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与人性(实用17篇)

时间:2023-12-07 作者:影墨

优秀作文是在语文学习中最令人憧憬的成果之一,我们都希望能写出一篇引人注目的优秀作文。以下是一些经过筛选的优秀作文范文,它们在内容和语言表达上都有很高的水平。

道德与人性(实用17篇)篇一

人类是一种高级动物,有着超于一般动物的智慧,但人性中仍免不了各种各样的欲望和弱点。当我们研究单个在自然环境中生活的人类的时候,我们不过是在研究一种有着较高智慧的动物罢了。

而我们研究社会中的人,却不一样。人类社会的组成是单个的人,而单个的人又与人类社会不断发生联系,既受到社会的影响,又可以影响社会。在人类从自然状态到社会状态过渡的那一刻起,人性中所固有的种种,好的与坏的,都在与人类社会这样一个神秘的、难以捉摸的“电磁场”的交互中,或得以削弱,或得以加强,不一而足。

在某种意义上,人类社会的历史,就是人类在内在欲望和弱点驱动下,在“人类社会”中行为的历史;而人类社会的文明史,则是人类认知和努力克服“人性”中欲望和弱点的历史。

(二)历史时代个人。

如果把人类社会史,比喻成一条绵延不断的长河,那么所谓的时代,不过是其中一段很短的水域,而某个时代的个人,不过是这一段水域中的一滴水珠、一粒细沙罢了。渺小的个人,在空间尺度下累积,组成了宏观的时代;而短暂的时代,在时间尺度下蔓延,汇集成漫长的社会史。

正如我们从“水珠-水域-河流”三者的关系中明了的那样,我们也可以明白:个人、时代和历史之间的关系。个人会因其所处时代的“利”而获利,也会因时代的“弊”而受累。而无论时代是乱世还是盛世,是愚昧还是文明,是尚武还是重文,都无法影响整个社会历史发展的趋势。正如歌德说的,“真理属于人类,谬误属于时代”。

(三)社会职业文学家哲学家。

基于上文的比喻,我们便可以将各种社会职业与社会、时代、历史联系起来。历史学家研究的是:这条河流已经流过的水域;物理学家研究的是:水域中的物质的组成和运动规律;社会学家研究的是:水珠与水域之间的相互关系。如此等等。

无论什么社会职业,都必然是以社会中存在的或曾经存在的内容为素材的。种种素材,在各行各业的人的加工之下,输出的结果可以是具化的事物,也可以是抽象的规律。丰富的、多层次的素材,与无上的人类智慧相结合,往往能够输出璀璨的人类文明成果。

其中,我想聊一下文学家和哲学家。我一直觉得,文学是本质是记录和表达,记录的内容可以是发生过的事情,也可以是脑袋里面虚构的事情,而表达的情感可以是喜怒哀乐讽或其他的任何一种。同样,我所理解的哲学,其本质在于揭示和指引,揭示客观存在的真理,指引人类更好地去生活和相处。

文学家是可以通过各种各样的文学载体,来记录和反映内容的,内容可以是社会中的人、事、物、思想和风气等,从而可以将时代如雕塑那般在石版画中定格。而哲学家之于时代,则更多的是以批判者与指路人的身份存在的。

(四)伟人时势偶然。

无论是文学家还是哲学家,无论他们多么富有才华和思想,都是难以凭一己之力去。

改变时代洪流的。文学家自可以用巨着来反映时代,而那不过是因为这个时代曾经存在或正存在记得记录的内容罢了;哲学家是可以窥见所处时代的种种弊端的,甚至于可以指明这种弊端的由来与时代的未来之路的,但是那也不过是这种弊端的由来、存在和克服,都有时代的现实基础和表现迹象罢了。

个人,太过于渺小了!无论是在空间还是时间上,个人的思想与行为,相比于广阔的社会与悠久的历史,都显得太过于卑微了。个人,这样一颗水珠,是难以轻易改变历史河流的走向的。

人类历史上曾经发生许许多多的大事件,与这些大事件联系的,往往是各种各样的大人物。

英雄是事件的参与者,伟人则是时代的标签。正如在物理学范畴中,作用力是改变物体形态或运动状态的原因一样,在社会学和历史学研究下的“人类社会的变化、更迭和发展史”,也是某种看不见的作用力的结果。这种作用力,可以是外力,也可以是内部作用力。在唯物主义者眼里,它是物质;而在唯心主义者眼中,它是意识。

在物理学中,存在一种这样的情况,一个物体处于两种状态的中间位置,只需要一点点的扰动,它便可以产生一连串的连锁反应。同样的,在历史发展规律束缚下的历史,其发展也是存在一系列的偶然因素的。任何一个人、一件事,任何一条讯息、一种环境,就可以将历史加以改写。——虽然就社会发展方向和历史进步角度来看,这种差别几乎没有影响。

因此,虽然人类历史中曾经出现过许许多多、各种各样的大人物,那也不过是时势造英雄的偶然结果罢了。人力与天意,往往会发生一系列交错复杂的关系,共同决定着小到个人、大到军队、政党、社会、国家和人类历史的发现、发展和命运。

(五)真理道德智者贤者。

在历史长河之上的,是浩瀚苍穹。无论历史怎么更迭,岁月怎样流逝,灿烂星空是永不改变的。那是真理,是一种超越时间与空间的存在。

在某种意义上,道德的出现与发展,正是人类社会对于人性的欲望弱点所做的约束,是使得人于人类社会中能够更好地安身立命的劝诫。道德,是一种具有纠正功能的事物,是能够于漫天乌云中透射过来的一缕强光,照亮昏暗动荡的人类社会。

此外,在每个时代之中,总有一些智者,能够把握时代的脉搏,始终与时代潮流保持一致的方向;在每个时代之中,也有一些贤者,无论时代的河流如何弯曲和激荡,他们自仰望星空,敬畏着那头顶之上的永恒。

(六)近代史思想体系价值观。

世界近代史,是人类摧毁一切旧事物、开辟一块新天地的史书。在这既短暂又漫长的四百年中,人类实现了政治制度、思想文化、科学技术、道德伦理、社会风气等方面的全面颠覆。旧时代的桎梏被摧毁,取而代之的是近现代的号角:发展科学,解放思想。

社会生产力,摧毁了桎梏,将人类从思想腐朽的旧时代中解脱出来。然而,与蓬勃发展的社会生产力不协调的,是新的社会思想体系建立的落后。凭借科学技术所赋予的能力,愚昧而狂妄的人类,自认为可以在大地之上随意开山辟地、造山填海、统治万物,却已然不知如何建立起新的道德房屋,来呵护自己的灵魂。

社会价值观是容不下虚无的,当旧的思想和观念退场,就必须要有新的来占据。在这科学发展的四百年中,传播媒体的发展、交通工具的便利、通讯工具的多元,新的市场运作方式的出现等等,都让人类社会眼花缭乱。与此同时,一种重利的社会价值观的乌云,笼罩在人类社会旧思想体系的废墟之上,至今得不到驱散。

道德与人性(实用17篇)篇二

布罗代尔的“历史时间”范畴标志着20世纪西方学术界历史研究理论的新出路。其诞生的背景是:在经历了19世纪以兰克、黑格尔、马克思等学者为代表的“历史哲学”发展高峰之后,时至20世纪,这种曾被视为无可超越的历史研究模式却被学界普遍当作“形而上的宏大叙事”而加以批判,这造成了“历史研究向何处去”的理论困境。在这种境遇中,布罗代尔及其所属的“年鉴学派”应运而生,它作为历史研究的新兴学派,一方面延续了西方历史研究的传统脉络,另一方面又实现了对这种传统的理论创新。布罗代尔理论的核心是其“历史时间”范畴。本文欲对此进行剖析。

布罗代尔在《长时段:历史和社会科学》一文中写道:“重视主观方面并深入时间范畴内部的哲学家从不意识到历史时间的分量,而历史时间却是具体的、普遍存在的时间,是以同等身份周游列国和把相同桎梏强加各国的时间。”这种时间观揭示了“历史时间”与“哲学时间”的质底差异。

在一般意义上,19世纪的历史研究重心是“历史哲学”,因此,历史研究的“时间”概念也主要为“哲学时间”。近代最为知名的“哲学时间”观来自康德。康德在《纯粹理性批判》中如是描述时间范畴:“a)时间不是独立存在的东西,也不是附属于物的客观规定,因而不是抽掉物的直观的一切主观条件仍然还会留存下来的东西。……b)时间不过是内部感官的形式,即我们自己的直观活动和我们内部状态的形式。……c)时间是所有一般现象的先天形式条件。”由此可见,在康德的“时间”观中,时间是与人的主观性向度密切相联的,而这也正是康德自诩的“哲学哥白尼式的革命”之具体体现,即不是“直观必须依照对象的性状”,而是“对象(作为感官的客体)必须依照我们直观能力的性状”。根据这种思趣,“时间”是人认识事物的主观先天形式,而人通过这种形式把握世界才有了人的经验。然而,康德虽然强调时间的“主观先天形式”,却认为这种形式并不是任何个体主观设定的,而是相对于全体人类的“主观先天形式”;正因为全人类都以一致的先天性时间范畴建构人的经验,所以时间范畴“表明了时间的经验性的实在性,即对每次可能给予我们感官的一切对象而言的客观有效性”。由此可见,康德虽然从人的主观性设定“时间”性质,却又借助强调“全体人类的一致性”而偷运了不依赖任向个人而存在的“时间的客观性”义涵。

后起的“非理性”哲学家柏格森并不认同康德赋予“哲学时间”观的客观性质。柏格森在《时间与自由意志》中区分了“空间化的时间”和“真正的时间”。他指出,人们习以为常的“日常可测量的时间”是对时间的“空间化解读”,例如,在著名的芝诺悖论中,所谓“阿基里斯追不上乌龟”的逻辑错误就在于:“当芝诺按照乌龟步法的规律来改造阿基里斯的行动时,他恰恰没有顾到这一点:他忘记了只有空间才是可照任何方式分开或重新合拢的,因而他把运动和空间混在一起。”由此可见,芝诺悖论的起因在于其将“空间”与“时间”相混淆,构建了一种“空间化的时间”,因而根据空间“可照任何方式分开或重新合拢”的思路,得出了“阿基里斯在时间上追不上乌龟”的结论。这说明:“当我们谈论(空间化)时间的时候,我们一般地想着一个纯一的介质;而在这个媒介里,我们的意识被并排置列,如同在空间一样,以便构成一个无连续性的众多体。照这样解释的时间对于我们许许多多心理状态的关系跟强度对于某些心理状态的关系,难道不是同样的吗?即难道时间不是一个记号、一种象征,又绝对跟真正绵延不同吗?”这就是说,人们日常生活中可被测量的时间是“空间化了的时间”,即我们按照空间的形式想象出来的时间,这并非时间的本质;而“真正的时间”是一种“绵延”,即“当我们的自我让自己活下去的时候,当自我不肯把现有状态跟以往状态隔开的时候,我们意识状态的陆续出现就具有纯绵延的形式”。据此,柏格森否定“日常可测量的时间”是真正的时间,而将“真正的时间”归结为人的现实存在之绵延。这实质上是淡化“哲学时间”的客观性而强化其主观性。

