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论文(实用19篇)

时间:2023-12-10 作者:文轩

思想是人类最基本的精神活动之一,它是人类智慧的源泉。思想的碰撞会激发出新的创意和创新,为社会带来积极的改变。

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论文(实用19篇)篇一

“德智体美”四字囊括了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而把“德”放在首位体现了德育的重要性。从小学的思想品德,到大学的思想政治教育,都贯彻落实了这个教育政策。当前大学思想教育工作已得到国家的重视,也有了初步的结果。主要体现在:(1)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在持续的增强。(2)教育体系得到进一步的健全与完善。(3)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素质有明显的提升。(4)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研究逐步增强,但因为“90后”大学生的特殊性,思想教育工作展开存有一定的困难,其理论实效性较低,需要得到进一步的增强。

(一)客观因素。

随着国际交流的展开,多元化的'观点冲击着国人的思想,文化的不同使学生思想和价值观存有差异,尤其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观点使人们忽略了思想道德的教育。即使现代教育提倡增强素质教育、提升思想道德水平,但因为观点与社会的脱节延缓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行,同时网络的普及也使各种负面新闻持续地传播开来,对大学生的思想造成了不良影响。大学生不能准确的理解到某种社会形态的存有是否合理,一味地追求新颖和刺激,冲破了准确的道德规范。加之社会竞争越发激烈,人们为谋得自身利益被诱惑驱使,当代大学生在这种社会现象中难免会丧失自己的判断水平。

(二)教师的教学水平与方式。

思想政治理论教师教育他人的前提是自身先具有良好的素质,对社会主义有充分的理解,熟悉地掌握政治理论,并有准确的道德观点。但一些思想政治教师的政治素养和教学实践水平还有待增强,他们自身的素质制约了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发展。另外,学校对思想政治教师的选择上也存有不足,有些学校认为思想政治教育不需要专业人士,所以轻视了教师的选拔。此外,中国的教育体制依旧以应试教育为主,教师在教学上不敢大胆创新。对于思想政治教育这门枯燥无味的理论知识课程,教师更加无从改变教育方式,一味的叫学生死记硬背,依然用出试卷考试作为唯一的考核方式,这种教育方式不但不能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也让学生更加厌烦枯燥的理论知识学习,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实效性的提升也更加困难。

(三)学生自身的原因。

随着“80后”完全退出大学校园,“90后”成为大学校园的主体。当代大学生的荣辱观点、道德观点与老一辈的人们大相径庭。对于教师的教育选择性的吸收,“左耳朵进,右耳朵出”是他们对待教育的一贯作风。因为受教育对象的特殊性,思想政治教育展开困难,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实效性也难以提升。

三、提升实效性的策略和途径。

(一)提升学生思想理解,强调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提升理论实效性,首先要让学生理解到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在教育之前强调学习的目的和任务,用社会现象提醒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是十分必要的,并向普及党和国家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政策和要求,让其充分理解到思想政治理论知识和自身发展密切相关。

(二)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师资力量,提升教师政治素养教师是教育的关键,思想政治理论教师更是学生成人成才的领路人。所以,提升思想政治理论教师的政治素养变得尤为重要。

1.强化思想政治教师选聘制度,用优胜劣汰的选聘方式保证师资力量的雄厚。

2.建立教师考核制度,通过制度保证教师的思想观点和教学水平,对优秀教师实行奖励,调动教师积极性。

3.注重思想政治理论教师的培训,让其学习和借鉴更好的教学理念,增强自我修养,理解自身不足。

(三)改善教学方式,提升学生学习兴趣教师理应抛弃一成不变的教育观点,丰富教学内容,对当代大学生思想现状实行了解和透析。在教学中融入当代大学生日常生活,使其建立起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兴趣。

2.提倡让学生多发言的教学方式。在课堂上让学生多说、多探讨、多总结,通过让学生自己领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知识。只有让学生、教师以及课堂充分融合,才能得到教学应有的效果。

3.实行情境教学。教师能够把社会中的现象搬到课堂中来,利用设立情境丰富教学内容。

四、结语。

总来说之,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实效性刻不容缓。教师要充分理解思想教育的重要性,明确自己的教学任务,建立准确的教育观点,寻找准确的教育方式。教师在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基础上,以准确引导学生思想观点和提升学生政治素养为首要任务,实施并长期坚持思想政治教育的策略和方针。

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论文(实用19篇)篇二

当前大学生的就业形势日益严峻,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毕业就失业,地方性本科院校学生更为严重.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成为解决就业难问题的'又一突破口,对大学生进行必要的创业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思想政治教育渗透于学校教育的诸多方面,创业教育同样也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开拓了崭新的领域.地方性本科院校正努力探探求促进思想政治教育与创业教育相融合的新途径.

作者:林杨作者单位:辽宁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刊名:中国外资英文刊名:foreigninvestmentinchina年,卷(期):“”(9)分类号:关键词:创业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新融合

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论文(实用19篇)篇三

思想政治课是教学大纲规定的各年级的必修课,是培养学生具有高尚道德情操、良好心理品质、现代法律意识、崇高理想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的主渠道,是完成素质教育任务的重要途径。而要想在思想政治课堂中融合、渗透素质教育,就必须坚持做到以下几点:

一、提高认识,坚定信念。

对学生的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素质教育,首先要坚持“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坚持“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思想,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的教育,培养他们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在教学中为了达到这个目标,一方面就要充分利用教材的内容,另一方面我注重引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理论联系实际,不仅使学生轻松地掌握了教材内容,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学生的思想素质。

二、不断提高教师的素质。

素质教育从本质上说,是以提高全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而学校要在教学中融合素质教育,首先要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

第一,要转变观念、提高教师的素质,强化思想政治课教学在学校教育中的中心地位。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推进、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

正人先正己,教师必须以高尚的师德为学生的楷模,用高尚的言行举止带动学生修心立品。教师从事教育教学要有过硬精湛的业务知识,熟悉学科的基本结构和各部分知识之间的联系。了解学科的发展方向和最新研究成果。同时还要有较高的教育理论的指导。

第二,要提高教师素质,教师必须坚持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水平;勇于实践,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

思想政治课本身体现了多学科的内容,这就要求教师勤于学习,善于学习,练好内功,综合运用各种措施,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完善知识结构,不能只满足于“平面的教书匠”,要努力成为“立体型”、“学者型”的教师。

因此,教师要教书育人,担负起向学生传授马列主义理论知识,培养学生高尚道德情操的重任,就不仅要有充实的知识,而且还要树立良好的师德,在教学中培养自己的创新精神,这是新时期思想政治课教师应该具备的素质。

三、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和心里素质。

实际上教师教学生应该是先成人后成才。我们对青少年进行道德教育就是要使他们明白做人的基本素质和要求,要让学生懂得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要求,我国法律的基本常识,自觉地以道德和法律规范约束自己的言行,成为一个讲文明,懂礼貌,有道德,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人的心理素质是人的素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我国中小学生的心理素质不高,暴露出来许多与现代社会发展不适应,影响其健康发展的心理问题。对此我有如下几点建议:

首先,教师应正视学生的实际情况,从“育人”的最终目的出发,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注重情感教育,对学生施之以爱,从“生活学习”等方面诚心诚意地帮助他们,让他们感到师长的慈爱和温暖,才能消除隔膜,与教师推心置腹,表明自己的`心理活动,勇于承认错误,增强改正的勇气。

其次,教师应坚持劣中见优,表扬为主。注意细心观察,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及时给以肯定和表扬,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他们身上潜在的自信心,点燃他们自尊火焰。

再次,应有意识地给学生锻炼的机会,让他们在丰富多彩的生活实践中挖掘自我,认识自我,表现自我,肯定自我。

四、切实开展心灵交融的活动。

理论联系实际是生动活泼的实实在在的心灵交融,是增强理论信度和感染力的必备条件。中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产生厌烦心理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理论和实际相脱节,教师置学生的疑惑于不顾而高谈阔论。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政治理论教学和对现实情况的分析,让学生正确认识和对待个人与社会,纪律与自由,现象和本质的关系;让学生懂得想问题办事情要从实际出发,正确的与人交往;看问题,办事情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还可以利用校外的教育基地,开展实践活动。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能够在今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以正确的态度对待一切,遇到挫折,能及时调整自己的情绪,自觉磨砺坚强的意志,有战胜困难和积极对待挫折的勇气和本领等良好性格,做到胜不骄,败不馁,真正成为二十一世纪所需要的人,成为有益于社会的人。

总之,要实现思想政治课教学与素质教育很好的融合在一起,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教师就必须更新教育、教学的观念、提高教师素质,优化课堂结构,活跃课堂气氛,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只有这样才能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素质,才能有机地把思想政治课与素质教育结合起来,真正做到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贯彻实施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论文(实用19篇)篇四

进入网络信息时代,大学生几乎都是网友,他们利用网络学习交流、写论文和休闲娱乐等,使用网络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最基本的技能之一,“所以只堵不疏的限制学生上网,既不现实也无效果”。同时,微博、博客、bbs、微信等新媒体的使用,使得高校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联系更加方便和紧密,也给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提供了良好的平台。所以,我们要将新媒体的使用与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来,以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和易于接受的方式,使学生在无意识中受到教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合理应用论坛、微博、微信、qq等网络交流平台,引导网络舆情。在这些交流平台中,学生和教师处于平等的地位,且具有隐匿性,教师更容易获知学生们的真实想法和思想状态。高校可利用自身优势主动占领信息高地,一方面即时把握大学生的思想状况,另一方面学生的思想和情感也会有一个宣泄的渠道并方便教师准确引导。此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还能够利用这些交流平台,将符合社会要求的主流思想渗透到与学生的交流中去,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教育,从而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2.展开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应结合显性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我们强调凸显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这并不意味着排斥和否定显性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实施方法中一对相辅相成的方法,二者在功能上相互促动、相互补充、相互渗透,但不能相互替代,任何一方的缺乏,都不能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最优发挥。所以,我们要树立两类方法各有其用、相互配合、相互促动的观点。一方面,要充分发挥显性教育直接、迅速的特点,对社会主流思想实行有效传播;另一方面,要积极利用隐性教育方式,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渗透到大学生日常生活、学习和实践活动的各个领域,潜移默化地影响其思想观点,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以期更好地实现教育目标。

