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散步教学设计一等奖教案(案例16篇)

时间:2023-10-30 作者:碧墨优秀散步教学设计一等奖教案(案例16篇)

教学工作计划需要注重反思和改进,及时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完善教学质量。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教学工作计划的案例,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对大家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优秀散步教学设计一等奖教案(案例16篇)篇一

尊敬的各位评委专家:

你们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散步》,下面我就教材、学情、教法、学法、教学程序、板书六个方面来谈谈我的课堂教学设想:

一、说教材。

第一点、教材地位及作用及作用。

《散步》是苏教版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人生体验)第二篇课文。《散步》体现着浓浓亲情的一篇文章,文章记叙了一家三代野外散步的“生活细节”,表现出一家人之间的互敬互爱的真挚感情,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学生可以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进入牧歌式的情景,从中受到启示和教育。

第二点、说教学目标及重难点的设计。

1、知识与能力目标:整体感知课文;继续练习朗读和圈点勾画,积累语言;锻炼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发展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抓住关键语句精读课文,自主、合作、探究,领悟课文深长的意味。同时借鉴举轻若重、以小见大的写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文章字里行间的亲情与责任感,形成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品味文章语言‘举轻若重’的特点,感受课文浓浓的亲情,学习表达生活之美。

教学难点:如何组织小组活动,寻找典型词句,体会文章语言‘举轻若重’的特点和课文深长的意味,初步学会运用‘举轻若重’的写法。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发展独立思维的重要阶段,他们的主动性和求知欲都已大大提高,不再喜欢被动地接受知识,已初步具有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但同时缺乏良好的观察生活的品质,对生活缺少体验,对散文知识的了解知之甚少,而且由于受社会上许多不良因素影响和家庭误导,许多学生没有形成正确的家庭道德伦理准则。

因此,我通过引导学生去自读自悟,运用自主探究的方法学习,通过朗读、圈画、质疑、小组讨论、比较研究与拓展强化,从中对散文有初步的了解和鉴赏;体会课文浓浓的亲情,并从中感悟出正确的家庭伦理道德准则。

三、说教法。

古希腊学者普罗塔戈说过:“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満的容器,而是一束需要点燃的火把。”为了达到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解决疑点,根据素质教育和创新教学的要求,再结合本篇课文的实际特点,确定本课的指导思想是:想方设法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积极思维,热情参与,具体教法如下:。

(1)多媒体教学-激发热情,引起兴趣。

(2)诵读教学法-熟悉文本,整体感知。

(3)提问练习法-发挥想象,体验情感。

(4)对话讨论法-互动合作,拓展思路。

四、说学法。

教会学生学习是课堂教学的主要任务。在教学中,我很重视学生主动参与和互相学习,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力求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合作性、发展性和创造性,从而达到发展智力,陶冶情操,启迪心智,感悟积淀的四重境界,注重学生的知识、学习的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方面共同发展。

学法具体如下:。

(1)诵读法-熟悉文本,自主感知。

(2)圈点法-勤动笔墨,积极读书。

(3)探究法-学生实践,巩固提高。

(4)讨论法-合作研究,深入挖掘。

五、说教学过程设计。

一、唤起学生对现实生活的感受,导入新课。

首先,我请学生讲述生活中被小事感动过的经历,唤起学生对现实生活的感受,导入新课。这样导入既与学生交流情感,亦定下课堂基调。同时以学生现有的生活积累为学习的前提,可锻炼学生积累生活、感悟生活的能力,达到教材与生活,作者与读者情感上的沟通。

二、诵读课文,整体感悟。

接着让学生通过朗读,整体感悟文本。为了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我利用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以竞赛的形式,并且是与老师竞赛的形式强化他们的主体意识。学生先推选代表与我进行配乐朗读比赛,由学生进行评判并归纳出本文的朗读要求后,再让学生自由读课文,思考一家人在散步中发生了什么事?最后是怎么解决的?找出散步的人、时、地、原因。这样,通过朗读,初步感知了课文内容,学生不知不觉地神游其中,与作者在情感上产生共鸣。

三、师生合作,初步发现。

在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后,我引导学生把目光投向课文的第一、二节,找出并品味这两节中比较“特别”的词语和句式,如:“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这句话,讨论作者为什么要这样表达?这与习惯上的表达方式有什么不同?作者为什么在文章开头郑重其事地推出这样一个镜头?这样,通过比较、讨论,归纳出本文语言的主要特点——举轻若重。学生经过自主探究,发现本文用词、句式的不同寻常,切入到本课的主要目标——通过语言的探究,品味课文深长的意味。同时教师在适当的时候可进行归纳,帮助学生把对具体内容的推敲上升到理性的认识。

四、自主探究,小组合作。

在前面学生自己阅读、发现的基础上,分四人小组合作,圈画后面几节文字中体现“举轻若重”的句式与词语,进一步探究语言。这样,小组活动,师生互动。然后,每个小组派代表与全班交流,可选择一个句子或一个词语。本文运用“举轻若重”方法的词语和句式很多。在探讨这些词语时,主要是要分析这些词语是如何“举轻若重”的,是如何把小事看成很大的。我在交流中适当引导,同时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思考,培养他们的发散思维,渗透情感教育。提出“母亲和儿子两人意见不统一,为什么要用‘分歧’这么大的词?”等问题。学生围绕问题思考讨论、发表见解,体会文章意境,逐步领悟做人的道理,得到情感的熏陶。

在探讨文章中“举轻若重”的句式时,我注重锻炼学生寻找关键语句理解课文主旨的能力,通过学生自主探究,交流合作,最终挖掘出课文主旨,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如文中体现主旨的一句话:“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这句话在句式上整散结合,使文章语言显得错落有致,同时也使文章更有深意,富有哲理,它是文章的主旨所在,它暗示着中年人肩负着承前启后的重任,对生活的一种使命感。在探讨时,我让学生反复朗读、品味,鼓励他们对这句话发表独特见解,挖掘出主旨,感受字里行间的亲情与责任感,形成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美好的思想感情。

五、拓展,强化发现。

在这里,我设计了这样的环节:《散步》这篇文章选进教材时删了三处文字,我出示这三句话让学生进行比较阅读。因为讨论编者的删改意图相对于初一学生有一定难度,我先请学生评价删改的效果,再揣摩编者的意图。我尽量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且放杜鹃林中啼”,因为作者、编者与我们是平等的,从而养成学生平等审视的意识。

然后,我又努力调动学生的积累,向课外拓展。指出举轻若重的语言能把小事情写得庄重、意义不凡,有些能使文章变得轻松幽默。引导学生联想平时生活或阅读中类似的例子,从而使学生能够关注生活中的语言。在学生理解运用之后,我进一步点明:语言运用上有举轻若重,也有举重若轻。并引导学生举例分析。最后进行小结:无论是举轻若重还是举重若轻,关键要注意场合,把握分寸,得体是前提,在这个基础上,再追求个性化的表达,形成自己的特色、风格。然后,我出示北京申奥时何振梁先生的一席话让学生课后去仔细品味语言的得体、精妙。

六、比较:验证发现。

在课文后面有一篇题为《三代》的短文,主题与《散步》相近,又有差异,情节差别较大,语言风格也各有千秋。可让学生进行比较阅读,验证发现,探讨哪个故事更感动?并说说理由。阅读是个性化行为,“感动”这种情感更是个性化的,因此鼓励学生言之成理即可。这项任务如果来不及在课上完成的话,就作为一项研究性的作业,向课外拓展,深入探究。

七、反思与小结。

在反思与小结这个环节,我先是让学生联系实际谈谈通过本课学习后的收获和启示。设计这样一个空白点,不仅使学生在回味中对本节课巩固了认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然后我进行总结,并播放歌曲《常回家看看》,师生齐唱。这样,再次把课堂气氛推向高潮,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

八、作业布置。

我根据本课的教学重点,布置了两个作业:

1、老师的建议:大家把文章带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读,也许会有更多的收获。我认为与父母共读,亦是多角度阅读的一种形式。也是孩子与成人的一种交流。

2、尝试用“举轻若重”的写法,描述自己生活中被小事感动过的经历或者值得一写的“生活细节”,展现语言魅力,描绘生活之美。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品味生活。因为实践是最好的学习途径,读与写有机结合、相得益彰,并使学生做到学以致用。

优秀散步教学设计一等奖教案(案例16篇)篇二

学习目标:

1、朗读,较准确地评价作品人物,体味人性美;

3、合作、探究学习,提出有思考价值的问题,特别能品味美文的语言。

4、写作短信,表述并感受浓浓的亲情。

学习方式:

朗读、品味、讨论、质疑。

学习步骤:

一、导入:

家,一个多么温馨的字眼,它是一个避风的港湾,一个幸福的摇篮。它给了我们无尽的关爱和温情,也给我们展示了一个充满亲情和关爱的空间。今天,让我们步入一个家庭,去感受这个四口之家浓浓的亲情。

二、朗读课文。

五、请谈谈这个家庭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印象?和睦,温馨。互相体谅、关爱家人。这是个互敬互爱,充满着骨肉之情的家庭。这个家庭是非常团结幸福的,他们都能顾全大局,为他人着想。

六、下面请同学们自读课文,把你认为有价值的问题提出来,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小组不能解决的问题,提交全班进行讨论(提示:从关键句、关键词入手,注意语言的品味)(学生读书,圈点、勾画,讨论。每个小组可由一人记录通过讨论所形成的问题)。

七、学生把有关问题提交上来,老师归纳组合,讨论发言,共同探究。

八、请同学们有感情地齐读课文。

十一、结课同学们,家,是一个幸福的摇篮,需要我们用心灵来呵护。家,更是一副沉沉的担子,需要我们每个人用责任来担当。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撑起一片爱的天空,营造一个幸福的家园。一个家庭如此,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更是如此啊!

