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扶贫督查报告 扶贫开发调研报告(优秀5篇)

时间:2023-09-23 作者:翰墨最新扶贫督查报告 扶贫开发调研报告(优秀5篇)

随着个人素质的提升,报告使用的频率越来越高,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逻辑的合理性。那么报告应该怎么制定才合适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报告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扶贫督查报告篇一

告 扶贫开发调研报告 4 篇 ? **镇扶贫开发工作调研报告 ? 为完善扶贫开发工作机制,创新财政扶贫工作方式,我们带着是否继续对贫困对象实行救助式扶贫的问题,对国家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重点乡镇——**镇的贫困状况和扶贫方式进行了认真调研,并在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中,选择扶贫方式进行了认真思考,谨借此文谈点见解和建议。

收入总共万元。

(二)贫困现状 ? 全镇现有绝对贫困人口 1140 人,低收入贫困人口 3477人。因全镇均为典型的高山地貌,乌肖、乌吉民等村还活在一方水土养不富一方人的地方,主要劳动力大部分都外出务工。为改变这部分人的生存环境,县委、县政府组织县财政局、县扶贫办等相关部门,竭力配套改善村民生产基础设施,尤其是在近几年来,相关部门组织实施的各项扶贫项目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经济、生态效益,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三)贫困成因 ? 1、受自然条件的影响。**镇大部分村寨位于深山区,海拔高,地理条件差——气候条件不好,道路交通不便,信息传递不灵,基础设施落后,农业生产收效不良,农产品经济价值不高,农民增收不快,改变自然状况的能力不强,使得农民生活在一个“自然条件差——农民收入低——改变自然条件难——农民收入低”的恶性循环中。

2、受劳动力文化素质的影响。由于受经济、地理、人文、传统等因素的影响,农民受教育的程度大大低于市民,尤其在偏僻落后得山村,农民的教育状况更不容乐观。根据20xx 年人口普查,我国农村劳动力受教育年限仅为年,小学以下文化程度的农村劳动力高达%。20xx 年的调查显示,在低收入人群中(纯收入 924 元/年·人),**镇 18—45 周岁劳动力(农村主要劳力)文化层次很低,高中仅占%,小学及以下占 %,在郎德的务农劳动力中,初中以下学历所占比率高达%。由于文化层次偏低,小农经济意识较严重,种植养殖的生产经营方式陈旧,接受新的知识文化的能力相对较弱,劳动力转移输出困难,这给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很大的挑战,并且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这逐渐成为推动社会全面发展过程中的最主要的不利因素之一。

3、受产业结构的影响。受自然资源和地理位置所限,**镇长期以来缺乏工矿业及第三产业,尤其在一类、二类村,第三产业几乎没有涉足。种养殖业投入大,收益小,且主要目的是自产自消,商品率不高;经济作物播种面积小,且收效不好,质量不高,农民收入渠道单一。除了传统农业,唯有收效的是郎德上寨旅游业,但由于管理人员的文化素质低下,管理办法不科学,管理方式不规范,农民市场意识不足,服务质量不高,其发展初步凸显瓶颈。虽然在“旅游兴镇”的战略思想指导下,近年对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投入比较大,但还处于在对点(上、下郎德)的阶段,一时难以全面铺开。

4、受主劳多病的影响。山区的农业,是一种沉重体力劳动的行业,主要劳动力生病得不到有效的防治和治疗,造成返贫现象突出。一个家庭祈求的是风调雨顺、守望的是五谷丰登、最大的愿望是家庭健康。但受山区自然经济条件的影响,尤其是高、寒、僻远地带卫生防疫工作跟不上,人们缺乏最基本的保健,引起病灾,有的甚至一病不起而引起返贫;受经济条件所限,“小病拖,大病挨”而失去健康引起返贫。这些主劳大都是家庭的脊梁,主宰幸福安康之神,因“病灾”将会使原本不殷实的家庭“没落”为贫困户人。

由于上述的产业结构单一、缺乏生产资金和农民科技文化素质的低下等因素,农民对自给自足的传统自然经济依赖性极强,而且,对病虫害的防治力度不足、方法不科学,农业收成的好坏基本取决于当年天气状况。近年,气候变暖逐渐明显,旱灾频繁,严重影响了农民的农业收入,造成农村生活“根基不稳”的现象。同时,在调整产业结构的过程中,部分农户倾其所有并贷款投入到扩大生产,发展经济作物种植、养殖等造成暂时返贫。我镇排夫村部分农户为调整产业结构,拉钱负债的购置折耳根苗、魔芋种、良种肉牛等,但因缺乏经验,市场了解不足,加上经营不当,农产品最后不能转变成商品,目前,这些农户已是耗尽积蓄,甚至影响往后几年的农业生产投入。

贫的有 309 户、1083 人。

(二)高山农业支柱产业形成难 ? **镇海拔高,农田分布在高山上,全镇群众沿袭着以种粮为主的传统生产模式,经济林园面积狭小。使得一方面支柱产业科学定位难。高山地区受自然条件和市场发展的影响,尚未寻求到稳定增收的支柱产业;二方面支柱产业规模经营难。高山地区粮经兼作,且多经品种繁杂,要形成产业格局,需要大量的资金、物资,仅靠本地农民现有经济实力难以面对和承受产业结构的重大调整;三方面,高山支柱产业产品销售难。高山地区基础设施薄弱,严重制约了产业带的形成,因此,要谋求产业的发展尚需围绕基地,加速公路、水利、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

(三)农村生产生活环境改善难 ? 由于我镇自然环境恶劣,居住在高寒、偏远的农民生产生活异常艰苦。一是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大效益低。据统计全镇还有 9 个自然村不通公路,要修通这 公里 路需投资万元以上;解决人畜饮水困难需投资 50 万元以上,且投入量大而产出率低。二是农业实用技术推广难。由于受到打工经济的影响,中青年农民大多外出打工,新型农业实用技术推广难度大,从而阻碍了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

定位,生产经营适得其反,血本无归形成的贫困。二是灾害重建、规模发展至收益过渡期间形成的贫困。对于这两种致贫因素,难以认定扶持范围和标准,既使配套了相应政策也难以到位。

(五)阶段性外出务工人员过多导致农村劳动力暂时缺乏 ? 在非农忙季节,各村主要劳动力(18—50 周岁劳动力)外出比例非常高,在短期内,这种劳务输出的确给其家庭带来一定的收入,但却使得一些财政扶贫资金项目难以实施,生产生活条件得不到改善,长期制约了农村社会经济发展。

(六)扶贫资金投向范围偏小 ? 贫困村分类有利于政府对扶贫开发进行分批引导,确保资金投向实现整体(整村)公平,但以“一类、二类”作为资金投向的“导航器”有时难以实现各村的协调发展,扶贫开发在一定时期内显得力度不够,范围不广。

