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学术期刊论文格式(案例14篇)

时间:2023-11-02 作者:FS文字使者优秀学术期刊论文格式(案例14篇)

范文范本能够为我们提供不同角度和思路,激发我们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范文范本的案例,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启示和思考。

优秀学术期刊论文格式(案例14篇)篇一

没有一个学者能够离开学术期刊。作为一个学者,无论是自己学术论文的发表,还是对他人学术论文的阅读,都离不开学术期刊。而且,在这种长期的发表与阅读的过程中,不仅与学术期刊形成学术上的不解之缘,也会产生浓浓的情感。可以说,学术期刊是学者的另一个终身伴侣,是学者的一处不可替代的精神家园。

一、伴随我学术追求与成长的那些期刊。

谈到学术期刊,人们会很自然地想到学术期刊与学术论文的关系,也还会追问一下学术期刊与学术论文在产生的时间上孰先孰后的问题。单就“时间的先在性”而言,学术论文产生在先,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因为在学术期刊出现的很久以前,就有了学术论文。然而,当我们进一步追问,也可以得出另一个答案,学术论文是学术期刊塑造出来的。这体现的恰恰是一种“逻辑先在性”。学术期刊作为一种经过学术专家评审、认可的期刊,它所刊发的学术论文不仅要归属特定的学科,而且内容主要以原创研究为主。学术期刊最主要的价值就在于通过发表学术论文的形式展示某一学科领域的研究成果。这不仅对学术论文起到了公示的作用,而且学术论文只有通过学术期刊的规范、确认、发表,才得以与广大读者交流,学术论文的潜在价值才能显现出来。可以说,一篇学术论文的意义不在于写作完成时,而在于学术期刊发表后与读者的交流(既包括接受,也包括商榷乃至批判)中。因此,学术期刊塑造出了严格意义上的学术论文。学术期刊导引着学术论文的选题、容量与写作模式。一篇学术论文的写作模式与一部著作、一项科研课题结题报告的写作模式是不同的。一般而言,学术期刊刊发的学术论文要求具备学科指向性(交叉学科的研究也要有明确的研究主旨)、内容凝练性、学术前沿性,能够为学术期刊扩大学术影响力。当然,不同的学术期刊由于办刊理念不同,对所发表学术论文的选题、容量、写作样式也是有不同要求的,这便是不同学术期刊的特色,也为不同学术论文的发表提供了选择的路径。而就学术期刊自身而言,就是发表学术成果的及时性。因此,大多数的学者,都会在学术期刊上通过发表学术论文留下自己学术追求与发展的足迹,体现自己学术演进的内在逻辑。我曾在《光明日报》(我把该报的“理论周刊”视为一种学术期刊)、《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社会科学辑刊》《美与时代》《学习与探索》《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等10余种学术期刊上发表了一系列的学术论文。现在翻开这些学术期刊,重新审视自己发表过的学术论文,的确看到了自己学术追求与发展的足迹和学术演进的内在逻辑。就研究的主旨而言,我的学术研究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艺术哲学的研究,主要是基于我硕士论文的选题是艺术价值论。这一阶段留下的学术追求与发展的足迹是:在《社会科学辑刊》发表了《艺术的价值系统及价值组成之间的相互关系》;在《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发表了《试论艺术审美价值构成因素之间的关系》;在《社会科学辑刊》发表了《现代艺术观念与新艺术语言》;在《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发表了《试论西方艺术观念更新的原因》《关于“价值”的哲学思考》《关于艺术价值理论的历史考察》等学术论文。第二个阶段是在探索马克思哲学内在逻辑的基础上,探讨以“立美宜人”为旨归的社会批判理论,主要是基于我博士论文《审美范式的转换与社会转型期文化精神的建构》的选题,也是对第一阶段艺术价值论研究的深入。这一阶段留下的学术追求与发展的足迹是在《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发表了《试论“立美宜人”的生存观》《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新》《试论马克思的哲学观》;在《光明日报》发表了《审美范式转换与文化精神建构》;在《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发表了《对市场经济的审美观照》;在《光明日报》发表了《构建“立美宜人”的实践样式》等学术论文。我也是学术期刊发表学术成果及时性的受益者。于在《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发表的《中华民族史前先民“美”“善”观念萌发的文化轨迹》是我主编的《中华伦理范畴―――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华伦理智慧与当代心态伦理研究》结题成果之一)一书的绪论,而该书12月才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这很好地体现了学术期刊能够及时展示学术成果的优越性。在学术期刊上发表的学术论文,经过与其他学者的引用评价既能够扩大作者的学术影响力,也能够扩大学术期刊的影响力,这应该算是一种“双赢”。例如,我在《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发表的《对市场经济的审美观照》一文,就被人大复印资料―――《美学》全文转载。其在问题意识下的文艺学理论建构中,补充和深化了人文精神和新理性精神讨论。我发表的这些学术论文,的确是学术期刊塑造出来的,由衷地感谢伴随我学术追求与成长的那些学术期刊!

二、学术期刊成为我一个不可替代的精神家园。

在选择自己的学术论文在哪个学术期刊上发表的问题上,我考虑的不只是学术上(学术的影响力)、“功利”上(评职晋级时的加分多少)的因素,往往也考虑到情感上的因素,有时还很执着。我的硕士和博士学位都是在南开大学获得的。在南开学习的6年,不仅是一个学术的历练过程,更结下了浓浓的师门情义、深深的专业情结和悠悠的母校情怀,我已把南开大学当成了我的精神家园!因此,能够在《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上发表一篇论文,就成为我的一种执着的追求与夙愿。在我选择投稿的论文时,也的确煞费苦心。我的选择标准是:在学术上,应该能够代表自己最好的学术水平;在写作时间上,应是我在南开学习期间完成的;在论文的内容上,能够体现出自己的学术成长轨迹。经过反复斟酌,选中我的博士论文《审美范式的转换与社会转型期文化精神的建构》的最后一节《社会活动的“立美建构”―――对市场经济的审美观照》,以《对市场经济的审美观照》为题,投稿《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并于第1期发表。对我来说,这篇看似普通的学术论文,内涵太丰富了!它是“激情的理性和理性的激情”(这是我的博士生导师陈晏清先生在谈到如何进行哲学思考与研究时说的一句话)的结晶!它完全符合我上面谈到的选择标准。每当我翻开这篇发表在母校学报作为自己博士论文一部分的论文时,我的脑海里便情不自禁地涌现出我在博士论文的后记中写下的一些文字:“这篇完成于‘阳春三月’的博士论文,凝聚着我的.恩师陈晏清先生的大量心血,的确是:‘若无金秋一点血,岂有阳春三月色’!先生的严谨与明察更使我不敢有丝毫懈怠,认真地坐了三年冷板凳。先生讲授的学位课程,开拓了我的哲学新视野;先生对我选题的点拨与矫正,使我有了明确的总体思路;先生对我论文的逐字修改和入木三分的批语,使我的论文得以成型。先生对我真是:‘陈词激昂传真经,晏朗哲思点迷津,清徽雅量立典范,恩师尽心塑我型’。感谢我的硕士导师童坦教授、王兴华教授,两位先生传授给我的美学方面的理论素养,对我的论文写作有很大的帮助;童坦先生那‘童心未泯唤春风,坦荡潇洒品人生’的人格魅力又给了我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学生受益匪浅!也让我重新感受到了在南开园那伴随着理性思考的‘激情燃烧的岁月’”。这样一种隐藏在学术背后的浓浓的情感,又是激励我学术进步的动力。学术期刊也是我的一个“寻亲访友”的平台。每当我在学术期刊上看到我的老师、同学以及所有我熟悉和敬仰学者发表的学术论文时,一种他乡遇故知的情感油然而生,又是一种“激情的理性和理性的激情”的体验。可以说,学术期刊中是“积淀”着情感的。正是基于上述种种原因,学术期刊也成为我的一个精神家园,这正是学术期刊给予我受益终生的恩惠!

作为一个作者和读者,我对学术期刊的编者们充满了敬意和感谢之情。如果说,学术期刊是一个展示学术成果的平台,那么学术期刊编者则是决定这一平台高度的顶梁柱,是使学术期刊这一物化产品充满生机的灵魂!前面说到,学术论文是学术期刊塑造出来的。确切地说,学术论文是学术期刊编者塑造出来的!前面提到的在《光明日报》上发表的《审美范式转换与文化精神建构》一文,是我博士论文的摘要,由于我的博士论文题目较长,最后确定这一题目,的确经过与编者的多次沟通、反复推敲。还有也是在《光明日报》上发表的《构建“立美宜人”的实践样式》一文,编者为了更加突出主旨,要求加上一个“阅读提示”,对文中的关键词、核心概念进行言简意赅的界定与解读。“立美宜人”是我博士论文的核心概念,也可以说是我的比较“得意”的学术创新点,但是在编者不断“刨根问底”地追问下,我不得不反复、仔细地琢磨、凝练,最后得到进一步的完善。

优秀学术期刊论文格式(案例14篇)篇二

中文题名一般不超过20个汉字,必要时可加副题名。文章应附英文题名。

文章应标明所有作者的工作单位,包括单位全称、所在省市名及邮政编码,以便于联系和按地区、机构统计文章的分布;单位名称与省市名之间应以逗号分隔。整个数据项用圆括号括起。英文文章和英文摘要中的作者工作单位还应在省市名及邮编之后加列国名,其间以逗号分隔。例:(华中电力集团公司,湖北武汉430027)。

切忌把应在引言中出现的内容写入摘要;一般也不要对论文内容作诠释和评论(尤其是。

自我评价。

)。不得简单重复题名中已有的信息。用第三人称。不必使用"本文"、"作者"等作为主语。缩略语、略称、代号,除了相邻专业的读者也能清楚理解的以外,在首次出现时必须加以说明。

