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教学计划第二学期(精选17篇)

时间:2023-11-08 作者:影墨七年级历史教学计划第二学期(精选17篇)

在学期计划中,我们可以明确每个阶段的学习任务和重点。接下来是一些学期计划的撰写要点和策略,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启发和帮助。

七年级历史教学计划第二学期(精选17篇)篇一

1、本学年继续讲授中国古代历史,主要以课为单位,叙述我国隋朝至明朝以及清朝初年的历史,共22课,每课教学一课时。

2、本教材较好地处理了教科书同《课标》的关系。

3、教材增强了课程内容同学生生活、现代社会的联系以及与现实的联系,体现了较强的时代性。

4、基本实现了由教本到学本的转变,体现了初中历史课程的特点,便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

5、教科书生动活泼,图文并茂,融知识性、可读性于一体,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6、教科书较好地处理好了知识与能力的关系,突出了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1、所教学生记忆比较好,但理解归纳能力比较差,遇到自己概括的题班上只有十分之一的同学答得相对完整。多数学生只是喜欢上历史课,而听着要背的题就烦,甚至躲避。

2、历史是一门记忆内容较多的课程,而对于要求记忆的内容没有重点强调,课堂上讲的内容学生只是初步理解并没有牢固的记下来。从总体上观察,学生的情绪都不太稳定,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缺乏主动性。在学习过程中他们往往看一时的心情或喜好来决定是不是认真听课,所以在课堂上表现差异较大,还不具备自我约束能力,自觉性较差。

1、所教班级有较好的学风,学生有一定的学习自觉性,能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能在完成规定学习任务的基础上阅读历史资料,学会考证当地历史。

2、所教班级争取期末测试取得理想的成绩。

1、严格班级纪律管理,对违犯课堂纪律的同学轻则当堂批评,不超过两分钟,重者先点名,后下课或课外活动课时间批评教育,抓住课堂上的'分分秒秒认真地组织和进行教学。

2、背书由小组长负责,老师上新课前对学生进行抽查背诵。

3、课堂作业当堂完成,这样既减轻了师生负担,又给足了学生的背书时间,学生也不会自习课应付于抄作业中。

4、各单元学习完后要认真组织测试,巩固所学内容,促进下单元的用功学习。

5、实施素质教育关键在教师。因此做到:注重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师适当补充一些练习作为课堂训练,从而改进评估教学;组织学习某一历史人物进行正确客观的评价,培养学生从正反两方面来看问题的能力;教导学生理解记忆知识点。切忌死记硬背;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经历、感受和体验。

教材一些材料阅读,“想一想”等是教材正文的扩展,实际上是给了学生一定的思考空间,让学生更自主的学习,有助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形容视野,发展学生的智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又实施了爱国主义教育,人文精神教育,因些,教学时要充分利用教材,同时让学生分组讨论,人人参与观察、猜想、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教学活动。

同时,在课堂教学中倡导师生平等,民主的人际关系,应尊重学生的差异,崇尚个性和主体性,鼓励探索真理,在教师启发、诱导下,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这给教师提出更高要求,学生在拥有发挥个人才智的机会和空间的同时,压力感又会促进学生去主动涉猎知识,独立思考问题和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创设一个良好的氛围,注意师生双方交往、互动、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观念与理念,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七年级历史教学计划第二学期(精选17篇)篇二

初一学生对于理性思维缺少优势,因此在教学活动中要多采用现实生活中的实例,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让学生能够理解。有些概念,学生会感动很陌生,因此在课堂上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提高兴趣,提高效率,保证质量。努力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采用小组合作得教学方法,在生与生的交流中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能灵活运用知识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

教学目标。

1、发展学生的数感和统计观念,通过观察,操作,推理,想象,交流等活动,学生亲自经历生活中的数据处理,体会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并能根据具体问题选择适当的统计图描述数据。

2、经历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的过程,理解整式运算的算理,了解整数指数幂的意义和正整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会进行简单的整式加减乘除运算。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了解数学的价值,发展用数学的信心。

3、经历观察、操作、想像、推理、交流等过程,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推理能力以及有条理的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再具体问题中了解补角、余角、对顶角,知道等角的余角相等、等角的补角相等、对顶角相等。会用尺规作图。掌握平行线的性质。

4、经历猜测、实验、收集与分析实验结果等活动过程,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事确定的,有些事不确定的,能够区分确定事件和不确定事件。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能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作出描述,能列举出简单实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并与同伴交流。

5、能用科学计数法表示较小的数据,进一步发展数感,能按要求取近似数,体会近似数的意义。通过实例,体验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能读懂统计图并从中获取信息,能形象、有效的运用统计图描述数据。

6、认识三角形的有关概念,了解三边之间的关系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了解三角形得稳定性。了解图形的全等,能进行简单的图案设计,掌握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条件,能应用三角形全等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能在给出两角夹边、两边夹角或三边的条件下尺规做三角形。

7、经历探索具体情景中两个变量之间关系的过程,能发现实际情景中的变量以其相互关系,并确定其中的自变量或因变量。能根据具体问题,选用表格来表示某些变量之间的关系,尝试对变化趋势进行初步的预测。体验从运动变化的角度认识数学对象的过程,发展对数学的认识。

教学措施。

1、教材是教学质量的保证,是教学的基础设施。在教学中必须依纲靠本,以教学大纲为指导,以教材为依据钻研教材抓好重点。

2、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钻研新教材,根据新课程标准,扩充教材内容,认真上课,批改作业,认真辅导,认真制作测试试卷,也让学生学会认真学习。

3、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爱因斯坦如是说。设计好每节课的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构建,营造民主、和谐、平等、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分享发现快乐的高效的学习课堂,让学生体会学习的快乐,享受学习。

七年级历史教学计划第二学期(精选17篇)篇三

本节课要学的内容原始的农耕生活,指的是河姆渡的原始农耕、半坡原始居民和大汶口原始居民,其核心是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理解它关键就是要注意以下四点:

到承上启下的作用。这一课的重点是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解决重点的关键是让学生通过图表,形成对比。

1、教学目标定位

知道大汶口原始居民的生活状况。理解体会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进步的根源。

2.目标解析:

井和草棚复原图》、《我国原始农耕时代主要遗址图》、《干栏式房屋》、《半坡原始居民的房屋复原图》,从中反应出河姆渡原始居民和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状况。

具的发展情况,生产工具发展一定程度上代表了生产力的进步。而社会进步有必须在生产力的推动下前进。

生难于掌握,形成的原因难以理解,教学中可由此联系第1课中“北京人”“山顶洞人”有关共同劳动、共同分配食物的内容,引导学生认识、对比人与人之间关系发生的变化。

足人们的生存需要,但也有很多不便之处随着人类的进步,人口的增多,这种生存方式不再适应人们的生活,因此随着人们生活的需要人们逐渐学会了农耕。

新课讲授:

问题一:我国原始居民的生活状况如何?

设计意图:了解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所生活的时间、地点、以及生产生活状况。

师生互动:

问题1、河姆渡原始居民的生活状况如何?

