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线的认识课件(案例22篇)

时间:2023-10-29 作者:笔舞优秀线的认识课件(案例22篇)

范文的撰写可以帮助我们巩固知识、提高写作能力,是我们学习语文的重要一环。欢迎大家认真阅读以下这些范文范本,希望能够帮助到你们的写作。

优秀线的认识课件(案例22篇)篇一

1、引导学生在观察与对比中会认、读、写整时。

2、使学生学会看钟表上的整时,会正确读、写整时,并了解电子表示法。

3、帮助学生初步建立时间概念,培养学生遵守时间、爱惜时间的好习惯。

充分认识钟面的外部构成,掌握认读整时的方法。

正确说出钟面上所指的整时。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钟面模型(教师、学生)。

一、猜谜语、导入新课。

1、听声音,猜谜语。

师:同学们我们一起来猜谜语好吗?“滴答滴答,滴答滴答…会走没有腿,会说没有嘴,它会告诉我们,什么时候起,什么时候睡。这是什么?(钟表)。

2.说说钟表的作用。

3.引出课题认识钟表。

师:同学们都说得很好,那么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钟表。(板书:认识钟表)。

二、探究新知。

师: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能见到钟表,下面我们就一起去欣赏一下各种各样的钟表吧?(出钟表图)。

师:谁愿意大声地把你的发现告诉大家?出示(ppt)。

12个数字、时针、分针。

师:那钟面上哪根针是时针?谁能说更准确一些?

生:又粗又短的是时针。(板书时针)。

师:哪根针是分针?

生:又细又长的是分针。(板书分针)。

师小结:钟面上有12个数字,12个大格,还有时针和分针。有些同学还在认识一跟又细有长的秒针,我们以后再认识它。

1.出示7时的钟面。

师提问:现在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分别指向几?

生:时针指向7分针指向12。是7时。(师板书7时、师生书空“时)。

2.出示4时的钟面。

师:谁能完整地说说这个钟面的时刻呢?请同桌之间先互相说说。时针指向4,分针指向12是4时。

3、归纳总结。

师:我们说分针指向12的钟面都是整时。整时的钟面,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几就是几时。

小结板书: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是几时。

4.课件出示“试一试”三个钟面。

3.介绍数字表示法。

1.生活中的电子表示法。

师:刚才我们的同学用文字记录下了下面我们来认识时间,像1时、7时、3时这种写法我们叫做文字表示法,时间它还有一种表示方法,叫电子表示法。在我们的生活中也能随处可见哦,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出示电子表示法图片)。

2.介绍电子表示法。

我们在写时间的电子表示方法时是几时就写几,然后写上“:”再写两个“00”。

课件出示5:00。

自主练习写7时和4时的电子表示法。

3.巩固练习。

出示:8时、3时、6时让学生说说时间。

三、强化练习。

1、师拨表学生报时。

2、师报时学生拨钟表。

3、课本92页内容:

独立用两种方法把图中的作息时间表示出来。教师逐一批改及时反馈指导。(生汇报)。

四、全课总结。

今天这节课同学们一直都能够认真地学习,请你们回忆一下我们都学了些什么呢?

五、板书设计。

12个时刻时针(短又粗)分针(细又长)。

7时4时5时。

7:004:005:00。

优秀线的认识课件(案例22篇)篇二

活动目标:

1、利用游戏操作活动,了解时钟的表面结构认识时针、分针。

2、学会看整点、半点发展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

3.丰富词汇:时钟.时针.分针。

4、教育孩子珍惜时间,养成按时作息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

1、实物闹钟一个,自制一座大钟(教师用),自制小钟25个(幼儿人手一个)。

2、头饰:小猴.小蜜蜂.小狗.大灰狼。

活动过程:

一、引入。

1、什么声音?(闹响闹钟)教师:对,我就是闹钟.除了我,我们家还有好多的兄弟姐妹呢?他们的形状不太一样,但是他们身上也有相同的地方,请你找一找.

2、出示图片(各种时钟)引导幼儿发现:时钟上有数字1—12,12总在上面,6总在下面。

3、时钟的作用?(引导幼儿发现:时钟不停的走动,为人们显示时间,人们按时进行工作、学习、休息,给人们带来有规律的生活。)。

二、认识时针分针。

2、引导认识时针、分针。

内容:时钟有三兄弟,老大时针,个子又胖又矮,走一个数字就是1个小时,分针走的快,走一圈才1个小时。

3、小结:教师和幼儿一起复述一遍(问的口吻)。

三、认识整点、半点。

1、时钟兄弟已经教会了大家认识时针和分针,那我们就和豆豆一起来学整点和半点,以后就知道什么时候看动画片了。

2、学习整点:教师用自制时钟,将时针、分针都拨到12上,然后将时针转一圈,让幼儿注意短针有什么变化(走了一个数字)表示1:00教师用同种方法拨2:00,3:00、、、、、让孩子门一起说后面(引导幼儿发现:分针指到12:00时,时针指到几就是几点。

3、幼儿操作:豆豆请小朋友用时钟帮他拨出一天所做的事情。

了解时间读法,1:00读作一点。

看图拨钟,在手中的时钟上拨出各个钟点(早上7:00起床、上午9:00游戏、10:00上课、下午5:00放学、晚上8:00睡觉)。

教育幼儿从小做到按时进行活动,珍惜时间,上学不能迟到。

4、学习半点:教师再将时针、分针拨到12上,请幼儿注意拨针,边拨边说“分针从12开始起,经过1—5,指到6时,正好走了半圈(多远?)这时,时针走到那个数字前面,就是几点半(告诉幼儿分针走半圈,指到6上面,时针走到几前面,就是几点半。

5、幼儿操作:幼儿在规定时间能拨出半点。

豆豆非常开心自己学会了认识时钟,请来了他的朋友来考考小朋友们,开始啦!

教师扮小动物给出时间如:1:30、6:30、10:30分别让小动物来检查,11:30大灰狼来啦,将钟反个面不让大灰狼看。

四、结束游戏:“豆豆豆豆几点啦?”

规则:小朋友拨钟,豆豆说几点,小朋友就拨几点,请豆豆看钟,拨好钟变木头人,错误的'将受到惩罚(敲脑袋一次)接着游戏,到最后豆豆请聪明的孩子,当小老师象时钟兄弟一样去帮助不认识时钟的人。

优秀线的认识课件(案例22篇)篇三

为了激发幼儿感受大自然的美,懂得欣赏树叶的美进而热爱自然,自觉爱护草木保护环境,通过活动使幼儿获得关于树叶的形状、大小和颜色的知识。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使幼儿获得关于各种各样的树叶的知识。

2、在活动中体会交流与合作的作用。

3、引导幼儿动手用各种树叶拼贴树叶画。

4、培养幼儿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各种各样树叶的形状、大小,颜色。

难点:用树叶拼贴树叶画。

活动准备。

收集好各种各样的树叶。

活动过程。

1、老师拿出收集好的各种树叶给幼儿看,并且让幼儿通过摸一摸、看一看互相交流。老师个别提问说出树叶的名称和颜色。

2、老师引导幼儿说一说树叶的名称、形状、大小和颜色。

3、引导幼儿说一说所在小区里面都有什么树木,各有什么作用。

4、老师小结:树木是人类的朋友,小朋友们不要乱爬树,不要乱采摘树叶。

5、让幼儿一起动手用树叶自由贴一幅树叶画。

6、活动结束。

教学反思。

1、通过本课教学,充分调动了幼儿积极参与的热情,做到了书本知识与实践相结合。

2、在活动中,幼儿得到了手、口、脑的训练。同时培养了幼儿交流协作的精神。

3、这样的课堂寓教于乐,幼儿肯定喜欢,老师能轻松的完成教学任务,收获颇多。

优秀线的认识课件(案例22篇)篇四

1.通过自主探索生活中的情境使学生理解小数加减法的计算算理,掌握竖式计算的方法,并能正确计算,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2.通过计算、比较等活动使学生经历把整数加减法计算经验迁移到小数加减法计算的过程,培养学生运用迁移规律的意识。

3.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感受到小数加减法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小数加减法的计算算理,掌握竖式计算的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理解“小数点对齐就是相同数位对齐”。

三、教具准备。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预设:

学生1: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学生2: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

2.出示:妈妈把一根绳子截成两段,一段长83厘米,另一段长59厘米。

教师:你能根据妈妈提供的信息,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并解答吗?

预设:

学生1:这根绳子原来长多少厘米?83+59=142(厘米)。

学生2:两根绳子相差多少厘米?83-59=24(厘米)。

3.教师:这两道都是整数加减法的题目,你能说说计算整数加减法时要注意什么吗?

