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船的说课稿(优秀8篇)

时间:2023-10-13 作者:飞雪纸船的说课稿(优秀8篇)

写一篇精心准备的致辞致谢需要我们思考对方的贡献和影响,以及我们真诚的感激之情。在致辞中,我们要关注听众的需求和期待,以尊重和关怀的态度来与他们交流,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分享一些感恩致辞的同时,让我们一起思考如何用言辞传递真挚的感情和诚意。

纸船的说课稿篇一

《纸船和风筝》是人教版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上册第20课第五专题单元的一篇课文.第五专题主要是要让学生学会反思自己的言行,克服以自我为中心等不良品质,学会欣赏别人,尊重别人,谅解别人,成为受大家欢迎的人。而本课又是一篇感人至深的童话故事,它向我们揭示出小熊和松鼠因为纸船和风筝成为了好朋友,在发生矛盾后,又是纸船和风筝成为他们之间的友谊的纽带,告诉小朋友们在与好朋友吵架后该怎么去“缝合”友谊,主动伸出友谊之手的人,是令人敬佩的。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体会松鼠和小熊对友谊的感受。

二、根据学生情况确定教法学法

新课标中指出:“语文教学应重视情感体验,在朗读感悟文学作品中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同时形成良好的语感。”而本篇课文的动人之处恰恰就在字里行间蕴含的真情。文章文字虽然浅显,但对二年级的孩子,要让他们感悟小伙伴失去友谊时内心的失落和难忍的痛苦,以及修补“裂缝”的独特方式和感人场面,还是有难度的。根据新课标的理念以及根据低年级学生生性活泼的个性特点,我尝试采用体验教学的方式,通过“读中感悟、探究明理、表演体会”,让学生自主感悟体验,达到体验情感,形成语感的教学目标。在课堂中,教师始终是学生体验活动的一个组织者,一个促进者和一个平等对话者。

三、以学生为主体,安排教学过程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为学生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因此,在教学《纸船和风筝》这一课时,我设计了如下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境,复习字词

上课一开始,我创设了一个到童话乐园去逛一逛的情境,如果读准字词即可顺利得到通行证进入童话乐园。这样学生的兴趣一下子调动起来。

二板画贴图,进入角色

语文二年级上册《纸船和风筝》说课稿:我首先用简笔画的形式勾画出童话乐园的概貌,然后让学生根据课文第一自然段的内容把松鼠和小熊的家贴到合适的位置,随后请学生带上头饰走进童话角色,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为后面的学习创设了活泼和谐的气氛。而这时我设计了一个小鸟的角色进入,拉近了与学生角色的距离。

三入情入境,朗读感悟。

(1)感悟松鼠和小熊的快乐

让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课文的2-6自然段,找出是什么使小熊和松鼠成为了好朋友,然后抓住3、5自然段进行朗读感悟训练,进一步体会松鼠和小熊的快乐。同时用换词的方法理解“乐坏了”的含义,用角色读,赛读,分工读、配乐读等方式来体会松鼠和小熊的感受,用发现的方法来学习“漂”“飘”的特点,初步感受汉字的魅力。

(2)体验松鼠和小熊的失落

首先在忧伤音乐的渲染下,我用深情地朗诵来感染学生的情绪,自学课文的八、九自然段,使学生深入人物内心世界,体会人物的感情。然后我以小记者的身份走进小熊和松鼠的家进行采访,把小熊和松鼠的内心世界展示出来,达到了学习的最终目的,同时也突破了难点。

(3)感受松鼠和小熊的兴奋

在本部分的教学中,同样注重的读的训练,以学生帮帮读,教师范读、齐读等形式来感受友谊给小熊和松鼠带来的兴奋和激动。

四文情延伸,生命涌动。

习是把你想对朋友说的话写一写。这样的设计,既是对课文内容的进一步理解和拓展,又训练了学生组织语言,正确表达自己意思的能力,同时,也使学生更加深对友谊的理解,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五板书设计,突出重点

以板画的形式设计板书,既直观形象,又突出了重点,起到了总结概括的作用。

《纸船和风筝》反思

由于学生对这个感人至深的故事很感兴趣,整堂课是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结束的。反思讲课过程,我觉得我做到了以下几点:

一、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加入“小鸟”这一角色,架起了师生之间交流的桥梁,在学习课文过程中起到了穿针引线的作用。比如在指导学生了解小熊和松鼠成为好朋友的经过时,“小鸟”以“我是他们的邻居,怎么不知道他们怎样成为朋友的”这一问题引起学生的思考。再如:当松鼠与小熊吵架后,心里很难过,“小鸟”以记者的身份站出来主动要求倾听他们的心事,在向“小鸟”诉说的过程中,学生已经深深体会和理解了小熊和松鼠的心情,理解了课文的内容。

二、紧紧抓住“情”字,设置感人的情境,给学生以情感上的熏陶

新课程改革提出关注学生的情感生活和情感体验。由于本课是一个童话故事,在教学一开始我就通过精美的板画创设出了美丽的童话世界,极大地引起了学生的兴趣,然后让学生戴上自己做的头饰,来扮演这童话王国里的一个人物,使学生真正深入到课文中来,极大地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也为后面理解课文内容做好铺垫。

同时我还精心的运用了音乐,课文一至六自然段写了松鼠和小熊成为好朋友的经过,是情绪欢快的部分,配上轻松欢快的音乐进行感情朗读,使学生充分理解友谊给人们带来的快乐。八、九自然段写了两个人吵架后各自的感受,是情绪忧郁的部分,欢快音乐戛然而止,代之以悠伤的乐曲,一下子感染了学生的情绪,在这种氛围中指导朗读理解课文,一切都水到渠成。

三、注重朗读指导,用多种方式进行朗读训练,做到了课堂上充满琅琅书声

在教学中,我尽量体现新的理念,而且也注重了语言文字的训练。例如:课文中出现了“漂、飘”,我能抓住这两个音同意不同的字进行语文训练引起学生对祖国文字的好奇和热爱,进行语文的熏陶。

学习完课文,我出示了“小熊看到了许多纸船向他漂来,他……”这句不完整的话,让学生补充完整,这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训练。同时根据二年级学生写句的训练要求,要求学生写一写对朋友最想说的话,达到了教育的最终目的。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是:

