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毕业就业实践调查报告(专业16篇)

时间:2023-11-12 作者:BW笔侠学生毕业就业实践调查报告(专业16篇)

通过调查报告,我们可以获取到有关人群、市场、产品或问题的详细信息。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调查报告的写作技巧,以下是一些实用的范文供大家参考。

学生毕业就业实践调查报告(专业16篇)篇一

学院:艺术学院班级:10级环艺班姓名:...学号:.....

一.实践目的:

二.实践时间:20xx.4.1.---20xx.4.25。

三.实践途径:

通过走访荣成的大小民营企业,采访企业中的历届大学毕业生与负责人,通过发放问卷,向他们收集更多更全面的第一手资料,更好的了解大学生的就业情况。

四.实践过程:

在25天的实践时间里,我走访了大量的企业,调查了以大学毕业生为主体的历届毕业生就业状况和职业发展状况;并且走访的企业基本包括了各个行业(制造、销售和服务等)以及各种规模,共收回了大约200份有效问卷。因此,这次得到的调查结果是具有相当的可信度的。

此次调查实践问卷主要涉及了以下几个方面:

1.针对现在工作情况设问。

2.针对工作满意度的设问。

3.是针对自我效能感即工作胜任状况的设问。

4.针对自我期许和对企业的期许设问。

5.针对就业信息和就业途径设问。

6.大学期间的活动锻炼对就业的影响。

7.企业的用人标准和学校教育的优劣势。

8.在校的职业生涯规划对就业具有多少程度的影响。

五.实践结果及相关分析:

经过我们的统计初步得到了以下结果:

1.工作情况。

目前大学生选择工作日渐趋于理性,能够从实际情况出发选择适合自己的工作,例如:对工作方向的选择、对工作岗位的选择等。现在已经逐渐渐形成了为自己选工作的良好态势,而不是以前的为专业选工作。统计结果显示,约有34%的毕业生现在从事的工作与自己所学专业没有什么联系,只有38%的毕业生现在从事的工作与自己所学专业联系比较密切。而且从现在的社会发展观察,目前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在毕业后选择先找一份工作,找到自己立足社会的经济来源,再找最适合自己的工作。同时,没换过工作的毕业生大约只占38%,而大约有42%的在职大学毕业生换过2份以上工作。

2.工作满意程度。

半数以上的毕业生表示对自己现在的工作满意,只有约5%表示对自己现在的工作不满意。

理智,能够对自己做出较为理智的断,不是一味的偏低,也没有过度的追求高工资。

3.自我效能感即工作胜任状况和自我期许以及对企业的期许约97%的毕业生表示能够胜任现在的工作,但是实践能力差和缺乏一定的专业技能成为了毕业生工作压力大的主要原因,相应的超过半数的毕业生表示在企业中最希望能得到专业技能的提高,而希望得到晋升和出国深造总共只占了21%。由以上可以看出,被调查的毕业生在自己的职业生涯中更注重是自身素质于专业技能的提高,而不是简单的只是为了暂时的利益。

4.就业信息和就业途径。

通过调查毕业生在毕业时最关心的信息分别是自己所学专业的就业形势以及用人单位的用人标准,分别达到了36%和20%,这说明大学毕业生希望与招聘单位能有一个沟通的机会。另外求职技巧也成为了一个关注的热点,这说明在学校里开设就业指导课和就业指导讲座的确是很有必要性。他们表示,通过专门的就业讲座、就业指导网站和校园招聘大会的形式能比较容易获得当时的就业信息。但他们同时表示校园招聘大会实际效用不大(与招聘单位反映的情况一样),渐渐兴起的网络求职和传统的人才招聘市场是毕业生的主要就业途径,而效仿国际的通过熟人介绍的方式就业亦占有一定的比重(这可能与我们在荣成做调查的局限性有关:在荣成部分的民营企业是家族企业,可能导致了通过熟人介绍的方式比重过高)。

5.大学期间的活动锻炼对就业的影响。

从问卷结果显示,约67%的毕业生在大学期间曾担任学生干部,而表达能力(凸显于人际交往与业务洽谈),实践能力(凸显于实际业务操作),交际能力(凸显于与领导同事交往及业务洽谈)的锻炼成为日后工作收益最多的部分。由此可见积极参加学校的各类活动,锻炼自己的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通过担任学生干部则,可以让自己得到各方面的能力锻炼,累积到日后工作所需要的经验。

6.企业的用人标准和学校教育的优劣势。

58%的毕业生认为企业在招聘人员最看重的是个人的综合素质,另外还有20%的人认为是专业知识。而实践能力的创新和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养被认为是学校现在最缺乏的方面(与上面可以互相印证),学校名气已不在是影响就业的主要因素,“唯文凭论”已向“用文凭论”转变,而“唯人才论”则逐渐兴起。相应的实践能力的创新、专业知识被认为是与他人竞争同一岗位的优势所在,同时吃苦耐劳精神这个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成为了一个优势因素。如今在职场上,个人的素质已成为影响求职的主导因素,只有在学校打好基础,努力提升自己的内涵与修养,才有可能找到自己满意的工作。

7.职业生涯规划对就业的影响。

通过问卷结果的统计,我们看到半数左右的毕业生表示在大二、三开始考虑就业问题,大概10%的人大一就开始考虑,剩下的人则在大四或毕业时才开始考虑。

届大学毕业生中,绝大部分的人在大学里职业规划意识淡薄。而且,绝大部分人表示学校提供的职业生涯发展课程没有太大的帮助。只有9%的毕业生对学校提供的职业生涯发展指导相关的讲座表示满意,但同时有25%的人表示当时学校根本无此项服务。由此我们可以看到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在各高校还未普及,而且课程质量普遍不高,不能达到学生的需求。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及相关讲座,以及提高提供就业指导质量应该成为各高校的重要任务。六.实践感悟:

通过此次社会实践,我深深体会道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必须重视实践能力的提高,多参加社会实践和做与自己专业相关的兼职工作,不能再只局限于书本和课堂,而是要做到专业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争取日后能早日适应社会。同时,在重视实践能力培养的同时在大学里我们应该积极学好专业知识,掌握专业技能是为自己创造好的就业条件的重要条件。

七.实践总结:

通过假期的这次调查实践,我收获很多。不仅更深的了解目前大学生的就业情况,也从中受到一定的启发,对于日后的人生规划和发展方向都有重要的影响。同时也更近距离的接触神会,锻炼了自己的能力。同时也要对在此次调查实践中与我合作、配合的大学生、指导人员和其他工作人员表示感谢。

学生毕业就业实践调查报告(专业16篇)篇二

1、学校应满腔热情地做好毕业生的思想工作,加强就业指导。唱响主旋律,树立就业新理念。要教育学生用正确的世界观指导人生观,用良好的择业观体现价值观。明确人生在世的第一要务是奋斗、拼搏,体现自身的价值为社会做出贡献应成为当代青年孜孜不倦的追求。学校要实现毕业生择业观念的转变:从一步到位向就业后择业的转变、从被动就业向自主创业的转变、从国营向民营的转变、从东部向西部的转变、从白领向蓝领灰领的转变、从专心考研向两手准备的转变等;学校要引导毕业生到社会最需要的地方就业,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干一番事业,到基层去锻炼成长,到中小企业去建功立业。鼓励毕业生自主创业,艰苦创业。

3、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教育从入学抓起只抓大学生毕业环节的就业指导是临阵磨枪,大学生的成功就业,归根到底凭的是心理素质、做事能力。从大一到大四,分阶段开展大学生自我认知、职业规划、择业心理等方面的课程和指导活动,将职业规划与择业培训纳入教学容,通过问卷调查、专题讲座、经验交流等形式,引导学生对大学阶段、人生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进而增强就业与职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4、加强和重视创业教育,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毕业生自主创业是时代的要求,本次调查显示5%的人选择了自主创业,这说明现在大学生的创业意识还没有完全唤醒。激发学生的创业愿望,培养学生的创业素质。还要定期举办创业设计大赛、科研竞赛,在学校营造出浓厚的创业教育氛围。还要结合地方高校的实际情况,同学校所在地的企业联合建设创业实践基地,聘请专业教师和当地的企业家为兼职创业导师,最终形成学校和社会融为一体,教授与企业家融为一体,学生与创业实践融为一体的结构体系。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很多大学生对于自己的就业前景表示担忧,并且可以想象,现在大学生的主要压力就来源于就业问题,如何找到一个好的工作困扰着很多大学生。调查中,我们发现,很多大学生对于自己的专业技能都不是很满意,而矛盾的是大部分学生又认为专业技能对于就业很重要,这就为很多大学生敲响了警钟整个实践调查过程中,我们的体会有以下几点体会:首先,亲身体会到了团队合作的巨大作用,个人的能力毕竟是有限的,好的团队合作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胜过同样人数的个人奋战,问卷设计,发放问卷,统计数据,分析数据,搜索相关资料,完成报告等活动,大家密切配合,使这次调查活动顺利完成。同时,使我们感受到了团队精神的魅力所在,也使我们提高了适应团队的能力。其次,通过这次的调查活动,我们了解到了校区学生就业情况,帮助身边的同学,学习对未来的生活有着深重的影响。最后,我们需要学习的东西还很多。就在这次的调查活动中,问卷的设计,数据的分析等阶段我们依然会存在某种迷茫的状态,由此,我们只希望在以后的各种学习中,学习更多的知识,逐步完善自我。由于经验不足,调查的范围有一定局限性,不一定都是当今大学生的现状。有点可能还没有调查到,有的有可能言过其实,但是大体上还是能反映我们大学生的基本情况。鉴于阅历和学识有限,报告中可能会有某些方面的不足,请老师给予指正,并提出好的建议。

学生毕业就业实践调查报告(专业16篇)篇三

学院:金融学院。

专业:金融学双语实验班。

班级:一班。

年级:级。

学号:。

辅导老师:苏灵。

一、报告说明。

(一)本篇调查报告因个人水平、时间、精力有限,仅如实反映金融专业就业现实状况,并不做,也没有足够信息来做相关研究分析,报告中的设计到的任何观点均引自其它研究报告,非本人观点,仅作参考。

(二)调查范围为金融证券业及金融银行业;调查样本为申银万国证券公司成都分公司及中国工商银行四川省分行;调查方式为个别样本观察;调查对象为公司基层,中层各职位;调查内容为金融专业毕业生在证券,银行宏观就业现实状况及趋势和具体样本岗位工作状况。

(三)调查时间精力限制,调查资料除来自实地考察记录整理以外,在一定程度上的参考了网路上一些大型、权威的相关内容调查研究报告。

二、报告前言。

金融是现代社会和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产生的标志性产业,也是一个典型的高收入弹性产业,会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金融日益广泛渗透到经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紧紧相连。因此一种观点认为,如今金融人才短缺,就业前景广阔。

然而在大学扩招的浪潮中,金融学个专业的扩招是极其明显的。另外,20广东省高考有70%的学生首选金融和商业相关专业,而在商业极其发达的美国,这个比例也只有30%。经统计资料表明,许多本科毕业生毕业之后进入银行都是从站柜台开始,最终能够熬出头的也是其中的小部分。面对金融行业越来越高的入行门槛,另一种观点认为,金融从业压力大,就业前景看坏。

那么,到底哪种观点更符合现今金融就业状况呢?从招聘公司来说,对当今毕业生有着什么样的招聘要求呢?从招聘者来说,在金融行业工作又应该具备何种学历和哪些能力呢?工作在金融岗位的`职员又有着什么样的生活形态和收入福利呢?本报告将从但不限于这些问题的角度,通过对证券公司的整体调查,公司经理的述说以及对相关职位职员的采访来反映就业现实状况,事实甚于雄辩,在对事实有过一定的了解后来回答以上两个问题也许会有新的感悟。

三、报告正文。

(一)证券公司调查。

调查时间:-2-2。

调查单位(地点):申银万国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成都分公司。

调查对象:该公司总经理王,职员肖、徐等。

1、证券业金融专业宏观就业状况(总经理介绍)。

学生毕业就业实践调查报告(专业16篇)篇四

学院:金融学院。

专业:金融学双语实验班。

班级:一班。

年级:2009级。

学号:。

辅导老师:苏灵。

一、报告说明。

(一)本篇调查报告因个人水平、时间、精力有限,仅如实反映金融专业就业现实状况,并不做,也没有足够信息来做相关研究分析。报告中的设计到的任何观点均引自其它研究报告,非本人观点,仅作参考。

(二)调查范围为金融证券业及金融银行业;调查样本为申银万国证券公司成都分公司及中国工商银行四川省分行;调查方式为个别样本观察;调查对象为公司基层,中层各职位;调查内容为金融专业毕业生在证券,银行宏观就业现实状况及趋势和具体样本岗位工作状况。

