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管理大三课程(模板18篇)

时间:2023-11-15 作者:飞雪工程管理大三课程(模板18篇)

范文范本可以帮助我们发现和分析作品的共性和特点,进而提升我们的文学修养和写作水平。继续往下看,您将能够找到一些优秀的范文范本,相信对您的写作能力提升会有所帮助。

工程管理大三课程(模板18篇)篇一

学习体会公司在不久前开展了关于工程建设施工企业质量管理规范即gb/t50430的学习活动,作为安装分公司安徽片区的人员我参与了此次培训活动,在此次培训过程中,项目经理对新的工程建设施工企业管理规范做了详尽的剖析,以下就是我对新的施工管理规范的学习心得。

作为以制造业为基础的标准,iso9000族标准“机油味”太重,又由于其脱胎于西方的管理学说,在管理语言、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上和国内的工程建设施工企业的管理特点有较大的差异,因此全国建筑企业2万6千多张认证证书里面,贯标和企业实际管理“两张皮”的现象较为普遍。为推动建设企业全面、深入贯彻iso9000族标准,建设部曾先后出台了两版《建筑企业贯彻gb/t19000-iso9000标准实施细则》,20xx年7月又发布了《gb/t19000-20xx质量管理体系专业应用指南建设工程施工》。20xx年10月23日以建设部第725号公告的形式发布了gb/50430-20xx《工程建设施工企业质量管理规范》,并于20xx年3月1日实施。颁布《规范》的目的就是为了规范企业行为,提高建设企业贯标的有效性,提升施工企业质量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和法制化水平。

在内容上全面涵盖了iso9001标准的要求,在条文结构安排,语言表述上,结合施工行业的管理特点,与我国施工行业现行的管理模式保持一致,“本土化、行业化”的特点很突出。

“本土化”概言之就是我们常说的中国特色,也就是政府监督、社会评价、企业约束相结合。《规范》作为施工企业质量管理的标准,适用于总承包企业和专业承包企业(含分包企业),可以作为施工企业质量管理的基本框架和思路,既是认证的依据,也是政府相关部门对施工企业质量管理监督、检查和评价的依据。

把握“本土化”的特点必须注意《规范》在管理语言上的特点。例如:质量管理活动与iso9000标准里“活动”的关系。《规范》的术语“2.0.1质量管理活动”说的是“为完成质量管理要求而实施的行动”,笔者认为这种表述,和iso9000标准里的“过程”应该是一致的。

质量管理制度与程序的关系。《规范》的术语“2.0.2质量管理制度”,明确“应规定质量管理活动的步骤、方法、职责”,这和iso9000标准的“程序”,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行业化”既体现在条文结构安排,语言表述上结合施工行业的管理特点,突出了过程方法和pdca思想,与我国施工行业现行的`管理模式保持一致,还体现在《规范》在iso9001标准上又提出了诸多进一步的要求。例如:

对于工程资料包括的内容及归档要求。《规范》10.5.5条款指出“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管理记录应包括:5、图纸的接收和发放、设计变更的有关记录”;《规范》11.3.3条款指出“施工企业应对工程资料的管理进行策划,并按规定加以实施。施工企业应按规定及时向有关方移交相应资料。归档的工程资料应符合档案管理的规定。”即符合gb/t50328-20xx《建设工程文件归档整理规范》的要求。

对于施工机具的技术和安全管理要求。《规范》6.3.1条款明确“施工企业对施工机具的使用、技术和安全管理、维修保养等应符合相关规定的要求。”

对于合同管理。《规范》7.3条款针对交底要求(如质量、进度、安全、环境保护、工程款支付、结算等),拓展和延伸了iso9001的要求。

对于分包方管理。《规范》9.3.1明确需“验证分包方的主要材料、设备和设施。”总包单位必须对分包方从业人员(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的资格与能力,主要材料(包括水泥、钢材、混凝土),主要设备(包括起重、混凝土泵送、混凝土搅拌、混凝土浇筑、机加工设备等),主要设施(包括脚手架、模板、吊篮和其他重要的临时设施等)进行验证。

对于工程项目施工质量管理。《规范》第十章明确了施工的准备、开工、技术交底、样板引路、施工日记、竣工验收等行业特有的要求。

对于检测设备管理的要求。《规范》11.5与iso9001的7.6比较,增加了对采购和租赁的要求;对设备使用、管理人员要进行培训等。

对于记录的要求。例如《规范》提出的图纸接受、发放记录;监督检查记录;材料、发放记录;施工过程记录等,也是拓展和延伸了iso9001的要求。

编制的施工或服务方案,并据此对分包方的施工或服务条件进行确认和验证”。10.2.2明确“项目经理部应按规定接收设计文件,参加图纸会审和设计交底并对结果进行确认”。10.4.3要求“施工企业应按规定将质量管理策划的结果向项目经理部进行交底,并保存记录。施工企业应根据项目管理需要确定交底的层次和阶段以及相应的职责、内容、方式。”

理解《规范》应特别注意,《规范》只是提供了施工企业质量管理的基本框架和思路,只规定了施工企业质量管理应达到的基本要求,不同类型的施工企业,由于工程产品的不同,除执行本《规范》外,还应执行国家现行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因此“专业化”的特点是由国家现行有关不同工程产品的标准、规范来体现的。

作为iso9001标准在中国的本土化应用,《规范》的条文多处体现了遵法原则。针对审核员考试,ccai也给出培训考核所涉及的法律、法规、规章及其他要求。因此理解《规范》的条文,必须依据遵法原则,明确相关法律法规在《规范》中的体现和要求。针对《规范》条文,个人的理解是重点要关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以下简称《建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以下简称《招标投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以下简称《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以下简称《安全生产法》),《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以及《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的相关要求。

规范》条文里有5处明文提到了“依法”:

“施工企业应依法与施工机具供应方订立合同,明确对施工机具质量及服务的要求”。施工机具是指施工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为满足施工需要而使用的各类机械、设备、工具等,其来源包括施工企业自有、外部租赁和分包方提供等。这里的“依法”指的是依据《招标投标法》、《合同法》、《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此外涉及到需要人员资质的有《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考核管理规则》(gb5306-1985)和《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管理规定》(安监总局令第30号)。例如,《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第16条明确规定“出租的机械设备和施工机具及配件,应当具有生产(制造)许可证、产品合格证。出租单位应当对出租的机械设备和施工机具及配件的安全性能进行检测,在签订租赁协议时,应当出具检测合格证明。”第17条明确规定“在施工现场安装、拆卸施工起重机械和整体提升脚手架、模板等自升式架设设施,必须由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承担。安装、拆卸施工起重机械和整体提升脚手架、模板等自升式架设设施,应当编制拆装方案、制定安全施工措施,并由专业技术人员现场监督。施工起重机械和整体提升脚手架、模板等自升式架设设施安装完毕后,安装单位应当自检,出具自检合格证明,并向施工单位进行安全使用说明,办理验收手续并签字。”

“施工企业应依法进行工程项目投标及签约活动,并对合同履行情况进行监控。”

“施工企业应通过评审在确认具备满足工程项目要求的能力后,依法进行投标及签约,并保存评审、投标和签约的相关记录。”这里的依法,指的是依据《建筑法》、《招标投标法》、《合同法》、《工程建设项目招标范围和规模标准规定》、《工程建设项目施工招标投标办法》、《建筑业企业资质管理规定》、《标准施工招标资格预审文件》、《标准招标施工招标文件》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等法律法规要求。例如《建筑法》第27条规定“两个以上不同资质等级的单位实行联合共同承包的,应当按照资质等级低的单位的业务许可范围承揽工程。”《工程建设项目施工招标投标办法》对招投标的过程给出了详细规定。《工程建设项目施工招标投标办法》第62条规定“招标人和中标人应当自中标通知书发出之日起三十日内,按照招标文件和中标人的投标文件订立书面合同。招标人和中标人不得再行订立背离合同实质性内容的其他协议。”《合同法》第十六章“建设工程合同”第272条规定“禁止承包人将工程分包给不具备相应资质条件的单位。禁止分包单位将其承包的工程再分包。建设工程主体结构的施工必须由承包人自行完成。”第278条规定“隐蔽工程在隐蔽以前,承包人应当通知发包人检查。发包人没有及时检查的,承包人可以顺延工程日期,并有权要求赔偿停工、窝工等损失。”《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第2条规定“建设工程施工合同无效,但建设工程经竣工验收合格,承包人请求参照合同约定支付工程价款的,应予支持。(无效包括口头约定等)”。

“施工企业应按照管理制度中规定的标准和评价办法,根据所需分包内容的要求,经评价依法选择合适的分包方,并保存评价和选择分包方的记录。”

“施工企业应按照总承包合同的约定,依法订立分包合同。”这里明确了施工企业必须按《建筑法》、《合同法》和《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的要求,依法开展工程分包活动,禁止违法分包及转包。此外,《建筑业企业资质管理》第6条规定“取得劳务分包资质的企业(以下简称劳务分包企业),可以承接施工总承包企业或专业承包企业分包的劳务作业。”我国在建设行业实施执业资格注册制度,作业及管理人员持证上岗制度,因此针对劳务分包,如果涉及有特种作业人员的,还必须按有《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考核管理规则》(gb5306-1985)和《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管理规定》(安监总局令第30号)的规定执行。

