剥夺。建立巩固的国防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战略任务,是维护国家安全统一和全面构建社会主意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关注国防、了解国防、建设国防,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关键词:中国国防;国际形势;军事技术。

前言。

国防,是国家为防备和抵抗侵略,制止武装颠覆,保卫国家的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所进行的军事活动,以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活动,它是随着国家的产生而出现的。中国是一个有着几千年国防传统的国家,从几千年前夏王朝的出现到我们今天中华人民共和国辉煌的成就,国防的发展脚步无一不印证着一个道理:国无防不立,民无兵不安。

中国奉行防御性的国防政策。中国把捍卫国家主权、安全、领土完整,保障国家发展利益和保护人民利益放在高于一切的位置,努力建设与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相适应的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实现富国和强军的统一。

方针;坚持自卫防御的核战略;营造有利于国家和平发展的安全环境。

根据国家安全需求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中国实施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发展战略,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这一战略构想主要包括:推进国防和军队信息化、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走跨越式发展的道路。

这一方针立足打赢信息化条件下的局部战争。加快建立适应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的作战力量体系。这一方针注重遏制危机和战争。中国始终奉行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政策,坚持自卫防御的核战略,不与任何国家进行核军备竞赛。这一方针着力提高军队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能力。着眼全面履行新世纪新阶段军队历史使命,以增强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的能力为核心,提高维护海洋、太空、电磁空间安全和遂行反恐维稳、应急救援、国际维和任务的能力。这一方针坚持和发展人民战争的战略思想。始终依靠人民建设国防、建设军队,实行精干的常备军和强大的后备力量相结合,增强国家战争潜力和国防实力。

冷战结束后,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加快了发展步伐。美国学者昆西·赖特在《战争的研究》一书中指出:“和平乃是许多力量之间的平衡。”多极化的趋势有利于维持大国之间的力量平衡,制约超级大国的霸权,从而为全球的和平与发展创造了必要前提。经济全球化把愈来愈多的国家联结为利益共同体;经贸投资和跨国公司的活动,使各大国之间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一损俱损、一荣俱荣的局面。国际形势继续发生深刻而复杂的变化,和平与发展依然是时代主题,国际形势发展的基本态势保持总体稳定,但不确定、不稳定、不安全因素有所增加。

谋发展、促合作已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但是,霸权主义和单边主义倾向也有新的发展,围绕战略要地、战略资源和战略主导权的斗争此起彼伏,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经济安全面临新的问题。

其次,军事因素对国际格局和国家安全的影响上升。随着世界新军事变革的加速发展,世界军事力量对比进一步失衡,以军事实力为后盾谋取战略和经济利益的倾向突出。

最后,传统和非传统安全问题交织,非传统安全威胁日益严重。因民族、宗教矛盾和边界、领土争端导致的武装冲突和局部战争时起时伏,同时,国际恐怖势力活动频繁,环境污染、非法移民、毒品走私、跨国犯罪以及严重传染性疾病等跨国性问题日益突出。非传统安全威胁具有跨国性、流动性、复杂性、隐蔽性和突然性等特点,已成为影响世界安全与稳定的重要因素。

军事技术对国家安全战略的影响。

:在高技术战争条件下,从保卫国家的安全角度来说,仅仅考虑核威胁、核保护战略已远远不够了。航天战略(或宇宙战略)将成为国家战略的重要内容。一个国家的高技术水平是这个国家威慑力量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国家的安全除了有赖于必要的常规武器、核武器外,更加有赖于高技术武器。

中国军事思想是中国社会各个历史时期,各阶级、集团及其军事家和军事论著者对于战争与军队问题的理性认识,包括战争观、国防观、作战思想、建军思想、谋略思想、军事发展哲学等,是中国各个历史阶段的战争和军事实践经验的理论概括。

中国军事思想是人类军事思想的组成部分,具有军事思想所共有的阶级性、时代性、对抗性和实践性。然而,中国军事思想毕竟根植于中国特有的社会土壤,吸吮着中国特有文化营养,反映了颇具中国特色的军事实践。因此,中国军事思想相对于世界上其他军事思想而言,总体上又有自己的显著特征。

相关范文推荐

    正规婚车租赁合同(模板20篇)

    租赁合同的内容包含了租赁物的描述、租金支付方式、违约责任等重要条款。为了帮助房东和租客能够更好地起草租赁合同,小编整理了一些范文供大家参考。甲方:(委托方)乙方

    实习生转正的工作总结(热门23篇)

    通过转正工作总结,我们可以为自己今后的职业生涯制定目标和规划。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写出一份优秀的转正工作总结,小编为大家准备了一些转正工作总结的范文,供大家参考。

    建党周年主持稿(热门17篇)

    亲爱的观众们,感谢你们的到来,我将尽力做到最好,为大家呈现一场精彩的活动。在下面的范文中,你可以看到一些实用的技巧和方法,希望对你的主持工作有所帮助。

    退休申请书个人(模板22篇)

    在现代社会,要成功地申请到理想的大学或职位,我们需要投递一份精心准备的更多申请书。如果你正在准备写更多申请书,不妨先看看下面这些范文,或许能给你一些启示和帮助。

    幼儿园大班游戏妙玩呼啦圈教案(汇总20篇)

    幼儿园大班的教学活动更加多样化和趣味性,以激发宝宝的学习兴趣。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精选的幼儿园大班总结范文,相信能给大家一些写作帮助。我班孩子喜欢玩呼啦圈,喜欢追

    温暖的手心范文(15篇)

    优秀作文应该具备清晰的结构,合理的段落划分,使得文章逻辑流畅,条理清晰。让我们一起来阅读以下优秀作文的片段,感受写作的魅力与力量。温暖有介质,是能够被转移的。那

    小学三好学生的事迹材料大全(16篇)

    事迹材料是对个人或团体在某一特定领域取得的显著成就或突出表现进行记录和总结的一种文章形式。以下是一些非常有启发和感人的事迹材料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正能量。

    学校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总结范文(16篇)

    月工作总结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规划下一个月的工作目标和计划。通过总结,我们深刻认识到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并且制定了更加有效的协作机制。开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

    有个性自我介绍(汇总20篇)

    自我介绍是一个展示个人身份和背景的方式,可以帮助别人更好地了解你。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自我介绍模板,可以根据自身情况进行参考和修改。xx,20xx年xx月xx

    初中初二音乐教案(模板18篇)

    初中教案的编写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技能。好的教案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组织教学内容和活动,并在教学过程中更灵活地应对学生的需求和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