十二、布置作业。

2、读意大利作家德亚米契斯的《爱的教育》、冰心的《繁星》、《春水》。

优秀散步教学设计一等奖教案(案例16篇)篇三

一、教学目的: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提高审美情趣。

2、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尊老爱幼,珍爱生命的情感。

3、体会文章用人物性格来表现文章主题的写作思路。

二、教学重点:

1、感悟文章所揭示出来的一条家庭道德准则:上有老,下有小,两头无法兼顾时,应该照顾老的一头。

2、理解文章是如何围绕主题思想来写的。

三、教学安排:

一课时。

四、教学过程:

1、成语故事:(注意联系前面的几个成语)。

两袖清风,画龙点睛,

2、导入:从课题入手,“散步”在字典里的意思是随随便便的走走,是一种休闲的方式。那么在莫怀戚的这篇散文中,散步究竟具有什么样的意义呢,且看课文第125页的文章。

3、快速地默读文章,思考问题。

提问,回答:

(1)初春的'时候,我、母亲、妻子和儿子四个人,在田野里散步。

【体现了时间、地点、人物和事情等记叙文的几个要素。】。

(2)主题:尊老爱幼。

4、再仔细的阅读文章,想一想“尊老爱幼”的这个主题作者是通过哪些细节表现出来的?(要找出具体的字和词。)。

师注意:同学回答之后,主要让学生来回答这些细节与主题有什么联系,反映出了人物的哪些性格?师只做适当的指导。

5、讨论:你在这些人物中最欣赏哪一位,为什么?

师注意:尽量引导学生说出理由,在适当时候,由老师或学生提出反驳,看其是否能站得住脚,能否坚持住观点。

如有出现辩论的情况,则在第二、三轮打住。

我:孝顺。

母亲:善解人意。

妻子:体贴。

儿子:懂事。

6、联系生活:

不管你喜欢文章中的哪一个人物,总之,这个家庭,这三代人都是我们为之羡慕的,因为他们很和睦,很温馨,因为他们在出现分歧的时候,彼此之间都有着一颗尊老爱幼的心,一颗相互理解的新。

提问最多不超过五位同学。

归纳:说明一个家庭的道德准则:上有老,下有小,当两头无法兼顾时,应该照顾老的一头,先考虑老人的感受,因为他们已经辛苦了一辈子了,不容易。毕竟“孝顺第一”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加祝贺语。)。

7、作业: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写一写,我理想中的温馨的家庭,作为这周的周记。字数不少于500字。

板书:

散步。

莫怀戚。

初春,一家人,田野,散步。

我:孝顺。

母亲:善解人意.

妻子:体贴。

儿子:懂事。

优秀散步教学设计一等奖教案(案例16篇)篇四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感悟文章在生活小事和细节中表现的亲情美。

2、培养尊老爱幼、珍惜亲情、关爱家庭的意识和情感,促使学生为家庭亲情建设尽一份力量。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感悟文章在生活小事和细节中表现的亲情美;

培养尊老爱幼、珍惜亲情、关爱家庭的意识和情感,促使学生为家庭亲情建设尽一份力量。

多媒体课件(自制),预习,扫清字词障碍。

1、多媒体,歌曲《让爱住我家》,展现亲情图片和歌词。

听了这首歌,你有什么感受?

学生自由发言。

1、听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如果学生发现课文朗读与课文不完全相同,可以作思考题,留给学生.)勾画文中最能表现浓浓亲情的细节、词语、句子。

2、自由阅读全文:可以大声朗读,也可以轻声品读,也可以默读。把文中表现出浓浓亲情的地方多读几遍。

3、小组互助,交流感悟。文中让你最感动的有哪些细节、词语、句子。这些地方应该怎样读才能表现这份深情。

4、全班交流、亲情共赏。

分析:这句话说明了“我”关心母亲,对母亲的身体健康提出积极的建议,而不是顺水推舟。母亲因为相信儿子,尊重儿子的意见,所以顺从。我如果只带着妻子、儿子出来散步,把老人孤零零的丢在家里,会让老人很孤独、寂寞。最后一句说明“我”和母亲关系和谐,表现了母子之间亲昵的感情。而且这种和谐的母子之情是在几十年以前就开始了。

(2)他儿子说的话很可爱。他说:“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他觉得这是他一个很大的发现,这句话写出了孩子的天真可爱。分析:儿子这句看似无关紧要的话极富童趣。孩子这一天真的新发现洋溢着一家人充满温馨的天伦之乐。听了孩子的话,我们都笑了,为散步增添了很多快乐。

(3)、“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他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

引导:为什么一家人都会听“我”的?这里面包含着哪几种亲情?

分析:“我”是一家人的主心骨,平日“我”就是一个讲原则的人,家人都信任他。这里面包含着母子情、父子情、夫妻情。

(4)、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说:“走大路。”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改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

引导:在走大路还是走小路的问题上,母亲和儿子发生分歧,“我”经过思考决定:“走大路”——走大路方便老人,说明我很照顾母亲,很孝顺。母亲改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走小路孩子感兴趣,说明母亲对孙子很理解表现了母亲的慈爱、和蔼。在走大路还是走小路的问题上表现了一家人在散步中互敬互爱的动人情感,有一种浓浓的人情美。

(5)、“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儿子……”

引导:一个“背”字体现了一家四口,祖孙三代之间关系十分融洽,多么幸福、温馨的亲情。

(6)、我和妻子都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小心,好像我背上的同他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引导:为什么母亲和儿子并不重,但我和妻子要走得很慢、很小心?为什么说“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同学畅所欲言:

a、背上的一老一小可别摔着。特别是母亲年老体弱经不起摔,非得稳稳当当的不可。

b、为了让母亲和儿子多呼吸一些新鲜空气,所以走得慢慢的。

c、为了让母亲和儿子尽情的欣赏春天的美景。

d、表现“我”对母亲的孝心和旗子对儿子的爱心。如果走得很快,显得不耐烦。不能体现浓浓亲情。

e、如果全社会的人都想文中的“我”那样具有孝心和爱心,世界将会变得更美好。

老师小结:一边是风烛残年的母亲,一边是未成年的孩子,他们都需要我们的照顾和关心。所以从表面上看,这表现了中年人肩负着既要扶老又要携幼的人生责任;从深层的意思看,这里的“我和妻子”代表着中年人,“母亲”代表着过去,“儿子”代表着未来,所以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而言则象征着中年人肩负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历史责任。文章的结尾,用象征的手法,使文章的思想进入了一个更高的境界,意蕴更深刻。把亲情推及得更广泛的境界。

(注:每一处学生分析以后都进行朗读的简要指导,通过学生试读、老师范读、集体齐读等方式让学生感受文中的亲情美。)。

总结:一家人在田野上散步,真的很平常,老人和小孩在选择道路时有了分歧,也没有什么可奇怪的。可作者却有一双慧眼,从这平凡的小事中看到了一家三代人和谐美好的感情,并由此推及尊老爱幼的中华美德,文中处处流露着浓浓的亲情:它是一幅温馨的亲情图,是一首欢快的亲情曲,是一篇美妙的亲情诗。

让我再一次深情并貌的朗读全文,细细的来体会这份热闹感人感动的亲情。

幸福的家庭往往都有相同的幸福。亲情无处不在,他不仅仅在思念部之中,也不仅仅在莫怀戚的家中;它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家中、在每一个人的心中。只是时光的流水把许都宝贵的记忆带走了,我们匆匆的步履把我们曾经拥有的瞬间感动冲淡了,淡如水,淡如烟,淡得我们都怀疑自己是否还拥有那份爱,怀疑我们自己是否还有能力去感知那份浓浓的亲情。可是,这份是永恒的。我们要用敏锐的眼光去发现,用善良的心去体会。

学生准备1分钟。

全班交流。

(尽可能启发学生把发生在身边的感人故事讲出来,要像这几位作者一样,敢于披露真情实感。尽可能引导学生领会到“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尽可能让学生明白要珍惜亲情,懂得关爱家庭。)。

老师也有故事要讲。

我们对亲情有说不完的故事,讲不完的细节。生活本就是这样美好、温馨。情到浓时转成文,请同学们把自己对亲情的感受写下来。

你可以以“亲情”为话题,写一组排比句来赞美亲情或者一组比喻句来歌颂亲情。

你也可以写一首反映亲情的小诗。你也可以写一段话来呼唤亲情。

学生动笔3分钟。交流展示5分钟。

教师准备一首小诗〈父亲的叮咛〉。

2、你的真实感受和父母的真实反映写下来,以后的语文课大家交流。

让我们所有的家都永远充满着爱,永远洋溢着浓浓的亲情!

