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效率教案中公实用

时间:2023-04-30 作者:储xy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制定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优秀教案范文,欢迎阅读分享,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机械效率教案中公机械效率教案人教版实用篇一

1.理解有用功,额外功,总功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2.理解机械效率,能够计算相关的问题.

教学用具:重物,支架,细线,滑轮,斜面等

教学方法: 初中学生虽然有了一定的分析能力,但不善于动脑,好奇心强,集中精力听课的持久性差,比较好动,根据这个特点,我在教学中采用了"以学生自学为主,配以谈话、引导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1什么叫功?怎样计算?

2什么叫功率?它的物理意义是什么?

3功的原理内容是怎样的?

通过对功的原理的学习,我们知道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那么使用简单机械的目的何在?(学生回答:省力或工作方便)在省力和工作方便的同时,我们以学习了表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是哪一个?(学生回答:功率)今天我们将讨论使用简单机械中的另一个问题“机械效率”,开门见山引入新课。

(1)请一们学生朗读课文1―3自然段要求其余同学留意有没有读错的地方,若有让学生提出并纠正。

(2)提问学生:在这几段课文中,提到了哪几个前面没有学过的名词术语?(学生回答:有用功、额外功、总功)

(3)教师指出:同学们看了这几段课文后,对有用功、额外功、总功会感到难以捉摸,今天我们就通过讲座下面的问题来突破这些难题。

a需克服什么力做功?(克服重力做功)

b需用多大的力?(f=g)

c需何等多少功?(w=fs)

a需用多大的力拉绳子?

b拉绳子的力需移动多大的距离?

c拉绳子需做多少功?

a我们用来拉绳子的力包括哪些内容?(使重物升高用的力 ?????使滑轮也随着升高用的力)

b动力做的总功凶手哪些内容?(克服有用阻力做的功???? 克服额外阻力做的功)

(1)机械效率的高低表示的物理意义是什么?

(2)机械效率单位是什么?

(3)为什么机械效率总小于1?能不能等于1?

(4)提高机械效率的关键和方法是什么?

(5)按机械效率的定义式,具体计算机械效率的思路如何?

2指导学生解决课文中的例题

解答初中物理习题虽然没有固定的模式,但要遵循一定的规律,所以要求学生要按照课文中的解题步骤分步解题。

1功率大的机械它的效率是否一定越高?提高功率是否就等于提高效率?

2机械效率越高是否一定越省功?

3做功越多是否机械效率一定越高?

4增加总功是否即可提高机械效率?

通过对上述问题的讨论,使学生能初步区别功、功率、机械效率这三个不同的物理概念,从而对全章的知识形成一个系统的知识体系。

强化所学概念和公式,用以对知识的巩固及反馈其内容略

1认真复习课文

2预习下节教材,做好分组实验准备

3练习七 1,2

机械效率教案中公机械效率教案人教版实用篇二

①理解有用功,额外功,总功,以及三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②掌握机械效率的意义、计算、测量方法。

通过实验和分析,理解功和机械效率及影响机械效率的各种因素,并且最终能够从理论走向生活和生产。

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合作的团队精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以及理论实践相结合,主动探究寻求真理的科学精神。

重点:理解有用功、额外功、总功、机械效率,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分析

难点:影响机械效率的因素,区分功、功率、机械效率等容易混淆的概念

教具准备:滑轮、弹簧测力计、钩码、细线、钩码、刻度尺等

一、预习导学

1、使用机械时,对完成工作任务有用的功叫做_________,用________表示,对人们无用而又不得不做的功叫做___________,用________表示。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总功。

3、人们用水桶从井中提水,对_____做的功是有用功,对______做的功是额外功。如果桶掉到井里,从井里捞桶时,捞上来的桶带有一些水,这时对桶做的功是_____功,对水做的功是_______功。

4、大小为20n竖直向上的拉力f通过一个动滑轮把重30n的物体向上提升了5m,在这个过程中,有用功为______j,额外功为______j,总功为______j。

二、合作探究

㈠   有用功与额外功

[实验]    利用动滑轮是否省功(参照课本进行)

1.提出问题:使用动滑轮省功吗?

3.进行实验,并将结果填入表格

实验分析:gh与fs相等吗?如不等,哪个大?为什么?

