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易中天品三国读后感(通用14篇)

时间:2023-11-07 作者:笔砚最新易中天品三国读后感(通用14篇)

读后感是对读完一本书或一篇文章后的感受和思考的表达,它可以增强阅读的深度和广度。接下来是几篇非常经典的读后感,也是许多读者喜爱的范文,希望大家会喜欢。

最新易中天品三国读后感(通用14篇)篇一

“白家讲坛”栏目近日推出“易中天品三国”,从小对“三国”不很了解也不喜欢的我居然也被深深地吸引住了,让我下定决心去一睹《三国演义》和《三国志》。

易中天先生的语言非常的幽默,他将一些现代词套用到古代人的身上,如“垃圾股”“绩优股”“帅哥”等,让我觉得“三国”并非是一大堆烦人的“文言文”,而是浅显易懂,生动形象的。这是吸引我的其中之一。

还有易中天先生的语言是调侃的。当他讲到刘备、关羽、张飞“寝则同床”时,猜测“他们的太太在哪里”。有学者说他不学术,但是易中天回应道:““他们的太太在哪里”是句学术上的评论,调侃也是做学问的方式,如果没有调侃,下面的人都走光了。

易中天先生还善用肢体语言,他在节目中曾侵亲身示范三国中的“坐姿”和“跪姿”以及每一个姿势的作用。我想有哪一个老师或讲师会在课堂或讲堂上这样做呢?这是我非常佩服他的,也是我被他所吸引的最重要的原因。

最新易中天品三国读后感(通用14篇)篇二

其实很多人和我一样,了解三国都是从《三国演义》的故事开始的,也是从《三国演义》那精彩的故事开始喜欢上三国的,就是因为这个原因,大多数人了解的三国是罗贯中的三国,而不是真实的三国。

而今看了易中天先生的《品三国》之后,终于能更真实地接近了那个英雄辈出的时代,更真实地了解了那些英雄人物的事迹。因为易中天先生品的不仅仅是三国时代的群雄之间的战争,更是品出了"人"这个关键的东西。"历史就像一面镜子",而后人读历史,就是为了不重蹈古人的覆辙,所以说,"人"也是读历史的人必须要了解的。光看史书是有些枯燥的,普通人看起来也不一定能完全看明白,但看完整本《品三国》之后,确实有一种"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念书"的感觉,因为这本书是"品"出来的,展现给我们的看的是精华,是一位学者苦心专研出来的精华。

最后想说的是,希望以后能多多看到诸如此类的书,因为这些好书可以让原本枯燥的历史变得更加平易近人,让更多的普通人来喜欢上华夏中国那五千年精彩的历史。

最新易中天品三国读后感(通用14篇)篇三

近些天来在家里休息,拜读了易中天先生的名著《易中天品三国》。我也很喜欢历史,看了很多三国的文章。这里谈一点感受,也算是一个小的总结吧。

在三国的历史过程中,大家对于曹操、诸葛亮等任务耳熟能详。但是对于孙权以及江东政权可能了解的不多,或者说关心的不多。长江在下游地区是沿着从西南到东北的方向流淌的。因此,人们把长江以南的地区成为江东,长江以北的地区成为江左。江东政权的主要活动范围包括建业(现在的南京)、武昌(现在的湖北鄂州)、九江等处。北至长江,南至大海。江东政权一共经历了孙坚、孙策、孙权、孙亮、孙休和孙皓六个阶段。其中孙坚和孙策都是打基础的阶段。到了孙权这一代,成为发扬光大的一代。孙亮和孙休处于守成的阶段。到了孙皓那一代就是衰落到灭亡的阶段了。江东政权是三国中寿命最长的一个政权。它的存在,对于长江中下游广大地区的开发和建设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那么孙权的成就在哪里呢?我觉得孙权的最大成就就是举贤任能。孙策在临终对于孙权的评价是:“如果说在两军阵前冲锋陷阵,你(指孙权)不如我;如果是发现培养人才,并且让他们各安其职,保卫江东,我不如你。”由此可见,在孙策的规划中,孙权的主要目标是保住江东,先求稳,后图发展。事实上孙权也确实做到了。从江东政权的历任军事统帅就可以看出,从周瑜、鲁肃、吕蒙到陆逊。这些人可以说和孙权都是君臣一心,团结一致。在刘备率领大军讨伐江东为关羽、张飞报仇的时候,孙权刚开始的时候是一筹莫展。后来,有人向孙权建议任用吕蒙为统帅,抗击刘备。但是由于吕蒙是一个白面书生,大家对他的能力普遍表示怀疑。这个时候,孙权力排众议,大胆起用吕蒙,并且授予重权。结果证明孙权的做法是正确的。

孙权在三国之中他的政治地位是比较低的。曹操可以携天子以令诸侯,刘备本身有一个宗室的身份,也可以起到号召的作用。但是孙权是什么也么有的。每当江东政权出现危难的时候,孙权就表现出在政治上较大的灵活性。在曹操自立为魏王的时候,孙权主动向曹操称臣。表示如果曹操称帝和攻打刘备的话,孙权愿意支持。这次的称臣换来的是曹操借天子的命令任命孙权为骠骑将军、南昌候、荆州牧。后来,当刘备向江东进攻的时候,孙权再次向曹丕称臣。这一次换来的时曹丕封孙权为吴王。两次称臣,既使得自己的地位得到提升,又避免了两面受敌,为自己赢得了回旋的余地和时间。可见孙权这个人在处事上是求实而不慕名。

蜀汉政权经历了诸葛亮、蒋琬、费祎三任宰相之后进入了姜维时代。但是姜维的主要精力都放在对外战争上了,对于蜀汉政权的自身建设贡献不大。以至于最后黄浩排挤姜维,姜维被迫借屯田之名离开成都避祸。从此可以看出,将为作为蜀汉政权的最高行政和军事长官(大将军)并没有从全局上来建设蜀汉政权。由于他的这种偏颇,导致最后自己在前线拼死抵抗,后方皇帝已经投降的尴尬局面。可以说,姜维也应该好好检讨自己。