工程管理大三课程(模板18篇)篇二

土木工程:是指建造各类工程设施的科学、技术、和工程的总称。

土木工程需要解决的问题:一、土木工程的要素和目的:形成人类活动所需要的,功能良好舒适美观的空间和通道。二、土木工程存在的根本原因:存在的根本原因能够抵御人为或自然的作用力。三、建造土木工程的根本条件:充分发挥所采用材料的作用。四、土木工程最终归属:“快、好、省”地组织人力、财力和物力,把社会所需要的工程设施建造成功,付诸使用。

土木工程活动在技术和管理方面的内容:技术方面,有勘察、测量、设计、施工、监理、开发等;管理方面,有制定政策和法规、企业经营、项目管理、施工组织、物业管理等。土木工程的基本属性:1社会性2综合性3实践性4技术经济和艺术统一性。

土木工程及工程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土木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获得土木工程师基本训练的,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科学:是关于事物的基本原理和事实的有组织、有系统的知识。

科学家:是从事科学研究的专门家,包括自然科学家和社会科学家。

科学的主要任务:是研究世界万物发展变化的客观规律,它解决一个为什么的问题。

技术:是指将科学研究所发现或传统经验所证明的规律转化成为各种生产工艺,作业方法,设备装置的总和。它解决一个如何实现的问题。

技术的主要任务:是利用和改造自然,以其生产某种满足人类需要的产品而服务。

科学和技术的区别于联系:区别:概念在上面。联系:科学是基础,应用科学原理可以开发技术;技术的发展,会出现新的现象和问题,人们对它们进行研究,就能进一步发展科学。所以,科学与技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而且互相渗透,两者之间没有明确的界限。

工程是指自然科学或各种专门技术应用到生产部门去而形成的各种学科的总称。

工程师:是从事工程活动的技术家。

工程管理大三课程(模板18篇)篇三

在许多工地,特别是桥东开发区房建工地,工地技术人员等给我们最多、最宝贵经验就是“三勤”,勤看、勤问、勤思。对各工地、工程,要多留心看,施工技术、施工方法、施工管理等要多留心看,另外,就是对于专业书籍等要多看;对发现的问题和不太清楚的地方要多问,问技术人员,问工人师傅,总之,要在最短的时间内,把问题解决好,搞清楚;对于任何问题、任何方法等,都要经过自己的认真思考,不要把问题留给别人去解决,不要简单的照搬别人的方法,思考是进步的捷径。

工程管理大三课程(模板18篇)篇四

引言:通过学习建筑工程管理概论和土木工程概论。对工程管理专业有力初步认识,也不再是第一学期那样的对工程管理专业的那样无知。工程管理专业的学生不仅应该具有良好的组织、协调、控制能力。更应该具有较强的专业知识——建筑工程结构、建筑材料、工程实施等各方面知识。还应该掌握相应的法律、法规。使工程能够在质量上达到标准。

关键字:技术、管理、经济、法律。

正文:建设工程管理是指通过一定得组织形式,用系统工程的观点、理论和方法对工程建设周期内的所有工作,包括项目建议书、项目决策、工程施工、竣工验收等系统过程进行决策、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以达到保证工程质量、缩短工程周期、提高投资效益的目的。所以作为一个项目的管理者,不仅应该具有良好的决策、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能力,还应该具有必要的专业知识和专业基本常识,以达到保证工程质量的目的,也应该具有一定的经济学知识和法律知识,以寻找适合的工期,达到投资、进度、质量的优化组合,工程在各个阶段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最终达到保证工程有序、合理的进行。这可以总结为四个平台:工程技术平台、管理平台、经济平台、法律平台。

采取的技术方法和手段以及满足工程要求的技术性能都离不开工程技术的指导和支持,这之中工程技术主要包括:工程结构(基础结构、整体结构、细部结构),工程材料,工程施工等。为了使建筑物或构筑物满足使用者的要求:适用、经济、安全、美观,这就要求管理者必须具备工程结构选型、材料的利用和施工方法的要求。

管理平台:由于工程项目不断向复杂化、巨型化发展,所以必须有强有力的管理才能保证工程顺利实施,最终实现工程的目标。而作为一名工程的管理者,为了实现工程的目标,必须采取一定的方法,使工程按照工程的目标:合理、高效、协调的进行下去。这就要求管理者具有良好的组织、协调和控制能力,使工作的各个阶段、各个工种、各方的利益都能够协调统一。

工程管理大三课程(模板18篇)篇五

[摘要]文章探析了管理学课程的教学现状,从中发掘存在的各种问题,在这些问题基础上进行相应教学改革与实践,以期为有关研究人员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教学改革管理学课程高职高专。

随着社会对需求型人才的革新,推动了高职高专的迅猛发展。依据国家有关部门对高职高专的教育目标精神,高职高专必须要树立新的培养方向,将高素质、高技能及应用型作为培养目标。在这种形势下,怎样才能够体现与把握职业教育的特色,如何才能展示管理学课程的教学特色,通过课程教学改革途径展示时代的新需求,这是相关专家学者研究的重要课题。在这种形势下,研究高职高专管理学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具有实际意义。

一、高职高专管理学课程特征。

各种课程由于所处位置不同自然具备不同的特征,管理学课程在高职高专中自然也有其自身的特征,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理论性。管理学不是一门单一学科,而是理论性与实践性有机结合的产物,不但具备经济管理类基础理论课程,也是高职高专学校其他专业的必修或者选修课,为其他专业研究和学习提供基本技能与管理方法。该课程具备概念抽象及完整特征,建立于计划、领导、组织及控制几大职能上,其内容具有较广适用性和突出的理论特征。和其他学校学生相比较,高职高专学生大都对理论课程不感兴趣,认为理论空洞无物,根本没有意识到实践需要理论来作指导的道理。还有很多学生希望教师所讲知识能立竿见影,马上就能够应用于实际操作上。

2.普遍性。生活和工作中都需要管理,这种例子在现实之中无处不在。加之如今网络通信发展极大扩展了学生的信息量,学生具备了依据各种新闻及生活实例来评论的条件,经常对各种经济管理提出各自幼稚看法,因此许多学生虽然对管理学课程感兴趣,但是又存在各种偏见。

3.艺术性。管理学虽然是高职高专学校中的一门学科,却也具备明显的艺术性,主要是源自于管理现象自身特征。事实上管理的核心就是管理人,但是人却具备能动性,有他们自己的行为与思想,管理方式不同必然最后结果也不相同。同样,管理环境间的差异也必然影响最终管理结果,许多初学者不能理解这个道理。各种因素必然导致学生感觉该课程原理与方法太枯燥抽象,而操作起来难以琢磨,结果又是那么难以计量,往往感觉学习起来无法下手。

二、高职高专管理学课程的教学现状。

要对高职高专管理学课程进行教学改革与实践,就必须要从教学现状中探析存在的各种问题,这样改革才具有实际意义。总体来看管理学课程教学中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1.教学方法较呆板。目前很多高职高专学校在管理学课程上还是采用传统教学模式,沿用“一支粉笔一张黑板”的教法,这种方式教师是教学主角,教学方法呆板不灵活。事实上管理不但是一门科学还是一门艺术,如果仅靠传统的“教师教学生听”的方式,学生是不可能学好管理学理念及思想的。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有知名学者指出,如果仅凭讲座与管理理念,是不可能提升人们的管理技能的。加之高职学生大都厌倦理论知识,对这种教法本身就具有抵触情绪,要想实现教学目标难度极大。

2.采用案例分析法缺乏科学性。许多高职院校为了改革传统教法,采用了案例教学法,这种教法属于启发式教学方法,着重于师生间互动与学生自由的发挥,但实际效果并不尽如人意,还存在许多问题。比如某些教师在选择案例上缺乏针对性,没有针对本校实际而选择大型经典案例;某些教师过于重视理论教学而忽视案例教学,将两者关系割裂开来。这两种情况都阻碍了学生对管理学原理的理解和掌握,也影响了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3.师生间的互动性差。在许多学校管理学课程教学中还存在一个典型问题,那就是师生之间缺乏基本互动和交流,整个课堂几乎就是教师作为主体,没有发挥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动性、积极性以及创造性,影响了学生创新能力和意识的培养。管理学课程本身综合性就较强,理论上具有较强的抽象性,因此一定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但是许多高职高专院校因实训条件所限,不能为学生提供管理机会,极大影响到教学效果。

三、高职高专管理学课程教学改革实践。

高职高专院校必须要针对管理学课程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改革与实践。具体操作方法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构建出新的基本原则。管理学课程的构建要遵循“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原则,为高职高专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及应用型人才。所谓“一个中心”,就是要在满足基本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尽可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发现、分析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所谓“两个基本点”,一是仿真出真实教学环境,将案例分析、任务驱动、企业家访谈、角色扮演以及网上冲浪等各种教学模式使用于教学体系中,引入社会上热点任务及新闻话题等大家关注问题作为学生思考与争论的焦点,通过这些方式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及管理技能。二是加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职业素质及学习能力,通过管理学课程来加强学生职业素质培养力度,培养他们的责任心及团队精神,让学生深刻理解管理学课程,进而养成善于质疑、敢于提问的习惯。还要将各个企业所面临的新问题及解决思路引进教学活动,开阔大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增强他们持续学习的能力。

