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论文(优秀19篇)

时间:2023-12-10 作者:MJ笔神

范文范本可以将我们从写作的误区中解救出来,让我们更加准确地定位自己的写作方向和目标。这些范文范本包括了各个题材和流派的优秀作品,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掌握写作技巧。

太极拳论文(优秀19篇)篇一

从生理学的角度讲,劲力是一种力量,是由肌肉的收缩而产生的。但劲与力却有着实质上的差异:力是劲的外在表现,而劲是力的一种类型,是一种高层次的力,是力的高度集中和概括。同样,武术劲力也是一种力量,也是由武术运动中肌肉的收缩产生的,但它不同于肌肉的本力,而是技巧之力,是武术的技术之力,是武术运动中意、气、力的高度集中和概括。“武术中的劲,是通过肢体运动表现出来的一种融于武术技术的力,是在意识支配下通过气息吐纳和肌肉舒缩有序化配合产生的,是经过长期实践锻炼产生的一种灵活集中运用自如的弹性力。”

2劲力对武术技击的作用。

提高技击能力是技击武术的主体价值。练就“人不知我,我独知人,英雄所向无敌”的高深功夫成为历来习武者不悔的目标追求。虽然武术门派繁多,各自的拳理功法也各有所长,各家也都有具体的训练内容与方法,但是同样的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规定了各门派在习武目的上的一致性,因而在许多方面都有其共同点,体现出习武中的一些具有普遍规律性的东西,劲力就是其中的一个方面。

攻防技击需要一定的劲力,没有劲力,一切拳架、招势都是中看不中用的空架子,都属于人们通常所说的“花拳绣腿”。如果劲力松散,身体运动起来就会懈怠迟缓;劲力传递不通畅,招法就难以变化;劲力强度太小,就难以抵挡对手的猛烈攻击,进不能攻击对手的要害,退不能自守,以至于顾前不能顾后,顾左就难以顾右,造成被动挨打的局面。因此,劲力对于武术的攻防技击起着根本的作用。以攻防技击为主要追求的人,不明白劲力在攻防技击中的作用,不明白如何进行劲力训练,而只在武术招法的手舞足蹈中下功夫,要想得到武术攻防技击的真谛、精髓,获得其中的奥妙、窍门,是不可能的。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太极拳论文(优秀19篇)篇二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为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同时符合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方式改革的要求,就需要物理实践教学进行拓展。为了培养出优秀的人才,物理老师应当改变以往传统的教育方法,逐渐创造出物理实践教学的新方式,从而提高中职院校学生的知识水平,并且实现专业课朝向高技能方面发展,培养出高质量的人才。

关键词:中职院校;物理实践教学;拓展。

与一般的学校相比,中职院校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这是因为其是培养社会人才较为直接的场所。因此,在中职院校中,在对学生培养时要具有一定的针对性与系统性,同时应当清楚认识到学生能力发展的方向。在中职学生的培养过程中,应当重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尤其是对于物理课程来说,物理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这就需要提高中职院校物理实践教学的拓展水平。物理教学不仅属于基础学科的内容,同时还属于专业学科的范围。在培养教学目标的过程中,应当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一、当前中职院校物理实践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1.过于强调专业化。在物理教学的过程中,联系到的系统知识比较多,也是引导学生掌握自然科学知识的重要基础,同时在中职院校教学中许多学科知识和物理都有一定的关系。但是在中职院校物理教学中,却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是因为教学过于专业化导致的。在这种情况下,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因此,应当重视中职院校物理实践教学的内容。在实际的物理教学中,是将学生的专业科目作为主要内容的,对物理公共基础教学内容重视较少,很多时候只是进行简单的介绍,造成物理教学的片面性较强,不利于提高物理教学的质量与水平。

2.学生的实践机会较少。在很多中职院校的物理教学中,学生的实践机会较少。受到中国传统观念的影响,家长往往更加重视学生的成绩,对于学生其他能力重视较少,而很多学校为了迎合家长的需要,就会多设置理论知识的课程,对实践课程设置较少,因此,在物理实践教学中的课程设置不够合理,影响了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此外,物理知识多是在实验过程中学习的`,应当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很多中职院校的硬件设备较少,实验室的数量与规模相对较少,就会使得学生实践机会较少。3.学生学习积极性较低。在很多中职院校中,由于教学方式比较传统,教师居于课堂的主导地位,而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使得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较低。在物理课堂中,也存在着相应的问题,很多中职院校缺乏相应的设备与实验室,在课堂上,老师更多的是按照课本来讲解知识,使得教学方式枯燥性较强。在这种情况下,有的物理专业知识比较难理解,学生不能全面地了解,更难以在实践中进行应用。此外,中职院校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学习能力相对较差,使得学生在物理学习过程中困难较多。

二、中职院校物理实践教学的拓展建议。

1.重视实践教学的作用。为了实现中职院校物理实践教育的拓展,就需要重视实践的作用。在物理教学中,实践是一项较为重要的教学方式,同时也是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主要学习方式。在中职院校,尤其是对于物理学科来说,这是一门专业性要求较强的学科,更应当重视实践教学的作用。在物理教学的过程中,如果忽视对学生的思维方式进行有效培养,就会使学生难以形成正确观点。因此,在进行抽象物理知识教学时,为了方便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就需要采用实践教学的方式。因此,在物理教学的过程中,为了向学生证明知识的系统性,可以使用实践教学的方式,突破学生原有思维的束缚,有利于学生形成新的思维方式。

2.增加学生的实践机会。为了实现中职院校物理实践教学的拓展,需要增加学生的实践机会。在教学的过程中,物理是一门较为基础的课程,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当减少理论教学,增加实践教学的课程设置。在设置物理课程内容时,应当按照学生的具体需求,同时结合学校的具体要求来进行制定。为了使学生所学的物理知识能够更好地为专业课服务,可以对和学生专业关联性较少的内容进行调整,在此基础上,能够减少一定的时间,有利于学生更加全面地了解物理知识,同时有利于加强物理实践教学。另外,中职院校应当加大相关方面的投入,成立一些实验室,同时购买一些设备。在物理教学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动手进行操作,通过实践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的物理学科能力。

3.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了实现中职院校物理实践教学的拓展,应注重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物理实践教学的过程中,老师要多注意观察学生,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与特点,之后进行分组讨论,将同一层次不同特质的学生组合为一个小组,从而发挥优势互补的作用。此外,还应当加强学生和教师之间的沟通,同时改变以往传统的教学方式,使得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人,老师主要发挥辅导作用。在此前提下,不但能够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而且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物理的实践教学中,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物理实践,在满足自身学习兴趣的同时,逐渐提高物理实践的能力。

三、结论。

综合来说,在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中职院校培养出来的学生应该符合时代的要求,这就不仅仅要求学生具有较丰富的专业知识,同时还需要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体现出自身的价值与作用。在中职院校的学科组成中,物理学科是一项较为重要的学科,为了提高中职院校学生的物理实践能力,要在教学中重视实践教学,从而培养出适应时代要求的人才。

参考文献:

[2]王东梅.谈职业教育语境下的实践教学内涵与外延[j].辽宁高职学报,2013。

[3]赵宗彪.高中物理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j].科学中国人,2016。

[4]赵ii.高中物理探究式课堂教学的设计研究[j].时代教育,2015。

文档为doc格式。

太极拳论文(优秀19篇)篇三

本研究以青少年太极拳动作套路习得为主题,利用现代科学量化管理的思路作为认识论工具,在遵循太极拳路及其套路规律和青少年学习习得规律的基础上,推动我国太极拳乃至于功夫文化的传播,以进一步弘扬我中华文化。这也为太极拳的受训者在日后获得更高层次和境界的感悟奠定坚实的基础。

1太极动作套路科学量化标准的制订。

1.1套路选择。

太极拳流派众多,套路纷繁。

因此,科学量化的动作传播理念和路径需遵循从个别到一般、从特殊到普遍的认识程序。也只有这样,才能够给融入了科学量化管理理念的新的太极动作和套路教练模式的推广和传播减少障碍。受地理形态制约,封闭和内敛是中华文化的一大特征,我们从来都擅长于对新生事物,尤其是关涉到文化传播设置障碍。因此,关于文化传播,即便仅仅只是方式的转变,也必须谨小慎微,暴风骤雨的方式最终只能导致破坏并致反复。为此,笔者选取了24式太极拳作为实验和研究对象,针对这一套路8组28个动作,多次观摩分析,努力研究和考察,为制订科学量化的标准打下了前期基础。

另外,选择这一套路的另外一个原因,在于24式太极拳是简化版或精华版的太极,也是目前高等学校非体育专业通用的太极套路,更是多数培训学校青少年入门级的培训项目。也就是说,它有广大的受众(青少年)基础,研究它便于和青少年的习得心理的及其相关学习规律结合起来,更便于把科学量化的标准方案同实际的拳路动作培训结合起来,完成理论和实践的检验和升华,进一步推动该方案在更大范围内推广的可行性。

1.2太极拳动作套路语境。

下科学量化的含义和标准(动作本身和青少年习得)。

1.2.1科学量化的含义科学量化是一种管理思路。其思想为:将组织最终目标分解为阶段性目标甚至是具体的细则,并加以数字化,之后每一个具体的流程都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的份额,在企业经营和生产领域,最好是小量超额完成。举例而言,一个太极拳培训学校如果计划年春季招收100名新生。设想该培训学校招生员工有4名,那么管理的原则不是要平均分配招生任务,而是会在考察招生员工的素质的情况下,分配相应的招生名额比例,然后再据此比例制订薪酬。这只是第一步,除了分配招生指标之外,我们还会规定其他非招生员工为了配合招生工作所要做的一系列工作,这个工作就更是量化了的。例如,一天印刷多少张宣传单、发送出去多少、由哪些人去发送、在哪些街道发送、具体的街道发送多少,都会做相应的量化指标,以便于把所有的工作都做到位。而这些具体化的一系列的工作,最终都是为了实现该太极拳培训学校招收100名新生的目标。

1.2.2太极拳动作套路制订标准我们对于太极拳动作套路进行科学量化的最终目标是设法让接受培训的青少年快速、高效地习得既定的动作要领和套路内容。以本文而言,就是要所有接受24式太极拳培训的青少年都能够在规定时间内高质量地完成所有动作和套路的学习,做到运转如意,自然反射。24式太极拳被圈内人称为简化版的太极拳,又有人说它其实是精华版的太极拳,是经过武术名家和前辈学者千锤百炼之后流传下来的入门功夫。由于动作简练、套路简单,因此受到广大初学者的欢迎,在我国不少高校和民间培训机构得到推广和习练。然而,正如少林寺的“韦陀掌”一样,虽也是入门级的功夫,但在广大大学教师和机构教练的教学反馈乃至于受训者们的反响来看,24式这一入门级的太极功夫的习得过程并不像我们想象中的那么顺利、高效。这便是我们要利用科学管理思路来对这一动作套路进行规划化、数字量化的原因之所在。

而既然要量化,就必须要有一个量化的标准,也就是界限。在其上则视为达,其下则不足。不足教者就要重新教授,练着就要更加用心和努力。

笔者认为,可能有2个原因:一是他们尚未找到如科学量化的方法;又或是已经找到了,但由于门户之见(小农意识),怕丧失核心竞争力,故而不敢加以推行。关于后者笔者暂不加以论述,只说前者,设若中国功夫包括太极拳的创始人将动作和套路加以标准化和量化,那么祖宗宝贵的技艺也就不致失传了。因为量化以后的动作不会因为传授者的差异而有显着的差别,故此精益求精也就更加可能。(3)要遵循青少年身心发育和成长规律,这一点,将在第2部分详细论述。

2太极拳动作套路科学量化标准对青少年习得的影响。

24式太极拳分为8组28个动作,如表1所示。在我国,青少年是指13周岁以上不满20周岁的处于儿童期之后成年期以前的群体。根据皮亚杰认识发展理论,青少年对于外界和自身的认知处于具体运算向形式逻辑运算过度的阶段。这一时段,有上进心,但缺乏自信和毅力;独立意识强,但对正式教育持蔑视态度,对陌生事物有很强的.好奇心;好胜心异常强烈,但目标不明确;有胆略,敢于表现自我,但辨别是非和自我控制的能力较差。

毋庸置疑,功夫文化在中国深受欢迎和喜爱,尤其是在青少年人群之间,更是以掌握一门炫酷的拳术而自得,并往往成为他们在其他领域活得成功的制胜法宝,对于增强其自信心和自尊心具有莫大作用。然而,正如上文所言,青少年时期,人们自信心、自尊心乃至于上进心都无一不爆棚,然而能够坚持下去的却相对较少。这一方面,是由于青少年的心理特征所致,但另外还是因为他们所学习的新知识或是想要深入了解的新事物过于抽象,而他们又处于一个急于求成的年纪。故此,我们要对入门级的24式太极拳加以改造,就是要以量化的方式,制订整套拳术的学习目标以及各个总过要领、套路的数字化规范,只有这样,才有可能改变目前的教学和困境。因为,量化后的太极拳术,将会对青少年的习得过程产生积极的影响。

2.1明确目标。

制订了系统而细化的标准,可以让青少年预知自己在该训练过程中所能和所要达到的程度,以便于提前给自己打好预防针。同时制订出相应的应对性方案,用以防止自身性格以及群体性的弱点和缺陷,坚定信心,增强意志,不断地用自己当初定下的计划和下定的决心激励甚至是刺激自己。知道了最终目标是什么,训练起来才具有成就感,因为当每一个动作的完成,都表明自己又向成功迈进了一步。如果压根对训练的最终目标一无所知,就会茫然,就会不知道自己目前所取得的成绩离目标究竟还有多远,坚持下来,也就更是一件强人所难的事情了。

2.2了解标准。

这是细化了的动作和套路规范。教师起到的只是示范作用,其作用主要是教大家怎么学或是激励大家继续坚持下去。当然,也同时还兼有示范的作用。但是,目前我们很多学校,教师是把所有过程的包揽下来了的,根本不给学生自己探索和自我锻炼的机会。或许说,由于学生压根不知道自己做得对不对,因为缺乏标准,所以根本就不敢自己去习练。由此可见,把每一个动作和套路的标准量化下来,数字化给学员,势必增加学生自我探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还可以减轻教者的负担。

2.3树立信心。

我们说,信心比黄金更重要。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有时候,能力和悟性倒还是其次的,关键是要给人以信心。标准量化以后的24式太极拳,每个动作该怎么做才能达到相应的指标,不是教师或是其他同学说了算,而是经过科学验证的数据说了算,因此就增加了学生自我探索的和试错的勇气和信心,也敢于在师长或是其他受训者错误的时候表达看法。长期下去,必然大幅提升其信心,从而一路走下去。

3小结。

文化的力量在于传播,优秀的文化同样如此。抛弃门户之见,搁置抱残守缺的传统旧式思维,给现代科学一个机会,中国的优秀文化才有可能更进一步发扬光大。太极拳是中国文化的精华,只有更多人来传承,才能够促进它的进一步发展和进步。

参考文献:

[3]张伟,吴军.对发现式教学法在太极拳教学中的运用探讨[j].青年文学家,(21):252.

太极拳论文(优秀19篇)篇四

太极拳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种内外兼修,柔、缓、轻、柔,以中国传统儒道哲学中的太极思想和阴阳辩证法为核心思想,兼有调养性情、调养性情等多种功能,强身、搏击、对抗,结合易学阴阳五行的变化,中医经络学,古代导引和呼吸刚柔结合的中国传统拳法。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欢迎品鉴!

