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定教学计划需要教师充分了解学生的学情和需求,从而有效地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是教师们在编写教学计划时应该注意的重点。
荷花教学设计第二课时(优秀17篇)篇一
1、了解课文内容,体会聂守信对音乐的热爱,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2、以第八节为切入点,进行写作练习。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了解课文内容,体会聂守信对音乐的热爱。
2、根据课文内容,展开合理想象,进行写作练习。
根据课文内容,展开合理想象,进行写作练习。
教具:多媒体课件。
一、复习巩固,引入课文。(3分钟)。
1。听,笛声又响起来了!(背景音乐:荫中鸟)谁来试着用自己最真实的情感背诵文中有关笛声的句子。
2。本文以笛声为课题,并且用笛声贯穿全文。透过笛声,所表现的是聂守信怎样的情感?(对音乐的热爱。板书:热爱音乐)。
二、细读课文,体会情感。
文中哪些语句体现了聂守信对音乐的热爱?(共7分钟)。
默读课文思考。
三、深读课文,拓展延伸。
1、老木匠的笛声深深地吸引着聂守信,并激发出他内心对音乐强烈的热爱与渴望。
2、可是,这一天,他却没有等到老木匠的笛声,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指名朗读课文7、8小节。
3、在惟一一次没有听到笛声的傍晚,在老木匠为了一个大件忙得满头大汗的时候,对音乐的热爱之情也像一只无形的大手推动着聂守信迈出踏上音乐之路的关键一步——当他把工具一件一件递给老木匠,这两个年龄相差几乎半个世纪的邻居,在他们的共同的劳动之中,成了莫逆之交。
理解:莫逆之交。(忘年交)。
4、老师将第7、8小节进行了改写,请男女生分节读。
老木匠和聂守信,因为对音乐的热爱,由陌生到相知,他们之间一定有一段特别的对话。
请你联系上下文,想象一下,这天工作结束后,他们会说些什么呢?(出示要求)。
5、写段。
夜色渐浓。小小的作坊里又传来了悠扬的笛声,窗外树梢上的一弯明月正咧着嘴微笑呢!(10)。
6、学生书写,师巡视。
7、交流,点评。(5分钟)。
二、感情朗读,深华情感。(5分钟)。
1、合作朗读:又见红霞飞上西天,聂守信却没有等来老木匠的笛声。他茫然若有所失,急急来到木工间。原来老师傅正忙着赶制一个大件。孩子没有作声,看见老师傅忙得满头大汗,就把工具一件一件递给他……这两个年龄相差几乎半个世纪的邻居成了莫逆之交。不久,聂守信从老木匠那里学会吹笛子,简直可以跟师傅的笛声比美。
2、音乐是沟通人心灵与心灵的桥梁,音乐能点燃人对生活的激情。以做木工为生的老木匠也许从未想到他这一“无心插柳”的举动,使年幼的聂守信得到启蒙,最终成为一位著名的音乐家。聂守信的这一切成就都来源于他内心对音乐的热爱、无限的兴趣。所以,我们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板书:得到启蒙、成为音乐家、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47笛声。
老木匠。
热爱音乐——莫逆之交——得到启蒙——成为音乐家。
聂守信。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荷花教学设计第二课时(优秀17篇)篇二
教学目标:
1、通读全文,能正确、流利地读课文;。
3、学习第2、3自然段,感受荷花的美,并能有感情地朗读这两段。
4、初步学会用“什么怎么样”的句式概括段意。
教学重难点:目标2、3、4。
教学过程:
一、揭题。
1、你看过荷花吗?你仔细观察过荷花吗?
2、有一位作者仔细观察过荷花,并写了一篇优美的文章,我们今天就来学习这篇文章。
3、揭题,板书课题。
二、通读全文。
1、学生自由读课文,老师给你三分钟时间,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2、反馈。
(1)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一段话来读。
(2)按课文一段一段读,如喜欢读第一段的请站起来读。
三、学习第2、3段。
1、请同学们有滋有味地反复地读第2段。
2、请你读读最喜欢的一句话。
一个学生读后,再问,有没有读得更好的,最后全班齐读。
读后说说这一句子好在哪里?
这一句写出了荷花的什么?(板书)。
说后再有感情地读这一句。(自由读,想象读,品读)。
3、各句教学时的要点。
第一句:
说明荷花多。
第二句:
荷叶多、美。
抓“挨挨挤挤”和比喻句。
第三句:
从读中抓住“冒”
给“冒”换一词。
你认为怎样的“钻”、怎么样的“长”才是“冒”?
将你刚才说的词加进课文中的句子,读一读。(先指名读)。
练习: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地冒出来。
第四~六句:
学生在读句子时,教师指导“莲蓬”的形。
看图,教师指图中的部分荷花,让学生用文中的语句来说,注意要有感情。随机理解“花骨朵”、“饱胀”、“破裂”等词。
你觉得荷花怎么样?(美)什么美?(姿态美、颜色美)如果只有一种姿态,美不美?用一个词来概括种种姿态。(千姿百态,姿态万千等)。
品读4-6句,体会荷花的姿态美。(一学生读,其他学生看图欣赏;教师读,学生闭眼想象;学生自由读。)。
4、齐读第2段。
如果我们来到公园,来到荷花池边,面对这么多这么美的荷花,你想说些什么?
教师小结:是啊。(下面用抒情的语调,朗诵第3段。朗诵时适当延长、停顿,让学生接下一句,以引起共鸣。)。
请同学们有滋有味地读第3段。(读中悟美)。
四、说段意练习。
1、教给说段意的.方法,作“什么怎么样”的句式说。
2、学生自读第2段,说说段意。
3、讨论。
五、课堂作业。
作业本1、2、4(1)。
板书:
荷花。
有的……。
冒
有的……。
千姿百态。
(多、美)。
有的……。
荷花教学设计第二课时(优秀17篇)篇三
1、通读全文,能正确、流利地读课文。
2、学习六个生字“挨、莲、蓬、裂、姿、势”,理解“挨挨挤挤、花骨朵、饱胀、破裂、姿势”等词。
3、学习第2、3自然段,感受荷花的美,并能有感情地朗读这两段。
4、初步学会用“什么怎么样”的句式概括段意。
目标2、3、4
1、你看过荷花吗?你仔细观察过荷花吗。
2、有一位作者仔细观察过荷花,并写了一篇优美的文章,我们今天就来学习这篇文章。
3、揭题,板书课题。
1、学生自由读课文,老师给你三分钟时间,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2、反馈
(1)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一段话来读。
(2)按课文一段一段读,如喜欢读第一段的请站起来读。
1、请同学们有滋有味地反复地读第2段。
2、请你读读最喜欢的.一句话。
一个学生读后,再问,有没有读得更好的,最后全班齐读。
读后说说这一句子好在哪里?
这一句写出了荷花的什么?(板书)
说后再有感情地读这一句。(自由读,想象读,品读)
3、各句教学时的要点
第一句:
说明荷花多
第二句:
荷叶多、美
抓“挨挨挤挤”和比喻句
第三句:
从读中抓住“冒”
给“冒”换一词
你认为怎样的“钻”、怎么样的“长”才是“冒”?
将你刚才说的词加进课文中的句子,读一读。(先指名读)
练习: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地冒出来。
第四~六句:
学生在读句子时,教师指导“莲蓬”的形。
看图,教师指图中的部分荷花,让学生用文中的语句来说,注意要有感情。随机理解“花骨朵”、“饱胀”、“破裂”等词。
你觉得荷花怎么样?(美)什么美?(姿态美、颜色美)如果只有一种姿态,美不美?用一个词来概括种种姿态。(千姿百态,姿态万千等)
品读4—6句,体会荷花的姿态美。(一学生读,其他学生看图欣赏;教师读,学生闭眼想象;学生自由读。)
4、齐读第2段
如果我们来到公园,来到荷花池边,面对这么多这么美的荷花,你想说些什么?
教师小结:是啊。(下面用抒情的语调,朗诵第3段。朗诵时适当延长、停顿,让学生接下一句,以引起共鸣。)
请同学们有滋有味地读第3段。(读中悟美)
1、教给说段意的方法,作“什么怎么样”的句式说。
2、学生自读第2段,说说段意。
3、讨论。
作业本1、2、4
板书:
荷花
有的……
冒有的……千姿百态
(多、美)有的……
荷花教学设计第二课时(优秀17篇)篇四
同学们,今天上课,我们先来猜一个谜语“开在炎炎烈日下,长在清清碧波中,身陷污泥心地洁,芳香扑鼻醉人心。”(荷花)对,是荷花。(出示课件)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我国著名文学家、教育家叶圣陶爷爷写的《荷花》。(出示课件)请大家齐读课题。
想看看荷花吗?那就跟着我到荷花池边去欣赏一下吧。(出示课件)
你们看得都入迷了,能用一个词来形容一下你刚才看到的荷花吗?
1.你们看到的荷花是这样的,那叶圣陶爷爷看到的荷花又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翻开课本,自由地读课文,看看你有什么感受。
2.读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受呢?
