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教师校本个人培训工作总结(汇总5篇)

时间:2023-09-28 作者:琉璃最新教师校本个人培训工作总结(汇总5篇)

总结的内容必须要完全忠于自身的客观实践,其材料必须以客观事实为依据,不允许东拼西凑,要真实、客观地分析情况、总结经验。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总结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个人今后的总结范文,欢迎阅读分享,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师校本个人培训工作总结篇一

参加校本培训,学习了先进的教育理论,也和我学校的优秀教师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可以说此次培训收益颇丰、获取匪浅。在教学中我能够将在培训中学到的新理念、新方法运用到教学中去。我能够虚心向一些经验丰富的优秀教师请教,积极地参与学校的教研活动,并认真上了几节公开课和专题讲座。经过培训、实习、实践,既有知识上的积累,也有教学技艺的增长。既使观念更新了,也将理论有所提高,现对整个学习培训过程总结如下:

要想成为一名优秀教师,就要努力地提高自身素质,理论水平、教育科研能力、课堂教学能力等。我更注重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模式,努力提高课堂效率,从而更快达到真正提高自己的目的。

要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并使之逐渐形成新能力,要求教师放下权威,师长的架子,以一个普通参与者的身份与学生共同研究,共同探讨教学中的各种问题。

未来教育需要"专家型"的教师,这就要求教师既不能脱离教学实际又要为解决教学中的问题而进行的研究即不是在书斋进行的研究而是在教学活动中的研究。

培训虽然结束了,但学习和思考并没有停止,也不能停止!我将不辜负老师和领导的关心帮助和悉心指导,在今后的工作中努力改善自身,勇敢迎接更多挑战。

1、随着新课程的发展,教师应建立怎样的教材观?

答:陈旧的"本本式"的教材观已不适应日新月异的社会发展了。我们必须确立一种新的教材观--"材料式"的现代教材观。

"材料式"的教材观认为,所谓教材只是根据教学目标来组织的呈现了一定的教学内容和信息的供教师展开讲述、阐释、演示等活动和学生展开阅读、视听、操作等活动的材料。凡是承载教学内容和信息的物化的材料,如文字印刷材料、电子音像材料、实物材料等,都要视其为教材,甚至有人把教具也包括在教材的概念之内,因为教具是非常直观化的教材,是教材的物化部分。从这个意义上说,教材的含义是很广泛的。这就是"材料式"的现代教材观。这种"材料式"的教材观是一种大教材观。"材料式"的教材观把教科书看做教学中最主要、最基本和最常用的教学材料,但强调它不是唯一的教学材料。那么,教科书又是什么样的教学材料呢?可以说它是供师生进行"教学对话"的"文本材料"。这个问题可从以下两个方面来理解。

首先,教学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据此,现代教学论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把教学过程定位为交往,是对教学过程的正本清源。它不仅在理论上超越历史上的"教师中心论"和"学生中心论",以及现实中的"学生特殊客体论"和"主导主体论",而且在实践中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交往的本质属性是什么呢?是主体性。交往论承认老师与学生都是教学过程的主体,都是具有独立人格价值的人,双方都是彼此关系的创造者,都是交流的主观能动性,两者在人格上完全平等。新课程提倡通过交往革除当前师生人际关系中普遍存在的教师中心主义和管理主义的倾向,重建人道的、和谐的、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

其次,师生间的交往在教学中主要表现为师生间的对话,而对话需"文本材料"。中央电视台《实话实说》栏目的每一期都有一个主题,主持人、特邀嘉宾和参与听众都紧紧围绕着主题,进行互动式的交往对话,对话的材料源于自己的生活经验。这种材料可以说是一种"经验材料"。教学与《实话实说》有其相似之处。教科书的每一课的课题,就如同师生对话的一个主题,主题之下的诸多内容就好比师生对话的材料,师生需要在有限的时空内,紧紧围绕对话的主题,依托对话的材料,进行互动式的教学对话。这种对话的基础材料是教科书所提供的"文本材料",此外对话的材料,进行互动式的教学对话。这种对话的基础材料是教科书所提供的"文本材料",此外还有其他相关的教学材料。如果没有这样的"文本材料",那么师生之间的教学对话就会失去依托而变得漫无边际,操作上既不可能,事实上也行不通。所以,像教科书这样的"文本材料"不是可有可无的,而是不可或缺的。

2、在教学设计中如何解决对学生分析不足的问题?答、对学情的准确把握是好的教学设计必备条件。下面仅对我在教学设计中对学情的认识和运用谈谈自己的看法,与大家一起交流。学情分析是教学设计系统中“影响学习系统最终设计”的重要因素之一。认真研究学生的实际需要、能力水平和认知倾向,为学习设计教学,优化教学过程,可以更有效地达成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效率。 教学设计必须把学习和学生作为焦点,以帮助每一个学生有效地学习为目的。因此我在教学中把了解学生的兴趣、动机作为分析学情的突破点。

(1)了解学生的兴趣、动机动机是激励人去行动,以达到一定目的的内在因素;而动机又产生于人的兴趣和需要。课堂教学的对象是活生生的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会学生学习,是教学活动的核心;教师所追求的语文教学的目的要求,必须通过学生的学习活动来实现。因而,语文教学要获得成功,就要认真分析、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想方设法启动学生的内驱力,并采取各种有力措施,把学生的兴趣和需求纳入合理的轨道,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将外在的教学目标系统转换为学生的`心理需要,成为学生的学习目标,使学生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只有当学生对所学的内容产生了兴趣,形成了内在的需要和动机,他才能具有达成目标的主动性,教学目标的实现才有保证。

