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护理学专业的论文 合作学习法对护理学基础教学的应用论文(模板5篇)

时间:2023-09-25 作者:飞雪2023年护理学专业的论文 合作学习法对护理学基础教学的应用论文(模板5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护理学专业的论文篇一

首先教师根据班级具体情况,按照异质分组原则协助学生分组,所谓“异质分组”即各组组员学习能力必须兼有优、良、中、差,不能全是学习能力强或者学习能力差的学生,有层次的组队方式更有利于组员间的互助学习。每组可4~6人,也可6~8人,不能太多也不能过少,以利于有效管理和分工合作为宜。每组还应挑选一名管理和组织能力较强的组长,负责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推进及与教师的联系。笔者授课班级为56人,因此将学生8人一组,分为7个小组,并任命了小组长。

3.2任务设计

任务设计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是否能有效进行合作。因此,初次尝试合作学习法的教师除了根据教学目标、知识点难易程度设定任务外,还应协助各组长根据组员学习能力分配任务。学习任务的分配应体现组员间的`相互依赖性,并落实个体责任及任务要求,最好于授课前一周做好安排,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准备。临床常见各种卧位包括卧位的概念及9种不同卧位的适用范围和安置方法。根据教学目标要求,笔者将总任务安排如下:(1)掌握卧位的概念和要求:能说出卧位的定义,能区分主动卧位、被动卧位、被迫卧位并举例说明。(2)掌握卧位的种类要求:能正确说出各种卧位的适用范围并举例说明,能正确展示各种卧位的安置方法。(3)思考讨论:为患者安置卧位时有哪些方法可增进患者的舒适度?要求:集思广益总结出增进患者舒适度的方法,并在实操演示时体现出来;协助组长安排如下专业任务:每组8人,将能力强和能力较弱的组员两两搭配分为4个小组,每个小组负责卧位概念及两种卧位的学习,小组长所在的组负责3种卧位的学习。要求:组员两两合作,每个组员能掌握卧位的概念,并举例说明;每个组员能正确解说一种卧位的适用范围及安置方法(小组长负责两种),并能和另一组员配合示范卧位的正确安置方法,在进行卧位安置演示时能举例说明增进患者舒适度的方法。

3.3课堂授课

(1)教师展示课堂教学目标,提问卧位的概念和性质,鼓励各小组抢答,教师总结并给抢答成功的学生计分。(2)学生组内讨论:小组长组织学生进行临床各种卧位的组内讨论汇总,检查组员任务完成情况;教师巡查,把握各组合作学习情况并给予适时的引导。(3)教师引导学生上台进行各种卧位的展示和讲解,台下学生对上台者的表现打分,学生每讲完一种卧位,教师就给予相应的点拨指正,并给上台演示的学生打分。(4)播放临床各种卧位教学视频,通过直观对比,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5)教师对本次课进行总结:重申本次课重、难点,点评各组学生表现,给予学生相应肯定,指出不足并督促改正。

4效果评价

4.1问卷调查结果

笔者从开始尝试合作学习法,—对所授课同年级两个班(每个班60人,共360人)分别开展合作学习法(实验组)和传统教学法(对照组),于学期末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360份,回收有效问卷360份,回收率100.00%,结果见表1。由表1可见,合作学习法教学效果明显优于传统教学法,特别在提高学生自学能力,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及团队合作能力方面有显著的优越性。

4.2理论考核结果(见表2)

表2是笔者在2012—2间所授课两组学生期末考试成绩统计,不难看出,实验组学生成绩优秀率和良好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教学效果显著。

5问题及建议

5.1合作学习中教师的角色转变

有别于传统教学,合作学习法中教师更多扮演的是引导者、监控者和指导者角色,学生不再是坐等接收知识,而是在教师引导下变被动为主动,在学习过程中主动探索,发现问题并寻求解决方法。因此,在合作学习初始,教师应多关注学生合作学习情况,通过观察了解各组学生具体学习情况,把握学习动态;对学生在合作学习中遇到的问题给予适时引导和建议,以确保合作学习顺利进行。

