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科学活动一等奖课教案(优质5篇)

时间:2023-09-25 作者:JQ文豪中班科学活动一等奖课教案(优质5篇)

作为一名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又该怎么写呢?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教案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中班科学活动一等奖课教案篇一

1、进一步培养幼儿的爱心和保护大自然的意识。

2、让幼儿懂得砍伐树木对人类、动物造成的危害。

3、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

4、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5、培养探索自然的兴趣。

1、画有小鲤鱼的两副不同的图。

2、画有小鸟的两副不同的图。

3、录音机、磁带。

1、师幼一起听音乐做律动以激起幼儿的兴趣。

4、通过比较引出以前学过的`故事《伤心的鲤鱼》

5、幼儿讨论:(1)鲤鱼为什么伤心?

(2)怎样才能不让鲤鱼伤心?

(3)怎样爱护水资源?

6、出示画有小鸟的第一副图(小鸟快乐),问幼儿:小鸟高心吗?师总结:小鸟在树林里又是唱歌又是跳舞非常快乐,可是过了一个月树林变成了这个样:出示画有小鸟的第二副图(树林被砍伐),问幼儿:小鸟在干什么?(哭、小鸟很伤心)

7、组织幼儿给这两副画有小鸟的图起个好听的名字,幼儿自由发言(小鸟哭了、伤心的小鸟------)最后老师以《伤心的小鸟》为名。

8、组织幼儿为小鸟想办法,怎样才能使小鸟高兴?对表现好的幼儿奖励“森林小卫士”帽子。

9、教师总结。

10、组织幼儿在展版上为小鸟画家,结束本课。

在这两次活动中可以看出孩子的积极投入、享受探究的过程,并乐于分享自己的探究结果。整个活动实现了“玩中学、”“做中学”以幼儿自由发现、自主探索为活动核心,基本做到孩子在前,教师在后;尝试在前,指导在后;操作在前,结论在后。

中班科学活动一等奖课教案篇二

1.让幼儿知道盐在水里会溶解并了解什么是饱和盐水。

2.能探索出用铅笔和粉笔可以解密。

3.在游戏中体验探索与发现的乐趣。

盐、水、杯子、吹风机、排笔、铅笔、粉笔、ppt

放ppt引入,出示ppt喜羊羊小朋友与喜羊羊对话,引出饱和盐水写在纸上的密码。

1.观察密码纸发现什么;

2.如何解密,幼儿猜测;

3.尝试用饱和盐水在纸上写些字来解密,知道盐在水里会溶解,并了解什么是饱和盐水。

4.尝试用铅笔解密。

用铅笔或粉笔可以解密成功。

1.幼儿说自己解出的密码。

2.解喜羊羊送的'密码纸上的密码。

中班科学活动一等奖课教案篇三

1、探索发现落叶树树叶逐渐变色的现象,学习用排序的方式表现树叶颜色变化的过程。

2、体验操作、游戏活动的快乐。

录像片段、ppt、各色树叶若干、音乐cd

1、幼儿观看录像。

2、讨论:叶子是慢慢变黄的,还是一下子变黄的?

1、播放ppt,探索叶子变色的秘密。

2、幼儿操作,比较绿叶和枯叶的不同。

3、教师小结。

1、将形状相同的树叶按照由绿逐渐变黄或变红的顺序进行排序。

2、把排序好的树叶,依次粘贴。

1、按要求装扮印第安人服饰。

2、随音乐进行游戏《小印第安人》。

中班科学活动一等奖课教案篇四

1、知道风的形成是由于空气的流动。

2、通过操作,知道风能产生动力、风的大小能影响物体移动的速度这些特性。

3、鼓励幼儿大胆探索,乐于尝试。

牛奶纸盒和泥工板人手一份。风车、自制彩带、纸制青蛙若干。事先对于空气的知识有一些了解相关视频。

t:为什么你会觉得身上凉凉的呢?风是怎么来的呢?

小结:空气动起来了,风就来了。

(1)风能产生动力(出示风车、纸制青蛙、彩带)

t:那我们可以用什么办法让空气动起来?(出示辅助材料)先请个别幼儿尝试。

t:我这里有一些玩具,我们一起来看看有哪些玩具?现在他们安安静静地躺在那里一动也不动?我们怎么样想办法请风来帮忙让他们动起来?(提示幼儿可以交换玩)

t:你是怎么让他们动起来的?

小结:跑一跑,扇一扇,吹一吹都能变出风来,有了风,就能让一些东西动起来。

(2)风的大小影响物体移动的速度(出示牛奶盒子、泥工板)

t:跟风玩游戏开心吗?还想不想继续来跟风玩一玩游戏?(出示泥工板和牛奶盒子)我这里有泥工板和牛奶盒子,谁来试一试,用泥工板让牛奶盒跑起来。

我们可以用泥工板靠近牛奶盒子的底部朝着一个方向扇一扇,牛奶盒子就能向前跑了。(两人一组找空地方比一比)

原来风大,东西就跑的快,风小,东西就跑的慢。

t:那到底风大好呢,还是风小点好呢?(观看视频)

中班科学活动一等奖课教案篇五

1.喜欢参与科学探索活动。

2.初步感知一些惯性现象。

3.培养探究科学现象的的兴趣。

1.积木若干。

2.一元的硬币若干、直尺。

"摆积木,盖高楼",教师带幼儿把积木摞起来。

教师:不好了,看,从下往上数第四块积木缺少了一角,这样楼就不坚固了,我们要把它拿出来。(一动,积木会倒塌。)教师:精心垒起来的积木一动就倒塌了,幼儿会很沮丧。

接着引导幼儿去垒一个硬币塔。

积木楼一动就倒塌了,我们就垒一座可以动却不倒的硬币塔,好不好?

在光滑的桌面上垒起10枚一元的硬币塔。

引导幼儿思考说一说自己的想法,并动手实验。

引导幼儿反复实验,探求其中的原因。

教师:为什么硬币塔不会倒呢?

引导幼儿思考讨论。

教师引导幼儿理解:这是物体具有惯性。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