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物理课程改革研究(模板19篇)

时间:2023-12-03 作者:念青松

范文是指具有一定价值和示范作用的文学作品或者其他文本,可以用于模仿和学习。接下来,我将分享一些优秀的范文范本,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启发和指导。

大学物理课程改革研究(模板19篇)篇一

统计学是一门收集、整理、显示和分析统计数据的科学,目的是探索和挖掘大量社会经济现象的内在数量规律性,进而为宏观国民经济管理部门或微观企业的科学决策提供依据。随着定量化研究方法在我国社会经济研究领域的普及和深入,统计方法已经成为管理、经济、经贸、金融等许多学科领域研究的重要手段。国家教育部规定《统计学》作为经管类大学本科学生的专业(核心)基础课,尽管近年来国内院校经管类专业统计教学在教材的选择、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手段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改进,但是当前非专业《统计学》课程的实际教学效果仍不够理想。本文结合经管类统计学课程教学的实际情况就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几点建议。

一、统计学课程教学的现状。

1.教学方式陈旧。曾说过:“在抽象的意义下,一切科学都是数学;在理性的世界里,所有的判断都是统计学”.统计学与数学最大的区别在于统计学将抽象的数字、公式赋予了经济的含义,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运用量化分析方法处理社会经济的实际问题。在传统的教学中,许多课堂往往注重理论和方法上的讲解,大量公式的推导和数学计算使学生对统计学丧失学习兴趣,从而被动学习。

2.课程针对性不强,与相关专业融合不够。教师根据书本内容讲解统计方法的基本原理、实施步骤,而对方法本身在各个领域中的实际作用未能进行详细阐述,导致学生对统计方法的学习过于枯燥,即使学完也不知如何在实际中运用这些统计学方法,无法将统计学作为定量研究的方法论指导相关专业领域的预测和决策。再者,教师在课堂上讲解统计计算方法,却对所计算的变量、参数和结果不能给出很好的解释,甚至忽略统计方法的前提假设条件。这种与实际脱节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形成统计就是数学的思想,从而无法起到让学生形成统计思想,学会用统计的教学目的。

3.实践教学不足。统计学是一门操作性较强的学科。通过实践教学,一方面可以弥补课堂学习的不足,检验课堂教学;另一方面学生可以具体操作统计实务,增强实际动手能力,提高适应社会的能力。因此实践教学是统计学学习中不可或缺的手段。可是,据目前针对武汉市各高校统计学教学调查的实际情况来看,很多学校教学中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脱节,仅有理论课程的讲解,教师只注重课本例题、习题的讲授,实践教学处于缺失状态。其次,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各种统计软件应运而生,从word、excel自带的统计功能包到spss、sas等专业的统计软件,现代化的信息处理技术可以帮助我们走出大量繁琐的数学计算,便捷地得到正确的计算结果,让我们的实践教学不仅仅停留在手工案例分析的阶段。但是,在实际的授课中,针对统计软件的讲解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有的学校只讲公式运算不讲软件,学生甚至连统计静态描述中的统计图表、平均数、方差连统计图表都不会用计算机软件生成,一个综合性的问题往往需要几十分钟才能算完,浪费了宝贵的时间,消耗了大量的精力。这样的`统计学学习完全脱离了统计学方法论的本质,不但不利于学生社会竞争力的培养同时也为今后的工作带来困难,让统计学沦为有形无神的一纸公式。

4.考核方式不完善。目前,本科经管专业统计学课程广泛采用“平时成绩+期末考试成绩”的考核方式。期末考试多为闭卷,比例在总成绩中占70%甚至更高。这样的考核评价方法单一片面,忽视了对学生统计方法综合应用能力的考察,不利于促进学生提高统计分析具体问题的能力。

1.采用启发式教学。教学工作,包含两种最基本的活动,一是教师的讲授,一是学生的攻读。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指出:“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因此,教学必须在以诱导为核心的前提下,以问题为导向,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和鼓励,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和好胜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他们自主地探讨相关知识。比如在学习时间序列时,可以让学生站在企业经理的角度,通过上市公司年报尽可能地搜集和整理相关的资料,结合往年公司的销售额思考如何预测。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并最大程度地通过自己搜集资料和的研究和分析,提出恰当的解决办法。将平铺直述、一讲到底的课堂组织模式转变为以学生为核心、课程内容为导向、教师引导和控制组织的学习活动。因此,教师还应在对学生充分了解、对教材充分掌握、对各类教学策略与技术充分熟悉的基础上,有足够的知识储备,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拓展课程的内涵和外延,使统计学课堂真正丰满起来。

2.突出案例教学法。(1)案例教学。统计案例教学属于实践活动的真实模拟。通过案例让学生在课堂上接触到大量实际的具体问题,培养学生的统计思维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通过引导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分析实际问题的思路,解读计算结果,并根据分析结果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和建议,以达到深刻理解、熟练掌握、会实际应用的目的。其次,通过案例将抽象、枯燥的理论与社会经济中的实例联系起来,生动形象地帮助学生加强对基本理论的理解和思考。并且在实际问题的研究中,从不同的角度选用不同的理论和方法分析案例,得到不一样的解决方案,不但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求知欲,更能促进学生对综合问题分析能力的培养起到触类旁通的作用。比如,在统计调查的教学中让学生调查在校大学生的月支出情况,如果向全校同学都发放问卷调查即为普查,但普查工作量大、成本高;如果随机选择同学进行调查则是抽样调查,若针对某特定年级的调查也可以分为整群调查,或选择占全校大多数学生的学院调查为重点调查等。通过案例使学生加强了基本概念的理解,培养了学生的统计思维,让学生学会针对具体问题采用适当的统计方法进行分析。(2)突出专业契合度。统计学作为经济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经管类许多专业均要开设。教师在备课时针对不同专业学生设置不同的案例。突出不同专业学生的专业背景,既能让学生加强对概念、公式等理论知识的理解,又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还能与本专业其他课程进行有效的衔接,突出统计学作为工具和方法的实用性。比如对会计专业讲解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我们结合基础会计课程中会计要素、会计账户及其金额和会计报表编制的讲解。再如,将统计学中平均指标计算与财务会计课程中存货计价方法、管理会计课程中销售预测相联系。存货成本的先进先出法和加权平均法,就是应用统计平均指标的计算原理,即简单算术平均数和加权算术平均数的计算;管理会计课程的销售预测则是算术平均法、移动平均法的应用。这样,学生有效地利用了自己的专业背景理解起来会更为透彻。统计知识在专业的应用地位凸显出来了,学生有了对统计课重要性的认识和学习统计学的兴趣,统计课堂的教学效率也自然提高了。

3.加强实践性教学。(1)课程引入实践专项训练。统计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通过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学生从书本走向实际,从理论走向实践,用知识转化成能力,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的目的。如果教学只停留在课堂上教师单纯对理论的讲解学生被动地学习,学生学完后根本不具备独立定量分析处理社会经济问题的能力。只有大力改进教学体系,强化实践性教学和专业技能训练,使实践性教学在教学计划中占有较大的比重,打破经管专业学生在校期间只有毕业实习这个唯一实践性教学的做法,构建以课堂、实验室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多元化立体教育体系。以专周或独立设置的统计学配套实践教学,组织学生选择一些社会热点问题进行社会调查、专题研究或参与企业管理。保证学生能在相对集中的时间内独立设计统计调查的方案、搜集数据、绘制图表、分析预测,让学生走出课堂,在实际工作中使专业教学与统计实践密切结合。(2)重视电算化能力的培养。统计学的应用性和实践性很强,但是定量分析的内容较多,计算复杂且工作量较大。统计软件的使用不仅使统计技术变得简单、准确,而且使统计教学由繁琐抽象变得简单轻松;节省了时间、人力和物力。因此,加强对计算机软件(如word和excel)和统计学软件(如sas和spss)的教学,培养和指导学生选择合适的统计分析软件处理相关数据成为实践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在教学中,首先应让学生明确正确操作相关软件的步骤,引导学生输出计算结果,重点阐述计算机输入和输出的数据的内容和意义,让学生掌握评价和分析数据的方法,提高对数据分析和评价的能力。

4.累进及多样化的考核方式。统计考试应将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列入考试评分标准当中,将基本理论、统计实践和统计思维纳入考试体系中,综合评价学生成绩。学生成绩由参与教学活动的程度、独立思考设计完成统计方案的情况、对社会经济现象的分析能力和基本理论的水平共同决定。为此,考试模式应不拘一格采取灵活多样的考试组织形式。除了目前普遍采用的书面考试外,综合采用演讲与讨论让学生结合专业背景针对社会经济现象自拟选题,通过学生撰写小论文并答辩的方式考核,变单纯闭卷考试为闭卷与开卷结合,口试与笔试结合,卷面考试与统计分析报告的写作、计算机应用软件的操作相结合等多元化测试考核及多阶段考核,积分累进考核成绩。

参考文献:

[1]陈希孺。机会的数学[m].清华大学出版社、暨南大学出版社,,6.

大学物理课程改革研究(模板19篇)篇二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逐渐成为了教育教学关注的焦点,究竟怎样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我认为课堂教学只有以“真实”为基石,以“开放”为阶梯,以“构建亲情课堂”为催化剂,以“提高教师自身语文素养”为保障,才能真正抓得住学生,吸引学生,成为一种磁性课堂,才能“真实”的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下面我谈几点看法:

一,构建物理情景,提出问题,高效导课。

教材和详细了解学生知识水平的基础上设置问题。问题既是学习的起源,也是生成新知识的依据,又是掌握知识的手段。尤其是讲解新课,可以使整个教学过程以问题为主线,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扮演导演的角色激发学生对问题的兴趣,可以个别提问,或分小组讨论,引导学生用学过的知识或通过预习提出自己独立的见解或自己的猜想或自己的假设。最后由老师和同学们汇总形成共识,生成新知识。现在的学生和过去不同,他们体会不到思考和回答问题的喜悦,感觉不到思想形成的生动过程就很难清楚地理解新知识。教学中还要关注教学设计中没有想到的问题,倾听同学们解决问题的理由。在教学中随机的与学生一起交流,实现教学相长。教师要关注知识的内涵和外延。要求我们教师彻底改变自己的角色,变“讲师”为“导师”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关系很重要。

二,高效激发学习兴趣,让物理课堂充满乐趣。

课堂教学中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气氛。要有积极思维,人人深思或分组讨论抢着回答的环境氛围。让学生在十分迫切的需求下学习。学生的学习兴趣越浓厚积极兴越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就越高。在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可尝试以下几种办法:

(1)教师要用富有激情的语言和微笑的面容,激发学生的兴趣。鼓励学生尝试成功,主动发言,发表见解,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

(2)板书要规范条理认真甚至美观,合理布局,虚实相生,同学们看起来舒心做笔记轻松记忆深刻。

(3)普通话流畅,语速要慢,讲话经常有幽默感。教师在课堂上应让自己尽量洒脱些,风趣些,轻松些,大到国际风云,小到邻里趣事来穿插点缀课堂,让学生在愉悦之中接受学习。

(4)教学方法要经常变化,刻意求新,让学生时常有种新鲜感。引导学生多联系生活实际,发现物理就在身边。觉得必须学好物理。

(5)精心准备一些有趣的物理实验或指导同学们亲手制作一些小实验,也是激起学生兴趣的有效手段。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主导者,要创造条件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亲自参与实验。例如:尝试一下静电触电的滋味:把塑料飞盘用洗衣粉洗刷、冲净、晒干;再准备一块圆形铁片,大小比飞盘略小,在其中打一小孔,用20厘米长的丝线穿过小孔将它拴住,用一块干燥的毛皮用力摩擦圆盘的内侧,然后迅速拿开,再用手提着丝线的一端(这是为了不使手与铁片接触),将铁片放入圆盘内,这样圆盘上的电荷将聚集到铁片上,用手指去靠近铁片时,会有微麻的感觉,同时还可看到电火花和听见放电响声,实验虽小,但却会给学生留下很深刻的印象,这样的课堂,学生既不会感到压抑,也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学到了知识!