司马懿、司马师和司马昭父子兄弟三人可以算得上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司马懿为了曹魏政权可以说是披肝沥胆,屡建奇功。从曹睿死后到司马懿就处于一种赋闲的状态。也可以认为他在养精蓄锐、积蓄力量、等待时机。十年之后,新皇帝曹芳从八岁涨到十八岁了。这个时候曹魏政权原来的骨干,如钟繇、贾诩、陈群、华歆、曹仁、曹真等文臣武将基本上都已经病逝或者是阵亡。剩下的人已经不足以对付司马懿了。正好这个时候曹爽自己本身就是一个无能之辈,那么天赐良机,司马懿开始了篡夺曹魏政权的一系列活动。若干年后,司马昭主政的时候,涌现的邓艾、钟惠等人才都是司马懿最早发现并且大力提拔的结果。

最后,我还要饮用《三国演义》里面的话“是非成败转头空”。的确是如此,历史上的各种人物、事件虽经起伏跌宕但最终还是成为一种过去。

最新易中天品三国读后感(通用14篇)篇四

首先我想说,在看易中天的课之前,我对历史、文学兴趣不浓。四大名著几乎都没看过,因为曾经在小学借来看了三国演义(小学版),但是没有细读;《红楼梦》借过,可是只看了几页就还回去了,看不懂。“是普天下的人都认为袁绍是个绩优股的时候郭嘉一眼就看出袁绍是垃圾股,是普天下的人都认为刘备是垃圾股的时候诸葛亮一眼就看出他是绩优股,这两个人现在要炒股票那不得了,我们就别干了这事,那钱都被他们赚了。”“你司马懿侥幸地得到了很多地方,你贪得无厌又来打我。你来打就来打吧,我现在都准备好了。我现在街道已经打扫干净,准备你来屯兵,我已经杀了羊,煮了酒,准备犒劳你的三军。你既然来了你就进城来嘛。司马懿这时候已经来到城下了,这哥们儿什么意思?邀请我上楼跟你一起卡拉ok,我上去卡拉,你把我ok了!我才不上这个当呢,撤!撤军了。”既然都是要学,我觉得如果能做到有兴趣的学,听着这些笑话学习效果不是更好吗?我为什么迷上了易中天呢?面对面节目问易中天为什么那么多人都喜欢易中天的课呢?易中天的'回答是“我肯定是恰好迎合了社会的某种心态,或者说某种需求。至于是哪一种心态和哪一种需求,让评论家去说三道四,让研究者们去得出结论吧。”我想易粉们一定是一种迫切希望了解历史,但又不希望于普通枯燥课堂的需求,由于原来没有这种授课方式,所以易中天非常受大众的欢迎。易中天给讲课的老师们做了一个非常好的榜样。

尽管我还没有全部看完,但这里先谈谈我的总体收获。首先,我知道历史有多种形象:历史形象、文学形象和民间形象。我们想要了解就是那被盖了多少层民间形象和历史形象里面的历史真相。第二,在听故事的感觉下听完一节课,比看书要好。为什么不能用现在的流行词去理解古文呢?又能吸引住学生,又能更好的理解这些内容。比如诸葛亮“身长八尺,容貌甚伟”,一米八四,26岁,而且容貌甚伟,不叫帅哥叫什么?叫伟哥?第三,我可以了解他们之间发生的故事,学聪明些。在待人和用人方面可以向曹操学习;规划要像诸葛亮一样仔细;出击要像孙权那样果断,不能像刘表一样守中立,当老好人。不能两边都占着,最后的结果只会是哪边都占不着。

我会继续关注百家讲坛,它能让我在听故事中深入了解历史,寓教于乐,何乐而不为?

最新易中天品三国读后感(通用14篇)篇五

近些天来在家里休息,拜读了易中天先生的名著《易中天品三国》。我也很喜欢历史,看了很多关于三国的文章。这里谈一点感受,也算是一个小的总结吧。

第一、对于江东政权的认识。

在三国的历史过程中,大家对于曹操、诸葛亮等任务耳熟能详。但是对于孙权以及江东政权可能了解的不多,或者说关心的不多。长江在下游地区是沿着从西南到东北的方向流淌的。因此,人们把长江以南的地区成为江东,长江以北的地区成为江左。江东政权的主要活动范围包括建业(现在的南京)、武昌(现在的湖北鄂州)、九江等处。北至长江,南至大海。江东政权一共经历了孙坚、孙策、孙权、孙亮、孙休和孙皓六个阶段。其中孙坚和孙策都是打基础的阶段。到了孙权这一代,成为发扬光大的一代。孙亮和孙休处于守成的阶段。到了孙皓那一代就是衰落到灭亡的阶段了。江东政权是三国中寿命最长的一个政权。它的存在,对于长江中下游广大地区的开发和建设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第二、孙权的用人方法。

那么孙权的成就在哪里呢?我觉得孙权的最大成就就是举贤任能。孙策在临终对于孙权的评价是:“如果说在两军阵前冲锋陷阵,你(指孙权)不如我;如果是发现培养人才,并且让他们各安其职,保卫江东,我不如你。”由此可见,在孙策的规划中,孙权的主要目标是保住江东,先求稳,后图发展。事实上孙权也确实做到了。从江东政权的历任军事统帅就可以看出,从周瑜、鲁肃、吕蒙到陆逊。这些人可以说和孙权都是君臣一心,团结一致。在刘备率领大军讨伐江东为关羽、张飞报仇的时候,孙权刚开始的时候是一筹莫展。后来,有人向孙权建议任用吕蒙为统帅,抗击刘备。但是由于吕蒙是一个白面书生,大家对他的能力普遍表示怀疑。这个时候,孙权力排众议,大胆起用吕蒙,并且授予重权。结果证明孙权的做法是正确的。

