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震的心得体会 桥梁抗震心得体会(优秀10篇)

时间:2023-09-01 作者:雅蕊抗震的心得体会 桥梁抗震心得体会(优秀10篇)

体会是指将学习的东西运用到实践中去,通过实践反思学习内容并记录下来的文字,近似于经验总结。那么你知道心得体会如何写吗?下面我帮大家找寻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心得体会范文,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抗震的心得体会篇一

随着现代交通工具的发展和城市化的推进,桥梁成为城市重要的交通枢纽。然而,在地震频发的中国大地上,桥梁的抗震性能至关重要。这些年来,桥梁抗震技术不断进步,工程师们总结出了许多抗震心得体会。今天,我将分享一些关于桥梁抗震的心得体会,以期为更好的桥梁设计和建造提供参考。

首先,抗震设计不能只满足最低标准。事实上,地震是一种极不规则的动力载荷,远远超过了大多数结构设计所采用的负荷。因此,为了确保桥梁在地震中的安全性,抗震设计应不仅仅满足最低标准,而应该超越标准,尽可能增加桥梁的抗震能力。例如,可以通过使用更多的抗震材料和加强各个连接点的刚度来增强桥梁的抗震能力。相较于满足最低标准,超越标准的抗震设计能够为城市的交通安全提供更稳定的保障。

其次,优化结构可以提高桥梁的抗震性能。在进行抗震设计时,结构的形式和布置应该根据地震的地域特点以及对强震反应的考虑进行优化。比如,在设计桥梁时可以考虑采用适当的弯曲和螺旋形构造,以分散地震力;同时,设置横向和纵向的支撑和连接结构,增加桥梁的整体刚度。通过这样的结构优化方式,桥梁在地震中的变形和破坏程度可以得到有效的控制,从而提高抗震性能。

第三,加强桥梁的构造连接也是提高抗震性能的重要手段。良好的结构连接能够增加桥梁系统的整体稳定性和刚度,从而提高抗震能力。在抗震设计中,我们应该重视各个构件之间的连接设计,采用合适的连接方式来提高桥梁的整体稳定性。例如,在连接点处使用可靠的连接材料和连接工艺,加强连接的刚度和承载能力,以确保桥梁在地震中不发生脱落和断裂。

第四,抗震监测和维护是确保桥梁抗震性能长期有效的关键。桥梁在使用过程中,由于长期受到交通荷载和自然环境的影响,难免出现疲劳、老化或损坏的情况。因此,我们需要建立健全的抗震监测和维护体系,定期检测桥梁的结构、连接和基础状况,并及时采取维修措施。通过对桥梁的监测和维护,我们可以及时发现潜在的安全隐患,保证桥梁的抗震性能长期有效。

最后,桥梁抗震还需要考虑社会经济因素和环境因素。抗震设计不仅仅关乎桥梁的稳定性,还需要考虑到建设成本和使用寿命。因此,我们需要在设计抗震方案时,充分考虑到社会经济因素和环境因素。通过优化设计方案,合理控制建设成本,可以使得抗震的桥梁不仅安全,还能够适应城市发展的需要。

总之,桥梁抗震心得体会涉及到多个方面,从设计、结构、连接、监测和维护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才能够确保桥梁在地震中的安全性能。我们应该不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推动桥梁抗震技术的发展,为城市的交通安全做出贡献。

抗震的心得体会篇二

观看抗震救灾英雄事迹报告会,真可谓是感人肺腑,报告会上的英模事迹让我们的心再度揪起,那气壮山河的生死营救、感天动地的举国驰援、至爱无边的真情接力,在红军师师长、灾区教师、唐山农民志愿者、巡特警支队长、基层团干部的讲述中鲜活起来。所有经历的痛心、爱心、信心在我们的内心汇集成强大的情感力量,凝聚成参与灾后重建家园的强大动力。

听了报告会有三点感想:

一是感动,感动全国各族人民所体现出的民族凝聚力。在惊心动魄的抗震救灾过程中,我们不仅看到,中华民族数千年丰厚历史所形成的民族精神薪火相传,而且看到,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交相辉映,铸就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迎难而上,百折不挠”的抗震精神,生成了一种无坚不摧、勇往直前的巨大力量。

