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数一数教学设计(热门14篇)

时间:2023-11-10 作者:笔舞2023年数一数教学设计(热门14篇)

教学计划是确保教学工作有条不紊进行的重要依据和规范。掌握一种科学规范的教学计划编写方法是每位教师提高教学质量的必备技能之一。

2023年数一数教学设计(热门14篇)篇一

1. 通过操作活动,认识新的计数单位千万,并了解单位之间的关系。

2.通过实例,体会生活中有大数,感受学习大数的必要性,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本课是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一课的内容。本班学生已使用两年实验教材进行学习,学习中初步形成搜集资料与自主探索的能力。为了使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使他们在活动中自主探究、自主学习,课前让学生搜集有关大数的生活资料,课上充分放手让学生在估一估、数一数的实践活动中认识千、万的计数单位,了解它们的进位关系,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与探究的能力,体会学习的价值。

如何创造性使用教材是我的研究课题,以往我认为将教材中的素材进行简单变换或重组就达到创造性使用教材的目的,通过进一步理解《标准》所提出的理念以及教学中的实践,我深深体会到:创造性使用教材实质是在深刻理解教材设计意图的基础上,加入教师、学生创造性的设计与思考,挖掘教材内部知识、能力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可利用和可开发的因素,这才能达到灵活运用教材的目的。

根据教材意图,我设计了数一数一课。虽然在课上是40分时间的学习过程,但如何能延长这一学习时间,使学生走出40分时间在更广阔的空间中不断地学习呢?课前,我就先请学生搜集有关生活中大数的资料,同时我也为学生搜集了录像资料,使他们不仅体会到生活中存在大数,而且在学习中进一步建立数感。课的开始,学生伴随着宇宙星空、海洋鱼群、群马奔跑的录像进入了生活中大数的学习。呀班内发出了惊讶的声音。我顺势问:你们有什么感受?太多了!成千上万呢?有无数颗星星我都数不清了。接着,学生介绍自己在生活中搜集的资料,进一步体会大数就在他们身边。有的找到河流、山川的长度;有的从汽车的各种配件介绍表中发现大数;有的从报纸上剪下商场电器促销价目表,从中发现生活中的大数等。学生在相互交流中建立了对大数的初步认识。

认识新的计数单位千万,了解单位之间的关系是本课的另一个重点。教材是从已有知识数方块的方法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我认为,在学习这部分知识时,首先让学生理解当数很大时,先确定计数单位,再了解单位之间的关系。这样更易于探究知识的形成过程,把握知识的脉络,同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自我探索和相互交流中,学生自我评价的意识和能力也将得到发展。

于是,我先拿出一满杯黄豆,请学生估计有多少粒。500,800,1000,3000多种不同的答案说了出来。正在学生争论不下时,教室内发出哗哗的响声,喧闹的场面立即静了下来。教师又拿出一个同样大小的杯子,放了100粒黄豆,并告知学生其数量,让学生对比两个杯子的黄豆,再估计第一个满杯黄豆的数量。此时全班发出的声音趋于一致:900,10001000左右。顺势教师追问:从大家两次估计的情况中你们发现了什么?第一次估计的答案相差较大,第二次比较集中。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教师问道。因为老师给我们100粒黄豆当样子就好估计了。接着,教师请学生估计一张格纸上有多少个格,学生又出现争议无法准确估计。您能给我们一个样子吗?学生这次主动提出了估计较大数时需要标准,我很高兴。于是就提供给学生10,20,50,100的单位作为样子。学生很快选择了较大的数当样子进行数数。

学生根据自己选择的样子开始了数数活动,这时教师提出要求:请你在规定时间内边圈边数,想一想怎样能让别人很快知道你的格子纸中有多少个格。学生开动脑筋紧张地数着,很快说出了很多不同的方法:有的横着画、有的竖着画、有的以方块为单位画,无论是哪种画法都体现了10个100是1000或20个50是1000的含义,在这两种方法的比较中学生再一次体会出10个100是1000的含义及合理之处。没有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的学生,也发现自己选择单位不妥之处。当建立了百与千的关系后,再研究千与万的关系时,学生自然选择以千为单位去数数,建立了10个1000是10000的概念。这节课学生在活动中实践、在疑问中探究,不断地体验、不断地理解、不断地修正自我。这些远比单一地告诉学生通过数数得出结论要更有价值。最后,教师为学生播放全校升旗的录像,让学生结合本校实际体会一千有多大,进而体会一万有多大。

《标准》指出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变原有单一的、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能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动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因此,教学中为了使学生更好地体会学习的价值,将40分的课堂教学延伸,让学生搜集生活中有关大数的资料,在大量的生活资料中体会大数存在的意义,在估计、数格的实践活动中认识新的计数单位,了解它们之间的进率关系。

发展学生数感是《标准》的一个重要目标。本案例首先通过大量的实例说明生活中存在着大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使学生充分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通过估计和数方格的活动,帮助学生建立起一千的模型。这样的教学活动体现了教师引导学生在自主活动中发展对数的感知过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数感。特别是,学生选择合适单位的过程中,学会了自我评价、自我调控和自主学习。

本节课教学设计的'叙述方式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它不是简单地记录数字的过程,而是在告诉人们课堂上发生的一个个小故事,而这些精彩的故事正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思考、共同创作的结果。

2023年数一数教学设计(热门14篇)篇二

1.让学生初步接触1~10各数,经历简单的数数过程,并在数1~10的过程中了解学生数数的能力。

2.能正确数出图中的物体个数。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学习数学的意识。

通过数一数,让学生经历简单的数数过程。

从具体实物过度到抽象的点子图。

主题图、光盘。

1、师:谁能告诉老师,今天来了多少小朋友?你认识几位小朋友?

2、你想和谁坐?你喜欢坐在第几排?

3、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要用到数。

1、儿童乐园里有几个小朋友?谁还想数数其它物体?

2、大家打开书,各自数一数,可以数给老师听,也可以数给小伙伴听。

3、你能告诉大家你是怎么数的吗?

1、滑梯旁有个什么?谁知道这个小圆点表示什么意思?

2、按小图的顺序在大图里找一找,同学之间可以互相地数,防止重复数,比一比谁说得好!(多媒体课件同步演示,从主题图中逐个抽取出10幅片段图)。

3、出示第7幅小图。

问:方框里是一个什么符号?放在这里表示什么意思?有谁能告诉老师,方框里该画什么?

4、小组讨论第8幅小图。

5、比较第9幅图与第7、8幅图,这里的问号表示什么呢?(合作、交流)。

6、出示第10幅小图。

方框里应该画什么?请你找出10位小朋友站上来,看看是几个男生,几个女生?