方式。

(一)严肃政策,锁定对象,突出重点区域。

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要进一步严格各项扶贫开发政策,突出扶贫开发的主体地位。一是要切实抓好扶贫开发政策的落实,让贫困农民享受政策,得到实惠,得到发展;二是要进一步锁定贫困村和贫困对象。以 6 个重点村 1608 个贫困对象为主战场,突出工作重点,明确工作对象和范围;三是认真实施规划与管理。要进一步充实、完善规划,维护规划的法律性、科学性、严肃性,要切实做到“计划围绕规划下,项目按照规划做,资金随着规划走”。

(二)量化标准,把握质量,突出重点项目。

特新奇产品,走小而精、特而优之路,使之成为农民增收的一条新门路。

第二,狠抓基础设施建设。抓好基础设施建设是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治本措施。一是坚持按照农业产业化、优化社区结构、效益优先的原则,加快扶贫公路建设步伐,在确保实现村村通公路的基础上,提高村通公路的通达能力;二是切实抓好水利设施建设,解决贫困农户的饮水困难,提高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三是加强基础设施质量监管,巩固建设成果,确保一次建成,永久受益。

第三,大力推进旅游扶贫。大力实施“旅游兴镇”战略,充分利用上郎德村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积极探索文化旅游与扶贫开发相结合的新思路、新方法。以下郎德村、“铜鼓之乡”乌流村、“芦笙之乡”南猛村等人文景观为依托,扩大经营规模和就业岗位,覆盖贫困地区农民,拉动区域经济的发展。

(三)科学分析,宏观决策,做好扶贫工作。

于现实,贴心于人民。

第二,宏观调控,微观政策。在抗灾扼贫工作中要把握大局,注重方略。一是产业规模拓展要根据市场状况,由政府主导,“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科学设计、捆绑资金、集中财力、整体推进”;二是配套政策宜实、宜细、宜操作、宜落实。对于受产业调整影响,过渡期贫困现象要制定区域产业发展新政策;对于因灾(自然灾害、疫灾)影响而返贫的要集中资金、加大投入、一步到位、不留后患;对因主劳多病而导致返贫的要采取政府扶持,社会帮扶相结合的政策措施,注重扶智力、志气,辅以适当钱物,着力发展产业,特殊安排就业。

第三,落实责任,逐个击破。要竭力想方设法提高低收入人群的收入水平,改善返贫人口的物质文化生活环境。在实际工作中,一是民政、财政、扶贫、土管、林业、农业、公安等部门要密切配合,并各负其责,各司其职;二是针对不同返贫对象,由政府主导、社会帮扶、农户自筹、亲友馈赠,使之在一、二年内恢复原气,挤入解决温饱的行列;三是特殊情况要特殊照顾。各主管部门要放宽受灾贫困户用地、用林等政策,适当免收费用;优先配备生产生活用地和经济林园,满足生产资料的供应;各类企事业单位要放宽招工条件,予以照顾。共同营造全社会抗争贫困,消除贫困的良好的氛围。

(四)创新思路,完善机制,探索扶贫新路子。

? 第一,拓宽思维,进一步整合扶贫力量。一是大力实施农村社区扶贫。充分发挥农村的先进力量,突破性的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破解农村公益事业难办的难题,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二是进一步明确扶贫责任区。把扶贫任务、目标、措施落实到人,把责任区的扶贫成效与责任单位和责任人相挂钩,做到有领导抓、有专人管,工作年初有计划、半年有检查、年底有总结;三是拓宽社会帮扶渠道。社会帮扶工作已不仅仅是党政机关和党员干部的责任,要积极鼓励社会团体、民营企业、个体工商大户等群体融入到社会帮扶工作中来,通过各种行之有效的方式,充分发挥他们在社会帮扶工作中的的重要作用,要把他们的好做法、好经验、好典型,总结好、完善好、宣传好,使之成为社会帮扶工作中的一支重要力量。

众看病难、子女入学难等问题,为他们实现脱贫致富奠定坚实的基础;三是加强监管,增强项目资金管理的透明度。按照资金性质不变、管理渠道不乱、集中投入、各记其功的要求,项目资金实行专人、专帐、专户管理,所有项目要公开、公示,接受群众监督,做到“项目到村、任务到户、登记造册、张榜公布”。

第三,依托资源,大力扶持农业的产业化发展。一是培育农村能人。引导一部分有头脑、有胆识、敢创敢干的农民专门从事农产品销售。政府要大力加强引导、扶持,提高中介组织的自我服务、自我管理的能力,真正把一家一户的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结起来;二是积极引进农产品加工企业。引进的加工企业要向精深加工的方向发展,提高加工产品的质量和档次,实现由初加工向精加工转变。进一步拓宽农产品加工范围,由传统地对粮食加工向土特产品、稀有产品加工转变。逐步提高加工水平,扩大加工规模,由小规模、低档次的手工作业向大规模、上档次的加工企业发展转变,提高农副产品加工的科技含量和综合效益,努力形成“多元化竞争,多主体进入,多渠道流通”的新格局。

推进项目的有效实施。

第五,在扶贫资金投向上,要坚持原则性与灵活性并重,在保证对重点贫困村寨资金投入的同时,对不属于重点村寨,但确实需要财政扶贫资金投入,且群众积极性高的项目要适当安排资金投入。

之一。基于该乡的典型性和特殊性,市县两级组成调研工作组再次深入村组农户,对全乡扶贫开发工作和农户生产生活情况进行调研。

一、南美乡的基本情况 ? 南美拉祜族民族乡位于临沧市临翔区西部,距临翔区政府所在地(临沧城)48 公里,东与博尚相连,东北与章驮乡相邻,西与耿马县大兴乡接壤,南同双江县勐库镇相通。全乡国土面积平方公里(人口居住密度为 36 人/平方公里)。全乡辖 4 个村民委员会,24 个自然村,33 个村民小组。xx年底,全乡总农户数为 1135 户,总人口 4368 人,其中劳动力人数 2498 人,占总人口的 57%。全乡耕地面积 13450 亩,其中水田 2792 亩,旱地 10658 亩。主要农作物有玉米、水稻、荞籽、小麦、豆类,经济作物以茶叶、核桃为主,兼有竹子、油菜、烤烟、白花木瓜等。在全乡 4368 人的总人口中,拉祜族人口 3616 人占%。xx 年的统计数显示,南美乡农民人均纯收入 1135 元,排全市 77 个乡镇的第 77 位。

祜群众走出困境的基础进一步得到夯实。

(一)温饱安居工程使拉祜族山寨面貌有了质的改变。八十年代前,拉祜族群众几乎是清一色茅草房,窄小、拥挤、破烂、黑暗,人畜同居,村寨道路泥泞,遍地牲畜粪便,一出门即满脚满腿的泥巴粪便,群众生活三分之二的时间处于饥荒状态,靠国家救济度日,生产和生活状况十分令人堪忧。自九十年代开始,国家财政以扶贫温饱安居工程形式,从解决温饱、改善生存条件入手,通过重点村建设等措施,使南美拉祜族的农田水利建设等基础设施有了新的起步,百分之百的农户由茅草房搬进了新瓦房,并实现了人畜分离。

到稳定解决。重点村建设、整村推进、一事一议、通达工程等项目实施,使全乡范围内基本实现了水、电、路、广播、电视、电话村村通,横穿乡内四个村委会连成一线的 18 公里水泥大道共投资 xx 多万元,成为全市最高标准的乡村公路,自然村组的村容村貌整治稳步推进,村内户外道路基本得到硬化。