第三、孙权的处事态度。

孙权在三国之中他的政治地位是比较低的。曹操可以携天子以令诸侯,刘备本身有一个宗室的身份,也可以起到号召的作用。但是孙权是什么也么有的。每当江东政权出现危难的时候,孙权就表现出在政治上较大的灵活性。在曹操自立为魏王的时候,孙权主动向曹操称臣。表示如果曹操称帝和攻打刘备的话,孙权愿意支持。这次的称臣换来的是曹操借天子的命令任命孙权为骠骑将军、南昌候、荆州牧。后来,当刘备向江东进攻的时候,孙权再次向曹丕称臣。这一次换来的时曹丕封孙权为吴王。两次称臣,既使得自己的地位得到提升,又避免了两面受敌,为自己赢得了回旋的余地和时间。可见孙权这个人在处事上是求实而不慕名。

第四、姜维的得与失。

蜀汉政权经历了诸葛亮、蒋琬、费t三任宰相之后进入了姜维时代。但是姜维的主要精力都放在对外战争上了,对于蜀汉政权的自身建设贡献不大。以至于最后黄浩排挤姜维,姜维被迫借屯田之名离开成都避祸。从此可以看出,将为作为蜀汉政权的最高行政和军事长官(大将军)并没有从全局上来建设蜀汉政权。由于他的这种偏颇,导致最后自己在前线拼死抵抗,后方皇帝已经投降的尴尬局面。可以说,姜维也应该好好检讨自己。

第五、司马氏政权的建立。

司马懿、司马师和司马昭父子兄弟三人可以算得上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司马懿为了曹魏政权可以说是披肝沥胆,屡建奇功。从曹睿死后到司马懿就处于一种赋闲的状态。也可以认为他在养精蓄锐、积蓄力量、等待时机。十年之后,新皇帝曹芳从八岁涨到十八岁了。这个时候曹魏政权原来的骨干,如钟繇、贾诩、陈群、华歆、曹仁、曹真等文臣武将基本上都已经病逝或者是阵亡。剩下的人已经不足以对付司马懿了。正好这个时候曹爽自己本身就是一个无能之辈,那么天赐良机,司马懿开始了篡夺曹魏政权的一系列活动。若干年后,司马昭主政的时候,涌现的邓艾、钟惠等人才都是司马懿最早发现并且大力提拔的结果。

最后,我还要饮用《三国演义》里面的话“是非成败转头空”。的确是如此,历史上的各种人物、事件虽经起伏跌宕但最终还是成为一种过去。

最新易中天品三国读后感(通用14篇)篇六

我读了《易中天品三国》后,发现正史和我读过的《三国演义》并不相同,在《三国志》中的许多真实事件被戏剧化了。

从书中我明白了文艺作品中的历史不一定正确,不一定真实。如果我们想要了解历史真相,我们一定要多读正史,才能了解真实的历史。

最新易中天品三国读后感(通用14篇)篇七

那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那是一段扑朔迷离的历史。

寒假里,我随着易中天先生的文字,重温了那段几乎家喻户晓的辉煌历史。书中分别介绍了曹操、孙权、刘备等人鲜为人知的成才史,让我能“跳出演义看历史,还原名人品三国。”

回顾那段群雄逐鹿的岁月,我最欣赏的人物莫过于曹操,虽然他饱受后人的鄙视,乃至痛恨。错杀吕伯奢后,他的那句“宁我负人,毋人负我”实在是将自私自利发挥到了极致,可谓“小人名言”中的经典,可他拥有的疆土几乎是东吴、西蜀两国的总和,实在是一等一的政治家和军事家。曹操能不拘一格,重用人才,也会翻脸无情,如早年杀的陈宫,中年杀了许攸,晚年杀了杨修。曹操是“建安文学”的倡导者,流传至今的《观沧海》、《龟虽寿》等作品,不仅内涵丰富,而且是《诗经》之后为数不多的精品四言诗,而孙权和刘备二人留下的名句貌似只有一句“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在我看来,曹操实在是天使与魔鬼的完美结合。像他这样的奇人,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恐怕也不为过呢。我敬重他,也曾想过向他学习:学他的文韬武略,学他的领袖才能,学他的英雄本色。但我又不想成为众矢之的,成为众人避而远之的人。那是多么悲剧啊!我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做“当今之能人”,不做“乱世之奸雄”。

将来要能创出一番事业,曹操的经历告诉我,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面对养祖父是宦官的现实,恐怕他会面临不少闲言碎语,但曹操似乎没有受到任何消极影响。平凡如我,不是“官二代”,不是“富二代”,若能坚守合适的理想,也必能走向成功。