优秀学术期刊论文格式(案例14篇)篇三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旅游业快速发展起来。旅游景区开发与旅游景点开放的数量不断增加,需要更高水平的景区景点管理。目前,从整体上看,旅游景区景点的管理水平尚未满足旅游业快速发展的需要,国内很多旅游景区存在明显的管理瓶颈与问题。回顾旅游景区管理的发展历程,思考景区管理中的问题,进而提出其管理创新的必要性值得我们进一步深入思考。

[关键词]旅游景区;发展历程;管理创新。

旅游景区作为旅游业的发展载体与核心要素,是旅游产业链中的重要一环,是构成旅游产品的重要成分,是形成旅游产业面的吸引中心与辐射中心。目前,人们生活消费水平的提高与旅游休闲意识的增强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旅游业的不断发展,各级各类旅游景区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如何提升游客的旅游体验与感受,进而提高旅游景区竞争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旅游景区的管理水平。因此,旅游景区管理创新是非常必要的,也是景区管理者亟须考虑的重要问题。

1我国旅游景区管理的发展历程。

在我国不同阶段的社会经济与条件下,旅游景区的发展经历了以下四种管理模式,对于旅游景区的不断发展起到了不同程度的推动与促进作用。

1.1纯公益性管理阶段。

新中国成立后至改革开放前是旅游业发展的初级阶段,旅游业仅仅属于外事接待行业,政治属性较为明显,其作为产业的功能优势没有得到完全发挥。旅游景区的开发建设属国家行为,其性质属事业机构,其管理是由政府直接管理与经营。因此,这个阶段的旅游景区管理处于萌芽阶段,是纯公益性的景区管理模式,管理目的是完成政治任务,很少思考科学先进的管理方式与方法。

1.2政府直接管理阶段。

改革开放之后,各旅游景区虽然仍旧是政府或政府部门主管的事业机构,但是开始以利益、利润作为主要经营目标。同时,由于旅游资源依旧是国有化,很多景区的土地是政府无偿划拨,旅游景区大规模地发展起来。然而景区管理仍然缺乏科学合理、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缺乏系统的'、高质量的旅游景区开发规划,忽视资源与环境的保护,对旅游景区未来可持续发展有很大的不良影响。

1.3企业经营管理阶段。

20世纪90年代,旅游景区管理也逐渐进入转型阶段,以往的政府直接管理模式已经不再适应现代旅游景区管理与发展的需要,某些景区开始通过承包、租赁、购买等方式转让其经营管理权,实现两权分离。这种由企业进行经营管理的新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资源的有效利用和优化配置,是企业资本与国有资源的进一步优化重组,但其中也不乏有低估国有资产、追求短期利益、相关主体发生冲突或不协调的现象。

1.4现代企业管理阶段。

在市场经济的宏观环境中,旅游景区若要取得发展,必须直面市场,参与公平竞争。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越来越多的旅游景区开始组成具有多元化成分的股份公司,进行股份制经营。人们对旅游景区管理的认识也逐渐变化,现代企业制度逐渐得到认同,成为旅游景区的开发和保护的制度保证。

2旅游景区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旅游景区管理思想有待创新。

受以往的政府直接管理模式影响,有些旅游景区较少考虑市场因素,更多地关注旅游资源和旅游景区的开发,并整体投放至市场,投放市场之前较少进行市场调研,较少研究游客需求,导致其无法提供满足游客需求的产品,也不重视旅游景区中的景点、产品、品牌的打造,很少做景区产品和服务的精细化管理。在这种管理思想下,旅游景区的配套设施建设也常常被忽视,其景区内或周边的餐饮、住宿、购物、娱乐等配套设施的建设很不完善,严重影响了游客的旅游体验,影响了旅游景区的可持续发展。

2.2旅游景区发展规划有待创新。

目前,还存在部分旅游景区只关注主要景点景区的设施建设是否良好,不重视景区发展规划和相关区域建设的现象。部分景区道路狭窄,绿化率低,人车道路不分,导致游客拥堵,秩序混乱;没有统一规划景区路径,景区参观路线没有明确指示标识,导致游客无法辨识和判断;景区污水、垃圾处理不及时,排放不合理等影响旅游景区的环境;景区卫生间、售货亭、休息区、餐饮服务区规划不合理,导致不能为游客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等。旅游景区发展规划的不完善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游客满意度,影响了旅游景区的发展。

2.3旅游景区管理手段有待创新。

旅游景区管理手段较为单一是普遍存在的问题,很多景区只关注如何吸引游客,而对于已经进入景区的游客关注度不够,服务不到位。例如,在一些旅游景区内,景点的分布比较分散,而旅游景区在服务区和餐饮点的设置上没有从游客方便角度出发,而是单纯出于成本的考虑在某个主要景点设置服务区,而无法顾及其他景点的游客需求;一些旅游景区不重视景区资源的宣传推广,导致经营欠佳,游客达不到规模,资金周转受限,从而无法进一步开发市场,导致恶性循环。

3旅游景区管理模式创新的必要性。

旅游景区是旅游产业的核心要素之一,却也是旅游产业发展进程中较为薄弱的环节。目前,旅游景区的发展水平与旅游产业的迅速发展不相适应,无法满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旅游景区的期望与要求。同时,旅游业仍然在快速增长,休闲旅游消费需求日益高涨,假日旅游发展势头越发强劲,对旅游景区的管理与发展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如何改变旅游景区存在的行政色彩浓厚、管理主体缺失、经营机制呆板、市场化程度不足等现实问题,捋顺治理机制、灵活经营机制,实现旅游景区的长远发展,创新旅游景区的管理模式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回顾旅游业发展之初至今,旅游业发展的诸多瓶颈得以突破。例如,旅游市场的超速发展与配套酒店餐饮业发展速度不足导致的瓶颈,随着吸引内外投资兴建酒店而得以解决;假日休闲旅游的火爆与旅游交通通达程度不足导致的瓶颈,随着交通建设的不断推进而得以消除。而随着旅游消费者需求品位与旅游意识的不断提高,旅游业不断参与国际竞争,旅游景区管理质量的瓶颈日益凸显。旅游景区较低的专业化经营水平,较差的市场经济适应程度都使其面临的环境与形势更加严峻,而这种瓶颈无法像酒店餐饮、交通建设等可以通过大规模投资发展的方法加以解决与消除,务必创新一种新的管理模式,从本质上提升旅游景区发展,从而缓解旅游景区与迅速发展的旅游业与区域经济之间的不适应,进一步推动整个旅游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2]潘星炎.论核心景区管理体制创新[j].湘潮(下),(9):113.

[3]卢爽.旅游景区管理创新探索[j].旅游管理研究,2012(11):46,48.

[4]付晓玉.旅游景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14(3):86-88.

[5]杨韵.旅游景区管理现有问题及其对策[j].旅游纵览,2012(6):55-57.

优秀学术期刊论文格式(案例14篇)篇四

挤出效应是经济学的术语,意指一部分资金的投入对另一部分资金形成压力,从而将后者挤出市场。借鉴这一术语来考查学术期刊的来稿及采用情况,会发现也存在着类似的现象,简单地说,就是一些稿件的增加对另一些稿件形成压力,从而减少后者采用率的一种现象。

一、稿件“挤出效应”的表现。

1.功利性稿件对正常来稿的排挤。

所谓功利性稿件是指有明确功利性目的的来稿,如职称论文、研究生毕业或学年论文、科研任务指标性论文等等。毋庸讳言,有相当大一部分功利性稿件是应付之作,缺乏新见,甚至陈旧过时、模仿抄袭。这些稿件对正常来稿已经造成了负面影响:其一,影响审稿。审稿人精力和时间有限,功利性稿件量多质次,审稿量却多于正常来稿,造成了审稿资源的浪费。其二,影响采用。两篇水平相当的稿件,如果只能选用其一,在知情的情况下,编辑部大多会选择功利性稿件,显然,这对正常来稿有失公平。

2.内稿对外稿的排挤。

在高校学报中,内外稿有很大的分别。早些年,学报主要刊发的是本校人员的稿件,校外来稿录用很少。内稿对外稿的排挤,充分体现在内稿的优先权上。不仅是同等水平的稿件内稿优先,即使是内稿稍逊一筹,如能修改后发表,也会是内稿优先,这当然是因为学报作为学校资源,“是为本学校老师办的”。这个观念,在作者中有,在编者中有,在学校(报)管理者那里也有。不难想象,外稿的投稿量大于内稿而刊发量少于内稿,加上人情关系的影响,最后能够被采用的正常来稿是少而又少的。而内稿作者心理上存在着投外比投内更好的倾向,结果学报接受的内稿大多是不便外投或外投退回的稿件。但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许多质量相对较高的外稿还是要让位于内稿。

二、稿件“挤出效应”的影响。

学术期刊对功利性稿件与内稿的宽容或许是可以理解的,但客观事实是,期刊的`容量是有限的。对功利性稿件和内稿的宽容,是将稿件的学术水平向后退了一步,“挤出效应”对稿件流向和刊物本身都造成了不容忽视的影响。

1.对稿件流向上的影响。

这里有两个方向的流动。从正向说,优秀稿件、专业研究的稿件流向权威刊物及核心期刊。为了文章能被权威期刊、核心期刊刊载,研究者总是将其最好的稿件投向这些期刊。与此相对应的,从负向上说,就是由于政策的导向,加上学报内稿的优先权,自然地造成低水平的稿件大量流向本校学报和一般学术期刊。

2.对刊物的影响。

首先是对核心刊物(和一些国家级刊物)的影响。优秀稿件向优秀刊物集中,这本应是值得庆幸的事,其实不然。与稿件水平的提高相比,功利性目的可能提得更高。为了能被有特别意义的核心期刊所刊载,作者们早已展开“公关”了,核心期刊面临庞大的关系稿、人情稿难以招架。其畸形发展已为人诟病。