(2)分析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是学生达成目标的基础。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规律,符合学生的知识建构。教学成功的关键是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学习,能够有效地吸收和运用。教学设计要研究学生的知识起点,能力水平,要考虑学生的可接受性,把握学生学习语文的“最近发展区”。力求使教学内容和教学水准适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心理特征,使学生能体验到“跳一跳摘到桃子”的滋味。针对本节课或本单元的教学内容,确定学生需要掌握哪些知识、具备哪些生活经验,然后分析学生是否具备这些知识经验。可以通过单元测验、摸底考察、问卷等较为正式的方式,也可以采取抽查或提问等非正式的方式。如果发现学生知识经验不足,一方面可以采取必要的补救措施,另一方面可以适当调整教学难度和教学方法。

(3)了解学生的认知倾向认知倾向也称认知风格,指学习者个体在认知即信息加工和组织过程中,表现在认知方式方面的稳定的独特倾向,表现在学习者个体对外界信息的感知、注意、思考、记忆和解决问题的方式上。学习过程实际上就是学生对信息的加工、处理、存储的过程。不同认知倾向的学习者对于信息的加工、处理方式是有差异的。主要表现为独立型与依存型,冲动型与沉思型等。教学活动中,教师应结合考虑学生的认知倾向,根据学生的认知差异不断改进教学法方法和教学策略,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努力做到因材施教。如对依存型的学生,注意培养其独立思考的能力;对冲动型的学生,注意培养其有条理地、细心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另外,在组织研究学习小组时,教师如能根据学生情况,将具有不同认知倾向的学生组合在一起,让他们在小组学习中,依据各自不同的特点去研究分析问题,相互取长补短。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入、全面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同时,在这样的小组活动中,不同认知倾向的学生相互影响,也有助于对学生认知倾向的培养调整。因此,了解学生的认知倾向对教学设计具有重要的意义。

总之,数学教学充满学问充满魅力,数学课堂更是魅力无穷.教师只有做有心人,善学善钻善创新数学课堂就会生机勃勃,课堂会更精彩.

教师校本个人培训工作总结篇二

学习是教师的终身必修课,在信息化时代,只有坚持不断的学习,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的需要而不致于落伍。通过一年来的学习,我进一步掌握了新课改的发展方向和新课标解读,反思了以往工作中的不足。下面是我通过校本培训获得的几个方面的体会:

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都是以学生的积极参与为前提,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就不可能有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实践证明,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参与的深度与广度,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果。每一个学生都发言就是参与吗?专家的观点是:“应该说,站起来发言是参与”。但从表面上看,是一种行为的参与,关键要看学生的思维是否活跃,学生所回答的问题、提出的问题,是否建立在第一个问题的基础之上,每一个学生的发言是否会引起其他学生的思考;要看参与是不是主动、积极,是不是学生的自我需要;要看学生交往的状态,思维的状态,不能满足于学生都在发言,而要看学生有没有独立的思考。”

简单的问答式,一问一答,学生好像忙得不亦乐乎,但实际上学生的思维仍在同一水平上重复;一些课表面上看热热闹闹,学生能准确地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但很少有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表面上看是师生互动,实际上是用提问的方式“灌”,直到让学生认同教师事先设计好的答案。师生、生生没有真正地互动起来,是非常值得注意的一个问题。

那么,怎样调动学生的“思维参与”呢?专家认为,应当创设情景,巧妙地提出问题,引发学生心理上的认知冲突,使学生处于一种“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弗能”的状态。同时,教师要放权给学生,给他们想、做、说的机会,让他们讨论、质疑、交流,围绕某一个问题展开辩论。教师应当给学生时间和权利,让学生充分进行思考,给学生充分表达自己思维的机会,让学生放开说,并且让尽可能多的学生说。条件具备了,学生自然就会兴奋,参与的积极性就会高起来,参与度也会大大提高。只有积极、主动、兴奋地参与学习过程,个体才能得到发展。

那么,怎样调动学生的“思维参与”呢?专家认为,应当创设情景,巧妙地提出问题,引发学生心理上的认知冲突,使学生处于一种“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弗能”的状态。同时,教师要放权给学生,给他们想、做、说的机会,让他们讨论、质疑、交流,围绕某一个问题展开辩论。教师应当给学生时间和权利,让学生充分进行思考,给学生充分表达自己思维的机会,让学生放开说,并且让尽可能多的学生说。条件具备了,学生自然就会兴奋,参与的积极性就会高起来,参与度也会大大提高。只有积极、主动、兴奋地参与学习过程,个体才能得到发展。