1.课文哪一段最具体地写了荷花的美?请同学们再读读第2段课文,把你喜欢的句子划下来,多读几遍。
2.谁能把你喜欢的句子读给我们大家听。
l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碧绿的大圆盘。
挨挨挤挤是什么意思?你能表演出来吗?怎样才能演出来呢?挨挨挤挤说明荷叶怎么样?(多)老师这儿有一幅图,(贴图)这是什么呀?老师想请你们帮我把这些荷叶贴在白板上,而且要表现出挨挨挤挤的。(学生贴图)(出示课件)我们再读读这个句子。读了这句话,除了知道了荷叶多,还知道了什么?(绿、圆)。谁能读好这句话?指名读,齐读。
l有的……有的……有的'……
(当生读其中任一句)荷花有着不同的姿态,你喜欢的是其中的一种。(出示课件)你能在屏幕上指出你喜欢的是哪一种姿态的荷花吗?这是……的荷花。还有哪两种呢?男女同学分别读另两种。(出示课件)全班同学一起读这三句话。请你选择其中的一句背诵下来。指名同学边背边把写这句的荷花贴在荷叶上。一起背诵这三句话。
l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
老师喜欢什么句子,你们想知道吗?我也读一读,好不好?(出示课件)教师读句子。有谁和老师一样喜欢这句话的?你能读读吗?大家听出来没有?我们读的时候都突出了哪一个字?在这里,“冒”字还可以换成别的什么字?(长、钻、伸、露)怎么样长出来才叫冒出来(使劲地、急切地、争先恐后地)。大家看(出示课件),这就是从挨挨挤挤的荷叶之间……地……冒出来的荷花。你们想啊,这些荷花冒出来以后,仿佛想做些什么?(出示课件)按老师提示的句子说话。多么可爱的白荷花呀!大家看,一个“冒”字,不但把白荷花写活了,而且使白荷花变得更美了。
你们看,这么多的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看看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面对这满池的荷花,作者不由发出这样的感叹(出示课件)齐读。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位画家是谁吗?(大自然)真聪明!正是神奇的大自然为我们造就了这么美丽的画卷。这是一幅怎样的画呢?谁能根据课文中的语句和自己的想象,给我们说说你看到一幅怎样的图画,小组交流后,指名发言。
多么了不起的大自然啊!不用笔,不用纸,就给我们描绘出这么美丽的画卷,不由得我们不去热爱她!不去赞颂她!让我们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三自然段,夸夸我们这位了不起的画家!
1.读得真好,老师也想读了。下面听老师读,好不好?(教师配乐朗诵)
2.美吗?喜欢吗?想读吗?那就自由地美美地读吧!
3.我感觉大家都陶醉了,谁来读给我们听。指名2—3名学生读,全班齐读。
5.我知道同学们还有好多话要对荷花讲,下课后,把你要说的画写下来,好吗?
1.下面我们来看这样的一篇短文。(出示课件并要求学生拿出补充材料)这是朱自清所写的散文《荷塘月色》中的一段,老师先给你们读一读。
2.自由读。
3.配乐齐读。回家后,读给你的爸爸妈妈听,并把你喜欢的词语和句子摘抄下来。
同学们,荷花是美丽的,大自然是神奇的。让我们热爱荷花,热爱大自然吧!
荷花教学设计第二课时(优秀17篇)篇五
1、正确认读生字,会写“旗”字,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在读中想想画面、体会欢乐、喜庆的气氛。
3、愿意通过朗读表达对祖国的爱,加深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正确读写生字词,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1在读中想象画面,体会欢乐、喜庆的气氛。
2读出感情,读出层次。
相关课件、生字卡片。
一直入课题,复习旧知。
1、复习旧知。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九课——欢庆。
师:大家把右手举起来,和老师一起写题目,师板书。
“欢”字注意“又”字的捺变成了一个长点。
“庆”字最后一捺写出笔锋。
生:书空。
师:欢庆的心情是怎样?
生:快乐,高兴的。
师:带着快乐、高兴的心情再读一遍课题。
师:上节课同学们都和生字词交上了朋友,还认识它们吗?(认识)。
自己读读,准备开火车。
(自由读)。
准备好了吗?(准备好了)。
“我的火车就要开……”
出示词语:献上洁白祖国奏起乐曲欢乐旗帜十三亿。
师:大家发现没有,有个字是多音字,是———乐。
出示词卡:欢乐读。乐还可以组什么词?(欢乐、快乐……)。
乐曲读。乐可以组哪些词?(音乐、乐章……)。
师:孩子们把词语读得真准,字也一定能读准。是不是?(是)。
每个字读两遍。(齐读)上节课我们写了七个生字,这节课我们学写——“旗”
课件把“旗”字变色。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看看在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注意“方”的笔顺,怎么写?让生说。“其”是两横、卧人不要写掉。)。
现在看看老师是怎么写这个字的,右手食指竖起来,和老师一起写。
师板书。师说笔顺,生跟说。
生:书空。
师:现在大家翻开课堂本。把字写两遍,注上拼音。写字的时候做到“三个一”。
生:书写。
师:巡视,注意学生坐姿、写字姿势是否正确。
评价语:这个同学写完了,手举得端端正正。
展示学生作业。
评价语:字迹清晰、工整、写到田字格的正中。
师:还有哪些同学也这么好?暗示举手。
这么多同学都写得好,你们的进步真大!
相信你们也能把课文读好。
2、看图片,激发兴趣,引入课题。
师:同学们,从1949年十月一日毛主席站在天安门城楼上宣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从此,十一就成了祖国妈妈的生日。59年来,每年的这一天,祖国妈妈的孩子,都会共同欢庆这个美好的日子,现在,让我们共同去重温一下这普天同庆的幸福时刻。
多媒体展示:仪仗队、礼花、老百姓载歌载舞的场面。
师:人们扭起秧歌、舞起长龙,迎接祖国妈妈的生日。
天安门前人如潮、花如海,汇成一片欢乐的海洋。
北京的夜晚灯火辉煌、流光溢彩。
全国人民共同欢庆祖国妈妈的生日。
师:这些图片怎么样?
(很美、很热闹)。
师:从你们的欢呼声中老师感受到了你们对国庆的热情,现在,大家把这热情带到课文里去,自由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比比谁读得最流利。
二、理解、朗读课文。
1初步感知,质疑问难。
师:抽学生读,检测朗读情况。(评价,正音)。
师:想听老师读吗?
生:想。
师:好,请大家一边听一边思考,诗中都写了谁在欢庆祖国妈妈的生日?师朗读。
生:田野枫林蓝天大海孩子。
师:相机板书。
师:对,她们都在欢庆祖国妈妈的生日。现在请你们齐读课文,看看你还能读懂些什么?
(生齐读)。
师:孩子们,你们又读懂了什么?
模拟回答:
(1)我读懂了十三亿孩子在欢庆十月一日——国庆节。
(2)我读懂了田野献上金黄的果实。
(3)我读懂了枫林举起火红的旗帜,这是一个比喻句。
(4)我读懂了旗帜就是旗子。
(5)我读懂十月一日是国庆节。
(6)我读懂了十三亿孩子是指全国人民。
2、理解第一句,指导朗读。
a师:你们说得真好!孩子们,诗的第一句写了田野、枫林、蓝天、大海欢庆祖国妈妈生日的场景。老师还找了些图片呢,想看吗?(想)这些图片怎样?(很美)。
请大家一边看图一边美美的读一读,把自己最喜欢的诗句多读几遍。(自由读)。
b模拟教学:
a田野献上金黄的果实。
师:哪些孩子喜欢第一句?(举手)请一个孩子来读一读,展示展示他朗读的本领。
师:你读的时候眼中仿佛看到了什么?
(看到了丰收的果实,看到了稻谷、高粱、梨子……)。
师:能用我们学过的诗句来描述一下吗?
(梨树挂起金黄的灯笼,苹果露出红红的脸颊,稻海翻起金色的波浪,高粱举起燃烧的火把。)。
师:听到你们的朗读老师仿佛也来到了这丰收的田野,老师都想和你们一起读了,好吗?(好)。
老师读前半句,你们读后半句。田野献上(金黄的果实)。
师:孩子们,你们读得真好!能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还联想到以前学过的诗句,读得非常有感情!老师相信你们能用这种方法朗读好后面的诗句。
b枫叶举起火红的旗帜。
师:哪个孩子想来读第二句诗?
(生读)。
师:你读这句诗看到了什么?
(火红的枫叶)。
读这一句你们想到了哪句古诗?
(霜叶红于二月花。)。
师:被霜打过的枫叶漫山遍野,火红火红的,这就是枫林举起的——(旗帜)。
师:一起读读这句诗。起——。
c蓝天飞着洁白的鸽子。
师:谁愿意来读读第三句?
(生读)。
师:蓝天里白鸽自由地飞翔,像一支动人的舞蹈,白鸽象征着什么?
生:和平。
师:这和平的使者在蓝天里自由飞翔,它们会给祖国妈妈送上什么祝福呢?
预设一:生直接说出来。
(祝福祖国妈妈生日快乐。
祝福国庆节快乐。
祝妈妈繁荣昌盛,更加美丽。
……)。
预设二:生说不出来。
教师引导:祝福妈妈生日快乐……。
师:祝福的话要读得亲切一些,带着对祖国的祝福齐读这句诗,可以加上动作。
女生准备——。
读得太有感情了。
男生读——。
读得很棒!
d大海奏起欢乐的乐曲。
师:谁愿意向第四句发出挑战?
(多抽几名生读)。
评价语:声音真洪亮!
读得真流利!
师:听,大海正弹奏着欢乐的乐曲。——。
课件:短暂的波浪声。
师:你说说大海可能弹奏什么乐曲呢?
生:欢乐的歌。
师:祖国妈妈的生日他会唱什么歌?
生:《生日快乐》歌。
《国歌》。
……。
师:大海在祖国妈妈的生日献上这么多欢乐的乐曲,我们小朋友也来快乐地读一读。四个大组比赛,看哪组读得最有感情。
一大组准备,大海奏起——(师手示意二三四大组轮读)。
d师:大家读得真有感情,把诗句连起来读还能读得这么好吗?(能)。
试一试,抬头挺胸,坐端正,声音才好听。
(生读)。
3。第二句理解、朗读。
师:同学们,这几句诗描写了金秋十月,果实累累、红枫似火、白鸽齐飞、海涛阵阵的欢快和喜悦场景,是因为什么节日的到来?(国庆)。
齐读课文最后一句。
课件出示:十三亿孩子。
欢庆这美好的日子,
十月一日——。
祖国妈妈的生日。
师:祖国妈妈的十三亿孩子是怎样欢庆这美好的日子呢?