摘要:在现代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型的过程中,生活方式的反思和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生态生活方式建设要求确立人—社会—自然生态系统协调发展、人自身全面发展的生活价值取向,在现实生活中树立节制、和谐、全面发展、可持续发展的生活观念,将生态观念落实到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佛教对精神超越的追求、节俭惜福、慈悲利生的生活观念,以及戒杀护生、素食的生活实践,对于生态生活方式建设具有启迪意义。

伴随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人们物质生活资料的丰富,我国也出现了生活质量下降、生存环境恶化、“现代病”流行等与生活方式密切相关的社会问题。在温饱问题得到基本解决的基础上,实现小康社会成为我国的基本奋斗目标;在衣食无忧的前提下,生活方式的优化也逐渐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生活方式建设不仅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生态文明的最终实现也必然要求落实到现实的生产生活方式中。生态生活方式建设是在批判反思现代化生活方式的基础上,对传统生活方式的辩证发展,研究传统生活方式(如佛教生活方式)对于生态文明建设具有启迪意义。

本文关于生活方式与生态文明建设的研究,是在新的社会文化背景下和理论视阈中进行的。当前我国一方面处于现代化建设进程当中,但另一方面在经济、生态、文化全球化的背景下,又不可避免地受到西方国家出现的关于现代文化的反思及后现代文化现象的影响。生态文明建设的提出既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现实需要,也是经济、生态、文化全球化的必然要求。而生活方式重构、重视生活质量和幸福最大化、将生活方式建设放在突出位置等,则正是全球化背景下后现代文化思潮关注的重要主题。在这一社会文化背景下和理论视阈中探讨生活方式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关系,必然会与传统教科书中对生活方式问题的忽视有所不同,而突出生活方式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传统教科书关于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的阐述,存在片面强调生产方式重要性的倾向,而关于生活方式,则一般是将其理解为与衣食住行等相关的日常生活,并没有赋予其相应的理论地位。实际上,在马克思、恩格斯著作中,他们不仅强调了生产力、生产方式发展对生活方式变革的作用,而且还从另一个角度肯定了生产方式是生活方式的组成部分。人们从事生产活动的目的从根本上说是为了生产人们“必需的生活资料”,生产方式在更大程度上是“一定的生活方式”,是生活方式的组成部分。

关于生活方式的内涵,《中国大百科全书•社会学卷》作了比较严整的科学表述:“不同的个人、群体或社会全体成员在一定的社会条件制约和价值观指导下,所形成的满足自身生活需要的全部活动形式与行为特征的体系。”一方面,生活方式是一个历史范畴,在不同的社会历史背景中,受社会生产生活条件限制,人们会形成不同的生活价值取向,形成相应的生活方式。另一方面,人们的生活方式受特定的生活价值取向和生活观念影响,生活价值取向、生活观念体现在生活方式的方方面面。广义地说,生活价值取向、生活观念与生活实践一起,共同构成生活方式的重要方面。

关于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的关系,一方面,人们的生活方式样态受一定的生产方式决定,生产方式制约着生活方式;另一方面,生产的目的是为了生产生活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生产方式的变迁是为生活质量的提高服务的,从特定的角度看,生产方式是生活方式的有机组成部分。人类社会的发展本质上是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的产物。王雅林教授曾从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关系的视角概括人类社会形态发展的三个阶段,认为自然经济时代由于生产力的不发达,生产和生活、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并没有区分开来,并以生产方式“吞没”生活方式体现出来;在工业时代,生产和生活分离,生活方式真正成为一个独立的领域;而在以知识为基础的发展和未来的共产主义时代,生产和生活将在否定之否定的基础归于一体化,但与第一阶段以生产“吞没”生活的情形不同,而体现为生活方式涵盖生产方式,生产也成为生活的基本内容。

肯定生活方式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地位,也就必然肯定生活方式建设在人类文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而这种作用也必将随着现代社会向后现代社会的转型以及全球化时代的来临日益体现出来。在当代发达国家,人们的休闲时间越来越多,工作与休闲的界限也越来越模糊,重视生活质量和幸福最大化、追求人的全面发展,正成为人们自觉追求的生活价值取向。对工业社会生活方式的反思和重构正成为人类文明建设的重要主题。解决人们“如何生活”的问题也被提升到“生活政治”的高度,成为主要的政治问题。英国社会学家吉登斯甚至将全球化的实质表述为“以一种非常深刻的方式重构我们的生活方式”。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和思想启蒙的任务尚未完成,但与此同时,生活政治与生活方式问题也开始引起人们的关注,我国政府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本身包含生活方式重构的内涵。也正是基于此,王雅林教授认为,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中国,生活方式正逐渐成为富有解释力的核心概念,应从学术边缘走向中心地带。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对工业文明的反思和未来文明的理想形态,也必然要求将生活方式建设放在重要地位。

突出生活方式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还源于对现代生活方式异化现象的批判性反思。现代生活方式的异化体现在多方面,而突出地体现在消费异化上。工业文明对物质生产和物质生活的关注,是针对古代社会物质资料的生产性匮乏进行的,本身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同时,工业文明创造的物质财富,也为人类文明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但是,由于过分强调物质资料的生产,以及资本家对利润的贪求,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呈不断扩大之势。由于物质生活资料生产必须建立在人们对物质生活资料的不断消费基础上,不断扩大的生产必须建立在不断刺激大众消费需求基础上。现代化生产正是通过商业集团和包装他们的广告业的结合,通过广告业和媒体的结合,不断制造出种种诱人的生活方式和欲望。人们的消费不再是出于维持自身物质生活的需要,而是出于商业集团、广告业、媒体制造出来的“时尚”,“时尚”成了一个人身份和价值的体现。这种人为的消费主义的生活价值取向及生活方式实际上是一种消费异化或生活方式异化。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这种消费主义生活方式在我国也逐渐由大城市向中小城市,再向农村渗透,由中产阶层向其他社会阶层渗透。但是,消费主义生活方式并没有给人带来预期的幸福,反而给人们的健康、幸福造成危害。由于过度消费,肥胖、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为了追求舒适的生活,人们发明种种产品替代人的体力劳动,替代人体自身的抗病机制和调节能力,也导致了人体活动器官的全面退化和抵御疾病能力的降低。同时,这种生活方式与现代生产方式相互促进,以消耗大量的资源为代价,给环境带来严重污染。也正是认识到生活方式异化给生活质量和生态环境带来的消极影响,人们逐渐意识到在物质生活资料丰富的同时,重新调整生活方式的必要。对现代生活方式的反思,建设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生态生活方式建设就是在这种境况下提出的。

今天,越来越多的人们意识到人自身生存质量与自然生态环境存在状态和发展趋势密切相关,也有越来越多的人希望了解维护人类生存环境,自己应从哪方面着手。这实际上关涉的是生态生活方式的建立问题。

1.生态生活方式建设的基本内容。

前面我们提到广义的生活方式实际上包含生活价值取向、生活观念和生活实践三方面内容,笔者认为,生态生活方式的建立,首先要求我们转变物质化的生活价值观念,确立生态生活价值取向;其次,要求我们因应人—社会—自然生态系统协调发展的需要,在现实生活中树立合乎生态的生活观念;再次,要求我们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将生态观念落实到自身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生活价值取向即人生价值取向,是指人们追求的人生目标或方向。作为一种价值观念,它是指在主体看来,什么样的人生目标是有价值的,是值得追求的。人生价值取向的形成受特定的社会条件限制,但它一旦形成,就会对人们的现实生活方式起着指导作用。确立生态生活方式首先要求转变现代生活价值观念,确立符合时代需求的生态生活价值取向。具体而言,(1)它要求转变现代生活价值观中的人类中心主义、个人中心主义价值取向,在生活目标上,要求不仅关注自身物质生活的满足和自身价值的实现,同时认识到自然生态环境对人自身的价值以及对人自身生活方式的限制,关注人类社会和自然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确立人—社会—自然生态系统协调发展的生活价值取向。(2)它要求转变现代生活方式中物质化的价值取向,确立人自身身体和精神全面发展的生活价值取向。人的生命是一个复杂的有机的整体,本身具有多方面、多层次的物质、精神需要。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揭示:物质需要只是人的低层次的基本需要,在此之上还有保障或安全、归属或承认、尊重、自我实现的需要。一味地追求物质财富消费的满足,不仅不是人的最高生活目标,而且会影响人自身生命系统的平衡,不利于身心的健康。因此,在基本物质生活需要得到满足后,不应沉湎于低层次物质欲求的满足,而应自觉调整生活结构,追求一种“全面的生活方式”、“平衡的生活方式”;追求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协调发展。

生活观念是生活价值取向在现实生活中的具体体现,是主体处理自身身体与精神、自身与社会、自然生态环境关系的基本观念。生态生活观念是依据生态环境对人自身生活的约束规范人自身的生活方式的具体观念。笔者认为,生态生活观念大体可以概括为节制的观念、和谐的观念、全面发展的观念、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等方面。所谓节制的观念,就是从生态系统整体出发,将自身的生活方式纳入到生态系统整体中考察,从生态系统的承载量、容纳量及整体的良性发展出发,规约、限制自身的行为和生活追求。节约的观念是其中的重要方面;所谓和谐的观念,就是改变以我为中心,将环境作为自身利用的工具或征服的对象的观念,追求人与自然万物的和谐共处,协同发展;所谓全面发展的观念,就个人而言就是追求人自身身体、心理、精神的全面发展;所谓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就是从自身、人类、自然生态系统的长远出发,追求人—社会—自然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2.佛教生活方式的启迪。

佛教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已经深深影响到人们的心灵深处,对广大民众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具有较强的规范作用。研究佛教生活方式对生态文明建设的作用和价值,有助于发挥佛教观念及其生活方式对社会文化的广泛影响,将生态观念转化为广大信众、民众的自觉观念和行为。在这里我们还是大体上从生活价值取向、生活观念、生活实践几方面论述佛教生活方式对生态生活方式建设的意义。

佛教的根本追求是人生痛苦的解脱,其人生痛苦解脱的方式和途径则主要是通过禅定、智慧净化自心,获得心灵的超越。就此而言,佛教的人生价值追求从根本上说是一种精神追求。原始佛教对于现实人生及人自身物质欲求的满足基本持否定态度。后来佛教传入中国,逐渐吸收融合了传统儒家道家文化肯定现实人生价值的观念,但对精神超越的追求则始终如一。佛教生活方式的精神取向,对于现代生活方式的过分物质化取向具有纠偏作用,借鉴佛教的生活方式,有助于形成全面发展的生态生活价值取向。但是,传统佛教否定现实人生、人的物质欲求的价值观念则不可取。

佛教的生活观念主要包括节制、惜福和慈悲利生两方面。其中,节制、惜福观念是与佛教对精神解脱的追求相互关联的`。而慈悲利生观念则是追求自利利他的大乘佛教观念。佛教节俭惜福、少欲知足、勤俭简朴的生活观对于节约资源、维护生态环境具有积极意义;慈悲利物观念,体现了佛教尊重一切生命的平等精神,蕴含着深刻的生态伦理精神。

佛教的生活实践主要体现在戒律的持守、禅定实践及日常生活中对节俭、慈悲利生观念的践行上。其中与生态理念直接相关的是佛教戒杀、放生、素食的戒律实践。佛教的戒杀、放生、素食实践从生态环保角度而言,不仅具有动物保护的意义,而且倡导素食对于缓解当前全球暖化、全球粮食危机及环境污染等生态环境问题具有重要意义。素食的生态环保意义,主要是对照肉食和畜牧业生产对全球暖化、全球粮食危机和环境污染的负面影响体现出来的。(1)在众多影响全球暖化的因素当中,畜牧业生产和肉食的生活方式是其中的重要方面。联合国粮农组织(fao)一份题为《畜牧业长长的阴影:环境问题与选择》的报告中说,由于人类对肉类和奶类的需求不断上升,牲畜饲养业快速发展,牲畜产生的温室气体已经超过了汽车。如果用二氧化碳的释放量衡量,牲畜比汽车排放多18%。如果用一氧化二氮衡量,则人类活动(包括饲养牲畜)释放的一氧化二氮65%来自牲畜,而一氧化二氮的“全球变暖潜势”是二氧化碳的296倍。此外,人类活动产生的甲烷,37%来自反刍牲畜的消化道。而甲烷的温室效应是二氧化碳的23倍。(2)畜牧业生产及肉食的生活方式加剧粮食危机。肉食的生活方式及与此相关的肉食生产把本可食用的粮食作为饲料,进行再生产,本身是不经济的。比如,我们用50千克黄豆喂猪,能回收12千克猪肉;喂牛,能回收10千克牛肉。为吃肉,我们浪费了90%左右的食物,还要以多出10倍的土地来耕种。(3)畜牧业生产还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畜牧业生产除了会生产出大量的温室气体外,其所带来的大量禽畜粪便也会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据统计,美国饲养的家畜总数是美国人的4倍,每年粪便排放高达16亿吨;北京市养殖业每年粪浆的排放量约1200万吨,最高时达3500万吨,相当于4000万人口的污染量。动物身体中排泄出大量硝酸盐、农药、生长素、抗生素等化学毒素,渗透到土壤或流入河川、湖泊,渗入地下水,不仅污染水体,更危害人们的健康。正是因为畜牧业生产在气候暖化过程中所发挥的重大影响,因此,相关学科研究人员逐渐认识到削减畜牧业生产,推行素食对缓解全球暖化的重要价值。

不过,应该注意的是,佛教生活方式中包含生态环保意蕴,并不代表传统佛教具有鲜明的生态环保意识。佛教生活方式中的生态环保意蕴更主要是一种基于人与自然一体的生命体证获得的认识,是从主体德性伦理出发形成的伦理道德观念,与当前生态文化思潮基于对现代文化的理性反思相比较,带有古代文化所特有的自发性特征,因此,在讨论佛教生活方式的生态价值时不宜过分夸大。同时,当代佛教的发展也要求适应时代发展需要,充分发展大乘佛教的人间关怀维度,转变自身偏重个人心灵解脱和精神超越的偏向,吸取西方生态文化观念关注现实、谋求现实解决途径的主体精神,积极参与现实的生态环保实践,为生态文化观念的建构和现实的环保实践作出自身的贡献。

摘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指人们对社会主义价值的性质、构成、标准和评价的根本看法和态度,是人们从主体的需要和客体能否满足主体的需要以及如何满足主体需要的角度,考察和评价各种物质的、精神的现象及主体的行为对个人、无产阶级和社会主义社会的意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个国家和民族价值体系中最本质、最具决定作用的部分,它支撑和影响着所有价值判断,是对整个人类发展历史和未来走向的总概括。我们大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项事业的生力军和接班人,承担着推动我国走向世界强国之林的历史使命,大学生践行社会核心价值观,对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因此在接下来的文章中我将浅谈我对当代大学生如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

引言。

大学生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项事业的生力军和接班人,承担着推动我国走向世界强国之林的历史使命。但随着社会的转型,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目标追求也发生了重大变化,他们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意识之间存在一定的反差:既崇尚真善美的精神境界,又在利益问题上趋于急功近利;他们往往只注重专业学习,缺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理论的基本常识,也就不能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正确而远大的理想。面对这些挑战,大学生必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正文。

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当代大学生所面临的社会大环境需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其价值观的塑造。在我国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价值理念中,只有那些以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为灵魂、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为主题、以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为精髓、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基础的价值观,才能称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因此,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以下几个方面: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在大学生成长成才的过程中,马克思主义为我们提供了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大学生认识社会发展规律、把握未来方向的强大思想武器。只有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才能正确认识经济社会发展大势和社会思想意识中的主流与支流,才能在错综复杂的社会现象中看清本质,明确方向。当代大学生一定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学习中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趋势,科学定位人生。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我们只有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才能切实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社会主义制度的灵魂、社会主义意识大厦基石的作用。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应该从身边做起,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改变我们现在经济还不发达,科学技术还比较落后,人民的生活水平还比较低的现状。要把握好社会理想和个人理想的关系,树立正确的个人理想,为社会大理想做贡献,用个人理想来促进社会大理想。同时,我们既要严格要求好自身,也要带动周围的同学朋友一起坚定这一伟大的理想。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我们中华民族获得独立、赢得尊严的精神支柱;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中国走向富强、文明、和谐的力量源泉。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更是要知道如何去爱国,爱国不是要我们在发生中日矛盾时举着旗帜到处游行,到处砸人家的丰田汽车;爱国也不是一大帮大学生在新浪网上叫嚣着要爱国,却发现自己的英语四级还没有过;爱国更不是学校早上升国旗奏国歌的时候,操场上一片叽叽喳喳的声音。我们可以从尊重国旗,尊重国歌做起,来体现我们的爱国之情;我们可以像周恩来那样"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来表达我们的爱我之情。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需要我们这些时代的接班人来发扬光大。同时,大学生还应该积极主动的去了解社会动态,国际新闻,了解社会的发展方向,积极思考创新,对社会现象提出自己的观点,提出自己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