教师不但承担着授业解惑的职责,更重要的还承担着育人的重任。实践证明,把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融入到其他学科,更容易使学生接受并取得好的效果。西方国家虽未开设专门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但他们几乎所有的学科教育都强调为国家服务的伦理和道德。将学科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树立准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不但能够促动不同学科的发展,又能够培养学生优良的思想品质。高校应转变过去那种认为只有思想政治理论课才能发挥德育功能的观点,将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到各学科之中,培养学生客观严谨的学习态度、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百折不挠的拼搏精神等等。这既需要优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还要将专业课教师纳入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范畴中来。要鼓励专业课教师结合本学科特点,把思想政治教育引入课堂教学,弘扬主旋律,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教授专业知识的同时肩负起育人的重任。

(一)发展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发展,有利于指导实践活动顺利实行,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说服力。

增强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应用理论研究,对于解决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的新问题,推动其在实践中持续发展来说尤为重要。首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增强对实践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的研究,以增强应用理论研究的针对性与时代性;其次,应增强对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证研究,通过实证研究,深入大学生生活,获得第一手资料,有助于提升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应用理论的有效性和针对性;第三,在实践活动中检验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应用理论,推动其持续丰富与完善。

随着社会化水准的持续提升,大学生的主体意识也在持续增强。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也应该与时俱进,与时代发展步调一致,持续总结实践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并即时将其规律化、规范化和理论化,推动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持续丰富与发展。此外,还要吸收和借鉴国外关于大学生隐性教育的经验,结合我国教育的实际,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下,使用科学的思维方式实行分析与鉴别,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积极改进我国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隐性资源是思想政治教育中通过无意识的、间接的、内隐的方式使人们不知不觉地接受教育的资源总和。总体上说,我们能够把除思想政治理论课、形势政策课、哲学社会科学课以外的对人们思想道德素质产生积极影响的种种要素统称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隐性资源”。长期以来,高校大多注重浅层次的隐性资源的开发利用,而深层次的隐性资源则开发较少,这使得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后劲不足,发展缓慢。所以,我们必须高度重视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深入开发和利用。

1.充分挖掘高校物质形态的隐性教育资源物质形态的'隐性教育资源是指融入了思想政治教育意图的建筑、环境及空间布局等,它们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建构。大学校园里的教学楼、实验室、活动中心,甚至宿舍的装饰等,都蕴含着一定的文化内涵,都是展开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资源。“校园是大学生生活学习的空间场所,但校园并非仅仅作为一种‘死’的物质而存有,更是作为一种高层次的‘活’的灵魂存储并传递着大学的文化与精神,能够给学生带来强烈而直接的感官刺激”。优美的校园文化环境积淀着历史和社会的文化元素,承载着博雅、厚重、质朴的大学精神,能直观地、超语言地影响着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利于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和教育,从而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2.充分挖掘高校精神形态的隐性教育资源精神形态的隐性教育资源,是指“蕴含着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人文环境、历史传统、精神风貌、组织成员共同持有的目标追求、价值体系以及道德情感等。它主要包括文化氛围、学术氛围、社会风气、周边环境、人际关系以及领导作风等”。这些资源所传递的价值观和文化素养等信息,对大学生的思想观点和道德素养的形成与发展产生着直接影响。所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要善于营造健康活泼、轻松有序的校园文化氛围,营造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学术氛围,营造文明安全、健康有序的生活氛围,使大学生在良好的人文环境中受到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空间是指在人的思想形成、发展和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与之产生交互作用的一切因素的总和”。任何事物的发展都要经历一个由不成熟到成熟的过程。当前高校对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空间的开发与利用不足,不能满足新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多元化的思想诉求。所以,必须增强对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空间的研究,拓展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空间。

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论文(实用19篇)篇五

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党中央、国务院在经济新常态下作出的重要战略部署,也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应有之意。如今,创新精神和创业活动也常常被认为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内生发展的核心动力,而在我国掀起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热潮也被视为中国经济发展在新常态下的引擎。我国的高等教育已由精英教育转变成大众教育,大学生群体已成为创业群体中不可忽视的一股力量,但我国目前大学生创业的比例远低于国际同类型学生创业水平,因此提高大学生的创业率,以及提高大学生的创业素质以成为必要,创业教育已经成为教育实践探索的一个重要领域。

从开始,以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为重点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提出,对创业人员的素质有了更高的要求,以往的粗放型创业现在已经不再适用。因此对大学生进行创业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将创业及创新的内容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中,可以使思想政治教育更贴近社会,更加具有实效性。根据李芳凝,张建哲的研究认为,学生创业素质模型包含三个维度,分别为心理特征、创业能力和知识结构。而创业所需的品质及能力,其中包括心理品质及创业能力,其中心理品质又涵盖了如创新精神、责任意识、独立的意志力及韧性、冒险精神、诚实守信等。以上这些品质的养成都可以成为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契合点。在思想政治教育课堂中常常包括以下课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大学生心理健康等等。开设的这些教育课程并不是一种简单的填鸭式或重复式教育,而是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自然引出相关创业教育,以真实的成功或者失败案例来引导学生挖掘其创业理想和创业信念,并且这些相关的创业知识无论是在创业还是在就业方面都是一种对自身素质的提高。这些课程直接的作用就是可以在大学生的心理品质中提高相关的品质及精神。

二、目前创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自20世纪90年代后期教育部确定9所高校进行创业教育试点开始,已经多年过去了,但在实际的创业教育中还存在各种问题尚未解决,而目前较多的从技能角度对大学生创业能力进行的提高并不明显,创业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合的不多。导致目前大学生创业发生率低,创业项目同质性高,创业类型简单等问题。创业教育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创业教育形式单一,未形成规范的课程体系。

经过研究比较可以确定的是,目前在中国高等院校中的创业教育仍处于一个比较初级阶段,教育的形式较为单一,并未能成为有效的课程体系,缺乏规范性。有些高校对于学生的知识结构偏向性较大,而将把创业教育弱化为与技能教育相比用处不大的业余教育;简单采用开展自发性的创业大赛或仅划出部分区域建设创业园来代替系统的知识教育,缺乏理论及系统的支持直接降低了创业教育预期的效果。在这种创业模式的支持下,出现了很多小商小贩的创业活动或者是剥削简单劳动的所谓创业,而这些创业模式,缺少科技成果的支撑也因此缺乏核心竞争力,因此,在这种创新模式下出现了很多简单同质创新,缺乏新意和多样性。

(二)重视创业实践而忽视基本思想素质的培养。

在普通高校的日常教育中,思想政治教育未能有效地介入到创业教育中,在创业者素质中的心理素质类内容并没有得到切实的提高。许多学校所谓的创业训练是将工商管理专业的内容打包后填鸭式地灌输给学生,认为这就是创业素质的培养,殊不知这种急功近利行的创业实践仅仅是对学生创业基本能力素质的灌输,而支持创业大成功的心理品质并没有得到训练和提高,也注定创业的综合能力形成明显的短板,造成创业成功的困境。

(三)创业教育面向极少数人而忽视大多数学生。

目前还有很多高校在开展创业教育时不能面向大面的学生进行创业教育,较多地依托创业知识竞赛和成立大学生创业园的模式开展,这种模式的特点是比较容易看到创业教育的成果。如在某年内学院组织的比赛中有多少人获得创业教育的奖励成果,但这种模式注定是为少数的精英而服务,以某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该院全日制大学生约12,000名,创业知识竞赛每学期举办一次,每次获奖人数在30人以下,若按照20%的获奖率计算,其受众仅有150人左右,而该学校的创业园每学期仅有30名左右的名额,这两种主要的创业模式统计在一起的话仅占总学生数目的2%左右。所以对绝大多数学生而言更需要创业教育的普及。而思想政治教育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是对所有学生全面覆盖的,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引入创业素质培养的概念,虽然不能产生如同创业大赛之类比赛那样明显的成果,但对提高广大同学的心理品质和创业能力方面有着极大的效果,这种潜移默化的效果对广大同学带来的好处甚至可以伴随其一生。

在互联网时代最鲜明的特点是信息沟通的变化越来越快,一项好的创新和创意能够很快转化为创造效益的企业或者方案。但同时也同样在市场中会出现很多的跟随着和模仿者。因此在创业的过程中专业化、多元化、差异化变得尤为重要,作为创业教育的一部分,一方面需要了解产业和行业的新理论、新技术、新应用等新兴模式来开拓学生的思维,另一方面可以引入优秀创业校友的例子,起到以点带面的效果。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中,心理健康教育、思想道德修养教育、相关法律知识教育都是其主要的'内容。这些内容对大学生的创业意识的培养、创业人格的塑造有着重要的意义。在思想政治教育课堂中需要调整和充实关于创业教育的教学内容,努力构建一种以兴趣为导向的教育方式,现代大学生对于社会的探索欲望有着极强的趋向性,运用好这一特点,将社会创业的实际环境及状况告诉学生,并归纳总结关于创业所需要的一些品质,由现象引出本质,来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

(三)为学生提供个性充分发展的环境和空间。

如何有效为学生提供创业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关乎培养的有效性。通常可以根据以下几个方面同时进行引入。一是着力提升第二课堂的作用。高校第二课堂的建设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给同学提供第一课堂无法提供的一些教育资源,通过第二课堂这种非正式组织的形式,由学生的行政聚集到兴趣聚集,让志趣相投的同学在一起互相讨论提高,取长补短并由老师引导,带动学生创业素质的提高。二是因材施教,过程化管理。在对同学的创业素质提高过程中,应当注重对学生进行个性化管理和不同时段采取不同内容的创业素质提高教育,随着信息化及新媒体的普及,学生的个性及偏好越来越多地得以掌握,根据不同时间段的学生心理素质发育成长的客观条件,进行有针对性的创业素质提高,在创业教育的过程中全过程为学生匹配不同的教学资源,提高学生的创业素质。

四、结语。

本文从思想政治教育的角度对大学生创业能力和创业素质的提高进行了研究,在分析出大学生创业素质及创业能力的要求后,提出目前创业教育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根据存在的问题提出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创新创业教育的提高措施,可为探索大学生创业素质培养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2]黄江霞.创新是企业第一推动力[j].企业改革与管理,,2:2~33。