(三)调查时间精力限制,调查资料除来自实地考察记录整理以外,在一定程度上的参考了网路上一些大型、权威的相关内容调查研究报告。

(四)作者现今水平有限,信息搜集有限,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情况,读者在浏览本报告时请有选择的进行参考。

二、报告前言。

金融是现代社会和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产生的标志性产业,也是一个典型的高收入弹性产业,会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金融日益广泛渗透到经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紧紧相连。因此一种观点认为,如今金融人才短缺,就业前景广阔。

然而在大学扩招的浪潮中,金融学个专业的扩招是极其明显的。另外,广东省高考有70%的学生首选金融和商业相关专业,而在商业极其发达的美国,这个比例也只有30%。经统计资料表明,许多本科毕业生毕业之后进入银行都是从站柜台开始,最终能够熬出头的也是其中的小部分。面对金融行业越来越高的入行门槛,另一种观点认为,金融从业压力大,就业前景看坏。

那么,到底哪种观点更符合现今金融就业状况呢?从招聘公司来说,对当今毕业生有着什么样的招聘要求呢?从招聘者来说,在金融行业工作又应该具备何种学历和哪些能力呢?工作在金融岗位的职员又有着什么样的生活形态和收入福利呢?本报告将从但不限于这些问题的角度,通过对证券公司的整体调查,公司经理的述说以及对相关职位职员的采访来反映就业现实状况,事实甚于雄辩,在对事实有过一定的了解后来回答以上两个问题也许会有新的感悟。

三、报告正文。

(一)证券公司调查。

调查时间:2010-2-2。

调查单位(地点):申银万国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成都分公司。

调查对象:该公司总经理王,职员肖、徐等。

1、证券业金融专业宏观就业状况(总经理介绍)。

以下所提及职位均指除基层职位如文员、柜员等外的与金融专业有直接联系的职位。基层职位的学历要求一般是本科生,职业能力要求是交际能力强,亲和力强,细心,耐心。但一般无论是证券或者银行的职位如今都会将职员安排到基层进行一段时间的锻炼。

证券公司业务分为证券经济业务、投资银行业务、资产管理业务、自营业务等。其中证券经纪业务及咨询顾问业务由分公司执行,其它业务均由总公司开展。在总公司(更高级的业务)中对学历和能力总体会比分公司高,一般为优秀的本科生和研究生。

证券经纪业务中,为金融学专业毕业生提供的有证券经纪人、证券(期货)分析师、理财师等,学历要求一般为本科生。经纪人要求人际交往能力强,亲和力强,细心,耐心;分析师则要求对证券行业敏感、熟悉。经纪人薪水根据业务水平而定,多则月薪一万左右,底则月薪-3000。

投资银行和资产管理业务等其他业务有诸如保荐人、负债管理师、行业分析师、风险控制人员等等职位。学历要求一般都为研究生以上,且具备一定的科研分析能力,对法律、财务、金融、会计、计算机、管理的复合型人才有迫切需求,这也是证券行业对人才的要求趋势。在这些业务中,一般职员起薪会在年薪十万以上。

学生毕业就业实践调查报告(专业16篇)篇五

在寒假的8月14日至18日的5天里,在妈妈的帮助下,我通过网络、电视、报纸新闻等等手段调查当代大学生的就业情况。

首先,我通过网络、新闻查找相关信息了解到,20xx年全国大学生毕业生人数将持续增长,普通高校的毕业生达到630万,又受经济危机影响,经济形势也不是很好。人力资源服务商发布了20xx年年中薪酬报告,通过对5866家企业的调查显示,今年企业给毕业生的平均起薪较20xx年有近10%的增长,达到2694元,与xx年基本持平,而毕业生期望工资为2935元,较企业实际给薪高出9%左右。根据不同学历的统计,20xx年大专生平均起薪工资为1607元,本科生为2321元,硕士生为3254元,博士生为4681元,较20xx年分别上涨9.47%、14%、10.45%和8.23%,本科毕业生今年的涨薪幅度较大。

据初步统计,20xx年我省高校毕业生预计有53万人,同比减少0.2万人,其中,毕业研究生3.6万人,比今年增加0.3万人;本科毕业生23.2万人,比今年增加2.6万人;专科毕业生26.2万人,比今年减少3.1万人。这是上世纪90年代高等教育扩招以来,我省高校毕业生总数首次出现负增长,虽然降幅较小,但已经出现了拐点,总量尽管依然较大,但是压力出现趋缓势头。

报纸信息时报关于大学生就业一栏写到,xx年40万人,20xx年50万人,20xx年60万人,这是近三年在广东求职的高校毕业生人数。根据广东省教育厅数据,20xx年广东省高校毕业生人数预计超过39万人,加上外省入粤求职及往年暂缓就业的毕业生,再次有超过60万高校毕业生在广东求职。“如果我不在招聘会上,那么我就一定在去招聘会的路上”,这是当前许多大学毕业生的忙碌状态。广东省政府参事王则楚在就业出路中指出,政府应该想办法来更多的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帮助大学生就业,给他们搭建平台,比如说农村,还是很需要大学生村官的,需要农业技术人员,九年义务教育当中,需要大量的大学生去充实基层的教师队伍,我们在城市也要给他们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同时我还是强调,大学生还是要放下架子,转变就业观念。在安置大学生就业方面,珠三角中小企业具有很大的吸纳作用。政府要从政策上给予倾斜,鼓励和支持中小企业给大学生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同时,积极对大学生进行就业指导,鼓励、引导大学生往远处看,看到自己和企业的长远发展,从自身能力培养的角度选择合适的岗位。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副院长霍海洪认为将实践教学与就业相结合是关键。广东商学院就业中心副主任、国家高级职业指导师陈静认为应届毕业大学生有明确的职业目标很重要。现在许多大学生海投简历,到处面试,这样效果并不好。建议还是先对自己的职业进行定位,加强自我认知和职业认知,确定方向以后,再从这个行业里选择合适的企业。其实,学生应该在大学一开始就对自己的就业发展方向做一个大致的规划,并且不断地改善。华南师范大学学工部部长胡庭胜指出20xx届大学生就业形势回暖,相对于20xx年来说是事实。经济逐步复苏,对人才需求量自然增加,反映到各高校明显的变化是用人需求量显著增多。从今年10月份开始,广东省教育厅组织的几场大型招聘会来看,企业用人需求量增大。其中,与企业相关的金融、it等服务行业用人需求回暖最明显。但是不可忽视的一点是,尽管经济回暖促使20xx年大学生就业环境有所缓和,要看到一个现实是,广东生源不愿意离开广东就业,而广东地区依然保持着全国大城市中就业需求量最大的前三甲。在广东高校毕业人数增加,加上上年未就业大学生,省外来广州就业大学生这个人数今年也在增加情况下,与岗位数量增加相比,岗位数量增幅并无显著优势。所以20xx年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可以肯定的是,从今年及往后几年,广东的就业形势还不会出现缓和局面,依然保持着高位紧张状态。究其原因,仍然是三个老大难:人才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地方经济区域发展不平衡与人才流向不平衡矛盾依然严峻;大学生就业期望值与现实之间差距依然没有缓解。

不过,现在的大学生的择业观念已经开始有所改变了,在珠江台的630新闻报道里,有一部分的80后大学毕业生在车衣工厂里做衣工,从最基层的做起,他们对自己的就业有很好的规划。他们打算从最基层的做起,更好地了解工厂的运营情况,同时,也能和工厂里众多员工打好关系,有了一定的基础之后,再去竞争管理经理的职位。厂长也表示,这些有一定的文化的人,且具备相关的管理知识,以及做过工厂最基层的工作,是有能力把工厂管理的很好,工厂乐意将这些人升职做经理。

我妈妈的社会经验丰富,根据她的建议,在妈妈的陪同下,我们去了南方人才市场实地观察。南方人市场里有很多人去应征,不少人都是面试了好几间公司。一些工作多年的人,他们技术娴熟并且经验丰富,很多公司很乐意聘请他们,给予的福利也很好,他们找工作难是因为给予的工资不够高,不愿做。而一些刚毕业不久的大学生,他们找工作也难,是因为嫌工资低,并且社会阅历不足。

还有,从我参加的小学聚会里知道,我的小学同学里有很多人都已经出来工作几年了,他们不像大学生的要求那么高,就安安分分的打一份工,都从最基层的开始做,锻炼口才,广交朋友,丰富阅历,慢慢地爬上高的职位,有的人的工资比大学生的还要高呢!

总而言之,大学生的就业压力仍旧存在,只要在校大学生在假期通过兼职或实习,积攒工作经验,为往后的工作打基础,这些人往往比没有打工经历的人更成熟、社会适应力更强。并且大学生的就业观念正确,不好高骛远,不歧视某些职业,能从基层做起,大学生的就业形势就不会那么严峻。

学生毕业就业实践调查报告(专业16篇)篇六

通过走访荣成的大小民营企业,采访企业中的历届大学毕业生与负责人,通过发放问卷,向他们收集更多更全面的第一手资料,更好的了解大学生的就业情况。

在25天的实践时间里,我走访了大量的企业,调查了以大学毕业生为主体的历届毕业生就业状况和职业发展状况;并且走访的企业基本包括了各个行业(制造、销售和服务等)以及各种规模,共收回了大约200份有效问卷。因此,这次得到的调查结果是具有相当的可信度的。

此次调查实践问卷主要涉及了以下几个方面:

1、针对现在工作情况设问

2、针对工作满意度的设问

3、是针对自我效能感即工作胜任状况的设问

4、针对自我期许和对企业的期许设问

5、针对就业信息和就业途径设问

6、大学期间的活动锻炼对就业的影响

7、企业的用人标准和学校教育的优劣势

8、在校的职业生涯规划对就业具有多少程度的影响

经过我们的统计初步得到了以下结果:

1、工作情况

目前大学生选择工作日渐趋于理性,能够从实际情况出发选择适合自己的工作,例如:对工作方向的选择、对工作岗位的选择等。现在已经逐渐渐形成了为自己选工作的良好态势,而不是以前的为专业选工作。统计结果显示,约有34%的毕业生现在从事的工作与自己所学专业没有什么联系,只有38%的毕业生现在从事的工作与自己所学专业联系比较密切。而且从现在的社会发展观察,目前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在毕业后选择先找一份工作,找到自己立足社会的经济来源,再找最适合自己的工作。同时,没换过工作的毕业生大约只占38%,而大约有42%的在职大学毕业生换过2份以上工作。

2、工作满意程度

半数以上的毕业生表示对自己现在的工作满意,只有约5%表示对自己现在的工作不满意。

理智,能够对自己做出较为理智的断,不是一味的偏低,也没有过度的追求高工资。

3、自我效能感即工作胜任状况和自我期许以及对企业的期许约97%的毕业生表示能够胜任现在的工作,但是实践能力差和缺乏一定的专业技能成为了毕业生工作压力大的主要原因,相应的超过半数的毕业生表示在企业中最希望能得到专业技能的提高,而希望得到晋升和出国深造总共只占了21%。由以上可以看出,被调查的毕业生在自己的职业生涯中更注重是自身素质于专业技能的提高,而不是简单的只是为了暂时的利益。

4、就业信息和就业途径

通过调查毕业生在毕业时最关心的信息分别是自己所学专业的就业形势以及用人单位的用人标准,分别达到了36%和20%,这说明大学毕业生希望与招聘单位能有一个沟通的机会。另外求职技巧也成为了一个关注的热点,这说明在学校里开设就业指导课和就业指导讲座的确是很有必要性。他们表示,通过专门的就业讲座、就业指导网站和校园招聘大会的形式能比较容易获得当时的就业信息。但他们同时表示校园招聘大会实际效用不大(与招聘单位反映的情况一样),渐渐兴起的网络求职和传统的人才招聘市场是毕业生的主要就业途径,而效仿国际的通过熟人介绍的方式就业亦占有一定的比重(这可能与我们在荣成做调查的局限性有关:在荣成部分的民营企业是家族企业,可能导致了通过熟人介绍的方式比重过高)。

5、大学期间的活动锻炼对就业的影响

从问卷结果显示,约67%的毕业生在大学期间曾担任学生干部,而表达能力(凸显于人际交往与业务洽谈),实践能力(凸显于实际业务操作),交际能力(凸显于与领导同事交往及业务洽谈)的锻炼成为日后工作收益最多的部分。由此可见积极参加学校的各类活动,锻炼自己的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通过担任学生干部则,可以让自己得到各方面的能力锻炼,累积到日后工作所需要的经验。