2.依据教材精心组织教学。高职高专院校和其他学校有不同之处,主要是要为实践而打基础,因此,管理学课程必须要树立够用原则,以培养学生管理思维为重点;同时还要依据教材内容与本校学生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将案例教学、实训、讨论、学生自学以及课外作业有机结合起来,使用启发方式进行教学,加强课堂互动,激发大学生的学习热情。3.通过案例教学提高大学生管理思维能力。事实上,合理的案例教学有效推动了管理学课程发展,是管理学课程教学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培养现代化创新型人才最有效的途径,因此要对管理学教学进行改进就要重视案例教学。比如为学生讲述企业文化时,可以引用海尔、沃尔玛等各知名企业作为案例;在讲解竞争战略方式教学时,可以重点探析百事可乐、可口可乐等企业间竞争。通过各种案例的探析,学生不但可以更为深刻地理解管理所具备的科学性,也能全面认识管理的艺术性与复杂性。通过案例教学来培养大学生的管理思维,增强他们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但是值得关注的是,案例教学中要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教师仅仅属于引导者,教师必须要掌握好教学的进程,指引学生讨论并思考,最后对案例进行总结和归纳。

4.通过强有力的实训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无论是哪种课程都必须要以实训作为基础条件,只有通过职业技能的训练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才能达到真正的教学目标。自然,管理学课程也要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对于管理学课程不但要重视案例分析教学,还要采用情境模拟教学、实地考察教学、角色扮演、实训体验、管理游戏以及影像放映等各种方式。构建出培训公司,让大学生分组建立自己的公司,通过模拟公司来实施定位目标顾客、规划公司发展战略、实战推销、分析领导风格的优缺点等多种实训项目。事实上,学生可以多看看企业家及创业者的讲座,从而真实感受到各个企业家的风采与管理精髓。

5.将自学式教学法和问题式教学法有机结合,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及兴趣。自学式教学法以及问题式教学法主要是以某一具体或者某一个方向作为命题导向,让学生讨论与思考各种各样的问题,鼓励他们在探讨中构建新思路,提出新问题及新观点,还要让学生参与集体讨论及汇报学习体会,这样就能够逐步加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及学习的主动性。比如在讲述管理的思想时,就要让学生先查询各种资料,之后围绕着哪一类管理思想更为优越实施自主讨论,通过群体的讨论、团队间学习及协作学习等方式,就能够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与分析管理思想之间的优点与局限性,提升他们对相关知识的理解,进而增强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同时为了让大学生进一步掌握管理者的能力要求及素质,还应该讨论典范管理者的优点,这样学生不但能够深刻了解与认识一些有效管理者,还能够学习优秀管理者的经验,积极主动地培养个人素质及能力,进而实现他们自身的人生目标。而且通过彼此之间的激烈讨论,还能够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及创造性思维,提升他们的学习能力、参与意识以及学习兴趣。

四、结束语。

高职高专院校要紧密围绕着人才培养进行定位,这是新形势下人才需求发展的趋势。因此,一定要以“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作为培养原则,理论结合实际,有效提升学生对理论的应用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让高职高专的管理学课程通过教学改革与实践,促进学生朝着应用型及技能型的方向迈进。

[参考文献]。

[1]邵瑞银.高职管理学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探讨[j].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4).

[2]王颖.《管理学》课程教学方法改进探析[j].教育教学研究,(3).

[3]姚国荣,陆林.管理学课堂教学改革调查研究[j].统计教育,(3).

[4]张国平.管理学课程案例教学中存在的误区与突破技巧[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5).

[5]曾方红,兰继斌,莫降涛.管理学课程教学方法探讨[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5).

工程管理大三课程(模板18篇)篇六

这次老师和工地技术人员,让我记忆最深的话就是“学真本事,有自己的一技之长”。不要死钻课本,但也不要脱离课本,联系实际,要把本事真正学到手,学过的就要能用的上,能在将来的岗位上,施展自己的本领。要有自己的特长,用工人师傅的一句话就是“一招先吃遍天”,要有自己的夺人之处,才有自己的立足之地。

工程管理大三课程(模板18篇)篇七

在我们的第一天第一站一座拱桥的施工现场,谢老师问:“这座桥的拱是双曲线,还是抛物线。”记得当时我的大脑一片空白,我并不是不知道,但是没有马上反应过来,为什么呢?没有意识,没有将从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的意识。以后,要多加努力,大学不是高中,要学真本事,能把课本上的东西运用到实际中去,并有所创新,才能算是真正学会了,才是真正的本事。

工程管理大三课程(模板18篇)篇八

摘要: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施工企业如何以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为中心,提高工程质量,保证工程进度,降低工程成本,提高经济效益,这是事关建筑施工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尤其在我国加入wto后,建筑市场全面开放,市场竞争更加激烈,所以建筑企业应树立成本、进度、质量的系统管理观念,将企业的成本、进度、质量管理工作视为一项系统工程,强调整体与全局,对企业成本、进度、质量管理的对象、内容、方法进行全方位的分析研究,实现管理的创新,在安全、质量、工期保证的情况下,严格控制工程成本,争取最大限度地降低工程成本,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关键词:工程项目管理、进度管理、质量管理、成本管理。

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是以具体的建设项目或施工项目为对象、目标、内容,不断优化目标的全过程的一次性综合管理与控制。其内涵就是:自项目开始到项目完成,通过项目策划、项目控制,使质量目标、进度目标、费用目标和安全目标得以实现。鉴于建设项目的一次性,为了节约投资,达到节能减排和建设预期目标的实现,建造符合需求的建筑产品,作为工程建设管理人员,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工程项目管理在工程建设过程中的重要性,并在具体的工程项目管理中注重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管理。

工程项目能否在预定的时间内交付使用,直接关系到项目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发挥。人为因素、技术因素、材料和设备因素、机具因素、地基因素、资金因素、气候因素、环境因素等都对工程项目的进度产生影响。要搞好项目的进度管理,需要重点解决以下问题。

(1).建立项目管理的模式与组织构架。一个成功的项目,必然有一个成功的管。

工程管理大三课程(模板18篇)篇九

我所学习的是工程管理专业,在大学的几年当中我已把理论知识牢记在心了,为将理论知识实践到工作中,从今年开始,我在某工程公司附属单位进行了工程管理实习工作。在实习的过程中我不断总结自己,我将我所获得的成果写下了实习心得体会。

在实习中,我在公司指导老师的热心指导下,我展开了自己的工作计划。积极参与公司日常管理相关工作,注意把书本上学到的工程管理理论知识对照实际工作,用理论知识加深对实际工作的认识,用实践验证所学的工程管理理论,探求日常管理工作的本质与规律。简短的实习生活,既紧张,又新奇,收获也很多。通过实习,使我对日常管理工作有了深层次的感性和理性的认识。

要谦虚谨慎,勤奋好学。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将所学的课堂知识能有效地运用于实际工作中,认真听取老员工的指导,对于别人在工作计划中提出的建议,可以虚心听取。表现出较强的求知欲,并能够仔细观察、切身体验、独立思考、综合分析,灵活运用自己的知识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实际困难。

工作中需要踏实肯干,吃苦耐劳。有创造性、建设性地独立开展工作的思维;具有一定的开拓和创新精神,接受新事物较快,涉猎面较宽,在工程计算领域不断地探索,有自己的思路和设想。能够做到服从指挥,认真敬业,工作责任心强,工作效率高,执行公司指令坚决。在时间紧迫的情况下,加时加班、保质保量完成工作任务。

生活上需要待人诚恳,作风朴实。严格遵守单位的各项规章制度,实习期间,不要出现过无故缺勤,迟到早退的现象,要与单位同事和睦相处,交流融洽,要做到取长补短,虚心好学,注重团队合作。实习是我步入社会前的第一课,教会我怎么待人接物,如何处理各种事情。虽然在短短的一个月里看到的只能是工作的一个侧面,学习的只能是一些初步的方法,但这些对于我是非常重要的。

这次实习告诉我,在社会这个大学堂里我还是一个小学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要抱着谦虚谨慎的态度,无论大小认真踏实的完成每一件事,走好每一步。通过实习,我有信心,未来的路我能更好地走下去!

工程管理大三课程(模板18篇)篇十

摘要:

专业能力素质的获得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核心,通过校企合作、校地合作、地方服务项目等项目化培养方式可以使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实践中得到动手能力的锻炼。实证证明,项目化培养方式不但使学生的综合专业素养得到较为明显的提升,又促使学生在实践中了解自己课堂知识学习中的不足,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学生的学习成绩产生了显著性提高,从而全方面提升了学生专业能力素质。

关键词: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能力素质;项目化。

新建本科院校将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于面向地方服务,办应用型本科教育,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应用型人才,向应用型本科教育转型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和系统质量提升必须面对的重大时代课题。专业能力素质的获得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核心,在专业能力形成的同时,通过不断内化、升华后形成的专业素质将会极大提升所培养人才在其专业领域的职业适应性与职业选择的自由度。在对学生能力素质培养过程中,应根据校企合作、校地合作、服务地方项目中选取、设计一定的子项目,让学生在实践操作训练中获取“知识”,获得一定的能力,从而又可以让其了解自己课堂知识学习中的不足,促进其课堂学习。同时,须依据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特点,选择适当的知识为载体,以校地合作(校企合作)、校内实训、“两节一赛”为平台,实施专业能力素质培养,并强调社会问题分析能力、政策解读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等的培养。

