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于丹庄子心得读后感一千(优秀19篇)

时间:2023-11-16 作者:雨中梧2023年于丹庄子心得读后感一千(优秀19篇)

读后感的写作过程可以提高我们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培养我们的思辨和批判思维能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充满情感的读后感范文,希望能引起大家对作品情感的共鸣。

2023年于丹庄子心得读后感一千(优秀19篇)篇一

五一长假到了,班里同学可能都出游了,博客上有些冷清。我正好看完了3jxh托人带来的《于丹庄子心得》(谢谢3j常常给我买好看的书),忍不住把我的心得说给大伙听听。

我没有看百家讲坛,不知道于丹同学的口才有多好。仅从她写的书来看,于丹同学是个感受力极强而且聪明绝顶的人,她转一趟泰山后山就有了深刻感悟,和认识上的升华(大家如果看了我以前贴的泰山游记,一定知道当年我、我3j和我爸也去过后山,还看了冯玉祥的墓碑。只怪自己当时年纪小,糊里糊涂的,除了佩服自己的爸爸,没什么太多的感悟)。所以说,于丹她虽然没什么太多的磨难和阅历,但写的东西却也可以有说服力。

特别是对《庄子》这种古文,多少年来,各种解读简直是汗牛充栋满坑满谷,还有英文译本。仅我家就有3本庄子的注释和解读。其中最著名的是钱穆写的《庄老通辨》。但是有多少人爱看呢?又印了多少本呢?我看了其中几页,就发现了于丹所讲的同样的故事,但于丹的语言生动新鲜,简单又结合现实。比如:神龟的故事、鱼干的故事、老婆死反而高兴的故事、怪鸟的故事、车马的故事等等,钱穆老学者在第7至第8页也讲到了啊!但就是不如于丹的通俗浅显,同样的故事,讲起来就是不一样啊!不过,不可否认钱穆的书学术性比较强。

于丹同学还把以往人们认为消沉、厌世、不争、低调、出世、隐士的道家学说转而变成作一个快乐、智慧、慈悲的人,要有赤子之心的生活理论。当然,她也结合了儒家的入世学说积极的一面。总之,就像我dj说的,“人不快乐,多冤哪!”

看完于丹的书,让人心情的确好了一些,但人世间还是有很多烦恼要去除,这就看每个人自己的功力了。反正我把这本书里的故事都一一讲给小宝听,她爱听极了。据说还转述给班里同学,同学竟追着她让她不断补充新的故事哪!

说到不足之处,于丹同学书中有些低级的错误,真不应该。比如第25页,把有视力、听力障碍的残疾人称为聋子、瞎子;对曹商获得车马奖励来由的叙述不甚文雅,同样的故事,钱穆就用词文明一些。

先写这些,揍个数吧!

2023年于丹庄子心得读后感一千(优秀19篇)篇二

于丹在里面写道:“一个人,永远不要去羡慕别人。”为此,她还专门列举了《庄子——人世间》中的一个关于树的例子:

一个姓石的木匠到齐国去,路上看到有一棵栎树。这棵栎树被这个地方的人奉为社神来祭祀。

这树有多大啊?庄子的形容很夸张。他说,这棵树的树阴可以遮蔽几千头牛在这树底下乘凉,量一量树干可以达到百尺粗,跟山一样高,很多丈高以上才生枝干。

这棵大树吸引了好多人来观赏,但石木匠看也不看一眼,就离开了。他的徒弟问师傅:“这么好的木材为什么看都不看呢?”

石木匠说:“这种树木是没有用的散木,木质不好。用它做船,那船很快就沉;用它做棺材,这棺材很快就会腐烂;用它做器物,这个器物很快就会折断;用它做门,这门就会流污浆;用它做柱子,会被虫蛀。所以,这是‘不材之木’,做什么都不行。”

晚上,石木匠梦见这棵栎树来跟他说话。

那棵散木说,你看那些果树和瓜果,那是大家所认为的有用之材,每年硕果累累,大家对它赞不绝口,结果是大枝条全被折断了,小枝条都被拉下来,那上面结的果实,年年一熟,人们就来剥夺它。因为它们有用,所以伤害了自己,早早就死了。我就是没用,所以才保全了自己。

庄子的故事讲得似乎有些超现实,但也提醒我们不必去羡慕那些被世俗人所赞不绝口的人;因为他们的所谓有用背后,不知对自己做出了多少伤害?付出了多少的代价啊!

2023年于丹庄子心得读后感一千(优秀19篇)篇三

全书的内容分为十章。每一章都是与我们的生活、工作、身心健康等息息相关。认识了庄子是诸子百家中一个重要人物,他的故事气势磅礴,纵横恣肆;他的思想深邃宏阔,笼盖古今;他的寓言想象奇独,寓意深远;他的风格嘻笑怒骂,了无拘围;他看破功名,不屑利禄,甚至对于死亡,他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他带给我们的是一种无边无际的奇思异想。

于丹这位教育家对于庄子的人物的确评价是综合性的,也是很适合让我们理解的。于丹说:“我们有什么样的眼睛,就有什么样的生活。人们可以从不经意的地方,从最小的细微处看出精妙的大道理。关键在于你是不是用心,是不是能够从这些细节里面真正去获得你自己需要的知识和感悟。

人生应该怎么活?什么样的人生才是成功的?这些问题时刻都会萦绕在我们耳边,或是深入到内心。生活在这样一个信息时代,我们看到的世界是繁华的,忙碌的,这一切外在的东西恰恰左右了我们内心那一份最纯真的向往。过多地追求物质世界,使我们失去了最宝贵的年华,失去了欢乐的时光和自由。终其一生,人们只为了两个字:名利。我们的眼睛看世界太多,看内心太少啊!正如书中所说,你可以了解世界,你可以了解他人,只有看见自己的心,才算是觉悟。为什么我们总觉得心中有无限愁苦?总觉得生活不眷恋我们?原因是我们太爱斤斤计较,有太多太多的痴迷,而没有看得通透。每当我陷入孤独总会感觉为什么别人都那么快乐,其实,寂寞也会带给我们意想不到的境界。也许安静的环境更利于人去思考,所以孤独寂寞也并不愁苦。

时代的变迁使我们的思想也得以发展,但这种发展是否有利于我们呢?在当今这个时代,有各种大大小小的迷惑、困惑、诱惑、疑惑,当我们面对这些问题的时候,我们的思想是否还会坚定从容呢?“小惑易其方,大惑易其性”,小迷惑改变人生的方向,大迷惑改变的是人的本性。迷惑我们的有两个障碍:一是物质,二是世俗。物质往往是一种利益,可以迷惑我们的判断;而世俗往往是一种言论,一种眼光,可以扰乱我们的价值观。现在我们已经成为了物质的奴隶,精神也像幽灵一般飘摇不定。那么,我们还能看清我们的内心吗?还能看清我们自己吗?如果我们连自己还未看清怎么能看得清这个世界?心如明镜,这需要我们释放一切包袱,回归原本的自我,回归自然,这样才能聆听到我们内心最美妙的乐曲。

人,生来,睡不过一床,食,不过一碗。短短数十年,一晃而过,为了今后的日子不后悔,现在的生活还是简单朴素一点,保持单纯的好。否则太多牵挂,太多焦虑,岂不左右了自己明智的判断。记得动画片忍者神鬼里面老师对达芬奇说:问问你的心。言下之意,不要勉强自己,问问你自己的心是否快乐。

2023年于丹庄子心得读后感一千(优秀19篇)篇四

于丹庄子心得是一本关于庄子思想的解读作品,作者于丹在书中通过对庄子思想的解读,探讨了庄子的哲学思想,包括道家的生活态度、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社会的矛盾、人与自我内心的冲突等。

