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调研报告(精选21篇)

时间:2023-11-14 作者:字海公路调研报告(精选21篇)

调研报告的完成需要团队协作和专业知识,不仅要有调研能力,还要有良好的分析和表达能力。小编整理了一些优秀调研报告的案例,供大家学习和借鉴。

公路调研报告(精选21篇)篇一

农村公路作为公路网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关系一个地方政治、经济发展,关系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关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设施。随着近几年公路事业的蓬勃发展,公路基础设施建设有了长足的发展,然而与干线公路相比,农村公路依然相对滞后。我省启动治超工作以来,通过各项专项整治等一系列强化治超活动,车辆超限超载运输虽得到了明显遏制,但给农村公路路政(治超)带来了新的课题。笔者就如何加强农村公路路政(治超)管理工作,确保农村公路完好畅通,为村民的出行创造更加安全、更加和谐的交通环境,谈一粗浅的看法。

农村公路治超所面临的形势。

近几年,随着干线公路治超工作的深入开展,超限超载车辆绕行农村公路愈演愈烈。农村公路作为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基础设施,超限车辆的恣意横行使技术标准较低的农村公路的路产损害严重,地方经济发展与农村公路管理之间矛盾日渐突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商品流通越来越频繁,大型超限、超载运输车辆为了逃避公路部门的执法检查,出现了“不走大路走小道”、“不走省道走县道”的现象,使农村公路管养的路段由于超限运输车辆的绕道行驶,严重破坏路面结构层,极大地缩短了公路、桥梁的使用寿命,给建设标准相对较低的农村公路造成了巨大的损害。

二是农村公路建设快速发展与路政管理相对滞后的矛盾,特别是执法手段不够的问题亟待解决。由于现行法律法规授予路政执法机构的(治超)执法手段有限,对于违法行为只能警告、劝返、罚款、卸载或消除违法行为等。由于没有强制权,对在农村公路上从事超限运输等违法行为不能及时有效地加以制止。

三是农村公路路政(治超)任务繁重。由于农村公路具有分布广、线路长特点,加之路政管理人员普遍较少、经费装备严重不足,两者矛盾十分突出,以致农村公路的路政治超工作难以到位。

四是治超经费与装备严重不足。就我市而言,截止07年底已通县道1682公里、乡镇路2709公里、通村路6406.3公里,难以投入更大的精力对农村公路进行有效的路政巡查与管理。由于对公路的巡查密度低,不能随时掌握路面动态和路产情况,难以对路产路权实施有效的监控与保护。

五是受局部利益影响到当地政府对治超工作的支持力度。我市在强化治超期间,根据国、省治超精神对农村公路实施以堵为主的方针,在临渭区、华阴、白水等部分县(市、区)采取设立s弯道、龙门架等限宽、限高设施,有效地限制了大型超限车辆驶入农村公路,但也严重影响了当地农副产品的外运。个别地方政府不支持,群众不满意,破坏限制设施现象时有发生。

六是区域内短途超限车辆成为农村公路的治超新难点。当地运输业户以“游击战”形式与治超人员玩捉迷藏,躲避检查,闯关逃检、暴力抗法等现象依然存在。

七是农用车辆超限界定标准难于执行。面对农用车辆,车型复杂,改装车多,许多车辆不装载也超限等现象,有些部门和车主钻政策空隙,导致车主上访,社会不安,使治超工作进退两难。

八是治超外部环境不容乐观。从近几年治超的经验来看,短途运输车主和源头企业主大都与有权者和社会闲杂人员联手,涉及到各个“特权”部门和行业,有的利用手中的权力威胁治超单位的领导和治超人员,有的雇用黑恶势力殴打执法人员,使治超工作的顺利开展时常受阻。

农村公路治超的对策与建议。

针对当前农村公路超限运输车辆不断增加,严重危害公路及公路桥梁的现状,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努力探索治超有效途径。

一是尽快建立治理车辆超限超载运输长效机制。将路政经费统一纳入财政拨款,建立统一的经费保障体系,避免执法中出现趋利性,以保证执法人员必需的经费,确保农村公路路政(治超)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

二是加强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牢固树立以法治路的观念,摒弃“靠山吃山,靠路吃路”的短视行为,克服地方保护主义,带头做爱路护路的模范。按照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的原则,建立适合本地区实际情况的农村公路路政管理模式,加强领导,落实责任,明确目标,因地制宜,切实保障农村公路的完好、安全和畅通。

三是继续加强宣传力度,利用电视、报刊、互联网等各级媒体多渠道、全方位、多形式的方式,适时开展治超专项治理活动,不断营造良好的治超氛围,赢取社会各界更多的理解与支持。

四是加强源头管理。充分发挥路政、运政、交警、计重收费、治超“五位一体”联动治超机制,严格履行职责,加强货物源头监管、车辆的现场处理与责任倒查机制等,力求把违规超限超载运输行为消灭在源头。

五是创新农村公路治超模式。采取静态检测与流动稽查相结合方式,配备流动巡查车辆,加大巡查与治理力度,在重要的农村公路上设置治理超限运输卸货点(流动点),采取就地卸货,只卸不罚的办法。或根据实际工作现状,在一些重要农村公路上设置劝阻站或防护墩等,以保证治超盲区路段路产完好。

六是加强农村公路路政(治超)的立法。针对农村公路路政管理工作中大量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尽快制订相应的法规。要对现行的交通、公安等有关部门的法规、规章进行认真清理,防止在路政执法中出现无法可依或部门条款互相撞车的现象发生。

七是坚持教育,提高路政执法人员综合素质。加强对路政执法队伍的教育与培训,强化服务意识,严格考核与评议。以文明“窗口”创建活动为载体,推动行风建设,不断提高路政执法人员自身素质和办案水平,培养和练就一支依法行政,文明执法,风纪严明,诚实守信的公路路政执法队伍。

此外,在进行农村公路建设规划时,应提高公路桥梁的荷载设计,以满足农村市场大吨位运输的需要,为当地乡镇发展农村经济提供强有力的基础设施保证。

总之,农村公路治超工作是一项难度大、任务艰巨复杂的长期工程,是公路路政管理部门的一件大事,必须引起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任重而道远,来不得丝毫的松懈麻痹和厌战情绪。加强农村公路治超工作,推进农村公路路政管理,有利用更好地发挥农村公路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建立健全规范化的长效治理机制,突出源头治理,巩固路面治超,维护治超工作的良好秩序,是保护农村公路的建设成果,对推动当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促进公路事业健康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长期而深远的意义。

公路调研报告(精选21篇)篇二

随着税费改革的进一步深入,计财工作也面临着新的形势和问题,如何在当前形势下顺利开展好计财工作,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全新课题。作为一名财务工作者,下面就当前计划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工作重点、难点、亮点、薄弱点浅述一已之见。

在计财工作中要改变以往等、靠、要思想,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的开展工作。多方面沟通、协调项目资金,在保证管理处工作正常运行的前提下,管好资金、用好资金。真正把每一分钱都用在刀刃上。

管好财就是要加强计划管理,合理制定各单位日常费用开支计划,在严格按计划进行开支的前提下,优化各类资金配置,本着先急后缓的原则,对不合理开支坚决予以杜绝。同时实行重大项目报批制度,对计划外开支项目,要分级进行报批,禁止先开支后结算情况的发生。同时协调相关科室争取上级机关的项目与资金方面的支持。

理好财就是要加强财务管理,针对管理处财务状况,加强对处属单位财务工作的监督、稽核,克服以前重核算、轻审核的缺点。对全处的资产、资金按照会计规范化管理的各项具体要求开展工作,进一步完善财务管理工作。

难点之二:在服务职能方面,如何既“要程序”又“要效率”,更好地履行为基层单位服务的职能。

在应对措施上,应着重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首先要有制度可依,即制定并完善一系列财务管理制度,使之成为各单位开展财务管理工作的行为准则和规范。

(二)广泛开展调查研究,深入基层了解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财务支出计划,使之成为各单位开展各项工作的开支标准和依据。

(三)全面掌握全处的财务状况,结合收费、养护、信息、路政等业务工作的实际,尽可能地向上级争取计划和资金,使之成为全处各项工作发展的依据和保障。

(四)在严格依据规章制度办事的同时,切实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端正为基层服务的态度,使计财科成为资金上传下达过程中的一个畅通无阻的枢纽。

(一)管理处上下“崇尚节约,勤俭创业”,节约工作已深入到全处各项工作的各个方面。从xx年度的支出情况来看,管理费支出同比大幅下降。

(二)管理处制定并下发了一系列财务规范性文件,形成了一套比较完备的财务管理制度体系,较好地从源头上规范了各项财务开支行为,全处的财务管理工作正在科学、规范、有序地向前发展。

(三)计财科科室人员爱岗敬业,尽职尽责,团结友爱,互帮互助,全科上下拧成一股绳,形成了良好的干事创业的局面。

(一)会计基础工作比较薄弱:

基层单位普遍对会计基础工作缺乏足够的重视,会计基础工作对管理工作的影响往往是间接的,因此,有些单位负责人根本不重视会计基础工作,认为会计工作就是收收支支,会计基础工作抓不抓无所谓,不重视会计人员的业务学习和会计知识的更新换代,导致一些会计人员对会计基础知识和会计基础工作缺乏了解,使会计核算工作的各个环节与会计制度要求不符,影响了会计工作水平和财务管理水平的正常发挥。

(二)重视会计核算职能,忽视会计监督职能。

由于种种原因,财务会计仍沿袭传统的“报账型模式”,一直习惯于记账、算账、报账,较多地注意到了会计的核算职能,而忽视了有效的监督职能。个别单位会计管理体制不健全、制度不健全或有章不循、有令不行,造成监督制度落实不到位。

(三)会计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缺乏自觉学习的精神。

会计人员的素质包括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两方面。由于部分会计人员没有受过系统的会计教育,不少是“半路出家”,会计业务水平偏低;也有的会计人员虽然是专业出身,但是缺乏学习的自觉性,使其业务素质停滞不前;还有个别会计人员缺乏应有的职业素质,不认真执行制度,不按规定去做,降低工作标准,造成会计核算工作不规范。

(四)处属各单位、各科室缺乏有效的沟通、协调,有时存在结算时手续不完备,无法及时结算的状况。

(五)科室之间没能进行必要的换位思考,部分人员服务意识有待加强。

针对以上工作薄弱点,需开展以下工作措施:

(一)加强财务监督,强化基础工作。

加强对处属各单位的内部审计,对财务管理情况进行全面的检查和了解,通过审计,发现问题,找出存在的不足。督促各单位能够按照财务管理规定进行财务核算。

(二)搞好财务分析,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

加强对各类支出项目的调研,对收费、养护、路政、服务区的经费支出提早打算,按照管理处年初制定的工作计划,在分期、分重点保障各类资金使用的前提下,提出合理建议,为处领导决策提供依据。

(三)加强会计培训,提高财务管理工作水平。

在以后的工作过程中,将采取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方式,加大对财务人员的培训力度,定期召开财务工作会议,及时纠正工作中存在的缺点和不足,不断努力提高财务人员的工作能力,为提高财务管理工作水平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四)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水平。

针对高速公路财务工作的点多、线长的特殊性,充分调动财务人员工作积极性,广泛征求处属各单位意见,制定、完善以人为本的服务制度,加强与兄弟科室及基层单位的交流与沟通,强化服务意思,提高服务水平。

(五)抓具体,具体抓,不断提高财务管理水平。

要切实采取有效措施,下大力气狠抓重点,解决难点,克服薄弱环节,进一步突出亮点,不断提高财务管理水平,更好地为高速公路运营管理工作服务。

公路调研报告(精选21篇)篇三

今年x月xx日至x月xx日,我有幸参加了管理处与厦门大学管理学院合作举办的领导干部高级管理研修班的学习,虽然时间颇为短暂,但本人受益良多、感触颇深,因此在珍惜此次宝贵学习机会的同时,对学习成果与实际工作进行了深入的对比思考。本文站在高速公路收费管理角度,从冲突管理的定义,高速公路收费管理冲突的表现形式以及解决途径几个方面,浅析冲突管理在高速公路收费管理中的应用。

冲突管理高速公路收费管理应用。

在人类社会组织中,人与人、人与群体、群体与群体之间必然会发生这样或那样的冲突或互动关系,在这些错综复杂的交往或互动中,人们会因各种原因而产生意见分歧、争论、对抗和竞争,从而使彼此之间的关系出现不同程度、不同表现形式的紧张状态。如何因势利导,化干戈为玉帛,将冲突演变为激励前进的动力,是本文要探讨的课题。

1.1冲突的定义。所谓冲突是人们对利益不同的认知。冲突本身无所谓好坏,只是真实反映出人们对利益差异的认知。

1.2冲突产生的价值与消极作用。

1.2.1冲突的价值。任何一个组织发展过程中,由于员工内部或员工之间的某种利益关系不能达成一致时,必然会产生冲突,但冲突的产生不会只有负面影响,更多的是有利的价值。冲突的产生可以促进组织的变革;使组织内部形成新的和谐关系;让员工可以宣泄不满,满足员工追求卓越的心理,激发员工完成任务的激情和干劲;使管理者了解真实信息,促进组织结构重组;促进组织内部制度的完成,建立新的工作目标。

1.2.2冲突的消极作用。冲突的产生势必会带来一定的消极影响,主要表现为是员工产生消极情绪和状态;造成组织的损失;使一部分人才流失;破坏组织结构和秩序;导致员工人际关系恶化。

高速公路收费管理存有一定的特殊性,由于管理实行的是驻站管理,员工生活工作在一起,大多时间以站所为主,因此,这样的特殊集体必然会有一定冲突的产生,下面阐述表现形式较为典型直观的几种冲突。

2.1员工与管理者之间的冲突。任何一个组织中,管理者与员工之间存在的关系都是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由于岗位的不同,两者看待事物的角度、想达到的目标和结果也不同,因此员工与管理者之间的冲突多表现为员工认为管理者的既定目标过高,而管理者对员工目标完成情况不满意。

2.2员工与制度之间的冲突。一个组织的有序运作离不开与之相结合的制度规范,而制度规范的产生必然会约束员工的行为方式,因此员工与制度之间的冲突多表现为员工对制度的抵触与违反。

2.3员工与员工之间的冲突。在组织运行过程中,激励机制是促进组织高效运作的润滑剂,而员工在激励机制的促使下,为取得好的工作业绩而相互之间产生竞争,因此,员工与员工之间的冲突多为良性的竞争。

2.4员工与服务对象之间的冲突。作为高速公路窗口服务行业,工作中的主要服务对象为广大司乘人员,由于司乘对高速收费政策理解层次的深浅、司乘人员素质的高低和员工受情绪影响的大小等原因,造成收费服务过程中矛盾的产生,因此,员工与服务对象之间的冲突多表现为司乘与收费人员相互的不满与排斥。

3.1建立良好的沟通是解决员工与管理者之间冲突的有效途径。

3.1.3注重沟通的实效。一是建立问题意见的研究制度。对收集到的员工意见建议,以会议研究的形式予以落实解决,充分听取所务会集体意见,确保问题得到妥善解决。二是实施意见收集和落实通报制度。及时将收集到的意见和解决措施向员工通报,并自觉接受群众监督,确保员工反映的问题落到实处。三是建立满意度问卷调查制度。定期组织员工对单位各项工作开展情况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员工对单位工作开展情况的评价,并结合实际进行重点工作调整,营造和谐的工作氛围。

3.2强化宣传教育是促使员工严格遵守各项管理制度的合理手段。

3.2.1提高员工综合素质。一是正确引导。积极引导员工多学多思,对自己的人生进行规划,分析当前工作与学习的密切关系,鼓励员工参加自修考试、职称考试、其他技能培训等,不断提高员工的文化素养。二是丰富活动。根据员工的兴趣爱好、特长,开展特色班组建设、读书活动、文体活动等,为员工营造交流学习、相互促进的良好氛围。三是拓宽视野。鼓励员工充分利用电脑、手机等网络平台,丰富员工的学习方法、拓宽员工的学习视野,使员工综合素质不断提高。

3.2.2征集制度修订意见。一是调查研究。制度执行一定时期后,要及时调查研究制度的运作情况,对制度中与实际工作不相适应的条款,要适时进行修订。二是意见征集。针对各个岗位征集员工对制度修订的意见,并结合员工提出的合理建议,对制度进行修订。三是沟通反馈。在制度修订征集中,对于员工提出的不合理的意见要及时反馈、解释原因,让员工感受到制度的制定有话语权、知情权,促使员工自觉遵守规章,激励员工工作热情。

3.2.3强化遵章守纪意识。加强员工思想教育,引导员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让员工在处理个人与集体利益冲突时,正确对待,多站在大局的立场上分析问题,确保严格遵守单位各项规章制度,使单位各项工作有序开展。

3.3推行激励机制是搭建员工与员工之间有益竞争的展示平台。

3.3.1实行目标激励机制。因人而异制定中长期与短期的工作目标,管理者加以督促指导,跟踪目标完成情况,视目标质量的高低和目标完成快慢给予激励。促使员工人人身上有压力、有目标、有方向、有追求、有使命,形成良性循环,激励员工互动起来。

3.3.2实行竞争奖励机制。通过开展工作业务竞赛、技能比武和业余活动比赛,紧扣工作业务和业余生活两大块,在员工中形成能者上、庸者让、平者下的竞争机制,引导员工加强业务的学习与锤炼,加强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以致于在复杂的环境中保持积极向上的竞争意识。

3.3.3实行典型引领机制。单位每年从工作中推出1—2名业务标兵或技术能手进行培养,对这些可塑之才通过不同环境、不同方式重点进行培养和锻炼,对他们在工作中追求完美、对工作精益求精的工作方法和工作经验进行总结和提炼,并加以推广应用。以榜样的力量、典型的事迹来引导员工,激发员工爱岗敬业、默默奉献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

3.4文明优质服务是拉近员工与服务对象之间距离的中枢纽带。

3.4.1提高员工服务意识。一是加强职工教育引导。优质文明服务工作重在员工意识养成,要深入开展员工职业道德教育,让广大员工切实认识到服务行业的性质和规范要求。二是力求实效,常抓不懈,针对员工之间存在的个体差异,分类指导整体推进。三是奖惩并举,抓典型树标兵。根据服务表现的差异,给予相应的奖惩,并积极推树先进典型,以激励员工争先创优,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

3.4.2加大监管考核力度。一是进一步明确服务标准。细化着装、姿势、用语等方面标准和要求,在保障服务质量的同时,为监管工作奠定良好基础。二是进一步强化检查考核力度。充分调动监管力度,通过随机调查、录像核查、现场检查等方式,加强检查与考核效果。三是实施责任追究连带制度。对于服务质量出现问题的员工,根据实际情况,追究当班班长和监控员责任,以强化班长和监控员的管理职责。

3.4.3研究服务新举措。一是深入研究司乘人员的所需所想。通过定期开展问卷调查、访谈、行风评议等多种形式的沟通,深入了解司乘对服务工作的评价和需要的帮助。二是坚持学习取经、为我所用的学习思路。积极向本单位的兄弟单位学,向外单位的先进单位学,将学习到的好的经验做法为我所用。三是建立效果评估体系。开展对现行服务质量的评估工作,对司乘反映好的予以坚持,对效果不佳的积极改进,让司乘人员真正感受到我们的真诚服务。

冲突管理应用广泛,涉及面广,本文只结合高速公路收费管理工作简要分析了冲突管理的竞争策略、回避策略、合作策略等,有些方面考虑的不够全面,分析阐述也不够深入,需在下一步的工作中,不断结合理论知识去思考、去实践,才能更加详细掌握冲突的根源、变换形式及管理方式。

公路调研报告(精选21篇)篇四

至20xx年底六盘水市农村公路10818公里(六枝2126公里、盘县5122公里、水城3259公里、钟山311公里),其中县道1996公里、乡道2388公里、村道6385公里,专用公路50公里。公路总里程11606公里(含高速公路67公里、国省干线公路721公里),公路密度116公里/百平方公里,高于全省平均81公里/百平方公里。县乡油路水泥路1394公里,村油路水泥路124公里,通乡油路除盘县普古、水城龙场、营盘三个乡正在进行通乡油路工程收尾外,已基本实现乡乡通油路,1229个行政村基本实现村村通公路,20户以上的村寨80%以上以通车,26%的行政村通油路、水泥路。根据国务院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方案,县级人民政府是农村公路建设和管理养护的主体,县交通运输局负责农村公路建设和管理养护的行业管理工作,具体承担县乡道改造和通村油路、水泥路建设的组织管理工作,通村公路一般由乡镇组织实施,县交通运输局作计划管理和技术指导;县公路管理所主要承担农村公路的管理养护工作,具体负责县乡油路养护、管理、大中修工程、水毁预防控制恢复工程;县乡泥路及村公路一般由乡镇组织养护管理,县交通运输局及公路管理所负责计划管理及技术指导。管理养护资金,省级按县道7000元/公里、乡道3500元/公里、村道1000元/公里、全年约2300万元切块下达,主要用于县乡油路大中修、水毁、安保工程补助;市财政承担县乡油路900010000元/年公里的小修保养费,20xx年850万元,费用随里程增加而增加,并配套10万元/公里的县乡油路大修工程费,每年约400万元;县财政承担县乡泥路,村公路小修保养费,县乡泥路30006000元/年公里,村公路600元/年公里(村公路小修保养费省从切块资金中补助500元/年公里)。