一、实施专业能力素质项目化培养的必要性。

1.从专业的角度看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特点决定了须通过项目化来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是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上的主要特点,然而这一应用型人才培养却在现实中受着诸多因素的影响,包括国内公共管理实践的不成熟性、公共管理环境难以模拟性、仿真性训练系统实效不足等,在这种情况下,通过项目化能力素质培养,建立一系列的按学生能力素质培养目标要求展开的项目体系来完成对学生的专业能力素质培养具有必然性。

2.从实践层面来看法学与公共管理学院学生专业能力素质培养的实践表明通过项目进行培养是一种提升学生专业能力素质的有效途径。从现有的实践层面来看,通过项目进行学生能力素质培养可以起到很好的效果。学生活动项目化管理严格按照“招标—立项—实施—监控—评估”的流程进行活动设计,这样不仅有利于促进资源在院部各项目小组间的合理流动与优化组合,而且有利于加强与政府、社会组织的合作,引入社会资源参与培养大学生专业能力素质培养。

3.公共管理专业项目化培养的迫切性目前,怀化学院法学与公共管理学院对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进行了项目化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建立了合作的平台体系、合作的项目体系、合作的运行机制等,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这为能力素质项目化培养提供了借鉴。受此影响,在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教学中,我们通过校地合作和校地服务初步建立了一些合作平台,这对人才培养起到一定的作用。但在实践中却发现短期见习主要以参观为主;实习时,实习单位往往会将大量基础、重复、知识含量低的工作交给学生,学生很难在这种工作中得到真正的专业锻炼。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学生能力素质培养的项目体系缺乏科学设计,项目所涵的内容不够全面,项目运行的机制缺乏。故对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学生能力素质进行项目化培养具有迫切性。

二、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学生专业能力素质项目化培养的途径。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是一个实践性、技能型相当强的专业,学生通过相关课程的学习及实训项目参与社会调研实践,储备了较丰富的相关专业知识。这些都说明公共事业管理专业适宜实施专业能力素质项目化培养。为提高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学生的专业技能,更好地进行项目锻炼能力,我们通过课堂教学—校内竞赛—社会实践三者层层递进的方式,在课堂教学中打好专业基础,在校内竞赛中加强专业能力,在社会实践中践行专业技能。具体进行为:

1.加强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工作的基本形式,也是学生获得知识的主要渠道。贯彻学校“三位一体”的育人模式,结合专业特点,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课程围绕全面培养学生的公共能力、专业能力和发展能力进行设置,不仅注意专业基本素养的培养,更注重实践能力的提升。在公共能力的培养上,通过英语、计算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等课程的教学,培养学生的专业基本素养,使学生具有正确的政治方向、法制观念、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职业道德。在专业能力的培养上,通过公共事业管理概论、公共组织学、地方政府学的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具备认知公共事务的能力、公共组织协调能力、公共政策解读能力及公共行政综合能力等能力,同时要求学生至少通过一项与本专业相关的职业资格认证,更有利于学生专业技能、专业素质的养成。在发展能力的培养上,通过应用统计学、社会调查原理与方法、人力资源管理、电子政务理论等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公共管理研究能力和人事行政管理能力。课堂教学中通过较多的案例教学,引导学生掌握必要的管理技能和方法。同时,建立管理模拟实验室,通过公共突发事件处理模拟训练、公共项目策划训练和公务员结构化面试平台训练,让学生在模拟社会活动的实训教学过程中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形成公共事务、社区事务实务操作能力。

2.项目化的专业技能比赛我校开展了丰富多样的学生活动和比赛,如“校园文化艺术节”、“科技读书节”、“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三下乡”活动,以及各种社团组织的活动。我们结合校内各种比赛,围绕着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能力素质培养这一目标设计出适合的项目内容,合理制订培养方案和竞赛计划,健全专业技能竞赛实施机制,建设“全开放”实训室,搭建技能竞赛平台使得活动和竞赛内容最大程度涵盖专业理论和实践系列课程内容,活动和竞赛命题在反映教学内容的同时,特别注意将竞赛训练与提前组织培训相结合,集中强化培训和赛后分析评价反馈相结合,通过学生按照“招标——立项——实施——监控——评估”的流程取得申办权,给其配备较强的专业辅导老师以完成学校的比赛。通过突出专业特色,将最能够体现专业特色的基本技能作为竞赛主题,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一系列的活动,如项目策划、社会调研报告、公务员礼仪比赛、公共管理案例分析大赛、公共部门危机管理模拟大赛等,“以赛促学”,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专业技能竞赛,有利于学生专业能力素质的提升,也有利于增强学生自信心,塑造出良好的学习风气和学习氛围。

3.项目化的校地合作校地合作、服务地方,是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必有之义。既然地方本科院校将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在应用型,那么,就必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就业为目标实施专业训练。校地合作、服务地方则为开展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提供了平台。通过这种新型的教育模式,可以把大学的专业教育与政府、企事业单位对人才的能力要求零距离结合起来,怀化学院法学与公共管理学院和国家统计局怀化调查大队、怀化市人社局、溆浦县人社局、沅陵县人社局、怀化市民政局、鹤城区民政局、鹤城区城市办等单位积极合作,建立起“一个中心、两个基地、三大民调、四个平台”的校地合作模式,以项目化的形式扎实推进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例如,与鹤城区城市办、学院岭社区共建“雷锋之家”系列活动,既包括“雷锋书屋”、“雷锋文化大舞台”、大学生社区挂职锻炼计划、“圆梦行动”、基层党组织结对计划等志愿者服务的校地服务项目,也包括“爱晚行动”、“关爱青少年蒲公英计划”、社区创新管理项目等政府购买服务的校地合作项目,通过这些项目的深入,使学生掌握政府工作程序、了解行政改革的发展趋势、锻炼了社区事务处理能力和公共事务实务操作能力。通过项目化的校地合作项目,使学生在社会实践中运用、检验、践行所学的专业知识,同时在实践中发现自己专业所学的不足及能力需要发展的方面,从而更好促进未来的专业学习及自我提升。

三、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学生专业能力素质项目化培养的实证分析。

1.实施项目化培养对综合专业素养的实证分析研究素养方面,学生通过已学公共管理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小组根据项目撰写项目实施方案,学生学会了协作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升了学生专业研究素养,培养了学生团结协作精神。例如,自2013年实施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能力素质培养项目化以来,共获得校级以上奖项148项(2011级—2012级),其中12级2班谭同学在2014年湖南省“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中铜奖,12级1班李同学申报“雷锋之家”志愿者服务站获得2014湖南省德育实践项目省级立项、申报2014“走读湖南乡村文化”获得省级立项,12级2班郭同学申报2014“走读湖南乡村文化”获得省级立项,11级1班阳同学于2014年、12级1班李同学于2013年分别获得大学生研究性学习与创新性实验项目省级立项,这些成绩都是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取得的前所未有的突破。同时,学生通过项目实践中,也深深地认识到自己知识的不足,纷纷加强课堂学习和参加各种职业资格认证考试,在28人次分别考取人力资源管理师、会计从业资格证、证券从业资格证、心理咨询师、导游证、商务英语、社会体育指导员等证书。而与之对比的是,2008级—2010级获得校级以上奖项95项,但省级奖项很少,也只有几位同学考取了职业资格证。通过专业能力素质项目化培养后,提高了学生综合素质,大大促进了学生专业素养的提升,提高了高校教学质量,能有效实现地方性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

2、实施项目化培养对学生成绩的实证分析(1)频率分析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自2013年实施项目化培养以来,对比项目化培养实施前的08级、09级、10级学生的学习习近平均成绩和项目化培养实施后11级、12级学生学习习近平均成绩。08级、09级、10级学生的学习习近平均成绩分别为76.5394分、76.9158分、78.0835分(三项平均77.1796分),而11级、12级学生的学习习近平均成绩分别为78.2046分、78.1202分(两项平均78.1624分),说明实施项目化培养后学生的平均成绩有了明显提高。同时,08级、09级、10级学生学习成绩的标准差分别是6.8072、7.1864、6.5444,而11级、12级学生,学习成绩的标准差分别是5.4291、4.7485,说明项目化培养实施前学生学习成绩的离散程度更大。(2)方差分析利用spss软件对项目化培养实施前08、09、10级与项目化培养实施后11级、12级进行显著性检验分析。由表2可知,经过计算,方差f=1.452,ff(1,1239),学生成绩具有显著性差异(0.000),故实施项目化培养对学生成绩的提高具有非常显著性的影响,实施项目化培养十分有利于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学生学习成绩的提升。通过项目化培养的实施,使学生在实践中发现了自己的不足,激发了自己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四、结论。

1.针对地方本科院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构建了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模式,即采取课堂教学、项目化的专业技能培养和项目化的合作育人平台相结合,课堂教学培养学生扎实的理论功底,项目化的专业技能培养初步锻炼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项目化的合作育人平台通过校地合作项目使学生完成书本知识到实践知识的结合,再由学生感受到知识的缺乏与不足,回到课堂进一步加强理论知识的完善,以利于今后走入社会从事相关工作。

2.实施专业能力素质项目化培养的实证表明,通过专业能力素质项目化培养后,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学生的综合能力素质相对于项目化培养实施前,具有显著性差异,学习成绩明显提高,标准差明显减小;学生积极投入项目化专业技能培养上,在校内外活动中取得的成绩比以往较为显著的进步,不仅参加面增加,而且档次也提高较快(省以上奖项增多)。

3.通过实施专业能力素质项目化培养,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励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了学生个性化发展,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解决、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促进了学生综合专业素养的提升,有力推动了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达到培养社会需要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工程管理大三课程(模板18篇)篇十一