教师,这个平凡的名称,在四川这个普通之地却显得那么伟大。古人有言: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可是新时代的教师们却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教师这个金光闪闪的职业光辉。

在大灾面前,逃生是一个人的本能。人具有一丝不苟的求生欲望。而在生与死的边缘,人的生存永远偏向生的出口。要战胜这种本能,何等容易。它需要人超意志的意识,正因为平时默默无闻,无怨无悔地付出,在那漫天卷地的大灾面前,潭千秋用自己的钢铁般的身躯挡住了那一块坚硬的砖头和水泥板。

优秀教师的感人事迹,使我受到了一次生动而深刻的思想教育和精神洗礼,我深深地被他们崇高的人生追求、高尚的师德情操、强烈的责任意识和无私的奉献精神吸引着、震撼着,他们不愧是育人的模范、学习的榜样。在他们身上,谱写了一曲曲爱岗敬业的时代最强音。

作为新时期的一名普通老师,我目睹了这些优秀人民的光荣举动,我感愧于自己平时对工作的抱怨,对孩子犯错误时,自己恨铁不成钢的缺少耐心的指责。

在他们身上,我看到了差距,看到了不足。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要用实际行动来学习他们。在工作中,努力让每一位学生拥有一个快乐、自立、能够张扬自己个性,那就需要我们用爱心教化人格,细节养成习惯,从而使我们的同学们懂得爱自己,自立自强,爱他人,爱生活,爱集体,勇担责任。他的精神意义在于为我们展示了一位教育工作者的精神光辉,它让我们看到了教书育人的崇高与神圣,让我们在经济高速发展的浪潮中找到了精神家园的方向,让我们对我国的教育事业充满了信心和希望,相信以后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会涌现出更多的像苟老师一样“平凡”的人,带给我们更多的感动和更坚定的信念。

作为教师中的一员,我一定要以爱岗敬业、教书育人等师德的具体要求来严格要求自己,树立先进的教育理念、严谨的治学态度,以良好的自身修养教育、感染、培养学生,更要用心感受、在学业上不断进步,修养上不断完善成为最受学生尊敬和最值得学生信赖的人;全面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积极改革创新教育教学方式,做让学生满意、家长满意、社会满意的优秀教师。

5月12日14时28分这个时间将定格在中国历史的史册里,而四川人民这种不屈不扰的精神将永远定格在我的心里,我愿意为它跳动的音符贡献自己。他们的精神将激励我们每一位生者。

抗震的心得体会篇三

近年来,全球范围内频繁发生的洪水和地震灾害,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造成了巨大的威胁。为了更好地应对这些自然灾害,我们不断总结经验,开展防洪抗震的实践,以保护我们的家园和人民的安全。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积累了许多宝贵的心得体会。

首先,了解灾害的特点和预警系统的重要性是防洪抗震的基础。洪水和地震的发生有其一定规律,了解它们的特点对于我们制定科学合理的防洪抗震策略至关重要。同时我们还需要重视各级预警系统的建设和运行。及时准确的预警可以让人们有更多的时间采取应对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伤亡和损失。遵从并相信预警系统的信息,绝不能掉以轻心。

其次,认识灾后救援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即使我们采取了很多预防措施,自然灾害仍然可能发生。因此,我们必须认识到,灾后救援是防洪抗震工作中一项至关重要的环节。在灾害发生后的第一时间,迅速组织人员、物资和设备投入到救援行动中,有序地展开营救和救援工作。同时,利用先进的通信技术和先进的机械装备,加强救援能力,提高救援效率,将受灾人员转移到安全地区,以保护他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再次,加强灾后重建的规划和资源管理。自然灾害过后,我们要思考如何更好地实施灾后重建工作。首先,科学合理地规划重建区域,包括人口、建筑和基础设施的重新布局等;其次,加强资源的统筹协调和合理配置,确保重建所需的各项资源充足;最后,加强对重建过程的监管和评估,确保重建工作的顺利进行。通过规划和管理,我们能够更好地恢复受灾地区的正常生活秩序,提高抗灾能力。

最后,加强防洪抗震宣传和教育的重要性。防洪抗震工作需要每个人的共同努力和参与,因此,加强宣传和教育至关重要。通过广泛的宣传,让每个人都了解到防洪抗震工作的重要性,并掌握必要的防护知识和技能。同时,借助各种渠道开展防灾减灾知识普及活动,提高公众的自我保护能力,增强灾害意识。只有人人有责,共同参与,我们才能更好地预防和减少洪水和地震带来的损失。