“不是英雄,不读三国。若是英雄,怎么能不懂寂寞……”再次哼起这首《曹操》,我心中不禁有了更多的感慨和期待。

最新易中天品三国读后感(通用14篇)篇八

近些天来在家里休息,拜读了易中天先生的名著《易中天品三国》。我也很喜欢历史,看了很多关于三国的文章。这里谈一点感受,也算是一个小的总结吧。

在三国的历史过程中,大家对于曹操、诸葛亮等任务耳熟能详。但是对于孙权以及江东政权可能了解的不多,或者说关心的不多。长江在下游地区是沿着从西南到东北的方向流淌的。因此,人们把长江以南的地区成为江东,长江以北的地区成为江左。江东政权的主要活动范围包括建业(现在的南京)、武昌(现在的湖北鄂州)、九江等处。北至长江,南至大海。江东政权一共经历了孙坚、孙策、孙权、孙亮、孙休和孙皓六个阶段。其中孙坚和孙策都是打基础的阶段。到了孙权这一代,成为发扬光大的一代。孙亮和孙休处于守成的阶段。到了孙皓那一代就是衰落到灭亡的阶段了。江东政权是三国中寿命最长的一个政权。它的存在,对于长江中下游广大地区的开发和建设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那么孙权的成就在哪里呢?我觉得孙权的最大成就就是举贤任能。孙策在临终对于孙权的评价是:“如果说在两军阵前冲锋陷阵,你(指孙权)不如我;如果是发现培养人才,并且让他们各安其职,保卫江东,我不如你。”由此可见,在孙策的规划中,孙权的主要目标是保住江东,先求稳,后图发展。事实上孙权也确实做到了。从江东政权的历任军事统帅就可以看出,从周瑜、鲁肃、吕蒙到陆逊。这些人可以说和孙权都是君臣一心,团结一致。在刘备率领大军讨伐江东为关羽、张飞报仇的时候,孙权刚开始的时候是一筹莫展。后来,有人向孙权建议任用吕蒙为统帅,抗击刘备。但是由于吕蒙是一个白面书生,大家对他的能力普遍表示怀疑。这个时候,孙权力排众议,大胆起用吕蒙,并且授予重权。结果证明孙权的做法是正确的。

孙权在三国之中他的政治地位是比较低的。曹操可以携天子以令诸侯,刘备本身有一个宗室的身份,也可以起到号召的作用。但是孙权是什么也么有的。每当江东政权出现危难的时候,孙权就表现出在政治上较大的灵活性。在曹操自立为魏王的时候,孙权主动向曹操称臣。表示如果曹操称帝和攻打刘备的话,孙权愿意支持。这次的称臣换来的是曹操借天子的命令任命孙权为骠骑将军、南昌候、荆州牧。后来,当刘备向江东进攻的时候,孙权再次向曹丕称臣。这一次换来的时曹丕封孙权为吴王。两次称臣,既使得自己的地位得到提升,又避免了两面受敌,为自己赢得了回旋的余地和时间。可见孙权这个人在处事上是求实而不慕名。

蜀汉政权经历了诸葛亮、蒋琬、费祎三任宰相之后进入了姜维时代。但是姜维的主要精力都放在对外战争上了,对于蜀汉政权的自身建设贡献不大。以至于最后黄浩排挤姜维,姜维被迫借屯田之名离开成都避祸。从此可以看出,将为作为蜀汉政权的最高行政和军事长官(大将军)并没有从全局上来建设蜀汉政权。由于他的这种偏颇,导致最后自己在前线拼死抵抗,后方皇帝已经投降的尴尬局面。可以说,姜维也应该好好检讨自己。

司马懿、司马师和司马昭父子兄弟三人可以算得上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司马懿为了曹魏政权可以说是披肝沥胆,屡建奇功。从曹睿死后到司马懿就处于一种赋闲的状态。也可以认为他在养精蓄锐、积蓄力量、等待时机。十年之后,新皇帝曹芳从八岁涨到十八岁了。这个时候曹魏政权原来的骨干,如钟繇、贾诩、陈群、华歆、曹仁、曹真等文臣武将基本上都已经病逝或者是阵亡。剩下的人已经不足以对付司马懿了。正好这个时候曹爽自己本身就是一个无能之辈,那么天赐良机,司马懿开始了篡夺曹魏政权的一系列活动。若干年后,司马昭主政的时候,涌现的邓艾、钟惠等人才都是司马懿最早发现并且大力提拔的结果。

最后,我还要饮用《三国演义》里面的话“是非成败转头空”。的确是如此,历史上的各种人物、事件虽经起伏跌宕但最终还是成为一种过去。

最新易中天品三国读后感(通用14篇)篇九

三国是一个风云变幻,沧海横流,英雄辈出,令人神往的时代,不知多少盖世的英雄在那里大显身手,叱咤风云,正可谓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这里有天下纷争,群雄并起;有英雄豪杰,君主谋士;有文韬武略,气贯长虹;有儿女情长,肝胆相照。三国给一代又一代人以英雄的豪迈,每当我们看到赵云单骑救主,诸葛亮火攻赤壁,张飞在长坂坡那声惊天一吼,在我们内心升腾的是无限的敬佩与正义感,我们从三国中看到了战争,看到了侠客,看到了谋士,我们成醉于其中。但是,我们不曾思考,也不曾问自己:“历史为什么会如此发展?诸葛亮为什么要选择刘备?袁术为什么最后会饿死于长亭?”三国在带给我们惊喜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疑问。.。.。.

然而,一位学者跳了出来,他用现代的眼光为我们解读了三国的历史,虽然不一定正确,但他仍被广大民众所接受和欢迎,正如他自己所讲的那样:“这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这是一段扑朔迷离的历史,这是一些引人入胜的故事,这是一个津津乐道的话题。正史记录,野史传说,戏剧编排,小说演义。”他使更多的人对三国这段历史产生了兴趣,也是更多的人对中国的历史和文化产生了一种新的理解角度,许多人恍然大悟:原来历史也可以这样读!这个人就是易中天,而他作品名为《品三国》。

我不是很喜欢读书,所以没读过太多的书。但是有一天妈妈打开电视,播到“百家讲坛”,看了易中天的品三国,原来读了一半的三国突然间想读了,原先枯燥的书籍现在突然很想反复阅读了。原来看的电视剧对诸葛亮无比的崇拜,但是有可能是被电视剧的夸张的艺术所引导了。真实的三国世界是不同于书籍和电视的。从那时开始喜欢上了“三国”,于是去读书馆借了这本书。在了解历史真相的同时,无不为易中天那诙谐幽默,机智风趣的谈吐所深深折服。易中天是厦门大学教授,可谓是一品三国一举成名,一下子拥有了数以万计的“粉丝”乃至是“骨灰级粉丝”,其盛名程度可与“超女”相媲美,无数的荣誉、光环紧紧笼罩在他的头顶,折射出了一个现代文人在文化熏陶下非凡的魅力。在如今人们对众多演艺明星顶礼膜拜、奉若神明的时候,易中天却以他平凡的外貌独树一帜,缔造了一个文人的明星效应,红透了大江南北,我想,这就是知识的魅力,知识在一个人心中深深滋养后所爆发出的非凡的气度和风范。对历史更加感兴趣了。下面我就谈谈看完后的感受吧!