(6)采用多媒体教学,集“声,色,画,乐”于一体,使教与学的活动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又可以寓知识学习、技能训练、智力开发于生动活泼的形象之中,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苦学为乐学,同时又促进他们的思维发展,丰富学生的想象力。

三,合理分配课堂教学内容,让物理课效果最优化。

根据高中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如果一堂课分成课前,课中,课末三段的话,许多同学在课前课末注意力集中。所以我们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时要根据这一特点,如果课中学生注意力会有点分散,可以安排分组讨论,学生练习等。从而顺利渡过这一相对困难的时段。

四,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让物理课堂充满智慧。

要使教学内容为学生牢固掌握,并能培养学生思维的发展。教师就必须在课堂上机智灵活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课堂上教师可以采取讲解,看书,讨论,动手练习等交替进行。当教师讲到关键性问题时,通过一定的方式如走下讲台与学生互动引起全班同学的注意。力求使每个学生都能积极思考主要问题。预设到学生不宜理解的知识时采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深入浅出地掌握知识。总之不同的教学内容要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一堂课也可以多种教学方法并用,这样才能使课堂具有高效性。

五,课后总结进行反思,让课堂内容条理清晰化。

为了深化所学知识,教师和学生通常要总结本节所学内容。总结是对一堂课的概括,依据这个概括去回忆复习知识,一节课的内容自然就尽收眼底了。

教学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只有不断地学习掌握,灵活应用教育教学规律,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才能在教育天地中走得更宽,更远。

大学物理课程改革研究(模板19篇)篇三

物理课题探究教学是一种培养科学精神和创造性思维的实践活动,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最大限度地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实践能力,充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研究能力.其内容主要有物理试验、科技制作、新科技问题的学习报告、社会调查、扩展性学习等方面.物理课题研究教学包括课题选择与准备、教师引导与参与、学生自主学习与提高、成果分析与展示等基本环节.和研究性学习一样,课题研究是按照教育的基本认知规律进行的,学生需要评估课题、设定研究目标、筛选研究内容、控制研究过程、论证研究结果.其侧重点是过程和方法,而不是结果,它的最终目标,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素质.

作者:帅文武吴云作者单位:浙江天台育英中学,浙江,台州,317200刊名:教师英文刊名:teacher年,卷(期):“”(7)分类号:g63关键词:物理课题研究探究式教学创新意识

大学物理课程改革研究(模板19篇)篇四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新课程改革标准的提出,学前教育如今受到越来越重要的重视。学前教育对一个孩子的整个教育以及以后的人生的发展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然而由于如今大多数的幼儿园的教师都是并不太专业的,并且不同地区由于经济发展程度的不同以及各种原因,学前教育是存在较大的差距的。所以,现在的高职学前教育的教学的改革应该切实提高学前教育专业的师资教育水平,并且与高职教育培养实用性的应用型人才的教育理念相结合,真正来提高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

关键词:高职教育;学前教育;人才培养。

一、引言。

随着越来越多的家长对幼儿教育的重视,学前教育专业如今在社会上引发越来越广泛的关注,所以这一方面意味着学前教育的就业方向更广阔、就业前景更好,但是另一方面也对学前教育方面的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高职学前教育改革就更要重视这一社会趋势,积极做出更好的应对策略。

二、当前高职学前教育教学的现状。

1.多数学生基础能力不扎实,综合能力不突出高职学前教育作为高职院校的一个重点学科,学校相关部门应当注重对学生基础知识的教育和基础能力的培养。但是由于高职院校的特殊性,再加之高职学前教育由于女生比较多的原因,多数的学生的基础能力并不扎实,综合能力并不突出,这并不能适应如今的市场需求的变化[1]。因为当前许多公立或私立的幼儿园对于幼师的要求越来越高。2.高职院校当前学前教育水平参差不齐,存在较大差异由于我国高职院校数量较多,而由于各个地区的经济的发展水平的不同,所以各个开设学前教育专业的院校的.水平也参差不齐。这就更需要在高职教育改革的时候对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的基本技能提出统一的要求。

三、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改革。

1.建立相应的考核制度,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由于学前教育专业的特殊性,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就比较多了。所以为了学生的综合能力的提高,高职院校应该对此加以重视,并建立相应的考核制度,这样就能够通过相应的监督和检查来提高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的综合素质[2]。2.重视师资力量的引进,加强实践教育和素质教育随着如今我国教育水平的不断发展,高职院校也要更加注重师资力量的引进和建设。要更加注重人才的引进,真正将智力资源能够更好的为学前教育专业人才的教学和培养服务。由于学前教育专业与就业市场紧密相连,再加之高职院校教育的实用性和实践性的教学理念,所以高职院校的学前教育要注重将素质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结合,注重通过试讲教学来检验学生的外语水平、书法水平、绘画水平、钢琴技能等等。因为通过实践更加能够让他们及时发现自己的不足,这样再通过老师的指导和总结经验,更有助于他们的综合素质的提高。3.高职院校的学前教学要重视市场需求的发展由于如今经济水平的快速发展,现在大多数家庭都对幼儿的教育越发重视。所以对于学前教育来讲,一方面市场需求很大,另一方面它的变化也比较大。而由于高职院校的实用性的教学理念,所以就更应该紧跟市场需求,适时调整高职院校学前教育的人才培养方案,以此来促进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的以后的就业[3]。如今,学前教育引发越来越广泛的重视,这对于高职院校的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但是不论如何,我们都应该不断提升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基础能力。因为只有具备扎实的基础能力和过硬的综合素质,才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学前教育的市场需求。

参考文献:

[3]王文军.高职学前教育学生专业素养提升的教学策略[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4(14).

大学物理课程改革研究(模板19篇)篇五

[摘要]分类分层次教学是针对不同地区学生的基础,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的差异对学生进行分类的教学。在大学物理课程中实施分类分层次教学,将层次相当的学生集中在一个班级中组织教学,并能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协调教学内容,这能使各级各类学生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激发学生的学习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

[关键词]分类分层次教学;大学物理;教学模式;公共基础课。

随着西藏地区高校的发展,西藏大学招生人数逐年增加,生源覆盖范围越来越广。我国地域广阔,民族众多,各地的经济和文化发展不均衡,导致来自各个地方的学生基础能力和教育背景等呈现不均衡性。由此,西藏大学开始在大学物理公共基础课进行探索,实行新型分类分层次教学模式。

一、当前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教育背景存在地区性差异。

(二)物理的学习过程无法有效监控。

在当前的教学环境下,教师、学校都无法对教学活动和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到实时有效监控,故无法做到及时评估,即便教师做出评估,往往也由于评价指标过于单一,无法客观、真实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无法及时对学生的学习给予相应的指导。

(三)专业存在一定的差异性。

我校是一所综合性大学,设有十多个院系,几十种学科门类,上千门课程,而公共基础课的学生大多来自不同的专业,在交流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对于物理专业的学生来说,大学物理课程门槛相对较低,而对于非物理专业的学生而言则门槛较高,难度较大。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考虑到学生的差异,为不同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进度,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二、分类分层次教学的概况。

(一)内容。

大学物理课程分类分层次教学是教师充分考虑到学生在学习基础、认知能力、学习习惯等方面存在的差异,根据学生的差异,科学地将学生划分为不同的层次,对不同的学生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施以具有针对性的指导,使每个学生在大学物理基础课程的学习中都得到充分发展的一种教学模式。

(二)实施过程。

通过调查问卷和个别访谈法,掌握学生的学情,教师将全体学生初步划分为a班、b班、c班三种班级授课,分别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在公共基础课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分类分层次教学的实际需要,逐步探索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对b班、c班的学生采用精细讲解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掌握教学大纲规定的基本内容。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发现,b班、c班的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时候,仍需要教师的具体指导。因此,教师有必要开展有针对性的精讲活动,对内容进行概括与提炼,详细讲授基本定义内容、原理及相关应用;教学过程中,强调学生认真听讲,随时发问,并适时归纳总结,完成一节课的教学内容。

(三)考核方式。

1.作业教师要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特点,紧密结合学生的需求和教学实际的相关情况,设计出有趣味性且难度适中的.作业;从学生完成的作业中获得反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就相关问题与学生进行交流,进而促进学生大学物理课程的学习。c班的学生应以当前课程为起点,有序地完成课堂任务,掌握基础的知识点,具备初步的物理技能;b班的学生应以作业为基础目标,较好地掌握教材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一定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应具备一定的思考能力;a班的学生应将作业作为提高目标,拓宽视野,发展独立思考的能力和独立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命题方式在考核与评价中,对三类学生进行分类分级命题,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班级需求,进行分班命题,使命题标准化、自然化、实际化。教师在评价时,应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学习态度、学习情况、作业情况、考试成绩等方面做出综合性质的评价,同时,要根据不同类型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以达到预期效果。(四)分类分层次教学的优点分类分层次教学不仅提高了学生物理理论知识水平,而且在教学内容上较好地解决了基础、水平不同的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也使来自不同专业的学生综合能力得到提升,教师也由知识的传授者变为课堂的监控者和学生活动的合作者,使教学质量得到明显提高。

三、相关问题的探讨。

(一)存在的问题。

1.课程学习压力大平时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在考试后心理压力加重。考试这种考查形式具有双面性,它一方面具有促进学生学习的作用,另一方面,原本成绩较差的学生在考试中一旦失败,自信心就会受到挫败,甚至陷入考试焦虑之中。2.对学生的情绪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分类分层教学是由高到低划分的,这种方式无形中给不同基础的学生以一种心理暗示:被分到a班生容易产生骄傲的情绪,被分到c班生则会产生不良的情绪,觉得自己比别人差,甚至会产生自卑心理,长此以往,c班的学生学习成绩可能会持续下降,c班学生情绪低落,缺乏上进心,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日后的学习和生活。3.导致学生出现两极分化分类分层次教学是把学习水平相当的学生集中在了一起,这使不同层次的班级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都有明显的区别。a班学习氛围较好,其学生知识基础比较扎实、学习兴趣比较浓厚;教师在教学时,为a班学生设置的教学内容也比较难、教学目标相对较高。在这种条件下,学生的学习水平比较容易提升。相反,c班的学生由于基础知识相对薄弱,教师对学生的要求也较低,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学生厌学情绪的产生,甚至形成恶性循环,最终两个层次的学生差距越来越大,形成两极分化。

(二)解决方法。

第一,合理分类分层。教师要了解学生,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能力,科学、公平地对学生进行分类分层。首先要初步拟订方案,根据相关情况划分班级;结合学生的其他科目成绩,对学生的班级划分进行相应调整。第二,提升教师教学技能。在教学方面,教师要严格要求自己,在教学中,要深入学生,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不断研究、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以学生为本,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教学能力。第三,因材施教。在教学中,教师应做到因材施教,应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学习计划;要秉持“主体多元教育理念”,避免一概而论,在教学过程中尽量满足不同学生在学习中的不同需求。同时,教学不能只关注能力、过程和方法,也应关注情感交流和价值观形成,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实施教学。第四,选择合适方法。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c班的学生应以积累性学习为主,提高自身的学习情况,加深印象,巩固基础内容;a班的学生应以创造性学习为主,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领域,提高自身能力,完成整堂课的教学。在相关内容的指导中,由于c班的学生以积累性学习为主,因此,教师应指导学生通过大量的阅读以及相关的拓展学习,使自己的能力水平有所提升;而a班的学生以创造性学习为主,故教师在指导中,应注意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注重激发学生的潜能。大学物理公共课合理的分类分层,有效地解决了不同基础的学生的学习问题:让教师能够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因材施教,使教师的教育和教学模式适应学生的基本要求和思想认识的发展规律,做到均衡发展;使教师积极与学生互动与交流,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课堂上活跃起来,真正融入教学过程中;让教学过程充满学生真实的情感体验,从而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然而,这种方式目前处于试点阶段,其中出现的很多问题都有待于我们进一步探讨加以解决。

参考文献:。

大学物理课程改革研究(模板19篇)篇六

摘要:为了切实提高独立学院大学物理课程的教学质量,笔者紧密结合多年来从事大学物理教学实践,主要就独立学院大学物理分专业教学改革的有关问题进行了深入探究,并将其研究成果有机地运用于我院的大学物理教学改革实践中,取得了理想的教学效果。

一、引言。

大学物理是高校理工科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基础课程,是通往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科学的桥梁。该课程不仅蕴含着丰富的物理学思想精华,而且还有助于培养和锻造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和创新能力,且对于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大学物理课程特点是:知识面广、内容繁多,理论性较强,不易理解,学生普遍感到难学。这就需要必须有足够的教学课时量方能圆满地完成教学任务。而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独立学院的毕业生大多数是要工作在一线的技术工作岗位上。因而独立学院应特别注重学生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的培养,尤其是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而目前独立学院大学物理的课时安排非常有限。不少任课教师为了完成教学内容,上课时“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司空见惯,教学进度普遍较快,而且对内容的讲解也是广而不精,无法对新知识的应用进行有效地拓展,这就使得独立学院的大学物理教学与其学院制定的人才培养目标很不相适应。加之,独立学院的学生文化基础知识相对较差,底子比较薄,不善于思考,自主学习能力较差,上课易走神,一旦遇到听不懂的问题,就懒得再去听,这节课听不懂,下节课有的干脆就不听啦,教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地讲,学生在下面悄悄地玩手机。教师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但教学效果却一直在低水平状态下徘徊。究其原因,最重要的是学生不知道学习大学物理到底有何用?所以,他们对学习大学物理不感兴趣,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独立大学在大学物理教学过程中,任课教师一定要兼顾学生特点,注重讲一些与学生专业相关的知识,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要切实提高独立学院学生学习大学物理的兴趣和学习效果,就要从优化大学物理教学内容入手,对大学物理课程实行分专业教学,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独立学院大学物理教学效果。

