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留守儿童情况报告制度 留守儿童受教育情况调查报告(优质5篇)

时间:2023-09-23 作者:念青松最新留守儿童情况报告制度 留守儿童受教育情况调查报告(优质5篇)

随着个人素质的提升,报告使用的频率越来越高,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逻辑的合理性。报告帮助人们了解特定问题或情况,并提供解决方案或建议。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优秀的报告文章怎么写,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留守儿童情况报告制度篇一

留守儿童受教育情况调查报告

商州区黑山镇全镇人口14766人,在校学生1051人,其中初中324人,小学510人,留守儿童全镇453人,小学325人,初中128人。调查显示,留守儿童中有大部分处于1—15周岁。父母外出打工后,与留守儿童聚少离多,沟通少,远远达不到其作为监护人的角色要求,而占绝对大比例的隔代教育又有诸多不尽人意处,这种状况容易导致留守儿童“亲情饥渴”,心理健康、性格等方面出现偏差,学习受到影响。通过调查显示:

很少与父母联系的23.9%

认为一个幸福的家庭应该和父母在一起的79.3%

非常想父母的65.0%

做错事被批评时当面顶撞的8.4%

拉帮结派、打架斗殴的12.3%

在学校里基本上没有朋友的17.5%

遇到困难自己解决的45.5%

和(外)祖父母生活在一起的63.5%

觉得自己很一般的52.7%

觉得身边的人不太关心自己的49.1%

总是害怕被身边人欺负14.7%

时也面临许多方面的问题和烦恼,需要有渠道倾诉,有亲人安慰。但由于留守儿童的父母长年在外务工,有的半年、一年、甚至几年都难以给孩子打一个电话、写一封信、见一次面,以此维系亲情很难勾通思想,倾听烦恼,给孩子予以足够的关怀。有的父母多年不与孩子见面,至使孩子遗忘了父母的相貌,更谈不上有何亲情。

二、大多数留守儿童学习成绩中等偏下。尽管有许多留守儿童也表现出了强烈的求学愿望,然而,留守儿童实际学习情况却不容乐观。从总的调查情况来看,留守儿童只有2%的成绩优秀,10%的成绩中等偏上,成绩中等或中等偏下水平和相当差的却占到了88%!这主要是由于心理问题的干扰以及学习自控力较差所造成的。在我们的问卷中,有绝大部分的留守儿童反映无人督促学习,这反映出监护人本身的态度和能力减弱了原有家庭的监督作用,影响了他们自控力的形成。

三、心理封闭和情感世界问题。据调查显示,留守儿童监护人对留守子女的心理健康问题介入较少,关注不够。由于远离父母,缺少了起码的与父母交流的机会,而监护人又无暇顾及他们的情感变化,这对留守子女的心理健康极为不利,常引发种种心理病症,如感情脆弱、自暴自弃、焦虑自闭、缺乏自信、悲观消极。

四、监护人缺乏保护意识导致的意外伤害比例较大。由于大部分留守儿童属于未成年人,缺乏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对突发性事件也缺乏应变和自救能力,没有父母的直接监护,容易受到不法分子的侵害和利用。加上不少留守儿童上学路途较远,经常起早摸黑赶路,人身安全令人担忧。

五、留守儿童的行为习惯较差。大多数留守儿童自我控制能力不强,生活习惯不良,表现在不讲卫生、不换衣服、挑食挑穿、乱花钱;有的留守儿童行为习惯较差,在家里不听代养人教导,顶撞祖辈、不服管理、我行我素。

六、黑山镇学校的应对办法

1、实行留守学生的普查登记。各中小学校在新学期学生报道时将父母外出情况和家庭成员情况逐一进行登记,建立“留守儿童”档案。记录“留守儿童”的个人情况和监护人及临时监护人的情况,准确掌握留守儿童的个人信息,为有针对性的开展教育和管理工作奠定基础。

2、充分发挥学校教育主阵地的作用。在中小学校普及实行教职工结对帮扶、学生结对帮扶留守学生和“代理家长”制度,建立“留守儿童之家”,使留守儿童体会到家庭的温暖。建立健全教师家访和与留守儿童谈心制度。定期召开帮扶教师、留守儿童、临时监护人座谈会,引导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开设亲情电话,让留守儿童的父母知道校长、班主任等老师的电话,加强学校、家长和孩子之间的联系和交流。

