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课教案(模板18篇)

时间:2023-11-16 作者:笔舞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课教案(模板18篇)

教案模板是教师反思和改进教学的工具,通过不断完善教案模板,教师可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看完以下这些教案模板范文,你可能会对教学设计有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课教案(模板18篇)篇一

在理解比较这一过程中,即讨论作为前期卓越学者的说和做和作为后期大勇革命家的说和做有什么异同点。这是这课堂的难点,解决它,就可以达到加深学生对课文主题和内容的理解,拓宽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但我在实际的课堂上也忽视了一个小细节,每能强化一个学生的思维闪光点。这是这堂课上的一个较大的遗憾。

语文教学的根在听说读写,是听说读写之内的挖掘与创新,而不是游离于听说读写,花样翻新。语文课不能缺少朗朗的读书声,不能看不到对语言文字的揣摩品味,不能缺少对优美精彩文段的欣赏和必要的独到的分析见解。

同时,由于教学内容比较多,我用一节课去完成,显得有点仓促,学生的思考时间不够,所以在回答问题时就不够主动积极,只有那些基本功比较好的学生能大胆回答及发言。最明显的就是在:“品味精彩句段”,就是闻一多先生作为学者诗人,在搞文化学术这方面的说和做的态度,这个环节上显得有些仓促,不少学生没有多少时间思考,从而未能发言,这是一个缺憾。

再有语文课少不了品读、感悟、玩味、思考、探究。语文课的“心动”比“形动”更为重要在合作学习中如果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表面上看热热闹闹,实质上流于形式,收效甚微。

总之,在今后的教学中,一定会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更灵活的处理授课内容。使学生在有限时间内有最大的收获。同时,自己也要反思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多注意,多揣摩,多推敲,多实践。力争每天都有一个台阶的进步了,加油!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课教案(模板18篇)篇二

师:大家知道哪些和这次演讲有关的知识,背景、内容都可以说一说。

生1:演讲者是闻一多。

教师随即在黑板上板书“闻一多”

生2:背景是在1946年,发生在李公朴的追悼会上。

师:哪里看出来的?

生3:演讲者的背后有照片、有花圈,演讲者带着黑袖章。

师:对,背后的照片是死者的?

生齐声:遗像。

生4:两边还有白色的对联。

生:他从容就义的表现。

生:非常愤怒的。

师:对,事实上在这之前,大家已经知道闻一多先生和李公朴先生一样。都在国民党的黑名单上,李先生遭暗杀,有人已经暗示了闻一多先生要注意保护自己,但他还毅然决然的参加了李先生的追悼会,并在追悼会上发表了这次演讲,之后在随即的游行中,只听到两声枪响,闻一多和他的儿子倒在了血泊中,他的儿子受了伤,闻先生牺牲了,所以这次演讲叫《最后一次讲演》。为了能进一步了解闻一多,今天我们学习这篇文章。(在原有的闻一多三个字的后面稍微隔开一段的空处,板书:的说和做。)。

师:诸老师有没有漏掉什么?

生5:“先生”二字(教师补充板书)。

师:我们把有先生二字的和漏了的都读一遍,大家体会一下有和没有有什么区别?

学生朗读。

生(七嘴八舌):没有先生就少了崇敬的意味。

师:为什么要加先生?

生6:臧克家先生是闻一多先生的高足,是他的学生。

师:对,高足是什么意思?

生6:得意的弟子。

师:那么诸老师来写,是不是就不用加先生了,我可不可以写同志(在先生下面板书同志)?或者我换个人,能不能这样说,敬爱的冰心先生已经溘然长逝了。

学生七嘴八舌的小声议论,有人说冰心是女的。有人说可以的,因为冰心很有名。

生7:我觉得著名的人…可以说先生。

师:谬!赵薇先生?周迅先生?我可以这么说吗?有人说,我们不是喊鲁迅作先生吗?但是我们要明确,先生除了老师之外,还可对那些有学问的和品德高尚的人称呼,表示尊敬。所以说冰心先生是正确的。

我们再读一读题目,还有什么信息?

生(齐声):说和做。

师:什么结构?

生(不确定的):并列短语。

生(异口同声):不是。

师:之前预习过了是吧!文章到底怎么写的?

生(七嘴八舌):穿插写。

师:那我们再来好好看一看,文章到底怎样安排说和做的,你能不能在读书的过程中找到最关键的句子。

生默读课文,教师巡视,检查学生的读书情况。

师提醒:芮佳伟很好,最先找到,芮佳伟,请你把诸老师看书的要求表述为一句完整的话告诉大家。

生8:嗯,我们要看文章到底分了怎么来写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的,写了哪些内容、哪些方面。

师:方面?

生8:角度。

师:对,从哪些角度,或者说哪些身份来写?

生再读课文。

师:有没有这种关键的句子啊,在哪儿找到没有。

生9:第7段。

生10:第8段。

师:为什么第8段也是,哪一个字提示你的?

生11:“另”字。

师:以前学过的课文里有没有类似的句子也是这样的用法的。

生疑惑。

师:第9段,第一课。

大家翻书到相应的段落,齐声朗读。

师总结:对,文章要有过渡的句子,曹倩这次的周记写得很好,模仿的是《爸爸的花儿落了》而这篇文章过渡就很自然,爸爸对我说,不要再迟到了。“我又何尝迟到过,除了那一次”自然过渡到那一次,老师说,你要长大,对,我正在长大,就写到我是怎样成长的了。这些过渡的句子就好像是我们衣服上那些缝合线一样,我们不能只穿几块布在身上,就好像我们写文章一样,好的文章就要天衣无缝。对这篇文章而言,事实上是分了闻一多的两个身份或者说两个阶段来写的。

生(齐声):学者和革命家。

师赞许并板书。

师:作为学者的闻一多是怎么做的,概括的句子有吗?

生12:做了再说做了不说。

师肯定并板书:他做了哪些,说了哪些?大家找一找。

生13:第4段,“不动不响,无声无闻。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几年辛苦,凝结而成《唐诗杂论》的硕果。”

师:对,这是他在写《唐诗杂论》(板书),我们集体读一读。

学生朗读文段。

师:还有哪些?

生14:第6段,“他又由唐诗转向楚辞。十年艰辛,一部‘校补’赫然而出。别人在赞美,在惊叹,而闻一多先生个人呢,也没有‘说’。他又向‘古典新义’迈进了。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

师:好的,我们继续读一读。

学生朗读。

生(齐声):潜心贯注、心会神凝。

师:这一段说他做了,也没有说,这里的说是什么?

生(齐声):贬义,一种炫耀。

生15:“杜甫晚年,疏懒得‘一月不梳头’。闻先生也总是头发零乱,他是无暇及此的。饭,几乎忘了吃,他贪的是精神食粮;夜间睡得很少,为了研究,他惜寸阴、分阴。”

生16: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

师:对,闻一多一开始是诗人,有一首著名的诗大家都知道,《七子之歌》。

学生都很惊奇,表现的很兴奋。

师:有很多同学已经在自读课本里找到这首诗了,我们齐声读一读吧。

学生齐声朗读。

师:这里确实是写他做的,还有没有了?

生17:“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闻先生也总是头发零乱,他是无暇及此的。饭,几乎忘了吃,他贪的是精神食粮;夜间睡得很少,为了研究,他惜寸阴、分阴。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

师:暇是什么意思?

生(七嘴八舌):空闲的时间。

师:这里还有一个沥字,什么意思?我们说呕心沥血,呕--。

生18:吐。

师:“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周公把心吐出来了,求贤若渴。沥就是滴的意思。

我们集体把第3段读一读。

学生集体朗读。

师:闻先生做研究,写书、写文章是从来不说,从不炫耀,现在也有人写书写文章,没有多少作品,但却大肆宣扬,这样的差别,可能是两个字:名和利。

学生纷纷点头。

师:闻一多又是为了什么?

生19:为了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

师:对,有这样一位作家,他之前以诊病救人为己任,后看到国民的愚昧,转而拿起文学的笔。

生大悟:鲁迅。

师:同样是以文化来救国,为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这是作为学者的闻一多给我们的启示。做学问就要潜下心来专心的做学问,或者做了不说,现在有写人做了一点学问就骄傲的不得了,这是要不得的。

好,我们下课。

附板书:

同志臧克家。

学者革命家。

《唐诗杂论》。

《楚辞校补》做了再说。

《古典新义》做了不说。

第二课时。

师: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我们在回忆一下,课文是围绕什么来写的,从哪些角度来写。

生(齐声):作为学者的,作为革命家的。

师:围绕什么来写?