河姆渡原始居民生活在长江流域,生活时间距今约约七千年。他们已使用的工具是磨制石器,用耒耜耕地,种植的粮食作物是水稻;河姆渡原始居民住着干栏式的房子,过着定居生活,已经挖掘水井,饲养家畜,会制造陶器、简单的玉器和原始乐器。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

动脑筋:河姆渡原始居民比北京人、山顶洞人在生产生活上有了哪些进步?

(耒耜、稻、干栏式住房、水井、饲养、制陶和玉器、乐器)

经普遍使用磨制石器,用石器和木制的耒耜等开垦土地,用石刀

收割庄稼,种植的粮食作物是粟;半坡原始居民住在半地穴式的房子里,能制造彩陶,已会纺线、制衣和织布。

思考1:半坡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情况中,哪些地方类似于河姆渡原始居民?

(磨制石器和耒耜、种粮食、饲养动物、住房、制陶等)

七年级历史教学计划第二学期(精选17篇)篇四

本学期七年级历史备课组以学校工作计划为指导,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以主体教学研究高效课堂为中心,团结合作,努力提高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互相学习,认真备好课,上好每一节课,并结合教材的特点,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活动,在教学中,既要抓好基础知识教学,更要着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七年级学生思维活跃,经过上一期的学习,掌握了一定的学习历史的技能,有一定的历史基础知识,对历史事件有一定的分析能力,初步掌握了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但他们的偏科思想比较严重,对历史科的学习不重视,学习态度不够端正。

这个学期一共20周,第十周进行期中考试,第二十周进行期末考试。

1、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重视历史学科的学习,让学生把它作为个主要的知识来学习,教会学生学历史的方法,想方设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爱学乐学,深入浅出地授好每一课,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

2、本备课组将按照学校要求,认真开展新课程的备课组活动,每次活动都要做到针对该章的内容,确定重点、难点以及教法,轮流主备主讲,作专题发言并进行讨论,以便更好地理解教材,提高教学效果。

3、备课组内做到统一进度、统一备课的内容、统一测试题目、统一重点和难点的处理措施。

4、在备课组内开展互相学习活动,互相听课探索教学模式,共同提高。

1、历史教学要充分体现时代精神,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对历史作出正确的叙述和分析,做到思想性科学性的统一,观点和材料的统一。

2、继续深入课堂教改,做好高效课堂提升的学习。在传授基础知识的过程中,加强对学生思想的教育和能力培养,树立学为主体,教为主导,学导结合的教学观,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全面发展,主动发展的育人观,坚持教书与育人统一,提高课堂效率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学习习惯的培养,鼓励学生主动探求新知识,提高学习素质和学习效率,尝试历史活动课的教学。

3、开展历史第二课堂,通过举办历史讲座,故事会等形式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分析综合,比较、概括问题的能力。跟踪辅导,找学困生谈心,了节其学习差的原因,做到因材施教,分类指导,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周次内容。

第一周总结上学期学习,第1课隋的统一与大运河。

第二周第2课唐太宗与贞观之治,第3课气度恢弘的隆盛时代。

第三周第4课昂扬进取的社会风貌。

第四周第5课“和同为一家”,第6课开放与交流。

第五周第7课重大发明与科技创新,第8课璀璨的文学艺术。

第六周第9课“贵姓何来”。

第七周第10课辽、西夏与北宋并立。

第八周第11课宋金南北对峙。

第九周第12课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

第十周期中考试及试卷讲评。

第十一周第13课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第14课元帝国拓展统一多民族国家基业。

第十二周第15课推动社会进步的科技成就。

第十三周第16课繁荣的宋元文化。

第十四周第17课探究《清明上河图》展现的社会风貌。

第十五周第18课明清帝国的专制统治,第19课明清抗击外国侵略的英雄斗争。

第十六周第20课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第21周大一统气派与中华民族的象征。

第十七周第22课科学技术与世俗文学,第23课从郑和下西洋到闭关锁国。

第十八周第24课近代前夜的盛世与危机,第25课设计奥运圣火传递路线。

第十九、二十周复习,期末考试。

七年级历史教学计划第二学期(精选17篇)篇五

初一是起始阶段年级,最大特点是:好动,好讲,比较浮夸。初一(2)、(3)班课堂比较活跃,绝大部分学生上课时能围绕着老师思路转,但有个别学生问题回答完毕后就会跑调,放出去就收不回来。初一(1)班上课纪律较好,但思维不够活跃。所以这个年级主要抓常规工作。

本学年讲授第2册中国历史,主要以课为单位,第2册中国历史叙述我国隋朝至清朝的历史,共22课,每课教学一课时,不做统一要求,可根据学生情况,灵活掌握。其余课时除每单元安排一节活动课外,可灵活掌握,每课课文由引导框、正文、阅读课文、图、表、资料、注释以及课文中动脑筋和课后练习,活动与探究等组成。其中正文紧扣教学大纲目标要求,可作为课堂教学应完成的基本任务。其余内容,可根据学生具体情况,提出不同的教学目标与要求。

初一历史教学要使学生增强对历史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掌握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把握不同历史时期的基本特征及其发展趋势。培养学生识图、读史料的分析能力,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

(一)重点工作:

1、抓好起始年级的常规教育,端正他们的学习态度,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

2、深化对课标及现行教材的理解,提高教学质量。

3、积极参与课题研究,把信息技术与课堂激趣有效整合。

(二)措 施:

1、抓好课堂45分钟的效率,在教学中贯彻“全面性、系统性、准确性、综合性、科学性、巩固性”的原则。要做到精讲精练,概念清楚明白,条理清楚,重点突出,难点讲清,切实做到落实“三基”,打好基础,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

2、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学生为本,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转变传统的学习方式,为探究性学习创造条件。

3、注重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和现代化。积极运用幻灯,投影,录音,录像、多媒体,网络等进行辅助性教学。

七年级历史教学计划第二学期(精选17篇)篇六

一、指导思想:

着眼于学生的发展,注重弘扬中国各民族的优秀文化,重视学生的思想情感教育,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注意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倡导教师探索新的教学途径,改进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二、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及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引导学生学会收集、整理和运用相关的历史学习材料,启发学生对历史事物进行想象、联想和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认知活动。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与他人合作和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能力。进一步认清历史前进的大趋势和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坚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树立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的远大理想,肩负起时代赋予的社会责任和崇高使命,当好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进一步培养学生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各方面素养。

三、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初一年级学生处在长身体、长知识的阶段,每天都接触社会,他们的一些想法是对社会现实的反映,而他们受到年龄与知识的限制,社会分辨能力正在形成之中,虽然是不定型的思想,但也会影响其行为。教师有责任帮助他们正确认识社会,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端正学习态度,应经常了解、分析学生的心理与思想状况,以便做到心中有数。其次要切实了解学生的知识结构,认真分析其学习状况,发现其长短处,在此基础上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从大多数同学的实际情况出发,同时也要兼顾两头。

四、教材分析:

本学期所授的内容是中国历史古代史部分,由文化课和活动课两种课型组成,以课为单位。课本按历史时期或学习主题“学习与探究”,梳理基本线索,小结重要内容。书中还设计了一些开放性习题,旨在启发思维,提倡各抒己见,答案不求唯一。

五、教学措施:

1.注重学科间知识的融合与渗透。

在把握教材时,教师应从总体上突破原有学科之间的界限,使学生能在多学科的背景下掌握教学内容。在宏观上,应保持合理的综合结构;在微观上,更要注重各人文学科知识间的合理渗透、相互融合和必要联系。

2.注重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倡导真正立足于学生发展的新的学习方式,即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在教学中,通过那些能够带给学生理智挑战的教学;通过那些在教学内容上能够切入并丰富学生经验系统的教学;通过那些能够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深层次的体验的教学;通过那些给学生足够自主的空间、足够活动的机会的教学,真正做到“以参与求体验,以创新求发展”的教学,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3.突出能力目标的主导。

即强调学生思考能力、创造精神和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以能力目标为主导,就是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以平等、理解、信任的态度,创造融洽的教学环境,给学生足够的空间,促使学生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在教学中,始终围绕能力目标的实现,努力探讨用能力目标主导教学的途径和方式,真正地把知识、能力和人格培养有机结合起来。

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力争做到:

第二、使学生主动叁与到课堂教学中,如课堂上答题、小讨论,故事会,通过这些活动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同时也使学生主动复习当天所学的内容。这样就使学生上课的注意力集中,加强课堂纪律的管理。及时发现不足,及时总结。

第三、积极开展历史活动课,鼓励学习参与历史小制作,通过课外读物,网上探访古迹、名人轶事,扩大历史的知识面,通过自主的学习方式,提高探究学习能力。加强培养学生创造精神实践能力。

第四、集体备课强化教学质量,让教师之间取长补短,资源共享,每周进行集体备课一次。

第五、上公开课及听课,课后评议互相促进,提高教学效果。

七年级历史教学计划第二学期(精选17篇)篇七

初一年级学生处在长身体、长知识的阶段,每天都接触社会,他们的一些想法是对社会现实的反映,而他们受到年龄与知识的限制,社会分辨能力正在形成之中,虽然是不定型的思想,但也会影响其行为。教师有责任帮助他们正确认识社会,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端正学习态度,应经常了解、分析学生的心理与思想状况,以便做到心中有数。其次要切实了解学生的知识结构,认真分析其学习状况,发现其长短处,在此基础上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从大多数同学的实际情况出发,同时也要兼顾两头。

着眼于学生的发展,注重弘扬中国各民族的优秀文化,重视学生的思想情感教育,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注意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倡导教师探索新的教学途径,改进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及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引导学生学会收集、整理和运用相关的'历史学习材料,启发学生对历史事物进行想象、联想和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认知活动。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与他人合作和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能力。进一步认清历史前进的大趋势和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坚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树立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的远大理想,肩负起时代赋予的社会责任和崇高使命,当好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进一步培养学生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各方面素养。

新课标教材七年级历史下册在全面贯彻基础知识,能力培养和思想教育三项教育目标的前提下,突出了三点:一是减轻学生负担,降低难度;二是增加启发性和生动性;三是培养创新实践能力。

本学期所授的内容是中国历史古代史部分,由文化课和活动课两种课型组成,以课为单位。课本按历史时期或学习主题编写了“单元回眸”,梳理基本线索,小结重要内容。书中还设计了一些开放性习题以及“畅想天地”等栏目,旨在启发思维,提倡各抒己见,答案不求唯一。

本学年继续讲授中国古代历史,主要以课为单位,叙述我国隋朝至明朝以及清朝初年的历史,共22课,每课教学一课时。

实施素质教育主渠道在课堂,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在教师。因此我计划做到以下几点:

1、注重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2、教师适当补充一些练习作为课堂训练,从而改进评估教学;

4、教导学生理解记忆知识点。切忌死记硬背;

5、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经历、感受和体验。

教材贯穿一些材料阅读,“想一想”等虽然不是教材的正文,却是教材正文的扩展,实际上是给了学生一定的思考空间,让学生更自主的学习,有助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形容视野,发展学生的智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又实施了爱国主义教育,人文精神教育,因些,教学时要充分利用教材,同时让学生分组讨论,人人参与观察、猜想、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教学活动。

同时,在课堂教学中倡导师生平等,民主的人际关系,应尊重学生的差异,崇尚个性和主体性,鼓励探索真理,在教师启发、诱导下,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这给教师提出更高要求,学生在拥有发挥个人才智的机会和空间的同时,压力感又会促进学生去主动涉猎知识,独立思考问题和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创设一个良好的氛围,注意师生双方交往、互动、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观念与理念,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1.注重学科间知识的融合与渗透

在把握教材时,教师应从总体上突破原有学科之间的界限,使学生能在多学科的背景下掌握教学内容。在宏观上,应保持合理的综合结构;在微观上,更要注重各人文学科知识间的合理渗透、相互融合和必要联系。

2.注重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倡导真正立足于学生发展的新的学习方式,即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在教学中,通过那些能够带给学生理智挑战的教学;通过那些在教学内容上能够切入并丰富学生经验系统的教学;通过那些能够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深层次的体验的教学;通过那些给学生足够自主的空间、足够活动的机会的教学,真正做到“以参与求体验,以创新求发展”的教学,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3.突出能力目标的主导

即强调学生思考能力、创造精神和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以能力目标为主导,就是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以平等、理解、信任的态度,创造融洽的教学环境,给学生足够的空间,促使学生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在教学中,始终围绕能力目标的实现,努力探讨用能力目标主导教学的途径和方式,真正地把知识、能力和人格培养有机结合起来。

第1周(2.14-2.19)

期末试卷讲评.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

第2周(2.2-2.26)

第2课“贞观之治”;第3课“开元盛世”

第3周(2.27-3.5)

第4课科举制的创立;第5课“各同为一家”

第4周(3.6-3.12)

第6课对外友好往来;第7课辉煌的隋唐文化(一)

第5周(3.13-3.19)

第8课辉煌的隋唐文化(二);第一单元测验

第6周(3.2-3.26)

第一单元讲评;第9课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

第7周(3.27-4.2)

第10课经济重心的南移;第11课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

第8周(4.3-4.9)

第12课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期中复习1-4课

第9周(4.1-4.16)

复习5-8课

第10周(4.17-4.23)

复习9-12课

第11周(4.24-4.3)

期中考试

第12周(5.1-5.7)

期中试卷讲评;第13课灿烂的宋元文化(一)

第13周(5.8-5.14)

第14课灿烂的宋元文化(二);第二单元测验

第14周(5.15-5.21)

试卷讲评;第15课明朝君权的加强

第15周(5.22-5.28)

第16课中外的交往与冲突;第17课君主集权的强化

第16周(5.29-6.4)

第18课抗击沙俄;第19课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第17周(6.5-6.11)

第20课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

第18周(6.12-6.18)

第21、22课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

第19周(6.19-6.25)

期末复习

第20周(6.26-7.2)