其次是对为数众多的高校学报和其他一般学术期刊的影响。当低水平稿件大量流向这些期刊之时,它们面临着一种奇怪的“稿源充足而可用稿枯竭”的矛盾。没有好的稿源,刊物难以进一步提高质量,其发展空间无形中受到扼制,从长远看难免有生存之忧。学术期刊的优胜劣汰并不难理解,但可悲的是,目前的这种“挤出”,不是市场和学术的作用,而是体制的作用,是人为的结果。

顾名思义,学术期刊应当是为深化学术研究、促进学术交流、推广学术成果而创办的期刊。在明确的定位下,学术期刊应当选用能反映自身特色、表达栏目内容、有一定学术价值或应用价值及新意的稿件。所以,学术期刊对其来稿的审理和采用,除去政治上的把关外,应该只考虑学术因素。而如今,受稿件挤出效应的影响,一些稍有名气的刊物,副教授以下职称作者的稿件根本就不送审,职称、学历这些非学术因素成了稿件初审的标准之一,研究者在学术期刊的门口就被挡住了。这对那些真正潜心于学术研究的人、对那些新生的学术研究的力量、对学术研究本身都是一种伤害。不难想象,受功利左右的“学术”,回避公正的“学术”,对学术研究本身有着怎样深远的消解、破坏意义;在“学术繁荣”的表面下,学术的贫乏、创新的缺席,对学术期刊来说又会有多么深刻的消极影响。

三、解决稿件“挤出效应”的对策。

显然,出现稿件挤出效应的原因有多个方面:一是政策(体制)方面的,如职称政策、学位政策、科研政策等等;二是认识方面的,如作者对一般学术期刊的低估,普通高校对本校学报的把持;三是期刊本身的,如期刊定位不当,无特色栏目,编辑方针不鲜明、意图不突出等等。

学术期刊本身是应该存在一个挤出效应,但它应当是高水平、高质量稿件对低水平、低质量稿件的挤压与淘汰,是那种正常的自然的挤压与淘汰。解决目前存在的不正常的“挤出效应”,笔者认为应当主要通过以下一些途径:

2.走专业化和特色化道路,培育学术期刊品牌。

一些综合性学术期刊目前基本上还停留在相互交流的地步,发行量都少得可怜。因为性价比太低,无法满足个性化的需要,因而对个人根本没有吸引力。要改变局面,必须先从“综合”上动刀子,切下赘肉,丢下包袱,固定栏目,明确特色。学术期刊一定要有学术个性,要以“唯一”求“第一”,“与其开百货公司,不如开专卖店”,宁做“焦点访谈”,不做“新闻联播”。[1]这才是学术期刊的生存之道。而且,专业化本身就可以抵挡大部分的功利性稿件,在同一学科来稿的对比中,自然淘汰低水平稿件。

3.高校学报需要转变观念。

在学报办刊宗旨中,有两点是导致其处于非学术的学术期刊境地的原因,一是“主要反映本校最新科研成果”,落到实处这就是内稿为主、内稿优先;二是综合性,不论社科版、自科版还是综合版,都是多学科的大拼盘,其结果就是千刊一面。学报主要反映本校最新科研成果,这个旗帜实质上是对低水平重复的鼓励。学校是否需要这样一个反映最新科研成果的平台,它是否起到了这样的作用,在网络时代,有没有更好的反映本校主要最新科研成果的方式等等一系列问题令人深思。笔者认为,大学需要学报,应当是将它作为促进学校学术文化(科技)发展的一个方面,而不是展示本校成果的窗口;学报应该是学校文化的一个品牌,一种文化(科技)影响力,它可以从学校本身的优势、校内知名学者的影响、本地经济文化历史的特点等等众多方面寻找适合它发展的方向,但不管它的内容是什么,重要的是它能够代表学校的活力、反映学校的文化信念,影响受众,并为受众所喜爱。它的作者群、读者群都应该以外为主,而不是自己办给自己看,竭泽而渔。

至于政策方面,如改变政策上对核心期刊评价角色的曲解、改变职称评聘中对科研成果的不合理要求等等,就不是学术期刊本身力所能及的事了,不书。

我们期待着学术期刊中的挤出效应向着合乎学术精神和学术规范的方向演进。

参考文献。

优秀学术期刊论文格式(案例14篇)篇五

(二号宋体)。

(中文题名一般不超过20个汉字;题名不得使用非公知公用、同行不熟悉的外来语、缩写词、符号、代号和商品名称。为便于数据库收录,尽可能不出现数学式和化学式。)。

(小四号仿宋体)。

(小五号宋体)。

(如果作者为两位以上,之间用","隔开;[本站:]如果多个作者为不同单位时,应在作者姓名上打上角标以区别,作者通讯地址应为详细的工作单位、所在城市及邮编和e-mail地址,必须用全称标注,不得简称。在英文摘要中的作者姓名用汉语拼音,姓前名后,姓全大写,名首字母大写;作者单位,城市,邮政编码。如作者为两位以上,应指定联系人。)。

中图分类号。

(图书分类法是按照一定的思想观点,以科学分类为基础,结合图书资料的内容和特点,分门别类组成的分类表。采用《中国图书馆分类法》对论文进行中图分类的。)。

优秀学术期刊论文格式(案例14篇)篇六

8月23日,腾讯公司在微信基础上推出了功能强大的微信公众平台[1],利用微信公众平台个人和企业可与特定群体通过文字、图片、语音、视频、图文消息等沟通和交流。微信公众平台一经推出,就受到了广大期刊的关注,它将数字化出版与移动互联网融合在一起,显示出了新媒体在信息传播方面的巨大优势。对于学术期刊来讲,利用微信公众平台进行微信出版除了具有互动及时、分享无限、内容集约、成本低廉等传播优势[2]之外,最重要的是满足了读者的碎片化阅读需求,读者可随时利用等车、等人的碎片化时间获取最直观、易读且有用的信息[3]。碎片化阅读其本质是一种浅阅读[4],它要求信息精短,简洁直观,有一定的趣味性,可视化程度高。但是,基于大量学术期刊的微信出版现状调查发现:大多数学术期刊微信出版界面单调,以文字为主,无论在微信消息推送还是论文发布上,不注重可视化,完全忽略了学术期刊微信出版浅阅读的特性,传播效果差。在学术期刊微信出版中,学术期刊出版者如何帮助读者尽快获取所需信息?可视化是一个必要的策略,即将图文并茂的信息取代了单一乏味的文字成为阅读的客体,使读者更多地享受图像审美带来的视觉快感。

1可视化。

可视化(visualization)可以粗略地被定义为通过图形的表现形式,进行信息传递、表达的过程[5]。可视化最初隶属于计算机成像领域,1987年,针对大数据场处理问题,美国计算机成像专业委员会提出了可视化是用图形和图像解释数据。近年来,可视化以其强大的功能和优势向播学、自然科学、管理及艺术等领域延伸。从传播学的角度来讲,可视化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信息有效传播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简单来说,可视化就是将部分复杂抽象的文字内容转化为可以直观感受的图像形式来进行传播。与文字相比,图像简洁直观,具有较强的`视觉冲击力,更容易被读者读取和理解,还可跨越不同文化及语言交流的障碍,大大提高了读者获取有效信息的效率,真正达到了微信出版的目的。但是,从目前学术期刊微信出版的现状来看,大多数期刊未认识到可视化对期刊信息有效传播的重要作用,反而大面积的推送文字内容及消息,趣味性差,加上移动终端屏幕尺寸较小,显示的字数有限,导致可读性较差,失去了学术期刊微信出版的意义。针对学术期刊微信出版存在的问题及微信出版浅阅读的特性,笔者将可视化融入到学术期刊微信出版的主要内容――目录、封面及文章内容,从目录可视化、封面可视化及文章内容可视化三个方面阐述。

1.1目录可视化。

基于学术期刊微信出版现状调查发现,目前学术期刊微信出版的目录主要有以下3种形式。1)文字目录。主要包括题名、作者和页码,与传统的纸质期刊目录相同,这是目前大部分学术期刊微信出版采用的目录形式。如《分析化学》《生态学报》《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中国科技期刊研究》《北京航空大学学报》等,这种纯文字的目录,界面相对单调,趣味性较差,视觉冲击力弱,不易引起读者的关注。图1为《分析化学》微信出版的目录。2)图文目录。主要包括题名、作者姓名、文字摘要及图形摘要。相对于文字目录,图文目录增加了图形摘要,图形摘要是能明确代表其论文所述工作的图像[6],通过图形摘要读者可以快速直观地获取该论文的核心内容。图形摘要的加入大大提高了读者获取有效信息的效率,是学术期刊微信出版推荐的一种模式。采用图文目录的期刊有《力学学报》《力学与实践》等。如图2是《力学学报》的图文目录出版界面,因为包含图形摘要及文字摘要内容,加上移动终端的尺寸较小,导致界面显示不清晰,可读性较差。图2《力学学报》图文目录3)图形摘要目录。主要包括题名、作者姓名及图形摘要。这也是部分科技期刊在线出版采用的主要模式。图形摘要目录将图形摘要作为核心内容呈现在出版主页上,清晰直观,视觉冲击力强,易吸引读者阅读并留下深刻的印象。同时,图形摘要可帮读者快速获取文章信息[7],真正达到了学术期刊微信出版浅阅读的目的,是笔者推荐的学术期刊微信出版目录形式,尤其适合化学、生物、建筑类等科技期刊,如图3是《应用化学》第7期的目录出版界面,相比于图文目录,该目录的图形摘要更加清晰直观,读者结合题目可以快速获取文章信息。