预设:

学生1: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一。

学生2: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就从它的前一位退一当十,和本位上的数合并在一起,再减。

4.教师:同学们已经把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熟记在心了,如果换成小数的加减法,你们还有办法解决吗?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般的小数加、减的计算。(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学生根据提供的信息,按照自己的意愿提出问题,这是一个处理信息的过程;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激活学生已有的数学经验和生活经验,用旧知引新知,为他们的学习指明方向,激发起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

(二)探究新知。

1.小数加法。

出示:

预设:

(2)教师: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你能先估一估买这两本书小丽要花多少元吗?

因为两本书的价钱都往小估了,所以小丽买书的钱会比10元多。

【设计意图】估算是重要的运算技能,通过估算可以帮助推算出结果的大致范围,进而在精确计算中有效避免出现不合理的错误答案。借估算定精算,实现了估算与精算之间的沟通,培养了学生的计算能力。

(3)教师:“小丽一共花了多少钱?”你们能解决这个问题吗?请把你的方法记录下来。学生独立尝试,再小组交流。教师巡视,指名板演,呈现不同的算法。

【设计意图】借助学生已有的整数加减法的计算经验,以及在具体情境下对小数的理解,给予学生自主探索的空间和时间,鼓励他们用不同的方法计算,大胆尝试探究,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的发展。

预设:

学生1:都是用加法解决,结果相同都是10.74元。

学生2:前两种方法是把小数加法转化成整数加法进行计算的,第三种方法是直接用小数进行计算的。

预设:

学生:先把小数点对齐,然后按照整数加法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

(6)教师:列竖式时,为什么要把小数点对齐呢?

预设:

学生1:在学习一位小数加法时,就是把小数点对齐,即相同数位对齐。也就是整数部分相同数位对齐,小数部分的十分位的数要对齐。所以当两个两位小数相加时,百分位上的数也要对齐。

学生2:6.45表示6个一,4个十分之一,5个百分之一;4.29表示4个一,2个十分之一,9个百分之一。当小数点对齐时,相同数位就对齐了。先从百分位加起,5加9得到14个百分之一,百分位满十要向十分位进一,在百分位上写4;十分位上4加2加1得到7个十分之一,在十分位上写7;最后个位上6加4得到10个一。因为只有计数单位相同的两个数才能直接相加,所以要把相同数位对齐,即“小数点对齐”。

(7)教师:在计算小数加法时,你更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呢?

预设:

学生:喜欢第三种方法。因为这种方法简单,并且所有小数加法都可以这样计算。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对不同方法的分析、比较,找到各方法间的内在联系与不同;同时借助笔算小数加法的经历,通过运用数学语言的交流,逐渐理解“小数点对齐就是相同数位对齐”这一本质,体会到小数点对齐的必要性,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2.小数减法。

出示:《数学家的故事》比《童话选》贵多少元?

(1)教师:关于小数加法,同学都会计算了。这个问题你能解决吗?学生独立解决。

预设:

学生:

小数点对齐。从百分位减起,5减9不够减,就从十分位退一当十再减,15-9=6,得到6个百分之一,在百分位上写6;十分位上4退1是3,3-2=1,得到1个十分之一,在十分位上写1;最后个位上6-4=2,得到2个一,在个位上写2。

(2)教师:在计算过程中,你有什么发现?

预设:

学生1:和小数加法相同,竖式计算时都要将小数点对齐;

学生2:小数减法的计算方法和整数减法的计算方法相同。

(3)教师:在计算过程中,有什么需要我们注意的吗?

预设:

学生1:小数点对齐,就是相同数位对齐。即每一位都是在求相同计数单位个数的差。

学生2:按照整数减法的计算方法计算,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就从它的前一位退一当十,和本位上的数合并在一起,再减。

【设计意图】将小数加法的笔算经验和整数减法的计算方法迁移到小数减法中,进一步加深对算理的理解。

3.比较内化。

教师:今天我们学习了小数加减法,和整数加减法比较,你有什么发现吗?

预设:

学生1:小数加减法和整数加减法都是要把相同数位对齐。

学生2: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和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相同。

……。

【设计意图】通过小数减法与小数加法的对比、小数减法与整数减法的对比,帮助学生理清所学知识间的联系与区别,促进学生在头脑中完善与计算有关的知识网络。

(三)知识运用。

1.基础练习。

教材第72页,做一做。

计算下面各题,并且验算。

6.07+4.895.64-1.78。

【设计意图】巩固小数加减法的笔算方法,培养学生验算的习惯。

2.综合练习。

(1)教材第74页第3题。

教师:两幅图中分别称出的质量是多少?

预设:

学生1:要想知道两幅图中分别称出的质量,我们需要先确定0千克的位置,以及每一个小格表示的质量是多少千克。

学生2:左图一个杯子重0.35千克,右图杯子和水共重0.95千克。

教师:杯里有水多少千克?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

我们学过小数的性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0.95-0.35=0.60(千克),小数的末尾有“0”,我们将“0”去掉,小数的大小没有改变。

(2)教材第72页,做一做第2题。

【设计意图】让学生将看图、读数据、思考与计算充分结合起来,巩固小数加减法的竖式计算,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四)课堂总结。

教师:同学们,通过今天的研究,你有什么收获吗?

预设:

学生1:可以将新知识转化成旧知识。

学生2:计算小数加减法时要把小数点对齐。

学生3: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和整数减法的计算方法相同。

【设计意图】在回顾与反思中,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认知结构,做到在收获知识的同时积累小数加减法笔算的活动经验,并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

优秀线的认识课件(案例22篇)篇五

1、引导幼儿发展初步的观察与分辨能力。

2、能区分圆形与方形。

3、能够进行图形分类,对应图色等。

二、活动准备。

1、幼儿用书。

2、手帕、球、图形钟表、书等。

3、教学图片。

三、活动过程。

1、教师结合教学图片,进入情境世界环节,导入本次活动的内容。

小朋友们请看,图片中的小朋友在一起手拉手做游戏,请说一说他们拉成的是什么形状?

2、教师结合认知乐园环节,引导幼儿正确区分圆形与方形。

你知道小火车为什么能跑起来吗?它的车轮是什么形状的?车厢又是什么形状的?

3、教师出示手帕、球、图形钟表、书等,引导幼儿根据事物特征进一步区分圆形和方形。

看看这些常见的物品你们认识吗?它们都是什么形状的?

四、实际操作。

1、教师引导幼儿操作幼儿用书上的练习。

2、教师通过游戏方式进行巩固,圆形的边缘是光滑的,没有菱角,方形有四个角,四条边。

五、活动延伸。

1、请家长引导幼儿在家进行练习巩固。

2、教师分发各种材料,请幼儿在活动时根据图形特征分类进行整理。

3、引导幼儿在活动室或者在家,以及其他场所找一找圆形和方形的物品。

六、儿歌。

圆形和方形。

圆形,圆又圆,

像个车轮转圈圈。

方形,四个角,四条边,

像个城堡立中间。

七、活动总结。

教师还可以通过一日活动的环节把形状的学习与幼儿生活的真实情境结合起来,比如请幼儿帮忙将不同形状的积木进行分类整理。

优秀线的认识课件(案例22篇)篇六

1:会数数12345,能准确的按数人物。

2:体验数学游戏的乐趣,激发幼儿对学习数学的兴趣。

:1到5数字卡若干,圆点图卡5张,1到5爱心数字卡十张,圆点若干,找朋友音乐,礼物若干。

一:课前调控:小手拍起来。

生:知道了。

师拍铃鼓2下3下4下5下1下。

生:23451。

师出示数字卡请幼儿认读如:出示数字3的字卡,它的名字叫做?

生:33333(以相同方法操作其他4位数字。

师出示圆点卡请幼儿认读,比比谁的反应快,师出示两个圆点卡,数数这是几?

生:22222(以相同方法操作其他4位数字)。

师:小朋友表现的太棒了,下面我们来玩个游戏,小眼睛。

生:看黑板。

师:黑板上面有很多的爱心数字宝宝,他们迷路了,想请你们把它们送回相应的圆点家中,你们有信心吗?(有)。

师请6到8位小朋友上台来分两组进行比赛,师在黑板上贴1到5的爱心数字卡若干打乱他们的顺序,让幼儿把他们贴在对应的圆点下边,师师范一遍)游戏现在开始了,让我们一起为他们加油吧(加油加油加油加油)。

师:掌声送给这五位小朋友,现在奖励你们一个“我来说,你来做”的游戏,惠老师给你们每人发一张数字卡,记得你手中数字卡的名字,如:22摸耳朵,那拿到数字2的小朋友就要摸耳朵,准备好了吗?(好了)。

生:在这里。

师:他的名字叫做(11111)相同方法操作剩余数字。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呀?