总之,防洪抗震工作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任务,需要我们从多个方面进行综合施策。通过了解灾害特点和预警系统的重要性,认识灾后救援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加强灾后重建的规划和资源管理,以及加强宣传和教育,我们能够更好地应对洪水和地震等自然灾害,提高我们的抗灾能力,保护我们的家园和人民的安全。只有不断总结经验,不断创新方法,我们才能在重建过程中取得更好的成效,实现长期发展的目标。

抗震的心得体会篇四

时间已经整整过去7天,抗震救灾进入最紧急时刻。当此之时,抢救人民群众的生命仍然是当务之急、重中之重,我们仍然要继续争分夺秒地搜救被困群众。这是党中央着眼于抗震救灾全局、坚决打胜这场硬仗提出的明确要求。

珍惜。这是党中央实施千里大救援展示的生命宣言,是全体救援人员赖以顽强拼搏的坚定信念。

对于在大地震中的遇难同胞,我们设立全国哀悼日,国旗为罹难同胞而降,汽笛为罹难同胞而鸣,防空警报为罹难同胞而响,全国人民为罹难同胞而哀。这彰显的是生命的尊严,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对生命的尊重。而在每一片废墟之上,救援人员仍在竭尽全力搜寻,只要有一线希望,就绝不放弃;只要有一点生还可能,就付出百倍努力。这是我们珍惜生命的最好体现,是对废墟下仍然顽强坚持的每一个生命的庄严承诺。

生命不息,奋斗不止。尽管现在早已过了震后72小时的“黄金救援”时间,但受困人员获救的喜讯仍然不断传来,至今在一些废墟下仍然发现有生命的气息。埋压在废墟下的生命的坚持和抗争,不仅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生命的奇迹,展现了顽强的生存意志,更体现了对党和政府、对人民子弟兵的高度信任。“我就等你们来救我,我相信你们会来救我!”这是埋压在废墟下人们的期待和呼唤。

随着时间的推移,受困人员抢救成活率会越来越低,这不以人的意志和情感为转移。现在,最紧要的就是要充分发挥人民子弟兵的突击队作用,在救援队伍进入所有乡镇的基础上,尽快进入所有村庄,排查每一处倒塌房屋,竭尽全力搜救被困群众。要充分发挥专业救援队伍的优势,实行科学救援,尽最大努力抢救被困群众的生命。只要还有一个生命,只要还有一息尚存,我们都要不惜一切代价,付出百倍努力。

对人民生命的珍惜,必将赢得人民的尊重,极大地凝聚起人民的力量,极大地凝聚起压不倒、摧不垮的民族精神。这种精神,这种力量,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薪火相传的宝贵财富,是我们战胜前进道路上一切困难、风险和挑战的强大动力。有党中央的坚强领导,有全体军民的顽强拼搏,有全国各族人民的同舟共济,我们就能克服一切艰难险阻,坚决打胜抗震救灾这场硬仗。

我们礼赞生命,我们期待奇迹!

抗震的心得体会篇五

抗震是我们常听到的一个词汇,意思是指建筑物抵御地震的能力。在地震频繁的国家,抗震便成了建筑存在的首要问题。作为一名普通人,我们也需要了解一些抗震的基础知识,并且在生活中因地制宜做好预防措施。就我个人而言,我也曾在某次地震中得到了一些教训。

第二段:

那次地震,我在家中。震动来得非常突然,我本能地躲到了桌子下面。当然,这种行为只有在力度比较小的时候才有效。随着强度增加,躲在桌子底下就无济于事了。岛上的居民有一个建议,那就是趴在床上或者桌子上,并用力抓住东西或者抱紧自己的膝盖。总之,关键是要让我们的身体保持尽可能的稳定,不要被震动摇晃起来。

第三段:

当地震发生时,一定要冷静、警觉,并且及时跑到一个比较安全的地方。另外,作为一名房屋的住户,我们需要了解一下房屋的抗震性能。现在的房子,尤其是新房子,一般设计时都会充分考虑到抗震的问题。所以,我们在购房时需要仔细咨询,了解房屋的抗震性能如何,才能更好地降低风险。