1、门票游戏。

说明:只要完成每人门票上的题目,就能进入儿童乐园了。

门票上的题目:用点子图表示物体的个数。

1个小天使、2个南瓜博士、3个茄子老师、4个豌豆、5个蘑菇老师、6个小萝卜、7个小蕃茄、8枝铅笔、9个苹果、10只香蕉。

2、找数活动。

(1)找一找我们自己身上和小朋友身上藏着多少个数?(找到后与好朋友交流)。

(2)找一找我们学校里藏着多少个数?(找到后与好朋友交流)。

谈话:数学与我们的生活紧紧相连,它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希望我们每个小朋友都能从现在起认真学习数学,与数学交朋友。

今天的数学课上我们做了些什么,知道了什么?怎么知道各种东西的个数?通过学生交流,总结这就是学数学。

“看”和“数”是学习的方法,不仅今天使用,而且今后更要主动地运用。

2023年数一数教学设计(热门14篇)篇三

第一课时:数一数总课时数:

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滲透思想品德教育。

1、通过数数活动,初步了解学生的数数情况,使学生初步学会数学的方法。

2、帮助学生了解学校,激发学。

一、导入:

小朋友们,你们已经是小学生了。从今天开始,我们要在学校里学习很多有用的知识。这节课是数学课,我们要学习数学知识。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一课:数一数(板书课题)。

二、新课。

1、出示彩色挂图,教学数数。

(1)质疑:教师:“这幅图画画的是什么地方?学校开学的第一天,小朋友们高高兴兴地来到学校。大家一起来看这幅图里都画了些什么?”

(2)小组学习:先让学生观察,在小组内和小朋友们说一说。

(如:能用“1”表示的有:一面国旗、一位教师;能用“2”表示的有:两个同学向教师敬礼、两个同学浇花;3个同学在踢球;有4朵葵花;宣传栏上有5个大字;花坛里有6朵花;天空有7只鸟;楼边有8棵树;校园里有9个学生;10个人等)。然后让同桌再互相说。

2.找一找,数一数:我们也有一个美丽的校园,我们也可以数数在我们校园里,教室里看到的东西。

师:谁能把你自己观察到的告诉大家?(指名回答)。

3.扩展训练:

(1)关于方位的认识:

(2)动脑动手:

1。你喜欢画什么,就在右面的空格里画什么,要画得和左边同样多。

2、练习2第一、二题。

三、小结:

数学课有趣吗?你们喜欢上数学课吗?今天的数学课,同学们表现得很踊跃、很认真。希望同学们以后也能像今天这样认真的学习数学知识。

四、课外观察作业。

1、数一数在家里或在其他地方看到的东西,并记录下来,和同学们交流。

2、准备5个圆形、5个三角形、5个正方形。

2023年数一数教学设计(热门14篇)篇四

一、教材分析(结构系统、单元内容、重难点)。

二、学生分析(双基智能水平、学习态度、方法、纪律)。

较去年而言,今年的学生的素质有了比较大的提高,学生的基础知识水平与基本学习方法比较扎实,大部分的学生对学习都有很大的兴趣,学习纪律比较自觉。

三、教学目的要求。

1.通过对任意三角形边长和角度关系的探索,掌握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三角形度量问题和与测量及几何计算有关的实际问题。

2.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实例,了解数列的概念和几种简单的表示方法,了解数列是一种特殊的函数;理解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概念,探索并掌握2种数列的通项公式与前n项和的公式,能用有关的知识解决相应的问题。

3.理解不等式(组)对于刻画不等关系的意义和价值;掌握求解一元二次不等式的基本方法,并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能用一元二次不等式组表示平面区域,并尝试解决简单的二元线性规划问题。

4.几何学研究现实世界中物体的形状、大小与位置的学科。直观感知、操作确认、思辨论证、度量计算是认识和探索几何图形及其性质的方法。先从对空间几何体的整体观察入手,认识空间图形及其直观图的画法;再以长方体为载体,直观认识和理解空间中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并利用数学语言表述有关平行、垂直的性质与判定,对某些结论进行论证。另外了解一些简单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的计算方法。在解析几何初步中,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建立直线和圆的代数方程,运用代数方法研究它们的几何性质及其相互关系,了解空间直角坐标系。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初步形成用代数方法解决几何问题的能力。

四、完成教学任务和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积极做好集体备课工作,达到内容统。

一、进度统。

一、目标统。

一、例题统。

一、习题统。

一、资料统一;上好每一节课,及时对学生的思想进行观察与指导;课后进行有效的辅导;进行有效的课堂反思。

一、教材分析(结构系统、单元内容、重难点)。

二、学生分析(双基智能水平、学习态度、方法、纪律)。

较去年而言,今年的学生的素质有了比较大的提高,学生的基础知识水平与基本学习方法比较扎实,大部分的学生对学习都有很大的兴趣,学习纪律比较自觉。

三、教学目的要求。

1.通过对任意三角形边长和角度关系的探索,掌握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三角形度量问题和与测量及几何计算有关的实际问题。

2.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实例,了解数列的概念和几种简单的表示方法,了解数列是一种特殊的函数;理解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概念,探索并掌握2种数列的通项公式与前n项和的公式,能用有关的知识解决相应的问题。

3.理解不等式(组)对于刻画不等关系的意义和价值;掌握求解一元二次不等式的基本方法,并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能用一元二次不等式组表示平面区域,并尝试解决简单的二元线性规划问题。

4.几何学研究现实世界中物体的形状、大小与位置的学科。直观感知、操作确认、思辨论证、度量计算是认识和探索几何图形及其性质的方法。先从对空间几何体的整体观察入手,认识空间图形及其直观图的画法;再以长方体为载体,直观认识和理解空间中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并利用数学语言表述有关平行、垂直的性质与判定,对某些结论进行论证。另外了解一些简单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的计算方法。在解析几何初步中,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建立直线和圆的代数方程,运用代数方法研究它们的几何性质及其相互关系,了解空间直角坐标系。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初步形成用代数方法解决几何问题的能力。

四、完成教学任务和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积极做好集体备课工作,达到内容统。

一、进度统。

一、目标统。

一、例题统。

一、习题统。

一、资料统一;上好每一节课,及时对学生的思想进行观察与指导;课后进行有效的辅导;进行有效的课堂反思。

2023年数一数教学设计(热门14篇)篇五

一、教材分析(结构系统、单元内容、重难点)。

二、学生分析(双基智能水平、学习态度、方法、纪律)。

较去年而言,今年的学生的素质有了比较大的提高,学生的基础知识水平与基本学习方法比较扎实,大部分的学生对学习都有很大的兴趣,学习纪律比较自觉。

三、

教学目的要求。

1.通过对任意三角形边长和角度关系的探索,掌握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三角形度量问题和与测量及几何计算有关的实际问题。