摘要:本文大致的叙述了作者对我国工程管理现状的认知,以及简要的介绍了对工程管理专业的理解。从工程的定义和工程进展过程论述了工程管理的内涵及重要性,指出了正确决策是工程建设成功的决定性因素,提出了我国工程管理面临的几个重要问题。比较了国内外工程管理专业的差异。并简要的规划了大学四年的计划,以及将来的打算。

关键词:工程管理;工程进程过程;管理决策;差异;。

工程的定义:《大英百科全书》19__年版指出:“工程(engineering)是应用科学原理使自然资源最佳地转化为结构、机械产品、系统和过程以造福人类的专门技术。工程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专业之一。古代工程奇迹的例子不胜枚举,最著名的有古埃及的金字塔…。”它是将自然科学的原理应用到工农业生产部门中去而形成的各学科的总称。如土木建筑工程、水利工程、冶金工程、机电工程、化学工程、海洋工程、生物工程等。这些学科是应用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基础科学的原理,结合在科学试验及生产实践中所积累的技术经验而发展出来的。主要内容:对工程基地的勘测、设计、施工、原材料的选择研究,设备和产品的设计制造,工艺和施工方法的研究等[1]。

工程管理专业培掌握管理学和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具备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的专门知识,了解工程建设政策法规,能在工程投资、规划设计、建筑施工、工程监理、工程咨询等单位和金融机构及政府职能部门从事项目管理工作的复合型高级管理人才。

工程管理专业培养基本要求。

工程管理专业毕业生应具备工程建设过程所涉及的技术、经济、管理和法律等领域的知识基础和能力基础。

工程管理大三课程(模板18篇)篇十二

对于施工现场管理者来说,其主要任务不仅是要使工程质量满足设计技术标准,还要在确保进度的前提下科学合理地控制工程造价,使各项运行机制处于合理运行期间,这样将使企业效益最大化、损失最小化。在与国际合作不断深入的环境下,为了提高效率和增强自身竞争力,现代企业管理模式对我国现行管理模式提出了更高要求,使得我国将按国际惯例完善和改进企业管理机制,进一步还要架构适应国际环境的管理体系。本文将针对目前国内关于工程管理上的问题进行简要介绍和分析,并提出创新性建议,所以笔者认为有必要寻找突破口对其展开讨论来创新工程管理的效率。

二、工程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施工工程管理机制与体系没有与国际先进管理模式接轨,还出现了跟不上经济形势的发展的步伐,其表现现状也不容客观,存在诸多问题。

(一)管理人员因素。

1.专业素质低众所周知,在项目施工过程中,施工管理参与整个项目的全部过程,管理人员从项目确立、规划、乃至实施及完成都有所涉及,另外,工程管理也渗入到项目安全、工程质量和进度、还有合同管理及成本预算等多个方面。所以说,工程管理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如果出现管理人员责任意识不明确,管理机制不到位,不完善,将造成管理人员责任缺失,素质地下,不能形成良好的工作责任习惯,将使工程管理处于混乱状态。

2.管理水平低若现场管理技术滞后于施工进度和质量的发展,将会直接制约工程进度的效率和质量。管理水平的低下也会妨碍项目个别部分之间的有效沟通,其协调性也会受到直接影响。对此,落后陈旧的.管理技术直接限制了工程进度,造成了极大地浪费。

(二)施工操作人员因素。

施工人员专业技术能力及教育程度、社会经验等综合素质尚待提升,将会影响施工的整体效益及质量。为了保障规定的施工质量,工程规模的扩大与相应技术要求的提高也使得工程施工人员面临很大难度,施工人员具备的技术不一致性也使得管理存在一定难度。若进行分组作业时,具备不同施工技术的施工人员将会导致工程进度和质量不一致,这将对工程管理人员的技术水平和协调能力带来考验。

(三)设备与工程材料等资源因素。

1.设备管理问题我国许多施工现场存在着很多问题,如施工设备的使用率低下,处于闲置状态,施工现场管理人员没有及时嘱咐设备负责人保养威胁施工设备,这样不仅提高了设备的故障率,增加了工程成本,还降低了部门工程进度和质量。所以说如何提高工程质量,降低施工成本是考核管理人员的主要指标。

2.材料管理问题降低工程成本,控制工程造价,不仅要考虑设备的利用率,还要考虑材料的利用率。材料的造价占工程总造价的比重达六成多,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处于难管理状态,尤其在采购过程中,由于市场现有材料不一定与技术要求的材料规格一致,将会造成施工中需要及时协调与沟通,这将会影响施工进度与质量。

(四)其他因素。

施工安全的管理手段滞后将会使安全隐患较多,构建的安全管理制度不清晰、建立的安全小组进行监督和管理不够,现场施工管理的环境非常复杂,因此必须重视对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且坚持预防与治理相结合的安全管理理念等。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施工现场工程管理需要运用新观念及新构想通过培养创新管理能力来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具体如:

(一)重视施工队伍素质建设。

在管理过程中,要突出管理的创新意识,烘托企业和项目管理的文化氛围,从整体上提高和强化责任意识和使命意识。不管是针对工程管理人员,还是施工操作人员,都应该密切注意自身业务素质状况。企业要针对具体情况加大培训力度,让他们接受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技术培训,通过总结经验教训并鼓励创新思维,从队伍建设上强化施工效率,从而提高工程质量,增加企业和社会效益,进而使队伍建设得到完善。必须重视优化施工队伍结。为了有效地减少项目施工成本和工期,使资源的消耗降至最低,通过培训使施工操作人员通过新技术和材料提高施工的技术含量,保障施工技术和质量达到标准和要求。

(二)提高设备和材料等资源的利用率。

针对设备使用率低下问题,工程管理人员应充分合理地利用机械设备并及时注意保养,以降低故障率,从而提高部门的管理效率。另外,施工材料的现场管护是很重要的,需要协调处理好材料的防潮、防水和防腐问题。

(三)其他创新实践。

制定切实相关地安全策略和建议,通过合理布局和创新意识,降低安全隐患,减少或消灭危险源,从而提高安全管理的力度和效果。

四、总结。

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企业管理方法也应有所创新和改变。通过创新性研究可以对我国工程管理体制进行创新,使其朝全面化、规范化和标准化方向发展,也可以让企业建立完善的管理体制,实现企业降本增效。这将会使企业积极推进现场工程管理提升建设,对不断改进现场工程管理具有积极意义。

工程管理大三课程(模板18篇)篇十三

截止到2008年4月,国内高等学校中已经有600多所设置了工程管理专业。工程管理专业以培养技术型、职业型、应用研究型人才为主,强调学生在掌握工程技术、管理、经济、法律等四个方面的专业基础知识的同时,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训练。《工程管理本科规范(讨论稿)》中,对工程管理本科专业教育内容和知识体系做了要求,包括专业实践训练知识体系。但是如何实施专业实践教学和训练各个学校不尽相同,取得的效果也不一样,因此,如何在工程管理专业学生的培养过程中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是专业培养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工程管理本科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由土木工程技术知识及与工程管理相关的管理、经济和法律等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组成的系统的、开放性的知识结构,全面获得工程师基本训练,同时具备较强的专业综合素质与能力,具备健康的个性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能够在国内外土木工程及其它工程领域从事全过程工程管理并初步具备相关行业与领域工程管理类专业人员国家执业资格基础知识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因此,首先,从培养目标来看,工程管理本科专业首先是系统性和理论性都很强的专业,要求学生掌握扎实的土木工程技术知识、管理、经济和法律法规等方面的知识。其次,工程管理又是一个具有很强实践性的专业,应特别注重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完善;再次,学生应具有发现、分析、研究、解决工程管理实际问题的综合专业实践能力、基本的创新能力和专业研究能力。近年来,工程管理专业得到迅猛发展,但是与企业需求和社会发展还是有相当的差距,比如:人才知识结构和人才类型不适应企业实际需求,课程设置和教学环境不合理,缺少实践教学环节或者实践教学内容偏少;毕业生到现场工作和专业技术人员相比,实施工程项目能力较低;而与管理人员相比,专业管理水平又不够高,不能达到用人单位的要求。同时,学生在学校接受专业教育前,对工程实践过程没有较多感性认识,对工程中需要解决的管理问题缺乏基本和全局性的概念。因此,工程管理作为实践性要求很强的专业,更需要通过实践教学环节,验证和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从系统性和学科体系出发组织专业教学,以解决理论知识和工程实际需求脱节的问题。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主要由课程设计、认识实习、生产与项目管理实习、毕业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构成。实习环节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还可以进一步巩固课堂教学效果,促进课堂教学;并且可以培养学生工作实践背景和职业意识。

2007年由我校和四川大学、西南科技大学牵头成立了四川省高校工程管理专业建设与发展研讨会,根据每年各参会高校介绍情况,并对国内有代表性的高校和四川省内各高校进行调研,结果发现,实践教学环节是各高校最为关心的.议题之一。根据调研情况,发现在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1.缺乏长期稳定的实习基地,难以支撑实践教学环节。

实习基地是对实践教学的重要载体之一,但是由于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对施工企业安全生产的约束,施工企业接收学生实习的社会责任较重,风险较高;施工企业项目经理或现场管理人员出于安全考虑,经常不安排学生具体工作,甚至不让学生去施工现场,只安排学生在办公室看图纸或者整理资料。因此,学生实习效果很差,实习内容也不全面。