期末复习,期末考试

七年级历史教学计划第二学期(精选17篇)篇八

假期里,同学们一般处于自由松散的状态。开学之后,如何使同学们恢复正常的作息,是家长们的当务之急。数学网初中频道为大家提供了第二学期七年级数学教学计划,希望大家认真阅读。

本学年我担任七年级2班数学教学工作。在学生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上,对优生来说,能够透彻理解知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也较为清楚,但对待大多数学困生来说,简单的基础知识还不能有效掌握,成绩较差学生的逻辑推理、逻辑思维能力,计算能力要得到加强,还要提升整体成绩,适时补充课外知识,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抽出一定的时间给强化几何训练,提升学生素质;学生的学习习惯养成还不理想,预习的习惯,进行总结的习惯,自习课专心致至学习的习惯,主动纠正错误的习惯,还需要加强,需要教师的督促才能做好.面向全体学生,整体提高水平,全面培养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坚持党的教育方针,以《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为准绳,将新课程改革落到实处。以提高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根本任务,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重点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应用数学的能力。通过本学期的数学教学,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其求知欲望。完成七年级下册数学教学任务。

单的统计图表。同时进一步提高学生几何作图能力。过程方法目标:学会观察和分析几何图形,发现图形的特征和图形之间存在的关联,学会总结规律。初步建立方程思想,学会使用代数式表示数量及数量之间的关系。态度情感目标:认识生活,感知生活,领悟数学是为生活服务。

本学期的教学内容共计六章,第5章:相交线和平行线;第6章:平面直角坐标系;第7章:三角形;第8章:二元一次方程组;第9章:不等式和不等式组;,第10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教材每章开始时,都设置了章前图与引言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求知欲望。在教学中,适当安排如观察与猜想、试验与探究、阅读与思考、信息技术应用等以及栏目,让我们给学生适当的思考空间,使学生能更好地自主学习。在教材各块内容间,又穿插安排了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等等的数学活动,不但扩大了学生知识面,而且增强了学生对数学文化价值的体验与数学的应用意识。习题设计分为;复习巩固、综合运用、拓广探索三类,体现了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发展的需要。

整个教材体现了如下特点:1.现代性更新知识载体,渗透现代数学思想方法,引入信息技术。2.实践性联系社会实际,贴近生活实际。3.探究性创造条件,为学生提供自主活动、自主探索的机会,获取知识技能。4.发展性面向全体学生,满足不同学生发展需要。5.趣味性文字通俗,形式活泼,图文并茂,趣味直观。

1、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钻研教材,精选习题,精心备课,做好教案,上好新课。同时仔细批改作业,作好辅导,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作认真总结成功与失败的经验和原因。

2、营造民主、和谐、平等、自主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交流和分享发现的快乐。从而体会到学习的乐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3、精心设计探究主题,引导学生学会发散思维,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实现一题多解、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5、积极做好学困生转化工作。对学习过程中有困难的学生,及时给予帮助,帮助他们找到应对措施,帮助他们渡过难关。

七年级历史教学计划第二学期(精选17篇)篇九

为实现教学质量“四年提升规划”中“三年上水平”的目标,结合本人教学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教学工作计划如下:

本学期将根据学校工作精神,以全面推进尝试教育教学为指导,在学校教学部门的领导下,[莲~山课件]以打造高效课堂为目标,突出学的自主学习能力为主,加强常规教学的研究力度,切实深化七年级历史教学,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一)学生情况分析。

七年级学生刚从从小学升入初中,表现为:好奇、好动、上进心强、学习的积极性高;但是不会听讲和自学、不会做笔记、个别学生不交作业、课堂吵闹、学习习惯差。四个班每个班级人数在45人左右,各个班级在班风、学风上存在着差异,许多学生不重视历史课的学习。虽然绝大部分学生上课时能围绕着老师思路转,但仍有学生回答问题跑调。

由于学习态度不端正,习惯又较差,认识又不足,故要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较难,整体看来不愿读书及低智力者大有人在。所以从起始年级就要抓课堂常规管理、学习习惯的培养,严格管理和规范学生的行为,在教学中必须加大力度备好课,做好每一个课件,及时巩固消化,力求每一节课都能有实际成效。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特点。

本学期初一历史第一册选用的是人教版教材,融思想性、政治性、科学性、知识性于一体。可读性强,图文并茂,新增了许多趣味性较强的课堂知识活动。

2、教材内容。

本学期中国历史教学内容共分为四个单元,叙述从中华文明的起源祖国境内远古居民时代到魏晋南北朝各个时期的兴衰过程及其经济、民族融合及文化的历史,共22课。

本教学材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探索新的教学途径和教学方法。课文个性鲜明、异彩纷呈。克服了注重教法轻视学法的弊病。注意了学生活动的多样性,使课堂教学生动、活泼、饶有趣味。

教材第一单元主要讲述人类文明的起源,共三课,从最早的人类讲起到华夏族的形成。使学生统分认识了我国境内远古居民的生活面貌从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第二单元主要讲述奴隶制社会的产生发展和衰亡及社会的变革,使学生深刻认识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对人类文明的进步的影响。第三单元主要讲述秦汉政治、经济与文化的发展,使学生从学习中认识秦汉对后世的影响。第四单元讲述了政权的分立和民族的融合。

3、教材重点、难点。

教材重点在于与历史发展的线索相关的重大事件和人物以及经济、文化的发展。难点在于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及对历史事件、人物的评价、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增强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掌握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把握不同历史时期的基本特征及其发展趋势。培养学生识图、读史料的分析能力,引导学生学会收集、整理和运用相关的历史学习材料,启发学生对历史事物进行想象、联想和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认知活动。

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与他人合作和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能力。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弘扬世界各民族的优秀文化。完成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的历史教学任务。

1.夯实基础,培养学生能力。

这学期的教学内容是授完七年级中国历史上册。理清每个阶段的历史线索,概括每个阶段的历史特征,找到人类历史发展()的规律,是本学期教学最核心的内容。这就必须夯实基础,引导学生自己来探索历史发展规律,从而培养学生的能力。

2.优化课堂教学结构,课堂上做到精讲多练,课后认真做好培优补差工作。

3注重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和现代化。积极运用幻灯、投影、录音、录像、影片,模型多媒体,网络等进行辅助性教学。

4.加强对个别学生的检查和督促工作。通过每天的抽考和每月的月考,及时查漏补缺。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抓好后进生的个别辅导工作,从端正其学习态度,积极参与课堂的读、思、练活动,使其成绩在原有基础上更进一步。

5、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如课堂上答题、小讨论,故事会,通过这些活动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同时也使学生主动复习当天所学的内容。这样就使学生上课的注意力集中,加强课堂纪律的管理。及时发现不足,及时总结。

(略)。

七年级历史教学计划第二学期(精选17篇)篇十

本教材立足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体现时代精神和新的教育理念,新教科书既是教师的教本,更是学生学习的学本,注重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着重培养学生学习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注重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注重启发性,注意历史的多方位性、多层次的联系和知识的延伸,并注意使学生学会学习历史的方法和学习技能,以提高学生的自身能力。