师:真棒,那今天我们的课就上到这里,小朋友们再见(老师再见)。

教具制作得很漂亮新颖,准备充分,本节课主要以游戏贯穿整个课堂,课堂气氛活跃秩序有所提高,但该设计过于简单,在玩游戏过程中老师没有做好关注到每个幼儿,希望以后再接再厉取得更大的进步。

优秀线的认识课件(案例22篇)篇七

1、利用游戏操作活动,了解时钟的表面结构认识时针、分针。

2、学会看整点,发展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

3.教育孩子珍惜时间,养成按时作息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

各种不同款式小闹钟。自制一座大钟(教师用),自制小钟若干。

教学过程。

一、猜谜语请幼儿猜一猜是什么引入课题(投影出示)。

1、对,就是闹钟.今天闹钟的一家来到了我们这里,我们欢迎他们。

2、我们一起逛超市:引导幼儿观察钟面上的指针和数字。

师:我们一起看一看他们身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谁来说一说.

时钟上有数字1-12,12总在上面,6总在下面。这些钟都有两根针,一根长针,一根短针。(这根长长的针叫做分针,短短的针叫做时针。

3、时钟的作用?(引导幼儿发现:时钟不停的走动,为人们显示时间,人们按时进行工作、学习、休息,给人们带来有规律的生活。)。

二、认识时针和分针。

1、长针和短针转的时候,它还有一个小秘密。长针跑得像小白兔一样快,短针像小乌龟一样慢,长针跑一圈,短针只跑一格(可让幼儿一起做出动作加深印象)。

2、教师师范拨一次时钟,提问:长针跑一圈,短针跑多少呢?(一格)就是一个小时。

三、认识时间。

1、现在老师要教小朋友来认识时间了,现在长针指到12,短针指到。

几就是几点了。(长针指到12,短针指到3,就是三点整了)可重复几次。

2、教师说几个时间,请幼儿操作(如:7点钟该起床了,8点钟该上学了,5点钟该放学了等等)。

四、游戏:老狼老狼几点钟巩固整点的认识。

幼儿扮成小白兔,教师扮成大灰狼,小白兔问:老狼老狼几点了,老狼不说话就在时钟上拨点,如拨3点,然后幼儿看时钟就说啊三点了,教师一拨12点小白兔就跑回家。

3、“时钟时钟几点钟了的游戏”教师当小闹钟,小朋友问:时钟时钟几点钟了?教师敲铃鼓,敲几下就代表几点钟了,(如:敲4下,就代表4点钟了),请小朋友表示出来。

五、总结。

小朋友今天很能干,通过玩一玩、看一看、想一想,你都认识了钟面,知道钟面上有12个数字,认识了时针、分针和它们的特点,学会了认整时,并能自己拨出正确的时间。希望你们能合理安排时间,做个珍惜时间的好孩子。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优秀线的认识课件(案例22篇)篇八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了解负数产生的过程、意义,对负数有初步的了解。

2、使学生会正确的读写负数。

3、能对生活中的负数产生兴趣。

教学重点: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优秀线的认识课件(案例22篇)篇九

这次活动,给我们送来数学课的是县小数中心组的老师,给我们带来的是三年级下册《认识小数》。由于之前安排有我评课,因此,从我校王老师处借来了邢老师在中心组活动中的教学课例,仔细研读一番,且因为又布置了设计同题教案的任务,因此,也上网查看了相关的一些资料,对这部分内容有了较为清晰地认识,本课说白了,主要有两个任务:一是认识纯小数,二是认识带小数。

本课教学,如果采用以前的教学方法,以教师设计的问题情境展开教学,估计课堂表现应该会是精彩纷呈的,但在我县目前全面铺开的前置性教学模式下又该如何设计呢?且三年级的学生,语言组织能力,自主学习能力,都极为有限,又是认识小数的起始阶段,更何况又是借班上课,上课老师会采用前置性学习吗?学生能够适应这种教学方式吗?预习提纲会怎样设计?教学时会出现怎样的状况?说实话,着实为上课老师捏了一把汗。

老师来了,是个很精干的女教师,之前听名字还以为是个男同志呢。看,老师正笑容可掬地与学生闲话家常:“同学们,老师有个女儿也上三年级了,你们能猜猜她网几岁了吗?”学生们七嘴八舌地猜测着,接着老师又问:“根据我女儿的年龄,你们再猜猜看,老师多大年龄?”学生又纷纷举手,老师再问:“你们再猜猜,老师姓什么呢?”学生的兴趣更高了,有猜姓张的,有猜姓缪的,终于有学生发现了课件上老师的名字,老师立即给予表扬,并适时提出了上课的要求:踊跃发言,积极动脑,注意观察。(对于借班上课的老师来说,与学生做适当的交流,用自己的语言和人格魅力感召学生积极地投入到老师的教学活动中来,是我们老师必备的一项技能,邢老师通过猜猜看小游戏一下子就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使得接下来的活动得以顺利展开)。

小数的产生相对于整数而言,是一大突破,让只有整数概念的学生形成小数概念,其困难是不言而喻的,且学生之前的知识储备只是初步认识了几分之一这样的分数,几分之几这样的分数都还没有接触过,教学难度是可想而知的。邢老师一改我们以前所看到的,把预习单一下子呈现出来,然后让学生逐一对照预习单来解决问题的一问一答的形式,而是在预习单上首先设置了这样的知识链接:5分米=米9分米=()米4角=()元3角=()元一下子就抓住了知识的最近生长点,新课的展开才不会显得那么的突兀,接着出示交流学习导引1:1、说说想想做做“1”的答案2、横着看你的答案,你发现了什么?3、竖着看你的答案,你又发现了什么?通过横着看,竖着看,让学生自主发现原来十分之几就是零点几,零点几也就是十分之几。的设计十分的巧妙,因为三年级的学生年龄小,不一定能一下子发现事物的本质特征,教师通过自己设计的问题,引导学生“横着看,竖着看”,帮助学生很快找到了问题的切入点,把握的.十分的准确。)接下来通过及时练习,帮助学生进一步建构小数意义,教师的练习设计十分聪明,如:下面图形的阴影部分都能0。3来表示吗?(其中故意出现一个九分之三)在学生已建立了十分之几表示零点几的印象后,学生很容易把一些十分之几的分数表示出来,教师再这里故意出现了3/9这样一个分数,不露痕迹地强化了小数的意义,接着又追问:“空白部分又可以怎么表示?”在这里,教师不拘泥于习题本身,变换角度思考灵活地使用教材,体现了教师的教学机智。

在认识带小数部分,教师这样设计,出示这样的学习导引2:1、2角用分数表示是多少元?用小数表示是多少元?2、1元2角用小数表示是多少元,请说出你的想法?学生说出想法后,教师及时通过多媒体课件的分合变化,让学生对带小数的意义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到此,教师并未作罢,而是通过一组对比练习,让学生进一步明确纯小数和带小数之间的区别,在例举生活中的小数时,再一次体现了老师预设的巧妙,小明身高14米,通过故意出错,适时地提醒学生养成细心地习惯,让学生明白小数点的重要性,在学生脑海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有学生在后面的说课堂收获时,就说到了小数点的重要,由此,彰显了教师设计的独到。

当堂反馈的设计不仅加深了学生对小数意义的进一步理解,使课堂教学效果得到及时有效的反馈,从学生的当堂反映来看,本课的教学是高效的,智力冲浪,更是把学生的学习活动,推向了更高层次。

纵观邢老师的整节课,不论是教案的预设,还是课堂教学的实施,都体现了教师超强的基本功,以及良好的驾驭课堂能力,处处体现了教师教学设计的匠心独具,既较好的体现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又照顾到学生年龄特点,扶放结合,细腻温婉,起到了润物无声的教育效果。

优秀线的认识课件(案例22篇)篇十

活动目标:

1、通过玩发条玩具,感知他们不同的节奏特点。

2、理解一些发条玩具节奏类型,并能在音乐声中用肢体动作创造性的进行表现。

3、初步感知速度的概念,体验合作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四种表现不同音符的发条玩具。

2、四个发条玩具的家。

3、地面三个及时贴做的房子和房子头饰,各种音符。

活动过程:

t:“听说我要来见小朋友,有四个朋友也非要赶来说是带节目来了。”

(能表现二分音符的发条玩具先出场)。

请幼儿说说这小动物是什么节奏舞步,通过肢体语言能表现出来,从而认识二分音符。

依次如上过程认识四分、八分、十六分音符。

2、按门铃找家。

(出示四个房子)。

请幼儿一一说出音符节奏,门开把小动物送回家。

3、听音找房子。

再地面上准备三座房子,老师也扮演一座房子,每座房子都有门牌号,请幼儿根据琴音找到正确音符,住进去。

最后,琴音把孩子带入老师家,老师请幼儿进屋休息结束整节课。

优秀线的认识课件(案例22篇)篇十一

1:会数数12345,能准确的按数人物。

2:体验数学游戏的乐趣,激发幼儿对学习数学的兴趣。

:1到5数字卡若干,圆点图卡5张,1到5爱心数字卡十张,圆点若干,找朋友音乐,礼物若干。

一:课前调控:小手拍起来。

生:知道了。

师拍铃鼓2下3下4下5下1下。

生:23451。

师出示数字卡请幼儿认读如:出示数字3的字卡,它的名字叫做?