《易中天的品三国》跟《三国演义》大不相同,它很客观的去看待每一个三国人物,从历史的角度去评价三国时期的每一件事情,很简单的一点,很多人批判易老师,说他感情色彩太重。都是在说曹操如何如何好,讲的有失客观,可我不这么觉得,首先,易老师当时还没有讲完,谁也没有资格说曹操占的篇幅多还是少;其次,曹操是一个被误解的人,他的文学形象很大程度上失实与历史形象,那些只看过《三国演义》的人对曹操的理解有失偏颇,易老师应该给他平反;再次,曹操确实是一个值得详细讲一讲的人,在《三国演义》中,曹操最早的出场是他小时候装羊癫疯骗他父亲失去了对他叔叔的信任,我猜测他这时候大概8岁左右。刘备第一次出场是在桃园结义的时候,那时候他怎么也是个中年人了。孙权的第一次出场是他在18岁继父兄的霸业成人君的时候。从三大政权的领导人出场时间来看,曹操最早。既然出场的时间长,可以讲的事情也就多,这个合情合理。还有,讲曹操的'很多时候穿插着在讲袁绍,袁术等其他北方军阀。而且从三家建国的路线上来看,曹操是探索者,孙刘是仿照着曹操行事,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多说几句何妨?三国演义对曹操更多是贬义,对诸葛亮是大大的赞赏,一个是穷凶恶疾,残暴,以至于看了三国演义的人对曹操的看法就是坏蛋,而诸葛亮这个名人就成了老百姓心中永远的好人,觉得他就是神仙了。与此相反的是易中天却看好曹操给他很高的评价,当然了他对诸葛亮并没有什么与老百姓相违背的,同样也看好诸葛亮,并给了很高的评价,只是把三国演义上的事情客观的评价一下,比如说像舌战群儒,智激周瑜等等就与诸葛亮没什么关系,只是三国演义把剧情给戏剧性了,更好看一点而已。

这本好书扣人心弦,发挥得淋漓尽致,读了就不想再放手。这里面的故事也很真实。这本书主要讲了一个群雄割据的时代—三国时期中的一段扑朔迷离的历史,刘备、孙权、曹操等英雄人物杰出的伟绩或事业。从诸候割据讲到三国鼎立,从三国鼎立到重归统一这整个故事。在这本书中有三个主要人物:刘备、孙权、曹操。如果让我选择最喜欢的人物的话,我三个人物都喜欢:刘备,虽然一直寄人篱下,只有一点才华,但他有英雄之志、英雄之气等气概,而且在他的身上我看到了一种团结同志,凝聚力量的品质,让我很佩服。孙权所领导的江东集团是一个历经两代三世建立起来的:创始人孙坚,奠基者不策,真正的领导是孙权。江东集团的前二世都是一等一的人才,可想而知,孙权也是不小的人物。孙权,他是一个有政治才能,是个老成谋国的人。孙权在十八岁时还年纪轻轻,但在政治上已经是非常成熟,真的值得我们敬仰。曹操他虽老谋深算,但他在政治、军事才能方面极其出色,思维也很敏捷,值得我学习。这正所谓曹操是个“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的人。在三国时期,除了这三位杰出人物外,还有赵云、郭嘉、诸葛亮、张飞、关羽、鲁肃等杰出将领。这真是“乱世出英雄”啊!我们也要好好学习,成为杰出的人物。

其中,诸葛亮给我印象很深,他读书很马虎,他的朋友如石韬等人都“务于精熟”,唯独他自己“观其大略”而已。这其实是会读书。实际上,一个人如果不做学问,像陶渊明那样“好读书,不求甚解”就是对的。所谓“不求甚解”,其实就是不钻牛角尖;而所谓“观其大略”,其实就是善于抓住要点。从这一点可以看出,诸葛亮是一个大气的人。一个大气的读书人,总是会一下子就掌握了书中的思想精髓和智慧所在,不会去寻章摘句咬文嚼字,就像一个大气的将领和统帅不会计较一城一池的得失一样。除了耕作和读书,诸葛亮还有两个爱好。一是喜欢“抱膝长啸”(据说是一种气功),二是“好为《梁父吟》”(是一种乐曲)。这说明青年时代的诸葛亮,心中充满了一种慷慨悲凉之气。这长啸,这诗歌,应该寄托了他对世事人生的深度关切和悲悯情怀。这其实就是典型的“士人”了,以天下为己任的。当然,光有这志向不行,还得有能力和条件。诸葛亮就既有志向,又有能力和条件。“每自比管仲、乐毅”,就是有志向的证明;他后来治国家,平天下,定乾坤,就是有能力的证明。

丢的,像桃园结义这样脍炙人口的佳话,很直得我们当代的青年学习,不是让我们去结义什么的,是诚心,交朋友,待人要以诚相待,不能前脚交了个朋友后脚就出卖人家甚至害人家。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任何特点也都是双刃剑。孙权是很重感情,但多情者往往多疑,情天往往也同时是恨海。我们要关注历史,要向古代人学习,学习他们的智慧,学习他们打仗的方法,还有我们要向古代人学习他们的知识。“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这句话是我读完这本书之后能想到的第一句话,三国的历史值得我们去品读,去研究,去分析。