初一学生刚从小学升入初中,历史是他们新接触的一门新学科,所以大部分同学求知欲较强,课堂纪律较好。但缺乏综合归纳能力,且有部分同学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欠积极。因此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让他感受到历史学习的乐趣。

1、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和常规管理,重视非智力因素的作用,对“学困生”既要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习的自觉性,更要对他们进行学法指导。

2、强化理想前途教育、学习目的性教育和形势教育,学生学得好,以确保考试取得圆满成功。

3、强化质量意识,优化课堂教学结构,课堂上做到精讲多练,课后认真做好培优补差工作。

4、加强对薄弱学生的检查和督促工作。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5、复习阶段,要认真制定复习计划,精心组织复习,以书为本,讲清概念,提示规律,指点迷津,提高学生的审题、解题的能力及速度。

6、引资料、学经验。经常向老教师学习,经常听课。

7、认真组织测试,强化综合训练,抓住学科的薄弱环节,及时补救。

七年级历史教学,要求学生学习和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即了解历史的基本线索,了解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观点,以及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

历史教学,要指导学生初步学会按时间顺序观察历史发展和变化,引导学生学会收集整理和运用相关的历史学习材料,启发学生对历史事物进行想象,联想和初步的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认识活动,对有关的历史问题进行简要评述,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与他人合作和参与社会实践的能力。

1、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核心,注重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和方法,使学生学会学习。

2、鼓励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和交流合作学习历史,培养发现历史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探究学习的习惯。

3、注重拓宽历史课程的情感教育功能,充分开发和利用课程教育资源。

4、认真贯彻课程标准的精神,在传统知识培养各种能力的同时,加强思想教育。

5、采用多种教学教学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大胆地进行改革,探索和创造,进行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6、要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出发,鼓励学生积极地参与历史教学活动。

7、要注意多层次、多方位的联系,以开拓学生的视野,更好的来学习历史。

8、课堂教学要贴近课程标准的要求,采用探究式、启发式和讨论式等各种成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教学模式,要加大媒体辅助教学,特别是网络教学的力度,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9、多角度观察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到心中有数,以及时进行辅导。

1、对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要在教高的水平层次上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帮助他们总结成功的学习经验,在评价中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应该有针对性的采取补救措施,还可以实际一些比较容易的活动使学生从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2、教学时结合挂图和资料知道学生学习有关的知识,或结合现代教学手段让学生体会感受历史。

3、结合历史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4、结合有关内容介绍本地历史的名胜、旅游胜地,对学生进行热爱家乡、立志建设家乡的教育。

5、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探究性实践活动,培养学生探究性求真的科学态度,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和互相合的集体主义精神。

1、历史教学要充分体现时代精神,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对历史作出正确的叙述和分析,做到思想性科学性的统一,观点和材料的统一。

2、继续深入课堂教改,在传授基础知识的过程中,加强对学生思想的教育和能力培养,树立学为主体,教为主导,学导结合的教学观,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全面发展,主动发展的育人观,坚持教书与育人统一,提高课堂效率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学习习惯的培养,鼓励学生主动探求新知识,提高学习素质和学习效率,尝试历史活动课的教学。

3、开展历史第二课堂,通过举办历史讲座,故事会,创办历史报等形成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分析综合,比较、概括问题的能力。跟踪辅导,找学困生谈心,了节其学习差的原因,做到因材施教,分类指导,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4利用远教和网络资源。

初一历史华东版第一册总共有24课,

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2周。

第二单元: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3周。

第三单元:统一国家的建立4周。

第四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4周。

七年级历史教学计划第二学期(精选17篇)篇十一

从年龄特点来看,七年级学生好动,好奇,好表现,应采用形象生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和学生广泛的,积极主动参与的学习方式,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生理上,学生好动,注意力分散,爱发表见解,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所以在教学中应抓住学生学生这一特点,发挥学生的主动积极性。初中生正处于身心发展,成长过程中,其情绪,情感,思维,意志,能力及性格还极不稳定和成熟,具有很大的可塑性和易变性。同时,我校学生理论知识比较弱,但思维活跃,课堂敢于发言,素质整体上呈现多层次的特点。

备课方面的措施。

1.设备课组,小组讨论教学内容,分工合作。参考教参、历年考纲,分轻重难点,精选题型,让学生精炼。

2.紧密联系时事热点,联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在潜移默化中树立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

3.观察学生的.个性特征,对课程内容及教授方法及时做出调整。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当中。

上课方面的措施。

在《历史与社会》这一门学科上,更多展示地图,帮助学生树立分析的逻辑性与方向,培养空间感。在《道德与法治》这一门学科上,多用各种时事及生活化的小视频,再设置各种与教材知识点相近的问题,将知识点融入到各种情境中,贴近学生生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自己来“说”,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补差工作(对象、时间与措施)。

对象:上课开小差,作业不认真完成,书本知识掌握不好的学生。

时间:课间,晚自修,周末。

措施:对少数学生采取一对一方式,也可以采取几个在一起辅导的方式。以月考成绩为参考进行量化评比,及时表扬,鼓励为主。

教学进度表(20xx.2~20xx.7)。

周次。

日期

教学内容。

备注。

1

2.18~2.24。

《历史与社会》第五单元第一课。

正式开学。

2

2.25~3.3。

《历史与社会》第五单元第一、二课。

3

3.4~3.10。

《历史与社会》第五单元第二、三课。

4

3.11~3.17。

《历史与社会》第五单元综合探究五。

5

3.18~3.24。

第一次月考复习。

考试周。

6

3.25~3.31。

《道德与法治》第一单元第一、二课。

7

4.1~4.7。

《道德与法治》第一单元第三课。

清明节(4.5~7)放假。

8

4.8~4.14。

《历史与社会》第六单元第一课。

9

4.15~4.21。

《历史与社会》第六单元第二课。

10。

4.22~4.28。

《历史与社会》第六单元第三课。

11。

4.29~5.5。

《历史与社会》第六单元第四单元。

劳动节(5.1)放假。

12。

5.6~5.12。

期中复习。

期中考试。

13。

5.13~5.19。

《道德与法治》第二单元。

中考二模考试。

14。

5.20~5.26。

《历史与社会》第七单元。

15。

5.27~6.2。

《道德与法治》第三单元。

16。

6.3~6.9。

《历史与社会》第八单元。

端午节(6.7~9)放假。

17。

6.10~6.16。

《道德与法治》第四单元。

6.15~16中考。

18。

6.17~6.23。

期末复习。

19。

6.24~6.30。

期末考试。

全市期末考试。

20。

7.1~7.7。

学期结束工作;7月4日暑假开始。

七年级历史教学计划第二学期(精选17篇)篇十二

本学期七年级历史以学校工作计划为指导,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以“六环节”教学模式高效课堂为中心,团结合作,努力提高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互相学习,认真备好课,上好每一节课,并结合教材的特点,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活动,在教学中,既要抓好基础知识教学,更要着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本人本学期任初一(1)、(2)班历史科教学,经过调查和观察,学生基本能完成学习任务,两班学习兴趣较浓,组织纪律性较强,但也存在少数同学反应相对比较慢,学习态度一般,学习上存在一定障碍,针对这一点,在本学期要在课堂上课下多花时间鼓励,做好培优扶困的工作,缩小后进面。这样才能有助于提高整体学习成绩。