优秀散步教学设计一等奖教案(案例16篇)篇五

莫怀戚。

教学内容:课文写了一家三代人散步的小事,体现出浓浓的亲情,家人之间相互关爱及中年人的使命感鲜明形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2、了解文中的亲情及使命感。

3、比较阅读。

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的感情。

教学重点: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品味揣摩语言。

教学难点:抓住关键语句、理解文章主旨。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准备:(1)查找一些尊老爱幼故事,

(2)布置学生预习。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勾划出不理解句子,提出疑难。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2、整体感知。

1、检查预习有没有不2、识的字词。

3、默读课文后说说课文说了一件什么事?

(教师在学生的回答中,步步引导:散步--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儿子要走小路--决定走大路--还是走小路吧--背起母亲和儿子。从分析中让学生体会本文的主题--尊老爱幼的亲情和责任感。)。

(母亲:顺从、谦让;我:尊老爱幼、有责任感;妻子:贤良温顺;儿子:顽皮、有灵性;家庭:温馨、和睦)。

11、把本文换一个题目如何?换什么题目好,12、说说你的理由。

(从比较中明白本文以小见大的写法,再让学生想一想,说一说你从家中的哪些小事中感受到了家庭的'亲情的,请几位同学讲述一二。)。

3、语言赏析。

(拟答案:

1、对南方初春田野的描写--写出不2、可遏制的生机,3、表达对生命力的礼赞,4、暗示母亲易地获得新的活力。

5、她现在很听我的话,6、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写出母子关系,7、母亲明理,8、儿子孝顺。

9、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10、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表现小家伙天真聪明,11、又表现了家庭的幸福、温馨。

12、那里有金色的菜花,13、两行整齐的桑树,14、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描绘了充满诗情画意的田园风光,15、揭示了小路有意思的内涵,16、点明了走小路的原因。

17、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18、稳稳地,19、走得很仔细,20、好像我背上的同21、她背上的加起来,22、就是整个世界。--从字面上看,23、这是非功过形容他们走得小心,24、走得是小路,25、唯恐哪一步有闪失,26、特别是母亲,27、是经不28、起摔跌的,29、非稳当不30、可。这个形象也很有象征意义,31、中年人的责任,32、既要赡养老一代,33、又要抚养下一代,34、一个家庭是这样一来,35、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也是这样。

这也是本文的一个亮点也是作为初中课文读本的一个重要原因。

引申:与《三代》作比较,揣摩两文在写法和内容上的异同。

拟答案:

同:在写法上都以小见大,内容上都表达尊老爱幼和责任感的主题。

异:《散步》重在渲染,写景语句较多,使全文有景有情,情景交融,色彩丰富可读性强,犹如西洋油画;《三代》则是平实的记述,没有华丽的句子,是一种白描手法,像中国水墨画。

总之是各有千秋。

4、作业:

亲情是一个永恒的主题,亲情就在你我身边,只要你能用心去感受,用心去领会。

请你以“,你还记得吗”为题把你感受到的亲情记录下来让大家分享,你可以以白描手法来记述也可以以渲染笔法来描绘,字数不限。

板书:23散步。

莫怀戚。

走大路--母亲。

分歧我和妻子(尊老爱幼、责任感)。

走小路--儿子。

优秀散步教学设计一等奖教案(案例16篇)篇六

一、定位:

本课的教学,要实现如下目标: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词语,体味文中所表现出来的人性美和语言美,并学习以小见大的选材方法;学生自主诵读、体验、感悟、评价本文的主题思想,并通过合作学习、共同探究等活动,获得选材和语言表达的技巧;促成学生“孝敬父母,尊敬老人”的道德伦理意识的形成,进而获得有意的生命启迪。另外,根据本文作者的写作意图和当今学生只知索取爱,不知奉献爱,“孝道”的传统道德意识普遍薄弱的现状,特拟定本课的教学重点为:树立“孝敬父母,尊敬老人”的传统道德观。

二、切入:

激活情感体验,激发学习兴趣。

1、播放《常回家看看》歌曲。

2、师讲述董永卖身葬父孝感天的故事。

3、学生体验家庭亲情:尊老爱幼。

三、探究:

诵读设疑: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揣摩写作特色。

学生概括读了课文后的最深的感受。(提示:主题、选材、语言等。

(1)唤起社会“孝敬父母,尊敬老人”的传统美德;

(2)以小见大的选材特点;

(3)对称整饬的语言美……)。

跳读理解:“我”这个人怎么样;妻子性情怎么样;母亲性情怎样;儿子性情怎么样(“我”:孝,妻子:顺,母亲:慈,儿子:听话)。

品读探讨:

1、合作探究。

探讨《散步》一文的“三美”即:人性美、景物描写的诗意美和语言美:

(1)是从什么地方看出人性美的?[文中四人的性情:“我”:孝顺善良,关爱母亲:劝母亲散步、又熬过一冬、委屈儿子、背母亲;妻子:温柔贤惠:在外面,总听我的;儿子:听话:天真活泼,聪明伶俐;我的母亲:慈爱亲切,善解人意,爱护小辈(改变主意)。他们真诚善良,温和、谦让、体贴,是真善美的典范]。

(3)文章的语言美是怎样表现出来的?试作分析。[一是情趣昂然:“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侯很听她的话一样”,这句话写母子关系,母亲明理,儿子孝顺,相映成趣。“小家伙突然大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们都笑了。”这两句话充满生活情趣,既表现了小家伙的天真、聪颖,又表现了家庭的幸福、温馨。二是含义丰富:“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既写出了母亲忍受痛苦度过严冬的情景,又写出了我为母亲最终安然无恙而庆幸的心情。“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象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这句话可以这样理解,仅供参考:文中“我”和妻子就代表着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既要赡养老人,又要抚养孩子,肩负着承前启后的责任。母亲给我们以生命,而儿子又是这生命的延续。这血脉相连的三代人紧紧连接在一起,构成了生命的整体。整个世界也就是由老年人、中年人、孩子组成。一个家庭是这样,一个民族乃至全世界又何尝不是这样?所以说背起的是整个世界。这样大词小用,透露出作者大有深意,他想说的意思,超出了事情本身。“我”背母亲,妻背儿子,从表面上看,“我”害怕他们摔着,其实也就是对老的尊敬,对小的爱护。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的珍爱,生命就像一只永不熄灭的火炬一代一代往下传递。其实,我们还可以读出儒家传统文化在这里的投影。儒家注重个人的道德修养,讲究家庭生活以孝为先,信奉天下为公。作为东方君子,他除了追求个人及家庭的幸福之外,他一定会想到普天下其他人的幸福,“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等至理名言也一定铭记在他心中。这种文化价值取向也正是东方文化的核心所在。)三是句式对称整饬:“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侯很听她的话一样”,“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这些句子语意对举与反衬,于平实中见灵气,在浅易中见哲理,韵味无穷]。

探究文章选材特点:作者独具匠心,聚焦祖孙三代散步的平凡小事,唤起人们孝敬父母,尊敬老人的传统道德。(以小见大的选材方法)。

2、全班合作交流各组派代表向全班同学汇报本组合作探究学习的成果,并接受其他同学的质疑和补充。教师也参与其中,或引导或补充,与学生平等对话。

教师小结:我们从《散步》这篇散文中品味了洋溢其中的人性美、景物美和语言美,也学到了以小见大的选材方法。那么除此以外,读了莫怀戚的这篇短文,你的心灵你的思想又受到怎样的触动呢?英国哲学家培根曾说过:“哺育子女是动物也有的本能,赡养父母才是人类的文化之举,这个,全世界数中国人做得最好。”愿同学们把这种我们民族引以为豪的传统美德代代相传,平时身体力行,把它渗透到生活的点点滴滴,用心去孝敬你的父母,体谅他们的每一份苦心。记得唐代诗人孟郊曾写过一首“结天下人之心愿”的《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是啊,我们每个人都从自己的父母那里得到了关爱,而我们又回报给父母了多少呢?疼爱孩子是自然而然的人性,孝敬老人则不容易做到。学了本课,你的思想和今后的行为会有什么样的变化呢?让我们交流一下。

细读感悟:

1、组合作交流。

(1)你认为怎样才能做一个尊敬老人,孝敬父母的人呢?

(2)、你的父母给予了你千般的爱,万般的宠,那么你做过哪些孝敬父母的事情呢?

(3)、你看到或听到过哪些尊敬老人,孝敬父母的事?