胡塞尔的“时间”观与柏格森有异曲同工之妙,他也从揭露“日常时间的非本真性”开始来阐述自己的理论。胡塞尔在《内时间意识现象学》中首先区分了两种时间,一种是非个人经验的“外部时间”,即自然科学意义上可被测量的“客观时间”,也即人们习以为常的“日常生活时间”。另一种则是现实个人所经历的主观的“内在时间”。按照现象学“悬搁”的研究方式,客观的“外部时间”并不在现象学的研究范围之内,因此是“非本真性的时间”。而现象学的研究对象是主观的“内在时间”,因为“内在时间”范畴标志着现象学的起源,因此,它也可称为“本真性的时间”。胡塞尔通过现象学的“前推式”剖析,将“内在时间”的建构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发现“现实时间中的经验对象”,这种个体时间对象的构造包括原印象、滞留和前摄三重视域,即“当我还把捉着已经流逝之时段的同时,我也正贯穿地经验着当下之时段(原印象),同样我也附加地借助于‘滞留’接受它,并且同时还朝向将来的东西(前摄)”。第二个阶段是寻找“现实时间中的经验对象”之成因。胡塞尔借助现象学的方法发现其“成因”是“内在时间的现象学显现”,只有通过这种“显现的构造”才能发现第一阶段上的个体时间对象,而这种“显现”表现为:“各个阶段上的构造着的显现的多样性,是在前经验时间中形成的内在统一。”于是,第三个阶段就是界定这种“前经验时间中形成的内在统一”的本质,即“绝对构造着的意识之流”。由此可见,胡塞尔尽管在“非本真性的外部时间”中认同康德所谓“时间对所有人类具有相同效果的客观性”,但其“时间”观的主要旨趣仍在于肯定“本真性的内部时间”之主观性本质。

由此看来,“哲学时间”理论从康德开始,经由柏格森、胡塞尔与海德格尔,经历了一个“去客观化”的过程。哲学家们越来越倾向于批判客观时间(外在化时间)观念,而将时间理解为内在于人的基本存在境遇的普遍构造———内在的主观时间。应该指出,当代哲学发展出的存在论时间概念并非突发奇想、空穴来风,而是有其真正的洞见。自从康德完成了其伟大的“哥白尼式的革命”,时间范畴作为外在于人的不变之物的信念已经遭到挑战,再通过柏格森、胡塞尔、海德格尔对日常时间的批判性分析,日常时间体系的非本真属性得到了充分的说明。

然而,历史学家布罗代尔却不认同这种“哲学时间”观,因为它不适合研究历史:历史强调的是不以任何个人的主观性为依据的客观内容,所以,“主观性的时间”恰与客观性的历史发生了质底离异。于是,布罗代尔提出“历史时间”范畴与“哲学时间”分庭抗礼。所谓“历史时间”,指称普遍地、具体地为一切人类个体所共通的架构形式,因此是外在于任何个人的主观感受和存在境遇的客观时间。布罗代尔论述道:当代哲学所发展出的存在论意义上的时间概念,并不是人类历史中的时间概念;人类历史是在传统时间观念中展现出来的,因此,传统时间概念成为历史研究的基石。据此,从存在论出发的“哲学时间”范畴虽然有其深刻之处,但在历史学研究中却不可能存在。这其中的底奥在于:作为存在论之基础的现象学“悬搁”已经排除了事物具体的、可变的历史性,将探究的目光单纯指向存在论境遇中“此在”的时间体验。例如,按海德格尔的说法,“非本真时间”是常人的存在形态,但历史学即是具体研究常人生活的学科。在这个意义上,只有客观性的“历史时间”才是历史研究唯一可遵循的时间范畴,因为人类历史性的行为都是发生在这种客观性的“外在时间”之中的———人类在外在时间中整合其行为方式,因此生活于外在时间就是人之历史性的表现。具体而言,“历史时间”也即柏格森所淡化的“空间化的时间”、胡塞尔批判的“客观外部时间”以及海德格尔称之为“非本真时间”的那种具体的、历史性的时间存在。这样一种“时间”形式因其不是从人的存在境遇的主观性出发,而是从客观历史性的人类经验出发,因而把时间理解为外在的客观形式。也就是说,“历史时间”是与“哲学时间”所追趋的“主观的”、“深入内部”的时间范畴相反对的,其实质是站在传统时间概念上反对当代哲学所发展出的存在论意义上的时间概念。

为了给“历史时间”争得学术地位,布罗代尔进而论证道:即使在哲学史中,“历史时间”也不是没有地位的,它至少为“历史哲学”提供了演述基础。从全部的西方哲学史来看,在西方历史思想发源地的基督教神学中,“时间”是上帝在创世之初赋予世界整体的范畴。在《圣经·创世纪》中,上帝通过区分光和暗来设定了“一天”这个概念,从而有了人类生存于其中的时间。在此意义上,时间对基督教徒来说就是具体而普遍存在的外在之物,是上帝建构起来,并赐予人的不变形式。也正是基于这个表述,这种“时间整体”就变成了具有存在论意义的范畴。然而,这里所说的“存在论”不是当代哲学中由“此在”或“我思”出发的个体存在论,而是基督教从上帝出发的“神学存在论”。在基督教的时间概念之下,既然时间是上帝赋予人类的,所以时间整体就定然赋有超越性的客观意义:上帝让人在时间中存在,并在时间终结的地方等候人类,以实行拯救或者审判。时间过程正是上帝对人加以试炼的形式,也是人获得最终拯救的唯一机会。人之获得拯救的根基,在于上帝赋予的这不可变更的、外在于人的、神圣的时间过程整体。这个时间过程的整体就是西方思想所设定的“历史”。由此可见,经基督教所道出的这种“历史”从一开始就不是人的随机活动的产物,而是外在于人,对人来说无可改变的神圣架构。从基督教发源的这种历史思想在近代经历了“去基督教化”过程就形成了西方近代的“历史哲学”。历史哲学对基督教思想的继承主要表现在对历史“总体性”的坚持之上,即将历史看作是一个整体向着某种未来更好的生活状态进展的历程。这种历史的“总体性”也带来了历史解释的可能性,即无论每一人类个体抱着怎样不同的目标,经历怎样不同的生活,他们都共同存在于这个“总体的”历史过程之中。从这个总体的过程出发,人的行为才能被解释,而这种解释就构成了历史研究的实质内容。所以,历史研究是以人类相互联系的“总体性”框架为基础的。“总体性”历史框架与传统时间概念有着天然的关联性,因为每一个人类个体纷繁的选择性正是在一个同一并确定无疑的时间序列中加以综合才构成为一个“总体”。正因为有着外在于人类个体的传统时间系统,许多个体才可能“同时”行动,因而共同影响历史的进程。换言之,只有个体的行动可以依据“历史时间”这个外在的参照系统加以整合,才能发现群体、社会等超出个体特性的历史行动过程。事实上,正是外在的时间系统跨越了此在和他者的鸿沟,或者说,至少以一种非本真的方式将这两者纳入一个“总体性”之中。在此意义上,“历史时间”与当代“哲学时间”具有完全不同的追求本真性的方式:“哲学时间”通过“此在”的生存论历险来寻找本真性,而“历史时间”则通过分析群体、社会层面的历史趋势来讨论未来社会的可能性。正是这一区别,造成了“总体性历史”与“此在的生存哲学”的根本性对立。

综上所述,布罗代尔提出“历史时间”的必然性在于:虽然当代哲学通过批判传统时间概念而开拓出了全新的存在论视域下的时间范畴,但历史研究所应用的时间概念还必须是传统的形式。因为现代历史学研究的趋势越来越远离个人性事件(特别是帝王将相的个人性事件)的陈述,代之以讨论个体之上的社会群体、社会结构的相互关系。这一体系性的社会存在正是建立在外在于人类个体的时间系统之上的,而正因为每一个体在共同的外在时间中活动,依靠客观时间系统的相互协调才出现了群体、结构等社会存在。所以,历史学家无法抛弃传统的时间观念,因为放弃外在于个体的固定时间系统,就等于否认历史研究的基本合理性。然而,当代哲学的“哲学时间”概念对于历史研究也并非毫无裨益,借助“哲学时间”,我们看到了传统时间观的“非本真性”,即“本真的时间”说明了现实个人的生存时间不是自然生成或由神明赋予的,不是建基于“人之为人”的抽象理论之中的。易言之,当代哲学厘清了存在论意义上时间感和现实社会历史进程中的时间体系:存在论意义上的时间感是人的存在的本质的一部分,而现实的日常时间感则是在此基础上经人类再创造的社会产物。所以,当历史研究坚持其外在时间系统的有效性的同时,也必须认清这种有效性的局限性,从而对“哲学时间”抱有“本真性的理解”。

二、“历史时间”与“社会时间”

布罗代尔的“历史时间”概念与“哲学时间”概念划清了界线,从而使得历史研究能够独立于哲学领域。然而,历史研究的“总体性”又必然使其与同属于“集体性研究”的社会学发生交集,从而引发出“历史时间”与“社会时间”的关系问题。

布罗代尔指出:在一般的意义上,“历史时间”与“社会时间”之间具有相似性,即它们在面对具体个人时,都承认时间具有不依赖于任何个人的外在客观性;但在面对“集体性的社会”时,双方却圆凿方枘了。因为“社会学家的爱好和本能,也许还有素养,决定着他们总是忽视历史的解释:原因要从几乎对立的两方面去寻找。一方面是所谓‘事件主义’,或者说,依靠经验社会学的帮助,过分注重‘时事’,蔑视历史,使社会科学限于研究短时间的素材和调查现实的状况。另一方面是干脆超越时间范畴,也就是根据所谓‘传播学’的要求,用数学公式去表现几乎永恒的结构”。这就是说,社会学与历史学的分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历史学研究过去的时代,而社会学研究当下社会的“时事”,因而从研究材料的“时间”上看,“社会时间”比“历史时间”更接近现实因而更为“真实”。布罗代尔不认同这种观点而指出:任何社会研究,无论其针对的事件如何直接,研究目的都是通过假设和阐释来“重建现实的过程”———觅得对现实有意义的经验与教训。然而,正是根据这种视角,社会学的“当下研究”并不一定比历史学的“过去研究”更接近社会的真实,有时正好相反;因为历史研究与当下的“权力关系”与“利益结构”拉开了距离,而这种“距离”使得历史学能够更“无忌”地揭示历史对当下的经验教训,因而显得更真实。