北师大版出版的初中七年级《历史》(上册),真正反映了课改精神,体现了鲜明的时代感。该书主要以人类文明史发展为主线,该教材重点突出,以点带面,建立了新的评价机制。该书图文并茂,生动规范,单元,课和子目的设计合理规范,更注意吸收当代文化的变化发展,对历史的分期历史发展的动力,民族关系等重大史学问题进行了更为科学,合理的把握和处理。

初中七年级上册主要讲述了中华文明的起源到魏晋南北朝的历史。在课型设置上,倡导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新教材倡导探究式学习方式,增加了“学习与探究”课,在栏目设置上,出现了许多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探究式学习栏目,而图文资料的有效运用,大大增强了历史知识的生动性和直观性,同时也注意与其他学科知识的交叉与渗透。

这个学期一共21周,第十一周进行期中考试,第二十一周进行期末考试。

1、以元谋人、北京人等早期人类为例,了解中国境内原始人类的文化遗存。

2、简述河姆渡,半坡聚落原始农耕文化的特征。

3、知道炎帝,黄帝和尧舜禹的传说,了解传说和史实区别。

4、简述夏朝建立的史实,直到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的演变,了解夏商西周三代更替。

5、说出西周分封制主要内容,直到春秋争霸和战国七雄的史实。

6、通过商鞅变法史实,认识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认识汉字的演变,以司母戊鼎为例了解中国古代青铜工艺的成就。

7、了解“百家争鸣”主要史实,以都江堰等为例,体会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8、了解秦兼并六国和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史实,探讨统一国家建立的意义。

9、列举汉武大一统的主要史实,评价汉武帝,讲述张骞通西域的史实,认识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

10、了解“四大发明”,名医华佗,张仲景,李时珍以及祖冲之和《九章算术》。

11、了解佛教传入和道教兴起主要史实,《史记》和《资治通鉴》。

12、了解三国鼎立形成的史实,人口南迁河民族交往。

13、北魏孝文帝,促进民族融和的措施。

14、《水经注》、《天工开物》等著作,书法,绘画,雕塑,音乐,舞蹈等方面的主要成就。

1、让学生形成一种意识,即把历史科的地位提升到主科地位。

2、抓好课堂纪律,充分利用“40分钟”。

3、多讲述名人历史故事,与历史典故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适当组织学生参观历史遗迹或历史博物馆,让学生增长见识,加强历史与现实的联系。

5、多组织一些历史活动课,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表演能力。

6、每节课后布置适当的作业和练习,巩固知识,大约80多次。

7、做好“培优扶困”工作,提高两率临界生的成绩。

七年级历史教学计划第二学期(精选17篇)篇十三

聪明出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我们要振作精神,下苦功学习。小编准备了第二学期七年级数学教学计划,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以课改理念:,为指导,依据学校工作计划,加强学习,坚持以德育为核心,以教学为中心。

本学期,我担任七年级1班和2班的数学,通过上学期的学习,学生基本上适应了初中数学的学习,学生在数学上的计算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实践探究能力、逻辑思维与逻辑推理能力得到了相应的发展,对图形及图形间的关系有了初步认识,但还有一部分同学没有达到应该达到的高度,另外学生自主拓展知识的能力几乎没有,学生不能自行拓展与加深自己的知识面。因此本学期在此方面应当加强!

本学期学习的章节: 有《整式的运算》、《平行线与相交线》、《生活中的数据》、《概率》、《三角形》、《变量之间的关系》、《生活中的轴对称》。各章教学内容概述如下:

:整式是代数的基础性概念,代数式的运算(包括整式运算)属于代数的基本功,是解决问题和进行推理的需要,也构成进一步学习的基础。重点是探索整式运算的运算法则,理解整式运算的算理,推导乘法公式。难点是灵活运用整式运算法则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正确地运用乘法公式。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即所谓的问题和对平行线的讨论是平面几何中重要的议题,也是基础性的内容,有很大的教育价值。平行线的条件和平行线的特征是本章的重点,也是难点。

包括和两部分内容。在数的讨论中,使学生认识的单位分数(百万分之一)和有效数字的概念,体会其意义和作用。重点是会用科学记数法表示较小的数据,能按要求取近似数,能读懂统计图并能从中获取信息。难点是用生活中的事例感受和表述百万分之一的大小,培养数感和建立统计观念,正确掌握近似数、有效数字的特点及数位的关系;对数据信息的处理、加工的能力。

:在七年级上册感受了可能性有大有小的基础上,进一步刻画可能性的大小,因而十分自然地给出了概率的概念,重点是理解概率的意义,并会计算一些事件发生的概率,能设计出符合要求的简单概率模型。难点是理解概率的意义,并会计算一些事件发生的概率,理解现实世界中不确定现象的特点,树立一定的随机观念。

:教材提供许多活动,给学生充分的实践和探索的空间,使他们通过探索和交流发现一些与三角形有关的结论,并应用它解决实际问题。重点是三角形的性质与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三角形的分类。难点是能进行简单的说理。

:把变量之间的关系列为单独一章,这是在学习了代数式求值和探索规律等地方渗透了变化的思想基础上引入的,为进一步学习函数概念进行铺垫。重点是在具体情景中从表格关系式、图像中获取信息找出自变量、因变量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难点是通过观察和思考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变量之间的关系以及正确把对变量之间关系进行分析和对变化趋势进行预测。

:实际上是轴对称图形的认识和讨论,并通过轴对称图形来探索轴对称图形的性质。轴对称可以看成反射变换,也是一种几何变换。事实上,平移和旋转可以经过两次反射变换得到,因此它更基本。重点是研究轴对称及轴对称的基本性质。难点是从具体的现实情境中抽象出轴对称的过程。

整个教材体现了如下特点:

1.更新知识载体,渗透现代数学思想方法,引入信息技术。

2.联系社会实际,贴近生活实际。

3.创造条件,为学生提供自主活动、自主探索的机会,获取知识技能。

4.面向全体学生,满足不同学生发展需要。

5.文字通俗,形式活泼,图文并茂,趣味直观。

1、让学生学到的知识技能是社会对青少年所需求的;

2、要让学生知道这是自己终身学习和发展所需要的;

3、教学要贴近生活实际让学生爱数学,自主的学教学;

4、让学生掌握数学基本知识和技能。

1、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钻研新教材,根据新课程标准,扩充教材内容,认真上课,批改作业,认真辅导,认真制作测试试卷,也让学生学会认真学习。

2、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的兴趣,给学生介绍数学家,数学史,介绍相应的数学趣题,给出数学课外思考题,总之,要让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3、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构建,营造民主和谐、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分享发现快乐的高效的学习课堂,让学生体会学习的快乐,享受学习的乐趣。