(三)社会事业发展全面推进,教育卫生事业从无到有,从简陋到逐步完备,拉祜族群众就医上学基本得到满足和保证,乡级设有中学、卫生院,村级有卫生室、中心完小、校点。全乡实现了普九,全体村民参加了新农合医保。

破封闭思想,接受新观念。采取科技手段到田、科技服务到户、手把手教,让拉祜人从不知到会做、愿意做。如:家畜家禽饲养、蔬菜种植、居家卫生、防病治病等等,从小事情,小细节上帮助、引导。结合产业开发建设适时抓好生产管理知识技能培训,如:茶叶、核桃、烤烟、油菜等种植业发展建设过程中,每建成一个产业就培训带动起一批农民学习、掌握种植、管护、采摘加工一整套生产技能,成为名符其实的茶农、烟农。

三、南美乡群众生活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 此次对 26 户农户的调查结果及数据所反映出来的诸多现实问题,与城市化迅速推进的今天,农村要发展,农民要富裕的现时要求相比在南美乡还存在着许多重大挑战,需要跋涉的路还很长。对 26 户农户的调查、收集到的相关数据如下:

(一)总收入(不含粮食折币、下同)138700 元,人均 1216 元;净收入 88000 元,人均 771 元。总收入最高农户 10000 元左右,人均 xx 元;最低 xx 元,人均 500 元。净收入最高的农户 6000 元,人均 1500 元,每人每天平均收入 4 元左右(该数据可视作农户出售农产品的现金收入,略低于统计局法定的纯收入指标)。

粮粗粮,若按 50%的折率计算,实际人均生产成品粮只有 150公斤。

(三)家畜家禽养殖情况,61%的农户养牛,最多的 8头,最少的 1 头;96%的农户养猪,最多的养有 16 头,最少的 2 头;38%的农户养羊,最多的 26 只,最少的 2 只;100%的农户养鸡,最多的 80 只,最少的 10 只。极少数农户有少量的特种养殖,如野猪、山地鸡、毛驴等。饲养业畜禽产品出售收入约占农户收入的 20%左右。

(四)种植业,截止 xx 年底,共种植核桃 490 亩,人均亩,茶叶 371 亩,人均亩,两项合计人均种植面积达亩。

(五)接受教育及培训情况,在接受走访的 114 人中,有 17 人上过初中,占%,中专 1 人,占%,其余均为小学以下或文盲半文盲。劳动力人口中普遍接受过 2—3 次以上的劳动生产技能培训(多为种养业方面的适用技术培训)。

(六)群众住房情况,南美乡拉祜族群众住房集中建盖于九十年代,标准和结构统一为 60—65平方米的土坯房木屋架瓦顶。

(七)村民外出劳务打工情况,在接受调查的 114 人中,有 3 人季节性地在本县区内打点零工,年收入 xx 元左右。

(八)医疗卫生疫情防控网络及体系基本健全。

以上基本数据所反映的基本状况总体能代表和反映南

美全乡的基本现状,基础设施建设有了极大的改善,产业建设有了较好的规模基础(全乡茶叶、核桃总种植面积达 32400亩,人均亩),社会事业有了较大的发展。总体讲,南美乡二十余年的扶贫开发成效显著,成绩卓著。但是,由于南美乡的特殊历史原因和特殊区位,目前和今后的发展中仍面临着一系列突出问题和困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教育基础不牢固。全乡虽努力实现了普九验收,但全乡村民平均受教育程度极底,四十岁以上人口绝大多数为文盲,这部分人,他们的知识、思想、观念决定着整个家庭的生活状态。如:与外界的接触联系,新思想、新事物的接受,对子女的教育、影响等等方面,他们占据着主导因素。(二)收入水平极低,生活水平提高艰难艰辛。劳作一年,年底结算,所得收入不及城市职工半月工资。(三)产业单一,种养业成为经济收入的全部依靠,群众生活跟随市场潮涨潮落,起伏不稳。(四)思想封闭、观念落后、发展的意识不强、主观能动性极弱。就这些问题的形成原因,可从自然历史、现时政策两个大的方面进行分析讨论。

自然、历史的原因分析:拉祜族同胞同众多少数民族兄弟一样,历史上是经过长途迁徙,为躲避饥荒、疫病或争斗战乱,不得已而选择了深山老林为栖息地,从此过上了几乎与外面的其它民族完全隔离的半猎半农生活,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中独处百年乃至几百年,每一步都饱含辛酸与血泪。

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快速进程中他们被拉下了,掉队了,思想封闭意识滞后就在所难免。新中国成立,党的民族政策使各兄弟民族在政治上翻了身、当家作了主,但在经济上,国家还无力全方位顾及,尤其无力顾及贫困地区少数民族同胞的经济发展扶持。近四十年的时间,使贫困地区少数民族的经济及社会发展与内地汉民族相比,形成了巨大的差距,到了改革开放三十年的的今天,全国经济发展日新月异,再次相比,贫困地区少数民族群众更显积弱积贫,与内地其它发展快的地区相比,又形成了新的更加巨大的差距,南美拉祜族乡的现状就是一个较为典型的例子。历史上长期积淀下来的自然条件、经济基础和思想观念意识差距和现代几十年的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等等方面的巨大差距,用这十几年的时间,是难以做到尽快改变和全面较快发展的。因为,各少数民族所处的区域区位条件、经济发展基础、致贫因素的复杂性千差万别,同样的政策、同样的手段、同样的扶持标准,往往难以收到同等的效果,这就是特殊贫困类型的特殊性。

槛最需要特殊,若只按现行的升学就业加 5 分、10 分照顾少数民族(几个特少民族更突出)子女永远也进不了门(那这5 分、10 分的优惠是专为钻空子改族别的汉族老大哥设置的了)。这种恶性循环,若在类似南美乡这些地方得不到遏制,各民族共同小康,共同富裕就是空话。像南美乡这样一个特殊区域,如果新的劳动者一代又一代都处在文盲状态中,要脱贫发展实在是希望渺茫。

四、政策措施建议 ? 南美地处山区,山宽地阔,适宜种养业的发展。目前已建成的茶叶、核桃基地,标准高,管护力,已颇具规模,若市场情况好,再过 5 至 xx 年,两产业将给农民带来不菲的收入。如前所述,南美乡的基础设施、产业建设、社会事业基础等都有一个良好的现时基础。当前和今后着重是研究好现有成果的巩固和提升全乡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政策措施方面提以下建议:

(一)抓教育,切实把人口素质提高与少数民族人才培养作为社会经济发展实现可持续的重要措施长抓不懈。一抓基础教育。控制和杜绝新文盲产生,国家实行全免费选送部分拉祜子女进入上一层学校接受教育,力争初高中毕业生在乡村人口中占相当的比重,逐步使他们成为劳动生产活动中的主力军,农村家庭中的当家人,如此,山乡观念的转变,走出封闭才有平台和希望;二抓职业技能培训。中专技校、大专院校破格招收特少小民族学生,必要时办特殊民族班,通过特殊措施培养,让拉祜族后代回到本地、本乡或他乡就业、打工,在不同岗位上影响和带动本民族,通过外出读书,劳务打工等方式,更多地接触外面的世界,使封闭意识得到逐步改变;三抓优先录用。在公务员招收、提职提干过程中,只要具备基本的条件和素质,应尽量放低门槛,制订特殊准入制度。现象上看只是解决照顾了一个或一批人,更深的意义在于关爱了这一个民族,让这一措施促动和影响该民族增强求学上进的思想和意识,树立发展的欲望和信心。

(二)继续加大对南美乡的扶贫投入。重点放在两个方面:一是产业的提升。在产品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等方面着力,最大限度发挥产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二是抓好市场链节。要通过招商引资等方式,依托龙头企业,把农民带入市场,把产品变为商品,让农民获得最优的收入。

(三)在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进一步改善发展条件和基础的同时,积极探索产业结构调整。应加强拉祜民俗文化的收集整理和宣传,开发民俗旅游。充分利用好良好的自然生态和茶叶、核桃、竹子等产业的沿途布局景观,在加强环境保护的同时,依托南美乡离临沧城近(48 公里),可直达双江勐库的特殊交通地理位置优势,开发度假休闲项目,带动当地二三产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

(四)注重当地农特优产品的生产、销售推介,注重

拉祜传统手工艺品的挖掘开发,让大山蕴藏的各类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为脱贫致富,发展经济作出应有的贡献。扶贫开发工作调研报告扶贫开发调研报告(3)| 返回目录 ? 根据省扶贫开发办公室,《关于开展对扶贫开发工作调查研究检查的通知》精神,现按照调研检查内容和我县的工作实际,对 xx 年工作情况,目前存在的问题和 xx 年工作的打算汇报如下,不妥之处,请指正。

一、基本情况 ? 我县是全省“三西”扶贫县之一,全县辖 18 个乡镇,242个行政村,总人口 53 万人,其中农业人口 45 万人,总耕地面积万亩,其中水浇地万亩,人均水浇地亩。xx 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预计达到 2076 元,人均占有粮 348 公斤。全县有 6 个扶贫工作重点乡镇,62 个扶贫重点村,21 个插花贫困村;有 18 个纯移民贫困村,34 个纯移民社(点)。6个重点扶贫乡镇中未列入扶持的贫困村有 22 个。截止 xx年底全县有贫困人口万人,其中绝对贫困人口万人,低收入人口万人。xx-xx 年已实施整村推进项目的村有 41 个,其中重点扶贫项目村 27 个,纯移民村 9 个,非重点村 5 个。经过几年的整村推进和各类扶贫项目的实施,目前贫困面由xx 年的 24%下降到 xx 年的 20%。

落实情况。

省委、省政府(xx)16 号文件下发之后,我们结合兰州市扶贫办《关于进一步加强扶贫开发项目管理的意见》的精神,组织学习讨论了两个文件,并结合我县的实际贯彻落实。一是通过学习进一步明确了整村推进扶贫开发项目的目标、任务、标准和意义,提高了认识,坚定了搞好整村推进的信心。二是明确了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工作把握的七项原则,并在工作中付诸实施和贯彻落实。三是结合本地的实际,围绕整村推进开展工作。四是协调和配合各有关部门的职责开展工作。总之我们认为 16 号文件,政策性、指导性、操作性都比较强,对于搞好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三、xx 年扶贫开发工作的完成情况 ?(一)、xx 年扶贫开发项目的完成情况 ? xx 年扶贫开发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在省、市扶贫部门的关怀下,在全体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和各有关部门、乡镇、村和项目实施单位的大力扶持和配合下,扶贫开发项目的各项实施工作进展比较顺利。已基本完成了预期的建设任务。

xx 年省扶贫办下达分配给我县的“三西”专项资金为1160 万元,其中小型水利 20 万元,整村推进 868 万元,占总资金 1160 万元的 75%,占要素分配资金 911 万元的 95%,种养业基地建设资金 50 万元,移民土壤改造资金 84 万元,科技扶贫资金 41 万元,产业化资金 80 万元。共签订扶贫项目实施责任书 31 份。截止目前资金拨付万元,拨付率为 77%,报帐资金万元,报帐率为 80%。

1、小型水利 2 项,投资 20 万元,衬砌渠道 2300 米,新打机井 1 眼,已全部完成任务,并通过验收和报帐。

2、整村推进项目 14 个,其中重点村 10 个,纯移民贫困村 4 个,总投资 868 万元,总共涉及 97 个子项目,截止目前已完成 82 个项目,完成项目占任务的%。拨付资金万元,占整村推进资金 868 万元的 85%,报帐资金万元,报帐率达到 93%。在 14 个整村推进项目中,修建人饮工程 2 处,蓄水池 3 座,涝池 2 座,排洪渠公里,防洪坝、涵洞 6 座。集雨节灌水池 1 座、集雨水窖 105 眼,打机井 2 眼,修梯田 1250亩。引进良种羊 7528 只,养猪 2300 头,养良种牛 1299 头,修猪舍、羊舍 18950平方米,种植脱毒洋芋 1400 亩,种苜蓿 316 亩,修建文化卫生设施 14 处,发放太阳灶 265 台,培训农民种养业人员达到 9250 人次。在整村推进项目中除了贷款贴息项目和 1 个机井外,其余项目都已完成了任务,并进行了验收。现已逐村逐项进行审计。

两个项目已验收并通过审计。

4、移民漏砂地改造项目总投资 84 万元,计划改造漏砂地 840 亩,实际改造漏砂地 1680 亩,完成计划任务的200%,已通过验收,报帐率达到 100%。

5、产业化项目总投资 80 万元,已分三个村分步实施,现已拨付资金 50 万元,占总资金的%,目前已建猪舍面积3370平方米,按计划已完成任务。引进种猪 437 头,占任务600 头的 72%。预计在 12 月底之前可全部完成任务。

四、较好的帮扶工作的进展情况 ? 今年我县的帮扶工作,在省、市、县和各级领导的关怀下,在各有关帮扶部门、单位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截止目前,各帮扶部门,为群众办实事 59 项,落实帮扶资金万元。在帮扶工作中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一是及时调整落实了 126 家帮扶单位,其中市级单位 45 个,县级单位81 个。二是加大了帮扶工作的宣传力度,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帮扶工作。三是加强协调、沟通与联系,以召开座谈会、情况通报会等形式让帮扶单位了解乡情、村情、民情,研究帮扶对策,制定帮扶计划。四是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开展帮扶工作,为群众办实事,使帮扶工作取得了比较好的成绩,出现了上下互动动真情、帮助扶贫有资金,生产生活条件有改善的新局面。