第四段:

除了房屋的问题,抗震还涉及到很多其他方面。例如,道路和桥梁的质量、餐厅和学校的食品安全、市政设施的设计和维护等。这些方面都需要大家共同来关注和改善,让我们的生活环境更加安全、稳定。

第五段:

抗震不仅是一名公民的责任和义务,更是一种态度和思考方式。在处理突发事情时,我们需要充满冷静、灵活、快速的反应。在平时,我们需要不断积累和学习相关知识技能,随时准备应对可能发生的地震风险。一旦有了这个观念和习惯,我们就能保持警觉和预防、适应和应对、反思和总结的能力,提升我们生活和工作的品质。

抗震的心得体会篇六

值此纪念5.12特大地震一周年之际,四川省交通厅及灾区各级交通部门,谨向交通运输部、全国交通运输系统各兄弟单位的领导和同事们,致以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四川交通人深深铭记,在我省交通抗震救灾最紧急的时刻,交通运输部党组及时部署,部领导第一时间赶赴灾区靠前指挥,及时调拨救灾资金和物资,紧急动员全行业力量倾力支援;各省、市、自治区交通部门冒着生命危险,伸出大爱之手,抢通保通公路,运输救灾物资,与四川交通人同舟共济,共同夺取了交通抗震救灾的阶段性重大胜利!

四川交通人深深铭记,在我省交通恢复重建的关键时期,在交通运输部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我们与各省、市、自治区交通部门干部职工并肩战斗,共克时艰,无私无畏,共同为建设灾后美好新家园努力拼搏,不断取得新的成绩,让我们深深感受到“全国交通一家人”的无限温暖!

危难之际见真情,大难之时显本色。当前,我省正按照国家确定的“三年目标任务、两年基本完成”的总体要求,在交通运输部和各兄弟省市的大力支援下,全面加快推进灾后交通恢复重建,实现了所有灾后恢复重建的高速公路和国省干线公路开工建设。在5.12 特大地震一周年之际,以都江堰至映秀高速公路全线通车、映秀至汶川高速公路开工为标志,我省灾后公路恢复重建将步入新的建设阶段。我们将继续发扬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伟大抗震救灾精神,始终牢记你们的关怀和希望,进一步振奋精神、坚定信心、自强不息、顽强拼搏,创造交通恢复重建新的奇迹!

我们相信,有党中央国务院、交通运输部和四川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有全国各省、市、自治区交通部门的关心支持,有广大交通干部职工的艰苦奋斗,我们一定能够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夺取灾后交通恢复重建的全面胜利,为建设灾后美好新家园作出更大的贡献!

此致

敬礼

致谢人:

xx年x月x日

抗震的心得体会篇七

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消防安全和地震防灾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确保消防安全和地震防灾是每个公民的义务和责任。通过学习和参与演练,我积累了一些消防抗震的心得和体会。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这些经验,以希望能够引起更多人的关注和参与。

首先,我认识到预防和应对火灾的重要性。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养成良好的消防习惯,比如避免乱扔烟蒂和纸屑,不私拉乱接电线,不在卧室使用明火等。此外,我还了解到了火灾应急逃生的方法。当火灾发生时,我将立即打开门窗通风,确认逃生通道的情况,尽可能避免使用电梯,低姿势尽快逃离火灾现场。这些方法在实践中被证明是有效的,帮助我提高了自己的逃生能力。

其次,地震防灾同样重要。我了解到地震前应将家中易碎物和易倾倒物放置在稳固的地方,以避免其成为伤人的危险因素。此外,我还学会了卧倒或躲在坚固的家具下面,保护头部和颈部,减少受伤的几率。同时,我了解到地震过后应保持冷静,迅速查看周围的情况,判断是否需要紧急撤离。

更重要的是,我体会到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在消防抗震演练中,我有幸参与了一个小组活动。我们每个人都被分配了特定的任务,需要协调合作,互相支持。通过这个演练,我深刻认识到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只有团队的力量才能应对灾害的挑战。在日常生活中,我也意识到了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无论是在消防演练还是地震逃生中,与他人保持良好的沟通和配合是非常关键的。