1、评价语过于单一,不能及时的给予学生肯定

2、由于担心教学内容不能按时完成,所以读的还不够到位。

3、自己的语言表达还不够精练

设想:

如果这节课我重新设计的话,根据这节课的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我会把演贯穿入于课堂,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把这个故事再现,也可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再创新。

文档为doc格式

纸船的说课稿篇二

《纸船》是语文版七年级下第四单元的一篇文章,该单元具有丰富的人文教育资源,共设置了五篇课文。《纸船》出自泰戈尔的《新月集》,诗人依照儿童的心理,用朴素的语言,明快的格调,以丰富的想象描绘了儿童出儿童的种种动人的情态和奇思妙想。

七年级学生在学习本篇课文之前已经学习了《我爱这土地》、《乡愁》、《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等作品,对诗歌学习有一定的感性认识,有了一些自己学习的积累。为此在教学本首诗时,我将与全班同学一起共同探讨、分析诗作的内蕴,使学生得到美的教育和熏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诗歌,体会诗人笔下天真无邪、活泼可爱的儿童世界。

2、品味诗歌朴素的语言,明快的风格,实现美的感染和熏陶。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3、学生尝试仿写诗歌,体会创造的乐趣。

教学重点:

朗读、背诵、比较阅读,培养学生阅读诗歌的`兴趣,感悟诗歌的意境美、情感美。

教学难点:

学生初步掌握诗歌的一般写作方法。

诗歌是一种形式独特的文学样式,具有独有的文学特质,是诗人在特定情境下的独特感受和体验,带有浓厚的个人色彩。诗歌教学应回归其最本真的阅读,那就是“体悟”,学生只有浸入诗歌的感情世界,不断的与之交融、重合,这才是真正的“体悟”,为此,教学这首诗,我将重点通过阅读、仿写,引领学生走进诗歌的瑰丽的世界。

1、说教法

(1)情境教学法

新课标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纸船》内容较为简单,通过多种方式的朗读便可以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先是想到写有我的名字和我住的村名的纸船让异地的人得到,然后想到用船载着秀利花平安的到达岸上,接着想到天上的船也能放下来同我的船比赛,最后想到梦里睡仙坐在船里。这节课,我充分利用游戏创设情境。从而帮助学生通过联想与想象,在整体上把握课文的思想感情,自然地融入课文的意境中。

(2)引导发现法

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生生交往、师生交流、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语文教学必须充分发挥学生主动学习的精神,挖掘学生的个体潜能。学习这篇课文,我将教学的重点放在引导学生探究诗歌的美。具体操作将在下面的环节中加以渗透。

2、说学法

(1)自主自悟学习法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还要求“欣赏文学作品,能设身处地地体验和理解作品”,“品位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作出自己的评价”。叶圣陶先生指出:“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于相机诱导,必令学生运其才智,勤苦练习,领悟之源广升,纯熟之功弥深,乃为善教者也。”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是教师授课的依据与出发点。而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初步感知课文和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能力;对语言文字也具有一定的感悟能力。而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这节课,我准备为学生的自主学生提供充裕的时间与空间,学生通过自主朗读、自主交流、自主体验、自主感悟,由浅入深,感受诗歌的韵味。

(2)诵读品味法

新课程强调凸显个性,尊重学生的个性化,而在语文课中,就必须强调个性化品读。通过深情的朗读,唤起他们的情感体验,进而探求隐含在作品中的内涵。从而培养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使之能体验语言的分寸感、和谐感、情味感,从语言的气势、韵味、节奏、停顿中,引领学生不断深入文本,不断提高学生的审美与鉴赏水平。

1、教师出示手工作品“纸船”两个大字,要求学生说说小时侯常常折叠的手工,叠制中的故事。

这样导入一种情景的氛围,从而为下一步的入情作很好的情感铺垫。

2、根据自己阅读诗歌的积累,说说欣赏诗歌的方法。

这一环节的设置,既是温习学生以往的相关知识,又为下一步的学习作铺垫。可能学生的发言比较分散,那么,可以把问题再细化些,如“你觉得诗歌的美在哪些地方体现出呢?”而课件中“画面美”、与“情感美”可以机动处理,先后顺序可顺着学生的发言灵活处理。多媒体出示:感受诗歌的画面美。

(1)、听配乐朗诵,请学生说说感受到的画面。

新课标强调:语文阅读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优美的音乐和动情的朗读把学生带入了诗歌的情景中,激发了学生美的情感体验。诗歌又以其独特的画面美,其美的意境需要调动自己的生活体验,通过想象和联想感受其营造的无限的空间。学生发挥想象,用自己的笔画画,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在解读文本。也许学生的作品是稚嫩的,也许学生的评析是比较肤浅的,但通过这个环节,最起码可以让学生真切的感受诗作的画面美。

4、多媒体出示:感受诗歌的情感美。

(1)、请你用你自己的方式有感情地朗诵这首诗。划出你认为最精彩的诗句,并说说理由。

(2)、你们中间也有远离家人的,你是用什么样的方式表达这种情感的呢?

新课程呼唤自由民主的课堂氛围,倡导民主平等的对话。本环节的设置就很好地体现这种精神。读文学作品,做到“动嘴”、“动手”、“动情”、“动脑”,多感官感受作品的内涵。学生可以从作品的局部进行分析,品味词语的精练,句子的回味无穷,诗节的丰富感情。老师要引导学生进入文本,反复品读,反复玩味,反复领悟,尽量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发现美,感受美,为今后的创造美奠定基础。

“诗缘情”、”诗言志”,喜怒哀乐,诗之情也。学生通过个性化朗读,细细体会诗句细节处的情感变化,辨别语言的感情色彩,进而领悟作品的思想内涵。

在说话训练中,注重引导学生体会诗句所蕴涵的浓浓的感情,并请发言的同学能深情地用自己方式读出这种感情。

新课标强调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要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感受,尤其是个性化感受,丰富个性阅读的内涵。