生(齐声):说和做。

师:对,围绕说和做来写,换句话说,说和做是本文叙事的线索。作为学者的闻一多是--。

生1:做了再说,做了不说。

师:对,着重表现他从不夸耀自己。作者写了哪些事?

生2:《唐诗杂论》《楚辞校补》《古典新义》。

师:对,这是从成果的角度写他做了一系列的学术研究。事实上还有很多描写表现,如“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这些句子描写的很细致,我们在写文章的时候要学习。作为学者的闻一多是这样处理说和做的,那么作为革命家的闻一多又是如何处理说和做的呢?我们把文章第二部分读一读,8-18段。另外,本文对闻一多先生充满了崇敬之情,我们要在朗读中体现。

学生朗读课文。

师:我们再选几段能体现内容的句子来读一读。

生:16段。

生:17段。

生:18段。

师:好,我们读一读。

学生读的抑扬顿挫,慷慨激昂。

师:大家读的很好,我们先来找一找能概括的词语。

生3:说了就做。

生4:言行一致。

生5:10段,“起先,他小声说,只有昆明的青年听的到;后来,声音越来越大,他向全国人民呼喊,叫人民起来,反对独裁,争取民主!”

生(七嘴八舌):声音越来越大,呼喊。

师:支持他说的,说的原因是这八个字。说了还要做,他做了什么?

生6:13、14段“他给了我一封信,最后一行说‘另函寄上油印物二张,代表我最近的工作之一,请传观。”“这是为争取民主,反对独裁,他起稿的一张政治传单!”

师:闻一多如果写了本学术著作,会不会四处炫耀?

生(齐声):不会。

师:他做了什么?

生(齐声):四处传观。

生15:李公朴被杀后,作演讲。

师:说得很好,不过要加先生。诸老师过几天也要去给初三同学演讲,讲中考作文怎么写,这里为什么要突出闻一多先生的演讲。

生(七嘴八舌):当时有特务在场,情况非常危险。

生(齐声):大无畏。

师:对,我们把15段读一读。

学生朗读15段,教师板书“最后一次讲演”

师:还有没有了?

生16:18段,参加游行示威的前头。

师:不是参加前头。

生16:参加游行示威,走在前头。

师:(板书)神态如何?

生(齐声):昂首挺胸,长须飘飘。

生(齐声,很肯定):不矛盾。

生17:以前。

生18:作为学者的闻一多是为了钻研学术,作为革命家的闻一多是为了国家奉献。

生19:革命是为了反对独裁,争取民主;做学问是为了开一剂文化药方。

师赞许,并板书。

师:对,当时的国家已经是极度衰微了,有一句话叫“华北之大,已经容不下一张书桌。”而我们有杰出的学者,讲自己的人生选择与国家命运联系在一起。来,我们把中心句读一读。

学生齐声朗读20段。

师:为什么这两句话中间用句号,句子不是很短吗?

生20:也许是为了把长句变短句,增强强调语气。

师:说得很好,你把诸老师的心里话都说出来了,为什么要加也许呢?要对自己有信心。

生21:用句号可以延长停顿,使语气更坚定。

师:好,我们再来把这两段读一读。

学生朗读。

师:我觉得19段读得不好,有几个词没有突出出来,我看看大家能不能像某某同学一样,知道诸老师说的是哪些词。把这段读完美了。

学生再读课文。

生22:我觉得男孩子就不能扭扭捏捏,要写得慷慨激昂,读得铿锵有力。

生23:分两部分写,段落清晰。

生24:说和做是交替在一起写的。

师:很好。

生25:句子都短小精悍。

师:这是语言,我们先写下来。

生26:选最能体现他说和做的事。

学生很疑惑。

师:是梅兰芳,蓄须也就意味着不能唱花旦了。这些文学家和艺术家们在国难当头时毅然决然的的报国之心值得我们学习。再回到我们这个问题,内容上作者注意选取典型材料,作为学问家和革命家的闻一多他的一些典型的细节,内容写得很细,刻画人物很有用。

生(齐声):议论。

师:发表自己的观点,这篇文章又有叙事,也就是说是夹叙夹议,大家再找个例子。

生27:“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

生28:他做了自己没有说。

生29:16段,是议论。

师:在那儿叙述了?

生29:15段。

生(齐声):革命家。

师:为什么这样?

生30:感觉短句能表现作为革命家的激情,长句与学者身份相符。

师:对,换句话说,短句感觉有利,这就是语感。长句就比较柔和,舒缓。有哪些长句呢?

生31:“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炯炯目光,一直远射到有史以前。”

生32:“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

师:我们再来找找短句,哪儿最多?

生:16段。

生:17段。

生:18段。

师:好,我们还是用声音来体会其好处。

大家齐声朗读。

师:短句果然有气势。文章语言上还有什么特点呢?既然谈到了,我们就说的透彻一点。

生33:语言很凝练。

师:举个例子。

生34:16段,“动人心,鼓壮志,气冲斗牛,声震天地!”

生35∶“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

生36:还有对偶的句子。

师:对,这是整句。举例。

生36:“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

生37:“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

师:不仅用对偶句,还有很多四个字的词语吧。

学生纷纷点头。

师:还有一些是成语,很有表现力,描写他很合适,对不对?因为他是学者嘛!还有词语用得很生动,很好的,自己要去体会,比如“长须飘飘”地飘飘,钻之弥坚的坚。因为时间关系,我们就不一一列举了。学到这儿我们再来回顾一下。内容上是这样,结构上两相对照,用芮佳伟的话来说就是内容和语言达到了完美的统一,课后自己要多读多体会。我们今天就上到这儿,下课!

附板书:

臧克家。

学者革命家。

《唐诗杂论》写政治传单。

《楚辞校补》做了再说说了就做最后一次讲演。

《古典新义》做了不说言行一致。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课教案(模板18篇)篇三

1、整体把握课文,了解闻一多先生的主要事迹,学习他的崇高品格和革命精神。

2、学习本文围绕中心选择材料和剪裁材料的方法。叙述中的抒情、描写和议论的表达方式、过渡和照应的手法。

3、指导学生反复朗读,以领悟文意,受到熏陶,体会语言的优美和抒情性。

精选的典型事例,精致严谨的结构。

生动形象,精练含蓄的语言。

教学步骤:

一、导入。

二、简介臧克家、闻一多(由学生从图书馆、网上自己查阅,加以整理后,在班上交流)。

三、检查预习情况。

(1)正音:

弥锲兀沥函衙赫迥窥楷。

多音字:壳{};斗{}。

(2)朗读课文。

四、整体感知课文:

五、问题研讨、

一、朗读课文片段。

二、问题研讨。

3、说说本文在选择材料、剪裁材料方面有什么特点。

4、朗读课文片段,揣摩语言生动形象,精练含蓄,富有感情和音乐美的特点。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课教案(模板18篇)篇四

思路综述:

1.教材分析。

这篇散文感情充沛,语言精警。从单元设计来看,学习本文,在品味生动形象的语言的基础上,应让学生了解闻一多先生的事迹,深入领会他言行一致的崇高品格和澎湃执著的爱国热情;学习文章的结构技巧和选材技巧。

2.教法分析。

本文结构严谨,选材精当,裁剪得体,语言生动凝练,感情充沛,可在学生充分诵读的基础上,通过师生互动,采用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让学生在讨论、交流中认识得到提高,情感得到升华。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积累生动形象的语句,提高语言运用的能力;在感情朗读的。

基础上,整体感悟文意;学习本文结构严谨、选材精当的技法;。

2.方法与过程: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学习闻一多先生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无私无畏的斗争精神、澎湃执著的爱国热情、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从中受到启迪,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重点:

2.本文选材技巧和结构技巧。

教学难点:难理解的文言词语。

教学课时:2课时。

课前准备:预习课文,搜集与闻一多先生和臧克家的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

“闻一多先生横眉冷对反动派,宁死不屈,表现了‘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的高风亮节,这是清华大学的骄傲,也是我们知识分子的光荣。”为什么高度赞扬闻一多先生?今天,我们共同学习现代著名诗人臧克家的《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去探寻赞扬的原因。(板书课题)。

整体感知:

1.出示学习目标(投影片或多媒体显示)。

2.检查预习,扫清文字障碍。

3.课堂交流搜集到的资料,了解相关知识。

4.教师范读课文:

要求:朗读时注意语气、语速、语调及重音的把握。学生带着问题听读课文。(投影片或多媒体显示)。

(2)把这两方面综合起来看,闻一多先生是怎样的人?