最后,我也认识到了自我保护的重要性。在火灾和地震中,保护自己的安全是首要任务。因此,我在日常生活中时刻保持警惕,不随意触碰电线和其他危险物品,也不在过道和楼梯上玩耍。我还学会了正确使用灭火器和急救包,以及进行紧急呼救,这些措施在关键时刻可能会挽救生命。

总之,通过参与消防抗震演练和学习相关知识,我积累了一些宝贵的经验。在火灾和地震中,我们要提前做好预防措施,合理规划逃生通道;在灾害发生时保持冷静,正确应对;并且,团队合作和自我保护是至关重要的。只有每个人都重视消防抗震,积极参与,我们才能共同为创建更加安全的社会发挥积极的作用。

通过这篇文章,我希望能够唤起更多人的关注和重视,并激发更多人参与消防抗震活动。只有通过每个人的努力,我们才能够建设一个更加安全和稳定的社会。让我们共同行动起来,为消防抗震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抗震的心得体会篇八

值此纪念5.12特大地震一周年之际,四川省交通厅及灾区各级交通部门,谨向交通运输部、全国交通运输系统各兄弟单位的领导和同事们,致以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四川交通人深深铭记,在我省交通抗震救灾最紧急的时刻,交通运输部党组及时部署,部领导第一时间赶赴灾区靠前指挥,及时调拨救灾资金和物资,紧急动员全行业力量倾力支援;各省、市、自治区交通部门冒着生命危险,伸出大爱之手,抢通保通公路,运输救灾物资,与四川交通人同舟共济,共同夺取了交通抗震救灾的阶段性重大胜利!

四川交通人深深铭记,在我省交通恢复重建的关键时期,在交通运输部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我们与各省、市、自治区交通部门干部职工并肩战斗,共克时艰,无私无畏,共同为建设灾后美好新家园努力拼搏,不断取得新的成绩,让我们深深感受到"全国交通一家人"的无限温暖!

危难之际见真情,大难之时显本色。当前,我省正按照国家确定的"三年目标任务、两年基本完成"的总体要求,在交通运输部和各兄弟省市的大力支援下,全面加快推进灾后交通恢复重建,实现了所有灾后恢复重建的高速公路和国省干线公路开工建设。在5.12 特大地震一周年之际,以都江堰至映秀高速公路全线通车、映秀至汶川高速公路开工为标志,我省灾后公路恢复重建将步入新的建设阶段。我们将继续发扬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伟大抗震救灾精神,始终牢记你们的关怀和希望,进一步振奋精神、坚定信心、自强不息、顽强拼搏,创造交通恢复重建新的奇迹!

我们相信,有党中央国务院、交通运输部和四川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有全国各省、市、自治区交通部门的关心支持,有广大交通干部职工的艰苦奋斗,我们一定能够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夺取灾后交通恢复重建的全面胜利,为建设灾后美好新家园作出更大的贡献!

此致

敬礼!

xxx

20xx年x月x日

抗震的心得体会篇九

自然灾害是不可避免的,在发生地震时,逃生是我们应该立即采取的行动。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抗震逃生是一项全新的技能,需要不断地练习和学习。在经历了一次地震后,我深刻认识到了抗震逃生的重要性,同时也总结了一些心得和体会,希望能够与大家分享。

二、认识地震

在抗震逃生之前,我们需要先了解地震的基本知识。地震是地球表面的震动,通常由地球内部的断裂导致。地震不仅会导致建筑物崩塌、火灾等后果,还会引发山体滑坡、地裂缝等灾害。在地震发生时,一定要冷静思考,减少受伤风险。如果你正在室内,请立即躲到床下或桌子下,如果室外,要尽快找到一个空旷的地方躲避,防止被高楼大厦、落石砸伤。

三、排查安全隐患

在进行地震逃生前,我们需要先进行排查安全隐患。首先要检查自己所居住的房屋结构是否牢固,再检查室内是否有易碎物品和锐利物品,如花瓶、剪刀等。如发现室内有不稳定或不安全的物品,应立即进行处理。另外,要确保自己的灾难储备品、急救箱、手电筒、榔头等自救工具都准备充足。