生:33333(以相同方法操作其他4位数字。

师出示圆点卡请幼儿认读,比比谁的反应快,师出示两个圆点卡,数数这是几?

生:22222(以相同方法操作其他4位数字)。

师:小朋友表现的太棒了,下面我们来玩个游戏,小眼睛。

生:看黑板。

师:黑板上面有很多的爱心数字宝宝,他们迷路了,想请你们把它们送回相应的圆点家中,你们有信心吗?(有)。

师请6到8位小朋友上台来分两组进行比赛,师在黑板上贴1到5的爱心数字卡若干打乱他们的顺序,让幼儿把他们贴在对应的圆点下边,师师范一遍)游戏现在开始了,让我们一起为他们加油吧(加油加油加油加油)。

师:掌声送给这五位小朋友,现在奖励你们一个“我来说,你来做”的游戏,惠老师给你们每人发一张数字卡,记得你手中数字卡的名字,如:22摸耳朵,那拿到数字2的小朋友就要摸耳朵,准备好了吗?(好了)。

生:在这里。

师:他的名字叫做(11111)相同方法操作剩余数字。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呀?

师:真棒,那今天我们的课就上到这里,小朋友们再见(老师再见)。

教具制作得很漂亮新颖,准备充分,本节课主要以游戏贯穿整个课堂,课堂气氛活跃秩序有所提高,但该设计过于简单,在玩游戏过程中老师没有做好关注到每个幼儿,希望以后再接再厉取得更大的进步。

小学资料导语:小学资料如何设计?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文章,欢迎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活动目标:1、教幼儿认识数字1,知道它能表示物体的数量。2、......

优秀线的认识课件(案例22篇)篇十二

各位老师:

大家,下午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倍的认识》,下面我将从教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与学法、教学过程这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首先说教材,《倍的认识》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四课时的内容,是《7的乘法口诀》中的例2、例3。本节课的内容是在乘法的初步认识2——7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倍”是一个新的概念,是一种数量之间的关系。通过对本内容的学习,初步建立倍的概念和简单的数学模型,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乘法的含义,拓宽应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范围与能力,培养数感,为今后学习分数、小数和百分数等相关知识奠定基础。

教材为倍的认识提供了三个小朋友用小棒摆正方形和分两行摆点子的情境图。首先是以三个小朋友用小棒正方形的情景,根据2个4根、3个4根与1个4根的关系,引出“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然后例3是引导学生用摆点子图的方式,建立“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思路,为解决问题建构“思维模式”。

本课教学对象是二年级学生,年龄小、好动、好奇。其思维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虽然已经有向逻辑思维过渡的趋向,但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在很大程度上仍然与感性经验直接联系,主要依赖具体形象思维。因此我把“倍的认识”这一知识,溶合在学生的直观感受、操作与游戏之中。让学生在多种感官刺激中体验“倍”的概念形成过程与促进“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思维模式建立。

基于以上对教材的分析,根据儿童的认知特点,制定的教学目标重难点。

二、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经历“倍”的概念的初步形成过程,体验“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

(2)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初步建立“倍”的概念,明白“一个数的几倍”的具体意义。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直观演示与操作,引导学生体验数形结合的方法,建立“几个几”与“几倍”之间的联系和“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思路,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渗透“倍”与乘除运算的关系。

(2)通过摆一摆、说一说,丰富“倍”的表象,深化倍的认识,培养用数学语言有理有据地说明问题本质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学习过程中,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使学生初步建立“倍”的概念。

(2)会解决简单的关于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问题。

通过示范、指导来突破重点。

教学难点:理解倍的概念。

通过讨论、交流突破难点。

熟话说:“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对于低年级孩子来说最适合他们的就是直观形象的学习了。

四、说教法与学法。

因此在本节课中我采用设疑诱导法、直观演示法、发现学习法、游戏激趣法,把这四种教法融合到整个教学中,尽管本节课“倍”的概念比较抽象,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达也不是件容易的事,但通过层层深入的教学,让学生体验到数学学习原本并不是让人生畏的、令人生厌的,而是通过自己努力,体验成功、不断挑战自我的过程。

美国教育学教授柯普兰提出“儿童对数学概念理解必须由儿童自己获得,教师的责任是提供良好的教学环境。”建构主义学习观也认为“数学学习是学生自己的活动过程。”学习数学是一个“做数学”的过程。为此我十分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在本节课中我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为:自主探究法、类比迁移法、合作交流法、直观操作法、分析发现法,在教学中通过层层深入把“一个数几倍的含义”暗含在概念形成过程中,把“求一个数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思路通过亲身操作体验,让学生“有感而发”,真正“内化”成学生自己的“方法”。

本课中,我利用多媒体课件直观展示“倍”,让学生初感受到“倍”,还给学生准备了圆片、小棒、三角形等学具让学生通过摆一摆、说一说,丰富“倍”的表象,深化倍的认识,培养用数学语言有理有据地说明问题本质的能力。

五、说教学过程。

下面我具体来说说教学过程。本课时教学安排了五个环节。

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2、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3、强化概念,巩固认知。

4、拓展延伸,巩固深化。

5、课堂总结,延伸巩固。

环节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感知倍)。

首先,说环节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感知倍)。

一上课,我首先请同学们看看教室墙上的“小组评比栏”,挑选两个小组的红花数行比较,板书在黑板上,挑选三对:

第一组:2朵。

第四组:4朵。

第三组:1朵。

第五组:2朵。

第九组:3朵。

第十组:6朵。

我请学生们任选一对用数学语言说说它们得到的红花朵数的关系,学生已经会用谁比谁多多少,谁比谁少多少来描述两组红花朵数之间的关系,学生回答完后,我说:“你们都说的非常好,你们知道吗,老师只用同一句话,就能描述任何一对中两个组红花朵数的关系,你们想知道嘛?”“比如第四组的红花是第一组的2倍。第五组的红花是第三组的2倍,第十组的红花是第九组的2倍”。在陈老师的介绍中,你有没有发现哪个新的数学名词?(学生初次听到谁是谁的几倍这样的数学语言,而且老师用同样的一句话就能描述每两组红花的关系,引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初感知倍,接下来,我文学生“对倍你都想知道些什么”,引出课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倍”,板书“倍的认识”。这个环节中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出发,创设相对比较开放的问题情境,让学生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回答,然后老师用倍的关系来描述,引起学生的兴趣。通过让学生比较,渗透“倍”也是由两个数量相比较而产生的大背景。同时由于在先前的学习中,两个数之间的关系主要存在的是相差关系,也可以这么说,在学生的头脑中相差关系已经形成了深刻的认知结构。鉴于此,既要沟通两个数之间的相差关系,又要拓展除了两个数之间存在的相差关系以外的关系,因此,教师事先准备了讨论的学习材料,进入第二个教学环节: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环节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认识倍)。

从更高的需求层次上激励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训练学生思维,让学生感到“一个数的几倍”的存在,并体验到它的含义与作用,真正理解“一个数的几倍”具体描述什么内容,为下面学习“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作好铺垫。

第三环节:强化概念,巩固认知(理解倍)。

首先出示例3,让学生们用学具摆一摆,第二行应该摆多少个圆片,并在小组内说说为什么这样摆,怎样计算呢?第一行摆2个,第二行摆的是第一行的4倍,也就是说第二行摆4个2,就是4×2=8。如果要求第二行摆的是第一行的3倍呢?该怎样摆和计算呢?然后老师摆出第一行有三根小棒,请同学们摆出第二行的根数是第一行的倍数,然后再小组内交流一下,你是怎样想的、摆的、算的。这个过程要反复用学具操作,在脑海里建立“第一行几个,第二行有多少个同样多的几个,就是几的多少倍”的表象,然后得出用乘法计算的结论。然后请学生们利用学具中的12个小星星设计一个方案,把星星排成两行,然后请同组的同学来用“倍”来说一句话,表示()是()的()倍,让学生在次通过摆一摆来创造“倍”,并讲讲怎样摆才能清楚的看出来,这一过程一定要学生去经历,让学生去体验,让学生去探索,在亲身的感受中明白道理,过直观演示与操作,引导学生体验数形结合的方法,建立“几个几”与“几倍”之间的联系和“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思路,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渗透“倍”与乘除运算的关系。通过摆一摆、说一说,丰富“倍”的表象,深化倍的认识,培养用数学语言有理有据地说明问题本质的能力。

在探究完新知后,进入第四环节:拓展延伸,巩固深化。

第四环节:拓展延伸,巩固深化(应用倍)。

1、列式计算:

(1)4的7倍是多少?

(2)7的3倍是多少?

2、78页第一题。

3、小明有5本故事书,连环画的本数是故事书的7倍,小明有多少本连环画?

4、用脑猜一猜老师今年几岁?

(预设:学生随意的猜测35、28、30、42、33……)。

师:出示信息,老师的年龄是5的倍数。你最先排除哪些数?