布罗代尔重点探讨了社会研究与历史研究的第二个方面的分歧:社会学家用“社会数学公式”这种永恒不变的解释结构去理解社会现象,因而创立出永恒不变的“社会时间解释模式”,而这与历史研究大相径庭,“对历史学家说来,一切以时间为开始,一切以时间为结束,这是一种数学的和造物主的时间,是推动人、强迫人和外在于人的时间,或用经济学家的说法,是‘外原’的时间,它把个人特有的、色彩不同的时间夺走:一句话,是不可抗拒的世界时间。社会学家当然不接受这种过分简单的范畴。他们更接近加斯东·巴歇拉尔在《时间的辩证法》中所介绍的时间。社会时间只是我观察的某个社会实在的特殊量度。它处在该实在的内部,又是该实在带有的许多记号之一和特性之一。这种宽容的时间不给社会学家带来困难,社会学家可以随意拦截它、放过它或促使它运动。历史时间不易接受贯时性和共时性的这种灵活的双重活动:它不能把生活设想为一种可以停止其运动和展示其静态的进程”。

由此可见,“历史时间”与“社会时间”的质底差异在于:面对人类社会这种“集体性研究”领域,“历史时间”仍然承认时间是客观的外在规定,它先在于一切具体的历史现象,只有在客观的时间体系中,历史的总体性(规律性)才能被说明;但“社会时间”却不认同“时间”是一切社会现象的先在前提,它认为时间是由永恒的“社会数学公式”推导出的社会模式中的一个“内在”变量;据此,“社会时间”可被视为“集体性的研究”的“内在主观时间”。从这样一种“时间”观出发去看社会历史现象,则历史不再表现为不同社会模式的时间性演变,而变成了“不变的社会模式”自身的破坏和重建过程。也就是说,按照“社会时间”来看待人类社会,社会不是在时间流动的过程中实现不同形态的沧桑变化,而是特定的社会具有特定的模式,而时间过程不过是特定模式自身诸因素间的“内生”变量(内在主观时间)。在此意义上,由于不同的社会模式具有不同的“内在主观时间”,因而“社会时间”被多元化为形态各异的“时间分泌物”。而这种时间观直接威胁历史学的合法性,因为“如果时间有这么多的色彩,历史学家就不能重组他所不可缺少的单色白光”。也就是说,“社会时间”破坏了“历史时间”将人类社会行为理解为总体系统的努力,由此也破坏了人类历史的总体性。

布罗代尔在自己的研究中深入细化了“历史时间”与“社会时间”的区别。他在《菲利普二世时代的地中海和地中海世界》一书中将“时间”划分为三个层次。他写道:“本书共分三个部分。每部分都自成整体,单独阐明一个问题。……第一部分论述一种几乎静止的历史———人同他周围环境的关系史。这是一种缓慢流逝、缓慢演变、经常出现反复和不断重新开始的周期性历史。……在这种静止的历史之上,显现出一种有别于它的、节奏缓慢的历史。人们或许会乐意称之为社会史,亦即群体和集团史。……最后是第三部分,即传统历史的部分,换言之,它不是人类规模的历史,而是个人规模的历史。”这种写作内容的区分对应着三种不同层次的时间:从地理环境与人的.互动关系入手,讨论的是“超长时段的历史具体”;从经济运行模式、社会统治模式等在数百年中维持基本稳定的社会事实出发,讨论“长时段的历史具体”;通过具体个人的历史抉择、事件经过来描述历史,讨论“短时段的历史具体”。这种分类形式为布罗代尔在总体性的历史研究中为社会学的“社会时间”保留了一席之地。

布罗代尔指出,研究历史必须注意“历史时间”适用的有效时段,“我们应该把模式和时段进行对照,因为在我看来,模式的意义和价值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的有效时段”。他通过分析列维·斯特劳斯关于语言、神话的“模式”研究,认识到:立基于“社会时间”的研究,有利于“突破观察的表层,进入无意识(或少意识)要素的领域,再把这种实在分割成等量的、敏感的和细微的要素,以便精确地分析他们之间的关系。正是在‘微型社会学’的这一梯级上,人们有望看到最一般的结构法则”。但这种社会研究“处在无限小和超长时段的交叉路口”。这就是说,“社会时间”适用于“超长时段的历史具体”,因为“超长时段的历史研究”面对变化极小的社会领域,因而用“社会数学公式”推导出的“社会时间”能够较好地说明“为何这种社会模式长久不变”的“永恒结构”。除此之外,无论是“长时段”的历史研究还是“短时段”的历史研究,“社会时间”均不适宜。例如,对“长时段”的历史研究而言,研究模式应该是可以不断地回到社会实在加以修订的。布罗代尔把这种不断修订的过程称为“往返”。而“社会时间”不适于这种“往返”,因为“时间(指‘社会时间’———引者注)的河道多不胜数,而这些模式(‘长时段’历史的研究方式———引者注)却只在一条河道中航行,避开了航行事故、外在机遇、与实在脱节等偶然因素。”这就是说,“长时段”的历史研究只能在唯一的“客观的历史时间”的河道中“往返”,如果面对众多的“主观的社会时间”河道,则不知向何处“往返”。在这个意义上,“社会时间”只适于研究神话、语言等超长时段的历史现象,因为面对这种“几乎不变”的超长时段的“时间河道”,它不需要“往返”;但它如果用在如“马基雅维利主义”等变化、矛盾的长时段历史现象,则无能为力。

综上可见,在植基于“历史时间”与“社会时间”的两种“集体性研究”模式中,布罗代尔既接纳了“社会时间”的有效成分,又维护了“历史时间”这一历史学根本基础的正当性。他的解决之道是:强调研究模式的“时限”性,“模式的时限有长有短:模式的有效时间是它记录的实在有效时间。在观察社会时,这一时间具有头等重要的地位,因为同生活的内在结构相比,这些结构在各种压力下出现的断裂(突然的或缓慢的)意义更加重要”。这就是说,布罗代尔的总态度是:在承认“历史时间”的总体性框架下容纳“社会时间”的研究方法,他没有全盘否定“社会时间”范畴,但他不能容忍将“社会时间”看作是超出总体性的“历史时间”的永恒结构;因为历史总体始终是一切社会历史研究所要追寻的真正内容。立足于这种立场,人类社会才不仅仅是“植基于社会时间的社会模式”的内在交互,而是“植基于历史时间的社会模式”之间的断裂和转换。

三、“历史时间”的意义:建构与其相配称的“历史空间”

布罗代尔立足于总体性的“历史时间”范畴建构了与之相配称的总体性的“历史空间”理论,从而实现了历史研究的当代创新。所谓“历史空间”,布罗代尔指出:“我们这里不应忘记最后一种语言,最后一组模式,即必须把任何社会实在归结为它所占领的空间。”这就是说,“历史空间”是历史总体性实在之研究模式的一种“言说方式”(语言)。由此可见,布罗代尔的“历史空间”观超越了当代空间理论主流的研究层次,它不仅将“空间”看作是与“时间”不可分割的研究领域,进而将之作为一种有助于解读历史总体性的言说模式,使之成为总体性历史研究的合理组成部分。在这个意义上,“历史空间”范畴与“历史时间”范畴共同构成了历史总体性的解释模式。

依据“历史时间”的视角,布罗代尔批判社会学界通行的“社会空间”观。他说:“社会学家或明或暗地把生态学当作地理学的同义词,借以避开由地域提出的种种问题。空间的模式是至少能部分地解释社会实在的地图,它们对各种社会现象和各种时间都有真正的规范价值。令人奇怪的是,社会科学家竟对此视而不见。”这就是说,在社会学家那里,由于“社会时间”乃是某种社会解释模式中的一个内在主观变量(内在主观时间),因此,“社会空间”的意蕴与之相配称,也被理解为社会解释模式的一个内在主观变量,即内在于社会解释模式而永恒不变的“内在主观空间”。于是,“社会空间”只含纳“生态学”的意涵,即只从自然环境这种千百年不变的空间因素出发解释社会现象,形成了纯主观解释的机械论的“地理决定论”。事实上,“空间”现象不仅是自然环境对社会的影响,也包括人类行为的空间模式,即人类活动在空间中的交互模式。在此意义上,“空间”是一个超越“生态学”,并且随历史演变而变化的“外在客观空间”(历史空间)。

布罗代尔的“历史空间”理论的经典表述在其专著《菲利普二世时代的地中海和地中海世界》的第一章中。布罗代尔通过描述地中海世界山脉、平原的地理结构说明了地中海世界人类交往的基本空间模式,即山区与平原的区别造成了两种环境下不同的人类生活形式,而山区居民与平原居民又都依循着各自的周期相互交往,从而构成一个总体的空间系统。布罗代尔认为,这种“空间”范畴属于“长时段的历史研究”论域,因此,它既与同时代的“历史时间”相适应,又构成总体性历史的有机组成部分。