(3)据此脉络,文章可分为几部分?每部分各写了闻先生“说和做”的什么特点?

学生听读后,感情朗读,四人小组讨论。

教师引导明确:(投影片或多媒体显示)。

(1)从学者的方面和革命家的方面来写的。

(2)“言论和行动完全一致”或“口的巨人,行的高标”。

(3)分两部分,1――7自然段为第一部分,记述闻先生作为学者方面“做”了再“说”“做”了也不“说”的特点;8――20自然段为第二部分,记述闻先生作为革命家方面“说”了就“做”的特点。

研读课文第一部分:

学生默读,讨论下列问题:(投影片或多媒体显示)。

(1)哪两句话是对闻先生作为学者“说和做”的高度概括?

(2)这部分列举了那些事例?这些事例选材的角度是什么?详略安排怎样?

(5)用简练的语言概括闻先生学者形象?

学生默读后,四人小组讨论、交流。

教师引导、明确:

(1)第一、二自然段。

(2)三个事例:写作《唐诗杂论》、《楚辞校补》、《古典新义》三本书的情况。写作《唐诗杂论》事例是从“做”了再“说”这个角度选材的;其他两个事例是从做了也不一定说角度选材的。详写第一件事,略写后两件事。

(3)闻先生研究学术的目的是“要给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

(先让学生自由发表见解,再引导学生理解这句话。)语句(略)。

(4)“群蚁排衙”,文中指闻先生写字工工整整,十分认真,他的手稿都是蝇头小楷,好象群蚁排衙。表现了闻先生严谨的治学态度。

(5)先生是一位为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而潜心学术、治学严谨、不畏艰辛、废寝忘食、终于在学术上取得累累硕果的卓越学者,言行一致的爱国者。(意思对即可)。

教师小结:作为学者的闻一多先生,治学严谨,不畏艰辛,这种治学态度值得我们共同学习。

第二课时。

1.研读第二部分: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二部分,要读出气势来,思考下列问题。(投影片或多媒体显示)。

(3)闻一多先生“说”了就做了,文中写了他做了几件事?反映了闻先生什么精神。

学生朗读后,四人小组开始讨论、交流。

教师引导、明确:(略)。

2探究学习:

(1)把学者闻一多和革命家闻一多综合起来,概述闻先生的形象。

(2)文章一、二两部分是怎样衔接起来的?这样衔接有什么好处?

(3)把你认为生动优美的语句或词语划出来,并说说原因。

学生自读课文,四人小组研讨、探究。

教师巡回指导,集体交流:

(1)(略)。

(2)文中第七自然段承接上文进行总结,并照应开头;第八、九自然段开启下文。

好处:承上启下,前后呼应,连缀紧密,脉络清楚,过度自然,把闻先生作为学者和作为革命家方面的情况用极其简明的语言并列地提出来,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

(3)生答:“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字词凝练,句式整齐,音调铿锵,感情浓烈,给人以强烈的感染。特别是一个“沥”字,深刻地表现了闻先生用心血一滴一滴浇灌学术研究花朵的精神,精当、凝练。

3拓展延伸:

(1)这篇文章的原标题为“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经作者同意,改成现在这个标题,哪个标题更好些?谈谈你的看法。

(2)学习完这篇文章,你有哪些收获?受到哪些启迪?请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谈一谈。

学生思考,同桌讨论、交流。

教师明确:(1)(2)题只要言之有理能自圆起说,就予以肯定。

[教师小结]:通过学习本课,我们大家领略了闻一多先生的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无私无畏的斗争精神、澎湃执著的爱国热情、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受益非浅,让我们沿着闻一多先生的足迹,让理想在奋斗中闪光!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课教案(模板18篇)篇五

1、学习本课之前,学生的预习尤为重要,对闻一多,学生并不是很了解,因此在课前查找大量相关资料,可以使学生对闻一多有一个较为全面而直观的印象。但大多数学生查找资料往往容易流于形式,对于像闻一多这样集诗人、学者、民主战士于一身的伟人仅能初步感知其主要事迹、文学成就、作品名称等一些空泛的印象,如此就很难真正体会到本文写作角度切入的独特深意,难以落实“深入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的单元学习目标。为此,从学习本单元伊始,给学生布置预习任务就要求学生不仅查作家资料,还要查找文中所记述人物的相关资料,并且依据自己查找的资料写出自己对这个人物的印象。

2、创意说明:本课是一篇教读课文,处在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材第三单元第二篇。全文写作角度独特,结构精妙,语言典雅而富有诗意,感情真挚热烈,体现了一个诗人笔下同样跳动着爱国赤子心的闻一多先生伟大的人格魅力,对此,初一的学生要想好好品读是需要深入研读才可以实现的,仅靠教师的讲授是难以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的。因此,本课教学始终以学生为中心,旨在以本文的学习阅读实践中教会学生学会读写人一类的文章,并学会总结阅读和写作的点滴体会。蒋本课设计为一系列的学生活动。即认识闻一多--走近闻一多--评说闻一多,这样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又巧妙的引导学生逐步认识文本、走进文本、研读文本、评说文本,从而完成与文本的对话、与伟人的对话、甚至完成与自己心灵的对话。使学生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在一系列听说读写的语文实践活动中学会学习语文,学会相互学习。

二、导学设计活动。

第一板块认识闻一多。

1、同学结合自己预习查找的资料给大家介绍一下闻一多先生。(要求不能念自己查到的资料,必须用自己的话结合资料说说自己眼中的闻一多。)。

设计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初步运用资料形成个性评价的能力。

2、学生自己介绍作者臧克家与闻一多先生的关系,初步预测课文会向读者展现一个与史料中有所不同的人物形象。

第二板块走近进闻一多。

老师和同学们一人读一部分,看谁读得好,那么大家看看分成怎样的两部分比较合适?(此设计旨在引导学生快速理清课文的两大部分内容,理清课文思路是本单元学习的重点,采用此种设计轻松的让学生掌握了重点内容)。

这一环节采用学生相互评价和老师评价相结合,有利于培养学生提高朗读能力,激发学习的自信心。

生1:他是一个言行一致的人。

生2:他是一个潜心钻研的学者。

生3:他是一个大无畏的.革命者。……。

生:文中两部分是通过过渡段衔接的。

3以竞赛形式对课文进行研读品析写法。(课件出示竞赛环节)三读--赏读。

将学生分为两大组,一组细细研读第一部分内容,另一组研读第二部分。每一组竞相夸奖本组这部分内容写得好写得妙的地方,然后互相就对方组的内容提问考考对方(这一设计目的在于激发学生主动进行探究式阅读,因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本课教学目标和重点均为体会本文独特的写作手法,因此,应让学生在主动的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

学生反应很积极。教师适时引导学生可以从字词的品味、句子的表达、表现人物形象手法等三方面来分析。为了训练学生进行准确、规范的语言表达,教师还要求学生用“我认为------处写的好,因为它用了-------的写作手法,为我们展现了一个-------的闻一多先生的形象。”接下来学生竞相发言。

生1:我认为文中对闻先生的外貌描写很好,因为他住住了人物特征,用了四字短语“昂首挺胸,长须飘飘”形象的展现了一个无畏的革命者的形象。

4、当学生品读赏析之后,学生对课文的内容也有了深入的理解。此时,教师趁热打铁再一次激发学生深入研读课文的热情,那就是让学生互相质疑提问,来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

5、(多媒体显示:一诗一文一烟斗,一个脊梁一声吼,一画一印一文集,一代英豪一红烛)要求学生为闻先生写一句墓志铭,来表达学生学过本文之后对闻先生的纪念和崇敬。(这一环节的设计目的在于珍视学生独特的阅读感受、体验、和理解,引导学生及时动笔进行创造性表述。同时,也有利于学生积累运用本课典雅形象的词语。)学生作品展示:(生1):“写写写,写出累累硕果;做做做,做出惊天伟业;说说说,说的痛痛快快,行行行,行的人中高标!”

(生2):|“开口说话,掷地有声;脚不下楼,著作甚丰;唐诗杂论,楚辞校补,深刻钻研,一丝不苟,大声疾呼,为民请命,言行一致,名垂青史。”(生3)“红烛发光照死水,一多著作青史垂。诗与热血共铸就,一座丰碑爱国魂。”学生对闻先生的崇敬之情在这一教学环节达到了高潮,学生的阅读体验和文本取得了很好的对话过程。

第三板块评说闻一多。

2、学生讨论。

3、总结收获:让学生从以下几方面总结学习收获。

我学到了以下阅读方法。

(1)查找课外资料,了解人物生活背景及时代背景.有助于我们深入体会人物情感.