四、拓展:

1、课外阅读“古今孝道”故事。

2、两周后召开“我最孝”班会。

3、月底召开“古今之孝”故事会(吴孟代亲供蚊噬、黄庭坚为母洗溺器、陈毅为母洗内裤……)。

4、阅读课外书:读意大利作家德亚米契斯的《爱的教育》、冰心的《繁星》、《春水》。

播放满文军《懂你》的歌曲,以结束本课。

五、反思……。

附:(一)董永卖身葬父孝感天。

董永原本是山东高宛县的人。东汉末年,藩镇割据,盗贼四起,董永看到山东不太平,就带着年迈的父亲,到湖北德安避难。没过多久,董父得了了重病,请医吃药毫无效果,离开了人世。董永悲痛至极,而且自己为避难漂泊之身,哪里有钱买棺埋葬父亲呢?无计可施。当地有位姓裴的富翁,闻而怜之,就借钱给他,让他买棺安葬了父亲。于是,董永卖身为奴,进了裴家。(这个情节是正史上记载的,根据当时的社会,是可信的。)。

一天董永奉主人之命,外出办事。办完事回来的路上,遇到一个丰姿美貌的少妇,上前与他攀谈。少妇说:“你没有娶妻,还是一个光棍;我是个被丈夫离弃的少妇。看能否给你做妻子?”董永是个老实人,在当时社会来讲是个忠仆。他回答这位少妇说:“这件事,我自己不敢自专,须禀告主人”。少妇笑说:“痴郎,你怎么这样的怕主人?既是这样,我与你一同前去见你的主人”。董永乃带着这个少妇,同返裴家。裴翁作主他们的婚姻,令成夫妻。并让他们在一百天内,织出三百匹绢布赎身,做自由的农人。从此天起,这个少妇日夜纺织绢布,快速异常,非常人可及。一百天的前一天,将三百匹绢布交给裴翁,裴翁无话可说,按照他自己说的诺言,退给了董永的卖身契,由此,董永做了自由的农人。

董永方得脱离奴藉,少妇忽然向董永告别,说她马上要走了。董永哭着说:“你为我赎身的恩德,我还没有来得及报答,你怎么就抛下我走呢?”少妇答道:“你我夫妻一场,我也舍不得你。但是,我是银河旁的织女,天帝念董郎孝心,令我下凡相助,今百日缘满,当回去向天帝缴旨”。少妇说完便不见了。现在湖北省的孝感,原来叫德安,即是因为董永的孝心感动了天,所以改名为孝感。民间原始讲的这样情节,与后来《天仙配》中的情节不同,但都是崇孝的神话传说。《天仙配》其实是按照这个原始神话传说,夸张成为”老槐树开口做媒“的神话。董永卖身葬父孝感天,是《二十四孝》这本古书中的一孝,中国人都知道这个故事,代代以此激励为人要讲孝道。世界上很多国家的人,看过中国的《天仙配》,这是我国有名的以孝为主题的戏剧题材传说。这本《重编二十四孝》,我们应该读读,古为今有嘛!

优秀散步教学设计一等奖教案(案例16篇)篇七

教学目标:

1、细致的描写展示人物感情。

2、(难点)理解“我”(中年人)对于生活的使命感。

课时:1课时。

一、导语:同学们经常和父母一起散步吧!一家人手牵手,轻轻地,自由地漫步田间、道旁。清新的空气,秀丽的景色,使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散步是生活中平平常常的事情,然而这平常的小事,恰恰能体现出浓浓的亲情。今天,我们将学习一篇清新优美的散文---《散步》,它像一首动人心弦的诗,一支感人肺腑的歌,让我们来体会一家三代之间那种互敬互爱的深挚感情吧!

二、阅读思考。

1、学生自由发言,读出感受最深的句子。

师归纳:感受最深的句子往往是:优美抒情的句子;带有生活哲理的句子。

2、“这个幸福的家庭,一家人互敬互爱,相处十分和谐”,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明确:

3、人物活动总离不开一定的.环境,“散步”选择了什么样的环境呢?

----明确后齐读第4节。问:景物描写抓住了春天的什么特征?体会景物描写的作用。

(南方初春的田野) 树上的嫩芽(密)      生命      写     抒。

田野的冬水(起)                景     情。

人类社会的生命。

春天生机盎然的特征,写景为抒发对生命的热爱。

4、设计“我”这个形象的好处?

(人到中年 承前启后) 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责任使命。

三、破读。

1、调。

摘句1、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这是有序生活的再现,词语的位置不能换。其一,母亲老了,自然是我陪伴;其二,儿子有妻子带着;其三,妻儿走在前,母亲的视线就会受影响。这样安排,体现了儿子的匠心。

2换。

摘句2、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

-----“抱”不如“背”,母亲不能去抱,背,一是稳,二是视野开阔。

3、删。

摘句3、天气很好。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太迟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但是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

板书、

景物描写       大地新绿(铺)               大自然的生命。

(南方初春的田野) 树上的嫩芽(密)      生命      写     抒。

田野的冬水(起)                景     情。

人类社会的生命。

成功学校:杨华。

优秀散步教学设计一等奖教案(案例16篇)篇八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感悟文章在生活小事和细节中表现的亲情美。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赏析意蕴,领悟作品主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一家人之间互敬互爱、宽容忍让的真挚感情,体会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教学重难点:

1、品读文章之美。

2、能够领悟作品主题,领悟文章朴实文字下丰富的意蕴。

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营造氛围。

以“让爱住我家”这首歌曲导入。家是一个多么温馨的字眼,它是避风的港湾,是幸福的摇篮。家,因为有了深深的爱而温暖,因为有了浓浓的情而美好,所以人们才会产生让爱永远住我家的美好愿望。本节课,让我们走进莫怀戚先生的家,陪同他们一家三口去散步。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老师配乐朗读,学生边听边感受这份亲情,思考课文内容,体会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家庭,初步领悟作品内涵。让学生带着下列问题听教师诵读课文。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内容。

(2)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家庭?

3、品读课文,体味意蕴。

提出问题:文章叙述了一家祖孙三代四口人,在初春的田野上散步的平凡小事。那么,你觉得这篇文章美在哪里?通过学生的回答总结出该文章有景物美、人情美和语言美。

(1)景物美。

学生欣赏文章的景物美,找出文中的景物描写的段落,思考自己感觉在景物描写的句子中,作者通过什么样的词语、写作手法来表现春天的景色,品味景物描写的作用。

学生找到第4段和第7段的景物描写很美,找出自己觉得最美的句子和词汇,如“新绿”、“嫩绿”、“冬水”等这些词汇中感受生机勃勃的春天,以及充满诗意的田园风光。

(2)人情美。

提出问题:文章为我们描绘了4个人,在这4个人中,你最欣赏哪个?找出描写的文字,简要说一说自己喜欢的理由。

学生分小组讨论,畅所欲言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通过和他人交流,了解他人的观点,对文章有更加深入的体会领悟。

(3)语言美。

如学生觉得文章第一句话很美。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这句话很押韵,读起来朗朗上口。

4、拓展延伸,激发情感。

提出问题:通过本文的学习,我们一同在散步中进行了一次感情的熏陶。这美丽的一幕时常发生在生活中。我们先来看一段视频。

播放公益视频《给妈妈洗脚》,让学生对该视频进行评价。

5、小结作业。

(1)反复朗读课文,摘抄并背诵自己喜欢的语句。

(2)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写一个关于亲情的文章。

优秀散步教学设计一等奖教案(案例16篇)篇九

1.知识与能力目标:

整体感知课文;继续练习朗读和圈点勾画,积累语言;锻炼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发展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抓住关键语句精读课文,品味文章的语言美,自主、合作、探究,领悟课文深长的意味。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感受文章字里行间的亲情与责任感,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教学重点】。

1.品味文章语言美的特点,感受课文浓浓的亲情,学习表达生活之美。

2.培养尊老爱幼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教学难点】。

1.揣摩文中一些关键词、句的深层含义,学会联系语境,在动态的语境中理解词句。

2.指导学生在阅读中如何发现美、品评美,把阅读的过程当做美点追寻的过程,逐步提高学生赏读美文的能力。

【教学方法】。

1.情感感染法和启发点拨法。

2.自主-合作-探究。

3.品读法。

【教学准备】。

cai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课前播放歌曲《让爱住我家》)。

(请自告奋勇的同学介绍)。

看来一家人在一起真是其乐融融啊。现在,让我们来看看作家莫怀戚先生一家人去散步的情景吧。

(播放cai课件,学生对照课本听配乐课文朗诵)。

二、听读感知。

1.课文字词读音检测。

课文中有些字词的读音有点特殊,大家能读吗?谁来读一读?

(播放cai课件,鼓励学生大胆、大声读)。

2.检查阅读效果。

(cai课件展示以下问题)。

a.散步的人有哪些?

b.散步的季节是什么时候?

c.散步的地点是哪儿?

d.散步中发生了什么事?能不能用课文中的一个词语来说明?

e.结果怎样?

三、研读探究。

1.说说这一家四口人中,谁的权利最大?谁有真正的决定权?

(鼓励引导学生读文探究发现人物间的关系:)。

“我”:听母亲的。

母亲:听孙儿的。

妻子:听“我”的。

儿子:听“我”的。

2.那么,究竟听谁的呢?

(点拨学生明了:由“爱”决定,这个“爱”,对长辈来说,是爱幼;对子女来说,是尊老。)。

3.分歧因爱而统一,所以一家人在小路上散步,用一个什么词形容一下?

课文有一个自然段对散步进行了细致的描写,哪个自然段,谁知道?