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只有知荣明耻,明辨善恶美丑,一个人才能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一个社会才能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我们大学生要接受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自觉遵守"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基本道德规范。把社会主义道德实践融入大学生日常生活、衣食住行。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陶冶良情操。并且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勇于指证他人的错误、不规范行为,为创建良好的社会风气而贡献出一份自己的力量。

总结。

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一定要牢记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融入到我们生活的点点滴滴。以积极的心态和科学的方法,不断陶冶人性,健全人格,提高素质和能力,发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紧跟时代、勇于创新的精神,为了中国梦的实现而努力奋斗。

摘要: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加快了我国城镇化的进程而城乡一体化政策的实施,让我国的城镇化发展脚步越来越快,小城镇建设是我国城镇化体系中的核心内容,也是西部地区实现城镇化发展的重要举措,是缩小城乡和区域差距的首要手段。我国对小城镇建设的高度重视,为全国各个地区的小城镇建设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条件。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不断深入推进,小城镇建设不仅促进了农业产业化的发展目标,还带动了西部地区工业化的发展。基于此,文章深入研究分析西部地区小城镇建设中的规划问题,并提出了相关对策,以期为我国西部地区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西部地区;小城镇建设;规划;。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化进程就一直处于稳步的推进中,尤其是东部地区的小城镇从中获得了十分良好的发展,小城镇的建设不仅能够实现城乡一体化的目标,还对我国的经济发展以及社会稳定起着一定的影响,西部地区小城镇建设进程的加快,有利于解决西部的三农问题,对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并能够改善西部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情况。西部地区小城镇因其区域内的地理环境、不同于东部地区的自然条件以及社会经济水平的发展情况,在汲取东部经验开展小城镇建设中仍然存在诸多问题。本文根据西部地区小城镇的发展特点,并结合区域实情提出了相关对策,以期为西部地区城乡一体化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并通过不断的实践促进西部地区经济的协调发展,缩小我国东部、中部以及西部的社会经济发展差距,进而推动我国社会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

1我国西部地区小城镇的建设现状。

目前,我国正在大力开展城乡一体化的建设工作,而在开展的过程中离不开小城镇的建设践行。改革开放以来,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十分迅猛,小城镇建设也到达了一个新的阶段,但是由于西部地区的地理环境、地区政策制度等多方面的原因,致使西部地区小城镇的建设发展始终落后于我国东部地区。因此,需要结合西部地区的区域实情对小城镇建设做出更为合理的规划,这不仅促进了实现城乡一体化的建设发展,也加强了二者之间的联系和发展。西部地区地域十分辽阔,但地理环境恶劣,复杂的地理环境使得要素聚集的空间十分有限,因此较难形成大城市,以中小城市和小城镇为主,并且镇与镇之间的距离较远,也很难产生范围经济,交通和各项基础配套设施比较落后,这些因素制约了地区区域的经济发展。目前,虽然一直致力于对西部地区小城镇的建设规划,但是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只有结合区域的实际情况,才能在实践中有效进行城镇化的建设。

2西部地区小城镇建设中的规划问题。

2.1缺少长远性和发展的稳定性。

目前,我国的城镇化建设正在如火如荼地实施着,在进行规划设计的过程中,西部地区照搬其他区域的规划建设,并没有考虑到实情问题,且大多只考虑了短期收获,以实现最快速的经济效益和最多的社会利益,并没有进行长远的规划且十分不稳建设一直处于一个变动的环境中,导致浪费了许多物力财力等社会资源,因此西部地区小城镇建设规划要从长远考虑,真正实现城镇化的稳定发展。

2.2缺乏特色。

城镇的风貌就好比是城镇的性格特征,对城镇特色进行有效的塑造才能为一座城镇融入生命力,并进一步提升西部地区的吸引力和竞争力。我国西部地区少数民族众多,在进行城镇化建设的规划时,各个小城镇应当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以鲜明的特色为人们留下深刻的记忆,但是目前西部地区大多数城镇呈现的风格都十分相似,缺失了传统的民族风貌,也缺少特色鲜明的人文景观。建设规划中没有找准自身的定位,更没有根据自身的特点进行合理的规划,并且在进行规划时,只是一味地模仿。所以只有结合实际做到准确定位,才能够对小城镇建设进行科学布局、合理安排。

2.3缺少对当地环境以及文化遗产保护。

近年来,在小城镇建设规划中常常出现的问题就是忽略了总体的规划。并且在规划的过程中,总是忽略自身的特点,导致在总体规划上十分欠缺考虑,对当地的环境也造成了严重破坏。随着城镇化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西部地区许多拥有着悠久的文化历史的城镇也被统一规划成了旅游景点的城镇,失去了城镇规划原本的意义。

2.4区域发展出现同质化。

随着我国大力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加快了西部地区的城镇化进程,但是在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区域范围内的城镇条件、资源以及政策制度等因子没有较大的差异,相似度极高的发展条件造成一定区域内的城镇产业发展和城镇风貌塑造等方面雷同,同质化问题严重。

2.5基础配套设施滞后。

在西部大开发和城乡一体化的推进作用下,西部地区城镇人口的平均收入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但是基础配套设施的建设却仍然未跟上小城镇建设的脚步,如教育医疗等方面的民生设施不均衡,城镇给排水系统等市政设施较为缺乏。滞后的基础设施让城镇居民的便利生活以及舒适生活都受到了限制,居民的幸福指数始终处于比较低的水平。

3小城镇建设规划的优化措施。

3.1实施总体合理规划,科学推进。

为了实现西部地区特色小城镇建设的目标,在实现的过程中,存在着诸多的问题阻碍着小城镇的建设工作,比如不合理的建设规划以及不准确的定位等,其根本原因主要还是人才的缺失、建设技术水平的落后以及物力财力的投入力度等。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在规划建设上缺少宏观地看问题的方法。对城镇规划造成影响的三个因素包括方向不准、起点不高和不能持续发展,因此需要有针对性地实施相应措施。要想实现城镇化的建设,就要找到准确的方向、解决起点不高问题以及确定可持续发展方向。与之相反,对于不同的问题无法做出相应的改善措施,就会导致城镇化发展严重滞后,发展道路也会越来越窄。因此,小城镇的规划需要从综合方面进行考虑,长远地看待建设问题,基于此,城镇化建设才能发展得更长久、更稳定。

3.2城镇化建设坚持以人为本。

城镇化建设的核心本质就是服务人民,以使人们更方便、更美好地生活。因此,城镇化建设需坚持以人为本,通过城镇化建设实现人们的美好生活,城镇建设领导者要积极调动人们参与小城镇建设,真正达到使城镇建设更加舒适的目标。人们只有参与到建设中,认识到建设的重要性,才能真正投入城镇化的建设中。

3.3积极宣传城镇建设,提升民众规划意识。

人是城镇建设中最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对城镇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在进行城镇建设规划的过程中,应该让人们都参与其中。在城镇的规划中融入广大民众的想法,有利于城镇化建设。为了提高人们的规划意识,可以通过电视、广告、报纸、微信等方式进行城镇建设的宣传,有效地将信息技术利用起来,促进人们对城镇规划重要性的了解,使其及时提出自己的想法,这样建设的城镇才能更好地满足人们的需求。

3.4注重区域层面的规划。

在小城镇建设总体规划的过程中,不能只局限在规划城镇方面,还应该对城镇周围区域内的交通、资源、产业发展以及人才建设等发展要素进行综合性的考虑,注重对区域内的不同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在规划过程中重点对自身的优势进行强化,并改善劣势,以实现区域内的产业分工形成错位发展,进一步推动区域各个要素的协同发展,实现区域产业繁荣发展和人民生活富裕的发展目标。

3.5注重以人为本的基础设施建设。

城镇的基本活动包括生产和生活,而城镇承载能力的基础就是基础设施服务,它决定了居民的生活质量水平。在基础服务设施存在普遍不足的情况下,规划应当注重将以人为本作为建设导向,面对居民不断增长的公共设施服务需求,从居民的日常生活实用角度看待问题,从多元化、个性化以及均等化等多方面进行考虑,重视基础设施的建设,最终达到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实现城市舒适宜居的目标。

4结束语。

随着我国城乡一体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小城镇作为重要的纽带迎来了黄金的发展阶段,建设规划作为小城镇发展的核心重点,直接影响着城镇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城镇化质量,尤其是对于社会经济都较为落后的西部地区小城镇更是如此。因此,需实施总体合理规划,坚持以人为本的建设发展理念以及积极宣传积极宣传城镇建设,提升民众规划意识,注重区域层面的规划,注重以人为本的基础设施建设等相关措施,对城镇建设进行合理引导,并结合地区实际情况针对不同城镇的发展特色进行合理的规划建设,最终实现城镇的长远稳定发展。

[摘要]本文研究的课题正基于此,分三个部分探索一个合格新闻人应有的职业素养这一命题。第一章为绪论,阐述了课题研究的缘起和必要性;第二章和第三章为论文的重点,通过典型的案例分析结合自身的理论知识以及新闻从业经验,归纳出新闻记者应具备的基本的职业素养,并延伸出一些在新时期需要培养和注意的特性。文章以小见大,通过将案例分析与文献综述相结合的方式,有效地突出了中心观点——新闻记者的职业素养。从学术角度可以作为相关知识的一种补充,同时也可在工作上对自己和新闻同行起到镜鉴的作用。

[关键词]新闻记者职业素养新时期。

1绪论。

美国著名报人约瑟夫·普利策曾把国家看作是一条船,而新闻记者就是站在船桥上的瞭望者,他要在一望无际的海面上观察一切、审视海上的不测风云和浅滩暗礁,及时发出警报。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与人之间的物理距离被无形拉近了,然而对周围环境的不确定感却有增无减,记者恰如其分地诠释了“信息提供者”的角色。特别是大众传播时代,受众本身对信息接收没有太多的选择空间,作为传播闸口的把关人,记者身上承担了更多的责任和使命。他们绝不应如无冕之王般的高高在上,也不应如狗仔般以挖人隐私为乐,而是应该有更高的职业素养,“铁肩担道义,妙笔著文章”。遍览新闻史,古今中外的很多名记者都在这方面做出了表率,像黄远生、邵飘萍、邓拓、斯诺、法拉奇等等,他们的人品和作品一样不会随时间的流逝而湮没无闻。

2新闻记者的基本素养。

2.1新闻事业的基石——客观公正。

美国第三任总统、《独立宣言》的主起草人杰斐逊曾说过“假如让我决定我们应该有一个无报纸的政府,还是有一个无政府的报纸,我将毫不踌躇地表示欢迎后者”,把新闻看成是打开真理的大门,赋予了媒体无上的荣耀。当然,无论是传统的报纸、广播还是后来的电视、互联网,各种媒介承载的新闻即使“外表”再精致,它们也是冰冷的、没有生命的。要想新闻活起来,在于报道者的水平,而要想新闻承担“社会风向标、瞭望塔”的使命,则需要新闻记者有一颗客观公正的心。曾经的新华社社长郭超人就表示,新闻记者的笔下有毁誉忠奸,有财产万千,有是非曲直,有人命关天,这样的一支笔如果没有对黑白善恶、真假美丑的最基本的判断又如何能握得住呢?客观公正,既是新闻事业的基石,也是每一个合格的新闻记者毕生追求的目标。

2.2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勇敢。

王安石在《游褒禪山记》中提到,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新闻采访的环境同样如此。想要觅得好的题材,我们不可能待在温馨舒适的家中闭门造句,也不会总是在气派的市政厅内、流光溢彩的舞台下、豪华的宾馆套房中坐等新闻通稿送来。好新闻诞生的环境,很多时候是蚊蝇逐臭的贫民窟或是硝烟弥漫的战场亦或是人迹罕至的荒漠,危机四伏,孤独和恐惧伴随你左右。在这样的情况下,一个懦夫是无法完成任务的,只有直面前途的荆棘,正视淋漓的鲜血,拿出“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的勇者气概,才会为世人留下一笔笔宝贵的精神财富。那些被人称道的新闻记者,无论男女、不分长幼,都有着坚韧无畏的性格,也正基于此,闾丘露薇能够第一时间挺近巴格达,而不顾离自己近在只咫的爆炸;张泉灵能够毫不犹豫地奔赴汶川灾区,而镜头中尚可清晰地看到从山坡上滚下的乱石;伊丽莎白·科克伦能够为披露医院的虐患丑闻乔装精神病人,上演现实版的“飞跃疯人院”。

2.3透过现象看本质——新闻敏感度。

笔者在作为记者的从业过程中也深刻地体会到了新闻敏感度的重要作用。“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拥有较强新闻敏感的记者常有奇思妙想,写出可读性、影响力俱佳的文章,他们注重细节,留心事物之间的联系和规律;缺乏新闻敏感度的记者往往张口通稿、闭口模板,走马观花似的采访以致“深入宝山、空手而归”。曾获发动机公司“优秀电视片二等奖”的专题片《心养》就是作者新闻敏感度高的一种表现。新员工入职,通常宣传部门的报道就是迎新、领导授课等常规内容。而《心养》恰恰抓住了学生刚毕业走入职场后从学校带来的散漫习气与企业6s规范化要求之间的矛盾,以个体经历的办理入职手续、培训、工作等内容入手,将正确错误的方式都呈现在受众面前,高低立现、优劣自明,将以往大而空的宣教具化为生动的镜头画面,在潜移默化中起到了预期的规范性作用,也成为动力所文化宣传中的一抹亮色。

3新时期的新闻记者。

著名媒体人白岩松曾表示,信息时代人人都是新闻记者。这并非代表在新时期记者的工作不再重要了,恰恰相反,如果说大众传播初期,受众因为缺乏接收信息的途径而处在信息孤岛的话,那么现在受众是因为选择太多而遭遇“幸福的烦恼”。作为传统意义上的把关人,记者还是有责任、有义务为受众在鱼龙混杂的新闻中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只是伴随着信息传播媒介的日新月异,受众对接收到的信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仅要能清晰地介绍出新闻事件的基本要素,还要链接丰富、文字生动,既可服务于日常的工作所需,也能于生活闲暇作为美文鉴赏。而根据传播学中“使用与满足”的理论,受众在大多数情况下会受喜好的支配去接触媒介,接触媒介内容所形成的第一印象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继续接触的几率。所以,对于新时期的新闻记者来讲,提升自身的职业素养绝不是劝勉式的可有可无,他决定了个人乃至整个媒体的声誉、生存。在保有客观公正、勇敢、新闻敏感度等基本的职业素养的同时,还需要从以下几方面提升内功。

3.1有的放矢谋定后动——新闻策划。

如果把新闻报道看作是一种应激性行为,那么新闻策划就是预先性行为,不论是针对未发生的预期事件还是已经发生的突发情况,新闻策划的目的就在于整合优势的报道资源,恰当地分配报道力量,有的放矢、谋定后动,从而达到最佳的报道效果。这里要强调两个问题:第一、新闻策划不同于策划新闻,新闻策划的基础是真实存在的新闻事件,目的是通过完善报道方式让受众更加充分地了解到事情的真相及相关的背景知识。而策划新闻很多时候带有强烈的公关性、宣传性,它的前提是非客观的、人为操纵的事件,目的是通过策划出来的新闻达到说服受众接受其理论的效果。新闻策划是新闻事业向前发展的必然产物,而策划新闻则是偏离新闻本质的衍生品。第二、新闻策划的工作不是由主编或责任编辑一个人来完成的,新闻记者作为整个策划的最终执行者,不仅要全程参与其中,更要备有自己的策划概念、策划方案以及针对策划的实施方法,根据事件发展的实际情况灵活的作出调整。

结语。

本文没有过多地纠结于职业素养退化的原因、表象,而是直奔主题,追根溯源地研究新闻记者本该具有的基本素养。笔者以自身积累的新闻传播学知识为基础,结合丰富的实习经历以及从业后的感悟,总结出了新闻事业的基石——客观公正、深入虎穴的勇敢、看到本质的新闻敏感度等几点有代表性的基本素养。同时,引入时代背景,根据新形势下新闻传播事业发展的趋势,谈到了新时期的记者要做通才,要有较强的新闻策划意识,能积极地引导舆论同时摈弃在工作中的一些盲点、误区等几方面内容,使得构成一个合格新闻记者的职业要素更加完整和丰富。

参考文献。

[1][美]丹尼斯·布里安,曹珍芳译.普利策传[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

[2][英]约翰·弥尔顿,吴之椿译.论出版自由[m].北京:商务印书馆,1958第一版.