1.2重点推荐文章可视化。

目前,部分学术期刊微信出版都开设专栏来重点推荐刊出的部分文章,如《力学学报》的“精品文章”栏目,《建筑学报》的“精彩文章”栏目,《现代出版》的“往期精选”栏目,《分析化学》的“热点文章”及“热评文章”栏目,《生态学报》的“精品推荐”栏目,包括“热评文章”“编辑推荐”及“热点文章”。相比于目录可视化,重点推荐文章可视化程度较高,大多期刊重点推荐的文章都配有与文章有关的图形,只是采用方式和图形尺寸略有不同。如图4是《现代出版》文章可视化页面,页面的上半部分以滚动图片的形式展示该刊的会议及资讯,下半部分的左面是与文章有关的小图形,右边是文章的题名及述评,读者可根据需要点击阅读。但是,因为上半部分图片占据了接近一半的窗口,所以没有足够的页面显示文章的所有述评,这导致读者无法直观阅读文章述评,尽快把握文章核心内容。所以,笔者建议,要提高重点推荐文章的关注度,应增加文章述评的内容,帮助读者快速获取所需文章信息。对于社科类期刊来讲,这种方式应该是比较完美的重点文章推荐阅读的方式。图5是《建筑学报》的精彩文章的页面,点击该刊“精彩文章”栏目,系统会自动把推荐的1篇精选文章发到对话窗口,由图形所占的面积来看,《建筑学报》比较重视图形的推介,但是该刊推荐的文章过少。图6是《力学学报》推荐文章页面,该刊出版页面包含的内容很多,除了所推荐文章的题名、作者、文字摘要、图形摘要之外,还有作者中心等其他的服务功能,信息容量过大导致整个页面清晰度不高,忽略了热点文章的内容,可读性较差。

1.3封面可视化。

学术期刊封面是展示期刊内容的窗口。对微信出版来讲,期刊封面不仅是一个窗口,更是期刊的标志和象征。王国燕对科技期刊封面可视化作了概述,她认为期刊每期设有动态的封面图片才能体现其视觉传播的价值,这样的期刊也被视为具有可视化的期刊[8]。有研究发现,在期刊封面上展示的科研成果会在得到广泛传播和重点关注[9]。同时,封面可视化的期刊封面每期更换,既带给读者一定的新颖感,又推介了该刊文章,一举两得,受到读者的赞许和支持。目前,封面可视化出版模式已被国内外大量学术期刊(尤其是科技期刊)所采用,如国外顶级期刊nature,science等,国内期刊《中国化学》《化学学报》《建筑学报》及《有机化学》等。基于目前学术期刊微信出版调查,学术期刊整体封面可视化程度较低,但科技期刊明显高于社科期刊。仅有这几个化学类期刊比较重视封面可视化,如《有机化学》《化学学报》及《应用化学》等,刊物每期的封面图片都摘自本期文章,在微信出版中的当期目录、重点文章及过刊检索等多个栏目,都在窗口的重点位置推介封面图片。如图7为《有机化学》微信出版页面,该封面图片兼具艺术性和学术性,既美化了出版界面,又重点推荐了期刊的文章,是学术期刊参考的封面出版形式。

2结论及建议。

一图胜千言,尤其对于以符号、公式及图片为核心元素的化学类、生物类及建筑类等学术期刊[10],图像在科研成果的表达中具有明显的优势。但是,在学术期刊微信出版中,部分学术期刊还未意识到可视化在学术期刊表达中的重要作用。随着微信用户的增多及影响力的扩大,微信出版者应尽快将可视化作为微信出版的重要对策,迎合读图时代读者的碎片阅读的阅读需求,达到微信出版的目的,从而提高期刊的关注度和吸引力。

优秀学术期刊论文格式(案例14篇)篇七

学术期刊不以赚钱为目的,即其行为是非商业化的,只注重社会效益;非学术期刊则大多采取商业化运作模式,既注重社会效益也注重经济效益。

2.从文献刊发的`过程看。

学术期刊要求相关专家、学者对学术论文进行严谨的评审和筛选,更注重的是文献的学术价值,而非学术期刊一般只需经过刊物编辑的编审就行,注重的是大众性和市场价值。需要说明的是,《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并不强调学术期刊与非学术期刊划分的界线。只是依据“载文量多”、“收录量大”和“被引次数多”进行选刊。

期刊具有学术性、局域性,而非学术期刊则具有大众性、普及性。

4.从发表的文献看。

学术期刊刊发的文献以学术论文为主,而非学术期刊刊发的文献则以文件、报道、讲话、体会、知识等只能作为学术研究的资料而不是论文的文章为主。

5.从期刊的主要功能看。

学术期刊的功能主要在于学术研究、学术交流和探讨;而非学术期刊则主要是为传播、普及、学习大众知识和信息服务的。

优秀学术期刊论文格式(案例14篇)篇八

[摘要]作为新型出版方式,优先数字出版集数字出版和优先出版功能于一体,解决了出版时滞问题,提高了著作人和读者知识习得的速率。然而,由于优先数字出版知识产权的问题突出、侵权更加隐蔽、纠纷处理多样化等新特征,促使优先数字出版知识产权管理策略需要不断更新与完善,以适应优先数字出版的发展。

[关键词]数字出版;优先出版;发表时滞;知识产权保护。

传统意义上,论文发表多带有极强的时滞性――文章完成投稿到最后发表中间具有时间限制,造成论文学术性、前瞻性、时效性不同程度上受损。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与互联网技术的升级与发展,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新型出版技术的数字出版技术在一定程度上为这一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可能。数字出版具有时效性强、技术含量高、信息量大、内容丰富等特点。然而,数字技术的应用也让优先数字出版的知识产权保护出现新的特点。如何更好地保护数字知识产权?探索优先数字出版知识产权管理问题是我们讨论的起点。

一、优先数字出版概念界定与内在特征。

传统出版是作者写完文章后通过快递或其他方式将初稿寄到编辑手中,编辑审稿后反馈修改意见给作者,作者再次进行投稿,编辑完成审核后,进行排版等环节,这是目前国内论文和学术观点发表滞后的主要原因。为了改变传统出版的滞后性,出版企业和期刊主办方利用互联网及信息技术,将论文进行排版之后,利用网络提前发表,这也是我们常说的优先数字出版。优先数字出版在缩短作者论文发表时间上的功能主要体现在节省组稿、排版的时间。也就是说,在优先数字出版的前提下,编辑确定要发表的稿件之后,就可以把单篇的内容发布在网上。

优先数字出版具有传统出版无法企及的优势。一方面,优先数字出版缩短了论文的发表时间,克服了传统出版的时滞特点,可以快速地把作者的科研成果和观点及时发表,又可以优先使作者的学术成果和观点与读者见面,满足读者的需求。特别是对学术性较强和科技含量高的领域的研究者来说,时间对于他们来说特别重要。另一方面,对于学术观点场域的基本转换而言,传统的学术发表使其观点滞后,满足不了学术的前沿需要,优先数字出版可以使其研究成果迅速抢占科技高地。可以想见,随着网络的进步和知识产权相关立法的完善,优先数字出版将成为我国最主要的出版方式。

优先数字出版的知识产权管理除了具有知识产权固有的.一些特点,还呈现一些新的特点:

第一,者利益受到威胁。网络环境下侵权者将优先数字出版的文字、图片、影音等数字信息通过计算机等终端设备传输到网上谋求利益,侵害了著作人或者的利益。

第二,侵权行为隐蔽。尽管互联网快速发展促进了优先数字出版的崛起,给出版企业著作人带来便利,但也在很大程度上给知识产权管理带来许多问题。目前尚未实现优先数字出版的期刊多采用传统出版方式,这就造成严重的侵权行为,如非法剽窃或大量摘抄优先数字出版文章或学术观点。如北京大学历史系博士于艳茹原文抄袭国外文章,根据论文出版的时间滞后性,在自己的毕业论文中大量引用和抄袭国外文章,据别人成果为己用,其博士论文发表于,而被抄袭的英文文章发表于。

第三,纠纷多样化。传统意义上,法律对优先数字出版的产权纠纷并不适用。互联网技术的存在促成区域的模糊性特征,知识产权不再属于国家法层面,当不同国家出版商的知识产权受到侵害时,本国法律只适用于保护本国的知识产权,处理结果往往会出现不同,维权行为受到制约。当然,具体到出版企业知识产权受到侵害时,被侵权者不仅可以利用司法手段进行维权,还可以利用和解等方式来解决问题。对于优先数字出版来说,目前主要采用协商和调节为主的方式来解决纠纷。

2.我国优先数字出版知识产权管理现状。

优先数字出版的知识产权问题是一个学术和现实中都较为前沿的议题。21世纪是数字化生存的网络时代,数字出版在与传统出版的博弈中逐渐占得先机。然而,网络环境下,知识产权管理在丰富传统知识产权内涵的同时,也给传统知识产权管理工作带来新的困难和挑战。发达国家往往根据数字出版的基本内容完善知识产权管理,通过立法机制保护优先数字出版知识产权不被侵害,最大程度上维护作者和出版商的利益。相比之下,我国优先数字出版起步较晚,对优先数字出版方面的立法保护不够,加上受传统出版思维的影响,数字出版知识产权管理工作存在较多问题。

一方面,我国出版商对侵权纠纷重视程度不够。我国的主要技术主张和知识产权的基本策略大多复制美国和欧洲的数字出版理念及模式,知识产权管理基础相对薄弱。部分出版商和著作者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淡薄,通过抄袭和大量引用等学术造假手段达到不法目的,造成数字出版知识产权纠纷。另一方面,优先数字出版知识产权运用能力不强。我国优先数字出版对知识产权运用能力不强,与数字出版知识产权有关的具体制度措施相对欠缺,忽略了知识产权的重要性。对此,我们可以借鉴西方国家的做法,在注重知识产权管理的基础上加强知识产权互补性质的完善。

1.完善优先数字出版知识产权管理立法体系。

知识产权相关法律属于国家法的层面,其使用性具有一定局限。这主要表现在一旦发生知识产权纠纷,双方的诉讼周期相对较长,而具体的法律条例支撑却相对较少。加上我国对支持优先数字出版的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条款较少,仅局限于传统领域的知识产权方面,因此,要加强我国知识产权的保护意识,增强优先数字出版的法律保护,就必须建立健全知识产权立法体系,国家需出台相关的数字出版法律措施和文件,为优先数字出版提供法律保障。