五、全面完成了贫困户建档立卡工作

? 贫困户建档立卡工作面大、量广、任务重、时间紧、要求严,按照省、市的要求,我们立即召开动员会议,安排落实工作。截止目前,已基本做到了户有卡、村有册、乡有表。进一步摸清了贫困户的底数,为扶贫开发工作奠定了基础。在全县 18 个乡镇、242 个行政村 45 万多农业人口中共涉及到 13 个乡镇、182 个行政村的万户、万人口中开展了建档立卡工作,通过建档立卡,全县有贫困人口 91158 人,其中绝对贫困人口 14403 人,低收入贫困人口 76755 人。同时还对全县新增返贫的贫困人口(包括移民贫困人口)也开展了建档立卡工作,并做到户有卡、村有册、乡有表。

人次,农民技术员培训 1000 多人次,举办培训班 50 多期,有组织的劳务培训转移 4000 人次,较好的完成了劳务培训转移工作。受到了省、市委的好评和肯定。

七、十一五扶贫规划编制工作 ? 为搞好新世纪扶贫开发工作,加快贫困地区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提高贫困地区群众的生产生活水平,根据省、市、县的要求,我们依据《永登县 xx-农村扶贫开发纲要》和《永登县 xx 年-扶贫规划》制定了《永登县 xx 年-扶贫规划》。在规划中回顾总结了过去五年的扶贫工作,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寻找了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提出了今后五年的指导思想、遵循原则、发展目标、战略步骤,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现正在讨论和修编。

施后,是整村推进的项目都必须建立永久性标准牌一块,书写扶贫标语 15 条。单独项目,如机井、水窖、渠道、养畜棚都要突出宣传扶贫工作的样或建立一块小标牌,10 万元以上的项目都必须书写 5 条以上的标语,10 万元以下的项目必须书写 3 条标准,并作为检查验收扶贫项目评比的依据。

九、狠抓项目资金的管理工作 ? 为了防止扶贫资金被挤占、挪用和截留,我们严格按照扶贫资金管理办法的规定,在项目实施前公布项目计划内容和资金额度,供群众监督,项目实施后,向群众公示,给群众一个知情权,报帐发票由乡、村及群众代表审查,逐级验收报帐,并提交审计部门审计,确保资金的正常运行,增加资金的透明度。今年在整村推进项目报帐的过程中,我们统一安排时间,集中进行报帐。由乡(镇)长带队,项目实施单位的负责人参加,由扶贫办、财政局联合办公,审批报帐,加快了报帐进度,提高了报帐效率,减少了报帐费用。

十、强化项目后续管理工作,促进增收项目的持续发展。

为了巩固提高整村推进的扶贫成果,严格按照《参与式管理办法》,结合各村的实际,制定项目管理和签订项目滚动发展协议,实行建、管、用相结合,责、权、利相一致,努力提高项目后续管理的质量和效益的长久发挥。逐步形成建设有责任,使用有成效,管理有章程的工作机制。

? 十一、在扶贫开发工作中,我们采取的措施是 ?(一)、突出一个“早”。省、市项目下达后,我们在理清工作思路的基础上,早计划、早安排、早落实。并以县委、县政府的名义立即召开了扶贫项目实施动员会议,层层签订责任书,分解任务,落实责任。

(二)突出一个“量”,就是在结合工作实际,认真分析现状的基础上量化项目指标,定时间、定进度、定任务、定目标。今年县扶贫干部全面实行领导包片、干部包村,软硬件齐抓全过程跟踪管理,一抓到底。

(三)突出一个“实”,就是在认真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实事求是,真抓实干,不折不扣一不变的落实省、市下达的指标任务和项目内容。

(四)突出一个“严”,就是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严把质量、数量、进度三个关口,确保项目建设规范化、合理化,真正做到建一处、成一处、见效一处。为了严把三个关口,今年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我们对项目的数量、质量、进度情况每月通报一次,共通报了三次,通过通报,统一了思想认识,进一步明确了项目实施的任务和责任,确保了质量、数量和进度。今年整村推进项目预计提前 7 个月完成任务。

(五)突出一个“新”,就是用新的工作思路、工作方法指导工作,安排工作,以全新的工作态度、全新的工作面貌实施项目,落实项目。

?(六)突出一个“创”,就是在工作中创一流,争一流,依据省、市的要求和全县扶贫开发的实际,按照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律创造性的开展工作,以一流的成绩迎接省、市的检查验收。

(七)突出一个“重”,就是在理清扶贫工作思路的基础上,在扶贫开发的全盘工作中,突出重点、抓重点,精心组织、精心安排、以点带面、推动全面工作。

十二、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 xx 年尽管我们做了一些工作,但工作中也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和不足,也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主要表现在:

(一)、思想发动和宣传工作还没有跟上去。部分乡、村干部和农民对整村推进工作的思想认识还不够统一,群众更广泛、更深层次的参与整村推进不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项目的实施和资金的监督管理工作。

(二)、整村推进资金额度小,信贷资金和群众自筹资金以及其它整合资金跟不上,特别是千人以上的村,扶持 60万元左右的资金,使整村推进工作的效果不明显。

(三)、已实施的整村推进项目和产业化项目,后续管理和发展还没有跟上去,可以说很不尽人意,还没有制定出一套切实有效的管理措施和办法,使扶贫资金的滚动发展还不能落到实处,也还不能很好的发挥效益。

(四)、群众的组织化程度低,符合市场经济的运行机

制与经营机制还没有建立起来,因此,使一些产业和项目还不能规模化生产、规模化发展、规模化经营,效益发挥的不好,不明显。

(五)、xx 年整村推进项目中的扶贫贴息资金,由于贫困户家庭困难,无贷款抵押的财物和找不到银行认可的贷款担保对象,贴息项目无法实施。因此建议将 xx 年整村推进的贷款贴息调整给已贷到种养业款的贫困农户,并建议xx 年给县区一些贷款贴息资金,鼓励能贷到款的贫困农民发展种养业。

(六)、尽管永登县已不是扶贫工作的重点县,但在贫困乡镇中还有 22 个贫困村,在移民乡镇中有 18 个纯移民村,21 个插花贫困村,34 个移民贫困社还比较贫困,请求列入重点村、社给予扶持。

(七)、省委(xx)16 号文件中提出要整合资金加大扶贫力度,加大资金投入,此项工作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落实比较困难。

(八)、引大灌区移民尚有 10244 亩劣质漏砂耕地需要改良,请省、市扶贫办继续给予扶持。

(九)、贫困地区群众的科技意识、文化素质比较差,思想比较落后,请省、市继续对劳务培训转移工作给予资金扶持。

(十)、整村推进项目村的培训工作,建议培训学院在上报整村推进项目计划之前给予培训,有利于乡村干部参与编制规划工作。

(十一)、请示的一个问题,就是关于省扶贫办等部门联合下发的扶持计划生育领证贫困户独女户补助 5000 元、独男户补助 4000 元,二女户结扎补助 3000 元的政策,是否在 xx 年整村推进项目中要单独列进去落实,还是给予适当的倾斜? ? 十三、xx 年项目申报工作情况 ? 为了认真落实好 xx 年整村推进扶贫项目工作,县扶贫办向重点扶贫乡镇做了安排。一是由乡镇领导牵头,组织熟悉了解三农工作、乡镇经济发展、农业结构调整,农民增收、扶持项目发展有后劲的负责人员、业务人员组成项目小组,深入基层开展调查研究,分析论证,按 1:2 的比例先推荐上报整村推进项目村。在推荐工作中,把握村级班子健全、工作有积极性、有战斗力、有真抓实干打硬仗精神,农民群众有参与扶贫工作的意识,有积极性、不闹矛盾、不搞派性,扶持的项目能因地制宜、结合...