布罗代尔进而依据自己的“历史时空模式”研究世界经济史,创建了独具匠心的“经济世界”范畴。所谓“经济世界”范畴,指称占有世界的局部,但又单独构成一个整体的经济体系。比如欧洲、中国等都是典型的经济世界。“经济世界”的特点表现为:“经济世界占据一定的地域,并有一定的界限,界限的变化相当缓慢,但毕竟有变化;经济世界总有一个中心或极点,这在过去是城邦,在今天则是都市;任何经济世界都分层划区。腹心层是指中心周围的地区,随后是环绕腹心的中间层,最后是广大的外层,在经济世界特有的分工中,外层处于从属、依附的地位,而不扮演伙伴的角色。”而在每一个经济世界中,其结构都遵循一个中心点向外围等级制扩散的地理结构。这样,从历史的总过程看,不同的“经济世界”在古代相互分离,而近代以来则出现了欧洲经济世界的“全球化”扩延的现象。依据这种视角,布罗代尔分析了资本主义主导的近代欧洲经济世界的基本体系:“年同时存在着多种社会形态,从荷兰的资本主义社会直到农奴制社会,以及最低级的奴隶制社会。这种同时性或共时性构成所有问题的关键。资本主义其实就靠这种阶梯为生:外层地区供养内层地区。特别是腹心地区。所谓中心,难道不就是整个建筑的拱顶,就是资本主义的上层建筑吗?从相互关系的角度进行观察,中心依靠外围的供应,但外围又屈从中心的需求。正是欧洲在新大陆复活了和推行了古代的奴隶制,并根据自身需要,‘诱使’东欧推行‘二期农奴制’。”由此可见,布罗代尔创建了不同于马克思的另一种“资本主义发展”观。在马克思看来,资本主义的发展主要是一种“时间模式”,即世界历史的总体性表现为人类发展诸阶段的社会形态演进;人类历史历经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历时态”演进,在近现代发展为资本主义的“全球化”模式,因此,资本主义乃人类发展的一个历史阶段。而在布罗代尔的眼里,“资本主义”是任何“经济世界”的顶层结构,即资本主义不是近代以来特殊的整体社会形态,而是历史中存在的所有经济世界的一个组成部分———任何经济社会顶层都存在着一种以资本为核心运动者的经济形态。这就是说,在总体性的“历史时空模式”中,总体的经济史结构是不同的经济世界的此消彼长,而资本主义是作为经济世界内部结构的一个部分加以认识的。依据这种逻辑,资本主义的发展主要是一种“空间模式”,即任何社会都具有的“资本主义因素”(经济世界的“核心要素”),在近代的“共时态”中,它由“中心区域”向“边缘地区”扩延,由此形成“资本主义的全球化”。

道德与人性(实用17篇)篇三

在现如今的信息时代,科技的发展远远超过人类的预算,人工智能已经屡见不鲜,其功能更是数不胜数。

在今年,阿尔法狗成功战胜世界冠军柯洁,进一步证明了人工智能的能力超过了人类的智商。因此许多人都很害怕如果世界被人工智能统治的后果,但对我而言,我认为是不可能发生的。

人之所以能在世上立足,靠的不仅仅是智商,而是人类相对于其他动物有更强大的思想。在今年九月的《开学第一课》中就曾经让世界著名钢琴家朗朗凭声音分辨在屏幕后弹钢琴的是人还是人工智能,他立马分辨出后就说:“人工智能弹出的曲子很流利,几乎没有错误;而人类谈出来的却是富含感情的,虽然相对来说不是那么完美。”所以人的思想情感是人能够做“万物之王”最重要的条件。

试想,当人类都没有了思想,这个社会会有多么可怕?失去了价值观和同情心的人们眼前的想法就只是完成手头工作,他们不能分辨对错,做一切事情都十分机械化。让它向前走,只要不喊停,就算前面有阻碍物也照样向前冲;如果让它杀人,它会义无反顾地拿起刀,不经思考的砍下去。它不会管法律是否允许,不会管后果,更不会管对错。

在我看来,人类已经开始慢慢步入这个没有价值观和同情心的时代了。近来最具有爆炸性的娱乐新闻“鹿晗关晓彤公布恋情”这一事件就足以说明如今的网民已经渐渐失去了价值观。近日被这条消息刷爆了的朋友圈可谓是一场看不见硝烟的战场。有被舆论左右对这件事的主人公粉转黑的,又不顾一切依旧追捧这两个主人公的,更甚者因为这件事跳楼割腕。这是一件多么可怕的是事情啊!这些粉丝就像被明星操控了一般,可以为了他们逃学、打架斗殴生之付出生命。而这件事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影响?这就是因为现在的人已经失去了价值观,他们认为自己的偶像做什么都是对的,盲目的崇拜已经使他们疯狂,没有了价值观的他们只能依赖于别人强加于他们的,当这个价值观崩塌了,他们也失去了生活的目标,从而导致了他们内心的空虚和害怕。

而这一切正是因为现代人独立的价值观和同情心的消退,而如何组织这件事的发生,仍需要我们解决。不仅中国,国外亦是如此。美国贫乏的枪击案就是人性的泯灭,是缺乏同情心的人报复社会的一种典型方式。

我们应该要深刻认识到失去价值观和同情心带给我们的后果,进一步防止这样的情况的持续严重。

道德与人性(实用17篇)篇四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位印度教徒,步行到喜马拉雅山的圣庙去朝圣。路途遥远,山路崎岖难行,他虽然携带很少行李,但沿途走来,还是举步维艰。他走走停停,不断遥望,希望目的地赶快出现在眼前。他看到前方一个小女孩,年纪不超过10岁,背着一个胖乎乎的小孩,也正缓慢地向前移动。她喘得很厉害,一直在流汗,可是双手还是紧紧呵护着背上的小孩。印度教徒经过小女孩的身边,同情地说:“我的孩子,你一定很疲倦,你背得那么重!”小女孩听了很不高兴地说:“你背的是重量,但我背的不是重量,是我弟弟。”

请根据阅读后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

作文。

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从材料来看,最后印度教徒与小女孩的对话是重点,尤其是小女孩的话:“你背的是重量,但我背的不是重量,是我弟弟。”这是爱与责任的体现,生命的境界因此而得到提升。考生可以将立意确定为“感受爱的重量”“爱,让一切失去重量”“爱与责任是人生的支柱”“仁者爱人”等,都算切题。当然,如果从印度教徒的角度写,也未尝不可,可以立意为“卸下心中的重量”“一路上有你”等。如果从小女孩的角度写,除了紧扣上述这句话外,还可以从“理想”“信念”“快乐”“担当”“正能量”等方面加以诠释。如果没有理想、信念,如果没有担当精神,如果没有快乐的心态,她不可能朝着目标前进。

道德与人性(实用17篇)篇五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杨丽丽从小就是苏晓薇的父母口中那个“别人家的孩子”。后来,杨丽丽不出任何意外考入本市最好的高中,苏晓薇勉强达到一所普通中学的分数线。两个人的人生在大人看来,似乎从这一步就开始泾渭分明。三年后,杨丽丽接到北大录取通知书,苏晓薇的分数刚好达到二本分数线。大学四年,苏晓薇像一头睡梦中醒来的狮子,活跃在各大社团,是大型活动的组织者,甚至带领一帮文学爱好者把一本校园刊物办得有模有样,空闲时候给杂志社投稿。毕业那年,苏晓薇去北京,带着各种获奖作品加上面出色的表现,挤进当地有名的报社,巧遇杨丽丽。后来跟杨丽丽一同共事,在同一栋楼里,人生似乎在那一刻殊途同归。

【参考例文:智慧与反省,打造精彩人生】。

苏晓薇与杨丽丽的人生,在前十八年似乎泾渭分明。可苏晓薇在大学四年里运用智慧,深刻反省,努力实践,后发制人,获得了强大的真才实学。毕业后,竟与杨丽丽同一个北京知名的报社工作,人生殊途同归。俗话说:“先胖不算胖,后胖压倒炕。”确实如此,人的懂事有早晚,成就有大器早和大器晚成之说,人生不一定时刻名列前茅,但知耻者勇,智慧反省而后发制人,方能成就精彩人生。

善于反思,及时觉醒。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要想做到后来居上,首先就要学会反省。一个人可以暂时意志消沉,慵懒不前,但绝不能不懂反省而一味自甘堕落。刘备在入吴娶孙尚香时,被周瑜所提供的养尊处优的环境所迷惑,渐渐消磨斗志,整天沉湎了灯红酒绿的温柔乡里享乐,不思正事。当有一天,他发现自己大腿上的赘肉已多到无法再跨上马时,顿时惊出了一身冷汗,才开始反省自己的行为,决定痛改前非,立即收拾行装,准备回蜀。由此,才远离周瑜美人计的陷阱。善于反省,及时觉醒,才使他成功地逃离吴国,恢复兴汉的斗志。荀子云:“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由此可见,养成反思的优秀品质,树立进取之心,是奠定成功的基石。

加倍努力,缩短差距。善于反省,更需要加倍努力,才能弥补曾经的不足,与他人缩小差距,这是智者的行为。吴将吕蒙开始只是一个威猛的将军,有勇无谋,但在发现自己才疏学浅,难以统领东吴大军的时候,便手不释卷的奋力读书,以此来弥补自己的不足,以至于好友鲁肃再次拜访他时,发出“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的感慨。正是由于吕蒙的加倍努力读书,补充自己的短板,使他缩短了与其他能人的差距,最终成为东吴继周瑜鲁肃之后第三位文武全才的大都督,成功奇袭荆州,捕杀关羽,使东吴成就一时霸业。事实告诉我们,即使暂时落后于别人,并不可怕,也不要灰心失望,认识不足,加倍努力,缩小差距是要务。因此说,聪明的人会利用好后天的努力,层层攀登向上的阶梯,这是抓住成功的关键。

抓住机遇,成就辉煌。攀登成功的巅峰并不是一帆风顺的,需要果断地抓住机遇,利用智慧和胆略,利用伯乐赏识千里马的`契机,学会抓住机遇,展示你的聪明才智,卓尔不群。姜尚年逾七十,满腹才学却无人问津,只能主动去寻找周文王经过的地方,摆一个空的鱼钩且远离水面,吸引文王,终于得到文王的赏识和重用。因他能抓住文王求贤若渴的机遇,而施展真才实学的政治抱负,被拜为太师,助周灭纣,建立了经天纬地的功绩。事实再次证明:想要后发制人,需要运用智慧,果断抓住机遇,跨过通往成功的最后一道关口,就能顺利地到达无限风光的巅峰。

师旷曰:“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中年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看来,无论何时,只要我们肯努力学习,善于运用智慧,抓住机会,就一定能后发制人,取得别样的成功,创造辉煌灿烂的人生。我相信,人生因智慧而精彩,亦因善于反省而辉煌。

【修改与点评】。

本文最大亮点:

一是:题目“智慧与反省,打造精彩人生”深刻揭示材料和文章的中心,立意角度精准。

二是:三段分论点运用层进式论述结构,立观点举实例得出结论,水到渠成,结构严谨。

三是:开头结尾相互照应,前后引用俗语名言,点题、深化和升华中心,成就文章大器。

道德与人性(实用17篇)篇六

人们都以为船越靠近岸行驶越安全,其实不然。船在靠近一侧岸壁航行时,船首由于受到岸壁反射作用产生指向河心的岸推力,而船尾由于过水断面变小产生指向岸壁一侧的岸吸力,这两种力使船航行时船体极不稳定,容易打转倾覆,尤其是对大型船更为明显。对船而言,岸边原本是最为安全的停泊地点,然而靠岸航行的结果却是最不安全的。这就是岸壁效应.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题,自拟题目。