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论文(实用19篇)篇六

随着大学毕业生人数的增多,社会的就业压力变大,毕业即失业成为当代大学生中的一句十分流行的话语,从某种程度上反映了社会现实。在思想政治教育之中融入创业教育,要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重点,研究全新的教学方式,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高职生的学习思维需要进行立体延伸,不断培养学生的开阔式思维,培养高职生的主体意识,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

一树立创业观念,营造创业氛围。

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融合需要高职生有强烈的创业观念,因为它将支撑着高职生创业活动的态度以及为创业所付出的努力。创业观念决定创业行为的基本方向,有了正确的创业意识才能够促进高职生的创业活动,可以促进高职生创业成功。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创业意识,培养创业精神,能够让学生勇于实践,不断创新,不怕失败,参加形式丰富的创业活动,以此来增强自身的综合能力。在不同的活动中,可以根据专业进行设置,根据不同的教育目标和需求,开展有针对性的创业专题教育活动,让创业氛围变得更加浓厚,强化学生的创业心理。高职生要有一定的创业动机。创业动机是指推动个体或是群体不断从事实践活动的内部因素,要永远保持积极的心态,从思想上激发高职生的创业意识,不断提升高职生的创业积极性,充分调动创业激情。通过正确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导,让高职生的就业问题予以解决,不仅能够减轻就业压力,还能够增加创业成功的'概率。

二在思想政治教育中丰富创业教育教学内容。

高职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创业教育,就需要不断丰富创业教育的内容,要能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还需要不断地引导学生关注创业。对于院校而言,需要进一步加强管理,改善自身的教学环境,提升教学质量从而促进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对于学校而言,需要加大创业教育的力度,保证硬件设施能够促进创业教育的进行,例如建设创业基地等。要能够在创业基地的建设过程中,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给学生,让学生能够实践。学校的创业教育要注重思想政治教育和创业教育的结合,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能够在创业能力和职业能力上有所提升。可以让学生针对某一个创业事件进行跟踪调研、分析,总结经验,与此同时,需要注重创业教育的实效性,具备能够配套于教学的硬件设施。对于创业教材,也需要进一步完善,结合大学生的特点编写相关教材,或者推荐一些创业书籍,让学生通过阅读书籍来增强自身的能力,不断丰富创业教育的教学内容。

三开展创业实践活动,实现创业体验。

在高职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开展创业实践活动,必定会出现一些无法预料的事情,高职生在面对这些新问题的时候,就是思想观念形成的过程。通过实践活动能够培养和强化大学生的综合能力,这是全新的教育方式,也是有效的教育方式,当然不同的活动有不同的教育要求,根据不同的主题确定教育活动。创业教育要能够结合思想政治教育的课程设置,培养学生的实践性思维,让学生能够有更加丰富的创业经历,磨炼自己的创业能力。开展创业教育活动,可以让学生的实践体验有所提升,能够使学生的创业实践技能有所提升,例如开展创业计划竞赛或是带领学生参观创业企业,通过企业管理的模式了解企业的创业情况。在了解企业的过程中,可以了解创业技能和知识,可以了解自己的不足,从而采取更多的补救对策,积极进行改善。这就需要创业教师能够和企业有密切的联系,带领学生去企业参观,真正感受企业创业的氛围,结合企业实际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实践工作,增强自己的实践经验。

如今社会普遍关注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这也是国家教育部门关注的工作重点之一,在这样的背景下,可以考虑全新的途径,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真正和社会接轨。创业教育和高职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紧密结合,这也是未来教育发展的一个方向,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培养学生对于创业的兴趣。

参考文献。

[1]鲍振兴、曾丽萍.高校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亟待转变的几种方式[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1)。

[2]叶向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创新探析[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7)。

[3]常建坤、李时椿.发达国家创业活动和创业教育的借鉴与启示[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等教育版),2007(3)。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论文(实用19篇)篇七

摘要:思想政治教育类课程与通识教育课程是现代高等教育的重要环节。调查研究显示,学生对两类课程总体满意度不高,处于被动状态学习课程,渴望通过多种方式激活自我主动学习模式,并普遍支持将两类课程进行融合,有针对性的改革,更好实现课程目标。当前,应针对思想政治教育类课程与通识教育课程的问题以及学生的期待,从课程组织形式、课程内容、行知结合、师资优化等方面加强两类课程的教育效果。

现代大学的教育目标为“高等院校必须教育大学生成为学识渊博、理想崇高的公民,能够以批判精神进行思考,会分析社会问题,能研究和运用解决社会问题的办法,而且能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1]目前,从宏观和微观上来看,国内高等教育的内容与教育目标的实现之间是存在一定脱节的,主要体现在:重智力教育轻德育教育;重专业教育轻基础培养;重理论灌输轻实践培养。[2]而通识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相互借鉴和融合恰好能弥补目前高等教育中存在的若干问题,通识教育中人文价值关怀加重德育教育和基础培养,通过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加强学生政治素养、道德文化和适应能力方面的培养,真正实现高等教育的“学与用”、“知与行”的统一。通识教育以培养“完整的人”为根本目的,思想政治教育坚持“以人为本”,两者都是在做关于人的教育工作,特别是在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这一基本理念和最高价值取向上,两者是相互契合的。[3]自然科学、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三个部分是通识教育课程的核心内容,课程建设更加侧重人文和科学认知功能,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属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是具有中国特色教育理念的体现,符合中国国情。所以,通识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不能相互替代,两者各有侧重又有一定的内在联系,可以相互借鉴结合,共同完成高等教育的目标。了解当前大学生对两类课程的学习情况,以便更好地实现通识教育课程与思想政治类课程的融合,开展了此次调查研究。

1总体情况。

本研究以通识教育课程、思想政治教育课程选课学生为调查对象,采用调查问卷法和访谈法开展研究,调查问卷及访谈问题根据课程评价相关资料整理得来,经专家评分后形成,预调查剔除无效问题后发放问卷350份,收回问卷327份,剔除无效问卷后获有效问卷322份,有效回收率92%。322份有效问卷对应的样本情况如下:在性别分布上,男生237人,占73.60%,女生85人,占26.40;在年级分布上,一年级87人,占27.02%,毕业班143人,44.41%,其他年级92人,28.57%;在学科分布上,工学人数256人为最多,占总数的79.50%,其他依次是管理学、法学;在政治面貌分布上,以共青团员为主,占86.34%,中共党员占10.56%,其他为一般群众。

2.1学生对通识类和思政类课程满意度不高调查中以“满意度”和“课程是否对学生有所帮助”两个问题了解学生对两类课程的总体评价。学生对通识类课程满意度为65.8%,对思政类课程满意度为55.3%。进一步通过“课程是否对学生有所帮助”进行调查,针对通识类课程,63.7%的学生认为有帮助,17.4%认为没有帮助,针对思政类课程,有52.4%的学生认为有帮助,有25.8%认为没有帮助。所以,从整体上来看,通识类课程和思政类课程的整体满意度都不高,通识类课程满意度略高于思政类课程。2.2学生对通识类和思政类课程学习主动性较低关于学习主动性调查,58.33%的学生和52.46%的学生认为自己在大学学习中是在被动地学习思政类课程和通识类课程。75.32%的学生认为“如果任课老师不采取签到等其他强制措施,自己不愿意主动去上思政类课程”。53.46%的学生认为“如果任课老师不采取签到等其他强制措施,自己不愿意主动去上通识类课程”。可见,同学们对这两类课程更多地是被动接收,并未发挥个人能动性,开展探索式学习。2.3学生对通识类和思政类课程学习效果一般调查中分别设计了13个问题和11个问题了解学生思政类课程和通识类课程的学习效果。结果显示,对于思政类课程,58.33%的学生认为该类课程更多是在告诉学生是与非、真与假的问题,至于如何去判断是与非、真与假则较少涉及,56.82%的学生认为对爱国主义教育、公民意识的培养流于形式。对于通识类课程,56.82%的学生认为该类课程更多是在告诉学生是与非、真与假的问题,至于如何去判断是与非、真与假则较少涉及,55.30%的学生认为教师授课时更多是在告诉学生好与坏的标准,而缺乏对好与坏评价标准的辩证探讨,还有53.03%的学生认为思想政治类课程对学生智慧的培养、个性发展、生命的呵护等关注较少。

3通识教育类课程和思想政治类课程现存问题及建议。

3.1课程组织形式单一关于课程现存问题调查中,分别从课程形式、内容、方法等方面进行调查(图1),结果显示,31.06%的学生认为通识类课程存在“课程开展形式单一”的问题,40.91%的学生认为思政类课程存在“课程开展形式单一”。通过进一步调查,在学生喜欢的课程组织形式中,90.91%的学生渴望体验式教学,并通过多种方式或者形式参加社会实践来实践课堂所学,85.67%的学生希望能开展小班式教学,加强与老师的互动交流,84.34%的学生希望参与到讨论式课堂中,认为分组的讨论学习更能加深记忆。3.2课程内容单调、脱离实际在课程内容方面的调查,29.55%的学生和28.79%的学生认为通识类课程存在“课程内容脱离实际”、“课程内容单调的问题”,37.12%的学生和37.12%的学生认为通识类课程存在“课程内容脱离实际”、“课程内容单调的问题”,进一步调查发现90.15%的学生希望两类课程的内容能够贴合学生实际生活,对实际生活有指导价值,87.24%的学生渴望课程内容设计能够广泛而深入。3.3课程兴趣感不强31.82%和31.06%的学生对两类课程的学习没有兴趣,兴趣感不强就造成了学生无法主动参与课程,达到主动学习的目的',84.32%的学生认为应该给予学生自主选择课程的权利,学校也应根据学生需求开设相应课程。有89.39%希望学校提供弹性学年制(比如:5年或者6年内只要学分修满就可毕业),让学生根据自己情况制定学业规划。3.4大学生对通识类课程和思政类课程的期待建议根据调查结果,学生作为接受教育的主体,在学习思政类课程和通识类课程中,处于被动接收状态,学生学习主动性处于压抑状态;学生渴望学校进一步尝试改革,通过多种方式了解自己和课程,激活自我主动学习模式;学生们普遍认为两类课程存在注重告诉学生是与非、真与假的问题,而对如何去判断是与非、真与假则涉及较少,对爱国主义教育、公民意识的培养流于形式等方面的问题,有待改善;对学生是否认为将通识类课程和思想政治类课程紧密结合更有利于其人文修养、能力和素质进行调查,结果显示,86.76%的学生支持将两类课程进行融合,并进行有针对性改革,以更好实现课程目标。