5、多媒体出示:感受诗歌的音乐美。

(1)、说说诗歌朗读的技巧。

(2)、选择背景音乐,说说你选择这首歌的原因。

(3)、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设计朗读脚本,在用你们的方式读给大家听。

诗歌是文学中的文学,其诗意往往藏在或纷繁杂乱,或清醇玄妙的形象中,以瞬间表现永恒,以有限传达无限,给人以推理和想象的广阔天地。“读书百遍,其义自现”,”观书须熟读,其言皆者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出于吾之心”。学生通过设计朗读脚本,反复朗读揣摩、体悟,从而品味出诗歌隽永的意境,深厚的蕴涵。

音乐不同的旋律、不同的节奏表达不同的情感,学生在选择不同音乐的过程中,已经融入到诗歌的情感世界中。诗歌的急切舒缓,起程转合的律动特点与背景音乐进行比较,从而达到情景交融的境界。可能有些学生所选择的背景音乐在我们看来并非最恰当,但只要他自己能投入地朗读,深入地领会诗与歌结合所达到的艺术美好的境界。我们的教学目的也就达到了。

6、拓展延伸

(1)、请学生小结这一节所学到的鉴赏诗歌的方法,也可补充其他的鉴赏方法。

(2)、以四人小组为单位,鉴赏春水繁星中你认为精彩的诗作。

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而现在又有一种说法:“授人以渔,不如授人以渔场”。这告诉我们,语文教学在引导学生鉴赏文学作品,传授基本的欣赏方法外,还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以培养语文素养。

新课程强调教师“用教材教”。一篇课文,仅仅是一个例子,教学过程关键是引导学生去“发现美”、“追求美”、“创造美”。学完一篇课文不是结束,而是新的开始。在这节课中讨论的一些鉴赏诗歌的方法并非是权威的,仅仅作学生今后学习诗歌的一个参考。鉴赏方法是其次的,主要激发学生学习文学作品的兴趣,引导他们进入文学天地。

当然,在完成次环节中,需要学生课前先读一读冰心的诗集,也许难度比较大,但作为语文教师,在当前新课程背景下,必须学会科学地用教材教,把学生带入语文的渔场,文学殿堂。

7、布置作业

(1)真情告白:用你的方式向你地亲人表达你对他们地深深地爱。

(2)阅读《春水》《繁星》并积累精彩诗句。

纸船的说课稿篇三

教材简析:

《纸船》出自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四篇课文《诗两首》,这是一首冰心写的诗。这个单元的课文,主要表现人间亲情。学习的重点是在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注意语言的积累和写法的借鉴,训练朗读和圈点勾画重点词句。

冰心的《纸船》表达了诗人对母亲深深的思念和爱,可以由让学生在朗读、感悟、探究的过程中,加深对母爱的认识,培养与家人的亲情,同时通过对诗歌特点的认识,让学生学习用诗歌的形式表达自己对家人的感情。基于《诗两首》中第一首诗歌的学习,学生对母爱已经有了一定的理解。

根据以上要求和特点,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确立为:

教学目标:

(1)通过反复诵读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从而理解诗的内容、主题和主要表现手法;

(2)领悟母爱,体验人间亲情,感受美的熏陶。

教学重点:理解诗的主题,品味诗中的情感。

教学难点:领会诗歌是借助具体形象来抒发感情的手法,并在情境中运用这种方式进行简单地表达训练。

初一学生大多爱表现自己,发言积极,教师应抓住这一点,充分保持学生的积极性,还可以利用他们的好奇心理和接受新事物敏感的特点,唤起他们的求知欲,诱导他们学习。利用这一点可更好的调整课堂的气氛。初一学生的想象力很丰富,创设情境让学生走进文本,产生与文本对话的欲望,通过“情境渲染,走近诗境;朗读练习,感知诗情;体会意象,体验诗情;拓展延伸,深化体验”,让学生初步了解阅读、品析诗歌的方法,进一步感受亲情。

1、读中悟,悟中读,逐步加深对诗歌思想感情的认识。

2、学生合作、探究诗的语言及写法上的特点。

3、在了解本诗借物抒情的写作特征后,真情流露,鼓励学生尝试创作短小的诗歌。

1、情境渲染,走近诗境。

先来考考学生:一次全球性的调查结果显示,有一词当选为世界上最美的英文单词。你知道是哪一词吗?(mother)

等学生回答好,放轻柔音乐,教师抒情地描述:

是啊,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最无私的爱。在上世纪20年代,一位著名作家,她漂洋过海,在茫茫的太平洋上,她思念自己的母亲。一天,她竟然因思念母亲而小病于舟中。当晚,她梦见了自己至爱的母亲,来到了她的床头,手里端着药杯,伸手摸她的额头。第二天,她的病竟奇迹般的好了。

这位作家就是被称为“感动了整个中国的”、“最具爱心、夜一般温柔的”作家——冰心!也就是在这段孤独的旅程中,冰心写下了一篇含义隽永感人至深的优美短诗——《纸船》!(幻灯片显示课题)

(初一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先设计问题来考考学生,创设了问题情境,让学生集中注意力进入课堂。设计这样一个问题是先让学生明白母爱的伟大之处,以及用心体会这种神圣的情感。心理学研究表明:愉悦的情绪对学习有着明显的优越性,它能引起和保持学习的兴趣,给大脑带来明晰的状态。之后由音乐伴奏教师描述,带学生进入一个诗意的境界,试图给学生一种和谐愉悦的心理体验,感受愉悦美。)

2、朗读练习,感知诗情。

3、我国是个诗歌的国度,我们今天学习诗歌一个基本的方法,那就是——朗读。组织学生自由朗读,体会诗中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4、个别学生朗读,再由学生点评。在朗读中谈体会,同时注重对朗读时停顿、节奏、重音、情感等方法上的指导。

如:“一只一只”:说明叠纸船的数量之多,从而表现对母亲的思念之深。

“不灰心、每天的叠着”:表明思念和爱的执着。

“含泪、悲哀”:表现思念深切之至。

利用这些关键词语引导学生做到正确朗读,有感情地朗读。

5、请一朗读能力好的学生做示范朗读。(配乐钢琴曲《眼泪》)

你认为哪句最能体现诗人要表现的情感?

