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精打细算教学反思(实用5篇)

时间:2023-09-24 作者:MJ笔神2023年精打细算教学反思(实用5篇)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精打细算教学反思篇一

众所周知,现实世界是数学的丰富源泉,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源于生活。尤其是小学数学,在生活中都能找到其原形。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感到数学知识就是从活生生的生活中来的。在教学时结合具体情境,引导学生理解在小数除法中商的各数位的意义。反馈甲、乙商店牛奶的价格时,我把握好教学的基点,在反馈甲商店的牛奶价格后,就引导学生更多地去关注直接用竖式计算小数除法的方法,突出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然后在反馈乙商店牛奶的价格时,又让全体学生都经历探索小数除以整数计算方法的过程,不断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

反思本课的教学,我觉得理解什么、掌握什么、运用什么都不应该是本课教学的最终目标,本课教学的最终目标应该是:让学生通过上这样一节实践活动课,使他们切切实实地感受到数学知识无处不在,数学和我们生活息息相关,从而激发他们“爱数学、学数学、用数学”的情感。同时在学生出现两种算法中,我还能及时引导学生进行算法的优化,为下面的学习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在计算过程中,小数点的位置是关键,在教学中出现了学生不知道商究竟商到哪一位的现象,于是借此机会在教学中就小数点的位置在哪儿进行学生辨论,或许这样学生对小数点的位置确定会更全面、更深刻。但是关于“是先点上小数点,还是最后再点上小数点。”

还可以通过小数的意义和计数单位来帮助学生理解算理。在让学生讨论如何计算11.5÷5时,如果有学生能够用计数单位来解题,教师也应当给予肯定,11个1除以5就是把11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2个1还余1,在商的个位上写2,再把1跟十分位上的5合起来,就是15个十分之一,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3个十分之一,先在个位的右下角点上小数点,再在十分位上商3,所以商是2.3。在教学中就有一些学生表述的非常不错。

这节课的内容是这一单元的起始课,商的小数点处理好了,对后面的学习至关重要。所以在课堂上我特别注意了一下几点:

1、整数除以整数,商是小数的计算题,学生容易遗忘商的小数点。

2、商中间有零的除法掌握情况不太好,需要及时弥补。

3、整数部分不够商一要写商零的道理。

4、除不尽的时候一定要补零继续除。

课堂只要是真实的就是有缺憾的,但我们宁要有缺陷的真实,不要虚假的完美!只有坚守诚信的数学教学,才能让数学课堂流露出原有的本色,才能让每一个学生感觉到真实的教师,真实的课堂,真实的数学和真实的自我。

精打细算教学反思篇二

本节课从孩子们熟悉的买东西入手,再比拟一下哪种牛奶廉价,来激发孩子探究的欲望,让他们感觉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也离不开生活。在探究哪种牛奶廉价时,孩子们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从而再感受算法多样化。每一种做法都渗透着一种思想。通过这节课的教学使我更加认识到: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他们自由的发挥、想像、创造。我们要相信每个学生都会思考、表现、创造。学生都有自我开展的需要,我们要给他们创造展示自我的平台,让他们去体会成功的乐趣。

本节课优点:

1、学生能够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来初步解决简单的`计算,并能够自己利用竖式计算的方法准确的算出结果。

2、学生学习的兴趣较浓,能够跟着老师的步伐前进。

本节课缺乏:

1、在要求学生用竖式计算时,个别同学对计算方法掌握的并不好。

2、对于补“0〞和用“0〞占位的方法上,个别同学还需要继续加强。

3、教学时,忽略了个别学生,比拟片面,整体把握性不好,有待于加强。

精打细算教学反思篇三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61页。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小数除法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体会小数除法的意义。

2、利用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经历探索小数除以整数计算方法的过程,发展推理能力。

3、正确掌握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利用这些方法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教材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整数除法和小数意义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既是小数除法的起始点,又是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的基础。因为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都要转化为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教材创设精打细算的情境,比较哪个商店的牛奶便宜,自然引入小数除法,同时,使学生体会到小数除法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为什么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教学准备:

课件、小黑板、教学评价表、小磁铁。

教学流程:

一、学情调查

6+2模式包含三个环节学情调查、探索新知、拓展应用。拓展应用也可以为拓展延伸、拓展练习、巩固练习。探索新知包括6个基本步骤:明确任务、独立思考、组内交流、课堂展示(展示交流)、质疑反思、总结提升。2指学情调查、拓展应用两个步骤。6个基本步骤缺一不可。学情调查在第1步之前,拓展应用在第6步之后。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可将学情调查放在课前,将拓展应用放在下一次课。