助他们走出自闭的心理障碍,帮助他们改正不良的行为习惯,树立正确地人生观和价值观。

4、开展心理咨询活动。重视心理健康教育课,建立心理咨询辅导站。特别是班主任要及时发现孩子的心理问题,与由心理障碍的学生进行交流。及时排除他们心理上存在的问题。帮他们养成健康的,积极向上的心态。

八、建议

1、慎重选择。父母外出打工要三思而后行,多考虑考虑孩子,孩子的前途比金钱重要。如果家庭经济确实困难,可让文化程度稍高的一方留在家中监护子女,一般以母亲为主,母亲心细,有耐心,孩子更愿意与她们交流。父母都外出务工的,如果条件允许,可让其在打工地接受义务教育。

2、定期“温馨对话”。在外打工的父母,一定要及时了解子女的近,一方面利用书信或电话定期与孩子进行进行交流沟通,让孩子感到父母的关爱,家庭的温暖,另一方面向老师和临时监护人即使了解孩子学习生活等个方面的情况。

3、寻找“代理”,如果家庭经济确实困难,需要父母双双外出务工而祖父母又没有能力照看孩子的,父母可在亲戚朋友中为孩子寻找“代理妈妈”和“代理爸爸”。“代理妈妈”和“代理爸爸”既可以辅导孩子学习,又能够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孩子进行思想道德教育。

黑山九年制学校

2013年4月21日

留守儿童情况报告制度篇二

思想政治课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题 目: 留守儿童受教育的调查报告 姓 名:

学 号:

年级专业:

指导教师:

××××年 ×月 ××日

留守儿童受教育的调查报告

调查人:

调查时间:××××年×月 调查地点:河北省南和县 调查对象(印章):

调查目的: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城市化和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由于经济、家庭等各种原因,在广大农村也随之产生了一个特殊的未成年人群体——农村留守儿童。因该群体在不断的扩大,留守儿童的受教育问题引起政府和社会普遍关注。客观真实的了解留守儿童受教育方面的具体情况和整体概况,认识和把握时下农民工子女在教育方面的倾向和基本问题,并且通过对不同地区不同经济状况的调查,了解农民工在教育其子女观念中存在的差异。

为了摸清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现状,探寻更多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有效途径,我们小组于近日就当前农村留守儿童受教育问题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此次调研的情况报告如下:

一、南和县农村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

南和县位于河北省南部,邢台市东侧,属邢台市管辖,全县辖3镇5乡,216个行政村,总面积418万平方公里,总人口将近33万,现有各级各类学校98所,其中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学校94所,普通高中1所,职教中心1所,教师进修学校1所,特教学校1所。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35994人,高中在校生4473人,在园幼儿总数8224人。其中男生24940人,女生23751人,性别比为1.05:1,留守儿童8025人,留守率为16.5%,其中小学生5413人,中学生2604人。由此可见,留守儿童这一群体在当地儿童中占到相当的比例。南和县一直是以农业为主要产业,随着国家改革开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开始涌入像北京、上海一类的经济发达地区,这也就造成了当地农村留守儿童群体在不断地扩大,由于缺乏父母的温暖与关爱,使得他们在如何更好的受教育和健康成长的问题上得到政府和社会各界的热切关注。

二、南和县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和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农村留守儿童是农村社会转型时期和农村大规模劳动力到城市就业后出现的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由于家庭不富裕,父母长期在外,他们大都跟祖辈、亲戚生活在一起,还有的甚至是独自生活。种种原因造成了他们生活中缺少父母的影子、父母的温暖,也造成了他们形成不同于其他孩子的生活学习习惯。在当地,我们抽查果寨、白庄、胡佃三个村落进行了调查,了解到特殊的学习和生活环境,给农村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及心理发展都造成了一些不利的影响,这些影响在他们受教育的问题上表现的尤为突出,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思想道德教育的缺失

留守儿童正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同时也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期。父母不在身边或监管人对其监管的不到位,周围的一些不良价值观对孩子们单纯且没有生活阅历的心灵有着很大的影响。抚养人或监护人对留守儿童的家庭教养方式普遍采取的是溺爱型,从而导致他们道德情感的缺失,只知道单向的接受爱而不去施爱。对家长、朋友、邻居和周围的社会冷漠少情且缺乏社会责任感。他们往往在认识、价值观上产生偏离和个性、心理发展变的异常,这些错误的认识、价值观和心理缺陷,使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冷漠、敏感、孤独、胆怯、自卑和自我封闭等不良情绪。同时留守儿童缺乏必要的自觉性和自律性,很多人道德意志薄弱,有的吸烟酗酒、赌博、迷恋网络,有些甚至与社会上的不法分子混在一起,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