(几乎所有同学都应该会很快找到该自然段,所以鼓励同学们一块有感情地大声朗读)。

读完这段话,不知你们有没有什么疑问?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另外的学生回答问题)。

4.点拨句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很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的深意。

(适时接过学生疑问的话茬,鼓励学生小组合作探究)。

5.文中一家四口散步,那一个最让你感动?说说你的理由。

(鼓励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看问题的思维)。

四、美点寻踪。

1.圈出、划出最使你感动,你认为最美的词或句子,一会儿读给大家听,并说说自己的感受。

(本文语言美主要体现在美在写景、美在传情和美在句式,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即可)。

2.适时点拨美在句式。

哦,我发现这样的句子很有趣,还有哪些?找出来读一读,说一说自己读的感受。

3..作比《三代》。

阅读课后短文《三代》,与课文相比,哪个更感人?说说你的理由。

(鼓励引导学生明确两篇文章主旨与情节的异同,尊重学生个性化的见解)。

五、拓展迁移。

1.情感行动暗示。

两篇短文都很感人。亲情是人类永恒的话题,

(cai课件播放亲情漫画)。

亲情不单靠今天课堂上片刻的时间来体会,它更需要我们用一生的光阴来感悟。亲情不单是父母无条件的付出,它更应该是儿女们无言的回报。让我们的家永远洋溢着亲情,让我们的家永远充满爱!

今天回去之后,同学们是不是应该为家长做点什么呢?力所能及的有意义的都好--相信大家一定会有所行动的,而且不止今天!

2.赠诗升华情感。

老师送同学们一首诗,请看大屏幕。

( cai课件展示古诗《游子吟》,鼓励学生跟着音乐吟诵;)。

3.短句寄语理想。

(cai课件展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为学生解释、鼓励其朗读理解 )。

六、作业。

最后,咱们看一下今天的作业。

1.课堂作业:

(cai课件展示:)。

a照样子写句子。

亲情是动人的诗歌,给人以发自内心的震撼。

亲情是          ,                    。

2.课后作业:

b.用一段话或一首小诗抒写对亲情或生命的感受。

附:板书设计。

散步。

莫怀戚。

母亲    -----  “我” 妻子   -----    儿子。

主题:表达了尊老爱幼、孝顺第一的家庭伦理思想。

优秀散步教学设计一等奖教案(案例16篇)篇十

1.知识储备点:

(1)积累重要词语,掌握它们的读音及词义。

(2)积累语言,揣摩语言。

2.能力培养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逐步提高阅读能力特别是品味鉴赏语言的能力。

(3)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的培养。

(4)夹叙夹议的写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文中蕴含的家人之间深沉的爱和欢乐纯真的情,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1.重点:(1)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2)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2.难点:理解文章的人性美、品味文章的意境美。

1.多媒体设备。

2.音像资料:歌曲《致爱丽丝》《常回家看看》。

一课时。

一、课前预习环节:

1.朗读课文,自己查字典,解决字的读音,找出课下注释中没有,自己又不理解的字词,整理在笔记本上,小组同学之间交流字词整理情况。

2.朗读课文,感受亲情的和暖。用一句话说说你读这篇文章的感受。

二、文本研讨环节:

课堂导入:

记得周国平说过,家,是一只船,是避风的港湾,是游子心中永远的岸。家庭中,正因为有了父母坚强的臂湾,有了他们无微不至的嘘寒问暖,我们才感受到无尽的温情与和暖。如今,他们老了,孱弱的双肩再担不起重负,今天,就让我们搀扶着他们走进暖暖的春天,去共享亲情的无限。

(一)初读入情整体感悟。

1、配乐朗读。

阅读提示:(1)播放乐曲《致爱丽丝》,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家庭的亲和力。

我们一起来探究以上两个问题。)。

2、反馈、点评、小结:(1)我们一家三代四口人、在春天的田野里散步。

(2)师生明确:“和美”的家庭。

(二)研读入境合作研讨。

(下面就让我们把自己也融入这样一个“和美”的家庭,去感悟他们美丽的心灵。讨论)。

1、展示题目:

(1)在整个散步过程中,你最欣赏谁的表现?理由是什么?(小组口头表达)。

(2)在走大路、还是走小路的问题上,到底谁说了算?假如是父亲或母亲,当尊老爱幼不能两全时,你会怎么做?(班上书面交流)。

2、研读要求:

(1)小组内个人见解独到、精彩,每人欣赏一个人。

(2)小组观点一致:中心、补充、记录、发言代表。

3、小组讨论,教师参与,点评讨论情况。

4、反馈、小结。师生明确:

(1)中年人是家庭的顶梁柱,他一肩挑两头,上要赡养父母,下要抚育子女,责任重大。

(2)“和美”的家庭是由尊老爱幼的亲情链条缀接而成的。

(3)家和万事兴。

(三)美读入理品味意境。

这是一篇短玲珑剔透、小精悍的叙事散文,但在写景上也别具特色。找出文中佳句,赏析本文语言特色。

1、提示:(1)你喜欢文章哪几个写景的片段?分别写了哪些景物?

(2)师生明确:第4段:田野、新绿、嫩芽、冬水。

第7段:菜花、桑树、鱼塘(“粼、鳞”)。

(3)集体朗读,注意读出初春的生机和散步的情趣。

2、提示:(1)从你更喜欢片段中?感悟到了什么样的意境和哲理?

(2)自由朗读品味。

(3)学生简谈文中写景的作用。(点明散步的原因及走小路的原因,也是对生命的礼赞,同时渲染一种和谐而充满生机的氛围。)。

(四)赏读入心学习技巧。

(我们品味了本文生机蓬勃的意境美,下面我们来揣摩文章清新淡雅的语言美。有些句子虽然不是写景,但我喜欢)。

1、展示“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请学生猜老师喜欢的原因?

2、反馈:形式对称,音韵和谐,相映成趣,清新淡雅。

3、这样的句子在文中还有很多,请画出来(每组看两段,找到一句即可举手)。

4、深情赏读:领读辅之以跟读,评价。

5、师生一起读最后一段,感悟最后一句的含义。师生明确:以小见大,以轻衬重,体现了作者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再读)。

优秀散步教学设计一等奖教案(案例16篇)篇十一

1、体会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及对生活的高度使命感。

2、学习课文运用精巧的细节描写表现主题的方法。

3、赏析课文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过程与方法。

以多种方式朗读课文,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对重难点进行突破,然后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感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优秀散步教学设计一等奖教案(案例16篇)篇十二

1.回忆生活,引入学习。

出示问题:你们一家人一起散步会发生些什么事情?

请两至三位同学讲述经历,与大家交流。

(新知识的学习是在原有知识建构的基础上进行的,以学生现有的生活积累为学习的前提,引导学生培养自己积累生活感悟生活的能力,希望给新知的学习构筑起合适的背景,以达到教材与生活,作者与读者情感上的沟通。)。

2.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出示要求:轻声地朗读课文,熟悉课文的内容。

检查阅读效果:

a.散步的人有哪些?

b.散步的季节呢?

c.散步的地点?

d.散步中发生了什么事情?

e.结果如何?

(问题宜简单,学习起步阶段要尽量让每个学生感受到成功的愉悦。梳理内容的目的是提醒学生初读文章时应该关注的要点有哪些,也是让不同程度的学生拉近距离,为下一步的学习活动提供一个共同的平台。)。

3.交流感受,把握作者的感情。

出示问题:读了这篇文章,你从中感受到什么?

请几位同学谈谈个人的感受。

肯定个性化的发现。

(这问题比较宽泛,目的是希望学生能注童个体的体验。)。

进一步研究文本:作者表达的感情是什么?

(回到文本研究,文本本身始终是研究的主要对象,这一个环节也是探究本课语言特点的思维起点)。

总结:散步是日常生活,既轻松又微不足道的一件事,在作者笔下变得那么重要。作者从中感受到责任的重大,领悟到家庭、社会乃至整个世界的内涵。(总结可以请学生做。)。

二、师生合作,初步发现。

1.朗读第一、二两节,师生共同探讨。

朗读前提出要求:注意,文章中哪些词语或句式很“特别”。

学习第一节:以学生平常习惯的表达方式作为参照进行比较,发现作者选用句式的匠心。

通常习惯的表达有:

我们一家四个人在田野上散步。

我、我的母亲、妻子和儿子在田野上散步。

……。

归纳比较结果:文章选用的句式有强调的意味,郑重其事地推出一个一个镜头。

(进一步朗读并感受课文语言,切入到本课主要目标——语言的探究,通过比较发现句式的不同寻常。)。

学习第二节:自主发现句式比较特殊的句子。推选用得巧的词语。

句子: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词语:信服。

(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究,会发现句式与词语的选用上都有一种“举轻若重”的感觉,更深入地把握作者把小事情写得很重,写得意义不凡。)。

2.学生归纳本文语言的主要特点。

作者用心选用句式与词语,整篇文章给人一种“举轻若重”的感觉,使一件平常的生活小事显得那么不同寻常。

(归纳的环节非常重要,它把对具体内容的推敲上升到理性的规律性的认识。)。

三、小组合作学习,自主探究。

1.小组学习,圈画交流。

出示要求:在前面学生自己阅读、发现的基础上,圈画后面几节文字中比较特殊的句式与词语,进一步探究语言。

(小组活动,全员参与,教师适当帮助有疑问的小组,到一定时候教师要提醒小组及时总结,准备交流。这一阶段也可以将文章分成几部分,分别交给不同的学习小组探讨,这样有利于深入推敲每一部分文字。)。

2.班级交流,共享发现。

每个小组派代表把最重要的发现与全班共享择一个句子、一个词语。

可能有的句子与词语:

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我的母亲老了,……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