4.1增强学生学习主动性和参与性根据学习主动性和课程兴趣感不强两项调查显示,当前的思政类课程和通识类课程学生主动参与度不高,学生的自我表达和实现受到压抑。所以,要从根本上改变学生对课程的感受,达到课程培养目标就必须将学生从课程的“被动接受”到“主动参与”的过渡转变。学校可在多方面尝试改革:第一,尊重学生个体发展规律,增加专业培养计划中的可选课程,加大学生选择课程的自由度;第二,增加社会实践和认知环节,倡导体验式教学方式,让学生了解社会,增强课程认知。4.2借鉴国外通识教育课程组织形式,活跃思想政治教育课堂就“课程开展形式单一”这一突出问题,必须进行思考和变革,将国外通识教育课程的组织形式引入国内的课堂,丰富教学形式。国外通识教育的教学方式大致分为课堂讲述、小组讨论、研发表、独立研究等四种。[4]国内的思政类课程和通识类课程应改变单向灌输、“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应用角色扮演法、脑力激荡法、菲利普66法、案例教学、游戏教学等多种方法,增加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社会等多向交流和丰富的交往,增强课程的实效性和体验性,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做人、学会做事。4.3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正确导向,优化通识教育课程内容从根本上解决课程内容单调、脱离实际等问题,必须从课程设计出发,在了解学生特点的基础上对课程内容进行重新整合,真正做到课程内容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对学生具有指导性和前瞻性。特别是对于通识类课程,要符合中国国情,既注重学生的思维训练,又要以此为契机,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导向,带给通识教育课程内容全新变革和尝试,使学生在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引导下学习通识课程,树立起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肩负起建设国家的使命。4.4整合学校师资队伍,最大化实现课程教学目的通过数据分析和访谈结果,多数学生对任课教师的课堂教学满意度不高,通识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师资整体水平亟待提高。从课程建设的角度,除主体“学生”的主动性变化之外,授课主体“教师”的能动性也必须提高,通识类课程与思政类课程的结合必须通过教师的课程组织来实现,所以对教师的个人素养、教学水平要求甚高。首先,可以通过学校内部整合教师资源,建立跨专业甚至跨院校的师资和课程整合模式,让相关专业和领域的教师合作教学,共同完成某门课程的教学任务;其次,实施名师等优秀教师重组课程师资队伍建设,以课程骨干教师为中心辐射课程组任课教师,提升教学水平;再次,通过高校已经建立的海外教育机构,聘请国际教师担任课程指导老师或任课教师,提升课程建设的整体高度。

参考文献。

[1]朱时清.21世纪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d].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陈艳红,黄建,吴开军.大学思想政治课评估的改革对策研究[j].学术界,.11.

[3]姚向远.作为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高校通识教育课程体系建构研究[d].天津:天津师范大学,.

[4]周海燕,周景辉.美国大学本科的通识教育及其启示[j].外国教育研究,.9.

[5]ianwestbury,,科学、课程与通识教育――施瓦布选集[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论文(实用19篇)篇八

随着大学毕业生人数的增多,社会的就业压力变大,毕业即失业成为当代大学生中的一句十分流行的话语,从某种程度上反映了社会现实。在思想政治教育之中融入创业教育,要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重点,研究全新的教学方式,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高职生的学习思维需要进行立体延伸,不断培养学生的开阔式思维,培养高职生的主体意识,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

一树立创业观念,营造创业氛围。

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融合需要高职生有强烈的创业观念,因为它将支撑着高职生创业活动的态度以及为创业所付出的努力。创业观念决定创业行为的基本方向,有了正确的创业意识才能够促进高职生的创业活动,可以促进高职生创业成功。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创业意识,培养创业精神,能够让学生勇于实践,不断创新,不怕失败,参加形式丰富的创业活动,以此来增强自身的综合能力。在不同的活动中,可以根据专业进行设置,根据不同的教育目标和需求,开展有针对性的创业专题教育活动,让创业氛围变得更加浓厚,强化学生的创业心理。高职生要有一定的创业动机。创业动机是指推动个体或是群体不断从事实践活动的内部因素,要永远保持积极的心态,从思想上激发高职生的创业意识,不断提升高职生的创业积极性,充分调动创业激情。通过正确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导,让高职生的就业问题予以解决,不仅能够减轻就业压力,还能够增加创业成功的'概率。

高职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创业教育,就需要不断丰富创业教育的内容,要能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还需要不断地引导学生关注创业。对于院校而言,需要进一步加强管理,改善自身的教学环境,提升教学质量从而促进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对于学校而言,需要加大创业教育的力度,保证硬件设施能够促进创业教育的进行,例如建设创业基地等。要能够在创业基地的建设过程中,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给学生,让学生能够实践。学校的创业教育要注重思想政治教育和创业教育的结合,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能够在创业能力和职业能力上有所提升。可以让学生针对某一个创业事件进行跟踪调研、分析,总结经验,与此同时,需要注重创业教育的实效性,具备能够配套于教学的硬件设施。对于创业教材,也需要进一步完善,结合大学生的特点编写相关教材,或者推荐一些创业书籍,让学生通过阅读书籍来增强自身的能力,不断丰富创业教育的教学内容。

三开展创业实践活动,实现创业体验。

在高职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开展创业实践活动,必定会出现一些无法预料的事情,高职生在面对这些新问题的时候,就是思想观念形成的过程。通过实践活动能够培养和强化大学生的综合能力,这是全新的教育方式,也是有效的教育方式,当然不同的活动有不同的教育要求,根据不同的主题确定教育活动。创业教育要能够结合思想政治教育的课程设置,培养学生的实践性思维,让学生能够有更加丰富的创业经历,磨炼自己的创业能力。开展创业教育活动,可以让学生的实践体验有所提升,能够使学生的创业实践技能有所提升,例如开展创业计划竞赛或是带领学生参观创业企业,通过企业管理的模式了解企业的创业情况。在了解企业的过程中,可以了解创业技能和知识,可以了解自己的不足,从而采取更多的补救对策,积极进行改善。这就需要创业教师能够和企业有密切的联系,带领学生去企业参观,真正感受企业创业的氛围,结合企业实际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实践工作,增强自己的实践经验。

如今社会普遍关注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这也是国家教育部门关注的工作重点之一,在这样的背景下,可以考虑全新的途径,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真正和社会接轨。创业教育和高职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紧密结合,这也是未来教育发展的一个方向,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培养学生对于创业的兴趣。

参考文献。

[1]鲍振兴、曾丽萍.高校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亟待转变的几种方式[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

[2]叶向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创新探析[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7)。

[3]常建坤、李时椿.发达国家创业活动和创业教育的借鉴与启示[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等教育版),(3)。

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论文(实用19篇)篇九

[论文摘要]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了新课题——创业教育。创业教育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内容之间有着密切的共生联系,同时,对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形式、扩展思想政治教育范围、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层次等方面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论文关键词]共生促进创业教育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创业型经济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已经成为一种新型的经济形式,高校开展创业教育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顺应了时代的发展的要求,实践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发展。笔者认为,共生促进,正是这两者之间的辩证关系。

共生理论,始于生物学领域,著名生物学家洪黎民教授说:“普通生物学者深刻体会到群落中生物相互关系的复杂性,鲜明地揭示了个体或群体胜利或成功的奥秘,在于他们在这个群体中密切联合的能力,而不是强者压倒一切的‘本领’,自然界如此,人文科学中的生物哲学亦可如此理解。”目前,共生理论已经被广泛地赋予了社会的含义。复旦大学胡守钧教授认为:社会共生是人的基本存在方式,任何人都生活在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共生系统之中。共生关系不只存在于社会某个方面,而是遍布人类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社区、社群、家庭等所有领域,其表现更是形形色色,千姿百态。没有共生,也就没有人的存在。当前方兴未艾的创业教育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仅是一种共生的存在,也是一种融合的促进。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是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要途径,也是社会主义大学的本质体现,即促进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创业教育的重要目标就是把学生培养成社会实践活动能动的主体,调动创业者的主体性,尊重其主体地位,挖掘其主体潜能,培养其主体意识,发掘其主体能力,塑造其主体人格。显而易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创业教育的共同教育目标,互为共生。

从中外理论的研究成果看,创业教育所强调的首创、冒险精神、创业能力、独立工作能力、技术、社交和管理技能等,无疑对人的全面发展起着重要作用。美国教育者非常强调创业教育对受教育者个性品质的培养,他们认为:创业需要个体具有创造性、冒险性、革新性,这些品质通常不是在一般的商业环境下所培养出来的。澳大利亚教育委员会、就业和培训组织以及青年事物管理部门等组织认为:创业教育是一种直接指向培养年轻人能力、技巧和革新性、创造性、开创性等个性品质的教育。我国学者毛家瑞、彭钢在《创业教育的理论与实验》的课题研究中认为:“创业教育是指以开发和提高青少年创业基本素质,培养具有开创性个性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教育;是在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基础上进行的具有独特功能和体系的教育。”由此可见,创业教育强调以人为本,充分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与特点,十分重视学生健康、健全、完整一致人格的形成,注重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求新求异的思维品质、不畏艰难的意志勇气,完全融合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

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既面临有利条件,也面临严峻挑战,创业教育在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方面具有积极的意义,尤其表现在深化理想信念教育和丰富道德品质教育两个方面:

1.创业教育深化理想信念教育。理想信念教育是我国加强有关精神文明方面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的核心内容。理想不仅凝聚着每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而且是支撑一个人、一个团体、一个民族乃至一个国家发展壮大的精神支柱。信念是认识、情感和意志的有机统一,是实现理想的前进动力和力量源泉。

创业理想是人生理想的重要环节,是实现其他理想的基础。因此,推进创业教育,应该也必须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第一,加强创业理想和创业意识教育。要让我们的学生,具备坚定不移的创业信念、充满活力的创业激情、百折不挠的创业品质、全面均衡的创业能力和与时俱进的创业策略。第二,为创业之路提供科学导向。如果偏离了正确的政治方向和健康的思想基础,创业就会迷失方向,甚至导致创业失败。只有个人职业理想和远大的社会理想很好地结合,创业者才能品尝到成功的喜悦。第三,提供创业教育宽广的实践舞台。创业教育从最基本的生活理想教育入手,挖掘自身潜能,它不仅是生存教育,也是一种高层次的理想教育、全面发展教育和健全人格的教育。