(一)农村公路建设。

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以来,加大了以交通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公路专业建设人才极为紧缺,有经验、懂技术从事农村公路设计、施工、监理、业主管理的工程技术人才就更少,加之征地拆迁,炸药等重要物资的协调力度困难加大,项目建设机制体制的制约,就不可避免地出现农村公路建设进度慢、投资超概,质量问题时有发生的现象,使项目“质量、进度、投资”三大目标不能有效控制,其问题的根源是:

1、投资。农村公路建设主要是国家补助引导、市县政府配套建设,受国家政策投向的制约,在一个省内补助标准是一致的,以六盘水和黔东南为例,由于六盘水是能源原材料城市,很多公路要承担运煤功能,相应投资就高,而黔东南的公路主要是满足沿线群众生产,生活需要,基本没有重载车辆通行,投资就低。国家补助标准为通乡油路40万元/公里,通村油路(水泥路)35万元/公里。农村公路建设项目多,投资数量大,地方配套困难,主要靠贷款解决,建设资金需求与地方配套不足的矛盾突出。为了适应国家的投资政策,争取国家资金补助,在地方配套不足的情况下,只能低标准建设,对于以运煤为主的原材料重载运输线路,效果十分有限,很多有运煤功能的通乡油路由于地方配套不能到位,不能按重载标准建设,不能达到应有的投资效益。

2、招投标。按招投标法等相关规定,工程投资超200万元,施工单位必须通过招投标进行选择,通乡油路一般每公里造价在70万元以上,即超过三公里的通乡油路项目必须进行工程招投标。从20xx年通乡油路实施以来,由于高速、高等级公路建设项目多、施工条件较好、利润较高,资质等级高、有信用的施工单位特别是省内的专业施工企业不愿承担农村公路的施工任务,而通过招投标公开、公平、公正选择进场的大部分为没有专业技术管理和组织能力,借用资质投标,临时组织农民施工的施工队伍,形成“一流队伍投标、二流队伍进场、农民组织施工”的现状,使本来单价就低的工程不可避免地造成一定的浪费。公路施工,看似简单,“挖高填低压实”,其实对施工队伍的技术管理水平和施工组织管理能力要求很高,很多挂靠投标的施工队伍其设备和资金实力可能不是主要问题,而高水平、有经验的技术管理人员是工程成败的决定因素,挂靠的施工队伍难于具备这个条件,工程质量、进度、成本不能得到有效控制,很难履行合同义务。

3、质量保证体系。公路项目实行“政府监督、业主管理、社会监理、企业自检”四级质量保证体系,首先是企业自检,施工企业的好坏直接决定工程的成败。其次是社会监理,农村公路现场监理条件相对较差,高水平、有能力的监理人员不会到农村公路实施现场监理,农村公路现场监理人员普遍素质不高,不能履行监理职责。第三是业主管理,针对施工技术管理不到位,施工组织不合理的情况下,对业主的组织协调能力和工程技术管理水平相应地提高了要求,而业主管理工作由于任务重,人员少,且大量的精力用于征地拆迁、炸药使用等相关部门的协调,因此在业主管理方面也有不到位的问题。第四是政府监督,质量监督机构主要监督方式:项目前期工作参与论证,实施过程中的巡查,完工后的检测验收。由于项目多,涉及面广,不可能面面俱到,实施有效监督。

4、建设环境。农村公路主要服务乡镇和沿线群众生产、生活和出行要求的公益设施,在农村公路建设中,由于征地拆迁政策的不完善,社会对公路施工企业利润高的认识误区以及相关部门服务理念上的差异,造成服务环境不能很好地满足公路建设的需要,主要表现在征地拆迁困难,料场、供电、炸材审批程序复杂,使用成本高,不能满足工程建设需要,成为制约工期和成本的关键因素,也是业主未满足施工合同条件,违约的主要表现。

1、乡镇农村公路养护管理任务重与管理责任落实不到位的矛盾。乡镇机构改革前,各乡镇基本设有交通管理站,具体负责村公路的建设养护和县乡公路的协调管理工作,责任落实相对到位,机构改革后,交管站取消,有的乡镇明确专人管理养护农村公路,有的乡镇是兼职管理人员。农村公路养护未纳入目标考核,认识不到位,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属“应付式”养护,只有路断才有人管,有限的养护资金不能完全用于公路养护管理,养护形成“小坑不补,大坑无钱补”的恶性循环。

2、养护资金。按市农村公路养护资金筹集规定,市级财政承担县、乡油路养护资金900010000元/年公里,约900万元/年,全部到位,县级财政承担县乡泥路及村公路养护资金,县泥路6000元/年公里,乡泥路3000元/年公里,村油路5000元/年公里,村泥路配套600元/年公里(省补助500元/年公里),按照标准,六枝290万元/年,盘县756万元/年,水城480万元/年,钟山50万元/年,部分县区不能完全到位。

3、公路管理。主要是维护路产路权的路政巡查和超限运输治理执法活动,保障公路避免侵占及正常使用,路政巡查中,路政人员少,主要对重要县乡道路进行巡查,巡查的频率和巡查面小,且有执法权,没有有效的执法手段,执法效益低,乡村公路基本无力顾及,主要由乡镇来管理,随意侵占公路,乱搭乱建,利用公路堆放物品的现象随处可见,严重危及公路的安全畅通。在超限运输治理执法活动中,车主受利益驱使,抵制执法,按交通运输部规定,55吨以上车辆严禁上路行驶,而运煤车辆多在6080吨,农村公路的设计标准只能承受40吨的荷载标准,设计标准与实际荷载存在很大的差距,使设计正常使用年限68年的油路只能使用34年就需大修,大修的造价约6070万元,超载产生的运输效益远远低于公路建设投入的成本效益,同时公路建设需占用钢材、水泥、沥青等大量的社会资源,因此超载直接导致投资效益低和社会资源浪费。

(一)农村公路建设。

1、努力筹措地方配套资金。农村公路建设单价投资高,资金总量需求大,单靠地方财力投入,很难保证建设需求,必须紧跟国家投资政策方向,争取更多的项目纳入国家补助范围,按要求筹措地方配套资金,尽量减少地方自主项目的建设,减少地方筹资压力。

2、以项目规划为基础,确保工程质量。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做好项目规划,市级做好县道、县级做好乡道、乡镇做好村道的规划,尤其是村道的规划,在乡镇没有引起足够重视,村公路未进行全面规划,由于国家下达计划规模较大,很多乡镇临时拼凑项目,难免不合理、重复建设,造成投资特别是土地资源的浪费。应按照“质量+进度=效益”的'建设原则,一手抓加快速度、一手抓质量求效益;全面落实业主、设计、监理、施工单位责任人责任和“政府监督、业主管理、社会监理、企业自检”质量保证体系;积极探索乡村“义务监督员”制度的成功经验;发挥业主管理关键作用,建立激励机制,加大对业主的奖惩力度;对项目资金,技术质量要求进行公示,接受社会监督,实行阳关工程。做到农村公路建设一条,达标一条,确保合格率,提高优良率。

3、创新农村公路建设机制,保证投资效益。结合农村公路的实际,可利用公路专业部门的技术管理力量、施工组织经验、机械设备等优势组织当地农民进行施工,在发改、财政、交通等部门对质量、进度、投资、安全责任有效控制的前提下,让农民得实惠,政府得效益,同时解决部分农民的就业问题,公路部门为财政供养的事业单位,也有义务完成政府下达的建设任务,质量意识较强,能确保发挥投资效益。

4、强化服务,营造良好的建设环境。坚持政府主导,部门参与,密切配合,各负其责,认真解决好农村公路建设中涉及的征地拆迁,爆炸物品使用等问题;制定标准适当、统一的征地拆迁补偿标准,维护补偿标准的严肃性,保证补偿公平合理。

1、明确乡镇职责、机构。乡镇负责辖区内乡道泥路和村道的管理养护工作,协助县公路管理部门开展路政管理,有条件的乡镇可筹集一定的资金用于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乡镇应通过内部编制调剂,设立交通管理站,具体负责本辖区农村公路的管理养护和建设。

2、完善考核体系。市县人民政府要将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工作纳入相应下级政府的年度目标考核,明确养护目标。市人民政府负责督促县人民政府及时配套到位日常养护资金;县人民政府负责组织协调乡、镇人民政府做好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乡镇人民政府要将村公路养护管理纳入对村民委员会的年度目标考核。

3、严格执法。加大超限治理力度,把治理超载作为保障公路安全、合理使用,延长公路使用寿命,发挥投资效益的有效手段。

公路调研报告(精选21篇)篇五

随着税费改革的进一步深化,财务规划也面临着新的情况和问题。如何在当前形势下顺利进行财务规划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全新课题。作为一名财务工作者,我想简单介绍一下目前计划财务管理的重点、难点、亮点和不足之处。

在理财规划工作中,要改变以往等待、依靠、重要的思维,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沟通协调各方面的项目资金,在保证管理处正常运转的前提下,做好资金的管理和使用。真正把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

管好钱,就是要加强计划管理,合理制定各单位的日常开支计划,在严格按计划开支的前提下,优化各类资金的配置,本着先急后缓的原则,坚决杜绝不合理的开支。同时,实行重大项目审批制度,计划外支出项目实行分级审批,禁止发生先支出后结算的情况。同时,协调相关部门争取上级部门的项目和资金支持。

管好钱就是要加强财务管理,针对管理处的财务状况,加强对下属单位财务工作的监督和审计,克服以前重核算、轻审计的缺点。按照规范会计管理的具体要求,做好全部门的资产和资金工作,进一步完善财务管理。

难点之一:如何“管理功能;把握经济”还有“促进发展”使有限的资金收益最大化;

第二个难点:在服务功能方面,如何“编制”还有“高效”,更好地履行服务基层的职能。

就对策而言,我们应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一)首先,必须有一套制度可循,即制定和完善一系列财务管理制度,使之成为各单位进行财务管理的行为准则和规范。

(二)开展广泛的调查研究,深入基层了解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财政支出计划,使之成为各单位开展各项工作的支出标准和依据。

(3)充分掌握全部门的财务状况,结合收费、维修、信息、路政等实际工作,尽可能争取上级的计划和资金,成为全部门各项工作发展的基础和保障。

(四)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办事的同时,简化手续,提高工作效率,端正服务基层的态度,使财政部门成为上传下达资金过程中畅通无阻的枢纽。

(1)管理办公室上下“崇尚经济,勤奋创业”,节约工作已经渗透到整个部门工作的各个方面。从xx年的支出情况来看,管理费支出同比大幅下降。

(2)管理处制定发布了一系列财务规范性文件,形成了较为完整的财务管理体系,从源头上很好地规范了各种财务支出行为,整个管理处的财务管理工作正在科学、规范、有序地向前发展。

(3)财务与计划部工作人员兢兢业业,兢兢业业,团结友爱,互相帮助,整个部门拧成一股绳,形成了良好的创业局面。

(一)基础会计工作相对薄弱:

基层单位普遍对基础会计工作重视不够,对管理工作的影响往往是间接的。所以有些单位领导根本不重视基础会计工作,认为会计工作就是收收支。会计基础工作抓不抓都无所谓。他们不重视会计人员会计知识的专业学习和更新,导致一些会计人员对会计基础知识和会计基础工作缺乏了解,使会计工作的各个环节不符合会计制度的要求,影响会计工作和财务管理水平的正常发挥。

(二)重视会计职能,忽视会计监督职能。

出于各种原因,财务会计仍然遵循传统的“报销方式”,一向习惯于记账、核算、报账,更注重会计的核算功能,而忽视了有效的监督功能。个别单位会计管理制度不健全,制度不健全,或者有章不循,有令不执行,导致监督制度执行不力。

(三)会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缺乏自觉学习的精神。

会计人员的素质包括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因为有些会计没有接受过系统的会计教育,所以很多都是“半路出家”,会计业务水平低;有些会计虽然天生专业,但缺乏学习意识,使其专业素质停滞不前。还有一些会计人员缺乏专业素质,不认真执行制度,不遵守规定,降低工作标准,导致会计工作不规范。

(四)下属单位和部门缺乏有效的沟通和协调,有时结算程序不完整,不能及时结算。

(五)各部门未能进行必要的换位思考,一些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需要加强。

(一)加强金融监管,强化基础工作。

要加强对下属单位的内部审计,对财务管理进行全面检查和了解,通过审计,发现问题,找出存在的不足。督促各单位按照财务管理规定进行财务核算。

(二)做好财务分析,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

加强对各项支出项目的研究,对收费、养护、路政、服务区等费用进行提前规划,根据年初管理处制定的工作计划,在保证各项资金分期分点使用的前提下,提出合理化建议,为部门领导决策提供依据。

(三)加强会计培训,提高财务管理水平。

在今后的工作过程中,我们将采取邀请入和走出相结合的方式,加大对财务人员的培训,定期召开财务工作会议,及时纠正工作中的不足和不足,不断努力提高财务人员的工作能力,为提高财务管理水平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四)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水平。

针对高速公路财务工作点多线长的特殊性,应充分调动财务人员的积极性,征求下属单位的意见,制定和完善以人为本的服务体系,加强与兄弟部门和基层单位的交流与沟通,强化服务意义,提高服务水平。

(五)抓具体,具体抓,不断提高财务管理水平。

要采取有效措施,狠抓重点,解决困难,克服薄弱环节,进一步突出亮点,不断提高财务管理水平,更好地服务于高速公路的经营管理。

公路调研报告(精选21篇)篇六

20xx年,xx、xx两条高速公路的建成通车,使xx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20xx公里。20xx年我省高速公路计划新开工14条,同时确保长株、邵永、衡炎3条高速公路年内建成通车。预计到20xx年,全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将突破5700公里。形成从省会城市到任何市州四小时的经济圈。

随着高速公路的不断延伸,xx省边远、落后地区逐步纳入到高速公路的辐射网中来。而新开通的xx高速公路经过的地区位于xx的湘西山区地带,在xx高速公路开通前,该地区相对于湘中、湘北、湘南地区是比较落后和闭塞的,延线又以少数民族的山区居民为多数,以及新加入到xx高速公路警察队伍中不满一年的警员占了现在xx大队总共民警数量的一半以上,新进民警执法水平和能力高低有别,这些特点使新开通的xx高速公路警察在交通安全管理中遇到了一些在前面开通的高速公路经过的经济发达地区不太容易出现的现象和难题也必将更加普遍和突出,一些新问题也将不断出现。

(一)沿线群众对高速公路的功能和特点缺乏认识,不听劝阻,易引发事故。

主要体现在行人上高速的问题上。高速公路采用全封闭、全立交,路段两侧均设置禁入栅,交叉口全立交,避免横向穿越,使车速的提高和安全有了保证。xx高速公路沿线大部分是少数民族山区居民,根据民警沿线走访的情况了解到,沿线村民大部分是老人和留守儿童,青壮年大部分在外务工和就学,在高速警察进村开展交通安全教育之前,受到的交通安全教育几乎为零,他们之前从来没有接触过高速公路,对高速公路的特点和功能不了解,高速公路对他们来说就是一件非常新鲜的事物,认为是:路就可以走,不然怎么叫路呢?因而行人经常置高速公路管理民警的劝告和交通安全宣传标语的提示于不顾,在高速公路上行走进行赶集、走亲访友、上学、搭车等其他行为,易使松弛的驾驶员突然反应,在毫秒之间,躲闪不及,轻则影响驾驶员驾驶,重则车毁人亡。

在新开通的xx高速公路所发现的行人中,以下几类占了相当大的比重。

1、高速公路延线的居民。

2、在高速公路上下车的乘客。

3、部分拾荒、流浪人员。

4、观光采风人员。

(二)高速公路沿线驾驶人员交通安全意识差,几种典型交通违法行为较突出。

由于高速公路管理的特殊性,《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专门列出第四章第五节对高速公路行车进行了特别规定。新开通高速公路配套设施较新,也较全。全程对各种违法违规现象,诸如“不系安全带”、“超速”、“酒后驾驶”等,都设有警示标志。各涵洞、桥梁上的禁止、取消禁止,提示标志也较为明显,然而民警在执勤执法的时候发现,沿线驾驶员违反以下几种交通违法行为的多。

1、客运车辆在高速公路上下客的违法行为多。许多沿线居民,因为离高速公路近,不去车站买票坐车,而是直接和驾驶员电话联系,或者干脆就在高速公路的路肩上邀手,示意坐车,驾驶员为了营利,不顾危险,而突然刹车,在高速公路上进行上下客。

2、超速行驶、遮挡号码、套用其他机动车号牌、不按规定安装机动车号牌的违法行为多。在新开通的xx高速公路上,由于路况复杂,限速较低,初期超速车辆甚至能达到50%以上。处罚的普遍性,使得许多沿线司机养成了上高速挡号牌、挂套牌、不挂牌的习惯,上高速公路后,经常把车开在超车道上一路狂飙,一旦遇到紧急情况,极易发生交通事故。

3、驾驶车辆不带驾驶证、行驶证、驾驶没有手续的、走私的、报废的、拼装的车辆违法行为多。这种交通违法行为在沿线的驾驶员违法情况中比较突出,自认为,自己在本县跑,不带驾驶证、行驶证应该不会有人查车,查了车,有关系打个电话就可以放;有的沿线驾驶员驾驶已经报废的、走私的、拼装的车辆在高速公路上行驶,车况很差,对高速公路交通安全构成了很大的威胁。

由于是新建成的高速公路,出现诸多问题是难免的。由于规划设计经验的缺乏使得桥梁、涵洞等方便通行的道路设置存在某些不合理性,以及居民对新事物、新交通方式还存在的不了解,等等各方面的原因,使得新建成的xx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存在一定的难度,容易出现新老问题。

(一)行人上高速,产生问题的原因主要有:

1、高速公路沿线居民出行需要。xx高速公路多穿越山区、贫地。年青人外出打工较多,留守的多为孤老病残,人员素质对于经济发达地区而言相对较低。为了出行的需要,他们常破坏高速两旁的防护网而进入高速。高速公路的修建满足了城镇间的沟通,但因为设计与成本的原因,不可能照顾到方方面面,考虑得面面具到,便不会是全程天桥与地下通道,使一部分沿线居民的出行绕了远路。而新建成的xx高速公路,远离省会城市之地,车流量相较老高速而言较少,少数生活于高速旁的人,麻痹大意,敢于横穿高速。再则新建的xx高速大多穿山越涧,特别是跨河大桥、高山涵洞的建成,缩短河两岸、山两边的距离。沿高速走将减少行程,从而不必翻山越岭,节约出行时间,这也是少数人敢于以身涉险的原因所在。以xx大队沅陵中队辖区数百米长的樱桃湾隧道为例。该隧道大大缩短了往来沅陵县凉水井镇何家村、白合村、王家岭村、云从洞村、凉水井集镇等地间的距离,节省了翻山越岭近一个多小时的路程,每天在早中晚均有人穿隧道而过。

2、在高速公路上等车的现象并非新开通的xx高速所独有,却以新开通的xx高速较为突出。新建高速公路直接连接上了周边的市州中心城市,而城乡差距的明显,周边车站车辆班次规划的不健全,使一些小的出口附近乡镇的居民不再愿意到县区车站去转车,而直接选择了上高速招拦过路的客运货运车辆。大多高速出口没有配备车站站点,部分司机,为了利益的需要,也敢于在高速公路上停车载客,不顾事故隐患,严重违反高速行车规定。

3、在拾荒、流浪人员中,尤以精神病人最为典型。新开通的xx高速公路大多车流量较少,但还是有部分拾荒者,为了一时经济利益的驱动,对高速公路上车辆制造的生活垃圾感兴趣,少数不文明的司乘人员抛洒到高速公路的生活垃圾成为拾荒者所青睐的财富。而沿高速流浪的人员中,以精神病人最为典型。社会救助制度的不完善,直接导致了流浪人员上高速公路。20xx年3月10日晚上,一名痴呆老人进入xx高速公路,被沅陵中队巡逻民警刘念、向胜及时发现,并联系其家人送回。像这样的例子,在xx高速沅陵中队日常的执勤执法中,经常能够碰到,而且经常能碰到的,就是家住高速沿线的一两个精神病人。