5.2任务设计精细化

合理设计任务是合作学习成功开展的前提,教师设计任务时,除考虑让学生明白“干什么”,还应让学生明白“怎么干”。每项任务之后列出相应的要求和成功标准,细化和精确每项任务,让学生有方向、有目的地学习。设定的标准应是学生能通过努力达到的,使整个学习过程既具有挑战性、又具有可行性,在激发学生探索欲的同时又不至于打击学生积极性。

5.3多样化测评手段的应用

建立全面的评价体系,对学生学习质量、成果进行科学评价。合作学习立足于小组成员整体知识、技能、情感的培养,且组内成员层次水平各不相同,因此传统的单一评价方法不能真实反映每名学生的学习状况,且不能起到有效的激励作用。因此,教师应采用多种测评手段相结合的办法,分别从整体和个体、组内和组间给予学生评价。例如,可将试卷测验、小组成员任务完成情况、小组成员课堂发言表现等作为个体成员的评价内容,组员之间的配合互助、小组总任务完成情况、组内测试等作为小组整体的评价内容。组长对组员的评价、组员对组长的评价等多方面评价相结合方式,不仅可增强组间竞争意识,还可加强小组成员团队意识,使小组更具凝聚力和竞争力。

5.4注重后期小组学习状况的总结讨论

不管时间多么紧张,教师都应和学生一起讨论总结每次小组学习情况,给学生时间梳理每次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反思哪些地方应继续保持,哪些地方需要改进。同时鼓励学生思考、表达,互相学习,教师适时加以引导,使合作学习在良性循环中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王坦.合作学习:一种值得借鉴的教学理论[j].普教研究,1994(1):63.

护理学专业的论文篇二

临床护理学科是护理学教育中的主干课程。随着社会对护理人才的能力和素质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很难满足本门课程的教学需要。病例导入法以临床病例为中心,让学生通过自主解决问题来得到启发,能够使学生得到更多的学习体悟。

一、病例导入法在外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步骤

1.确定病例,提出问题外科护理学的教材一般每一章节只会详细讲述某一种脏器的具体病例,因此,教师可以据此来确定某一脏器病种的典型临床病例,然后向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依据书中的教学内容和案例分析来熟悉和了解病例。例如,教师在向学生讲述急性阑尾炎病例时,可以引入以下病例:“一位病人,性别为男,26岁。在吃完午餐后不久就出现了脐周隐痛的症状;到晚上后,腹痛逐渐转移到右下腹部,并且伴随着持续剧烈的阵痛和恶心呕吐症状,体检发现病人体温37.8℃,脉搏84次/min,且右下腹的麦氏点压痛明显,且有反跳痛。”据此病例,向学生提出以下问题:“该患者目前最主要的护理诊断是什么,依据是什么?如果你是值班护士,遇到这样的病人,对病人的临床初步诊断是什么,依据又是什么?在非手术治疗过程中应该如何观察病人的病情变化情况?”这种典型案例的引入,能使学生留有更深的印象,从而达到教学目的。2.布置病例,指导预习护理学涉及极为复杂的医学知识,因此,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教师可以在新课教学的前一周,就将案例资料和问题发放给学生,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看案例,并通过查找有关资料来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这种办法可以使学生对案例中涉及的医药知识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并且在预习过程中认识到自己的差距,从而更加努力地学习。3.导入病例,讲解分析在课堂学习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外科护理学的主要内容和具体病例,对学生进行讲解分析。首先,可向学生展示具体病例并提出具体问题,然后给学生分组,让各组学生经过讨论后总结自己的想法并与其他小组分享。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想法和意见,但暂时不予点评,要让学生带着疑问来听课学习,从而得到更多的感悟。4.学生讨论,教师总结通过上一环节的小组讨论,教师能够基本掌握学生的预习情况和学习程度。对于学生已经掌握的内容,教师可以略讲或不讲,而对于在学生讨论过程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和难度较大的知识点,教师要围绕教学大纲,对病例进行详细分析,深入浅出地讲解,使学生更进一步掌握该部分知识内容。在讲授结束后,教师要再次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并将之前的病例和问题重新展示给学生,让学生根据授课后补充的知识来重新解释问题,加深对知识的理解。5.布置作业,进行点评教师要在课后布置作业让学生完成,并通过学生作业中所反馈的信息来了解掌握其知识情况。在修改完作业后,教师可以对学生的作业进行点评,点评时不仅要肯定其成绩,也要对作业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指正。另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在课后查找疾病的相关资料和目前的诊治情况,让学生通过阅读资料和巩固知识来进一步提高临床诊断能力。