我在企事业单位的办公室学习处理日常的行政事务,熟悉整个企事业单位工作的过程,通过实践学习,使所学理论知识得到验证,培养灵活运用书本知识的能力,并且学到许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增长和扩充知识面,增加对社会的接触,为在毕业后能快速地融入社会打下基础。

20__年_月_日。

___公司。

实习刚开始时,我的指导教师根据我的专业特点,给我分配了办公室日常工作以及初步学习会计实践。从学校到社会的大环境的转变,身边接触的人也完全换了角色,老师变成老板,同学变成同事,相处之道完全不同。在这巨大的转变中,我们可能彷徨,迷茫,无法马上适应新的环境。

我们也许看不惯企业之间残酷的竞争,无法忍受同事之间漠不关心的眼神和言语。很多时候觉得自己没有受到领导重用,所干的只是一些无关重要的杂活。我们应该从小事做起,一步一个脚印,逐步积累起经验。在大学里学的不是知识,而是一种叫做自学的能力。参加工作后才能深刻体会这句话的含义。除了英语和计算机操作外,课本上学的理论知识用到的很少很少。

我负责的办公室工作,平时在工作只是打打电话处理文件,几乎没用上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就连以前学过的会计基础知识也不能很好的应用。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知识更新太快,靠原有的一点知识肯定是不行的。我们必须在工作中勤于动手。由于现在还住校,所以每天7点不到就得起床去挤公交车,就算再寒冷再差的天气,只要不是周末,都得去上班,我们必须克制自己,不能随心所欲地不想上班就不来,而在学校可以睡睡懒觉,实在不想上课的时候可以逃课,自由许多。

每日重复单调繁琐的工作,时间久了容易厌倦。象我就是每天就是坐着对着电脑打打字,显得枯燥乏味。但是工作简单也不能马虎,必须具备坚忍不拔的个性,遭遇挫折时绝不能就此放弃,犯错遭领导。一直以来,我们都是依靠父母的收入,而有些人则是大手大脚的花钱。也许工作以后,我们才能体会父母挣钱的来之不易。而且要开始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理财能力。

踏上社会,我们与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由于存在着利益关系,又工作繁忙,很多时候同事不会象同学一样对你嘘寒问暖。而有些同事表面笑脸相迎,背地里却勾心斗角不择手段,踩着别人的肩膀不断地往上爬,因此刚出校门的我们很多时候无法适应。影响一个人的工作态度。每天只是在等待着下班,早点回去陪家人。生病时的轻轻一句慰问,都有助于营造一个齐乐融融的工作环境。心情好,大家工作开心,效率高。在电视上不止一次的看到职场的险恶,公司里同事之间的是非,我想我能做的就是多工作,少闲话。且在离毕业走人仅剩的几个月,更加珍惜与同学之间的相处。

我是学管理的,在书本上学过很多套经典管理理论,似乎通俗易懂,但从未付诸实践过,即使在办公室中也很难处理一些令人措手不及的事情。也许等到真正管理一个公司时,才会体会到难度有多大;我们在老师那里或书本上看到过很多精彩的谈判案例,似乎轻而易举,也许亲临其境或亲自上阵才能意识到自己能力的欠缺和知识的匮乏。实习这两个月期间,我拓宽了视野,增长了见识,体验到社会竞争的残酷,而更多的是希望自己在工作中积累各方面的经验,为将来自己走上工作岗位做好准备。

[摘要]经济全球化形势下,英语教学需求增长,尤其对于高校教育机构而言,传统英语教学模式的局限性弊端已逐渐显露,新型教学技术的引入与应用成为大势所趋。人工智能技术作为现代科技的重要产物,于近年来开始被尝试应用于教学工作当中,在语言类教学课堂中发挥着尤为重要的辅助作用。基于高校英语教学的现实需求,如何构建有益于提升教学实效性的教学模式,并由此实现人工智能技术在英语教学课堂中的有效利用,成为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现由人工智能视野出发,尝试在高校英语教学中拟建混合式课堂,以期实现教学效率及质量的优化。

[关键词]人工智能;高校英语;混合式教学;构建策略。

从高校教育阶段的英语教学目的来看,其核心主要在于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要达成这一目标,仅仅依靠单一的课堂内教学远远不够,在缺乏课外训练的情况下容易导致学生出现语义理解、口语表达方面的短板,不利于全面应用能力的构建。因此,以“线上+线下”为特征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在高校英语课堂逐渐兴起,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以往单一性教学模式的不足,也更有利于为人工智能等现代教学技术的引入与应用扩大空间。但由于长期受传统教学模式影响,人工智能与混合式教学模式在高校英语课堂中的融合构建容易受阻,需要以科学合理的策略加以推进,现提出相应方案。

(一)人工智能的概念及主要功能人工智能技术是建立在计算机信息处理基础上的一种智能化技术,能够对人类行为逻辑、方式及习惯做出相应的解析与模仿,使机器的运作能够在智能程序的驱使下更贴合人类的交互需求[1]。基于这一应用方向,人工智能技术主要由理论研究与工程研究两个方面共同推进完整体系的构建,其中,理论研究工作旨在为后续工程研究的实践奠定基础,重点一般放在对现有技术经验的总结探索、对相关理论体系的整合提炼等方向;工程研究工作则旨在利用现有人工智能技术独立完成产品的开发与设计,重点一般放在人工智能系统与设备的应用、新产品的研发实验与调整改进等。从人工智能目前的主要功能来看,大致可分为以下三类:一是通过智能系统完成信息的存储、提取及内部处理;二是通过智能化能力完成信息的符号化处理;三是建立与人类行为逻辑相近的程序逻辑,并利用这一能力对人类提出的问题予以解答或处理[2]。从语言学习的视角来看,人工智能的功能呈现更为具体,如语言解析技术、语言识别技术、语言翻译技术等均较为常见,随着人工智能普及率的增长,这些技术在语言教学课堂中的利用也更为广泛,且目前仍处于不断升级的进程当中,为语言教育方式的革新转变带来了巨大的契机。

(二)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应用价值结合混合式教学模式在高校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来看,其教学价值大致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优势整合价值。语言学习中,传统课堂与网络信息课堂所能够提供的支持效果各不相同,且各有优势与短板。通过应用混合式教学模式能够有效提取并整合两种教学状态下的主要优势,使其相互补充、相互作用,进而发挥“1+12”的更优教学效果。二是范围拓展价值。语言类科目不仅对基础知识体系具有较高要求,同时也有着明显的实践需求,而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很难将教学范围进行有效拓展[3]。在混合式教学模式支持下,这一问题得以解决,通过利用庞大的线上资源来突破线下教学范围的局限性,能够达到开辟新渠道、巩固认知结构的教学目的,有助于为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升奠定基础。三是推进教学改革。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深入开展,有助于实现教学方式的多元化和丰富性。充分借助于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的优势,综合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根据不同教学内容的要求来选择合适的混合式教学手法,这不仅可以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良好的支持,同时还有助于调节课堂教学氛围,让教学实效性得以大大增强。

(一)听力训练———应用语料库完成自动化资源匹配及交互听力训练属于英语教学中的基础性部分,对于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构建有着决定性影响,且听力资源的广度及与学习需求的匹配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习效果。因此,在构建高校英语混合式教学模式时,可将人工智能技术作为打开听力训练资源广度的关键渠道,借助其特有的语料库储备来完成自动化匹配、交互,使学生能够快速在庞大的英语听力素材中获取与自身学习需求相符的听力资料,并根据资料内容,与人工智能设备展开具有针对性的自动化练习[4]。首先,学生可在线上人工智能系统中录入自己的年龄、学段、英语听力基础、重点训练方向等基本资料,由系统根据数据资料自动筛选、匹配相应的听力材料,从而省略手动搜集资料的繁琐工序。另外,为进一步增强线下课堂学习与情境的交互性,还可进一步利用人工智能的自动识别功能,由学生根据学习需求,随机选取某物体进行扫描,再由系统根据识别出的物品类别筛选出相关的听力练习资料,使学生能够在自动且随机的语言场景中获得更良好的学习体验。例如,当学生选择“手机”这一物品进行识别后,语料库便可自动筛选出与“手机”有关的听力材料,整理出类似主题:therelevanceofmobilephonesandmodernlife,学生再根据听力内容展开自主练习,从而规避千篇一律的重复训练。

(二)写作指导———应用自动批改功能完成查漏补缺英语教学中,写作是用于锻炼学生词句表述水平、语法运用水平的重要环节,但传统英语写作教学课堂常受困于题材范围狭窄、批改过于主观等因素,既不利于学生创造能力的发挥,也容易导致学生对于自身英语写作的优缺点难以客观把握[5]。因此,在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展开英语写作指导时,同样可由线上、线下两个不同角度出发,分别借助框架搭建功能与自动批改功能完成的自我审视与查漏补缺,进一步夯实英语书面表述能力。线上教学中,首先可由教师向学生布置以某一话题或某一词汇为主题的写作任务,如“economicglobalization”,学生根据自身思路,在人工智能技术支持下的作文系统中进行写作,系统则由此发挥框架搭建功能,结合主题与基本思路提供大致的框架模板,以及用作参考的相关词汇、句式,使学生能够跟随框架的指导,形成更为清晰的写作逻辑链条,达到深化表达的训练目的。线下教学中,首先可针对经过系统自动批改后的写作内容与批改意见进行回顾,找出系统评测下的亮点与不足所在,梳理出写作过程中的存疑之处,通过与他人交流和询问教师的形式找出解决办法,并于课堂上完成习作修改,最后由教师根据写作主题,给出主观意见,从而达到主客观相结合的综合评定目的,使反馈成果更具辅助改进意义。

(三)翻译练习———应用云平台技术实现重难点突破英语翻译是以足够的词句积累、听力练习为基础的语言转换过程,对于学习者的语法运用水平、实时解析能力、组织表达能力都具有较高要求,因此学习过程中的重、难点也相对更多,如何提高翻译精准性成为教学过程中的重要问题[6]。人工智能支持下的云平台应用能够为英语翻译教学带来新的渠道,一方面可通过创设翻译情境来使学生快速投入到语言环境当中,另一方面也可透过知识模块拆分功能来理顺语句间的联系,从而使得翻译精确性提升。首先,可在线下课堂当中借助人工智能技术来营造身临其境的语言氛围,如通过追踪文本内容,自动化匹配并呈现与之相关的场景,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如在进行“foratime,theweatherchangedsud-denly,heavyrainandthunder,pedestriansontheroadwerelookingforeavestoavoid.”一句的翻译时,系统可自动提取“thunderstorm”这一关键词,并在设备中播放关于“暴雨雷鸣”的音像,将学生引入语言情境当中[7]。在情景背景下完成翻译练习后,学生可各自将翻译成果上传至线上云平台,由云平台根据翻译内容,出具动态的评价链条,对翻译结果进行量化评定,使学生更快地从中厘清重点、难点,并结合不同的知识模块展开针对性补充练习。

(四)口语对话———应用人工智能机器人展开一对一对话高校教育阶段,英语教学的最终诉求在于实际语言应用能力的构建,因此,口语对话练习成为贯穿教学始终的必要环节,关系着学生最终能否将课堂学习成果转化为语言应用基础。人工智能技术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打破了以往英语课堂中对话组织困难的僵局,学生可通过与人工智能机器人建立起一对一的对话关系,来解决师资有限而同学指导能力不足的问题,同时取得训练成效与查漏补缺成效。学生在进行线上自主练习时,可根据想要练习的方向设置关键词或主题,再将人工智能机器人作为对话对象,围绕主题展开聊天式对话,从而达到口语训练目的,同时还可避免与真人对话时羞于启齿的情况,有助于在放松状态下激发出更良好的表达水平[8]。线下课堂教学中,同样可利用人工智能机器人来催化练习效果,例如,在组织小组口语练习时,为避免话题匮乏、接话困难的情况,可利用智能机器人来提供一些固定的框架或句式搭配,并根据不同成员的薄弱点,对对话的层级与难度进行适当智能化调整,从而实现对话练习效果的提升。

(一)完善教学管理系统,拓宽混合式教学范围无论是人工智能技术还是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利用,都需要以完善的教学管理系统作为依托,才能够最大限度发挥其价值与成效,真正在教育工作中起到支持作用。因此,在构建高校英语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同时,还需要紧密结合内部教学需求与教学现状,组织校内各部门共同参与到教学管理工作中来,积极发挥监督与合作职能,在寻求改革发展契机的同时进一步拓宽混合式教学的应用范围[9]。一方面,打造以融入人工智能技术为核心的混合式教学方案,将其应用于英语教学工作当中,动态化观察各阶段教学成果,并用作后期修改教学管理方向的依据,同时积极举办教学比赛及教学研讨会议,以便及时发现方案中的问题所在;另一方面,将混合教学范围逐步扩大,如尝试通过校外拓展实践来探索人工智能的新应用渠道,同时建立综合线上、线下两个教学环节评价指标的教学反馈体系,以便于及时由反馈体系当中获取新的教学动向,并由此探索更利于发展的新模式。可以说,人工智能背景下的英语混合式教学,是以完善的教学管理系统为先导的,必须要不断地对教学管理系统进行完善,有效地拓展并延伸混合教学范围,才能够最大化地提升混合式英语教学的实际意义,真正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优化课件制作体系,突出合作互动功能除混合式教学方法的应用外,英语教学课件的制作也直接影响着最终教学成效。为突出人工智能技术的教学优势,在后期英语混合式教学课件的制作中,可进一步强调学习过程中的合作与互动,通过留置更大的交互空间来激发个体的主观能动性,从而达到强化训练效果的目的。一方面,高校可组建精于网课制作的教师队伍,在分析人工智能教学数据、总结以往经验的基础上,尽可能地丰富素材、去粗取精,使学生在线上学习中获得更优体验;积极打造线上精品网课,带给学生专业化的网络课程内容,使之可以从中收获知识的积累和能力的提升,此外还可以将精品网课作为范本在其他高校进行推广,这既可以进行课程推广还能够实现学术交流,以此来更好地强化课件制作效果;另一方面,在线下课件的制作中,更多地增加由学生作为主导的实践板块,如互动对话环节、实时翻译环节等,从根源上提高学生在混合式课堂中的参与度[10]。总而言之,在人工智能背景下,积极开展英语混合式教学,必须要以优质课件制作体系为先导,以课件优势来促进学生对于知识的吸收,这样有助于最大化发挥混合式英语教学的意义,强化教学实效性。

(三)重建教学评价制度,设置多元考核指标在混合式教学模式践行基础上,可通过重建教学评价制度、设置多元化考核指标来进一步倒逼教学质量的提升。例如,除了平时表现,期末考试成绩作为基础考核以外,可另外增加线上教学评价板块,即将学生在线资源学习情况、线上线下课堂活跃度以及师生互动情况等都纳入评价考核范围。借助人工智能技术及网络平台,将学生的学习情况细化为多个考核内容,如听、说、读、写能力的构建情况等,从而保证考核结果更加公正、有效,能够真实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英语应用水平,并帮助学生完成针对性改进。此外,为了进一步延伸教学评价效果,可以通过线上师生互评、学生互评、小组评价、学生自我评价等方式来实施多元化评价,这样通过多维度、多元化的混合式评价,有助于实现最真实、最客观、最全面的教学评价,能够全面衡量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以便于为后续的教学改进创造基础。

参考文献:

[3]郭玺平.混合式教学模式下的高校英语演讲课程设计与实践———以内蒙古师范大学为例[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8,31(3):87-90.