在书中,于丹通过庄子的故事和言论,深入浅出地阐述了庄子思想的核心,即“道法自然”。她指出,庄子的思想是希望人们能够回归自然,追求内心的平静和自由,摆脱世俗的束缚和困扰。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庄子思想的深邃和智慧。庄子认为,自然是最美的,人应该顺应自然,而不是逆天而行。这种思想对于现代社会的人来说,尤为重要。在现代社会,人们往往被物质和功利所驱使,忽略了自然和内心的美好。庄子思想提醒我们,应该回归自然,追求内心的平静和自由,才能真正地获得幸福。

同时,书中的一些具体解读也让我受益匪浅。例如,庄子对于生死、是非、得失等问题的看法,让我深刻地认识到了人生的本质和意义。庄子认为,生死是自然规律,是非得失是人生常态,我们应该以一种超脱的态度面对它们,才能真正地获得内心的平静和自由。

总的来说,于丹庄子心得是一本非常值得一读的书。它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庄子思想,还可以让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人生的本质和意义。我相信,这本书将会对所有读者都产生深远的影响。

2023年于丹庄子心得读后感一千(优秀19篇)篇五

《庄子》是一本充满哲理和想象力的书籍,被誉为中国古代经典之一。于丹教授对《庄子》的解读深入浅出,让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书中的思想和智慧。

在阅读《庄子》的过程中,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庄子对自由、自然的向往和追求。庄子的想象力和对人生的思考让我思考自己的生活和处境,更加珍惜眼前的自由和幸福。同时,我也被庄子的智慧所吸引,他通过寓言故事、比喻等方式让人们明白许多深刻的道理,比如“无用之用是大用”、“真正的快乐在于心灵的自由”等等。

在庄子的笔下,万物都有自己的价值和意义,天地万物都是息息相关的,生命的价值在于能够让自己的生命融入到天地万物中去。这种生命价值观让我重新审视自己的生命和价值,更加积极地去探索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总的来说,阅读《庄子》是一次充满启示和感悟的过程,让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生命的价值和意义,也让我更加珍惜和拥抱自由和自然。庄子的思想和智慧不仅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也是全人类的文化遗产,值得我们去深入研究和传承。

2023年于丹庄子心得读后感一千(优秀19篇)篇六

于丹教授在《庄子心得》一书中,用她独特的语言风格和丰富的人生体验,为我们解读了《庄子》中的诸多问题。她将深奥的哲学道理,用平易近人的语言,生动地呈现出来,让我受益良多。

在解读《庄子》的过程中,于丹教授强调了个体在面对社会、自然和人生时的态度。她认为,我们应该保持内心的自由,不受外界的束缚,追求真实的自我。这一点,在《庄子》中的“逍遥游”一文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于丹教授的解读,让我对《庄子》有了更深的理解。她用生动的语言,将原本深奥的哲学道理,转化为了我可以理解和接受的知识。这让我感到非常惊喜。

总的来说,《庄子心得》是一本非常值得一读的书。于丹教授的解读,让我对《庄子》有了更深的理解,也让我明白了更多的人生道理。她所教授的道理,不仅适用于《庄子》,也同样适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我会将这本书推荐给我的朋友们。

2023年于丹庄子心得读后感一千(优秀19篇)篇七

北海有一种鱼,叫做鲲。鲲十分巨大,不知道有几千里长。它能化成一种叫鹏的鸟,也有几千里。当它振翅而飞的时候,翅膀像遮蔽天日的云彩。鹏会在海运来临的时候飞往南海。南海,也就是天池。当它飞往南海的时候,会击起三千里高的浪花,乘着风直上九万里的高空,而且这一飞就是六个月。

然而,蝉和斑鸠却嘲笑说:“我们快速飞起,冲上榆树和檀树,但有时达不到目的地,就掉落到地面上,何必要飞到九万里那么高呢?”麻雀也嘲笑说:“它究竟想要飞到哪儿去呢?我使劲的往上飞,也不过飞几十丈那么高就得回来,在蓬蒿之间翱翔,已经是飞翔的最高境界了。它究竟要飞到哪儿去呢?”

在这个故事中,人们往往会羡慕大鹏鸟的视野宽阔,气魄宏大,会嘲讽蝉、斑鸠和麻雀在大鹏面前如小丑般的无知、可笑,它们鼠目寸光,即使尽力气地翻飞腾跃,也不过蓬蒿之间,数丈而已,它们又有什么资格去嘲笑翱翔于天际的大鹏鸟呢!难怪连庄子也说“这几个小虫子又知道什么!”大有“燕雀安知鸿鹄之志?”的感觉。

然而,这只不过是从很世俗的、狭隘的角度得出的结论。而事实却并不如此!

我们知道,宇宙(或道)是无限的,到底无限到何种程度呢?有一部电影描述得很好:在地球上,外星人与人类寻找一个决定双方命运的宇宙,经过双方的生死较量,这个宇宙最终被人类寻获并夺得,你知道这个宇宙在哪里吗?它在一只黑猫的脖子上挂着,只有玻璃弹珠那么大,但当你从外向里望时,里面却是繁星密布,浩瀚无边,的的确确的是一个宇宙。宇宙就只有那么大吗?不是的!电影到结束时,镜头拉向远方,我们伟大的地球慢慢地缩小,变成蓝色的球,再缩小,在太阳系里变成一颗小星星发着微弱的光,再缩小,地球早已看不清了,太阳系在银河系里缩成一小片,再缩小,银河系已变成一小团雾,再缩小,银河系在我们的宇宙里已看不见了,最后我们的宇宙变成一颗小小的弹珠在地上滚动,掉到一个小坑里,与另外一颗弹珠撞在一起。这时,一个外星人伸出一只长着柔软大手的瘦长胳膊,用手抓起两颗弹珠,放到一个布袋里,布袋里已有满满的一袋子呢!

相反,麻雀、斑鸠和蝉倒是很幸福的,它们的幸福正在于它们的无知和自我满足!

现实生活中不也如此吗。有一个朋友通过自己十来年的奋斗,已经拥有上千万的家产,家中的住房已从乡下的农房换成了小别墅,后来他觉得小别墅也不好看,又想买三十亩地造个小园林,现在他已在付诸实践了。有人对他说,怎么这么不知满足呢?等你有一小园林后,就有会想,似乎家中少了一座山,你就又会不满足了。

是啊!到什么时候才能真正的满足呢!这不是自寻烦恼吗。不是很痛苦吗。

所以,做一只无知、无用和自我满足的小麻雀又有什么不好呢!

2023年于丹庄子心得读后感一千(优秀19篇)篇八

偶然的机会,从朋友的介绍中,初识了这本《于丹庄子心得》。细细咀嚼,慢慢品读,在静静的夜晚轻轻的与心灵对话,感受到了生命宁静中的颤动之姿,摇曳中的沉静风骨。

《庄子》与我并不陌生,或许应该说有些老庄思想以于不知不觉深入人心了。《于丹庄子心得》大部分篇幅通过解读庄子中的寓言,从人对寓言的最直接的“觉”,结合现代社会的现象,引导我们用庄子的思想来指导人生,懂得用心生活,体会超越的“悟”。我认为人生有许多“觉”的过程,就像有些“屠夫”解牛的过程一样,用刀乱砍筋骨而损坏刀,和超越外在的表现,寻找内心地慧眼游刃有余,所在之差就在于精神世界的悟!