二、采用病例导入法时应注意的问题

在采用病例导入法开展教学活动时,教师要注意以下问题:首先,病例要和教学内容及目标紧密结合,不能偏离教学大纲,且案例要具有一定的典型性、真实性;其次,根据教学病例所提出的问题要合乎逻辑,且问题的内容要逐渐深入,循序递进,贯穿整个课堂教学活动;再次,要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积极发挥学生的课堂主体性,教师除了讲解分析、给出答案,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参与度。

三、小结

病例导入法是学生在外科护理学学习中的重要手段,是一种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学习方法。教师要将教学从一个“设问”的过程转移到“解疑”的过程,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课堂上能够更加集中精力学习,进而取得更好的成绩。

参考文献:

[1]张丽英,张红,尚少红.病例导入教学法在急诊医学理论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继续药学教育,(9).

[2]王小丹.在生理学课程教学中病例导入式教学法的应用分析[j].养生保健指南:医药研究,2015(7).

护理学专业的论文篇三

摘要:在传统初中化学课堂教学过程中,老师采用灌输式教学模式,不仅无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反而让学生产生厌学情绪,严重影响课堂教学效果与水平。基于此,本文立足突出主体、体现主导的原则,具体论述合作学习教学方式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关键词:初中化学;合作教学;应用策略

在新课程深化改革的背景下,倡导应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其中,将合作学习教学方法应用于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不仅能够让学生增强自身的课堂主体意识,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1]。那么,如何将合作学习教学方式融入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呢?本文就具体应用策略进行论述。

一、合理分组是提高小组合作教学效率的基础条件

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应用合作学习教学方式,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实践中,相互沟通、相互学习,促进学生共同进步。其中,在采用合作学习教学方式的过程中,合理分组是提高小组合作教学效率的基础条件。因此,在分组过程中应该通过调查,全面了解学生的知识能力,让所有小组成员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同时,老师应该合理搭配男女生名额,规定每个小组基本人数为4—5人。通过优势互补,促进小组内合作朝着良性竞争的方向发展。当各个小组的名额确定之后,再由小组成员推选一位组长,让其负责监督本组内的合作学习过程。并且要求所有成员每个月轮流担任,从而充分调动起每个组员的工作积极性。除此之外,要求各个组长及时向老师反馈组内成员的学习情况,一旦发现问题老师要及时解决,从而有效提高生生互动的效率。

二、明确课堂教学目标是合作教学方式开展的重要条件

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应用合作学习教学方式时,老师应该全面关注每一位学生,让所有学生都积极参与到合作探究中,真正发挥合作学习教学方式的作用,从而有效提高初中生的学习成绩。因此,这便要求老师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明确分工,保障所有学生都能够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同时,由于各个小组组长在开展教学过程中的责任重大,因此老师可以组织小组长进行培训学习,让他们明确自己的职责,以便组内成员遇到问题时能够及时解决。这样有利于将初中化学课堂的教学任务落到实处。实践证明,将合作学习教学方式应用到初中化学教学中,不仅能够促进优秀学生的水平得到更快的提高,而且有利于学困生得到进步,从而从根本上提高初中化学课堂的教学水平。