6、企业的用人标准和学校教育的优劣势

58%的毕业生认为企业在招聘人员最看重的是个人的综合素质,另外还有20%的人认为是专业知识。而实践能力的创新和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养被认为是学校现在最缺乏的方面(与上面可以互相印证),学校名气已不在是影响就业的主要因素,“唯文凭论”已向“用文凭论”转变,而“唯人才论”则逐渐兴起。相应的实践能力的创新、专业知识被认为是与他人竞争同一岗位的优势所在,同时吃苦耐劳精神这个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成为了一个优势因素。如今在职场上,个人的素质已成为影响求职的主导因素,只有在学校打好基础,努力提升自己的内涵与修养,才有可能找到自己满意的工作。

7、职业生涯规划对就业的影响

通过问卷结果的统计,我们看到半数左右的毕业生表示在大二、三开始考虑就业问题,大概10%的人大一就开始考虑,剩下的人则在大四或毕业时才开始考虑。

届大学毕业生中,绝大部分的人在大学里职业规划意识淡薄。而且,绝大部分人表示学校提供的职业生涯发展课程没有太大的帮助。只有9%的毕业生对学校提供的职业生涯发展指导相关的讲座表示满意,但同时有25%的人表示当时学校根本无此项服务。由此我们可以看到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在各高校还未普及,而且课程质量普遍不高,不能达到学生的需求。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及相关讲座,以及提高提供就业指导质量应该成为各高校的重要任务。

通过此次社会实践,我深深体会道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必须重视实践能力的提高,多参加社会实践和做与自己专业相关的兼职工作,不能再只局限于书本和课堂,而是要做到专业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争取日后能早日适应社会。同时,在重视实践能力培养的同时在大学里我们应该积极学好专业知识,掌握专业技能是为自己创造好的就业条件的重要条件。

通过假期的这次调查实践,我收获很多。不仅更深的了解目前大学生的就业情况,也从中受到一定的启发,对于日后的人生规划和发展方向都有重要的影响。同时也更近距离的接触神会,锻炼了自己的能力。同时也要对在此次调查实践中与我合作、配合的大学生、指导人员和其他工作人员表示感谢。

学生毕业就业实践调查报告(专业16篇)篇七

建议多做运动:多做运动不但有利身体健康,促进新陈代谢,同时提高学习效率,缓解疲劳。劳逸结合,才能事半功倍。

建议多交朋友:交际能力在以后的工作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多交朋友,不但可以提高对社会的认识度,在以后的工作中相互帮助,同样会让你事半功倍。

建议多与人交流:与人交流不但可以倾诉心事、缓解疲劳,还可能会得到朋友的帮助,这样又能减轻压力与烦恼。

随着时间的推移,就业情况会有所改变,调查的结果也会有所不同,收集到的.建议也会更多更完善。以上的调查报告虽不能绝对表明目前大学生的毕业就业心理,但仍然反映出目前大部分大学生的毕业就业心理状况。总结出的建议不一定能解决所有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但希望这些建议能对即将毕业的学生提供一点帮助。这次调查报告的完成,让作为大三的我受益匪浅。

学生毕业就业实践调查报告(专业16篇)篇八

中国改革开放的30年也是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的30年,在这期间大学生的数量更是突飞猛进。大学生也有过去的“天之骄子”成为今日的“无人问津”!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这种情况,怎样才能让大学生更好的就业,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呢?带着这一问题和思考,同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我们进行了这一次调查并进行了准确统计和深入分析:

从调查的数据看出,大学生未来就业形势严峻主要是由社会、学生、学校和用人单位四方面造成的。主要问题体现在大学生的心理状况、本身的工作能力和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不足和社会和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要求严重不一致造成的。我们主要对这四方面进行了分析:

我们的人力资源,尤其是大学毕业生不是太多而是太少。我国7亿多庞大的从业人员中,高层次人才稀缺,受过高等教育的仅为5%左右,那为什么还出现大学生就业难呢?除了思想认识上的问题外,主要是难在就业市场机制不完善。在我们的调查中,无一人对当前形势乐观,60人之中只有2人认为当前形势还是较好,有9人占调查的15%认为还算正常的就业形势,而其他50人占总体的83%普遍认为当前就业形势严峻,感到压力重重。现在大学生都普遍认识到职业规划的重要性,在受访者中有仅有2人不了解、一人认为其不重要,而认为重要的占到调查的75%。在当前学的专业和工作不对口的情况下,大多数人还是觉得自己的专业是有前途的,其中认为很有前途的有12位,而认为自己专业较有前途的则达到36位,占所有调查者的80%,仅有6人认为本专业很没前途。可以看出大学教育还是相当重要的。由于竞争的加剧,大多数的学生对自己有个清醒的认识,在问及毕业初的薪酬时,有31个人认为起初工资为1500元,14人认为应该为2500元,两部分加起来占总人数的75%,在物价日益增加的基础上,大学生要求这样的工资是不高的,可以看见竞争的大学生的影响。

第一,随着企业改革的深化,还会不断有一些工人下岗或者失业,这批人的就业难度是非常大的。第二,城镇新增劳动力就业人数比较大。比如说大学生,今年应届大学毕业生将达到495万人,这也是近几年来最高的。今年要求职的大学毕业生在600万人左右。第三,中国农村有大量的富余劳动力要转移到城市里就业。基于这三条原因,做好就业工作,今年要付出更大的努力。当前社会普遍压迫大学生,尤其是刚毕业涉世未深的大学生,他们的能力还只浮于理论上,社会经验不足,处事和办事能力不够,况且每年有那么多大学生,供大于求从而造成当前的局面。

在我们受访的大学生中,只有5人对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感到很满意,感到较满意的有24人,两者合计占48%,而感到不满意和很不满意达到52%,充分体现我们学校的就业指导还需加强,照顾到更大多数学生的情况。教育导致大学生就业难的因素还有很多,我们主要从以下三点进行分析:

首先,根本的问题是,教育与生产相脱离。我国现在生产模式是“世界加工厂”,主要需要的是廉价劳动力的“血汗工人”和有经验的技工,是体力劳动者,而大学教育培养的是高价劳动力的脑力劳动者。所以,要说“头脑还缺乏市场经济意识”,那不是大学生,而是指责大学生的专家、学者和领导者自己。但这不是我们认识问题的出发点,我们认识问题的出发点应当是:中国不应该是大学生供过于求,需要降低大学生的价值体现,而是要尽快改变我国的生产模式,使大学生的价值能够充分体现;使中国能够自主创新,发展生产。党中央一再强调发展自主创新经济,但大学生就业难却成了问题,这种情况说明发展自主创新经济还没有落到实处,还是停留在文件上。“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大学生就业的实际,可以检验党的发展方针。

第二,重要的问题是,教育之本是育人。教育产业化要“正义”,说法可以不改,但含义要矫正:教育产业化是为社会生产人才。那种为学校、校董和一些教授生产利润,应该叫做“教育资本化”;现在许多学校名曰“产业化”,实质资本化。而社会培训机构被“产业化”人士评为资本化,是为自己谋利益,却为市场化人才做出了具大贡献。像我们最熟悉的北大青鸟教育就可以称得上it教育航母。教育改革要拨乱反正,要改变对学校乱扩大升级,对学生“广种薄收”的状况;要学习培训机构,根据社会发展的进程需要,决定学校培育人才的结构,各专业的高、中、低人才要有比例。

第三是观念问题。中国是有社会主义特色的国家。因此,中国的教育应当是“公有制为主体”,为人民服务为宗旨。教育不应该是个人的投资,而应当是社会对发展的投入,是一种社会积累。教育费用应当由国家、社会承担,从物质基础上培养学生的为祖国、为社会“回报”而学习的思想观念。教育费用由国家、社会承担之后,还缩小了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劳动力的生产价值的个人差别。这不仅有现实的意义,而且有很深远的意义。

乡,38人则是主张去发达城市闯一番,而对于岗位过剩的西部地区则只有2人选择。在大学生所重视的素质中面试技巧和计算机因素对大学生的影响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占50%左右,而专业能力差而被普遍的看低,究其原因是现在的大学生就业是专业不对口的结果。大学生就业难不可忽视的因素是大学生自身准备不足造成的,在受访者中,有相当一般分的大三学生对所要去的企业竟然一点也不了解,占总人数的33%。调查中他们普遍感到经验不足是造成他们就业形势严峻的主要因素,约占50%。除了这些方面,我们大学生还存在以下问题:

(1)、诚信问题,不少毕业生发现求职时有一定的证书、文凭、履历能为找工作带来方便,有的大学生凭勤奋刻苦,在大学期间努力争取获得相关证书,不刻苦学生则通过投机取巧或造假来骗取企业初步信任,对大学毕业生整体形象造成一定的损害。

(2)、大学生整体素质有下降趋势。由于近几年公办高校扩招,加之民办高校急增,招生规模不断扩大,招生分数不断降低,加上不少大学生大学学习不认真,动手能力差,缺乏实践经验,大学生整体素质有下降趋势。

(3)、大学生自身定位偏颇。都希望找收入高、待遇好的单位。由于我国不同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东西部地区之间、沿海地区和内地之间的差距较大,大学毕业生选择就业区域时,过度集中于北京、上海、深圳等热点地区,造成这些地区的就业压力明显增加。同时,大学生“高不成,低不就”心理定位严重影响就业。据中新网报导造成本科学就业难的最主要原因之一是“目前本科生‘高不成、低不就’”的心理状态。

(4)、求职途径把握不准。不少大学生通过参加各种各样人才交流会“广泛撒网”的方法,或希望通过熟人“托关系”、“找门路”以捧上“金饭碗”,不善于“推销”自己,没有针对自己的切实优势,通过重点了解用人单位实际需求情况,提高就业率。

人机构认为,学历越高越好。选人学历化,造成受聘人员水平和能力与岗位不相适应,或人才浪费,比如有些单位招聘计算机软件研究生仅用于本单位的打字等简单文字处理。现实工作中有些人的能力与文凭并不能直接划等号,不少本科或大专学生的业务能力不比研究生业务能力差。

(2)、存在性别歧视。女大学生明显处于劣势,不少用人单位考虑女大学生生理因素、婚姻因素、成就动机,以及生育保险费和女工劳动保护费用等。同等情况下女大学生将来工作成本比男大学生大,这是女大学就业难的主要原因。

(3)、生源地域歧视。不少用人单位考虑到本单位的业务情况与当地联系紧密程度,希望招聘的大学生熟悉当地方言及风俗,甚至有一定的人际关系网等,选用人才时优先考虑本地人才。甚至一些地方政府招聘公务员时也存在生源地域歧视,实行地区保护主义,不利于大学生公平竞争。

(4)、过分看重工作经验。经验不足是大学毕业生最大的劣势,不少用人企业经营有困难,急于招聘某一方面能人,并且希望很快给企业带来变化,而一般大学生则无法满足用人单位要求。用人单位忽视大学生的潜力和可塑性,其实经验总是在实践中培养起来的,大学生有较高理论水平,只要经过短期实践即能胜任工作岗位。

在我们的调查中,可以很清楚的发现当前就业形势严峻,并在大学生之中形成了一种“谈就业色变”的状况。但是从另一方面,大学生对自己和就业形势有了一个很清晰的认识和认真思考,这对他们以后他们的努力方向和激励都是很好的。总之,大学生就业形势已清楚的摆放在面前,学校、社会和大学生们应该找到合作点,达到共赢。

(1)、注重专业学习。专业强、基础实、理论深、技能佳,是每个用人单位渴望的人才标准。大学期间的专业学习是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基础,大学生在校期间必须注重加强专业知识的系统学习,苦练内功,提升素质,培养能力,掌握技巧,为顺利就业打基础、创条件、做准备。

(2)、加强实践锻炼。从进入大学起就要有意识的进行就业规划,通过各种途径寻求实践机会,为将来的就业竞争增加砝码。要在加强专业学习的基础上,重视校内和校外的社会活动,这些活动特别是社会兼职可以引导大学生走向社会,加强实践学习,熟悉工作流程,丰富社会经验,拓宽人际关系,是大学生进行能力锻炼、施展个人才华的重要舞台。

(3)、调整就业心态。对于大学生自身来说,首先要有一个健康的心理直面压力和挑战。“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是亘古不变的真理,特别是我国现阶段,社会的转型和转变都不可能一蹴而就,在不能改变社会的情况下,要逐步调整自己的心态,适应社会的要求。改变过去那种“一步到位”的就业心理,放弃“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旧知识分子偏激心理,不把考研、考公务员当成“救命稻草”(毕竟能如愿的只是极少数),树立“先就业,再择业”的健康观念,先争取工作岗位,为社会和家庭“减负”,再在工作中磨练自己,寻找机会进行突破。