生说。
预设一:只有小孩。
师:十三亿孩子仅仅指我们小朋友吗?来看一看。
预设二:孩子们说得真好,我们一起来看看祖国妈妈的孩子是怎么欢庆的?
课件:小朋友叔叔阿姨爷爷奶奶的欢庆图片。
师:你们从图上看到了什么?
(生说)。
师:对。同学们,不管是老人、青年、还是小朋友,不管是工人、农民、还是解放军,不管在大陆、香港、还是国外,所有的中国人都是祖国妈妈的孩子,都在欢庆祖国妈妈的生日。
师:带着欢庆、喜悦的心情,齐读最后一句。
(生齐读)。
4。全诗背诵,情感升华。
师:孩子们,你们今年几岁了?
(七岁、八岁)。
对,你们有的七岁有的八岁。我们的祖国妈妈已经59岁了,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祖国妈妈这59年来所取得的辉煌成就。
出示幻灯片:开国、香港回归、神州6号、奥运、神州7号。
注:每幅配上时间,解说。
师:看到亲爱的祖国妈妈取得的辉煌成就,你们高不高兴?
生:高兴!
师:自豪不自豪?
生:自豪!
师:那我们带着这种高兴自豪的语气齐读全文。配乐朗读。
生:看书齐读。
师:大家读得真有感情,谁能来背背这首诗?
(生个别背)。
评价语:背得真流利。
真有感情,还带上了动作。
师:谁还愿意来?(生举手)全班起立一起来!
三拓展提升。
师:背得真投入!孩子们,田野献出果实、枫林举起旗帜、蓝天飞着白鸽、大海奏起乐曲,我们应该献出什么呢?让我们献出一首最美的诗给祖国妈妈。
一二大组读1、3、5、7行,三四大组读2、4、6、8行。最后两行全班齐读。
起——。
我爱祖国。
我爱万里长城,
我爱小河;
我爱五星红旗,
我爱白鸽;
我爱红领巾,
我爱花朵;
我爱爸爸妈妈,
我爱老师同学。
你要问我最爱什么,
我最爱我的祖国!
师:通过你们朗诵,老师感受到了欢庆的气氛,感受到了你们对祖国妈妈的热爱,相信祖国妈妈也很爱你们。这节课就上到这,下课!
荷花教学设计第二课时(优秀17篇)篇六
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周恩来同志临危不惧,舍己为人的高尚品德。
2、学习通过具体的语言、动作反映人物的性格和品质的表达方法。
3、积累运用生动的词语。
理解体会课文中对周恩来同志让伞包过程的描写,感受周总理的伟大人格和高尚精神。
一、导入:
1、出示挂图。
2、简介周恩来。
3、简介时代背景。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三、再读课文,长出故事了生的时间、地点、人物。
四、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出示自读提纲。
1)自由课文,边读边画出不理解的字词或问题。
2)在小组里讨论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
3)再读课文,思考:从这段中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需要提出来让大家来帮助。
1)指名读,思考:
a为什么要用“突然”?
b飞机遇到什么样的危险,飞机怎样?
c可能会产生什么后果?(划记重点词)。
d危急关头,机长采取什么措施?
3、师小结。
五、学习三、四、五自然段。
1、默读思考:飞机上发生了什么事?
2、小扬眉哭了,周恩来同志怎样做?
3、他知道小扬眉没有伞包,又怎么做的?
4、再读课文,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5、小组交流体会。
6、反馈体会。
7、三读课文,尝试的自己的体会读出来。
8、师小结。
9、自学第四五自然段,解决。
当大家都要把自己的伞包让给周恩来同志时,他为什么用命令的口吻对大家说话?
体会周总理的把生的希望让给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的思想感情。
第五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欢腾”是什么意思?
六、总结全文。
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七、作业。
荷花教学设计第二课时(优秀17篇)篇七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鲸的特点、进化过程、种类和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知识。2、认识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等说明方法。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过程与方法目标:
1、结合课文特点,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在读中体会作者介绍鲸的说明方法。
2、结合实践活动进行交际训练,发展语言表达及创新思维能力。3、培养学生收集资料,拓展科学知识的意识及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学习本文培养学生热爱动物、探索动物世界的兴趣。教学重点。
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学习作者用多种方法说明事物特点的表达方法。教学难点。
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学习作者用多种方法说明事物特点的表达方法。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复习词语。
目前上腭哺乳退化垂直经验判断胎生寿命潜入宽敞齿鲸。
3、小结:那这节课,我们就随着作者的描写,走进课文,去了解有关鲸的知识。二、精读第一自然段,探究说明方法。
1、默读第一自然段,想想作者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说明鲸的形体很大,画出有关的句子,做批注。2、汇报交流。
(1)目前已知最大的鲸约有十六万公斤重,最小的也有两千公斤。我国发现过一头近四万公斤重的鲸,约十七米长,一条舌头就有十几头大肥猪重。”用了列数字、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2)不少人看到过象,都说象是很大的动物。其实还有比象大得多的动物,那就是鲸。”用了做比较的说明方法。
拿不熟悉的事物跟熟悉的事物比。这就是做比较,读比较的句子。
(3)“它要是张开嘴,人站在它嘴里,举起手来还摸不到它的上腭,四个人围着桌子坐在它的嘴里看书,还显得很宽敞。”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3、指导朗读。
总结。
学法。
默读课文—找出鲸的特点—写出说明方法—汇报交流—读出特点。
过渡:鱼类要举行一次规模盛大的运动会,各种各样的鱼都纷纷来参加。有一头鲸宝宝听到了这个消息也兴致勃勃地赶来了,可是当它游到赛场门外的时候,却被虾将军挡在了门外,鲸宝宝生气地说:“我是鲸鱼,为什么不能参加比赛?”虾将军悄悄地对鲸宝宝说了几句话,鲸宝宝点了点头,说:“哦,我明白了。请问,这头鲸宝宝明白什么了,你是从哪知道的?二、学习二自然段。
1、自由读文,你读懂了什么?小组交流。2、指名汇报。(相机指导)。
3、小结:老师也明白了。原来呀,鲸的祖先生活在陆地上,后来生活在浅海里,最后生活在海洋。
三、
自主学习3-7自然段。看看你从中了解了鲸的哪些知识?小组内交流。然后汇报。
1、学习3自然段鲸的分类。齿鲸和须鲸。
(1)我们一起来看看须鲸吃什么?请同学们读读这两个句子,那个句子更好,为什么?
a、须鲸主要吃虾和小鱼。b、须鲸吃虾和小鱼。
(第一句好。因为主要两个字说明须鲸还吃其他东西,不过,吃得最常见的是虾和小鱼。)。
小结:理解得很正确,说明文的语言就是这般准确、科学。
(2)“有一种号称”海中之虎“的虎鲸,常常好几十头结成一群,围住一头三十多吨重的长须鲸,几个小时就能把它吃光。(举例子、列数字)小结:多么凶猛的虎鲸。请男生来读一读。3、学习第五自然段。
“鲸的鼻孔长在脑袋顶上,呼气的时候浮出海面,从鼻孔喷出来的气形成一股水柱,就像花园里的喷泉一样;”(打比方)4、学习第六自然段。(睡觉)。
小结:鲸为了很好地生存下来,它们采用这种方式睡觉,真是让人叹为观止呀。5、学习第七自然段。
“长须鲸刚生下来就有十多米长,七千公斤重,一天能长三十公斤到五十公斤,两三年就可以长成大鲸。”
小结:从这句话我看出鲸的生长速度很快并且寿命很长。四、拓展交流。
1、同学们,到现在为止,这篇文章已经学完了。根据课文和自己搜集的资料,请你以“鲸”的口吻来向大家介绍一种你所了解的鲸,好吗?2、交流资料。
选择你感兴趣的海洋动物,查找相关资料,写一篇说明文,用上所列说明方法。
9、鲸。
形体特点:大。
哺乳动物:进化过程。
种类:虎鲸须鲸。
生活习性:进食呼吸睡觉生长(作比较、列数字、举例子、打比方)。
荷花教学设计第二课时(优秀17篇)篇八
赵占霞。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教师准备有关鲸的图片、声像资料,制作课件。2.学生搜集有关鲸的文字、图片资料。
【教学过程】。
一、故事诱导,赏中入境1.复习旧知:
本文介绍关于鲸的哪些方面的特点?2.故事法导入:
鲸和虾将军会找哪些理由作为自己的论据?充分读课文,边读边体会鲸的特点,然后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特点进行专门的学习,并交流学习所得。
二、想象表演,趣中释疑。
学生自由读第一段,思考:
如果鲸以自己体形大,体重重作为论据和虾将军争吵,想一想鲸会怎么说?同桌互相交流后指名学生表演。
2.同桌合作,想象表演鲸和虾将军争吵的场面。
3.指2——3桌同学配合表演,师生评议,评选出最佳搭当。4.生快速浏览课文,用线画出最能说明“鲸不属于鱼类”的语句。5.指名读所画语句,师生评议。6.全班齐读画线部分,加深理解与记忆。
三、自我介绍,乐中求知。
被虾将军挡在了比赛场外,鲸很不服气,于是就想自己办一次鲸类吉尼斯大赛,选出最()的鲸,要办的比虾将军的比赛还精彩。
1.指名读。
3、4自然段,其余边听边画出文中描述鲸的种类及其主要特点的语句。
2.小组交流课前查找的有关鲸的资料。
如果你就是那头你最喜欢的鲸,你也来参加鲸类吉尼斯大赛,你会怎样向大家介绍自己?