2.学校对实验室建设重视不够。

一方面,由于很多学校多学科协调发展,因此对工程管理专业实验室建设的资金投入不够,实验室的建设内容单一,不能满足专业四大类平台课程专业知识的教学要求,更不能满足开设研究性实验课程要求。另一方面,实验室建设的指导思想仅仅停留在为教学服务,除此之外,还应该围绕科研工作和对外科技服务进行,围绕提升工程管理专业的办学水平和人才建设来展开。

3.实习教学方法和内容过于单一。

工程管理专业的生产实践教学环节应当巩固和深化工程技术、经济、管理和法律方面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加强学生专业基本技能训练,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不同实习环节有不同的目的,应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内容。从认识实习到课程设计,再到生产实习和毕业设计,各个环节的内容和要求都不一样,需要学生深入到项目现场,需要培养学生的动脑和动手能力,而不能只停留在参观、讲解,否则学生的参与意识不强,实习效果不佳。

4.毕业设计或论文与实际结合不强。

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环节是对学生四年来掌握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检查,除了要求学生按进度认真完成设计内容或者论文内容以外,对设计题目和论文题目的选择最好能以实际项目为主。而多数学校毕业设计环节的论文题目或设计题目凭空想象居多,毕业设计的效果不佳。

四、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措施。

在专业指导委员会的本科规范的指引下,结合近几年我校工程管理专业在实践教学方面的做法,对工程管理专业应如何实施实践教学环节做一些总结和介绍。

1.以高等学校工程管理本科专业规范为指导,构建和完善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本科规范指出:工程管理本科专业实践教学的体系包括教学实习(包括课程实习、生产与工程管理实习、毕业实习)、课程设计、课程实验、毕业设计或者毕业论文、专题讲座与专题研讨、社会实践等环节。课程实验由各高等学校结合自身实际情况针对工程管理本科专业核心课程、选修课程进行开设,应以设计性、综合性实验为主。另外,某些综合教育内容,如学术与科技活动、自选活动(如大学生创新基金资助项目研究、学术性社团组织活动等),有条件的高等学校也可作为相应的实践教学形式逐步纳入工程管理本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2.建立长效稳定的实习基地,使其成为实践教学的载体之一。

实习基地是工程管理专业学生理论联系实际重要场所,也是培养学生动力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载体。实习基地建设应该作为专业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常抓不懈。聘请实习基地单位的专家任校外导师,可以在学生进行实习时候对学生进行讲解和辅导,也可以在学生毕业设计或者毕业论文时候进行指导。另外,实习基地是本专业认识实习和生产实习以及毕业实习的场所,通过实习,可以增强学生对工程管理的感性认识,并可能通过实习中发生的问题再强化理论知识,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课程有感性认识,从而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由于教育观念上的认识误区,仅仅把工程管理专业等同于一般的管理专业,在教学方法上局限于以课堂讲授为主的专业课教学模式。因此,要改变这种现状,必须建立工程管理专业模拟实验室,强化人才创新精神和综合能力的培养。实验室是专业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学科创新研究的基础平台。工程管理模拟实验室是专业实验室建设的重要内容,它的建设必须满足设备配套、专人管理、制度完善、维护及时。在模拟实验室中,可以模拟的方式开展教学与实践,同时结合工程项目管理软件,完成对相关课程知识的传授,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和对工程项目实际管理过程的认识水平。实验室可以分为教学型实验室和研究型实验室,教学型实验室由专人管理,除了教学以外,还可以给学生发放门禁卡,面向学生全天候开放;研究型实验室主要是以教师为主导,结合教师的科研课题引导学生参与,使学生通过参与课题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另一方面,模拟实验室的建立要基于计算机多媒体、网络及虚拟仪器等关键技术基础上的开放式创新实验模式,为案例教学的大力运用提供强有力的基础。通过工程项目管理案例教学,可以强化学生对工程项目管理复杂性、风险性等特点的认识,还可以使学生在模拟情景中体验管理实践,通过学生个人及集体的分析与决策培养独立综合的项目管理工作能力,为今后实际工作打下坚实的理论及实务基础。

4.聘请校外导师指导学生学习。

邀请校外导师给学生做专题讲座、专题报告或工程综合案例讲座。校外导师一般是工程界、实业界的专家,每学期结合某门课程的知识单元来安排讲座内容,内容最好来自校外导师的实际工作,时间安排在课程学习到14周左右比较合适。通过讲座,可以让学生尽早接触实际工作,加强学生对专业问题及发展状况的了解,同时也是扩大教师知识面的一个机会。

5.教学方式多样化、灵活化。

教师的教学方式不应仅停留在理论教学,还应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和方式和方法,比如结合教学内容采取案例教学,案例可以来自于教师的科研课题,也可以来自企业的实际项目;在教学内容方面,可以购买专业出版社的教学光盘,还可以根据教学需要,由老师到项目现场进行视频拍摄,形成对某一单元教学内容的实际录像资料,以增强学生对工程内容和管理过程的感性认识和理解。

工程管理大三课程(模板18篇)篇十四

课程是专业的基础,就犹如生物体与组织(器官)的关系,知识点可以类比细胞。生物体的每一组织(器官)都有其重要的功能,所有组织(器官)的功能综合起来,且按照一定的关系作用才能将生物体的特性准确的表达。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路也在于此。首先,要通过对市场、用人单位深入调研。调研市场、用人单位人才需求以及对人才在知识、技能、态度等各方面的需求期望和工作岗位对专业人才的需求要求。然后,根据对用人单位人才需求调研结果,组织专业老师、行业师傅、教育专家共同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要经过充分研讨,包括开设哪些课程,各课程理论、实践课时比例,各课程主要知识点及要达到的目标等。再根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组织专业教师开发撰写课程标准。课程标准是指导专业课程教学的指导性文件,主要包括教学内容的选取、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源的使用、考核方式和考核途径等。最后才是授课教师根据课程标准选择教材、精心备课,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充分利用信息化教学手段和各种教学资源,理实结合、理实一体展开教学。

工程管理大三课程(模板18篇)篇十五

工程管理作为一个学科,它是工程技术与管理科学交叉而生的复合性学科。其学科属性是属于管理类,但是,由于其管理对象是建设工程项目,其具有的特殊性需要具有相关工程技术方面的知识基础。可以说,工程技术知识是其重要的学科基础。教育部进行学科专业调整后,工程管理专业其培养目标明确定位为“培养具备管理学、经济学和土木工程技术的基本知识,掌握现代管理科学的理论、方法和手段,能在国内外工程建设领域从事项目决策和全过程管理的复合型高级管理人才”。学生毕业后能在建筑施工、工程投资策划、工程规划设计、工程监理、工程咨询等单位以及政府职能部门、金融机构等领域从事工程项目管理工作。目前在设置工程管理专业的院校中,其学科方向分为房地产方向、工程项目管理方向、投资造价方向居多。总体来讲,工程管理专业毕业生均应具备如下一些基本知识和能力:(1)工程建设过程所涉及的有关技术、经济、管理和法律等领域的知识基础和能力基础;(2)工程建设全过程所需的综合性决策能力、管理能力和素质以及相应的知识基础;(3)能够在工程建设、房地产等相关专业管理领域从事管理工作的职业适应能力;(4)在管理工作中独立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科研、组织管理能力,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创新意识和较高的综合素质。根据工程管理专业的学科要求和必须具备的能力,可以看到,《城市规划原理》课程的主要任务是通过该课程学习,使工程管理专业学生掌握城市规划、城市建设与管理方面的基本技能,熟悉城市空间形态规划设计知识,初步具备各类用地规划设计与管理的能力,为工程管理专业其他相关专业课的学习奠定基础。城市规划原理课程设置已由城市规划专业肩负指导城市发展的重任转变为拓宽学生的专业知识职能。所以,基于其角色转变,在教育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甚至由于科技的发展,在教学手段上都将发生根本的转变。

《城市规划原理》课程系统阐述了城市规划的基本原理、城市规划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以及规划设计的经济问题,涉及到经济、政治、建筑、工程技术、艺术等多方面的内容。在学习过程中,要求学生对城市及城市规划学科的产生及发展过程有所了解,能够掌握城市规划的工作内容和工作方法,对城市总体布局规划、道路交通系统、居住区规划、城市公共空间及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等内容较为熟悉。城市规划原理作为工程管理专业的技术平台课,涉及到的学科门类较多,具有政策性、综合性、实践性和应用性等基本特点,由此也造成一些学习障碍。首先城市规划原理有关政策性的内容让学生感到乏味。城市规划学科是为了实现一定时期内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对城市的空间系统进行优化配置,偏重于城市的物质形态部分,涉及城市产业的区域布局、建筑物的区域布局、城市工程设施的布设、道路及运输设施的设置等,与政策相关的叙述性、理解性的内容比较多,这很容易让学生感觉枯燥而失去注意力。其次城市规划原理具有综合性的特点令学生困惑。课程涉及到经济、社会、生态、文化、地理、技术、法律等多方面内容,呈现出知识面广,体系复杂,内容跨度较大的特点,令初学者往往难以把握学科的框架、体系而陷入一片混乱之中。最后城市规划原理课程设置缺乏相关实践性让学生只会被动学习。课程中包括建筑设计、中外城市建设史、城市规划设计、城市景观设计、城市道路与交通、居住区规划、城市工程系统规划、城市总规设计、城市详规设计、城市规划管理与法规等逻辑性和连贯性很强的知识,这些知识由于压缩为一章或一节,且没有设置相关的实践环节,学生很难通过一门课程的理论学习掌握整个城市规划的学科体系,对城市规划的一些新思想、新理论更是不能理解、不感兴趣。