“觉”与“悟”的联系

故事是这样展开阐述的:《庖丁解牛》,节选自《庄子·内篇·养生主》,描述了庖丁在解牛时达到游刃有余的境界,而他的刀十九年还像新的一样。庖丁解牛,如果引申一点,也可以说是一个人怎么达到对人生的掌控,庖丁解牛也是不断进步的:先是目有全牛,三年后目无全牛,最后是神遇全牛而游刃有余。人生的掌控,最高境界不也是从有到无到游刃有余的过程吗?先是规划人生,但未免有点像站在山底去规划登山的路径,显得路途遥远,容易迷失方向,所以要有一种“无”的精神,能够超越山的最高处,才能最终将“有”和“无”结合起来,达到“神”的境界,既能超脱一切而又能顺应一切,顺其自然地将自己有限的生命,融合到无限的最朴素而且最本初的生命大道中去。

我联想到了我们的职业岗位。在我们的教育教学中也是这样,“觉”的事件和过程是随处可见的:孩子们在学习中什么时候表现的最有兴趣,他们是怎样看待老师对他们的评价,当他们高举着小手是在渴望着什么……而这时我们作为老师,作为引导者,囫囵吞枣,一笔带过的结果便是“丢失”了“悟”。进而是丢失了一次“超越”的契机,升华的“境界”。如果,你注意到学生喜欢在游戏中学,那么你就会去有意的创设一个好的学习氛围,更好的调动情绪的环节;如果你理解老师的一句肯定会在他们的脸上浇开一朵花,那么你的课堂将是融洽的,富有吸引力的;如果,你从他们高举的双手中读懂了交流的渴望,那么你的课堂就是充满互动、灵动的……其中这或许便是悟的瞬间,它是基于积极的思考,经验的不断累积而成的。

“觉”到“悟”的成长

《于丹庄子心得》还着重描述了内心的力量,强调认识自己的重要性。认识自己是一个人生历程,需要你不断的倾听自己的心声,而不是让你随波浮沉,盲目仿效。面对现代物质化愈来愈强的社会,它常让我们在潮流的浪尖,迷失双眼,终而脚步零乱的踏上肤浅,流行的'航船。失去品味、品质的本质,我们要摆脱外在的标准和评价来判断自己的能力。

本书中有这样一个故事:大家都知道扁鹊的名字,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医生,成为中国名医的代称。扁鹊去见魏王。魏王说:“我听说你们家兄弟三人都擅长医术,你跟我说说,你们三人中,谁的医术最高明啊?”扁鹊老老实实地回话:“我大哥医术是最高的,我二哥其次,我的医术最差。”魏王惊讶地问:“那为什么你天下闻名,而他们两人却默默无闻呢?”扁鹊说:“因为我大哥给人治病,总能够做到防患于未然。这个人得病但还没显出征兆,他手到病除,把病根给消除了。这个病人就像没得病一样,所以有的人都不知道,他是给人除预先的病。我二哥治病是在病兆起初之时,他用药就把病除了。大家总认为他能治的是小病,而不矢此病发展下去那会要命的大病啊!”

扁鹊能够在自己名声大扬之时说出此番事实,而不以别人的看法去认识自己,实属不易。它再一次的告诉我们要时时刻刻去倾听自己的心声,不要受别人的观点和束缚。教学是我们的生命线,汲取从一次次教学反思中认识自己的浅层表现,挖掘其内在的知识漏洞,用一双从懂得倾听到善于倾听的升华!一次公开课的成功,往往会使我们沾沾自喜,得意忘形,在别人的肯定中迷失自己的位置。其实细思中,我们只关注到别人眼中的自己,却没扣响迎向朝阳的那扇大门:及时地反思,挖掘内在成功的宝藏,善于倾听总结,运用到更多的实践教学中,这便是缺失了对现有位置的“悟”!

摆正自己的位置,才能摆正人生的方向。用一颗平常心去适应生活带给我们不同的恩赐,使得其所才是个人价值所在。“外化而不内化”这是获得“游刃有余”人生境界的不二法门!从认识自己的“觉”中,品味出人生的大“悟”,懂得感悟这些有着厚重内心价值的不鸣不已的平常人。

每个人都能拥有辉煌和成功的人生,只要懂得去“觉”,从觉中“悟”!

读于丹《庄子》心得之《境界有大小》,于丹在里面写道:“一个人,永远不要去羡慕别人。”为此,她还专门列举了《庄子——人世间》中的一个关于树的例子:

一个姓石的木匠到齐国去,路上看到有一棵栎树。这棵栎树被这个地方的人奉为社神来祭祀。

这树有多大啊?庄子的形容很夸张。他说,这棵树的树阴可以遮蔽几千头牛在这树底下乘凉,量一量树干可以达到百尺粗,跟山一样高,很多丈高以上才生枝干。

这棵大树吸引了好多人来观赏,但石木匠看也不看一眼,就离开了。他的徒弟问师傅:“这么好的木材为什么看都不看呢?”

石木匠说:“这种树木是没有用的散木,木质不好。用它做船,那船很快就沉;用它做棺材,这棺材很快就会腐烂;用它做器物,这个器物很快就会折断;用它做门,这门就会流污浆;用它做柱子,会被虫蛀。所以,这是‘不材之木’,做什么都不行。”

晚上,石木匠梦见这棵栎树来跟他说话。

那棵散木说,你看那些果树和瓜果,那是大家所认为的有用之材,每年硕果累累,大家对它赞不绝口,结果是大枝条全被折断了,小枝条都被拉下来,那上面结的果实,年年一熟,人们就来剥夺它。因为它们有用,所以伤害了自己,早早就死了。我就是没用,所以才保全了自己。

庄子的故事讲得似乎有些超现实,但也提醒我们不必去羡慕那些被世俗人所赞不绝口的人;因为他们的所谓有用背后,不知对自己做出了多少伤害?付出了多少的代价啊!

《庄子­——逍遥游》有一个最著名的故事:

北海有一种鱼,叫做鲲。鲲十分巨大,不知道有几千里长。它能化成一种叫鹏的鸟,也有几千里。当它振翅而飞的时候,翅膀像遮蔽天日的云彩。鹏会在海运来临的时候飞往南海。南海,也就是天池。当它飞往南海的时候,会击起三千里高的浪花,乘着风直上九万里的高空,而且这一飞就是六个月。

然而,蝉和斑鸠却嘲笑说:“我们快速飞起,冲上榆树和檀树,但有时达不到目的地,就掉落到地面上,何必要飞到九万里那么高呢?”麻雀也嘲笑说:“它究竟想要飞到哪儿去呢?我使劲的往上飞,也不过飞几十丈那么高就得回来,在蓬蒿之间翱翔,已经是飞翔的最高境界了。它究竟要飞到哪儿去呢?”

在这个故事中,人们往往会羡慕大鹏鸟的视野宽阔,气魄宏大,会嘲讽蝉、斑鸠和麻雀在大鹏面前如小丑般的无知、可笑,它们鼠目寸光,即使尽力气地翻飞腾跃,也不过蓬蒿之间,数丈而已,它们又有什么资格去嘲笑翱翔于天际的大鹏鸟呢!难怪连庄子也说“这几个小虫子又知道什么!”大有“燕雀安知鸿鹄之志?”的感觉。

然而,这只不过是从很世俗的、狭隘的角度得出的结论。而事实却并不如此!

我们知道,宇宙(或道)是无限的,到底无限到何种程度呢?有一部电影描述得很好:在地球上,外星人与人类寻找一个决定双方命运的宇宙,经过双方的生死较量,这个宇宙最终被人类寻获并夺得,你知道这个宇宙在哪里吗?它在一只黑猫的脖子上挂着,只有玻璃弹珠那么大,但当你从外向里望时,里面却是繁星密布,浩瀚无边,的的确确的是一个宇宙。宇宙就只有那么大吗?不是的!电影到结束时,镜头拉向远方,我们伟大的地球慢慢地缩小,变成蓝色的球,再缩小,在太阳系里变成一颗小星星发着微弱的光,再缩小,地球早已看不清了,太阳系在银河系里缩成一小片,再缩小,银河系已变成一小团雾,再缩小,银河系在我们的宇宙里已看不见了,最后我们的宇宙变成一颗小小的弹珠在地上滚动,掉到一个小坑里,与另外一颗弹珠撞在一起。这时,一个外星人伸出一只长着柔软大手的瘦长胳膊,用手抓起两颗弹珠,放到一个布袋里,布袋里已有满满的一袋子呢!