(2)抓住标题,把握文章写作角度.

(3)抓住文章关键语句,理清写作思路.

我学到了以下写作手法。

一个角度-----闻一多的说和做(角度独特)。

两个方面-----学者和革命者(结构严谨)。

三个事例-----三本著作和三件事(选材精当)。

四种精神-----默默无闻苦心钻研大勇无畏言行一致)(人格魅力)。

五个特点----引用对比夹叙夹议形象描写用词典雅。

我感悟了以下做人真谛:。

(本节课因为时间关系,将这一环节设置为学生作业。目的在于教会学生学过一课之后及时反思总结,并且整理其他同学的精彩发言,使学生不仅从教师的教学中获取知识,还要从学生之间学得经验,从而完成课堂教学的多角度多元化)。

教后反思。

1、本课的几个教学高潮都是由学生交流讨论而掀起的,说明教学设计一定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轻松驾驭课堂。本课在学生分组赏读课文时就有学生相互竞赛争相发言找出文中写得妙的地方,气氛非常热烈,讨论深入的程度也超过了我的估计,以至于下课后有学生找我埋怨给他们发言的时间太少,没有叫到他发言。

2、因为教学内容的安排,学生的发言时间设置显得不够充分,发言内容也有些散乱,我觉得在写法上还应给学生更加明确的一个方向,否则,学生在修辞手法、语言运用方面找得过多,事例概括方面理解不够。

3、课件的设计还是让自己不满意,总觉得只是把问题显示出来,而且限制了课堂教学的生成资源的利用。此外我也有一个设想:能否当堂让学生把自己为闻先生写的墓志铭打到课件上会让学生更有成就感。

4、让学生为闻一多写墓志铭这一设计很好,突破了以往单纯积累优美词语的模式,将积累与写话巧妙地结合起来,将语言的积累与运用落到了实处。

4、投入的教过本课后,我对闻一多先生产生了浓厚的研究兴趣,对其伟大的人格也油然而生敬意。这或许是“教学相长”的一种体现吧。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课教案(模板18篇)篇六

从下册的语文书里看到了一篇臧克家先生所写的一篇回忆录,读《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有感作文450字。写的是闻一多先生。文中写到“在30年代国力青岛大学的两年时间,我对他是有着深刻印象的”。臧克家先生在写此作文时已是75岁高龄,但面对这些往事,他仍然历历在目。

闻一多先生总是头发零乱,但他是无暇及此的。我认为闻一多先生与杜甫有着相同的经历,在抗战爆发前,闻一多先生曾是过着一段宁静的书斋生活,但当他亲眼目睹了下层人的苦难生活,也如杜甫般逐渐形成沉郁顿挫的创作风格,读后感《读《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有感作文450字》。我从查阅的资料里知道了了闻一多先生不仅是优秀的诗人,还是大勇的烈士,更是中华民族的骄傲。还有臧克家与闻一多既是朋友又是师生,臧克家常说若没有闻一多先生便没有他的今天,他们俩共同有着爱国情怀,那是潜移默化的。

从这篇短文中我明白了有再大的成绩不要骄傲。不要惧怕势力。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课教案(模板18篇)篇七

(一)难点没有突出。

在理解比较这一过程中,即讨论作为前期卓越学者的说和做和作为后期大勇革命家的说和做有什么异同点。这是这课堂的难点,解决它,就可以达到加深学生对课文主题和内容的理解,拓宽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但我在实际的课堂上也忽视了一个小细节,每能强化一个学生的思维闪光点。这是这堂课上的一个较大的遗憾。

(二)缺少对关键词语的鉴赏与朗读训练。

语文教学的根在听说读写,是听说读写之内的挖掘与创新,而不是游离于听说读写,花样翻新。语文课不能缺少朗朗的读书声,不能看不到对语言文字的揣摩品味,不能缺少对优美精彩文段的欣赏和必要的独到的分析见解。

(三)板书不工整,需注意。

同时,由于教学内容比较多,我用一节课去完成,显得有点仓促,学生的思考时间不够,所以在回答问题时就不够主动积极,只有那些基本功比较好的学生能大胆回答及发言。最明显的就是在:“品味精彩句段”,就是闻一多先生作为学者诗人,在搞文化学术这方面的说和做的态度,这个环节上显得有些仓促,不少学生没有多少时间思考,从而未能发言,这是一个缺憾。

再有语文课少不了品读、感悟、玩味、思考、探究。语文课的“心动”比“形动”更为重要在合作学习中如果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表面上看热热闹闹,实质上流于形式,收效甚微。

总之,在今后的教学中,一定会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更灵活的处理授课内容。使学生在有限时间内有最大的收获。同时,自己也要反思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多注意,多揣摩,多推敲,多实践。力争每天都有一个台阶的进步了,加油!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课教案(模板18篇)篇八

《蓝色的树叶》这篇课文讲的是李丽向林园园借绿铅笔,可林园园舍不得借给她,找了很多借口,最后李丽就用自己的蓝铅笔画树叶。文章的旨意在于让学生明白:当别人有困难时我们应该热情相助。教学时既要让学生看到林园园的不足,又要让学生相信林园园以后会成为一个助人为乐的好学生。但是,在渗透思想品德教育的同时,要围绕文章的旨意,否则容易上成思想品德课。

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的确,当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感兴趣时,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就会大大提高。因此,我精心设计了新课的导入。课开始,我出示最常见的绿色的树叶,并让学生说说你还见过什么颜色的树叶?学生回答:金黄的、红色的等,就是没有蓝色的,此时我板书课题。在揭题后,我问学生,读完这个题目你有什么疑问吗?学生自然就问了“树叶怎么会是蓝色的呢?”于是我们就带着这个疑问,开始了这篇课文的学习。

通过对课文的朗读,学生从中找到了答案:原来是林园园不愿意把自己的绿铅笔借给李丽,李丽只好用自己的蓝铅笔画树叶。课文结尾写着:李丽拿起自己的蓝铅笔,用心地画着一片片树叶。林园园看着这些蓝树叶,不由得脸红了。当同学们读到这儿时,我问:“林园园为什么脸红了?”有的学生回答:“因为她觉得自己太小气了。”有的说:“她觉得没有把绿铅笔借给李丽,有点不好意思。”……我又问:“如果再遇到这样的情况,林园园还会这样做吗?你从哪里看出来?”这个问题设计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相信林园园能知错就改,不要把她当成批判的对象。“如果是你,你愿意把绿铅笔借给李丽吗?”通过这个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角色互换:当我遇上困难没人来帮助我的时候,那是怎样的一种感受。使他们深刻地体会到:他人有困难时主动伸出援助之手是多少的重要,并使之成为一种习惯。“那你们想对林园园说些什么呢?”这一说话训练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本课教学,识字环节较扎实,通过多种形式反复朗读,如:小老师领读、指名读、同桌互读、齐读等,学生掌握较好。但也存在了许多不足之处:

1、导入新课时,老师问:“你还见过什么颜色的树叶?”学生说见过黄色的、红色的树叶,此时还应引导学生联系季节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如:春天有绿色的树叶,秋天有黄色的树叶……语文课,就是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过程。

2、整节课之中,让学生自由读文过多,要在读书的形式方面多变化。低年级的孩子,不太适合这种集体的自由读文,教师也不便于掌握学生的读书情况。

3、在指导学生读好对话时,教师的引导要进一步细化。在几名学生读书感情不到位的情况下,教师要分析其原因。“小声地说”“吞吞吐吐”“我怕你”“只好”等词,是训练低年级的学生通过语言文字揣摩人物心理的好的机会,可先让学生议一议,然后再读。通过分角色读或者教师范读,就很容易读出味来。

4、注意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学生读书时拖音、低着头读书、不认真听别人发言这些问题都需要在教学过程中逐渐改掉。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课教案(模板18篇)篇九

1、用普通话正确、流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以领悟文意。

2、学习本文围绕中心选材和剪裁的方法。

3、体会文章语言的优美和抒情性。

4、学习闻一多敢说敢做,言行一致的崇高品质和革命精神。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正确流畅、有感情地诵读课文。

2、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学习闻一多崇高品格和革命精神。

教学难点:

1、理解本文围绕中心选材和剪裁的方法。

2、理解本文的语言特色。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播放《七子之歌》,学生可跟唱,创造情境。(学生熟悉此歌,由此可猜到作者,教师也可随机提问。)。

这首歌的作者是闻一多先生,他是近、现代史上一位杰出的人物。他有强烈的爱国热情,是一位为人所敬的民主战士,他敢作敢为,言行一致。现在我们学习臧克家写的一篇文章《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理解他的精神品质。

二、作家作品简介。

1、闻一多。

闻一多,本名家骅,著名诗人、学者、爱国民主战士。1811月24日出生于湖北省浠水县一个“世家望族,书香门第”。五四运动时在北京清华学校读书时即参加学生运动,曾代表学校出席全国学联会议。1922年赴美国芝加哥美术学院学习,后来研究文学。1925年5月回国后,历任青岛大学、清华大学教授。1923年出版第一部诗集《红烛》,闪烁着反帝爱国的火花。1928年出版第二部诗集《死水》,表现出深沉的爱国主义激情。在这以后致力于古典文学的研究。1937年抗战开始,他在昆明西南联大任教。抗战八年中,他留了一把胡子,发誓不取得抗战的胜利不剃去,表示了抗战到底的决心。1943年后,因目睹反动政府的腐败,于是奋然而起,积极参加反对独裁、争取民主的斗争。1945年为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委员兼云南省负责人,昆明《民主周刊》社社长。“一二一”惨案发生后,他更英勇地投身爱国民主运动,最后献出了宝贵的生命。遗著由朱自清编成《闻一多全集》四卷。

2、作者介绍。

臧克家,诗人。19生于山东诸城。从小受家庭影响,喜欢古典诗词和民歌,并目睹农民的苦难生活,引起他深切的同情,这为他后来的诗歌创作,初步奠定了基础。1926年秋到武汉,投身于大革命的洪流。大革命失败后,受当局迫害,四处逃亡。1932年开始发表新诗,以一篇《老马》成名。臧克家被誉为“农民诗人”1948年由于迫害,逃亡香港。1949年3月回到解放后的北平,历任人民出版社编审、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诗刊》主编等职。

3、臧克家和闻一多。

臧克家于1930年至1934年在青岛大学学习期间,是闻一多先生的高足,经常出入于闻一多的办公室和家中,向老师请教;闻一多也很赏识臧克家,1932年回清华任教后写信给臧克家说:“得一知己,可以无憾,在青岛得到你一个人已经够了。”可见相知之深。闻一多先生遇难后,臧克家于1946年8月撰写《我的先生闻一多》以示悼念。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掌握文中重点字词的读音和意思。

2、说说你从课文中读到了什么?

我读到了闻一多是一个治学严谨的人;。

闻一多是一个言行一致的人;。

本文的结构层次十分清晰;。

文章的用词很典雅;。

四、速读全文,把握内容:

2、作为学者和革命家方面这两部分之间是怎样衔接起来的?有何作用?

3、综合这两个方面来看,闻一多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用课文原话回答)。

4、由此来看,文章可分为几个部分?怎么分?

五、细读文章,画出精辟的语句,然后复述课文。

(1)作为学者方面――做了再说,做了不说。

研究志趣正浓、向古代典籍钻探、从唐诗入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几年辛苦,写成《唐诗杂论》。十年艰辛,写成《楚辞校补》。潜心贯注,心会神凝,写成《古典新文》。

(2)作为革命家方面――说了就做,言行一致。

迥乎不同,一反既往,争取民主的战士,青年运动的领导人,小声说,声音越来越大,反对独裁,争取民主。以生命作为代价,政治传单。在李公朴同志被害以后,警报迭起,形势紧张,明知凶多吉少,大无畏,大骂特务,慷慨淋漓,气冲斗牛,声震天地。前脚……后脚,情况紧急的生死关头,走到游行队伍的前头,昂首挺胸,长须飘飘。宝贵的生命,实证了他的“言”和“行”。

六、探究人物:

探究学者方面,学习优秀品质。

3、从第一部分中可以看出闻一多怎样的精神?

作为学者的闻一多先生治学严谨,不畏艰辛,这种治学态度值得我们共同学习,那么,作为革命家的闻一多先生又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呢?我们下节课接着学习。

课后小结。

这篇文章写得十分精粹,突出地表现了闻一多先生思想品格的最本质特征。文章精选的典型事例,精致严谨的结构,充满了感人的力量。

课后习题。

1、熟读课文,完成课后作业第一题。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课教案(模板18篇)篇十

指导发音是第一课时的重点。要明确教给学生发音方法,反复示范让学生认识发音方法。多种形式练习让学生体会发音的要领。如用小纸条摆在口边发b、p两音,让学生形象直观地认识到b、p发音时气流强弱的对比。声母的发音特点是又轻又短,我们可以与前面学过的音韵母的发音特点进行比较,让学生认识、领悟。

学生从这一课开始学习拼读音节,掌握拼读方法就是第二课时的重点、难点,也是整个拼音教学的难点。在这一课里要先指导学生看懂拼音方法示意图,“小朋友把两张卡片往一起推,表示“b”和“a”碰到一起就可以拼出“ba””。接着教师要向学生讲清拼读的要领是:前音轻短后音重,两音相边猛一碰。最后师范读,学生跟读,反复实践体会要领。也可以采用直呼教学法:摆声母的口形,发韵母的音,一口呼出。教师可根据自己的特长,选择拼读法或直呼法来教学。在本课教学中,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我采用了拼读法。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课教案(模板18篇)篇十一

1、通读课文,理解文章思路,理解文章内容。

2、品味文中生动形象的语言,说出作者对闻一多的赞美敬重之情。

3、学习闻一多热爱祖国、为了祖国的民主富强奋斗终生的优秀品质。

品味重点语句关键词语,探究其内涵。

阅读课文,预习生字、生词。

第一教时

我们学习了《邓稼先》这篇文章,我们无不为我国优秀知识分子为祖国默默奉献的感人品质所感染。甘愿为国为民而献身,是我国历代优秀知识分子的光荣传统。今天我们在来学习一篇写我国优秀知识分子的文章,让我们在从闻一多身上感受这种崇高的精神境界。

检查生字、生词预习效果。

1、一名学生朗读课文,听读的学生思考如何归纳文章的中心内容。

2、合作学习小组讨论一分钟,然后全班交流。

3、教师评议学生发言,归纳讨论意见:本文叙述了闻一多先生不同阶段在说和做方面表现的不同特点,热情赞扬他救国救民的需要而说和做的爱国精神。

1、闻一多一心救国救民的精神,最突出的表现在哪些事情上?

a。 全班讨论交流。估计不止提到老师预期的两件事。

b。 教师引导学生找出每一阶段中最突出的表现:苦读写作《唐诗杂论》,在李公朴被害后大无畏地参加群众大会。

2、探究品味闻一多写作《唐诗杂论》的部分:

a、齐读三、四小节。

b、这部分文章叙述闻一多写作《唐诗杂论》的目的以及他为了这一目的而苦读钻研的特点。请从文中找出表现这些内容的关键词句的表达作用。

(四人合作小组讨论,时间不少于三分钟。 全班讨论交流,教师随时评议归纳学生的讨论意见:

要给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深宵灯火“大开光明之路”,用比喻、拟人手法表达闻一多先生为探索救国道路而苦读古籍的目的。

“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以整齐的句式,流泻的激情,热情赞美闻一多治学“潜心贯注、心会神凝”。

“无暇”“惜”,表现他治学专心致志的程度。“贪”,表现他治学如饥似渴的欲望。“辛苦”“凝成”,表现其治学成果来之不易。)

3、品味探究第二部分:

a。 齐读第二部分,找出自己最喜欢的语段。

b。 读出自己最喜欢的语段,抓住关键语句,说一说他们表达中心内容的作用。

鼓励学生提出还不明白的问题;鼓励其他学生回答,也可由老师回答。课后练习二提出的问题,如果课堂讨论未涉及,学生又未质疑,可提问学生,予以解决。

请你列举一首闻一多的诗,说明他作为诗人也是忧国忧民的爱国者。

1、回顾学习内容,自结学习收获;自评参与学习的主动程度。

2、以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读结束教学过程。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课教案(模板18篇)篇十二

课前学生演讲《全世界最牛的人》,同学点评。

师:演讲的不错,不过希望大家以后在演讲的时候要能做到这样。

播放《最后一次讲演》的视频,大家认真的观看。看到激动处,有学生鼓掌。

看完视频,教师组织大家交流和观看的视频有关的内容。

师:大家知道哪些和这次演讲有关的知识,背景、内容都可以说一说。

生1:演讲者是闻一多。

教师随即在黑板上板书“闻一多”

生2:背景是在1946年,发生在李公朴的追悼会上。

师:哪里看出来的?