使用机械时,对完成工作有用的功叫做有用功,用w有表示。

对于额外负担而又不得不做的功叫额外功,用w额表示。

有用功与额外功的和叫总功,用w总表示。即w总=w有+w额。

㈡  机械效率

有用功与总功的比值叫机械效率(η)。公式_________

[实验] 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三次实验中测得的机械效率一样吗?分析你的测量结果,看看影响滑轮机械效率的因素有哪些。

提高滑轮组机械效率的方法:

(1)  减少额外功(使用较好机械)

(2) 在额外功一定的情况下,增加有用功(增加物重)

三、巩固提升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用水桶从井中提水的时候,对水做的功是总功

b、用水桶从井中提水的时候,提一桶水和提半桶水做的有用功相等

c、水桶掉到井里,从井里把水桶捞上来的时候,对水桶做的功是有用功

2、用图示滑轮组把重g=120n的物体匀速提升1m,绳端的拉力为f=50n,则:绳端移动的距离为_____m,有用功w有用=______j,总功w总=______j,额外功w额外= ______,该动滑轮的机械效率η=______。

3、如上右图所示,工人用滑轮组提升重为220n的泥桶,动滑轮重为20n,不计滑轮与轴之间的摩擦及绳重。若工人在5s内将绳子匀速向上拉6m,则泥桶上升_____m,手拉绳子的力为____n,拉力的功率为____w,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_____。

4、下列关于机械效率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 机械效率可以提高到100%     b.机械效率总小于1

5、通过测

四、拓展延伸

1、关于机械效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功率越大的机械,机械效率越高

b.机械效率大小与功率大小有关

c.机械效率越低的机械,做的功就越少

d.由于有用功总小于总功,因此机械效率总小于1

2、下列关于功率和机械效率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3、如图,小冯分别用甲、乙两滑轮把同一桶沙从一楼地面提到二楼地面,用甲滑轮所做的总功为w1,机械效率为ηl,用乙滑轮所做的总功为w2,机械效率为η2,若不计绳重与摩擦,则  (    )

4、甲乙两台机器,甲的机械效率是85%,乙的机械效率是60%,则( )

5、要提高某机械的机械效率,应该                  (    )

机械效率教案中公机械效率教案人教版实用篇三

1、理解机械效率的公式

2、会利用机械效率的公式进行有关的计算。

机械效率的公式

会利用机械效率的公式进行有关的计算

课件,导学案

教学方法

先学后教,学案导学,合作达标

教学后记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创设情景,明确目标

导入新课:

1、有用功:定义:对人们有用的功= 直接用手对重物所做的功(gh)

公式:w有用=gh(提升重物)=w总-w额=ηw总

斜面:w有用= gh

2、额外功:定义:并非我们需要但又不得不做的功

公式:w额= w总-w有用=g动h(忽略轮轴摩擦的动滑轮、滑轮组)

斜面:w额=f l

3、总功: 定义:有用功加额外功或动力所做的功

公式:w总=w有用+w额=fs= w有用/η

斜面:w总= fl+gh=fl

【案例分析】

【例题1】用一个动滑轮将重为4n物体匀速提升1m,拉力大小如图所示,则( )

a.拉力是2.2n b有用功是2.2j

c.总功是4.8j d机械效率是120%

资源库

【答案】c

【解析】

【考点定位】动滑轮的机械效率

【例题2】如图所示,利用轻质滑轮组匀速拉动水平地面上重为g的物体,若拉力的大小为f,物体和地面之间的摩擦力大小为f,a点的拉力为fa,则下列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表达式正确的是( )

资源库

a.f/2fa

b.f/3f

c.fa/2f

d.g/2f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如图所示,a点的拉力为fa,而物体在拉力f的作用下匀速直线运动,所以物体在水平方向上受到平衡力的作用,即摩擦力的大小等于fa,由于有两股绳子拉动物体,所以拉力f的大小等于fa的一半,而f移动距离是物体移动距离的2倍,根据机械效率公式η=w有/w总=(fa×s)/(f×2s)=fa/2f;故答案选c。

【考点定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例题3】用右图的甲、乙两滑轮组分别把相同的物体匀速提升相同的高度,两装置的机械效率分别为η甲、η乙,拉力做的功分别为w甲、w乙,若滑轮规格相同,不计绳重及摩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甲 乙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由于是把同样重的物体提升相同的高度,所以有用功相等,又因滑轮的规格相同,都是把两个动滑轮提高了相同的高度,所以做的额外功也是相同的,所以可得总功相同,机械效率也相同,故应选c。