(4)、还应在大学时全面关注社会动态,早早做好职业规划,并不断朝着这个方向奋斗。同时在不影响学业的情况下,适当的做些兼职工作,增加对社会的认识和经验的积累。充分利用大学的资源,全面掌握知识,以便在各行各业都能够快速接手工作。同时大学生们也应避重就轻,不要总涌往发达城市,西部地区更有利于发挥大学生的抱负和才能,而且薪酬待遇普遍高于东部,为西部发展做出贡献。

用人单位一方面要与学校加强互动交流,多了解学校里各专业的特色,还可以借鉴大学生见习制度的思路,为在校大学生提供寒暑假实习基地,既锻炼了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也有助于企业考察人才。另一方面,用人单位要进一步转变思想,牢固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切实纠正用人选材的偏见。一个单位要想得到可持续发展,既要使用好人才,也要注重人才的培养和储备。从我们的调查情况来看,多数学生充满激情、有闯劲,富有创新精神,而且理论功底扎实,接受新鲜事物快,可塑性强,如果对他们适当加以培训,一定能为企业带来更好更长远的发展。所以,企业不能只图眼前的短期利益,过分看重工作经验,而要有长远的人才战略眼光,要改变唯经验论、唯文凭论的做法,还要纠正性别上和地域上的用人偏见,切实做到不拘一格招揽人才,实现企业与人才的双赢。首先,用人单位要树立科学的人才观,改变唯经验论、唯学历论,摒弃用人歧视,鼓励人人都作贡献,人人竞相成才。

其次,选人标准要合理。用人单位要根据自身规模、性质、发展状况、岗位实际,制定相关岗位。

说明书。

细化。

岗位职责。

按照岗位的要求制定合理选人标准确定招聘人员质与量。第三确定科学招聘程序。要确定招聘考核的程序制定考核内容在按程序进行考核后择优录用。

(1)、应该努力提高办学水平。高校应转变观念,把握教育国际化的潮流,加强世界高教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全面提高办学水平。高校应树立正确的教育目标,积极培养大学生知识和能力,培养具有不断追求真理、追求科学精神,能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以上的综合素质优秀的大学生。

(2)、不断进行教育改革,高校必须以市场为导向,紧密联系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加快调整高校专业结构,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以培养适销对路的人才。现有科类结构与我国经济结构调整、产业结构升级和社会发展的要求还不能完全适应,必须适时调整。

(3)、建立完善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高校要尽快建立和完善集教育、管理、指导和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毕业生就业指导和服务体系。建立以服务为主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机构,并能独立开展工作,为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提供信息服务,咨询服务,指导服务,培训服务等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式的服务内容和服务形式,为大学生确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和择业观,掌握竞争技巧,积极参与人才市场的竞争创造有利条件。

(4)、学校应该实行积极的大学生安排就业政策,不仅在未来的发展方面,而且在心理调节上面,减轻大学生的就业焦虑心理。同时老师们应该对学生们加强教育,并进行积极暗示,多增加学生们的锻炼机会(别出现面试事心里紧张表达不清等情况)。

政府社会必须进行相应总体性调整。大学生就业状况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社会的发展水平,直接影响高等教育的发展及人们对高等教育价值的判断。政府要通过努力发展经济,调整产业结构,尤其是建立高新技术产业,提高产业水平,来增加对人学毕业生的吸纳能力,使高等学校的人才培养和社会的人才使用衔接好,这是政府和社会的责任。

我国大学扩招后,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已经是一个不争的现象,且有可能越来越难的趋势。这个方面和国际经济形式近3年来连遭打击,一方面和中国经济结构体制和教育改革落后有关,更和当今大学生的就业观滞后有关。针对这一社会现象,此次调查范围覆盖华南师范大学17个院系,包括师范与非师范专业在校的本科学生。共发放调查问卷580份,实际547份,回收率为94、3%。调查文件采用单项选择、不定项选择和主观题三种方式来回答问题。问题涉及大学生就业期望、就业素质的。

自我评价。

高校就业指导工作择业与就业的影响因素等方面,旨在对大学生就业期望与实际就业的相关问题进行实证研究,为高校就业指导和人才培养提供资料与对策研究依据。

大学生在职业取向方面优先考虑的前三项是“先就业后择业”、“先择业后就业”、“继续深造”,它们分别为41、76%、28、57%、27、84%。调查显示,在面得就业压力时,多数学生表现出特有的自信与成熟。

在此问题的选择中,特别值得关注的现象是“继续深造”,这选项占27、84%,有过四分之一学生希望继续学习,而且此风近年经久不衰,且越演越烈。究其原因:一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影响和人才素质要求的提高;二是就业竞争激烈,优越的职业需要优秀的高层次人才;三是心理因素,有的大学生是为了缓解就业压力,回避即时就业等因素。这一现象值得认真分析研究,其利与弊何在?其利在于缓解就业压力,促进人才素质的提高,改善我国人才结构,增强我国高级人才的科技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忧虑的是它反映出大学生心理素质方面的欠缺,社会压力的承受力不够,面对激烈的社会竞争,有相当部分的大学生选择了回避的方式,职业期望趋于“非风险化”。这种现象还可以从学生对就业前景的评价中看出,见图1所示。22、92%的同学对就业前景持有“不容乐观”的评价,这里除了客观实在的因素影响外,更多的是学生的心理素质因素问题。由此可见,高校加强就业指导和就业心理辅导工作是必要的。

调查结果表明(见图2):学生在选择就业地区时,选择经济发达地区占66、54%。这说明两个问题:一是经济发达地区除了有较可观的工作待遇外,经济发达地区与国际接轨更便捷,更能为就业者提供再学习提高的机会,这与学生的“自我发展”、“自我实现”的需要密切相关。二是经济发达地区的就业机会较其他不发达地区的高,且就业岗位多元化,这是吸引学生的一个重要原因。

作为师范院校的学生在选择就业岗位上,更多的是趋向于“学校或科研机构”、“行政机关或事业单位”(调查结果见图3)。

这与学生实际就业时考虑的因素一致,即把薪金与个人价值和能力的体现作为重点考虑因素。调查显示,学生的就业除了受薪酬的影响外,人生价值观中个人因素也很突出。但是,学生在进行人生选择时较多考虑个人因素,较少考虑社会需要,即使在追求自我实现时也折射出主要强调的是“自我”而非“社会”的需要。对于这现象的利弊值得我们研究与思考。

(2)在就业过程中,有44%的学生认为“经验及实践能力”为最重要的因素。而“学历”、“毕业院校或专业”、“应聘技巧”则各占10、48%、10、34%、12、69%。这可能与用人单位在招聘时的要求有关。

(1)多数学生的优势为“理论基础”、“师范技能”。

(2)有半数以上的学生认为自己的“实践能力”、“竞争与风险意识”处于劣势状态,它们分别达到了33、07%和30、69%;在学生认为自己最缺乏的素质方面中,“创新能力”、“实践*作能力”、“专业知识与技能”被纳入了前三项选择,结果见图7、其总的原因可能是,一方面知识更新迅速,知识越来越深,越来越广,职业素质越来越综合;另—方面学校教育滞后,教育的知识结构不尽合理,使大学毕业生就业时普遍有压力感和不适应感,对自己所学习和掌握的知识与技能缺乏自信。再一方面学生勇于挑战的心理素质还没形成;在创新能力的培养方面,说得多却做得少,培养的覆盖范围也相对狭小,主要的原因是缺乏培养的环境。除了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外,如何提高学生勇于挑战的心理素质和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也将成为高校就业指导的两大课题。

(1)有过半数的学生反映:“不太满意”学生就业的指导工作(见图5)。

(2)学生“希望学校在大学生就业成才方面着重给予哪些指导和帮助”时,

就业指导工作亟待从毕业班向低年级学生辐射,贯穿大学教育全过程具体来说,就业成才导航体系应该涵盖专业知识技能导航,如学习方法指导、新思想新观念介绍、个人完善知识结构帮助等;健康成才导航,通过实施结对服务、心理指南、交流讨论,对大学生在就业求知和个人成长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心理困扰排忧解惑;法律导航,普及法律知识,加强法治意识、引导诚信意识。

从调查所反映出的问题来看,进一步实现我校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管理规范化,特别是如何把就业指导工作切实纳入学校教书育人的整体工作轨道,还有值得深入研究和改进的地方。

摘要本文论述的是大学生的失业问题,通过分析失业的情况和原因,得出相应的对策以及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一种趋势的结论。

关键词结构性失业、摩擦性失业、周期性失业、供求矛盾、市场缺陷。

一是结构性失业。由于学习期间社会经济结构(包括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地区结构等)发生了变化,毕业生的专业、知识、技能、区域分布等不适合经济结构变化的要求,毕业时不能适应就业市场需要而造成的不能顺利就业。

二是摩擦性失业。毕业生对用人单位的发展空间、工资待遇、地理位置、工作环境等等有自己的期望,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学习成绩、专业技能、个人素质等也有一定要求,由于双方要求不一致导致毕业生没有用人单位接收的情况。

三是周期性失业。周期性失业原意是指由于经济衰退、总需求不足而造成的失业。我国目前经济持续增长,并没有出现经济衰退的情况,但是随着高校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多,社会对毕业生需求量增长速度滞后于毕业生人数增长,导致有效需求不足。

那为什么会出现上述情况呢?原因有三:首先,“供求矛盾”是导致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重要原因。xx年全国高校毕业生115万人,大约有35万毕业生就业时未找到工作;xx年全国高校毕业生145万人,未就业毕业生人数超过50万人;xx年全国高校毕业生212万人,预计毕业时未就业人数将超过70万人1。未来几年,高校毕业生就业人数和毕业时未就业的毕业生数还将急剧增长。毕业生就业人数的增加,促使毕业生就业市场发生了新变化,毕业生就业逐渐从“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使广大毕业生面临更加激烈的就业竞争环境。在“供需见面,双向选择”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下,毕业生作为人力资源提供方通过就业市场择业,用人单位作为需求方在就业市场中选拔毕业生。只有供求相一致,才能实现均衡,否则则会失衡,导致“就业难”。“供求矛盾”的表现主要有:毕业生的专业结构、知识结构、综合素质、学历层次,甚至就读院校等等不适应市场需求;毕业生的择业倾向与技能等不适应市场需要;毕业生的择业期望值与用人单位要求不一致等等,这些矛盾的存在,导致了非自愿的摩擦性和结构性失业。

此外,就业难还有一些其他方面的原因。例如,人事户籍制度改革的滞后,制约了人力资源的充分流动。虽然这种现象随着人事代理等中介服务措施的出现得到了一定缓解,但是距离由毕业生就业障碍转变为就业动力还有不小差距。

第一:要进一步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实现高等教育与社会接轨,增强毕业生素质和适应社会的能力。

高等学校是为国家和社会培养高素质人力资源的主要阵地,社会和市场发展的需要应该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导向。增强学校与社会的联系,根据社会需要开设专业、设置课程,不断革新教学形式和内容,才能使高等学校更好地履行社会服务职能。

无视社会需要,盲目培养,就会导致高校毕业生不适应用人单位需要,在就业市场上缺乏需求,形成结构性失业。高等学校应树立科学的发展观,以市场为导向,以质量为基础,培养服务社会各级各类需要的多种人才。在培养中应充分重视市场需求,建立科学的评价、分析和预测体系,把握社会实时经济走势和就业市场的变化情况,按照社会发展方向设置专业,有效地消除结构性失业。这是解决大学毕业生就业难问题的根本思路。

市场需求是多样化的,不同岗位对毕业生素质的要求就不一样。如果高等学校培养出的学生千##第1篇律,或是心理素质差,或是动手能力差,或是社会适应能力差,其结果必然就是毕业生在人才市场中缺乏竞争力和吸引力。素质教育强调个人素质的发挥,因而培养出更多更好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毕业生,可以有效地提高毕业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增强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中的竞争力,克服摩擦性失业。

在就业市场上,毕业生缺乏必要的求职技巧、择业技能差是导致摩擦性失业的重要原因。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作为毕业生就业工作中的重要环节,应当充分发挥服务职能,加强对毕业生的就业指导,着力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通过就业指导和服务,帮助毕业生科学地分析市场、客观地认识自己,有效地消除“供需矛盾”。通过就业指导和服务,帮助毕业生掌握一定的择业技巧,善于利用市场信息,善于在就业市场中“推销自己”,通过市场落实就业单位。