最新易中天品三国读后感(通用14篇)篇十

然而,一位学者跳了出来,他用现代的眼光为我们解读了三国的历史,虽然不一定正确,但他仍被广大民众所接受和欢迎,正如他自己所讲的那样:“这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这是一段扑朔迷离的历史,这是一些引人入胜的故事,这是一个津津乐道的话题。正史记录,野史传说,戏剧编排,小说演义。”他使更多的人对三国这段历史产生了兴趣,也是更多的人对中国的历史和文化产生了一种新的理解角度,许多人恍然大悟:原来历史也可以这样读!这个人就是易中天,而他作品名为《品三国》。

易中天,从《百家讲坛》走出来的文化名人,易中天的魅力也着实让人着迷,他的文才,他的口才,他性格的温厚,他口碑的甚佳等等这些都可以从他的作品中反映出来。比如他为了形容项羽是妇人之仁,对虞姬和自己的战马非常有情意,他就说:“项羽真是太有人情味了,太招女孩子爱了,恐怕那时的女孩子嫁人要嫁项羽这样的了。”一部作品让我们看到了魅力十足的易中天,当然也有不一样的看法,于是,众多热门话题再次被放到台面上被人们热烈讨论着,品味着。

从此,三国不再只为史学家和军事家所津津乐道,更成为老百姓茶余饭后的话题,而且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特别是各公司的老板,以及那些想做一番事业的人也纷纷参看。据一些例子,在曹操事业刚起步时,他的用人策略和处理人际关系的方法就值得我们去借鉴和思考。曹操提出了如下政策:1名至实归,更重实际;2德才兼备,唯才是举;3重用清官,不避小贪;4……这些政策时隔仍未许多专业人士所采用,《品三国》让我们认识到三国时期的历史价值。

最新易中天品三国读后感(通用14篇)篇十一

《国家》是《易中天中华史》中收录的其中一卷。下面小编整理的几篇易中天国家读后感范文,欢迎阅读参考。

有感于各类知识的极度匮乏,极力地想让自己懂得更多起来,我本月选择了很有格局的《国家》(易中天著)来读,希望能够武装到自己。

本书试图在探询国家的秘密,为什么会产生国家?易中天首先找到了一个钥匙:城市。

城市是文明的标志,是国家的象征。

城市给居民带来了安全和自由。

因为城市产生了一种新的聚落关系,市民之间交往、交流和交易,血缘关系必然被打破。

而且还诞生了新的超越了部落、氏族的“公共关系”以及与此相关的“公共事务”。

要处理这些公共事务和关系,氏族部落时代的习俗是不管用的,必须依靠“公共权力”和“公共规则”,还要有按照公共规则行使公共权力的“公共机关”。

这就是国家。

在进入国家之前,任何文明都有巫术和图腾,但巫术在印度变成了宗教,在希腊变成了科学;图腾在埃及变成了神,在罗马变成了法。

任何一种国家体制和国家道路,都不过是世界各族在不同历史条件下,为了实现安全、自由和身份认同所做的不同选择和探索。

这就是国家的逻辑和秘密。

而中国呢?中国为什么不同?原因在于在中华,巫术没有变成科学,也没有变成宗教,而是变成了伦理和艺术,即礼乐。

图腾没有变成神,也没有变成法,而变成了祖宗。

别的民族的身份认同靠神,靠信仰,而我们是“认祖归宗”,家国体制绵延三千七百年。

而我感慨于其中文化力量。

从国家的“国”字的产生来看,有了定居的人、固定的.地盘,人越来越多、地盘越来越大,就形成了国家。

但由于文化的存在,造就了没有国界的国家。

表现尤为突出的是犹太人,没有谁能向他们一样,失去祖国一千八百年,流散于世界各地,但民族尤存,这归功于他们的文化。

而对于我们几千年中华民族的发展历史进程中,其中穿插着外族的入侵,我们不仅没有向其他古文明那样走向灭亡,而是一直屹立在世界的东方,得益于我们悠久的文化。

那么,对于灿烂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光大成为了我们大中华继续前进的基石。

《国家》这一卷,虽然是讲“中华史”的,但有很多篇幅是讲西方文化史的,是两者对比着讲的。

其中第三章整章讲西方的,标题叫做《从雅典到费城》。

这样的一个好处是,讲得更深入。

其实第一卷《祖先》也是对比着讲的,比如夏娃和女娲。

《国家》依然是六章,每章六篇文章,六六三十六篇,连《后记》也是6节。

记得易老在另一本上说过,六是秦始皇最喜欢的数。

实际上,现在民间也喜欢“六”,觉得是个吉利的数字,比如“六六大顺”。

“四”就没有这么好运,与“死”谐音,大多觉得不吉利。

举一例来说一下易老作品的逻辑性,请看第三章《从雅典到费城》的第四篇《走向平等》,全文如下:

人格独立和意志自由的希腊人,获得了解放,也遇到了难题。

难题就是如何处理人际关系。

这在氏族社会是不成问题的。

血缘,最天然、最真实、最温情也是最和谐。

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唱妇和,不就是中国人一贯追求也曾经行之有效的主张吗?人而此刻的希腊人,却成了宙斯式的“弑君英雄”,俄狄浦斯式的“杀父罪人”,早已“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

他们,又靠什么来组成社会,结为群体,不至于因各行其是而天下大乱?