扶贫开发调研报告

扶贫开发工作汇报

扶贫开发工作计划

扶贫开发局长述职述廉报告

扶贫开发办公室脱贫攻坚进展情况报告

扶贫督查报告篇二

内容:农村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的贵州省,近年来抓住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以开发促脱贫、靠发展解贫困,20xx年全省48个贫困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994年的335元增加到1258.82元,693万贫困人口越过“温饱线”,尚未解决温饱的人口比例由1993年的35下降到9.47。

调整产业结构,增强自我发展能力

由于社会历史、自然环境等原因,我国1994年启动“八七”扶贫攻坚计划时,贵州农村贫困人口共计有1000万,占全国农村贫困人口的八分之一,占全省农村人口的35;48个贫困县,数量占全省县份的55。贵州成为全国扶贫攻坚的主战场。

为打好扶贫攻坚战,贵州省委、省政府始终把解决群众温饱问题摆在重要位置,每年派出大量干部开展进村入户扶贫活动。与此同时,他们把调整产业结构作为扶贫开发的.战略性工作,将资源优势与市场需求对接,使产业结构趋于合理,以求在全省形成市场需求旺盛、经济持续发展、自我积累增加、自我发展能力增强的局面。

近年来,全省各地把种养业作为扶贫开发重点,实行分类指导。一方面,突出抓好粮食生产,每年实施800万亩“高产示范工程”、600万亩“扶贫温饱工程”,努力提高科学种田水平,实现了由缺粮大省向农村人口粮食基本自给的根本转变。另一方面,各地立足资源优势,建立了一批猪、牛、羊、水稻、蔬菜、药材、特种养殖等商品基地。

思南县东华乡上寨村民组极贫户张进一家4口,人均收入不足300元。20xx年调整种养业结构,贷款3000元,购买4头母猪,实施滚动发展,今年头8个月收入17000元,到年底可突破3万元,比2年前增加25倍。他指着65头存栏猪对记者说:“养猪项目选得好,市场前景好,还得感谢党的政策好!”

目前,贵州农村产业结构渐趋合理,经济效益逐年攀升,从1998年以来gdp增长速度连续4年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为发展搭建平台

贵州把交通、水利、电力、通讯、广播电视等基础设施建设列为扶贫开发的重中之重,着眼于从根本上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为长远发展搭建平台。

这个省关山阻隔,沟壑纵横,交通闭塞成了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党的“十五大”以来,当地加快建设北上川渝、南下广西、东接湖南、西进云南的“十字型”大通道,以省会为中心、联结各市、地、州的高等级公路网正在形成。截至20xx年底,全省高等级公路已达20xx公里,比翻了一番。过去3年,全省共实施近万公里公路改造工程,今年将改造公路5000公里,可望实现乡乡通公路的目标,通车里程将增加到3.5万公里。

继南昆铁路贵州段建成后,株六复线、内昆铁路贵州段和水柏铁路等重点工程相继建成通车,渝怀铁路贵州段施工顺利。株六复线和内昆铁路通车后,贵州铁路运力由4000万吨增加到11000万吨。继铜仁支线机场去年通航后,黎平、荔波、兴义、安顺等机场正在加快建设中。

突出工作重点,抓好项目扶贫

“十五大”以来,国家加大了对贵州扶贫开发的投入力度,累计投放各类扶贫资金91.67亿元,共实施6427个扶贫项目,累计扶持农户达395万户次。同时,各地改变救济式扶贫的做法,突出重点,实施项目扶贫,建成一个项目,带动一片农民脱贫。

以来,贵州实施的西部大开发项目70安排在贫困地区,共改造250万亩中低产田,实施上万个通路、通水、通电、通邮、通广播电视等建设项目,每年扶持兴建10万个沼气池,把居住在岩洞、山顶和水土流失严重地区的贫困农民,搬迁安置到具有开发条件的地方,截至目前,已搬迁1.1万户5.13万人。

这个省是典型的喀斯特山区,既缺土又缺水。为此,各地采取以工代赈等方式,大搞“坡改梯”与小型水利配套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已完成“坡改梯”520万亩,新增农田灌溉面积157万亩,退耕还林200多万亩。

这个省针对工程性缺水严重的情况,已开工建设遵义南部灌区等一批中型水利工程,加快黔中水利枢纽工程的前期工作,大规模实施“渴望工程”,3年建成13.9万个小水窖、小水池、小山塘,解决了330万人的饮水困难,被广大农民称为“德政工程”。

依靠科技进步,加快脱贫步伐

在财力较为困难的情况下,贵州每年要挤出专项经费,用于农村技术骨干培训、科技知识普及培训和“绿证”培训,着力提高广大农民的科技水平。

扶贫督查报告篇三

一、背景与概况整村推进是以扶贫开发工作重点村为对象,以增加贫困群众收入为核心,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社会公益事业、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为重点,以促进经济社会文化全面发展为目标,整合资源、科学规划、集中投入、规范运作、分批实施、逐村验收的扶贫开发工作方式。同和镇利道村是十二五期间xx县实施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工作的第一批贫困村,该村位于北部山区同和镇的东面,依山傍水,距离乡镇行政中心7公里,全村有22个自然屯,1138户4203人,行政辖区面积1126公顷,其中耕地面积3064.35亩(旱地1966.35亩,水田1398亩),林地面积8380亩,其他用地5445.9亩,人均耕地0.729亩。领取低保救助金415人,五保户36人,扶贫对象1767人。底人均纯收入4678元,比上年度3055元增加了545元,增幅达17.8%。

二、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工作情况两年来,利道村村两委干部在当地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贫困村第一书记的带领下,多部门协力扶贫,群众积极参与,改善基础设施条件,促进特色产业发展,加强自我发展能力,民主管理,树新风,整体村容村貌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一)突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贫困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实施整村推进以来,利道村共修建村屯道路13条13.81公里,4座桥梁603延米,投入财政资金619.3万元,解决了全村群众交通运输难和山区学生上学难的问题。投入17万元改造水利灌溉设施,解决了420多亩农田灌溉用水,保证了粮食的稳定增产。

(二)特色产业发展良好,确保贫困群众增收有支撑一是结合本村优势,大力发展种植业。种植高产木薯2500多亩,沙糖桔375亩,林木种植杉树苗800多亩,种植4500棵名贵树苗。特色产业慢慢向规模化、产业化发展,大大提高了贫困群众的收入。二是养殖业形势喜人。积极扶持村里的2个生态养殖场,养殖母猪138头,年出栏肉猪1000多头;养殖鱼场1个,年产3500多尾鲜活鱼;投资20多万元新建养殖竹鼠场1个;组织养殖三黄鸡4.92万羽,投入财政资金40万元。通过整合资金,正确引导,贫困村群众增强了自我发展、脱贫致富的信心。