四、抗震逃生技巧

当地震来袭时,我们要通过正确的抗震逃生技巧来保证自己的安全。首先,要找到一个安全的地方,如门窗下、桌子底下、墙体旁边等。在逃生过程中,要尽可能地避开窗户和玻璃门,这些地方易碎且危险。其次,如果被困在废墟中,要不停地呼喊,让救援人员发现,同时也要盖住口鼻,防止吸入灰尘和有害气体。最后,逃生过程中尽量保持冷静,不要恐慌和瞎跑,因为这往往会增加安全事故的风险。

五、总结

总的来说,抗震逃生是一项必要的技能,但这需要我们不断地学习和实践。要了解地震、排查安全隐患、掌握正确的逃生技巧,才能更好地保护自己、家人和社区。在今后的生活中,我会继续钻研这项技能,做好自我保护,也希望大家都能够尽早地掌握这项技能,保护自己的生命安全。

抗震的心得体会篇十

我是中央电视台记者张泉灵。

5月12号,在珠峰呆了一个月之后我回到了拉萨,还沉浸在奥运火炬珠峰传递报道成功的喜悦中,大地震发生了。北京、台湾、日本都有震感!我的第一反应是:唐山大地震影响到了14个省,这可能是比32年前更大的一次灾难,而前方灾情不明!情况不明的时候是最需要记者的时候!我得去现场!我知道高原下撤以后的第一原则是休息,我也很想家,想不满两岁的儿子。但是这时候到一线去,不是我个人的选择而是一种职业的天性。经批准,5月13号,我挤上了震后拉萨飞往成都的第一班飞机。

帮助外面的人搞清灾区的情况是这个时候记者的第一责任。太多太多灾区的情况,抢险救灾的人要知道,受灾的群众要知道,党中央要知道。我觉得自己肩上的担子从未有过的沉重。到达四川的当天下午,我们报道组立即动身前往受灾最严重的北川。

交通断了,通讯断了,余震不断。尽管做了心理准备,灾难还是击碎了我的想象。要快,要让外面尽快了解灾区的情况。强迫自己冷静下来,雨中发回了我在灾区的第一条报道。

路,是生命线,也是抢险救灾的关键。奔向震中的途中我不停地问自己:灾区的路到底怎么了?通向震中汶川的路为什么还不能打通?这个时候,我们必须把镜头对准这条路,去引导人们的视线。

5月14号,我沿着汶川方向,奔向213国道,踏进了打通道路的现场。观众看到了这样的情景:几乎半座山塌下来,路不见了。而这条路原本只有7、8米宽,一边在塌方,一边是临着岷江的悬崖。工作人员上得去,但是展不开。这条报道,也许不那么惊心动魄,但是它把大家的疑问解开了,责难不见了,人们焦急的心情也冷静下来,开始积极地帮着出主意,怎样才能使修路的进展快一些。

在灾区的人民处在惊恐与悲伤中的时候,特别需要鼓起勇气,在废墟上没有比活着把人救出来更让人振奋的了。5月14号,都江堰的幸福小区发现了幸存者,救援者开始与死神搏斗。我想虽然压在废墟下的人我们连姓名都不知道,但电视机前有无数的人关心着她注视着她。我想让他们看到:坚持,奋斗,我们就一定能获得重生!我向现场的领导建议直播救援过程。那天晚上,我知道很多人都守在电视机前,他们的心通过我们的直播与灾区紧紧地连在了一起。

那一片废墟有三层楼高,里面充满了空洞和尖利的钢筋,随时都有坍塌的可能。整个直播过程中,我被指定站在一个巴掌大的位置,只能说不能动。四川台的摄像张业伟在黑暗中拍摄一刻也不能停止,他要紧盯着寻像器里的画面,余光还要观察周围的情况,根本顾不上脚底下。在起吊一块水泥板时,我们脚下的断梁被拉动了,原本安全的地方变得很危险。但消防官兵继续救人,我们也继续报道,没有人离开。战士们紧张有序又小心翼翼,我们的镜头尽量地靠近跟随。几个小时后,受困者终于被抬出来了,她活着!现场一片欢呼声,我的耳机里也传来北京演播室里的欢呼声。我知道,电视机前守候的人们也会欢呼。我在现场用最大的力气喊着:“这欢呼是对生命的礼赞!”外面的人不抛弃,里面的人不放弃!救人的是英雄,被救的同样是英雄!这,就是我们一线记者要传递的精神——以人为本。