优先数字出版知识产权管理成为当前数字出版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个人、期刊和出版商参与市场竞争的核心部分。要保障出版商和著作人的合法权益不受到侵害,数字出版企业就要建立完善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和相关的管理部门,保障更多著作人的学术观点和成果,提高出版刊物的学术地位,使其拥有更多的核心竞争产品和服务。

3.强化优先数字出版知识产权技术研发与人才建设。

一方面,知识产权是知识的灵魂,优先数字出版加强保密技术研发和网站管理可以有效地保障其知识产权不被复制与窃取。我们应加大技术支持和资金投入,通过水加密技术,资料压缩技术,设置网络开放权限,制定注册程序,发表网络使用声明等技术手段来保护优先数字出版的知识产权。另一方面,欧洲和美国数字出版企业对知识产权管理人才培养的重视程度较高,我国有待加强对数字出版知识产权管理人才的培养。数字出版知识产权管理人才是综合性人才,出版企业应加强知识产权管理人才培养。出版企业可通过知识产权管理和出版部门交叉任职培训、相关院校和企业交流培训、招聘和选拔优先数字出版知识产权管理型人才等措施来加强相关人才队伍建设。

作为新型出版方式,优先数字出版集数字出版和优先出版功能于一体,解决了出版时滞问题,提高了著作人和读者知识习得的速率。由于优先数字出版知识产权存在问题突出、侵权更加隐蔽、纠纷处理多样化等新特征,需要促使优先数字出版知识产权管理策略的不断更新与完善,这是保持优先数字出版知识产权长久发展的动力因素。

参考文献。

[1]陈世华,韩翠丽.优先数字出版形态浅析[j].中国出版,(8).

[2]张楚.网络法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44.

[3]张新宝.互联网上的侵权问题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5.

优秀学术期刊论文格式(案例14篇)篇九

学术期刊的国际化主要指其具有的国际水准与国际影响力,也即是该期刊的科学技术水平在国际同类期刊中所处的先进状态。衡量某一学术期刊的国际化程度一般包括其中刊载文章所包含的国际同类科学研究的最新成果;与出版原则符合国际标准与要求;编委队伍的国际化、海外发行机制的国际化;编辑人员具有较高的研究型素质;期刊经营具备规模化、市场化机制;期刊出版使用语言中英语占有足够比重等等。

学术期刊作为刊登特定专业科研成果的重要载体在宣传专业科学发展策略、普及专业科学常识、传播专业知识、发表专业科学研究成果等诸多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体育学术期刊则是展示体育专业科学研究成就的主要载体之一,也是宣扬体育文化的重要渠道与途径。体育学术期刊的国际化则具有“引进来”和“走出去”两个重要使命,一方面国际上最先进的体育科学研究成果与历史上总结与积累的专业科学经验可以通过学术期刊传播到国内。另一方面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体育科学研究成果可以通过这一类专业期刊走向国际。国际与国内的专业与非专业人士通过学术期刊这一通道交流经验、相互借鉴、共同学习。其他国家的体育爱好者与社会大众可以通过学术期刊了解中国体育事业的发展进程和民族特色。国内的体育从业人员及爱好者则能够通过学术期刊了解国际体坛的专业动态、发展方向,进而扬长避短,洋为中用,促进国内体育专业知识与技术的提高,扩大体育文化在国内的普及范围,提高国民的体育文化素养[1]。

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现代化发展程度的不断深入,中国体育事业的发展正在进入一个新境界,达到了以往任何年代与时期难以企及的新高度。中国体育健儿在国际国内各项重大体育比赛中不断创造着新成绩、刷新着新记录,不仅早就甩掉了“东亚病夫”的帽子,更成为了崛起在世界东方的体育大国。但是,与中国竞技体育频频取得令世界瞩目的好成绩相反的,是中国作为一个十三亿人口的体育大国,却既没有形成如欧洲那样成熟的足球文化,也不具有如美国般流畅的商业化运作的篮球文化。尽管中国的乒乓球、羽毛球发展水平长期处于世界前列,常常在各类重大国际比赛上包揽所有奖牌,几乎可以称为中国的“国球”,然而,中国却并不具备富于规模效应的'乒乓球文化或羽毛球文化。当国内的足球迷、篮球迷念念不忘欧洲的“曼联”、美国的“nba”,宁愿熬夜也要观看足球世界杯或nba季后赛时,中国自己的乒乓球和羽毛球比赛却始终无法掀起足以与之匹敌的乒乓球或羽毛球浪潮。[2]造成中国缺乏体育文化的原因多种多样,其中极为重要的一点就是中国体育学术期刊国际化不足。首先,中国体育学术期刊缺乏“跨文化”表现能力。具体表现在期刊所载文章绝大多数都是国内作者所创,国外作者的文章刊登不足。国内体育期刊在国际知名期刊检索名录中出现较少,比如著名的国外检索系统sci和ssci里中国作者的专业体育科研论文数量均不足百篇。刊载介绍民族体育项目内容的栏目与文章内容则基本局限于国内的传统民族体育,极少涉及国外同类题材。其次,国内体育期刊的英语翻译水平不高。英语作为当前世界流通最广泛的语言基本上被世界所有国家的体育学术期刊作为首选语言用以发表专业科研文章,而中国的体育期刊在英语应用能力上尚处于较低水平,仅以标题为例,国内不少体育学术期刊中标题书写不依照国际惯例,或是乱用缩写符号,比如分不清“olympicmovement”和“olympics”。“physicalconstitution”和“physicalfitness”混用。中文标题中出现“我国”时,英语标题也依样画葫芦用“ourcountry”而不是国际惯例用“china”等等。[3]第三,国内体育学术期刊运营模式落后。多数期刊缺乏独立性,仍以xx编辑部的形式存在,连独立法人的资格也不具备。这种单打独斗且一盘散沙式的经营模式让期刊的生存长期处于勉强维持的状态,根本不具备市场竞争力。期刊发行基本只依赖于专业团体订购,个人读者则基本订不到也买不到,很多普通读者对于国内专业体育期刊发行情况处于“不清楚、不了解、不知道”的“三不”状态,这也从侧面反映了当前国内体育期刊生存的困境。落后的运营模式导致国内体育期刊不具备对外合作能力,即便少数处于核心地位的体育学术期刊采取联合图书进出口公司的模式尝试“曲线”式对外合作,但所谓的合作也仅仅局限于通过图书进出口公司委托销售而已。第四,初级网络化。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深入普及,国际上很多专业体育学术期刊实现了约稿、审核、编辑、校对等环节的网络化。中国的少数体育期刊如《体育文化导刊》和《体育科学》已经开始尝试通过网络进行课题的创新性筛选和应用性策划,通过网络约稿、送稿,以及实现专家的网络审核及编辑的网络校对等步骤,但基于国内体育学术期刊运营的薄弱程度,我国体育期刊网络化整体上仍然处于初级阶段,亟待加强。

3.1英语为主流语言。

当前国际上居主导地位和具有重大、普遍影响力的国外体育学术期刊基本上以英语为官方语言,且期刊运营所有者的国家也主要是以英语为母语的国家,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这些期刊国际化具有先天的优势。部分国外体育期刊出于收录和向外国发行的需要,也会聘请一些外语专家对期刊文章进行翻译,但由于语言和文化的差异性,经过翻译后的原英语期刊在专业性、准确性方面仍然会存在缺陷与不足,这是国外体育学术期刊国际化过程中也无法回避的问题[5]。

3.2期刊与学会的密切联系。

国外体育学术期刊运营模式中国有很大不同,多数体育期刊会与体育学会相伴相生或具有直接隶属关系。体育学会因其组成人员来自世界各地,且学会的专业和权威性随着时间推移能够促进学会不断发展壮大。伴随或隶属于日益强大的学会而生存的体育学术期刊自然“背靠大树好乘凉”,其生存较中国零散式发展的期刊编辑部更为容易和轻松。同时,体育学会内国际化的专家学者对于期刊的国际化有着巨大的辅助与促进作用,通过学会中的国际专业人士对期刊的科研文章进行审核、指导、校准,期刊的科技含量与国际化水平自然可以得到很大提高,其专业性和权威性也会提升到更高层次。

4.1转变意识。

意识决定行动,当前国内体育学术期刊国际化进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归根结底仍然是思想意识上存在局限性,没有认识到国家普及体育文化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没有认识到体育学术期刊国际化对于中国体育文化的重要影响和引领作用。由于意识存在局限,行动上自然就放不开手脚,于是满足于闭门造车的现状,思想上始终抱持着“小车不倒只管推”的念头,安于得过且过,不愿承担风险,对于改革创新、推进期刊的国际化进程缺乏积极性、主动性[6]。有关行政主管部门不妨率先从改革管理模式入手推进国内体育学术期刊国际化。例如尝试实行“末位淘汰制”,根据各期刊出现在国际主要检索名录上的次数进行排名,给予一定期限内始终处于末位的期刊若干时间的“限期改进”处罚。若最终期限到达时仍然无法取得名次上的突破,该期刊可视情况进行撤刊或者并入其他期刊。通过在管理机制上的此类改革措施倒逼期刊的运营单位从思想上开始重视期刊的国际化发展,不断创新运营手段加大期刊国际化发展力度,促使期刊国际化程度的提高。