三、把握小组合作时机是合作教学方式开展的关键点

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合作学习是一种新型有效的教学方法[2]。但是,老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利用这种教学方式时,应该准确把握小组内合作学习的时机,最大限度发挥小组合作的优势,从根本上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水平。因此,需要注意下列几项内容。其一,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过程中,一旦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便应该及时组织小组成员进行交流讨论。例如:在学习《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内容时,首先由老师动手演示制作氧气的过程,然后让各个小组进行沟通、归纳氧气的制作过程。这样有利于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得出结论,从而更深入地理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知识点。其二,当组内成员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时,老师便及时进行分析指导。将合作学习教学方法应用到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时,老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合理设置部分具有难度性的.问题,先让各个小组进行交流讨论。当小组内成员无法找到解决办法时,老师便可以进行指导分析,帮助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从而促进各个小组成员共同进步。其三,通过合作学习开展化学实验教学。通过设计化学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兴趣,让学生愿意主动投身到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这样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结意识,而且有利于真正提高学生的化学水平。例如:在学习《物质构成的奥秘》的知识点时,首先,老师引导学生复习巩固之前所学的纯净物、混合物的化学特性,然后引入化合物和原子的知识点的学习中。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形成了比较系统的概念关系图,然后老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评价总结。通过合作教学能够帮助学生更深入地记忆和理解,能够有效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效率。

四、小组成绩评定是合作学习教学方法成功的催化剂

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其传统的评价方法只重视学生的成绩分数,这样不但容易让学生与学生之间相互疏远,而且会让部分成绩较差学生的自尊心受到损伤,从而逐渐失去学习化学的兴趣,最终造成班级学生两极分化的现象越来越严重。因此,为了最大限度提高合作学习教学方法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效率,需要老师采用科学合理的评价方法,将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实验考察和小测验等情况都纳入评价的范围,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综合能力。总之,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深化改革中积极提倡的新型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在应用过程中,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相互进行情感交流,让学生在互帮互学的过程中更深入地记忆和理解初中化学知识。因此,教学工作者应该不断研究,真正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朱建华.陶行知“活的教育”在初中化学小组合作学习中的实践研究[j].中学生导报:教学研究,(4).

[2]刘加阳.浅谈初中化学小组合作的困惑及反思[j].经营管理者,(36).

护理学专业的论文篇四

摘要:文章阐述了小组合作学习法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具体应用,包括科学分组,突出小组成员优势互补;目标趋同,优化小组合作学习流程;创新合作学习方式,指导学生提高学习成效;教师调控,深化推动小组合作学习。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法;中学地理;合作学习方式

小组合作学习能突破个体学习弊端,以倡导合作、互助、自主、探究为目标,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提升学习能力。在中学地理课堂教学中,以小组合作学习为方法,让每位学生都参与课堂学习合作中,培养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强调学生竞争意识,形成团队精神[1]。

一、科学分组,引导小组成员优势互补

将小组合作学习运用到中学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首先要科学分组,顺应学生个性实际,增进小组成员间优势互补。在小组分组上,要结合不同学生的个性差异、综合学习水平、参与积极性、合作意识、思维能力等方面均衡分组,如“优等生”与“后进生”的协同搭配,形成帮带效应,对不同性格、不同能力的学生进行组合,便于学生取长补短,从他人身上学习优点。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每位成员都要积极、主动参与讨论,都要发挥自己的能力和作用。教师在小组分组工作上,要了解全体学生学习情况,对各组成员进行调适,增进小组内成员互帮互助,实现小组间竞争学习。