行进的路,有时候我觉得比在珠峰还难。那不是一条安静地等你踏上去的路,不断的余震、松软的塌方层、滚落的石块,危险无处不在。一个滚石区,我们刚通过不久就再次塌方,半个山体扑下来,覆盖了我们经过的道路。我们没停下脚步,边走边拍。

经过不停顿的9个小时,我们紧随部队到达漩口镇,那已经是5月16号的凌晨一点。紧张、饥饿、劳累,我真的想躺下什么也不做,但一想那么多人等着里面的消息,我们立即投入采访工作。天蒙蒙亮的时候,我看到了这样一幅画面:几根从废墟里捡来的木头蒙上一块塑料布就是帐篷了,外面整整齐齐放着三块牌子:漩口镇党委、漩口镇人大、漩口镇政府。旁边,战士们已经展开了救援,当地的乡亲们给部队送来了他们仅有的蔬菜。那场景,在我的头脑中定格了,那画面让我震撼:灾难降临了,但我们有党在、有政府在、有人民军队在,老百姓就有信心在!于是,我们用了一个长长的镜头。我要用这个画面把这样的信心传递给全世界。

5月17号,我们进入汶川亟待救援的“孤岛”耿达乡。面对满目疮痍,无论谁到现场都会有一种揪心的痛。可当问到受灾群众缺什么,需要什么帮助的时候,有一位受灾的群众对我说:“给我们送点玉米种子来吧,赶着现在种下去,秋天我们就有吃的了。”那不是一句当时就会让人热泪盈眶的话,却让我心里反复回味。这就是我们最质朴的乡亲,遭受了那么大的灾害,失去了那么多亲人,但他们想要的却是种子!种子不就是希望吗?这就是我们那么多人奔赴灾区的原因啊!我就是要把这希望的声音传递出去,让全世界都看到中国人民的伟大与坚强!

观众打电话给我,说:你真棒,在镜头里总是那么冷静。其实我也哭过,面对那样的灾情,面对受灾的乡亲,面对满目的英雄,泪水有时是控制不了的。5月20号我到都江堰去拍摄寻找处理遗体的情况,虽然救援人员很早就知道遗体在哪里,但是为了死者的尊严,战士们都是用手扒手挖。当听说遇难者是一位母亲和她的孩子,母亲在灾难来临时跪着用身体保护孩子,我完全失控了,转身躲进一个帐篷里放纵泪水喷涌而出,我要把我心里的痛哭出去,我要把所有的积郁都哭出去,擦干了眼泪,我才走出帐篷。在镜头面前我努力保持着坚强和理性。不哭,在心里,我始终这样提醒自己,灾区不需要眼泪,灾区需要我们的坚强去支撑,需要我们的关爱去抚慰,需要我们去尽记者的天职。

在灾区可能有数千名记者,中央电视台先后有数百名记者前往一线,我只是其中普通的一员。

和我一起强行军9小时的摄像张春喜已经51岁了。为了多带设备,他必须少带水和食物。战士走,他边走边拍,战士停下休息他还在拍。进入震中因为胸闷他一直不敢躺下,他有心脏病,还是平足!

我的同事冀惠彦大校,55岁了,从战场到各种抢险救灾都冲在前面。他在灾区是靠着临时从办公桌上抓来的一把降压药支撑着。在从水上冲击映秀时,滚石的涌浪打翻了冲锋舟,落水后他始终没有放掉手里的摄像机,死里逃生,一上岸就去发消息,为的是让观众和受灾群众看到:又一条生命线打通了!

我的4个进行航拍的同事曾经被困在海拔2000多米的山上两天多的时间,靠吃野果坚持着。天气多变,地形复杂,山谷里各种切变风对他们简单的飞行器形成了巨大的威胁,他们是冒着生命危险为抢险救灾进行航空拍摄!

一份帮助,乘以13亿就能帮灾区度过难关!一份关爱,乘以13亿就会变成爱的海洋!一份信心,乘以13亿就是中国人的脊梁!

而在灾区奋战的记者,就是要用手中的笔、手中的话筒、手中的镜头去做好这个乘法!

大灾难中,我们用最快的速度,让全世界都看到了,一个古老而又新生的民族,万众一心,共赴国难!

大灾难中,我们用最人性的方式,让全世界都看到了,一个国家的坚韧与大爱!

这就是最真实的中国,我的祖国!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