道德与人性(实用17篇)篇七

有位哲人说:安逸舒适的环境有时不仅不能成就完美的人生,甚至可以毁灭一个人的一生。

这句名言使人想起了船舶航行中的一种岸壁效应。它是说船在靠岸行驶的过程中,由于船头所受的岸推力与船尾所受的岸吸力的影响,会使船在靠岸航行时极不稳定,容易打转倾覆。对于船而言,岸本是可以停靠且最安全的地方,然而,当船一味地靠岸航行,却是最不安全的。生活中,我们常常如同这种靠岸航行一样,向往呆在父母的羽翼下,过着安逸舒适的生活,而父母之“岸”不能终身提供给我们这样的保护,这样势必影响着我们将来的生活技能的培养和办事能力的生成。

恶劣的环境,往往造就坚强的人生。在美好的环境里,我们由于获得了太多的庇护和赠予,就好似温室中的花朵一样经受不起风吹雨打,看不见前方是否会有大风大浪的袭击,只知道昂头吸取那些庇护下滋养我们的雨露,却不懂得取主动地扎实自己的根基。按照根雕艺术家的经验,在雕刻一件工艺作品前,他往往会到悬崖绝壁上,或沟壑间等各种恶劣环境中去寻找原材料,而那些生长在沃土中的树,往往没有能雕刻的根,因为它们的生活太安逸舒适;而那些最有价值且形状最为奇特的根,是生长在环境最为险恶、最为艰苦的偏僻山区中和坚硬的石缝间,恶劣的环境造就了它们的坚强。

舒适环境的花朵,常经不住风吹雨打。我们这一代青少年,从小就备受父母的`呵护培养,像小鸟一样,喜欢生活父母搭就的暖巢中,在父母的呵护下,在父母的沉溺中于生长。这种舒适的生长环境,不思进取,过分依赖父母,结果自然可想而知:碌碌无为,一事无成。到那时,正如古人说的,“白了少年头,空悲切”。与我们同龄的李天一,就是一例,他生活在一个极为优越的环境里,在父母的精心栽培与百般呵护下成长,能弹会唱,父母为他铺就了一条通向成功的完美道路,而正是这种安逸的“岸”,却使这位正直花季的少年迷失了自己前进的方向,一次又一次被“岸”包容着,结果走上了一条令人发指的犯罪道路,不仅危害社会,也毁掉了自己的人生。

做风浪中的弄潮儿,会当水击三千里。艰苦的环境,更能磨炼我们的意志和品格,有助于我们成就人生。试想,雄鹰在搏击长空前,曾被自己的生母狠心地叼出巢穴外,扔到山崖下,雏鹰不飞,轻者折断翅膀,重者摔死山崖。就在扔下悬崖的一刹那,正是因为生的欲望,才使雏鹰忍痛飞翔,最终练就了可以抵挡烈风的双翅。禽鸟尚且懂得安逸的环境是无法使雏鹰得以历练成长的,更何况我们人呢?好孩儿当自强不息,学大鹏展翅,扶摇直上九万里。

【作文点评】。

1.题目“环境与人生”精当准确地解析材料,提供了辩证哲理地思考问题的空间;。

2.中间采用分论点式的写作模式,对比、递进,层次清晰,结构严谨,结尾与开头照应。

3.引用事例新鲜贴切恰当,正好用来证明岸与船的关系,溺爱生长与锻炼成才的关系。

【解析】。

船在槽式航道中行驶时,船首的岸推力与船尾的岸吸力形成转船力矩,使船首向航道中心侧偏转,船舶整体将被压向岸壁的现象,称为岸壁效应。哲理:许多人一生都是这样靠岸航行的,他们害怕失去岸,害怕失去能够依赖的各种安逸舒适的环境,他们就像那一个个在沃土中长大的根一样。最后的结局自然如出一辙:庸庸碌碌,一事无成,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道德与人性(实用17篇)篇八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传统制麻,采用沤麻的方式。沤麻是将亚麻茎或黄麻置于水中浸渍,利用细麻菌作用使麻的木质组织软化以便打出纤维。茎或已剩下的麻皮浸泡在水中时,自然发酵,会发出难闻的恶臭臭味,但是通过脱胶等程序最终可以获得干净坚韧的麻绳。民间自制土豆淀粉,将土豆洗干净,放在缸里,通过一定时间的发酵,打开臭味扑鼻的大缸,将浑浊不堪的发物掏出,经过反复淘洗,去除其中的杂质,最终能制作出美味、白净的土豆粉。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二、例文:经历.淘洗.蜕变。

环境,浸染少年丽滋。她一个出生在纽约的小女孩,她的妈妈吸毒,酗酒,还有精神分裂症。但她爱她的妈妈,一直都是。她的爸爸是一个天才,但是他也吸毒,靠着政府的救济生活,家里一穷二白,她从不上学,因为她在班级中是有“味”的人,别人用纸团扔她,欺负她,但一个月只上三次课的她在考试中却答了一百分,因为她喜爱读书,她很聪明。她八岁时被送往收容所,在那里长大,生活在一个打架,互相伤害的环境里,从此,小小年纪的她,也渐渐地变得暴躁与不恭。

14岁那年,她不用呆在收容所里。她搬出了学校,她住进了爷爷家。她学会了每天洗澡,穿的虽然是二手衣服,但是很合身。在班级上,她认识了一个女孩,与她的环境相似那个女孩也是无家可归,丽滋也是,她们成为了最好的朋友,唯一的,十五岁的她们受够了这样的生活。于是,她们开始过着流浪的生活,她们住在地铁站里,每天乞讨,捡垃圾,但她们并不哭泣,也并不孤独。流浪,同病相怜。

蜕变,由蛹变成彩蝶。有一天,人们告诉她,她的妈妈在星期一的早上去世了。清晨,妈妈被埋在五十一区——一个不收费的墓地。没有牧师,没有亲朋,也没有墓碑。她想,难道一个人的一生就应该这样度过?没有牧师,就人的灵魂没有前进的方向;没有亲友,就没有分享喜悦共度苦难的依托与帮衬;也没有墓碑,就没有一个光明正大的名分。人啊,怎能如此地生活而又撒手人寰?人生在世,总应该为自己,为他人,为社会做点什么吧!

她想,人不能把苦难当做借口而随波逐流。经历精神上的历练和淘洗后,她清醒了,她不想再去流浪了,她要冲破这个“壳”,一个一直包裹住她的“壳”,完成破茧成蝶的嬗变。

行动,思想的前哨兵。经过思想的斗争和灵魂的蜕变后,她又去上学了。这次,她主动要求住在学校里。十六岁的她只学到了八年级,她一边打工,一边学习,每周上夜校,大班课。她想要冲出这里,夜以继日,两年就完成了三四年的高中课程。

虽然最坏的情境让她遇到了,她没有退路,只能向前,她努力做好每一件事,让她终于伸手触到“壳”的边缘,她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从思想到行动,都在努力奋斗,不断地挣破一个有一个“壳”的束缚,终于迎来了人生的曙光,她就是哈佛女孩伊丽莎白。

凤凰,涅槃浴火重生。哈佛女孩伊丽莎白的经历,让我让庆幸生活在一个幸福的家庭,我不再恐惧,让我学会感恩,我会奋力前行;伊丽莎白的淘洗与蜕变,让我知道了环境可以改变人,可以塑造人的哲理。好剑要经历烈火的煅烧,千百次的捶打,才能削铁如泥;马车的木头轮子,要经历太阳的暴晒,高温的熏烤,才能定形成完美的弧度。我们要经历别人的鄙视,生活的坎坷,挫折与失败,才能凤凰涅槃,浴火重生,变成人中龙凤。

榜样,让人看见希望。相信自己不可打败,向前走,我会成为鲜花簇拥与掌声萦绕的英雄!

三、作文点评。

1.主题词并列式题目,恰当周全精妙。2.分论点层层深入,结构严谨。3.结尾给人力量启迪。

道德与人性(实用17篇)篇九

淇水汤汤,谁能无岸。

王冬卉。

人如果肆意于自己的行为,那就如同泛滥的江水,而执著地坚守着规则,就如同江水无条件地接受了堤岸的束缚,反而获得了真正的自由一样,能够挥洒出自己飞扬的热情与横溢的才华;一个人如果想要屏弃一切限制,那么他的人生之河一定会卷起滔天巨澜,最终葬送掉锦绣前程。也许正是因为无论是自然界,还是人类社会,都有着某些必须遵守也必须尊重的法则,于是才有了“黄河之水天上来”,滋润了一个伟大的民族;才有了“杨柳岸,晓风残月”的凄美,流传了千年而不朽;也才有了人类社会蓬蓬勃勃的生机,生生不息的延续。

水之于岸正如同人于规则一样。

少年不羁的任性就是那奔腾翻滚的流水,长辈的耐心引导就是那看不见却无比坚实的堤岸。拒绝束缚,就算头破血流也要“自在飞翔”的后果,无须多言;排斥规则,就算粉骨碎身也要“自在狂奔”的结局,也无须点破;冒犯法则,却以“张扬个性”为借口为旗号必将受到的惩罚,更无须明言!

不愿意听母亲那温情似水的规劝,不理睬父亲那睿哲如山的长谈,不顾忌老师那苦口婆心的谆谆教诲,混沌的我们,在人生的颠颠簸簸的海洋上,又怎么能不人仰马翻?岸,对水是限制,是约束,但更是使水获得真正自由的保障;妈妈的“规劝”,爸爸的“长谈”,老师的教诲,对我们也是限制,也是约束,但更是使我们能够茁长成参天大树的和风与细雨!

水之于岸也正如欲望之于道德与意志。

心灵无休无止的欲望就像那澎湃的潮水,赤诚的人格就是不垮的海岸。诚然,我们渴望、追求理想,就像我们有谁不想体会“梨花院落融融月,柳絮池塘淡淡风”的闲适,但肩头上的责任告诉我们:莫懈怠,懈怠必蹉跎。我们中又有谁不想也体味一下“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的痛快,但心中的信念在提醒我们:勿骄惰,骄惰必翻车。人,有欲望,但如果纵欲,那就是决堤的洪水,若没有心灵中坚守着的道德为岸,必将枯萎了人生中最美丽的春天!