相反,麻雀、斑鸠和蝉倒是很幸福的,它们的幸福正在于它们的无知和自我满足!

现实生活中不也如此吗。有一个朋友通过自己十来年的奋斗,已经拥有上千万的家产,家中的住房已从乡下的农房换成了小别墅,后来他觉得小别墅也不好看,又想买三十亩地造个小园林,现在他已在付诸实践了。有人对他说,怎么这么不知满足呢?等你有一小园林后,就有会想,似乎家中少了一座山,你就又会不满足了。

是啊!到什么时候才能真正的满足呢!这不是自寻烦恼吗。不是很痛苦吗。

所以,做一只无知、无用和自我满足的小麻雀又有什么不好呢!

2023年于丹庄子心得读后感一千(优秀19篇)篇九

二十一世纪什么最重要?电影《天下无贼》里葛优演的黎叔回答得好,人才最重要。

新一届局党政领导对人才培养工作高度重视,通过组织干部培训、开展文体活动等各种方式方法来搭建平台,挖掘人才、激发潜力、鼓励创新,希望达到为劳动保障事业培养好人才的目的。今年,局党委又为每一位中层干部购买了书籍,以增强文学艺术修养,培育人文精神。

内心里十分感激局领导们的良苦用心,相信周围的同事们和我一样都正在积极努力,秉持着“满腔热情、脚踏实地、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劳动保障精神,不断提高自己,辛勤耕耘,用自己的人生这支笔努力为闵行劳动保障事业增光添彩。

于丹写的《庄子心得》是今年的热销书,在局里还没为我们买这本书之前,就已经因为喜欢它而买了一本,并且还象学生时代遇上喜欢的书时一样,买回来就立刻为它包上了封皮。虽然社会上对于丹这位热点人物的争议至今还没有个明确的论断,但我觉得至少她之所以能够成名,亮点就在于因其能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为现代社会忙碌的人们解读庄子、孟子等这些名家的名著,而所谈的人生道理又十分能打动人心。她通过这种方式既普及文学知识增强人们的古典修养,又诠释人生启发人们的心智,有何不好?即使有解读不到位或失误的地方有“文化快餐”之嫌,但总体来说,我认为还是瑕不掩玉的。

2023年于丹庄子心得读后感一千(优秀19篇)篇十

尽管好久,就知道于丹教授要讲《庄子》,而且我也极力去了解阅读庄子其人及其书,但听到于丹教授的讲座,我还是不甚明了,和当初听她的《论语》讲座,领悟的程度差得太远了。所以我很不甘心,因为,毕竟这是一次跟着老师学习的好机会,如果糊里糊涂的过去,以后恐怕更难加深学习了。

为此,我在网上找到有关《庄子》的系列讲座,打算学着初和平的做法,对着视频打出文字,逐字逐句地学习体会于丹教授的讲座,以期悟到庄子的思想、精神本要。但这样做简直太难了,视频和输入文字的版面来回替换,速度之慢完全出乎了我的意料。先生说,过几天买本书不就行了吗,干嘛这么费劲?虽然有些吃力,但我还是坚持把“庄子其人”这集讲座做完了,大约累计六个多小时吧。透过于丹教授潇潇洒洒的语言,我感觉我对庄子有了进一步的理解:

在庄子的《逍遥游》中呢,有一个核心的命题,就是什么是大,什么是小。《逍遥游》其实无限的拓展了我们的想像空间,告诉我们世间的大远远超乎我们的想像,世间的小也远远超乎我们的想像。因为真正的大与小,不仅仅在眼界之中,还在人的心智之中。所以大与小呢,它决不单纯是一种文学化描写的境界,更多的时候它表现在生活里边很多实用的规则,也就是说人的这一生,有生之年小大之境应用起来完全不同,会带给你不同的效果,不同的人生。

那么大家都知道,惠施和庄子是好朋友,所以呢惠子和庄子之间存在很多对话。《庄子》中写到说,惠子啊,有一天去问他,说你看魏王给了我一棵葫芦籽儿,我在家呢就种了这么一架葫芦。结果长出一个大葫芦来,有五石之大。这么大一葫芦看起来很丰硕饱满,最后我就发愁了,因为他太大了什么用都没有。他说我把这大葫芦要是一劈两半,用它当瓢去盛水的话,那个葫芦皮太薄。所以叫做其坚不能自举。要是盛上水,往起一举它就碎了。用它去盛米面粮食,盛什么东西都不行,因为皮薄而体积太大。所以想来想去说,葫芦这个东西种了干什么用的,不就是为了最后当容器,劈开当瓢来装点东西吗?什么都装不了了,所以惠子说:“这葫芦虽然大,却大得无用,我就把它打破算了”。庄子呢想了想就开始给他讲故事。庄子先不说这个葫芦干什么,说我告诉你啊,宋国有这么一户人家。他们家还真是有稀世的瑰宝,就是家里有个秘方。这个秘方呢能够在寒冷的冬天让人手脚沾了水以后不皴。他们家有不皴手的药啊,所以就世世代代一漂洗为生。

为什么相同的东西在不同的人手里可以产生完全不同的价值。庄子的寓言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境界的大小决定了他的思维方式。人们常用世俗的眼光墨守成规地去判断事物的价值。而只有大境界的人,才能看到事物的真正的价值。于丹教授认为,眼界的高低境界的大小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即使在现代生活中,这样的例子也比比皆是。

作为家长我们经常会跟孩子说,你趴在窗台上看了一下午蝴蝶你做的是没用的事。这一下午如果你练钢琴是有用的。我们可能跟孩子说,你这一下午就在那儿和泥巴,搭城堡,这是没用的。如果这一下午,你练打字他是有用的。其实我曾经见过一个科学试验。就是把一个会跳的小虫子放在瓶子里。它明明可以跳很高,把盖子盖上以后让它跳。它一跳,啪!碰到了顶掉了下来。啪!再一跳碰到顶掉下来了。看它反复跳跃,等到它越跳越低的时候。你把盖子再拧开,你看这小虫还在跳。但它永远不会跳出这个瓶子了。因为它认为,头顶上那个盖子将是不可逾越的。你什么时候打开了这个盖子,它已经不知道还有可以超越的可能了。我们今天的教育有一种可悲的现象,就是父母用自己全部的爱为孩子界定了太多有用的盖子。让孩子们认为,作为一个葫芦它以后只能成为瓢而不可能成为一个巨大的游泳圈带着人浮游于江海;作为一块土壤这上面是可以种菜的也许可以种粮食,但是没有人去深入地追问土壤下面可能埋藏的矿藏。这一切是什么呢?就是我们以一种常规的思维束缚了自己的心智,而有我们的生活态度决定了我们可怜的局限。这种局限本来是可以打破的。打破这种局限我们才有可能去憧憬真正的逍遥游。真正的逍遥,其实是无羁无绊的。

2023年于丹庄子心得读后感一千(优秀19篇)篇十一

偶然的机会,从朋友的介绍中,初识了这本《于丹庄子心得》。细细咀嚼,慢慢品读,在静静的夜晚轻轻的与心灵对话,感受到了生命宁静中的颤动之姿,摇曳中的沉静风骨。

《庄子》与我并不陌生,或许应该说有些老庄思想以于不知不觉深入人心了。《于丹庄子心得》大部分篇幅通过解读庄子中的寓言,从人对寓言的最直接的“觉”,结合现代社会的现象,引导我们用庄子的思想来指导人生,懂得用心生活,体会超越的“悟”。我认为人生有许多“觉”的过程,就像有些“屠夫”解牛的过程一样,用刀乱砍筋骨而损坏刀,和超越外在的表现,寻找内心地慧眼游刃有余,所在之差就在于精神世界的悟!