[9]王璐.浅议人工智能背景下的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与评价[c].外语教育与翻译发展创新研究(第九卷).四川西部文献编译研究中心,2020:44-46.

作者:

太极拳论文(优秀19篇)篇五

摘要:在职校开展舞龙运动,不仅能增强学生体质,而且能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积极影响。为此,本文作者对参加舞龙训练的学生进行了对比实验研究,运用学校心理学管理软件《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进行了在实验前后各进行了一次测试.并运用统计软件spss12.o对数据进行了分析整理.从而找出舞龙运动对职校生心理健康状况影响的机制。实验结果显示:参与舞龙运动的学生的心理健康许多指标在适应不良、情绪不平衡、偏执、敌对、心理不平衡五个方面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同时,由配对样本检验显示,实验组的各项心理指标都有显著变化可见.舞龙运动对职校生的心理水平具有显著影响。在教师的引导下,这种影响会产生积极的作用.促进职校生心理成长。

一、引言。

舞龙运动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富有极深厚的文化内涵。在职校开展舞龙运动,能给学生提供一个与人沟通的平台,使学生相互协调、相互包容、相互信任、相互帮助。舞龙运动是一个集体项目,具有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特点。本实验从促进职校生心理健康的目的出发,通过期望构建舞龙团队,完成团队任务、实现团队目标来促进学生广泛的交流沟通,全面拓展学生的能力,增强学生的素质,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二、实验目的。

本研究旨在了解舞龙运动对学生心理健康是否有影响,如果有影响又是在心理的哪些方面,这些影响同年龄的自然增长造成的影响是否有差异,训练后实验组同对照组是否有差异,是舞龙运动的哪些环节产生的影响,其影响的机制是什么,而对未影响的心理部分是否不能产生影响。由此帮助教师在舞龙教学中把握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释放生命潜能;抓住舞龙技术教学与学生心理发展相关的问题进行教学,找到舞龙运动与心理健康的融合点,促进个性的完美和人格的完善;引导学生重塑自我,培养正确的心理健康概念.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使学生带着重新整合过的健康心态走进学习和生活中,促进学生身心素质全面发展。

为了解不同心理状态的学生在舞龙运动中可能表现出的不同思想状态,预防学生在学习技术时产生冲突,并能抓住教学中有助于调整学生心理的环节,疏导学生的心理,增进学生的心理健康,从而拓展舞龙教学思路,发挥舞龙健康教育功能,笔者运用数理统计分析法,对学生在舞龙前后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对比分析,以期阐明舞龙运动对职校生心理健康影响的途径和手段,为职校体育锻炼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提供参考,为舞龙运动的推广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实验方法。

1.实验对象。

我校舞龙队学生共31人,参与舞龙队的同班学生35人作对照组。所有学生均来自06级两个班。

2.实验时间。

9月中旬到6月初。

3.测量工具。

《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该量表是由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的王吉盛教授等组成的协作小组制订的。

4.统计处理。

excel和数理统计软件spss12.0,主要的统计分析方法为单因素方差分析,显著性水平定为p0.05,非常显著水平为p0.01。

5.研究方法。

实验组从两个班中随机选出31人〔女生21人、男生10人),实验组除按日常的规定正常学习、生活活动外,每周活动2次,为星期三与星期天的下午,每次持续在一个半小时左右;对照组按日常的规定正常学习、生活、活动。实验持续8个月。运动强度控制在中等。

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前后学生心理健康水平进行测试。在实验前(开学初)、后(学期快结束),对两个班学生进行统一心理健康水平测试。所有数据用spss12.0软件包统计处理。

四、实验结果。

1.实验前数据统计结果。

经方差分析后实验组与对照组两组样本在心理健康的十个因子无显著差异(p0.05)。可以认为两组心理健康总体水平相当,没有显著差异。

2.实验后数据统计结果。

(1)实验组和对照组心理健康水平指标。

由表2可见,实验后经方差分析后实验组与对照组两组样本在心理健康的适应不良、情绪波动、偏执、心理不平衡五个因子有显著差异(p0.05),在敌对因子有非常显著差异(p0i(】1)。

(2)实验组实验前后心理健康水平指标的配对样本检验。

由表3可见,实验组实验前后样本配对t检验表显示,心理健康十个因子均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

五、分析与讨论。

1.由表1可知,在未开展舞龙训练前,两组学生心理测试显示无显著差异,学生在强迫、人际关系紧张、抑郁、焦虑、偏执、敌对项的指标反映出较为严重的心理隐患。这给我们在舞龙教学提供了心理学依据,在教学过程中就要注意避免引发不良的心理状态,用积极的方式来弥补学生心理上的弱点。

2.训练结束后,两组学生的各项心理指数都比实验前测得的值低,不能说明舞龙运动是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唯一因素。但将两组样本进行均数差别的显著性检验时,数据结果显示两组学生除了适应不良无显著差异外,其他各项均有显著差异,说明舞龙训练对学生心理是有显著影响的。

3.对实验组进行配对样本检验显示,舞龙运动在适应不良、情绪不平衡、心理不平衡、学习压力这几项具有显著影响。在舞龙训练过程中,团队的协作要求很高,这为提高学生沟通能力、控制个人情绪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创造了条件。对内对外的各种场合的舞龙表演活动也为提高学生的适应能力提供了途径。面对训练过程中的心理冲突,师生间真诚的沟通能使心理趋于平和。实验组学生在学习上表现得更为轻松自如,学习上的压力显得并不是很重,这主要是因为通过严格的舞龙训练,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品质得到改善。

4.实验组与对照组两组样本在心理健康的适应不良、情绪波动、偏执、心理不平衡五个因子有显著差异,在敌对因子有非常显著差异,而对照组前后心理健康各因子也有变化。可见,舞龙不仅对于参与训练的学生心理健康有促进作用,而且有可能间接地影响到未参加训练的学生。实验组前后各项指标配对样本检验数据显示实验组实验前后心理各项指标都有非常显著差异。

5.笔者由于水平有限,有些问题考虑不周全,研究还只是停留在表层,对于舞龙的教法对学生的心理影响还未能深人研究,本身的心理学知识、技术、技能还欠缺,还需要继续学习。

六、结论与建议。

1.舞龙是一项非常具有教育意义的群体性体育项目,对职校生的心理成长具有积极的作用。

2.职校舞龙运动可以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一部分,成为弘扬中国龙文化的基石,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3.舞龙运动对于学生提高适应能力、情绪控制能力、克服学习压力、调适心理平衡能力有显著作用,但同时教师也要留意学生在训练过程中滋生的或已存在的不良心理状况,以免给学生心理造成再次伤害。

4.教师要学习心理学知识,努力提高自身修养,在教学实践中主动的运用心理学技术,将心理学知识同学科知识的教学紧密的联系在一起,用正确的方式与学生沟通交流,用科学的方法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太极拳论文(优秀19篇)篇六

终身体育是现代人生活方式的一种需求,太极拳运动则是终身体育教育的首选项目和最佳运动方式。太极拳属于中华民族的传统健身项目,在全民健身中深受广大人民的喜爱。这不仅因为它具有强身健体功能,更主要的是人们在这项渊源流传的且极具代表性的中国传统运动中体会到了中华武术的博大精深。

一、太极拳的作用。

1.太极拳具有调整气血、平衡阴阳、疏经通络的健身功用;可以增强中枢神经系统的机能,改变神经系统的抑制过程,加强大脑的调节作用,改善神经系统的抑制过程。太极拳圆活缓慢并且动作柔和,要求呼吸和动作自然配合,全神贯注,在连贯练习时它强调用意念来引导动作,从而达到使全身肌肉既保持一定的劲力内畜并且有周期的放松的效果。太极拳的动作组成,包括多种肌肉、关节的活动,也包括有节律的呼吸运动,特别是横膈运动。这样,它就可以加强血液和淋巴的循环,从而减少体内的淤血现象。太极拳运动的基础与规律在于阴阳之道,太极拳理论创立于中国古代哲学的`阴阳学说。太极拳各招各式讲究的是左右平衡,通过左右的协调配合使得人体左半身与右半身的经络气血得到均衡的锻炼从而保证了经络系统的阴阳平衡。常练太极拳,不但可以促进心肌收缩力的加强,血液输出量的增加,从而提高心脏的工作能力,而且可以使内气畅通,有利于毛细血管内外物质的交换,促进各种组织对氧的利用率,减少肌酸的蓄积。练习太极拳对慢性冠心病、高血脂症、动脉硬化症均有较好的防治作用。

2.太极拳能有效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太极拳的文化内涵有助于和谐校园文化建设和心理健康教育。经过多年的理论与实践的研究表明:太极拳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具有积极地意义。太极拳的修炼充分的表达了中国文化沉着安详、松静自然、刚柔相济、进退有节、内外兼修的精神内涵和对生命的关怀。太极拳讲究心静用意,即要求练拳过程中心理活动平衡,用意识支配动作,使人的思想活动集中在练拳上,排除杂念,免受不良思绪干扰,从而使神经系统受自我意识控制力提高,“善养生者养内,不善养生者养外所”。以太极拳拳理重在养心,以心行气,以气运身,尽管这些太极拳机理,仍以经验形态存在,但对现代人调节心理状态有很大的作用。提高人的自制力,变得刚毅开朗乐观,人格更加完善,个性不断成熟,学会处理、安排、解决事情,太极拳活动还能增加人与人之间的互相接触,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使人消除孤独感,忘记烦恼和痛苦。大学生们经过一段时间练习太极拳,使身心进入到柔和、舒适、平静的状态,摆脱烦躁和焦虑,这对调解心理、生理平衡都很有好处。所以说太极拳是一种大学生的心神体操。

二、大学体育课中的太极拳教学策略。

1.加强教学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太极拳的教学,必须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在总结以往教学经验的同时,不断探寻新的教学方法,做好教学设计,并实践于教学当中。教师要抓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阐明太极拳的技术特点、太极拳的攻防作用、太极拳的养生和健身作用、太极拳优美的旋律与人体各器官的和谐调节作用,激发学生掌握太极拳技术动作和技巧的浓厚兴趣,充分调动学生自觉学习太极拳的主观能动性。

2.在教学中要遵循教师主导,循序渐进,以套路和基本功为主,示范演练与领做动作相结合的原则。太极拳是一门严谨的学科,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始终起主导作用,随时关注学生的学练情况,不断地去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使学生能坚持下去,形成习惯。教师要始终严把技术动作的规范,提高练习效率,避免运动性损伤。学练内容要由简至繁,由外到内,循序渐进,以量变的积累达到质变。

3.灵活运用多媒体教学法。多媒体教学在各种各类的学校已经普及,他具有很大的直观性。通过多媒体观看太极拳的技术演练和攻防战术表演,可以弥补教师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一些高难度的动作可以通过画面定格反复观看,让学生更清晰地观察动作细节和动作要领,同时也减轻了教师的体能消耗,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4.发挥分组教学的优势。分组教学以学生为主导,教师进行指导的模式进行教学。大学体育作为社会体育和学校体育衔接的关键,处在重要的位置,更迫切需要把学生身体素质提高作为首要目标,作为武术运动中一项主要的健身项目的太极拳必将会受到更多大学生的欢迎,并使他们形成良好的健康保健意识,培养正确的终身体育观。

参考文献:

[1]张肇平、杜飞虎.论太极拳[m].北京体育大学版社,.

[2]李德印.太极拳教范[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太极拳论文(优秀19篇)篇七

[摘要]作为一项中国传统武术,太极拳在生活、健身、修身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中职生正处于青春发育的后期阶段,太极拳不仅能够帮助他们强身健体,还可以使其修身养性形成完善的人格,因此在中职阶段推广太极拳有着积极的意义。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中职生处于青春期的末期,有着性格不稳定、容易急躁的心态,太极拳恰好能让他们修身养性,形成较为全面的人格,因此,在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开展太极拳的教学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就成为中职体育教师关注的焦点,本文从以下方面展开论述,希望对大家有所启示。

一、情境导入,吸引学生兴趣。

对于太极拳来讲,学生的兴趣不是天生具有的,中职男生喜欢对抗激烈、具备竞争意识的球类竞赛,对于动作较为舒展、缓慢的太极拳运动则兴趣很小。针对学生一开始不愿投入的问题,教师应当创设一定的情境,帮助学生快速进入太极拳学习状态,激发他们内心对于中国武术的探究兴趣,指导其养成终身进行太极拳运动的好习惯。在情境中学习,学生能够快速进入到太极拳的学习状态,了解太极运动的精髓。在讲授太极动作时,我讲述了太极中“白鹤亮翅”动作的来源,通过故事化的语言有效地吸引起学生的兴趣。当背景音乐响起时,我在微风中进行了演示动作,展示出太极运动的风韵,即,“白鹤亮翅”就像“白鹅之鸟舒展羽翼象形也”一样形神兼有,让学生想象成一只翩翩起舞、展翅高飞的白鹤,利用技巧的神韵快速地吸引了他们的课堂注意力,同时介绍了我国古代“向物取形”的理念,在强健体魄的同时还能拓宽其课外知识,从而增强了学生对动作名称的记忆。随后,我为学生介绍了“白鹤亮翅”的攻防含义,从而开阔了学生的武术眼界。在情境教学中,我通过演示、故事化地讲解,能够快速提升学生的学习欲望,从而加深他们对太极拳动作的理解程度。

二、多措并举,提升教学质量。

太极拳运动要点较多,单纯地依靠教师进行示范,加之学生内心较为急躁,在学习中很难沉下心完全掌握太极拳的运动要领,因此,教师应当综合采用多种教学方式,提升太极拳教学质量,让学生的水平能够达到“形神皆似”的地步。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应当按照教师的示范和视频的讲解,在课下利用互联网等方式多角度地进行学习活动,从而提升自己动作的准确性,体会并感悟太极拳的精髓,最终掌握太极拳的正确动作和意义。在授课时,我发现不能单靠教师的示范动作,要周全地考虑到学生的理解能力,通过悬挂动作图和多媒体演示教学录像等手段,使他们的印象更加直观,从而让教学手段服务于教学目的。如,“左右野马分鬓”动作有个双手体前“抱球”的动作,这时,单靠教师的提示声音达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在示范时,我将篮球抱于体前,从而让学生直观地意识到动作的核心技巧;如“白鹤亮翅”等内容,通过促进他们发挥想象,使其加深理解动作要领。此外,课堂教学中还有很多的教学方法,教师要依据动作的不同来选取合理的方式,注重在教学中示范的位置,再根据班级的课堂反馈来掌握课程教授的进度,并予以相应的改进,从而提升动作的质量和教学的效果。

三、修身养性,渗透太极文化。

我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太极文化也已经深入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太极的气息调节、心理修炼是一种心灵的内在沉淀。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当在休息或上课之余为学生穿插讲授一些太极文化,帮助他们领悟太极文化的精华,让他们在锻炼身体之余能够修身养性并体会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对于每一位学生而言,不管在这种通悟中有无思想之获,都会产生一种很有层次、很有品位的精神感觉,这种感觉就是太极运动所带来的,它显示出太极与众不同的文化范。学习太极是领悟人生、享受生活,让自己的心沉浸在一种境界之中,简单而空灵。太极拳是阴阳学说,同时还结合了人体的运行知识,从而成为了刚柔相济的.健身和防卫的拳种,我在授课时为学生就重点讲授阴阳变化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处处从矛盾对立到统一思想,让他们体会到太极的内涵极其丰富,认识矛盾、解决矛盾,从而明确太极拳的奥秘。由于学生处于高负荷的学习中,因此,我就指导他们通过练习太极拳来放松自己的心态。通过正确的太极拳练习,能够调节身体的相关机能、平衡人身的阴阳之气,补充人的后天不足,使学生的精力充沛,帮助他们把身体从僵滞的状态中解脱出来,放松身体的各个肢节,养成乐观的性格,从而达到浑然一体的运动效果。通过太极拳运动,学生不仅能够强健自己的体魄,还能够修养自己的性格,从而形成较为完整的人格。总之,中职体育教师应当顺应新课改的精神,积极开展太极拳教学实践活动,在提升学生身体健康的同时,帮助他们形成较为健康的人格以适应社会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吴旭.太极拳文化――中职生创业素质培养的新途径[j].职业,(10).