(二)家庭教育的缺失

c66.67%16.0c76.39%55.0料等。同时,大部分留守儿童家里

da25.00%2.0c有很多家务和农活,由于父母在外

b50.00%8.0c50.00%8.0c75.00%6.0打工,这些工作大部分都落在了孩子身上,经调查大约有73.3%的儿童课余时间主要用于做家务和干农活,因而他们在学习上的时间就很少了。另一方面,由于87.5%的留守儿童的监护人是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其他监护人仅占12.5%。由于监护人的年纪比较大,而且大都是小学学历,甚至没有上过学,因而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往往力不从心,孩子也很少向家人请教学习问题。其结果是留守儿童学习成绩较差,仅有16.7%的儿童成绩较好,大多数留守儿童的成绩都处于中等偏下,辍学、失学的现象屡见不鲜。

影响留守儿童受教育的一个很重要因素是父母对待孩子的态度,由于父母长期

16.67%d20.0a6.67%8.0b10.00%12.0a19abcdpies show counts在外打工供给家里的生计,加上父母平常对孩子生活学习的不关心,在潜意识里给孩子树立了读书无用论的思想,使孩子产生厌学甚至退学的想法。有些父母很是重视孩子的学习,这样的家长往往只注重孩子的成绩,其他德、体、美、劳等通常被排除在外,使孩子的教育成长畸形发展。

(三)留守儿童上学难

c66.67%80.0由于家庭经济贫困,留守儿童上学负担重,导致一部分人辍学在家。因为儿童成长的过程中父母的关爱和教育是极为重要的,因此很多父母都带着孩子出去打工,但是由于城乡二元户籍制度在我国长期的存在,导致城市和乡村之间的发展不均衡,在两地的教育问题上亦是如此。农村地区经济落后,教育教学设备、师资条件较差,这些都不足以使孩子受到良好的教育。但是我国实行学生户籍所在地就近就读的原则,成为阻碍他们外出就读的障碍,并且大多数学校的升学考试、中考、高考等都要求是当地户口。在外地读书,还涉及到教科书版本不同的问题,在一些学校就读需要交纳高额的转学费和学杂费,而这不是一个农村家庭可以承担的,因此留守儿童大多都留在教学条件较差的农村上学。

(四)家长与学校沟通少 父母外出打工,往往由于工作忙、工作累,很少关注孩子的学习生活,因此,在同与孩子老师联系的次数就比较b78.26%72.0ca33.33%4.0b66.67%8.0少了,父母与学校不联系或偶尔联系的占93.3%,经常同学校联系的仅占6.7%。由此可见家长与学校联系大都很少,因此父母很难了解到自己孩子的受教育情况,而通过学校一起教育引导孩子就更加困难了。父母是家里的经济支柱,同样他们在关爱孩子时更注重物质经济层面的,往往忽视了孩子心理需要温暖和呵护。

(五)学校、老师教育不到位

在农村学校,留守儿童往往是分散着的,通常一个班级可能会有几个学生是留守儿童。老师一般注重的是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而学生的思想道德、心理健康和生活上的问题一般会忽略过去,甚至很多老师对自己班里的留守儿童不甚了解,从而很好的教育关爱留守儿童也无从谈起了。

学校在制定规章制度分配任务时,往往不会对留守儿童进行特殊的照顾,有很多学校建立了留守儿童档案,但没有得到好好利用,使之成为了一个空架子,这是在处理留守儿童受教育问题上的一大浪费。

综上所述,我们虽然在处理留守儿童问题上有一些措施,但是由于与现实情况的差异等原因,使得该问题得不到很好的解决。而探究留守儿童生存状况、寻求有利于留守儿童健康发展的对策和措施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关系儿童发展与社会稳定的头等大事,因此我们要找对策,找解决之路。

三、关于留守儿童受教育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一)针对留守儿童思想道德教育的缺失,学校应该开设心理辅导课,老师在平时尽量关爱那些由于家庭生活的不完整,在心理发展上存在更多的困惑与问题的留守儿童,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生存教育、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给予他们老师的爱、集体的爱来弥补他们缺少的父母的爱。