4.2加大合作力度。

主管单位应尽快扩大期刊编辑单位的运营权限,给予其相应的独立法人资格。可以尝试以企业化运行方式推行期刊运营体制机制的改革,采取“自负盈亏、多劳多得”的运营原则,鼓励期刊加大与国外主要体育学术期刊的交流与合作。或通过合资合作的形式引进国外先进的管理理念与技术,引入国外相关的高级专业人才,经过模仿、学习、演绎、创造等阶段逐步实现国内体育学术期刊的国际化[7]。加大与国外主要专业期刊运营单位的合作对于当前国内体育学术期刊而言利弊共存,从有利的方面看,当前国际上最知名的若干期刊名录检索数据库均掌握在几个发达国家手中,中国通过合资合作有了国际背景,国内期刊申请国际检索收录的成功率自然有所提高。同时,学习合资合作方在期刊宣传、推广、销售等多方面的国际化运作手段,并借助合作对象在国际各知名学会、各著名专业论文评选会等的推介,对于提高国内期刊在海外的订阅和发行、销售量也有着很大的帮助。但就不利因素而言,当前国内体育学术期刊与国外运营商的合资合作现状存在着“叫好不叫座”的问题,也就是在利益分配上的弱势地位问题。中国国内的文章作者几乎无法取得应有的经济效益,利润几乎全部被外国运营商包揽。导致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仍然在于国际主要检索名录掌控在少数发达国家手中,检索中包含越多这类国际运营商的期刊内容,运营商的销售越好,获利越高,但其并不会因此就必然向国内合作的期刊给予更多的利润分配[8]。因此,现阶段采取与国外知名期刊合资合作方式的国内期刊经营单位应保持清醒的头脑,尤其在合资合作初期应暂时调低快速获利的期望值,重点在于加强对国外成熟、先进的经营机制的研究,在不断向外国同行学习先进运营理念和操作方法的同时,创新思路、努力开创适合自身未来发展的实用经营模式,在此期间不断积蓄自身实力,以便在将来能够实现全方位的独立自主发展。

4.3提高从业人员专业素质。

影响中国体育学术期刊国际化的另一关键因素在于当前国内从业人员专业素质不尽如人意,概括地说就是同时具备深入了解体育、熟悉英语、掌握编辑技巧才能的复合型人才比较匮乏,多数从业人员仅仅擅长文字编辑,知识面相对狭窄,缺乏国际视角和综合编辑能力。期刊作为一种文化产品极富人文色彩,编辑人员素质高低会直接“烙印”在期刊内容之上,从而决定期刊最终呈献出的风貌。提高中国体育学术期刊国际化的根本性措施之一即在于提高从业人员的复合能力,不能仅仅满足于搞好文字编辑,还需要熟悉并掌握汉译英、英译汉的规则、技巧,同时需要不断提高对国内国际体育专业发展的研究水平等等。提高人员素质的措施包括有针对性地扩充具有较高技术水准的各类“专才”或“全才”的数量,比如有较深体育背景的文字编辑、外语(不只是英语)水平较好的翻译,或者既有体育背景又具备一定外语能力的编译人员。也可引进具有国际背景的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帮助国内期刊加强内部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或开展双向交流、出国进修等等。

4.4严把审查关。

体育学术期刊国际化是对既有的国内期刊提出的更高层次的要求,在国内时应坚持三审把关机制,即约稿后由文字编辑进行第一次审核,剔除其中不符合要求的文章比如不切题、格式错误或语言不当等;然后交给内部人员做第二次审核。内部审核人一般为主编或者包括主编在内的两至三位专业编辑。第二次审核通过的稿件还需交给外聘的专家进行第三次匿名审核。三次审核均通过的文稿还需先交给合作的外国运营商进行文字润色,再返回国内,通过国内的编辑和文稿作者商议是否接受国外的文字调整。确认后的稿件再次发给外国运营商最终校对,最终校对通过后形成最终版本,可以印刷出版,同时呈交国外期刊名录检索数据库内备用。[10]看似繁琐的审查机制旨在确保国内体育学术期刊文章的质量符合国际化要求,使国外读者或者研究人员接触到的国内体育学术期刊均为高品质、高水准的内容。这种严格的审查模式既能不断扩大国内期刊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又促进国内期刊从约稿到终审各个环节都能遵循高标准、严要求的运营原则,从而提高国内体育学术期刊国际化进程。

4.5充分利用新技术。

加快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体育学术期刊专业网站的创建,应尽量采取中英双语的创建模式,聘请网站制作、编辑与管理方面的高素质专业人才,加强期刊内部人员与网站工作人员的合作,确保网站上的期刊文章内容全面、细致、生动、准确。若因条件限制暂时不能做到所有文章实现汉英双译,也必须在文章标题、内容简介、专业术语等关键环节保证翻译的准确度。体育学术期刊网站上刊登的内容首先要具备不产生版权争议的先决条件。其次,应注意不断提高更新速度和扩大免费阅读的数量与范围。第三,应开辟专业版块,如论坛等为普通读者及体育爱好者提供发表评论或可直接上传文章的机会,扩大期刊与读者群的交流互动范围,缩短作者、编辑等专业人员和普通读者之间的距离,增进期刊与受众之间的感情。第四,若有必要,应在网站内推荐使用质量好、结果准确且免费的双语翻译软件,尽量减少国外读者的阅读障碍,促进期刊网站的国际化发展。

5结语。

中国体育学术期刊长期以来过于侧重国内专业文章的筛选、评审与发表,对于走向国际的意识不足,这对中国体育事业的全面发展十分不利,尤其是当前国家全面推进体育文化普及与深入的政策前提下,国内体育学术期刊的脚步过于滞后,已经无法跟上朝代前进的步伐。纠正这一问题的前提在于相关专业从业者尽快转变落后观念,充分认识到期刊国际化不仅对促进体育文化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而且对期刊自身实现可持续发展、增强市场竞争力的推动作用.

优秀学术期刊论文格式(案例14篇)篇十

同行评议制度是期刊出版中应坚持使用的基本制度,是学术期刊显著的特征之一。期刊学术质量的提高以及学者学术行为的规范均与同行评议制度的实施有关。同行评议对学术研究以及社会学术的普及发挥起重要作用,已逐渐成为当前学术期刊邻域判定拟刊登论文学术质量的重要手段[1]。学术期刊实施同行评议,旨在以专家的专业知识角度保证所选稿件的质量,其宗旨在于保证学术的公平、公正。因此,同行评议制度被认为是学术期刊使用最为广泛也最具影响力的质量控制机制。本文针对学术期刊同行评议现状进行分析,就发现的问题提出解决对策,现报道如下。

1同行评议的相关概念和主要形式。

1.1同行评议简介。

同行评议是许多国家学术期刊普遍采用的一种论文评审制度,由学术期刊编辑邀请论文涉及领域的专家客观地对论文的学术质量做出评价,对论文提出修改意见,主编参考专家评议结果决定是否刊发,以保证学术论文的质量。同行评议目前也是科学家广泛接受的公平、公正的稿件评审方式。

1.2同行评议的主要形式。

目前学术期刊公开评议的形式主要有署名审稿、发表前记录公开、网络公开审稿、发表后公开评议四种审稿形式[2]。所谓署名审稿,是作者收到审稿意见时,知道审稿人的身份,此种方式可以让作者和审稿人双方署名公开,评审意见在审稿各阶段处于公开状态,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不能消除审稿人受作者个人信息的影响,在审稿中也会遇到打招呼的人情稿,审稿专家不能严肃认真地对待所审稿件,使得质量不高甚至很差的稿件也成为录用稿,成为影响稿件质量和期刊质量的不良因素。在公开审稿方式中,同行评议专家与作者的信息相互公开,许多国外期刊已经由匿名审稿形式逐渐转变为公开审稿形式,专家的审稿意见会告知作者,甚至公之于众,专家在审稿方面的认真与负责直接反映其信誉,间接增强审稿人对审稿的重视程度。但另一方面,审稿专家的认真把关,也间接会带来稿件录用率低的结果,一方面影响了期刊的稿件录用,另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可能降低作者投稿积极性,错失发表机会的作者可能不会再投稿。发表前记录公开是同行评议的另一种形式。发表前记录公开是指作者将自己稿件原始状态、审稿专家对其稿件的评价、作者根据专家的意见的修改稿完全展现。第三种同行评议的主要形式是网络公开审稿,学术期刊网络公开审稿是适应社会信息化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学术期刊自身持续发展的要求。网络公开审稿为读者、作者、审稿专家和编辑提供自由的学术交流网络平台,利用网络公开审稿可以弥补同行评议的缺失,提高同行评议的效率[3-4]。基于网络的公开审稿,综合专家的评审和一般读者的评论,此种同行评议的方式改善了以往传统模式单纯依赖审稿人的质量控制形式[5]。发表后公开评议是同行评议的另一种形式,发表后公开评议主要针对通过初步同行评议后实现数字出版的研究论文,论文既包括数字出版的最初版论文,又包括修改版本和最终发表的论文。对于以上同行评议的方式,每个编辑部并不是必须采取一种方式,各个同行评议的方式也不是完全独立的、孤立的,对于编辑部来说,可以采取其中一种形式,也可以同时采用其中几种形式。除公开同行评议外,目前期刊采用更多的形式是双向匿名、单项匿名的审稿方式,其中双向匿名即为双盲审稿方式,单向匿名为单盲审稿方式。在双向匿名审稿方式中,审稿人信息不对作者公开,作者信息也不为审稿人公开。这种审稿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消除审稿人在审稿前由于了解作者姓名、单位而产生的个人偏见,也避免了个别打招呼稿件,审稿专家在审稿时会故意放行,对其稿件进行特殊照顾。这种审稿方式创造了公平竞争的学术环境与氛围。我国大多数期刊采用双盲的审稿方式,编辑部在收到作者投来的稿件后,在送审专家前删去作者姓名、单位等作者信息,并且删去论文正文中提到的相关单位的信息。稿件中只反映研究的成果,专家收到稿件后并不能得知作者是谁,来自哪个单位,专家只需根据研究的自身水平来决定稿件是否符合投稿期刊的刊出要求,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审稿的公平性与公正度。但是这一审稿方式在专家中也有一定的争议,有的'专家认为,不让审稿专家获得作者的信息,是对审稿专家自身的不信任,另外,如果稿件中有作者姓名、单位等相关信息,审稿专家可以检索到该作者的相关研究情况,可以对作者的论文进行真实性、客观性的评价,以便审稿人做出科学合理的审稿决策。单向匿名的审稿方式是指同行审稿人的信息不对外公开,也不对作者公开,而作者的信息对审稿人公开。审稿人的信息由于是处于不透露的状态,他们在审稿时只需用自身和期刊的审稿标准判定稿件质量即可,不受其它信息的干扰,能相对较好地对稿件质量做出相对客观的评价。但这一审稿方式对于投稿人来说,并不是完全赞同。冯广清等[2]对科技期刊同行评议审稿方式进行调查与评析,通过网络共收集155份调查问卷,发现对于2种匿名审稿方式倾向性比较的调查中,只有152名的投稿人倾向单盲的审稿方式,分析原因为:投稿人认为单盲的审稿方式会使投稿人几乎处于被动状态,投稿人稿件的采纳与否完全受控于审稿人,一些投稿人认为自身的名气、单位的影响力,也是审稿人决定稿件采纳与否的因素,可能与其他投稿人有差距,会影响审稿的公平与公正性。因此,不接纳单向匿名审稿的公开评议方式。以上即为审稿的主要方式介绍,编辑部可以根据作者的意见、审稿专家的需求、编辑部的实际情况采用合适的审稿方式,笔者认为,对于全国性的期刊,作者投稿范围大,审稿专家也遍布全国,编辑部可尝试公开审稿。但对于高校学报,作者群和专家群主要来自学校,打招呼、找专家的可能性比较大,建议编辑部采用双盲或单盲的审稿方式为妥。