机械效率教案中公机械效率教案人教版实用篇四

1、本节课首先通过具体的情景让学生知道有用功、额外功、总功;在此基础上理解机械效率,并通过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加深机械效率的认识。

2、通过对机械效率的学习,让学生对效率问题在更广阔的背景下有个初步的概念,使学生把物理学习与自己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具有于任何事情都要注意效率的科学态度。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知道有用功、额外功、总功

2、理解机械效率,会计算机械效率

1、根据生活事例认识物理知识,并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

3、学习根据实验数据分析、归纳简单的科学规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勇于探究日常用品或器件的物理原理,具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初中的意识。

1、理解机构效率

2、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

教学难点理解机械效率

教学方法讨论,探究

生:小组讨论后自由回答

(把沙子装入桶中,用动滑轮把沙子拉到楼上;在地面与楼面之间搭上木板,将沙子装入袋子沿着木板推到楼上……)

师:假如用动滑轮提升沙子,请同学们观着提沙子的过程(媒体显示)。

生:观察思考。

师:对谁做的功是我们需要的?

生:对沙子做的功。

师:(板书有用功:我们所需要的功。)

哪部分功是我们不需要,但不得不做的?

生:提桶所做的功,克服动滑轮的重力所做的功。

师:(板书额外功:工作时,对于额外负担所不得不做的功。)

生:有用功与额外功之和。

师:(板书总功:有用功与额外功之和。)

假如用斜面推沙子(媒体显示),有用功、总功、额外功各是多少?

生:(计算回答)

师:假如我们用下面三种方法搬运沙子(媒体显示),

你认为哪一种方法最好?为什么?

生:讨论回答。(第三种方法最好,因为第三种方法做的额外功最少。)

生:

师:根据公式计算,上面斜面的机械效率是多少?

生:计算回答。

师:观察计算结果,对“机械效率”,你能发现什么?

生:讨论回答。(机械效率没有单位,小于1,常用百分数表示。)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知道上面斜面的机械效率,任何斜面的机械效率都一样吗?请同学们再来观察用斜面推物体的情景(媒体显示)。

生:观察思考。

师:下面我们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板书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

通过观察上面用斜面推物体的情景,对斜面的机械效率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生:提出问题。

(斜面的机械效率与斜面的倾斜程度有什么关系?斜面的机械效率与斜面的粗糙程度有什么关系?……)

师:请同学们猜想上面提出的问题。

生:做出猜想。

(在斜面高一定时,斜面的倾斜程度越大,机械效率越高;在斜面的长、高一定时,斜面越光滑,机械效率越大。)

师:请同学们根据提出的问题和做出的猜想,每一小组选择其中的一个问题进行实验,设计出实验的方案。

生:小组讨论,设计实验的方案。

师:下面请同学们根据设计的实验方案,选择桌面上的器材进行实验。

生:小组实验,同时设计表格记录数据。

师:分析实验数据,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生:小组回答。

师:回想实验的过程,影响实验的误差是什么?

生:讨论回答。

三、小结

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生:思考回答。

(1、有用功、额外功、总功;2、机械效率:定义、公式、计算;3、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

四、动动脑

生:讨论回答。

设计实验,测定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1、有用功:我们所需要的功额外功:对于额外负担所不得不做的功。

总功:有用功与额外功。

2、机械效率:有用功与总功之比公式没有单位,小于1,常用百分数表示。

3、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

提出问题

猜想

设计实验方案

进行实验

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机械效率教案中公机械效率教案人教版实用篇五

【 教学目标 】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什么是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

2、理解机械效率的概念,会利用公式η=w有用/w总,进行简单计算。理解机械效率总小于1。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具体的事例分析,和图片观察。培养学 生的观察,分析,总结,以及下定义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让学生关注生产、生活中各种机械的机械效率,培养学生用机械效率来评价机械的意识和能力。

对机械效率的理解和应用。【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什么是功?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是什么?

2、将重20 n的重物匀速举高2m,人需做多少功?

二、引入新课

生发表观点:

师:我们的目的无非就是把沙子从一楼运上三楼,但是采取不同的方法,各自过程中所做的功是不同的。怎样才能让我们用最少的功达到我们的目的呢?这就是我们本节课学习的内容。

三、新课教学

1、有用功和额外功

如下图所示,将重100n的沙子运到三楼。没层楼高3m

(1)图中三种方法有什么区别?(2)每种方法人需要做几部分功?