政府要把培育农村良好的育人风气作为一项基础性工作来抓,营造良好的育人风气,引导留守儿童树立正确的认识、价值观和心理发展,让他们明白知识的重要性,坚决使留守儿童完成学业,决不能让农民工群体“富了一代人,垮了下一代”。

(二)《中共中央关于加强中小学生德育工作通知》中指出:家长是孩子的启蒙老师,所有家长都应对社会负责、对后代负责、身体力行、教育子女。要转变陈旧落后的家庭教育观念和方法,提高家庭教育水平,教育部门和学校要积极主动地指导家庭教育。由此可见,父母对于孩子的教育是极其重要的。要解决留守儿童受教育问题,家长就必须多多关注孩子,让孩子感受到来自父母的爱,让他明白自己父母的一片苦心,使他树立奋斗的动力。还有平时多了解孩子的学习生活,尽量把电话替换成书信,这样更容易让孩子明白自己在受着关注,可以更好地进入孩子的内心,抚慰孩子孤寂的心灵。

由于监护人不能很好地解决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问题,这就需要强化学校的教育作用。建立、健全留守儿童档案,作为学校与孩子监护人和外出务工家长联络的桥梁和纽带,构建学校、留守儿童、留守儿童父母、监护人多方多元互动的局面。在学校老师需要给予留守儿童更多地关注,尽可能的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上的难题。学生之间可以成立互帮小组,可以互相解决学习上的问题,在生活中也可以互相帮助,以集体的温暖去关爱他们。

(三)政府应加快户籍制度改革,逐步消除城乡差别。改革现有的户籍制度,打破“二元”体制,开辟农民工子女就学的“绿色通道”,加快城乡发展,逐渐消除医疗、就业、保险、住房等城乡壁垒的限制,使农村劳动力自由的流动,留守儿童不再留守,让他们可以享受到优质的教学资源,实现教育公平。

(四)政府应加大教育投资力度,并高效率地利用教育投资资金。

科学高效的配置乡镇中小学教育、教学资源,一些地区可以创建的具有地方特色的“留守儿童温暖之家”,在方便留守儿童住宿的同时,也让他们感受到了群体中的温暖和关爱;对学校老师进行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知识培训、考评,并制订科学合理的奖惩机制;在当地发展县域经济,吸引外出务工人员回乡投资或就业;加快新农村建设,农村经济发展,生活水平高了,就业机会多了,外出务工人员就会逐渐减少,当地的留守儿童也会相应的减少,留守儿童受教育问题从而也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

(五)各级政府要积极调动社会各方力量参与到留守儿童受教育问题中来,推动社会关注,使之形成合力,对留守儿童进行捐赠和资助。社会各界要积极配合有关部门依法加强对网吧、游戏厅等娱乐场所的监管力度,定期组织留守儿童参加各种生活技能的培训及竞赛活动,鼓励他们走出校园参加各类义务劳动,培养爱国、爱家、自立、自强、乐于助人的良好品德。

各级妇联、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农村的基层组织及基层教育部门要利用自身影响力,积极开展活动,维护留守儿童的受教育权利,为他们创造更好的教育环境,为下一代撑起一片蓝天。

四、留守儿童需要全社会共同的关心、关爱和关注。

就目前政府针对留守儿童受教育问题所制订的各项政策及实施的状况来看,现实与目标还有不小的距离。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与思想道德教育缺失、家庭教育的缺失、留守儿童上学难、学校老师教育不到位、家长与学校沟通少以及我国目前所处的发展阶段有关。各级政府应同社会共同构建“以人为本,关爱留守儿童”的公平自由平台,鼓励大家参与到关爱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工作中来,为构建和谐稳定的社会主义社会献出自己的力量。

留守儿童情况报告制度篇三

××是个农业县,青壮年劳力外流量大,留守儿童多,据统计 (以父母双双外流为统计对象),全县5——16周岁少年儿童55314名,其中留守儿童约17816名,占这个年龄段总数的。个别村庄的儿童留守现象尤为严重。例如杨溪乡墩上村第二村小组,5——16周岁的22名儿童中有20名留守,留守率达91%。儿童留守,尤其是农村儿童留守值得我们高度关注。

农村留守儿童的监护主要是:隔代监护——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看管;委托监护——借居在亲友家;无人监护——独立面对生活。从调查的情况看,隔代监护的留守儿童比例占到。这些留守儿童的亲情教养和家庭教育存在一定的缺憾,在学习、生活和思想品德方面问题日益凸显。