把握诗歌总体基调:对母亲的思念和爱。

6、齐读。

(一节成功的语文课,琅琅的书声总能给人以美的享受。著名教育家叶圣陶称诵读为“美读”,他说:“美读就是把作者的感情在读的时侯传达出来。”先让学生自由朗读,给学生一个更广阔的空间,是让学生自己选择喜欢的方式来体味母爱。之后学生点评教师点拨,使朗读与原有的形成比较,更好的把握朗读的要点,读出感情。这首诗很短,通过不同方式的朗读,学生可以感知诗歌要抒发的对母亲的感情。)

7、体会意象,体验诗情。

(1)课文用一个什么意象来表达感情?再读全诗,围绕中心意象各用一个词语或短语来概括诗歌每个小节的主要情节。(叠纸船放纸船梦纸船)

(2)同学们,朗读中,我们感悟到了诗人对母亲深深的思念和爱,那么诗人是如何通过纸船来表达自己的情感的?(四人小组讨论下面问题)

1)作者叠纸船的时候为什么含着泪?为什么除了爱还有悲哀?

2)诗人为什么要借纸船这一意象呢?

(引导学生结合当时的写作背景进一步了解诗人的情感,因为诗人漂泊在太平洋上,无法与母亲互通音信,而船又是负载东西、运送物品的,所以诗人借助纸船,仿佛可以载着自己对母亲的爱、眷恋和思念,回到母亲身边一般,这样就把抽象的感情具体化,体现了诗歌语言的创造性。借纸船来抒情写出了诗人漂泊无依的孤独。借纸船抒情适合于大海上这一特定的环境特点。纸船又富有童稚气,适合于表达女子的心态。以此让学生了解这种写法叫做借物抒情。)

8、拓展延伸,深化体验。

结合课本注释一了解冰心代表作。

冰心创作风格被文坛称为“爱的'哲学”,它的三个支柱——母亲、童心和自然,这可以在《繁星》、《春水》的导读中得到印证。

请读《繁星春水》中的两首小诗:

用幻灯片出示:

春水

一〇五

造物者——

倘若在永久的生命中

只容有一极乐的应许。

我要至诚地求着:

“我在母亲的怀里,

母亲在小舟里,

小舟在月明的大海里。”

繁星

一五九

母亲呵!

天上的风雨来了,

鸟儿躲到他的巢里;

心中的风雨来了,

我只躲到你的怀里。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智育的成效在不小的程度上取决于是否善于通过一些无形的线从课堂延伸到课外。本诗短小,在理解其内容和主题之后,为了深化学生的情感体验,我拓展了冰心的《繁星》、《春水》有关知识,促使学生对爱的更深一层的理解。)

同学们,诗是清晨嫩叶上晶莹的露珠,是忍不住要喷涌的情感之泉,是放飞想象的青春翅膀,我们既然已经领会了本诗的特点是借物抒情,我们能不能也借某一意象写几句献给我们最爱的人呢?冰心说过:“有了爱,就有了一切!”相信大家会妙笔生花的。

(初一学生的想象力是很丰富的,布置这样的作业,让他们展开想象的翅膀走近现实生活,让他们进一步感受亲情和爱。)

纸船寄母亲

冰心

我纸船

叠放梦

爱和思念

纸船的说课稿篇四

《纸船》是一首情深意浓的诗作,是远离家乡的游子日夜思念母亲的深情呼唤,是献给伟大母亲的一曲深情颂歌。诗人以孩子般的纯真,从儿童的游戏世界中找到了一个可以寄托对母亲无限恋念的中介物,——纸船,并以此展开自己的情思,表达了对母亲、对祖国的无限思念之情。

七年级学生在学习本篇课文之前已经学习了《在山那边》、《理想》、《秋天》等作品,对诗歌学习有一定的感性认识,有了一些自己学习的积累。为此在教学本首诗时,我将与全班同学一起共同探讨、分析诗作的内蕴,使学生得到美的教育和熏陶。

教学目标:

1、学生反复朗读,感受诗歌的绘画美、情感美、音乐美;

2、学生初步了解从语言、情感、诗境等方面鉴赏诗歌;

3、学生体验人间至爱的亲情,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

反复朗读,感悟诗歌的情感美。

教学难点:

学生初步了解鉴赏诗歌的一般方法。

诗歌是一种形式独特的文学样式,具有独有的文学特质,是诗人在特定情境下的独特感受和体验,带有浓厚的个人色彩。诗歌教学应回归其最本真的阅读,那就是“体悟”,学生只有浸入诗歌的感情世界,不断的与之交融、重合,这才是真正的“体悟”,为此,教学这首诗,我将重点通过阅读,引领学生走进诗歌的瑰丽的世界。

1、说教法

(1)情境教学法

新课标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纸船〉〉是诗人远渡重洋,与亲人分离,在颠簸的邮轮上写下的诗作。为此,要想学生融入作品的情境,必须为学生创设感人的情感氛围。这节课,我充分利用课件展示创设情境。从而帮助学生通过联想与想象,在整体上把握课文的思想感情,自然地融入课文的意境中。

(2)引导发现法

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生生交往、师生交流、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语文教学必须充分发挥学生主动学习 的精神,挖掘学生的个体潜能。学习这篇课文,我将教学的重点放在引导学生探究诗歌的美。具体操作将在下面的环节中加以渗透。

2、说学法

(1)自主自悟学习法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叶圣陶先生指出:“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于相机诱导,必令学生运其才智,勤苦练习,领悟之源广升,纯熟之功弥深,乃为善教者也。”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是教师授课的依据与出发点。而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初步感知课文和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能力;对语言文字也具有一定的感悟能力。而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这节课,我准备为学生的自主学生提供充裕的时间与空间,学生通过自主朗读、自主提问、自主交流、自主体验、自主感悟,由浅入深,感受诗歌的韵味。

(2)诵读品味法

新课程强调凸显个性,尊重学生的个性化,而在语文课中,就必须强调个性化品读。通过深情的朗读,唤起他们的情感体验,进而探求隐含在作品中的内涵。从而培养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使之能体验语言的分寸感、和谐感、情味感,从语言的气势、韵味、节奏、停顿中,引领学生不断深入文本,感受其画面美、情感美、音乐美,不断提高学生的审美与鉴赏水平。

1、课件出示“母爱”两个大字,要求学生用深情的语气读这个字,并说说这样读的原因。

这样导入摒弃以往的先入为主的做法,营造一种爱的氛围,从而为下一步的入情作很好的情感铺垫。

2、根据自己阅读诗歌的积累,说说欣赏诗歌的方法。

这一环节的设置,既是温习学生以往的相关知识,又为下一步的学习作铺垫。可能学生的发言比较分散,那么,可以把问题再细化些,如“你觉得诗歌的美在哪些地方体现出呢?”而课件中“画面美”、与“情感美”可以机动处理,先后顺序可顺着学生的发言灵活处理。

3、多媒体出示:感受诗歌的画面美。

(1)、听配乐朗诵,请学生说说感受到的画面。

(2)、展示学生课前根据自己的理解画的四幅画,请学生说说你觉得哪幅画最适合做本首诗的插图,并说说原因.