在教学过程中要给学生多一点赏识与鼓励。对学生的日常表现,应以鼓励、表扬等积极性的评价为主,采用激励性的评语,尽量从正面引导。莎士比亚说:“赞赏是照在人心灵上的阳光。”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要让孩子们体验劳动的欢乐和自己的劳动而感到自豪。”为了让全体学生品尝到学习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教师在评价时要竭力睁大眼睛寻找学生的闪光点。(如:“你这个词用得真准确!”“这个句子真美!”“发言声音响亮!”“真自信!”“真大方!”“你敢于发表自己意见,进步真大!”“你的发言触动了我的思维,震撼了我的心灵!”“你理解透彻,语言精当,表达流畅且自信满怀,我非常欣赏你!”“我有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的感觉了!”“你懂得比老师还要多!”“你读得比老师还要棒!”)大量的实践证明,对学生的赏识与鼓励,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培养了学生学会欣赏他人,相信自己,积极向上的品格,充分体现了教学的人文性。也要多一点诙谐与幽默,老师风趣幽默的语言必将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从中有助于学生良好人文素质的养成。使学生在充满爱心和智慧的评价中健康成长,我们还要“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四)综合协调能力。作为学生干部,良好的协调能力是不可或缺的。要善于团结同学,作为老师与同学们之间沟通的桥梁。一方面要有很好的感情因素,善于激发同学们的热情,为着共同的目标团结奋斗,塑造部门强大的战斗力。另一方面要善于社会交往,使各种外在因素都能为本部门的工作开展服务,为本部门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

(1)校内:开展新老教师传帮带活动,一是采用新老挂钩师徒结对的方式,刚分配的毕业生必须拜一名老教师为师,全面学习老教师的优秀经验和敬业精神。二是教师之间互相听课,严格执行《教师听课制度》加强相互听课的组织工作。每位教师听课时,要认真做好听课记录,并写出自己的听课心得。

教师要充分信任学生,相信学生完全有学习的能力。把机会交给学生。俯下身子看学生的生活,平等参与学生的研究。教师把探究的机会交给学生,学生就能充分展示自己学习的过程,教师也就可以自如地开展教学活动。新课程实施的灵活性大,让教师觉得难以驾驭教学行为,课堂教学中表现为过多的焦虑和不安。原因是教学过程中,教师面对学生精彩纷呈的学习活动,还不习惯参与学生的学习过程,观察和探究学生的学习方式,及时了解他们的认知情况,学生的需要没有真正地被关注。

一堂新课开始,教师可通过新课导入的设计、学习氛围的创设,教材所蕴含的兴趣教学因素、课堂内外的各种资源来唤起学生对新知识的兴趣,让学生产生学习的意愿和动力。然后,教给学生探索、发现的方法,让学生会探索、会发现。教师除了必须把学生自学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步骤外,还需精心设计每一次自学的目标、内容,同时加强自学方法的指导。

总之,在学校的教育改革中,我们要不断学习,致力于新课标的研究与探索之中,寻求创新,切实以新观念、新思路、新方法投入教学,使学生在新课改中获得能力的提高。

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在平时与学生接触的过程中,我不以“师长”自居,尽量与学生平等交往,建立“朋友式”的深厚友谊,努力关爱每一位学生的成长。与学生多谈心,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上与生活上的各种困惑。同时,面对个别调皮的学生,也实行严格要求、正确导向的办法,让他们树立起正确的荣辱观。面对各层次的学生,我既要关爱大部分学生,又要面对个别不守纪律的捣蛋分子实行严格要求。课堂上,我尽量做到分层施教与个别辅导相结合;课余,我让优秀学生与“待进生”实行“一帮一”结对子,互帮互助,共同提高。一年来,学生们原本薄弱的基础知识有了稳步提高。

教师被喻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的政治思想会直接影响到孩子。我在思想上高标准的严格要求自己。积极参加园内各项活动,并认真做记录。做到不迟到、不早退,树立为人师表的形象。

尊重、理解、信任学生是消除教育盲点的基础。尊重学生要尊重学生的人格。教师与学生虽然处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不同的地位,但在人格上应该是平等的;理解学生要从青少年的心理发展特点出发,理解他们的要求和想法,信任他们的潜在能力,放手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在磨练中成长。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与教师缩小心理距离,学生才会对教师产生依赖感。

服从领导,听从安排,任劳任怨。由中学转调到小学后,我年年接手教毕业班。每接一个新班,我虚心向班主任教师学习班级管理,向有经验的老教师请教育人方法,结合小学英语教学的特点,我摸索着将学生的'理想教育、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到英语语言教学当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

教师校本个人培训工作总结篇三

本学期以来,没有轰动的大事,也没有令人忽然亮眼的轨迹。平凡的生活给予我的是更多的摸索!在这一学期的时间里,我认真进行着研修,从自己的教育教学中寻觅突破口,为了以促使自己的工作在今后再上一个新台阶,现将其总结以下:

1、学习时的导师。书籍是的营养品。作为一位教师更是离不开学习。只有学习,才能不断进步和成长,让学习成为提高自己的渠道,让学习成为我一生的精神财富,做一位学习型教师。在这学期里,我有计划的浏览了《优秀是教出来的》,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让我不论是思想上还是班级管理方面受益匪浅,让我不断学习的同时,也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每个孩子都是特殊且不同的,不能用统一的标准来衡量,这是不科学,也是不可取的。苏霍姆林斯基说在小学各年级,我们十分注意培养学生学习。

如果浏览、书写、推论、视察和表达思想的这些能力在少年时期没有得到发展和提高,那么学生的学习就要感到困难了。这一段话,给我以很大启示:放眼所教过的孩子,成绩差的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浏览能力的`欠缺。苏霍姆林斯基的建议让我豁然开朗,同时也让我明白了差的根本所在。

2、每个月坚持写教学心得;每课必写教学反思。善于积存总结教育教学中和班级管理中的一些典型的事情。从这些事情中,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动,对于好的做法积存体会,对于不好的做法及时反思及时改正。以此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1、课堂实践。在上课前,我会对教学方法进行广泛搜集,汲取精华运用到我的教学中。上课时能根据学生的实际反馈情形及时调控,面向全部学生,好、中、差兼顾,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体现创新精神。课后自行设计实践性强,尽可能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作业。如:根据课文内容续写《坐井观天》。课后,认真批改作业,并力争做到面批,及时批,及时改,耐心给孩子讲授错题的原因所在。