师点拨:图中三种方法是有区别的,第一种情况人用桶提沙子上三楼,第二种情况是人用动滑轮将桶与沙子提到三楼,第三种情况是人用动滑轮将口袋与沙子提到三楼。

将学生分为三组,每一个小组研究其中的一种情况,将各自小组分析结果展示出来。(提示:三种方法的目的均是把沙子运到三楼。在此过程中沙子升高的距离是两层楼的高度即6m)

学生讨论、展示分析结果:

生回答:w= g沙h=100n×6m=600j 师讲解:这个600j的功是人们为了达到目的,无论采用哪种方法都必须做的功,称为有用功(w有)。除了这600j之外,上面的三种情况中,我们都多做了一些功。这些功是人们为了达到目的时不需要但又不得不额外做的功,称为额外功(w额)。

(1)有用功:使用机械时,机械对物体做的功。

(2)额外功:使用机械时,客服机械自身重力和机械间的摩擦所做的功。

人们达到一定目的过程中,实际做的功等于有用功与额外功的总和,这个功叫做总功w总。

2、机械效率

师引导学生分析上面的四个数据,由三个小组分别找出各自情况下的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第一组:有用功是600j,额外功是2520j,总功是3120j; 第二组:有用功是600j,额外功是180j,总功是780j; 第三组:有用功是600j,额外功是90j,总功是690j.师:如果让大家来选择,你会采取哪种方法将沙子运上三楼呢?为什么呢?(第三种情况;因为可以少做额外功。)

师:如果我们在选择某一简单机械完成相同的功,大家将会选择什么情况的机械呢?(要选择少做额外功的机械)

师:这应该是反映机械优劣的一个重要指标。我们物理学中将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叫做机械效率,用字母η表示。

即:机械效率=有用功/总功

由定义得公式:w有表示有用功,w总表示总功,η表示机械效率。

 w有w总师强调:

②机械效率是标志机械做功性能好坏的物理量,机械效率越高,这个机械的性能越好。

②当有用功一定时,机械所做的总功越少,或额外功越少,机械效率越高;

③当额外功一定时,机械所做的总功越多,有用功在总功中所占的比例就越大,机械效率就越高。

3、例题讲解

起重机把质量为0.5t的重物匀速提升3m,而它的电动机所做的功是3.4×104j,起重机的机械效率是多少?g取10n/kg。

由一名学生来演算,其他学生自己演算。要求解题规范化。

四、课堂小结。

教科书第88页第1、2题 六.板书设计

机械效率教案中公机械效率教案人教版实用篇六

1、理解机械效率的公式

2、会利用机械效率的公式进行有关的计算。

机械效率的公式

会利用机械效率的公式进行有关的计算

课件,导学案

教学方法

先学后教,学案导学,合作达标

教学后记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创设情景,明确目标

导入新课:

1、有用功:定义:对人们有用的'功= 直接用手对重物所做的功(gh)

公式:w有用=gh(提升重物)=w总-w额=ηw总

斜面:w有用= gh

2、额外功:定义:并非我们需要但又不得不做的功

公式:w额= w总-w有用=g动h(忽略轮轴摩擦的动滑轮、滑轮组)

斜面:w额=f l

3、总功: 定义:有用功加额外功或动力所做的功

公式:w总=w有用+w额=fs= w有用/η

斜面:w总= fl+gh=fl

【案例分析】

【例题1】用一个动滑轮将重为4n物体匀速提升1m,拉力大小如图所示,则( )

a.拉力是2.2n b有用功是2.2j

c.总功是4.8j d机械效率是120%

资源库

【答案】c

【解析】

【考点定位】动滑轮的机械效率

【例题2】如图所示,利用轻质滑轮组匀速拉动水平地面上重为g的物体,若拉力的大小为f,物体和地面之间的摩擦力大小为f,a点的拉力为fa,则下列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表达式正确的是( )

资源库

a.f/2fa

b.f/3f

c.fa/2f

d.g/2f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如图所示,a点的拉力为fa,而物体在拉力f的作用下匀速直线运动,所以物体在水平方向上受到平衡力的作用,即摩擦力的大小等于fa,由于有两股绳子拉动物体,所以拉力f的大小等于fa的一半,而f移动距离是物体移动距离的2倍,根据机械效率公式η=w有/w总=(fa×s)/(f×2s)=fa/2f;故答案选c。