新课标强调:语文阅读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优美的音乐和动情的朗读把学生带入了诗歌的情景中,激发了学生美的情感体验。诗歌又以其独特的画面美,其美的意境需要调动自己的生活体验,通过想象和联想感受其营造的无限的空间。学生发挥想象,用自己的笔画画,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在解读文本。也许学生的作品是稚嫩的,也许学生的评析是比较肤浅的,但通过这个环节,最起码可以让学生真切的感受诗作的画面美。

4、多媒体出示:感受诗歌的情感美。

(1)、请你用你自己的方式有感情地朗诵这首诗。划出你认为最精彩的诗句,并说说理由。

(2)、你们中间也有远离家人的,你是用什么样的方式表达这种情感的呢?

新课程呼唤自由民主的.课堂氛围,倡导民主平等的对话。本环节的设置就很好地体现这种精神。读文学作品,做到“动嘴”、“动手”、“动情”、“动脑”,多感官感受作品的内涵。学生可以从作品的局部进行分析,品味词语的精练,句子的回味无穷,诗节的丰富感情。老师要引导学生进入文本,反复品读,反复玩味,反复领悟,尽量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发现美,感受美,为今后的创造美奠定基础。

“诗缘情”、”诗言志”,喜怒哀乐,诗之情也。学生通过个性化朗读,细细体会诗句细节处的情感变化,辨别语言的感情色彩,进而领悟作品的思想内涵。

在说话训练中,注重引导学生体会诗句所蕴涵的浓浓的感情,并请发言的同学能深情地用自己方式读出这种感情。

新课标强调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要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感受,尤其是个性化感受,丰富个性阅读的内涵。

5、多媒体出示:感受诗歌的音乐美。

(1)、说说诗歌朗读的技巧。

(2)、选择背景音乐,说说你选择这首歌的原因。

(3)、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设计朗读脚本,在用你们的方式读给大家听。

诗歌是文学中的文学,其诗意往往藏在或纷繁杂乱,或清醇玄妙的形象中,以瞬间表现永恒,以有限传达无限,给人以推理和想象的广阔天地。“读书百遍,其义自现”,”观书须熟读,其言皆者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出于吾之心”。学生通过设计朗读脚本,反复朗读揣摩、体悟,从而品味出诗歌隽永的意境,深厚的蕴涵。

音乐不同的旋律、不同的节奏表达不同的情感,学生在选择不同音乐的过程中,已经融入到诗歌的情感世界中。诗歌的急切舒缓,起程转合的律动特点与背景音乐进行比较,从而达到情景交融的境界。可能有些学生所选择的背景音乐在我们看来并非最恰当,但只要他自己能投入地朗读,深入地领会诗与歌结合所达到的艺术美好的境界。我们的教学目的也就达到了。

6、拓展延伸

(1)、请学生小结这一节所学到的鉴赏诗歌的方法,也可补充其他的鉴赏方法。

(2)、以四人小组为单位,鉴赏春水繁星中你认为精彩的诗作。

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而现在又有一种说法:“授人以渔,不如授人以渔场”。这告诉我们,语文教学在引导学生鉴赏文学作品,传授基本的欣赏方法外,还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以培养语文素养。

新课程强调教师“用教材教”。一篇课文,仅仅是一个例子,教学过程关键是引导学生去“发现美”、“追求美”、“创造美”。学完一篇课文不是结束,而是新的开始。在这节课中讨论的一些鉴赏诗歌的方法并非是权威的,仅仅作学生今后学习诗歌的一个参考。鉴赏方法是其次的,主要激发学生学习文学作品的兴趣,引导他们进入文学天地。

当然,在完成次环节中,需要学生课前先读一读冰心的诗集,也许难度比较大,但作为语文教师,在当前新课程背景下,必须学会科学地用教材教,把学生带入语文的渔场,文学殿堂。

7、布置作业

真情告白:用你的方式向你地亲人表达你对他们地深深地爱。

纸船的说课稿篇五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二年级上册20课《纸船和风筝》,是第五单元中的第四篇课文。

(一)文本解读:

《纸船和风筝》讲的是一个很感人的故事,故事讲了小松鼠和小熊因为纸船和风筝成为了好朋友,后来又因为一点点小事而吵架,最后两人互相体谅,互相宽容,又和好如初。

故事的动人之处在于,当松鼠和小熊因为一点小事吵了一架之后,他们表现出的内心失落和难忍的痛苦,以及修补“裂缝”的独特的方式和感人场面。当我们的感情和友谊产生“裂缝”的时候,赌气只能使“裂缝”扩大,容忍和谅解才是最好的解决办法。只要我们带着一颗童心,带着对真挚友情的向往,去学习课文,就一定会受到深深的感染。

对于这样一篇文章,敢于率先伸出友谊之手的人,是令人敬佩的。通过文章的学习使学生在学习中反思、在反思中自悟、从而克服自私、任性、以自我为中心等不良品格。

另外本篇文章有两大特色:首先这是一篇童话色彩浓郁的文章,生动有趣的场景和通俗浅显的语言易于让学生走入文本,理解文本。其次本文的语言也很有特色,如:“祝你快乐”!“祝你幸福”!“如果你愿意和好,就放一只风筝吧”!通过对此类语言的学习,使学生在人际交往中能更好地沟通。