2.创业教育丰富道德品质教育。“第一流人物对时代和历史进程的意义,在其道德品质方面,也许比单纯的才智成就方面还要大。”爱因斯坦的这句话,不仅说明个人的道德品质对社会道德发展、精神文明建设和创业人格的推动作用,而且折射出道德品质是促进人的自我完善、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动力。因此,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之一的道德品质教育也是创业教育的重要内容,而创业教育也为道德品质教育提供了有效的载体和实践途径。

第一,创业教育有利于倡导艰苦奋斗精神。通过创业教育,学生在实践中,亲身感受到理想从树立到实现所必须经历的困惑、坎坷甚至磨难,体会了生活的甜酸苦辣,收获到奋斗后的喜悦。创业教育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现实性,赋予了新的活力和内涵。

第二,创业教育有利于重塑诚实守信原则。诚实守信是市场经济的基本道德规范,是做人的基本原则,更是大学生实现真正创业的准行证。当前,经济生活中的一些诚信缺失和无序化现象,消解着现实社会的良好人际关系,阻碍了市场经济的健康和谐发展,也是创业最终失败的根本原因之一。因此,利用创业教育这一载体,开展诚信教育,以诚信意识培养和诚信精神宣传为抓手,贯穿“诚信为本,操守为重”的道德原则,培养大学生健全的社会人格和诚信理念,是创业教育的前提,也是培养符合新时代高素质人才的题中之义。

第三,创业教育有利于加强团结协作精神。团队合作是创业者不可或缺的素质。20世纪80年代,日本汽车靠团队合作,击败当时全球最大最强的美国通用汽车公司,成功占领了美国汽车市场。创业教育的实践证明,思想政治教育可以使团队成员之间就价值观和行动原则达成共识,用一种责任心和义务感对创业进行积极引导,调动和激发团队创业者的共同资源,克服个体缺陷形成的障碍,形成对共同创业目标的共同追求。所以,创业教育是强化大学生团结合作精神教育和培养的重要媒介。

第四,创业教育有利于促进心理健康教育。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帮助他们逐步走向成熟与独立,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客观需要。通过心理健康教育,使他们情感健康、意志坚强、性格刚毅。同时,提高认知能力,对事物的发展规律作出正确分析和判断,对自身的特点和需要作出正确分析判断,可以提高大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使他们能很好地适应当前转型期的社会生活。

创业教育指以创造性和创新性为基本内涵,以课程教学与实践活动为主要载体,以开发和提高受教育者综合素质为目标,培养其未来从事创业实践活动所必备的'意识、知识、能力等的素质教育。一方面体现其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共生,另一方面更是与时俱进的特色和创新。贯穿于创业教育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方法方式有:与专业教育相结合、与校园文化相结合、与实践教育相结合、与理想信念教育相结合、与就业指导服务相结合、与学生管理相结合等。

1.革新课堂教学模式,优化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将创业教育纳入学生思想政治课教育中,作为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内容,从训练学生正确分析和认识现实问题的能力入手,克服传统教学方式的局限性,致力思维互动、案例分析和空间拓展等闪烁时代元素的思想政治教学新模式。

思维互动法即在具体教学方式上,强调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思维互动。教师、学生处于平等的位置,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看法,独立或集体为各自的观点提供论证。鼓励交流,允许碰撞,力求通过思维互动逐渐形成对某一问题的共识。这样做,既调动了学生,又解放了教师;既突出了个性,又形成了共性;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又培养了学生多方位思考问题和分析归纳的能力。

案例剖析法即典型剖析具有代表性的案例,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一般分为四个步骤:首先是选定案例,广泛搜寻在实践中出现的各种形式的案例并进行筛选,确定最具典型意义的案例;其次是熟悉案例,让学生对已经选定的案例有尽可能全面的了解,形成初步的意见和问题;再次是讨论案例,学生广泛讨论充实自己的观点或反驳他人的意见,提出问题,集思广益;最后是总结案例,教师适时进行系统归纳总结,水到渠成地引导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结论,完成从实践到理论的升华。

空间拓展法即最大限度地突破传统课堂教学的空间概念和教授模式,“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加大实践教学密度,拓展更具活力的新教育模式。比如,多在创业基地建设上下工夫,多在培养团队协作精神上下工夫,多在把课堂概念做大做活上下工夫,使学生视野更开阔、思维更活跃、心理更成熟、本领更过硬、素质更全面。

2.实行社会实践,扩展思想政治教育范围。创业教育的实践特色,为扩展思想政治教育范围创造了不可或缺的条件。比如,鼓励学生承担一定的课外项目,进行实战演练,增强实战能力,锻炼自己的沟通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等。动员学生参加各类社会活动,进行科学研究,从政策、资金和指导教师等方面给予帮助,积极培养创业精神、挖掘创业潜能。再如,组织学生自己制作创业作品的设计,参加全国全省大赛,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展示提供平台等。

3.深化校园文化,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层次。文化熏陶是一种高层次的潜移默化的教育方式,对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作用不亚于正式的课程,西方国家称之为“隐蔽课程”。思想政治教育可以通过创业精神的宣传和提倡,积极发挥环境育人的文化功能。如开设校园创业论坛和名家讲坛,邀请国内外专家学者和创业成功人士来校讲课,阐述管理理论和创业理想,介绍成功经验,激发学生的创业理想。引导学生认识到把知识转化为生产和服务的关键就是具备良好的创业素质,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和习惯,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校园风尚。

综上所述,创业教育通过培养学生具备积极的创业精神、优良的创业品质和全面的创业能力,为学生提供现实意义的、符合自身实际需要及利益的指导,其内涵和外延既体现了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共生和融合,又极具鲜明的时代特征,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失为卓有成效的促进。

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论文(实用19篇)篇十

家庭教育的目的因为家庭所处的环境和家长水平的不同而差别凸显,教育有法而无定法就是这个道理,不同的家庭背景,教育的目的也是不同的。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过程中,作为老师,我们所接触了解的家庭教育情况,大部分所体现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以及总体素质是可取的,因为家庭在培养学生优良品德、做人处事方面,地位功不可没,但是还是有相当一部分家庭和学生在出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时,所表现出的家庭教育的缺失现象,值得我们教育工作者认真反思。这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1.基础教育体系与高等教育体系对接过程中的差异性在我国这样一个大部分依然以“考分定前途”的情况下,家长在子女的基础教育阶段总是表现出“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期望。期望孩子成绩优秀,给孩子报各种学习辅导班;期望孩子多才多艺,又给孩子报各种艺术班;期望孩子将来成为各种成功人士等等,这也会导致教育目的的单一化,过分重视学习的过程而忽略了子女在思想品德、待人接物、独立自主等方面的培养。有数据显示,在子女的基础教育阶段,80%以上的家长能够主动与班主任以及科任老师联系,及时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在家庭中也会非常关注孩子的言行,以防孩子放松学习而落后于其他同学。总体来说,在中小学阶段,学生的主要任务就是学习文化知识,与之对应的家庭教育也是主要围绕子女如何提高智力来展开,重心在于培养健康成长、团结有爱、活泼快乐的三好学生;高中阶段,学习压力增加,大部分家庭都是在围绕升学展开家庭教育,重点在于提高学习成绩、如何提高升学几率,如何进入大学学习为主。但是高等教育阶段与中小学基础教育阶段相比,所面对的问题和任务更为复杂,差异性也更为突出,不仅仅要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发展自己的专业能力以及人际沟通和协调,心理适应等能力,还会面对很多以往没有遇到过的有关职业规划、恋爱、成长等方面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要学会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进入大学,社会和学校对于家庭教育的要求在不断增加,但是每个家庭对子女教育的关注度却有所失衡。子女进入高校后,大部分家长认为培养多年,教育任务已经完成,因此子女可以独立学习和生活,管理责任应该由高校来承担;还有些家长,觉得由于高中阶段,孩子学业负担过重,管理过严而本着“弥补”之心,对孩子在大学阶段只注重于物质条件的支持,其余则放手不问;还有一些家庭由于自身原因,父母外出打工、自身因素等问题而无法顾及子女的大学生活,或者原本就不关心。大部分的学生都是远离家乡外出求学,与父母的沟通上,没有了原先每天面对面的交流,更多的只是一种远程式的沟通,主要通过电话、短信以及各种新媒介,因此,虽然大学生有强烈的独立愿望,渴望独立处理问题,但是离开了父母的管束,但很大程度上面对问题和困难时,却又非常渴望与父母感情上的交流,希望能够给予自己鼓励和勇气。但是在多数学生身上,高校期间的家庭教育目前基本上处于停滞或失衡的状态。不同家庭的教育方法和模式,在问题和困难面前,多少显现出家庭教育不同程度、不同层面的缺失,这给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带来的不仅仅是工作上的困难和挑战,更多的是对于工作的思考和教育方法上需要改革的强大推动力。

2.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的不平衡性从上世纪末开始,国家高等教育经历重大改革,经过新世纪十五年的发展与变化,高等教育已经逐渐成为大众化教育,但也引发了各方面发展的不平衡:学校扩招后学生数量的增长、教学质量的下降、就业困难的窘境等问题日益凸显,高等教育体制的改革与学生切身利益之间产生矛盾;社会大环境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在接受新时期的各种新兴思想的冲击与挑战,一直所传承的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与大学生复杂的思想实际产生矛盾;校舍的不断扩建、专业设置的增多、人数的增长,使得学校急剧扩张的背后与教育资源紧缺之间产生矛盾;新思想、新问题、新困难的不断涌现,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原有体系与大学生思想实际结合不紧,从而产生偏差和矛盾;学生日益变化的自我意识和心理困惑与辅导员老师多年的工作经验之间产生矛盾;全社会层面,共同关心支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之间产生矛盾。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的不平衡性,扩大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家庭教育之间的距离,造成了家庭教育的缺失与高校教育的滞后。

3.不同家庭在教育理念和教育行为上的缺失和不足我们根据日常工作中接触到的不同类型的家长,将其简单分为:

1)专制型。专制型家庭教育是指家长要求孩子绝对遵循父母所制定的规则,较少对孩子表现出肯定态度,并严格执行对孩子的处罚。这一部分家长经济情况、社会地位较好,受教育程度中等偏上,综合素质较高,但对子女的管制非常严格,必须按照他们的意愿去做事,所以时常会有“虎妈”或者“狼爸”这样的称呼。这种观念来源于中国传统的“子不教,父之过”的影响,将子女视为自己的私有财产,对孩子的一切大包大揽,而且尤其是对子女的人生规划、工作、婚姻横加干涉与限制,又往往以子女年纪小,缺乏社会经验等为借口,要求子女绝对服从他们的一切计划。总体来说,这样的教育模式伴随着孩子的成长过程,在一定时间之后,他们教育方式的短板之处就会开始逐渐显现,但他们始终坚信只有自己的教育方式才是最正确的。这一类的子女经常表现为依赖、无主见、缺乏独立性、不懂得恰当表达自己的情绪和情感,在人际交往中和处事能力上也容易出现障碍,这样不仅耽误了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更掩耳盗铃地使之错失了健康的成长机会。

2)溺爱型。溺爱型家庭教育是指父母对孩子无原则的过分宠爱、姑息迁就,一味地满足孩子的各种要求。当前“95后”的学生家庭,绝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是家庭的中心人物,这类家庭一般生活富裕,经济优越感强,为人处事高调张扬,社会地位较高,权倾一方,高官厚禄,孩子前途无忧。同时,家中隔代溺爱,孩子由祖辈培养长大,各种复杂环境造成祖辈的过度溺爱,形成了家庭教育的缺失。这种家庭教育中培养出的孩子普遍性情高傲、任性、缺乏责任感,容易脱离群体。每年的高校报道日,总能看到全家出动,大包小包陪伴孩子报道,家长忙前忙后,而孩子却在一旁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景象。

3)无为型。无为型是指家长对于子女的教育无能为力或者无所作为,孩子享有很大的盲目自主权。这类家庭因为父母文化素质较低,家庭经济状况以贫困居多,对于子女的家庭教育方面,除了朴素的情感付出,能够吃饱穿暖,不做违法乱纪的事情之外,对于其他方面则显得无能为力。在学生的初高中阶段尚可交流,进入高校后,因子女离开家乡赴外地求学,家长更加不懂得如何教育子女,遇到问题,不仅双方无法沟通,反而会形成严重的代沟,心理封闭状况时有发生。久而久之,把对父母的不满迁怒于他人,严重的还会对社会产生报复的心理。这样家庭环境下的孩子,是非观念淡薄,社会经验匮乏,容易走上极端的犯罪道路。综上所述,家庭教育的缺失是一个严肃又意义深远的话题,每个家庭因其环境、教育方法的不同而培养、造就完全个性不同的孩子,正所谓“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虽说教育有法但无定法,但是巨大的差异表现在教育理念和行为上,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效果缺失,只有加强学校、家庭以及社会各个方面的共同协力,才能共同承担起培养优秀社会人才的重任。

二、家庭教育缺失现象的解决对策和措施。

家庭教育在学生大学阶段的缺失让我们学会反思:在新时期,如何利用好现有的资源与能力,将传统的教育方法与新时期的变化有效结合起来,同时推动进一步的改进?笔者从高校、家庭以及学生层面提出思考,以寻求解决的对策和措施。我国目前正处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社会正行着伟大的.变革,在巩固提高学校教育的基础之上,必须对家庭教育足够的重视,只有这样,才能使教育的基础得到巩固和加强,进而提高整体教育水平和质量。家庭作为大学生生活成长的社会组织,其教育是大学生思想道德品质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在大学生的成长和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1)高校层面:主动密切同大学生家庭的关系,构建有效的沟通机制。笔者所在的单位,就有一套完备的与学生、家长、教师之间沟通的有效机制:《知心工程工作手册》,学院严格规定了班主任的“十必谈、十联系”的谈话制度,尤其指出,学生在出现夜不归宿、无故旷课、受纪律处分、心理异常、学业困难等等情况下,必须与家长进行情况通报,并做好相应的谈话记录。这样有效地打通了家校之间沟通不畅的症结所在,更好地落实了以学生为本、以成长为重的理念。定期召开由辅导员、学生家长代表参加的座谈会,努力建立一个以高校为核心,以学生为纽带,以家庭为网结的庞大的网络系统,利用新媒体的有效传播机制,向各位家长通报学校的教学情况和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征求家长对学校的教学和教育工作的建议和设想。逐步在这个网络系统之下,完善学校、家庭、社会、大众媒体四个因素融为一体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协调的有效整体。

2)家庭层面:家长要在社会的大环境中提升自我,与时俱进,努力建立教育子女的现代意识,创造更多的机会让家长与子女之间多沟通,多接触新事物、新思想,更多地参与集体活动。有着现代教育理念的家长培养出来的子女往往健康活泼、性格开朗、融入社会适应能力强,能够通过自己的探索而成长。而家长也通常是用鼓励、谈心等方式让孩子自己意识到自己的成长过程。家长努力营造的民主、和谐和温暖的家庭环境会有助于子女积极阳光的面对人生,有助于培养从容向上的健康人格,也使他们在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有所成就。前几年,辽宁省教育厅就开展过“千名辅导员进万家”的社会实践活动,有效地打开了家长与老师沟通的新渠道,架起了双方互通的桥梁,从而更好地在实际工作中弥补了不足;近日,江苏省无锡市几位家长在大山中办“私塾”,家长自己当老师,用独特方式探索孩子成才之路。这些现象都在表明,新的社会呼唤教育理念的更新,虽然处在探索阶段,但终是已经迈出了改革的一大步。

3)学生层面:应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自我教育意识,只有将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与学生自我教育结合起来,才是完整的、成功的教育。自我教育的含义是指教育的客体在其主体意识的基础上把自己作为教育的对象,根据教育主体规范和自身发展的要求,以主体的自主性通过自我选择、自我内化、自我控制等过程有意识地改造和提高个体主体性,使自己成为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一种高度内省和自律的活动,是个体自我完善、自我提高和自我发展的重要能力。

三、结语。

为此,在家庭教育的过程中,因其具有双向性,一方面家长的观念在提升和转变中得到升华,另一方面,不断激发学生的自我发展意识,由被动接受教育转变为主动寻求成长和进步,最终形成较高的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自我成长的能力,才能确保家庭教育目标的实现。

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论文(实用19篇)篇十一

现在出现一种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称为创业教育。在20世纪70年代末西方发达国家就已经开始研究创业教育这一模式。把研究理论放在大学里并且开设了相关的课程分别是:创业理论与创业实践课程。通过这两门课程来开发同学们的创业热情,引导同学们创业。国内比国外晚了,直到初,在全国9所院校教育部进行了创业教育试点,为了更好地进行改革教育部还专门举办了“创业教育骨干教师培训班”。教育部的一系列行为的落实揭示了中国大学生创业教育开始的帷幕。教育部不仅仅在普通高校举行了这一系列的活动,早在年初就提出了高职院校的创业教育思想。第二届的国际技术与职业教育大会在韩国汉城召开的。这次大会是由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在会上提出了职业教育深刻变革的思想教育。希望能够培养学生的一些能力,例如创造性、集体合作力和沟通的能力。技术与职业教育大会更希望通过本次的活动来综合提高人各个方面的素质。这次大会是一次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国内高职院校的创业教育实践也紧随这次大会陆续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通过把创业教育与学院发展联系在一起,在全国的高职院校掀起了一股创业的浪潮。

随着社会就业难度的不断增加,一些高校的`就业情景不容乐观,特别是高职院校的学生。他们会知识的掌握程度与深度不够会让他们更加没有自信,更加的迷惘。而新形势下的高职院校学生的创业教育恰好弥补了这一短板。通过对大学生进行创业教育,可以使他们知己知彼,加强信心积极的投入激烈的竞争中。同时,也避免有些大学生盲从,能够更好地以科学的态度选择职业方向。高职学生创业教育是人生理想信念教育的一种特殊形式,确立经营目标是人生理想的外形体现。通过把思想政治教育加入到高职院校中不仅可以使两者很好地融合在一起还可以帮助学生克服择业恐惧,对自己的未来感到迷惘等消极的思想使高职院校的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积极进取的思想。高职院校为了使学生更好地全面认识创业目标,往往通过一些典型的事例引导学生,激励学生。这些事例或者故事往往都是高职院校的学生身边的故事。这些学校或者社区成功的创业事例会更加真实,更加具有说服力。高职院校的学生通过这些可以更好地来服务社会。达到振奋全国的在校大学生创业的强烈愿望这一目标。创业教育的理想和信念融合,使学生更具体化的投身于思想政治教育中,帮助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更好地全面实现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

1.调整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注重培养大学生的创业素质。在思想政治教育与创业教育进行整合,要调整关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注重大学生创业素质的培养,并将他们纳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体系中。首先,激发创业意识。创业意识是创业活动的主观条件。这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的产品。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适应时代潮流,着眼于所需主体刺激企业的责任感,竞争意识,危机感和其他创业意识。其次,培养企业家精神。创业精神是一个积极的思想和精神状态的集中体现,大力发展个人对促进社会进步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一个伟大的企业家必须具有一个伟大的创业精神。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在我们新一代的努力下,给大力弘扬和培育在大学生的创业精神助了一臂之力。最后,提升自身创业方面的能力。创业除了资金方面重要外,另一个必不可少的就是自身创业的能力了。创业能力不仅是创业的资本也是创业型人才的核心实力。所以,要想创业成功就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创业能力。那么如何提高创业的能力呢?思想政治教育就体到了重要的作用。我们需要把思想政治教育运用到我们学习到的知识中去,学习并且利用思想政治教育。这样的话可以培养我们的造性思维能力,社交能力和创业能力以及实践能力等各种能力。这些能力能够很好地服务与我们的创业。

2.营造创业教育氛围。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全过程,高职院校努力营造创业教育氛围并且运用到思想政治教育中去。努力营造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创业教育,使其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企业文化。该企业文化必须营造有利于创业教育与校园文化的舆论氛围。要向全体教师和学生通过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来大力提倡和推广企业精神。