道德与人性(实用17篇)篇十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船舶航行中有一种岸壁效应。船在靠近一侧岸壁航行时,船首由于受到岸壁的反射作用会产生指向河心的岸推力,而船尾由于过水断面变小则会产生指向岸壁一侧的岸吸力。这两种力会使船航行时船体极不稳定,容易打转倾覆。

对船而言,岸边原本是最安全的停靠点,然而船如果一味靠岸航行,结果却最不安全。生活中也常常有这样的岸壁效应,“岸壁”在给人们提供保护的同时,也会影响人们更好地前行。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优秀作文】。

有位哲人说:安逸舒适的环境有时不仅不能成就完美的人生,甚至可以毁灭一个人的一生。

恶劣的环境,往往造就坚强的人生。在美好的环境里,我们由于获得了太多的庇护和赠予,就好似温室中的花朵一样经受不起风吹雨打,看不见前方是否会有大风大浪的袭击,只知道昂头吸取那些庇护下滋养我们的雨露,却不懂得取主动地扎实自己的根基。按照根雕艺术家的经验,在雕刻一件工艺作品前,他往往会到悬崖绝壁上,或沟壑间等各种恶劣环境中去寻找原材料,而那些生长在沃土中的树,往往没有能雕刻的根,因为它们的生活太安逸舒适;而那些最有价值且形状最为奇特的根,是生长在环境最为险恶、最为艰苦的偏僻山区中和坚硬的石缝间,恶劣的环境造就了它们的坚强。

舒适环境的花朵,常经不住风吹雨打。我们这一代青少年,从小就备受父母的呵护培养,像小鸟一样,喜欢生活父母搭就的暖巢中,在父母的呵护下,在父母的沉溺中于生长。这种舒适的生长环境,不思进取,过分依赖父母,结果自然可想而知:碌碌无为,一事无成。到那时,正如古人说的,“白了少年头,空悲切”。与我们同龄的李天一,就是一例,他生活在一个极为优越的环境里,在父母的'精心栽培与百般呵护下成长,能弹会唱,父母为他铺就了一条通向成功的完美道路,而正是这种安逸的“岸”,却使这位正直花季的少年迷失了自己前进的方向,一次又一次被“岸”包容着,结果走上了一条令人发指的犯罪道路,不仅危害社会,也毁掉了自己的人生。

做风浪中的弄潮儿,会当水击三千里。艰苦的环境,更能磨炼我们的意志和品格,有助于我们成就人生。试想,雄鹰在搏击长空前,曾被自己的生母狠心地叼出巢穴外,扔到山崖下,雏鹰不飞,轻者折断翅膀,重者摔死山崖。就在扔下悬崖的一刹那,正是因为生的欲望,才使雏鹰忍痛飞翔,最终练就了可以抵挡烈风的双翅。禽鸟尚且懂得安逸的环境是无法使雏鹰得以历练成长的,更何况我们人呢?好孩儿当自强不息,学大鹏展翅,扶摇直上九万里。

道德与人性(实用17篇)篇十一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人生要结交两种人:一良师,二益友;人生要喘两种气:一是生命之气,一是精神之气。

一生要三舍:舍的气度,舍的智慧,舍的境界;一生要三爱:爱国,爱家,爱自己;处世要三点式:谦恭一点,礼貌一点,淡泊一点。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题目;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二、例文。

生命的呼吸。

人生两口气:一曰生命,一曰精神。若想使生命之气生生不息,需要一种力量去支持,这种力量就是坚不可摧的精神所带来的源源不断的能量。

因为有着正常的心跳,因为有着平稳的呼吸,这生命就是活着的吗?表面上看起来应该这是这样。不过真正有意义有内涵有价值活着的人,不仅仅是一口气。

生命,是一切生物活着最重要的标志。他不单单是消耗氧气,索取自然资源,腐朽地生存在世界上,又有什么价值可言?在人的一生中,是否具有一种精神之气,决定了人生的亮度和价值,这些任何事物都不可比拟。

精神的力量无穷,它可以带领千军万马打遍大江南北;它可以鼓舞人们奋发向上。精神是生命这漫漫航程的指南针,没有它,我们便会在生命的旅程中迷失方向。

坚贞的气节,崇高的精神会被铭记。英勇抗日的.民族英雄杨靖宇烈士,用他那青春和热血,用他那熊熊的生活之火,在白山黑水之间,在点燃着抗日的烽火。饥饿、寒冷和日本鬼子残酷的扫荡,常人忍受不了,可他坚持着打击鬼子,死死地托住大股的敌人,不使其南下增援。在叛徒的出卖下,坚持战斗到最后一分钟,最终倒在了叛徒的枪口下。这位中华民族的热血男儿的崇高精神气贯长虹,感天动地;他的民族气节,令日本鬼子心惊胆寒折服。

卑劣的人生,龌龊的行为会被人蔑视。因为这些人身上没有坚贞的气节,没有正义的精神之气,没有正确的志向,没有为民族和国家奋斗的精神,有的只是一个空空的躯壳和腐朽的肠胃。抗战时期的大汉奸汪精卫等人,出卖中华民族的利益,卖身投靠日本侵略者,搞所谓的日伪亲善,建立大东亚共荣,打击残害中华民族的抗日志士,他们活着的时候是民族的罪人,死后照样被钉在民族的耻辱柱上。为民族利益而死,重于泰山,气贯长虹;替法西斯卖命,替民族的敌人卖命,终将受到人民的审判。

支撑肉体的是骨骼,支持生命的是精神。正如徐悲鸿大师所说:人不可有傲气,但不能没有傲骨。让我们时代的青年,21世纪的主人牢记大师的话,做一个有热血的、有傲骨的时代青年,活着就要用坚贞的气节,高尚的民族精神等信仰,来支撑着我们的精神大厦。

请铭记梁起超先生名言: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点评】。

1.本文在立意上,能够把握材料精粹:两口气。在生命之气和精神之气对比上,侧重精神之气的崇高重要。

2.善于运用递进式写法,内用正反对比手法,突出精神之气的不可或缺。

3.结尾引用徐悲鸿大师的名言和梁启超的精典,结束全文,深刻而大气,结合现实,给人以精神的振奋和力量的鼓舞。人活着为了一口气,但一口气绝非仅仅是为了活着。

道德与人性(实用17篇)篇十二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一次,盖达尔旅行时,有一个小学生认出了他,抢着替他提皮箱。小学生见皮箱十分破旧,便说:“先生是大名鼎鼎的盖达尔,为什么用的皮箱却是随随便便的呢?太不协调了。”“不协调吗?如果皮箱是大名鼎鼎的,而我却是随随便便的,那岂不是更糟?”盖达尔笑着说。

小学生看着盖达尔笑了。阅读以上材料,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其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范文欣赏】。

掌握才学,立足未来。

花儿在绿叶的衬托下,才能展示出他的妖艳;白云在蓝天的映衬下,才能尽显其纯洁;星星在黑夜的背景下,才能突出它的闪耀。一个人的外在拥有了才学的修饰,必将凸显光彩,绽放光芒。看似盖达尔玩笑的语言里面,蕴含着深刻的道理:纵使自己衣衫褴褛,身无分文,只要有真才实学填满胸膛,也能名扬天下。所以,看问题不能仅仅看外表,还要透过现象看本质。

韬光养晦,才能有所作为。一个女钢琴家在参加一次隆重的演奏会是,穿了一身朴素的衣服。在她登场时,观众大惊失色。但伴随着手指敲击琴键的旋律,观众很快沉醉其中,开始享受这美妙的音符,早已忘记了她的穿着打扮。会后她说;“我不在乎自己今天穿了什么,只要今天我演奏得好,就足够了。”她还说:“人要隐喻音乐背后。”可以见得,光看外表穿着打扮是否光鲜亮丽,是看不出一个人的内涵的,真正的才学往往是隐含在人的内心世界,韬光养晦,才能有所作为,这样的人才能走得更远。

卖弄显示,只能身败名裂。人如果是一味的瞒天过海,用假象去欺骗舆论和视听,必将露出破绽,给自己带来难堪的。齐宣王酷爱听竽,并喜爱群奏,声势浩大。于是,便招募了一群善于演奏的乐师。南郭先生抓住了这个赚钱的机会,便混在人群中滥竽充数,学别人左摇右晃,有模有样的演奏着。后来齐宣王死了,他的儿子齐泯王继位,他虽爱听竽,但偏爱听独奏。这样一来,徒有其表的南郭先生便无处藏身,只能趁机逃跑,溜之大吉。由此看来,人要想做事长久,做人必须厚道,一就是一,二就是二,假装富有才能,实则草包一个,这样的弄虚作假,掩耳盗铃,到头来只能是身败名裂。

打好基础,方能标本兼治。人生就像建楼,只有打好一个坚实的地基,才能建出高高耸立的大厦。人之学问就好比人生的'地基,治学之初,打好坚实的基础,就能使你未来这座高楼经受狂风暴雨的考验,无论风吹雨打,地动山摇,都能屹立不倒。过分地追求外表,其结果未必会好。被誉为“俄罗斯文学之父”的普希金才华横溢,却为莫斯科第一美女所倾倒。后来他虽赢得美人归,但妻子无休止的浮华生活,浇灭了他的创作火花。后来妻子与一贵族勾搭,不甘受辱的普希金与情敌决斗,却不幸身亡。这样看来,追求美丽,不仅会葬送自己的文学之路,这无疑不是个遗憾,而且也是世界文学史上无法挽回的遗憾,都是他那追求浮华,爱慕虚荣的妻子惹得祸。修身内外,表里如一,立足未来。

【范文点评】。

1.题目“掌握才学,立足未来”简洁干练朴实,深刻地揭示出了材料和文章的中心。

2.开头运用排比句,注重引出材料,提出论点;中间运用对照式的结构,正反事例对比,鲜明地阐述了“掌握才学,立足未来”的中心。特色是每段事例之后,都都标志性的论述。

3.结尾的特色是,除了照应开头外,还善于运用排比句式套用反问句,铿锵有力。畅想未来。

道德与人性(实用17篇)篇十三

阅读下面一则材料,按要求作文。(60分)。

林清玄对窗子和镜子有过精彩的比喻:“一个人面对外面的世界时,需要的是窗子;一个人面对自我时,需要的是镜子。”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二、写作指导。

林清玄比喻中的“窗子”,说的是开阔的视野对个人发展非常重要;而“镜子”,指的是每个人都要审视自己,勇于自我完善。如果从“一个人面对外面的世界时,需要的是窗子”切入题意,具体可写知识上的视野、心灵上的视野、国际视野、文化视野:可以写超越自我、走出个人狭小的天地;可以描写生活中耳闻目睹的事、景、物、情、理给人带来境界上的提升或心灵的顿悟:也可直接论述自己对“视野”的看法、见解。如果从“一个人面对自我时,需要的是镜子”入题,可以由己及彼地洞察人生百态,借“镜子”探讨人性的弱点:爱听表扬话,听不进逆耳忠言;追求形式而忽略了实质,等等。像李世民的“铜镜”“人镜”“史镜”论,猪八戒照镜子的故事,《皇帝的新装》中皇帝照镜的故事等都可引用,但要用得恰到好处。