3.学生自告奋勇上台做“自我介绍”。
4.师生围绕“自我介绍”内容及方法进行评议,渗透基本的说明方法。
课件出示示书中插图,指名判断鲸的种类并说明理由。
四、想象作画,动中领悟。
比赛圆满结束了,鲸都累坏了,他们要睡觉了。
1.同学们自由读第6自然段,读懂后用笔画出鲸睡觉时的样子。2.展示学生作品,师生评议。
五、拓展延伸,练中创新。
1.快速浏览全文,准备做小解说员向大家介绍鲸的有关知识。
2.推荐最佳解说员男女生各一名上台为大家介绍。
3.小练笔:围绕“虾将军与鲸”的争吵,或者“鲸类吉尼斯大赛”编一则童话小故事。
板书设计。
鲸
大作比较哺乳动物种类生活习性。
列数字举例子打比方。
荷花教学设计第二课时(优秀17篇)篇九
教学目标:
1、读懂课文,理解鲸的特点和生活习性。
2、学习课文抓住事物特点来写的方法。
3、激发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感情。练习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了解鲸的种类和生活习性。
教学难点:
学会用打比方、列举数字的方法来说明事物的特点。
教学时间:2000/11/10。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新课:
1、揭题,读题。
2、通过昨天的学习,你了解了哪些知识?
3、你还想知道些什么?
4、教师归纳学生问题,明确教学目标:
(1)了解鲸的特点和生活习性。
(2)看看作者是怎样来写这些特点的。
希望同学们能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弄懂这些问题,探索大自然的奥秘,做一个学科学、爱科学的小小科学家。
二、自学课文:
1、指名读课文,思考:
课文是从哪几方面来写的?划出你最觉得最有趣的句子。
2、学生按自学小组自学,继续讨论以上问题。
三、学习课文:
1、播放录像,想,你觉得鲸怎样?
从第一段哪些句子里可以看出鲸的大?
出示句子,理解列举数字和对比的方法,指导朗读。
2、你知道鲸是怎样一步一步地变化的吗?
播放录像,读课文,自己说一说,注意表示时间的词。
根据词语,引导学生复述。
3、师生接读:在演变的过程中,有的有牙齿变成了,有的没有牙齿,变成了。
4、过渡:鲸还有许多知识,你还想知道吗?让我们一起来做小小科学家,探索鲸的奥秘。
5、小组自学讨论课文4—7自然段,要求,看一看谁掌握的知识多?
6、小组汇报,你掌握了鲸的什么知识?
教师根据学生的表述相机指导:
第四自然段:分角色朗读。
第五自然段:做一个有经验的渔民,根据水柱来判断鲸的种类。
第六自然段:画示意图。
第七自然段:读出表示生长快的句子。
四、小结。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到了鲸的哪些知识?举行鲸的知识小小报告会。
2、你还知道鲸的什么知识?
3、激励学生努力学习,积极探索大自然的奥秘。
板书设计:
鲸
吃食呼吸睡觉繁殖。
课堂检测:
一、划去下列每组词中不合群的一个,在下面划上——,并说一说为什么。
(1)鲨鱼带鱼鲸鱼梭鱼。
(2)老虎狮子鲸鱼豹子。
(3)齿鲸幼鲸须鲸。
二、选择你认为正确的答案:
鲸是哺乳动物是因为:
鲸很大、很重。
鲸用肺呼吸。
鲸是胎生的鲸有鳍。
鲸的睡觉方式很特殊。
幼鲸吃母鲸的乳汁长大。
荷花教学设计第二课时(优秀17篇)篇十
师生问好。
生:课文写了梅花开得很早。
生:还写了鲁迅时时早、事事早。
师:谁能综合起来说一说?
生:课文写了梅花的早和鲁迅的早。
(板书:梅花 鲁迅)。
生:课文是怎样写梅花的“早”的?
师:好,你在读文的时候,特别注意第5小节,看能不能自己解决。
生:我想知道课文怎样具体写鲁迅早的。
师:课文的第7小节或许能解答你所思考的问题。
生:我想知道“早”“梅花”“鲁迅”这三者有什么联系?
师:你提出的问题质量高!不过问题的答案老师先不忙告诉你们,相信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会自己找到问题答案的。我们先来看看课文是怎样写梅花“早”的,请同学们自由读第5节。画出你认为写梅花最美的句子,说说这些句子美在哪里。
生:我画的句子是“那花白里透黄,黄里透绿,花瓣润泽透明,很像琥珀或玉石雕成的,很有点冰清玉洁的韵致。”
师:那你说说这花美在哪里?
生:我觉得作者笔下梅花的颜色很美。
师:你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梅花的颜色很美?
生:“白里透黄、黄里透绿”“润泽透明”这几个词写出了梅花颜色与众不同。
师:还有谁也像他一样画了这段话?也来说说你的看法。
生:我觉得这段话中还写出了梅花的形态很美。
师:你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梅花的形态美?
生:从很“像琥珀或玉石雕成的”这句话中我仿佛看到了梅花那高雅的姿态。
师:除了这句话,你们还画了其他句子吗?
生:我还画了这句话:“二十四番花信风,一候是梅花,开得最早”,梅花是开得最早的一种花,它具有“早”的精神,它的品质很美。
师:同学们很会读书,从这些词语与句话中就体会到了作者表达的深层的含义,真了不起!作者将梅花的颜色、外形、品质写得那样美,能通过你的朗读表现它的美吗?老师特意准备了一段音乐给这段话配上,如果谁读得好老师就让他跟着音乐读。赶快练习吧!
(生练习)。
师:(指名一生读)你觉得他读得怎样?
生:我觉得“那花白里透黄,黄里透绿,花瓣润泽透明”这一句他读得不够好。梅花的美他没读出来。
师:那请你来展示一下。(生读)。
师:嗯,你读得真棒!都快赶上老师了!还有谁向他挑战?
师:听了刚才这几位同学的朗读,你认为谁表现最棒?让他跟着音乐读。
(生推荐一人跟音乐读)。
师:读得真棒!连老师都听得入迷了!能不能不看书把梅花的美说出来?可以用书上的语言也可以适当加上自己的语言。
(学生练习)。
师:(指一生说)你觉得他说得怎么样?
生:他虽然能完整地说下来,但没有感情。
师:这位同学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了,要加入自己的感情,谁再试一试?
师:(还请刚才那位同学评价)怎么样,这次满意吗?
生:满意。
师:我们再来看看课文又是怎样写鲁迅“早”的。请同学们自由读6—8节,把你感受最深的句子画下来,并在书上空白处做上批注,为什么这些句子给你的感受最深。
师:(巡视指导)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读书时要边读边思边画边写。可以写你从这个词中看出什么,你从这句话中读懂什么,读了这句话你有什么感受,总之,你怎么想就可以怎么写。
师:我看到很多同学已经在书上写了自己独到的见解,下面请前后四人组成一个学习小组,相互交流一下你们的感受。
(小组交流)。
师:同学们讨论得真投入!谁来把你们的学习成果向大家汇报一下?
生:我画了这样一段话:“鲁讯听了没有说什么,默默地回到座位上。他在书桌上轻轻地刻了一个小小的字‘早’。从那以后,鲁迅上学就再也没有迟到过,而且时时早,事事早,奋斗了一生。”这段话给我的感受很深,可以看出鲁迅对自己要求非常严格。鲁迅早晨迟到是为了给父亲看病,是有原因的,可他听了老师的批评并没有为自己辩解,而是以此激励自己要时时早,事事早。
师:说得多么到位呀!说明你真正用心读书了!还有谁也像他一样,也画这段话,来谈谈你的看法。
生:我画出了“默默”、“再也”、“轻轻地”这几个词,这些词语最能看出鲁迅对自己要求严格。
师:通过品词也能领悟人物的品格。
生:鲁迅把“早”字刻在了书桌上,实际上是把“早”字刻在了心里,时时鞭策自己,勉励自己,要时时早、事事早。
师:好一个“早”字刻在心里。你真正走进文中去了。
师:你还觉得哪段话给你的感受最深?
生:我觉得这段话给我的感受最深,“是啊,的确要早,要珍惜清晨,要珍惜春天,要学梅花,做‘东风第一枝’”我觉得这句话中的“清晨”、“春天”都是指一生中最美好的时间,我们一定要珍惜。
师:说得真好!还有谁也画了这段话?说说你的感受。
生:有句谚语说得好:一年之际在于春,一日之际在于晨。我想我也要像梅花和鲁迅那样珍惜时间。
师:你还能结合谚语来谈自己的体会,真好!
生:我还知道“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这句谚语,也是告诫我们要珍惜生命的每一分、每一秒。
生:想想我以前太贪玩,把保贵的时间都用在玩上了,我真是太不应该了!我以后要向梅花和鲁迅学习,走在时间的前头。
生:作者写梅花和鲁迅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早”。
生:梅花“早”的品质就是鲁迅“早”的品质!
师:对,这种写法就是“以物喻人”。鲁迅时时早、事事早,你能把这个故事讲下来吗?自由练讲。
(指名讲故事)。
师:是的,鲁迅就是这样时时早,事事早,奋斗了一生,最后终于成为世界有名的大文豪,一生写了许多优秀的作品,鼓励了一代又一代的青年人,课后请同学们搜集有关鲁迅的故事和他的作品,课外阅读课上交流。
附板书设计:
梅花。
早
鲁迅。
荷花教学设计第二课时(优秀17篇)篇十一
教学目标:。
1学习第5——8自然段,了解早字的来历学习鲁迅时时早,事事早的精神;。
2知道作者写梅花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早》这篇课文。
板书:早。
2、能说说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吗?
3听了同学们的回答,老师有个疑问,既然课文写的是游记,为何以“早”为题?