3.创业教育如何渗透在日常思想政治工作中。一是深化艰苦创业教育,帮助高职学生要有心理准备创业。创业教育的重要内容是艰苦创业。学校往往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提前向学生们灌输这种思想,这样可以帮助高职的大学生们有个良好的心理准备。二是进行职业生涯的规划的开展,让高职院校的学生在创业的时候能够有所计划。职业生涯规划是指把自己与组织相结合,通过分析自己的兴趣爱好以及自己所具备的能力优缺点进行综合的分析,并且对自己所确定的职业生涯的客观条件进行分析、评定最后在这些基础上得出结论,确定出最适合自己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了这个理想奋斗终生。从职业规划的定义可以看出,职业规划基本的总之就是找到自己未来理想的职业目标,并且对这个目标的可行性进行分析以及根据自身的特点进行评定。最后就是向着自己的目标全力以赴。可以把思想政治教育加入职业生涯规划中来更好的服务高职院校的学生。不仅可以帮助思想教育工作在学生中得到实际展开,使职业生涯规划成为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

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论文(实用19篇)篇十二

当前,提升员工职业水平和企业竞争力的主要方式是科学的人力资源绩效管理,而且这种方式也是明确绩效管理目标、内容和方法的重要手段,能够给人力资源绩效的管理带来强有力的指导。但是,现在大多数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在设计绩效考核指标体系时不能非常好地将企业员工的特点以及企业自身的行业特点考虑在内。另外,企业的部分考核和企业的战略目标之间也存在着一定的矛盾,从某种程度上阻碍着企业的整体性发展,严重者还会出现和企业发展目标脱节的情况,不利于企业的长足发展。

2.企业文化的凝聚力严重不足。

企业文化作为企业发展的灵魂,同样是对企业经营管理理念的集中性体现。企业员工只有在对企业文化充分认可并与对企业的发展达成共识的基础上,才能共同为企业的发展而不断地努力奋斗。但是,就目前企业的发展情况来看,文化建设意识淡薄的问题在大多数企业中都较为常见。企业的整个运营管理和企业文化的建设之间始终是分开的,两者并没有非常好地融合到一起。所以,企业文化的导向、凝聚、激励、约束和协调功能并没有得到非常好的发挥。

3.对绩效管理的认识还有待提高。

如果我们能对人力资源绩效管理有一个全面、正确地认识,那么就可以为后期人力资源管理的顺利进行奠定良好的基础。但是,现在不少企业的管理者对绩效管理的认识有待提高,只是将绩效管理停留在绩效考核的层面,不能将绩效计划和绩效改进等重要性内容融合到一起。企业对员工的考核仅仅局限在在月末或者年末的时候,对员工上交的一些文字性的表格或者文件给予评价或者核对,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单纯意义上的绩效考核。另外一个重要的问题是在企业人力资源绩效管理实施过程中不能将企业的发展战略目标进行仔细地分层,这影响着企业职工在实际工作中对工作方向性把握的全面性,职工的.职责和考核也不能得到非常有效地落实。

二、针对企业人力资源绩效管理问题的有效解决策略。

1.改变传统观念,不断加深对绩效管理的认识。

为了更好地促进人力资源绩效管理工作的顺利性开展,管理者对绩效管理工作一定要引起足够的重视。所以,企业人力资源绩效管理人员对于传统的思想一定要有冲破的意识,逐步树立起正确的绩效管理观念;同时,还要对绩效管理的目标进行明确。如果企业的现状允许,我们还应该组织专门的培训,让企业的全体员工都能够认识到绩效工作的重要性和迫切性,而且还要努力组做好绩效工作开展的配合工作。除此之外,将之前被动监督方式转变为主动监督方式,希望能够通过这种激烈手段最终达到考核和监督的目的,最终树立起全面绩效管理的概念。

2.根据企业现状逐步建立起企业文化。

在企业中,文化一直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位置。它既能促进良好企业环境的营造又能为企业职工自身的职业素养和文化水平的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础,最终为企业的健康发展打下坚实的文化基础。企业人力资源绩效管理和企业的文化之间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因此,在实际工作中要不断地强化企业的文化建设,从而不断地促进人力资源绩效管理措施的全面落实。在这些工作的基础之上,企业的薪酬制度和岗位安排可以得到妥善的处理,企业职工的积极性可以得到非常有效地加强,其本身的感召力和凝聚力都可以得到最大化地发挥,为企业的长足发展建立一道坚实的文化堡垒,以此应对市场上变幻无穷的挑战。

关于人力资源绩效管理制度的制定工作,相关人员一定要进行全面加强和完善,并且要严格落实到实处,对每个部门岗位的设置一定不能盲目为之,要和企业的实际需要结合到一起,有针对性且全面化地完善岗位的各项制度。与此同时,企业职工对考核标准、方式和内涵等要有一个全面充分地认识,在具体工作中要根据工作岗位的名称、责任和专业性技能等多方面的要求制定相关的规定;除此之外,还要按照工作的职能、流程等对实际的工作规范进行明确,希望最终能够将相关标准、员工的认识等内容都达成统一认识,进而促进企业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唐果.高校教师绩效考核存在问题探析[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3(2).

[2]黄嘉庆,王晶.高校人力资源绩效管理[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4(5).

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论文(实用19篇)篇十三

摘要:随着就业压力不断增大,大学生创业群体不断扩大。中国创新创业教育处于起步阶段,存在着资源配置不完善,体系不健全等诸多问题。其中,高校作为创新创业教育的的主要执行者,在整个创新创业教育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对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路径的深入分析与探究将对推进我国创新创业教育事业起到关键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大学生;高校。

1创新创业教育现状。

1.1大学生创业数量持续增长。

目前,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经济增长持续走低,不能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在就业竞争激烈的情况下,自主创业成为越来越多大学生的就业选择。据高等教育司司长张大良介绍,2015年国家级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立项29339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参与人数达12万人。这就说明,每年参与创业的大学生数量达到10万以上,而且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这一数字还将不断上涨。

对于大学生创业教育,国家在一定程度上给予了积极的政策支持。2015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对高校创业教育改革做了全面部署。2016年将面向全体学生开设有学分的创业课。国家层面进行创业教育引导对于大学生创业起到非常的积极作用。这也进一步对高校开展创业教育提出了新的目标要求。

我国高校教育长期以来以“就业教育”为主。在大学生专业授课阶段,很少开设创业课程。即使开设此类课程,也大多趋于空洞的理论教育,没有一套完整的创业教育教学体系。而且,对于创业教育来说,理论层面的创业认知仅仅能起到激发创业兴趣的作用,不能真正提升大学生创业能力。对于有创业兴趣却缺乏创业能力的大学生来说,创业教育的缺失使他们无法真正开展创业项目。这会严重打击大学生创业信心,致使许多好的创业项目在萌芽中即被扼杀,十分可惜;二来一旦盲目投入创业实践,在缺少社会经验且没有一定技术能力的情况下,大学生创业者很容易成为市场竞争的牺牲品。综上所述,针对大学生群体开展体系化、全面化、多样化的“创业教育”势在必行。

2创业教育意义。

2.1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就业观。

虽然参与自主创业的大学生数量相对于整个大学生群体来说占比较小,但通过创业教育加强大学生群体对创业的认知却必不可少。就业,是指具有劳动能力的公民,依法从事某种有报酬或劳动收入的社会活动。而创业是一种需要创业者运营、组织,运用服务、技术、器物作业的思考、推理和判断的行为。从这个从这个层面来说,创业是一种高级就业。创业教育可以使大学生从宏观角度了解社会现状、公司项目的运转等信息,并对其自身就业所需能力进行需求化的认识,从而促进在校知识技能学习。便于学校根据市场导向,个人能力大小,知识水平高低等客观因素来正确引导大学生进行职业规划。在一定层面来说,创业教育也为大学生就业提供了更多选择。

2.2激发大学生创业兴趣。

通过问卷调查形式,我们在7所湖北省属高校进行了关于“大学生创业态度”调研。结果显示:非常赞同占16%,比较赞同占45%,不好说占21%,不大赞同占12%,非常不赞同占6%。这项数据显示,多数大学生对创业持认可态度。这就说明“潜在创业”大学生基数很大。通过进一步的创业教育,会使其中的一部分同学对创业产生兴趣,这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了强大的后援力量。兴趣源于需要,又与认识和情感相联系。如果对创业有一定的认识,也就会对它产生好感,因而会产生创业兴趣。高校开展“创业教育”对增加大学生创业数量起到积极作用。

2.3提升大学生创业能力。

有的学者认为:“我国的高等教育目标与创业教育目标不谋而合,均是为了培养具备实践能力及创业教育的高质素人才,更是人才培养的切入点及新方向。”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终极目标不仅是为了解决就业问题,而应更多地提升学生在创业过程中的能力。相对于其他获取知识的来源,大学教育极具专业性、系统性和创造性特征。高校开展创业教育是大学生创业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对大学生个人素质的发展也起到重要作用。创业教育不是快餐食品,而是终身教育。高校应以开展创业教育为契机,为社会培养出一批具有创新思维能力和创业能力的优秀人才,这对于中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3创业教育内容探究。

通过调查显示:大学生认为自己需要补充的知识技能中,市场营销(63.7%)、人力资源管理(58.5%)、创业相关政策法规(32.9%)占据前三名。在能力部分,管理领导能力(57.8%)沟通与社会关系能力(55.1%)、把握机会能力(53.6%)也排在重要位置。将上述知识能力加以归纳分析,可以将它们分为三类:即个人知识能力,利用社会资源能力,了解国家政策法规能力。

3.1提供创业知识。

现阶段高校开展“创业课程”主要分为“知识”和“能力”两个方面。知识层面:应主要提供诸如生产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等管理专业知识,并着重自身专业知识的学习,创业知识需要不同专业知识的结合。有学者认为:“在目前大学教育中,学科间知识交叉融合是大趋势。事实上,学科交叉的实质就是不断产生创新。”因此在开设创业课程时,不应单一学习某一具体知识,还应进行多学科融合。

3.2培养创业能力。

大学生创业能力方面高校应将持续学习能力、把握机会能力、从社会获取资源能力纳入教学范围。

3.2.1持续学习能力。

创业活动不是一蹴而就,通常由一个个“个体的人”为单元组成团队或结成组织,创业团体需要每个成员都高效工作,将价值最大化。因此,需要创业者具有较高的学习能力,持续学习以适应市场需要。