“觉”与“悟”的联系。

故事是这样展开阐述的:《庖丁解牛》,节选自《庄子·内篇·养生主》,描述了庖丁在解牛时达到游刃有余的境界,而他的刀十九年还像新的一样。庖丁解牛,如果引申一点,也可以说是一个人怎么达到对人生的掌控,庖丁解牛也是不断进步的:先是目有全牛,三年后目无全牛,最后是神遇全牛而游刃有余。

人生的掌控,最高境界不也是从有到无到游刃有余的过程吗?先是规划人生,但未免有点像站在山底去规划登山的路径,显得路途遥远,容易迷失方向,所以要有一种“无”的精神,能够超越山的最高处,才能最终将“有”和“无”结合起来,达到“神”的境界,既能超脱一切而又能顺应一切,顺其自然地将自己有限的生命,融合到无限的最朴素而且最本初的生命大道中去。

我联想到了我们的职业岗位。在我们的教育教学中也是这样,“觉”的事件和过程是随处可见的:孩子们在学习中什么时候表现的最有兴趣,他们是怎样看待老师对他们的评价,当他们高举着小手是在渴望着什么……而这时我们作为老师,作为引导者,囫囵吞枣,一笔带过的结果便是“丢失”了“悟”。

进而是丢失了一次“超越”的契机,升华的“境界”。如果,你注意到学生喜欢在游戏中学,那么你就会去有意的创设一个好的学习氛围,更好的调动情绪的环节;如果你理解老师的一句肯定会在他们的脸上浇开一朵花,那么你的课堂将是融洽的,富有吸引力的;如果,你从他们高举的双手中读懂了交流的渴望,那么你的课堂就是充满互动、灵动的……其中这或许便是悟的瞬间,它是基于积极的思考,经验的不断累积而成的。

“觉”到“悟”的成长。

《于丹庄子心得》还着重描述了内心的力量,强调认识自己的重要性。认识自己是一个人生历程,需要你不断的倾听自己的心声,而不是让你随波浮沉,盲目仿效。面对现代物质化愈来愈强的社会,它常让我们在潮流的浪尖,迷失双眼,终而脚步零乱的踏上肤浅,流行的航船。失去品味、品质的本质,我们要摆脱外在的标准和评价来判断自己的能力。

本书中有这样一个故事:大家都知道扁鹊的名字,是中国古代着名的医生,成为中国名医的代称。扁鹊去见魏王。魏王说:“我听说你们家兄弟三人都擅长医术,你跟我说说,你们三人中,谁的医术最高明啊?”扁鹊老老实实地回话:“我大哥医术是最高的,我二哥其次,我的医术最差。”魏王惊讶地问:“那为什么你天下闻名,而他们两人却默默无闻呢?”扁鹊说:“因为我大哥给人治病,总能够做到防患于未然。

这个人得病但还没显出征兆,他手到病除,把病根给消除了。这个病人就像没得病一样,所以有的人都不知道,他是给人除预先的病。我二哥治病是在病兆起初之时,他用药就把病除了。大家总认为他能治的是小病,而不矢此病发展下去那会要命的大病啊!”

扁鹊能够在自己名声大扬之时说出此番事实,而不以别人的看法去认识自己,实属不易。它再一次的告诉我们要时时刻刻去倾听自己的心声,不要受别人的观点和束缚。教学是我们的生命线,汲取从一次次教学反思中认识自己的浅层表现,挖掘其内在的知识漏洞,用一双从懂得倾听到善于倾听的升华!

一次公开课的成功,往往会使我们沾沾自喜,得意忘形,在别人的肯定中迷失自己的位置。其实细思中,我们只关注到别人眼中的自己,却没扣响迎向朝阳的那扇大门:及时地反思,挖掘内在成功的宝藏,善于倾听总结,运用到更多的实践教学中,这便是缺失了对现有位置的“悟”!

摆正自己的位置,才能摆正人生的方向。用一颗平常心去适应生活带给我们不同的恩赐,使得其所才是个人价值所在。“外化而不内化”这是获得“游刃有余”人生境界的不二法门!从认识自己的“觉”中,品味出人生的大“悟”,懂得感悟这些有着厚重内心价值的不鸣不已的平常人。

每个人都能拥有辉煌和成功的人生,只要懂得去“觉”,从觉中“悟”!

读后感范文汇总。

读后感大全汇总。

四大名著读后感汇总。

2023年于丹庄子心得读后感一千(优秀19篇)篇十二

暑假期间无意中读了于丹的《庄子》心得,每天晚上认真地品尝这本书、仔细地看了一页又一页,一章又一章。

全书的内容分为十章。每一章都是与我们的生活、工作、身心健康等息息相关。认识了庄子是诸子百家中一个重要人物,他的故事气势磅礴,纵横恣肆;他的思想深邃宏阔,笼盖古今;他的寓言想象奇独,寓意深远;他的风格嘻笑怒骂,了无拘围;他看破功名,不屑利禄,甚至对于死亡,他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他带给我们的是一种无边无际的奇思异想。

于丹这位教育家对于庄子的人物的确评价是综合性的,也是很适合让我们理解的。于丹说:我们有什么样的眼睛,就有什么样的生活。人们可以从不经意的地方,从最小的细微处看出精妙的大道理。关键在于你是不是用心,是不是能够从这些细节里面真正去获得你自己需要的知识和感悟。

人生应该怎么活?什么样的人生才是成功的?这些问题时刻都会萦绕在我们耳边,或是深入到内心。生活在这样一个信息时代,我们看到的世界是繁华的,忙碌的,这一切外在的东西恰恰左右了我们内心那一份最纯真的向往。过多地追求物质世界,使我们失去了最宝贵的年华,失去了欢乐的时光和自由。终其一生,人们只为了两个字:名利。我们的眼睛看世界太多,看内心太少啊!正如书中所说,你可以了解世界,你可以了解他人,只有看见自己的心,才算是觉悟。为什么我们总觉得心中有无限愁苦?总觉得生活不眷恋我们?原因是我们太爱斤斤计较,有太多太多的痴迷,而没有看得通透。每当我陷入孤独总会感觉为什么别人都那么快乐,其实,寂寞也会带给我们意想不到的境界。也许安静的环境更利于人去思考,所以孤独寂寞也并不愁苦。

时代的变迁使我们的思想也得以发展,但这种发展是否有利于我们呢?在当今这个时代,有各种大大小小的迷惑、困惑、诱惑、疑惑,当我们面对这些问题的时候,我们的思想是否还会坚定从容呢?小惑易其方,大惑易其性,小迷惑改变人生的方向,大迷惑改变的是人的本性。迷惑我们的有两个障碍:一是物质,二是世俗。物质往往是一种利益,可以迷惑我们的判断;而世俗往往是一种言论,一种眼光,可以扰乱我们的价值观。现在我们已经成为了物质的奴隶,精神也像幽灵一般飘摇不定。那么,我们还能看清我们的内心吗?还能看清我们自己吗?如果我们连自己还未看清怎么能看得清这个世界?心如明镜,这需要我们释放一切包袱,回归原本的自我,回归自然,这样才能聆听到我们内心最美妙的乐曲。

人,生来,睡不过一床,食,不过一碗。短短数十年,一晃而过,为了今后的日子不后悔,现在的生活还是简单朴素一点,保持单纯的好。否则太多牵挂,太多焦虑,岂不左右了自己明智的判断。记得动画片忍者神鬼里面老师对达芬奇说:问问你的心。言下之意,不要勉强自己,问问你自己的心是否快乐。

2023年于丹庄子心得读后感一千(优秀19篇)篇十三

偶然的机会,从朋友的介绍中,初识了这本于丹庄子心得。细细咀嚼,慢慢品读,在静静的夜晚轻轻的与心灵对话,感受到了生命宁静中的颤动之姿,摇曳中的沉静风骨。

庄子与我并不陌生,或许应该说有些老庄思想以于不知不觉深入人心了。于丹庄子心得大部分篇幅通过解读庄子中的寓言,从人对寓言的最直接的“觉”,结合现代社会的现象,引导我们用庄子的思想来指导人生,懂得用心生活,体会超越的“悟”。我认为人生有许多“觉”的过程,就像有些“屠夫”解牛的过程一样,用刀乱砍筋骨而损坏刀,和超越外在的.表现,寻找内心地慧眼游刃有余,所在之差就在于精神世界的悟!