(三)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实施整村推进以来,利道村投入资金134.92万元用于公共服务和社会事业建设。一是继续完善村委办公用房、办公设备、计生服务设施以及其他设施等。二是对校舍进行维修改造,解决了贫困村子女上学难和师生住宿难的问题。三是农民实用技术培训18-45岁的劳动力287人,使贫困群众掌握1-2门科学种养技术,为致富打下了基础。四是新建1所村级卫生室,解决了村民就医难的问题。五是新建1所敬老院,保障五保户老有所居、老有所乐。六是建成旺社屯文化活动中心,解决了村民闲暇时间的学习活动,同时让群众学到很多种养知识,丰富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七是改造危房户39户,使人民安居乐业。到20底,利道村参加新农村合作医疗4320人,参合率达100%,参加新型农村养老保险1089人,占应参加养老保险人数的80%。社会事业综合发展,大大地改善了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在教育、科技、文化、卫生、养老等方面全方位发展,以解决贫困人口生计和建设五保新村为突破口,把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公益事业建设作为头等大事来抓。五保新村的建成,为五保老人提供了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居的场所。文化娱乐中心的建成,极大的丰富了群众的文化娱乐生活。

(四)围绕基层组织建设工程,增强脱贫致富能力村两委干部认清形势,利用作为整村推进重点村的.有利时机,认真规划,组织群众积极参与整村推进工作,几年来共组织群众筹资52万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在组织群众,发展经济,维护稳定,引导群众积极参与扶贫开发等方面发挥致富带头人的作用,有力推动了扶贫开发整村推进工作的纵深发展。

三、工作措施及成效

(一)高度重视,有效落实整村推进工作在新一轮扶贫攻坚战工作中,县委、县政府四家班子领导亲自挂点贫困村,并选派贫困村第一书记驻村开展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工作,乡镇党委、政府成立相关挂村工作队,村级也相应成立了整村推进扶贫开发组织领导机构,形成上下贯通、行之有效的组织保障。在深入调查研究基础上,通过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工作,狠抓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优化产业结构,培育贫困村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了农村经济和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二)立足实际,科学制定扶贫开发规划利道村在扶贫开发整村推进工作中,严格按照要求,整体推进,群众参与,合理规划。遵循村民广泛参与,贫困户优先受益,扶贫资金效益最大化的要求,对本村村情、产业结构、贫困现状及致贫原因、发展思路等方面进行调研,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召开了村干部和村民代表会议,根据实际,从促进农民增收、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开发、科技教育、社会公益事业等方面讨论在整村推进中应选择的项目,并对所选项目从必要性、可行性、长效性等方面进行科学论证,最后确定项目,制定出既能带动贫困户增收,又科学合理、可持续发展,促进该村全面进步的思路和措施,同时还兼顾了扶贫项目管理和资金使用的扶贫开发规划。

(三)抓住工作重点,促进整村推进工作顺利发展在整村推进工作中,坚持政府引导,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帮助农民在产业调整和项目选择上找准切入点,抓重点,积极探索和寻找一条符合村情、民情、户情的脱贫致富新途径。

1.抓好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增强贫困农户自我发展能力。利道村把优化产业结构和增加农民收入作为工作重点,积极为“生态养殖场”做好各方面服务工作,组织养殖三黄鸡,种植沙糖桔、高产木薯、鸡骨草和篙竹,靠山吃山,发动群众种植杉木和松木等等。

2.围绕“千场培训促发展”活动,主动送培训下乡,提高农民科学种养水平。扶贫先扶智,针对农村种养水平相对落后的现状,结合产业发展,组织举办农民实用技术培训班,使贫困农户掌握1-2门科学种养技术,并组织村两委干部参加骨干培训,通过骨干带动本村群众增强脱贫致富的信心,促进农民增产增收。

3.抓好基础设施道路建设,促进各方面经济的发展。要想富先修路,路通财通,利道村地处山区,道路基础设施落后一直是群众出行的一块心病。村两委在解决农民稳定温饱问题的同时,下大力气改善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保证农民有一个持续增收和发展的外部环境。两年来,在交通、财政、扶贫等部门的大力扶持下,该村22个自然屯已修建硬化了19条村屯道路,直接受益人口4000多人。

扶贫督查报告篇四

根据县委巡察工作领导小组的统一安排部署,经县委第三巡察组于2017年9月14日至24日对我镇及其所属的贫困村村开展了扶贫领域专项巡察工作,现将我镇扶贫开发巡察出的问题整改报告如下:

一、高度重视,确保整改工作落到实处

在接到反馈意见后,我镇立即召开党委会议商讨整改落实工作。以党的十九大精神和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坚决落实中央和省、市、县脱贫攻坚工作决策部署,进一步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加强组织领导,细化实化整改措施,建立完善问题清单、任务清单、责任清单,既注重当下改的举措,更要完善长久立的机制,确保整改实效。

二、反馈意见整改情况

(一)巡查中发现的问题

主要表现在未实行扶贫资金专户管理。

巡察发现我镇扶贫专项资金由镇财政所负责管理,上级包保部门帮扶资金由镇经管中心负责管理,形成多头管理部门,给扶贫资金的管理和使用带来风险和隐患。为此,巡察组要求落实完成建立项目资金专户转账管理。

(二)整改情况

通过县委第三巡察组对我镇扶贫领域中发现的问题,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责成镇财政所统一规范我镇扶贫领域专项资金的管理和使用,做到立行立改,于9月30日,落实完成了全镇扶贫领域专项资金的归户管理。

在扶贫资金的管理上,我们严格按照《《县扶贫资金项目管理实施细则(试行)》东脱贫办【2016】18号、《县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产业)项目管理补充规定》东脱贫办【2016】19号文件精神,设立了扶贫项目资金专户,实行全过程跟踪管理,全封闭专户运行,严格把握所有项目资金必须进入项目资金账户,然后履行审批手续后使用的规定。在项目申报、审批到资金下拨、使用的各个环节,主动接受财政、纪检监察部门和上级主管部门的检查、监督,始终做到了专款专用,足额到位,无挤占、挪用、截留现象发生。

三、下步工作计划

(一)深化整改,确保如期完成整改任务。以落实县委巡察组反馈意见整改要求为契机,高标准严要求推进脱贫攻坚工作,把巡察组的意见和建议落实在行动上,转化为精准扶贫工作的成果。持续加大整改力度,按照整改方案不折不扣抓整改抓落实,做到件件有着落,事事有成效,确保按时按质完成整改工作。

(二)建章立制,切实巩固整改成果。以问题为导向,以整改为推手,突出制度建设,全面查漏补缺,不断健全完善脱贫攻坚工作相关制度规范,建立完备的制度体系,标本兼治,为整改成果的长效化提供制度保障。结合开展巡察组反馈的问题和意见整改工作,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劲头狠抓制度执行,强化督查、强化检查、强化问责,让整改成果落地生根,真正实现用制度管人管事。