要有效提高城市规划原理课程的教学质量,达到专业的培养目标和要求,重在抓好以下几个环节。

1.教学目的的确定。

综合前述专业特点、课程特点和存在的问题,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多学科性的工程管理专业是以工程技术类知识体系为基础平台,而综合性的城市规划原理又是这个基础的'一门入门专业基础课程。因此,在该课程教学活动当中,我们既要看到该学科的基础性特点,深入解析学科的知识点,又要重视工程管理专业的全过程性管理要求,在此基础上理清该学科的脉络体系,从学科的特点和专业的要求两方面寻找平衡点。具体来讲,可以从下述三个方面确定课程的教学目的。首先,要通过该课程的学习来消除城市规划的深奥感。使学生深刻理解城市规划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城市发展问题而做的规划和计划。其次,使学生能站在宏观的社会经济发展背景的角度,通过收集、分析、处理大量多方面的信息,用长远规划的眼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即对待问题能以一定的深度去分析,为后续课程提供知识基础,而不是就事论事只揪住细节不放。第三,通过本课程系统的学习,在意识深处,树立科学的城市发展观和思维方法,如:可持续发展观、低碳经济等,以指导学生毕业以后的工作。

2.课程构架的梳理与重构。

对课程构架的梳理与重构是在保证内容体系完整的前提下,着重从学生今后的学习与工作要求出发,合理调整与配置教学内容,提高教师讲授和学生学习的效率。从一定意义上说,课程构架的梳理与整合重构是决定课程教学质量的前提条件。具体来讲,可以从下述三方面进行:对内容的梳理,首先应保证课程内容体系的完整性,但没有必要也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工程管理毕业生大多数从事着与城市建设相关的监督、管理、咨询、施工、设计等工作,城市规划知识的传授,主要是培养学生全面思考问题的思维方式,从而让学生从宏观、整体的角度把握住课程的知识框架,不至于在众多知识点中失去方向。笔者认为可以将课程按主题划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讲述城市发展和城市规划学科发展及关系,城市规划的工作内容、编制程序和城市发展战略,让学生从历史、宏观和全面的角度掌控城市规划原理课程体系,树立科学的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第二部分讲述组成城市空间各类规划的具体方法和知识。城市用地构成、城市总体布局,这两章对各类具体的城市规划设计起到控制和引导作用,它们是该部分的核心,应注意在教学中把握它们和城市道路与交通、居住区规划、城市工程系统规划、城市详规设计等章节的逻辑性和连贯性的问题。第三部分讲述城市规划的实施和具有的行政职能。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城市规划是一种政府行为,对今后的微观建设行为具有指导和管理的作用。其次,对于具体的知识点,要在课程框架下紧抓脉络、逐层解析各种基本类型,在把握住基本类型的基础上进行发散教学,从而做到以点、线带面、举一反三。此阶段可以将案例融入整个教学过程,通过案例设疑、理论讲述、分析讨论、解决方案比选、总结评析这一过程反复训练学生全面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不但掌握众多的理论知识点,而且利于学生更迅速、更牢固地实现知识、能力和态度三者的迁移。以便今后能够灵活运用,能动性的解决所遇到的城市规划问题。另外,作为教师,还要积极关注新技术的发展在课程中的应用,如地理信息系统等,及时更新教材的有关章节,使学生所学的知识能够紧跟时代发展的脚步。总之,课程构架的梳理与重构工作要做到目标明确、体系完整、内容精炼、衔接适合,使之既符合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又适应社会需求。

3.教学方法的创新。

教学方法的创新,重点是在上述完整的理论框架基础上,除了及时补充教材内容,将最新的学科发展成果和最新的规划理念引入教学中,还要注意增进学生对内容的理解和教学互动。因此,在课程构架的梳理、重构的基础上和理清教学内容主次的前提下,对不同的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才能收到较为理想的效果。

(1)突出规划理念的渗透式教学。如:反映宏观思维模式的城市发展战略、城市总体布局的章节,以及有关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的章节(可持续发展、保护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保护城市历史文化遗产)。这部分知识以讲授式教学为主,讨论式教学为辅。即针对宏观知识部分,主要以教师讲授为主,中间配以一些问题的思考来学习。具体可以通过结合讲课内容提出热点问题,增加个别课堂讨论环节,调动学生的参与性和积极性,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可以采用课外调研的方式,有目的的启发学生,思考当代国际城市发展和中国城市建设的基本问题,一步步引导学生把宏观综合的理论理解和消化。

(2)普及规划知识的发散教学,以案例讲述式教学和网络式教学并重,讨论式教学为辅;针对城市规划编制的各个阶段部分,采用多媒体、网络教学,借助大量国内外城市规划案例让学生了解各个规划阶段的成果内容。如城市交通与道路系统规划、商业区规划、居住区规划、绿地规划等都可以采用这种形式。由于这部分规划知识与生活联系密切,还应当选择学校所在的城市,鼓励学生实地考察调研,了解各个规划阶段成果的实施情况并进行讨论。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对规划知识和身边社会关系的理解,达到对已经熟视无睹的城市问题能理解与思考的目的。

(3)规划设计的实践教学。城市规划原理课程实践对工程管理学生可以采用认识实习、课程设计与毕业设计结合等多种形式进行。实践环节的教学重在过程,而不仅是看结果。具体讲就是要在实践过程引用学生比较熟悉的实例剖析,增强学生将理论运用于实际的能力,并积极开展规划实例的课堂讨论,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教学互动取得更好地教学效果。如:用规划的眼光分析学生身边熟悉的环境,可以选择校园、居住小区等,或者是所在城市的绿地、交通等,通过讨论,对其现状提出改进建议。或者,通过做一个简单的居住区规划设计,具体掌握规划中要考虑的几个常用要素。因为小区建设是今后相当一段时间我国建设的重点,也是工程管理毕业生接触较多的建设领域。教师先串讲之后,让学生用规划的眼光去参观不同层次的小区,然后进行交流,再通过一个小区或组团的规划设计课题来实践。在完成的过程中,教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进行评价和引导,学生通过这种“引、学、练、评”式的实践教学不但将重点知识点融会贯通,也会弥补很多在讨论中无法深入的知识点。

(4)了解规划编制和内容的拓宽教学。城市规划的编制程序以及不同规划阶段的主要任务和成果属于了解性内容。目的是让学生了解规划是如何从宏观向微观一步步控制并指导城市的建设发展。应该尽量采用讨论式等容易发挥学生能动性的教学方法,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这就需要引导学生课前加强自学,课堂上有针对性的答疑解惑,并重在梳理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脉络关系,促进学生融会贯通这部分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灵活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其相关章节还可以聘请校内外有关专家客座授课,丰富和拓展课程内容,效果会更好。

4.教学手段的完善。

城市规划原理课程信息量大、图片多,而且多数知识点仅靠语言文字的描述难以理解透彻,配合图片甚至模型的直观展示是理解和掌握知识的有效手段。因此,将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与传统教学方法结合,以多媒体教学手段为主,促进教学的互动与启发。首先它可以多角度、多层次的展现工程建设各阶段的工作内容与要求;其次它信息量大,生动形象,易于识别与理解。特别是可以通过多媒体来展示现场照片、播放城市建设的录像,能够有效弥补学生缺少现场参观所带来的不足。还可以运用多媒体进行网上教学,进行该课程网站主页建设,逐步完善网上教学互动。内容包括:网上的课程概况(包括课程历史沿革、课程简介、各方评价),师资队伍(包括课程负责人情况、教学队伍情况)和教学实践(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条件、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效果)介绍;网上的教学热点问题讨论;网上的学生作业递交等。在此过程中可以加宽师生之间的交流沟通渠道,在师生交流中加深学生对基本概念、理论构架以及基本内容的深入理解,在实践中不断得到深化,获得学生广泛好评。

四、结语。

要使城市规划原理的课程教学收到良好地效果,在紧紧抓住课程综合性、实践性与应用性等基本特点与要求的同时,要重视课程构架的梳理与重构,并依据不同的专业特色、专业方向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及手段方面作出适当的调整。在授课中注重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师生密切互动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此外,在一定程度上也弥补了目前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中所存在的课时少、实践环节相对不足的缺点,使之更加适合专业的发展要求。

工程管理大三课程(模板18篇)篇十六

基金项目:湖南科技大学教学研究与改革项目“《管理定量分析》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与实践研究”(g31058)。

作者简介:邓淇中(1980-),男,湖南醴陵人,博士,讲师,主要从事金融计量经济学研究。

邓淇中1,2,周志强1,2。

(1.湖南科技大学管理学院,湖南湘潭411201;2.湖南省新型工业化研究基地,湖南湘潭411201)。

摘要:针对管理定量分析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管理类专业定量分析课程教学改革应从课程教学内容的设定,教学方式的优化以及考核手段的多元化出发,以此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工程管理大三课程(模板18篇)篇十七

摘要:酒店管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学科,本研究主要以《饭店服务质量管理》课程为例,探讨酒店管理专业课程改革思路,以及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等改革措施,对于优化酒店管理课程的设计,提高酒店管理专业人才素质,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关键词:酒店管理专业;饭店服务质量管理;课程改革。