(二)、文章在本单元中的地位及作用

第五单元是围绕友好相处,团结合作这一专题编写的。从识字五到语文园地,从团结起来力量大,到相互称赞、学会欣赏别人,到相互帮助、和睦相处,尊重别人的生活方式。本篇课文是本组教材中的第四篇课文,通过学生对本篇课文的学习,让学生在相互称赞、学会欣赏别人的基础上能更好地与人沟通。

(一)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这8个要认识的生字是:坏、松、扎、抓、祝、福、句、幸。会写8个字,这8个要会写的生字是:坏、松、扎、抓、祝、福、句、幸。理解词语“快乐、幸福、飘荡、漂流、难过。”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松鼠和小熊之间深厚的友谊之情。

3、抓住“松鼠高兴得哭了”这句话,引导学生体会松鼠为什么高兴得哭了?从而使学生明白当我们的感情和友谊产生“裂缝”的时候,容忍和谅解才是最好的解决办法。

(二)教学重点:

1、认识8个生字,这8个要认识的生字是:坏、松、扎、抓、祝、福、句、幸。会写8个字,这8个要会写的生字是:坏、松、扎、抓、祝、福、句、幸。理解词语“快乐、幸福、飘荡、漂流、难过。”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松鼠和小熊之间深厚的友谊。

教学难点:抓住“松鼠高兴得哭了”这句话,引导学生体会松鼠为什么高兴得哭了?从而使学生明白当我们的感情和友谊产生“裂缝”的时候,容忍和谅解才是最好的解决办法。

1、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进行识字教学,在识字教学的过程中注重教给学生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

2、为学生创设多种语文实践的机会,加强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

3、“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充分尊重学生的感受,体验和理解,留下足够的空间为学生张扬个性,激扬美性服务。

(一)、实物导入,引发学生兴趣

1、教师一手拿折好的纸船,一手拿着风筝:“请看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根据学生回答,师板贴实物纸船和风筝。

2、板书课题:20.纸船和风筝

(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针对儿童的心理特点,巧妙地创设情境,构建一个个引力强劲的磁场,抓住学生的心,激发他们的兴趣与探知欲望)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汇报交流自学情况:

(1)、读生字卡

(3)请学生说说读了课文后你读懂了些什么?

(三)、读文识词,通读理解。

1、学习1—6自然段

(2)指名交流。师随机板书:快乐、幸福

(4)指名读,小老师读,齐读。

(5)齐读1—6自然段。

2、学习7—11自然段

(1)自由读7—11自然段,小松鼠和小熊之间又发生了什么事?

(2)指名交流,随机板书:飘荡、漂流,分别写在纸船和风筝的实物下方。

(3)联系实物,比较识字“飘、漂”,你是怎么记这两个字的?

(4)用“飘荡、漂流”造句。

(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充分利用已有的实物,联系儿童的已有的生活经验,区分同音字“飘、漂”的形和义,并且力求做到识用结合,用“飘荡、漂流”造句。)

(5)指导朗读,读出小松鼠和小熊难过得心情。

师:小松鼠和小熊为了一点小事吵架,心情一定很——

生:难过、伤心。板书:难过

谁能读出小松鼠和小熊现在的心情?

(6)指名读,齐读。

(7)最后他们和好了吗?他们是怎么做的?出示:“如果你愿意和好,就放一只风筝吧”!指名读,小组读。

(8)齐读7—11自然段。

(四)、解决难点,深入理解。

(这部分是本课的难点,这里学生对文本的解读可能会多样化,也许小松鼠是在为小熊又愿意和它做好朋友了而高兴,也许它是在为自己首先和小松鼠和好而高兴,也许它是因为害怕小熊还愿不愿意和它做好朋友而哭泣,也许它在是担心小船会不会顺利被小熊收到而哭泣……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充分尊重学生对文本的感受,体验和理解,留下足够的空间为学生张扬个性。)

2、让我们带着这种复杂的心情,齐读11节。

3、如果你是小松鼠,现在你会在纸船里写点什么呢?生试写1到2句话。

(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学生内心的童心童趣被激活了,可能会有很多不同的感受,适时地设计小练笔让学生写一写,既是对文本的补白,又是为学生提供了运用语言的平台。)

4、汇报交流。

5、齐读课文

(五)、巩固生字词

1、指导学生把词卡贴在黑板的大树上,摘下来领读、齐读。 2、开火车读。 3、指名读。

(六)、指导书写生字

1、教师范写。2、小组合作,互相评价。在生字中找你认为写得好的字,冲它笑一笑,或再高兴地读一遍。

【语文教学要有人文性。让学生享受到成功的愉悦,从而培养学生认真写字的习惯。】

(七)、作业:

1、把这个故事用自己的话讲给好朋友听,并用你喜欢的方式表达你的心意。(把学到的故事讲给身边的好友听,这也是对语言运用的绝好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能力会得到同步的发展,给学生创设了语文实践的机会。)

2、每篇积累

(八)、板书设计

20、纸船和风筝

快乐 幸福 纸船和风筝实物

飘荡 漂流

难过

高兴得哭了

设计理念:板书上的这几个词,是贯穿全文的关键词,把小熊和小松鼠心情变化过程清楚地呈现出来,使学生很快能理清文章脉络,放在黑板上学生反复识记,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纸船的说课稿篇六

一、说教材

《纸船》是一首情深意浓的诗作,是远离家乡的游子日夜思念母亲的深情呼唤,是献给伟大母亲的一曲深情颂歌。诗人以孩子般的纯真,从儿童的游戏世界中找到了一个可以寄托对母亲无限恋念的中介物,——纸船,并以此展开自己的情思,表达了对母亲、对祖国的无限思念之情。

七年级学生在学习本篇课文之前已经学习了《在山那边》、《理想》、《秋天》等作品,对诗歌学习有一定的感性认识,有了一些自己学习的积累。为此在教学本首诗时,我将与全班同学一起共同探讨、分析诗作的内蕴,使学生得到美的教育和熏陶。

教学目标:

1、学生反复朗读,感受诗歌的绘画美、情感美、音乐美;

2、学生初步了解从语言、情感、诗境等方面鉴赏诗歌;

3、学生体验人间至爱的亲情,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

反复朗读,感悟诗歌的情感美。

教学难点:

学生初步了解鉴赏诗歌的一般方法。

诗歌是一种形式独特的文学样式,具有独有的文学特质,是诗人在特定情境下的独特感受和体验,带有浓厚的个人色彩。诗歌教学应回归其最本真的阅读,那就是“体悟”,学生只有浸入诗歌的感情世界,不断的与之交融、重合,这才是真正的“体悟”,为此,教学这首诗,我将重点通过阅读,引领学生走进诗歌的瑰丽的世界。

二、说教法,学法

1、说教法

(1)情境教学法

新课标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纸船〉〉是诗人远渡重洋,与亲人分离,在颠簸的邮轮上写下的诗作。为此,要想学生融入作品的情境,必须为学生创设感人的情感氛围。这节课,我充分利用课件展示创设情境。从而帮助学生通过联想与想象,在整体上把握课文的思想感情,自然地融入课文的意境中。

(2)引导发现法

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生生交往、师生交流、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语文教学必须充分发挥学生主动学习的精神,挖掘学生的个体潜能。学习这篇课文,我将教学的重点放在引导学生探究诗歌的'美。具体操作将在下面的环节中加以渗透。

2、说学法

(1)自主自悟学习法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叶圣陶先生指出:“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于相机诱导,必令学生运其才智,勤苦练习,领悟之源广升,纯熟之功弥深,乃为善教者也。”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是教师授课的依据与出发点。而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初步感知课文和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能力;对语言文字也具有一定的感悟能力。而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这节课,我准备为学生的自主学生提供充裕的时间与空间,学生通过自主朗读、自主提问、自主交流、自主体验、自主感悟,由浅入深,感受诗歌的韵味。

(2)诵读品味法

新课程强调凸显个性,尊重学生的个性化,而在语文课中,就必须强调个性化品读。通过深情的朗读,唤起他们的情感体验,进而探求隐含在作品中的内涵。从而培养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使之能体验语言的分寸感、和谐感、情味感,从语言的气势、韵味、节奏、停顿中,引领学生不断深入文本,感受其画面美、情感美、音乐美,不断提高学生的审美与鉴赏水平。

三、说教学过程

1、课件出示“母爱”两个大字,要求学生用深情的语气读这个字,并说说这样读的原因。

这样导入摒弃以往的先入为主的做法,营造一种爱的氛围,从而为下一步的入情作很好的情感铺垫。

2、根据自己阅读诗歌的积累,说说欣赏诗歌的方法。

这一环节的设置,既是温习学生以往的相关知识,又为下一步的学习作铺垫。可能学生的发言比较分散,那么,可以把问题再细化些,如“你觉得诗歌的美在哪些地方体现出呢?”而课件中“画面美”、与“情感美”可以机动处理,先后顺序可顺着学生的发言灵活处理。

3、多媒体出示:感受诗歌的画面美。

(1)、听配乐朗诵,请学生说说感受到的画面。

(2)、展示学生课前根据自己的理解画的四幅画,请学生说说你觉得哪幅画最适合做本首诗的插图,并说说原因.

新课标强调:语文阅读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优美的音乐和动情的朗读把学生带入了诗歌的情景中,激发了学生美的情感体验。诗歌又以其独特的画面美,其美的意境需要调动自己的生活体验,通过想象和联想感受其营造的无限的空间。学生发挥想象,用自己的笔画画,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在解读文本。也许学生的作品是稚嫩的,也许学生的评析是比较肤浅的,但通过这个环节,最起码可以让学生真切的感受诗作的画面美。

4、多媒体出示:感受诗歌的情感美。

(1)、请你用你自己的方式有感情地朗诵这首诗。划出你认为最精彩的诗句,并说说理由。

(2)、你们中间也有远离家人的,你是用什么样的方式表达这种情感的呢?

新课程呼唤自由民主的课堂氛围,倡导民主平等的对话。本环节的设置就很好地体现这种精神。读文学作品,做到“动嘴”、“动手”、“动情”、“动脑”,多感官感受作品的内涵。学生可以从作品的局部进行分析,品味词语的精练,句子的回味无穷,诗节的丰富感情。老师要引导学生进入文本,反复品读,反复玩味,反复领悟,尽量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发现美,感受美,为今后的创造美奠定基础。

“诗缘情”、”诗言志”,喜怒哀乐,诗之情也。学生通过个性化朗读,细细体会诗句细节处的情感变化,辨别语言的感情色彩,进而领悟作品的思想内涵。

在说话训练中,注重引导学生体会诗句所蕴涵的浓浓的感情,并请发言的同学能深情地用自己方式读出这种感情。

新课标强调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要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感受,尤其是个性化感受,丰富个性阅读的内涵。

5、多媒体出示:感受诗歌的音乐美。

(1)、说说诗歌朗读的技巧。

(2)、选择背景音乐,说说你选择这首歌的原因。

(3)、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设计朗读脚本,在用你们的方式读给大家听。

诗歌是文学中的文学,其诗意往往藏在或纷繁杂乱,或清醇玄妙的形象中,以瞬间表现永恒,以有限传达无限,给人以推理和想象的广阔天地。“读书百遍,其义自现”,”观书须熟读,其言皆者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出于吾之心”。学生通过设计朗读脚本,反复朗读揣摩、体悟,从而品味出诗歌隽永的意境,深厚的蕴涵。

音乐不同的旋律、不同的节奏表达不同的情感,学生在选择不同音乐的过程中,已经融入到诗歌的情感世界中。诗歌的急切舒缓,起程转合的律动特点与背景音乐进行比较,从而达到情景交融的境界。可能有些学生所选择的背景音乐在我们看来并非最恰当,但只要他自己能投入地朗读,深入地领会诗与歌结合所达到的艺术美好的境界。我们的教学目的也就达到了。

6、拓展延伸

(1)、请学生小结这一节所学到的鉴赏诗歌的方法,也可补充其他的鉴赏方法。

(2)、以四人小组为单位,鉴赏春水繁星中你认为精彩的诗作。

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而现在又有一种说法:“授人以渔,不如授人以渔场”。这告诉我们,语文教学在引导学生鉴赏文学作品,传授基本的欣赏方法外,还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以培养语文素养。