(三)落实责任,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贯彻落实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切实把脱贫攻坚作为重要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来抓,提高政治定力和政治摆位。把整改工作贯穿于全镇脱贫攻坚全过程,真正使整改成为促进工作思路完善的过程,促进干部作风改进的过程,真正把巡察成果转化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强大动力。

扶贫督查报告篇五

搞好扶贫开发,实现共同富裕,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迫切需要;加快山区经济发展,促进低收入农户增收致富,是地方政府开展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为进一步理清新阶段农村扶贫开发思路,我市组织开展了农村扶贫开发工作调研,提出了下一步加快推进新阶段农村扶贫开发的建议和对策。

一、东阳市扶贫开发工作的基本情况

我市共有82.3万人,山区人口占全市人口的12.5%。全市2.2万户低收入农户,人均纯收入从2007年的2350元提高到目前的5146元;有75.5%的低收入农户人均纯收入超过4000元。四年工作的主要成就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产业扶贫拓宽了贫困农户增收门路。近年来,我们坚持以项目为载体,通过政策支持、资金倾斜、技术服务等,大力扶持山区村和低收入农户发展特色产业。香榧、茶叶、小京生花生、高山蔬菜、毛竹、中药材逐渐成为山区发展的绿色产业和山区群众的重要经济来源。仅去年,山区建成香榧基地2062亩,香榧复合生态经营1000亩,同时启动森太农林果发展有限公司香榧示范区、梦的农庄香榧精品园和利民枣业专业合作社青枣精品园建设工程,完成基地建设1180亩。

(二)搬迁扶贫优化了原山区群众的生存发展环境。自2005实施下山脱贫工程以来,全市共批复下山移民自然村20个共1347人,其中已验收10个村、431人;下达下山脱贫移民工程补助资金计划1599.5万元,按完成进度已下拨补助资金1188.5万元。

(三)劳动力转移培训增加了贫困农户现金收入。至目前,全市建立了农民培训基地6个。四年来举办来料加工业务技能培训、农业产业化培训等培训400多期,培训人员6万人次,经过培训后转移就业1.2万人左右,其中培训低收入农户劳动力3200余名。

(四)基础设施建设有效地改善了山区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四年来,全市共下拨山区农村联网道路资金594万元,浇注了33公里的水泥路面,下拨山区农村饮用水工程资金1109.36万元,解决了37826名山区群众的饮用水困难问题;下拨2亿元村庄整治和农房改造资金,改善了山区群众的居住环境。

(五)“271”机制形成了全社会帮扶开发的新格局。积极推行机关部门和企业结对帮扶的“271”工作机制,即机关部门和企业领导每年联系走访帮扶村不少于二次,每年下结对村蹲点不少于7天,每年投入帮扶资金不少于1万元。全市共落实机关部门和企业帮扶结对村101个。四年来,每年有近百个部门单位的6000多名干部与1.6万户有劳动力且有发展意愿的低收入农户结对;有24家企业、24名农村指导员与24个低收入农户集中村进行了结对帮扶。在结对帮扶工作落实“一户一策一干部”、“一村一策一单位”的基础上,2011年起,我们进一步把帮扶工作的重点放在了增强自身造血功能上,当年完成结对帮扶项目300个,结对帮扶资金1260万元。

二、扶贫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四年来,扶贫开发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平原与山区群众的收入差距、富裕群众和低收入农户的收入差距仍然十分明显,扶贫开发工作依然存在诸多问题。

(一)扶持山区发展的资金投入相对不足、投入重点不够突出。按本级市财政扶持“三农”资金6亿元计,现扶持山区发展的专项资金只占市财政扶持“三农”资金的0.8%。加上我市属省首批小康县(市),部分山区乡镇也享受不到省级财政的扶持政策。且仅有的资金投入重点不够突出,对山区发展生产,增强造血功能,缺乏投入导向。

(二)下山脱贫工作制约因素较多。一是虽然市政府出台了关于下山移民的一系列文件,但由于全市没有统一规划的安置小区或点,目前下山移民工作主要依靠自然移民,周期较长。二是城镇土地成本上升,原定的移民补助标准难以支付现在移民的最低支出。三是移民点的道路、排污等基础设施尚未跟进。四是尚未出台移出地的宅基地整理、山林土地流转鼓励政策,影响山区连片开发的进程。

(三)结对帮扶工作不尽到位。由于对参与帮扶的单位缺乏有效的制约手段,加上舆论氛围不够浓厚,一定程度上挫伤了部分扶贫单位和企业的积极性。

(四)社会保障体系依然薄弱。目前,全市的社会保障体系还存在覆盖面小、保障水平不高、制度不健全等问题,农村人口所能享受的社会福利和社会救济还比较有限。

三、新时期扶贫开发工作的主要措施

总结近几年扶贫开发工作,我们有以下几点启示: 一是必须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帮扶机制;二是必须协同推进低收入农户奔小康工程的“八大”行动,并抓好各项落实工作;三是必须坚持改革创新,不断完善工作机制;四是必须坚持“输血”与“造血”功能相结合,不断提高低收入农户的自我发展能力,把生产发展提到更加重要的位置上来。新时期的扶贫开发工作赋予我们新的任务和要求,一是扶贫标准从2500元提高到4600元,意味着我市尚有1.6万户3.1万人的农户需要帮困;二是到2017年,在现有低收入农户人均纯收入5146元的基础上实现翻番。为此,要按照中央和省的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的总体部署,着力在“缩小二个差距、提高二个能力”,即缩小区域之间的发展差距和农民内部的收入差距,提高山区的内生发展能力和低收入农户的自我发展能力上下功夫,大力实施“低收入农户收入倍增计划”,努力推动山区加快发展和低收入农户加快增收。主要工作措施是:

(一)加大财政投入,在政府主导扶贫开发上实现突破。按照建立健全公共财政体系的要求,积极发挥财政资金的“乘数效应”,进一步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加大民生领域的财政投入,并向山区、低收入农户倾斜,以少量的财政资金鼓励、调动大量社会资金。

(二)实施移民搬迁工程,在财政支持移民自愿搬迁上实现突破。深入实施“下山移民工程”,从今年起,除继续实施联户搬迁和投亲靠友等自发式移民外,市里将研究出台下山移民政策,以山区农户的宅基地、山林、土地置换城镇平面式住房和被征地农民保险等办法,大力推进政府主导的下山移民。

企业,充分发挥毗邻义乌“市场大市”的资源优势,积极搭建来料加工业务对接平台,引导劳动密集型加工企业、外贸企业面向山区发展来料加工业务,带动低收入农户增收致富。

(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在改善山区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上实现突破。集中力量抓好一批关系民生的以山塘水库除险加固、农民饮用水工程为重点的水利项目建设,以乡村联网道路为重点的农村交通项目建设,以农村电网改造为重点的农村电力项目建设。

(五)整合力量,在联络和调动社会扶贫资源上实现突破。要积极整合各种资源、不断创新工作机制、改进工作方法,积极营造良好的扶贫开发工作氛围。继续扎实推进“一户一策一干部”的帮扶机制,推行干部联系卡、实行“保姆式”联系服务。进一步健全已建立的各项帮扶制度,加大舆论宣传,营造帮扶氛围。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