本次课教学设计将学情调查放了在课前,主要是考虑:把课堂上更多的时间用于课堂展示和质疑反思。同时也估计到学生的实际水平,在质疑反思步骤中可能会陷入无法交流的困境,如思维层次浅,抽象思维能力达不到教学目标要求,又如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有限,不能准确表达自己的想法,这两点在课堂教学中得到了充分的暴露,使得无法在40分钟时间内完成预设的教学任务。

本次课对如下内容进行了学情调查:

1、列竖式计算除数是两位数的整数除法。

2、商不变规律。

3、小数点移动与乘除法的关系。(除数是10、100、1000等,乘数是10、100、1000等。)

这些知识是学生学习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基础。

调查实情:

调查结果大大出乎意料。学生对内容2、3没有问题,但对内容1问题很严重。全班40人,只有3人能准确计算。有25人结果和格式正确,但过程有问题。有12人基本不会计算。所有学生计算不熟练。

之所以出乎意料,是因为在上学期对列竖式计算除数是两位数的整数除法进行过过关训练和检查。不到半年,怎么就忘记了呢?问题出在哪里?可能的原因之一:当时的检查以书面检查为主,没有观察每个学生的计算过程,没能在第一时间发现学生的错误所在。原因之二:当时的检查采取了小组长检查、小组长指导学生计算的办法,也提出了要观察计算过程的要求,或许是小组长没有认真执行?或许小组长本身的计算过程就有错误?原因之三:学生基础不牢,学生在三年级时学习乘除法就存在很大困难,由于基础不牢,对后续相关内容的学习产生的很大的负面影响。

学情调查是采取一个一个板演的方式进行的,学情调查加指导训练一共花了3节课时间。效果是,除极个别外,学生都能正确用列竖式的方法计算除数是两位数的整数除法,为学习小数除法奠定了基础。

二、探索新知

第1步:明确任务

1、呈现情境

师:同学们,你们每天喝牛奶吗?价钱怎么样?我这里也有一个关于牛奶价钱的问题,一起来看一看。

(课件出示两家商店的同一种牛奶的报价图片)

哪家的牛奶便宜?

(说明:本步骤是让学生明白,要回答哪家牛奶便宜实质是要比较单价,从而提出两个求单价的数学问题。)

2、读懂情境

(1)你从图中读懂了什么?(已知条件)

(2)解决什么问题?(哪家的牛奶便宜?)

(3)要解决这个问题,实际上就是要求什么?(单价)

3、提出数学问题(把它变成两个数学问题)

问题1:已知甲商店5袋牛奶11.5元。求甲商店每袋牛奶多少元?

问题2:已知乙商店6袋牛奶12.9元。求乙商店每袋牛奶多少元?

(说明:此步骤是让学生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的过程。)

4、会列算式吗?

(1)学生列出算式:11.5512.96

(2)让学生从数量关系解释两道算式。

5、会计算吗?

(1)让回答会计算的学生说说怎么计算以及是怎么学会计算的,了解学生思维。

(2)让回答不会计算的学生说说原因(会计算什么类型的除法)。(以前学过整数除法,没有学过小数除法。)

(3)下面我们一起来研究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说明:至此,让学生明白今天的任务是研究小数除以整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板书课题小数除法(一))

第2步:独立思考

1、解决问题1

(1)指名交流计算想法。

(2)学生独立完成问题1的计算。

学生可能的想法:

(2)用商变化规律计算。1155=2311.55=2.3

(2)直接列竖式计算。

第3步:组内比较

1、组内比较,找出不同的计算方法。(只找差异,不判断正误)

2、将不同的方法贴在黑板上。为展示交流、质疑反思提供思考对象。

(说明:个体差异、课堂生成是课堂教学重要资源。本步骤的目的是尽可能多的让不同的计算思路暴露出来,成为课堂教学第一资源。之所以不要求小组内判断正误,是因为错误是让学生总结注意事项的重要教学资源,同时,由于学生还处在尝试探索之中,可能不具备判断正误的能力。)

课堂实情:本次课堂教学中学生一共展示了20张答案,占学生总数的50%。也就是说老师相当于在较短的时间内同时让20人板演,尽可能多的了解学生的`数学思维。学生答案均属于预设的三种情况。

第4步:课堂展示(展示交流)

1、指名上台讲解展示。讲明算理、讲清算法。

2、指名多人上台讲解展示。正确与错误的都要指名展示。为质疑反思提供思考对象。

课堂实情:

有2位学生主动上台展示交流,他们是李杰和彭生杨同学。这2位同学基础是最好的。彭生杨同学是用单位换算的办法解决的,李杰同学是用商变化规律解决的。指名1位同学吕照宇同学上台展示交流。吕照宇同学是直接列竖式计算,让他讲算理,他讲不出来,他说是照书上计算的。

第5步:质疑反思

1、质疑反思与课堂展示同步进行。

2、质疑反思的目的是明辨是非,达成共识。

3、老师的职责是倾听与煽风点火,挑逗学生质疑。

4、课堂展示和质疑反思时间要充分、内容要丰富、学生的数学思考要深刻、学生的认识要有飞跃。

课堂实情与反思:

质疑反思与课堂展示同步进行。针对上述三位同学的交流,询问学生是否听懂,是否同意他们的观点。老师使用了如下提问与追问。

1、谁听懂了?请你重复某某同学的想法。

2、你们同意某某同学的想法吗?谁不同意?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学生基本都能理解彭生杨和李杰同学的算理。但对于直接列竖式计算,学生只是模仿或者抄袭课本上的答案,并没有真正理解算理,这正是总结提升步骤必须突破的教学难点从学生丰富多彩的合理算法中归纳抽象,形成列竖式计算小数除法的基本法则。本打算让足够多的同学交流算法、解释算理,让学生积累丰富的计算小数除法的数学活动经验,可是,下课铃响了。

这节课如果没有总结与提升步骤,可以说是功亏一篑了。如果在学生没有积累丰富的计算小数除法的数学活动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总结提升,提炼计算法则,这样的教学与灌输法没有太多的区别。很显然,本节课上述目标均未实现。我们不得不反思,问题出在哪里?是教学设计不合理?是老师的引导实效性差?是学生的学习能力跟不上?是学生的基础知识没打牢?归根结底,是教师的教学观念出了问题,是教师的教学价值取向出了问题,是教师的教学环节出了问题,导致学生的数学学习经历出了问题,导致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没有养成,导致学生基本的学习能力没有得到应有的提高,从而导致学习效率低下。高效课堂的创建,不是一次教学设计能解决的,也不是某种教学模式能解决的,离不开长期的能力培养和习惯培养。但我们还是要研究模式,因为模式承载的是教学规律、是认知规律,承载的是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模式也能承载学生学习能力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第6步:总结提升

1、在充分质疑反思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总结提升,走向数学的形式化与抽象化。

2、总结提升一定要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

3、总结提升一定要让学生感受数学思想的存在及其作用。

4、引导小结列竖式计算小数除以整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1)当成整数除法计算。

(2)确定商的小数点位置。(与被除数小数点对其)

课堂实情与反思:

在课堂教学中,预设学生能从单位换算法和商变化规律中自主探索出列竖式计算小数除法的法则,但实际上预设落空,规律的总结依赖教师讲授的程度很大。通过与教研室李正梁主任交流,深受启发。反思自己本步骤的教学思路,感觉有两个问题没有琢磨明白。一是怎样让学生水到渠成的从数学活动经验中总结提炼出计算列竖式计算小数除法的法则。二是是否有必要从小数的组成和除法的意义解释算理(商的小数点要与被除数小数点对其)。

针对第一个问题的思考,对教学细节做了如下修改:

1、比较单位换算法和商变化规律法的异同,用如下板书形式呈现。

11.5元5=(2.3)元11.55=(2.3)

(单位换算)(商变化规律)

115角5=23角1155=23

(1)你能说出不同点吗?(一个是利用单位换算,一个是利用商变化规律)

(2)你能说出相同点吗?(都把小数除法转化成整数除法,都列竖式计算了一个相同的整数除法1155=23)

(1)指名板演,写的完吗?