生3:演讲者的背后有照片、有花圈,演讲者带着黑袖章。

师:对,背后的照片是死者的?

生齐声:遗像。

生4:两边还有白色的对联。

生:他从容就义的表现。

生:非常愤怒的。

师:对,事实上在这之前,大家已经知道闻一多先生和李公朴先生一样。都在国民党的黑名单上,李先生遭暗杀,有人已经暗示了闻一多先生要注意保护自己,但他还毅然决然的参加了李先生的追悼会,并在追悼会上发表了这次演讲,之后在随即的游行中,只听到两声枪响,闻一多和他的儿子倒在了血泊中,他的儿子受了伤,闻先生牺牲了,所以这次演讲叫《最后一次讲演》。为了能进一步了解闻一多,今天我们学习这篇文章。(在原有的闻一多三个字的后面稍微隔开一段的空处,板书:的说和做。)。

师:诸老师有没有漏掉什么?

生5:“先生”二字(教师补充板书)。

师:我们把有先生二字的和漏了的都读一遍,大家体会一下有和没有有什么区别?

学生朗读。

生(七嘴八舌):没有先生就少了崇敬的意味。

师:为什么要加先生?

生6:臧克家先生是闻一多先生的高足,是他的学生。

师:对,高足是什么意思?

生6:得意的弟子。

师:那么诸老师来写,是不是就不用加先生了,我可不可以写同志(在先生下面板书同志)?或者我换个人,能不能这样说,敬爱的冰心先生已经溘然长逝了。

学生七嘴八舌的小声议论,有人说冰心是女的。有人说可以的,因为冰心很有名。

生7:我觉得著名的人…可以说先生。

师:谬!赵薇先生?周迅先生?我可以这么说吗?有人说,我们不是喊鲁迅作先生吗?但是我们要明确,先生除了老师之外,还可对那些有学问的和品德高尚的人称呼,表示尊敬。所以说冰心先生是正确的。

我们再读一读题目,还有什么信息?

生(齐声):说和做。

师:什么结构?

生(不确定的):并列短语。

生(异口同声):不是。

师:之前预习过了是吧!文章到底怎么写的?

生(七嘴八舌):穿插写。

师:那我们再来好好看一看,文章到底怎样安排说和做的,你能不能在读书的过程中找到最关键的句子。

生默读课文,教师巡视,检查学生的读书情况。

师提醒:芮佳伟很好,最先找到,芮佳伟,请你把诸老师看书的要求表述为一句完整的话告诉大家。

生8:嗯,我们要看文章到底分了怎么来写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的,写了哪些内容、哪些方面。

师:方面?

生8:角度。

师:对,从哪些角度,或者说哪些身份来写?

生再读课文。

师:有没有这种关键的句子啊,在哪儿找到没有。

生9:第7段。

生10:第8段。

师:为什么第8段也是,哪一个字提示你的?

生11:“另”字。

师:以前学过的课文里有没有类似的句子也是这样的用法的。

生疑惑。

师:第9段,第一课。

大家翻书到相应的段落,齐声朗读。

师总结:对,文章要有过渡的句子,曹倩这次的周记写得很好,模仿的是《爸爸的花儿落了》而这篇文章过渡就很自然,爸爸对我说,不要再迟到了。“我又何尝迟到过,除了那一次”自然过渡到那一次,老师说,你要长大,对,我正在长大,就写到我是怎样成长的了。这些过渡的句子就好像是我们衣服上那些缝合线一样,我们不能只穿几块布在身上,就好像我们写文章一样,好的文章就要天衣无缝。对这篇文章而言,事实上是分了闻一多的两个身份或者说两个阶段来写的。

生(齐声):学者和革命家。

师赞许并板书。

师:作为学者的闻一多是怎么做的,概括的句子有吗?

生12:做了再说 做了不说。

师肯定并板书:他做了哪些,说了哪些?大家找一找。

生13:第4段,“不动不响,无声无闻。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几年辛苦,凝结而成《唐诗杂论》的硕果。”

师:对,这是他在写《唐诗杂论》(板书),我们集体读一读。

学生朗读文段。

师:还有哪些?

生14:第6段,“他又由唐诗转向楚辞。十年艰辛,一部‘校补’赫然而出。别人在赞美,在惊叹,而闻一多先生个人呢,也没有‘说’。他又向‘古典新义’迈进了。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

师:好的,我们继续读一读。

学生朗读。

生(齐声):潜心贯注、心会神凝。

师:这一段说他做了,也没有说,这里的说是什么?

生(齐声):贬义,一种炫耀。

生15:“杜甫晚年,疏懒得‘一月不梳头’。闻先生也总是头发零乱,他是无暇及此的。饭,几乎忘了吃,他贪的是精神食粮;夜间睡得很少,为了研究,他惜寸阴、分阴。”

生16: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

师:对,闻一多一开始是诗人,有一首著名的诗大家都知道,《七子之歌》。

学生都很惊奇,表现的很兴奋。

师:有很多同学已经在自读课本里找到这首诗了,我们齐声读一读吧。

学生齐声朗读。

师:这里确实是写他做的,还有没有了?

生17:“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闻先生也总是头发零乱,他是无暇及此的。饭,几乎忘了吃,他贪的是精神食粮;夜间睡得很少,为了研究,他惜寸阴、分阴。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

师:暇是什么意思?

生(七嘴八舌):空闲的时间。

师:这里还有一个沥字,什么意思?我们说呕心沥血,呕——。

生18:吐。

师:“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周公把心吐出来了,求贤若渴。沥就是滴的意思。

我们集体把第3段读一读。

学生集体朗读。

师:闻先生做研究,写书、写文章是从来不说,从不炫耀,现在也有人写书写文章,没有多少作品,但却大肆宣扬,这样的差别,可能是两个字:名和利。

学生纷纷点头。

师:闻一多又是为了什么?

生19:为了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

师:对,有这样一位作家,他之前以诊病救人为己任,后看到国民的愚昧,转而拿起文学的笔。

生大悟:鲁迅。

师:同样是以文化来救国,为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这是作为学者的闻一多给我们的启示。做学问就要潜下心来专心的做学问,或者做了不说,现在有写人做了一点学问就骄傲的不得了,这是要不得的。

好,我们下课。

附板书:

同志             臧克家。

学者             革命家。

《唐诗杂论》。

《楚辞校补》        做了再说。

《古典新义》        做了不说。

第二课时。

师: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我们在回忆一下,课文是围绕什么来写的,从哪些角度来写。

生(齐声):作为学者的,作为革命家的。

师:围绕什么来写?

生(齐声):说和做。

生1:做了再说,做了不说。

师:对,着重表现他从不夸耀自己。作者写了哪些事?

生2:《唐诗杂论》《楚辞校补》《古典新义》。

师:对,这是从成果的角度写他做了一系列的学术研究。事实上还有很多描写表现,如“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这些句子描写的很细致,我们在写文章的时候要学习。作为学者的闻一多是这样处理说和做的,那么作为革命家的闻一多又是如何处理说和做的呢?我们把文章第二部分读一读,8-18段。另外,本文对闻一多先生充满了崇敬之情,我们要在朗读中体现。

学生朗读课文。

师:我们再选几段能体现内容的句子来读一读。

生:16段。

生:17段。

生:18段。

师:好,我们读一读。

学生读的抑扬顿挫,慷慨激昂。

师:大家读的很好,我们先来找一找能概括的词语。

生3:说了就做。

生4:言行一致。

生5:10段,“起先,他小声说,只有昆明的青年听的到;后来,声音越来越大,他向全国人民呼喊,叫人民起来,反对独裁,争取民主!”

生(七嘴八舌):声音越来越大,呼喊。

师:支持他说的,说的原因是这八个字。说了还要做,他做了什么?

生6:13、14段“他给了我一封信,最后一行说‘另函寄上油印物二张,代表我最近的工作之一,请传观。”“这是为争取民主,反对独裁,他起稿的一张政治传单!”

师:闻一多如果写了本学术著作,会不会四处炫耀?

生(齐声):不会。

师:他做了什么?