2.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实例,了解数列的概念和几种简单的表示方法,了解数列是一种特殊的函数;理解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概念,探索并掌握2种数列的通项公式与前n项和的公式,能用有关的知识解决相应的问题。

3.理解不等式(组)对于刻画不等关系的意义和价值;掌握求解一元二次不等式的基本方法,并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能用一元二次不等式组表示平面区域,并尝试解决简单的二元线性规划问题。

4.几何学研究现实世界中物体的形状、大小与位置的学科。直观感知、操作确认、思辨论证、度量计算是认识和探索几何图形及其性质的方法。先从对空间几何体的整体观察入手,认识空间图形及其直观图的画法;再以长方体为载体,直观认识和理解空间中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并利用数学语言表述有关平行、垂直的性质与判定,对某些结论进行论证。另外了解一些简单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的计算方法。在解析几何初步中,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建立直线和圆的代数方程,运用代数方法研究它们的几何性质及其相互关系,了解空间直角坐标系。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初步形成用代数方法解决几何问题的能力。

四、完成教学任务和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积极做好集体备课工作,达到内容统一、进度统一、目标统一、例题统一、习题统一、资料统一;上好每一节课,及时对学生的思想进行观察与指导;课后进行有效的辅导;进行有效的课堂反思。

一、教材分析(结构系统、单元内容、重难点)。

第1页。

元一次不等式(组)与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及应用;。

二、学生分析(双基智能水平、学习态度、方法、纪律)。

较去年而言,今年的学生的素质有了比较大的提高,学生的基础知识水平与基本学习方法比较扎实,大部分的学生对学习都有很大的兴趣,学习纪律比较自觉。

三、教学目的要求。

1.通过对任意三角形边长和角度关系的探索,掌握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三角形度量问题和与测量及几何计算有关的实际问题。

2.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实例,了解数列的概念和几种简单的表示方法,了解数列是一种特殊的函数;理解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概念,探索并掌握2种数列的通项公式与前n项和的公式,能用有关的知识解决相应的问题。

3.理解不等式(组)对于刻画不等关系的意义和价值;掌握求解一元二次不等式的基本方法,并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能用一元二次不等式组表示平面区域,并尝试解决简单的二元线性规划问题。

4.几何学研究现实世界中物体的形状、大小与位置的学科。直观感知、操作确认、思辨论证、度量计算是认识和探索几何图形及其性质的方法。先从对空间几何体的整体观察入手,认识空间图形及其直观图的画法;再以长方体为载体,直观认识和理解空间中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并利用数学语言表述有关平行、垂直的性质与判定,对某些结论进行论证。另外了解一些简单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的计算方法。在解析几何初步中,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建立直线和圆的代数方程,运用代数方法研究它们的几何性质及其相互关系,了解空间直角坐标系。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初步形成用代数方法解决几何问题的能力。

四、完成教学任务和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一般说来,“教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杨士勋(唐初学者,四门博士)《春秋谷梁传疏》曰:“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师为师资也”。这儿的“师资”,其实就是先秦而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之一。《韩非子》也有云:“今有不才之子……师长教之弗为变”其“师长”当然也指教师。这儿的“师资”和“师长”可称为“教师”概念的雏形,但仍说不上是名副其实的“教师”,因为“教师”必须要有明确的传授知识的对象和本身明确的职责。

一般说来,“教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杨士勋(唐初学者,四门博士)《春秋谷梁传疏》曰:“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师为师资也”。这儿的“师资”,其实就是先秦而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之一。《韩非子》也有云:“今有不才之子……师长教之弗为变”其“师长”当然也指教师。这儿的“师资”和“师长”可称为“教师”概念的雏形,但仍说不上是名副其实的“教师”,因为“教师”必须要有明确的传授知识的对象和本身明确的职责。积极做好集体备课工作,达到内容统一、进度统一、目标统一、例题统一、习题统一、资料统一;上好每一节课,及时对学生的思想进行观察与指导;课后进行有效的辅导;进行有效的课堂反思。

第2页。

要练说,先练胆。说话胆小是幼儿语言发展的障碍。不少幼儿当众说话时显得胆怯:有的结巴重复,面红耳赤;有的声音极低,自讲自听;有的低头不语,扯衣服,扭身子。总之,说话时外部表现不自然。我抓住练胆这个关键,面向全体,偏向差生。一是和幼儿建立和谐的语言交流关系。每当和幼儿讲话时,我总是笑脸相迎,声音亲切,动作亲昵,消除幼儿畏惧心理,让他能主动的、无拘无束地和我交谈。二是注重培养幼儿敢于当众说话的习惯。或在课堂教学中,改变过去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取消了先举手后发言的约束,多采取自由讨论和谈话的形式,给每个幼儿较多的当众说话的机会,培养幼儿爱说话敢说话的兴趣,对一些说话有困难的幼儿,我总是认真地耐心地听,热情地帮助和鼓励他把话说完、说好,增强其说话的勇气和把话说好的信心。三是要提明确的说话要求,在说话训练中不断提高,我要求每个幼儿在说话时要仪态大方,口齿清楚,声音响亮,学会用眼神。对说得好的幼儿,即使是某一方面,我都抓住教育,提出表扬,并要其他幼儿模仿。长期坚持,不断训练,幼儿说话胆量也在不断提高。

第3页。

2023年数一数教学设计(热门14篇)篇六

2.能力目标:使学生具有使用函数模型研究生活中简单的事物变化规律的能力。

3.情感目标:渗透数学来源于生活,运用于生活的思想。

重点让学生理解现阶段函数的概念,定义域的概念。

难点用函数模型去研究生活中简单的事物变化规律时,如何确定定义域。

学情。

分析授课班级为高一年级的学生,有朝气,有活力,爱实践,爱生活。本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初中函数概念,为本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教法与学法教法:微课视频中包含情境教学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的使用。

1.动画设计《世界在不断的变化》。

2.专业录频软件;

3.视频后期处理软件;

5.其它图片、背景音乐。

课前准备。

教学过程。

环节设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环节一创设情境。

兴趣导入首先让学生观看视频《世界在不断的变化》。

老师解说:这个世界在不断的变化,有一句很有哲理的话“这个世界唯一没有变化的就是这个世界一直在改变”。聪明的人类为了在这个不断变化的世界中生存,想出了很多记录世界变化规律的办法。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好办法,它就是数学函数,函数是研究事物变化规律的数学模型之一。