2、教学思想。在课改的课堂教学中,不断探索合适学生愉悦学习的好的教学模式,向同组的老师学习先进教学方法。特别在浏览教学中,我注意学习其他老师的先进体会,让学生在朗诵中感悟,提高浏览能力。培养学生课堂上会静下心来摸索的能力。有些同学的特点是比较浮躁,在问题眼前不知从哪儿下手回答,乃至没有读清问题的要求,就开始回答。这学期我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在这方面有所提高。、善于总结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的点点滴滴,严以律己,从小事做起,当学生的榜样。从小事中总结大道理,不断改进自己的教育方式。

1、多与学生谈心,知道孩子内心世界的想法。

2、多关爱学困生,建立起他们的学习信心。

3、多读书,读对教育教学游有用的书籍来丰富自己。

总之,这学期虽然自觉想了很多办法,下了很多工夫,但成效却并不是我理想中的明显。我想只有在今后的实践中再接再厉,才能把工作做得更好一年级新入学的小孩子,需要更多的耐心、仔细、关心、爱心,我将不断的磨练自己,努力让自己再迈一个新台阶。

教师校本个人培训工作总结篇四

校本培训的根本着力点就是提高受培训教师的师德素养和教育教学业务能力,为提高学校教育工作质量奠定基础。今天本站小编给大家为您整理了教师个人校本培训总结,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学习是教师的终身必修课,在信息化时代,只有坚持不断的学习,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而不致于落伍。通过一年来的学习,我进一步掌握了新课改的发展方向和新课标解读,反思了以往工作中的不足。下面是我通过校本培训获得的几个方面的体会:

一、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才是主人

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都是以学生的积极参与为前提,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就不可能有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实践证明,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参与的深度与广度,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果。每一个学生都发言就是参与吗?专家的观点是:“应该说,站起来发言是参与”。但从表面上看,是一种行为的参与,关键要看学生的思维是否活跃,学生所回答的问题、提出的问题,是否建立在第一个问题的基础之上,每一个学生的发言是否会引起其他学生的思考;要看参与是不是主动、积极,是不是学生的自我需要;要看学生交往的状态,思维的状态,不能满足于学生都在发言,而要看学生有没有独立的思考。”

简单的问答式,一问一答,学生好像忙得不亦乐乎,但实际上学生的思维仍在同一水平上重复;一些课表面上看热热闹闹,学生能准确地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但很少有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表面上看是师生互动,实际上是用提问的方式“灌”,直到让学生认同教师事先设计好的答案。师生、生生没有真正地互动起来,是非常值得注意的一个问题。

那么,怎样调动学生的“思维参与”呢?专家认为,应当创设情景,巧妙地提出问题,引发学生心理上的认知冲突,使学生处于一种“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弗能”的状态。同时,教师要放权给学生,给他们想、做、说的机会,让他们讨论、质疑、交流,围绕某一个问题展开辩论。教师应当给学生时间和权利,让学生充分进行思考,给学生充分表达自己思维的机会,让学生放开说,并且让尽可能多的学生说。条件具备了,学生自然就会兴奋,参与的积极性就会高起来,参与度也会大大提高。只有积极、主动、兴奋地参与学习过程,个体才能得到发展。

二、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善于评价

在教学过程中要给学生多一点赏识与鼓励。对学生的日常表现,应以鼓励、表扬等积极性的评价为主,采用激励性的评语,尽量从正面引导。莎士比亚说:“赞赏是照在人心灵上的阳光。”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要让孩子们体验劳动的欢乐和自己的劳动而感到自豪。”为了让全体学生品尝到学习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教师在评价时要竭力睁大眼睛寻找学生的闪光点。(如:“你这个词用得真准确!”“这个句子真美!” “发言声音响亮!”“真自信!”“真大方!”“你敢于发表自己意见,进步真大!” “你的发言触动了我的思维,震撼了我的心灵!”“你理解透彻,语言精当,表达流畅且自信满怀,我非常欣赏你!”“我有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的感觉了!”“你懂得比老师还要多!”“你读得比老师还要棒!”)大量的实践证明,对学生的赏识与鼓励,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培养了学生学会欣赏他人,相信自己,积极向上的品格,充分体现了教学的人文性。 也要多一点诙谐与幽默, 老师风趣幽默的语言必将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从中有助于学生良好人文素质的养成。使学生在充满爱心和智慧的评价中健康成长,我们还要“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三、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当好组织者

教师要充分信任学生,相信学生完全有学习的能力。把机会交给学生。俯下身子看学生的生活,平等参与学生的研究。教师把探究的机会交给学生,学生就能充分展示自己学习的过程,教师也就可以自如地开展教学活动。新课程实施的灵活性大,让教师觉得难以驾驭教学行为,课堂教学中表现为过多的焦虑和不安。原因是教学过程中,教师面对学生精彩纷呈的学习活动,还不习惯参与学生的学习过程,观察和探究学生的学习方式,及时了解他们的认知情况,学生的需要没有真正地被关注。