要重视和加强毕业生就业市场和信息服务体系建设,促进就业市场的信息化。充分而有效的信息可以降低市场成本,提高效率,实现节省资源和提高效益的目标。当前大学毕业生就业市场中信息不充分是影响用人单位选材和毕业生就业的突出问题,因此,加强毕业生就业市场和信息化建设是当务之急。国家、地方和高等学校要围绕毕业生就业市场建设立体化的毕业生就业市场和信息服务体系,互相联系,互相补充,促进就业市场中的充分信息,为毕业生就业提供更多的选择。同时还要制订相关规定,加强对毕业生就业市场的管理。有效的调控和管理是市场发挥优势的重要保证。目前毕业生就业市场中还存在着一些秩序混乱、缺乏监督的情况,不利于就业市场充分发挥资源配置作用,各级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毕业生就业市场的调控和管理力度,出台相关管理办法和规定,为毕业生就业市场提供统一规范,保证市场秩序。

处在新世纪战略机遇期的大学毕业生和高校教育工作者都会发现,我们所面临的时代是一个快速变革的时代。面对不断变化的新形势,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创新的思路不断加强和改进大学毕业生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积极引导毕业生突破传统的就业观念的束缚,树立与时俱进的就业观,进一步拓宽就业渠道,自觉树立自主创业的思想观念,主动到基层就业。努力实现多渠道、多形式的科学择业,积极创业。

大学是我们许梦和圆梦的地方,我们来的时候踌躇满志,我们走的时候也绝对不要留下任何遗憾。虽然大学生难就业已成为一种趋势,一个比较难解决的问题,但是我们绝不要就这样失去了信心。或许我们以后找不到称心的工作,但是我们也还是要有我们来时的那颗火热的心,把我们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去,不要管以后会怎么样,只要我们在这四年内无愧于心,这样就够了,如果我们太注重结果的话我们有可能欣赏不到沿途的美丽的风景,毕竟结果不是最重要的,如果我们能够想通这一点,那么我们就不会失去信心了,所以我们要把握好现在,把什么就业烦恼都抛到一边,认真学习,我想这才是我们的当务之急。

学生毕业就业实践调查报告(专业16篇)篇九

乙方(学员):

身份证号码:

丙方:北京恩梯梯数据系统集成有限公司。

丁方(学校)。

甲乙丙丁就丙方参加甲乙方举办的岗前培训班达成以下一致:

一.背景:

1.甲方和丙方是从事对日软件开发的企业,目前双方都缺乏人才,本次甲丙双方合作,共同招聘培养对日软件开发人才。

2.乙方自愿参加甲方和丙方联合举办的岗前培训,学习期满后,进入方工作。

二.有关约定:

1.培训期间:

1)乙方以甲方未来员工的身份,进行培训,由甲方统一管理,丙方进行监督2)培训期间:6个月3)培训内容:参见招聘简章2.培训结束:

1)乙方培训期满考核合格后,乙方将进入方工作,与方正式签订为期年的劳动合同。

2)方同意乙方进入方工作,签订为期年的劳动合同。方对此没有异议。

3)上述劳动合同应在培训期满前周签订。

3.工作地点和待遇:1)工作地点:北京。方的所在地。

2)待遇:第一年的税前年收入在人民币30000元至45000元之间。在劳动合同中约定。

三.协议的终止:

1.乙方在培训期间出现以下情形之一,本协议自动终止:

1)乙方违反培训管理规定,经教育不改的。

2)根据培训情况,甲方认为乙方不具备培养前途的。

3)乙方不认真学习,不能按时完成培养计划的。

4)乙方出现健康情况,不能继续完成培训或胜任将来的工作的。

5)乙方出现违反国家法律法令地方法规等违法犯罪行为的。

四.争议解决:

五.其他:

本协议一式份,签字盖章后立即生效,协议方各执壹份,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甲方:北京吉科英普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丙方:北京恩梯梯数据系统集成有限公司。

法定代表(授权代表)法定代表(授权代表)。

20xx年月日20xx年月日。

乙方:丁方:

20xx年月日20xx年月日。

(本文素材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学生毕业就业实践调查报告(专业16篇)篇十

调查报告是对某一情况、某一事件“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分析研究,揭示出本质,寻找出规律,总结出经验,最后以书面形式陈述出来。高校大学生毕业就业意向的调查报告,一起来看看。

随着近年各大高校扩招,全国总体就业压力严峻。对每个高校大学生来说,及早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对决定自己的职业生涯的主客观因素进行分析,总结和测定,确定奋斗目标,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就业环境中处于不败之地。我和其他两位同学一起组成一个团队用问卷形式对西南政法大学的同学做了一个不完全的调查,问卷的问题极具代表性,对没每一个高校大学生就是一个很好的参考。

调查内容:

就业是每个高校大学生都要面临的问题,对这个问题有清晰的认识会对自己的就业有很大的帮助的。有绝大多数人对就业这个问题的认识是很清楚的,75%的人认为就业形式严峻,就业难。17%的人认为形式正常。看来许多人对这问题没有偏离现实。就业形式的严峻迫使高校大学生在大学里努力的学习知识,严峻的形式也是高校大学生学习的压力。所以,认清形势将会帮助你更好就业。

二就业的砝码。

问卷里提到专业、学校、个人能力,什么对就业的帮助最大。5%的人选择了学校,现在社会上确实存在这样不公平的现象,或许她的招聘广告上写道“只招211工程大学”。大学的名气对就业确实有影响,但是进入名牌大学的人却是少数啊。总体上来看,其他大学的就业率也不差。11%的人选择了专业,社会上流传“选好学校,还不如选个好专业”。专业对以后就业确实有影响,比如某大学的王牌专业,它的就业率就一直很高。但是就业以后,经常会出现专业不对口。专业只是影响就业的一个因素。90%的人赞成个人能力才是就业的最大砝码。有了能力,无论走到那里就有饭吃。但我个人认为,你没有那块敲门砖,进不了那扇门,即使你再有能力也是无济于事。所以光有能力是不行的,你得有一定的资质,文凭。

三怎么样就业。

谈到通过什么方式就业,也不过这几种方式:校方推荐、找关系、靠自己。这是高校大学生就业面临的最大的问题。举一个例子,但不是绝对的。一个农村的孩子大学里学业平平,没有被校方推荐就业,没有亲戚朋友可以帮助他,他就只有靠自己的力量找一份工作,但是糟糕的是能力又不是很好,所以自然而然的失业了。这就是许多高校大学生失业的原因。15%的人认为就业要靠父母和亲戚,这是走向岗位的捷径。81%的人凭自己的实力找工作,这是当下最普遍的现象了。什么北漂一族,下南洋啊……都是高校大学生为了工作,靠自己在外面打拼。多么鲜活的例子。只要是自己愿意,凭自己的双手肯定能够为自己谋得一席之位的`。

四人生的第一桶金。

高校大学生对工作的初期月薪的期望值到底是多少呢?45%的人定位在1000~1500元/月,这是个什么概念呢?就我看到的啊,普通的洗碗工月薪是800~1000。那么高校大学生在社会上的定位就是比洗碗工高那么一点,这也是因为就业难造成的问题。许多毕业的高校大学生认为能够找到一份工作就是幸运的啦,慌不择路,什么职业都可以,最紧要的是能够有钱可赚啊。1500~3000元/月,这对于刚刚毕业的高校大学生来说还是有点难的啊!46%的人对自己的期望就在这个层面,当她们出入社会后会发现许多现实和自己想法背道而驰。合理的定位将会扩大高校大学生的就业面,就业的机会也会更多。

五留守或外出。

究竟在哪里就业也困扰着很多高校大学生。选择家乡还是外地呢?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考虑。家乡,是自己出身的地方,那里有熟悉的环境,熟悉的人。在家乡工作的话,适应工作的速度肯定会很快,自己的亲人也在那里,可以提供很多帮助,有利于自己的发展。在异地工作,有利也有弊,利在于高校大学生可以开阔眼界,接触到更多的新鲜事物。弊在于,高校大学生对这里的一切都很陌生,可能对气候不适应,没有亲戚朋友,还有许多不确定因素,可能会面临危险。59%的人选择在家乡就业,18%选择在外地就业。看来当代高校大学生对自己的检验不仅局限于家乡,把眼光更多的放在了外地,在那里可以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实现自己的价值。

六自主创业。

自主创业越来越成为当下流行。我们会在报子上看到某大学高材生卖猪肉,某高校大学生卖包子……这样的例子不是一个两个,已经是普遍的现象了。高校大学生选择自主创业,是一石二鸟的举动。一是缓减了高校大学生就业压力,二是解决自己的就业的问题。59%的人选择了自主创业,显然很多人对就业也是有两手准备。光靠企事业单位来吸收毕业高校大学生肯定是不够的,如果还是一味的等着招聘的话,那好比在抹杀机会。自主创业是高校大学生对自由的追求和对工作的渴望的结晶。

结论和建议。

中国经济体的壮大,是一把双刃剑,它给中国带来了可观的gdp,也造成了许多社会问题。高校大学生就压苦难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的。这不是一两年的事了,是中国长期积累下的问题。经济的壮大,对人力需求增多了,高科技的发展,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增加。越来越多的高校大学生都走上了这座独木桥,在激烈的竞争中失业。严峻的形式依然没有改变,还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的。

怎么解决高校大学生就业苦难的问题呢?

教育体制需要改革,高校扩招是造成就业困难的问题之一。中国的高校扩招,生产出来越来越多的高校大学生,高校大学生的价值也在不断的贬值。高校只知道扩招、再扩招,收钱,还是收钱。他们有为自己生产出的产品想过吗?到底销路怎么样啊?厕所里的环卫也是高校大学生。高校理应制定出一套方案解决这个问题。

企业法人应该担负一定的社会责任,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是离不开企业的,企业的发展是离不开高校大学生人才的。所以他们之间是不可分割的关系。企业是解决就业的一大支柱。

只是靠外界因素是完全改变不了高校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的。事物的发展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因是主要因素,外因是次要因素。高校大学生只有改变自己,来适应这个社会。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加强自己的专业技能。现在的就业形式多种多样,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自主创业、当村官……关键在于自己,转变了就业观念将会更有利于就业。

所以,提升自己,把握机会,就业就不再是难事。

学生毕业就业实践调查报告(专业16篇)篇十一

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就业难是一个复杂的社会i司题,从教育内部分析,就业难问题主要体现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变化与高校专业设置调整相对滞后、币场需求与人才培养结构失衡等诸多方面。大学生就业状况已经成为衡量高等学校办学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如何解决好大学生就业难间题,是推进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大课题。

我们的间卷主要涉及了以下几个方面:

1.针对以后工作情况设间

2.针对自我期许和对企业的期许设问

3.针对就业信息和就业途径设间

4.在校的职业生涯规划对就业具有多少程度的影响

今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国民教育的提高,高校的不断扩招,大学生群体不断扩张膨胀,大学生就业难等一系列社会性间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近年来深圳富士康公司发生的连续跳楼事件,在人们为那些年轻的生命感到惋惜的时候,也更加关注目前大学生就业难的间题。解决大学生这个弱势群体的就业难间题、生活难等间题,已经迫在眉睫,只有真正的解决这个间题,才能促进社会的和谐安定,才能能真正把知识变成生产力,从而推动一个国家的实力发展。

首先,“弱势群体”这一概念,在以前虽然不同程度上也划分过一定阶级、一定人群,但还没有把大学生纳入其列,随着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难、生活难等间题的日益加剧、形式的更加严峻,无形中把大学生划分到了实实在在的弱势群体之列,“毕业即失业”的言论已经不再是危言耸听、大学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的情况下,社会上存在的许许多多、或明或暗的漠视态度和歧视行为,使大学生弱视群体无法获得平等的就业权,被无情地剥夺了公平竞争的资格,也引发了种种社会冲突和矛盾。

据国家人力资源部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就连续八年来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统计:2003年212万、2004年280万、2005年333万、2006年413万、2007年495万、2008年559万、2008年610万、2010年631万,从详细数据观察,可见毕业生的人数程猛增趋势,八年累计3533万,而据教育权威部门统计显示:到目前为止2009年毕业生就业率仅为35%,加之以往毕业还役有就业的学生,并且不考虑虚假就业信息的存在,我们可以看到目前的就业形势是多么严峻,如此庞大的基数已形成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在以往的毕业生还没有一个良好的就业环境之下,又一拨的人群又加之到来,紧缺的、理想的就业岗位上更显得前什后继。虽然许多的企业面临用工荒,但所提供的岗位都是普工岗位,整个社会都在鼓励大学生下基层,从基础干起,但这又与上学最终的初衷相违背,从而甚至形成了教育无用论的局面。以至于他们高不成低不就,从而走向社会的弱势群体、边缘人群。