[2]吴旭.浅论太极拳文化对中职生创业素质培养的渗透和影响[j].职业教育(中旬刊),2016(01).

太极拳论文(优秀19篇)篇八

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对我国高校音乐教育提出了全方位的挑战。笔者通过对现阶段我国高校音乐教育管理现状的调查与分析,认为我国高校音乐教育管理应当树立“以人为本”的主旨思想,运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调查研究、比较研究等方法,从组织学理论、教育管理学的角度,将教育行政与教育管理等同看待。

一、高校音乐教育管理研究的意义。

管理机制是发展的保障,没有合理的管理机制,谈发展是一句空话。管理机制需要人性化。所谓人性化,是说机制在运行过程中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机制也需要有约束性,所谓约束性,是说在运行中要对违反制度的现象给予明确的态度,或沟通,或批评教育;机制也要有强制性,因为惰性是人的普遍心理特征,所以要落实“要么履行职责,要么取消权利”。对专业音乐教育管理具有与一般管理学或一般音乐教育学不同的独特性,无论教育界还是管理界,目前几乎已有一定程度上的共识。但高校音乐教育管理的特殊性体现在哪些方面,与管理学及音乐教育学各有什么不同与相同等诸多问题,却没有得到更多的讨论与探究。

高校音乐教育管理的重视既是当前教育学科由综合到细化以及学科自身逻辑演进的结果,同时又是当代教育事业发展的客观需要。高校音乐教育管理研究作为音乐教育的基础性工程之一,是文化艺术事业人才支持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某种意义上讲,没有高水平、高度发展、高质量的高校音乐教育管理,就不会有持续高度发展、高度繁荣的专业音乐教育事业。因此,对高校音乐教育管理进行专门的研究,具有战略意义,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高校音乐教育作为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依然有与普通教育管理共通的地方,因此,音乐教育管理与教育管理学之间有一些共同或交叉的管理思想及管理原则,是可以互相借鉴的。有效的教育管理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保障,如何改革和完善教育管理模式一直是音乐教育管理研究和探索的重要内容,这是高校音乐教育面临的重大课题,也是教育管理理论研究的新领域。我们坚持音乐教育以人为本,其实质是尊重音乐教育规律,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教育对象的身心发展规律,其核心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教育管理的出发点和归宿。

二、我国高校音乐教育管理的发展现状。

近年来,音乐教育管理的创新理念深入人心,在音乐教育管理领域有了一定的进步,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如高校音乐教育管理中,重视对学生的教育管理已逐渐成为共识,院、系两级教育管理模式不断完善。随着高校办学规模地不断扩大,院、系两级教育管理模式成为高校学生教育管理的基本模式。在此基础上,许多高校的各个音乐专业针对学生特点和高校培养目标不断推进学生管理工作的规范化与科学化进程。此外,高校音乐教育管理还形成主渠道和多种辅渠道相结合的教育体系。

但与此同时,高校音乐教育管理也呈现出不少弊病。过去30多年来,是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年代,但在以经济发展为核心的社会发展战略中,经济领域的管理理念、价值取向对教育产生了广泛而深入的.影响。这种影响有其积极的一面,但也产生了消极影响,即把经济领域的绩效管理模式化地、片面地应用于艺术教育管理之中。此外,调查发现,深受传统教育观念影响,高等艺术教育普遍存在重知识轻能力、重继承轻创新、重书本轻实践、重学科知识轻整体知识、重教师教轻学生学、重统一要求轻学生个性多样发展等问题。具体表现为:一是学生的知识面不断拓宽,但知识基础的厚度亟待增强;二是学生素质水平差异增大,学生学习态度和整体素质亟待提高;三是学生社会适应能力有所增强,社会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亟待提高。此外,不能合理地把握对学生管理尺度,学生教育与管理的脱节现象等问题依然是艺术教育管理中的突出问题。

三、高校音乐教育管理改革与发展的方法研究。

对于音乐教育管理方法,目前国内有些人认为我们应该向西方学习,将教育市场化。而另一部分人则认为中国音乐教育管理应该走具有中国特色的改革之路。但无论是哪一种主张,其最终都是要通过社会这一市场进行检验的。因此,面对当前崭新的音乐教育形势,管理人员应该在规章制度、教育目标、岗位职责等方面有所加强,使音乐教育管理更具科学性和延展性。当前各个高校音乐教育已经逐步认识到教育管理应该走上规范化、制度化、现代化的道路。音乐教育管理工作者应遵循高等教育的基本规律,以教育管理基本原则为指导,运用先进方法,建立音乐教育管理科学化体系,对音乐教育进行教学状况信息反馈系统、管理决策系统,继而实现对音乐教育的全方位管理。

(一)高校音乐教育管理的科学化。

教育管理决策是指参与教育工作的管理者,在实践基础上形成一系列教育管理的方法和方案,教育管理系统运行的好坏由决策系统来掌控。同时,教育信息的管理又是教育管理决策系统的基础,因为只有在科学的教育管理决策系统指导下,才能使整个教育管理系统合理地运行,因此是相辅相成的。目标管理是现代教育管理方法之一,即在教学过程开始之前,结合教与学的相关信息,合理制定教育工作目标,并且将目标细化、量化,以便达到预想的教学成效,实现预定的教学目标,最后还要依据教学目标实现的程度作出客观公正评价,给予科学的教学评估。音乐教育管理科学化的进程中,也需要各级教育管理工作者素质的全方位提高。教育管理队伍的整体质量是实现教育管理科学化、先进化、规范化的关键,这就要求教育管理工作者要善于利用现有的科学方法、先进手段来提高教育管理的质量。此外,还应认清教育管理的内在规律,学会运用科学的方法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掌握现代化管理方法。要在音乐教育管理中,重视教和学双方的主观能动性,提高管理的效果。

(二)高校音乐教育管理的制度化。

高等教育是实现科教兴国的关键所在,高等学校是培养高层次专门人才的基地。随着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的蓬勃发展,大力推进高校教育管理体制改革,逐步实现制度化管理,成为我国高校教育管理改革的基本方向,因此,高校音乐教育也要强调制度化管理。制度化管理是指根据国家教育方针和法规,依据高校工作任务和内部管理要求,构建行之有效的管理机制,将高校教育的各项工作纳入科学规范的轨道上,实现管理工作的良性循环。以精干高效为原则,完善管理机构的设置制度,综合考虑高校教育管理的特点,对包括教育管理制度、行政管理制度、教育科研制度、考核评价制度、师资队伍建设制度、分配奖励制度、学生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等在内的整个管理体系都要作出具体安排。

高校音乐教育管理要在以人为本科学管理理念的基础上,针对当前构建和谐校园的新要求,总结高校教育管理经验,在此基础上分析传统高校教育管理模式的不足与弊端,进而提出全面、系统、科学的以人为本的高校教育管理模式,以适应构建和谐社会、和谐校园的形势需要。无论是在哪一种教育管理模式,在创新音乐教育管理的研究方法中,效率都是核心。音乐教育管理与普通教育管理并非是完全脱离的,音乐教育管理的研究是以教育管理的普遍规律为根基,再在其之上来发展特殊性的。它们之间在拥有不同个性之外,还具有部分共性,而这些共性就使得音乐教育管理有了借鉴和参考的地方,如管理规则、管理思路、管理创新等等。

(一)实行激励机制。

在大学生管理中,从以人为本的观念出发,建立激励机制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创造性,使他们由被动受教育转化为主动受教育。激励机制的应用要遵循公平和时效的原则。高校音乐教育管理中调动师生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尤为重要,在具体实施中利用激励机制是一种有效的方法。激励机制是激励活动的各项要素在运行过程中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及其在激励效果之间内在联系的综合机能。首先,我们要做一系列调查研究,以了解师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不同心理需求,将这些需求同教学目标有机地结合起来,从根本上提高音乐教育管理的效率和质量。其次要在保证教学规章制度有效实施的基础上,给师生留有一定的发挥空间,争取最大限度地发挥师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调动其积极性。高校音乐教育要根据实际情况,综合运用多种激励机制,把激励的手段和目的结合起来,改变思维模式,真正建立起适应学校特色、时代特点和师生需求的开放的激励体系,使高校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二)加强考核与评估。

对教学实行卓有成效的管理,应加强教学考核与教学评估工作,完全依靠过程控制是不够的。科学的教学考核与教学评估可以有效地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和教学工作的水平。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需要强调教学检查与监督的常规化,这是实施有效教育管理的基础手段;其次,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估指标体系。这个制定要根据不同层次和类型的教学工作要求,采用科学的评估方法,对各层次和类型的教育管理工作进行评估,客观评价、肯定成绩、发现问题,为今后的改进工作提供方向;最后,通过客观公正的教学考核与评估结果,运用多样化的手段,对优秀者加以奖励,对不合格者进行必要的惩罚,这种竞争意识会在教育管理领域中形成积极向上的良好氛围。

(三)深入研究管理技巧。

对音乐教育的未来发展的定位,一直是管理者思考的重要问题。笔者对高校音乐教育的管理模式进行了深入的理论研究与总结后,提出建立高校音乐教育督导委员会和音乐教育的民间协调机构,进一步完善普通高等院校音乐教育管理层次。在音乐管理教育中,可以借鉴其他学科的管理模式和理念,对不同教育体制下他们的教育政策、管理体制、管理形式等问题做出比较,吸取其精髓。音乐教育管理模式的创新当下,我们正处于新经济时代,新技术的革新促进了管理的发展,赋予了管理学新的使命。

在当前音乐教育体制的改革中,管理模式的创新已迫在眉睫。目前音乐教育体制不论是学院资源配置,还是学校内部管理机制的运行等方面,还存在着很多问题,这是与市场经济运行规律不相适应的。为了契合音乐教育体制改革发展的新需要,我们应该以创建管理的新理论、新观念、新技术、新体制和新手段来激活创造力,完善与健全音乐教育管理体系。

结语。

日新月异的当代社会,使得高校音乐教育对目前的管理体制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人们对音乐教育管理观念的思考也要做出相应的改革与变化。新音乐教育管理理念也在新经济发展的大形式下慢慢形成,音乐教育管理更加重视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对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

参考文献:

[1]裴龙.普通高校公共音乐教育管理机制研究[j].工会博览理论研究,(1).

[2]张智杰.教育管理制度手册(第一册)[m].北京:中国民艺出版社,.

[3]黄颖仪.浅谈专业音乐教育管理学的构建[j].音乐探索.2009(4).

[4]李振峰.我国高等教育管理学学科体系发展历程与走向[j].石油教育.2007(1).

[5]李艳萍.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现状与对策[j].职业技术,(2).

[6]陆美莲.学分制下的高校教育管理探略[j].科教文汇,(1).

太极拳论文(优秀19篇)篇九

1、提问研讨法例如,在太极拳教学中,学生学习“弓步”这一基本动作时,多数学生总是出现前后脚在一条直线上的错误,教师反复提醒,但效果仍然不大。教师采用设题研讨法,在分组练习时,让学生讨论“两脚前后弓步站立在一条线上,与两脚前后站立时保持左右横向间距20公分,两种动作有什么不同。”学生在练习中认真体会动作,相互讨论,得出了正确的答案。并能自觉改正错误动作。

2、“师生换位”教学法每个学生都各有特长,但是由于我们过去主体性教学意识淡薄,没有主动的发现学生。素质教育需要教师要主动转换角色,要从教学活动的“演员”变为“导演”,变主讲为主导。使教学活动真正成为学生的主体活动。例如,在太极拳课上请我校太极拳协会的学生当“老师”,协助教师帮助动作较差的学生改正动作或在队列前示范,教师可有足够的时间观察每一个学生完成动作情况。请学生上“讲台”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3、分解与完整教学结合法在体育教学中学生的身体素质水平存在着个体差异较大,教师对那些体能较差,存在自卑心理的学生,教师除了要多给予鼓励、表扬,帮助她们建立信心,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还要注重教学中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坚持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太极拳的动作复杂,教学中的方法有;采用分解与完整教学相结合的教法,这样可将复杂动作简单化,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课内、外结合法运用“留作业”的方法,使课内、外练习结合起来,对于巩固提高课上学习内容,培养学生自觉锻炼意识,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我们将学生按学院、专业或班级分成合作小组,要求小组长负责集体练习。此外,我们还采用了课外让学生编操,课上教操、领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自学自练能力。在每次课确定三名学生为下一次课的领操员,他们利用课外活动时间共同讨论创编六节徒手操,要求作到动作熟练,准确并回运用口令,在每次课准备活动练习时,担任编操的学生每人负责一组进行教操,教师和学生一起学习。教师对学生编操、教操、领操过程的表现给予评价,提出新的要求。通过让学生编几节徒手操的一个小的教学环节,培养了每个学生的动脑思考能力、组织能力、表现能力、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这种从点滴做起、小事开始的教法手段,日积月累,将会出现“聚沙成塔”的效果。

5、变换条件练习法过去上体育课,把学生管理的规规矩矩的,严肃有余、而活泼不足,课堂气氛沉闷,在一定程度上压抑了学生个性发展。对此,我们有意识在课的结束部分给学生一定的自由活动时间。如利用我校林场内“空地”听音乐练习太极拳,在树林里练习跳绳、耐力跑。采用有节奏的音乐,跳“兔子舞”“双人4步舞”“集体十六步”“双人十六步”,太极拳项目属于动、静结合的练习,为了避免练习中内容单调而使学生感到枯燥,将动作和音乐融合在一起,以动作来表达感情,唤醒潜在的喜悦,体育教学中创设一个宽松、自由、富有个性化的学习空间,有利于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学习中。

二、培养学生自我“学”“练”能力的练习形式。

体育教学练习形式对于培养学生的自我锻炼能力非常重要,我们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和教学的需要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形式:

(1)自愿结伴法:学生可与自己信任的同学一起练习,以诚相待,更易交流,在轻松愉快而和谐的氛围中练习可减小心理压力。

(2)优差互搭法:将基础好的学生和差的学生搭配在一起,使他们能互相帮助,共同进步和提高,也可以让水平较高学生带动水平较低的学生一起练习,同学之间可以互相帮助、互相鼓励进行练习,那些体能较差的学生,在同学的鼓励和帮助,增强信心,克服心理障碍。

(3)同质分组法:即按学生的.能力分小组,由于每组学生水平相同,练习内容、运动负荷要求相同,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来基础上得到提高,体现出因人而宜,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