四、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做一个成功的引路人

一堂新课开始,教师可通过新课导入的设计、学习氛围的创设,教材所蕴含的兴趣教学因素、课堂内外的各种资源来唤起学生对新知识的兴趣,让学生产生学习的意愿和动力。然后,教给学生探索、发现的方法,让学生会探索、会发现。教师除了必须把学生自学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步骤外,还需精心设计每一次自学的目标、内容,同时加强自学方法的指导。

总之,在学校的教育改革中,我们要不断学习,致力于新课标的研究与探索之中,寻求创新,切实以新观念、新思路、新方法投入教学,使学生在新课改中获得能力的提高。

教学是教师最本职的工作,校本培训的根本着力点就是提高受培训教师的师德素养和教育教学业务能力,为提高学校教育工作质量奠定基础。本学期,学校从师德教育、教师的素养、基本功技能提高训练、现代信息技术学习、新课程理念等方面进行了培训。

通过一学年的校本培训,令我受益非浅。从对培训的精彩内容的学习中,使我更进一步了解和掌握了新课改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反思了以往工作中的不足。教育教学工作很有见解的教育专家以鲜活的实例和丰富的知识内涵及精湛的理论阐述,使我的教育教学观念进一步得到更新。下面是我通过培训获得的体会:

1、没有学生的主动参与,就没有成功的课堂教学

2、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当好组织者。

3、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做一个成功的引路人

总之,在学校的校本培训中,作为一名新课改的实施者,我们应积极投身于新课改的发展之中,成为新课标实施的引领者,与全体教师共同致力于新课标的研究与探索中,共同寻求适应现代教学改革的新路,切实以新观念、新思路、新方法投入教学,适应现代教学改革需要,切实发挥新课标在新时期教学改革中的科学性、引领性,使学生在新课改中获得知识和能力的提高。

参加校本培训,学习了先进的教育理论,也和我学校的优秀教师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可以说此次培训收益颇丰、获取匪浅。在教学中我能够将在培训中学到的新理念、新方法运用到教学中去。我能够虚心向一些经验丰富的优秀教师请教,积极地参与学校的教研活动,并认真上了几节公开课和专题讲座。经过培训、实习、实践,既有知识上的积累,也有教学技艺的增长。既使观念更新了,也将理论有所提高,现对整个学习培训过程总结如下:

一、更新教育观念。

要想成为一名优秀教师,就要努力地提高自身素质,理论水平、教育科研能力、课堂教学能力等。我更注重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模式,努力提高课堂效率,从而更快达到真正提高自己的目的。

二、做好课改中教师角色的转变

要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并使之逐渐形成新能力,要求教师放下权威,师长的架子,以一个普通参与者的身份与学生共同研究,共同探讨教学中的各种问题。

未来教育需要"专家型"的教师,这就要求教师既不能脱离教学实际又要为解决教学中的问题而进行的研究即不是在书斋进行的研究而是在教学活动中的研究。

培训虽然结束了,但学习和思考并没有停止,也不能停止!我将不辜负老师和领导的关心帮助和悉心指导,在今后的工作中努力改善自身,勇敢迎接更多挑战。

1、随着新课程的发展,教师应建立怎样的教材观?

答:陈旧的"本本式"的教材观已不适应日新月异的社会发展了。我们必须确立一种新的教材观--"材料式"的现代教材观。

"材料式"的教材观认为,所谓教材只是根据教学目标来组织的呈现了一定的教学内容和信息的供教师展开讲述、阐释、演示等活动和学生展开阅读、视听、操作等活动的材料。凡是承载教学内容和信息的物化的材料,如文字印刷材料、电子音像材料、实物材料等,都要视其为教材,甚至有人把教具也包括在教材的概念之内,因为教具是非常直观化的教材,是教材的物化部分。从这个意义上说,教材的含义是很广泛的。这就是"材料式"的现代教材观。这种"材料式"的教材观是一种大教材观。"材料式"的教材观把教科书看做教学中最主要、最基本和最常用的教学材料,但强调它不是唯一的教学材料。那么,教科书又是什么样的教学材料呢?可以说它是供师生进行"教学对话"的"文本材料"。这个问题可从以下两个方面来理解。

首先,教学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据此,现代教学论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把教学过程定位为交往,是对教学过程的正本清源。它不仅在理论上超越历史上的"教师中心论"和"学生中心论",以及现实中的"学生特殊客体论"和"主导主体论",而且在实践中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交往的本质属性是什么呢?是主体性。交往论承认老师与学生都是教学过程的主体,都是具有独立人格价值的人,双方都是彼此关系的创造者,都是交流的主观能动性,两者在人格上完全平等。新课程提倡通过交往革除当前师生人际关系中普遍存在的教师中心主义和管理主义的倾向,重建人道的、和谐的、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

其次,师生间的交往在教学中主要表现为师生间的对话,而对话需"文本材料"。中央电视台《实话实说》栏目的每一期都有一个主题,主持人、特邀嘉宾和参与听众都紧紧围绕着主题,进行互动式的交往对话,对话的材料源于自己的生活经验。这种材料可以说是一种"经验材料"。教学与《实话实说》有其相似之处。教科书的每一课的课题,就如同师生对话的一个主题,主题之下的诸多内容就好比师生对话的材料,师生需要在有限的时空内,紧紧围绕对话的主题,依托对话的材料,进行互动式的教学对话。这种对话的基础材料是教科书所提供的"文本材料",此外对话的材料,进行互动式的教学对话。这种对话的基础材料是教科书所提供的"文本材料",此外还有其他相关的教学材料。如果没有这样的"文本材料",那么师生之间的教学对话就会失去依托而变得漫无边际,操作上既不可能,事实上也行不通。所以,像教科书这样的"文本材料"不是可有可无的,而是不可或缺的。