生(齐声):四处传观。

生15:李公朴被杀后,作演讲。

师:说得很好,不过要加先生。诸老师过几天也要去给初三同学演讲,讲中考作文怎么写,这里为什么要突出闻一多先生的演讲。

生(七嘴八舌):当时有特务在场,情况非常危险。

生(齐声):大无畏。

师:对,我们把15段读一读。

学生朗读15段,教师板书“最后一次讲演”

师:还有没有了?

生16:18段,参加游行示威的前头。

师:不是参加前头。

生16:参加游行示威,走在前头。

师:(板书)神态如何?

生(齐声):昂首挺胸,长须飘飘。

生(齐声,很肯定):不矛盾。

生17:以前。

生18:作为学者的闻一多是为了钻研学术,作为革命家的闻一多是为了国家奉献。

生19:革命是为了反对独裁,争取民主;做学问是为了开一剂文化药方。

师赞许,并板书。

师:对,当时的国家已经是极度衰微了,有一句话叫“华北之大,已经容不下一张书桌。”而我们有杰出的学者,讲自己的人生选择与国家命运联系在一起。来,我们把中心句读一读。

学生齐声朗读20段。

师:为什么这两句话中间用句号,句子不是很短吗?

生20:也许是为了把长句变短句,增强强调语气。

师:说得很好,你把诸老师的心里话都说出来了,为什么要加也许呢?要对自己有信心。

生21:用句号可以延长停顿,使语气更坚定。

师:好,我们再来把这两段读一读。

学生朗读。

师:我觉得19段读得不好,有几个词没有突出出来,我看看大家能不能像某某同学一样,知道诸老师说的是哪些词。把这段读完美了。

学生再读课文。

生22:我觉得男孩子就不能扭扭捏捏,要写得慷慨激昂,读得铿锵有力。

生23:分两部分写,段落清晰。

生24:说和做是交替在一起写的。

师:很好。

生25:句子都短小精悍。

师:这是语言,我们先写下来。

生26:选最能体现他说和做的事。

学生很疑惑。

师:是梅兰芳,蓄须也就意味着不能唱花旦了。这些文学家和艺术家们在国难当头时毅然决然的的报国之心值得我们学习。再回到我们这个问题,内容上作者注意选取典型材料,作为学问家和革命家的闻一多他的一些典型的细节,内容写得很细,刻画人物很有用。

生(齐声):议论。

师:发表自己的观点,这篇文章又有叙事,也就是说是夹叙夹议,大家再找个例子。

生27:“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

生28:他做了自己没有说。

生29:16段,是议论。

师:在那儿叙述了?

生29:15段。

生(齐声):革命家。

师:为什么这样?

生30:感觉短句能表现作为革命家的激情,长句与学者身份相符。

生31:“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炯炯目光,一直远射到有史以前。”

生32:“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

师:我们再来找找短句,哪儿最多?

生:16段。

生:17段。

生:18段。

师:好,我们还是用声音来体会其好处。

大家齐声朗读。

师:短句果然有气势。文章语言上还有什么特点呢?既然谈到了,我们就说的透彻一点。

生33:语言很凝练。

师:举个例子。

生34:16段,“动人心,鼓壮志,气冲斗牛,声震天地!”

生35∶“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

生36:还有对偶的句子。

师:对,这是整句。举例。

生36:“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

生37:“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

师:不仅用对偶句,还有很多四个字的词语吧。

学生纷纷点头。

师:还有一些是成语,很有表现力,描写他很合适,对不对?因为他是学者嘛!还有词语用得很生动,很好的,自己要去体会,比如“长须飘飘”地飘飘,钻之弥坚的坚。因为时间关系,我们就不一一列举了。学到这儿我们再来回顾一下。内容上是这样,结构上两相对照,用芮佳伟的话来说就是内容和语言达到了完美的统一,课后自己要多读多体会。我们今天就上到这儿,下课!

附板书:

臧克家。

学者               革命家。

《古典新义》  做了不说              言行一致。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课教案(模板18篇)篇十三

做了再说《唐诗杂论》(详写)。

——卓越的学者《楚辞校补》(略写)。

做了不说《古典新义》(略写)。

口的巨人。

言行一致。

行的高标。

起稿政治传单。

说了就做——大无畏的革命家群众大会演说。

参加示威游行。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课教案(模板18篇)篇十四

4、为表现闻一多作为“学者的方面”,作者选取了什么材料加以表现?请用一句话概括。

6、体会“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句的含义及在全文中的作用。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课教案(模板18篇)篇十五

教学目标:

1、识记并运用文中生字词;正确、流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领悟文意。

2、学习本文围绕中心选材和剪裁的方法。

3、体会文章语言的优美和抒情性。

4、了解闻一多先生的主要事迹,学习闻一多敢说敢做,言行一致的崇高品质和革命精神。

教学重点:

1、正确流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学习闻一多崇高品格和革命精神。

教学难点:

1、理解本文围绕中心选材和剪裁的方法。

2、理解本文的语言特色。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介绍作家作品。

三、检查预习。

1、读准字音。

2、理解生词。

四、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朗读课文。

2、根据教师提示理清文章结构。

3、深入思考:】。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课教案(模板18篇)篇十六

本单元是以名人为主题的教学单元,这些名人,有邓稼先、闻一多、贝多芬、孙权等等,这些文章人文内涵丰富,都各有侧重地写出了名人的品格、气质和生活道路,颂扬了他们对人类的贡献。

教材分析。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以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总领前文,前半部分介绍了闻先生写作《唐诗杂论》、《楚辞校补》、《古典新义》三本书的情况,刻画了闻一多先生前期潜心学术、不畏艰辛、废寝忘食、数十年如一日的敬业精神,着力表现闻一多先生“做了再说,做了不说”的精神,体现了闻先生“学者的方面”;后半部分写闻一多先生“说了就做”,言行完全一致,作者选取参加游行示威、起草政治传单、群众大会的演说三件事作为例证,表现了闻一多先生“革命家的方面”。两部分互为补充,使得闻一多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无私无畏的斗争精神、澎湃执着的爱国热情以及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跃然纸上。而闻一多这个卓越的学者、大智大勇的革命烈士的一生,只用了六件事就表现出来,足见其选材的精当,结构的严谨。

学生分析。

青少年学生非常活跃,他们肯动脑、有思想,对新科技在行,对新信息敏感,但初一的学生,即便他们内心激情澎湃,表面上却非常矜持,不熟悉的不说,拿不准的不谈;同时,他们虽然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广阔的视野,但怕讲错了被同学取笑而不愿抬头说话;虽然其中不乏优秀学生、优秀干部,但毕竟传统的课堂事严肃的,不苟言笑的,所以他们不爱发言、争论,而这将势必影响课堂学习氛围。要想让课堂活跃起来,教师必须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只有让他们成为课堂教学的主角,他们的大脑才能兴奋起来,思维才能动起来,想他们所想,说他们所思,课堂也才能活起来。

教学目标。

根据时代的需要,大纲的要求,教材的情况,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情感倾向,我确立了本课的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积累语言,培养语感,提高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

2、抓住文章记叙的主要事件,把握人物的品格和精神。

二、过程与方法:

启发式,讨论研讨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闻一多严谨、谦逊的治学态度,言行一致的做人原则。

教法分析。

“自主、“合作”、“探究”是这一节课的指导思想。我采用“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为教学新理念,在教与学的双边活动中,充分发挥主导作用,通过点拨,启发学生思维,让他们主动积极地钻研课文,故我打算采用启发讨论式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故我将采用多种方式调动学生:

1、采用《最后一次讲演》录音片断创设教学情境,使学生迅速进入学习所需的特定氛围。从理性到感性让学生身同感受中碰撞出思想火发和想象空间。

2、 紧扣主题,走入文本,触摸人物灵魂,感知人物精神内涵。通过设疑、讨论、朗读、理解,让学生加深理解、体会、感悟。

3、引导学生从课内走向课外,从书本走向生活,从知识走向实践运用,渗透了对学生的人文思想的教育,这也是教学的最终目的。

4、课堂练笔上,一方面间接总结整理主题思想,起升华主题作用,另一方面让学生写即是自主,后互相交流,交流的过程中又启发了思考,本身又是一种探究。

教学过程。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课教案(模板18篇)篇十七

1、用普通话正确、流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以领悟文意。

2、学习本文围绕中心选材和剪裁的方法。

3、体会文章语言的优美和抒情性。

4、学习闻一多敢说敢做,言行一致的崇高品质和革命精神。

1、正确流畅、有感情地诵读课文。

2、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学习闻一多崇高品格和革命精神。

教学难点:

1、理解本文围绕中心选材和剪裁的方法。

2、理解本文的语言特色。

一、导入。

播放《七子之歌》,学生可跟唱,创造情境。(学生熟悉此歌,由此可猜到作者,教师也可随机提问。)。

这首歌的作者是闻一多先生,他是近、现代史上一位杰出的人物。他有强烈的爱国热情,是一位为人所敬的民主战士,他敢作敢为,言行一致。现在我们学习臧克家写的一篇文章《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理解他的精神品质。

二、作家作品简介。

1、闻一多。

闻一多,本名家骅,著名诗人、学者、爱国民主战士。1899年11月24日出生于湖北省浠水县一个“世家望族,书香门第”。五四运动时在北京清华学校读书时即参加学生运动,曾代表学校出席全国学联会议。1922年赴美国芝加哥美术学院学习,后来研究文学。1925年5月回国后,历任青岛大学、清华大学教授。1923年出版第一部诗集《红烛》,闪烁着反帝爱国的火花。1928年出版第二部诗集《死水》,表现出深沉的爱国主义激情。在这以后致力于古典文学的研究。1937年抗战开始,他在昆明西南联大任教。抗战八年中,他留了一把胡子,发誓不取得抗战的胜利不剃去,表示了抗战到底的决心。1943年后,因目睹蒋介石反动政府的腐败,于是奋然而起,积极参加反对独裁、争取民主的斗争。1945年为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委员兼云南省负责人,昆明《民主周刊》社社长。“一二o一”惨案发生后,他更英勇地投身爱国民主运动,最后献出了宝贵的生命。遗著由朱自清编成《闻一多全集》四卷。

2、作者介绍。

臧克家,诗人。1905年生于山东诸城。从小受家庭影响,喜欢古典诗词和民歌,并目睹农民的苦难生活,引起他深切的同情,这为他后来的诗歌创作,初步奠定了基础。1926年秋到武汉,投身于大革命的洪流。大革命失败后,受国民党当局迫害,四处逃亡。1932年开始发表新诗,以一篇《老马》成名。臧克家被誉为“农民诗人”1948年由于国民党的迫害,逃亡香港。1949年3月回到解放后的北平,历任人民出版社编审、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诗刊》主编等职。

3、臧克家和闻一多。

臧克家于1930年至1934年在青岛大学学习期间,是闻一多先生的高足,经常出入于闻一多的办公室和家中,向老师请教;闻一多也很赏识臧克家,1932年回清华任教后写信给臧克家说:“得一知己,可以无憾,在青岛得到你一个人已经够了。”可见相知之深。闻一多先生遇难后,臧克家于1946年8月撰写《我的先生闻一多》以示悼念。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掌握文中重点字词的读音和意思。

2、说说你从课文中读到了什么?

我读到了闻一多是一个治学严谨的人;。

闻一多是一个言行一致的人;。

闻一多创作时的刻苦努力;。

闻一多作为革命者的大义凛然;。

本文的结构层次十分清晰;。

文章的用词很典雅;。

四、速读全文,把握内容:

2、作为学者和革命家方面这两部分之间是怎样衔接起来的?有何作用?

3、综合这两个方面来看,闻一多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用课文原话回答)。

4、由此来看,文章可分为几个部分?怎么分?

五、细读文章,画出精辟的语句,然后复述课文。

(1)作为学者方面——做了再说,做了不说。

研究志趣正浓、向古代典籍钻探、从唐诗入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几年辛苦,写成《唐诗杂论》。十年艰辛,写成《楚辞校补》。潜心贯注,心会神凝,写成《古典新文》。

(2)作为革命家方面——说了就做,言行一致。

迥乎不同,一反既往,争取民主的战士,青年运动的领导人,小声说,声音越来越大,反对独裁,争取民主。以生命作为代价,政治传单。在李公朴同志被害以后,警报迭起,形势紧张,明知凶多吉少,大无畏,大骂特务,慷慨淋漓,气冲斗牛,声震天地。前脚……后脚,情况紧急的生死关头,走到游行示威队伍的前头,昂首挺胸,长须飘飘。宝贵的生命,实证了他的“言”和“行”。

六、探究人物:探究学者方面,学习优秀品质。

3、从第一部分中可以看出闻一多怎样的精神?

作为学者的闻一多先生治学严谨,不畏艰辛,这种治学态度值得我们共同学习,那么,作为革命家的闻一多先生又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呢?我们下节课接着学习。

这篇文章写得十分精粹,突出地表现了闻一多先生思想品格的最本质特征。文章精选的典型事例,精致严谨的结构,充满了感人的力量。

1、熟读课文,完成课后作业第一题。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课教案(模板18篇)篇十八

2.品味文中生动形象的语言,说出作者对闻一多的赞美敬重之情。

3.学习闻一多热爱祖国、为了祖国的民主富强奋斗终身的优秀品质。

教学重点。

品味重点语句关键词语,探究其内涵。

课前准备。

阅读课文,预习生字、生词。

第一教时。

一.导入  。

检查生字、生词预习效果。

二.整体感悟。

1.一名学生朗读课文,听读的学生思考如何归纳文章的中心内容。

2.合作学习小组讨论一分钟,然后全班交流。

三.品味探究。

1.闻一多一心救国救民的精神,最突出的表现在哪些事情上?

a.全班讨论交流。估计不止提到老师预期的两件事。

2.探究品味闻一多写作《唐诗杂论》的部分:

a.齐读三、四小节。

(四人合作小组讨论,时间不少于三分钟。

全班讨论交流,教师随时评议归纳学生的讨论意见:

3.品味探究第二部分:]。

a.齐读第二部分,找出自己最喜欢的语段。

b.读出自己最喜欢的语段,抓住关键语句,说一说他们表达中心内容的作用。

四.质疑问难。

五.巩固拓展。

请你列举一首闻一多的诗,说明他作为诗人也是忧国忧民的爱国者。

六.评议总结。

1.回顾学习内容,自结学习收获;自评参与学习的主动程度。

2.以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读结束教学过程 。

相关范文推荐

    动漫社团个人简历(优质16篇)

    个人简历的撰写需要精确、简明、有条理,突出自己的亮点和优势。接下来,我们为大家推荐一些脱颖而出的个人简历,帮助大家更好地展示自己的能力与优势。应届毕业生在编写动

    初中音乐课教学工作计划(汇总19篇)

    教学工作计划是教师对教学过程进行系统性思考的结果,它可以促使教师不断反思和进步。教学工作计划的编写需要密切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下面是一些教学工作计划范文,

    电梯安全讲座主持稿(通用23篇)

    在此,我代表全体工作人员表示热烈的欢迎,感谢大家的到来。以下是一些主持人的精彩演讲和主持片段,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各位领导、同志们:下午好!教育能力)水

    开学会议主持稿结束语(热门19篇)

    在这个重要的场合上,我感到非常荣幸能够担任主持人的角色。接下来,将为大家展示一些独具特色的主持词范例,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新的思考。一堂好课就应是资料与形式的完

    婚礼感人致辞新郎(模板18篇)

    一篇成功的致辞应该具备清晰的逻辑结构和生动的语言表达,以确保信息的传达和理解。小编为大家准备了一些优秀的致辞范文,其中包括演讲比赛、毕业典礼、职场发言等多种类型

    团建工作计划(实用16篇)

    工作计划书的撰写可以促进我们对工作目标的深入思考和设想,从而为工作提供更全面的方案和解决途径。无论是企业管理者还是个人职场人士,编写一份良好的工作计划书对于实现

    村委卫生工作方案(精选22篇)

    一个科学合理的工作方案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组织、安排和管理工作。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工作方案范例,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够对大家的工作有所帮助。今年以来,我乡将人居环境整

    绿城代建合同(通用14篇)

    合同协议在合作结束后,应妥善保存,以备日后处理可能的纠纷。查阅一些合同协议案例,可以使我们更加熟悉合同的写作规范和技巧。依据《合同法》及其他有关法律、行政法规,

    学校改厕工作方案范文(22篇)

    工作方案可以帮助我们合理分配工作时间、确定工作目标和明确工作流程。下面是一些来自不同行业的工作方案案例,希望可以帮助大家在制定工作方案时有更多的思路。

    婚礼的发言稿(通用15篇)

    当我们面对需要在短时间内做出精彩演讲的场合时,发言稿可以是我们的有力助手,帮助我们提前规划好每个环节。发言稿是用来表达思想和观点的利器,以下范文将为我们展示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