1、学习成绩差强人意

上课不认真听讲,课后不用心温习,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成绩不理想是留守儿童中较普遍的现象。抽样调查显示:留守儿童中学习成绩较好的占1%,中上的占18%,中下的占81%。究其原因主要有:一是父母期望值过低。部分农村家长认为,农村孩子学业有成的少,因而将孩子的前途定位在外出打工上;一些家长认为读书并不重要,自己不读书,外出经商照样赚大钱,因此不重视子女的学习。二是监护人无力辅导学业。隔代监护的老人普遍年龄大、文化程度低,有的还要农作,在时间和精力上,难以给留守儿童进行学习上的帮助和辅导。三是监护人教育意识淡薄。据许多教师反映,有的监护人认为把孩子送进了学校就归学校管,与自己无关,自己不知道怎么管,也管教不了。

2、心理健康问题众多

义务教育阶段的少年儿童还处于他律阶段,自律能力很弱。留守儿童的监护人对孩子大都采取“只要不犯大错就行”的放任态度,导致部分留守儿童养成自私任性、孤僻顽劣等极端性格。究其原因,一是价值导向有偏差。父母常年在外,对孩子采取“物质+放任”的方式进行,使得孩子养成好逸恶劳、奢侈浪费的陋习,而在学习中又缺乏进取心和刻苦钻研精神。二是心理疏导不到位。少年儿童正处于情感、性格变化的转折期,成长过程中产生的许多烦恼与冲突,需要畅通的倾诉渠道,需要正确的引导。但由于远离父母,缺少了起码的交流,而监护人又难以察觉他们的情绪情感变化,进而产生众多的心理问题。三是教育方式不得当。在留守儿童中,放纵溺爱型家长和“棍棒教育”型家长的比例高。监护人管不了、不敢管、不知如何管,父母在外又管不着,无形中助长了孩子极端个性的发展。

3、情感干涸呼唤亲情

父母在外打工对留守儿童生活的影响较为复杂,其中情感缺乏是最严重也是最现实的问题。研究表明,亲情关系直接影响到孩子的行为习惯、心理健康、人格与智力发展。留守儿童长期缺乏亲情的抚慰与关怀,往往焦虑紧张,缺乏安全感,人际交往能力较差。从调查的情况看,许多留守儿童表现出对家庭经济、父母健康和安全的忧虑,不希望父母常年在外打工。

儿童留守是当前一个不可小视的社会问题,也将在一定时期内存在。解决好留守儿童问题,是事关下一代青少年成才的一件大事。

1、学校应成为留守儿童温暖的家

学校应担负起留守儿童的教育责任,成为留守儿童温馨的家。××县韬奋学校于去年9月开办留守儿童托管班,创建了留守儿童教育管理“一三四”育人模式,即,一个重心:以寄宿制管理为中心,从行为习惯、学习生活、课外活动等多方面对留守学生进行引导和管理;三个立足点:从学生、教师、家长三个方面突出要求,优化教育和管理,加强了与留守学生家长的`沟通,定时、及时向他们反映孩子的在校情况和表现;四个建立:建立留守儿童个人档案,建立留守儿童成长记录袋,建立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建立结对帮扶制度,全方位关爱留守学生。可以说,韬奋学校为留守儿童再创了一个温暖的家。

韬奋学校的做法,对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成才起到了积极作用,其中的经验值得一些学校借鉴学习。

2、要努力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县关工委组织“五老报告团”进校开展思想道德、家庭教育、法制教育等活动和邓埠镇倪桂村关工委正在实施的对村里部分留守儿童进行义务监护等措施,对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起了一定的作用。因此建议政府和社会各界对留守儿童给予更多的关爱:

(1)为学校、留守家庭捐赠亲情电话,方便孩子与父母的亲情沟通;

(2)努力创建良好的社会风气,为留守儿童的成长营造良好的氛围,社会各界多关注一些身边的留守孩子,给他们更多的关爱和温暖。

(3)创办家长学校,提高家长素质,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

3、家庭要注重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

家长要提高教育素养,改进教育方式,帮助孩子逐步自律、自主,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保持与学校、老师的联系,关注孩子的学习生活心理变化。家长应尽可能在本地务工或一方在本地务工,并常回家看看孩子,加强亲情沟通。