新课程强调教师“用教材教”。一篇课文,仅仅是一个例子,教学过程关键是引导学生去“发现美”、“追求美”、“创造美”。学完一篇课文不是结束,而是新的开始。在这节课中讨论的一些鉴赏诗歌的方法并非是权威的,仅仅作学生今后学习诗歌的一个参考。鉴赏方法是其次的,主要激发学生学习文学作品的兴趣,引导他们进入文学天地。

当然,在完成次环节中,需要学生课前先读一读冰心的诗集,也许难度比较大,但作为语文教师,在当前新课程背景下,必须学会科学地用教材教,把学生带入语文的渔场,文学殿堂。

7、布置作业

真情告白:用你的方式向你地亲人表达你对他们地深深地爱。

纸船的说课稿篇七

一、说教材:

《小纸船的梦》是一首二声部的合唱歌曲,运用八分休止符,贯穿全曲的进行方式与三拍子结合,从中感受到小船随波飘荡的韵律感受和声的美,体会声部间的相互配合,别有情趣和韵味,欢快活泼的旋律极富动感。

二、说学生:

四年级学生想象力丰富,敢说敢做,但没有趣味性也是不能吸引学生,教师设计各种不同的教学环节来吸引他们,如动手做小纸船等,这样他们就会在整节课中都很投入。

三、说教学目标:

能力目标:指导学生用圆润柔美的声音,和谐统一的音色来表现对未来的憧憬和理想,感受小纸船的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生活积极乐观的太度,进一步树立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

知识目标:聆听和演唱歌曲《小纸船的梦》,通过二声部合唱表达出主人公向往成长的梦想。通过探究合作的方式体会小纸船带给我们的乐观、奔放地情绪。

情感态度价值观:能用柔和、连贯的声音,悠长、平稳的气息演唱这首二声部的合唱歌曲,并能准确唱出八分休止符,贯穿全曲的进行方式与三拍子结合,感受到小船随波飘荡的韵律感受和声的美,体会声部间的相互配合。

四、说教学设计:

第二环节“反复感受,轻松学歌”,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在这一环节中,我首先让学生通过反复聆听来感受这首歌曲,接着采用模唱法和听唱法相结合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会了本课歌曲。

第三环节“表现歌曲”这是本课中最出彩的一个环节。在前面的几个环节中层层铺垫,为学生积累了很多艺术实践和经验,这时让学生拿着自己的船进行音乐表现,学生已经没有困难,而且能够表演得很到位,将整堂课推向高潮。

最后的拓展部分引发学生对祖国热爱,激励他们努力学习而使学生喜欢音乐,感受音乐带给我们的美以及对未来的憧憬和理想。让他们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能奋发向上!

纸船的说课稿篇八

一、介绍说课的内容: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二年级上册20课《纸船和风筝》,是第五单元中的第四篇课文。

二、教材解读:

(一)文本解读:

《纸船和风筝》讲的是一个很感人的故事,故事讲了小松鼠和小熊因为纸船和风筝成为了好朋友,后来又因为一点点小事而吵架,最后两人互相体谅,互相宽容,又和好如初。

故事的动人之处在于,当松鼠和小熊因为一点小事吵了一架之后,他们表现出的内心失落和难忍的痛苦,以及修补“裂缝”的独特的方式和感人场面。当我们的感情和友谊产生“裂缝”的时候,赌气只能使“裂缝”扩大,容忍和谅解才是最好的解决办法。只要我们带着一颗童心,带着对真挚友情的向往,去学习课文,就一定会受到深深的感染。

对于这样一篇文章,敢于率先伸出友谊之手的人,是令人敬佩的。通过文章的学习使学生在学习中反思、在反思中自悟、从而克服自私、任性、以自我为中心等不良品格。

另外本篇文章有两大特色:首先这是一篇童话色彩浓郁的文章,生动有趣的场景和通俗浅显的语言易于让学生走入文本,理解文本。其次本文的语言也很有特色,如:“祝你快乐”!“祝你幸福”!“如果你愿意和好,就放一只风筝吧”!通过对此类语言的学习,使学生在人际交往中能更好地沟通。

(二)、文章在本单元中的地位及作用

第五单元是围绕友好相处,团结合作这一专题编写的。从识字五到语文园地,从团结起来力量大,到相互称赞、学会欣赏别人,到相互帮助、和睦相处,尊重别人的生活方式。本篇课文是本组教材中的第四篇课文,通过学生对本篇课文的学习,让学生在相互称赞、学会欣赏别人的基础上能更好地与人沟通。

三、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一)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这8个要认识的生字是:坏、松、扎、抓、祝、福、句、幸。会写8个字,这8个要会写的生字是:坏、松、扎、抓、祝、福、句、幸。理解词语“快乐、幸福、飘荡、漂流、难过。”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松鼠和小熊之间深厚的友谊之情。

3、抓住“松鼠高兴得哭了”这句话,引导学生体会松鼠为什么高兴得哭了?从而使学生明白当我们的感情和友谊产生“裂缝”的时候,容忍和谅解才是最好的解决办法。

(二)教学重点:

1、认识8个生字,这8个要认识的生字是:坏、松、扎、抓、祝、福、句、幸。会写8个字,这8个要会写的生字是:坏、松、扎、抓、祝、福、句、幸。理解词语“快乐、幸福、飘荡、漂流、难过。”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松鼠和小熊之间深厚的友谊。

教学难点:抓住“松鼠高兴得哭了”这句话,引导学生体会松鼠为什么高兴得哭了?从而使学生明白当我们的感情和友谊产生“裂缝”的时候,容忍和谅解才是最好的解决办法。

四、设计理念:

1、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进行识字教学,在识字教学的过程中注重教给学生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

2、为学生创设多种语文实践的机会,加强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

3、“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充分尊重学生的感受,体验和理解,留下足够的空间为学生张扬个性,激扬美性服务。

五、教学设计:

(一)、实物导入,引发学生兴趣

1、教师一手拿折好的纸船,一手拿着风筝:“请看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根据学生回答,师板贴实物纸船和风筝。

2、板书课题:20.纸船和风筝

(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针对儿童的心理特点,巧妙地创设情境,构建一个个引力强劲的磁场,抓住学生的心,激发他们的兴趣与探知欲望)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汇报交流自学情况:

(1)、读生字卡

(2)、找朋友游戏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