(预设:学生容易想到排除28、42、33)。

师:是呀,35和30这几个数都有可能。(再出示信息)老师的年龄是5的倍数,也是6的倍数。

学生揭晓谜底,并且说出理由。

5、动口说一说。

看,陈老师老师带来的水果真多呀!(出示情境画面)。

(2个桃3个苹果4个梨6个菠萝8个草莓12个西瓜)。

看着这幅图,你会用今天学习的有关“倍”的知识说一句话吗?

6、摆一摆,填一填。

第一行:

第二行:

(1)你能用“倍”来说一句话吗?为什么?

(2)第二行再摆()个,第二行的个数才是第一行的2倍。

(3)第一行去掉()个,第二行的个数就是第一行的2倍。

本练习环节中通过多种渠道(耳听、手动、眼看、口动)、多种形式巩固并加深对“倍”的理解,问题带有开放性,这种开放性的练习更能体现学生的生体性,促使学生从发散思维中寻找规律,使学生的思维水平进入更高一个层次。总之,练习设计力求融知识性、趣味性、发展性为一体,把夯实基础知识与发展创新能力紧密结合起来,以求达到发展思维、形成技能的目的。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发展思维,提高语言的叙述能力,在生动有趣的情境中感受数学的乐趣,体验数学的价值。

通过一系列的练习后,使学生在初步建立“倍”的概念和理解倍的概念,会解决简单的关于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问题,最后进行第五环节:课堂总结,延伸巩固。

第五环节:课堂总结,延伸巩固。

我问: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懂得了什么知识?(学生交流)。

师:掌声里都有“倍”的知识,可见“倍”的知识就在我们身边。课后请小朋友们找一找生活中还有哪些可以用“倍”的知识解决的问题,把它记录下来。

这个环节让学生参与全课总结既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巩固新知,又使学生品尝到收获的喜悦。由课内延伸到课外,给学生一个开放的学习时空,激发他们用数学、爱数学的积极情感。

整节课的新知识不是老师强加于学生的,是学生通过旧知识的`牵引,主动获取的,体现了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倍”是乘法的重要含义之一,要让学生多说自己的思维过程,也可以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注重了新知识的形成过程。也让学生通过从形象到抽象的层层递进练习,提供了一个足够的空间,让学生自己去探究,去认知,去反思,去巩固,去运用,去发展新知,真正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理念。本节课充分利用了情景图,形象地展示了知识的形成过程,知识的呈现过程更清晰,更有利于师生的互动。板书的设计从旧知的表示两个数之间的数量关系用多少来描述,到“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到“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思路,从旧知到新知的过渡学习,层层递进,简单明了,让学生体会知识之间的联系与形成。我的说课说完了,不足之处敬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谢谢!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优秀线的认识课件(案例22篇)篇十三

1、指导幼儿在圆形的基础上添画各种物体,知道圆能变成各种有趣的东西。

2、在绘画活动中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活动准备。

1、课件:动画片:魔法表演。

2、各种颜色、各种大小的圆。

活动过程。

一、动画片,引起兴趣。

1、教师:小朋友,你们喜欢看魔术表演吗?

现在,我们一起来看一个魔术表演吧!

2、播放动画片:魔法表演。

教师:想一想动画片里的魔术变出了什么?

二、魔术:圆形变变变。

1、教师:老师也会变魔术,你们想不想看呀?

(1)出示一张圆形纸。

教师:请小朋友看好了,教师快速画出一个人物头像。

看!变成了什么?

(2)再出示一张圆形纸。

变成圆圆的饼干。

2、表演变圆魔术。

(1)教师:小朋友你们能把圆形变成红红苹果吗?你们会变吗?

(在红色圆上画上绿色的叶子就变成苹果了)。

(2)你们会变魔术吗?想变什么呢?知道怎么变呢?

教师:看我还会变两个圆,三个圆,四个圆,许多圆呢。

把两个圆变成了小鸡,。

三个圆变成了小花,。

四个圆变成了蝴蝶。

(3)小朋友,你能把两个圆,三个圆,四个圆,许多的圆变成什么呢?

请幼儿自由讨论,告诉身边的好朋友。

三、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1.交代任务:我们今天也来学变圆的魔术。

(1)老师出示为幼儿准备的材料。

(老师为小朋友准备了各种颜色,各种大小的'圆。)。

(2)请小朋友先想好你想用几个圆变成什么东西,然后找到你所需要的圆,撕去圆后面的双面胶的外面一层,粘在纸上,再把它添画好。

我们小朋友把圆变好了。

2.教师巡回指导:。

要求幼儿把废纸仍在箩筐里。变出和别人不一样的东西来。

帮助能力差的幼儿,鼓励他大胆变圆。

四、活动评价。

鼓励幼儿相互交流,你用几个圆变成了什么东西。

优秀线的认识课件(案例22篇)篇十四

2.能够判断三种线会并动手画出这三种线。

设计完桥面再画什么(柱子)让学生动手画。再画拉索一条利用什么工具来画?

二.教学直线、线段和射线。

1、通过画的图引出线段:让学生说说线段的特点,让学生用手势来表示段的意思,

板书:线段:2个端点。

生活中有许多线段出示手中的尺子让学生说说为什么是线段?

2.请在本子上画3厘米长的线段,再画比3厘米长的线段能画多长?让学生想象一下将3厘米长的线段无限延长、延长,这时它就几个端点?让学生说一说谁来起个名字?让学生画一条射线。

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射线的例子,让学生多说一说。(太阳光、眼光)。

3.这还有一道题将3厘米长的线段的两端无限延长,没有起点和端点,谁来起个名字?

谁能说一说直线的特点,在生活中你见过这样的直线吗?

让学生在本上画一条直线。

三.通过刚才的学习你认识了几条线?

四.作业练习。

1.课后练习。

2.让学生利用今天学的知识画一幅你喜欢的画。

优秀线的认识课件(案例22篇)篇十五

1.引导学生通过大量的生活实例认识圆,掌握圆的特征,理解直径与半径的相互关系,会用圆规画圆。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和初步的空间想象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由于学生第一次接触圆规,所以用圆规画圆是难点,掌握圆的特征是重点。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产生疑问,引起争议,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圆的认识。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就可以圆满地解决这个问题。(板书课题:圆的认识)。

(二)学习新课。

1.认识圆心、半径、直径。

同学们在操场上做游戏,想画一个比较标准的大圆,可以怎么画?(指名回答)。

(老师在黑板上演示用绳子画圆)先取一段绳子,把绳子的一端固定在一点上,另一端套在石头和棍棒上,然后拉紧绳子,绕着这个固定的点转一周就画出了一个圆。

老师刚才画圆时,中间的点怎么样?(中间的点不动。)。

我们把这个不动的点叫定点。(板书:定点)。

粉笔画出的线为什么能首尾相接呢?

应该说圆上任意一点到定点的距离都是相等的,我们把这段相等的距离叫定长。(板书:定长)。

如果我们在本上画圆,用我们刚才画圆的方法方便吗?(不方便)那可以怎么画?

(出示圆规)这是我们画圆的工具圆规。圆规有两个脚,一脚带尖,另一脚带笔。认真看老师怎样用圆规画圆。画圆时,先定好一点,然后把圆规的两脚分开,定好两脚的距离,把有针尖的一脚固定在这点上,把带有铅笔的一脚旋转一周就画出了一个圆。(老师用圆规在黑板上画一个圆。)。

你们会用圆规画圆吗?

请你在本上画一个任意大小的圆,边画边想,画圆时要注意什么?(指名回答)。

画圆时,要先定点,再定长,刚才我们用圆规画圆时哪是定点?哪是定长?

(先让学生动手画圆,边画边体会出哪是定点,哪是定长。先感性认识,再上升到理性认识。)。

定点,用数学语言说叫圆心。(板书:圆心)。

什么叫圆心?(指名回答)。

哪儿是定长?老师在圆上画出这段定长,观察这条线段两端在什么地方?这条线段叫半径。(板书:半径)。

谁说说什么叫半径?(指名回答)。

(老师再在圆上画出直径。)老师边画你们边观察,这条线段通过哪儿?两端在哪儿?

像这样,通过圆心,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直径。(板书:直径)。

谁再说说什么叫直径?(指名回答)。

(学生补充:圆心用字母o表示,半径用字母r表示,直径用字母d表示。)。

(老师让学生通过观察,自己总结出什么是圆心、半径、直径,这是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再通过看书,使总结出的结论更准确,更完善。)。

老师想看看同学们是不是真正掌握了这些概念。

练一练。

(1)判断这几条线段中哪一条是半径?

(2)判断哪条线段画的是直径?

(3)这四条线段中哪一条是半径?哪一条是直径?(学生举数字卡片判断)。

同学们对于半径、直径的概念掌握得很好,我们继续研究圆还有什么特征?

2.研究圆的特征。

(学生分小组讨论。)。

(老师再在幻灯上演示一遍,提问讨论结果。)。

(板书)无数条相等。

刚才同学们自己发现了直径、半径有这些特征。在下面两个圆中:(出示)。

甲圆的.半径和乙圆半径相等吗?