4、观光采风人员偶尔有之。新建的xx高速两旁大多山川迤逦,溪涧潺潺,春有油菜花遍野;夏有青山蝉鸣;秋有漫山红叶;冬有银装素裹。不少采风、摄影人员偏就喜欢另辟蹊径,或乘汽车而下,或由路口而上,以独特的视角,“观赏自然,感悟人生”。20xx年3月上旬之后,天气变暖,阳光明媚之时,在xx高速沅陵出口附近,常能够看到三两手持相机的摄影爱好者,对高速公路两旁的金灿灿的油菜花颇感兴趣,在沅陵中队执勤民警的多次劝阻下,才从xx高速沅陵收费站下高速。

(二)针对沿线驾驶员驾驶机动车上高速行驶出现的许多问题,分析其原因主要有:

1、新开通的xx高速大多每小时限速一百公里以下。这是针对高速涵洞桥梁多的整体而言,在某些路况较好的路段,因为是新建高速,路面条件甚至优于某些平原旧高速。驾驶员便会放松警惕,加速行驶。随着汽车制造业的发展及居民购买能力的增强,普通小轿车的最高时速都能达到每小时160公里以上。而走遍全国,没有一条高速会允许你跑到每小时120公里以上。以xx高速沅陵段为例,该路段全程限速每小时80公里,但实际上,查处的超速驾驶员经常抱怨,以每小时80的速度在高速公路上跑,“感觉就像是爬一样”。

许多驾驶员对高速公路行车规定不够重视,把平时驾车随意行驶的习惯带上高速,占超车道、骑线、随意停靠的比较多。特别是新开通的xx高速车辆较少的情况下,前后没有车辆时,便把两个车道当成一个车道开。极易在超车前后造成其他驾驶员的心理紧张,易酿事故。

2、一些短途驾驶员,习惯性的不携带驾驶证、行驶证出行。一些新车,临时牌照过期一两个月,在没有牌照的情况下,也照常上路行驶。对张贴检验保险标志的问题,普遍的不够重视,怕影响车辆美观,难以清洗,放在车上也不想去贴。认为万一被交警查到了一个电话也可以解决问题;一些车况不好的报废、拼装、走私车辆,驾驶员为了贪图便宜,坏了再修,只要能发动,能行驶就开着上路,把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安全与不顾,这些虽都与驾驶人员日常的习惯有关,但也与当地地方交警部门管理的松懈不无关系。

正因为新开通的高速有着这样那样的新老问题,这就对我们高速公路管理支队的民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省高速公路民警队伍不断扩大的情形之下,新民警、新面孔不断的充实到高速公路管理队伍中来,必然会在管理中出现经验不足,协调能力欠缺等诸多问题。这就对新开通的高速公路的民警执勤执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许多问题不是没有发现,没有处理,而是发现的不够及时,处理的不够完善到位。初步应做到“加强学习,做好宣传,有效管理,搞好沟通。”

(一)认真学好交通法规,善于向老同志学习,善于总结工作经验,提高民警自身执法水平和能力。

法律是执法者的武器,高速公路警察在执勤执法之余,应当积极主动学习业务知识。只有学好用好法律法规,民警在执勤执法工作中,才能够在处罚当事人时理直气壮,义正辞严;才能够对违法违章人员产生威慑能力;才能够在执勤执法中受到侵害时依法保护自己的权益。

(二)熟悉沿线执勤执法环境,开展执法宣传。

1、对高速沿线的情况进行摸底,掌握民情社情,了解治安状况。对沿线的学校,居民集中聚居区进行走访,充分利用老师、村镇干部、党员在群众中的威信,对群众进行教育遵守交通安全法规。

2、针对客车超员、在高速公路上下客的情况,要找准原因,对车站的驾驶员,重点对私营的驾驶员进行宣传教育。让其了解交通违法行为的危害性和后果,了解我们高速警察的管理意图,对于屡次违反的驾驶员要列入“黑名单”,有针对性的进行管理。

3、在醒目和重要的路段悬挂标语条幅,用手将安全知识贴在群众的心里,要走村窜户,用口将章程规定送到老百姓的耳中。只有沿线居民真正意识到你的认真,你的不遗余力,他才会意识到问题的严重,他才会遵守交通安全法规。

(三)教育与处罚相结合,树立高速警察良好形象。

1、对行人上高速等问题,以规劝教育为主,处罚为辅。依据《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处理程序规定》第七条之规定,交通警察对于当场发现的轻微违法行为、未影响道路通行和安全的,可以提出警告,纠正违法后放行。通过教育宣传的手段,逐步使居民习惯于不再走上高速。对规劝不听的,影响通行的也要尝试着进行处罚,毕竟对行人上高速的处罚是有法可依。

2、对驾驶员的处罚,不仅仅是使其交钱接受惩罚,还应当对驾驶员进行教育。在对驾驶员进行罚款、扣分等处罚的同时,要使驾驶员从心底里认识到,自己的确是违了法的,以后不能再犯,而不仅仅只是当面的唯唯诺诺;从心底里认识到道路交通安全法不仅仅是针对驾驶员个人的规定,而是对整个高速公路行车安全的规定;从心底里认识到自己的违法行为不仅仅置自己于险境,还有可能会侵害到他人利益。

(四)与相关部门联动,共同抓好高速管理工作。

1、对护栏被破坏的地方,及时通知路政部门进行维护修理。护栏破损而得不到修复,使得许多本不上高速的人也跟风走上了高速,形成行人上高速的习惯。

2、对超员、在高速公路上下客等违法行为,通报车站、运管等部门。可尝试配合车站、运管,建立营运车辆的违法违规准入机制,对经常超载超员,视法律如无物的进行严厉打击,直至取消其载客资格。

3、与当地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做好沟通与协调。

当然,新开通的xx高速公路管理需要xx管理处等其他多个部门共同参与协作。高速公路配套设施的破坏,路标、路牌等标志摆放的不合理,天桥、涵洞设置的不合理,也是导致诸多问题的原因。如何能把新开通的xx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管理中碰到的问题管理到位,减少事故发生,保障司乘、行人的人身财产安全,依然是一个需要深度探讨的话题。

公路调研报告(精选21篇)篇七

自实施农村公路建设工程以来,市公路管理局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科学规划,精心组织,在确保工程进度和质量的同时,始终把廉政建设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结合实际,找准着力点,建立惩治腐败体系,切实把农村公路工程建设成阳光工程、德政工程、民心工程。三年来,我局完成乡乡镇镇通油路718.8公里,增加通油路的乡镇15个,正在施工的通油路乡镇项目14个,里程达219.7公里,力争今年底全市基本实现乡乡镇镇通油路的目标。三年来,完成国债项目14个,扶贫项目1个,完成工程投资2.8亿元,没有出现一起“暗箱操作”,没有一名干部违规违纪,工程既快又好,合格率达100%,优良率达80%以上。最近,该局荣获市构建惩防体系特别奖、省交通厅、省公路局党风廉政建设先进单位。

近年来,市农村公路建设资金投入大,工程项目多,滋生不廉洁的环节多,加强廉政建设的责任重大。为此,该局在农村公路建设过程中,把倡廉教育放在突出位置,坚持惩防结合,预防为主。

学廉。局党委一班人想方设法,利用讲课、办班、观看电教片,廉政教育进驻工地等形式,积极开展廉政教育。局长、王庆祝亲自讲廉政课,教育全局干部职工要牢记两个“务必”,时刻保持清楚的头脑,强化全局干部职工廉洁自律意识。局纪委认真贯彻“预防为主、前移监督关口”的方针,以教育、保护、挽救干部为目的,对少数党员干部在廉政等方面存在问题的个人进行诫勉谈话,播放《廉政风采》专题电教片等多种形式进行教育。该局经常组织纪检监察干部及参建人员认真学习《党内监督条例》、《纪律处分条例》及《惩防体系实施方案》,贯彻落实《公路建设市场管理办法》、《公路工程施工招标管理办法》,自觉养成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切实履行自己的义务和职责,牢固树立“立党为公,修路为民”的思想观念。

守廉。加强农村公路的廉政建设,抓好思想教育是关键。尤其是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该局自上而下开展了以“修好路、用好钱、促发展、守清廉”为主题的教育活动。同时,利用正反典型对参建人员进行针对性教育,有效提高了参建人员的自我预防能力。市局与分局,分局与施工队伍,参建单位与责任人,层层签订廉政责任状。

考廉。该局每年都要组织科级干部进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学习和理论考试。各分局还将考试范围延伸到纪检监察干部及农村公路参建人员,其考试成绩作为其评先、评优及提拔任用的参考依据。

高速公路建设,一度成为产生腐败问题的“高发区”,农村公路建设也不能松懈。如何使参建人员不触腐败这根“高压线”,该局为加强廉政制度建设,着力夯实管理基础,不断完善和健全各种廉政制度。

项目法人制。农村公路建设,不论是国债项目,还是扶贫项目,业主均成立了项目管理部,项目部主任均由法人代表担任,为第一责任人。

质量监理制。该局为加强农村公路建设项目管理,实行质量监理制,目前都是由社会中介组织赣西监理公司负责,选拔素质较高的人到工地担当现场监理。

招投标制。实行工程招投标,是确保工程质量、缩短建设工期,降低工程造价,提高投资效益,保护公平竞争的一种有效制度,有利于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公路建设市场体系。该局的农村公路建设项目,不论是施工劳务分包,或是筑路材料,还是机械设备,均在市公路局纪委及有关科室的监督下,实行“公开、公平、公正”的招投标,一律实行“阳光操作”。中标后,还派员实地考察材料供应商及厂商的生产及供应能力。

质量终身制。施工单位对工程质量实行终身负责制,交纳5%的质保金。一旦发生质量事故,除没收质保金外,还将列入施工单位“黑名单”,永远取消投标资格,从而杜绝了“豆腐渣”工程。

合同管理制。农村公路承建方中标后,该局均与业主签订施工、廉政合同,对廉政建设的目标和要求进行细化量化,加大责任追究力度。实行廉政建设“一票否决制”;对违规的企业和个人实行严格的制度管理,建立“廉政档案”,对发生的违规单位和企业实行禁止进入农村公路建设市场的处罚。

资金管理制。对农村公路建设中的国债、扶贫项目,建设资金一律做到专户存储,专款专用,单独建账,单独核算。在全局倡导精打细算,励行节约的良好风气。如宜丰分局过去熬沥青时,使用柴油,不仅价格贵,而且市场供不应求。后改用再生油,价格比柴油便宜一半多,去年仅此一项就节支上十万元。

计量支付制。对已完工程资金拨付,必须有完善的计量支付证明材料和施工、监理、业主项目负责人、业主单位行政领导的签字,工程计量实行施工单位申报、监理单位审核、业主复核的“三堂会审”制度,不得预支透支工程款。同时,加大审计力度,在工程完工后及时进行审计,特别是国债资金项目严格做到不经审计不得办理竣工验收。

近年来,在农村公路建设过程中,该局为使廉政建设落实到每个项目、每个环节,确保工程廉洁,制定建立了一系列有效的监督措施。

严格招投标。对50万元以上的工程设备及筑路材料的招投标,由市局纪委、监察、工程、机务等部门派员指导,监督招投标,严格执行“专家评标,业主定标、纪检监督”的制度。对违反规定的招投标行为,廉政监察机构及时纠正,为使招投标公开,市局规定法人代表、分管工程领导不得参与专家评标组,并要求招标单位不得泄漏标底,不得有意压价或附加条件,不得以任何形式索取或收受回扣、佣金或其他好处。否则,以违纪违规论处。

派驻纪检廉政监督员。为加强对农村公路建设项目的监管,各分局对每个工程项目都派驻了纪检廉政监督员。监督员参与工程招投标、质量、安全、工程变更、计量、结算、验收全过程的监督,负责接待群众信访及对举报问题的调查与处理。

严格质量管理。腐败往往产生“豆腐渣”工程。工程质量的优劣,往往是廉政建设的“晴雨表”。在农村公路建设中,该局建立了“企业自检、社会监理、政府监督”的三级质量管理体系,每个项目都派驻了现场监理。业主、设计、监理各方都要交质量风险抵押金。奉新分局在接手地方施工的奉高线路基工程后,全长加铺了一层混合料,还达不到弯沉值要求,只好又铺下6000立方米混合料,仅此项增加工程支出20余万元。为了使路面质量对得起子孙后代,“宁可亏自己,不愿亏质量”。该局参与施工的职工,还以50%的施工津贴作质量抵押金,待工程两年验收后,再返还其施工津贴。

开展工程执法检查。该局每年都要对农村公路建设项目进行执法检查,检查内容有:工程项目是否立项,资金是否到位,招投标是否严格,质量安全是否监管到位,工程变更、工程计量是否规范,各项制度是否齐全,环保措施是否落实等。工程执法检查结果作为工程评定优、良、差等级的主要依据,并列入单位年度考核内容。

实行责任追究制度。为强化全局参建人员执行惩防体系实施方案自觉性,该局明确规定各分局“一把手”为农村公路建设第一责任人,并将惩防体系内容列入单位和个人的年度目标考核,与奖金挂钩,成绩突出的给予表彰奖励,对执行不到位,管理出问题的单位或个人实行纪律与经济处罚,有效地强化了全局参建人员的责任意识。

缴交廉政保证金。施工单位中标后,要按工程承包经费的1%上交廉政保证金给业主,待一年完工后,若工程合格又未发生廉政问题则可退还。否则,作为罚金予以没收,上交纪检、检察部门。

由于加强了监管,广大参建人员自觉做到了建设工程清廉。据不完全统计,仅去年一年就有30余人拒贿10多万元。通过建立反腐倡廉“防火墙”,有效地预防了公路建设中不廉洁行为的发生。

“金奖银奖不如群众夸奖,金杯银杯不如群众口碑”。在农村公路建设中,该局对各分局正副科级干部,分局对各参建人员中的正副股级干部,在自行述职述廉的基础上,发动群众对其民主评廉,在工地设立廉政举报箱,向社会公布廉政监督电话及投诉电话,开辟了网络廉政论坛,听取和征求社会各界对农村公路建设廉政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市局构建惩防体系领导小组,每年都要组织市局纪委、监察、人事、劳资、工程、财务、审计等部门负责人组成廉政建设检查组,对各分局的农村公路建设、机械设备管理、筑路材料采购、工程发包、劳务分包、工程变更、计量支付、奖金核算等分成5大管理16个关键环节,进行测评,发动群众,展开民主评廉,肯定成绩,指出不足,使受测人“红红面,热热耳”,洗“热水澡”,练“健身操”。年度测评结果作为考察、奖惩干部的依据,记入干部廉政档案。

从起开始实施农村公路建设以来,我局至今没有发生一起腐败案件,真正达到了“工程优良,干部优秀”的目标。农村公路建设为全市经济的超常规、跨越式发展创造了更加优质、更加便捷的现代化交通运输条件。但毋须讳言,由于农村公路建设战线拉得太长,廉政建设及工程质量还存在一些问题。这主要表现在:

2、由于农村公路建设点多面广,线路分散,监理人员相对较少,质量管理难度较大;

3、工程计量手续繁杂,资金拔付不能及时到位,拖欠民工工资的现象仍然存在;

4、农村公路建设资金投入不足。除国债资金、扶贫资金投入外,还需地方配套资金。由于我市经济发展欠发达,地方财政捉襟见肘,社会筹资较为困难,如路基拓宽,征地拆迁、路基土石方工程及垫层这一块都由地方资金解决,由于地方财力有限,路基土石方及垫层工程资金投入不足,因而路基及垫层“五度”达不到技术要求,将影响路面质量。由此种种,将影响农村公路建设的健康发展。上述问题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为此,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应不断总经验教训,按照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进一步制定和完善农村公路建设的管理机制和有效措施,以促进农村公路建设的健康稳步发展。

公路调研报告(精选21篇)篇八

近年来,随着我省农村公路(包括县道、乡道和村道公路)的大规模建设以及路面改造工程的实施,农村公路的数量和质量都有较大幅度地提高,农村运输条件和投资环境大为改善,有效地推动了农村城镇化进程,有力地促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但由于我省农村公路量大面广、地区差异较大,加之养护管理运行机制不够健全,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缺位”、养护资金不到位等问题日益突出。今年,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方案的通知》(国办发〔20xx〕49号)的精神,结合我省实际,我们拟定了《浙江省农村公路养护与管理办法》和《浙江省农村公路养护与管理体制改革方案》,对农村公路养护管理责任主体、职责分工等进行了规范,为理顺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的各种关系、健全养护管理机制奠定了基础。

为进一步加强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提高农村公路养护管理质量和水平,探索适合我省实际的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模式,省厅将《关于我省农村公路管养模式的探讨研究》列为今年重点调研课题。为此,我们在前两年农村养护管理体制、运行机制等有关问题研究的基础上,再次就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模式问题进行了专题调查和研究。通过对浦江、海盐、安吉等各具特色的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实践探索和分析,同时借鉴省外养护管理经验,对群众性养护、分段养护、道班养护、专业养护等养护模式进行了分析、研究和探讨,形成本调研报告。

我省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基本情况:

据统计,截止20xx年底止,全省农村公路(县、乡、村道)总里程为85643公里。按目前行政等级标准分,其中:县道23097公里、乡道15873公里、村道46673公里;按技术等级分,其中:一级公路1019公里、二级公路3648公里、三级公路6935公里、四级公路43895公里、等外公路30146公里(其中准四级公路13527公里);按路面类型分,其中:水泥砼路面36329公里(其中县道9384公里、乡道5703公里、村道21242公里)、沥青混凝土路面8965公里(其中县道5016公里、乡道655公里、村道3294公里),简易铺装路面17089公里(其中县道8549公里、乡道3589公里、村道4951公里),未铺装路面23258公里(其中县道147公里、乡道5926公里、村道17185里)。铺装路面公路里程合计62384公里,占农村公路总里程的72.84,到20xx年年底乡道砂石路面改造工程完成后,铺装路面公路里程将增加5000多公里,达到67000多公里。

20xx年前我省各市、县均设有专业和县乡两个公路管理机构,分别负责国省道和县乡公路的养护管理工作,20xx年养护体制改革后,实现了两合并,即:所有市和绝大部县(市)专业与县乡公路养护管理机构合并,国省道、县乡道公路养护管理职能统一由市、县(市)公路管理机构负责,部分市、县(市)公路管理机构内相应增设了县乡公路养护管理内设机构。

目前,我省农村公路养护管理中,县道和乡道大部分已纳入交通公路部门管养范围,基本上实行“条块结合,以县为主”。村道公路的管养,由于目前的法律法规没有明确规定,一直未纳入交通公路部门管理范围。在养护资金安排上,目前仍沿袭过去(两合并前)专业养护经费和县乡养护经费分别安排下达的方式。县乡养护经费由省汽车养路费切块补助一部分,不足部分由地方自筹解决(手拖费安排一部分,地方财政预算安排一部分)。

目前,县道公路的养护生产(包括日常养护和大中修工程)基本上采用国省道的养护运行机制,走养护市场化的路子,主要由专业养护队伍(养护公司)进行养护,公路管理机构负责行业管理。乡道公路的日常养护工作主要由乡镇政府负责,公路管理机构负责行业指导和给予一定的经费补助(或以奖代补)。

我省乡村道的养护生产运行机制归纳起来大体上有以下几种模式:

模式一:由乡镇成立固定的专门养护队,负责乡村道的日常养护和大中修。养护队有固定的工作场所,并有少量的机具设备;养护资金由交通部门补助一部分,不足部分由乡镇财政解决。这种模式一般在经济较发达的乡镇采用较多。

模式二:乡镇政府按行政区域将乡村道公路的路面保洁、巡查、行道树维护等日常管养工作分段包给沿线村委会,再由村委会将乡村公路养护工作承包给村里的农户。大中修工程通过招投标,由专业队伍施工;养护资金由交通部门补助一部分,不足部分由乡镇财政和村委会解决。

模式三:由村委会组织,一年对行政区域内的乡村公路集中进行二、三次季节性、不定期的突击养护(保洁和少量的维修)。这种模式在经济欠发达地区(特别山区)采用较多。养护资金由交通部门补助一部分,不足部分主要通过投工投劳。