学生毕业就业实践调查报告(专业16篇)篇十二

调查目的:通过对大学生毕业就业心理进行调查,分析影响大学生毕业就业心理的主要因素,并深入研究产生这些因素的主要原因,从而找到缓解这些心理压力的方法。

调查结果:(一)调查对象:目前在校大学生,特别是即将毕业的在校大学生。调查他们的学业水平、择业要求及其它考虑因素。(二)调查的基本情况:这次调查主要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进行调查,调查的内容包括:学生的性别、学历、专业、所在年级、就业水平、就业还是创业、工资水平要求、工作地点、工作是否与专业相关、是否继续深造、就业方式、家庭因素、是否担心找不到工作、缺乏的能力。调查问卷收集方式主要以网络收集为主。资料收集时间为一个月。后续工作包括:数据统计,数据分析,主要因素归集,调查造成因素的原因,总结所分析的内容,收集各种解决心理问题的建议,总结收集到的解决方法和建议。(三)调查数据分析:

1.接受调查的大学生男女比例:男同学占46.2%,女同学占53.8%。说明调查的学生当中女同学比较多,但男女比例相差不大,接近一比一,有利于后续数据分析的准确性。

2.接受调查的大学生的学历:本科生占73.8%,专科生占26.2%,调查的学生当中本科生较多,而我们目前所读的是本科,此数据说明后续数据的分析比较接近我们的状况。

3.接受调查的大学生所在的年级:大一占10.8%,大二占33.8%,大三占41.3%,大四占12.3%,其中大三的学生较多,其观点比较接近我们大部分人目前的观点,说明后续数据有可取性。

4.接受调查的大学生所读专业:外语占6.2%,电子占9.2%,化药占6.2%,计算机占7.7%,会计占10.8%,金融占9.2%,其它专业占50.8%,说明调查的大学生中所读的专业种类繁多。

5.接受调查的大学生中选择毕业后就业的占83.1%,选择毕业后创业的`占16.9%,说明大部分大学生选择就业,但仍有一部分大学生选择创业。选择就业的大学生大多都因为创业有一定风险且需要资金而选择就业,选择创业的大学生则大多都有资金支持且愿意接受创业的风险并相信创业能带来就业机会而选择创业。

6.接受调查的大学生中选择毕业后就业的占83.1%,选择考研的占7.7%,选择出国留学的占9.2%,说明大部分大学生都选择毕业后就业。另外一部分选择考研的学生,大部分都觉得读完研究生后找工作会比较容易,且愿意多读几年书;一部分选择出国留学的学生,则大部分家里比较富裕,有足够的资金供其出国留学,且普遍认为出国留学归国后会比较容易找到好的工作。

7.接受调查的大学生中,选择毕业后留在毕业城市工作的占61.5%,选择毕业后回家乡城市工作的占38.5%,说明大部分同学都打算留在毕业城市工作,原因包括:觉得在毕业城市找工作较容易,在毕业城市工作比较有发展潜力,家乡城市较落后等,更有部分人认为没有一番作为就回家乡很没出息。

8.接受调查的大学生对工资水平要求:1000~20xx元的占26.2%,20xx~3000元的占41.5%,3000~4000元的占9.2%,4000~5000元的占9.2%,5000元以上的占13.8%。说明大部分学生都认为20xx~3000元比较适合,主要原因有:刚毕业,工作经验不足;认为不能胜任很高收入的职位;工资太低的会觉得自己跟没读过大学的人待遇一样等。大部分学生都会选择比较保守,但又不会太低,足够解决日常用度的工资水平。

9.接受调查的大学生的就业压力:很担心、焦虑毕业后找不到工作的占7.7%,有点担心但觉得还是可以找到工作的占72.3%,不担心毕业后找不到工作的占20%。说明大部分学生虽然担心毕业后就业问题,但是对就业还是抱积极态度。

10.接受调查的大学生对家庭因素的看法:认为就业因自己决定而不该由家庭因素决定的占18.5%,十分重视家庭因素及家里人意见的占21.5%,视情况而定的占60%。说明大部分学生都在乎家里人意见,但有时考虑到实际情况,还是不能完全听从家里人意见。顾家的思想在中国人心中依然根深蒂固。

11.接受调查的大学生的就业方式:选择参加现场招聘会的占53.8%,选择上网找工作的占12.3%,选择亲友介绍的占27.7%,选择上门推销自己的占6.2%。说明大部分学生选择参加现场招聘会或亲友介绍的就业方式。上网找工作同样要面试,参加现场招聘会可以马上把握机会;亲友介绍的工作比较大可能会被录用。

12.接受调查的大学生缺乏的能力:认为自己缺乏创新能力的占36.9%,缺乏组织能力的占23.1%,缺乏交际能力的占24.6%,缺乏独立能力的占15.4%。表明认为自己缺乏创新能力的学生居多,中国目前的教育方式主要还是以“填鸭式”为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较少。

13.接受调查的大学生对工作是否该与专业相关的看法:认为必须从事与自己专业相关的工作的占24.6%,认为只要找到工作,不管是否与自己专业相关的都可以的占29.2%,想找与自己专业相关,但找不到也不强求的占40%,本来对自己专业不感兴趣,想从事其他工作的占6.2%。说明想从事与自己专业相关的学生占多数,不管其立场是否坚定。但考虑到目前毕业找工作困难的情况,较多的学生还是会选择先找到工作,再考虑是否与专业相关。

总结及建议:

v调查结果总结:调查的男女比例相对均衡,其中本科生居多,大部分是大三的学生,多选择毕业后就业,会担心就业问题,但相信会找到工作,打算参加现场招聘会的人较多,在考虑家庭因素的同时,也会结合现实情况再决定工作问题,由于经验不足等问题,对工资要求不会过高。

v影响因素总结:大学毕业生逐年增多,同样学历的人比比皆是,但岗位不足,导致竞争激烈;刚毕业,工作经验不足,很多企业都招聘有工作经验的人,机会相对较少;家庭压力和感情压力,各种抱负太多,心理压力太大,往往影响在面试中、工作中的表现;初次步入社会,感觉彷徨无助,适应能力不强,面对社会复杂容易手足无措;处于“高不成低不就”的状况,太难的岗位没有能力胜任,太低的职位又不愿意尝试。

v消极心理总结:学习压力、就业压力引起的郁闷心情,对毕业找工作的焦虑心情,休息不好所引起的浮躁心情等。

v建议确定方向:要确定好自己的目标,这样可以避免方向不定所引起的彷徨和焦虑,还可以及时做好准备,有针对性的学习更多对自己有帮助的知识,大好基础,积累经验。

v建议多做运动:多做运动不但有利身体健康,促进新陈代谢,同时提高学习效率,缓解疲劳。劳逸结合,才能事半功倍。

v建议多交朋友:交际能力在以后的工作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多交朋友,不但可以提高对社会的认识度,在以后的工作中相互帮助,同样会让你事半功倍。

v建议参加实习:多参加实习工作,不但可以让你更快的熟悉专业工作,而且还可以积累社会经验,这对毕业找工作起着重要作用,同样的学历,企业总会选择有经验的人。

v建议多与人交流:与人交流不但可以倾诉心事、缓解疲劳,还可能会得到朋友的帮助,这样又能减轻压力与烦恼。

随着时间的推移,就业情况会有所改变,调查的结果也会有所不同,收集到的建议也会更多更完善。以上的调查报告虽不能绝对表明目前大学生的毕业就业心理,但仍然反映出目前大部分大学生的毕业就业心理状况。总结出的建议不一定能解决所有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但希望这些建议能对即将毕业的学生提供一点帮助。这次调查报告的完成,让作为大三的我受益匪浅。

学生毕业就业实践调查报告(专业16篇)篇十三

自20下半年以来,金融危机给我国带来了巨大的就业压力。这种就业压力来自于金融危机对两个群体就业的影响,一是对于农民工就业的影响,二是对于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影响。从数量上看,受金融危机影响的农民工远大于大学毕业生,然而我国典型的二元经济结构使得农村成为城镇就业的蓄水池,发挥着缓冲器的作用,失业农民工短期内能够回到农村地区。对大学毕业生而言,状况则有所不同,他们急需在走出校园之后找到工作。农民工和大学毕业生这两大就业群体中,农民工的就业问题会随着经济增长速度提升而迅速缓解,甚至会再度出现民工荒的现象,当前国家推出的四万亿投资计划也能够在很大程度上缓解农民工的就业压力。然而对于大学毕业生而言,形势并不那么乐观,在金融危机爆发之前的几年时间里,尽管经济形势良好,然而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始终较为突出。金融危机下,大学生毕业形势更加严峻,而毕业人数到达631万,更是火上浇油,给社会带来巨大的就业压力,毕业人数又创新高,到达640万,加上前几年积累的毕业生,就业压力可想而知。

实际上,自以来,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一向是社会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2009年是近几年来对大学毕业生而言最为不利的一年。从供给方来看,数据证明,2009年中国将有611万大学毕业生,比2008年增加52万。此外,截止到2008年,尚有150万已经毕业的大学生没有找到工作,他们将和应届毕业生一齐寻找就业机会,这使得2009年毕业的大学生面临着更加激烈的竞争。从需求方来看,受金融危机和经济周期的影响,以企业为主体的用人单位对大学毕业生的需求会有明显下降。大学毕业生毕业即失业的现象在2009年将更加突出。应对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既需要大学毕业生转变求职观念,拓宽求职范围,也需要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用心支持。

在某招聘网发布的7月就业指数中,上海、广州两地消费品行业职位数量在各行业中排在前列,上海消费品业职位数占总职位数的8.53%,居各行业第四;广州占12.06%,位居第二,仅次于计算机/信息行业中华英才网职业顾问分析认为,快速消费品行业销售类人员通常占企业员工总数的30%以上,每当行业对人才出现集中需求时,首当其冲的是市场营销类人才除了超多需求一线业务推广人员、销售代表之外,对营销管理类专业人才需求也较为迫切,这也是快速消费品行业缺口较大的人员在的人才市场,快速消费品的营销人才将十分抢手,相关企业将有必要继续对此类人才进行储备。

石油业专业人力资源匮乏。石油行业招聘企业以特大型国有企业和外资石油服务公司为主。外资石油企业方面,其在中华英才网上所发布的职位显示出,专业技术人才,尤其是地质工程师和钻井工程师有明显的人力资源匮乏的现象。同时,因为目前石油企业人才流动的内外部条件还未成熟,所以外资企业虽然带给良好的职业发展空间、有竞争力的薪酬待遇等优越条件,招聘到所需的研发技术人员也有必须难度。国有企业方面则是从事跨国经营的人才极为紧缺——就陆上石油企业而言,无论是各石油企业还是三大集团公司直属机关,从事跨国经营的管理人才都不足总人数的1%。

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有多种原因,其中落后的产业结构,地区发展不平衡以及户籍制度等是比较突出的原因。

校扩招之前,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问题还不构成突出的社会问题,从19开始,高校大幅度扩招,结果到四年之后这批学生就应毕业的20,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突显了出来,从此之后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一个问题。由此可见,对于大学毕业生供求与需求之间的失衡是有其深刻的社会原因的,并不能在短期内加以改变。

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发展并没有缩小反而拉大了东西部地区的差距。这使得各种劳动力都纷纷往东部沿海地区聚集,大学生就业也以东部沿海地区为首选就业区域。20,大专以上学历从业人员在东部地区约占47.69%,到2005年这一比例已经提高到53.24%。这使得东部地区人才的竞争异常激烈,大学毕业生在东部寻找就业岗位的难度也日益增加。由于城乡差距同样显著,在同一个地区,大专以上学历人才往往也都向大城市聚集,这使得大城市呈现出人才集聚的“马太”效应,同样也使得大城市里大学生求职竞争十分激烈。

留住大学毕业生。在中西部地区,大专以上学历人才明显向公共部门聚集,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公共部门不仅仅能够解决落户等问题,而且在稳定性和社会福利等方面有着较强的优势。

此外,在当前经济形势下,大学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还将遭遇到更多的竞争威胁。首先是来自于被裁职员的竞争威胁。这些人员在失业之后势必要在劳动力市场上寻找新的就业机会,他们丰富的工作经验对于准备步入社会的大学毕业生而言,显然是一种竞争威胁。相比之下,大学毕业生缺乏工作经验,因此容易受到冲击。其次是来自于海归人员的竞争威胁。由于美国金融危机以及由此引发的经济衰退,超多在海外求学的留学生在毕业时可能难以找到适宜的工作机会,更有原本在海外工作因金融危机影响而失业的人员,他们都有可能回国寻找就业机会,这无疑对国内的大学毕业生构成竞争威胁。相比之下,国内大学毕业生在外语和专业技能以及视野等方面可能会处于下风。以高校为例,由于近年来海归博士较多,因此给了高校以更多的选取余地,不少高校在引进老师或者研究人员时往往会优先思考海归博士硕士,这无疑给本土毕业的博士硕士们在求职过程中造成了巨大的竞争压力。