4、在课堂教学中将严抓课堂纪律使学生形成自学遵守纪律的习惯,要求他们上课专心听讲,积极发言,作业认真完成。给时间让学生讨论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增进同学之间的友谊。

5、引导学生积极归纳解题规律,引导学生一题多解,多解归一,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提高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让学生处于一种思如泉涌的状态。

6、要扭转学生的厌学现象。利用晚自习时间对他们进行辅导,在平时的课堂中多给予提问,给后进生树立信心。对优生要严格要求,端正他们的学习态度,抑制他们产生骄傲情绪。

7、运用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指导教学,积极更新自己脑海中固有的教育理念。

8. 把握学生思想动态,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利用课余时间多接触学生,及时与学生沟通,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9. 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时间,帮助学生理解教学重难点,训练考点、热点,强化记忆,形成能力,提高成绩。

10. 改进教学方法,用多媒体,实物创设情景进行教学,力求课堂的多样化、生活化和开放化,力争有更多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机会。

11. 精讲多练,在教学新知识的同时,注重旧知识的复习,使所学知识系统化,条理化,让学生在练习、测试中巩固提高,减少遗忘。

12. 在不加重学生负担的前提下,积极引导学生阅读课外书,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培养兴趣,提高能力。

13. 加强培优补中促差生的个别辅导,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的个性特长。特别要多鼓励后进生,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

14、坚持因材施教原则,逐步实施分层教学,向基础不同的学生提出相应的要求,力求使中下生吃得上,中等生吃得下,优生吃得饱,即课堂练习、作业及要求等进行分层。

第一周:第一章(14节)

第二周:第一章(57节)

第三周:第一章(89节、及复习)

第四周:第二章

第五周:第三章

第六周:第四章

第七周:第五章(1—4)

第十五周:第七章(5、6节)及总复习

第十六周:总复习

第十七周:

第十九周:

第二十周:迎接期末考试

七年级历史教学计划第二学期(精选17篇)篇十四

通过学习excel、ppt软件,使学生善于使用软件,分析处理自己生活中的数据,如成绩表,利用ppt制作电子杂志,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本学期使用的是海南出版社和三环出版社的《初中信息技术》七年级(下册)课本。

教材内容有以下几章内容:

第一章:信息的整理与展示。

第二章:数据的处理与分析;

第三章:信息的交流与共享;

学生在经过一学期的学习,已适应初中生活的环境,在信息技术学科学习上已基本掌握word基本知识,本学期主要学习powerpoint、excel软件的使用,重点培养他们举一反三、迁移学习的能力,但个别的学生基础比较差,玩心性比较强,需加强他们的学习。

(一)因材施教。

(1)帮助后进生提高学习成绩的具体措施。

1、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基础性比较差的学生进行加强练习,多练习多操作实践。

2、利用课堂上“小老师”帮助后进生完成课堂练习。

(2)培养优秀学生的具体措施。

积极发挥学生的.小老师作用,让有基础的学生参加兴趣班,筹备20xx年电脑作品活动比赛。

(二)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根据实际教学内容,选取贴近学生生活的范例进行讲授。

根据目前初一年级推广的“自然分材理解教育的课改活动,以及对教材内容进行重新组织整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第一章:信息的整理与展示6周。

第二章:数据的处理与分析8周。

第三章:信息的交流与共享4周。

七年级历史教学计划第二学期(精选17篇)篇十五

着眼于学生的发展,注重弘扬中国各民族的优秀文化,重视学生的思想情感教育,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注意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倡导教师探索新的教学途径,改进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及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引导学生学会收集、整理和运用相关的历史学习材料,启发学生对历史事物进行想象、联想和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认知活动。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与他人合作和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能力。进一步认清历史前进的大趋势和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坚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树立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的远大理想,肩负起时代赋予的社会责任和崇高使命,当好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进一步培养学生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各方面素养。

初一年级学生处在长身体、长知识的阶段,每天都接触社会,他们的一些想法是对社会现实的反映,而他们受到年龄与知识的限制,社会分辨能力正在形成之中,虽然是不定型的思想,但也会影响其行为。教师有责任帮助他们正确认识社会,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端正学习态度,应经常了解、分析学生的心理与思想状况,以便做到心中有数。其次要切实了解学生的知识结构,认真分析其学习状况,发现其长短处,在此基础上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从大多数同学的实际情况出发,同时也要兼顾两头。

四、:本学期所授的内容是中国历史古代史部分,由文化课和活动课两种课型组成,以课为单位。课本按历史时期或学习主题“学习与探究”,梳理基本线索,小结重要内容。书中还设计了一些开放性习题,旨在启发思维,提倡各抒己见,答案不求唯一。

1.注重学科间知识的融合与渗透。

在把握教材时,教师应从总体上突破原有学科之间的界限,使学生能在多学科的背景下掌握教学内容。在宏观上,应保持合理的综合结构;在微观上,更要注重各人文学科知识间的合理渗透、相互融合和必要联系。

2.注重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倡导真正立足于学生发展的新的学习方式,即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在教学中,通过那些能够带给学生理智挑战的教学;通过那些在教学内容上能够切入并丰富学生经验系统的教学;通过那些能够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深层次的体验的教学;通过那些给学生足够自主的空间、足够活动的机会的教学,真正做到“以参与求体验,以创新求发展”的教学,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3.突出能力目标的主导。

即强调学生思考能力、创造精神和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以能力目标为主导,就是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以平等、理解、信任的态度,创造融洽的教学环境,给学生足够的空间,促使学生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在教学中,始终围绕能力目标的实现,努力探讨用能力目标主导教学的途径和方式,真正地把知识、能力和人格培养有机结合起来。

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力争做到:

第二、使学生主动叁与到课堂教学中,如课堂上答题、小讨论,故事会,通过这些活动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同时也使学生主动复习当天所学的内容。这样就使学生上课的注意力集中,加强课堂纪律的管理。及时发现不足,及时总结。

第三、积极开展历史活动课,鼓励学习参与历史小制作,通过课外读物,网上探访古迹、名人轶事,扩大历史的知识面,通过自主的学习方式,提高探究学习能力。加强培养学生创造精神实践能力。

第四、集体备课强化教学质量,让教师之间取长补短,资源共享,每周进行集体备课一次。

第五、上公开课及听课,课后评议互相促进,提高教学效果。

初一《历史》课程设置为2课时/周,全学期约36课时,现将教学进度安排如下:

九月份:第一、二单元。

十月份:第二单元。

十一月份:第三单元。

十二月份:第四单元。

10年一月份:复习迎考。

七年级历史教学计划第二学期(精选17篇)篇十六

本学期的指导思想:

在本学期的英语教学中,坚持以下理念的应用:

3、突出学生主体,尊重个体差异;

5、注重过程评价,促进学生发展,建立能激励学生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发展的评价体系。总之,让学生在使用英语中学习英语,让学生成为good user而不仅仅是learner。让英语成为学生学习生活中最实用的工具而非累赘,让他们在使用和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体味到轻松和成功的快乐,而不是无尽的担忧和恐惧。