公路调研报告(精选21篇)篇九

山区高速公路由于其纵贯山脉,受地理条件限制,因此具有地形复杂、桥隧多、弯道多、陡坡多、受气候环境影响大、容易发生不良地质反应和自然灾害等实际特点,近年来,伴随着我国山区高速公路的迅速发展,其安全状况令人担忧,特别是特长隧道突发事故的应急处置和救援,更是摆在高警队伍面前的一个重要的课题。本文旨在基于对山区高速公路特点分析的基础之上,结合沪蓉高速公路宜巴段隧道交通安全管理实际,就高速公路特长隧道突发事故应急处置和救援进行初探。

沪蓉高速公路宜巴线全长,其中桥梁138座,总长,隧道39座,总长,桥隧比达74.5%,全线互通7处,服务区3处、停车区2处,是g42沪蓉高速最后开通的一段路,也是长江三峡库区北岸唯一的陆上快速通道,起于宜昌市夷陵区,止于恩施州巴东县。宜巴高速省际卡口神农溪收费站20xx年7月20日开通后,主线日均车流量已突破4000台次,预计到年底全线贯通后将分流沪渝高速鄂西段60%至70%的车流量,由于该路段系典型的山区高速公路,因此预计全线贯通之后将成为我省高速公路事故预防的又一重点路段。

高速公路隧道突发事故的发生具有不可预见性。据研究,隧道突发事故的发生同时取决于驾驶员的不安全行为、车辆的不安全状态、隧道的不安全条件和管理等四个因素,如果这些因素之间出现“不和谐”,就会导致突发事故,其中管理因素直接影响着其他三个因素,是杜绝事故的抓手。

高速公路隧道突发事故一般分为交通事故、危险品事故、火灾事故和重大堵塞事故四类,交通事故为最基本的突发事故形态,是导致危险品事故、火灾事故和重大堵塞事故的重要成因。

根据国内外隧道内交通事故成因统计表明,隧道内发生交通事故,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一是在隧道内驾驶员自身不当行为导致交通事故发生;二是在隧道内因自身机械故障引发交通事故;三是在隧道内有障碍物没有及时清理引发的交通事故;四是在隧道内因自然因素而引发突发性事故;五是隧道内灯光照明因素,形成“黑洞”现象,引发交通事故。

隧道突发事故虽然具有一定的不可预见性,但和隧道自身的安全管理状况是息息相关的。沪蓉高速公路宜巴段特长隧道突发事故处置救援往往呈现出以下四个“难”点:一是进入难。发生隧道内突发事故,救援力量往往很难及时的到达和进入隧道进行施救;二是分流难。隧道内发生突发事故,由于隧道路段的封闭性特征,导致分流疏散难;三是疏通难。隧道内发生交通事故等突发事故,大型的施救设备无法施展,空间的狭小导致疏通十分困难;四是救援难。由于山区高速公路隧道往往地处偏远,远离市区,如有人员伤亡,医疗急救部门很难在救援的最佳时间内到达展开救援,这也是隧道事故造成人员伤亡的客观原因。

(一)建立和完善高速公路隧道应急处置预案,确保突发事故得到有效处置。

高速公路隧道突发事件具有次生事故率高、救援难度大等特点,如果处置不及时,极有可能引发重特大交通事故和长期交通中断,造成巨大社会影响。因此,必须建立完善相应的高速公路隧道应急处置预案。

1、要建立统一的应急救援指挥机构。由总队应急指挥中心对下属各相关单位的人员进行统一指挥和科学调度,各部门在接到指挥中心的指令后按照各自的功能和职责分头执行。

3、细化制定隧道突发事件应急救援处理流程。科学的机制要通过科学的流程来实施,应急救援流程一般分为以下几步,缺一不可。一是事故发生与察觉(预警和报警);二是受理确认;三是通报派遣及前导作业;四是人员避难指导及交通疏导管制;五是救援单位初步应变;六是事故处置及受困者、伤员救助;七是灾后恢复。

4、隧道群事故应急救援演习。应急救援预案能否在事故应急中发挥积极有效的作用,不仅仅取决于预案本身的完善程度,还取决于应急预案的实施情况,还有预案中的机构、人员及各种资源需通过定期的演习才能熟悉不同类型的事故处理方式。通过演习,可以了解各单位反应及协调能力、各救灾设备配备和人员是否足够、各救援力量到达事故现场的时间、熟悉各救援单位救灾路线、熟悉整个事故应急救援工作的程序及现场指挥体系等,进而可分析预案存在的.不足,并予以改进和完善。

(二)增加高速公路安全管控措施,确保最大限度防止安全事故发生。

1、强化驾驶员隧道行车安全意识。隧道内事故的发生,很大一部分原因为驾驶员安全意识淡薄或缺失,因此,作为高速公路交通安全主管部门的高警大队及营运公司要加强驾驶员隧道行车安全意识的宣传教育,如发放行车安全宣传单、借助媒体播放安全行车教育短片等,对于有条件的地方,可以考虑将隧道行车安全知识加入到驾驶员考取驾驶资格证的理论考试中去,提高隧道行车安全意识从源头抓起,从驾驶员抓起。

2、提高特长隧道突发事故的预警报警能力。一是增加隧道监控,消除监控盲区,监控人员24小时值班查看视频,实现全方位监控;二是对隧道应急停车港进行编号和提示报警电话,以便当事人能准确报警,执法和救援部门能快速准确确定突发事件具体位置,迅速作出应急救援部署。

3、加强特长隧道交通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以沪蓉高速公路宜巴段为例,随着全线贯通,车流量的逐日增加,隧道内各种交通违法行为将大大增多,隧道的安全隐患也将更大,但是高警部门在隧道内进行现场纠违不现实,只能通过科技手段来弥补执法真空现象。因此,提高执法科技含量,完善交通管理非现场执法设备,及时消除交通违法行为对于预防和减少突发事件发生具有重要意义。比如,可以在隧道内设置固定测速仪或对现有监控设备进行软件升级,以便对超速进行抓拍,同时利用监控摄像系统对灯光不齐、两防一贴、车型车道等违法行为的报警和抓拍功能,以便打击隧道内的交通违法行为。

4、加强化危品车辆管控,杜绝重大危险。源据国内相关部门统计,国内95%的危险化学品涉及异地、长距离、大吨位运输,截至到20xx年底,危险化学品运输己占国内公路货运总量的30%。危险品运输车辆在隧道中发生意外造成的风险大,化学品燃烧爆炸可能损及隧道结构,甚至发生坍塌;毒性气体外泄,可能直接造成人员死亡,将需要庞大人力、物力支援,且隧道的封闭性使抢救工作更加困难。从其他国家隧道管理先进经验看,要减少或规避隧道路段运输危险物品风险,主要有以下几种措施:一是完全禁止通行;二是限定通行时间。在特定日或特定时段,我国秦岭终南山隧道、法国勃朗峰隧道都规定危险品车辆只能在指定时间由安全车辆引导通行隧道;三是限速或保持最小行车间距;四是引导车护送通行。如1999年勃郎峰隧道在事故后,规定载重卡车通行隧道时必须由车队护送,而且每次只能有一个方向的卡车通行;五是限定物品种类和物品数量。因此,我们可以考虑采取必要措施对我市高速公路隧道内的危险品运输通行实施限制策略,对危险品运输进行严格把关,杜绝危险品突发事故给隧道交通造成毁灭性破坏。

公路调研报告(精选21篇)篇十

根据县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安排,4月下旬以来,组成专题调查组先后深入到县交运局、养路段、路政大队、铁溪镇、沙溪镇等部分乡镇及路段,通过现场查看、专题座谈、走访调查的方式对我县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查情况通报予后,供领导和相关单位参考。

近年来,随着我县农村公路建设的快速发展,养护里程不断增加,截止目前,农村公路养护里程达3000多公里,县道371公里、乡道(含联网路)523公里、村道2218公里,其中:县道纪红路19.9公里、火(炬)杨(柏)路12.3公里属于沥青路面,其余县、乡道为混凝土路面。我县对农村公路的养护管理坚持“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的原则落实管养责任,农村公路硬化后,县人民政府与乡镇人民政府签订养护管理责任书。县道公路由县养路段挤占省道养护资金进行专养,村道公路由村委会自行组织养护,均无专项养护资金;乡道公路由辖区乡镇养护,由县财政每年按1000元/公里补助专项养护资金到乡镇。道路养护标准是使公路经常处于良好的技术状态。

通过行之有效的管理,我县农村公路正逐渐由规模速度向质量安全效益型转变、由整体推开向重点突破转变、由以建设为主向建管养运并重转变。先后创建了广纳镇、民胜镇2个养护示范乡镇,创建了159公里文明路,重点打造县道路2条,乡道路6条。绿化道路100公里,栽植行道树153.5万株,完成绿带整形、麦冬和草皮栽植共48万平方米,“森林走廊”已初具规模,公路形象大幅提升。

尽管我县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工作取得一定成绩,一线作业养护人员基本能够疲于完成日常清扫保洁任务,但也还存在着许多困难,甚或较为严重的问题,亟需高度重视并加以解决。

(一)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机构不健全。县农村公路办公室编制12人,在编人员仅2人,差编差人较多,其主任非科局级设置,进而变相地成为县交运局内设股机构之一,工作开展难度大,未起到应有的统筹作用。乡镇交管站除中心镇外,大多无机构、无牌子、无专职人员,绝大部分专兼职人员年龄老化、缺乏专业技术,行业政策不能有效执行。县养路段由于事业单位进人门槛设置过高,而差编差人140多人,致使一线作业人员养护任务增大,养护热情有所下降。

(二)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投入严重不足。由于我县地质结构复杂,农村公路里程长、地质灾害多,养护任务重,养护成本较大,农村公路仅仅落实了乡道路由县财政每年按1000元/公里补贴到乡镇组织养护,县道、村道公路没有任何资金来源。必要的农村公路养护设备如挖掘机、清扫车等也急需添置。

(三)农村公路失养面较大。列入农村公路养护管理计划的公路由于人力、财力不足因素,养护管理尚且不完全到位,全县还有近一半的农村公路没有列入养护管理计划,或因质量较差迟迟未予通过验收,或因验收后即出现严重水毁等自然破坏,或因安保设施不足隐患较多,或因养护难度较大而力量欠缺等等。

(四)农村公路被损毁占道严重。一是治超执法工作注重罚款而未予卸货造成超限超载运输车辆长期碾压路面而致人为路损严重,近三年(20xx、20xx、20xx年)所得非税收入共670万元,远不能抵消路产损失,得不偿失;二是一些干线公路沿线采砂采煤、堆码占道、污染路面严重,如通前路就有50处砂石料场和砖厂,崩(口塘)—万(山寺)路就有10处煤矿砖厂,其中4处煤矿直接穿路而过或借道出煤;三是一些集镇如新场、青浴、三溪、永安等逢当场天摊点占道严重,影响运行。这些都极不利于公路的养护管理。

(五)部门养护管理履职较差。国务院办公厅国办发(20xx)30号文件《关于加强车辆超限超载治理工作的通知》明确了九部委职责,但真正贯彻文件履职到位的部门并不多,尤其是公安交通管理部门未与交通主管部门形成联动治超执法机制,造成路损抛洒严重。县国土、经信、安监、水务、工商、税务、交通等部门与辖区乡镇未形成合力,未从根本上研究打击取缔违法采砂、采煤和在公路沿线建控区违法建房活动,导致堆码占道严重。这些也严重影响了农村公路的养护管理。

针对我县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存在的问题,借鉴外地养护管理的成功经验,现提出如下几点建议。

一是要理顺监管体制。强化县农村公路管理办公室职能职责,发挥其对全县农村公路应有的统筹协调监管职能;配齐配强乡镇交管站人员,确保其有机构、有牌子、有人员,探索实行乡镇交管站由县交运局垂直管理的模式,实行高效一体化管理;改革路政执法非税收入任务下达体制,试行非税收入实收实报的入库机制,解决其后顾之忧,专心致志地抓治超护路工作。

二是要建立长效考核机制。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工作占线长,任务重,涉及的部门多,需要各级各部门协同作战,应将农村公路的养护管理纳入政府年度目标考核,进一步明确各部门和乡镇职责,强化养护人员责任意识,并层层签定目标责任书,实行考核激励机制、奖惩挂钩,逗硬督查,重点突破,整体推进,持续有效地推动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活动,并做到常态化、制度化。

三是要保障必要的投入。做好农村公路的养护管理工作,财力是保障,必须多渠道争取资金投入,随时与上级部门联系沟通,争取更多的养护补助资金。并按照国家下达的养护补助资金标准“7351”(即县道每年7000元/公里,乡道每年3500元/公里,村道每年1000元/公里)纳入县级财政预算,保证及时拨付到位。抓紧建设机械化养护中心,添置挖掘机、清扫车等必要的道路养护设备。及时拨付自然灾害路损修复资金,保证大的塌方和严重水毁路段及时修复,便于管养。

四是要加大部门执法力度。县人民政府要定期、不定期地组织交通、公安、国土、水务、经信、安监、工商、税务等部门和辖区乡镇集中开展公路沿线“四违”(即违法采砂、违法采煤、违法搭建、违法占道)清理整顿工作,定期通报,标本兼治,重拳出击,确保整治效果。进一步落实辖区乡镇主体责任,加强对公路沿线建控区“四违”行为的源头管理,并积极配合部门监管执法。认真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国办发(20xx)30号文件,明确落实各部门职责,对超限超载部分的货物实行卸载或强制卸载的措施,损坏公路务必赔偿。强化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治超职责,派驻3—5名干警以治超检测站为依托,加强与交通部门的执法协作,共同做好车辆超限超载工作,确保安全文明运输、道路畅通有序。

五是要增强群众义务意识。除了强化养护管理人员的直接责任意识外,充分利用多种媒体和手段,深入宣传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政策法规,增强辖区群众“一事一议”修路养路的义务意识,深化广大干部群众的依法治路观念。注重加强对沿路群众、经营业主的教育,提高他们维护路产路权、保障道路畅通的自觉性。充分发挥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作用,提倡举报损毁公路、抛洒滴漏等违规行为,并及时公开曝光,营造共享共治的良好氛围,确保我县农村公路经常处于良好的技术状态。

公路调研报告(精选21篇)篇十一

民工维权问题总是社会关注的热点,政府及有关部门、省公路投资公司、建设指挥部,年年加大整治力度,然而社会上拖欠民工工资、侵犯民工合法权益的现象总是存在。在公路建设领域,农民工已成为了公路建设的重要力量,民工维权、工资纠纷的调处工作任务艰巨、情况复杂。就拿国道213线小勐养至磨憨公路建项目来说,从20__年1月至今,各参建施工单位使用农民工已超过4万人次,民工维权事件就有多起。诸如"上访维权"、"堵门维权"及"威逼维权"的事件时有发生。有人说民工维权难,难在民工缺乏法律意识以及用人单位为了逃避劳动监察,减少管理成本、少交税款及保险费用等非法目的故意不直接与劳动者签订合同所导致。笔者认为,民工维权难不但有制度法律方面的原因,还有施工单位用工机制的原因。

尽管相关劳动法律法规要求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各级政府对此也是"三令五申",但现实中,民工仍难以达到全部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而是与劳务承包负责人,俗称"包工头"签订劳动分包合同,再由包工头雇用民工实施劳务,以至于发生争议时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关系难以界定(如分不清是劳动关系还是雇佣关系等)。同时,也造成劳动者无从证明与用人单位存在着劳动关系,导致他们权益受到侵害时难以得到管理机构及司法机关的支持。出现这种结果,往往把责任完全归于劳动者和用人单位。认为用人单位是出于逃避劳动监察,少交税款及保险费用的目的,故意不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来规避法律;更为重要的因素是施工单位以包代管,而劳动者是因自身迫于生活压力或缺乏法律意识,或者是身居外乡,不占天时、地利、人和,从心理上存在胆怯,往往对签订劳动合同也未予以足够的重视。以上这些当然也是造成民工维权难的原因之一。

此外,由于各参建的施工单位与包工头签订的《劳务分包合同》往往不是单一的劳务分包合同,还带有如砂石料采购、机械设备租赁使用等的条款,实际上是一个综合性质的经济合同。合同实际上只约定了施工单位与包工头的权力义务关系,没有明确到每一个参建民工的权力义务的关系,事实上,民工是由包工头雇用。在这种情况下,不论包工头与项目部发生任何经济纠纷,均会导致民工无法拿到工资。而且,包工头只要与施工单位发生合同纠纷,均会以为民工索要工资为名义与施工单位发生纠纷。

20__年7月3日,__指挥部驻地来了11名民工,声称为____某合同段项目经理部桥梁3队的民工,反映其从20__年2月至20__年6月一直未能领到工资。____高速公路建设指挥部随即对此事进行了专门调查,先后向____某合同段项目经理部及全体诉求民工了解情况,并取得了相关资料。经调查,20__年2月,____某合同段项目经理部与包工头邓某签订了《桥梁桩基开挖协议》。按协议约定:开挖桥梁桩基根据不同孔径与米计价,承包方式由乙方(劳务队)实行包工、包料(除业主统供)、包机械使用费的方式施工。乙方需先向甲方支付履约担保金20万元,并约定了工期目标及违约责任等。

该施工队于20__年2月20日进场施工,20__年6月20日,"项目部"以劳务队不能按合同约定完成生产任务为由决定更换施工队,终止与邓某签订的合同。由于合同终止导致桥梁施工队十一名民工无法拿到工资,包工头邓某本人还要承担一定的经济损失,纠纷由此产生。

指挥部相关人员在事件的调查处理中,对上述11名民工身份的认定就出现了困难,施工单位提供的农民工名册上没有记录,而邓某提供的劳务人员名册可以查到,并与邓某签订了劳务合同,工资是由邓某支付。调查人员不得不采取证人证言的方式取证,最后才确认其民工身份和在施工工地工作期间、担负的工种等情况。

____高速公路建设指挥部根据调查结果做出了如下的处决定。

一、根据指挥部的调查结果,认定提出诉求的十一名民工(包括包工头邓某)应认定为项目部有雇用关系的民工,依法应取得相应的劳动报酬。对邓某等人的工资发放标准首先不得低于工程所在地__省西双版纳州执行的最低工资标准,并且应参照项目部同类工种的工资标准妥善处理,具体标准由项目部与这十一名民工协商确定。

二、提请项目部接到本意见5个工作日后对此事处理完毕,并将处理结果书面报告指挥部,逾期未能处理,指挥部将依据《项目管理办法》之规定由指挥部直接发放上述民工的劳动报酬,并在计量工程款中扣回,施工单位需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

务承包合同,必须附有所有民工的签名与手印,并及时记录变更情况。项目部取得上报工资发放签名表,采取措施监督工资发放。

经指挥部的调查处理,上述民工拿到了合理的劳动报酬,对于包工头邓某与施工单位的其他经济纠纷已在事后通过法律诉讼的方式解决。

通过这件事的处理,我们认识到,指挥部作为项目法人与各参建施工单位是平等的合同关系,指挥部与施工单位的权力义务通过合同约定(包括管理权限),因此应进一步强化合同中约定的指挥部对于劳务分包及民工工资监管的权限,赋予项目法人与其职责相匹配的强制性的手段,如明确规定,拖欠民工工资应确定为严重违约行为,指挥部可直接发放民工工资等。同时,指挥部应全面掌握合同段的用工情况,并与当地劳动监察部门建立经常的联系机制,积极配合对各施工合同段的检查与调查,对于违反劳动法的行为,可提请劳动执法部门实施强制手段。及时有效地制止和纠正用人单位的违法行为,有效地遏制侵犯民工合法权益现象的发生。

规范劳务分包的行为,改变现行的施工单位用工机制,是维护农民工权利的重要一环。现行的民工用工机制有必要改变,民工个人必须要与用工的施工单位直接签订劳务合同,这样农民的利益才可得到有效保障,劳务纠纷的调处才不会面临复杂与困难的局面。但现在改变施工单位用工机制仍面临着巨大的困难,就国道213线小勐养至磨憨公路建项目而言,全线22个土建施工合同段,劳务分包合同绝大部分是施工单位与包工头签订,再由包工头雇用民工进行劳务,且所签订的《劳务分包合同》不是单一的劳务分包合同,实际上是一个综合性质的经济合同。包工头所雇用的劳务队伍成员一般是老乡、亲友等,有的还是包工的合伙人,利益高度一至,抱团取暖,群体性强,这一特点经常被包工头利用,包工头只要与施工单位发生合同纠纷,均会打着为民工索要工资为名义与施工单位纠缠。上述案例是一个较典型的事件。