应用型本科人才”可理解为“理论基础扎实+适应能力较强+能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人才培养标准,旅游管理高等教育自产生以来就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学科,尤其是酒店实务类课程,在教学手段、教学环境设备、教学人员、教学标准等各方面有较高要求,整个课程计划安排和实施过程中都充满挑战。

一、课程改革必要性分析。

《饭店服务质量管理》课程为酒店专业必修课,以往教学模式采用传统的“教师上面讲、学生下面学”的模式,教学内容以服务质量管理内容为主,侧重于理论教学,教学考核侧重“结果考核”,这一教学模式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课程改革势在必行。饭店服务质量管理课程理论性较强,主要以案例分析导入课程内容,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运用,在课堂教学及课前复习、课后预习中,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教师要用自身的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引导学生学会思考以及对新知识进行探求,使学生学会从杂乱的信息中选择真正需要资源,引导学生从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中,理解以及掌握新知识,并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终身学习能力。

二、课程改革思路。

(一)基于职业能力发展设计课程模块。基于学生在酒店服务岗位的职业能力,对课程内容进行模块设计。酒店服务与管理每个岗位都涉及到服务的基本技巧和要求,每一模块根据知识、技能、素养进行考核,课内考核内容以酒店管理中级职业经理人应具备的基本理论素养、管理素质、领导艺术等为主,内容灵活多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全面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课程的教学摈弃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全面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教师提供基本的教学资料,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觉进行分组讨论,自我评价和互评相结合。课程以小组为单位展开教学,小组成员之间互相监督,配合完成每次训练与讨论。鼓励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表达观点,形成可行性方案。

(三)完善课程形成性考核评价体系的设计。形成性考核评价体系,是指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全面测评,对课程分成各阶段学习并进行考核,同时实现学习目标的阶段性测试,最后将各个阶段的考核结果按比例构成整个课程考核成绩,形成性考核成绩的评定是对学习全过程的质量控制。

三、课程改革具体内容。

(一)教学内容的改革。根据酒店实际工作的需要,将课程教学内容分为饭店服务质量管理概述、饭店服务质量管理方法、饭店服务质量评价、饭店服务质量改进、饭店服务质量保证、饭店顾客关系管理、饭店服务质量管理实施等7大教学模块。根据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职业发展规律,课程针对不同的酒店岗位职业能力发展要求,设置了不同的案例和讨论题目,改革理论讲授知识点为主的教学内容设置,通过案例和讨论,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和运用。

(二)教学方法的改革。通过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讨论教学、案例教学实施过程,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自主学习的能力,并能运用创新思维根据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多种教学法的综合运用,能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同时也能促使学生运用各种方式和手段来解决现实中实际出现的问题,这样不仅能避免课堂理论教学与现实的脱节,同时也能提升学生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激发其主动学习的动力,不仅能提高教学效果,还能加深学生对于职业角色的理解,并提高其综合能力,以便实现高等教育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

(三)考核方式的改革。酒店管理专业教学的目标应是培养的学生既懂酒店管理基本理论又具有酒店一线服务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考试做为一项重要的教学活动是基于培养目标需要,对学生就所学专业应掌握的知识、技能和素质水平进行的'测量与评估。考试能较全面、客观和公正地评价学生实现教育目标的程度,又能监督教育教学质量、检验教学工作成效。过程考核是教学工作实施全面质量管理的方法和手段,而更重要的作用还在于通过过程考核,及时掌握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程度,激发对所学专业的兴趣,进而促进学生专业综合能力和素质的发展和提高。根据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规格要求,本课程采用形成性考核评价体系,通过教学过程的实施,让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中,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任务或项目的构思、设计、实践操作,使学生掌握酒店管理基层、中层管理工作的内容、标准、工作流程和工作方法等,培养学生的业务组织能力,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协调管理、创新与应变的能力等,进而提升就业能力。

参考文献:。

[1]汪雯君.酒店餐饮服务与管理课程改革研究[j].科教导刊,2013(1)。

[2]刘涛.旅游本科参与式教学改革探讨[j].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4(10)。

[3]骞姣,荆怀芳.就业需求为导向的餐饮服务与管理课程改革[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14)。

工程管理大三课程(模板18篇)篇十八

在各级各类教学活动中,教师扮演的角色极其重要。这就要求教师不仅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而且还要具备丰富的教学过程控制能力,即具备导演那样的把握整个课堂的教学活动全部情境编排的能力和使学生具备演员那种能够表达导演意图、实现导演想法、满足观众需求的能力。因此,首先要组织精兵强将组建教学团队,根据商品学学科教学需要,要求每位老师既要全面掌握学科知识,精通其中几个模块。并采取高职院校教师与企业师傅联合教学的方式,建立健全师资队伍,确保满足教学需求。

3.2采取多种教学方式,组织专业教师编写教材或补充内容。

照本宣科是教学大忌,在原本学习激情不高的高职学生教学过程中还采用陈旧的教材、没有新意的教学方式,其结果必然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学习中出现课堂纪律松散,甚至逃课等现象,因此要理论联系实际,编写教材时要有典型案例,结合社会实际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想向力和创新思维能力。高职教育的特点和使命决定了专业人才培养具备一定的地域性和行业性,虽然商品学是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具备一定的基础性和共通性,但是为了能让学生更直观、更简单、更清晰地学习、了解、掌握、使用商品学各知识点和专业技能,一方面能为后续的采购与供应管理、运输管理、仓储实务、配送实务、快递实务等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另一方面为了毕业后在相关工作岗位上需要,组织编写符合要求、实用性强的教材。可以组织行业专业技术人员、骨干教师联合编写教材,发挥校企合作、学徒制人才培养等方式的作用,满足实际教学需求。

3.3改革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创新考核方式,全方位调动。

和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商品学作为一个独立的专业不再列入国家高校招生目录中,导致各高职院校存在重专业核心课程,轻商品学等专业基础课程的现象,有必要在理念上认识到商品学对于高职物流管理专业课程学习的基础性和重要性,同时要认识到物流领域,在采购、运输、仓储、配送、搬卸、装运、流通加工等各个环节都离不开商品学理论。比如在仓储中,其中重要的内容就是对仓储过程中处在静止状态时商品的质量养护,这就必须要学习、掌握商品的组成成分、性质、功能、特点,以及引起商品质量变化的因素有哪些,这样才能有针对性地科学解决商品质量养护问题。其次,要改革教学方法,改变教师“一言堂”的宣教式教学模式。教师在备课时,要根据教学知识点的要求和特点,充分考虑并选择讨论式、案例式、情境式等多种教学方式;利用翻转课堂模式将学生推到主动学习的角色上去;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利用信息化教学方法和手段,将一些抽象的概念和复杂的操作性知识点用信息化手段变得直观、透彻,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最后,要改革过去期末一张试卷的考核方式。建议采用过程考核、分模块考核、笔试与口试结合、理论与操作结合等考核方式,利用考核来鉴定学生学习中的真实成绩,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他们的学习热情。

参考文献:

[3]侯亚军.“商品学”考核方式改革初探[j].科教文汇,(14):34.

作者:谢虎军单位:湖南商务职业技术学院。

相关范文推荐

    参观书画展心得(通用18篇)

    在写心得体会时,我们可以结合具体的事例和实际情况,以生动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悟。以下是一些别人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你写出更出色的心得体会。

    法制教育活动的心得体会(优秀20篇)

    在总结心得体会的过程中,我可以系统化地整理和梳理自己的思路和经验。小编特别整理了一些精彩的心得体会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和评论。加强法制教育工作要有生动性、针对性、

    孝顺父母心得体会和方法(优秀15篇)

    心得体会是对自身经验的总结,可以提高我们的学习和工作效率。让我们来看看下面这些精选的心得体会范文,或许能够给你一些灵感与启发。没有阳光,就没有日子的暖和;没有雨

    儿童拜年心得体会(汇总16篇)

    通过写心得体会,我们可以更好地反思自己的成长和收获。希望大家通过阅读以下心得体会范文,可以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和思维深度。儿童的天性天真活泼,他们阳光的笑容总能感

    英语基础语法课心得体会范文(15篇)

    总结是对过去经验的一个思考和总结,对我而言,它是一个很重要的反思过程。以下是一些著名作家的心得体会摘录,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启迪。学习英语是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

    春风浩荡心得体会(模板23篇)

    写心得体会可以激发我们的创新思维,找到解决问题的新方法和新途径。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春风浩荡,是春天的味道,也是生命的力量。无

    用人的心得体会(热门16篇)

    心得体会的写作可以帮助我们形成对于自己学习或工作的整体认识,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来思考问题。那么,让我们来看看一些精选的心得体会范文,相信会给你带来很多的思考和收

    操作工年终工作总结(汇总13篇)

    在月工作总结中,我们可以总结出问题所在,并提出解决方案。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月工作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学习。时光荏苒,xx年一眨眼又过去了大半年了,回首

    消防日活动总结文章(模板18篇)

    活动总结可以促使我们思考如何进一步提高我们的工作能力和实践能力。这是一些精心挑选的活动总结范文,供大家阅读和学习,希望能够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启发和帮助。

    开学第一课日记如何写四年级范文(18篇)

    日记记录着我们的成长轨迹,通过回顾过去的点点滴滴,我们能更清晰地感受到自己的成长和变化。小编为大家挑选了一些经典的日记样本,希望能够给大家展示一个多样化的写作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