“觉”与“悟”的联系。

故事是这样展开阐述的:庖丁解牛,节选自庄子。内篇。养生主,描述了庖丁在解牛时达到游刃有余的境界,而他的刀十九年还像新的一样。庖丁解牛,如果引申一点,也可以说是一个人怎么达到对人生的掌控,庖丁解牛也是不断进步的:先是目有全牛,三年后目无全牛,最后是神遇全牛而游刃有余。

人生的掌控,最高境界不也是从有到无到游刃有余的过程吗?先是规划人生,但未免有点像站在山底去规划登山的路径,显得路途遥远,容易迷失方向,所以要有一种“无”的精神,能够超越山的最高处,才能最终将“有”和“无”结合起来,达到“神遇”的境界,既能超脱一切而又能顺应一切,顺其自然地将自己有限的生命,融合到无限的最朴素而且最本初的生命大道中去。

我联想到了我们的职业岗位。在我们的教育教学中也是这样,“觉”的事件和过程是随处可见的:孩子们在学习中什么时候表现的最有兴趣,他们是这样看待老师对他们的评价,当他们高举着小手是在渴望着什么……而这时我们作为老师,作为引导者,囫囵吞枣,一笔带过的结果便是“丢失”了“悟”。

进而是丢失了一次“超越”的契机,升华的“境界”。如果,你注意到学生喜欢在游戏中学,那么你就会去有意的创设一个好的学习氛围,更好的调动情绪的环节;如果你理解老师的一句肯定会在他们的脸上浇开一朵花,那么你的课堂将是融洽的,富有吸引力的;如果,你从他们高举的双手中读懂了交流的渴望,那么你的课堂就是充满互动,灵动的……其中这或许便是悟的瞬间,它是基于积极的思考,经验的不断累积而成的。

2023年于丹庄子心得读后感一千(优秀19篇)篇十四

一直喜欢《百家讲坛》这个栏目,于丹老师在《百家讲坛》上对《论语》对《庄子心得》侃侃而谈时,深深地吸引着我。她说中国的儒家思想,在社会这个尺度上,要求人坦荡,道家的思想是在生命层面上要求人飞越。坦荡是我们的一份社会责任,超越是我们的生命境界。对《论语》对《庄子》知之甚少的我由此产生兴趣。再一次认真聆听了于丹老师对道家的代表人物庄子思想的深刻解读,在她潇潇洒洒、滔滔不绝的精辟阐述下,引领我走进庄子那无边辽阔的精神世界遨游了一番,犹如给心灵洗了一个澡,顿觉神清气爽。

以前读庄子的文字,无知的我觉得深奥难懂,没有读出庄子超凡的思想,在于丹老师旁征博引、妙趣横生的语言中,我才领悟到庄子蕴藏人生哲理的精神境界。于丹独到的讲解给了我新的启迪与感悟,结合我的经历,对于人生我有了重新的认识与思考。于丹老师说:“庄子的人生哲学是淡薄为大,因为只有超越了所有的功名利禄之心,才能感悟到人生的最高境界,那就是庄子的逍遥游”。庄子所指的逍遥游我个人认为是从道家创史人老子提倡的“上善若水”基础上演变而来,他有意无意有形无形中把水的丰厚内涵融会贯通于生活中。

有时与女儿外出,经常听到不认识的人说“看不见好可怜”之类的话,世人认为失去光明后的我行动十分不便,猜想我一定在哀声叹气中怨天尤人。他们不知,我是“赛翁失马、焉知非福”,我一直认为没有绝对的幸与不幸,什么样的心态决定什么样的生活方式。站在常人的角度上看,在我失去工作的同时也看不到多彩的大千世界,但从庄子的逆向思维来看,我有更多的时间与自由,可以在自己的小天地里做自己喜欢的事,他们不知我以书为友、以歌为伴、以琴为乐;他们不知我可以在书的海洋中尽情遨游、可以用不娴熟的歌声来寄托情怀、可以在不纯熟的琴声中放飞思绪、可以用稚嫩的文字记录生活中的真善美,以此抒发我的真情实感,因此我活得真实而轻松;我有更多精力和时间陪孩子老人,享受天伦之乐。我不必为工资为奖金的高低而愤愤不平、不必为追逐名利而忙忙碌碌;不必为职务的升降而忧心冲冲;我眼里无外表美丑之分、无地位贵贱之分。我喜欢这淡泊平静、与世无争的生活。

有舍就有得,我虽身在蜗居,但我的灵魂可以象庄子那样在天地之间自由逍遥,我得到了人格的升华与超越,岂不快哉!如今我用心灵代替眼睛来感知纷杂的世界,适应并感谢上天赐我的这种生命方式,让我有机会内视反省自己,懂得内敛于心而不张扬。书籍涵养孕育了我,让我浮躁的心变得平和,它磨去了我的棱角,让我用一颗感恩的心来看待我身边的人和事。

“游”是一个没有终点的历程,在这个心灵历程中我体会到庄子逍遥游的快乐与宁静。如果我没失明,物质的利益会迷惑我的双眸,有可能会在外界的诱惑下迷失心志、被恩怨情仇所牵绊、被无穷无尽的欲望所捆绑;或者会为鸡毛蒜皮的小事而斤斤计较、甚至参与赌博而远离书籍。是异样的人生让我获得一份清明的理性,让我更善待父母、善待朋友、善待子女。所以我过得很自在、很充实。

正如于丹老师所言:我们需要一种欢欣的感性,这种感性之心使得我们触目生春,我们所及之处充满了欢乐。我的心与亲人紧紧相连,想到他们我就感到无比温暖。绵绵不绝的爱丰富了我的内心世界,让我有了精神寄托,它是我永不枯竭的快乐源泉。

庄子提倡的自由不是为所欲为的个人主义,于丹老师讲自由要有一把尺子,要有公正,做人要有底线,这才能够做到这个世界上行为的守则。是的,自由的原则就是以不妨碍别人的自由为前提,但本人还要具备光明磊落、堂堂正正的品质,拥有一颗高尚纯洁的灵魂,那些贪赃枉法、作奸犯科等卑劣之人内心有愧又怎能达到逍遥游的境界。

幸福不是目的而是体验的过程,它不是实实在在的东西,而是内心的一种感受,我把这种感受强化并不断加以回味。失明恰恰成就了我的人生,不过我的逍遥是建立在衣食无忧、清闲悠哉的条件上,如没有稳定的经济与和睦的家庭做我有力的精神后盾,就没有这份闲情逸致谈逍遥了,因为我毕竟是俗人一个。而庄子有时吃了上顿没下顿,但他在贫困交加之时,依然淡定从容、超然豁达。楚国大臣请他做丞相,他宁愿做一介农夫也不追逐名利。但现在多少人处心积虑甚至不择手段想升官发财,与之相比,庄子是何等胸襟何等气度!一个人即使没有粮食没有金钱,但不能没有思想没有灵魂。