【考点定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例题3】用右图的甲、乙两滑轮组分别把相同的物体匀速提升相同的高度,两装置的机械效率分别为η甲、η乙,拉力做的功分别为w甲、w乙,若滑轮规格相同,不计绳重及摩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甲 乙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由于是把同样重的物体提升相同的高度,所以有用功相等,又因滑轮的规格相同,都是把两个动滑轮提高了相同的高度,所以做的额外功也是相同的,所以可得总功相同,机械效率也相同,故应选c。

机械效率教案中公机械效率教案人教版实用篇七

四、实验: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通过学生实验,使学生进一步明确机械效率取决于有用功在总功里所占的成分,(即百分比)从而了解提高机械效率的途径。

刻度尺、钩码、弹簧秤、铁架台、一个定滑轮和一个动滑轮组成的滑轮组、两个定滑轮和两个动滑轮组成的滑轮组、长约2米的细绳。

学生实验与讨论。

首先讨论上节课留的课外作业,指出:

1.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是尽可能减少额外功,即减少克服额外阻力所做的功。

2.p171想想议议

克服水重所做的功为有用功,克服水桶、绳子重所做的功为额外功。

从井里捞水桶时,克服水桶重所做的功为有用功,克服水桶里所带的水以及绳子重所做的功为额外功。

通过对以上问题的讨论,可见有用功,额外功主要取决于我们做功的目的'性,加以区别,不是固定不变的。

【例如】我们用车推货物而做功,由于货物重而影响的摩擦力,克服这个摩擦阻力所做的功为有用,但由于车重而影响的摩擦力,克服这个摩擦阻力而做的功就是额外的功。

引言:本节课我们要通过测滑轮的机械效率,要进一步明确决定机械效率的两个条件,通过几个不同的方法所测定的效率,进一步认识提高机械效率的实际意义。

学会测定滑轮组机械效率的一些技术性问题。

实验中注意事项;

1.在实验中要将距离测量的准确些。

2.注意会将细绳绕在滑轮上。

2.尽可能在竖直方向上使用弹簧秤。

4.注意弹簧秤的示数要用牛顿表示。

5.拉动的过程中,尽可能使物体匀速上升。

6.可将各数据填入书中表格内。

7.注意分析实验中所出现误差的原因。

作业:p176―177,8、9。

【说明】这个教案基本上是提纲式的,建议新教师要把实验过程再写详细些。

机械效率教案中公机械效率教案人教版实用篇八

(二)教学要求

(l)知道什么是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

(2)知道什么叫机械效率,知道计算公式。知道械效率总小于1。

(3)知道提高机械效率的意义和主要方法。

(三)教具

滑轮、钩码、线、弹簧秤、铁架台、刻度尺。

(四)教学过程

1.功的原理是什么?

2.演示(按图1装置)并提问。

用图1的滑轮来提升重5牛的物体,应用功的原理求在细绳端需要加多大的拉力?(动滑轮重忽略不计)

要求一名学生板演,其他学生在笔记本上演算,教师讲评并给出正确解答。

1.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

(1)演示实验

“实验数值g=5牛,h=0.5米,f=3牛,s=1米。

(2)提问:由实验可以看到w动>w阻,这是为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前面研究简单机械和功的.原理时,我们没有考虑摩擦,没有考虑使用动滑轮提升重物时动滑轮本身重等因素,是理想情况。实际上,我们用动滑轮等简单机械提升重物时,由于要克服摩擦以及不得不把动滑轮一起提升,这时我们用的力(动力)就比没有摩擦时要大(该实验中,理想情况下拉力是2.5牛,而实际的拉力是3牛)。做的功要比没有摩擦时大一些(该实验中,不考虑摩擦时动力做的功是2.5焦,而实际动力对滑轮做的功是3焦)。

(3)总结并边讲边板书

①在用动滑轮提高重物的实验中,用来提高物体的功对我们是有用的,是必须做的。

板书:“1.有用功(w有用):利用机械工作时对人们有用的功叫有用功”(注意,本节标题暂不出)

问:本实验中的有用功是多少?答:w有=g・h=5牛×0.5米=2.5焦。

②本实验中,用来克服摩擦做的功、把动滑轮提升0.5米做的功对我们没有用,但又不得不做的功,这种功叫额外功。使用任何机械做额外功是不可避免的。

③本实验中,有用功加额外功是总共做的功,叫总功。

板书:“3.总功(w总):有用功与额外功的总和叫总功”

问:本实验中总功w总=?