甲圆直径是乙圆直径的2倍吗?

那么圆在什么情况下才存在这些特征?(板书:同一圆里)。

练一练(正确画,错误画。)。

(1)在同一圆里,所有的半径都相等,所有的直径都相等。()。

(3)在同一圆里,半径是4厘米,直径一定是2厘米。()。

(4)圆心在圆上。()。

同学们判断得都很正确。老师想让同学们用直径、半径的倍数关系来计算下面几道题:

同学们对于半径、直径的倍数关系掌握得很好,如果老师给出半径和直径的数据,你们会画圆吗?小组讨论一下,半径2厘米的圆怎么画?直径6厘米的圆怎么画?(小组讨论)。

请同学们把半径2厘米的圆画在本上,要求标圆心、半径。边画边想,什么决定圆的位置?什么决定圆的大小?直径6厘米的圆请同学们回家画在本上。

刚才同学们画了半径是2厘米的圆,圆的位置由什么决定的?圆的大小呢?

(板书)位置大小。

圆心决定圆的位置,画圆时要先点圆心。

如果这个圆画在黑板上或本子上忘了点圆心,怎么找到它的圆心呢?

(指导学生说出用直尺在圆面上从下往上推,推到最长的一段,就是直径。)。

(三)课堂总结。

今天你学会了哪些知识?

你能用我们刚学的圆的知识来解答刚上课时提出的问题为什么世界上的车轮子都是圆的吗?(指名回答,前后呼应,用刚学的圆的知识来回答刚才上课时提出的问题,解决实际问题。)。

优秀线的认识课件(案例22篇)篇十六

教学目标。

2、知道0和1—5各数一样,也是一个数。

3、通会正确、规范地书写0。

教学重难点:联系生活实际,体会“0”的含义,并能正确书写。

教学活动。

一、谈话导入。

学生自由讨论。

二、探求新知。

1、创设情境,让学生理解0的含义。

提示第一种含义―――什么也没有。

出示2个桃子,问:用几表示?

出示1个桃,问:用几表示?

出示空盘子,问:用几表示?有吗?

师:什么也没有用:0“来表示。

板书0并领读“0”

2、发散思维,充分想像。

1)老师竖起2根手指问学生读几。

3)请说一说有关0的物体。

三、出示直尺,揭示第二种含义。

1、揭示第二种含义――――起点。

出示直尺图。

师:表示什么也没有时用0,直尺上也有0,看看0在哪儿?在几的前面。

(直尺上从0开始越往后数就越大,反过来,数越大,离0就越远)。

强调:量东西长短时,0就是起点。

2、学生活动,体会“起点”

小结:刚才我们知道了“0”可以表示什么?现在我们又知道“0”还可以表示什么?

四、教学习“0”的书写。

(1)小朋友,你们觉得“0”像什么?

(2)怎样才能写好“0”呢?一起来看看老师是怎样写的。

(3)学生二人一组学“0”。

五、巩固练习:

1、投影出示第31页的第1题。

1)学生依次数出每个鱼缸里各有几条鱼,用数来表示。

2)在书上填写,注意书写。

优秀线的认识课件(案例22篇)篇十七

1、借助实际情景,认识直线、线段与射线。并知道它们的区别与联系。

2、会用字母正确表示直线、线段与射线。

3、会数简单图形中的线段。

体会直线、线段与射线的区别与联系,会永字母正确读出直线、与射线,会数简单图形中的线段。

理解三种线的特征,掌握三种线的读法。

引导学生从具体的实物中抽象出几何图形,启发他们通过合作交流,大胆地画一画,自主抽象出几何图形,从而自身得到一定的收获。

(一)情境:

同学们:你们认识桥吗?认识激光灯吗?海平面呢?它们是什么线?

学生看课本主题图.从生活情境中认识直线、线段与射线。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有关线的知识。

(二)合作。

1、教师讲解“看一看”的三幅画。

第一幅图:桥上的牵拉绳是什么形状的?是什么线?

第二幅图:各种城市里的灯光,灯所发出的光线又是一种什么线,和第一种线一样吗?抽象出一些射线。

第三幅图:海平面一眼望不到边,我们就可以把它看成什么线?引出直线。(若学生认识困难可以改成金箍棒进行引导)。

2、比较三种线的特征。

(1)认识直线、线段和射线。

拿出三张纸分别对折,请学生观察折痕。

提问:这三条折痕是直的吗?(都是直的)。

拿出一张纸,在折痕中间画a.b两点,再连接ab两点。明确告诉学生,这是一条线段。拿出第二张纸,同前一张一样,画出线段ab。然后问学生:如果沿着这条线段的a.b两点向反方向无限延伸,会得到一条什么线?(直线)。

拿出第三张纸,还是先画好线段ab。然后问学生,如果只沿b点向反方向无限延伸,会得到一条什么线?(射线)。

(2)比较三种线的特征。

1、直线、线段与射线的区别与联系。

组织学生讨论直线、线段与射线的区别与联系:

直线无限长,没有端点;射线无限长,只有一个端点;

线段有限长,有两个端点;

射线与线段都是直线的一部分。

提问: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线段、直线和射线是什么样的?

直线和线段都有两种读法,而射线只有一种读法,它的读法是从端点读起。

3、说一说。

关于这几条线路,你发现了什么?

生活中不仅有直的线还有折线,曲线,这几种中线段最短,所以:

两点之间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

线段ab的长度就是a,b两点的距离。

三、检测。

1、认一认,读一读。

2、判断。

(1)射线和线段都是直线的一部分。()。

(2)直线线段射线都可以无限延长。()。

(3)一条直线长4厘米。()。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认识了三种线,都是哪三种?

这三种线的共同点是什么?不同点是什么?

五、布置作业。

教材p17第2题。

本节课的总体设计是让学生在观察生活的基础上,抽象出三种数学图形,深刻感悟数学来源于生活。在探究的过程中,立足于引导、启发,让学生发现并说出来,使学生的思维进一步拓展,再通过练习巩固即就是检测,让三种平面图形的特征更进一步扎根于学生的头脑中。整堂课学生学得生动活泼,但还是显得被动,因而只能说基本达到教学目标。

优秀线的认识课件(案例22篇)篇十八

1、借助实际情景和操作活动,认识直线、线段与射线。

2、会用字母正确读出直线、线段与射线。

3、会数简单图形中的线段。

3张长方形的纸,一把直尺。

直线、线段与射线是一组比较抽象的图形,学生直接感知有一定的困难。

活动一:阅读。

让学生通过下图,从现实中的铁轨、斑马线、射灯的光柱等抽象出。

直线线段射线。

活动二:“认一认”

a通过活动,动手操作,体会到他们都是直的。

b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三个图形的特征。

c将三个图形进行对比,体会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直线无限长,没有端点;射线无限长,有一个端点;线段有限长,有两个端点;射线与线段都是直线的一部分。

活动三:“说一说”

注意:读射线时要注意,它的读法一般是从端点读起,只有一种读法;而直线、线段的读法都有两种。

活动四:画一画,按要求完成。

活动五:练一练。

a第一题注意提醒学生有规律,按顺序的数:ab-bc-cd-da。

b第2、3题,学生自己先估计,再测量,找出估计错误的原因:视觉的影响。从而认识到,用测量的方法确定自己的估计的正确性。

直线、线段与射线。

直线:射线:线段:

无限长无限长有限长。

无端点只有一个端点有两个端点。

优秀线的认识课件(案例22篇)篇十九

师:小朋友,在假日里你们常会跟妈妈上市场买东西吗?(电脑出示情境图)。

生:一个苹果约重150(克),一箱苹果约重10(千克)。

师:“克”、“千克”这些质量单位我们已经认识了,知道了一个苹果的重量用“克”做单位,一箱苹果的重量用“千克”做单位。这些苹果都是用大卡车运来的,大卡车能装很多很多的苹果,一辆大卡车能装多重是苹果呢?就要用比“千克”更大的质量单位“吨”,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吨”。

二、自主探索。

师:1吨到底有多重呢?

生:1吨是1000个1千克。

生:1吨有10袋大米那么重。……。

师:你们想体验一下吗?老师准备了一大桶水,现在请同学们推举出我们班的一位大力士,先来提一提这桶水,展示一下你的实力。提得困难,再请一个来提!

师:请问你感觉重不重?重!(不重!那就请你从这儿提到教室后面来返10趟,行吗?)到底有多重?我们来称一称。(20千克)。

生:重!

生:我想一桶水重20千克,50桶重多少千克?就是用20千克乘50等于1000千克,也就是1吨。

(师板书:1吨=(1000)千克)。

生:40个同学。

师:你能一次背起40个同学吗?