可以快速浏览课文,从文中找答案。
看来,这个早字和梅花有关,和鲁迅有关。板书:梅花鲁迅。
二、1、就让我们,跟随作者脚步,循着花香迈进后园,去观赏园中的美景吧。
请同学们轻声读第五小节,一边读一边想像园中的美丽景色。
2、检查自读情况。(刚才我发现**同学读得最认真,你愿意来读读这一段吗?还有谁能和他读得一样棒?再指名读)。
3、大家已经把课文读了三遍,相信大家脑海中也一定绽放着一树的梅花。你能谈谈梅花给你留下的印象吗?(可以是一个字、也可以是一个词、一句话。)。
开得盛从哪些词语感受到能通过朗读把你的这种感受读出来吗?
冰清玉洁的韵致(若学生答美。则追问:这种美可以用哪些词语来形容?)。
冰清玉洁是一种怎样的美?你能通过朗读把这种美表达出来吗?
4、同学们很会读书,能把你们的感受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和听课的老师一起分享吗?
5、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一段,好吗?
6、这么美的语言不背下来有点可惜,我们来个背诵比赛,看谁最先把这段话背下来。
7、检测:先请一落后生,能不能背?老师帮助你(出示投影)敢不敢背,背出来大家给他掌声。
再请一优生。能背吗,增加点难度。老师关掉投影。能背也给掌声。
8、梅花除了开得盛、有冰清玉洁的韵致,还有哪些特点?早。
9出示:“梅飘香而送暖----最早”。
二十四番花信风什么意思?
" 出示投影。
古代认为应花期而来的风。风好似花绽放的信号,故称花信风。小寒到谷雨共八个节气,一百二十日,每五日为一候,共二十四候,每候应一种花信,共二十四番花信风。梅花风最早,所以说“二十四番花信风,一候是梅花,开得最早。”
板书:开得早。
10、“万花敢向雪中出,一树独先天下春”比起梅花冰清玉洁的韵致,梅花不畏严寒,早早开放的勇气和精神更值得我们敬仰和赞叹。
一起来赞一赞。齐读。
梅飘香而送暖,梅花开的时候,正预示着春天的到来。二十四番花信风,一候是梅花,开得最早。
三、1、梅开得早。鲁迅也早啊。请同学们默读6——8小节,看看课文是怎样写鲁迅书桌上早字的来历的。一边读一边画出感动你的词句,在旁边写上你的感悟。
2、谁能把你们的学习成果向大家汇报一下。
预设。
(1)鲁迅一边要上书塾,一边要帮家务,天天要奔走于当铺之间。从中体会到什么?
奔走是什么意思?为什么奔走?
鲁迅听了没有说什么,默默地回到座位上。他在书桌上轻轻刻了一个小小的:“早”。
(1)没说什么对自己要求严格有原因却没有辩解。通过对课文中的词语进行品味,也能领悟人物性格。还有谁来品品这段话,谈谈你的看法。
(2)默默的再也轻轻地。
(3)把早字刻在桌上。
3谁来做一做小鲁迅?
指名读 师:以后要早到!--生:鲁迅听了没有说什么。
----(默默地 轻轻地 要有感情)。
4、一个小小的早字,代表的是一个信念,一种精神,一生的奋斗目标。
这种信念这种精神在他心中深深地扎下了根。我们可以从他的名言中找到例证。
投影:名言。
5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读从那以后——从那以后,鲁迅时时早,事事早,奋斗了一生。
板书:战斗一生 。
为什么老师写战斗一生呢?因位鲁迅是新文化运动的先驱,他永远走在战斗的前列,用他的一枝笔,揭露了社会的黑暗,唤醒了民众。所以说他---引读”时时早,事事早,战斗了一生.”
你能说说鲁迅与梅花的相似之处吗?
(1)他们都早,不畏严寒;梅花凌寒独放。
鲁迅面对敌人,面对黑暗的社会毫不畏惧敢为人先,他们都敢做东风第一枝.
(板书:不畏严寒。
不畏艰险东风第一枝)。
像这种以梅花来烘托人物的方法我们叫它。
板书:以物喻人。
五、学习鲁迅学习梅花。
出示齐读最后一段。
六、作业。
1、像鲁迅一样写几个字作为座佑铭,刻在心上奋斗一生。
老师刻的是:责任,你呢?
板书设计:
梅花 冰清玉洁 。
不畏严寒开得早。
鲁迅 时时早 事事早。
不畏艰险战斗一生 。
荷花教学设计第二课时(优秀17篇)篇十二
2、观看鲸的录像,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 刚才看到大海里跃动的鲸、翻腾的鲸,你很想知道什么?有什么问题要问吗?(许多科学家之所以能成为科学家,与他们从小爱提问是分不开的,所以,老师希望大家都来做“问题学生”)。
4、大家对鲸充满了好奇,(板书:鲸)这篇说明文是否介绍了这些内容呢?
5、检查预习,学习生字。
师:大家都预习过了,老师来考考大家生字词。
出示生字小转盘,指名读生字。
重点学习“腭”:学生伸出舌头,顶住上腭。
“肺”字容易出错,上下通气,呼吸顺利。
这些生字都与什么有关?请四个同学上台在鲸的身上板演。
认识“鳍”字,闭上眼睛,在脑海中想像这个字的写法。
师:看来大家是考不倒了,下面我就考考大家对课文的朗读。
二、初读课文,理清线索。
1、请大家轻声读课文。能不能用一个字来概括这段话,把它写在自己的手掌心。
2、师巡视,一起伸出手掌心读出这个字――大,读书可以读成一个字,真了不起。
师:找出最能概括这段话的一句话。读书可以读成一句话。
思考:第一句话与其他段的第一句有什么不同?〈设问句〉。
师:读书不仅要读句、词,还要读标点符号。
三、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手掌心的字,还可以用什么词来形容?
生:非常大、特别大、庞大、巨大、特大、超大、庞然大物……。
师:为什么不与猫、狗比?这里作者用了什么好办法?〈总结板书:作比较〉。
3、生:我喜欢:“它要是张开嘴,人站在它嘴里,举起手来还摸不到它的上腭;四个人围着桌子坐在它的嘴里看书,还显得很宽敞。”
师:你来摸摸上腭,没摸到,大家一起站起来摸摸。(生开心地站起来,踮起脚尖,伸长手臂摸)老师带大家去鲸鱼的嘴巴坐坐,会怎么样?(生:会被鲸鱼吃掉)老师不敢带你们去送死,作者也不会让你们去送死,所以,课文里用了一个词――要是,这表示假设。在这里,作者用了假设的说明方法来写鲸的大。(板书:假设)。
4、生:我喜欢“最大的鲸有十六万公斤重,最小的也有两千公斤。我国捕获过一头四万公斤重的鲸,有十七米长,一条舌头就有十几头大肥猪那么重。”
师:这里作者也用了一个好办法,用了好多的数字,这叫列数字的方法。我们读的时候,要强调“数字词”。(板书:列数字)。
生自读。
指名读。
师指导:重音读、轻音读、加手势读、加语气词读。
生齐读。
5、当解说员。
师指导:用上“我是博物馆的解说员,我叫……”加上手势,把黑板当作最大的鲸、把同学们当最小的鲸,把老师当作我们发现的那头鲸,游客们,你们配上“哇”的语气词。
6、师小结说明方法。
四、学习课文的第二自然段。
1、刚才我们都是在研究鲸大的特点,那么课文仅仅介绍了这个特点吗?老师这有一段话(出示第二自然段中一段话),你们记不记得它出自第几自然段?(第二自然段)。
2、第二自然段介绍了鲸的什么特点?
3、刚才你们读了课文,发现了什么问题?
生:与原文相比,少了四个词:“很长”、“渐渐”、“完全”、“整个”
师:这四个词可以删除吗?为什么?
(引导学生认真读书,体会“很长”、“渐渐”、“完全”、“整个”等词语的意思,感受说明文语言表达精确的特点。)。
师:我们在写作的过程中也要做到用准确的语言表达。(小结板书:精确的语言表达。)。
4、指导朗读第二自然段(微声朗读,加上手势)。
5、课件展示:可是,你别忘了 。
师:我欣赏你们从其它段落捕捉到信息来回答!
五、学习三――七自然段,了解鲸的种类和生活习性,展开辩论。
1、课件展示:须鲸和齿鲸,你们喜欢哪一种鲸?
2、围绕齿鲸、须鲸的特点,展开辩论,培养学生的辩说能力。拉拉队配上“耶――”助威!
3、找出须鲸和齿鲸捕食的动词。指名读,大家叫出动词,师板书:
须鲸:吃、游、张、吸、闭、滤、吞。
齿鲸:吃、遇、扑、咬、结、围、
4、齐读,加上动作、手势。
5、小结:动作词描写得非常生动,我们称它们为动词串,写作中要懂得用上动词串。
六、课堂小练笔。
1、看录像(鲸快乐生活的画面)。
2、根据画面,把自己想象成一头鲸,用简短的语言向大家作个介绍。
3、学生写,师巡视。
4、生上台汇报交流,师相机指导。
荷花教学设计第二课时(优秀17篇)篇十三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培养学生热爱小动物的感情,激发学生观察小动物的兴趣。
3、读懂课文内容,了解猫的特点。
了解课文是怎样具体描写猫的特点的。
学习抓住事物特点真实具体地描写的方法。
ppt课件。
一、师述导入:同学们,回忆第四组课文,都是描写的小动物,其中丰子恺先生这样说《白鹅》(课件1)俄国作家叶.诺索夫说《白公鹅》(课件2)。
我国著名作家老舍爷爷特别喜欢猫,而且还养了一只,老舍爷爷又是怎样描述猫的?(课件3)。
师:把书打开,自己读一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老舍爷爷家的猫是只什么样的猫?