第一,根据学生专业特点和专业需求,我们可以对大学物理的内容进行进一步优化和整合。对那些与专业密切相关的内容教师要重点进行精讲,对于那些与专业联系较少的内容可以略讲,而对于那些和专业基本不相关的内容则可以以布置课外作业的形式,让学生进行自学。现以电气工程专业为例,电气专业的后续课程以及工作环境都离不开电磁学,所以我们就以电磁学部分的物理知识作为了精讲内容,利用一学期的时间来进行学习;而对于力学、波动和光学的基本知识我们利用一学期时间简单进行介绍;而对于热学部分则以课外作业的形式由学生课下进行自主学习。第二,大学物理作为一门基础课程,是为所有工科专业服务的,传统教学模式都是搞“一刀切”,对所有专业一视同仁,安排同样的课时,讲授同样的内容。同时为了满足学院各专业的需求,要求大学物理内容必须全面,覆盖面要广。但是作为基础课,学院安排的'课时是有限的,这就产生了矛盾,内容多课时少。而分专业教学是针对各专业进行分别授课,对一些不密切相关或不相关的内容进行适当取舍和优化,这样做不仅节约了课时,也较好地解决了大学物理授课时间少的问题。第三,目前独立学院大学物理教学就是因为不分专业,采取“一刀切”的教学模式,大学物理教学才出现了教学内容多课时少的问题。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为了赶进度、抢时间,无暇对相关知识进行必要的拓展,学生对学习物理普遍感到困惑,加之有些内容与其所学专业缺乏直接联系,进而造成学生学习兴趣尽失。这就使得大学物理教学陷入了困境。而大学物理实行分专业教学,教师可以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优化和整合,这样做无形中就节省了课时,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以依据学生所学专业需求,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优化和取舍,对重点内容进行详细重点的讲解,一些内容重点可以与专业课有机联系进行拓展讲解,使学生知道学习这些知识将来会用到哪里,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使学生感到学习大学物理可以学以致用,进而培养和锻造学生学习大学物理的兴趣。第四,在传统模式的大学物理教学中,课堂教学气氛沉闷,教学基本上是教师的“一言堂”,很少有学生参与教学互动。因为教师的授课节奏快,学生的思路跟不上教师的授课节奏,所以听不懂老师所讲的内容,无法与老师产生思维上的共鸣。因此,即使老师启发学生互动,学生也很难与老师互动起来。而分专业教学有了充足的授课时间,教师可以适当放慢教学进度,对重点内容精讲、细讲,还可以对与专业知识相关的内容进行必要的扩展。在讲解过程中可以让学生有思考的时间,学生和老师的思路同步了,能听懂学会了,自然而然地学生也就主动与老师互动起来了,课堂气氛也就活跃了,课堂教学效果也就随之得到了提高。

我们学院的教学班有:土木工程、测绘工程、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自动化、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电子信息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工科专业。在学院现有的条件下,我们对各专业的课程进行了认真调查和归类。各专业课程对大学物理课教学内容的主要需求见表1。根据各专业课程对大学物理课教学内容的需求,我们将学院工科各专业分为两大类:即电气类(主要包括: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自动化、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电子信息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和土木类(主要包括:土木工程、测绘工程、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由于电气类各个专业课都离不开电和磁,故而把它们归为一类,以电磁学作为任课教师精讲内容进行重点讲解,而对于其他大学物理课的内容比如:热学、光学知识等进行简要介绍。而土木类专业力学知识是其共同的知识需求,故而归为一类,教师应将力学内容作为重点讲解内容;但各专业还略有差异,比如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对热学部分需求较多,而测绘专业对电磁学知识有所需求。所以,任课教师应将大学物理课分为:大学物理(a)和大学物理(b)。土木类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大学物理(a),教师要重点讲解力学部分,而对于热学、电磁学和振动波动的知识根据专业再进行灵活选讲。电气类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大学物理(b),教师要重点讲解电磁学部分,对于振动波动和光学知识作简单讲解,而对于力学部分只介绍一些质点力学的基本知识。总的指导思想是:对于独立学院不同专业的学生来说作为专业课程的基础课程——大学物理课应以满足专业学习需求为宜。在这一改革思路的指导下,我们对学院相关专业的大学物理教学大纲、培养计划进行了适当的调整,通过教学实践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我们将大学物理分专业教学改革思路在级、级学生中随机各抽取了两个班作为实验班,进行了教学改革试验,即在学院同专业的班级中抽取了四个小班,以两个小班作为一个教学班,两个教学班由同一任课教师为其上课,一个教学班实施传统教学模式(参照班),一个教学班实施分专业教学(实验班)。授完一学年的教学课程后,将两个学期的期末考试成绩进行对比。我们在2014级的土木工程专业(1401)和2015级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1510)分别实施。考察一个班级对知识掌握的整体程度,主要是看班级的不及格率,两个年级学生的分专业教学实验结果见表2、3。由上表我们不难看出,实施分专业教学的实验班的期末考试成绩及格率要比参照班明显提高。一年来的教学实践证明:分专业教学是提高独立学院大学物理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通过对我院两个年级两个学年四个教学班的分专业教学改革实践,其教学效果得到了明显提高。大学物理分专业教学不仅优化了课程教学内容,节约了授课时间,还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大学物理课程教学效果。但这项改革目前还处于初级试验和改革阶段,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们将采取以点带面的改革方法,逐步增加试验班级数量,进一步优化和整合大学物理教学内容,使大学物理课真正变成学生所喜闻乐见、易于理解和学以致用的课程。为达此目的我们将继续进行认真探索和实践。

大学物理课程改革研究(模板19篇)篇七

翻转课堂是美国两位化学家为了帮助一些因故未能到校上课的学生提出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被加拿大的《环球邮报》誉为最影响课堂教学的技术变革。结合我国的教育实际,笔者将认知合作小组与翻转课堂相结合,以期使翻转课堂的实施收到更好地成果。

一、翻转课堂的定义及内涵。

翻转课堂是一种全新的、深层次的混合学习模式,它彻底摆脱了传统“课堂知识传授+课下知识内化”的教学形式的束缚,而是将二者实施的顺序颠倒过来,采用在线学习的方式让学生根据个人的具体学习情况,选择学习资源,自定步调,课前完成知识传授,课堂上不再进行知识传授,而是利用课堂时间,使用课堂学习活动,在教师的引导下帮助学生完成知识的内化。

通过和传统教学形式对比我们发现,在翻转课堂中,学生自主进行微视频的学习,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知识掌握情况来掌握学习的进度,从某种意义上说翻转课堂真正的实现了教师教学的主导性与学生的主体性。

二、认知合作小组的理论依据及内涵。

认知合作小组是依据分布式认知理论提出的。分布式认知理论认为:学习不仅是学习者个人头脑中的活动,还是学习共同体相互依赖、相互作用,共同协作完成学习任务、解决问题的过程。所以分布式认知理论强调认知个体间的共享与协作。在认知活动中只有个体间协同合作、相互依赖、相互作用,才能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

认知合作小组的科学组建是大学物理翻转课堂有效实施的前提,考虑到在翻转课堂的课上环节,教师要带领学生进行一些学习活动,以及大学物理班级的实际情况,小组人员一般控制在6―8人为宜,当然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增减。

小组成员的组成也对后期学习有着深刻的影响,为了发挥小组中每个成员的特质,让他们的更好地相互协作,小组成员的组合最好能够满足“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组间同质,就是要保证各个小组之间整体水平大体相同。组内异质,是说小组内每个个体认知具有差异性,他们的差异性产生不同的认知相互作用,会带来新的思路和新的方法。

四、认知合作小组在大学物理翻转课堂中的应用。

在翻转课堂中实施认知合作小组主要是为了在学习的过程中形成一个互帮互助、乐于交流、相互协作的学习氛围。合作的基础是自学,所以我们一方面强调学生的合作意识,另一方面也要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这也是翻转课堂的要求,要让学生自主中求知识,协同中求发展。下面我将从三个具体的切入点来谈谈认知合作小组在大学物理翻转课堂中的应用。

1.课前学生自学知识构建。

在翻转课堂中,课前教师将新授课的微视频以及其他一些资料发放给学生,学生根据个人的具体学习情况,选择学习资源,自定步调,完成知识传授,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难免学生会有疑问产生,而老师也没有过多的时间去处理每个学生的问题。此时在课前,认知合作小组的形式以qq讨论组、微信群等形式存在,学生可以将不懂的问题以图片的`形式分享到认知合作小组中,大家共同讨论,如果学生交流之后还有疑问,再将问题呈现给老师,由老师解答。

在这个认知个体相互交流的过程中,他们不仅帮助有问题的学生解决了问题,同时加深了自己对概念的理解,而且也节省了教师的时间,教师可以将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拿到课堂上共同处理。当然,这边又要提到小组成员组成问题,在实施过程中如果发现有的讨论小组不积极,小组就形同虚设。

2.课堂上的教学应用。

在大学物理翻转课堂上,主要利用课堂时间,使用课堂学习活动,在教师的引导下帮助学生完成知识的内化。在前面课前环节也提到,学生在课前遇到的共性问题,教师也可以拿到课堂上来讨论,教师可以直接以问题的形式提问,也可以找相关的有疑问的概念的习题,让学生在练习题中理解相关概念。

对于一个问题的讨论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教师给出问题或相关习题,学生思考,小组间讨论,小组确定最后答亲。

(2)教师询问各个小组的答案,如果经过小组间交流之后给出的答案正确率较高(大于70%),教师可以将问题简单总结,然后进入下一个问题。如果学生给出的答案正确率较低,教师要分析学生问题所在,对学生给予适当的提示,然后让学生继续讨论分析,给出结果,直到正确率大于70%。

(3)翻转课堂课上的主要任务是帮助学生进行知识内化,当学生做完相关概念的问题后,教师进行适当总结。

(4)设置认知合作小组在课上是为了给学生提供一个合作讨论的空间,在实施过程中教师不要局限于形式,对于简单的知识点,教师可以不用学生讨论,直接让学生回答。因此,教师要灵活掌握。

(5)课后作业中应用。

笔者所在学校,大学物理课后作业主要是让学生完成大学物理学习辅导,在这部分和课前相差不多,学生仍可以将问题传到群里去相互讨论,这里就不再赘述。

五、结语。

翻转课堂这种新的教学方式是对传统课程的颠覆,认知合作小组理念可以很好地支持翻转课堂的开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合作意识。然而,良好的应用还需要研究者不断在实践中去探索,在实施中不断完善,才能给学习者带来高效的学习。借助于我国教育改革的浪潮,融合认知合作小组的理念的翻转课堂式教学,必将为我国的教育改革带来积极的影响。

大学物理课程改革研究(模板19篇)篇八

新课程所提倡的“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模式,这三者是互相联系的。自主学习是形成探究学习的基础,是内部动力,合作学习是形成探究学习的重要条件,探究学习则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必须注意准确把握好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并且把它们灵活地运用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之中,以期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激发学习中的自主意识。

1.科学处理教材,突出重、难点,明确教学目标。

教材是教学内容的主要载体,但教学内容不是教材内容的简单、有序的展示,而是在分析教材内容的基础上的重新组织。正确理解和把握教材内容,找准重难点精选精讲巧练的内容,是实现“自主、合作、探究”教学的重要一环。物理教材跨度大,难度高,课时又受限制,学生基础差。因此,教师应通过对教材处理来明确自主学习和探究的内容,并精心设计、制作、组合,使教材内容成为有利于知识的构建、情境的创设、多角度的探究和具有适应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的材料。

2.创设情境、激趣设疑。

物理情境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再现物理情境或创设物理情境,帮助学生通过具体形象的感知,掌握物理知识,并通过具体场景的体验,激起积极的情感,进而达到培养物理思维和科学创新能力的目的。无数教育教学事实证明:激趣设疑,疑能生趣。课堂教学无论怎样改革,都离不开对问题的认识,总是以问题的提出开始,以问题的解决结束。整个教学过程要通过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达到积累知识的目标。

3.适时点拨,鼓励学生自主学习。

学生的学习活动实际上是一种认知主体主动学习的活动。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如果不具有自已真实活动,教育就不能成功。当然,强调学生的自主性,也不能忽视教师的指导。