(学生都做出了惊讶的表情,笑了起来。)。

2、教学“千克”与“吨”的换算。

师:填数并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5吨=()千克2000千克=()吨。

生:1吨就是1000千克,5吨就是5个1000千克,就是5000千克。

生:1000千克就是1吨,2000千克就是2个1吨,就是2吨。

3、归纳小结。

师:刚才我们认识了“吨”,到现在为止我们学过的质量单位有哪些?

(板书:吨――千克――克)。

师:比较这三个质量单位,你想到了什么?

(板书:很重、很轻)。

学生先自由发表看法。

(电脑显示:四幅图)卡车、桥头的标志(能承受的物体质量),电梯、火车上标的载重60吨。

师:许多物体的载重量用“吨”表示。

师:计量较轻的或大宗物品的重量常用“吨”做单位。

三、趣味练习。

1、填空。

一只鸡约重2()一条鲸鱼约重48()一个足球约重250()。

6000千克=()吨()千克=3吨3000克=()千克。

2、(电脑显示)师:早两天我看到淘气的一篇日记挺有意思,请一位同学来读一读!

早晨,我从2分米长的床上起来,刷牙、洗脸后,坐在8米高的餐桌前喝了一杯150克的牛奶,吃了一个65千克的鸡蛋。然后,背起3吨重的书包向学校跑去。在路上,一辆大货车满载7克左右的水泥从我身边飞驰而过,把我下了一跳!

师:听了这篇日记,大家为什么会笑?

生:注意交通安全!

3、(电脑显示)拓展应用。

师:刚才大家介绍了几个好办法,希望大家也去试试,更希望将来,你们能用所学的科学知识想更多的节水和处理污水的办法。

【教学反思】。

一、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创设好的情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而源于生活的教学情境,能使学生置身于日常生活当中。看到、听到、想到的都是平时熟悉的事物,更能很快将学生的思维调动起来,进入参与学习的状态。如:激趣导入中,我创设了和妈妈上水果市场买东西的生活情境,学生对这既是熟悉,又感觉亲切,很快就使学生把注意力集中起来,更引发了他们对新知识“吨”的求知欲望。因此,教学时教师可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创设生活情境,提出问题,点燃学生探究学习的热情,给思维以动力。这样安排,将数学与生活、学习有机地联系起来,使学生感受到今天就学的知识来源生活,有利于激发学生认知的兴趣和情感,唤起学生探究学习的欲望。

二、联系生活实际,探究数学知识。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教师要勇敢地从教科书里跳出来,把教材内容与生活实践结合起来,在更广阔的天地间开展数学活动,让学生通过主动积极地获取知识,将感性的实际活动与内心的感受、体验结合起来。在教学“吨”这个单位时,由于“吨”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很少接触,远远脱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怎样将“吨”这个抽象的事物,以具体的、可感知的形象呈现在学生的面前,从而拉近“吨”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因此,我在设计时充分考虑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常见的,能感受到的事物中选取事物。例如:通过“选大力士提水”、“同学互相背一背”的活动,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课堂内能提供的条件来感知体验一吨。把教材内容与生活情景结合起来,使数学知识成为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听得到的现实。教师要善于挖掘数学内容中的生活情景,让数学贴近生活,学生就会真正体会数学原理的奥秘就是对生活的感悟。生活有趣,数学更有趣。

三、联系生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

在学会了新知以后,学生就会产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欲望,以获得成就感。否则就会产生知识无用的想法,对学习失去兴趣。因此,教师要紧紧地把握好这一大好时机,设计出贴近生活,使学生感兴趣的'练习,满足学生的愿望。如在练习中我设计了一篇有趣而又贴近学生生活的数学日记,由于是单位的错用闹出了一系列的笑话,这样的练习既有趣又联系生活,同时也巩固了新知识。在拓展应用的练习中,更体现了把数学知识生活化,把现实问题数学化,让学生体会对数学从生活中来,又到生活中去,数学知识能够在生活中发挥威力。这集基础性、应用性、趣味性、开放性相结合的数学问题,不但巩固了简单的基本方法,提高了学生参与生活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性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中运用数学的“本领”,使他们认识到“数学是生活的组成部分,生活离不开数学”。调动他们主动学习数学、创新性运用数学的积极性。

总之,教师要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将书本知识活学活用。使小小的课堂走向更广阔的生活天地,激起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数学必须贴近生活,变抽象为具体,变无味为有趣。让数学生活化、情境化、趣味化,让学生在生活中感悟数学、运用数学,让数学课富有生活气息,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同在的乐趣。让学生不但学到知识,还能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胜任社会的需要。

文档为doc格式。

优秀线的认识课件(案例22篇)篇二十

1、认识四线格各部分的名称,了解四线格的空间方位。

2、能积极参与活动,按要求在四线格里摆放图案。

课件:四线格、《幼儿操作》:《四线格里粘一粘》、有图案的磁力扣若干。

1、认识四线格。

教师出示课件“四线格”图,“幼儿观察图上有几条线,有几个格?

教师小结:从上至下依次为第一线、第二线、第三线、第四线、上格、中格、下格就是我们之前提到过的学汉语拼音时要用到的。

2、游戏:分房间。

玩:“小动物找家”的游戏,请幼儿按教师的指令把小动物安排在四线格的不同位置上,进一步熟悉四线格的空间方位。如都是说“请把小动物放在四线格的上格”“请把小动物放在第二线上”等。

3、操作活动。

幼儿取出操作单《四线格里粘一粘》,在粘贴页中选择相应的图片,按要求粘到四线格相应的位置:把小猴贴到四线格的第一线上,把草莓贴到下格,把小牛贴在第四线,把葡萄贴在上格,把兔子贴在第二线,把樱桃贴在中格,把蛇贴在下格观察讨论:看看四线格中的图片,说说这些图片有什么规律。

小结:图片的规律是线上贴的都是动物,格里都是水果。我们认识了四线格,那对我们今后成为小学生的时候学习拼音是有帮助的。

在整个活动的设计中,我一直以游戏的形式及商讨的口吻与幼儿交流,希望他们能从已有经验出发,在轻松、愉快的自主游戏的氛围中尝试、操作与探索,以小组赛的方式让幼儿学习,集中幼儿的注意力,提高幼儿的兴趣。引导幼儿对四线格的特点、产生兴趣和探究的欲望;为幼儿学习四格的活动创造宽松的环境,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尝试,支持、鼓励他们大胆提出问题,发表不同意见,尊重孩子们的观点和经验;培养幼儿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但是应该使活动内容更加丰富,充分利用班级的活动区。使孩子们的活动更加丰富多彩。

优秀线的认识课件(案例22篇)篇二十一

1.借助实际情景和动手操作活动,认识直线、射线和线段。并知道他们的区别与联系。

2.会用字母正确读出直线、线段和射线,会数简单图形中的线段。

3.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概括、合作、探究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直线、射线和线段的区别和联系,能正确区分直线、线段和射线。

教学挂图。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引出直线。

师:从火车的轨道这幅图中你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了火车的轨道。

师:火车的轨道是怎样的?

生:两旁是笔直的铁轨,中间是横的水泥条。

师:我们先来沿着这边上一根铁轨来画一画,然后说一说画出来的线是怎么样的。

生:笔直、向两边无限延伸的。

师:这条铁轨我们可以近似于用直线来表示(板书、画一条直线)。

2.引出线段。

师:我们来看斑马线,斑马线是怎样的?

生:一段一段的。

师:它跟铁轨有什么不一样?

生:铁轨很长,而斑马线只是一段。

师:斑马线我们可以用线段表示,因为斑马线只是一段,所以我们两旁加上两个端点。

3.引出射线。

师:我们来看这张图,我们看到了这张图上的灯光是怎样的?

生:灯光是笔直的,能向一旁无线延伸。

师:这一条灯光线我们可以射线表示,能向一旁无限延伸,所以我们只有一个端点。

4.揭题,今天我们来学习线的认识,(板书)。

二小组合作、深入探究。

1.我们已经知道了直线、线段、射线的名称,我们现在来研究他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1)先自己说一说。(独立思考3分钟)。

(2)小组交流,说一说你对直线、线段、射线的认识。

(3)用自己的话写出来。

(4)交流他们不同的地方。

生1:线段有两个端点,不能向两端无限延伸,能度量。

生2:射线有一个端点,能向一端无限延伸,不能度量。

生3:直线没有端点,能向两端无限延伸,不能度量。

(5)体会联系。

师:说说线段、射线、直线之间有没有联系?怎样的联系?

生1:有联系。线段与射线都是直线的一部分。

生2:线段向两端无限延长就得到直线,向一端无限延长就得到射线。

(1)3厘米的线段比5厘米的直线短2厘米。()。

(2)线段的两端无限延长就得到一条直线。()。

(3)线段和射线都是直线的一部分。()。

(4)直线的长度是射线的两倍,()。

3.我们已经知道了直线、线段、射线的区别与联系,接下来我们来学习读直线、线段、射线的方法。

(1)读直线。

师:为了方便读我们在直线上取两点,怎么读?

生:读作直线ab,或直线ba。

师:如果取c点、d点呢?