(板书:古怪)。
师:什么是古怪?(学生的发言会和近义词有关,教师相机接话:跟一般情况很不相同,让人难以琢磨。)。
二、初读课文,初步感知。
师:回忆上节课所学,从哪几个自然段看出古怪?(1——3节)。
师:快速浏览课文一至三节,可以用笔圈点批注猫的性格到底有多古怪?
指名汇报(出第一自然段课件——指名读或者齐读)。
三、细读课文,理解课文。
师:你还是在文中找几个词概括猫的性格古怪到底表现在哪几方面?
生汇报时(课件——1、老实2、贪玩3、尽职)。
师:读得真仔细,你发现这只猫有的时候很老实……(课件:睡觉猫)。
老舍先生怎么说的(课件说它老实吧,它的确有时候很乖。)。
(板书:有的时候老实)。
师:什么是乖?什么情况下用这个词?(和学生交流,最后归结父母或长辈对孩子才会用到乖)。
师:那老舍在这里用这个字表达了什么情感呀?(对猫的喜爱,把它当做孩子看待。)谁来把自己的感受送到文字中读一读。
师:这只猫的确很乖,很老实,它只是成天睡大觉吗?
师:可有的时候它很贪玩……(课件:贪玩猫)。
生:很贪玩,不回家。(板书:有的`时候贪玩)。
师:什么是任凭……也……(无论谁怎么呼唤,都不回来)。
都有谁呼唤呢?怎么呼唤呢?课件出示说话练习内容。
师:第二天,这只贪玩的猫终于回来了,老舍先生把它爱怜的抱在怀里,家里人也围了过来,老舍先生爱怜地说——“说它贪玩吧,的确是呀,要不怎么会一天一夜不回家呢?”。
师:读得太好了。同学们,让老舍先生如此喜爱的猫,不仅贪玩,还尽职呢!谁能读一读猫的尽职。
师:你是从哪些词语当中感受到猫的尽职的?
师:引导学生做一做“屏息凝视”的动作理解词语;“非,不可”体会猫等到老师的决心和坚持,“一连几个钟头”体会猫的耐心。(理解一处就指名读一遍)。
师:教师总结,老实、贪玩、尽职,哪一种性格都称不上古怪,但三种性格同时汇聚在一只猫身上,难怪老舍先生会说:齐读中心句。
师:你们喜欢老舍先生笔下的猫吗?老舍先生先概括地讲出了毛的性格特点,又分别从老实、贪玩、尽职三个方面介绍,这样用总分的构段方式就把一只古怪可爱的猫描述出来了。
师:猫的古怪还表现在哪些方面?
(板书:温柔可亲一声不出)。
师:“蹭”是什么意思?
师:你能学学猫温柔蹭的样子吗?生表演小猫蹭腿的样子。
师:这只猫真是……“古怪”!
师:它要是高兴,能比谁都温柔可亲:或是用身子蹭你的腿,把脖儿伸出来让你给它抓痒,或是(课件——梅花)。
(课件对比——出示梅花和脚印)。
师:可有的时候呢?(不高兴时)。
师:还有哪些内容说明古怪?
师:这真是一只(课件——既……又……)。
四、总结提升,拓展练习。
师:总结写法(老舍先生采用了总分的写法,先概括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后具体写出如何的古怪。我们也练习这样的写法,学习几句话。)。
(课件给提示)。
荷花教学设计第二课时(优秀17篇)篇十四
教学目标:
1、了解鲸的生活习性,培养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兴趣;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语言的特点;
3、学习运用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等表达方法写简单的说明文。
教学重点:了解鲸的生活习性,培养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兴趣。
教学难点:认识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等说明方法。体会说明文用词的准确性。
教学准备:课件、投影。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九课,鲸,这是一篇?说明文。作者介绍了鲸哪几方面的知识?(形体大、进化过程、种类、生活习性),作者运用什么方法将鲸的形体大、进化过程、种类介绍清楚的?作者有介绍了鲸的哪几个生活习性?(进食、呼吸、睡觉、生长)作者是怎样介绍清楚的额?语言的运用又有什么特色呢?这是我们这节课要研讨的问题。深入分析之前,咱们先温习一下词语。课件出示:指名领读:师强调“肺”的写法。再只读“须鲸、齿鯨”
二、指导学习,探究新知。
师:一类没有牙齿,一类有锋利的牙齿,那它们吃什么呢?又是怎样吃呢?带着这些疑问我们一起学习鲸的第一个生活习性----进食(看第四自然段)课件出示师:作者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说明了?(列数字,鲸的食量大)谁来读一读,读出鲸的食量大。
还从哪也能说明鲸的食量大?这句话还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举例子食量这么大,须鲸又没有牙齿,那它吃什么呢?怎么吃呢?从哪体会到的?(动作词:张、吸、闭、滤、吞)。
师:没有牙齿的须鲸是这样进食的?那有着锋利牙齿的齿鯨主要吃什么呢?怎样吃呢?谁来读读?用自己的话讲讲齿鲸进食。
师:同学们回顾一下我们学习这个自然段的方法?课件出示:
1.作者运用什么说明方法介绍鲸的这一生活习性的?2.体会说明文语言的特点?
三、小组合作学习。
过渡:除此之外,作者还向我们介绍了这三个鲸的生活习性,现在就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每组选择一个你们最感兴趣的部分,根据刚才的学习方法展开学习。
(一)学习第五——七自然段。
1、示学习要求:认真读课文,想想作者介绍了鲸的什么特点,他是怎样介绍的?
2、生自学。
3、汇报交流:哪组先来说,你们一组都读懂了哪部分的内容。
呼吸。
(1)鲸呼吸时有什么特点?(用肺,喷水柱)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把鲸喷出的气形成的水柱比作花园里的喷泉,使说明的事物形象具体,给人以深刻的印象。打比方)。
(2)不同种类的鲸喷出的形状也不一样。
(3)画一画鲸呼吸时喷出的水柱。出示学生的画,欣赏水柱。判断说明原因,用上“因为„„所以„„”说一句话。
师:鲸这种庞然大物喷出的水柱也是格外壮观的,那么这种奇观是不是难得见到?(出示:鲸隔一定的时间必须呼吸一次)。
突出隔一定的时间呼吸一次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必须”体现了说明文用词的严谨性。
师:鲸喷水柱后累了要休息了,那鲸怎样睡觉?哪个小组来汇报?
学生表演,师跑去,鲸散开。师:稍有敌情,鲸就散开,看出?(鲸反应快,警惕性高)。
再表演:全班观察:用书中原句回答:总是几头聚在一起。“总是”说明?(鲸。
一直是几只一起睡觉,已经是一种习性,作者用词恰当,说明事物才能更准确。
师:警惕性这么强,这么庞大的鲸它的生长有何特点呢?哪组汇报?为什么说鲸是哺乳动物?(用肺呼吸,胎生,吃母鲸的奶长)。
生:运用列数字的说明鲸生长速度之快,寿命长。突出了幼鲸个头大,生长快的特点;突出了鲸的寿命长的特点。(列数字,举例子)。
四、拓展延伸。
师;警惕性再高,鲸还是遭受到了杀戮,看图片;同学们说一条保护鲸的标语吧。
五、总结全文。
师;这节课大家学到了鲸的那些知识?作者运用什么方法介绍清楚的?
五、作业。
1、谁能用说明的方法介绍一种水果?板书设计:9.鲸。
进食列数字举例子。
呼吸作比较打比方生活习性睡觉用词恰当。
生长列数字举例子。
《鲸》教学反思。
上完《鲸》这一课,回忆起同学们那生动有趣的“鲸的自述”,我非常激动。激动之余,也产生了一些感触。
首先,我觉得,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有利于他们自学习惯的养成。在教学中,我先重点指导学生学习课文的第四自然段,让他们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以便下面几个自然段的学习。实践证明,这种方法是可行的,学生乐在其中,充分发挥了潜力,真正做到了低耗高效。教学中孩子们主动参与,积极动脑,虽说有些问题答得有些偏颇,但他们很努力了,不觉遗憾,而是给了我警醒,我知道了今后教学中我要专注什么了。
另外,本文出现了一些常见的说明方法,但对小学生来说,显得较为陌生。由于这些说明方法在本文中的重要作用,我便在适当的时机让学生初步认识。希望这对他们日后的学习有所帮助。今后我也会适时安排一些说明文的专题练习,进一步巩固说明方法的应用。
荷花教学设计第二课时(优秀17篇)篇十五
一.通过看图学文,引导学生感受荷花的美,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并启发学生展开想象,加深对美好事物的情感,发展学生观察、想象的能力。
二.理解文章的结构层次,训练学生有条理的表述能力。
三.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课文最后两段能背诵。并通过补充教材《王冕看荷花》《爱莲说》片段的略读,《多美啊,野花》的介绍,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培养阅读的兴趣,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一段配合学生看图想象的音乐;一张挂图。
第一课时:导语。揭示课题。观察图画。带入情境。自学课文。自学讨论。理清层次。讲读课文。
第二课时:复习阅读。教补充教材《王冕看荷花》《爱莲说》节选。
一.导语,揭示课题。
1.小朋友,在一年级的时候,我们学习了王冕学画的故事,知道荷花是一种很美的花,有个小姑娘非常爱荷花,她在公园里仔细观察了荷花后,写了一篇文章,这就是我们书上的《荷花》(板书课题)。荷花又叫“莲花”。
(板书:莲花)。
2.荷花的叶子叫什么?(荷叶,又叫“莲叶”。)。
(板书:莲叶)。
3.我们还学过一首古诗,里面也赞美过荷花,我们把这首古诗背诵一下。
(师生一起背古诗——宋朝杨万里的《咏荷》)。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荷花还会结果呢,它的果实就是“莲蓬”。
二.观察图画,把学生带入课文描写的荷花池边。
启发:那个小姑娘看到的是什么样的荷花呢?你们看那一池荷花就像这一幅美丽的图画。
(出示一幅彩色的荷花图,并且向学生提出看图学文的要求。)。
三.自学课文。
四.自学讨论,理清层次。
1.“我”去看荷花。
2.“我”看荷花。
3.“我”看荷花时展开的美妙想象。
4.“我”又回到看荷花的情景中。
综合板书:
我去看。
看着。
想着。
看着。
五.讲读课文。
(启发学生把这幅图当作真的荷花,使学生进入想象的境界,置身于情境之中。)。
第一节:
2.指点:课文一开头就是这样写的。“一进门就闻到一阵清香“,这就把荷花的特点写出来了。现在请同学们带着想象读课文的第一节。
3.学生齐读课文第一节。
第二节:
1.学生默读第二节,要求很快地读。简单地说说“我”看到些什么?