1155=23

11.55=2.3

1.155=0.23

0.1155=0.023

(2)添加小数点游戏

1155=23

老师在被除数115中添加一个小数点,学生在商中添加一个小数点。老师改动被除数小数点的位置,学生也改动商的小数点位置。

(说明:这样设计是为列竖式确定商的小数点位置做铺垫,同时也让学生经历了一次函数思想的熏陶。)

(3)在竖式中添加小数点游戏

与(2)规则一样。

3、总结竖式中商的小数点位置特点。

(商的小数点与被除数小数点对齐)

4、总结列竖式计算小数除以整数计算法则。

(1)当成整数除法计算。

(2)确定商的小数点位置。(与被除数小数点对其)

精打细算教学反思篇四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61页。

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小数除法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体会小数除法的意义。

2、利用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经历探索小数除以整数计算方法的过程,发展推理能力。

3、正确掌握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利用这些方法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整数除法和小数意义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既是小数除法的起始点,又是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的基础。因为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都要转化为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教材创设精打细算的情境,比较哪个商店的牛奶便宜,自然引入小数除法,同时,使学生体会到小数除法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理解并掌握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理解为什么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课件、小黑板、教学评价表、小磁铁。

一、学情调查

6+2模式包含三个环节学情调查、探索新知、拓展应用。拓展应用也可以为拓展延伸、拓展练习、巩固练习。探索新知包括6个基本步骤:明确任务、独立思考、组内交流、课堂展示(展示交流)、质疑反思、总结提升。2指学情调查、拓展应用两个步骤。6个基本步骤缺一不可。学情调查在第1步之前,拓展应用在第6步之后。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可将学情调查放在课前,将拓展应用放在下一次课。

本次课教学设计将学情调查放了在课前,主要是考虑:把课堂上更多的时间用于课堂展示和质疑反思。同时也估计到学生的实际水平,在质疑反思步骤中可能会陷入无法交流的困境,如思维层次浅,抽象思维能力达不到教学目标要求,又如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有限,不能准确表达自己的想法,这两点在课堂教学中得到了充分的暴露,使得无法在40分钟时间内完成预设的教学任务。

本次课对如下内容进行了学情调查:

1、列竖式计算除数是两位数的整数除法。

2、商不变规律。

3、小数点移动与乘除法的关系。(除数是10、100、1000等,乘数是10、100、1000等。)

这些知识是学生学习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基础。

调查实情:

调查结果大大出乎意料。学生对内容2、3没有问题,但对内容1问题很严重。全班40人,只有3人能准确计算。有25人结果和格式正确,但过程有问题。有12人基本不会计算。所有学生计算不熟练。

之所以出乎意料,是因为在上学期对列竖式计算除数是两位数的整数除法进行过过关训练和检查。不到半年,怎么就忘记了呢?问题出在哪里?可能的原因之一:当时的`检查以书面检查为主,没有观察每个学生的计算过程,没能在第一时间发现学生的错误所在。原因之二:当时的检查采取了小组长检查、小组长指导学生计算的办法,也提出了要观察计算过程的要求,或许是小组长没有认真执行?或许小组长本身的计算过程就有错误?原因之三:学生基础不牢,学生在三年级时学习乘除法就存在很大困难,由于基础不牢,对后续相关内容的学习产生的很大的负面影响。

学情调查是采取一个一个板演的方式进行的,学情调查加指导训练一共花了3节课时间。效果是,除极个别外,学生都能正确用列竖式的方法计算除数是两位数的整数除法,为学习小数除法奠定了基础。

二、探索新知

第1步:明确任务

1、呈现情境

师:同学们,你们每天喝牛奶吗?价钱怎么样?我这里也有一个关于牛奶价钱的问题,一起来看一看。

(课件出示两家商店的同一种牛奶的报价图片)

哪家的牛奶便宜?

(说明:本步骤是让学生明白,要回答哪家牛奶便宜实质是要比较单价,从而提出两个求单价的数学问题。)

2、读懂情境

(1)你从图中读懂了什么?(已知条件)

(2)解决什么问题?(哪家的牛奶便宜?)

(3)要解决这个问题,实际上就是要求什么?(单价)

3、提出数学问题(把它变成两个数学问题)

问题1:已知甲商店5袋牛奶11.5元。求甲商店每袋牛奶多少元?

问题2:已知乙商店6袋牛奶12.9元。求乙商店每袋牛奶多少元?

(说明:此步骤是让学生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的过程。)

4、会列算式吗?

(1)学生列出算式:11.55 12.96

(2)让学生从数量关系解释两道算式。

5、会计算吗?