三、例文。

范文一:从窗与镜谈起。

康德老先生有过这么一段名言:“每当我向上仰望头顶星空,向下俯瞰内心道德律时,就会被深深震撼。”让他激动的两样东西,一个要通过窗子,一个要通过镜子。

人的一生,无外乎两种关系:人与社会、人与自己。罗曼?罗兰在《名人传》中说:“打开窗户吧!让自由的`空气吹进来!”不错,如果把人比作一间充满七情六欲的小房间,那窗户便是沟通世界的桥梁与通道。有些人的窗户从来不开,上面蒙着厚厚的窗帘。他们的内心世界阴暗而目光只盯着镜子,除了另一个自己,没有人可以读懂他,如生活在套子里的那位仁兄;另有一些人,心中早已没有了镜子,他们或饱受打击如祥林嫂,或只是些孩童,将自己的一切都给了外面,投出窗子,而内心空荡一片。

其实,如何平衡二著的关系还真要动番心思。

物理老师说,镜子不过是在窗的一面镀上了一层薄薄的银。其实我们都太了解,因为太多人在镀上了这层水银后就再也看不见世界,而只能看到自己了。一个丧失了窗户的人终究将陷入一片全为镜子与自己的世界;他必定痛苦,因为他失去了窗户。而明智如比尔?盖茨,他深谙一个人理应同时拥有窗和镜(要知道他为无数人安装了视窗),于是大方地举家投身慈善,为自己保留了一扇没有镀银的窗,同时自己照镜时也会从容许多。

现代社会人们匆匆行走,与人的沟通已是极为方便,可这却让我们常常忽视自己的内心还有一面镜子,需要在空隙审视一下自己的内心。《非诚勿扰》中孙红雷对葛优说:“我这一辈子,跟钱惹太急了,说什么也不能让自己的女儿再为钱动一分心思。”多少人在生命的尽头才突然发现自己走的这条路并不是当时想走的,实在只是因为窗口的声音太急,而窗外的景色又实在太诱人,于是来不及用镜子审视下自己的内心,便纵身向人声鼎沸处去了。内心的愿望被忽视,而又在“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的混乱中迷失自我。

江山安稳,岁月静好,日子悄无声息地走过。细细想来,一窗一镜真的有多少矛盾吗?俯仰一生,从婴儿开始,我们就是在不断地探索世界与内心,一光一影间,无论是窗是镜,折射出来的都是灿烂夺目的人性光芒。

【点评】1.亮点突出;2.思路清晰;3.说理充分;4.最后可安排一个谈“窗子与镜子缺一不可”的层次,就更完美了。

范文二:镜内·窗外。

一镜一自己,一窗一世界----题记。

很难想象,若在早晨没有一束阳光透过窗子晒在被子上该如何苏醒;也很难想象,没有了那面镶嵌在墙上的镜子,偌大的房间里,手捧着毛巾牙刷该如何洗漱。失去了窗子和镜子,就好像失去了阳光失去了芬芳,也失去了清爽整洁的自己。

夏日的午后常常让人困乏,于是推开窗,一阵清风迎面,赶走了些许烦躁,我总会在这个时候感激窗子,给我注入力量。

我们都需要窗子,它联通了我们与外面的世界。透过窗子,才能看见外面世界的明亮。卞之琳透过窗子看到了桥上的风景;李白透过窗子看到了一轮明月,勾起相思无数;你,我,他,透过窗子看到了精彩的世界,大大的世界就在这小小的窗前定格。

镜子里是自己的脸,你笑它也笑,你哭她也会伤心地落泪。它是你最忠实的伙伴,毫无保留地将你看不见的自己展现。我专注地看着镜面,当年木兰也是这么对镜贴花黄的吧!是的,是镜子让她更美,让她懂得去改变,去追寻最好的自己。

使用镜子,面对的是自己,看见自己的一切。

一镜一自己,一窗一世界。镜子与窗子气势只差一层镀银,有了它便成了镜子,照出你的喜怒哀乐;没有它便成是窗子,给你世界,给你明亮。

那二月的春风伴着草长莺飞,那也是我的窗子,给予我属于春天的希望与生机;那慢慢成长中的你们,也是我的镜子,挑出我的不足,指出我的好,让我以人为镜明心志。还有很多很多出现在生活里的人与事,谢谢你们让我觉得像透过了窗而被世界拥抱,谢谢你们当我的镜子教我成长,让我学会爱学会成长。

一镜一自己,一窗一世界。林清玄说:“一个人面对自己时需要的是镜子,一个人面对外面的世界时需要的是窗子。”

我说:“镜中的自己需要我们好好去审视;镜外的世界需要我们去好好的拥抱。”

【点评】。

优点1.形象说理;2.用材精当;3.技巧娴熟;4.内涵深入。

不足1.行文单薄;2.联想不足;3.分段随意。

道德与人性(实用17篇)篇十四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黄小丽)。

所谓规则是指人们在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中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和准则。规则普遍存在于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之中。是保证幼儿园各项活动顺利进行的必要前提。

在这个活动中,我们不难发现教师观念上的一个误区,就是把规则看成是一成不变的,而不是相对稳定的。教师过分拘泥于规则,以至于阻碍了活动的进行。实际上,教师应该根据幼儿的活动需要和活动情况灵活地制定相应的规则。规则应该为活动服务。规则只是为了保证幼儿园活动的顺利开展,而不是限制与束缚幼儿的心灵和手脚。

另外,本案例中教师之所以会“依葫芦画瓢”,是因为教师没能真正了解幼儿的内在需要――合作游戏的需要及交流与分享的需要,没能抓住时机,给幼儿提供发展的支架和平台;反而一味为了保障规则和秩序,限制了活动的深入进行。教师完全可以将娃娃家与建筑区之间的`活动联合起来,甚至可以鼓励其他区域幼儿的参与。或许一时间活动会很“乱”,但却满足了幼儿的需要。增强了幼儿活动的兴趣。在这种充分的互动中,幼儿获得的发展要大得多。活动中,尽管教师希望运用语言巧妙地阻止幼儿“送饭”的行为,但这只能是治标不治本的应急策略。也正因为如此,教师才会被充满智慧的幼儿以“送水”为理由,轻而易举地给“打败”了。

抛出话题:区域活动中的困惑。

针对话题展开的讨论:

把握好区域指导的“度”/(福建南平实验幼儿园徐晶)。

规则不应束缚幼儿的心灵和手脚/(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黄小丽)。

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幼儿的行为/(明天幼稚集团第十幼儿园吴娟)。

区域的边缘/(北京市延庆县第四幼儿园余燕)。

针对“区域活动中的困惑”来文集粹。

道德与人性(实用17篇)篇十五

道德是每个人必须遵循的准则,无论在任何地方,始终要有一个良好的习惯,才能构建和谐家园。

幸福的生活,美丽的家园是每个公民都希望的,我们每个人都要参与,但是,有些人并不是这样,尽管有提示牌“禁止吐痰”,“禁止扔垃圾”,这些提示,可还是会有人去扔垃圾,这些提示牌上的提示就当作看不见,或者许多人去扔垃圾了自己也学着去扔。

我们的世界是不断发展的,每个人都要有自己的文化素养,才能构建和谐社会,让我们的世界更加美丽,干净,抵制腐朽文化和落后文化,所以要养成好的习惯,才能更加美好,才能提高国家的文化,保持一颗积极的心,不要让我们所生活的环境遭到破坏。

在神庙浮雕上本是一件很好的物件,可是却被人刻上了字,这不仅让神庙浮雕失去了美感,而且让外国人看到了也会耻笑,这是一件多么羞辱的事。道德的修养是很重要的,因为道德的修养代表的不仅是个人的心文化素养,而且还是一个国家的修养,我们必须要加强自身的文化素养,才能不会让人耻笑,一个国家是否繁荣昌盛,每个人的文化素养也很重要,道德是美德,它提升了一个人的内在品质,也为人们的行为作出了评价道德也体现了一个人和国家的形象,提升其国家的实力水平。

汉口,上海洋街宽平洁净,而中国街道,狭隘拥挤,污秽不洁这样的环境当人们意识到只会觉得呕心,不会想走进,当一个人去旅游会选择环境相对优美的,人们可以从不同的环境来看出不一样的文化素质和道德的修养。一个人有良好的道德修养,会得到别人的尊重,为自己树立良好的形象,丰富了其文化内涵。

加强个人的道德,是每个人的责任,为了我们的世界更加和平,人生有更多更好的追求,我们需要追求更高的文化素养,一个良好道德修养的人有利于个人关系的改善,对一个国家而言,更加有利于加强合作,所以,我们要加强个人素养,使我们的社会更加安定,和谐,道德修养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具备的,只有具备了这些,才能使个人更好的发展,我们的国家更加富强。

我们都需要一个和谐的社会,那么就应该加强个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让我们的未来更有机会,更加美好。

道德。

你好!不知不觉,你已经陪我走过了十七个春夏秋冬,你总是在我身边提醒着我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因为一路有你相伴,我才能健康快乐的成长。我要真心的对你说:“谢谢你!”