2.1组建合理的审稿队伍,对审稿专家队伍进行阶段性的更新。

审稿专家队伍的建设是决定一个期刊稿件质量和期刊质量的主要因素之一,不同类型的文章,审稿侧重点不同,期刊应建立全面而有特色的专家库。在建立专家库时,各个领域的专家都应该有所涉及,积极培养“小同行”专家,尽量在稿件送审时找小同行的专家审稿,避免给“大学科”专家审稿[6]。“小同行”专家能更准确地了解其研究方向和研究新进展,可能会对作者投来的稿件有一个更为精准、更为具体的审稿意见。作为同行评议人,编辑部也要做到及时更新,对于一些不审稿或者专家审稿周期很长,稿件即使不审也不告知编辑部严重而影响稿件审稿出版的专家,编辑部应将此类专家从专家库中删除。对于审稿专家的选择,不应过度强调稿件审稿人的职称、职务、学术权威等,具有高级职称、职务高的专家事务繁忙,有的专家不一定会积极审稿,因此,编辑部可积极吸收年轻学者加入同行评议的队伍中,同时,积极吸收作者纳入同行评议的专家中也不失为一种很好的办法。为了顺应中国学术期刊国际化的发展,学术期刊的审稿专家也可以纳入国际评审专家,海外评审专家的参与可降低人情的干扰因素,同时,对于学术期刊收到的英文稿件,海外专家参与论文的评审,能更好地提高英文论文的水平与学术水准,也利于期刊学术水平的国际化进展。

2.2增加编辑的服务意识。

同行评议的核心要素是期刊的每一位专家,作为编辑,收到作者投来的稿件,不应仅做稿件的“二传手”。将稿件草草送给专家了事,编辑在收到稿件后,首先要进行稿件不端行为检测,应以与稿件内容有关的关键词为检索内容在各大数据库中检索相关论文,以便了解稿件是否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独创性,如果相类似的文章报道很多,所采用的研究方法、研究结果与结论又相似,间接反映此篇论文新意不够,编辑就可以果断退稿。编辑应有自身辨别能力,将认为是创新性比较强、新意强的论文发给审稿专家。陈钢等[7]对《预防医学》杂志同行评议专家的审稿行为进行初步调查,发现审稿超时与审稿数量、稿件质量存在关联,审稿较多的评审专家出现超时审回的稿件数量相对较少,进一步说明保持一定审稿数量的重要性。审稿效率是编辑与专家共同关注的问题,编辑应避免将质量差的稿件传递给审稿专家,以造成审稿专家时间的浪费与消耗[8-9]。另外,编辑与审稿专家也应建立有效的沟通交流,如建立审稿专家微信群或qq群,专家有任何问题可以在微信群或qq群众互相交流,编辑也可以对专家给予针对性的指导[10]。遇到节日,可以向专家发送祝福的邮件,增加对专家的关怀服务,增加彼此间的信任,编辑为审稿专家提供审稿的方便与便利,也提高了审稿效率。

2.3编辑部采取一定的方式对优秀审稿专家进行表彰和奖励,提高审稿专家的审稿积极性。

多数编辑部目前仅对审稿专家提供很少数额的审稿费,编辑部仅靠支付审稿人每篇稿件的审稿费,是不能达到对审稿人奖励的作用的。编辑部应对优秀审稿专家采取相应的精神鼓励措施,如以年为单位,每年根据审稿人的审稿情况评出年度“优秀审稿专家”、“优秀青年审稿专家”等,颁发荣誉证书和奖励,令审稿专家感觉自己的工作与辛劳是受编辑部的认可与重视的,审稿专家可由此获得自身的存在感,通过此举措,编辑部可激发审稿专家审稿的热情与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11-12]。总之,同行评议一直被认为是学术期刊保障其学术质量的关键,对于控制期刊的学术质量、规范学者的学术行为具有重要意义。加强同行评议制度的建设有利于学术期刊学术水平的提高,提高学术期刊出版的水平。目前国内学术期刊的评审模式与方式已落后于国外期刊,学术期刊应重视同行评议的作用,加强与审稿专家的沟通与交流,实现作者、审稿人、编者之间的互动,使同行评议程序更合理。

优秀学术期刊论文格式(案例14篇)篇十一

产业链的概念属于产业经济学的范畴,是指同一个产业中不同分工环节依据产业自身的时间、空间、相互关系组成的链条式的结构形态。当前,数字出版各环节之间的关系用链条结构已经无法准确描述,各节点之间的交互关联是双向甚至是多向的,链条更加复杂多变,如果用数字出版的生态环境来描述成员间的相互关系可能会更加准确。

传统出版产业链中,出版企业作为连接作者、印制单位、渠道分销商和读者的核心纽带承上启下,主导产业链的运营,只有出版企业与上下游各环节均发生关联,成为天生的核心节点。英美20世纪90年代基本形成了以几大出版传媒集团为核心的高集中度的产业结构。虽然行业巨头为市场贡献了绝大多数的畅销书和行业产值,但这一产业链条的弊端是压抑了中小出版商的生存空间,行业创新能力下降,客观上推高了书价,给其他行业外资本在数字出版领域留下了赶超的空间。进入21世纪以后,随着网络渠道不断做强,加上各种电商、平台对书业流通领域的渗透,在资本和市场的双重推动下,新兴渠道在行业内地位越来越高,逐渐掌握了与一般出版社对话中的主动权。

数字出版产业链的构成中,内容提供商、技术提供商、网络服务商、平台提供商、金融服务商、终端提供商分别负责内容的'创作、加工、出版、发行、管理等各个环节。各方关系复杂,功能交叉,他们在产业链中的地位不再是简单的“内容为王”或“渠道为王”的一元结构,而是依靠掌握用户数量和直接面对终端消费者的能力来决定。

在数字出版的产业链中,作者到读者的途径更加多样。多种内容出口有利于出版资源价值最大化,使受众群体扩大,更有利于内容的传播。

1.1内容提供商。

内容提供商cp(contentprovider)是内容资源的主要来源和发起环节。

内容资源是出版生态链中传递的主要价值。在传统出版参与者中,内容提供是由出版企业完成的,占主导地位;在数字出版中,一方面,内容提供者的范围扩大化,个人、机构等都可以跨越出版社作为独立内容提供商;另一方面,内容提供商很难轻易的成为行业主导,内容提供者在价值链中的地位有所下降。甚至有一种说法认为:“传统出版商已经错过了在数字内容体系中占据主导地位的时机。”

技术提供商是各种数字出版产业链中行业技术提供者和实现内容数字化以及数字版权保护的技术力量。

我国的数字出版最初是由技术提供商发起并推动的。如知网、万方、维普、龙源等传统期刊互联网出版和在线数据库领域的企业以及方正、超星、书生、中文在线等数字图书馆或电子图书领域的公司。现在这些公司多已发展为兼做内容的数字媒体提供商。

可以预见,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数字格式、数字技术的发展都会使数字出版的走向和形势发生变化。

1.3网络服务提供商。

网络服务提供商是网络最终用户链接入internet的入口和桥梁,在产业链中居于中央位置,负责帮助内容提供商将息产品传播到消费者手中。

1.4平台提供商。

所谓平台提供商,是指汇聚内容资源和读者流量的平台建构和维系者。平台商从内容管理、内容发行、终端适配等各个方面帮助内容提供者完成数字出版,并在此基础上帮助内容提供者进行商业运营。

目前我国数字出版平台多数由技术提供商转型建立且仍处于投入阶段,实现赢利的不多,其中真正具有基础性和持续性的更是少之又少。建立数字出版平台周期长,要经过充分的准备,出版物的数字化转换、多终端适配等需要大量的工作,同时盈利模式和商业模式等都还很模糊,所以平台提供商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1.5金融服务商。

金融服务商主要起到电子商务的支付作用,是产业链条中不可或缺的。目前比较常用的网银支付和手机支付,需要金融业的各种支付端口与终端进行衔接,保证支付行为的安全、快速进行。以淘宝支付宝为代表的第三方支付平台在中国的兴起,为电子商务的进行提供了顺畅的、公平的第三方保证。