2、在教学设计中如何解决对学生分析不足的问题?答、对学情的准确把握是好的教学设计必备条件。下面仅对我在教学设计中对学情的认识和运用谈谈自己的看法,与大家一起交流。学情分析是教学设计系统中“影响学习系统最终设计”的重要因素之一。认真研究学生的实际需要、能力水平和认知倾向,为学习设计教学,优化教学过程,可以更有效地达成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效率。 教学设计必须把学习和学生作为焦点,以帮助每一个学生有效地学习为目的。因此我在教学中把了解学生的兴趣、动机作为分析学情的突破点。

(1)了解学生的兴趣、动机动机是激励人去行动,以达到一定目的的内在因素;而动机又产生于人的兴趣和需要。课堂教学的对象是活生生的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会学生学习,是教学活动的核心;教师所追求的语文教学的目的要求,必须通过学生的学习活动来实现。因而,语文教学要获得成功,就要认真分析、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想方设法启动学生的内驱力,并采取各种有力措施,把学生的兴趣和需求纳入合理的轨道,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将外在的教学目标系统转换为学生的心理需要,成为学生的学习目标,使学生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只有当学生对所学的内容产生了兴趣,形成了内在的需要和动机,他才能具有达成目标的主动性,教学目标的实现才有保证。

(2)分析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是学生达成目标的基础。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规律,符合学生的知识建构。教学成功的关键是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学习,能够有效地吸收和运用。教学设计要研究学生的知识起点,能力水平,要考虑学生的可接受性,把握学生学习语文的“最近发展区”。力求使教学内容和教学水准适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心理特征,使学生能体验到“跳一跳摘到桃子”的滋味。针对本节课或本单元的教学内容,确定学生需要掌握哪些知识、具备哪些生活经验,然后分析学生是否具备这些知识经验。可以通过单元测验、摸底考察、问卷等较为正式的方式,也可以采取抽查或提问等非正式的方式。如果发现学生知识经验不足,一方面可以采取必要的补救措施,另一方面可以适当调整教学难度和教学方法。

(3)了解学生的认知倾向认知倾向也称认知风格,指学习者个体在认知即信息加工和组织过程中,表现在认知方式方面的稳定的独特倾向,表现在学习者个体对外界信息的感知、注意、思考、记忆和解决问题的方式上。学习过程实际上就是学生对信息的加工、处理、存储的过程。不同认知倾向的学习者对于信息的加工、处理方式是有差异的。主要表现为独立型与依存型,冲动型与沉思型等。教学活动中,教师应结合考虑学生的认知倾向,根据学生的认知差异不断改进教学法方法和教学策略,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努力做到因材施教。如对依存型的学生,注意培养其独立思考的能力;对冲动型的学生,注意培养其有条理地、细心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另外,在组织研究学习小组时,教师如能根据学生情况,将具有不同认知倾向的学生组合在一起,让他们在小组学习中,依据各自不同的特点去研究分析问题,相互取长补短。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入、全面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同时,在这样的小组活动中,不同认知倾向的学生相互影响,也有助于对学生认知倾向的培养调整。因此,了解学生的认知倾向对教学设计具有重要的意义。

总之,数学教学充满学问充满魅力,数学课堂更是魅力无穷.教师只有做有心人,善学善钻善创新数学课堂就会生机勃勃,课堂会更精彩.

为了让刚走出校门的我们迅速完成角色的转变,适应教师的工作,区教育局和区教师进修学校组织了新教师培训活动,这一年来培训的内容十分丰富,让我们获益颇多,范文之个人总结:教师个人培训总结。培训当中有教育法制法律的学习,新教师如何成长的学习,教育科学研究的学习。

首先,我想感谢为我们上过课的每一位老师,因为每一次上课,我都感到:给我们上课的每位老师都是有着扎实的教学功底、先进的教育理念的优秀指导老师,让我对班主任和教科研等方面工作有了新的认识。

很多小学教师都是研究目标教学的专家,她们带我们认识了目标教学的很多相关知识。她们的理念是让每个学生主动和谐的发展。还指出新教师要为自己设定发展的目标,要研究一位教学专家,研究一位育人专家,摸索一种育人方法。要有一个长远的目标,这个目标也许不容易实现,我们可以将这一个大目标分解成几个小的、比较容易实现的目标,一个一个的实现。

有一次培训,安排宋非老师跟我们交流,她说了很多精炼的话语,比如“积极的心态、良好的品德、健康的身体、不断的学习、良好的人际关系是获得成功的重要因素”,“人的快乐百分之八十来自于人和人的关系”,“成功等于明确的目标加正确的方法加持之以恒的行动”等,语言简短却意义深刻。

作为一名新教师,自我学习与奋斗的历程才刚刚开始,在今后的职业生涯中,会有很多的挑战与困难等待着我们。很多教学经验很丰富的老教师感慨当一名教师不容易,当一名好老师更不容易,这该需要多少的汗水和智慧!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我想我们也许不会再信奉“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成灰泪始干”的信念,既然身处新时代,就得与时俱进,应当有新的信念,新的做法,也只有这样才能够给所在的学校注入新的血液,才能让自己不落后!