我满足于目前的生活状况,对于物质我没有过多的欲望,在我看来,简单就是幸福、知足就是幸福、相夫教女就是幸福。哲学家周国平老师说:“成熟了,却不世故,依然一颗童心;成功了,却不虚荣,依然一颗平常心。兼此二心者,我称之为慧心。”我希望女儿长大后拥有一颗慧心,做到宠辱不惊,追求精神上的富足,过着飘逸恬淡的生活。

感谢于丹老师深入浅出的讲解,让我重新认识了庄子,感谢庄子,他教会我们如何在逆境中依然保持平常心,无论人生有何种境遇,都能乐观坦然地面对,平庸的~我远远达不到逍遥游的境界,我还没看破世间的是是非非、名利生死,那么就以庄子的逍遥游作为我的精神目标,超越自己,乐观生活。

2023年于丹庄子心得读后感一千(优秀19篇)篇十五

最初知道庄子,是从一首诗“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虽不知道什么意思,只觉得诗句挺特别。后来知道庄子写了逍遥游,逍遥游代表了庄子思想的最高境界,是对世俗社会的功名利禄及自己的舍弃。最近呢,庄子确实火了一把。这得归功于一个人——于丹。

于丹何许人,她是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影视传媒系主任,中国古代文学硕士、影视学博士,硕士生导师。

于丹在《百家讲坛》上讲了七天《论语》,当于丹把国学经典通俗化,却出乎意料地抓住了全国观众,仅在七天时间里,于丹就从默默无闻变成一鸣惊人。于丹也因此被称为“女易中天”。

今天,我也粗粗浏览了《于丹庄子心得》,故事深入浅出,短小精干,确实引人入胜。庄子所代表的思想,在今天让我们再一次重温,对于浮躁而又忙乱的我们仿佛是注入一股清泉,也是对心灵的一次洗礼。

然而看过之后也有几分惆怅.我能达到这种境界吗?也许理性上我很向往这种境界,但感性的声音告诉我,我做不到。我也许能淡泊名利,但放弃一切名和利,我做不到。更加做不到笑谈生死。

庄子说过,一个人能不能达到彻悟,是与他的阅历及悟性是分不开的,而我只是一个平凡的人,我无法像庄子般成为神人,所以只能望其项背。

2023年于丹庄子心得读后感一千(优秀19篇)篇十六

读于丹《庄子》心得之《境界有大小》,于丹在里面写道:“一个人,永远不要去羡慕别人。”为此,她还专门列举了《庄子——人世间》中的一个关于树的例子:

一个姓石的木匠到齐国去,路上看到有一棵栎树。这棵栎树被这个地方的人奉为社神来祭祀。

这树有多大啊?庄子的形容很夸张。他说,这棵树的树阴可以遮蔽几千头牛在这树底下乘凉,量一量树干可以达到百尺粗,跟山一样高,很多丈高以上才生枝干。

这棵大树吸引了好多人来观赏,但石木匠看也不看一眼,就离开了。他的徒弟问师傅:“这么好的木材为什么看都不看呢?”

石木匠说:“这种树木是没有用的散木,木质不好。用它做船,那船很快就沉;用它做棺材,这棺材很快就会腐烂;用它做器物,这个器物很快就会折断;用它做门,这门就会流污浆;用它做柱子,会被虫蛀。所以,这是‘不材之木’,做什么都不行。”

晚上,石木匠梦见这棵栎树来跟他说话。

那棵散木说,你看那些果树和瓜果,那是大家所认为的有用之材,每年硕果累累,大家对它赞不绝口,结果是大枝条全被折断了,小枝条都被拉下来,那上面结的果实,年年一熟,人们就来剥夺它。因为它们有用,所以伤害了自己,早早就死了。我就是没用,所以才保全了自己。

庄子的故事讲得似乎有些超现实,但也提醒我们不必去羡慕那些被世俗人所赞不绝口的人;因为他们的所谓有用背后,不知对自己做出了多少伤害?付出了多少的代价啊!

《庄子-——逍遥游》有一个最著名的故事:

北海有一种鱼,叫做鲲。鲲十分巨大,不知道有几千里长。它能化成一种叫鹏的鸟,也有几千里。当它振翅而飞的时候,翅膀像遮蔽天日的云彩。鹏会在海运来临的时候飞往南海。南海,也就是天池。当它飞往南海的时候,会击起三千里高的浪花,乘着风直上九万里的高空,而且这一飞就是六个月。

然而,蝉和斑鸠却嘲笑说:“我们快速飞起,冲上榆树和檀树,但有时达不到目的地,就掉落到地面上,何必要飞到九万里那么高呢?”麻雀也嘲笑说:“它究竟想要飞到哪儿去呢?我使劲的往上飞,也不过飞几十丈那么高就得回来,在蓬蒿之间翱翔,已经是飞翔的最高境界了。它究竟要飞到哪儿去呢?”

在这个故事中,人们往往会羡慕大鹏鸟的视野宽阔,气魄宏大,会嘲讽蝉、斑鸠和麻雀在大鹏面前如小丑般的无知、可笑,它们鼠目寸光,即使尽力气地翻飞腾跃,也不过蓬蒿之间,数丈而已,它们又有什么资格去嘲笑翱翔于天际的大鹏鸟呢!难怪连庄子也说“这几个小虫子又知道什么!”大有“燕雀安知鸿鹄之志?”的感觉。

然而,这只不过是从很世俗的、狭隘的角度得出的结论。而事实却并不如此!

我们知道,宇宙(或道)是无限的,到底无限到何种程度呢?有一部电影描述得很好:在地球上,外星人与人类寻找一个决定双方命运的宇宙,经过双方的'生死较量,这个宇宙最终被人类寻获并夺得,你知道这个宇宙在哪里吗?它在一只黑猫的脖子上挂着,只有玻璃弹珠那么大,但当你从外向里望时,里面却是繁星密布,浩瀚无边,的的确确的是一个宇宙。宇宙就只有那么大吗?不是的!电影到结束时,镜头拉向远方,我们伟大的地球慢慢地缩小,变成蓝色的球,再缩小,在太阳系里变成一颗小星星发着微弱的光,再缩小,地球早已看不清了,太阳系在银河系里缩成一小片,再缩小,银河系已变成一小团雾,再缩小,银河系在我们的宇宙里已看不见了,最后我们的宇宙变成一颗小小的弹珠在地上滚动,掉到一个小坑里,与另外一颗弹珠撞在一起。这时,一个外星人伸出一只长着柔软大手的瘦长胳膊,用手抓起两颗弹珠,放到一个布袋里,布袋里已有满满的一袋子呢!

相反,麻雀、斑鸠和蝉倒是很幸福的,它们的幸福正在于它们的无知和自己满足!

现实生活中不也如此吗。有一个朋友通过自己十来年的奋斗,已经拥有上千万的家产,家中的住房已从乡下的农房换成了小别墅,后来他觉得小别墅也不好看,又想买三十亩地造个小园林,现在他已在付诸实践了。有人对他说,怎么这么不知满足呢?等你有一小园林后,就有会想,似乎家中少了一座山,你就又会不满足了。

是啊!到什么时候才能真正的满足呢!这不是自寻烦恼吗。不是很痛苦吗。

所以,做一只无知、无用和自己满足的小麻雀又有什么不好呢!

2023年于丹庄子心得读后感一千(优秀19篇)篇十七

纵观整部《庄子》,所有理论,所有寓言,其实只有一个奥秘,那就是:大道合乎自然。那么什么是真正的天地大道呢?大道无非是一种规则。也就是说天地间所有规则都要合乎大自然的的规律,天之道才是大道!