应该特别强调教师适时的、合理的、有效的指导,以追求真正从探究中有所收获,包括增进对科学世界的认识和学生探究素质的不断提升,从而使学生的探究实践得到不断提高和完善。

大学物理课程改革研究(模板19篇)篇九

摘要:本文通过问卷调查、访谈、教学观察等方法对三所新建本科院校《大学物理》教学中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行了调查分析,并针对影响有效教学的教师教学行为因素提出了提高教学效果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新建本科院校;大学物理教学;有效教学;问题探析。

1.引言。

《大学物理》是理工类学生的一门非常重要的基础课程,是学习后续专业课的桥梁。各类院校在《大学物理》教与学的过程中都普遍存在着一些问题,而新建本科院校由于教学条件不足,存在的问题尤为突出。通过对三所新建本科院校大学物理教学中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能力的调查分析,确切掌握影响大学物理有效教学的主要因素,并针对影响有效教学的教师教学行为因素,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三方面入手,提出改善教学效果的几点建议。

2.教学现状调查。

为了确切掌握制约《大学物理》教学效果的学生学习方面的因素和教师教学方面的因素,采用了问卷调查、教学观察、教师访谈这三种方式进行调查研究。此次调查共发放问卷300份,收回293份,有效问卷285份。问卷标题是“新建本科院校大学物理课程教学问题探析调查问卷”,共有20道题目。回收问卷以后统计每个选项被选的次数占有效问卷总数的比例。统计结果显示:课上认真做笔记的占到18%,课前积极主动复习的只占到10%,经常性逃课达到了31%,能自觉做到查阅课外相关书籍的只有42%,课下能发现问题并及时和老师、同学讨论交流的仅有17%,这些数据都表明新建本科院校的学生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兴趣不浓厚;只有10%的学生能将大学物理的知识与实际的生产应用联系起来,认为学习《大学物理》有利于专业课学习的刚达到30%,表明学生只是为了考试记忆死记硬背知识,不能做到学以致用;实验次数调查显示出新建本科院校《大学物理》实验安排的极少,甚至有一半的没有实验安排,这表明了新建本科院校对大学物理实验课的重视程度不够;有一半的教师上课提问的次数只有1、2次,师生交流较少;50%多的教师的上课只是纯粹的板书、讲解,很少使用ppt多媒体教学,而有67%的同学希望《大学物理》的课程可以在多媒体教室进行,46%的同学希望老师在讲解时可以配合演示实验。通过听课的方式进行教学观察并做了详细记录。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教师教学中存在的主要现象有:部分学生利用这节课去学习一些自己感兴趣的科目,有的甚至埋头玩手机或者睡觉;有些教师在讲课时只顾说明自己要讲的内容,几乎不提问题,甚至没有眼神的接触,语调平缓,重点也不够明显;一些老师只是照本宣科,既不帮助学生将知识与实际生产相联系,也没有考虑到学生学的专业;教师提问时,对学生回答的评价反馈极少。选择了4位教师作为访谈的对象。访谈内容主要包括上课的习惯、学校的管理及所提供的教学资源等几方面。具体内容有参加学术交流的机会多少、认为影响《大学物理》教学效果的主要因素有哪些、用什么方式来评定学生的平时成绩等11个具体问题。三种调查方法的'结合使调查结果更全面、更具体,为确切掌握制约《大学物理》教学效果的学生学习方面的因素和教师教学方面的因素奠定了基础。

3.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分析问卷、课堂观察和教师访谈后,找到了在新建本科院校的《大学物理》教与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学生在学习中的主要问题有:学习动机不强,无明确的学习目标;学习兴趣不浓厚,对《大学物理》不够重视;学习意志薄弱,遇到困难时,没有足够的毅力和勇气来面对。教师在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第一,教学内容不丰富,过于陈旧,千篇一律。教学内容对经典物理学涉及过多,基本上没有结合学生所学专业的特点和要求进行增减。第二,教学方法落后。教师在课堂上多采用讲授法加板书,教师为主导的填鸭式教学,枯燥乏味;第三,实验课欠缺,且与理论课的联系脱节。有些专业没有安排相关的实验课,即使有实验课也多为验证性实验;第四,教学评价体系不科学。主要依靠终结性评价,如期末考试和实验报告来决定学生成绩,不能准确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物理学习能力;第五,教师普遍缺乏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师参加教学培训、学术交流的机会少,使教师无法及时了解先进的教学理念。

4.提高教学效果的几点建议。

(1)丰富教学内容。教学内容不仅包括经典物理学,还要不断引入物理学前沿领域最新科研成果,大量篇幅讲述物理学与化学、生物学等学科之间的联系;要适当选取教学内容,与其专业特点紧密结合。只有充分考虑到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才能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2)教学方法、手段多样化。教学要多采用讨论式教学、探究式教学、教学工作坊等形式,注重学生的形象思维以及学生对经验事实的归纳与综合。要多采用多媒体等现代的教学方式,灵活的使用多种教学手段。(3)重视物理实验教学。要在验证性实验的基础上,增加科研性课题实验,切实提高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4)完善教学评价体系。学生成绩要对学生整个课程的学习进行综合评价,包括:学生实验操作、实验报告、学习报告、学生课堂讨论发言、独创性的见解以及某讲座的学习报告等。(5)提高教学理论水平。实现有效教学需要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教学策略、教学效益、可测性和量化和反思的意识。学校要为教师多提供相关的学术交流、教育培训的机会,帮助老教师去除陈旧的知识结构,了解前沿的成就,接受新的教学理念。

5.小结。

通过问卷调查、教学观察、教师访谈这三种方式进行了调查研究,明确了制约《大学物理》有效教学的学生学习方面和教师教学方面的因素,并针对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提高教学效果的五点建议。希望所提建议能够有力地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和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大学物理课程改革研究(模板19篇)篇十

长期以来,老师与学生处于播音员与听众的角色,课堂教学的低效表现在教师的反复讲解费神,学生反复倾听乏味,反复考试成绩低下信心不足。怎样能让所有的学生动起来,学有所得,学有所乐,学有所成,使课堂达到高效,给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都提出了一个新的课题。笔者在几十年的中学物理教学路上一直不懈地探索着、总结着,改变着教育教学方法,经过自己的实践与反思,终于明白怎样的课堂才是高效的。在对现有的高效课堂理论学习的基础上,打破事先制订好的教学案教学的束缚,提出自己新的观点,高效关注的不仅仅是物理教学的速度快、容量大,更重要的是学生自己解决了多少个物理问题,有多少个学生自己解决了应该解决的物理问题。

一、物理高效课堂的界定。

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物理知识的积极性。在一定程度上,相信物理知识是学生学会的,不是教师教会的;应用物理知识的能力是学生练出来的,不是教师讲出来的。

二、物理课堂教学效率的界定。

衡量物理课堂教学效率有三个主要要素:一是物理教学时间,二是物理教学任务量,三是物理教学效果。物理课堂教学效率不是单方面的,而是以这三个要素为基础。因此物理课堂教学效率应在教师、学生、时间三个层面进行定义。

大学物理课程改革研究(模板19篇)篇十一

【论文摘要】本文通过对目前我国普通高校女生体育课教学现状进行分析,提出女生体育教学改革应从教材、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成绩考核几个方面入手。

【论文关键词】普通高校;女大学生;体育课;对策。

随着《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颁布实施,高校学生连续的扩招形势下,我国高等教育逐渐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现行的体育教学不适应新的教学的需求,体育课程教学改革,尤其是女生体育课程的改革非常紧迫。笔者就结合我校情况,就目前普通高校女生体育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改革对策进行探讨,为高校女生体育课程改革提供理论参考。

大学物理课程改革研究(模板19篇)篇十二

(一)取得的成绩。

小学语文教学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取得了不少的成绩,主要表现在两大方面: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首先,教师的教学。在教育不断面向现代化、面向现实的情况下,新课改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教师们对自身的认识也越发清晰,不断根据现实需要通过自主学习、参加培训、进入高校深造等多种方式进行弥补,包括知识储备、教学方法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其次,学生的学习。传统的教学中,学生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受体,新课改背景下,教师通过主动学习,弥补自身的不足,积极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的实践中来,逐渐改变这种状况,相比之下,学生的学习兴趣日益高涨,学习成绩提高效果明显。

(二)存在的问题。

首先,教学内容与生活联系不紧密。语文学科的主要目的是教会学生识字、读文、表达,因而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较广泛。而小学阶段的学生生活经历极其有限,处在对社会、事物认知的初级阶段,这个阶段学生的成长需要通过生活引导学习,将学习与生活有机联系起来,才能有效促进学习。而小学语文教学的内容中,很多内容与小学生的生活并不相关,对他们的成长来说,益处不大,并且以他们的经历很难体会出其中的真实感情。其次,教学组织的形式化倾向严重。新课改要求教学中学生的主动参与,因而很多教师根据要求,在教学模式、教学方式、教学组织形式上进行了诸多努力,逐渐改善了传统的单一主体的教学模式,但是这些教学模式形式化倾向较严重,并未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学生主体地位。最后,教学评价体系落后。新课改的深化,教师们针对教学做出了巨大的努力,但是评价标准仍未得到改变,成绩仍然是评价学生学习、教师教学成效的唯一目标。这种教学使得教师、学生、家长追求的目标明晰,但并未对学生的长远发展作出考虑。如语文考试中主要考察的是学生汉字拼写、造句、阅读、写作上的能力,而且各个部分的分值并不相同,教师、学生很可能对某些分值不太高的部分如写作缺乏足够的重视,长而久之,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便未得到足够的发展。这种单一的评价模式对学生的长远发展极其不利。

(一)选择合适素材,教学回归现实。

小学语文教学应当贴近生活,在实际教学中,选择的教材中难免会出现与学生现实生活不相干的`内容,作为教师,我们应当大胆地对教学内容进行筛选,选取贴近学生生活、积极向上的内容进行教学,而避开那些陈旧、沉重的教学素材,利用身边的素材、网络资源等有效挑选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贴近学生生活、便于学生理解的素材进行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效。

(二)提高教师素养,切实落实学生教学主体地位。

学生的主体地位未得到完全的实现,最主要的原因是教师在改善教学方法时尚未领会教学方法的真谛,因而要切实提高教师的素养,切实落实学生的教学主题地位。首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牢固树立双主体的教学理念,做好思想上的准备工作。其次,要切实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技能,如进行教学专业培训、请相关专家进行专题讲座等方式,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和水平,增强教学方法的运用能力。

(三)多样化评价方式,全面提高学生能力。

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有效的表达能力,包括书面表达和口头表达,因而,语文教学的评价目标不能仅限于考试的分数上。分数作为教学评价的指标之一固然具有其现实意义,但语文学科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学科,因而也要适当采取应用型地评价形式,如举行辩论赛、作文比赛等方式,多样化评价,加强对学生多方面能力的培养和训练。

三、总结。

总而言之,小学语文在学生的人生教育中占有不可忽视的地位,作为小学教师,我们要深刻认识到现阶段的教学现状,反思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全面提高自身的素养,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最终目标,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确保教学与现实相结合、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确保评价方式多样化,全面实现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

大学物理课程改革研究(模板19篇)篇十三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越来越重视全民在艺术、审美等方面的素质培养。近年来,作为高艺术素质人才培养基地的高校艺术教学备受重视,其中的高校声乐教学改革自然也不例外。为了培养更多优秀的声乐人才,必须紧跟时代步伐、积极改革传统声乐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从而提高高校声乐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我国高校声乐教育现状。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认识到了教育的重要性。在对子女的教育中不仅希望子女掌握书本知识,还注意陶冶子女的情操和艺术修养,希望子女走向社会上后更具有竞争力,所以现在艺术类学生逐渐增多,其中大多数学生选择了声乐这门艺术。目前各大高校不断扩招,艺术生的门槛变低,在艺术学院中音乐专业的学生人数增长最快。高校的音乐学院不仅是为具有音乐天赋的人才提供教育,同时也为音乐爱好者提供学习的平台。然而,由于学生的基础差异大,对音乐的敏感度更是参差不齐,导致了高校教学不能顾及到每一位学生。随着音乐学院人数的不断增加,高校教师资源缺乏不能满足高校学生的需求,影响了高校音乐教学的质量。目前高校的音乐教学器材不能做到学生同时使用,影响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练习,严重影响高校人才质量。

二、高校声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声乐教学目标定位不准确。

高校的声乐教学分为两类:一类是师范学院中的声乐系科,一类是音乐学院中的声乐系科。然目前高校的声乐教学课程,关注的都是培养学生的演唱技能和表现力,往往忽略了师范学院中的声乐系科,不仅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演唱技能和表现力,还要懂得如何培养他们将来的学生去拥有演唱技能和表现力,也就是说,这一类学生更重要的是学习歌唱的教学方法。而另一类音乐学院中的声乐系科,则主要关注的应该是学生的演唱技能和表现力以及在声乐表演中审美能力和艺术情感的培养。教学目标设置的偏差会对学生的学习和将来的工作造成影响。