1.6终端提供商。

终端提供商主要指为数字产品用户提供终端或手持设备(如手机、平板电脑、电子阅读器等)的厂商,是实现数字阅读的设备保障。世界范围内主流的终端形式有苹果的iphone、ipad,亚马逊的kindle,基于安卓系统的谷歌、三星智能手机,以及新近加入的微软的平板等,中国的主要厂商有联想、华为等等。

1.7消费者。

消费者是数字出版业务的最终使用者,他们关心的是数字出版产品的价格、可获得性、信息产品是否能够满足其阅读需求以及便捷的操作等。消费者忠诚度是其他各个环节都努力争取的目标,同时也是该数字出版业务成败的关键所在。

2产业链上下游关系。

出版产业链上各个环节在追求各自利益最大化的过程中,既有成员间的互利又要面对由于利益分配带来的矛盾。表现在相互关系的处理中,既有基于盈利目的的合作,又有对于资源和权利的竞争。可以说,各参与者以利益共享绑定的合作模式相对比较脆弱,任何一方的诉求发生变化都会打破整个平衡。无论是内容提供商、技术服务商以及平台运营商,只要拥有相应的竞争优势及资金储备,都会争取在行业转化过程中“通吃产业链”,从而取得数字出版产业的主导权,以增加垄断获利,扩大品牌和传播影响,保证自身在数字出版生态系统中的存续发展。由于投入其中企业的实力及行业演变的进程,内容提供商、技术服务商和平台运营商之间的博弈还会继续。

尤其是内容提供商与平台运营商之间的竞争与合作,由于数字出版不同于传统出版业运营模式,处于行业上游的出版社没办法直接面对终端的消费者,从而在产业链中处于一种十分被动的地位,另一方面,其收益也受到限制,使得内容商必须重新思考数字盈利模式,直接面对市场也好,选择开放后台数据自己运营也罢,尽快找回主体地位,获得合理回报应该是从内容角度对数字出版务实的考虑方案。对于运营商来说,掌握读者信息以及渠道垄断的几家寡头,在取得前期主导权的行业态势下,一方面不愿放下在产业链中逐渐增强的话语权;另一方面,面对海量的信息资源,运营商似乎可以跨过出版社进行内容加工。前期投入的成本压力,巨大市场诱惑力,都是运营商不愿让利于内容商,两者的有效合作受到互相间的制约,有效性和协同性经常受到破坏和挑战,存在矛盾。

对于我国数字出版产业,究竟应该采取何种运营模式来发展,这些问题都有待各方人士来分析与判断。

优秀学术期刊论文格式(案例14篇)篇十二

2004年,欧洲杯、美洲杯、亚洲杯及奥运会等大型体育赛事接踵而来,这些赛事在吸引全球观众目光的同时,也引起无数企业的关注,阿迪达斯、耐克、可口可乐等品牌通过各项体育赛事的耳濡目染早已深深的印在我们脑海里。而今天的中国企业似乎也要借机2004掀起中国企业的体育之风。

3月16日,中国石化成为有史以来第一个赞助f1大奖赛的中国企业;3月26日,联想集团正式成为第六期国际奥委会全球合作伙伴(简称top10),这是奥运历史上中国企业首次获此资格;4月13日,海尔集团正式冠名澳大利亚墨尔本老虎篮球队,成为首家冠名国外篮球俱乐部的国内企业。

这些都表明,在走向国际的道路上,许多企业不约而同地选择了体育营销为自己铺路。对于这些企业来讲,漫长的体育行销之路,仅仅是迈出辉煌而艰险的第一步。韩国的跨国企业―――lg电子就是凭借出奇制胜的体育营销策略在中国树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

“马拉松”式的体育营销战略。

每当体育大赛来临时,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媒体上铺天盖地的都是有关赛事的报道和图片,给人带来了强烈的视觉冲击感,越来越多的厂商认识到体育赛事已经成为品牌最好的广告载体。

lg电子1993年进入中国,从建立之初的“乐金”电子到1995年全球统一ci标识后定名的“lg”电子,如何能够让中国的消费者尽快了解这个企业并从心底真正接受这个企业,也是lg电子曾经面对的困难。

1998年的法国世界杯在中国掀起了一股足球热浪,借此机会,lg电子选中足球作为突破点,在1998年先后赞助举办了“中韩足球友谊赛埂”中鹤闱蚨钥谷沟榷嘞钭闱蛉事。随后,1999年的第二届“中韩足球友谊赛”、“2000年lg杯中荷足球对抗赛”、连续5年“lg杯中国足球超霸赛”的举办、2001年的“lg迎2008世纪之旅”足球奇人金光振先生从北京到广州颠球2008公里的申奥活动、2003年为“lg杯女足四国锦标赛”冠名出资赠物……到处可见lg电子灿烂的笑脸logo.这些持久的体育赞助和深入人心的体育活动使lg的笑脸标识迅速为中国消费者所熟知。

优秀学术期刊论文格式(案例14篇)篇十三

摘要在新技术的冲击下,中国出版业能否成功转型是关系到整个行业生态系统维系、避免寡头垄断、实现出版社会价值的关键。从出版行业未来的发展态势和战略调整来看,数字出版无疑是重中之重。

关键词数字出版;技术;网络;平台。

伴随着被称为“第三次工业革命”的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在数字化浪潮和网络发行商冲击下的国际传统出版商遭遇了寒冷的冬天,数字出版时代的大幕已经开启。

本文试图从数字出版的产业链分析,使读者了解我国数字出版的现状并对未来的发展进行展望。

优秀学术期刊论文格式(案例14篇)篇十四

刚从大学的象牙塔中走出来的那会,甚是迷茫,不知道自己喜欢做什么,能做什么,适合什么样的工作。在误打误撞中走入了深思集团的大门,刚进公司,担任的是客服文员的职位,主要工作内容就是与客户进行电话拜访以及客户档案、合同资料的整理,工作内容比较简单,然而对于刚毕业的应届生来说,还是有些难度,一是不知道如何与客户进行有效的沟通、二是计算机水平比较差,基本的文档处理只能依靠边学边做来完成,自然效率也会比较低下。在上级的指导下,在自己学习欲望的支配下,还是一如既往的坚持做好自己的工作,一做就是2年。

1月1日,公司面临巨大的组织结构变革,原来的客服部已经撤销,也就意味着,我只能要不离职,要不转入其它部门。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以及结合公司领导的意见,一念之间,转入了营销体系的人力资源部,从此与hr结下了不解之缘。最初的定位是招聘绩效专员,主要负责营销体系员工的招聘,员工绩效计划、绩效考核的审核工作。清楚的记得,刚开始邀约求职者到公司面试时,自己作为面试官,不知道该问什么问题;面试者做了回答,又能从他的答案中判断出什么也一无所知。无赖之下,寻求百度,搜索面试销售员工应该问什么问题。另外,跟随hrm一起面试了一个月,他负责问问题,我负责做记录,在工作压力的推动下,在求知欲的驱使下,一个月的时间,也差不多懂得了应该了解求职者哪些方面的问题,比如作为销售体系员工,人品、性格、上进心、成功欲、销售潜质、可塑性是很重要的。在不断的实践与摸索中,面试了整整一年,慢慢地开始建立了自己看人、选人的标准,于是随着公司规模的发展,在继续担任招聘主管一职。

hr是一个对于知识结构、个人素养要求很高的职业,要在这个领域长期发展,还得不断的学习与探索。在此,我的hrm是一个专业性很强、综合素质很高的职业经理人,今后得以其为榜样,再加之给予的学习的平台,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性,在人力资源领域贡献自己的力量。

相关范文推荐

    最新德育工作培训心得体会精辟(汇总21篇)

    在培训中,我们可以通过总结心得体会来巩固所学知识并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培训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如今,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教育的改

    精选小学数学学科培训心得体会博客大全(24篇)

    培训心得体会的撰写可以通过梳理知识点、整理学习笔记等方式来展开。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优秀的培训心得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xxxx年4月27日上午,我有幸

    精选银行年度考核个人总结自评报告(汇总13篇)

    撰写个人总结时,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审视自己的表现,包括知识水平、态度和情绪管理等方面。以下是一些写作水平较高的个人总结样例,值得大家一读。我于20xx年x月调

    最热写生实习报告大全(14篇)

    实习报告是对实习期间工作经验、专业技能和学习成果进行总结和归纳的一种重要写作形式,它对于巩固实习成果、提升自身能力和经验、为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基础具有重要作用。

    最优申请安全部申请书(通用13篇)

    写更多的申请书意味着我们有更多的机会展示自己的才能和能力。通过对申请书范文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申请者的心理和动机,进而更好地评判和选择自己的申请内容与方式

    优质环境的演讲稿范文(15篇)

    撰写演讲稿可以借鉴优秀的演讲范文,学习别人的优点和技巧,提高自己的多样性和独创性。这些精选演讲稿范文展现了演讲者的思维深度和表达能力,让我们一起学习吧。

    最新婚礼活动策划方案(模板21篇)

    策划方案是成功的关键之一,在项目开始之前进行详细的规划是非常重要的。在这里,我们为您提供了一些策划方案的实例,希望能够为您的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爱是需要见证的,

    热门招聘面试技巧培训心得(案例19篇)

    面试技巧是求职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它可以让我们更自信地面对面试官,展现出自己的潜力和能力。面试技巧是成功面试的关键,以下是一些小编整理的面试技巧范文,供大家

    最热政治建心得体会(通用14篇)

    心得体会是一种对自己所学、所思所悟进行总结和提炼的方式,有助于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下面是一些写心得体会的经典案例,希望能给大家提供思路和灵感。本学期我担任九

    最热春学期开学典礼方案大全(20篇)

    开学典礼是校园中一年一度的盛事,它标志着新学期的开始。接下来是一些学校举办开学典礼的视频和照片,让我们一起回顾一下今年的盛况。楼前广场赵百胜(一)主持人宣布开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