企业是深受此次金融危机影响的单位类型,因此,2009年超多的企业将减少对于大学毕业生的需求,传统上容易进入企业的诸学科毕业生将遭遇寒流,例如国际贸易、会计和计算机等应用学科。相反,机关事业单位受金融危机的影响较小,从而突显了这类单位的优势,这势必使这些单位的求职竞争更加激烈。对一些冷门学科和专业的毕业生而言,由于多年来供求关系相对稳定,他们的就业在这次金融危机中并没有受到明显的冲击。

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需要充分利用好各种有利的政策措施。随着社会各界对于大学生就业难这一问题的关注,越来越多的优惠政策开始制定并付诸实施,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政府都制定了颇具地方特色的优惠举措,在当前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的形势下,就应充分有效地利用这些优惠政策,使大学毕业生尽早实现就业。

针对此刻大学生的就业所面临的种种问题,要使问题得以缓解,就要采取各种有效的措施。需要国家,企业,大学生自身,教育机构各个方面做出努力。

1)国家方面。

1.1稳定的就业环境。制定法规保护大学生就业的切身利益。例如规定最低薪酬,并且针对金融风暴的影响,更要创造稳定的就业环境。而且要平衡中小城市与珠三角的人才竞争政府用心为毕业生到农村等基层单位工作创造条件,例如:开辟常年性、规范化的渠道,并加强宣传引导工作;为到基层单位工作的毕业生带给一些优惠政策;要切实关心这些毕业生的发展,使他们真正感觉到在基层大有作为。

1.2加快调整人才培养结构。要进一步加大社会急需专业的招生数量,控制长线专业的发展规模,对教学质量不高,专业设置不合理而导致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过低的院校和专业,要减少招生数量。

1.3拓宽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的渠道。鼓励高校毕业生大基层,到中小公司,到艰苦的地方去工作。

2)教育机构方面。

学校应不断加强软、硬件设施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深化教学资料的改革,拓宽学生知识面,增加应用性、操作性、技能型的课程,切实培养具备各种综合技能能够适应社会需求的综合型人才。社会的发展离不开创新,大学生要在工作中得到实现自身价值也离不开创新,学校只有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潜力,使大学生有潜力进行自主创业,才能在工作中有出色的表现,给自己创造就业机会。

3)社会方面。

公平对待大学生,降低大学生就业的门槛。创造没有歧视的就业环境。使得员工对企业有归属感,更好的为企业付出。从而带来可观的经济收益。另外,企业应与时俱进培训员工。因为大学生刚进入企业,对于业务都缺乏专业的潜力,再加上本身刚步入社会,经验不足,所以企业要培训他们。当今时代,是一个瞬间万变的年代。培训这一个名词已然成为了一个必要,是企业充实员工潜力的重要装备。

4.1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大学生要想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取得成功,实现自身价值,在校学习只能说是前期工程,要在提高综合素质上下功夫,打造属于自己的创新精神和实践潜力,汲取书本以外的营养,以满足社会对所需人才所应具备的素质。

4.2要有创新潜力。面临严峻的就业压力,很多大学生对会选取自主创业,自主创业能够降低毕业生就业的压力,但是自主创业却有更高的要求,其中创新潜力是必不可少的。只有掌握好人脉,金脉,知脉这三脉,毕业生才能具备创业的天时地利人和的条件,才能在自主创业中站稳阵脚。

良好的基础。做事要坚持到底,不要轻易的跳槽。要有职责意识,对企业负责,对自己负责。

4.4大学生必须要未雨绸缪,做好充分的准备。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职业生涯规划是指导者透过对大学生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的基础上,根据大学生的兴趣、爱好、潜力、特长、职业倾向等,有针对性地帮忙个体确定自己的奋斗目标,并明确实现目标的思路、途径,使大学生在成长成才的道路上尽可能地少走弯路的过程。在校期间要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在选取就业之前做好充分的分析,毕业生才能选取适宜自己的职务,而不要乱投一通,以致浪费人才资源。

学生毕业就业实践调查报告(专业16篇)篇十四

求不断上升。近些年来,我国高校大规模扩招,大学生就业市场出现了新的形势。

为了更好的了解当前大学生的就业心态,以便为广大同学在求职时提供更好的参。

考意见。我们特别组织了这次调查,希望能够得到你们的支持与合作,本问卷不。

对外公开,情如实填写。谢谢合作。

个人信息:

姓名:性别:年龄:

籍贯:学院:

1.你毕业后会做什么?

a:出国留学b:就业创业。

c:考研深造d:其他。

2.你了解现在的就业趋势吗?

a:了解b:一般c:不了解。

3.关于职业选择和工作单位的信息都是哪里得到的?

a:各大找工作网站b:学校招聘会。

c:仅凭个人爱好d:朋友介绍。

4.如果毕业后打算就业,选择。

a:国企b:合资c:外资企业。

5.对现在所学专业是否满意?

a:满意b:较满意c:一般。

d:较不满意e:不满意。

6.对本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

a:完全掌握b:基本掌握。

c:部分掌握d:没有掌握。

7.是否了解本专业的就业方向?

a:完全了解b:基本了解c:一般了解。

d:几乎不了解e:不了解。

8.是否愿意从事本专业的工作?

a:是b:否。

9.毕业后您会选择到哪个城市或地区发展?

a: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b:沿海发达地区。

c:中小城市d:边远地区。

e:城镇或乡村f:留在四川省。

10.您认为解决当前就业情况的重要办法是(可多选)。

a:提高职业技能,提高就业技巧。

b:调整择业期望值,调整就业心态。

c:寻求必要的就业指导,合理规划职业生涯。

d:获得更多的`就业渠道通过加强实习等多种方式更加了解企业。

11.您对自己第一份工作的薪酬期望是多少?

a:500―1000b:1000―1500c:1500―。

d:2000―2500e:2500―3000f:3000―3500。

g:3500以上。

12.您认为用人单位最关心毕业生的哪些素质(可多选)?

a:专业知识b:学校名气c:学历及学习能力。

d:社会实践经验e:工作交际能力f:品德、特长爱好。

g:身高、相貌。

13.您认为在求职前必须具备的求职知识和能力是:

a:如何写专业简历b:如何了解一个企业。

c:企业选人的标准d:如何面试。

e:如何谈薪酬和福利。

14.您首选的就业方向是。

a:政府机关公务员b:学校及科研所。

c:其他事业单位d:国有企业外资企业。

e:名企或股份制企业f:部队。

g:参加基层服务项目h:非政府社会组织。

i:自主创业。

15.您对这个行业的选择主要基于(多项选择)。

a:属于朝阳行业,前途远大b:该行业收入较高。

c:稳定d:与自己的专业对口。

e:创业机会大f:其它。

16.对第一份工作,您最看中?

17.你认为毕业最大的问题是什么?a:文凭问题b:经验c:技术d:其他。

学生毕业就业实践调查报告(专业16篇)篇十五

在酷寒中,我迎来了作为大学生的第一个寒假,对于一个大学生而言,敢于接受挑战是一种基本的素质。我毅然踏上了社会实践的道路。亲身体验社会实践让自己更进一步了解社会,在实践中增长见识,锻炼自己的才干,培养自己的韧性,想通过社会实践,找出自己的不足和差距所在。

自从走进了大学,就业问题就似乎总是围绕在我们的身边,成了说不完的话题。在现今社会,招聘会上的大字报都总写着“有经验者优先”,可还在校园里面的我们这班学子社会经验又会拥有多少呢?为了拓展自身的知识面,扩大与社会的接触面,增加个人在社会竞争中的经验,锻炼和提高自己的能力,以便在以后毕业后能真正真正走入社会,能够适应国内外的经济形势的变化,并且能够在生活和工作中很好地处理各方面的问题,我回到了自己的家乡,开始了我这个假期的社会实践。实践,就是把我们在学校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客观实际中去,使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有用武之地。只学不实践,那么所学的就等于零。理论应该与实践相结合。另一方面,实践可为以后找工作打基础。通过这段时间的实践,学到一些在学校里学不到的东西。因为环境的不同,接触的人与事不同,从中所学的东西自然就不一样了。要学会从实践中学习,从学习中实践。

在中国的经济飞速发展,又加入了世贸组织后,国内外经济日趋变化,每天都不断有新的东西涌现,在拥有了越来越多的机会的同时,也有了更多的挑战,前天才刚学到的知识可能在今天就已经被淘汰掉了,中国的经济越和外面接轨,对于人才的要求就会越来越高,我们不只要学好学校里所学到的知识,还要不断从生活中,实践中学其他知识,不断地从各方面武装自已,才能在竞争中突出自已,表现自已。

在实践的这段时间内,我们穿街走户接触各种各样的人和事,这些都是在学校里无法感受到的,在学校里也许有老师分配说今天做些什么,明天做些什么,但在这里,不会有人会告诉你这些,你必须要知道做什么,要自己地去做,而且要尽自已的努力做到最好。在学校,只有学习的氛围,毕竟学校是学习的场所,每一个学生都在为取得更高的成绩而努力。无论是学习还是工作,都存在着竞争,在竞争中就要不断学习别人先进的地方,也要不断学习别人怎样做人,以提高自已的能力!记得老师曾经说过大学是一个小社会,但我总觉得校园里总少不了那份纯真,那份真诚,尽管是大学高校,学生还终归保持着学生的身份。接触那些刚刚毕业的学长学姐,他们总是队我说要好好珍惜在学校的时间。在这次实践中,我感受很深的一点是,在学校,理论的学习很多,而且是多方面的,几乎是面面俱到;而在实际工作中,可能会遇到书本上没学到的,又可能是书本上的知识一点都用不上的情况。

回想这次社会实践活动,我学到了很多,从我接触的每个人身上学到了很多社会经验,自己的能力也得到了提高,而这些在学校里是学不到的。

在社会上要善于与别人沟通是需要长期的练习。以前没有工作的机会,使我与别人对话时不会应变,会使谈话时有冷场,这是很尴尬的。人在社会中都会融入社会这个团体中,人与人之间合力去做事,使其做事的过程中更加融洽,事半功倍。别人给你的意见,你要听取、耐心、虚心地接受。

在工作上还要有自信。自信不是麻木的自夸,而是对自己的能力做出肯定。社会经验缺乏,学历不足等种种原因会使自己缺乏自信。其实有谁一生下来句什么都会的,只要有自信,就能克服心理障碍,那一切就变得容易解决了。

知识的积累也是非常重要的。知识犹如人的血液。人缺少了血液,身体就会衰弱,人缺少了知识,头脑就要枯竭。这次接触的酿造业,对我来说很陌生,要想把工作做好,就必须了解这方面的知识,对其各方面都有深入的了解,才能更好地应用于工作中。

这次亲身体验让我有了深刻感触,这不仅是一次实践,还是一次人生经历,是一生宝贵的财富。在今后我要参加更多的社会实践,磨练自己的同时让自己认识的更多,使自己未踏入社会就已体会社会更多方面。!