(二)教学内容不合理。

高校声乐教学的根本目标是为国家培养更多优秀的声乐教育人才和声乐表演人才,培养出的学生要么具备扎实的声乐教学理论基础和较强的实践能力,要么具备极强的舞台表演实践水准。传统的声乐教学模式存在一定的弊端,而许多高校没有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革新,严重影响高校学生的未来发展。所以,根据系科特征、教学目标,准确制定教学内容显得尤为重要,而一味地讲传承和借用,已不适合现今的专业性极强的学科发展。为学生的未来提供对症的教育,非常重要。

(三)课堂教学方法落后。

长期以来我国高校艺术教育落后于发达国家,传统的教学方法越来越不能适应社会发展需要。高校声乐专业学生的基础知识和音乐天赋存在较大差异,不能一味采用传统的一对一的教学模式。如赏析音乐会作品,讲解舞台表演方式可用多媒体大课;根据学生不同的声音条件、不同的歌唱基础开设小班课讲解发声技术;表演实践课可以在演播厅,定期让学生一个个上台表演实践,同时结合教师的分析讲解,并用多媒体对比播放名家的表演……现代的网络教学、多媒体教学方式要充分的运用,使教学更为方便有效。

(四)忽视专业知识的扩展。

高校声乐系在课程设置上过分注重学科的深度和专业性,忽视了声乐学科与其他学科的关联性。教师也都来自各大高校音乐专业,所以在他们的'教学生涯中会过分注重本专业知识的传授,不一定能将与音乐、声乐相关的知识传授给学生,所谓“功夫在诗外”,从而使学生学习的内容贫瘠,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

(五)声乐教师综合素质低。

良好的声乐教学、声乐表演不仅需要唱歌技能,还需要极高的审美能力和诗词歌赋、文史地等多方面知识,这对高校声乐教师的声乐演唱技能、声乐教学方法以及良好的文化素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他们必须拥有专业知识、舞台技巧、综合文化知识三方面能力。声乐教师的能力决定了高校声乐教学的质量,所以必须切实提高高校声乐教师的综合素质。

三、高校声乐改革与发展。

(一)明确办学目标。

高校的办学目标是否准确决定了高校声乐教学质量的高低。想要促进高校声乐教学的进步必须要设立明确的教学目标。同时在对高校声乐教学的改革中,首先要明确高校声乐培养人才的目标。高校声乐教学除了培养学生的演唱能力,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高校声乐教学中要坚持以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为目标,保证高校教学理念与社会发展需要相适应,使得声乐教学不仅帮助学生掌握了专业知识,还陶冶了学生的音乐情操,促使学生在声乐上拥有专业技能,在素质上有全面的提升,适应当今社会发展需要。

(二)加大教学模式改革。

声乐是一门技术性和艺术性融合的课程,其教学需要教师与学生高度配合。除了传统教学模式中的一对一的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还可以借助现代科技将多媒体教学运用到声乐教学中,利用网络为教学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高校声乐教学中可采用灵活的教学模式,如“大课”“小组课”“实践课”……提高学生的兴趣,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采用灵活的教学模式是实现代教育中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不仅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僵硬、上课氛围沉闷等问题,还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培养学习兴趣、开阔学生视野,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三)加强教师培训,更新教学观点。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的声乐文化越来越丰富,为此高校应积极更新声乐教学理念。既要继承和弘扬我国传统优秀声乐文化,又要吸取外来现代化的教学理念,“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逐渐完善我国高校声乐教学。高校应鼓励声乐教师外出学习,为教师提供资金上的支持。高校与高校之间可以定期举行交流会促进教师之间的学术交流和教学方法的探讨,以提高高校的声乐教学质量,使学生更好的掌握专业知识、演唱技巧,从而促进个人的全面发展。

(四)加大教学方法改革的力度。

高校声乐教学方法是教学质量的首要保障。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在此基础上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以适应学生全面发展需要。规范教学模式是为了教学内容更好的传达服务的,教学模式的制定要紧紧围绕着教学内容,同时可以借助现代科技丰富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或模拟教学等多种形式教学方法来提高高校的教学效率。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高校的各种现代化教学设施也日益完善,教学方法的制定也要越来越科学合理,为社会培养跟多优秀人才。

(五)重视实践教学。

首先,在声乐教学中要充分认识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学生在掌握理论后不多实践是很难掌握抽象的理论的。声乐学习中需要学生对发声方法有深刻的感悟,所以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重视实践,使学生在实践中找到对声乐的正确认知。其次,高校声乐教学中应鼓励学生独立创造,提高个人的音乐艺术魅力。同时要求学生充分利用假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如中小学的教学或者商业演出等,了解社会需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六)培养学生独立创新力。

声乐教学改革的重点应该是提升学生的创新力,促进我国声乐的进步,所以在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引导学生主动探索问题、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主动获取声乐知识的能力,只有这样高校培养的人才才能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学生才能在严峻的就业中更具有竞争力。

四、结语。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高教声乐教学也需要与时俱进改革创新,才能满足社会对人才的要求。高校的教育改革作为我国教育改革的关键性内容必须紧跟时代步伐做出革新,高校声乐改革需要高校全体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制定出正确的教学目标和科学的教学方法,注重学生自觉学习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从而提高高校声乐教学的质量。为社会培养出具有竞争力、实践力、创新力的优秀人才,自觉承担起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重任。

参考文献:

[1]李萌.探寻高校声乐教学改革发展的新思路[j].戏剧之家,,(13):186+231.

[6]胡晓迎.民族高校少数民族声乐艺术传承与发展研究[d].北京:中央民族大学,.

大学物理课程改革研究(模板19篇)篇十四

摘要:高校早操制度曾对增强学生体质发挥了很好的作用,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重复同样内容的广播体操,造成了早操形式和内容的陈旧机械,无法激发当今大学生养成早起锻炼的欲望。

文章分析了早操不能令人满意的现状及原因,探究其在高等院校推广落实的办法和对策。

关键词:早操现状改革。

早操人们通常理解为广播体操。

我国从1951年颁布第1套大众广播体操开始至已颁布了9套大众广播体操。

广播体操,对我国群众性体育活动的开展曾起了重要作用。

1广播体操的过去和现状。

1.120世纪50年代至90年代初广播体操的回顾。

从20世纪50年代初期到90年代初期,广播体操是我国大众体育的中心内容。

当时由于经济条件所限,经费不足,体育器材、设备有限,开展其它体育运动项目困难很大,而普及广播体操要求条件较低,只要有一块空地就能开展,不需要昂贵的器材和复杂的设备,故而广播体操非常普及。

在当时的群众性体育活动中,占有绝对的主导地位,那时,每天早晨和上午10点钟左右全国各地大街小巷、各行各业、特别是学校做广播体操的人群到处可见,放广播体操的喇叭声此起彼落,非常壮观。

广播体操作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固定节目,每天需要向全国播放几次。

在那40多年中,广播体操是全国人民,尤其是大、中、小学生参加体育锻炼最基本、最主要的内容和形式,已成为学校教育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以广播体操的普及程度,每天参加做操人数的多少,做操质量的优劣作为衡量、评选每个单位群众性体育工作开展的好坏,是大家公认的条件。

只要广播体操坚持天天做、质量高就有可能评为省、市甚至全国的开展群众性体育工作的先进单位。

在那些年代里,广播体操曾在普及推广大众体育上发挥了巨大作用,对增强人民体质,提高人民的健康水平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1.2广播体操的现状不能令人满意。

对我国群众体育起过重要推动作用的广播体操,而今除了大、中、小学校还坚持做外,对于广大群众来讲已成为遥远的事情了。

就是目前仍坚持做广播体操的各级各类学校,广播体操也早已成为大多数学校体育工作中最难组织、费劲最大、效果最差的部分。

做广播体操不管大、中、小学,都在作息时间上有明确严格的规定,要求天天做,有强制的因素存在。

但实际效果比较差,许多学校,不少学生做广播体操时,随随便便,马马虎虎,懒懒散散,吊儿郎当,迟到缺勤的现象也屡见不鲜。

时间一长学生们牢骚满腹,教师管理也非常困难,如果哪天因故宣布不做广播体操,那天早晨操场上绝对不会出现自发做操的学生,当天睡懒觉的学生一定多了,吃早饭的学生肯定少了,上午第一节课迟到的学生成倍增加了。

长期以来,学生对多年重复做同一套广播体操感到厌烦,“出工不出力”是各校做操的普遍现象,“应付差事”是学生的普遍心理状况,学生做广播体操纯属不得已而为之,是典型的被动体育已是不争的事实。

1.3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分析。

1.3.1人们生活水平提高。

体育观念发生着变化。

当前国家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物质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对健身运动的需求也在不断的变化。

随着我国体育事业的腾飞,以前只是少数专业运动员参加的运动项目,现已普及到人民大众。

体育活动内容的丰富,项目的增多,使得统一集体性的广播体操越来越不能满足群众,特别是广大学生对体育锻炼日益高涨的需要。

1.3.2广播体操的基本特征,造成了一套操很难满足所有参加锻炼人的需要。

由于受做广播体操对象年龄跨度太大和人数过多等因素的限制,形成了简单的徒手动作整齐划一的队形,鲜明、较慢的节奏是广播体操的基本特征。

目前全国做的第9套广播体操,整套广播体操用时不长,动作舒展,节奏较慢,动作少,重复次数多,比较简单容易掌握,有一定锻炼价值。

但对学生,特别是对青年大学生来讲,长期做运动量不大,动作不够新颖的第9套广播体操,已不能满足他们喜欢的能体现娱乐、休闲、力量、健美、个性的体育活动项目。

2提高早操效果的对策。

早操作为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反映学校师生精神面貌和学校管理水平的一面镜子,是学校体育教学工作的延伸与补充。

各兄弟院校之间,早操只有做的好坏之别,做的质量优劣之分,没有哪个学校不做早操的。

也就是说现阶段所有学校既不管学生愿不愿做早操,也不考虑做早操的实际效果如何,各校必须天天坚持做,本院就是这样要求的,学生春夏秋冬也是这样执行的,但做操的质量一直不很理想。

多年来学院领导和学生处及体育部教师想了许多办法,采取了不少措施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一直没能从根本上改变本院早操的状况。

因为早操存在的主要问题,笔者认为不是组织方法,不是队列队形,而是本院早操的内容,增加一些符合学生自身身体条件和学生感兴趣的项目,从而使学生自觉的参加早操活动。

2.1落实素质教育。

师生共同编制自编操,把自编操作为提高早操质量的“突破口”。

白编操是指根据本班或本系学生的兴趣,爱好和身体条件,编制不同操的一般原则,由体育教师和各班学生,共同创编新颖、独特的武术操、搏击操等。

素质教育要求教师首先要改变传统的教育观点,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2班、系自选式早操。

多年来重复做同样内容的广播体操、造成了早操的形式和内容的陈旧机械,无法激发现今大学生养成早起锻炼的欲望。

本院学生的早操怎么样组织,如何发挥早操的真正作用,笔者认为如果让学生自己选择运动项目,参加早操锻炼效果一定会好。

设想如果每天早操时,各院学生做着自己设计创编的运动量稍大、充满活力突出学院、班级风采运动项目时,那场面何等生动活泼。

2.2.1自选式早操的内容与形式。

根据本院的现有条件,也可以请体育专业高年级学生任辅导员,从学生需要实际出发,根据气候条件、场地器材、兴趣爱好,以班为单位或喜欢同一项目的学生分组锻炼,这样组成的队、组一般来说全身心投入锻炼的劲头更高。

自选式早操应有严格的管理制度,有专门负责考勤的人员、体育教师、有关处室、院领导要督促并不定期的抽查。

2.2.2自选式早操的作用。

自选式早操形式多样,方法灵活,内容丰富符合学生们心理、生理特点,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达到较理想的锻炼效果。

3早操内容安排。

由国家体育局和教育部等单位推广普及的第9套广播体操对于学生锻炼身体,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性,加强集体主义观念有一定作用。

根据笔者的调查表明,学生们开始学习第9套广播体操时也有兴趣并无反感,只是多年多次重复感到厌烦。

如在安排早操计划时不要千篇一律,把包括第9套广播体操在内的多项体育内容交替进行,既包含锻炼效果好、满足学生兴趣的项目,又有动作简单、能培养学生集体精神的内容,让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活动,在兴奋中完成练习,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早操计划表(见表1、表2)。