在思想和专业成长方面,我认为既然选择了教师这一职业,我们在心理思想上、在言行举止上要做到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同时要时刻注意提高业务技能。我们年轻教师要多向老教师学习、多读书、勤写教育教学随笔,此外,还要积极参加校本研究。因为,科研素质是当代教师的基本素质之一,科研是当代教师进修学习的方式之一,科研是当代教师的工作方式之一,科研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在教学方面,应用新课程理念来进行教学设计,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要突出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要适应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和年龄特点。在处理师生关系方面,要以科学的方法了解学生、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以博大的胸怀宽容学生,还要注意掌握“心育”的艺术。

在培训中,我还认识到教师是管理者。教师要有较强的组织领导、管理协调能力,才能使教学更有效率,更进一步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师是父母。作为一名教师,要富有"爱心",教师对学生的爱应当是无私的、平等的,就像父母对待孩子;教师还要善于发现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和发展需要;教师是朋友。所谓"良师益友",就是强调教师和学生要"交心",师生之间的融洽度、亲和力要达到知心朋友一样;最后,教师是学生的心理辅导者。教师应了解不同学生的心理特点、心理困惑、心理压力等,以给予及时的帮助和排解,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品质。

其次,培训为我即将面临的实际工作提供了许多方法和策略。

在培训中,几位从事教育多年、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在谈到教师的发展问题时,都说到要适时调整和更新自身的知识结构;在教学教法经验方面,要多读书、实践、加思考,适时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以艺术的眼光去对待教学,争取精益求精。另外,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各位新老师要认真地贯彻新的教学理念,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新的教学姿态迎接新的挑战。

再次,培训使我对未来的工作充满了信心和动力。

对于刚刚从大学校门踏出的我们,对新的生活、新的责任、新的角色多少有些怯懦,而本次培训中培训指导老师也十分注意我们的这种心理的变化,他们鼓励我们要更加理性地认识社会、认识自己的角色,改变以往学生时期那种趋向“感性”或者说是“浪漫”的生活态度。鼓励我们要坚持创新,在教学中发挥自己的聪明和才智,争做教学发展的新秀。这些鼓励,使我对未来的工作充满了信心和动力。高尔基曾经说过:“只有满怀自信的人,才能在任何地方都怀有自信沉浸在生活中,并实现自己的意志。”也许,对于我们新教师来说,只要有克服困难的信心,才能取得好的开端,而好的开端,便是成功的一半。

教师校本个人培训工作总结篇五

是教师最本职的工作,校本培训的根本着力点就是提高受培训教师的师德素养和教育教学业务能力,为提高学校教育工作质量奠定基础。本学期,学校从师德教育、教师的素养、基本功技能提高训练、现代信息技术学习、新课程理念等方面进行了培训。

通过一学年的校本培训,令我受益非浅。从对培训的精彩内容的学习中,使我更进一步了解和掌握了新课改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反思了以往工作中的不足。教育教学工作很有见解的教育专家以鲜活的实例和丰富的知识内涵及精湛的理论阐述,使我的教育教学观念进一步得到更新。下面是我通过培训获得的体会:

1、没有学生的主动参与,就没有成功的课堂教学

2、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当好组织者。

3、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做一个成功的引路人

总之,在学校的校本培训中,作为一名新课改的实施者,我们应积极投身于新课改的发展之中,成为新课标实施的引领者,与全体教师共同致力于新课标的研究与探索中,共同寻求适应现代教学改革的新路,切实以新观念、新思路、新方法投入教学,适应现代教学改革需要,切实发挥新课标在新时期教学改革中的科学性、引领性,使学生在新课改中获得知识和能力的提高。

参加校本培训,学习了先进的教育理论,也和我学校的优秀教师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可以说此次培训收益颇丰、获取匪浅。在教学中我能够将在培训中学到的新理念、新方法运用到教学中去。我能够虚心向一些经验丰富的优秀教师请教,积极地参与学校的教研活动,并认真上了几节公开课和专题讲座。经过培训、实习、实践,既有知识上的积累,也有教学技艺的增长。既使观念更新了,也将理论有所提高,现对整个学习培训过程总结如下:

一、更新教育观念。

要想成为一名优秀教师,就要努力地提高自身素质,理论水平、教育科研能力、课堂教学能力等。我更注重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模式,努力提高课堂效率,从而更快达到真正提高自己的目的。

二、做好课改中教师角色的转变

要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并使之逐渐形成新能力,要求教师放下权威,师长的架子,以一个普通参与者的身份与学生共同研究,共同探讨教学中的各种问题。

未来教育需要“专家型”的教师,这就要求教师既不能脱离教学实际又要为解决教学中的问题而进行的研究即不是在书斋进行的研究而是在教学活动中的研究。

培训虽然结束了,但学习和思考并没有停止,也不能停止!我将不辜负老师和领导的关心帮助和悉心指导,在今后的工作中努力改善自身,勇敢迎接更多挑战。

1、随着新课程的发展,教师应建立怎样的教材观?