对于施工单位为何不直按与民工签订劳务合同而是与包工头签订劳务分包合同的原因,除前面提到的用人单位为了逃避劳动监察、少交税款及保险费用等非法目的,还存在其他巨大的经济利益因素,实际上是重大利益驱使所至。现实情况是,劳务队伍专业化的分工日趋明显,包工头一般都具有一定的资金及专业机械设备,掌握一定的专业技术人员,如隧道专业承包队伍、桥梁专业承包队伍等。施工单位与这些队伍签订有综合性质的《劳务分包合同》可以大大节约前期投入及管理成本。另外,由于工程施工计量固有的周期性与滞后性,包工头有一定的存量资金,可使在工程计量支付与民工工资支付发生矛盾中起到缓冲作用。这两点作用对于施工单位来说意义重大。

笔者认为,解决农民工的维权问题,要依据现行法律法规,调整、规范施工单位、包工头、民工个人的权力义务关系。一要分离劳务分包合同中的与"物"为标的合同与劳务、技术服务为标的的合同。如劳务与机械使用租赁等合同要求施工单位与劳务承包队伍分别签订。要求施工单位要与每一名民工签订合同。与"物"权所有人签订物权合同。二要专门规定设置"民工工资支付周转基金",保持一定的额度",可由指挥部专户存储管理,施工单位申请列报支付,在计量支付时补充,必要时可增加合同预付款总额,把"民工工资支付周转基金"的基数包括进去,不对施工单位拨款,只作为施工单位的专项使用额度,强化项目业主对民工工资控制监管力度,建立民工工资支付的缓冲机制。

在调处民工工资纠纷时应分离处理劳务工资纠纷与综合性质的经济合同纠纷的关系,首先解决工资纠纷,保护单纯性劳务民工,分化矛盾。

民工的权益得不到保障,涉及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影响工程建设任务完成。因此,应从用工机制入手,相关部门齐抓共管,在国家的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完善用工机制。我们相信,通过努力,一定能够从根本上解决民工维权难的问题。

公路调研报告(精选21篇)篇十二

氯盐类融雪剂(氯化钠、氯化钙、氯化镁等)和工业盐同属一个氯盐家族,在国外通称作"化冰盐"。国外使用最早、用量最大的是氯化钠。我国早期同样使用氯化钠,20xx年后,也采用氯化钙、氯化镁为主体的融雪剂。它们本来同属"化冰盐"类,在道路上实施播撒氯盐融雪剂除冰作业,虽然能快速融冰化雪,但也有危害。

5、道路使用大量氯盐融雪剂,对道路两旁大面积绿色植被造成破坏,形成地区环境污染。

有机类融雪剂(如机场、铁道常用的),也称为非氯盐类融雪剂,主要有乙酸镁钙和尿素两种。虽然腐蚀、污染影响相对小一些,但也不是没有影响,更因价格高很多(比氯盐),可能很难大量、大面积使用。

从上述对氯盐类融雪剂的不完全认识中可以看出,氯盐类融雪剂不仅不环保,而且其腐蚀危害性十分突出,因此造成的经济损失也是巨大的,足以影响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在国外、特别是美国,支持和反对使用"化冰盐"两大派的激烈争论仍在继续,结果是一方面"化冰盐"还需有限制地继续使用,另一方面必须正视其巨大的负面影响,采取战略措施,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破坏和经济损失。

对于氯盐融雪剂的负面影响、特别是腐蚀破坏的危害,人们需要有一个认识过程,因为氯盐融雪剂的负面影响也同样需要一个时间反映的过程,对桥梁路面等等的破坏在一两年之内,人们用肉眼是看不到的。但在国外,有好多国家和地区这些危害已经得到证实。例如上世纪70年代后期,因使用氯盐融雪剂,美国的桥梁半数以上受到腐蚀破坏,安全成了问题;修复费是建桥费的4倍,间接损失是直接损失的10倍,氯盐(化冰盐是重要组成部分)造成的经济损失占到gdp的4%(相当于美国的国防开支)!这一系列的惊人数字,已经说明使用"化冰盐"所造成的"盐害"。《中国青年报》20xx年2月14日由记者李新玲、通讯员张志顺撰写的《融雪盐水危害路桥寿命》一文中写到:"天津建成仅10多年的立交桥,桥梁边梁大面积碱化,梁头及帽梁混凝土出现裂缝并剥落,使钢筋外露、锈蚀,桥梁墩柱严重损坏,而一些新建不足5年的道路则出现大面积"龟裂",造成这些损害的罪魁祸手就是冬季融雪的盐水。"。

对于"盐的危害",目前世界各国没有好的方法处治,它就像一个无形的"杀手",只要使用就会被刺伤。随着人们认识的加强,世界各国都加紧了对防止和减少"化冰盐"负面影响的研究,采取了一些措施。比如,为防止融雪后的盐水渗入地下或污染地表水(避免腐蚀地下管道和破坏地表植被),以英国为代表的欧洲国家采取"汇集盐水"的方法,在城市的路、桥旁铺设专用管道,用以收集融雪后的盐水,最终引流到污水处理厂,这无疑是一个好方法,但需要总体谋略与规划,成本过高,不适宜高速公路的运用。

结合多年的养护经验和对盐害"的认识,我们认为:在播撒氯盐类融雪剂前对桥梁的伸缩缝和路面明显裂纹处采取铺设麻片等有效保护措施,减少"化冰盐"的渗透,减轻道路的损坏;在道路、桥梁比较容易收集"盐水"的地方,修建"盐水"沉淀池,待事后处理;待天气变晴后,要采取用撒水车对路面桥梁进行一次彻底的清洗,减少重金属离子存留在路面、桥梁上;在冬节结束后,要采取对路面、桥梁,特别是桥梁伸缩缝有效的检验方法,检测金属离子渗透情况,检测到已发生负面影响时,要及时采取措施防止扩散。同时缩短桥梁的日常维护检测时间。

通过上述措施处理后,可减缓盐的腐蚀速度,但也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盐的腐蚀问题。

目前,世界各国一方面在努力寻求减小"化冰盐"负面影响的方法,研究性能价格可行的新型融雪成分;另一方面,也在大力发展其他除冰雪方法,包括机械、人工、热能等方法。在除冰雪方法方面的突破之举,都是解决这一世界性难题的重大贡献。归纳世界各国在无修路前期准备的情况下的除冰雪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播撒融雪剂。

这是通过在路面上撒布化学药剂来降低冰雪融点,使冰雪融化,进而清除积雪和积冰的方法。该方法是国际上较常用的一种路面除冰雪的手段。国内外常用的融冰雪剂主要是盐类。

绝大多数的盐类融雪剂产品都存在腐蚀性,易腐蚀破坏道路结构和机动车辆,还会对土壤、水体和大气等造成污染,破坏生态环境。那么在没有其他好的办法或条件达不到的情况下,采取播撒氯盐类融雪剂时,我们必须制定腐蚀控制指标和检验方法,限量使用氯盐类融雪剂,不得多撒、乱撒,强化管理。在播撒后及时采取疏导收集含盐水和清水边道等措施。

近年来人们不断开发环保型融雪剂,具有无毒性和无腐蚀性的特点,如生物降解型融雪剂等,可以起到较好的效果,建议城市道路使用。

2、人工清除法。

这种方法对冰雪清除较彻底,但效率低,费用高,作业时影响车辆通行及行车安全,不能长时间作业,适用于雪量较小时或重点难点路段的冰雪清除。

3、播撒砂石材料。

系数。由于碎石的存在,一方面使冰雪层的冻结强度不均匀,另一方面,砂石在冰雪层的运动使得雪不易压实,达到了抗滑的目的。由于砂石材料既经济又环保,该方法在欧洲应用非常广泛。

但大量播撒砂石,对路面会造成损害,对沿线环境也会造成污染,而且笨重,不建议使用。

4、机械清除方法。

该方法分为机械铲冰雪和机械吹雪两类。机械铲冰雪适合于雪量较大、结冰之前大面积清除作业。机械吹雪适用于未经碾压过的厚度较薄的路面积雪,通常只适用于机场等便于管理的较小范围的除雪,全国高速公路如果普遍购置使用,必然造成资金大量积压,机械闲置,方法虽好,但不理想。

5、热力融冰雪方法。

此种方法利用热水、地热、燃气、电等产生的热量使冰雪融化,如喷洒热水法、发热电缆法等。

但这些方法往往耗能较大,且融化的雪水进入路面结构时会将路表的灰尘等杂质带入,在路面结构内部积存,进而堵塞孔隙,致使排水不畅,影响雪水的排除。

在高速公路抗冰保通的过程中,人们可能忽视了一个问题,抗冰保通的目的,最终是为了使过往车辆安全通行,而不是铲除冰雪。除冰雪只是抗冰保通的一种手段,而不是最终目的。

通过咨询养护专家和到网上查询,还有一种对付冰雪的办法:给车轮安装防滑链。这种防滑链也可称为老的防滑"轮套",一般都是金属制成物,对高速公路路面损伤比较大,损伤后难以修复,且成本过高、笨重,不易携带。研究一种新型"轮套",让它既保持防滑链的防滑作用,成本又低又环保又便于携带的"轮套"取代防滑链的思考就呈现在了我们的面前。

经过思考,新型"轮套"采用农作物剑麻、柱麻、棉花等原料制成链绳,加入改性沥青,运用防滑链制作原理,制造出具有弹性的像似车轮圆状的"轮套",它本身采用原料农作物剑麻、柱麻、棉花都有抗滑的作用,加入橡胶和砂石,改性沥青能有效保持形状的稳定,同时具有韧性和弹性;麻绳能增加摩擦阻力,起到止滑垫的作用。

这种"轮套"目前正在申报研究试验之中,一旦研制成功,国家每年冬季就不用组织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投入抗冰保通;也不用播撒大量的氯盐类融雪剂促使冰雪融化。只要车辆装上"轮套",既能确保车辆行驶安全,又能有效地缓解当前"盐害"的蔓延。

公路调研报告(精选21篇)篇十三

新,主动听取群众意见,发挥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努力健全长效、稳定的养护管理机制,开创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工作新局面,积极探索农村公路建设新思路(5)。

以上是我市在探索农村公路建管养方面一点做法。借此座谈会机会,下面,我来简单谈谈农村公路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目的有二,一是向省里领导作个反映,二是和与会代表共同探讨。

目前,从全市的资金到位情况看:国债资金投资计划。

32867万元,到位7558万元,到位率约为23%;省通达项目投资计划22220万元,到位7518万元,资金到位率为34%;部通达项目投资计划15024.4万元,到位1857万元,资金到位率约为12.4%。加之地方配套资金相对困难以及工程施工中,材料价格上涨,施工资金短缺的矛盾日突出,严重影响工程进度。

一些地方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机制没有形成,主要是养护。

管理经费没有来源,导致养护管理工作跟不上建设发展速度,资料《积极探索农村公路建设新思路(5)》。如果说要地方政府从财政安排农村公路专项资金用于农村公路建管养,困难非常大。我们滁州市8个县市区,大都是吃饭财政,有的县连发工资都困难,在叫他们从财政安排农村公路建设专项资金,也是不可能的。而现实的问题是,农村公路如果不能搞好养护管理,则可能会出现“一年修、二年丢、三年后变成大水沟”的情况,发挥不了其应有作用。老百姓得不到实惠,修路的积极性也会被挫伤。这是各级政府、交通部门和广大农民群众最担忧、也是最不愿意看到的。

近年来,各县(市)站都采取行之有效的办法,加强了对路政工作管理,但不容忽视的是路政工作出现了新的难度与问题,具体表现在滞后性、薄弱性和间断性。由于农村公路路政管理工作受到很多复杂因素制约,所以路政执法工作显得非常被动,不利于维护农村公路的路产路权,这样势必影响农村公路的长远发展。

农村公路建设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工作之一,是一项公益性事业,修好农村公路是荫及亿万农民的大事,摆在我们面前的任务非常繁重,需要政府行为,部门配合,上下协作,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我们要与时俱进,加快农村公路建设,让农民兄弟走上柏油路、水泥路。

谢谢大家!

公路调研报告(精选21篇)篇十四

摘要:人类活动产生的环境影响,不论是环境污染及资源破坏,都将直接或间接影响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即造成生态破坏。公路建设与使用过程中环境污染与自然资源破坏也必将对生态系统产生破坏,因此,必须加以控制。

关键词:公路立交;景观设计;线形;桥跨结构。

我国是一个多山国家,大部分地区生态环境脆弱,公路建设与营运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较明显。所以,只有科学评价公路交通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并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将公路交通的建设、管理与保护生态环境密切结合起来,才能使公路交通与区域环境实现可持续协调发展。

在公路施工、运营与养护过程中,有害物质进入土中,污染地下水,导致饮用水和农业用水质量下降;由于地下水位变化和土壤遭到污染,可能使农作物减产,使用消冰雪的盐对水、土壤和农作物都有不良影响;汽车尾气和盐类有害物质影响公路沿线树木花草等植物生长,公路附近的动物容易被汽车撞伤、压死;公路选线不当,会破坏地貌、休息场所、风景名胜、文化古迹和自然保护区等。公路建设与营运过程中,对沿线一定范围内的生态环境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通常,山区公路建设难度大,对自然环境的影响远比平原地区大。而平原地区公路建设对人工生态系统影响明显。选线不当及施工中引起局部自然生态失调,会对沿线生态环境产生不良影响。公路建成营运后,沿线经济带开发引起人类活动的增加,也将成为局部地区生态环境失调的新的诱发因素。

1.1公路建设中的生态环境问题。

高速公路的建设将占用耕地,拆迁房屋和其它附属设施,影响沿线生物和居民的生产和生活。高速公路延伸长达数十到数百公里,穿越不同的省、市、县,路线对现有的行政区划、城镇布局、农业用地及其排灌系统、林场及水产养殖区等,会造成分割从而影响路线两侧的生物交往及人际交往、信息传递、原料及成品的交流等社会活动。还有的会给一些文物、古迹地的保护带来不利的影响。

1)生态环境影响。

公路建设会使沿线地区的生态环境发生变化,一些有特殊要求的生物和种群向偏僻地方或其他地区迁移。另外,使动物的活动区域缩小,领地被重新划分,导致种群变小和种群间的交流减少。

2)水土流失。

修建公路需取土填筑路堤,开挖山丘形成路堑,必将破坏原有植被,干扰动物栖息环境,破坏土体的自然平衡,引起边坡失稳、水土流失。在施工期取土、弃土场及暴露的工作面成为水土流失的主要发生源,山区坡面弃土可带来长时间的水土流失,给自然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

3)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1)路基对自然环境的破坏。

通常情况下,公路路其工程特别是高速公路路基较高,土方量较大,施工期间路堑的开挖、路基的填方对地表的扰动较大,路线两侧局部范围已有的植被易遭到破坏,土壤疏松,这种微地貌的改变,对降雨集中季节在雨水的冲刷作用下,不可避免地造成一定程度上的水土流失。另外,路基的取土、弃土,施工前临时占地,使路线所经过地区耕地及植被面积减少,路线两侧20~30m范围天然植被破坏,对农业生产发展有不利影响。施工期临时用地由于施工机械的碾压、人员的踩踏,使土壤结构发生改变,耕地复耕后一定时期内肥沃度难以恢复,影响作物生长,非耕地植被的自我恢复能力减弱。

(2)桥隧对自然环境的破坏。

由于桥梁的修建,使河床过水断面受到压缩形成桥前局部壅水,水流速度减缓,泥沙下沉。桥下水流速度加快,造成局部冲刷。此外,施工期间基坑开挖、筑岛钻孔、打桩,使河床受到扰动,泥沙上浮以及泥浆废碴排放,致使下游局部河段水质变差。隧道的修建虽对洞身所处地段扰动不大,但隧道进出口两端,仰坡面的开挖使天然的植被破坏,对局部山体的稳定不利,另外,隧道废碴若处置不当,碴土可能随汛期暴雨流失,淤塞沟渠、河道,破坏良田等。

4)环境污染。

公路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噪声、振动及排放的废气、废水、废渣,必将污染大气、土壤、水体及周围环境。特别是一些穿越居民稠密区和生态敏感区域的高速公路的路段,施工中由于大型施工机械的作业,每日产生的噪声、振动、废气会对周围生态环境造成影响。

公路建设项目施工期间对大气的污染,主要是施工扬尘和运输车辆及施工机械所产生的扬尘,沥青路面施工过程中沥青所散发出来的气味等,尤其是碎石加工厂石料的破碎过程,粉尘很大,对周围环境影响大;同时,沥青混合料拌和场的拌和设备在生产过程中粉尘也较大,近年来采用除尘设备,达到一定效果,但仍然不能根本解决。

施工期间的噪声污染,主要是由于施工机械如打桩机、钻孔机、挖掘机、推土机、平地机、稳定土拌和机、路面材料拌和机、压路机及各种运输车辆等所产生。这些机械的噪声源强,一般为80~100db(a)。对施工人员影响较为严重,尤其是直接操作人员,另外对500m以内的区域有一定的影响。

1.2社会生态环境问题。

公路改善的目的,一般是通过较低的运输费,能较方便地到达市场、工作地点、购物处及诸如健康和教育设施而给周围社会带来效益。在一些主干公路和高速公路项目中,利益者往往主要是长途运输,而当地的效益可能极小。然后,公路建设与公路改建项目总会改变一些公路周围社区或社会环境、影响生活方式、行程方式、社会和经济活动等多个方面。

当公路或其它基础设施截断已有的公路时,就产生了社区隔离现象。在新建的高等级公路和高速公路,设计车速较快,又进行了出入口控制和隔离措施,当地出行的路线加长,直接影响企业业务、行人和非机动车交通,对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产生极大的影响。连接线的修建可解决公路与社区之间的冲突,减少交通对社区的影响,有时也会给当地商业业务带来繁荣,同时社区也会担心由于交通分流而损失业务,有时社区活动就会朝连接线迁移,潜在地改变了现有土地的使用方式。公路建设项目也可能引起地方公路网络上车流量的变化,如果地方交通增加会产生公害。

当农田被一条新建公路而分割时,农业活动也会受到影响,可能干扰现有的耕种方式以及田块之间的连接。同时旅游业也会因公路建设受到影响,公路交通改善,交通方便与快速会对旅游业有利;而如果管理不当,旅游点商业活动增加,会影响旅游的吸引力。

当比较孤立的社区与外部世界的接触联系日益增加时,会产生“文化振荡”,对当地居民的生活产生重大影响。由于公路建设,加强了当地与外界的联系,开放程度加大,当地让其它人来开发与居住,从而扰乱了人类与土地之间的脆弱的生态平衡,更重要的是人口迁移与当地人口的减少。对于大部分当地居民来说,土地是其本身、其生活方式和其生计中一个珍贵和不可摆脱的部分;确实植物与动物都基本上被认为是受尊重的生命,是自然界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而公路建设太容易破坏这种平衡了;新建公路使得当地与外界联系加强,外界人员有的会占有土地种田,有的开发诸如矿藏、森林或野生生物等其它资源;对现有资源的日益增加的竞争,尤其是当居住者引进一种生态上不合适而又未被证实的生产系统时,将可使当地人口处于不利地位。同时,新居民以及公路施工人员往往会带来严重的健康与社会问题,包括疾病、生活习性、就业压力等,这些将影响当地居民的生活方式并易使其受到伤害;当地公路交通改善而提高了其土地价值,将赶走一些低收的租户和住户,公路建设会损害当地一些人的利益。

公路建设必然造成住宅、地产、企业及其它生产资源的被征用,必将引起社会干扰及使受影响的居民遭受损失。征地影响不仅仅是经济方面的,而且还是社会和心理方面的;经济影响包括房屋或一个企业的损失、业务收入的暂时或永久性损失,这些都是可以估计和作价的,但是,对这些损失的具体计价却往往是一个相当困难和持久的过程;社会和心理费用更加复杂,有时更加具有破坏性,社区或村庄被分割和破坏,居民之间的交往也因公路的分割而减少,甚至失去联系,商业也会因此而发生变化,这类问题往往在居民个人的身体健康问题上及不同程度的心理压抑中表现出来。

公路建设对自然和社会环境的影响主要是主体工程占用和分隔土地,移民拆迁;路堑的开挖,路堤的填筑对地形、地貌的植被的破坏,以及施工过程中对环境和水系的影响等。

公路环境保护设计所称的生态环境是指公路中心线两侧各200m范围内的自然保护区、水源保护地、森林、草原、湿地和野生生物及其栖息地等。

公路应绕避生态环境中所列的保护对象。公路对生态环境中的保护对象产生干扰时,应结合受保护对象的特性提出保护方案,将不利影响减少到最低的限度。有条件时,宜进行环境补偿。