学生毕业就业实践调查报告(专业16篇)篇十六

作为大二的学生在不久以后即将踏入社会,开始我们人生中的又一个旅程。走出校园,我们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择业。随着时间的发展已成为大学生面临的严峻问题。选择什么样的具体职业应该根据每个人的潜能和特长来确定。要量体裁衣,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现代社会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行业的更加细化,与此相对的职业也更加多样化,这一情势为具有不同潜能和特长的个人寻求更符合自身条件和兴趣的职业,创造了日益广阔的前景。因而,当代大学生在选择职业时,要正确判断自己有哪些潜能和特长,力求做到对号入座。

调查结果呈现出几个问题:

一、多数学生对于“务实”有新的认识,就业期望趋向现实,主要表现在工作单位、工作区域等方面。

(1)就业方向:先就业后择业成为第一选择。

大学生在职业取向方面优先考虑的前三项是“先就业后择业”、“先择业后就业”、“继续深造”,它们分别为41、76%、28、57%、27、84%。调查显示,在面得就业压力时,多数学生表现出特有的自信与成熟。

在此问题的选择中,特别值得关注的现象是“继续深造”,这选项占27、84%,有过四分之一学生希望继续学习,而且此风近年经久不衰,且越演越烈。究其原因:一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影响和人才素质要求的提高;二是就业竞争激烈,优越的职业需要优秀的高层次人才;三是心理因素,有的大学生是为了缓解就业压力,回避即时就业等因素。这一现象值得认真分析研究,其利与弊何在?其利在于缓解就业压力,促进人才素质的提高,改善我国人才结构,增强我国高级人才的科技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忧虑的是它反映出大学生心理素质方面的欠缺,社会压力的承受力不够,面对激烈的社会竞争,有相当部分的大学生选择了回避的方式,职业期望趋于“非风险化”。这种现象还可以从学生对就业前景的评价中看出,见图1所示。22、92%的同学对就业前景持有“不容乐观”的评价,这里除了客观实在的因素影响外,更多的是学生的心理素质因素问题。由此可见,高校加强就业指导和就业心理辅导工作是必要的。

(2)就业取向:就业地区首选经济发达地区。

调查结果表明(见图2):学生在选择就业地区时,选择经济发达地区占66、54%。这说明两个问题:一是经济发达地区除了有较可观的工作待遇外,经济发达地区与国际接轨更便捷,更能为就业者提供再学习提高的机会,这与学生的“自我发展”、“自我实现”的需要密切相关。二是经济发达地区的就业机会较其他不发达地区的高,且就业岗位多元化,这是吸引学生的一个重要原因。

(3)职业价值:结合专业特色,务实肯干。

作为师范院校的学生在选择就业岗位上,更多的是趋向于“学校或科研机构”、“行政机关或事业单位”(调查结果见图3)。

这与学生实际就业时考虑的因素一致,即把薪金与个人价值和能力的体现作为重点考虑因素。调查显示,学生的就业除了受薪酬的影响外,人生价值观中个人因素也很突出。但是,学生在进行人生选择时较多考虑个人因素,较少考虑社会需要,即使在追求自我实现时也折射出主要强调的是“自我”而非“社会”的需要。对于这现象的利弊值得我们研究与思考。

(2)在就业过程中,有44%的学生认为“经验及实践能力”为最重要的因素。而“学历”、“毕业院校或专业”、“应聘技巧”则各占10、48%、10、34%、12、69%。这可能与用人单位在招聘时的要求有关。

三、多数学生对就业素质的评价都有比较明确的认识,明确自身的优势与劣势。

(1)多数学生的优势为“理论基础”、“师范技能”。

(2)有半数以上的学生认为自己的“实践能力”、“竞争与风险意识”处于劣势状态,它们分别达到了33、07%和30、69%;在学生认为自己最缺乏的素质方面中,“创新能力”、“实践*作能力”、“专业知识与技能”被纳入了前三项选择,结果见图7、其总的原因可能是,一方面知识更新迅速,知识越来越深,越来越广,职业素质越来越综合;另—方面学校教育滞后,教育的知识结构不尽合理,使大学毕业生就业时普遍有压力感和不适应感,对自己所学习和掌握的.知识与技能缺乏自信。再一方面学生勇于挑战的心理素质还没形成;在创新能力的培养方面,说得多却做得少,培养的覆盖范围也相对狭小,主要的原因是缺乏培养的环境。除了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外,如何提高学生勇于挑战的心理素质和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也将成为高校就业指导的两大课题。

四、目前高校的就业指导与学生的需求处于不平衡状态。

(1)有过半数的学生反映:“不太满意”学生就业的指导工作(见图5)。

(2)学生“希望学校在大学生就业成才方面着重给予哪些指导和帮助”时,

就业指导工作亟待从毕业班向低年级学生辐射,贯穿大学教育全过程具体来说,就业成才导航体系应该涵盖专业知识技能导航,如学习方法指导、新思想新观念介绍、个人完善知识结构帮助等;健康成才导航,通过实施结对服务、心理指南、交流讨论,对大学生在就业求知和个人成长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心理困扰排忧解惑;法律导航,普及法律知识,加强法治意识、引导诚信意识。

从调查所反映出的问题来看,进一步实现我校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管理规范化,特别是如何把就业指导工作切实纳入学校教书育人的整体工作轨道,还有值得深入研究和改进的地方。

摘要本文论述的是大学生的失业问题,通过分析失业的情况和原因,得出相应的对策以及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一种趋势的结论。

关键词结构性失业、摩擦性失业、周期性失业、供求矛盾、市场缺陷。

首先大学生失业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是结构性失业。由于学习期间社会经济结构(包括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地区结构等)发生了变化,毕业生的专业、知识、技能、区域分布等不适合经济结构变化的要求,毕业时不能适应就业市场需要而造成的不能顺利就业。

二是摩擦性失业。毕业生对用人单位的发展空间、工资待遇、地理位置、工作环境等等有自己的期望,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学习成绩、专业技能、个人素质等也有一定要求,由于双方要求不一致导致毕业生没有用人单位接收的情况。

三是周期性失业。周期性失业原意是指由于经济衰退、总需求不足而造成的失业。我国目前经济持续增长,并没有出现经济衰退的情况,但是随着高校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多,社会对毕业生需求量增长速度滞后于毕业生人数增长,导致有效需求不足。

那为什么会出现上述情况呢?原因有三:首先,“供求矛盾”是导致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重要原因。xx年全国高校毕业生115万人,大约有35万毕业生就业时未找到工作;xx年全国高校毕业生145万人,未就业毕业生人数超过50万人;xx年全国高校毕业生212万人,预计毕业时未就业人数将超过70万人1。未来几年,高校毕业生就业人数和毕业时未就业的毕业生数还将急剧增长。毕业生就业人数的增加,促使毕业生就业市场发生了新变化,毕业生就业逐渐从“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使广大毕业生面临更加激烈的就业竞争环境。在“供需见面,双向选择”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下,毕业生作为人力资源提供方通过就业市场择业,用人单位作为需求方在就业市场中选拔毕业生。只有供求相一致,才能实现均衡,否则则会失衡,导致“就业难”。“供求矛盾”的表现主要有:毕业生的专业结构、知识结构、综合素质、学历层次,甚至就读院校等等不适应市场需求;毕业生的择业倾向与技能等不适应市场需要;毕业生的择业期望值与用人单位要求不一致等等,这些矛盾的存在,导致了非自愿的摩擦性和结构性失业。

此外,就业难还有一些其他方面的原因。例如,人事户籍制度改革的滞后,制约了人力资源的充分流动。虽然这种现象随着人事代理等中介服务措施的出现得到了一定缓解,但是距离由毕业生就业障碍转变为就业动力还有不小差距。

那要怎样解决这些问题呢?

第一:要进一步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实现高等教育与社会接轨,增强毕业生素质和适应社会的能力。

高等学校是为国家和社会培养高素质人力资源的主要阵地,社会和市场发展的需要应该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导向。增强学校与社会的联系,根据社会需要开设专业、设置课程,不断革新教学形式和内容,才能使高等学校更好地履行社会服务职能。

无视社会需要,盲目培养,就会导致高校毕业生不适应用人单位需要,在就业市场上缺乏需求,形成结构性失业。高等学校应树立科学的发展观,以市场为导向,以质量为基础,培养服务社会各级各类需要的多种人才。在培养中应充分重视市场需求,建立科学的评价、分析和预测体系,把握社会实时经济走势和就业市场的变化情况,按照社会发展方向设置专业,有效地消除结构性失业。这是解决大学毕业生就业难问题的根本思路。

第二:高校教学改革中应坚持推进素质教育,强化学生实践能力,优化人才培养结构。

市场需求是多样化的,不同岗位对毕业生素质的要求就不一样。如果高等学校培养出的学生千##第1篇律,或是心理素质差,或是动手能力差,或是社会适应能力差,其结果必然就是毕业生在人才市场中缺乏竞争力和吸引力。素质教育强调个人素质的发挥,因而培养出更多更好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毕业生,可以有效地提高毕业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增强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中的竞争力,克服摩擦性失业。

第三:着力提高就业指导和服务水平,增强毕业生的择业技能。

在就业市场上,毕业生缺乏必要的求职技巧、择业技能差是导致摩擦性失业的重要原因。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作为毕业生就业工作中的重要环节,应当充分发挥服务职能,加强对毕业生的就业指导,着力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通过就业指导和服务,帮助毕业生科学地分析市场、客观地认识自己,有效地消除“供需矛盾”。通过就业指导和服务,帮助毕业生掌握一定的择业技巧,善于利用市场信息,善于在就业市场中“推销自己”,通过市场落实就业单位。

第四:加快完善毕业生就业市场建设,为毕业生就业提供更多的选择。

要重视和加强毕业生就业市场和信息服务体系建设,促进就业市场的信息化。充分而有效的信息可以降低市场成本,提高效率,实现节省资源和提高效益的目标。当前大学毕业生就业市场中信息不充分是影响用人单位选材和毕业生就业的突出问题,因此,加强毕业生就业市场和信息化建设是当务之急。国家、地方和高等学校要围绕毕业生就业市场建设立体化的毕业生就业市场和信息服务体系,互相联系,互相补充,促进就业市场中的充分信息,为毕业生就业提供更多的选择。同时还要制订相关规定,加强对毕业生就业市场的管理。有效的调控和管理是市场发挥优势的重要保证。目前毕业生就业市场中还存在着一些秩序混乱、缺乏监督的情况,不利于就业市场充分发挥资源配置作用,各级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毕业生就业市场的调控和管理力度,出台相关管理办法和规定,为毕业生就业市场提供统一规范,保证市场秩序。

第五:积极引导毕业生转变就业观念,实现多渠道、多形式就业。

处在新世纪战略机遇期的大学毕业生和高校教育工作者都会发现,我们所面临的时代是一个快速变革的时代。面对不断变化的新形势,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创新的思路不断加强和改进大学毕业生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积极引导毕业生突破传统的就业观念的束缚,树立与时俱进的就业观,进一步拓宽就业渠道,自觉树立自主创业的思想观念,主动到基层就业。努力实现多渠道、多形式的科学择业,积极创业。

大学是我们许梦和圆梦的地方,我们来的时候踌躇满志,我们走的时候也绝对不要留下任何遗憾。虽然大学生难就业已成为一种趋势,一个比较难解决的问题,但是我们绝不要就这样失去了信心。或许我们以后找不到称心的工作,但是我们也还是要有我们来时的那颗火热的心,把我们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去,不要管以后会怎么样,只要我们在这四年内无愧于心,这样就够了,如果我们太注重结果的话我们有可能欣赏不到沿途的美丽的风景,毕竟结果不是最重要的,如果我们能够想通这一点,那么我们就不会失去信心了,所以我们要把握好现在,把什么就业烦恼都抛到一边,认真学习,我想这才是我们的当务之急。

相关范文推荐

    我为教育建新功心得体会大全(14篇)

    在这次实习中,我深刻认识到实际工作的难度和挑战,同时也积累了很多宝贵的经验。写心得体会的过程中,我学会了总结和抽象思维的技巧,提高了自己的思考能力。

    教师继续教育个人总结目标实现(模板18篇)

    个人总结是对自己能力和表现的一次自我检视,是提高自身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之一。在下面的总结范文中,你可以看到不同样式和写作方式的个人总结。教师继续教育是教师教育的重

    财务部门个人述职报告大全(21篇)

    述职报告是员工与上级沟通和交流的重要形式,有助于建立良好的工作关系。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搜集的一些优秀的述职报告范文,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思路。增强财务预算执行

    拒绝早恋的演讲稿(专业21篇)

    演讲稿是一种通过口头表达的方式来向听众传递信息和观点的文体,它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优秀演讲稿范文,供大家参考

    六年级卖火柴的小女孩读后感(优质19篇)

    读后感是我们与作者的对话,是我们对作品的情感、理解和思考的结晶。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读后感范文,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写作上的启示和参考。在暑假里,我每天坚持读课外

    圆锥的体积说课稿人教版大全(15篇)

    教案模板可以帮助教师规范教学过程,确保教学内容的全面和合理。对于刚刚开始教学工作的教师来说,参考教案模板范文可以提高备课的效率和质量。高启杰老师上了一节精彩的数

    参加寒假社会实践活动的心得体会(汇总17篇)

    通过社会实践,学生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学科知识的实际应用和意义。在这里,大家可以看看一些优秀的社会实践经验分享,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启示。作为一名二十一世纪的大学生,

    儿童之家建设调研报告(热门19篇)

    在进行调研报告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搜集大量的数据和信息,进行系统的整理和分析。对于初次写调研报告的人来说,下面的范文将为你提供参考和指导。200x年我公司被评为模

    国家励志奖学金申请书大三(优秀18篇)

    在撰写奖学金申请书时,我们需要明确自己申请奖学金的原因和目标,以及对所申请学校或机构的认识和认同。这些奖学金申请书范文归纳总结了一些成功申请者的共同特点和写作策

    大学生假期心得体会(实用12篇)

    心得体会是我们学习和工作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全面地认识自己和提升自己。这是一些关于心得体会写作的探讨和分享,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新的思路和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