人怎样才能知道大道呢?怎样才能安于大道呢?又怎样才能获得大道呢?当我们忘却一个一个人生坐标的参照,真正洞明自己的内心,我们会把握人生独一无二的自己。

在这个世界上,人会遭遇太多太多的事情,一切机遇会来,一切风波会走,在每一个机遇中把握自己,这就是道家所说的合乎天地大道。

庄子最终要提醒世人的,叫做:“丧己于物,失性于俗,谓之倒置之民”一个人如果把自己迷失在物质世界中,一个人如果把自己的性情流失在世俗中,这个人就本末彻底颠倒了。物质往往是一种利益,可以迷惑我们的判断;而世俗往往是一种言论,一种眼光,可以扰乱我们的价值观。如果一个人丧己于物,失性于俗,那么他就会彻底找不到自己内心真正的价值与力量。

人怎么样才能不丧失?怎么样才能不迷失?就在于我们应该明白:眼前遭遇的每一件事,最终都将被穿越。有太多美好的东西,我们享受当下,但这美好总会过去;有很多苦难的事情,我们要把它扛过去,这苦难也会过去。我们每个人都要牢记这句话“一切都会过去”。光荣会过去,辉煌会过去,苦难会过去。我们身边的一切都只是过往。就在我们的生命穿越其中的时候,我们要追究每一个当下的质量。

庄子说,在天地间,真正了解自己内心的人叫善养生者。那么,什么人是真正了解自己内心的人呢?人生的大智慧是,为自己雪中送炭,而不要总是锦上添花。锦上添花是给别人看的,而雪中送炭是为自己的。

庄子说:“虚无恬淡,乃合天德”。一个人自己的行为做到虚无恬淡,让心真正静下来,不慌乱,不迷茫,就合乎天德。在很多时候生命是会陷入绝境的。陷入绝境之后,只有依靠我们明确的判断和心底的冷静,才能使我们真正走出绝境。

生命有限,流光苦短,而天地之间,我们每一个人的心合乎自然大道,最终每一个生命的成全就是这一句话:“每一个人的生命在我们自己的手中”。

庄子的爱情哲学。

庄子的人生哲学。

庄子的人生观论文。

简析庄子的人文关怀。

庄子对个体存在的思索。

简析庄子哲学与精神生命教育。

荆楚文化对庄子文学的影响。

2023年于丹庄子心得读后感一千(优秀19篇)篇十八

历史上,孔子称为圣人,庄子称为神人。最初知道庄子是初中语文课本里的一首诗“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虽然理解的'不深刻,甚至到现在不太清楚什么意思。今年寒假读了于丹庄子心得,知道了庄子最为著名的是《逍遥游》,这篇代表了庄子的最高境界,表达了对世俗功利的态度。

庄子留给我们最深的是充满寓意和小故事的文章,以此来表达对那些追求小名小利的嘲讽,充满了尖酸刻薄的讽刺和挖苦,令人瞠目结舌。

庄子是一个有智慧的人,他幽默而有涵养,但是她并不是一个衣食无忧的人,他贫困到极点却从不接受别人一点的施舍。

在这本书里面,我最喜欢的是“境界有大小”。一个人的境界的大小决定了对事物的判断,也可以完全改变一个人的命运,站在大境界上,就会看到天生我才必有用,站在小境界上,只能一生碌碌无为。世间的大,远超乎我们的想象,世间的小,同样也超乎我们的想象,因为真正的大小不仅在眼界之中,还在人的心智之中。

比如一个太大的葫芦,惠子因为“其坚不能自举”皮太薄不能做容器,而认为它没用。庄子却认为其完整的它系在身上去遨游江海,有人将可以抗冻的家传秘方用于使加人在寒冷的冬天不被冻伤,而世代漂洗卫生,有人却高价买了此秘方,使吴国兵士不被冻伤在向越过发起的水战中大获全胜,而裂地封侯身价倍增。

所以每一个境界的大小,决定了他的思维方式,人们常常以世俗的眼光,墨守成规的去判断事物的价值,而只有大境界的人,才能看到事物的真正价值。

在大千世界,我们既要做到顺应外面的世界,做到与时俱进,又要有所坚持,秉承内心最本质和最纯真的东西,只有这样在大千世界里才不至于迷失我们自己。

2023年于丹庄子心得读后感一千(优秀19篇)篇十九

“独与天地精神往来”,与天地精神沟通,再没有什么能够束缚思想,所谓随心所欲了。

在于丹的《庄子心得》中,感触较深的有两个方面,一是内方外圆,一是“一个人的境界决定了他的思维方式”。

庄子托孔子说,“古之人外化而内不化,今之人内化而外不化。”外化而内不化,要随着外界的变化而变化,而自己的内心却要一直坚持原则。这解决了一个问题,坚持原则和随外部变化是相辅相成的融合关系,而不是相对关系。只有能随外界变化而变化才能适应环境,如果不能适应环境,就会与环境冲突,而在无力瞬间改变环境的情况下,只能被环境慢慢侵蚀,被环境同化或者抛弃。而随外界变化并不是无原则的`变化,而是在坚持内心原则的变化,适应环境才能更好的生活,即使要改变环境,也是体会到环境的基础上再做出的改变,而不是盲目的改变。对内坚持原则是不变的原则,否则就失去了自己。在坚持自己的基础上主动适应环境。

相关范文推荐

    最新护理毕业生登记表自我鉴定(通用14篇)

    毕业生需要积极适应社会环境的变化,提升自身的竞争力。接下来是一些毕业生就业市场的分析和预测,供大家参考和借鉴。我是哈尔滨理工x信工程学院20xx届毕业生,自从今

    最新体育场馆工程安全管理协议大全(15篇)

    合同协议是双方通过协商达成的一种具有法律效力的书面文件。如果您对范文中的合同协议有任何疑问或需要进一步咨询,请随时与我们联系。承包单位:(以下简称甲方)。甲方将

    最新北师大版圆柱的体积说课稿范文(13篇)

    教案模板的制作需要注意语言简练、逻辑清晰、层次分明。小编为大家准备了一些独特的教案模板范文,希望能够给教师们带来一些新的思路。我说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

    2023年商品房购房合同协议书范文(12篇)

    合同协议可以对违约行为进行约定,并规定相应的违约责任和补偿方式。如果你对合同协议的格式和内容有疑问,可以参考以下范例进行参考。出卖方:_____________

    2023年质量月观摩活动工作总结(专业20篇)

    每个月的工作总结都是一个机会,让我们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不断成长和进步。如果你还不知道如何写一份较为完美的月工作总结,下面的范文或许能给你以启示。为了提高机械厂

    2023年供应室工作计划目标(汇总13篇)

    工作计划书不仅对自己的工作有明确的规划,也有助于与他人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协作。通过查阅工作计划书范文,我们可以了解不同行业和领域的工作规划方式和策略。

    最新店铺元旦活动方案(优质20篇)

    设计一个完整的活动方案可以提高活动的效率和质量,减少可能出现的问题和意外情况。通过学习活动方案范文,您可以了解到一些常见的活动失败原因和应对策略,避免犯类似的错

    高二生物第二学期教学工作计划(专业22篇)

    教学工作计划可以帮助教师评估教学效果,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以下是经过多位教育专家审核的教学工作计划范文,值得教师深入研究和借鉴。积极学习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

    2023年幼儿园学前教育宣传月实施方案(优秀20篇)

    在制定实施方案时,我们需要充分考虑资源的利用和分配,确保各项工作能够得以顺利进行。实施方案的效果评估和改进是一个持续的过程,以下是一些相关的方法和工具。

    餐饮合同协议书(优秀15篇)

    在商务活动中,合同协议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它可以确保各方的权益得到有效保障。这是一份常见的合同协议模板,你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来调整内容。第一条合伙宗旨: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