2.1生物及其栖境的保护。

公路中心线距省级以上自然保护区边缘宜不小于100m。当公路必须进入自然保护区时,应遵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公路通过林地时,应严格控制林木的砍伐数量,严禁砍伐公路用地范围之外不影响视线的林木。公路用地范围内,应按绿化设计要求进行栽植。有条件时,填方边坡的植被覆盖率在秦岭、淮河以南地区应达到70以上;秦岭、淮河以北地区应达到50以上。公路经过草原时,应注意保护草原植被。取、弃土场地应选择在牧草生长差的地方。公路进入法定保护的湿地时,工程方案应避免造成生态环境的重大改变。施工废料应弃于湿地之外。在有国家级保护的野生动物出没路段,应设置预告、禁止鸣笛等标志,并为动物横向过路设置兽道。

2.2水资源、自然水流形态的保护。

应调查和搜集公路中心线两侧各200m范围内的地表水资源分布、容量以及水体的主要功能。路面径流不得直接排入饮用水体和养殖水体。不得占用居民集中地区的饮用水体;当路基边缘距饮用水体小于100m、距养殖水体小于20m时,应采取绿化带或者其它隔离防护措施。公路在湖泊、水库等地表径流汇水区通过时,应采取措施防止公路对地表径流的阻隔。公路经过瀑布上游、温泉区等特殊水体时,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规定,确定避让距离。在作饮用水的地下水水源保护区设置的排、渗水构造物可能造成地下水水质污染时,应采取措施隔离地表污水。应注意保护自然水流形态,做到不淤、不堵、不留工程隐患。跨越溪、河、沟的桥涵的过水断面,应保证泄洪能力。公路跨越山谷时,应根据山谷宽、深及汇水面积等选择通过方式,有条件时宜优先采用桥梁跨越。工程废方弃置应作出设计,避免阻塞河道水流或造成水土流失。

2.3水土保持。

应充分调查沿线的工程地质、地形地貌、气候条件、植被种类及覆盖率、水土流失现状等,综合采用生物防护和工程防护措施,做好水土保持工作。在山区公路地质病害地段,当采取生物防护措施进行水土保持时,应考虑当地区域水土保持规划。山区、丘陵区公路应尽可能与原有地形、地貌相配合,减少开挖面、开挖量,注意填挖平衡。弃土场应做好排水防护设计,以避免成为新的水土流失源。取土点宜选择荒山、荒地。暴雨强度较大、岩体风化严重、节理发育的石质挖方边坡或松散碎(砾)石土填挖方边坡地段,宜采用植物与工程综合防护措施。做好公路综合排水设计,应充分利用地形和天然水系将路界范围内地表径流引入自然沟中。各种排水沟渠的水流不应直接排放到水源、农田、园林等地。应注重高速公路绿化设计,选用适合当地生长的花草、灌木、乔木等植物,对路堤边坡、弃土等进行绿化,防止水土流失。

《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中指出,生物多样性是指所有来源的形形色色生物体。这些来源除包括陆地、海洋和其他水生生态系统及其所构成的生态综合体外,还包括物种内部、物种之间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具体讲,生物多样性包括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生物种的多样性和生物遗传的多样性三个层次的多样性。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一般有三种方式,就地保护、迁地保护和离体保护。

3.1公路交通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公路建设和营运对地区局部生态环境的影响往往是永久性的。路基、路面、采石取土区、工程施工区以及永久性建筑等,可能在不同路段对森林、草地、湿地、荒漠等生态系统产生一定程度的破坏。公路建设和营运还会干扰沿线野生动物的正常活动,有可能对某些珍稀濒危动植物产生一定的伤害。另外,不合理的公路布局,有可能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等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公路建设和营运必须重视保护生物多样性,采取积极措施,尽可能消除和减少对生物多样性的不利影响。

3.2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主要措施。

公路建设和营运,必须遵守国家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有关法规。

1)实行环境影响评价。

《野生动物保护法》指出,“建设项目对国家或者地方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生存环境产生不利影响的,建设单位应当提交环境影响报告书”。《野生植物保护条例》规定,“建设项目对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和地方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的生长环境产生不利影响的,建设单位提交的环境影响报告书中必须对此作出评价”。在环境影响报告书中,应明确保护措施,并经主管部门审批。

2)保护自然保护区。

《自然保护区条例》明确规定,“禁止在自然保护区内进行砍伐、放牧、狩猎、捕捞、采药、开垦、烧荒、开矿、采石、挖沙等活动,但是,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条例》还规定,“在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和缓冲区内,不得建设任何生产设施。在自然保护区的实验区内不得建设污染环境、破坏资源或者景观的生产设施;建设其他项目,其污染物排放不得超过国家和地方规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

3)合理选线。

公路选线,通常应避开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及古树名木集中分布区、重要自然遗迹分布区、具有旅游价值的自然景观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森林公园等地区。

4)采取保护措施。

如果公路必须通过上述特殊区域时,应建有效的保护设施,如保护网栏、兽类通道及桥涵等。严格管理措施,如限制车辆运行速度,限制噪声,减少尾气污染等。必要时,可以对某些受直接影响的珍稀濒危植物迁地保护。

人类活动产生的环境影响,不论是环境污染及资源破坏,都将直接或间接影响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即造成生态破坏。生物资源破坏将直接影响自然生态系统的主体—生物,从而影响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环境污染将通过降低生物的生存环境质量而使生态系统遭受冲击。公路建设与使用过程中环境污染与自然资源破坏也必将对生态系统产生破坏,因此,必须加以控制。

公路调研报告(精选21篇)篇十五

农村公路是区域路网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关系到一个地方社会经济发展、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提高的重要基础设施。近年来,随着农村公路事业的蓬勃发展,我县已全面实现100%乡(镇)、行政村通水泥(油)路目标,通自然村公路硬化率达xx%,为促进当地社会经济发展起到了关键基础性作用。

截止20xx年底,全县公路总里程达到xx公里,其中高速公路,国道xx公里,县道xx公里,乡道xx公里,村道xx公里。20xx年以前,受重建轻养思想的影响,我县农村公路基本上处于失管、失养、失修状态。无论县道还是乡村道路,路面日益破损,路肩杂草丛生,边沟严重淤塞,侵占路产路权现象大量存在,以致交通事故时常发生,公路使用寿命大大缩短,给广大群众生产生活带来极大不便。我县又属暴雨区,每当遭遇洪灾时,损失更是巨大,交通中断现象屡见不鲜。对此,广大干部群众颇有怨言,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也反映强烈。加强对农村公路的养护管理成为全县干部群众的热切期盼!

随着国家、省、市坚持农村公路建养并举方针的提出,去年以来,我县积极策应,迅速转变重建轻养思想,把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摆上重要的议事干事日程,并结合县情,大胆探索创新,狠抓工作落实,相继健全了养护管理机构,出台了《县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办法》,落实了养护资金和人员,建立完善了一系列机制、模式和方法,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取得了良好成效。为进一步了解我县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现状,近日,笔者深入各乡(镇)、村及相关部门,对农村公路养护存在问题、养护工作开展情况进行调查走访,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1、思想认识有偏颇。

各级政府存在重建轻养的思想,通村水泥(油)路修建期间,各级政府及广大群众投入大量人力、财力、物力,轰轰烈烈实施通村水泥路建设工程。公路建成后,大家都认为行路难问题已经解决了,管理和养护根本不重要,不值得重视,于是乎出现乡(镇)不管、村委会不理、建路理事会解散等现象,农村管养和建设呈现出“冰大两重天”的奇异景象。

2、管理体制不畅。

20xx年虽然出台《县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办法(试行)》,但未能真正贯彻落到实处,“分级负责、属地管辖”原则中明确的责任主体只落实在纸上,因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管理考核机制,各责任单位对农村公路养护均采取回避态度。

3、养护投入不足。

一是养护资金严重不足。全县所有农村公路的养护只有县每年50万元的转移支付费,而乡(镇)、村根本未落实养护资金的配套,且全县各乡(镇)真正用于公路养护的经费不足下拨经费的1/4。

二是养护人员缺位。大多数乡(镇)只作表面文章,有名无实,只有个别乡(镇)有少量的养护工人上路养护,同时养护工人工资偏低,月工资只有200~300元左右(甚至有的一年只有几百元),养护机构、养护人员、养护机具得不到落实,大部分路段处于缺养状态(特别是村级水泥路)。

4、路政管理一片空白。

二是管理机制未落实。我县林木、砂石资源丰富,县内轰轰烈烈的城市建设和新农村建设需要,运输需求较大。广大业户为降低成本,盲目追求高额利润,超限超载现象极为普遍,对农村公路造成极大程度的破坏。但由于农村公路点多面广,加之管理机制上的缺失,很难杜绝类似情况发生。

5、农村公路技术状况差。

由于上级补助低,自筹资金能力差,导致农村公路建设标准低,路况技术条件差,县乡主干道水泥路基本只能达四级公路,路面宽5米左右,交通安全设施基本空白。通村水泥路状况更差,路线随弯就坡,路面材料一般就地采集,材料规格指标达不到规范要求;防护排水设施不到位,抗灾能力弱。

鉴于以上各种因素的相互影响,导致我县农村公路极难得到有效管养,侵占路权行为屡见不鲜,路面破坏程度大,极大影响了农村公路的通畅水平,制约了我县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

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工作如何开展?兄弟省、市、县有许多成功的经验和好的做法。但针对财力穷、山区公路多等县情,我们还是在养护管理的机制、模式、资金筹措等各方面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和创新。

努力营造一种氛围,解决有无必要养路的问题。多年以来,人们都认为公路一旦硬化就可一劳永逸,不需要像砂石路那样进行日常养护了。因此,各级政府及广大群众都不同程度的存在着重建设、轻管养的思想。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特别是近年来频繁出现的洪水侵袭,我县农村公路损毁严重,大部分路段都遭受重创。广大干部群众在探究原因时猛然发现:除了建设标准和质量因素外,最重要的还是由于缺乏有效的管养,农村公路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太脆弱。如这些公路能得到有效管养,损失可大大降低,真可谓是“人祸”大于天灾!

有了这样的醒悟,各级政府和广大干部群众开始形成一种共识:水泥公路不仅要养护,而且养护的要求要更高,管理的力度要更大;养护农村公路不仅是实实在在的民生工程,也是党和政府“三送”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更是当前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的有效载体!共识形成后,加强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的氛围也随之浓厚起来。在这一认识转变、氛围营造中,县交通运输部门作了许多努力:对全县1200多公里农村公路现状进行了全面的调查分析,掌握了大量的一手资料;深入千家万户和基层一线开展对农村公路养护问题的民意调查,并问计于民;争取了将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工作纳入“三送”工作内容和县委、县政府对乡(镇)及有关部门绩效管理考核内容;促成县人大常委会开展了为期两个月的农村公路现状调研,形成了有很强指导性和操作性的调研报告,供县委、县政府决策,县主要领导就该项工作进行了多次批示。

全力落实两笔资金,解决有无钱养路的问题。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的核心问题是“钱”。20xx年以前,我县农村公路的养护只有农村税费改革时安排的50万元,相对需求来说,可谓是杯水车薪。为此,我县通过整合各渠道资金落实了农村公路养护所需的两大笔资金。

一是日常养护资金。通过县财政采取“包”和“补”的方式以及乡村两级自筹解决。县养公路按4500元/年·公里的标准,由县财政“包”其需要的100余万元。乡(镇)养公路按2500元/年·公里的标准,县财政按1000元/年·公里“补”近40万元,其余近60万元乡(镇)统筹至县财政。村养公路按1000元/年·公里的标准,20xx年,由县财政“奖”10万元(对年度综合考评达优良且排在前200公里的村养公路),其余通过“一事一议”、“三送”项目、热心人士捐助、义务投工投劳等渠道解决;今年1月份起,对村养公路养护资金由以奖代补改为直接补助,即对全县近660公里村养道路按每年每公里500元的标准进行补助,并要求所在乡(镇)每年每公里补助200-300元。

二是大中修、安保和小型水毁修复工程资金。实行分级负责、多方筹措的办法,即县养公路由县财政统筹安排,每年预算60万元,由县交通运输局根据需要提出使用计划、财政部门审核拨付,如超过60万元,则由县财政另行追加;乡(镇)、村养公路则由乡村两级通过“一事一议”、“三送”项目、群众捐资或义务投工投劳等渠道解决。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去年县财政安排了9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农村公路水毁工程修复、县乡公路主要路段安保设施完善和小桥涵洞的维修。

着力组建三支队伍,解决有无人养路的问题。

首先,组建了一支管理队伍。20xx年以前,我县只有交通运输局下设的县乡公路管理站负责全县农村公路建设养护管理工作。因人员太少,仅参与公路建设规划、监管就力不从心,根本无法承担农村公路养护管理职责。根据工作需要,20xx年我县在交通运输局内设机构中增设了“县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站”,兼挂“县农村公路路政大队”牌子,10个全额拨款编制。同时,各乡(镇)也按照要求组建了农村公路建设养护管理站,由乡(镇)分管领导兼任站长,并按乡1-2人、镇2-3人配备工作人员,负责辖区内农村公路建设和管养工作。

其次,组建了一支养护队伍。根据《办法》明确的县养公路公里1人、乡(镇)养公路5-6公里1人、村养公路每人养护长短不限但每条路段至少1人的原则,按照“年龄40-60岁,热心公益事业、吃苦耐劳、厚道实干、常居本地”的要求,我县组建了一支280人组成的养护队伍,其中县养公路养护工人50人,乡(镇)、村养公路养护工人230人,这种规模的队伍基本满足了全县农村公路养护的需求。队伍组建后,县交通运输局立即对这支队伍开展了岗前培训,提高他们的养路技能和护路知识,确保了他们尽早“上路”、“入门”。

再次,组建了一支信息员队伍。这支队伍由养路工人、农村班线司机、乡村组干部和热心群众组成,人数达500人之多。通过他们能最快、更多地收集和掌握路政路况信息,对发现的险情和侵权行为,便于相关部门及时采取应对措施,确保公路安全畅通。

致力探索并创新一系列工作机制、模式和方法等,解决有无效养路的问题。农村公路养护管理中的认识、资金、人员问题解决后,为了确保工作有效开展并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我们大胆探索并创新了一系列工作机制、模式和方法等,从而解决养护责任划分、养护模式确定、养护检查考评等一系列操作层面的问题。

(1)探索并创新了养护责任机制。

我县探索性地提出了“县养公路”、“乡(镇)养公路”、“村养公路”的概念,明确县养公路包括主要县道和专用公路,养护责任主体是县人民政府,县交通运输局具体实施;乡(镇)养公路包括非主要县道、乡道和主要村道,养护责任主体是乡(镇)人民政府;其余公路为村养公路,由村委会负责养护。这打破了传统的县、乡、村道的框框,把养护责任更多地落实到县乡两级,从而提高了养护资金的保障度。

(2)探索并创新了养护模式。

县养公路我们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以养护工程对外发包的形式,通过公开招投标,确定承包公司,一包三年。乡(镇)养公路则是因地制宜,灵活多样:高田镇是参照县养公路模式确定总承包人,丰山乡则采取分路段(约5公里)发包给个人养护,而其余8个乡镇是按照“属地原则”由公路所在村委会负责承包管养,除与养护经费挂钩外,还与村级转移支付挂钩。村养公路的养护模式则更加灵活,以有效、管用为原则,自行确定。

(3)探索并创新了资金筹措方法。

针对财政穷县的实际,我们采取了分层次、多渠道筹集的方式,通过财政安排、乡镇自筹、村级配套、“三送”项目、“一事一议”、群众捐助等渠道解决。同时,根据工作推进程度,逐步提高补助标准。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为了确保乡(镇)养公路的乡镇自筹部分到位,我们经过乡(镇)确认养护里程和自筹金额后,由县财政从下拨经费中扣除并进入专户,这多少带有强制性。

(4)探索并创新了养护检查考评办法。

首先,将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工作列入了对主管部门和乡村两级绩效管理指标体系,以此来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

其次,在考评内容上,将考评内容分为养护质量和养护组织管理两个方面,并各占总分的70%、30%;在考评要求上,县、乡、村养公路以及文明样板路与普通路区别对待,标准不一;在考评时间上,县养公路每月分线路全面检查考评,乡(镇)养公路则文明样板路每月检查,普通路月抽查、季度全面检查,村养公路则由去年的乡(镇)对其月抽检、季度全面检查,县对其季度抽检、半年全面检查,今年调整为县对文明样板路每月检查,普通路季度抽查,半年全面检查。再次,为了确保检查考评的公平公正,防止打“人情分”,我们推行了复查机制,当复查结果与检查评价差异较大时,启动对参检人员的责任追究。

(5)探索并创新了激励手段。

县养公路如年度综合考评达优良,除全额拨付养护经费外,还实行奖励。乡(镇)养公路在季度考评中扣拨的养护资金,分别按50%、30%和20%奖励给年度综合考评达优良且位列前3名的乡(镇)。去年,村养公路年度综合考评达优良且排名列200公里前的每年每公里奖励500元。这些激励手段大大激发了乡村之间相互竞赛、争先创优的热情。

县养公路从20xx年10月1日起,50名养护工作人员齐装上阵,投入15台割草机、2台挖掘机、4台运输车,锄头、铁锹、畚箕、砍刀人手一套,分上、中、下3个片区正式启动养护工作。采取“先分路线集中整治,后落实到个人管养”的方法,扎实开展割杂草、培路肩、清水沟、扫路面等工作。截止去年11月底,13条县养公路共229公里已全部整治到位,12月初将养护责任落实到人。县财政安排200万元“三送”民生资金用于县道维修和安保项目,累计完成路面修复4600m2、砌挡土墙1780m3、浇注(砌片石)水沟620m、修复涵30m、安装标牌标识等近800块、防护栏300m、划标线1200m2,里程碑150余块。经过集中整治,路肩平整、水沟通畅、路面干净、视线良好,受到广大群众的交口称赞,也得到了省局领导和市局养护考评组的充分肯定。目前,在正常养护的同时,正在按40%的比例打造文明样板路,促使养护管理提档次、上水平。

乡(镇)养公路。

20xx年8月上旬开始,各乡(镇)均制定了乡(镇)养公路养护管理实施方案或管养办法,成立了管理机构,并结合实际,采取村委会承养或公开招投标等形式落实了养护人员,并购置了相关养护器械,10个乡镇共购置割草机43台和人手一套的简易养护器具。大部分乡(镇)采取“先集中整治,后移交养护工人”的办法,扎实推进养护工作。县财政安排700万元“三送”民生资金用于乡村道交通项目,据统计10个乡(镇)完成路面修复6700m2、砌挡土墙7230m3、浇注(砌片石)水沟9735m、修复涵管95m、安装标牌标识等570块、防护栏540m。截止去年11月底,389公里乡(镇)养公路已全部完成整治任务,12月初起落实到了养护工人个人。根据县交通运输局年终总评结果,乡(镇)养公路优良率达90%,合格率为100%。目前,各乡(镇)也在按30%的比例打造文明样板路。

村养公路。

各村均落实了养护人员,开展了养护工作。特别是今年3月份起,由于养护经费得到进一步的落实,各村积极性明显提高,在坚持日常养护的同时,也按20%的比例创建村养文明样板路。

在推进农村公路养护的同时,我县还强化路政管理,建立信息队伍,加强路政巡查,严格路政执法,保护路产路权,消除交通隐患。全县共清理占用路肩种植农作物万余平方米,清理乱堆乱放近4600处,拆除近500处,查处乱搭乱建案件6宗。

由于工作成效明显,我县被评为20xx年度全市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工作先进单位(第一名),今年3月份作为好的典型迎接了市人大常委会的专题调研,4月底全市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现场会在我县召开。《赣南日报》分别在5月14日、5月28日、6月12日先后3次报道了我县农村公路养护经验做法。

(一)存在不足。

一是养护经费仍然不足。与国务院的要求和实际需要比,我县无论是县养公路还是乡(镇)、村养公路,无论是日常养护资金还是大中修资金,都还很不够。

二是村养公路养护管理相对滞后。受资金等因素影响,部分村养公路养护管理效果还不尽人意。

有发生,利用路肩种植农作物未完全杜绝,超载超限屡禁不止。对这些现象,我们在路政执法中法律依据不明,执行力度不够,效果自然不明显。

(二)今后工作打算。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结合我县“一年打基础,两年促提升,三年抓巩固”的推进工作思路,今年将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思想认识再提高,增强深入推进我县农村公路养护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把养护管理摆上更加重要的干事日程,持之以恒地抓好落实工作;把农村道路的养护工作当作重要的民生工程来抓,成为“三送”工作一项重要内容;把农村公路养护纳入各级组织正在开展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做到知行合一、立说立行、立见成效,让群众感受到明显的变化,得到真正的实惠。