(1)让回答会计算的学生说说怎么计算以及是怎么学会计算的,了解学生思维。

(2)让回答不会计算的学生说说原因(会计算什么类型的除法)。(以前学过整数除法,没有学过小数除法。)

(3)下面我们一起来研究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说明:至此,让学生明白今天的任务是研究小数除以整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板书课题小数除法(一))

第2步:独立思考

1、解决问题1

(1)指名交流计算想法。

(2)学生独立完成问题1的计算。

学生可能的想法:

(2)用商变化规律计算。1155=23 11.55=2.3

(2)直接列竖式计算。

第3步:组内比较

1、组内比较,找出不同的计算方法。(只找差异,不判断正误)

2、将不同的方法贴在黑板上。为展示交流、质疑反思提供思考对象。

(说明:个体差异、课堂生成是课堂教学重要资源。本步骤的目的是尽可能多的让不同的计算思路暴露出来,成为课堂教学第一资源。之所以不要求小组内判断正误,是因为错误是让学生总结注意事项的重要教学资源,同时,由于学生还处在尝试探索之中,可能不具备判断正误的能力。)

课堂实情:本次课堂教学中学生一共展示了20张答案,占学生总数的50%。也就是说老师相当于在较短的时间内同时让20人板演,尽可能多的了解学生的数学思维。学生答案均属于预设的三种情况。

第4步:课堂展示(展示交流)

1、指名上台讲解展示。讲明算理、讲清算法。

2、指名多人上台讲解展示。正确与错误的都要指名展示。为质疑反思提供思考对象。

课堂实情:

有2位学生主动上台展示交流,他们是李杰和彭生杨同学。这2位同学基础是最好的。彭生杨同学是用单位换算的办法解决的,李杰同学是用商变化规律解决的。指名1位同学吕照宇同学上台展示交流。吕照宇同学是直接列竖式计算,让他讲算理,他讲不出来,他说是照书上计算的。

第5步:质疑反思

1、质疑反思与课堂展示同步进行。

2、质疑反思的目的是明辨是非,达成共识。

3、老师的职责是倾听与煽风点火,挑逗学生质疑。

4、课堂展示和质疑反思时间要充分、内容要丰富、学生的数学思考要深刻、学生的认识要有飞跃。

课堂实情与反思:

质疑反思与课堂展示同步进行。针对上述三位同学的交流,询问学生是否听懂,是否同意他们的观点。老师使用了如下提问与追问。

1、谁听懂了?请你重复某某同学的想法。

2、你们同意某某同学的想法吗?谁不同意?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学生基本都能理解彭生杨和李杰同学的算理。但对于直接列竖式计算,学生只是模仿或者抄袭课本上的答案,并没有真正理解算理,这正是总结提升步骤必须突破的教学难点从学生丰富多彩的合理算法中归纳抽象,形成列竖式计算小数除法的基本法则。本打算让足够多的同学交流算法、解释算理,让学生积累丰富的计算小数除法的数学活动经验,可是,下课铃响了。

这节课如果没有总结与提升步骤,可以说是功亏一篑了。如果在学生没有积累丰富的计算小数除法的数学活动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总结提升,提炼计算法则,这样的教学与灌输法没有太多的区别。很显然,本节课上述目标均未实现。我们不得不反思,问题出在哪里?是教学设计不合理?是老师的引导实效性差?是学生的学习能力跟不上?是学生的基础知识没打牢?归根结底,是教师的教学观念出了问题,是教师的教学价值取向出了问题,是教师的教学环节出了问题,导致学生的数学学习经历出了问题,导致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没有养成,导致学生基本的学习能力没有得到应有的提高,从而导致学习效率低下。高效课堂的创建,不是一次教学设计能解决的,也不是某种教学模式能解决的,离不开长期的能力培养和习惯培养。但我们还是要研究模式,因为模式承载的是教学规律、是认知规律,承载的是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模式也能承载学生学习能力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第6步:总结提升

1、在充分质疑反思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总结提升,走向数学的形式化与抽象化。

2、总结提升一定要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

3、总结提升一定要让学生感受数学思想的存在及其作用。

4、引导小结列竖式计算小数除以整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1)当成整数除法计算。

(2)确定商的小数点位置。(与被除数小数点对其)

课堂实情与反思:

在课堂教学中,预设学生能从单位换算法和商变化规律中自主探索出列竖式计算小数除法的法则,但实际上预设落空,规律的总结依赖教师讲授的程度很大。通过与教研室李正梁主任交流,深受启发。反思自己本步骤的教学思路,感觉有两个问题没有琢磨明白。一是怎样让学生水到渠成的从数学活动经验中总结提炼出计算列竖式计算小数除法的法则。二是是否有必要从小数的组成和除法的意义解释算理(商的小数点要与被除数小数点对其)。

针对第一个问题的思考,对教学细节做了如下修改:

1、比较单位换算法和商变化规律法的异同,用如下板书形式呈现。

11.5元5= (2.3)元 11.55=(2.3)

(单位换算) (商变化规律)

115角5= 23角 1155= 23

(1)你能说出不同点吗?(一个是利用单位换算,一个是利用商变化规律)

(2)你能说出相同点吗?(都把小数除法转化成整数除法,都列竖式计算了一个相同的整数除法1155=23)

(1)指名板演,写的完吗?