4合理掌握早操运动量。

适度进行早操锻炼,才能增进健康,否则适得其反,影响一天的学习和工作:(1)早操运动负荷过大,产生疲劳,易影响上午的工作和学习。

(2)早晨空气质量较差,气温低,大运动量锻炼,会对身体产生负面影响。

(3)由于早操多为空腹锻炼,运动时受冷空气刺激,运动量大会引起胃部胀痛和肌肉痉挛。

(4)避免做剧烈活动(脉膊超过每分钟140次以上),早上时间少,如果准备活动不充分,容易受伤。

摘要:应用文献调查法、问卷调查法以及实地访谈法等针对目前体校体操的教学现状开展深入调查,并就对体操教学开展工作有可能产生影响的具体因素进行了分析,结合本次研究分析,最终提出了更新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加强场地建设、增强教师综合素质等改革措施。

最终希望借助于本文的分析探讨,能够引起更为广泛的讨论与交流,并为相关体操教学工作提供一些可供参考的内容。

关键词:体操教学;现状;调查;分析。

体操作为我国体校教育当中的一门主要的传统课程,曾备受人们的关注。

大学物理课程改革研究(模板19篇)篇十五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地方对基础教育课程管理与开发指南》的各项要求,促进我校对基础教育课程的管理与开发,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二、目标要求。

1、全面贯彻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要求,提高课程实施水平和教学质量,形成基础教育课程的地方特色,推动课程研究、管理和开发队伍的建设,提高地方管理与开发课程的能力。

2、以国家课程管理政策、课程计划、课程标准为依据,同时要充分反映我县经济、社会、文化发展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和学生发展的需要。

3、加强课程改革和建设的整体规划与部署,严格管理和规范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充分利用多种社会力量参与课程的管理与开发。

三、开发内容。

地方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地方课程要直接反映当地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需求,有效增强课程对地方的适应性,形成课程的地方特色,为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服务。内容要以地方的历史、文化经济、社会、自然、环境等的研究为主,形成地方课程或地方课程系列,并具有较强的超前性。

根据实际,我校地方课程现阶段开发的主要内容是《文明礼仪教育》、《法制教育》。

四、课时安排。

地方课程课时,1—2年级每周1节,为《文明礼仪教育》;3—6年级每周2节,为《法制教育》、《文明礼仪教育》;根据需要,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可以打通使用。

以上课时是根据教育部课程设置要求和我省实际安排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地方课程、校本课程,既可以分散安排,也可以集中安排,但每学期的总课时不得低于国家规定的标准。

五、开发与实施要求。

1、要将国家课程的实施与地方课程的建设有机结合起来,通盘考虑,统一规划。

2、要根据课程的不同类别,建立以书籍、实物、影像、软件、网络等为载体的地方课程资源体系。

3、在地方课程的实施中,要更多地组织学生开展不同形式的实践活动,促进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同时要始终渗透安全教育。

4、要充分发挥社区、校教研组的作用,鼓励有关人员加强学习,拓宽视野,深入生产生活实际,研究问题,总结经验,创造性地为地方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服务。

5、要处理好地方课程与国家课程、学校课程的关系、课程内容与地方资源的关系、课程学习活动方式中接受与探究的关系以及学生与社会生活的关系等,优化课程结构,切实发挥地方课程的育人功能。

六、管理评价。

1、地方课程的评价形式要多样化,可以对学生进行必要的考试和考查,但要以考查为主。评价要实行等级制。

2、地方课程的评价不仅要评价学生的结果,更要评价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特别是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评价。

大学物理课程改革研究(模板19篇)篇十六

摘要:针对独立学院大学物理课程教学的特点,结合教学实践,提出了四种教学理念,为独立学院大学物理的教学以及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提供了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独立学院。

大学物理。

教学理念。

“理念”是人们对某个事物经过长期的理性思考与实践所形成的理论化、系统化,具有相对稳定和传承性的认识、思想和观念体系。理念是指导人们实践活动的思想依据。教学理念是人们对教学活动的认识,及其对教学活动的看法和持有的基本态度和观点,是指导人们从事教学活动的思想依据。然而,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总是由近及远,由局部到整体,具有某种层次性。人们对教学活动的认识也是如此。因此,我们所要讨论的教学理念,即具有人们对教学活动的一般性认识,也包含对具体课程教学的特殊性的认识。这就有所谓的一般性教学理念和课程教学理念之分。关于一般性教学理念,现在已有很多的讨论。本文欲着重讨论独立学院大学物理课程的教学理念。

根据有关方面的研究与分析,独立学院的学生与其它高校学生相比,主要具有两个方面不同的特点:一是文化基础较差,自信心不足;二是自控能力差,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但他们在思想上却不乏活泼性,热爱参加各种活动。

因此,独立学院的培养目标不同于普通本科院校。它不是培养研究型的人才,而主要是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其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动手技能和综合能力。所以,独立学院的课程教学必须基于以上事实,充分反映独立学院学生的特点与实际。

物理学是研究物质的基本结构、基本运动形式、相互作用及其转化规律的学科。它的基本理论渗透在自然科学的各个领域,应用于生产技术的许多部门,是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的基础。在人类追求真理、探索未知世界的过程中,物理学展现了一系列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深刻影响着人类对物质世界的基本认识、人类的思维方式和社会生活,是人类文明的基石,在人才的科学素质培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1.课程定位及目标。

作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独立学院,技术课程是主体,《大学物理》几乎是唯一的科学课程,它对建立学生的基本科学观念,思维方式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即科学素质的培养起到了至关重要作用。《大学物理》课的教学内容应将知识、能力和素质有机地融于一体,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科学素养,为此大学物理课教学涵盖了以下三方面内容:

(1)科学系统地阐述物理学的基本概念、规律,使学生了解物质组成的概论和多种运动形式的转化及相互联系。

(2)阐述物理学基本理论的建立和发展过程的主要物理思想,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和研究方法,提高学乍的科学素质。

(3)理论联系实际,介绍物理学的近代发展和成就及物理在工程技术中的应用,使学生初步掌握应用物理学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提高分析问(本网网)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

(一)因材施教理念。

针对独立学院学生的特点,应实施以下“因材施教”的策略。

1.充分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促进其智力发展。

这其中,一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心理学中关于兴趣是这样定义的:兴趣是个体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从事某项活动的心理倾向。它表现为个体对某种事物或从事某项活动的选择性态度和积极的情绪反应。人的兴趣是在需要的基础上,在活动中发生、发展起来的。需要的对象也就是兴趣的对象。正是由于人们对于某些事物产生了需要,才会对这些事物发生兴趣。教师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使学生能得到这个最好的老师――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有了兴趣学生才能主动而非被动地学习,学习才能深入。要改变物理课枯燥、死板、严肃、难懂的面貌,使物理课变得亲切、有趣、有吸引力,使学生能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学习。二是要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部分学生学习盲目,无计划,这些不良习惯阻碍了他们的健康成长。为此,教师应经常召开民主生活会,自我检查,自我教育,通过正反典型事例,使学生明白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中,应特别强调良好学习方法的培养,既要授之以“鱼”,更要授之以“渔”。三是要提高学生的自信心。教师平时就要关心每一位学生的成长。对于学生平时所取得的点滴进步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使他们经常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例如,若是平时回答问题回答错了,不仅不能批评他们,而是要给予适当表扬。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肯定和鼓励可以消除其自卑感,逐步扬起自信进取的风帆,促进他们健康成长。

2.根据学生特点推行“个性化”教学。

学生的个性千差万别,教师在教学时,应了解与尊重学生的差异,给予不同个性的学生提供展示自己的平台。教师不能因为学生的气质类型与自己所要求的存在差异就否定他们,甚至打击他们。作为教师,应正视学生之间的气质差异,帮助学生根据自己的气质类型发挥自己的长处,完善自己。比如让沉稳的学生多参与班务的管理和策划,鼓励好动活泼的学生积极参与物理课外实践活动等。

3.突出专业特色,因材施教。

由于学生的物理基础不同,所学专业不同,学生之间不仅有物理认知结构上的差异,还有思维方式、兴趣、爱好等个性品质的差异。在教学中,就必须客观地对待学生之间的差异,尤其要从不同的专业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提出不同的教学目标,实行真正意义上的因材施教,以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个学生的学习潜能。

(二)突出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的理念。

大学物理作为高等院校理工科各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方面具有其他科学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为了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物理思想和方法教育的渗透。

物理学理论的形成和发展,是科学的思想与科学的方法论相结合的结果。巴甫洛夫认为:“重要的是科学方法、科学思想的总结,认识一个科学家的思想和方法,远比认识他的成果价值更大。有了良好的思想方法,即使是没有多大才干的人也能做出许多成就。如果思想方法不好,即使有天才的人也将一事无成。”

在大学物理教学中,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物理思想和方法的渗透,是提高学生智力水平、培养科学素质,逐步树立科学世界观、促进学生发展的重要途径。比如:在大学物理教学过程中,通过向学生讲解“质点”的概念从而进一步介绍理想化模型的思想和方法,不仅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质点”的概念,还可以让学生深刻的领会到:理想化模型作为从简单研究过渡到复杂研究的一种手段,是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利用理想模型方法,能够排除非本质因素的干扰,舍弃次要因素和无关因素,突出反映事物的本质特征,从而使物理现象或过程得到简化和理想化。“质点”是学生在大学物理教材中接触到的第一个理想化模型,此外“刚体”、“弹簧振子”、“理想气体”“点电荷”、“匀强电磁场”等都是理想模型。在课堂教学中,通过这些概念的教学,渗透理想化模型的思想和方法,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思想和方法,培养科学的抽象思维能力,同时也为以后更深入地学习和研究做好思想和方法上的准备。

2.科学精神教育的渗透。

所谓科学精神,就狭义而言,是指科学家从事科学研究所表现的精神和态度,主要包括质疑精神、求真精神、创新精神和实践精神。在物理学中,很多自然规律的揭示、基本理论的建立,都很好的体现了科学家们所具有的这些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在大学物理学教学中,教师适时地介绍物理学家的故事,引导学生学习物理学家的科学精神、科学方法和心理品质。如在量子论的诞生和发展过程中,许多物理学家如普朗克、爱因斯坦、德布罗意、玻尔等敢于假设、敢于类比、敢于联想和联系、敢于创新,从而对物理学乃至整个自然科学做出了里程碑式的贡献。在物理学的发展过程中,有很多这样的发现和创造,这本身对学生就是一种激励。将科学精神教育渗透到教学中,能使学生受到前辈物理学家科学精神的感染,培养他们的良好品德,这样,学生就不会在遇到困难时退缩不前,就可以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3.创新能力的培养。

我们认为,在教学中,不仅要注重传授知识,更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不仅要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更要注重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培养。成立物理兴趣协会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重要的作用。该兴趣协会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

(1)组织学生组成科技创新兴趣小组加以辅导,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进行小发明、小制作。最后以小论文的形式表现成绩和心得体会。

(2)设立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科普知识讲座栏目。科技知识与社会发展、生产、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在举办科技讲座时,要认真选择材料,或根据有关资料撰写讲稿,根据平时收集的材料,利用活动课分班级或集中学习,可以收集航天技术、通信技术、空间技术等材料进行专题介绍。

(3)组织社会调查活动。

作为物理知识的延伸,在社会调查活动中,学生可以利用教材中的知识,结合实际去解决生活和生产中的实际问题。

(三)物理教学为专业教学服务的理念。

基础课与专业课相结合,这已经是现代高等教育中必须考虑的问题。把物理课与相关专业有机结合起来教学,加强了各学科之间的融会贯通,使学生学到的是一个知识的结合体,而不是纯粹的物理理论知识;接受到的是较新的科技信息,而不是相对陈旧的知识体系,同时也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的学习方向更加明确,知识的应用更加有效,对专业的了解更加立体。

1.根据专业制定不同的教学计划。

在查阅开设大学物理课专业的课程设置的情况下,找出与大学物理课相关联的科目和课程内容,有针对性地调整大学物理课对该专业的授课计划,在保证基本的大学物理教学体系的情况卜.,根据专业特点进行不同内容的教学侧重,为专业的后续课程做好必要的理论铺垫。其次,可以在5%左右的`学时中加入专业单元,对不同的专业作不同的选题,选题方向为当代物理技术与专业结合的应用成果。

2.采集与专业相关的素材,充实大学物理教学。

参与专业方面的实验和实践,了解专业的教学实习和生产实习,了解学生毕业后所要从事的工作领域和专业方向,采集多媒体素材,购入并自组典型的演示仪器,结合大学物理课的内容充实相关实例,将此施入教学中,全方位,立体化的进行大学物理教学。