加大资金筹措力度。力争通过几年的努力,从多渠道筹措日常养护经费,使县、乡(镇)、村养公路分别达到每年每公里7000元、3500元、1000元的标准。同时,多种渠道筹措大中修资金。

突出工作重点。着力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全力突破村养公路的养护管理,做到全覆盖、常态化,使县乡村公路养护管理协同推进。对村养公路要做到四“落实”,即养护经费落实、养护人员落实、养护工作落实和检查考评落实。

二是着力抓好“文明样板路”建设。在去年“示范路”创建的基础上,围绕“畅、洁、绿、美、安”总要求,大力推进“文明样板路”创建活动,全面提升我县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水平。

三是努力抓好路产路权的维护。继续抓好农村公路执法宣传,增强沿。

途群众爱路护路意识;依法批建道路两旁建筑物;坚决制止占用路肩、边沟、边坡种植农作物行为,及时查处违章建筑和占道堆放、经营案件,打击超载行为,强力维护路产路权。

公路调研报告(精选21篇)篇十六

路政与养护是公路行业职能的重要组成部分,过去传统的工作模式下,路政管理和公路养护工作各自独立,路政中队和养护人员分别上路巡查,两支队伍、两辆车巡的是同一段路,从事的是不同的工作,这就造成了工作效率的降低和人力、物力的浪费。为进一步提高公路巡查效率,降低巡查成本,打造高效型、节约型单位,初,滨州市公路管理局选取县公路管理局作为路政、养护联合巡查管理工作试点单位,近期我们对县公路局路政、养护“两位一体”模式进行了调查研究,发现该局经过近一年来的有益尝试和积极探索,积累了一些宝贵的经验,同时也暴露了几个问题,现就调查结果做以下分析报告。

1、加强教育培训,促进角色转换。路政、养护“两位一体”工作模式的实行,要求路政员兼任养路工、养路工兼任路政员,角色的转换首要任务是提高人员的理论水平和业务素质,县公路局组织全体路政人员进行公路养护知识培训,同时对全体养护人员进行路政知识培训,使他们全面了解养护及路政工作方面的知识,培养成为双重职责多面手,以此强化一线路政、养护力量,为新工作模式的顺利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深化资源整合,实施集约管理。新模式实行以来,各路政中队入驻基层公路站,改变了以前路政中队没有固定办公地点,而公路站有多间闲置房屋得不到利用的状况。整合后的路政中队、公路站由原来的两部车上路巡查,现在共用一部路政巡查车上路,既节约了行政成本又提高了工作效率。

3、健全运行机制,理顺工作流程。路政、养护“两位一体”模式下,公路站站长兼任路政大队副大队长,负责所辖区域内国省道干线公路的路政管理与公路养护工作,野外工作补助由路政大队发放,路政巡查中队长兼任公路站副站长,协助公路站站长工作,养护人员聘为兼职路政员,路政员兼顾养护工作,将路政管理和公路养护有机结合在一起,在加强日常养护工作的基础上,严格落实路政巡查制度,科学制定巡查计划,有针对性的加大巡查密度和频率,对管辖路段的涉路行为,做到了尽早发现、迅速出警、依法查处,及时消除各种影响道路安全畅通的隐患。

4、做到权责明晰,确保管养互补。新模式下,公路站职责范围包括:一是维护路产路权。及时制止、查处公路用地取土采石,损坏路基边坡,占用堵塞边沟,边沟排放工业污水,倾倒垃圾以及损坏硬化路肩、护肩石、路缘石、泄水槽,损坏、腐蚀、漏撒污染路面,损坏桥梁栏杆扶手、立柱、桥梁人行道、块石涵洞、涵顶帽石、浆砌防护工程、隔离墩隔离墙(栅)、防撞护栏、示警桩、轮廓标、铝材反光标志、钢管标志杆、水泥里程碑、水泥百米桩、水泥界碑、照明装饰灯、施工路栏、锥形标志、路面标线,损坏公路绿化乔木、长青绿篱带、常绿篱球、木本花木、矮林、草坪、一、二年生草本花卉,割损部分树冠等损害公路路产、侵犯路权的行为。二是路域环境综合治理。对利用公路及公路用地进行集市贸易、摆摊设点、堆放物品、倾倒垃圾、设置障碍、挖沟引水、利用边沟排放污物或其他损坏、污染公路和影响公路畅通的现象进行整治,对建筑控制区内的违法建筑进行清理。三是标志标线管理、设施维护。对标志、标线进行管理,确保标志、标线齐全、规范、美观,及时补设缺失公路标志、扶正歪斜公路标志,对公路路面、桥梁、界桩、行道树、路缘石等路产进行管理。四是路政许可管理。对临时占用路面、临时占用公路用地、建设占用公路用地、占用绿化用地、新增平交路口、桥梁附设电缆(管线)、设置非公路标志等路政许可事项进行监督,负责路政许可施工现场的管护工作和养护施工现场的交通管理工作。五是公路养护管理。加强公路日常养护管理,保持路面清洁,边坡适度,行车舒适;路肩整洁,边坡稳定、排水畅通;构造物、桥涵、隧道完好;沿线设施完善;绿化林木协调美观。六是完成上级安排的其他工作。

路政、养护“两位一体”模式下,县公路局积极找寻公路管养的最佳结合点,路政和养护人员密切协作,较好地完成了各项任务,体现了这项新机制强大优势。

1、处理问题突出“专”。目前,路政养护两位一体的工作模式在局运行良好,合二为一后的公路站现有路政员4名,养护人员兼职路政员1名。路政、养护“两位一体”模式,将单一的养路工、路政员两种身份合二为一,使路政、养护力量都得到了充实,突出解决了过去工作中存在的责权不明,甚至相互推诿的现象,现在路政、养护人员在工作中相互交流、共同进步,从以前的各自为战转变为协调同步,涉路问题不分你我,形成了人人关心路政管理工作、人人从事公路养护的良好局面,推动路政、养护工作向纵深迈进。

2、解决问题突出“快”。以前路政巡查发现问题后,回去先将情况写入巡查记录,再将该问题反映给分管领导;如果养护巡查人员在路上发现路政案件后,也是要向养护分管领导的汇报,然后再逐级将情况反馈给路政管理部门。而现在新模式下,在路上发现问题后,现场就能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减少了中间环节,同一问题的处理变的更为快捷,日常的养护工作在巡查过程中一并完成,巡路人员能够及时填报巡路日志、报案记录,第一时间掌握公路桥梁状况、公路绿化、沿线设施、标志设置情况及超限运输车辆交通量等信息,既提高了路政管理效能,确保及时制止、查处各种损害路产路权违法行为,又将对公路的损坏控制在前期或较小损坏阶段。

3、行政成本突出“省”。联合巡查改变了过去路政、养护分别巡查,重复巡查的做法,将两者合并同车巡查,一经发现问题,由巡查人员共同处理。此举减少了重复支出,有效的降低了巡查成本。县公路局三个路政中队入驻公路站以后,路政、养护上路巡查使用一辆路政执法车辆,封存三辆原公路站养护巡查皮卡车,根据往年核算的车辆油耗、维修保养成本,预计每年至少可以减少36000元的行政费用支出,突出体现了集约化的要求。

4、服务意识突出“强”。新模式实行以来,县公路局强力推进路政、养护作风整顿,增强服务意识和奉献精神,使职工从思想上做到以路为业,以站为家,形成了管理与服务并重、管理与服务同步的工作新格局。路政中队入驻公路站,有了固定的办公场所,并配齐摄像机、照相机等器材以及各类事案文书、路赔票据,方便群众就近处理路政事案、咨询涉路问题,对于现场可处理的各类路政事案,可就近在公路站完成,事案文书、路赔票据月底交路政大厅汇总,这样就节省了行政执法相对人的时间和精力,促进了工作效能效率的提高,大大提升了公路部门的社会形象。

5、管养效果突出“好”。今年以来,县公路局路政、养护上路巡查的密度、频率更高,职工的工作积极性更强,及时发现、处理的涉路事案更多。截至10月底,路政巡查总里程达153500公里,处理路政事案数由去年同期的89起上升为733起,依法收缴路赔收入117万余元,事案查处率、结案率均达到96%以上。路政执法人员与养护人员互相配合,深入开展迎全运城乡环境规划建设管理环境综合整治活动,对城区进出口及穿村镇路段脏乱差、建筑控制区违法建筑、集市贸易、摆摊设点、未经许可违法设置非公路标志、公路用地内各种堆积物、麦收期间在公路上打场晒粮等现象进行整治和清理,进一步确保了县域内干线公路的“畅、安、舒、美、优”。

今年是县公路局实行路政、养护“两位一体”模式第一年,由于没有以往经验的可供借鉴,尚处于探索磨合阶段,虽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也暴露出了几个问题。

1、路政、养护共用一辆车上路巡查、作业,人员、车辆过于集中,两项工作同时出现紧急任务时,调配困难大,就会出现分身乏术的问题。

2、具体工作中,存在重管轻养现象。由于路政管理要求人员、车辆大部分时间在路上巡查,而日常养护工作以及小修保养需要定点施工,这就会造成保证了路政巡查时间和效果,养护工作质量下降的问题。

开展路政、养护“两位一体”模式是当前公路发展形势下加强公路管理工作、创新管理理念的具体体现,符合节约化、人本化的发展思路,通过县公路局的试点工作,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虽然也暴露出了几个问题,但从综合分析的角度来看,利远大于弊。我们认为通过进一步在实践中的探索、完善,这种新的工作机制值得在系统内推广。

公路调研报告(精选21篇)篇十七

为了全面了解我镇农村公路建设情况,促进农村公路健康有序发展,我们于近期就我镇农村公路建设情况开展了专题调研。通过此次调研,近年来,白沙镇在区委、区政府以及上级部门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紧紧抓住农村公路建设政策机遇,克服建设资金短缺、建材价格高、道路条件差等种种困难,不遗余力地狠抓农村公路建设、养护与管理,农村交通发展日新月异,公路路况水平、通达深度、路网等级等得到了很大提升,形势令人振奋。农村公路建设在取得成就的同时,但也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现就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农村公路建设基本情况。

农村公路是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桥梁与纽带。近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抢抓机遇,明确目标,及时制定规划,有力地推进了我镇农村公路的建设步伐。我镇现已建成通车农村公路282公里,惠及19个村居,直接受益群众8万余人,其中县道公里、乡道公里、村道公里,全镇24个村居全部通了水泥路,通达率100%,通畅率均达100%。已下达计划完成实施的有20xx年小康路建设24公里、正在实施的有20xx年小康路建设公里、20xx年小康路建设公里。我镇现有永久性桥梁24座,今年,整修了有安全隐患的龙白路倒桥、千旦岩桥、堰口桥,新修了恒和便桥,确保群众出行安全。

(二)农村公路的建设加快了农民群众致富的步伐。

我镇属于典型的丘陵地带,有相当一部分村座落在山上,在未通公路前,农民出行只能靠步行,农产品的外运和生产资料的运入只能依靠“肩挑背负”,极大地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连续几年的农村公路建设,给农村群众致富插上了翅膀,当地的农产品和土特产便可以及时走出山门走向大都市了,这样就能促进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带动农村产业的发展和产业的调整,从而达到加快农民致富的步伐的目的。

(三)我镇农村公路建设的优势。

一是我镇作为全国行政试点改革镇,区各部门权限的下放,农村公路建设的一些手续在本镇即可完善,从而减少了一些审批环节,加快了公路建设进程。在重庆市实行“四好农村路”建设以来,一些新的措施和政策的出台,都为进一步搞好农村公路建设创造了良好的机遇。

二是当前农民群众建设农村公路的热情高涨,要求建设改造农村道路的呼声迫切。因此引导好村民“一事一议”,辅之以政策和适量资金支持,就能掀起农村公路建设的高潮,使“星星之火”达到燎原之势。

虽然我镇农村公路建设取得了斐然的成绩,但调查也发现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村民出资、出工及受益企业出资等弥补建设不足资金。但由于地方财力有限,投入到农村公路建设的资金不能及时、足额到位,且农村富裕程度不平衡,地理环境各异,依靠农民自身投工投劳或采取“一事一议”的方式筹资也非常有限,加上道路所需建材价格持续上涨及政府不能负债等原因,从而资金短缺成为了制约农村公路进一步发展的“瓶颈”。(目前白沙平均每公里造价在95万元左右,现每公里有15万元左右的资金缺口)。

二是招标方式有待进一步优化。20xx年3月以来,我镇农村公路主要采用最低价评标法以及从行业主管部门项目库中随机抽取等方式。最低价评标法,虽然对于业主方来说节约了成本,但也存在恶意低价等情况的发生,由于恶意低价等方式中标价格较低,导致施工方利润较低或者没有利润,施工方便会采取增量或者拖延的手段,从而给业主方带来较大的监管压力和成本。在随机抽取中,经常会出现抽取到的施工单位无故弃标的情况,从而无法保证小康路的顺利实施。

三是由于公路重建轻管的观念较为突出,长期以来对农村公路路面养护投入极少。虽然我镇按照要求组织了相关村居对道路进行养护,但因养护资金较低,出现了养护人员不专业、养护积极性不高和养护人员流失现象,农村公路养护水平和养护质量都无法得到保证。加之少数群众整体利益意识差、法制观念淡薄,致使农村公路的路产路权受到了一定程度的侵害,部分农村公路的路况极差,车辆通达程度低,尽管公路修到了家门前,车辆也很难行至家门口。

四是建设速度上不来,差距大。在今年全区农村公路建设现场会上明确提出,到20xx年11月底,白沙镇20xx年小康路建设公里、20xx年小康路建设公里要求全部完工,但由于我镇地处丘陵,施工难度大,资金不能入时到位,雨季较多,影响施工进程,目前20xx年小康路有公里及20xx年小康路公里仍在施工中,差距还很大,任务艰巨,按区里下达的任务,我们的建设速度明显滞后。

五是人员业务知识不够,专业性不强,需加强业务培训,强化业务能力。由于镇街人员流动性较大,轮岗或者混岗使用的情况存在,在农村公路的管理上存在业务知识不够,专业性不强的情况。建议上级部门定期或不定期的进行业务知识的培训,提高镇街相关人员的管理能力,更好的服务于农村公路的建设和监管。

(一)多方筹资,政策配套,为农村公路建设提供资金保证。

资金问题是制约农村公路建设的关键因素。工程建设中选择合理线型和技术标准,不随意征用农民宅基地和耕地,合理降低修路成本。可采取“交通部门争取一点,上级财政部门补助一点,农村群众筹集一点,社会捐资一点,部门帮扶一点”的办法,充分调动和发挥各部门以及社会各界的积极性,鼓励社会筹资、企业赞助、个人捐资等方式,切实形成以政府投入为主、农村农民为辅、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的多渠道的筹资。鉴于现有的财政体制,建议区政府对小康路除去群众自筹部分进行全额补助(目前我镇群众自筹12万元/公里),落实资金建设缺口问题,确保农村公路能顺利实施。

(二)完善评标方式。

建议在随机抽取时,先由项目库中现有的施工单位自主报名,再从报名的单位中抽取,避免出现中标单位无故弃标的现象。优化评标方法,多种评标方式相结合,以确保农村公路的顺利实施。

(三)落实农村公路养护责任主体,加快推进农村公路养护体制改革,提高养护资金。

四是提高养护资金,建立稳定的农村公路养护经费渠道,为养护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有力的经费保障,以便于相关村居能安排固定专业的公路养护人员,以提高养护水平,确保农村公路能得到及时、有效的管养,使公路始终处于良好的技术状态,保证其发挥应有的运输效益和社会效益。

(四)建议相关部门配合支持,给农村公路建设创造一个好的环境。

各相关部门应出台相应优惠政策,加快农村公路建设,做好涉及工程建设的征地、拆迁和施工环境保护工作。各行政村要完成通村公路的路基、桥涵等配套工程,上级各种补助的资金只能用于路面建设。通村公路建设占用土地,按程序报国土部门审批,国土部门要在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前提下,特事特办,简化手续,提高办事效率。涉及农村公路的拆迁工作,相关单位和个人不得借故推诿、阻挠,涉及供电、林业、水利、广电、电信、移动、联通等部门的拆迁工作,由各部门自行负责解决。通过各部门配合支持,加快我镇公路建设步伐,按时完成上级下达的公路建设目标。

农村公路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涉及面宽量大,任务非常艰巨,它需要全镇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团结一致,同心合力,科学规划,精心建设,强化管护,只有这样,我镇的农村公路才能又好又快地健康发展。

公路调研报告(精选21篇)篇十八

隆冬季节,带给人们一丝寒意。正值此时,我段的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犹如扑面而来的春风,荡尽了冬的寒意,像一股暖流沁入心脾,温暖着职工的心房。

20xx年11月,我段按照县委统一部署,坚持以“平稳有序、高效科学”的原则,在公开、公平、公正的环境里,进行了以竞争上岗、双向选择为主要方式的人事制度改革,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这种方式得到了各级领导认可和同志们的好评。

根据县委的总体要求,我段结合实际情况,针对职工对改革在意识观念上存在的问题,作了大量深入细致的工作。多次召开了段务会,职工代表大会进行专题研究,反复进行宣传动员,使广大职工认识到改革的重要性、必要性,真正懂得改革是形势发展的需要,是解决现实矛盾的需要。为此次人事制度改革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1、坚持因事设岗,优化组合的用人用工机制。段机关实行定编、定岗、定责的“三定”原则。股室负责人和机关管理、工勤人员全部实行竞聘上岗,择优聘用;各基层养护站生产岗位人员,实行双向选择,优化组合。

2、坚持规范操作,平稳过渡原则,建立健全制度。如制定自谋职业、离岗待退等职工分流处理办法、充分考虑改革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规范运作,以确保改革的顺利进行。

在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转变观念的基础上,实行各股室负责人、机关管理、工勤人员实行竞聘上岗;养护站员工实行优化组合、双向选择。在整个改革过程中,我们所有的程序都是透明的,没有任何暗箱操作,公开、公平、公正的竞聘,为改革顺利实施提供了保障,得到了全段职工的拥护,干部职工没有异议,就是落聘人员也无话可说。通过公开竞聘21名同志走上了段机关管理人员岗位。

沐浴着春风的人们,积极投入到改革之中来,改革的枝头挂满了累累硕果:使职工们的思想得到了统一、认识得到了提高、观念得到了转变,真正达到了“以为争位,以位促为”的改革目标;建立起了“竞争、高效、科学”的用人机制,极大地优化了职工队伍结构;为养路事业的更大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工作氛围,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为养护体制的全面改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公路调研报告(精选21篇)篇十九

公路养护行业文化是文化在公路领域的反映和体现,是随着公路事业的发展而逐步形成的具有鲜明行业特点的文化,是社会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概括地说,公路养护行业文化是公路养护职工在公路建设、养护、管理等实践活动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主要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交通部《交通文化建设实施纲要》对此这样界定的:精神文化是交通行业的核心价值理念,是交通行业的核心文化;制度文化是体现交通行业价值理念、规范交通行业行为的规章制度;物质文化是体现交通行业价值理念、展现交通行业外在形象的环境和形象标识。因此,公路养护行业文化是公路事业综合实力的集中体现,公路养护行业文化与公路事业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共同繁荣。

近年来,我省各级公路管理部门日益重视公路文化建设,把公路行业文化建设作为对内凝聚人心、激发活力,对外展示行业风貌、构建和谐公路的重要举措,且取得了显著成绩。如:从2014年起,省管公路贯彻“12435”发展思路,促进了省管公路的机制改革,使公路行业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以受社会高度评价的“三个工程”为例:

“321”工程即:三年时间,建设300个高标准的大管理所,200个设施完善的石料场,100个设备齐全的机械化站”。到2014年底,全局已建成大所275个、石料场156个、机化站108个,新改建职工宿舍8530套。基本解决了职工住房简陋,材料靠外购,手业养护等历史遗留问题。“321”工程不仅改变了我省公路养护的传统组织结构形式、养护技术手段和职工生产生活环境,还扭转了养路职工过去“技术素质低,养路机械化水平低,养护生产力低”的“三低”状况。

“安保”工程。“安保”工程即:“以人为本,以车为本,消除隐患,珍视生命”为主题的公路安全保障工程。截止2014年底,全局投入资金11503万元。自实施安保工程后,在全省机动车猛增至600万辆的情况下,2014年的交通事故比2014年下降39。8%,经济损失减少32。6,因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减少309人,这是我省20多年历史上没有过的。“安保”工程,受全社会欢迎,都称这项工程为“救命工程”。