我的母亲虽然高大……就是整个世界。

太迟、总算、熬、分歧、委屈、水波粼粼、慢慢地、稳稳地、仔细。

教师在交流中适当引导。

(分享学生的发现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信心与兴趣,把学习的乐趣、发现的乐趣还给学生。教学目标的真正达成在于学生自主的发现与交流中。)。

四、拓展:强化发现。

1.调用积累,向课外拓展。

交流明确:

(1)举轻若重的语言能把小事情写得庄重、意义不凡。由学生联想平时生活或阅读中类似的例子。教师可以适当引导:如“免受鲨鱼之吻”。

(2)有时举轻若重能使得文章轻松幽默,如“扛着一支铅笔”,“学生周末大逃亡”。

2.与作者原文比较,推进研究。

文章选进教材时删了三处文字,出示这三句话,讨论编者删改的意图,并且评价删改的效果。

(教学中,讨论编者的删改意图相对于初一的学生有一定难度,可以先请学生评价删改的效果,再揣摩编者的意图。)。

(教师根据学习情况决定是学生个体独立思考还是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尽量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养成平等审视的意识,作者、编者与我们是同等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解与发现,都可以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只要合理、能说得通就可以。)。

3.总结。

无论是举轻若重还是举重若轻,关键要注意场合,把握分寸,得体是前提,在这个基础上,再追求个性化的表达,形成自己的特色甚至是风格。

(学语文,更应该用语文。用中才会思学,学也才会其乐无穷。)。

五、比较:验证发现。

自读(金黄的大斗笠),比较两篇文章语言的特点,并研究造成两文语言风格截然不同的原因。

(金黄的大斗笠)写了一个孩子眼中的姐弟二人的温馨世界,语言是活泼泼的。

(比较是研究性学习经常用到的方法,(散步)与(金黄的大斗笠)的视角截然不同,表达的感情也相距甚远,两篇文章的语言风格也就各有千秋,这两篇文章作为一组教学材料,比较它们的语言风格,是一个很好的学习角度。当然,教学中不要赶进度,来不及1课时完成,可以把这一项任务放在课后,作为一次研究性的作业.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批改后进行适当评讲就可以了。)。

六、布置作业。

假设你是文章中的“我的儿子”,写一写这件事情,感受语言的另一种魔力。

(实践是最好的学习途径,读与写的有机结合会相得益彰,事半功倍。)。

教学资料:

一、括号内为原文删去的三句话:

1.有一些老人挺不住,(在清明将到的时候死去了)但是春天总算来了。

2.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就像民族领袖在严重关头时那样)。3.我决定委屈儿子了,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伴同母亲的时日已短)。

二、关于作者。

可以运用网站搜索引擎进行搜索。

优秀散步教学设计一等奖教案(案例16篇)篇十三

1.情感、态度、价值观——热爱大自然,初步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2.识字——12个;巩固学过的字;渗透性识字;初步接触多音字。

3.写字——6个;“小”作偏旁的变形。

4.词、语、句——学习“谁在哪里干什么”的句子;理解文中比喻句的意思。

5.阅读——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背诵。

6.口语交际——“老师,请您评评我的字”

7.学法和习惯——基本掌握听读识字的方法;开始培养自检,互检的习惯。

1.通过诵读,感受诗歌的意境,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初步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2.用听读法识字。

用听读法识字。

讲授、谈话、演示、创造性作业等。

幻灯片,字词卡,多媒体课件。

两课时。

一、故事引入。

1.古时候,人们就想飞到月亮上去,我国民间就有一个神话故事叫,说的是人间有一个叫嫦娥的姑娘听说月亮上很美,于是想尽了一切办法,飞到了月亮上。当然这只是个神话。现在我们人类不但已经登上了月球,而且还能乘宇宙飞船再回到地球上来呢!

说明: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2.今天怎么不见我们的好朋友丁丁了?

说明:卡通人物丁丁更贴近学生的学习生活。

二、指导看图:

1、示图:丁丁在什么地方?你怎么知道他在月亮上?相机贴词卡在图的相应位置:小小的船、弯弯的月儿、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

说明:在培养观察能力的同时,将具体事物与词组一一对应,具体情境更有利于一年级学生的识字。

2.原来丁丁到月亮上旅行去了,你有什么问题要问丁丁吗?

说明:孩子的好奇心由此被激发。

三、读文:

1、板题,理解课题的寓意。

2、反复练习,读熟课文:

(1)自己练读,画出不会读的字。

(2)教师带读,学生留意自己不会读的字。

(3)学生再读课文,若还有不会读的字问一问旁边的同学或老师。

(4)指名读文,众生评议。

(5)教师范读,学生评议后标出停顿。

(6)齐读课文。

说明: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要从小培养。让学生在比较中发现朗读的规律,训练朗读的基本技能。

四、认字:

1、示词组卡,全班认读,指名读,开火车读。

2、板叠词卡,这几个词有什么特点?

示“弯弯的月儿”,比较“弯的月儿”弯?还是“弯弯的月儿”弯?教师范读,生练读,同法练读“小小的船”、“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

说明:留给学生发现的空间,在发现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

3、感情朗读课文:

丁丁说小朋友读的真好,把月儿读得弯弯的,把船儿读得小小的,把星星读得闪闪的,把天读得蓝蓝的,他还想听小朋友读一次课文,你们愿意吗?一边读一边想象可爱的星星、月亮、天空。

说明:充满童趣和美感的语言激发了学生强烈的表现欲,以加深对诗歌意境的体验。

五、认单字:

1.示贴有字卡的小黑板:小朋友看,谁来了?

2.“谁来当当小老师?”会读哪些字就拿下字宝宝,领大家读一次。

组词重点:里、月。

多音字:只。

3.小组合作识记一类字:

分析部件:只、尖、里。

字理识字:月。

数笔画:在、见。

编儿歌:只、尖。

说明:“宝宝”形状的字卡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既满足了学生个体的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又使教师真正地站在了组织者、引导者的位置。在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文字的前提下合作记字。

说明:沟通课堂内外,努力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

5.同座互检生字掌握情况。

说明: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

6.游戏:猜猜他是谁?

说明:游戏的魅力在于激趣。

7.自由组合进行拼句游戏:摘果子,做拼盘。

说明:让学生直接接触语文材料,进行变句的训练。

六、音乐欣赏,感情朗读,练习背诵。

1、播放歌曲《小小的船》,第一遍跟唱,第二遍根据自己的想象做动作。

2、配乐朗诵,练习背诵。

说明:创设情境,让学生通过与艺术科交叉渗透的语文实践活动中,加深对诗歌意境的理解和体验。

3、丁丁说弯弯的月儿像小船,你觉得月亮还像什么?和周围的同学说一说。

4、大家想象丁丁那样到月亮上去看夜空吗?闭眼,听音乐,放松,想象,你看到了什么?

说明:教学的结束并不是学生学习的结束,学习的延伸既有趣又有意义。

七、写字:

1、观察书上田字格里的字,你认为哪个字难写?

说明:由学生通过观察去发现,教师则以参与者的身份与学生一起突破难点。

2、多媒体演示“里”,“在”的笔顺,生书空。

3、余下的字,指名说笔顺,多媒体演示,一生领书空。

4、观察字的笔画在田字格里的位置,和同桌说一说,指名说。

5、指名二人在灯片上写字,众生观察,对比,评议。

6、学生练写生字。

说明:基本书写技能的训练让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

7、口语交际训练:老师,请您评评我的字。

听课老师评点所写的字。

说明:充分利用具体真实的交际情境,提高学生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

八、课外作业:

观察月亮的形状,看看月亮变成什么形状的时候,丁丁就该结束他的旅行回来了。

说明:教学的结束并不是学生学习的结束,学习的延伸既有趣又有意义。

教学后记。

本单元以“太阳和月亮”为主题,编选了两篇诗歌和一首古诗,《小小的船》作为本单元的第一篇主体课文,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设计了故事引入,看图,读文,自主识字,音乐欣赏,朗读感悟,拼句游戏等多项语文实践活动,从而达到了各方面的教学目标,较好地体现了“课标”的精神,本课例注重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师是以参与者的姿态与学生一起开展具有相互作用的对话,教学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力求体现民主性、平等性,创设了轻松、愉快、民主、平等的氛围,教师以引导者、合作者的身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对于一年级新入学的学生来说,兴趣是其主动学习的前提,因而我十分注重对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的激发,如由故事引入,教具设计富于童趣,安排音乐欣赏及水果拼盘游戏。课上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如自己练读课文,当小老师认单字,自主识字写字,互检认字情况,自由组合做拼句游戏等多项生生合作完成的学习活动。同时教师弹性地处理教材,如将“语文天地”中的“读一读”、“照样子说一说”等内容有机地安排在本课的教学中。

本课例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识字教学主要采用听读识字法,在进行认的活动时,充分利用学生原有的基础和生活的环境。如教师启发提问:“平时你在哪里见过这些字?”由于学生生长在汉语的环境中,所以能说出日常生活中常用常见的词,让学生切身体会语文学习的乐趣。