(四)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理念。

1.与日常生活实际结合。

物理学是在日常生活中最普遍接触和应用的科学。生活中,处处离不开物理,不论是吃、穿,还是住、行,物理已经渗透到生活的各个角落。正所谓“物理,物理,万物之理”。因此,物理学知识的获得不仅仅局限于课堂,而生活中的观察,体验也是获得物理知识的重要途径。

(1)通过生活中的观察去理解和获得物理知识。

生活中,千姿百态的物理现象时刻在我们身边发生,这些现象每时每刻都刺激着我们敏感的神经去关注和了解它们。这样就要求我们有善于观察的能力,观察是我们从生活中获得知识的主要手段。

例如:在生活中,我们经常戴橡胶手套洗衣服,当我们把手放入水中的时候,我们会发现原本宽松的手套竟然被水紧紧地“压”在了手上,就像是抽出空气的气球一样“缩”了起来,这是为什么呢?通过观察我们提出了疑问,那么我们观察同样的手套放入不同的液体中会产牛什么现象呢?在反复试验中,我们观察到橡胶手套在不同液体里都有不同程度的“萎缩”。那么我们大胆的猜想:液体对放入其内部的物体有压强的作用。并且得到在同一液体里深度越深,液体压强越人;不同液体的同一深度,液体密度越大,液体压强越大。即液体内压强与液体的密度和深度有关。

(2)通过生活中的亲身体验去掌握物理知识。

在我们的身边其实有许多不经意的小事,只要我们留心注意去体会就会发现其实里面蕴含着许多物理知识。甚至我们看到的不可思议的现象有时也蕴含着很简单的物理道理。

例如:在春节联欢晚会上,著名魔术大师刘谦表演了“念力驱动物体移动”的魔术,他把一包番茄酱放入装满水的矿泉水瓶子里面,盖紧瓶盖后,他运用强大的念力驱动瓶中的番茄酱袋上卜.移动甚至让它静止于某个位置。其实,揭开谜底,所有的一切“魔力”其实都源于浮力的原理。

2.与工程实际结合。

将理论与工程实际联系起来,在实践的基础上学好物理。很多物理知识都来于生产生活,反过来又指导我们改进生产生活。因此,其知识实际上与生活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如能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相结合起来,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收到更好的学习效果。例如,在讲多普勒效应时,教师除了讲解这一物理现象的理论知识外,还应对这一理论的应用加以介绍。多普勒效应的应用是非常广泛的,如高速公路监控车速的雷达也是运用了多普勒效应的原理;还有现在军事导航系统中的全球定位系统功能的实现,也是与多普勒效应的应用分不开的。

3.基础理论与前沿领域相结合。

在重点讲解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基础上,也可向学生适当介绍当今物理学发展的前沿问题。例如:基础联系前沿的有:逃逸速度――黑洞;(本网网)动量守恒――中微子的发现;万有引力――脉冲双星、引力波等。学生对科技前沿问题很感兴趣,会提出各种问题,进行更进一步的探讨,从中也对学生进行了严肃的科学态度、严谨的科学作风和严密的科学思维方法的培养和训练。

在物理教学中,教师既要强调物理教学的基础性,又要注意它的时代性和前沿性;既要深入揭示物理规律的内涵和意义,又要适当联系它在高新技术中的应用。使学生觉得物理学新颖、深刻、有用,从而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

本文在对独立学院大学物理的课程教学作了全面概述的基础上,提出了独立学院大学物理的教学理念,并全面而深刻地论述了四种教学理念。笔者在教学实践中运用这些理念进行火学物理课程的教学,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这对探索独立学院大学物理教学有一定的借鉴作用,并为独立学院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提供了现实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3]李金钟等.论大学物理课程的教育功能.职教天地,2008,10。

[4]叶奕乾,祝蓓里.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5]李献林.成功教育视域下的因材施教.晋中学院学报,,26。

(作者单位:华中科技大学文华学院基础学部)。

大学物理课程改革研究(模板19篇)篇十七

中药学历史十分悠久,是我国几千年来广大人民智慧的结晶。中药在古代开始被用来治疗疾病、调养身体等。中药与西药相比作用温和,副作用小,见效较慢,对治疗某些疾病十分有效,以此被广泛应用。中药中还有一些保健性能的药物,例如,人参、灵芝等,有强身健体、调节气色的作用。中药文化十分博大,需要广大学子进一步学习与研究,努力将其发扬光大。但是,目前在中药学的教学中普遍存在着一些问题,笔者对其进行了深刻的分析并提出了一些有效的措施。

(一)教学方式枯燥。

众所周知,在中药学的学习中需要记忆的知识有很多。然而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方法比较枯燥,常常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将知识在课堂上传授给学生,然后要求其理解与记忆,这种方法十分枯燥且效果不佳。学生常常在学完知识后就逐渐忘记,而且经常性地将不同的知识混淆,以致于很简单的知识也需要花费很长的时间才能完全掌握。因此,中药学教学效率低,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学生在学习中不能正确地掌握学习方法,学习态度也逐渐变差。

(二)教学方式落后。

中药学的教学方式还比较落后,教师没有将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引入教学中,学生不能够直观地认识到各类药物的形态。教师在中药学的教学中只是单纯地传授课本上的知识,没有将中药的进展研究传授给学生。所以,学生普遍缺乏创新意识、刻苦钻研意识,不能清楚地了解中药学的发展前景。中药学的进步与发展,还需要广大学子不断努力,上下求索。中药学的学生缺乏研究意识,不能清楚地认识中药学的发展,造成了中药学的研究停滞不前。

(三)教师的评价方式不当。

中药学的知识体系十分庞大,教师往往通过成绩来评价学生,这会影响学生的进步与发展。学习的结果固然重要,但是过程也不应当被忽略。在学习中掌握了良好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对学生今后的发展至关重要。目前教师在中药学的教学中过于看重学生的学习成绩,影响了学生学习水平的提高。所以,对中药学学生评价方式的改变势在必行。

(四)缺乏中药的实验研究学习。

在中药学的教学中,教师只注重课本上知识的传播,没有考虑中药学实验的重要性。教师利用几乎全部的.时间来讲授课本知识,没有给学生留出时间与空间进行实验探究。于是学生在学习中缺乏独立思考能力、探究能力等。同时,学生也没有形成良好的动手操作能力,养成良好的情感态度。因此,中药学的发展受到了阻碍,研究进程十分缓慢。通过对学生在中药学中学习现状的分析,笔者了解到中药学的教学课堂还比较枯燥,教学方式也比较落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比较差,学习范围还十分狭隘。笔者提出了一些建议来改进中药学课堂教学,以提高教学效果。

二、中药学教学的改进措施。

(一)改进教学方式,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在中药学的教学中,教师应积极改进教学方式,让学生在课堂上积极主动地学习知识。在中药学的课堂上,教师应多留给学生一些时间进行自主学习,指导他们与其他同学进行讨论来提升自身的知识水平与学习能力。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参观一些中草药的种植基地,切实地了解中药的种植方式、形态特征等,以此来提高学生对中药的认识,同时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中药学的教学效果。在中药学教学中,教师还应当留出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进行实验探究,了解不同药物的形态、气味,探究其作用效果等。在实验操作中,学生的基础知识也会得到巩固与提高。

(二)构建清晰的教学体系。

中药学的知识很多,而且很零散,教师在教学中往往没有清晰的教学思路,以致于学生常常将所学的知识混淆,不能正确地掌握知识、运用知识。教师应将中药学的知识划分为不同的章节,然后构成清晰的教学框架,整理出清晰的教学思路,以简洁清楚的方式传授给学生。这样,学生可以在教师井井有条的讲解中获取知识,课堂效果也会事半功倍。教师可以在讲授一段时间的知识后,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在其头脑中形成清晰的知识体系,这样可以方便学生记忆理解知识,进一步提升学习效果与学习能力。

(三)增加中药学研究进程的学习,提高学生的研究精神。

中药学在不断的发展与进步,课本往往是几年前编著的,没有包含最新的研究成果,如果学生单单学习课本上的知识,学习效果就会很差,而且效率低,不能掌握课程的最新研究进程,对学科的认识水平就比较低。同时,学生的研究精神、分析能力也会受到阻碍,不能得到进步与发展。所以,教师应多多关注中药学的研究进程,同时鼓励学生关注中药学,努力学习中药学知识,培养他们勤奋好学的精神,鼓励他们为中药学的进步作贡献。教师还可以为学生讲解一些中药发展进程中的故事,让学生了解促进中药发展的杰出人物,让学生学习其不怕苦、刻苦钻研的精神。教师还可以在课堂上为学生播放一些关于中药学研究的视频,以此来拓宽学生的视野,使其获取更加广阔的中药学知识。

(四)改善评价方式,提升教学效果。

在学生学完一部分课程后,教师会对其进行评价。评价是对教学效果的总结,通过评价学生可以了解自己在学习中的欠缺与不足,通过评价教师可以了解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而及时地调整教学方式,提升教学效果。教师在评价学生时,应当采取多元化的方式,单纯的成绩评价不能反映学生的学习过程与学习状态。首先,教师可以为学生在中药学课堂上的表现进行评分,这样可以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学习,努力进步。评价内容可以包含学生的学习态度、点点滴滴的进步与发展等。其次,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评价自己在学习中的优点与不足,这样学生可以在自我评价的同时进行反思,得到进一步的提高与发展,教师可以让学生为自己的表现进行评分。最后,教师可以利用成绩评价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以此激励他们努力学习与进步。教师可以将三部分评分内容以一定的比例结合起来,作为学生的综合得分,这样的评分方式比较严谨,还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综合水平的提高。

三、总结。

中药学在不断发展,教学方式也需要不断改进。笔者提出的关于中药学教学的改进措施在教学实践中得到验证,十分有效。学生对中药学的学习兴趣有了明显的提高,学生的研究精神,思考水平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中药学的发展之路还十分漫长,需要广大师生共同努力,正确合理地学习中药学,同时积极地关注中药学的研究进程。中药学的研究与进步还需要莘莘学子的努力,将其进一步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4]匡海学.中药学专业人才培养改革问题的思考[j].中医杂志。

大学物理课程改革研究(模板19篇)篇十八

(一)学生基本无演奏基础,专业素质低。

根据我校近几届学前教育专业招生情况来看,学生大部分是通过文化课统考进入本专业,未经过艺术加试的筛选与训练,因此,基本上无二胡演奏基础,并且在音准、节奏等基本音乐素质方面能力较低,为二胡选修课程的教学过程带来一定难度。

这部分学生接触二胡时的年纪都在十八、九岁左右,骨骼的生长基本定型,在手指的控制力、灵活性以及音准的辨别能力和演奏模仿能力上都有所欠缺,但是大部分选修二胡课程的学生都饱含对民族音乐的热情与兴趣,有积极的学习动机性,也为二胡选修课的教学带来一定的动力。

(二)缺乏具有针对性的二胡教材。

现存二胡教材多为以专业音乐院校教学内容为主的作品集,并没有针对学前教育专业特点制定的二胡教材。这些教材专业性较强,涉及到的音乐作品多为传统的.民族器乐内容,在演奏技巧的教学内容和作品的选定上都较为专业化和系统化。缺乏针对学龄前儿童心理成长特点的音乐内容,因此,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应结合幼儿成长特点和心理发展的需要,遵循既简单又悦耳,实用性与速成型相结合的通俗儿童音乐作品进行教学。

(三)改变教学理念,调整教学方法。

学前教育专业中的二胡课程是众多器乐选修课程中的一门专业任选课程,它是一门融合了演奏技巧教学、识谱视奏训练、传统民族音乐文化知识普及的综合课程。

在教学的过程中,不能无视学生本身的专业特点盲目进行“大而化之”的一揽子教学。应针对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需要,根据选修学生的专业能力,结合学龄前儿童的心理需要,选择贴近幼儿生活、朗朗上口、广为人知的童谣旋律作为教学内容。在演奏技术技巧的设置上尽量使用能够通俗易懂,且教学上能够简单、明了、速成的教学内容。

(一)集体课为主、小组课为辅的教学模式。

在课程的设置上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集体课教学为主、个别辅导小组教学为辅的教学模式。“集体课”中,以讲解二胡演奏知识、示范二胡演奏方法、布置作业为主;“小组课”以检查学生学习情况并针对进度的不同进行分组个别辅导为主,为某些专业程度好的学生提供可进步空间,并解决个人演奏技术障碍问题,进度慢的学生依旧学习自己能力范围之内的音乐作品,不同组别中的成员会根据此阶段的学习进度进行灵活调整。这种教学模式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其独立学习与研究、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有利于学生逐渐养成独立解决问题、终身学习的良好习惯。