答:w总=f・s=f・2h=3牛×1米=3焦。

问:本实验中做的额外功是多少?

答:w额外=w总-w有用=3焦-2.5焦=0.5焦。

2.机械效率

问:根据以上实验,你能算出有用功在总功中占的百分比吗?

学生演算,答出计算过程和结果。

答:83.3%。

教师小结并板书:“4.机械效率: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叫机械效率”

板书:补写本节标题:“三、机械效率”

有用功总小于总功,所以机械效率总小于1”

教师指出:表示机械效率的字母的读音。机械效率用百分数表示,没有单位。

问:某起重机的机械效率是70%,它表示什么意思?

答:使用起重机提升重物时所做的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是70%,也可以说有用功在总功中占有70%,另30%做的是额外功。

3.提高机械效率

阅读课本提高机械效率一段,小结要点,指出采取减小额外功是提高机械效率的有效方法。

例题:用图2所示滑轮组把重600牛的货物匀速提高2米,所用的拉力是375牛,求总功、有用功和这个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要求学生板演,教师讲评。

教师小结:解答这类问题首先要认真审题,弄清已知条件。其次要注意,用滑轮组提起货物的高度与人把绳子末端拉下的距离之间的关系。还要分清总功和有用功。总功是人利用滑轮提升货物时总共做的功,也就是人拉绳子的力做的功(或说动力对滑轮组做的功),计算时,功(w总)=拉力(f)×绳端所通过的距离(s)。有用功是指滑轮组克服货物所受重力竖直升高所做的功,计算时,有用功(w有用)=f・s。因为货物匀速上升,所以滑轮对货物拉力的大小等于货物重,即f=g。货物提升的高度s用字母h表示(要与动力通过的距离s加以区分)。所以,有用功(w有用)=货物重(g)×货物提升ツ高度(h)。

应该指出,在涉及机械效率问题时,功的原理也是适用的。这时动力所做的功等于机械克服阻力所做的功。使用机械时仍不省功,而且还要不可避免地做额外功。

1.课本章后习题8,要求计算出总功、有用功、机械效率。根据计算结果答出哪些说法正确。

2.预习课本实验: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机械效率教案中公机械效率教案人教版实用篇九

(一)知识与技能

1.能结合实例分析什么是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

2.明确机械效率是描述做功效率的物理量。能利用机械效率的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3.能设计实验,测定某种简单机械的机械效率。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究使用动滑轮的特点,知道使用机械就要做额外功。

2.通过实验与讨论,认识提高机械效率的主要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知道提高机械效率的实际意义和方法,有合理改进机械、提高效率的意识,增强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责任感。

本节内容由“有用功和额外功”“机械效率”两部分构成,机械效率是本节教学的重点。教学中要通过实例分析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使学生真正认识机械效率的'含义。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本节的难点。教学中要组织学生经历测量的全过程,如让学生经历组装实验装置、测量数据、得出结论的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增加他们的实践体验。

重点:机械效率的概念和有关计算。

难点: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以“利用动滑轮提升重物”为背景,提出问题:动力对绳子做功等于动滑轮提升重物所做的功吗?让学生猜测并设计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想。学生经过数据分析后发现,动力对绳子做的功总是大于动滑轮提升物体做的功。进一步分析讨论,引出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和效率的概念。通过理解、运用机械效率解决实际问题,认识到提高机械效率的两种方法:减小额外功和增加有用功。在讨论了怎样提高机械效率的问题之后,把效率问题延伸到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使学生明白只有提高学习效率才能顺利完成任务。

多媒体设备、实物投影仪、动滑轮、钩码、铁架台、弹簧测力计、刻度尺、细线等。

机械效率教案中公机械效率教案人教版实用篇十

(二)教学要求

(l)知道什么是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

(2)知道什么叫机械效率,知道计算公式。知道械效率总小于1。

(3)知道提高机械效率的意义和主要方法。

(三)教具

滑轮、钩码、线、弹簧秤、铁架台、刻度尺。

(四)教学过程

1.功的原理是什么?