(4)升降级分组法:在练习中由于各种主观与客观因素影响,有的学生进步快,有的学生进步慢,教师可通过组与组之间相互观摩,相互评议方法,实施升降调整。

三、小结。

培养学生自我锻炼能力,是当前体育教学过程中实现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终身体育教育的重要内容。在体育教学中,创设学生主体参与的教学模式,选择合理教学方法,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目的是使学生掌握现在和将来乃至终身体育需要的健身知识、健身技术和技能,养成经常锻炼身体的习惯。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使每一个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只有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的越好,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自觉性就越高,两者相辅相成。

太极拳论文(优秀19篇)篇十

论文摘要:中职学校的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标准的内容注重趣味性与实用性,培养学生运动的好习惯,倡导科学运动,让全体学生都成为体育课的受益者,为学生终身锻炼打基础,更好地发挥体育运动的作用。

论文关键词:中职;体育教学;实用性。

一、引言。

中等职业学校主要是初中毕业生和具有初中同等学历的人员,学生的成绩较差,学习能力不够高。学生在学习基础知识的同时,注重进行专业知识学习和职业技能训练。中职生正处在身体高速发育的状态中。中职的新课标的体育课本是《体育与健康》,在新课标中提到:体育课是体育与健康教育课程,又是增进国民健康的重要途径。新课标把体育课和人的健康紧紧联系在一起,因此中职体育课程内容要合理,要注重内容的实用性,让全体学生都成为体育课的受益者,为学生终身锻炼打基础,让体育陪伴人终身,为人的健康服务。

《课程标准》提出了体育与健康课程的4个基本理念,即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激发学生运动兴趣,培养他们终身体育的意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个学生受益。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目标包括5个方面:增强体能,掌握和应用基本的体育与健康知识和运动技能;培养运动兴趣和爱好,形成坚持锻炼的习惯;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表现出人际交往的能力和合作精神;提高对个人健康和群体健康的责任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发扬体育精神,形成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

体育教学始终要本着“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激发其运动兴趣,重视其主体地位,确保每一个学生个性全面健康发展。从而使体育教学真正成为一种身心发展的综合教学,发挥体育在人的一生中的实用性作用。

(一)提高趣味,重视实用。

中职学校的学生正处于身体成长发育期,不同的年龄身心发育程度是有较大差异的。因此要以基础课为主,全面发展学生的各项素质,体育课一定要面对全体学生,让每位学生都是体育课的受益者。因为体育锻炼是每个人必不可少的,是要伴随每个人终生的,也是符合全民运动的历史潮流的。在整个社会都重视强身健体的今天,体育锻炼不再是某些体育爱好者的专利,体育老师有必要考虑课程的开设要面向全体学生,要研究各项运动对人的具体作用,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和需要,来确定各自的运动种类。要增强身体耐力的可以选择竞走和慢跑;需要提高身体协调能力的可以练跳绳、练健美操、做引体向上;需要锻炼臂力的可以举哑铃、臂力棒;提高身体综合能力的可以练打各种球类等。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运动中找到适合自己的类型,达到强身健体、提高身体素质的作用。

(三)注重个体,科学运动。

倡导学生科学运动,促进身体健康发育。体育学科关注的核心是满足学生的需要和重视学生情感的体验,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和成功的乐趣。学生通过对运动项目选择学习,提高对某一运动的兴趣,体现了学生是课程学习的主体地位,锻炼和保护学生的身体发展,促进学生身体的正常生长发育。合适的运动量及运动类型对人体来说是有益处的`,但如果运动过量,感到劳累就不适宜再运动。个别学生经常吃完饭,马上开始打篮球、踢足球,这样不科学的剧烈的运动,会导致胃下垂形成疾病,影响健康。个别学生见体操运动员训练的动作很优美,不考虑自己的实际情况也去模仿,可能会导致身体拉伤。所以,老师要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身体情况和实际生活情况,灵活、科学地安排运动类型和运动量,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

(四)素质教育,健康第一。

体育教学过程中要提高学生对身体和健康的认识,促使他们掌握科学的健身方法,养成健康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在参与体育活动中感受身心的愉悦;在体育活动中,体验经历挫折和克服困难的过程,增强自信心,形成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和终身体育的意识及习惯。将增进学生健康贯穿于课程实施的全过程,确保“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落到实处,使学生健康成长,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全面提高。

三、结语。

总之,体育课程已经和人类的健康联系在一起,它是人们强身健体的工具,会伴随人一生。中职学校体育教学要从终身体育的观点出发,创造性地进行教学,指导学生自主学习、选择学习,注重对学生体育锻炼能力、发展身体基本活动能力和身体素质的培养,加强对预防常见病、职业病的生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使学生的体育学习能在今后的生活和工作中延伸并为之服务,从而体现中职学校体育教学的实用性。

太极拳论文(优秀19篇)篇十一

[摘要]计算机作为一门强调实践教学的学科,在中等职业学校教育中,对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发挥着重大作用。我们应该重视中职计算机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为提高学生的计算机知识水平和实践动手能力作出更大贡献。

一、中职计算机实践教学方法的必要性。

(一)实践教学法与计算机专业相适应。

首先,这是由实践教学方法自身的性质决定的,它是一种侧重实际操作,并且在理论基础上提升操作技能的重要方法,强调学生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充分发挥自主学习能力,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有效解决问题,从而循序渐进地完成学习任务。其次,也和计算机本身的专业特征有很大关系。计算机课程作为理论积累和实践操作的完美结合,既强调理论知识的构建,同时也非常注重上机实践和具体的操作水平,而且只有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操作中,才能真正地构建出良好的知识体系,进而将书本知识转化为个人知识。所以在计算机教学中强调教学方法的实践性,不仅有利于启发学生进行自我思考和自我探索,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分辨能力和自主决策能力。

从中职教育的教育目标来看,也需要加强计算机教学的实践性。中职教育以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应用能力为基本目标,旨在通过学校的职业教育平台,为社会培养更多就业能力强的高素质人才,也为学生将来更好地步入工作岗位奠定基础。所以强调计算机教育中的实践性,是出于满足中职院校教学目标的需要,也是满足学生就业需求的需要。

二、中职计算机实践教学方法的应用策略。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计算机是一门强调实践操作的学科,其中大部分的教学内容以上机教学为主,而理论教学只占到了整体教学的.三分之一。所以在具体的上机实践中,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参与实践教学的兴趣,让学生在“玩乐中学习,在学习中玩乐”,从而实现“寓教于乐”的目的。比如,有些学生在刚接触计算机课程时,兴趣不高,甚至不配合教师的具体任务安排,这就需要教师善于发现学生的问题,并且不断创新教学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低年级新生学习五笔打字为例,很多人在开始学习的时候产生畏难情绪,觉得五笔打字太复杂,从而对这项内容的学习感到枯燥,甚至不耐烦。这时为了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先试着用金山打字通等软件来加以练习,等到速度越来越快、学生兴趣越来越浓厚时,再指导学生学习五笔输入法,并且通过对比两种输入法的优劣,让学生自主选择一种输入法。

(二)创设教学情境。

实践教学的有效开展,需要教师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创设出特定的教学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实践教学设计之初时,教师应该将相关的计算机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重点突破教学过程中的难点,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和中职院校的教学目标出发,巧妙地设计出符合教学目标的实践性教学环节。让学生轻松进入实践教学的情境中,忘却计算机教学的深奥与枯燥。例如,教师在向学生讲解“excel表格的应用和制作”时,可以针对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和公式太过复杂难记的特点,将实践教学引入课堂中。用停车收费的例子,让学生利用excel的公式来进行计算,提高学生的参与兴趣,同时也将难点简化,方便学生更好地记忆。

(三)鼓励学生自主创新。

对于中职学校的学生来说,自主创新能力是今后走向就业岗位必备的一项基本就业能力。当前推行的素质教育理念,也非常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所以,在计算机教学实践课堂上,教师应该设计一些启发学生创新思维的问题,供学生自主探究,鼓励学生自主学习。例如,在讲到c语言的几种典型的排序算法时,教师可以设计以下几个问题:如果要对全班同学的座位进行一次排序,你会用什么办法?你又能想出哪几种排序法?从而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再比如,讲到网页制作时,教师可以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让每组学生按照兴趣爱好制作小组主页,然后通过成果展示的方式,鼓励大家分享与交流。

参考文献:

[1]冯璐.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办公自动化》教学实践[j].中国成人教育,(8).

[2]李志达.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计算机课堂教学探索[j].现代阅读(教育版),(24).

太极拳论文(优秀19篇)篇十二

现在社会的发展需要人们发挥团队精神,利用集体的力量来解决问题,获得成功。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班级中的学生是作为团体存在的,教师要通过有效的引导让他们体会到集体的力量,并为了使集体获得更高的荣誉贡献自己的力量。例如,在班级之间举办的篮球比赛,就充分体现了集体力量和团队精神,使得班级中的每个人都紧紧地联合起来,通过互相协作,使比赛获得胜利。教师要运用体育比赛项目来让学生不再仅仅是关注自己的成长和进步,而是要把眼光拓宽到集体中,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运用体育团体比赛项目能让学生充分体会到集体荣誉感。在互相合作过程中,学生之间有了深入了解和交流,让他们在体育活动中结识更多的好朋友,提高学生的人际关系。在体育比赛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树立“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思想观念,进行比赛的主要目的是增强身体素质,体会体育运动带给自己的活力。教师要让学生正确看待比赛的成败,体会体育比赛给自己的积极作用和情感。

二、体育能让学生发泄郁闷,解脱自我。

体育运动作为一种极富感情色彩的高尚活动,它既是人们高级情感的产物,又是人类高级情感的发生器。体育深层次的价值就在于培植、释放和提升人心灵深处潜存着的狂热与痴迷,以及以身体感知世界的能力,更重要的还在于非理性的宣泄。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或者对压力感到无法承受时,通过进行体育锻炼可把心中的苦闷一扫而光,在进行体育运动中,可使身体和情感都能得到放松,把郁积心中的不良期许情绪消除。通过体育锻炼使学生又获得了正面的能量,促使他们进行积极的探索和发展,不断提高综合能力。体育运动能让学生形成坚韧的品质,使他们敢于面对困难,获得解决困难的信心,促使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三、体育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

一些学生由于对自己的认识不足,认为自己比别人差。在这种消极情绪的引导下,他们对学习不能投入全部的'精力。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自信心的引导,使他们通过进行体育锻炼获得成功的体验,激发他们在专业文化知识学习的动力,使学生把在体育锻炼中形成的坚韧的思想品质发挥到其他学科的学习中,促进学生综合全面的发展。在体育运动中,那些与生命本身直接相关的品质,诸如力量、速度、敏捷、和谐、智慧、毅力、勇敢、顽强、理智、热情、端正、坦荡……都在运动的过程中得到锤炼、检验、淘汰与升华。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体育成为了人们完善自我,指向理想人格的尺度与渠道,也成为锻造最佳生命质量的熔炉。通过进行体育锻炼,可使学生树立做事的信心,确立做人的信念。体育会让他们懂得做任何事情不能因不可知而畏惧,它发扬勇敢,崇尚韧性,只要坚持下去,成功终会有一天降临。

四、体育文化能陶冶学生的情操。

中职学生面临的是就业压力,在社会对人才要求越来越高的情况下,学生的就业压力也随之产生。面对激烈的竞争环境,进行体育锻炼能使学生的心理压力得到有效缓解。通过观看体育比赛能让他们获得积极的情感,促使他们树立信心,更好地进行专业知识的学习,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在学生进行体育锻炼时,通过锻炼,使心理压力也得到了缓解。在观看体育比赛时,学生能感受到运动的美,尤其是体育运动中的瞬间给学生带来视觉震撼的同时,还能激发他们积极的情感。各种各样的体育运动都包含着美,在学生进行观看的同时给他们以美的享受,而且还给他们带来了情感上的震撼,使学生受到体育健儿的激励,促进他们对体育运动的积极探索,并使学生的个性发展受到熏陶,积极地追求综合素质的发展。总之,在中职体育教学中,教师要调动学生体育学习和锻炼的积极性,使他们通过实践来体会体育运动带给他们的影响,认识到体育锻炼对他们发展起到的积极作用。

太极拳论文(优秀19篇)篇十三

[1]邱丕相.中国太极拳修心养性的价值与修为的效果.上海体育学院学报,1992,16(1):22-26.[2]张岱年,程宜山.中国文化论争[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181-188.[3]d.a.库伯.经验学习:让经验成为学习和发展的源泉[m].王灿名,等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33.[4]林大丰,刘美珠.身心学的意涵与源起之探究.台东大学体育学报,2003(3):250-251.[5]刘美珠.身心适能(omaticfitness).中华体育,2002,16(4):134-141.[6]吴文瀚,梅墨生.太极拳为什么是“知觉运动”?.中华武术,2015(5):16-17.[7]孙群.武术身心整复学说理论与技法研究[d].南京:南京中医药大学,2011:25-30.[8]唐豪,顾留馨.太极拳研究[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6.

太极拳论文(优秀19篇)篇十四

摘要:钢琴课程是高校声乐艺术教学的基础课,也是需要学生通过有效练习打下坚实基础的课程,影响着学生的未来发展。在当前高校钢琴教学中,存在着学生数量增多、水平参差,以及课堂缺乏变化、教师水平有限等问题,需要进行合理的拓展训练。本文对高校钢琴教学的拓展训练进行了策略性思考与实践探索。

关键词:钢琴教学;拓展训练;高校教学;综合素养。

近年来,随着学校教学资源的不断优化,高校钢琴基础课教学迎来了新的转折。作为声乐艺术学习的基础课程,高校钢琴教学需要着眼于提升学生的综合实力。对于高校钢琴教学的理论及实践探讨,前辈诸家已多有涉猎,本文将从钢琴技艺、教师、学生等三个方面,对此再次进行分析。

1当前高校钢琴教学现状分析。

1.1高校扩招情况下的集体课教学。

在高校扩招情况下,对于钢琴教学实际上带来了一些直观可见的影响的。首先就是扩招带来的大量生源,使钢琴课程不得不从以往的一对一或一对几的单一教学转变为集体课教学的组织形式。这样的教学组织形式,使得教师不再能够关注到学生的个性发展,而是要逐渐探索出面向班集体的教学形式,这种形势下,教师更多地关注到的只是学生的技能,而对于蕴藏其中的情感投入、创造力以及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都不能给予更多的关注。甚至对于学生弹奏时简单的指法错误都不能及时的纠正。当然,这种做法的优势就在于对于一些知识性的内容讲解清楚,大班授课能够使学生更具竞争意识,更为集中精力的进行学习,并且有可以探讨的对象。

1.2教师钢琴教学经验有限。

当前高校选择的钢琴教师,多数都是来自于师范院校的毕业生,尽管这部分教师有着较高的理论水平,但在钢琴教学中难免会有些淡薄。钢琴本身就是一门技术性学科,需要弹奏者有着较长时间的练习,否则只能算作会而不精,而且钢琴本身是一门具有强烈个性特征的艺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弹奏特色,但如同有些人成为了弹奏的大师,有些人始终默默无闻,区别就是能够成为大师的人都是激起了人们的共鸣的。钢琴的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使得师范院校的教师的弊端充分暴露。大部分师范院校的教师与大学的教师一样,都是声乐艺术的附庸,而且师范院校更加注重的是学生教学技巧等综合课程的学习。因此,既有娴熟的钢琴演奏实力,又具有教学能力的少之又少,这也是当前高校钢琴教师选择的困哪原因。由此引发的另一个问题则是课堂教学中教师教学组织形式单一,缺乏变化。

1.3教学中重理论轻实践。

当钢琴教学成为个高校的教学学科后,便很明显的呈现出中理论轻实践的倾向。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其一是在高校大环境下,本身学术氛围就较为浓厚,教师也偏向于学术派,在这样风气下,学生的学习重心自然发生着偏移。除此之外,钢琴教学本身也并未提供给学生更多的实践机会,不仅受限于校园的钢琴器材,学生练习的机会减少,还缺少表演机会,钢琴虽然被称为乐器之王,但大部分发挥作用于伴奏等,既能给声乐演唱伴奏,又能给其它乐器演奏,但钢琴本身单独演奏的机会就大大减少了,因此,在教学中,理论的部分明显高于实践。

太极拳论文(优秀19篇)篇十五

[1]唐豪.太极拳的发展及其源流[g]//武术运动论文集.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58.[2]戚继光.纪效新书[m].马明达,校.北京:人民体育出版,1988.[3]季羡林.传世藏书.:子库(2)兵书[m].海口:海南国际新闻出版中心,.[4]马力.中国古典武学秘籍录(上卷)[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5]陈绩甫.陈氏太极拳汇宗[m].北京:中国书店出版(影印本),1988:53.[6]无谷,姚远.少林寺资料续集:抄本拳学要诀[m].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84:276.[7]范克平.南京中央国术馆首期教授班讲义《宋太祖三十二势长拳》第一套[j].中华武术,(1):20-23.[8]范克平.南京中央国术馆首期教授班讲义《宋太祖三十二势长拳》第二套[j].中华武术,2005(2):20-24.[9]邓时海.太极拳考[m].台北:东亚图书公司,1980.[10]陈微明.陈微明太极拳遗著汇编[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4.[11]郝少如.武氏太极拳[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2:138.[12]唐豪.提出证据来谈谈太极拳源流[m].体育文丛,1957:15,18.[13]温力.从戚继光的十四卷本《纪效新书》看火器的发展对军事和武术发展的影响[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37(1):162.[14]孟乃昌.戚继光与太极拳[j].体育文化导刊,1987(3):34.[15]徐震.太极拳考信录[m].太原: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16]唐豪,顾留馨.太极拳研究[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64:9.[17]李季芳.陈氏太极拳源流若干问题徵信录[j].体育文史,1995(2):50.[18]徐震.太极拳理董辨伪[m].太原: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43.[19]杨澄甫.太极拳体用全书[m].北京:中华书局,1934:43.[20]徐震.太极拳谱笺[m].太原: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12.