契约。

用契约管理社会,在希腊人哪里丝毫都不奇怪。

作为商业民族,他们早就意识到处理事务和关系,物比人好。

这个“物”,就是货币和契约。

货币,干净利索;契约,人我两便。

只要大家都信守合同,照价付款,就相安无事。

而且,由于它对契约各方具有相同的约束力,因此是公正的,也是公平的。

人类历史上第一种平等产生了--契约面前人人平等。

这样一种好东西,当然可以放之四海。

比方说,用来制定研究问题讨论问题的方法和规则。

这些方法和规则,比如逻辑,是人与自然的约法,也是人与人的约法。

其中,不证自明的叫“公理”,推导的过程叫“推理”,推导出来的叫“定理”,最后的结论叫“真理”。

某个结论是不是真理,不归张三说了算,也不归李四说了算,要看是否符合约定的一系列“理”。

对谁,都一样。

科学诞生了,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契约及可以用于自然,就更可以用于社会。

社会的契约就是法律。

只不过,它不像商业合同那样一对一地签,而是全体公民一起约定。

由于它是关于社会问题的,所以叫“社会契约”;由于它是全体公民签订的,所以叫“全民公约”。

所谓“全民公约”,就是每个人跟其他人都互为甲方和乙方,就像“民主是自己统治自己”。

这样一种签约,当然更必须遵守,立法者和执法者也不能例外。

作法自毙,不是立法者的悲哀,反倒是他的光荣和成功。

法治就诞生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但,这里面有问题。

契约面前人人平等,是没问题的。

因为甲方和乙方人格平等,权利对等。

谈不拢,可以不签;有情况,可以修改;执行不了,可以认赔毁约。

总之,契约是可以商量的,而且只要甲方乙方商量就行。

法律可以这样吗?

难。

全体公民一起来立约,不可能条条款款意见相同。

如果左也谈不拢右也谈不拢,又怎么办?就不要法律了?

当然不行。

也只能先做两个约定。

第一,法律的制定,只能寻找“最大公约数”,也就是每个人都可以接受或不能容忍的。

比方说,不能杀人,不能放火,不能抢劫,不能盗窃,不能强女干,不能私入民宅。

最新易中天品三国读后感(通用14篇)篇十二

在我的记忆中,似乎曹操在历史上饰演的一直都是反面角色,一直都是一位奸臣。但自从我听了厦门大学教授易中天为我们讲解了“三国”以后,我才发现“曹操是奸臣”是对历史的一种误解,一种偏见,或许是因为《三国演义》的作者是“尊刘(刘备)”的,所以人们在读了《三国演义》之后,才会认为曹操是奸臣,但是易中天教授用很公正的态度把曹操放到三国这一历史背景中去品读。

在易中天教授的口中,曹操不是“奸臣”,而是“奸雄”而且是“可爱的奸雄”是一代“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曹操是一位心胸很宽广的人,而且是足智多谋,英勇善战,他并不比诸葛亮差,应该说诸葛亮在他之下,因为曹操既是一名文臣,也是一名武将。而诸葛亮呢?仅仅是一个军士罢了。

曹操只会笑不会哭的,在任何时候,即使是在他战败时,或是在即将战死时,他也只会笑。他也很注重人才,好的人才他都不会放过的,因为他不记前嫌,即使是敌人的手下,即使是曾经背叛过他的人,只要是能人,才人那他一定会好好重用他的。因此,曹操的军营里是一个人才倍出的地方,不仅曹操是个人才,就连他的手下都是能文能武的人。

在听完易中天的讲课后,我觉得他的评论是正确的。曹操是一位“奸雄”,一位“可爱的奸雄”。是他为三国的历史增添了光辉。

最新易中天品三国读后感(通用14篇)篇十三

在中国4大名著里,我一向觉得三国写的最好,也对它最感兴趣。其中人物的情感变化以及事件和战争都是其他3大名著不可比拟的。易中天因为《百家讲坛》而一炮走红。

的确,他讲的三国很好,其中也夹杂着现代幽默。之前我看过《百家讲坛》其他历史部分,有些很生硬,像普通的讲课。而易中天的讲评更像是评书。《易中天品三国》还原了真实的曹操,替周瑜辩诬,正说诸葛亮,重评司马懿。与人们眼中《三国演义》里人物形象有些许差别。有些人是英雄,但文学把他们污蔑了。例如曹操,周瑜。《易中天品三国》采用的是各位历史学家和历史上的资料,还了“奸臣“一个清白,也写出了蜀国大将的许多文学没写出的错误。比如,书中写到:事实上,历史上的周瑜气量是非常大的,《三国志》对他的评价是“性度恢廓“,就是气量大,品质好;当时的人对他的评价也非常高,刘备说他“器量颇大“;蒋干说他“雅量高致“。所以他不可能因为妒忌别人而被气死。

《易中天品三国》中幽默元素大概也是易中天成名的元素之一。例如:当时诸葛亮手上已经没有兵了,只好把城门,四个城门全部打开,派了20个老兵在门口扫地,诸葛亮自己搬了一张琴,焚了一炉香,带了两个小孩子,坐在城楼之上唱卡拉ok但保守派的人大概对这种评论很反感。但总之电视前和读者中的保守派是占少数的。