2.演示(按图1装置)并提问。

用图1的滑轮来提升重5n的物体,应用功的原理求在细绳端需要加多大的拉力?(动滑轮重忽略不计)

要求一名学生板演,其他学生在笔记本上演算,教师讲评并给出正确解答。

1.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

(1)演示实验

“实验数值g=5n,h=0.5米,f=3n,s=1米。

(2)提问:由实验可以看到w动>w阻,这是为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前面研究简单机械和功的原理时,我们没有考虑摩擦,没有考虑使用动滑轮提升重物时动滑轮本身重等因素,是理想情况。实际上,我们用动滑轮等简单机械提升重物时,由于要克服摩擦以及不得不把动滑轮一起提升,这时我们用的力(动力)就比没有摩擦时要大(该实验中,理想情况下拉力是2.5n,而实际的拉力是3n)。做的功要比没有摩擦时大一些(该实验中,不考虑摩擦时动力做的功是2.5焦,而实际动力对滑轮做的功是3焦)。

(3)总结并边讲边板书

①在用动滑轮提高重物的实验中,用来提高物体的功对我们是有用的,是必须做的。

板书:“1.有用功(w有用):利用机械工作时对人们有用的功叫有用功”(注意,本节标题暂不出)

问:本实验中的有用功是多少?答:w有=g·h=5nx0.5米=2.5焦。

②本实验中,用来克服摩擦做的功、把动滑轮提升0.5米做的功对我们没有用,但又不得不做的功,这种功叫额外功。使用任何机械做额外功是不可避免的。

③本实验中,有用功加额外功是总共做的功,叫总功。

板书:“3.总功(w总):有用功与额外功的总和叫总功”

问:本实验中总功w总=?

答:w总=f·s=f·2h=3nx1米=3焦。

问:本实验中做的额外功是多少?

答:w额外=w总-w有用=3焦-2.5焦=0.5焦。

2.机械效率

问:根据以上实验,你能算出有用功在总功中占的百分比吗?

学生演算,答出计算过程和结果。

答:83.3%。

教师小结并板书:“4.机械效率: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叫机械效率”

板书:补写本节标题:“三、机械效率”

有用功总小于总功,所以机械效率总小于1”

教师指出:表示机械效率的字母的读音。机械效率用百分数表示,没有单位。

问:某起重机的机械效率是70%,它表示什么意思?

答:使用起重机提升重物时所做的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是70%,也可以说有用功在总功中占有70%,另30%做的是额外功。

3.提高机械效率

阅读课本提高机械效率一段,小结要点,指出采取减小额外功是提高机械效率的有效方法。

例题:用图2所示滑轮组把重600n的货物匀速提高2米,所用的拉力是375n,求总功、有用功和这个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要求学生板演,教师讲评。

教师小结:解答这类问题首先要认真审题,弄清已知条件。其次要注意,用滑轮组提起货物的高度与人把绳子末端拉下的距离之间的关系。还要分清总功和有用功。总功是人利用滑轮提升货物时总共做的功,也就是人拉绳子的力做的功(或说动力对滑轮组做的功),计算时,功(w总)=拉力(f)x绳端所通过的距离(s)。有用功是指滑轮组克服货物所受重力竖直升高所做的功,计算时,有用功(w有用)=f·s。因为货物匀速上升,所以滑轮对货物拉力的大小等于货物重,即f=g。货物提升的高度s用字母h表示(要与动力通过的距离s加以区分)。所以,有用功(w有用)=货物重(g)x货物提升ツ高度(h)。

应该指出,在涉及机械效率问题时,功的原理也是适用的。这时动力所做的功等于机械克服阻力所做的功。使用机械时仍不省功,而且还要不可避免地做额外功。

1.课本章后习题8,要求计算出总功、有用功、机械效率。根据计算结果答出哪些说法正确。

2.预习课本实验: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相关范文推荐

    2023年青春文艺句子摘抄 充满青春文艺气息句子通用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

    2023年常用爱情的情感句子摘录68条内容模板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

    《称赞》教学设计 称赞课文教案汇总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制定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优秀教案范文,欢迎阅读分

    2023年银行诫勉心得体会和感想 银行跟岗培训心得体会感想(优秀10篇)

    心得体会是指一种读书、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性文字。我们应该重视心得体会,将其作为一种宝贵的财富,不断积累和分享。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心得体会范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

    简单的文艺古风句子伤感 简短的古风大全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2023年哲理句子10字精选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

    最新雷雨作文350字以上优秀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

    最新常用qq空间爱情语录78条大全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2023年想到她我就很自责作文400字左右精选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

    2023年朋友圈文艺句子60条优秀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