本课例进行了一个“摘果子,作拼盘”的拼句游戏,要求学生自由组合将“智慧树”上的“词语果子”:“我”、“小鱼”、“鸟儿”、“爸爸”、“在家里”、“在小小的船里”、“在河里”、“在天上”、“看书”、“游”、“飞”、“坐”摘下来后,放在盘子里,做成“谁在哪里干什么”的水果拼盘。学生拼出了“我在家里看书。”、“我(爸爸)在河里游。”、“爸爸在小小的船里坐。”、“我(小鱼、爸爸)在天上飞。”、“小鱼(鸟儿)在家里看书。”等充满了想象力的句子。

本课例注重跨学科的学习,设计了欣赏音乐,做律动等活动,与艺术课交叉渗透整合,使学生开阔了视野,提高了学习效率。

本课例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学目标定位在热爱大自然,初步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对星星、月亮、天空,学生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所以在教学中不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而是在创设的自然情境中,让学生充分地读,在积极主动的语文实践活动中,加深对诗歌意境的理解和体验,还学生以情,还语文教学以情。

本课例在知识与技能的教学目标方面,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运用,如拼句的练习,各种方式的阅读,创设情境的体验等,还注重训练基本技能,如读的具体指导,引导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及写姿指导。在此基础上,再注重对创造潜能的开发,如想象月亮的形状,问在夜空还看到了什么,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本课例对双基落实与能力培养的度还未把握得体,如能充分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效果会更好一些。

优秀散步教学设计一等奖教案(案例16篇)篇十四

本文是莫怀戚创作的一篇散文,写的是一家人散步这一稀疏平常的小事,但却体现了温馨的亲情。一家三代人散步时出现分歧,最终归于和谐。这个故事塑造了几个鲜明的人物形象,也是对中华传统美德中“孝敬”“慈爱”观念的形象诠释。

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刚升入一个新的学段,情感丰富且面临着一次新的情感转型与定性,所以这篇文章中的浓浓的亲情可以激起学生心中对于亲情的强烈感悟。在教学过程中,要尽可能尊重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不给情感贴标签,提倡自然流露真情。此外,散文语言浅易、平实、优美,七年级的学生可以自主品味语言魅力。同时,学生对于语言塑造的人物形象的把握是有所欠缺的,教师应该适当引导学生抓住行文细节,让学生自觉思考把握人物形象。学生对于本文语言、人物、情感的学习是一个一体三面的立体学习过程。

教学目标。

1、了解文章主要内容,感悟作者一家人深深的亲情。

2、能够通过细节描写,把握文章中的四人的形象。

3、学会赏析语言,体会语言中所富含的情感。

教学过程。

导入。

莫怀戚他们一家三代一起散步也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情,我们一起去文中看一看。

三言两语知文意。

活动一:提问式扩充文意。

1、师:5分钟快速摸读课文,请学生简单概括文章内容。

生:作者一家人在田野散步,出现分歧,最终和谐解决。

2、师:谁发生了分歧?(从原文中找)。

生:奶奶和孙子(三代人)(两对母子)。

师:什么样的分歧?

生:走大路与走小路。(pra:6)。

师:谁能解决了分歧?

生:父亲(儿子)作者。

师:为什么“我”能解决分歧?

生:“pra6母亲老了听儿子的,儿子还小听爸爸的”

师:最终“我”如何解决?

生:因为母亲年纪大了,决定委屈儿子。

师:最终走了那条路呢?

生:小路。

师:选择走小路的原因?

生:母亲改变了主意。

(给大家几分钟时间重新理一理文章思路:除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之外,主要讲一讲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活动二:

教师指导学生朗读pra3。

朗读后从以下几个角度思考?

1、母亲老了,走不动了为什么还要她出来散步呢?

2、句子中母亲“熬过了一个严冬”说明什么?

3、“太迟了,太迟了”反映了什么?

(再读一读,注意重要词汇)。

明确:初春景色很美,母亲虽然年老但熬过一个严冬也期待着春天的到来,出去走走有利于唤醒她的活力,所以一家人出门散步。

七嘴八舌话家人。

教师:刚才大家说到文中有四个人物,下面我们就来看一看他们是怎么样呢?首先,看看“我”,同学们说说文中的“我”这个人怎么样?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引导。

关于“我”:[5分钟]。

你认为“我”是怎样一个人?(孝顺,善良的人)。

请同学在文中找出有关“我”孝顺的段落或语句。(“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就象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为母亲的身体着想,不把母亲当累赘,硬要母亲出来,在初春的好天气里运动运动,对老年人有好处。)(“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我说:‘走大路。’”很尊重老人家的意见,知道母亲伴同“我”的日子不会很长,所以很珍惜和母亲在一起的幸福时光。)(“这样,我们在阳光下背起了儿子。”)(板书:“我”:孝顺善良)。

关于我的母亲:[4分钟]。

文中的奶奶又是怎样一个人呢?(善解人意,爱护小辈)。

请同学在文中找出有关奶奶善解人意,爱护小辈的段落或语句。

(“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母亲很害怕自己给儿子、孙子、媳妇造成麻烦,怕成为他们的拖累,所以宁愿一个人在家)(“但是,母亲摸摸孙儿母亲对我说”母亲很为小辈着想,不愿意为难自己的儿子,更不愿意为了自己而搅了一家人出游的兴致)(板书:母亲:慈爱亲切)。

关于儿子和妻子:[5分钟]。

学生小结教师评述:儿子天真活泼,聪明伶俐也非常懂事,在爸爸作出决定后他欣然接受没有一点蛮横无理的态度。

教师:我们再进一步思索,从儿子身上有没有折射出家庭教育因素呢?

(这家人有良好的家风,对孩子疼爱但不溺爱。我们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父亲就作出了很好的榜样。儿子看到爸爸孝敬奶奶,长大后他也一定会像爸爸一样孝敬自己的父母,俗话说得好“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言教不如身教”,从小到大孩子就是在这潜移默化中学会了做人的道理。)。

学生小结教师评述:从文中看,妻子很贤良,是位慈爱的妈妈和孝顺的儿媳。对丈夫温顺有理,对婆婆尊敬有加,对儿子关怀倍至。在她身上也渗透了尊老爱幼,孝敬父母的高尚情操。(板书:妻子:温柔贤惠)(板书:儿子:聪明乖巧)。

教师总结:本文无论写谁,作者在字里行间都表达一种永恒的情感:亲情。(板书:亲情)。

教师:通过对四个人物的描写,这个“亲情”又渗透了哪些情感?(“我”和母亲之间、妻子和儿子之间——母子情)(“我”和妻子之间——夫妻情)(母亲和儿子之间——祖孙情)教师:本文就围绕着这三种亲情表达了一个重大主题——(学生回答)互敬互爱、珍爱亲情、珍惜生命。

设计意图:《新课标》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一段落在文中是重要的线索段落起着过渡作用,使引文自然。在此处设置问题情境引发学生思考有利于锻炼学生的思辨能力,并且以小组同学讨论的形式展开汇报,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的能力。

十年一品温此情(千言万语、一心一意、一呼百应)。

活动:

1、文中还有哪些写亲情的句子?

2、那些句子可以看出我的责任感?

作业布置:

写写自己和家人相处的一个小片段200字左右,要求情感真挚。

优秀散步教学设计一等奖教案(案例16篇)篇十五

知识和技能:整体感悟课文内容,通过朗读法和圈点勾画法提升学习力。

过程和方法:学习自主合作、探究质疑的学习方式。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亲情,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

体味浓浓的亲情,揣摩精美词句,品味语言的美。

三、教学难点。

体会文章所蕴含的生活哲理,于潜移默化中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

四、教学方法。

品读法、勾画圈点法、自主探究法、合作探究法、情感体验法。

五、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时数。

1课时。

七、教学流程。

(一)情境渲染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人类拥有着丰富的情感世界,在这个丰富的情感世界里,我们尽情的享受着亲情、友情甚至于爱情。我想请问同学们,在这三种感情里,哪一种感情将伴随着我们从呱呱落地的婴孩至白发斑斑的老人呢?(亲情)对,亲情,亲情是我们人类世界中最丰富、最动人的情感之一,不少的文人墨客对它进行了详尽的描述,你们能不能说一说你们读过关于亲情的文章吗?(生答)。

师:很好,我记得小学的时候咱们学过一首《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和学生齐背)。今天,我们将一同用心灵去聆听一首亲情、人性和生命的赞歌,走进莫怀戚的《散步》。

(营造氛围,拉近教师与学生的距离,激发学生的情感与共鸣,帮助学生尽快走进课文营造的人性美)。

(二)整体感知。

教师配乐朗读课文,学生听读并思考两个问题,第一是注意字的正确读音,第二是学会筛选信息复述课文内容。

(通过听觉刺激完成对文本的整体感知,让学生学会筛选并整理信息。)。

(三)人物性格分析。

请同学们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讨论,合作探究课文中人物的性格特点。

“我”:孝顺。

母亲:疼爱孙子。

妻子:贤惠、孝顺、善良。

儿子:天真、活泼。

(教会学生从文本入手,快速完成人物性格分析,达成教学目标)。

(四)自学质疑、合作探究。

请同学们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会提问。

师:请同学们认真思考,把自己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疑问说出来和大家一块讨论解决。

(“学贵有疑”,培养学生主动思考、质疑的能力。)。

(五)课堂小结。

师:作者为我们展示了一个怎样的家庭?请你用一个词语或一个成语来概括。

(六)情感体验。

1.情境假设,引发思考。

2.讲述亲情故事,激发感情。

有一位年轻的母亲和她年仅两岁的女儿。有一天,妈妈趁女儿熟睡的时候外出买菜。这个时候女儿醒了,找不到妈妈,于是她爬上了桌子,爬到了窗户边。就在这个时候,她看到了楼下买菜归来的母亲。她向妈妈伸出了双手,从楼上扑了下去。就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妈妈冲到了楼下,用双手接住了孩子,而这位年轻的母亲却因为心脏病突发而永远离开了人世。事后,消防队员们做了这样一个测试,同样的距离,同等的高度,还有一个同等重量的沙袋,可测试的结果却是没有一个消防队员能接住沙袋。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因为消防队员接的是没有生命的沙袋,而母亲接的是自己的孩子。这就是爱吧,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亲情。我们每天都沐浴在爱的阳光中,我们的父母为我们付出了多少的精力、心血甚至是生命!