生:读作直线cd,或直线dc。

师:这两点是不是端点为什么?生:不是,因为他们不在线的两端。

(2)读线段、射线。

师:看课本16页三线的读法,你发现了什么?

生:线段、直线有两种读法,射线只有一种读法。

师:为什么?

生:因为射线只有一个端点,要从端点读起。

(三)实践活动、体会规律。

2.我们把书打开来看老虎山到狐狸洞有许多条路,那一条路最短?(线段ab这条路最短)。

(四)综合运用、感知提升。

1.书17页第2题。

(1)下面图中的方框是什么形状,由几条线段组成?

(2)你还有哪些图形需要同学帮助数线段的?

2.看一看,量一量。书p17第1题。

比一比哪一小组是优胜组:第一组中的两条线一样长吗?第二组中的两条线一样长吗?

(五)小结收获、实践应用。

1.师:今天我们有什么收获?你学得愉快吗?

2.举例说一说生活中哪些是直线、线段与射线。

优秀线的认识课件(案例22篇)篇二十二

活动目标:

1、了解、懂得“没有”可以用“0”表示,并初步了解“0”还可以表示“起点”“界限”等,探索“0”在生活中的作用。

2、引导幼儿积极参与数学活动,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3、培养幼儿的观察思维及操作能力。

4、让幼儿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体验数学集体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1、纸盒若干。

2、糖果、扑克牌等若干,0~5带粘贴数字卡片。

3、课件ppt。

活动过程:

一、课前活动师幼问好,手指游戏“打枪”二、了解吗“没有”可以用数字“0”表示。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几幅有趣的图片。

(ppt第3、4页)听小鸟在做什么呢?小鸟在树上愉快的唱着歌儿。忽然,“嘣”的一声,猎人开枪。小鸟都飞走了。

(1)树上有几只小鸟在唱歌?用数字几表示?

(2)树上没有小鸟用数字几表示呀?

2、ppt第5、6页。

(1)水果篮里有什么水果?一共几个呢?

(2)你最爱吃什么水果呢?一个一个吃,直到吃完没有了。

(3)水果没吃的时候共几个,用数字几表示?吃完没有了用数字几表示?

教师小结:没有了,吃完了……我们用数字“0”表示。

三、游戏:猜一猜教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准备了一些盒子。

教师展示三个大小不一样的盒子,里面分别装有3个棒棒糖,2张扑克牌和0个物品。

请小朋友在不打开盒子的情况下,摇一摇,听一听,猜一猜盒子里面是否有东西,并选择正确的数字卡片贴在盒子上。

请全班小朋友也照着样对桌面上的盒子也摇一摇,听一听,猜一猜。提问部分小朋友。

教师小结:盒子里有3个棒棒糖我们用数字3表示,2张扑克牌我们用2表示,盒子里没有东西我们用数字0表示。

四、说说“0”的形状像什么?(ppt第8、9、10页)数字宝宝“0”像什么呢?引导幼儿说说像:鸡蛋、橄榄球、像椭圆形、像眼睛片......

五、“0”在日常生活中的意义1、“0”可以表示起点。

播放课件:师:小朋友你们看看这是什么?(一把直尺)在直尺上找找“0”在哪个位置?(直尺的左端)0右边的第一个数是几?(是1)0在这里起的是起点的作用。

2、“0”可以表示界限播放课件:温度计当温度为0摄氏度时,冰和水可以同时存在,并且这个时候水不会变成冰,冰不会变成水。

当温度上升高于0摄氏度时,冰会融化成水,并且随着温度的升高还会升华成水蒸气。

当温度下降低于0摄氏度时,水会凝结成冰。

0在这里起的是“界限”的作用数字宝宝“0”随处可见,比如:手机、电话机、电话号码、门牌号、车牌号、等等。在不同地方存在着不同的意思。

活动结束:

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有数字“0”,“0”宝宝还有许多本领呢,我们一起去寻找吧。

教学反思。

认识“0”是大班幼儿所需掌握的数学内容,这次活动我首先通过游戏引出“0”,然后通过引导幼儿感知“0”的实际意义以及“0”在生活中所表示的不同意义,最后通过操作“0”等活动环节,让幼儿认识数字“0”,感知数字“0”的实际意义,初步了解“0”在数字中的重要性,激发幼儿对周围生活中“0”的探究兴趣。孩子非常喜欢这个活动,在整个活动中幼儿一直处于积极的主动状态。活动结束,我认真总结了活动过程的成功与不足。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幼儿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幼儿的已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之上。”这就是说,数学教学活动要以幼儿的发展为本,要把幼儿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和现实世界作为数学教学的重要资源。基于此点认识,在活动开始,我首先通过创设各种情境引导幼儿发现“0”就是表示设有,并在在幼儿的已知的基础上进行0的认识,让幼儿发表自己对于0的认识。在让幼儿说自己对0的认识时,我发现幼儿对于0的认识是很丰富的。幼儿们说出了在很多地方看到过0,比如在电话机上,手机上,书本上,门牌上,电视里等等地方看到过0,这足以说明我们的孩子平时是很关注生活中的数的,数学课堂上教师能及时肯定他们在生活中善于观察,也许学生就会有了“一双用数学视角观察世界的眼睛”。活动中,我还会为幼儿提供了一些活动素材,并给幼儿大量的时间和空间,让幼儿通过自己发现、探究等活动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如在引导幼儿发现“0”在数字中的重要性时,我通过讲述《有趣的0》的故事,让幼儿发现“0”虽然表示没有,但在和数字组合成另一个数字时是不可以缺少的。最后通过操作“0”的游戏,让幼儿动手操作,发现“0”站在数字朋友的后面能使数字变大。在教学中我发现幼儿对操作活动十分感兴趣,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我会多安排一些操作活动,让幼儿在操作活动中自己找寻问题的答案,这样以来可以变幼儿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活动中我也发现了自己的很多不足,在活动最后一环节中是让孩子们操作“0”,在“0”的帮助下让数字变大,孩子们操作的比较好,但在教师最后讲评中,教师只找出变得最大的数字并表扬了这些孩子,其他孩子变的数字就没有讲评,就如孩子把“0”放在了数字的前面,这又是表示什么意思呢?我应该怎样向孩子们解释呢?我就这样结束了整个活动,整个活动就好像缺少点什么?就是向孩子解释的过程。数学中的概念首先老师一定要理解清楚否则就会误导了孩子。还有在情境游戏中自己没能完全融入角色中,在这一些环节中教学语言不够严谨,我觉得这些都是我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注意的。

相关范文推荐

    优秀化妆的总结与心得范文(19篇)

    总结范文是对一段时间内学习和工作生活等表现进行概括的一种书面材料。这些总结范文是通过对实际经验和案例的总结而得出的,希望能够为大家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热门团队合作的合同(模板20篇)

    合作不仅仅发生在团队中,还存在于个人与个人之间,个人与组织之间等多个层面。以下是一些合作价值和意义的论述,让我们重新认识合作的重要性和价值。团队管理课题作业题

    精选毕业生个人发展规划(案例16篇)

    毕业生要做好生活和工作的规划,为自己的未来打下良好的基础。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成功毕业生的总结范文,希望可以给大家一些写作上的启示和指导。无情的时光老人像

    最热个人合作协议书合同(通用19篇)

    在签订合同协议之前,双方应当进行充分的协商和沟通,明确双方的意图和目标。合同协议的范文可以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合同条款的具体内容和写作方式。甲方委托乙方为其进行代理

    精选三行情书活动心得体会范文(15篇)

    在工作和学习的过程中,我们会有不同的收获和体会,总结下来可以让我们更清晰地认识到自己的成长和进步。下面是一些与心得体会相关的文章,欢迎大家一起来学习和探讨。

    优秀在单位工作心得体会(模板19篇)

    通过工作心得体会的反思和总结,我们可以更好地发现自己的潜力和机会,进而做出更明智的职业选择和规划。让我们一起来阅读一些精选的工作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够为大家的写

    最新爱国主义教育心得体会及收获感悟(通用18篇)

    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反思经验,巩固经验教训,为未来的行动提供指导。在下面,我将为大家推荐一些优秀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的参考和借鉴。

    实用硕士毕业论文致谢词大全(16篇)

    毕业论文旨在对学生的专业知识和科研能力进行综合考核。以下是一些获得优秀毕业论文奖的作品,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吧。岁月如歌,光阴似箭,三年的研究生生活即将结束。经历了

    最新读古诗词的心得体会(模板21篇)

    总结心得体会不仅是对自己的一个反思,同时也是对他人的一种分享和帮助。在下面的范文中,可以看到一些作者对自己经历的真实感悟和深刻思考。在源远流长的中华传统文化中古

    优秀高档课心得体会(通用21篇)

    写心得体会是一种思维方式的培养,通过总结经验,我们可以更好地解决问题。在这里,小编为大家推荐几篇值得一读的心得体会文章,希望能够激发大家的写作灵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