(出示小黑板。提供句式,分步训练)。
我站在荷花池边看:
看到荷叶;
又看到荷花;
还看到花骨朵。
(小莲蓬)。
要求学生用“又”“还”这两个连词口述一句完整的复句。)。
2.进一步要求:我站在荷花池边看到什么样的荷叶,什么样的荷花,什么样的花骨朵。(进一步启发学生在上述荷叶、荷花、花骨朵前面加上附加语,把句子说得更好、更美一些。)。
例句:
(1)我站在荷花池边看,看到碧绿的荷叶,又看到雪白的荷花,还看到含苞待放的花骨朵。
(2)早晨,我站在荷花池边,看到碧绿的荷叶上滚动着晶莹的露珠,看到雪白的荷花在微风中摇摆,又看到含苞待放的花骨朵小巧玲珑,还看到嫩黄的小莲蓬躲在荷花中间张开笑脸。
(3)早晨,我站在荷花池边,看到碧绿的荷叶上露珠滚来滚去,看到雪白的荷花在微风中舞蹈,又看到含苞欲放的花骨朵胀得饱饱的,还看到嫩黄的小莲蓬在花心中藏着。
3.指点:小朋友已经说了荷花是雪白的,这是白莲,我们平常看到的粉红的荷花叫红莲。荷叶的颜色是碧绿的,这就写出了荷花色彩的美。
(板书:色彩美)。
4.还有刚才你们说荷叶上滚动着晶莹的露珠,荷花在微风中舞蹈,花骨朵小巧玲珑,小莲蓬张着笑脸,这些是写荷花的什么?(姿态)这样把荷花的姿态写出来,就把荷花写活了。
(板书:姿态美)。
5.学生集体朗读课文的第二节。
6.这一节里还有两个字用得很好,你们看出来了吗?(“冒”“露”
7.指点:“冒”出荷花亭亭玉立的样子。“露”来是躲在下面的,而现在显露出来了,好像把头探出来了,露出来了,这个“露”把小莲蓬写得可爱极了。
(板书“看着”加上“冒”、“露”、“美“三个字)。
8.(激起情绪,展开想象)我站在荷花池边看。看着,看着,觉得自己仿佛就像一朵荷花。
表情朗读第四节。
9.课文中的小朋友是怎样看荷花的?
那么请小朋友们想想,表示看的时间长,表示看得很专心,或者表示看时显出爱荷花的神情,可以用哪些词。
出示一块准备好的卡片,上面写着:
“我[]看着满池的荷花。”
(例:我久久地看;我默默地看;我目不转睛地看;我入神地看;我凝神地看;我深情地看;我全神贯注地看。)。
(通过语言训练明确认识,在学生理解基础上,启发学生的想象带入课文情境。)。
10.诱导:现在请小朋友久久地、凝神地、深情地来看这幅彩色图。
(这时放轻音乐,学生随着柔和的乐曲,深情地凝视着图画。其间轻轻地提示:“荷花翩翩起舞了”)。
11.你们仿佛看到了什么?
学生进行想象性描述。
12.指导朗读:课文中的“我“爱”荷花,因为荷花非常之美。现在就让我们深情地读课文。请同学们把这一节再读一遍。
(“想着”下面板书“爱”)。
“自己仿佛”要读得慢一些,要像真的一样,好像看出了神似的,“风吹来”“风过了”由动到静,要交代清楚。
13.戴上荷花头饰,表情复述课文。
学生准备。
提示;复述时要有次序,先说什么,再说什么,要想想好。过了一会儿,“我“才记起,我不是荷花而是在看荷花。
[板书设计]。
荷花。
我去看色彩美。
看着美冒露姿态美。
风吹过来。
想着爱。
风过了。
看着。
一.导入新课。
1.第一堂课我们学习了《荷花》一课,现在请同学们打开书,把课文读一遍,要把描写荷花的色彩、姿态的词语读出美和爱的感情来。如“碧绿的……”“嫩黄的……”。
2.学生齐读课文。
二.复习阅读。
1.你们读了这一课,最喜欢哪一节?为什么?
(“仿佛”就是“似乎”“好像”的意思,不是真的,而有真的感觉的意思。)。
请同学们按照这个意思用“仿佛”说句话“什么仿佛什么?”“什么仿佛怎么样?”这样想句子就容易正确了。
(通过用“仿佛”造句,展开想象的翅膀,先同桌的同学相互对讲,然后集体交流。)。
例句:
(1)我看着小蝌蚪,看着,看着,我仿佛觉得小蝌蚪变成小青蛙了。
(2)我看着金黄的油菜花,看着,看着,我仿佛变成小蜜蜂钻进菜花丛中去采蜜去了。
(3)我看着梅花,仿佛自己是一朵梅花,迎着寒风开放。
(4)我看着风筝,仿佛自己随着风筝飞向远方。
三.教补充教材。
(1)导语:刚才同学们用“仿佛”说话,说得很好。今天我们学了《荷花》这篇课文,你们在一年级学习了《王冕学画》,现在李老师再介绍一篇材料让你们读。
教师介绍读物:这篇材料是从一篇很有名的书《儒林外史》里选出来的,写的是《王冕看荷花》。小朋友们很快地把这材料看一遍。
(学生阅读课文)。
(2)指导:这材料上有几个词是古文中的词,我们现在不查字典,你结合上下文读读,想想。(针对学生已开始阅读中国古典小说,如《水浒》等。通过这篇节选的教材,意在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方法,联系上下文“猜读”,理解内容。)。
“须臾”是什么意思?天气烦躁里的“烦躁”是什么意思?要学会看注释,可以根据上下文猜读。
(板书:须臾、烦躁)。
看注释:“须臾”就是一会儿的意思;“烦躁”是指天气闷热。
(4)这篇材料中有一句写王冕看荷花,看到怎样的程度?(突出“人在画图中”)看这些长篇的文章要学会抓主要的。
(5)引导运用:现在我们想想在我们刚学的《荷花》这篇课文的第四节末了,是不是可以再加上一句话,来点明这一节的中心意思,你们想想应该加哪一句呢?(“真是人在画图中”)。
(在原来板书的“风过了”后面加上“真是人在画图中”。)。
(让学生运用这一句话,不仅是画龙点睛,而且也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以及对课文指导的意境的体会。)。
2.《爱莲说》中的两句话。
(1)导入:由于荷花的色彩很美,姿态也很美,因此使人陶醉在画图之中,其实荷花不仅外表美,它的品格也是很美的。宋朝有个哲学家曾这样赞美荷花。
(教师板书两句话)。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教师先在“甚蕃”、“淤”字上加上拼音,领读两遍,再启发学生结合上下文讲讲“甚蕃”的意思。然后教师再完整地讲这两句话的意思。)。
(2)讲解:这两句话,前一句的意思是说,水上的、陆上的花草,可爱的很多,后一句是说作者最爱莲花,爱它生长在淤泥之中,却全身洁白不受污染,这是作者对莲花的内在品格的赞羡。
(同学带着赞美荷花的语调读两遍。)。
(3)学了这两句话,你们知道李老师要说荷花的什么美?
荷花更美的是品格上的美。
(板书:在原来“色彩美”“姿态美”下面加上“品格美”)。
正因为荷花不仅外表美,内在的品格也很美,所以我们爱荷花。我现在请小朋友用这样的句式连贯地说荷花的美。
板书:
我爱,
我爱,
我更爱。
例句:
我爱荷花的美丽色彩,我爱荷花亭亭玉立的姿态,我更爱荷花的品格,她出淤泥而不染。
(这里补充荷花的品格美,目的是把课文的中心思想再深化一步,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事物的本质属性,加深对荷花的情感。)。
(4)我们生活中有很多人虽然身处在不良的环境中,但是保持着高尚的品质,我们就可以用“出淤泥而不染“来赞美他们。
说话训练:
我们就来说蒲公英,你们自己出个题目吧。
(学生自拟题目)。
题目很多,我们就挑朴素一些的“蒲公英“这个题目。根据我们今天讲的,主要是把蒲公英的美说出来。(引导学生在运用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并发展学生的思维及语言表达能力)。
教师边说边在黑板上板书:
蒲公英花外表美。
茎叶内在美。
种子。
学生按教师的要求思考。
例话:
蒲公英是一种常见的野花,无论在什么地方,它都能生根发芽,开出美丽的小花。蒲公英的花像小菊花,又像小小的向日葵,蒲公英给它的孩子们每人一把伞,让风伯伯把它们带到四面八方,在土壤妈妈的怀抱里,生根发芽。
我仿佛变成一粒蒲公英的种子,跟着风伯伯飞过小河,飞过高山,飞到日月潭,给中国台湾小朋友带去大陆小朋友的问候。
我是一粒蒲公英的种子,妈妈给我一把伞,风伯伯把我带到小河边的一块空地上,我就在那里生根发芽,开出美丽的花。
5.佳作欣赏。
(最后教师用表情朗读方式介绍了《多美啊,野花》,并发下这篇读物。)。
同学们回去好好读这篇文章,想想作者在这篇文章中是怎样赞美野花的,下次写蒲公英就会写得更好。
色彩我爱,花外表美。
姿态美 我爱, 茎叶 内在美。
品格我更爱。
多美呀,野花(节选)。
野花是很小的。野花是很多的。野花是很美的。
野花的美,更多的是心灵的美——你看这一些无名无姓的小花,竟也顽强地生长着、开放着,是生命的向往,是春天的呼唤!