二、目标趋同,优化小组合作学习流程

小组合作学习要确立各组共同的学习目标,让每位学生都能够从合作学习中有所收获。在学习目标上,教师要给予学生更大的自主空间,为小组制定共同的目标和学习任务,并根据小组成员分工,深化合作,共同进步。各成员要协作交流,加强对话,积累学习成果,在需要向其他同学进行展示时,要积极踊跃,献计献策,共享学习的喜悦。在学习地理现象或地理原理时,教师可以让小组成员共同讨论,如关于西北地区荒漠化的形成因素进行探讨,鼓励小组成员进行合作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思维。

三、创新合作学习方式,促进学生提高学习成效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根据不同教学内容,教师可以引入不同的合作学习模式。第一,教师可引入竞赛型合作学习,让组内成员相互合作,知识互补,让组间学生相互竞争,形成“你追我赶”的学习氛围。教师在竞赛型合作学习中,要充分整合地理知识,选择多样化的竞赛试题,兼顾不同小组的合作竞争实际,以开展必答、抢答、轮答等方式,来提升竞赛合作学习效果[2]。第二,教师可引入辩论型合作学习。所谓辩论型合作学习,可以是围绕某些地理现象、地理原理在学习时遇到的分歧,由教师进行分组辩论,观点相同的学生聚合成组,不同观点的学生形成正反两大方阵来展开辩论。教师要做好辩论氛围的激发,求同存异,指导学生探寻证明观点的论据,让学生从辩论中培养发散思维、创新思维。第三,教师可引入案例研究型合作学习。用具体的教学案例,来展开合作学习,鼓励学生围绕地理原理展开探究,针对具体地理问题提出应对措施。第四,教师可引入切块互补型合作学习。针对地理学习中的复杂问题,将之划分为不同的探究任务,交由不同的小组进行合作学习,各组对所学的.区块内容进行梳理、汇总,鼓励每位学生都能承担相应的学习任务,最终进行班级学习分享汇报。

四、教师调控,深化推动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教师的现场管理与调控工作必不可少,主要体现在四方面。一是在小组组建与角色分配上,教师要以合作学习为目标,划分小组,以4~6人为宜,突出“组内同质、组间异质”分组原则,并确定各组组长、记录员、观察员、纪律管理员等角色,便于明确职责分工。二是确定小组合作规则及流程。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效率,必然需要制定合作学习规则、制度,避免自由主义、形式主义。教师要结合小组合作需要,细化合作学习要求,如鼓励提出批判点、鼓励成员参与、改变立场时必须有充分的理由、每个人都是小组不可或缺的一员、即便是不同意,也要学会倾听、对他人观点的反驳需要罗列自己的证据等。三是教师要及时化解小组合作学习中的突发问题。如遇到小组成员争执时,教师要点拨、引导,化解冲突;针对学生在合作学习中观点产生分歧,要引导学生尊重对方,学会聆听;对于学习积极性不强的学生,要给予鼓励等。四是完善小组合作学习评估体系。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要对于学生进行全面评价,包括教师评价、学生自评、组间评价等。教师要细化评价标准,以小组合作学习质量为主,对学习中表现积极的学生、有突出贡献的学生进行评价,增进小组合作氛围,激励学生共同进步。总之,中学地理课堂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要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协调好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自觉性,提升学生的合作精神。

参考文献:

护理学专业的论文篇五

摘要:目的问题教学法是护理学基础教学的重要部分,问题教学法是把众多案例中精选其中代表病历为模板,接着提出系列代表性问题,在问题的指引下,启发学生自身的主动性积极让学生投入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中去。同时又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兴趣和能力。强调从问题着手,学生必须去探索的是那些他们所要知道的知识,并且要求他们应用这些所学来的知识能够去解决存在的问题,是一种探索发现式的学习方法,有助于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让学生们养成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习惯。对于护理学基础教学课程过程中起到积极作用,还能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语言表达能力都有很大作用。

关键词:问题教学法;护理学基础;教学效果

本文对护理学基础教学和问题教学法进行简单的概括,对两者之间的配合实践加以介绍总结和归纳,从中得到一些体会,便于在以后的护理学教育教学过程中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