1看视频。

2听老师解说,函数是研究世界变化规律的数学模型之一。

3了解函数的作用,对函数产生兴趣。

通过让学生观看视频,并对学生讲解,让学生了解函数是用来研究事物变化规律的数学模型之一,这样学生能更深刻的理解函数的功能,即激发了学生学习热情,又回顾初中学习的数学函数的定义。

在某一个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更x和y,在某一法则的作用下,如果对于x的每一个值,y都有唯一的值与其相对应,就称y是x的函数,这时x是自变量,y是因变量.用一个生活实例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实例:到学校商店购买某种果汁饮料,每瓶售价2.5元,那么购买瓶数x,与应付款y之间存在一种对应关系y=2.5x.瓶数x在自然数集中每取定一个值,应付款y就有唯一一个值与其对应,我们可以运用对应关系y=2.5x去进行方便的运算。

在这个例子中,我们发现自变更x只有在自然数集中取值才有意义,其实如果我们细心研究所有已知函数,就会发现确定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使用函数模型描述世界变化规律的前提.所以我们重新定义函数,将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用集合d来表示.函数的定义:

知识总结。

(1)函数的概念。

(2)强调用函数来研究事物变化规律的前提是确定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即定义域。

学生回顾本次微课所学习的知识。让学生回顾本节课学习内容,强化本节课重点,为下节课打下基础。

环节四实例检测。

实例:文具店出售某种铅笔,每只售价0.12元,应付款额是购买铅笔数的函数,当购买6支以内(含6支)的铅笔时,请用表达式来表示这个函数.要求学生把做题结果拍成照片,发到邮箱,及时反馈.学生练习,并把做题结果拍成照片,发到我的邮箱,并通过qq与学生进行交流实例巩固今天学习的函数概念。

2023年数一数教学设计(热门14篇)篇七

4、在他人的帮助下,初步体会数学的意义与乐趣。

初步经历从场景图中抽象出数再用点子图表示数的过程,初步认识按顺序数数的方式。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等。

创设情境兴趣的产生。

小朋友们都爱玩,你们最想到哪儿去玩呢?这节课老师要带我们班小朋友到儿童乐园。(学生闭上眼后再睁开双眼的同时,课件出示儿童乐园情境图)。

自主探索兴趣的维持。

(1)提问:在儿童乐园,你看见了什么?

分小组交流后集体交流。

(2)描述:灿烂的阳光下,绿树成荫,鲜花怒放,鸟儿欢快的歌唱,蝴蝶快乐的飞舞,小朋友们玩得多开心呀,他们有在骑木马,有的在荡秋千,有的在坐小飞机,有的在滑滑梯。

(1)提问:儿童乐园里有好多东西,你能数出它们各有多少个吗?

(2)学生先自己数一数,再数给同桌听。

(3)选几名学生做向导,带领其余小朋友按顺序数数。

(1)展开讨论:怎样数数才能又对又快?

分小组讨论后集体交流。

(2)小结并强调一个一个按顺序数。(从左往右,从上往下等)。

(1)提问:1个……学生接:1个滑梯;2架……,学生接2架秋千……(课件演示,从主题场景中逐个抽取10幅片段图)。

(2)自己看图说图意如:3架木马……。

我们可以用一些最简单的符号表示物体个数,你想用什么表示?我们就用点子图表示好吗?1个滑梯用1个点子表示(演示出现1个点子)。

怎样表示秋千的个数?为什么?怎样表示木马、飞机的个数?你还有什么想法?(让学生充分地说)。

小朋友,美丽的校园就是我们的乐园,让我们一起到儿童乐园中去玩吧!(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走进校园)。

美丽的校园藏着许多数娃娃,你愿意找到它们吗?

找到后与好朋友(包括老师)交流。

(课前创设好特定场景)。

1位白雪公主、2条手帕、3个蘑茹、4朵花、5只篮子、6个苹果、7个小矮人、8只茶杯、9只梨、10只小碗。

数学与我们的生活紧紧相连,每一个数学王国的成员都正眨着智慧的眼睛看着我们,你们想与它们交朋友吗?你打算今后怎样做?学生自由谈论。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2023年数一数教学设计(热门14篇)篇八

教材分析:

1、本节内容是七年级下第九章《轴对称》中的重点部分,是等腰三角形的第一节课,由于小学已经有等腰三角形的基本概念,故此节课应该是在加深对等腰三角形从轴对称角度的直观认识的基础上,着重探究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定理及其应用,如何从对称角度理解等腰三角形是新教材和旧教材完全不同的出发点,应该重新认识,把好入门的第一课。

2、等腰三角形是在第八章《多边形》中的三角形知识基础上的继续深入,如何利用学习三角形的过程中已经形成的思路和观点,也是对理解“等腰”这个条件造成的特殊结果的重要之处。

3、等腰三角形是基本的几何图形之一,在今后的几何学习中有着重要的地位,是构成复杂图形的基本单位,等腰三角形的`定理为今后有关几何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有力的工具。

4、对称是几何图形观察和思维的重要思想,也是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常用出发点之一,学好本节知识对加深对称思想的理解有重要意义。

5、例题中的几何运算,是数形结合的思想的初步体验,如何在几何中结合代数的等量思想是教学中应重点研究的问题。

6、新教材的合情推理是一个创新,如何把握合情推理的书写及重点问题,本课中的例题也进一步做了示范,可以认真研究。

7、本课对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都有一定的要求,对培养学生灵活的思维,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都有重要的意义。

8、本课内容安排上难度和强度不高,适合学生讨论,可以充分开展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竞争的意识。

学情分析:

1、授课班级学生基础较差,教学中应给予充分思考的时间,谨防填塞式教学。

2、该班级学生在平时训练中已经形成了良好的合作精神和合作气氛,可以充分发挥合作的优势,兼顾效率和平衡。

3、本班为自己任课的班级,平时对学生比较了解,在解决具体问题的时候可以兼顾不同能力的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等腰三角形的相关概念,两个定理的理解及应用。

技能目标:理解对称思想的使用,学会运用对称思想观察思考,运用等腰三角形的思想整体观察对象,总结一些有益的结论。

情感目标:体会数学的对称美,体验团队精神,培养合作精神。

教学中的重点、难点:

重点:

1、等腰三角形对称的概念。

2、“等边对等角”的理解和使用。

3、“三线合一”的理解和使用。

难点:1、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具体应用。

2、等腰三角形图形组合的观察,总结和分析。

主要教学手段及相关准备:

教学手段:

1、使用导学法、讨论法。

2、运用合作学习的方式,分组学习和讨论。

3、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4、调动学生动手操作,帮助理解。

准备工作:

1、多媒体课件片断,辅助难点突破。

2、学生课前分小组预习,上课时按小组落座。

3、学生自带剪刀,圆规,直尺等工具。

4、每人得到一张印有“长度为a的线段”的纸片。

教学设计策略:依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特点,依据教学时间和效率的要求,在此课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设计中我主要体现了以下的设计思想和策略:

1、回归学生主体,一切围绕着学生的学习活动和当堂的反馈程度安排教学过程。

2、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既要完成教学计划,在教学过程中又可以根据现实的情况,安排问题的难度,体现一些灵活性。

3、教学的形式上注重个体化,充分给予学生讨论和发表意见的机会,注重学习的参与性,努力避免以教师活动为主体的教学过程。

2023年数一数教学设计(热门14篇)篇九

1.通过观察、数数活动,初步了解学生的数数情况,是学生初步学会数数的方法。

2.使学生初步建立数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事物,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渗透思想品德教育。教学重难点。

1.会按一定的顺序和方法数数。

2.准确数出物体的数量,并能用正确的语言描述自己的数数结果。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教师:小朋友们,从今天开始,你们就是小学生了。大家高兴吗?你们将要与老师一起学习很多数学知识。数学知识是很有用的,学会它你就能增长本领,能解决生活中的许多问题。你们想不想学好数学呢?下面老师先带你们去参观一下美丽的校园吧!

二、探究新知。

1.教师出示课本第2~3页的主题图。

教师:瞧,我们的校园多美呀!仔细看一看、数一数,你们都有哪些发现呢?

学生汇报:有一位老师,许多小朋友,一面红旗……2.教师引导学生数图中事物的数量。

教师:刚才小朋友们找到了许多物体,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每种物体到底有多少个。

(1)数出数量是1的事物。

教师:图中有哪些数量是1的事物呢?学生个别汇报。

教师:说得真不错。像“1位老师、1面红旗、1个足球、1座教学楼……”这样数量只有1的事物,我们都可以用数字“1”来表示。

教师出示数字卡片“1”,带领全班学生读一读。

(2)数出数量是2的事物。

教师:下面我们找一找数量是2的事物,谁来说说看多有些什么?

学生汇报。

教师:你们观察得很仔细。那么像这样数量是2的事物,我们就可以用几来表示呢?(用数字“2”表示)。

教师出示数字卡片“2”,请全班学生读一读。

(3)依次数出数量为3-10的事物,教学方法同(1)(2)。

在学生数的过程中,教师依次出示3-10的数字卡片。

(4)教师:翻看课本第4-5页,同桌互相说一说数量是1-10的物体。

学生同桌之间进行互动,按顺序依次说说数量是1~10的物体。

三、反馈完善。

1.小结数数的方法。

学生小组讨论再集体交流。预设小结:数数时,要一个一个按顺序数,可以从左往右或从右往左数,也可以从上往下或从下往上数,这样就不会多数或少数了;如果数的是画在书上的图,可以用笔点着数,或者数一个用笔做一个记号,这样数就又对又快了!最后数到几,就说明一共有几个物体。

2.认读1~10各数。

教师:今天我们认识了1-10这十个数字,现在你能按顺序把这10个数字摆一摆吗?拿出你们手中的数字卡片,摆给同桌看。

学生同桌互相摆数字卡片,教师巡视。教师:你会按顺序把这10个数字读一读吗?学生齐读1-10各数。

3.巩固练习。

4.联系实际生活,数身边的实物。

教师:看来生活中有许多的事物都能用数字来表示。请小朋友仔细找一找,在我们身边还有哪些事物能用这些数字来表示呢。

学生观察,汇报。

四、课堂作业。

文档为doc格式。

2023年数一数教学设计(热门14篇)篇十

1.结合数数的具体情境,经历相同加数连加算式的抽象过程,感受这种运算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以便进一步体会学习乘法的必要性。

2.会用两种不同的方法(一排一排或一列一列地)数方阵排列的物体的个数,相应列出两个不同的连加算式。

3.知道用乘法表示相同加数连加的算式比较简便,为进一步学习乘法奠定基础。

本节课“数一数”是第一单元“数一数与乘法”的起始课,为体会学习乘法的必要性,理解乘法的意义奠定基础。它从学生已有的数数经验与技能(特别是跳着数的技能)出发,经历从数数的问题中抽象出相同加数的连加算式的过程,体验这种相同加数的连加运算与生活的`联系。教材中有4个数数的问题,其中熊猫、圆片和方格都是方阵排列的;苹果是分堆摆放的。应注意到“数熊猫”和“数圆片”教材所用的方法不同,前者是跳着数的方法,后者先数一排几个再数有几排(或者先数一列几个再数有几列)。“数方格”给学生提供了应用前面数数活动的经验、独立解决问题与交流的机会。“数苹果”的重点在于如何计算冗长的相同加数连加的算式,激发学生学习乘法的好奇心和愿望。

计算相同加数连加的算式,激发学生学习乘法的好奇心和愿望。

计算相同加数连加的算式。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让学生自由地数一数,指名两位学生分别说一说,体会什么是“排”,什么是“列”。)。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要结合“数数”的活动,来学习新的数学知识。

二、活动探究,获取新知。

活动一:数一数熊猫有几个。

1.引导学生观察(教材第2页)第一个情境图。

师:这些熊猫跟我们教室里的课桌一样,排列得非常整齐有序。这些熊。

猫摆成了几排,几列?想知道一共有多少个熊猫,你有什么好办法?

2.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组织他们进行小组交流。

师:把你想的好办法告诉小组的同伴,看看你们小组一共想出了几种好办法。

3.请小组派代表汇报,全班交流。

(1)有的孩子可能是一个一个地数,有的是一排一排或一列一列地跳着数。

(2)请两位能跳着数的学生(一个是一排一排地数的,另一个是一列一列地数的)到实物投影仪前演示,一边指一边数。

(3)师:一排一排地数,是5个5个地数,大家再数数看共有几个5?一共是多少?

(生:1个5,2个5,3个5,一共是15。)。

(4)师:刚才这样数数计算的过程,可以用一个算式来表达:5+5+5=15(板书)。

(5)师:那么,一列一列地数的计算过程,你们能写出一个算式来表达吗?大家再数一数,然后在草稿本上列出算式(3+3+3+3+3=15),请一位同学到黑板来写算式。

(6)可能有孩子别出心裁地提出:还可以2个2个地数,一共有7个2,最后再加上1也是15个。老师要肯定这种数法也是对的,特别是数一堆无序排列的东西的时候,这种方法很管用。但是遇到数方阵排列的物体,人们还是习惯于一排一排或一列一列地数。

活动二:数一数圆片有几个。

1.学生独立观察(教材第2页)第2个情境图,应用从“活动一”学到的方法数一数圆片有多少个,并在草稿本上列出相应的加法算式。

2.同桌互相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数的,怎样列出算式。

3.再请学生认真地看一看,书上两个小朋友是怎么数的,比较一下两种不同的数法所对应的算式有什么区别。

4.教师板书,表示所列的两个算式的区别:

6+6+6+6(有4排,每排6个)=24(个)。

4+4+4+4+4+4(有6列,每列4个)=24(个)。

活动三:数一数有多少个方格。

1.引导学生弄清题意,要求学生独立完成。

2.集体交流反馈:说说你是怎样数的?怎样列式?