“人性化服务工程”。全局以为公路用户提供安全行车环境、为公路维护提供安全环境、为公路设施提供安全保障,的“三为”作为最高服务标准。围绕"实施安保工程,增设服务设施、规范标志设置;填筑会“吞人”的深侧沟;在主要交通路口、风景区设置人性化标志标牌;实施环境生态绿化工程,为用户提供安全保障、路政咨询服务、温馨亲情服务、公路通行信息、路况信息服务、畅通便捷服务,打造公路人性化服务的民本形象。树立云南公路路况好、路风正、行车畅、效益高,安全快捷的良好形象。

但在实践中,仍然存在以下难点:

公路养护的服务理念,更体现出对养护工作的要求,具体来讲就是要做好三个层面的工作:养护要及时,做到预防性养路;养护要系统,做到规划完整,责任明确;养护要科学,增加养路工程的科技含量,做好高速公路的“再建设”。针对当前我国高速公路养护管理存在的问题,公路养护部门应该适应新形势的需要,以崭新的服务理念作指导具体养护工作,采取有效的养护策略,提高公路养护的质量。

首先,规范机构设置和制度。一切工作的顺利开展,都需要以完善的机构设置和详尽的规章制度作为基础和保障,高速公路的养护也不例外。目前我国高速公路养护机构设置一般是在高速公路管理局下设线路管理处、专职养护处已经工程科等部门,这种设置有其自身优点,如处理突发事件时较为及时,资源调动与协调比较方便,但同时也存在着责任分化、养护成本过高等弊端。因此,提高高速公路养护的首要任务就是要规范机构设置,尤其是要建立人员精干、业务熟练、技术全面和高科技水平的养护队伍。与机构相配套的规章制度也需要进一步健全,完善高速公路巡查制度、保养制度、信息管理制度和量化考核制度,这样可以保证责任到人,评价有据,并能够激发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其次,提高养护科技水平,增加工作的科技含量。公路养护也需要专门的技术依托,不是简单的修修补补,这一点我们要多借鉴国外先进的公路养护技术,并及时引进国外先进的技术设备充实到高速公路养护器材中。养护技术的改革主要是要摆脱以往较为落后的人力养护,走机械化、自动化养护的道路,比如使用先进的计算机监测系统协助检查并全天候监控公路状况,建立高速公路状况的动态数据库,如路面管理信息系统和桥梁管理信息系统等。

提高高速公路养护还要做到预防性养护,这对路况检测提出了更大挑战,可能。

需要庞大的路基、路面、积水性、桥梁承载能力等数据整合系统,这种预防措施更需要养护人员不断提高养护知识水平,以适应预警养护工作。

第三,要加强监管力度。这包含两层含义,一是要加强政府、社会对高速公路行业的监管、监督,通过政府强制、社会舆论,促进公路养护部门在履行养护责任、收取养护费用以及具体养护施工过程中的科学性,避免虚假、怠工现象;二是要提高公路养护部门管理者的素质水平,实践证明,决策对于一个部门、一项工作有着机关重要的作用,养护工作也需要管理层恰当决策,对工作中可能存在的漏洞和错误进行预期,并组织员工进行计划制定和责任落实。

公路调研报告(精选21篇)篇二十

交通安全的调研报告现今社会,交通问题成为不可忽视的重要现象,因而,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既是时代的呼唤,也是素质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为此,我对大学生的交通安全意识情况做出调查,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交通安全是指不发生交通事故或少发生交通事故的主观条件,即指交通参与者要严格遵守交通法规,进步警惕,不因麻痹大意而发生交通事故。大学生交通安全是指大学生行走、乘坐交通工具时的人身安全。只要有行人、车辆、道路这三个交通安全要素存在,就有交通安全题目,也许只是一个小小的意外,就会造成严重后果,断送美好的前程,甚至生命。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当代大学生交通意识淡薄,结果不容乐观。96.7%的人有过闯红灯的经历,固然大家都以为闯红灯存在危险性,但实际上能过做到一直遵守交通规则的人少之又少。30%的受调查者以为我们应当自觉遵守交通规则,23.3%的人以为闯红灯不以为然,46.7%的人是跟随大家闯红灯。66.7%的人是由于有急事闯的红灯。这些数字是值得我们警醒的,我们更应进步交通安全的意识。

发生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是思想麻痹和安全意识淡薄,很多大学生刚刚离开父母和家庭,缺乏社会生活经验,头脑里交通安全意识比较淡薄。所以,发生交通事故的主要形式有以下几种:

行走时发生交通事故。

大学生余暇空闲时购物、观光、访友要到市区活动,这些地方车流量大,行人多,各种交通标志眼花缭乱,与校园相比交通状况更加复杂,若缺乏通行经验发生交通事故的概率很高。难怪上海一所著名大学的校长说:“在各个大学中普遍存在这样一种情况,少数学生书读得越多,越不会走路,遵守交通规则的意识越淡薄,不仅在校园里乱骑车、乱停车,在马路上违反交通规则也时有发生。”

乘坐交通工具时发生交通事故。

大学生离校、返校,外出旅游、社会实践,寻找工作等都要乘坐各种长途或短途的交通工具。全国各地高校大学生因乘坐交通工具发生交通事故的情况时有发生,有时甚至造成群体性伤亡,教训十分惨重。

1、进步交通安全意识。

大学生发生交通事故最主要的原因是思想麻痹、安全意识淡薄。作为一名在校大学生遵守交通法规是最最少的要求。若没有交通安全意识很轻易带来生命之忧。

在重要位置。学校要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加大教育力度,实现全员、全面、全过程教育。交通安全教育要始终贯串于学生在校学习、生活的全过程中,做到常抓不懈,持之以恒,使学生安全地度过大学生活时期。

2、自觉遵守交通法规。

除进步交通安全意识、把握基本的交通安全常识外,还必须自觉遵守交通法规,才能保证安全。以下两点是大家必须把握并要在日常生活中严格遵守的。在道路上行走,应走人行道,无人行道时靠右边行走。走路时要集中精力,“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不与机动车抢道,不忽然横穿马路、翻越护拦,过街走人行横道;不闯红灯,不进进标有“禁止行人通行”、“危险”等标志的地方。

公路调研报告(精选21篇)篇二十一

在高速公路管理工作中,公路养护是其中一项很重要的工作,它的养护工作不同于一般公路,它具有技术性强、人员素质全面、维修反应迅速、机械化程度高、安全措施严格等内在要求。但是目前由于受较为落后的养护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限制,使得各地高速公路养护工作都无法完全达到这一内在要求。

1、养护管理体制不顺,机构设置复杂。目前,我国高速公路养护管理存在“管养一体”和“管养分离”两种模式,其中“管养一体”模式比较普遍。许多高速公路养护管理仍然套用事业型养护管理体制,职责不明、责任不清,养护经费采用拨款形式,这种计划经济管理模式已远远不能适应高速公路公司化经营的发展趋势和养护体制改革的要求,束缚了养护技术水平的提高和管理体制的创新。另外在机构设置上,许多高速公路仍然按照“统一管理,分级领导”原则设置养护处、养护科、养护工区等,造成人员庞大、机构臃肿。这种按照计划经济体制形成的养护管理模式,一方面不利于养护工程市场化,另一方面不利于养护工程的监督和质量管理。

2、养护运行机制落后,创新力度不够。近年来,根据交通部提出的“管养分离、事企分开”的原则,各省(区、市)都不同程度的进行高速公路养护运行体制的改革,并取得的初步成效。但是目前由于各地对高速公路养护市场化运作尚存疑虑,从而使得养护运行机制较为落后,创新力度不够,主要表现在:养护市场封闭运作、养护市场化模式尚未确定、养护市场主体尚未完全形成、养护市场各项制度尚不完善等等。另外,高速公路养护目前仍未制定全国统一的养护定额和高速公路养护技术规范,各地养护部门在编制养护计划和养护费用估算时,大都参考公路工程定额和《公路养护技术规范》中的相关要求,从而导致养护工程费支出缺乏严格的考量标准,随意性较大;养护质量的考核仍沿用一般公路养护的“好路率”指标,不能满足高等级公路全方位养护的客观要求。

3、养护队伍臃肿,技术力量薄弱。目前,在全国各地的高速公路养护管理中,由于“政、事、企”不分以及激励约束机制不强,导致各地养护机构重复设置,非生产人员膨胀,养护队伍臃肿,人浮于事现象比较严重,从而使得养护经费被挤占,养护队伍素质下降等问题产生。同时在现有养护队伍中,其人员结构也不合理,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管理人员过多,一线从事养护生产的人员太少;(2)文化素质较低,技术力量薄弱。以河北某高速为例说明,此高速公路共有养护职工126人,其中正式工73人,临时工53人,正式职工主要从事管理工作,一线施工大多由临时工进行。在养护职工中,中专以上学历仅为25%,由此其技术力量可见一斑。

4、用工制度僵化,分配形式不活。随着高速公路的发展,科学技术和现代机械在高速公路养护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这就使养护单位一方面急需专、精、尖人才,而另一方面无法解决“不能胜任”工作的职工安置问题,从而导致内部人员出不去,外部人才进不来的“两难”境地。在工资分配上,效益工资在工资总额中所占比重较小,激励作用不强,使得“有工不出、出工不出力、多劳不多得、干好干坏一个样”的现象比较普遍,导致职工工作积极性差,责任心不强,生产效率低下等问题产生。

5、养护资金不足,成本居高不下。目前,全国各地高速公路养护中普遍存在养护资金不足的问题,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主要有几个方面:(1)建设资金缺口太大,有限的养护资金难以满足不断增加的养护任务;(2)有些高速公路本身收费额低、效益差,养护资金分配不足。(3)偿本付息压力较大,养护资金投入不够充足。(4)由于利益驱使,不愿投入过多资金用于养护。尤其是一些采用bot、tot方式经营的高速公路,由于经营公司一味追求低成本、高利润,从而忽视了对高速公路养护维修的投入。养护资金的不足,必然会使高速公路病害得不到及时处理,公路使用寿命大大缩短,交通事故频频发生,给经营者和使用者都造成极大的损失。同时,由于各地高速公路管理养护机构臃肿,养护生产效率低下,导致高速公路养护成本居高不下。

6、机械化程度不高,无法适应“及时养护”需求。高速公路需要高标准的养护,实现养护机械化是推进养护工艺更新和养护技术提高的重要标志,也是保障和改善高速公路交通环境的客观要求。但目前从整体上看,我国高速公路养护维修较大程度上仍然依靠传统的手工养护作业,养护机械化水平不高,养护机械的完好率和利用率比较低,作业效率和养护质量难以适应高速公路大交通量、快速交通的要求,无法确保高速公路养护的及时性、快捷性和高效性。

7、养护体系不健全,无法实现“预防性养护”要求。目前各地高速公路养护在很大程度上是被动养护,主要表现为疲于应付各种病害,缺乏运营使用过程中的路况调查、病害预测以及适时养护决策和养护规划。只有变被动养护为预防性维护,才能延长道路的使用寿命,减少养护成本,提高养护效益。实现预防性养护应具备两个条件:(1)技术条件,包括道路及桥梁结构检测系统、路况评价预警系统、养护决策系统及成套养护设备;(2)机制条件,指养护管理体制及其运作模式,需要建立完善的养护决策、养护规划、养护调度及工程养护监理制度。

8、法规建设滞后,影响养护市场化进程。

近几年来,一系列公路法规的颁布实施,对公路建设、养护和管理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从整体上看,公路法规体系尚不配套,尤其是高速公路管理与养护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建设难以适应突飞猛进的高速公路建设和养护体制改革的要求,因此应加速制定高速公路养护技术规范、操作规程、养护保障、养护定额等管理体系和技术体系,建立完善养护系统,以实现养护管理的现代化、科学化、法制化和规范化。

1、重建轻养。自从1988年第一条高速公路建成通车以来,我国高速公路建设突飞猛进,目前高速公路总里程已经超过3.4万公里,并且根据《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再用20年左右的时间,我国高速公路总里程要达到8.5万公里。由此可见,目前我国正处于高速公路大规模建设时期,建设任务很重,各地政府及交通主管部门将主要的精力都集中在高速公路项目的融资及建设上面,而对于高速公路的养护问题,往往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普遍存在“高速公路工程质量好,早期无须养护”的思想,没有充分认识到“公路建设是发展,公路养护也是发展,而且是更重要的发展”的真正内涵,因此导致高速公路养护资金被挪用挤占,养护体制缺乏创新等问题的产生。

2、体制不顺。为了解决高速公路建设资金严重不足的矛盾,国家不断深化高速公路投融资体制改革,打破了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高度集中的投资管理模式,初步形成了“投资主体多元化、资金来源多渠道、投资方式多样化、项目建设市场化”的新格局。投融资体制的改革,一方面调动了地方政府和社会力量参与高速公路建设的积极性,解决了高速公路建设资金问题,但同时也带来了高速公路管理体制混乱等问题。高速公路管理体制的混乱必然导致养护体制的不顺,尤其是“政、事、企”不分现象比较严重,养护管理套用计划经济模式,长期封闭运行,使得高速公路养护工作长期缺乏竞争意识、市场意识以及效益意识。

3、管养不分。由于各地高速公路建设规模增长迅速以及养护市场尚未真正建立,因此在高速公路养护管理中,“管养不分”现象比较普遍,许多高速公路管理机构,既是养护管理者,又是养护生产者,同时也是养护质量的监督者,这种管养不分的传统养护模式,很难实现养护计划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养护实施的严格性和彻底性、养护监督的严肃性和有效性,从而给高速公路养护带来诸多弊端。

4、垄断经营。长期以来,由于高速公路养护管理体制不顺,管养不分,因此目前各地高速公路养护市场基本上都是内部封闭运作,垄断经营,高速公路养护市场的公开性、透明度不够,离真正的市场化、社会化要求有相当的距离。这对于高速公路养护市场的健康发展非常不利,容易导致养护效率低下、养护成本居高不下、养护人员过度膨胀等问题的产生。

5、规模不经济。目前,各地高速公路管理基本上采用“一路一公司”或“一路一处”经营形式,所管辖里程最多200公里左右,最短的只有十几公里。而大多数经营公司(或处)自设养护机构,这必然使高速公路养护无法达到最佳规模,不能实现规模经济效益。养护规模不经济,则容易导致养护单位无钱购置现代化养护设备或由于里程短出现养护设备闲置浪费现象,另外规模不经济也会导致养护队伍文化素质不高,养护技术不强、养护效率低下等一系列问题的产生。

6、规章不健全。为了促进我国高速公路养护事业的健康发展,国务院和交通部先后出台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如《收费公路管理条例》、《公路养护工程管理办法》、《公路养护市场准入暂行规定》、《公路养护工程招投标管理暂行规定》等等。但是,由于目前高速公路管理体制以省(市、区)为主,上述规章制度的颁布只是给各地高速公路养护体制改革提供了基本原则,指明了方向。各省(市、区)由于具体情况各异,对规章制度的执行力度不一,各种养护体制改革的具体执行政策及配套政策尚未完全出台,从而导致养护体制改革的混乱和问题的产生。

要解决养护体制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就应加快高速公路养护体制改革的步伐,积极响应交通部提出的养护体制改革基本精神,理顺管理体制、建养并重、管养分离,同时打破垄断经营,健全各种规章,实现养护市场化、规模化及专业化运作。从改革实践看,自从“九五”期间交通部提出“管养分开、事企分离”养护体制改革原则以来,各地在建立符合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新型公路养护模式上,进行了多种多样的探索和实践,全国涌现了以“上海模式”、“吉林模式”、“浙江模式”、“湖北模式”为代表的众多成功范例。在市场化改革实践中,已经显现出市场化养护的诸多优点,主要表现在:(1)事企分开,突出养护管理部门的管理职能,有利于精简机构,可以改善人浮于事,吃大锅饭的局面。(2)引进市场竞争机制,促使从事养护的企业进行自身的优化改革,有利于培育高素质的养护企业。(3)有利于提高养护资金使用效率和养护质量。这些成功范例的出现以及其显示出来的市场化养护的优越性充分说明了高速公路养护市场化的可行性。在具体实施中,尤其应注意下面几点:

1、建养并重。要顺利推进高速公路公路养护体制改革,政府部门及高速公路管理机构首先要消除认识上的误区,牢固树立“建设是发展,养护管理也是发展”的指导思想,充分认识养护工作的重要性,切实做到建养并重,保证高速公路养护工作的持续健康发展。

2、理顺体制。科学、高效的管理体制是做好养护体制改革的重要保证和必要条件。目前,我国高速公路已经具有相当规模,高速公路运输网络已经初步形成,为此交通管理部门要充分认识到高速公路现行管理体制的弊端,从有利于高速公路事业的大局出发,尽快建立起精简高效、职能明确、权责一致、运转协调,办事规范的高速公路管理体制。

3、管养分离。高速公路市场化养护模式的实施就是要通过将市场经济中的竞争机制、激励机制、价格机制等引入养护工作中,达到提高养护质量、降低养护成本的目的。为此,就应该逐步实现管养分离,将高速公路管理机构所属的适宜于市场化养护工区、养护中心等与管理机构相分离,并通过合并、重组等形式将其培育成为具有市场竞争力的“自我发展、自我经营、自我约束、自负盈亏、独立产权”的养护企业。

4、监管到位。在高速公路养护体制改革过程中,政府部门要明确自己的职责和定位,即政府部门是养护市场的“掌舵者”,而非“划桨者”,它以自己的行政权威对高速公路经营公司、高速公路养护公司、高速公路养护中介机构的市场行为进行有效监督,同时制定有关政策及规则保障养护市场规范有序运转;政府及交通主管部门应该对养护市场准入、招投标、养护质量等方面加强监管,做到政府监管到位,保障高速公路养护市场健康有序发展。

5、依法保障。市场经济本质是法制经济,在高速公路养护市场化进程中,应该以《公路法》、《收费公路管理条例》等法规为龙头,重视和加强高速公路养护管理有关法规的制定。政府部门应建立一整套公路养护工程管理、评价办法及检查制度,使高速公路市场化能够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从而减少改革风险,保证改革目标的顺利实现。

相关范文推荐

    房地产企业领导讲话稿(精选19篇)

    领导讲话稿不仅仅是对工作的总结,更是对团队成员的鼓励和启发。接下来是一些成功的领导讲话案例,这些范文包含了领导的思想和决策,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首先我谨代xxx

    民警六查个人剖析材料(优秀18篇)

    经验材料的撰写需要严谨的思维和亲身经历的积累,它记录了我们在实践中获得的宝贵经验。以下是一些写作经验材料总结的范文,希望能够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启发。(一)群众意识

    给排水的实习报告(模板17篇)

    实习报告是对实习单位和导师的要求和期望的回应和呈现,展示实习生对于实习任务的完成和效果。为了方便大家的学习和参考,笔者将一些实习报告的优秀范文汇总在此,希望能够

    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实施方案(汇总16篇)

    民族团结是国家的繁荣和稳定的基础,也是实现民族共同发展的重要条件。以下是一些关于民族团结的经典名言,希望能给大家启示。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第五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

    聘请经济与法律顾问合同(优秀18篇)

    合同协议是商业活动中规避风险、优化资源配置的重要方式。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合同协议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甲方因工作需要,特聘请乙方担任常年法律顾问,经双方协

    学校安全教育管理培训心得(专业19篇)

    培训心得是对培训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的总结,它对我们今后的学习和工作都有很大的借鉴意义。培训心得是对参加培训活动后的反思和总结,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运

    学会计的心得(专业19篇)

    会计是一种艺术,通过合理的记账和核算,能够反映企业的真实状况,为经营决策提供可靠依据。下面是一些会计审计的原则和程序,希望对大家的工作有所帮助。学习会计是我大学

    导学案和教案的区别(热门20篇)

    教学工作计划有着明确的教学目标和任务,可以帮助教师把握教学重点和难点,提高教学效果。教研组的教学工作计划范文如下,供各位教师参考和借鉴。(1)认识物品,并能发现

    公司年终的工作总结(实用20篇)

    作为一份重要的工作记录,月工作总结有助于建立个人职业发展档案,为未来的职业发展和晋升提供有力的支持。以下是一些精选的月工作总结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灵感和

    维修项目实施方案及实施计划(优秀22篇)

    实施方案的制定应该充分考虑人员配备和资源供给,以确保项目的顺利进行。通过以下实施方案的案例,我们可以了解到实施方案的制定和执行是多么重要和具有挑战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