留守儿童情况报告制度篇四

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到城市打工,而自己留在农村生活的孩子们。他们的出现源于父母为了生计外出打工,但又因种种原因无法将子女一起带到身边上学,子女只能留在了农村家里,父母一方或爷爷、奶奶、其他亲属代为照看。

留守儿童因为父母不在身边,缺少父母之爱,缺少良好的教育管理和指导,容易导致心理上的缺陷和行为性格上转变,对他们的健康成长带来较大的影响。

针对这一问题,调查留守儿童生活现状、学业学习、心理健康、行为性格等方面的基本情况,掌握留守儿童的成长环境和目前的成长发展情况,对比留守儿童与父母均在身边儿童的差异,分析留守儿童行为、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探索促进留守儿童顺利健康成长的对策,意义重大。

学校现有6个教学班,学生xx名,教职工18名,经摸底调查,我校现有留守儿童xx人,占在校学生总数的xx.6%,其中父母双方都外出务工的留守儿童x人,占留守儿童总数的xx.8%。

对四、六年级的20名留守儿童进行问卷调查,问卷调查涉及生活现状、学业学习、心理健康、行为性格等方面的xx个问题,比较全面的了解了我校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

本次调研,分三步进行。

第一步:准备。确定调查目的、对象(四、五、六年级)

调查内容、方法,查阅资料,制定问卷调查表。

本次调查问卷是根据国家《关于大力开展关爱农村留守儿童行动的意见》精神,设计了《蒿塔小学留守儿童问卷调查表》,调查表包含生活现状、学业学习、心理健康、行为性格、受关注程度和自信心等几个方面的18个问题,通过学生对问题的回答选择,统计对选择项目的人数占参选总人数的百分数,来了解学生总体上的现状和心理倾向性特点。调查表如下。

蒿塔小学留守儿童问卷调查表

1.你爸妈外出务工多长时间了?()

(1)一年(2)二年(3)三年(4)更长时间

2.爸妈外出务工,你和谁生活在一起?()

(1)爷爷奶奶(2)外公外婆(3)寄宿学校

3.爸妈不在身边,生活上有什么变化?()

(1)没有变化(2)更自由了(3)过得不如以前好

4.爸妈不在家,你是否感觉安全?()

(1)不安全(2)安全(3)在不在都一样

5.爸妈不在身边,对你的学习有什么影响?()

(1)没有影响(2)我进步了(3)我退步了

6.爸妈不在身边,你的行为习惯有什么改变?()

(1)没有改变(2)更加懂事了(3)缺点又增加了

7.爸妈不在身边,你的性格有什么改变?()

(1)更加开朗了(2)更加孤僻了(3)没有变化

8.爸妈不在身边,你有心事向谁诉说?()

(1)家人(2)老师(3)小朋友(4)谁都不说

9.你对爸妈满意吗?()(1)满意(2)不满意(3)无所谓

10.你想爸妈了,会怎么做?()

(1)打电话或写信(2)不作声或偷偷哭泣(3)找爷爷奶奶说话(4)从来不想

11.你与父母的联系()。

(1)每月一次(2)每周一次(3)每天一次(4)不常联系,记不清

12、你敢把你的真实想法告诉父母吗?为什么?()

(1)不敢。因为()a、不想再给他们添麻烦;

b、怕父母不理解,批评我;

c、因为我不认真学习,不好意思说;

d、因为我说出来,他们也不理或不答应。

(2)能把真实想法告诉父母。父母理解我,我也理解父母。

13、学习情况调查()(可以填几项)。

(1)学习压力大;(2)我的成绩可以;(3)我爱读书;(4)我的成绩不好;(5)我不爱读书;(6)上学不如打工等。

14、本期老师找你谈过几次心?()

(1)没谈过(2)谈过()次

15、谁给你的压力最大():

(1)父母;(2)老师;(3)自己;(4)其他家人

16、除吃饭的钱外;每周有零花钱_____元。

17、我自己感觉()(1)、很优秀(2)、比较好(3)、比较差;(4)很差。

18、我最希望和在一起,因为。

第二步:发放问卷,进行调查。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调查表100份,由于低年级学生较小,留守儿童人数相对较少,所以问卷调查主要选取四、五、六年级的学生,调查学生的在校外的生活和表现,以及调查表上具有的内容。