3.引导学生观察算式的特点。

师:认真观察我们列出的这些算式,你发现了什么?(每个算式的加数都是相同的。)。

活动四:数一数苹果有多少个。

1.学生独立解决教材第3页第4题。

2.把问题引申,进一步要求学生写出计算6盘、10盘、15盘苹果的连加算式并算出结果。

3.就怎么计算15盘苹果有多少个,进行全班讨论交流。

3+3+3+3+3+3+3+3+3+3+3+3+3+3+3=?

算法1:从左到右,逐次加3,得出45。

算法2:从第一个3开始,3,6,9…3个3个地跳着数,数到最后一个3,得到45。

算法3:3个3是9,15个3就是5个9,9+9+9+9+9=45。

算法4:5个3是15,15个3就是3个15,15+15+15=45。

(如果学生没想到算法3与算法4,教师可以介绍,它们的特点是简化了原来的连加算式。)。

4.进一步向学生提出:表示原来的算式有没有比算法4更简捷的方法呢?这是我们下一节要学习的内容。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中智慧老人说的一句话:“用乘法表示就方便了。”

(制造了一个悬念,激发学生学习乘法的好奇心和愿望。)。

三、总结:

1.根据教室里座位排列(6排8列),在本子上列出计算全班人数的加法算式。完成的同学请举手做个象征胜利的手势,鼓励一下自己。

2.让学生交流这堂课的体会和收获。

新课导入时,利用学生的座位这一生活资源,让孩子通过数一数体会列和排的区别,为后面的新课学习做了很好的铺垫。在数熊猫和圆片的过程中,学生通过充分地数和交流各自不同的数法,再次深入地体验到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可以列出不同的连加算式。在这个教学环节中,我觉得教师适当地引导是这节课成功的关键,如:数熊猫时,教师先逐步引导学生列出横着数的加法算式:5+5+5=15,然后放手让学生自己独立列出竖着数的连加算式。

在数圆片的活动中又引导学生阅读、比较数学课本中的两种不同方法,使得很多孩子都能从跳着数进一步发展为只数一排有几个再数有几排(或者只数一列几个再数有几列)。在最后的数苹果活动中,学生的实际情况与设计构思发生了偏离,大部分学生只能想到算法1和算法2,当老师想介绍算法3,算法4的时候,有部分超前学习的孩子叫嚷着用乘法来计算。本来设想用智慧老人的话设置一个悬念,可针对当时的情况教师只能改变设想,利用学生的回答进行下一节课的引导和铺垫。所以我认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时刻以学生为中心,有技巧地抓住学生的回答展开教学是上好一节课的关键所在。

1.学生数数的经验与技能(特别是跳着数)是抽象相同加数连加算式的基础。本课教学设计注意到教材中在处理4个数数活动时的区别:数熊猫时是跳着数的,数圆片时方法有所不同(数一排几个,有几排;或者数一列几个,有几排);通过这两个活动,体会不同的数法都有相应的算式表示。数方格时放手让学生自主选择方法,独立列出算式,再进行交流。

2.数苹果的活动设计有新意。让学生探索计算15个3相加的算法,发现实施分组计算的策略,可以减少连加算式中加数的个数,使算式简化,让学生产生一种悬念:算式是否可以进一步简化,为下一节学习乘法打下基础。

2023年数一数教学设计(热门14篇)篇十一

知识目标: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按不同顺序几个几个地数数,并能根据不同数法列出不同的加法算式;在多个情境中让学生体会学习乘法的必要性。

能力弥补:在数数活动中培养学生多角度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目标:感受加法的局限性,激发学生学习乘法的愿望。

图片若干张。

师:小朋友已经认识了100以内的数,如果请你从1数到20,你认为可以怎样数?

抽答板书:几个几个地数。

(一)数一数,算一算有多少个熊猫玩具。

(出示熊猫图)现在,让我们一起去玩具店看一看,数一数柜台上一共有多少个熊猫玩具?你是怎么看,怎么数的,把你的想法与同桌说一说。

2、抽答板书:

横着看5个5个地数。

竖着看3个3个地数。

4、抽答板书:

5+5+5=15(个)。

3+3+3+3+3=15(个)。

5、小结:观察熊猫图时,我们可以从横的、竖的两个不同角度来看,发现有不同的数法,还知道能用不同的加法算式计算出一共有多少个熊猫玩具。

1、出示圆片图。

把你的数法和算式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2、抽答板书:

横看看6+6+6+6=24(个)。

竖看看4+4+4+4+4+4=24(个)。

1、出示方格图。

请学生观察方格图后,独立列式计算,然后汇报自己是怎么数,怎么算的。

板书:

10+10+10=30(个)。

3+3+3+3+3+3+3+3=30(个)。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2、师:你能算出5盘苹果一共有几个吗?请你算一算。

3、师:你能列出6盘、10盘、15盘苹果的算式吗?

5、要写出56个3连加,你有什么感受?

请学生说说自己在这节课中的感想?

延伸:下节课,我们就一起去认识一个新朋友——乘法,用它来表示几个几连加就简便多了。

2023年数一数教学设计(热门14篇)篇十二

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数一数与乘法”第一课时“数一数”。

教材分析。

本节课“数一数”是第一单元“数一数与乘法”的起始课,为体会学习乘法的必要性,理解乘法的意义奠定基础。学生经历从数数的问题中抽象出相同加数的连加算式的过程,体验这种相同加数的连加运算与生活的联系。

学生分析:

在教学设计前我设计了三个前测问题:

(1)6+6+6+6=4+4+4+4+4+4=(我横着看一行是6个,竖着看每行是4个)。

(2)只列出了6+6+6+6=(我横着看一行是6个)。

(3)6+12+6=(第一行是6个,第二行和第三行一共是12个第三行是6个)。

2、你知道乘法吗?并用自己的语言讲一讲。(知道乘法,但是说不清楚。)。

3、会背诵乘法口诀吗?(共同的答案不会。)。

通过前测,我发现学生在数物体的时候,不一定有序的按照排和列来数,所以在课的伊始,我想应该给学生一个空间,让他们自己感到应该有序的数,多角度的数。

我们班的学生思维活跃,课堂上经常有灵动的思维火花闪现。所以我在教学中努力为学生创设主动思考的空间,从而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知识的获取中。