记得小时候,最高的荣誉便是捧回一块上面写有“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三好学生”的奖状。你看,你多么重要啊!连知识和锻炼都比不上你。从那时起,我便下定决心要好好向你学习,做个真正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三好生。道德,谢谢你是你让我有了一个坚定而美好的信念。

记得那次吗?我因爱美而偷穿妈妈的裙子,却不小心弄脏了,慌得手忙脚乱的我怎么也清理不干净。小脑袋忽然想出一种绝妙的好办法,拿起剪刀“咔嚓”一声把污渍剪掉,却猛然发现裙子多了个窟窿,没办法,因为怕被妈妈骂,便绞尽脑汁想找个借口。这时,是你在提醒我,不能那么做,那是撒谎,那是你不允许看到的,有道德的人应该承认并承担自己做错事的后果。于是,我听从了你,一五一十地告诉了妈妈。妈妈不但没有骂我,反而夸我诚实,还用那件裙子帮我改了一件小裙子。当我穿上漂亮的新裙子时,真想对你说:谢谢你,是你让我从小事一步一步做起,让我有了控制自己的能力。

想想那段时间,刚刚升入高中的我,稍微接触到了学校之外的事情,看电视,看报纸,我忽然觉得这个社会好复杂,这个世界好黑暗,坏人成群结队,那间事都像是个阴谋,我快要崩溃了。这时,是你让我看到:自己一贫如洗的人见到贵重物品千方百计的找到失主,原封不动的奉还,受到了众人的夸奖;为救别人而推迟自己孩子的手术,最终两人都获救我看到了,好人会有好报,上天是不会亏待有道德的人的。于是,我又看到了明亮的世界,我想告诉怒你:谢谢你,是你让我有了信心,有了动力去坚持到底。

我想,你一定记得我们一起走过的点点滴滴吧:路上有别人扔的废纸,你告诉我应该捡起来;遇到有残疾而走路不便的人,你警告我不能嘲笑;当我眼红别人的成功时,你提醒我嫉妒可不是件好事;当看到有人做不道德的事时,你支持我去和他讲道理道德,真的很谢谢你,因为一路有你相伴,我走得平稳而踏实,问心无愧,我会一直走下去的!

最后,祝愿你能被所有的人接受喜欢!

道德常常能弥补智慧的缺陷,而智慧却往往远不能填补道德的缺陷。——题记。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颗道德的星,当天空昏暗的时候,只要每个人都让自己的星闪闪放亮,那黑夜也能像天明。可现在,星星变得越来越少,越来越暗,道德变成了“稀罕品”,人们开始变得冷漠、麻木。

库申说过:“道德美包含两个互相区别的因素,就是正义与慈爱。”如果没有了道德,那人类就会变成黑白不分、没有爱的“木头人”,社会将会变得十分可怕,很难说社会能否继续发展下去。我们不必像超人一样去拯救世界,我们只需拯救自己正在慢慢沉沦的心,让自己变成一个有爱的人,去感染其他道德生病的人。

老人的做法在我看来,并非炒作自己,他只想用自己的行动唤醒人们生病的道德,在他的面前,我们都是行动的矮子。我们不该批评他,也没资格去批评。我们该觉醒了,我们也要勇救落水的道德。

君子以道德轻重人,小人以势轻重。——胡宏。

“板凳妈妈”许月华,十三岁失去了双腿,却以残缺之身做了138个孤儿的妈妈,一坐就是37年。难以想象,一个失去双腿的姑娘,是用如何坚强的毅力重新站起来的,又是以怎样无私的爱养育了138个孩子。他就像苦难中开放的向日葵,面向太阳,顽强绽放。

他用慈爱感动了千万人,融化了多少冰冷的心,他的身上闪烁着人性最伟大的光辉。

“最美妈妈”吴菊萍,用双手举起了一朵生命之花,缔造了生命的奇迹。他举起的不仅是一个鲜活的生命,还有人类的道德。他是正义的使者,爱的女神。它带给我们奇迹,带给我们无数感动。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有强烈荣辱感的民族,古有程门立雪、孔融让梨、张英让地……今人不能背弃祖先的美德。

道德是最美的花,最灿烂的阳光,最甘甜的泉水。

让我们伸出双手给道德一个拥抱,给爱一个机会。

道德与人性(实用17篇)篇十六

如今社会经济发展迅猛,有很多人为追名逐利而奋斗,却把一件最重要的东西——道德丢了。他们认为只要有钱便会高人一等,有钱能使鬼推磨;而道德却没有用,既不能让人填饱肚子,也不能给人温暖的房子。所以就有人为了获得金钱干起了昧良心的事。比如:“大头婴儿”、“苏丹红”、“三鹿奶粉”等等。

金钱虽然重要,却不值得我们为它放弃道德。那么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我们到底该怎么办呢?怎么解决这些道德缺失现象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第一、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钱固然重要,但是如果是通过不正当手段获取的金钱,那是万万不可的。如果那样做会严重危害社会、甚至伤人性命。正如重庆文强案件,作为国家公职人员不为民负责,反而为了钱去触犯法律,造成了恶劣的社会影响,严重损害人民利益。

第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一个人的价值就在于对社会的贡献,对社会的.责任,所以要提高自己的精神境界,不要只谋个人利益,还要思考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要多为社会、国家做贡献,要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三方面的利益。著名影视明星章子怡,为了自己的名利做出了一些错误的行为,比如“诈捐门”事件,严重伤害了国民的感情。究其根本原因,都是因为他们没有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第三、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的确,金钱是重要的,金钱在我们的生活中仍然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我们必须认识到金钱又不是万能的。易普生就是说过:钱能买来食物,却买不来食欲;钱能买来药品,却买不来健康;钱能买来熟人,却买不来朋友;钱能买来奉承,却带不来信赖……如果你为金钱疯狂,为它丧失理智,为它失去良心、丢弃道德,那金钱最终也会让你变成魔鬼,让你一无所有!所以我们要树立正确的金钱观,要取之有道、用之有益、用之有度。

道德与与人性作文,一个外在,一个内在,一个人的内在美丽丰富才能算真正意义上的富裕。若超过道德底线,即使这个人再有钱,也只是算是“穷光蛋”。所以在物欲横流的今天,我们更不应该丢弃道德!

道德与人性(实用17篇)篇十七

西方某个国家有一位牧师奉派到新教区,发现前任牧师种了数百株郁金香。然而附近上学的学童走过花园,见花便摘。

一天早上他站在花园里,有个上学的学童问他:“我可以摘一朵花吗?”牧师问:“你要哪一朵?”那孩子选了开得最美的一朵郁金香。牧师接着说:“这朵花是你的,要是把它留在这里,它过多大会儿也不会凋谢。现在采摘,只能活数小时。你想把它怎么样?”孩子想了一会儿说:“我要把它留在这里,过一会儿再来看它。”

当天下午,有十多个孩子都在这里选择了他们自己的花,每个人都同意把它的花留在花园里,免得过早凋谢。那年春天,牧师送出了整个花园的花,但一朵花也没有被糟蹋。反而是满园春色。牧师还结交了大批朋友。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可以从一个角度或一个侧面构思作文,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抄袭,不要套作。要求所写内容与所选材料有关。

【优秀作文】。

世界上有太多美丽的事物让我们喜爱。但是美丽需要分享,爱,不是占有。学童留下“一朵花”,实际上就是留下“一座花园”,让更多的人分享精彩缤纷的美丽,可以说,这是一种更高的爱的境界。

分享美,让美永恒,让爱升华。梵高为那阳光下怒放的向日葵而感动,他决定记录这永恒的美。但是他并没有把向日葵全都据为己有,而是在心中仔细领会向日葵的神韵,再将它们展示在画布上,那著名的《向日葵》显示出非凡的`活力和美,让更多的人得到分享。正因为梵高这种爱的升华,使他的作品流传千古。

莫扎特,这位天才音乐家,有感于一首法国民歌,创作出了《小星星变奏曲》这首家喻户晓的歌曲;普契尼,听过中国民歌《茉莉花》之后毫不犹豫地将这首优美歌曲录入自己的歌剧《图兰朵》中,使其传遍世界。美丽的歌曲由于分享而更美丽,他们得到永恒。

独自占有,失去美与永恒,爱也荒芜。有一个妇人,她有一个美丽的大花园,每逢花开时节,总有许多年轻人来观赏,经常踩坏花园小径和留下垃圾。那位妇人为了防止这种情况,就在门外写着:“园里有毒蛇和毒虫,外人进入受伤后果自负!”后来,院里果然没有人再来,多年之后,这座美丽的花园真的毒蛇横行,杂草荒芜。妇人也只好后悔地感叹了。没有了分享,美丽难以成为永恒,爱也就荒芜。

世界因为分享美丽而精彩和缤纷,我们也从分享的过程中获得了快乐和属于自己的感动。每个人的心都是一座花园,我们不可能独自栽遍各种鲜花。唯有分享,不独自占有,我们才可以看到更多、更美的事物。将自己的心爱之物让大家分享,使大家得到美的感动,这才是人生升华的一个境界。

学童懂得美丽需要分享。唯有分享美,才能拥有恒;不独自占有,才能有更加缤纷的世界。学童留下“一朵花”,让“一座花园”拥有了永恒的美丽,也让自己的爱得到了升华。

相关范文推荐

    口腔医院前台工作总结(实用18篇)

    医院工作总结是在一段时间内对医院工作表现加以总结和概括的一种书面材料,它可以帮助我们评估工作进展并指导未来的工作方向。医院工作总结是一项必要且重要的工作,它可以

    幼儿园教师节活动心得小结(精选19篇)

    总结是对过去经验的一个思考和总结,对我而言,它是一个很重要的反思过程。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的一些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的灵感和参考。当然,每

    高一第一学期月考语文题(模板19篇)

    一篇优秀的作文不仅要有清晰的逻辑结构,还要展示出作者独特的观点与表达能力。如果你想写一篇优秀作文,可以先参考以下小编为大家准备的一些优秀作文范文。著名作家沈从文

    我好想时间慢一点(模板20篇)

    优秀作文能够打动人心,引发读者共鸣,并通过文字传递出作者的见解和情感。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优秀作文样本,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的参考和借鉴。

    小班科学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玩水(模板20篇)

    小班教案的设计应注重教育教学目标的科学性和实际性,符合幼儿园教育教学指导纲要的要求。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班教案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活动目标:1.通过玩各类

    门店经营承包合同范文(19篇)

    承包合同的内容应具体明确,避免模糊和抽象的表述,以减少合同纠纷的产生。阅读一些承包合同的样本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如何撰写正确的合同。甲方:乙方:身份证号:按照教育部

    幼儿园青年教师师德培训总结(优质16篇)

    教师总结可以促使我们思考如何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这是一篇优秀教师总结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和帮助。如果孩子是火箭呢?我一定当好一名火箭兵,

    车间承包经营的合同(模板18篇)

    承包合同是一种法律文件,用于明确承包双方在工程或项目上的权益和责任。接下来,我们将展示一些优秀的承包合同范本,供大家学习参考。甲方:地址:法定代表人:传真:__

    收入证明找部门(优质20篇)

    部门的划分可以便于管理者对不同职能和工作的监督和指导。这是一份精选的部门总结范文集合,其中涵盖了各个行业和业务范围。**银行:兹证明先生/女士是我单位正式职工,

    青少年竞赛方案(优秀19篇)

    计划书是一种对某项工作或活动所需步骤、时间和资源进行详细规划的书面材料,它能够帮助我们有条不紊地完成任务。我们可以通过学习和借鉴他人的计划书范文,提高自己的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