3.朗诵本班同学习作《我的母亲》,引起共鸣。

(用孩子们身边的例子激发其情感,引起其共鸣,使整堂课进入情感的高潮,在潜移默化中进行德育教育,达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目标。)。

(七)迁移拓展。

请同学们以口头作文的方式讲述你的亲情世界里发生的你最难忘的一幕,与同学们互相交流。

(既是情感教育,也是作文训练。较好实现了语文教学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七、教学反思。

(一)优点。

1.在教学过程中,我有意识地借助多媒体,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作用,调动学生的兴趣和提高教学效率。

2.在教学方法上,我有意识地选用朗读法,将朗读作为主线贯穿整个课堂教学,让学生在朗读中进入课文,在理解课文的同时反复吟诵,最终用朗读表达出自己对作品的感悟,对亲情的感悟。

3.在突破教学重难点时,我有意识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让他们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运用圈点勾画法,品读法,讨论法抓住关键语句,反复咀嚼,从而领悟平易朴实的文字下深长的意味。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联系生活,运用课内外结合的方法,以外促内,以内促外深入理解文本体察生活,将自己的独特体验表达出来。

4.在达成情感态度价值观时,我有意识地借助学生已有生活经验,用孩子们身边的例子激发其情感,引起其共鸣,使整堂课进入情感的高潮,在课堂上潜移默化地进行德育教育,进而突破教学难点。

(二)不足。

1.后半部分,由于时间问题,给学生读的机会太少,而且疏忽了朗读指导。

2.我的情感有些强加给学生了,应该教会学生从多个角度地感悟文本,多元化地解读文本。

3.在备课过程中,对《散步》这文本剖析得不够透彻,文中的有些语句还是可以挖掘得更为深入的。

优秀散步教学设计一等奖教案(案例16篇)篇十六

【案例描述】。

在教学莫怀戚的散文《散步》时,我制定了这样一个学习目标:感悟散文中的亲情。于是在学生朗读全文以后,我提出了这样的一个问题,请找出文章中你最欣赏的语句,并说明理由,学生经过思考后找出第四自然段,理由很简单,文字优美。但静观课堂气氛,感觉比较平淡,学生似乎在配合老师完成彼此所认同的课堂教与学的任务,缺乏体验到该文章的语言之美,亲情之美,而且参与回答基本是那些比较听话,认为回答问题是天经地义的同学。对这样的现象进行反思,我认为这个教学目标是必要的,但提问的方式可以有所改变,应力求激发学生的兴趣。于是,我在另一个班级上课时换了另一种方式提问,你和家人散步吗?有。几乎是全班同学满脸灿烂的回答。那么,给你留下感受又是什么?这样的提问激起了层层波澜,一瞬间,课堂上呈现出与前一课堂截然不同的热烈气氛,下面是关于场景的部分实录。

【教学实录】(部分)。

生1:我的感受最深的是:有一次和妈妈去散步,那一次我和妈妈手牵着手,不知道天气太冷,还是妈妈的慈爱,让我感到暖烘烘的,那天,妈妈给我讲了我小时候的趣事,我们很高兴,至今,我的手上还感到还有妈妈的余温。

师:你给大家描述了一幅多么温馨的画面啊!

生2:我的感受最深的是;小时候上幼儿园的时候,我简直就是一只小懒虫。每天,奶奶背着我上幼儿园。那时,我觉得奶奶的背很宽、很广,趴在奶奶的背上,我觉得特舒服。如今,我也上初中了,奶奶的背也有些驼了,我常想,奶奶的背是不是小时候背着我而驼的。

师:你真是一个懂事的孩子。

生3:我曾见过别人一家子的散步,令我感受很深。一个小男孩,他们的父母也许都是哑巴,只见小男孩走在他们的中间,他的手不停地在胸前晃动,也许是打哑语,他们的父母只是一味地笑,是那么欢乐。

学生1:孝心。

学生2:亲情。

学生3:温暖。

学生4:敬老爱幼。

的确,这样的散文内涵,由于有了散步感受的感情作铺垫,又有问题的激发,学生不再是应付老师,而是神情活跃,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自然而然地进入解决课文,研讨问题的情境之中。我又灵机一动,设计了一个问题,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一个自然段读给全班同学听,并说明喜欢的理由,学生们颇有兴趣的寻找,再纷纷而毅然的举起手。

生1:我喜欢第四自然段。因为这段是一处优美的环境描写,交代了全家人散步的美的背景,也暗示了老人对生命的向往。(接着,该生便声情并茂地读了起来。)。

生2:我要补充的是,春景也有新生之意,这也说明母亲在风烛残年之时,家庭的温馨使她的生命获得了新的生机。

生3:我要选第七自然段,因为这段母亲眼中看见的景色很美,油菜花,桑树,鱼塘,表明了母亲对生命的向往。(朗读略)。

生5:我喜欢第六自然段,因为,分歧的产生是全文的关键。我的选择举局不定,表明了我既有敬老之心,又有爱幼之心。特别是最后决定走大路,也看出我非常孝顺。

师:同学们能够对我的情感理解,非常了不起,(一片掌声),同时,也可以看出我的责任重大。

生6:(怯生生地)老师,我能否喜欢一个字?(得到我的赞赏后)熬,因为熬字能够使一个老年人,得到了家人的悉心照顾,又过了一年。

师:讲得真好,能结合这篇文章来理解文中的词,达到我们这堂课的学习目标,大家课后可以进一步地探讨。

【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应当如何进行?我觉得课堂设计非常重要。同样的目的,不同的课前设计,结果回怎样呢?也许我的前一堂课也会达到一定的教学目的。但是,让学生感到语文学习的兴趣,以及正确理解亲情感和责任感是难以企及的。我认为,课前教学设计应联系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学生说话的机会和展现自我机会,只有这样,课堂教学才会焕发青春活力。

记得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而这堂课能够真正地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通过这堂课,我真正明白了课前教学设计也应该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是一条永远流动的河。课堂应该是有生命的,我愿永远把握这生命的脉搏。

相关范文推荐

    热门养老调研报告(汇总24篇)

    调研报告需要客观准确地描述问题和现象,并提供可行的解决方案,对于推动企业发展和问题解决具有重要的作用。这些调研报告范文涵盖了众多领域和主题,让大家可以从不同的角

    精选保卫工作培训心得(汇总14篇)

    培训期间,我结识了很多优秀的同行,从他们身上学到了很多宝贵经验。随后是一些学员的培训心得体会,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思考和启示。在校党政和分管领导的直接领导下,主

    精选三八妇女节致辞范文(12篇)

    精选范文中的观点和论证逻辑有助于我们拓宽思维视野,提升自己的思辨能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优秀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新的思考和启发。尊敬的xx有限公司的

    2023年部队抗击疫情体会心得(通用20篇)

    通过写心得体会,我们可以更好地反思自己的成长和进步,并且为未来的学习和工作制定更好的计划。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成功人士的心得体会,希望能够给大家一些思考与启示。

    专业和解协议起诉状大全(17篇)

    和解协议的签署需要双方自愿、平等和公正,其效力一般是具有法律约束力的。以下是一些成功和解的实际案例,通过这些范文,我们可以看到和解协议的实际效果和意义。

    热门醉酒警情处置心得体会(通用18篇)

    写心得体会是一个不断提升自己的过程,通过总结和反思,我们可以不断改进自己。以下是一些值得一读的优秀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激发你写作的灵感和创意。公安机关是维护社会

    热门执行重在落实心得体会(案例23篇)

    心得体会是一种对内心感受和体验的反思,可以深化我们对事物的理解和认识。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给大家写作提供一些启发和思路。提出的“五个必

    2023年伟大的励志书读后感大全(22篇)

    通过读后感的写作,我们可以更好地发掘和理解书中的深层含义,同时也可以提升我们的写作水平。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读后感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学习写作提供一些帮助

    优质大学学期工作总结汇报(案例18篇)

    通过学期工作总结,我们可以反思自己在学习和工作中的表现,为下一个学期做好准备。为了满足大家对学期工作总结的需求,小编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供大家参考。

    最热兽医转正申请书(汇总18篇)

    申请书不仅要具备良好的结构和逻辑,还需要体现出我对目标的深入了解。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些申请书的佳作,了解他们的亮点和成功之处。敬爱的党组织:我于20x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