本届七年级新生和以往初一学生相比在英语基础方面很薄弱,由于在小学英语课并未受到足够的重视,他们在写的技能方面基本上没有得到过训练,连音标和字母的拼读都没有掌握好。经过上学期我们几位英语老师的不懈努力,年段学生的基础知识得到了加强,学习态度也有所好转。但是学生整体的惰性还是很强,自觉性很差。

另外,学生在情感态度,学习策略方面还存在诸多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例如:很多学生不能明确学习英语的`目的,没有真正认识到学习英语的目的在于交流;有些同学在学习中缺乏小组合作意识;大多数同学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能做好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学习没有计划性和策略性;不善于发现和总结语言规律,不注意知识的巩固和积累。

钻研新课标,提高教学水平,真正做到教学相长,努力达到学校规定的教学指标。

1.每天背诵课文中的对话。目的:要求学生背诵并默写,培养语感。

2.每天记5个生词,2个常用句子或习语。实施:利用“互测及教师抽查”及时检查,保证效果并坚持下去。

3.认真贯彻晨读制度:规定晨读内容,加强监督,保证晨读效果。

4.坚持日测、周测、月测的形成性评价制度:对英语学习实行量化制度,每日、每周、每月都要给学生检验自己努力成果的机会,让进步的同学体会到成就感,让落后的同学找出差距,感受压力。由此在班里形成浓厚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人格和竞争意识。

5.对后进生进行专门辅导,布置单独的作业,让他们在小进步、小转变中体味学习的快乐,树立学习的自信,尽快成长起来。

6.关注学生的情感,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

7.实施“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8.在教学中根据目标并结合教学内容,创造性地设计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活动,吸引和组织他们积极参与。学生通过思考、调查、讨论、交流和合作等方式,学习和使用英语,完成学习任务。

9.加强对学生学习策略的指导,为他们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10.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利用计算机和多媒体教学软件,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开发英语教学资源,拓宽学生学习渠道,改进学生学习方式,提高教学效果。

第一周-第三周:开学初模拟考及教学准备工作

unit 1-unit 2阶段性检测

第四周—第五周:unit 3-unit 4阶段性检测

第六周—第七周:unit 5-unit 6阶段性检测

第八周-第九周:review unit 1-unit 6期中复习阶段

第十周:五一节假期

第十一周:mid-exam of unit 1-unit 6迎接期中考试

第十二周—第十三周:unit 7-unit 8阶段性检测

每十四周—第十五周:unit 9-unit 10阶段性检测

第十六周—第十七周:unit 11-unit 12阶段性检测

七年级历史教学计划第二学期(精选17篇)篇十七

按照学校的教学工作计划要求,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适应教学改革形势发展要求,努力探索新课程标准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从根本上转变教学观念,积极推进教研教改,优化课堂教学,凸显“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作用,努力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的精神,注重提高学生的能力,全面落实培优转差方案,切实把教学质量提高。

伴随着学生身体和心理的迅速发育,独立意识逐渐增强,生活矛盾也开始凸显。七年级下册教材在设计中遵循学生的成长规律,以学生成长中的`问题与矛盾为基础,突出“成长的不仅是身体”的基本观点,提炼确定了青春时光、做情绪情感的主人、在集体中成长、走进法治天地四个学习主题,共四个单元。

(一)、做好教学常规工作。

1、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青少年法制教育大纲》等指导性文件,努力提高自身教学教研理论水平。

2、把握好新教材的编写目的和教学要求,提高驾驭新教材的能力。

3、加强教研活动,积极参与集体备课,做到多听课、多总结。认真学习他人、他校的先进教学经验,做到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努力提高教学能力。

5、认真组织开展选修课活动,培养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和学习热情,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充分体现思想品德课的知识、能力、践行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

6、利用学生综合社会实践活动平台,认真组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帮助学生认识社会、了解社会,提高学生分辨是非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7、对学生进行考试能力训练,提高学生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使学生尽快适应中考的要求。

8、充分运用微课等远程资源进行教学,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第一周课程介绍、第一课第一框。

第二周第一课第二框第二课第一框。

第三周第二课第二框、第三课第一框。

第四周第三课第二框、第一单元练习册与复习。

第五周第一单元测试与讲评试卷。

第六周第四课第一框第四课第二框。

第七周第五课第一框第五课第二框。

第八周第二单元练习册与复习第二单元测试。

第九周第二单元讲评试卷期中复习。

第十周期中考试与试卷讲评。

第十一周第六课第一框第六课第二框。

第十二周第七课第一框第七课第二框。

第十三周第八课第一框第八课第二框。

第十四周第三单元练习册与复习第三单元测试。

第十五周第三单元讲评试卷第九课第一框。

第十六周高考第九课第二框。

第十七周第十课第一框第十课第二框。

第十八周第四单元练习册与复习第四单元测试。

第十九周第四单元讲评试卷期末复习。

第二十一周讲评期末试卷文。

相关范文推荐

    乡镇环保的工作总结报告范文(14篇)

    通过月工作总结,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发现自身工作中的优点和不足。下面是一些精选的月工作总结范例,希望能给大家提供写作思路和示范。20xx年初,镇党委、政府根

    年度科研工作总结(优质20篇)

    每个月的工作总结都是对我们工作状态的一次回顾和反思。下面是一些优秀员工的月工作总结,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启示和思路。本学年度,学校的建设和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和

    管理人员大口诀心得体会(热门17篇)

    心得体会是我们对自己成长历程的反思,也是对自己经历的总结和汇报。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也可以在网上找到很多优秀的心得体会范文,进行参考和借鉴。为了进一步加强达县农

    安全生产年度培训计划表大全(22篇)

    一个科学、合理的培训计划可以提高员工的职业素质和个人价值,进而促进组织的可持续发展。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写出培训计划总结,以下是一些优秀的范文,供大家参考。

    公司调研报告提纲(精选16篇)

    调研报告不仅仅是对研究问题的回答,更是对于问题所在背景、原因和解决方案的综合分析和探讨。小编整理的调研报告范文,将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写调研报告的技巧。

    幼师读指南心得体会(优秀18篇)

    心得体会是我们将所学所得化为文字的过程,通过写作,我们可以更好地反思和总结自己的成长历程。下面是一些关于心得体会的范文,可以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和掌握写作的技巧。

    新闻媒体工作者工作总结(专业20篇)

    月工作总结是对自己工作态度和能力的一种展示,也是对组织对个人贡献的一种回馈。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几篇月工作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人生就好象一场战斗,只要打好了

    中班第二学期个人工作计划(优质14篇)

    学期工作计划还可以帮助我们合理安排学习和娱乐时间,保持身心健康的平衡。下面是一份学期工作计划的范文,希望能够对大家的计划编写提供一些新的思路和角度。

    家庭教育家风心得体会(汇总21篇)

    写心得体会可以激励我们继续努力,保持积极向上的态度,不断提升自己。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优秀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为大家提供一些思路和启示。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寒假十课的心得(模板16篇)

    心得体会是一种将自己的感悟和思考进行整理和提炼的方式,它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和提升自己。为了更好地总结学习和实践的经验,小编特意收集了一些精彩的心得体会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