教学目标。

1、结合数数的具体情境,经历相同加数连加算式的抽象过程,感受这种运算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以便进一步体会学习乘法的必要性。

2、会用两种不同的方法(一排一排或一列一列地)数方阵排列的物体的个数,相应列出两个不同的连加算式。

3、在具体情境中,体会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相同加数连加的问题,为学习乘法奠定基础。

教学重点:

感受相同加数连加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体会学习乘法和必要性。

教学难点:

用两种方法数方阵排列物体的个数,并列出两个不同的连加算式。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师:孩子们,动物学校正在开运动动动会呢,你们快看小猫班和小猪班的检阅队伍走过来了(课件出示小猫班和小猪班都是12人,但是小猫班是整齐的排列,小猪班是散乱排列),每个班级有多少个小动物呢?我们快来数一数吧!(板书数一数)。

(学生观察数)。

师:数过之后你有什么感受呢?

学生可能回答:

生:小猫班队伍排列非常整齐,很容易就算出有多少小动物。小猫班每排有3只小猫,一共有4排,3+3+3+3=12只一共是12只。(师板书算式并介绍相同加数)。

生:小猪班一个个数是12只小猪。

生:小猪班站的齐,小猫班站得不齐。

师:说的真不错,你看小猪班站的多整齐呀,今后我们在站队的时候也要像小猪班学习。

2023年数一数教学设计(热门14篇)篇十三

活动目标:

1、知道10以内数的名称和顺序。

2、培养幼儿的数数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活动过程:

1、看一看,画面上有哪些动物,分别说出动物的名称。

2、数一数,图中每种动物的数量各有几个。

3、说一说,引导幼儿按动物数量的多少说出每种动物的名字。

4、幼儿有节奏地朗诵儿歌《数一数》,引导幼儿掌握数词和量词。

1、引导幼儿观看画册,指读儿歌。

2、鼓励幼儿和同伴一起讲述小动物的故事。

三、手指游戏“十个手指头”

1、教师说儿歌《十个手指头》,幼儿跟读。

2、教师启发幼儿一边说儿歌一边创编动作。

3、幼儿自由表演儿歌。

日常生活教育及区域活动投放材料:

1、引导幼儿观察《看猴山》。

1)、说出猴山上有多少只猴子。

2)、数一数,树上有几只猴子,荡秋千的小猴有几只,梯子上的小猴有几只等。

3)、说一说,山上的猴子多还是山下的猴子多。

4)、找一找,与照片上相同的小猴子是哪只,体验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2、在数学活动区,引导幼儿根据数字卡片取出物品数量,学习物品与数字的对应。

家园共育:

儿歌有明快的节奏,念起来顺口,容易记住,可以提高孩子学习数数的兴趣。家长在教孩子学习口头数数时,可以用一些简短的数数儿歌,如《数字歌》等。

附:

数一数。

一头象,两只虎,

三只熊猫四只鹿,

五匹马,六只鸭,

七只小侯八只兔,

九条金鱼十只鼠,

十个手指头。

一二三,爬上山;

四五六,翻跟头;

七八九,拍皮球;

伸出两只手,十个手指头。

数字歌。

一一一,一只小鸡叽叽叽;

二二二,二只小狗汪汪汪;

三三三,三只绵羊咩咩咩;

四四四,四只老鼠吱吱吱;

五,五只布谷咕咕咕;

六六六,六只小鸭嘎嘎嘎;

七七七,七只蟋蟀唧唧唧;

八八八,八只青蛙呱呱呱;

九九九,九只斑鸠啾啾啾;

十十十,十只蜜蜂嗡嗡嗡。

2023年数一数教学设计(热门14篇)篇十四

教学目标:

1.结合数数的具体情境,经历相同加数连加算式的抽象过程,感受这种运算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以便进一步体会学习乘法的必要性。

2.会用两种不同的方法(一排一排或一列一列地)数方阵排列的物体的个数,相应列出两个不同的连加算式。

3.知道用乘法表示相同加数连加的算式比较简便,为进一步学习乘法奠定基础。

教材分析:

本节课“数一数”是第一单元“数一数与乘法”的起始课,为体会学习乘法的必要性,理解乘法的意义奠定基础。它从学生已有的数数经验与技能(特别是跳着数的技能)出发,经历从数数的问题中抽象出相同加数的连加算式的过程,体验这种相同加数的连加运算与生活的联系。教材中有4个数数的问题,其中熊猫、圆片和方格都是方阵排列的;苹果是分堆摆放的。应注意到“数熊猫”和“数圆片”教材所用的方法不同,前者是跳着数的方法,后者先数一排几个再数有几排(或者先数一列几个再数有几列)。“数方格”给学生提供了应用前面数数活动的经验、独立解决问题与交流的机会。“数苹果”的重点在于如何计算冗长的相同加数连加的算式,激发学生学习乘法的好奇心和愿望。

教学重点:计算相同加数连加的算式,激发学生学习乘法的好奇心和愿望。

教学难点:计算相同加数连加的算式。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让学生自由地数一数,指名两位学生分别说一说,体会什么是“排”,什么是“列”。)。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要结合“数数”的活动,来学习新的数学知识。

二、活动探究,获取新知。

活动一:数一数熊猫有几个。

1.引导学生观察(教材第2页)第一个情境图。

师:这些熊猫跟我们教室里的课桌一样,排列得非常整齐有序。这些熊。

猫摆成了几排,几列?想知道一共有多少个熊猫,你有什么好办法?

2.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组织他们进行小组交流。

师:把你想的好办法告诉小组的同伴,看看你们小组一共想出了几种好办法。

3.请小组派代表汇报,全班交流。

(1)有的孩子可能是一个一个地数,有的是一排一排或一列一列地跳着数。

(2)请两位能跳着数的学生(一个是一排一排地数的,另一个是一列一列地数的)到实物投影仪前演示,一边指一边数。

(3)师:一排一排地数,是5个5个地数,大家再数数看共有几个5?一共是多少?