1155=23

11.55=2.3

1.155=0.23

0.1155=0.023

(2)添加小数点游戏

1155=23

老师在被除数115中添加一个小数点,学生在商中添加一个小数点。老师改动被除数小数点的位置,学生也改动商的小数点位置。

(说明:这样设计是为列竖式确定商的小数点位置做铺垫,同时也让学生经历了一次函数思想的熏陶。)

(3)在竖式中添加小数点游戏

与(2)规则一样。

3、总结竖式中商的小数点位置特点。

(商的小数点与被除数小数点对齐)

4、总结列竖式计算小数除以整数计算法则。

(1)当成整数除法计算。

(2)确定商的小数点位置。(与被除数小数点对其)

精打细算教学反思篇五

《精打细算》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小数除法中的部分内容。这是在学生学习了整数除法和小数意义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既是小数除法的起始点,又是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的基础。

教材通过“精打细算”情境说明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是在整数除法的计算的基础上,运用知识的迁移,只要商的小数点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就可以了。同时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又是除数为小数的小数除法的基础,因为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都要转化为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进行计算。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通过具体情境,体会小数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理解除法的意义;知道小数除以整数的方法,能正确计算小数除以整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我认为这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是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和让学生理解商的小数点是如何确定的。而关键是弄清楚商的小数点为什么要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一、在教学方法上,采用探索教学法,以“激趣—探索—讨论—汇报—总结归纳”为主线。我创设“精打细算”的情境,提出了数学问题“哪个商店的牛奶便宜”。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交流、讨论,提高对课程知识的认识;以小组活动的形式,通过合作,总结,完成对小数除法的更深层次的认识、理解与提高。通过最后的总结,使学生能结合生活实际,用所学数学思想解决现实中的问题,提高自己的计算能力和体会除法的意义。

二、在学习方法上,鼓励学生通过合作学习、自主探究,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学生应该先学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这部分知识是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的基础,要求学生不但要会算,还要熟练的掌握知识点:

(1)要按照整数除法计算;

(2)商的小数点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3)除到小数部分有余数时,可以添0继续除。

虽然在课前就重难点准备几种不同的教学情境,结合情景我把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中的遇到几种情况:一般情况、整数部分商0的,小数部分十分位、百分位不够除用0占位的,整数除以整数商是小数的,以及除到被除数的末尾不够除,根据小数的性质添0继续除的,我都有所准备。但由于时间设计上前松后紧了,因此有些情况没来得及重点指给学生。

新课标指出教师既是课堂的组织者,更是引导者,只有充分的考虑教学各个环节,特别是从学生学习的角度去思考设计教学,去思考教学中有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学生在这样地教学设计中,可以循序渐进地增强学生的合作交流水平,学会倾听他人意见,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与主张,勤于思考、善于总结,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

总之,面对新课程课堂教学的成功与失败,我将真实的对待、坦然地看待,将在不断地自我反思中加强“课标”的再学习、再实践,相信能在不断的反思中成长,在不断的实践中发展,在不断的成长中创新!

相关范文推荐

    2023年四年级数学角的画法教学反思 四年级数学教学反思(优质7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

    2023年大班亲子拼盘活动方案设计(大全8篇)

    为了确定工作或事情顺利开展,常常需要预先制定方案,方案是为某一行动所制定的具体行动实施办法细则、步骤和安排等。通过制定方案,我们可以有条不紊地进行问题的分析和解

    2023年水的教案活动延伸(优质7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优秀教案范文,欢迎阅读分享,希望对大

    改变的话题高考(优秀5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我给大

    护理个人简历最好(优质5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

    2023年三年新学期开学计划(通用10篇)

    光阴的迅速,一眨眼就过去了,很快就要开展新的工作了,来为今后的学习制定一份计划。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计划吗?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计划范文,欢迎大

    教师党员活动记录内容 教师党员工作总结报告(通用5篇)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这里我整理了一

    2023年初三班主任工作计划上学期主要工作内容(优质5篇)

    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我们又将迎来新的喜悦、新的收获,一起对今后的学习做个计划吧。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计划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个人

    2023年年会主持稿开场白(通用9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

    2023年大学阳光体育活动有哪些 大学生劝烟活动心得体会(通用7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