答:陈旧的“本本式”的教材观已不适应日新月异的社会发展了。我们必须确立一种新的教材观--“材料式”的现代教材观。

“材料式”的教材观认为,所谓教材只是根据教学目标来组织的呈现了一定的教学内容和信息的供教师展开讲述、阐释、演示等活动和学生展开阅读、视听、操作等活动的材料。凡是承载教学内容和信息的物化的材料,如文字印刷材料、电子音像材料、实物材料等,都要视其为教材,甚至有人把教具也包括在教材的概念之内,因为教具是非常直观化的教材,是教材的物化部分。从这个意义上说,教材的含义是很广泛的。这就是“材料式”的现代教材观。这种“材料式”的教材观是一种大教材观。“材料式”的教材观把教科书看做教学中最主要、最基本和最常用的教学材料,但强调它不是唯一的教学材料。那么,教科书又是什么样的教学材料呢?可以说它是供师生进行“教学对话”的“文本材料”。这个问题可从以下两个方面来理解。

首先,教学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据此,现代教学论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把教学过程定位为交往,是对教学过程的正本清源。它不仅在理论上超越历史上的“教师中心论”和“学生中心论”,以及现实中的“学生特殊客体论”和“主导主体论”,而且在实践中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交往的本质属性是什么呢?是主体性。交往论承认老师与学生都是教学过程的主体,都是具有独立人格价值的人,双方都是彼此关系的创造者,都是交流的主观能动性,两者在人格上完全平等。新课程提倡通过交往革除当前师生人际关系中普遍存在的教师中心主义和管理主义的倾向,重建人道的、和谐的、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

其次,师生间的交往在教学中主要表现为师生间的对话,而对话需“文本材料”。中央电视台《实话实说》栏目的每一期都有一个主题,主持人、特邀嘉宾和参与听众都紧紧围绕着主题,进行互动式的交往对话,对话的材料源于自己的生活经验。这种材料可以说是一种“经验材料”。教学与《实话实说》有其相似之处。教科书的每一课的课题,就如同师生对话的一个主题,主题之下的诸多内容就好比师生对话的材料,师生需要在有限的时空内,紧紧围绕对话的主题,依托对话的材料,进行互动式的教学对话。这种对话的基础材料是教科书所提供的“文本材料”,此外对话的材料,进行互动式的教学对话。这种对话的基础材料是教科书所提供的“文本材料”,此外还有其他相关的教学材料。如果没有这样的“文本材料”,那么师生之间的教学对话就会失去依托而变得漫无边际,操作上既不可能,事实上也行不通。所以,像教科书这样的“文本材料”不是可有可无的,而是不可或缺的。

2、在教学设计中如何解决对学生分析不足的问题?答、对学情的准确把握是好的教学设计必备条件。下面仅对我在教学设计中对学情的认识和运用谈谈自己的看法,与大家一起交流。学情分析是教学设计系统中“影响学习系统最终设计”的重要因素之一。认真研究学生的实际需要、能力水平和认知倾向,为学习设计教学,优化教学过程,可以更有效地达成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效率。教学设计必须把学习和学生作为焦点,以帮助每一个学生有效地学习为目的。因此我在教学中把了解学生的兴趣、动机作为分析学情的突破点。

(1)了解学生的兴趣、动机动机是激励人去行动,以达到一定目的的内在因素;而动机又产生于人的兴趣和需要。课堂教学的对象是活生生的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会学生学习,是教学活动的核心;教师所追求的语文教学的目的要求,必须通过学生的学习活动来实现。因而,语文教学要获得成功,就要认真分析、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想方设法启动学生的内驱力,并采取各种有力措施,把学生的兴趣和需求纳入合理的轨道,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将外在的教学目标系统转换为学生的心理需要,成为学生的学习目标,使学生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只有当学生对所学的内容产生了兴趣,形成了内在的需要和动机,他才能具有达成目标的主动性,教学目标的实现才有保证。

(2)分析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是学生达成目标的基础。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规律,符合学生的知识建构。教学成功的关键是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学习,能够有效地吸收和运用。教学设计要研究学生的知识起点,能力水平,要考虑学生的可接受性,把握学生学习语文的“最近发展区”。力求使教学内容和教学水准适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心理特征,使学生能体验到“跳一跳摘到桃子”的滋味。针对本节课或本单元的教学内容,确定学生需要掌握哪些知识、具备哪些生活经验,然后分析学生是否具备这些知识经验。可以通过单元测验、摸底考察、问卷等较为正式的方式,也可以采取抽查或提问等非正式的方式。如果发现学生知识经验不足,一方面可以采取必要的补救措施,另一方面可以适当调整教学难度和教学方法。

(3)了解学生的认知倾向认知倾向也称认知风格,指学习者个体在认知即信息加工和组织过程中,表现在认知方式方面的稳定的独特倾向,表现在学习者个体对外界信息的感知、注意、思考、记忆和解决问题的方式上。学习过程实际上就是学生对信息的加工、处理、存储的过程。不同认知倾向的学习者对于信息的加工、处理方式是有差异的。主要表现为独立型与依存型,冲动型与沉思型等。教学活动中,教师应结合考虑学生的认知倾向,根据学生的认知差异不断改进教学法方法和教学策略,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努力做到因材施教。如对依存型的学生,注意培养其独立思考的能力;对冲动型的学生,注意培养其有条理地、细心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另外,在组织研究学习小组时,教师如能根据学生情况,将具有不同认知倾向的学生组合在一起,让他们在小组学习中,依据各自不同的特点去研究分析问题,相互取长补短。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入、全面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同时,在这样的小组活动中,不同认知倾向的学生相互影响,也有助于对学生认知倾向的培养调整。因此,了解学生的认知倾向对教学设计具有重要的意义。

总之,数学教学充满学问充满魅力,数学课堂更是魅力无穷.教师只有做有心人,善学善钻善创新数学课堂就会生机勃勃,课堂会更精彩.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