(生:1个5,2个5,3个5,一共是15。)。

(4)师:刚才这样数数计算的过程,可以用一个算式来表达:5+5+5=15(板书)。

(5)师:那么,一列一列地数的计算过程,你们能写出一个算式来表达吗?大家再数一数,然后在草稿本上列出算式(3+3+3+3+3=15),请一位同学到黑板来写算式。

(6)可能有孩子别出心裁地提出:还可以2个2个地数,一共有7个2,最后再加上1也是15个。老师要肯定这种数法也是对的,特别是数一堆无序排列的东西的时候,这种方法很管用。但是遇到数方阵排列的物体,人们还是习惯于一排一排或一列一列地数。

活动二:数一数圆片有几个。

1.学生独立观察(教材第2页)第2个情境图,应用从“活动一”学到的方法数一数圆片有多少个,并在草稿本上列出相应的加法算式。

2.同桌互相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数的,怎样列出算式。

3.再请学生认真地看一看,书上两个小朋友是怎么数的,比较一下两种不同的数法所对应的算式有什么区别。

4.教师板书,表示所列的两个算式的区别:

6+6+6+6(有4排,每排6个)=24(个)。

4+4+4+4+4+4(有6列,每列4个)=24(个)。

活动三:数一数有多少个方格。

1.引导学生弄清题意(教材第3页第3题),要求学生独立完成。

2.集体交流反馈:说说你是怎样数的?怎样列式?

3.引导学生观察算式的特点。

师:认真观察我们列出的这些算式,你发现了什么?(每个算式的加数都是相同的。)。

活动四:数一数苹果有多少个。

1.学生独立解决教材第3页第4题。

2.把问题引申,进一步要求学生写出计算6盘、10盘、15盘苹果的连加算式并算出结果。

3.就怎么计算15盘苹果有多少个,进行全班讨论交流。

3+3+3+3+3+3+3+3+3+3+3+3+3+3+3=?

算法1:从左到右,逐次加3,得出45。

算法2:从第一个3开始,3,6,9…3个3个地跳着数,数到最后一个3,得到45。

算法3:3个3是9,15个3就是5个9,9+9+9+9+9=45。

算法4:5个3是15,15个3就是3个15,15+15+15=45。

(如果学生没想到算法3与算法4,教师可以介绍,它们的特点是简化了原来的连加算式。)。

4.进一步向学生提出:表示原来的算式有没有比算法4更简捷的方法呢?这是我们下一节要学习的内容。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中智慧老人说的一句话:“用乘法表示就方便了。”

(制造了一个悬念,激发学生学习乘法的好奇心和愿望。)。

三、总结:

1.根据教室里座位排列(6排8列),在本子上列出计算全班人数的加法算式。完成的同学请举手做个象征胜利的手势,鼓励一下自己。

2.让学生交流这堂课的体会和收获。

教学反思:

新课导入时,利用学生的座位这一生活资源,让孩子通过数一数体会列和排的区别,为后面的新课学习做了很好的铺垫。在数熊猫和圆片的过程中,学生通过充分地数和交流各自不同的数法,再次深入地体验到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可以列出不同的连加算式。在这个教学环节中,我觉得教师适当地引导是这节课成功的关键,如:数熊猫时,教师先逐步引导学生列出横着数的加法算式:5+5+5=15,然后放手让学生自己独立列出竖着数的连加算式。在数圆片的活动中又引导学生阅读、比较数学课本中的两种不同方法,使得很多孩子都能从跳着数进一步发展为只数一排有几个再数有几排(或者只数一列几个再数有几列)。在最后的数苹果活动中,学生的实际情况与设计构思发生了偏离,大部分学生只能想到算法1和算法2,当老师想介绍算法3,算法4的时候,有部分超前学习的孩子叫嚷着用乘法来计算。本来设想用智慧老人的话设置一个悬念,可针对当时的情况教师只能改变设想,利用学生的回答进行下一节课的引导和铺垫。所以我认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时刻以学生为中心,有技巧地抓住学生的回答展开教学是上好一节课的关键所在。

案例点评:

1.学生数数的经验与技能(特别是跳着数)是抽象相同加数连加算式的基础。本课教学设计注意到教材中在处理4个数数活动时的区别:数熊猫时是跳着数的,数圆片时方法有所不同(数一排几个,有几排;或者数一列几个,有几排);通过这两个活动,体会不同的数法都有相应的算式表示。数方格时放手让学生自主选择方法,独立列出算式,再进行交流。

2.数苹果的活动设计有新意。让学生探索计算15个3相加的算法,发现实施分组计算的策略,可以减少连加算式中加数的个数,使算式简化,让学生产生一种悬念:算式是否可以进一步简化,为下一节学习乘法打下基础。

相关范文推荐

    最新学校蔬菜购销合同(通用19篇)

    学校是孩子们的第二个家,他们在这里度过了人生中宝贵的时光。这里给大家带来了一些具有灵性和思想深度的学校总结,供大家欣赏。为了调动菜农积极性,促使蔬菜生产优质、高

    过去半年的工作总结(精选23篇)

    月工作总结是一个重要的反思工具,通过对过去一个月的工作进行回顾和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规划和安排未来的工作计划。月工作总结是对过去一个月工作的回顾和总结,它可以帮

    幼儿园保安人员个人工作总结(模板19篇)

    幼儿园工作总结是对幼儿园工作进行总结和概括的一种书面材料。小编为大家准备了一些幼儿园工作总结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思考和启示。成为保安,守护着小朋友,我知

    医院儿科护士工作总结(优秀16篇)

    医院工作总结是医务人员个人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展示和证明。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医院工作总结的参考文献,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新年的钟声即将敲响,xxxx年的工作也

    学校接待工作总结(优质20篇)

    在这个月里,我努力完成了工作任务,同时也积极寻求创新和改进。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可供参考的月工作总结范文,希望能够对大家的写作提供一些灵感。今年“五一”小长假全

    2023年斯蒂夫乔布斯传读后感(精选20篇)

    读后感是我们在阅读过程中,对于书籍内容进行思考和反思的一种总结和表达形式。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读后感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乔布斯传读后感:有人说,

    读书心得的方法(汇总20篇)

    7.通过读书心得,我们可以与他人分享自己的读书体验和感受,促进学习交流和互相启发。小编整理了一些经典的读书心得范文,供大家借鉴和参考。实习心得,就是把一个时间段

    英语读后感词语(专业21篇)

    读后感的写作不仅是对作品的尊重和致敬,更是我们对自己思考和感受的表现和体现。7.下面是一些读者对某本书的读后感,他们以自己的观点和感受来评价这本书。

    借条打才规范大全(21篇)

    借款合同是一种法律文书,记录了借款人与出借人之间的借贷关系。以下是一些实用的借款合同模板,可以根据需要进行修改和使用。3、应写清楚借款时间期限,包括借款的起止年

    沉默之门心得体会(模板22篇)

    写心得体会能够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探寻内在的需求和潜力。如果你对心得体会写作感到困惑,不妨参考以下的范文,或许能帮助你理清思路。沉默之门是一部以暴力与沉默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