(二)注重学前教育专业特色,合理设计教学内容。

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应根据当下社会的人才需求对课程培养计划进行相应的调整,做到具有针对性、实用性、科学性的授课内容,培养具有一定幼儿教学能力和管理工作能力的幼教教师。

比如:在安排民族器乐的选修课程时,应找到本专业最为基础的演奏技能与练习方法,培养学生独立识谱演奏的视奏能力,根据学生本教学阶段的心理特点进行相应的教学调整。

对待已存在的问题障碍能够积极解决并深入到实际应用层面,正视本专业课程教学的针对性、合理性、实用性等教学特点。以本专业学生的实际音乐水平为基准线,合理调整学前教育专业课程内容,实现学生学习积极性与社会就业需求相结合,这样才能够使我们的教学方法科学有效,教学效果明显,人才培养目标明确。

(三)构建学前教育专业学习兴趣,培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氛围。

在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选修二胡课程初期,大都饱含学习兴趣与练习热情,每节课的教学内容完成度较高,随着学习内容的逐渐深入,演奏技巧难度增加,学生会有畏难情绪,致使教学效果变得不明显,教学进度逐渐缓慢。

这就需要教师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出发,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尽可能选择学生感兴趣的作品内容、旋律熟悉的音乐作品,这样学生在练习过程中才能够更准确地演奏音准、节奏,乐句的强弱、分句处理,在演奏过程中才有更多的注意力放在乐句的情感处理与音乐审美上。

在教学方法上结合国外学前教育教学法,突出专业特色,例如:利用“奥尔夫教学法”对乐句进行节奏型的伴奏练习,实现身体的节奏感与演奏相结合的练习方法;借用“铃木教学法”进行旋律的模唱、模奏来强化二胡练习的效果;借用“柯达伊教学法”中对民族音乐旋律的重视与借鉴等等。

充分将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课堂所学的理论内容与教学实践相结合,建立学生对整个学前教育专业技能学习的积极性,锻炼学生的音乐学习能力、舞台表现能力、专业技能实践能力。

大学物理课程改革研究(模板19篇)篇十九

税法课程是在我国注册会计师和注册税务师职业资格考试开考后开设的,近二十年来,税法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直接影响税法课程教学效果。

(一)现有教材缺乏时效性,无法满足教学要求。税法具有很强的政策性和时效性,国家为了实现特定的目的,会不断出台新的税收法规,而教材往往跟不上税法的这种变化,造成教材中经常存在一些已经失效或无用的内容。注册会计师税法教材更新快、权威性强,许多高校将它作为教材用书。但是考试用书有个最大的缺点,就是知识点的介绍不够系统全面。

(二)教学方法比较单一,没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税法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然而“填鸭式”教学仍然是目前大多数高校税法教学采用的主要方法。在学时有限的情况下,授课教师为完成教材内容不得不用大量时间来讲解税收政策法规,而没有足够的时间给学生安排丰富的案例,也无法采用启发式教学、情景教学等费时较多的教学方法,使得原本抽象的理论更加枯燥。

(三)实践性教学匮乏,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实务操作能力。实践性教学环节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但目前多数本科院校税法教学恰恰缺少这一环节。对于绝大多数学生来说,税法与自己的生活经验基本上没有什么关联,也就无法通过已往的经验来形成或加深对税法知识的经验结构。如果能在传统讲授知识的过程中增添实践性教学的内容,就可以将直观的经验直接传递给学生,并使学生通过实践与理论的结合,不断地对特定的知识经验进行调整和修正,从而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务操作能力。

二、会计本科税法课程教学改革思路。

(一)注意税改动态,更新教学内容。税法涉及社会经济活动的各个方面,与国家的整体利益及企业、单位、个人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国家和地方政府不断颁布新的税收法律、法规,从而使税法这门课程具有较强的政策性和时效性。为此,在税法教学中,要求教师密切关注经济发展的趋势和税收政策的动态,通过订阅权威性杂志、登陆国家税务总局网站等方法,随时收集时事税收政策信息。通过了解税收改革的动向,时刻保持对经济、税收、高新技术方面政策变动的敏感性,不断更新教学内容,使课堂教学与税务实践保持高度一致。

(二)教学方法的改革。税法的理论性和实务性都比较强,如果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就极易造成内容空洞、枯燥,激发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调动不起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在传统教学法的基础上,我们可注入启发式教学法、情景教学法、对比教学法以及案例教学法等多种现代化的教学方法,以丰富税法教学课堂,提高其教学效果。

1、启发式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就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任务和学习的客观规律,采用多种方式,以启发学生的思维为核心,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促使他们生动活泼地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的实质在于正确处理教与学的相互关系,它反映了教学的客观规律。

在税法教学中,教师应注重结合现实启发学生挖掘税收法律、法规更深层次的含义,引导他们理解税法的立法精神。如为什么要取消农业税?为什么要将生产型增值税改为消费型增值税?为什么要将企业所得税法与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法“两税合一”?为什么近年来个人所得税的起征点一再上调?为什么应税消费税的税目由原来的11种发展成为目前的14种?另外,可结合生活经验和有关常识启发学生理解性地记忆消费税的相关税目。例如,过度消费会危害人体健康的烟和酒,过度使用会破坏生态环境的成品油、鞭炮以及焰火,非生活必需品的化妆品、小汽车,贵重首饰及珠宝玉石等奢侈品,浪费资源的汽车轮胎、木制一次性筷子等,这些都属于消费税的税目。通过启发式教学,学生很容易从根本上将消费税的税目记得非常清楚。

2、情景教学法。情景教学法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尽量为学生提供与专业相关的学习环境与氛围的一种教学活动形式。与传统教学法相比,情景教学方法仍以现行教材为基本研究内容,但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为学生提供与课堂教学内容相关的教学背景,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使税法教学中的各个琐碎的知识点融会到该情景中,使学生身体力行,从而使他们牢牢掌握税法各知识点的.内容。例如,在讲授《增值税法》内容时,通过提供真实的增值税专用发票来讲解增值税的开具和价外税特征;在讲授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应纳税额的计算时结合《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纳税申报表》来讲解一般纳税人应纳增值税额的计算方法和程序,从而使抽象而枯燥的内容变得具体而生动。又如,在讲授《个人所得税法》内容时,可将听课的学生现场分成若干组,每组设定金额相同但发放方式不同的奖金,以此来解释在同样的收入条件下,不同发放方式对于税收负担的影响,从而有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研究《税法》的热情,使课堂教学充满勃勃生机,也使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掌握个人所得税费用扣除及应纳税额计算方法的相关知识点。

3、对比教学法。所谓对比教学法,是指将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或两个不同事物对立面进行比较的一种教学方法。税法中各项法律规定内容多,知识点琐碎,极易混淆。如果不能准确掌握这些知识点,就可能导致税款计算缴纳错误。如果通过把税法中两个对立的知识点进行比较,两者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就自然会比较明显地反映出来,从而有利于学生理解和准确掌握相关知识点。如增值税法和营业税法的征税范围具有一定的对立性,因此在讲授这部分内容时,可以采用对比的方法。增值税的征税范围是在我国境内销售货物或者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以及进口货物;而营业税的征税范围是在我国境内有偿提供应税劳务、转让无形资产或者销售不动产。增值税销售的是货物,而营业税销售的是不动产;增值税提供的是修理修配劳务,而营业税提供的是修理修配劳务以外的劳务,二者征税范围无交叉,相互补充。

4、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法,在案例教学中,教师主要扮演着设计者和激励者的角色而非传授知识者角色,学生则是案例教学的主体。在这种教学方法里,学生可以自由讨论,提出不同的观点,教师最后综合不同的观点进行点评。

由于税法课程知识点多,而且政策变化特别快,每年都有新的税法条款出现,很多条款都是经济生活中的“热点”问题,因此特别适合选用案例教学的方法。通过案例教学,让学生讨论税法课程内容中目前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并进一步诱导学生充分感知教材中的税法理论,使获得的概念更加清楚、结论更加准确、记忆更加深刻。需要注意的是,在实施案例教学时,为了达到预期的效果,教师应该在正式开始集中讨论前一周左右将案例材料发给学生,让学生提前阅读案例材料,查阅相关资料,搜集有关信息,并积极地思考,初步形成案例问题的解决方案,为小组集中讨论做好必要的准备。在小组集中讨论完成之后,教师应该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自行思考和总结,这样学生对案例以及案例所反映出来的各种问题就会有一个更加深刻的认识。

(三)实践教学的改革。

1、积极创造实习机会。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对税务会计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多,但与此同时,许多用人单位反映毕业生缺乏实际操作能力,不熟悉税务工作的基本流程。由此可见,高校教育中学生实习的力度还应进一步增加。

对于多数高校而言,一般要求学生在大四的后半年进行实习。与庞大的会计专业学生数量相比,会计部门和岗位是非常有限的,因此很多会计专业的学生在实习时找不到对口的财务部门,很多学生被安排在其他部门进行实习,使很重要的实习机会基本流于形式。为此,各院系及专业课老师应当积极主动地联系企业、税务机关及其他事业单位,与相关单位进行协调,与他们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保证学生在毕业前都有到财务部实习的机会。另外,由于学生数量多,学生实习没必要都安排在大四后半年。多数会计本科学生大三上学期就学习了税法课程,大二学习了财务会计,因此实习可以从大三的下半学期就开始安排,实习的时间也可以灵活些,比如利用没课的时间或是寒暑假。通过分批实习的方式,大大提高会计专业学生实习的机会。

2、建立税务模拟实验室。税务会计作为一门融税收法律和会计核算为一体的特殊会计,它不仅要求会计人员具备良好的税法理论知识,还要求会计人员具有较强的实务操作能力,以及综合应用税法和会计知识的能力。因此,为了满足税务会计的素质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培养学生掌握各个税种的计算、熟悉纳税申报的基本流程和各个税种纳税申报表的填列。

基于以上考虑,建立税务模拟实验室是提高高校税法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在模拟的过程中,学生可自由组合或由教师分配为若干小组,每个小组各成员再按岗位分别扮演税务人员、税务会计,由他们来轮流演示税务登记、纳税鉴定、发票领购、发票认证、纳税申报、税款缴纳等具体的涉税业务。

三、结语。

总之,会计本科税法课程教学应适应经济环境及社会实践的需求,进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实践等系列环节的改革,提高税法课程的教学质量,使培养的学生具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和较强的实务操作能力,成为能够真正满足社会需求的高素质综合型人才。

相关范文推荐

    小学二年级数学学期教学工作总结(精选16篇)

    教学工作总结是对教师一段时间内的教学工作进行客观、全面、深入分析的一种写作材料。随后是一些教学工作总结的经典范文,希望对大家的工作有所启发和帮助。本学期担任二年

    乌塔好词好句读后感(模板21篇)

    阅读一本书后,写一篇读后感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思考书中的主题和观点,同时也能够记录下自己的感悟和心情。接下来,我们将为大家分享几篇优秀的读后感范文,欢迎大家品读

    高三下学期期末总结(实用17篇)

    学期总结是一个评估自己学习情况的机会,通过总结经验教训,我们可以不断完善自己的学习方法和计划。学期总结是我们每个人都需要写的一篇作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为大家写作

    小班保育员开学工作计划下学期(汇总17篇)

    学期工作计划是我们每个学期必备的一项准备工作,它可以帮助我们明确学习和工作方向。如果你还不知道如何开始制定学期工作计划,可以看看下面的范文,或许能给你启发。

    小学竞选班长的演讲稿一年级范文(21篇)

    演讲稿可以通过言辞和肢体语言来激发听众的兴趣和共鸣。演讲稿范文是演讲者思考和表达的结晶,值得我们认真研究和学习。上了小学,在老师的教育下,同学的帮助下,我各方面

    人事培训心得体会大全(21篇)

    通过写培训心得体会,可以培养自己的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在下面的范文中,作者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受,将自己对培训的理解和体会进行了深入的表达。人事管理是每个公司

    创建学习型机关实施方案(实用23篇)

    实施方案是一个系统性的过程,需要有明确的步骤和时间表。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实施方案范例,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参考和启示。为深入学习贯彻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和“三

    检测业务员工作总结(实用21篇)

    通过每月一次的工作总结,我们可以及时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采取措施加以改进。我们精心挑选了一些写作月工作总结的范文,以供大家参考,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灵感

    围猎行赌者说心得体会(优质14篇)

    心得体会是对学习和工作过程中的得失、成败的反思和总结,有助于我们的提高和进步。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考,欢迎指正和补充。围猎是一项古老而充

    以勇气为话题的演讲稿(精选16篇)

    演讲稿范文是通过文字表达来演示演讲内容的一种方式,它可以展示演讲者的口才和表达能力。如果你正在为写演讲稿而犯愁,不妨参考下面的演讲稿范文,相信会给你带来启发和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