留守儿童情况报告制度篇五

临沂市是农业大市,总人口1018万人,农村人口占75%以上,全市在外务工人员万人,农村留守儿童万人。农村留守儿童作为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而催生出来的特殊社会群体,存在的问题日益突出。为全面了解临沂市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状况,推进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工作,最近市妇联通过问卷调查、走访座谈等形式,对苍山、*邑、临沭等县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现状进行了认真调查,情况如下:

本次采取抽样的方式,对300名5

--

17岁的留守儿童进行了调查,其中学龄前儿童5名,学龄儿童295名。他们当中男性留守儿童165人,占被调查留守儿童总数的55%,女性留守儿童135人,占45%。

1、留守儿童父母外出务工情况。调查显示,父母外出务工以父亲单独外出务工和父母双双外出务工居多,分别占和,母亲单独外出务工占。的留守儿童与父亲或母亲一起生活,其中与母亲生活在一起的留守儿童比例占,与父亲一起生活的仅占。

2、留守儿童家庭生活环境情况。从总体情况看,留守儿童的监护人多数是儿童的祖父母、外祖父母或其他近亲属。的留守儿童随祖父母、外祖父母一起生活,的留守儿童与其他亲戚一起生活,的留守儿童由老师或其他人担当监护人,隔代抚养情况较为普遍。

3、留守儿童学习情况。从调查情况看,留守儿童学习成绩多数处于中下游,成绩优秀的较少。295名学龄留守儿童中,47人学习成绩优秀,占;106人学习良好,占;129人学习成绩一般,占;10人学习成绩较差、3人因学习成绩不好辍学,占。其中,有的留守儿童在学习上遇到困难需要辅导时首选的是老师,单独选择监护人或哥哥姐姐辅导的仅占。

4、留守儿童心理情况。在“你不开心时,会有下面哪些想法”问题中,的留守儿童选择“想早点长大独立”,36%的留守儿童“想让父母安慰自己”,的留守儿童“觉得没有人关心自己”,的留守儿童存在“觉得别人看不起自己或自己不如别人”的思想,4%的留守儿童“想离家出走”,且多为男孩。以上说明,相当一部分留守儿童渴望父母的关怀与温暖,希望多与父母进行心灵的沟通交流,有的因父母不在家而感到遭受歧视、孤独无助、悲观寂寞。

5、监护人家庭教育知识了解情况。被调查的留守儿童监护人文化程度普遍偏低,小学文化程度及文盲的179人,占总数的。的监护人认为教育孩子的知识是自己摸索出来的,33%的认为是从长辈那里学来的,参加过专门的家庭教育培训班或家长学校学习的仅占3%。有的监护人很少或从不主动与孩子聊天,即使聊天涉及最多的是学习,其次是生活情况,关心孩子情绪问题的只占13%。

儿童时期是人生中受教育、长身体、培养健康心理的关键时期,他们不但要接受学校的教育,还要接受社会的关爱,更要沐浴在父母亲情的家庭教育之中。农村留守儿童在最需要父母关爱的时期远离了父母,由其他人代为监护,使这些儿童的受教育状况、健康成长受到了较大的影响。

1、父母关爱严重缺乏。在调查中发现,尽管有的外出务工父母一个星期左右与孩子联系一次,的半个月或一个月与孩子联系一次,但父母探家情况多为半年以上一次,有的甚至几年不回家。由于父母常年在外,长期和孩子分离,对孩子缺少关爱,缺乏交流沟通,导致亲情缺失,监护不力,致使一些留守儿童软弱无助,自卑封闭,逆反心理严重。

2、隔代教育力不从心。从调查情况看,留守儿童家庭隔代教育占半数以上,由于祖辈与孙辈年龄相差一般都在50岁左右,且祖辈大都文化程度偏低,多数是文盲或半文盲,思想观念与孙辈有很大差距,难以与孩子交流沟通,有的还要干农活维持生活无时间监护孩子,有的体弱多病无能力监护孩子,有的同时照看几个孙辈无精力监护孩子,加之缺乏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往往只满足孩子物质、生活上的需求,缺少精神、道德上的教育引导,甚至娇生惯养、放任自流。

3、家庭学校沟通不够。留守儿童的监护人,尤其是祖辈监护人,很少甚至从来不主动与孩子的老师联系或参加家长会,缺乏与学校的沟通,不能及时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情况,有的学校老师很少对孩子进行家访,没法向家长了解学生在家庭中的真实情况,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不能实现有效对接,有些调皮的孩子抓住这个空档,在学校欺骗老师,在家里又蒙骗监护人,影响了留守儿童的品德和学习发展。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