太极拳论文(优秀19篇)篇十六

就音乐技巧的角度,主要是学生在钢琴演奏技巧方面的提升,这是从音乐表现力方面展开的,需要关注到钢琴弹奏训练、音乐敏感度训练等,帮助学生夯实基础,做好扎实的基本功,是学生展开进一步钢琴训练以及发展的基础。(1)进行弹奏训练。在进行弹奏训练的过程中,包括指法训练和乐法训练等方面,基本功的练习,是要求教师能够发挥主动性,帮助学生进行声乐技能的训练,在这种情况下,除了勤学苦练,教师还可以将一些练习技巧、思路等内容传递给学生,例如带来学生唱乐谱。唱乐谱是钢琴弹奏教学中较为常见的方式,通过唱乐谱可以使学生更为轻松地掌握节奏,唱乐谱、唱指法,不仅能够使学生在靴子过程中记住这些内容,还可以使学生形成自身的节奏,在演奏过程中不慌不忙。在练习过程中,多给予学生一些鼓励,使学生能够清晰地知道自己的问题及方向。(2)进行音乐敏感度训练。在教学中,注重过程的体验,既弹奏过程的体验。在高校声乐教学中,教师进行策略性思考,对学生进行音乐敏感度的训练。所谓敏感度实际上也就是学生的乐感,看似摸不到、拿捏不清,但实际上却是需要给予关注的,因为这正是音乐学习中需要关注到的。增强学生的音乐敏感度,源于日常大量的练习与欣赏,钢琴作为一项高雅艺术,尽管钢琴本身能够为许多乐器或者声乐演唱配音,但真正能成为钢琴大家的寥寥无几,也就是说能够真正掌握钢琴奥秘的人少之又少,教师要培养学生对钢琴带来的音乐敏感度,实现学生的全面进步。

3.2从学生角度进行拓展训练。

3.3从教师技能方面的分析。

4结语。

事实上,对钢琴教学方式进行拓展的思考与实践,其目的就在于转变现有教学观念,实现钢琴教学的突破性发展。而对于钢琴教学,真正的发展在于学生的专业技能——理论与实践来年各个方面、综合实力,或者说是学生做事与做人的能力。在此基础上的拓展,都是有方向的拓展。

参考文献:

[1]任淑婧.认知心理学在高校钢琴教学中的应用[j].北方音乐,,11(6):116.

[2]胡敏.浅谈高校钢琴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金田,,16(9):229.

太极拳论文(优秀19篇)篇十七

通过此次赴上海社会实践活动,总结成功的经验以及存在的不足,促进高校社会实践更好地开展。

1.加强高校与企业的合作。

为了让大家在就业创业、职业规划、专业社会需求等方面有较为深刻的认识,利用社会实践的机会,让同学们走出校园接触社会,联系高校和企业合作无疑是最好的方式。正如东芝电梯的工作人员说:“仅仅是靠企业去培养员工是远远不够的,与高校合作才能更好地培养优秀的人才。”高校与企业合作使二者在科学研究、人才培养、资源共享、技术开发以及生产经营等许多方面建立起协作关系。高校担负着为国家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优秀人才的责任,应深入企业是了解人才的社会需求。高校应当更注重与校友企业之间的合作交流。校友企业对学校学生的校内专业知识的学习更了解,同时校内的同学也更倾向于与学长学姐进行交流,向其学习。

2.丰富内容,加强创新。

新形势下的实践活动应该具有时代感,增强创新精神,以往社会实践的范围较为狭窄,我们应当注重把握以社会实践能够给同学们带来的真正有用的收获,把握社会实践与同学们自身需求的结合点,丰富实践内容。以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为例,我们可以思考如何将社会实践与大学生创新项目相结合。在校园学习中,大学生创新项目也成为学生培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它也是大学生在课余生活中锻炼自己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一个机会。很多时候同学们不知道如何去申请相关项目,也有很多同学不知如何去开展项目。如果利用社会实践的机会,走出校园,进入企业中,去深入了解企业需求、社会需求,毫无疑问能够迸发出更多的思路和创新点。同时,若与企业单位多多沟通交流,同学们也能够得到一些比较有价值的设计指导等。以大学生创新项目申请来说,以社会实际需求去开展项目不仅可以丰富社会实践活动的内容,同时也为社会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这样更能发挥大学生创新项目的价值与现实意义。总之,高校社会实践的内容要与创新要结合起来。

3.开拓领域,锻炼自己。

高校在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时首先应当让同学们意识到社会实践活动开展的目的和意义,让同学们能够通过社会实践有所收获、有所感触,而不能让同学们觉得社会实践是一项任务,应发挥同学们的积极性而不是让同学们被动参与。在确定社会实践开展的主旨后,开拓思维,发扬创新,根据同学们自身的特点,通过前期相关的调研,以学生的需求和兴趣为方向,去组织开展大学生比较喜欢的实践活动。这样,充分发挥同学们在实践活动中的优势和能力,努力发挥大学生的专业优势,使社会实践活动达到预期的成果及目标。在高校组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时,可以多考虑大部分学生比较关注的就业、创业问题等,前期做好充分的调研工作,积极利用好校友企业资源等,合理进行人员结构搭配,调动同学们的积极性,让同学们能够踊跃参与其中。在社会实践活动的执行过程中,要制定好相关计划,有条不紊地发挥同学们的主观能动性,多思考,多调研,使大家能够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对自己的大学生活做出合理的规划及认识。在社会实践后期,通过收集实践调研中所得到的相关信息,整理相关资料,给同学们职业规划及就业方面提供一些比较有指导意义的帮助。大学生社会实践是人才培养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深入工厂和企业,不仅能使同学们很好地了解相关的技术,也更让大家体会到了工作的艰辛,树立劳动意识和服务意识。高校应当将同学们在实际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与社会实践知识相结合,发扬创新能力,积极探索社会实践开展的形式,去组织开展有意义的社会实践活动。我们相信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会愈来愈丰富,我们应敢于开阔思路,不断发现,让社会实践发挥更大的价值。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太极拳论文(优秀19篇)篇十八

论文摘要: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综述法和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从舒缓音乐与太极拳运动之间内在的相似相通性出发,以人认识事物的规律为研究依据,探讨配乐在高校会共体育课太极拳教学中运用的重要性,及其在运用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从而为提高教学质量提供参考。

1引言。

20xx年教育部印发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中指出:确定体育课程内容的主要原则是:健身性与文化性相结合,科学性和接受性相结合,民族性与世界性相结合;教学方法要讲究个性化和多样化;课程的基本目标根据大多数学生的基本要求分为运动参与目标、运动技能目标、身体健康目标、心理健康目标、社会适应目标。当前,高校的体育课应在民族体育运动项目和世界体育运动项目之间作一合理的安排。太极拳本身的健身性和安全性足以证明其作为终身运动项目具有相当价值,而且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是学生了解中国文化的窗口,所以,太极拳是值得在高校中推广的一项民族运动项目。为使在太极拳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适应现代生活方式和生活理念,实现终身体育、快乐体育、健康体育的教学目标.本文重在探析高校公共体育课在太极拳教学中配乐运用的问题,希望能够为太极拳的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

2关于太极拳、太极拳配乐。

一般来说,运动竞技项目的配乐强调演奏的节奏和速度,突出艺术性,提高可观赏性,太极拳的配乐形式则注重于技术动作在与配乐之间的情感要求和精神因素,这是由太极拳自身的技术特点和演练风格所决定的。

2.1太极拳运动概说。

太极拳不仅仅是一项民族传统运动项目,同时,它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全息映像”,承载着诸多的文化内涵。作为一项民族传统运动项目,太极拳是以古代“阴阳”、“太极”等哲学思想为理论支撑.以技击动作为主要内容,以套路和推手为主要运动形式,注重内外兼修的中国传统体育项目。太极拳具有较高的健身价值,是很好的终身体育项目,并且是很好的保健和康复手段,极易普及推广。其运动特点是:动作缓慢柔和、心平气和;各种动作大都是弧线、圆形或者螺旋形运动;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特点,用陈鑫的话说,就是:“太极拳千变万化,无往非动,势非不俘,而劲归一。所谓一者,自顶至足,内有脏腑筋骨,外有肌肤皮肉,四肢百骸相联而为一者也,破之而不开,撞之而不散。上欲动而下自随之,下欲动而上自领之,上下而中部应之,中部动而上下和之,内外相连,前后相需,所谓以一贯之者,其斯之谓钦!”;呼吸自然深长,最好配合动作进行呼吸,达到气定神舒,气人丹田;精神集中,用意不用力。从这些层次上来讲.太极拳教学在配乐的选择上应趋向于又寸中国民乐的选择。

2.2太极拳配乐分析。

《晋书·乐志》就探讨并记载了音乐对人的性格和行为的影响:“是以闻其宫声,使人温良而宽大;闻其商声,使人方廉而好义;闻其角声.使人倾隐而仁爱;闻其微声,使人乐养而好使;闻其羽声,使人恭俭而好礼。”

在太极拳运动中使用的音乐,都是舒缓的音乐,没有固定的配乐,但一般说来舒缓的、清新的、悠扬的乐曲都可以作为太极拳的配乐,由于太极拳本身形式的特殊性,大部分采用的配乐都是传统的古筝曲、琵琶曲等.比如《春江花月夜》、《梁山伯与祝英台》、《月光下的凤尾竹》。较之于西方体育内在原则的单一而精确,太极拳的内在原则是多元而模糊的;区别于西方文化通过分析和还原本质,以实验分解使认识对象纯粹化和普通化,中国文化是通过人与自然的温和来达到心灵的`调试和升华。基于此,太极拳的运动所表现出来的不仅仅是一种动作,更是通过动作的展现表达技击、哲学和美学等价值的艺术,每一个动作除了它所具有的积极含义之外,还要尽可能地展现它的美感,这便是运动与艺术的和谐统一美。音乐是艺术,音乐的灵感取材于现实生活并通过艺术加工重现现实生活,把生活艺术化,给人以充分想象空间,把音乐的旋律、节奏与太极的“韵”相结合,以音乐丰满太极内容,更好地表现太极内容。

3在太极拳教学过程中应用配乐的技巧。

根据学习者的接受能力和太极拳本身的特点,把太极拳的教学过程科学划分为三个阶段:太极拳技术动作粗略掌握阶段、太极拳技术动作、巩固与熟练运用阶段、“太极韵味”追求阶段。在各个教学阶段中,由于学生对太极拳技术动作的掌握、运动特点、文化底蕴等方面的了解程度不同,所以各个教学阶段中对配乐的选用也有所区别。

太极拳论文(优秀19篇)篇十九

[1]王文章.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77.[2]国务院关于公布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通知[z].国发【2006】18号,2006-05-20.[3]谢建平.二十世纪太极拳的变迁之研究[d].上海:上海体育学院,2005:24-76.[4]周伟良.中国武术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101.[5]邱丕相,王岗.走进主流社会的中国太极拳文化[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12):1603-1605.[6]张志清.陈式太极拳经典演绎[m].镇江:江苏大学出版社,2013:155.[7]石华胜.陈式太极拳在河南省开封市传播历史的.文化观察和思考[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3):209-213.[8]申国卿.陈式太极拳文化探骊[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53-54.[9]牛禄青.体育产业,在风口上起飞[j].新经济导刊,(11):19-25.[10]赵心田.驻马店年鉴[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97.[11]杨祥全,杨祥国.太极拳国际化发展的传播学思考[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62-65.[12]周伟,王海滨.太极拳传播的文化品牌培育与发展策略研究[j].山东体育科技,2014(6):24-28.[13]孙军.我市筹建太极拳文化交流中心[n].焦作日报,-07-02.

相关范文推荐

    德勤能绩廉工作总结(汇总17篇)

    每个月的工作总结都是对自己的一个交代,也是对上级和同事们的一种负责任的表现。今年上半年的工作总结,我们在各项工作任务中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果。老师对学生,何尝不是

    小学体育活动课的教案(精选19篇)

    教案中应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以及相应的教学活动。如果你正在为小学教案的编写而苦恼,不妨参考一下以下小学教案范文,或许能够找到一些灵感。1.引导学生表

    写房地产的心得(优质19篇)

    房地产行业的规划、设计和建设要考虑生态环境和人民的居住需求。随着房地产市场的发展,一些新的投资机会正在涌现,以下是一些有潜力的投资方向,供大家参考。

    医院科室总结工作(实用22篇)

    通过述职报告,可以向领导和同事展示自己的成长和进步。接下来是一些成功的述职报告案例,希望能给大家带来灵感和启发。石河子大学一附院医院:我的母亲因病住院,在医护人

    三年级我是环保小卫士(优质19篇)

    环保不仅仅是政府的责任,每一个人都应该为环境保护贡献自己的力量。接下来,小编为大家分享几篇优秀的环保总结范文,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灵感。假如我是一名环保小卫士,

    母爱润无声母爱(优质12篇)

    优秀作文是在结构安排上严谨有序,能够让读者在阅读中获得清晰的逻辑线索。这些优秀作文具有丰富的内容和独特的观点,反映了作者对生活、社会和人性的深入思考。

    感悟美丽初二(汇总18篇)

    优秀作文是一种艺术,需要作者用精准凝练的语言表达出自己的思想和情感。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作文范文,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的参考和借鉴。曾几何时,绿色的丛

    幼儿园园长辞职申请书(优质20篇)

    辞职申请书是一个有挑战性的文书,要求你客观又真诚地表达自己的离开意愿,同时要避免冲突和矛盾的言辞。这些范文是根据实际情况和经验总结而来,希望能够帮助您更好地应对

    学会感恩小学(汇总17篇)

    感恩是一种幸福的开始,让我们拥有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接下来,我们将分享一些感恩日记的写作技巧,希望对大家在感恩实践中有所帮助。“感恩的心,感谢有你,伴我一生,让

    寒假的见闻(实用15篇)

    优秀作文是一种创造力的展示,它能够给人以启示和思考的空间。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一些优秀作文样例,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提升写作水平。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为了让我们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