最新易中天品三国读后感(通用14篇)篇十四

近些天来在家里休息,拜读了易中天先生的《易中天品三国》。我也很喜欢历史,看了很多关于三国的文章。这里谈一点感受,也算是一个小的总结吧。

在三国的历史过程中,大家对于曹操、诸葛亮等任务耳熟能详。但是对于孙权以及江东政权可能了解的不多,或者说关心的不多。长江在下游地区是沿着从西南到东北的方向流淌的。因此,人们把长江以南的地区成为江东,长江以北的地区成为江左。江东政权的主要活动范围包括建业(现在的南京)、武昌(现在的湖北鄂州)、九江等处。北至长江,南至大海。江东政权一共经历了孙坚、孙策、孙权、孙亮、孙休和孙皓六个阶段。其中孙坚和孙策都是打基础的阶段。到了孙权这一代,成为发扬光大的一代。孙亮和孙休处于守成的阶段。到了孙皓那一代就是衰落到灭亡的阶段了。江东政权是三国中寿命最长的一个政权。它的存在,对于长江中下游广大地区的开发和建设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那么孙权的成就在哪里呢?我觉得孙权的最大成就就是举贤任能。孙策在临终对于孙权的评价是:“如果说在两军阵前冲锋陷阵,你(指孙权)不如我;如果是发现培养人才,并且让他们各安其职,保卫江东,我不如你。”由此可见,在孙策的规划中,孙权的主要目标是保住江东,先求稳,后图发展。事实上孙权也确实做到了。从江东政权的历任军事统帅就可以看出,从周瑜、鲁肃、吕蒙到陆逊。这些人可以说和孙权都是君臣一心,团结一致。在刘备率领大军讨伐江东为关羽、张飞报仇的时候,孙权刚开始的时候是一筹莫展。后来,有人向孙权建议任用吕蒙为统帅,抗击刘备。但是由于吕蒙是一个白面书生,大家对他的能力普遍表示怀疑。这个时候,孙权力排众议,大胆起用吕蒙,并且授予重权。结果证明孙权的做法是正确的。

孙权在三国之中他的政治地位是比较低的。曹操可以携天子以令诸侯,刘备本身有一个宗室的身份,也可以起到号召的作用。但是孙权是什么也么有的。每当江东政权出现危难的时候,孙权就表现出在政治上较大的灵活性。在曹操自立为魏王的时候,孙权主动向曹操称臣。表示如果曹操称帝和攻打刘备的话,孙权愿意支持。这次的称臣换来的是曹操借天子的命令任命孙权为骠骑将军、南昌候、荆州牧。后来,当刘备向江东进攻的时候,孙权再次向曹丕称臣。这一次换来的时曹丕封孙权为吴王。两次称臣,既使得自己的地位得到提升,又避免了两面受敌,为自己赢得了回旋的余地和时间。可见孙权这个人在处事上是求实而不慕名。

蜀汉政权经历了诸葛亮、蒋琬、费祎三任宰相之后进入了姜维时代。但是姜维的主要精力都放在对外战争上了,对于蜀汉政权的自身建设贡献不大。以至于最后黄浩排挤姜维,姜维被迫借屯田之名离开成都避祸。从此可以看出,将为作为蜀汉政权的最高行政和军事长官(大将军)并没有从全局上来建设蜀汉政权。由于他的这种偏颇,导致最后自己在前线拼死抵抗,后方皇帝已经投降的尴尬局面。可以说,姜维也应该好好检讨自己。

司马懿、司马师和司马昭父子兄弟三人可以算得上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司马懿为了曹魏政权可以说是披肝沥胆,屡建奇功。从曹睿死后到司马懿就处于一种赋闲的状态。也可以认为他在养精蓄锐、积蓄力量、等待时机。十年之后,新皇帝曹芳从八岁涨到十八岁了。这个时候曹魏政权原来的骨干,如钟繇、贾诩、陈群、华歆、曹仁、曹真等文臣武将基本上都已经病逝或者是阵亡。剩下的人已经不足以对付司马懿了。正好这个时候曹爽自己本身就是一个无能之辈,那么天赐良机,司马懿开始了篡夺曹魏政权的一系列活动。若干年后,司马昭主政的时候,涌现的邓艾、钟惠等人才都是司马懿最早发现并且大力提拔的结果。

最后,我还要饮用《三国演义》里面的话“是非成败转头空”。的确是如此,历史上的各种人物、事件虽经起伏跌宕但最终还是成为一种过去。

相关范文推荐

    热门比赛心得体会总结大全(21篇)

    心得体会是一种对自己思考和行动的梳理,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和改进自己。6.以下是一些独特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够引发大家对写作风格和技巧的思考。作为一项古老而

    优秀蔬菜水果店创业计划书(通用24篇)

    创业计划在融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有助于吸引投资者和合作伙伴的关注。以下是一些优秀的创业计划范本,希望能为大家提供一些创业思路和灵感。本创业计划书是关于在大

    热门小学二年级自我鉴定(通用12篇)

    范本可以激发我们的写作灵感,帮助我们更好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想。以下是一些范文范本的精选,希望能对大家的写作起到一定的指导和启示作用。我尊敬老师、团结同学,乐于

    最优劳务分包合作协议(案例22篇)

    合作可以帮助我们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拓宽思维的广度和深度。下面是一些团队合作的范例,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和学习吧。甲方:。乙方:。因工程需要,甲方将工作分包给乙方施

    2023年印刷工艺的心得体会(汇总18篇)

    心得体会的写作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反思问题,进一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随后,我们将浏览一些关于心得体会的范文,希望能够从中找到一些写作上的启发和借鉴。

    2023年九年级班主任德育工作计划范文(19篇)

    班主任工作计划需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和特点,充分考虑到每个学生的需求和发展目标。班主任工作计划范文9:关注学生的安全教育和防范意识,确保学生的身心健康。

    精选感想心得体会范文(18篇)

    通过写心得体会,我们可以反思自己的成长过程,发现自己的不足和改进的方向。接下来,我们将阅读一些具有启发性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思考。随着岁月的流逝

    热门医院服务总结报告大全(20篇)

    服务月是我们展示团队实力和价值的机会,我们需要做一份完美的总结来展示我们的成绩。以下范文中的服务月活动经验可以为我们的策划和实施提供有益的参考。在总结成绩的同时

    最新自我介绍和规划(模板17篇)

    自我介绍可以让他人了解我们的兴趣爱好和特长,为建立更深入的交流提供话题。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自我介绍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上,面

    实用夫妻之间的协议书(通用17篇)

    合同协议是商业交易中法律关系的基础,对于保护双方权益和维护交易秩序具有重要意义。小编为大家收集了一些国内外实践中被广泛使用的合同协议模板,供大家参考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