没有人栽培,没有人施肥。甚至也没有人播种。
也许是田野上的风卷来的种子;也许是蓝天上的小鸟衔来的种子……。
蜜蜂到哪里去采蜜?
蝴蝶到哪里去嬉戏?
野花,是山野之花。是小草的姐妹,是田野的女儿。它得到了更多的阳光、雨露,也从不惧怕秋风、寒霜。我们实在不能小看它们——那里顽强生长着的山野小花!
扎根大地,偎依着大地——野花是与大地共存亡的。
大地不灭,野花不死!
不离开泥土的野花是大有希望的——让根须越扎越深,吸取更多的养料。让枝叶伸向四面八方,在流通的空气里,在温暖的阳光下翩翩起舞。
和大地一起迎接春风,和大地一起欢度金秋,和大地一起抗击严寒……。
大地常青,野花常新!
那日,正是黄梅时候,天气烦躁。王冕放牛倦了,在绿草地上坐着。须臾,浓云密布,一阵大雨过了。那黑云边上镶着白云,渐渐散去,透出一派日光来,照耀得满湖通红。……湖里有十来枝荷花,苞子上清水滴滴,合叶上水珠滚来滚去。王冕看了一回,心里想道:“古人说,‘人在画图中’,其实不错。可惜我这里没有一个画工,把这荷花画它几枝,也觉有趣。”又心里想道:“天下哪有学不会的事,我何不自画他几枝?”
荷花教学设计第二课时(优秀17篇)篇十六
苏锦一小沈洁。
教学内容:鲸。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学习运用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等表达方法写简单的说明文。
教学准备:鲸进化的图片,和vcd;投影。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22课,齐读课题。
二、导入新课。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对鲸有了初步的认识,那么你能告诉大家鲸可以分哪两类吗?(须鲸、齿鲸)。
齐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接下来,我们继续看课文还向我们介绍了哪些知识。
三、学习课文。
(一)第一自然段。
作者一上来就向我们介绍了鲸的什么特点?(体形大)。
请大家读读课文,找找课文中哪些句子可以说明鲸的体形大的?
根据学生回答,指导归纳说明方法并指导朗读。
过渡:除此之外,作者还向我们介绍了鲸的生活习性,现在就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每组选择一个你们最感兴趣的部分,根据刚才的学习方法展开学习。
(二)学习第四――七自然段。
1、示学习要求:认真读课文,想想作者介绍了鲸的什么特点,他是怎样介绍的?
2、生自学。
3、汇报交流:哪组先来说,你们一组都读懂了哪部分的内容。
吃食。
(1)须鲸和齿鲸在吃食上有什么不同?从中你体会到鲸吃食有什么特点?(食量大)。
(2)作者用到了哪些说明方法?
(3)分男女生读课文。
呼吸。
(1)鲸呼吸时有什么特点?(用肺,喷水柱)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2)不同种类的鲸喷出的形状也不一样。
(3)画一画鲸呼吸时喷出的水柱。出示学生的画,判断说明原因,用上“因为……所以……”说一句话。
(4)师引读。
睡觉。
(1)鲸睡觉时是什么样子的?(聚、头朝里、围成一个圈)。
(2)出示鲸的图片,指明上台摆败看。
(3)对鲸睡觉的样子感兴趣的同学站起来读。
生长。
(1)通过这一段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2)作者用到了哪些说明方法?
(3)齐读课文。
(三)学习进化过程。
你们知道吗?很早以前鲸并不是这样的?出示鲸的`进化图片,师做一个简单的介绍,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请大家读读课文,找找(陆地――浅海――海洋)。
鲸的进化经过了很长的时间,从哪些词可以看出,指导朗读。
默读全文:说说为什么鲸不是鱼类而是哺乳动物?
四、片段练习。
通过课文,我们了解了鲸的体形、进化、生活习性方面的知识,课前大家也收集了不少知识,如果你是鲸,最想向大家介绍哪些方面的知识。
我们就来写一写。
投影出示:
鲸的自述。
从你所收集的资料中,选择一个方面进行介绍,注意运用适当的说明方法,将特点介绍具体,详细。
学生练笔。
出示学生作品,集体评讲。
荷花教学设计第二课时(优秀17篇)篇十七
《早》是一篇以物喻人的散文,文中借梅花"开得早",赞美了鲁迅"时时早,事事早"的精神,教育人们要学习这种品质,做"东风第一枝".
当学生充分读熟课文,理清脉络之后,我抛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作者先是写梅花,后又笔锋一转谈及鲁迅,这两者有联系吗作者又是怎样将这两者联系起来的呢学生仔细阅读课文,很快发现了其中的联系,那便是一个"早"字,并读懂了,在两段落中"早啊!"一句为过度,上承梅花之早,下启鲁迅之早.
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们激情昂扬,回答精彩纷呈:。
生:梅花敢于迎风傲雪,鲁迅敢于同反动派做斗争,他们都是顽强的.
生:梅花盛开预示着春天的到来,鲁迅为民族的解放事业作出了贡献,他们都是"光明的使者".
……。
摘要:本文从三个方面进行论述:1、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美育教育;2、在语文教学中提高德育;3、以物喻人,做“东风第一枝”。
关键词:美育教育德育教育时时早事事早以物喻人东风第一枝。
《早》是小学语文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的一篇讲读课文,是一篇以物喻人的散文,以前课题为《三味书屋》,作者吴伯箫。本文很贴切农村孩子的生活实际,教育意义也十分深远,我对于本课的教学,感受颇深。
文中的主人公——鲁迅,学生对他的了解要么是他的一些作品,要么是他的某些名言,而本文则带学生走进他的童年,和同学们一样求知的童年,进一步去了解小时候的鲁迅。在本文的教学中,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入手。
一、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美育教育。
在作者的整个访问过程中,随着地点的不断转换,观察点的不断转移,学生理解起来很抽象。于是我让学生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找出有关地点转换的词语,绘一幅行走线路图,其中三味书屋陈设的叙述,结合方位词在课文的擦图上标出方位,用序号标出所写物件的先后顺序。在学生们的努力下,课堂教学中,学生所作的图及所标顺序虽然不尽人意,也有弄错方位的,但是大体是合理的。在进一步的教学探讨中,我加以简笔画板书,学生很快就理清了行走路线和观察顺序。在找鲁迅的书桌时,有少部分同学找错了,我以寿镜吾先生的座位为中心稍加点拨,东南西北一标出来,同学们就都找到了,即擦图左上角那张。随着教学的深入,梅花随之出现。在梅花的分析学习后,学生对梅花有了更深的认知,也深深地爱上了它。我让学生欣赏了一些梅花的图画后,让学生也画一画梅花,结果效果超出我想象的好。就这样,学生们的审美能力得以提高的同时,也让他们得以作画练习,使学生在轻松学文的同时,美育也得以应用。
二、在语文教学中实施德育教育。
“岁寒三友”学生都熟悉,梅花从古到今都被世人所喜爱,它以颜色美、形态美、品格美令我们敬佩。在二十四番花信风中,一侯就是梅花,它开得最早,不惧严寒,独自争春,首先就让学生在了解梅花的基础上学习并具有梅花一样的品格。紧接着进入鲁迅书桌上刻的“早”子的来历的学习。小时候的鲁迅,一次特殊的迟到,在先生的教育下,他决心从此要早到,并时时早,事事早。学生们从鲁迅身上就受到了潜移默化的教育,成长在幸福的今天,也争做时时早,事事早,用功读书。可是,却不能随意在课桌,墙壁,树木等上面刻字,要爱护公物,爱护环境,要做一个文明的小学生。特别是鲁迅父亲病重,小小年纪,在用功念书的同时,他又是帮家务,又是当东西,又是抓药,很累,很懂事。学生们讨论后,也要做一个体贴父母,尊敬长辈,热爱劳动的好孩子。
三、以物喻人,争做“东风第一枝”。
在分析文中的物“梅花”与人“鲁迅”的相同之处时,以梅花“开得早”来赞美鲁迅的“时时早、事事早”的精神,教育学生们要像鲁迅一样,要像梅花一样做“东风第一枝”。不仅如此,梅花和鲁迅难道只是“早”子相同吗?进一步的探讨后,得出梅花敢于迎风傲雪,鲁迅敢于同反动派作斗争,他们都是顽强的;梅花的盛开预示着春天的到来,鲁迅为民族的解放事业奉献了毕生精力,他们都是“光明的使者”。回到课堂来,学生们应该怎么做呢?讨论后,得出在学校做一名好学生,在家里做一个好孩子,努力学习,学好知识和本领,长大了去建设祖国,建设家乡,把爱回报给社会。
我们校长说过:“一课即使不能几得,一得也足也。”是啊,积沙成塔、集腋成裘。在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教有法,但教无定法。在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们都各显神通,妙招无穷。对于农村教育,还很原始,但是我们要尽量地运用好现有的教育资源,最大力度地培养祖国的花朵,今天的小树,明天的栋梁,让孩子们健康活泼地成长。这就是我们一名教育者的天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