3.2.2把握机会能力。

由于市场调节在资源配置中起到决定性作用,这就对大学生创业者对市场机会的把握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适时把握市场机会,抢占先机,弥补行业空白可以为大学生提供企业飞速发展的新途径。

3.2.3获取社会资源能力。

大学生创业的特点是启动资金少,社会人脉浅,技术能力弱。可以说,在创业领域中,大学生是典型的弱势群体。因此,合理利用政府、高校、社会资源成为大学生创业的必经途径。这就要求大学生具有沟通协调与处理社会关系能力,承担风险能力。在政策扶持与创业导师的帮助引导下,获取利用社会资源;尽可能用已有资源衍生新资源,增强社会联系,积累经验人脉,为创业活动的开展打下良好基础。

3.3普及创业政策法规。

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同社会主义基本社会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决定性作用。这就说明国家创业政策对创业者有一定影响。对于大学生创业者来说,政策影响主要来自于两方面:

3.3.1政府对大学生创业的扶持和优惠政策。

对于创业大学生来说,既起到了鼓励刺激作用,又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资金问题。熟悉国家优惠政策对于大学生创业者起到助益作用。

3.3.2国家政策对于行业的宏观调控。

国家政策对行业的宏观调控影响巨大。以打车软件行业发展为例:从2013年开始,多地交通运输管理部门开始对打车软件进行规范。用不同方式进行监管:一是北京模式,将打车软件纳入统一电召平台,订单全部备案,但只监管不调度;二是上海模式,在早晚高峰时段禁止使用打车软件;三是苏州模式,明令禁止出租车司机使用打车软件。直到2014年7月17日,国家交通运输部办公厅正式颁布《关于促进手机软件召车等出租汽车电召服务有序发展的通知》,承认打车软件的合法性地位,打车软件才打破了多地限制发展的局面。至此,打车软件迎来行业发展春天。以打车软件行业的宏观调控为例,可以看到政府前后不同方向的宏观调控使打车软件整个行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其合法化后,打车软件行业实现井喷式发展。因此,国家政策对于行业的宏观调控影响重要程度不可小觑,加强政策方面的创业教育,有利于大学生创业者始终保持灵敏的市场嗅觉,抓住政策时机进行发展,合理规避风险。

4创业教育形式探究。

在知识经济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形态下,“互联网+”越来越频繁地走进我们的生活。高校创业教育理应与时俱进,适应这种新形态的变化。避免枯燥乏味的教条式讲学,用“互联网+教育”的方式使教育形式多样化。在创业教育开展上,采用传统授课与在线教育相结合的方式。丰富创业教育形式,提升创业教育教学效果。

4.1开展大众化的传统授课教育。

对于高校创业教育的基本落实,最普遍的方式就是专业授课,采用这种形式有利于达到创业教育的基本成效。采用大学教育中最常规的“作业+考试”形式来检验创业教育的基本效果较为科学。这种方式对于普及创业知识有其独特优势,例如在学生完成有关创业的作业和准备考试时,会主动寻求创业知识。但由于目前我国缺乏创业教育经验,并且没有一套具体的教材参照,使得许多创业教育教师很难列出具体创业教育大纲来。所以,创业教育急需体系化、规范化。以专业授课形式开展创业教育,摒弃了传统创业教育作坊式的师傅带徒弟的小众化弊端,使基础创业教育受众面更广泛。有助于扩大创业兴趣群,增加创业大学生基数,为我国大学生创业提供预备军。

4.2小范围开展针对性强的创业教育。

诚如上文所言,大学生创业现象虽然普遍,但相对于大学生整体来说,仍较为小众。如果针对于全体大学生开展专业性强的创业教育,对于对创业不感兴趣的同学来说是一种时间精力的无效投入,对于学校来说则是一种教学资源的浪费。但如果只开展针对大众的浅显的普及性授课式教育,会使那些正在创业或真正准备创业的大学生得不到有效的帮助。因此,在授课式创业教育的基础上开展小范围的针对性创业培训十分有必要。对于这种创业教育可以不拘于形式,比如可以采取“互联网+教育”形式,开发创业教育在线课程,供有兴趣的同学学习。也可以开展一些社团实践活动或“创业牛人分享会”,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增加创业经验。用多种教育形式相结合的精准化创业教育,使大学生创业中的佼佼者率先实现创业计划,也是小范围开展具有针对性的创业教育的'一大优势。

5建议。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是一个长期的教育计划,这不仅需要在高校具体实施的过程中不断加以改进,使创业教育内容更为丰富,模式更为完善,发展路径更为清晰;还需要需要政府、高校、大学生等不同主体之间的相互配合,并对社会创业教育环境提出了一定要求。在知识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创业教育的中国化、规范化、常规化运作的必要性不言而喻。未来创新创业教育的不断发展,会为越来越多大学生乃至其他社会创业主体提供创业知识,并帮助创业主体提高核心竞争力。而且对于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也起到重要推动作用。

5.1政府:加大创新创业教育投资。

2015年教育部出台《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对我国创新创业教育发展进行了全面部署,也对高校开展创业教育提出了许多意见要求,但政策方面的引导在落实层面仍需要一定的资金支持。政府应加大创新创业教育方面的投资。可设立创新创业教育专项基金以奖励创新创业教育优秀单位和个人;也可以进行统一的教材课程研发,为创新创业教育提供优秀范本。我们有理由相信,政府对于创新创业政策和资金方面的倾斜可以有效促进创新创业教育迅速发展。这对于大学生创业教育来说也是很好的强心针和助推器。

5.2高校:加快落实创业教育计划。

高校是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主体,在政府政策的主导下,高校应加快推进创新创业教育,促进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不断完善,加快落实创新创业教育计划。其中“构建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提高创新创业教育师资水平”是重中之重。

5.3大学生:积极参与创新创业学习。

政府政策的出台,高校教学体系的完善,社会各界的支持,最终目的都是在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对于大学生自身,应该积极参与学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主动在学习与实践中提高和完善自己的创业能力,提高创业竞争力,成为优秀的创业人才。还应该具有创新思维,主动抓住市场机会,在创新与实践中开拓属于自己的创业之路。为社会经济发展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论文(实用19篇)篇十四

作为和谐社会的建设者,大学生必须要具备“和谐”的思想。学者张耀灿认为,当前“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目的应该是促进和谐的社会主体之生成”。众所周知,高校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如果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能培养出更多的和谐主体,便可以大大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进程。

二、当代大学生这一主体的“不和谐”现状展观。

世界观教育方面:有部分学生在理论学习方面没有兴趣,在情感的接受上较为被动,在信仰的确立上不够坚定,在行为表现上较不成熟。政治观教育方面:在政治意识上,国家意识不高,政治上的表现也不成熟、不稳定。在民主法治观念上,有较强的民主意识,但却不理解真正的民主。人生观教育方面:出现了一些必须正视的问题。如有的大学生受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及个人主义思想影响较大。法制观教育方面:“当前在很多高校的素质教育体系中,法制教育内容不仅少得可怜,且大多混归于道德教育。”在校园里,屡见各种犯罪行为,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高度警觉。道德观教育上:在一些不良思想的侵蚀下,有些学生在义利观方面、道德修养、人际关系、婚恋观等方面表现出来的认识和行为令人堪忧。

三、大学生“不和谐”现象产生的原因。

1.全球化背景下多种思想意识、价值观念的侵入。弗朗西斯福山在《新时代:难以命名》一文中指出的:“虽然金融全球化可能仅仅影响到为数有限的国家里的少数精英,但是思想和信息的全球化却触及了世界上最偏远的村庄和靠狩猎采集为生的部落。”这让我们清醒地认识到,经济全球化到来的同时,也带来了多种文化价值观念的相互影响。在多元价值观并存且相互碰撞的背景下,大学生对不断出现的社会现象和思想问题有些无所适从,对社会道德规范的认识和选择相对以往也变得更加困难和复杂。2.市场经济对大学生思想观念的影响和对高校育人理念的冲击。市场经济给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机遇和希望,但另一方面我们也必须正视,即市场经济对人们的道德世界产生的重要影响。仅就其负面影响而言主要表现在:一是市场经济的缺陷容易诱发个人主义。二是市场经济的开放性,引发多种价值观的相互碰撞,人们的道德观念变得模糊。3.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实施上问题频现。当前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总体来说还是不错的,但是还存在一些问题。在教育主体方面,有的教师形式主义的现象时有发生。在教育内容方面,一是教育内容的滞后性与时代的发展变化不相适应。二是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接受度不高。此外,在教育机制方面,保障措施、评估体制以及信息反馈机制的不完善,都严重影响了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

四、大学生这一和谐社会主体生成的路径。

1.对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出现问题的基本认识。要寻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困境的突破口,必须要从其“自身”探寻。而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客体,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应当是我们考察的重点对象,因为所有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都是围绕他们展开的,只有搞清楚他们之间的矛盾关系,才能有效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2.抓好学科建设并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要真正实现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和实效性,就必须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从事思想政治工作的教师首先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其次要走近学生,贴近学生学习生活,把课堂的理论灌输、渗透到具体实在的生活当中,从而增添感染力和说服力。3.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中大学生的主体性地位。主体性教育的核心就是要做到以学生为本。首先,培育学生的主体性意识是前提条件。主体性意识的培育来自于对学生个性化的关注,因为“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前提,没有个性就没有创造,个性发展是社会进步的真正动力和源泉”。其次,人性化的“服务”是学生主体性意识形成的现实条件和必要条件。对高校来讲,要彰显以学生为本的服务理念,促进学生主体人格的形成,增强高校主体性教育的正面价值。4.创新教育方法,大力促进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在高校,大学生更多的是接受显性的思想教育,从多年的教育结果来看,过多地采用这种方法效果不佳。而“隐性教育的提出,为思想政治教育注入了一股新的活力,它具有隐蔽性、平等性、愉悦性、灵活性等特点,有效地弥补了显性教育的不足”。因此,要想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就应当采用隐性教育与显性教育相结合的方法。通过显性的课堂教授,使大学生明白该行为的思想教育目标。在教育活动中,将教育要求内隐在学生的日常学校生活中,让学生充分调动自己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样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实现。

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论文(实用19篇)篇十五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对高层次的、多元化的人才需求量激增,因而促使高等院校的扩招。高等院校的扩大招生给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提供了丰富的智力资源,对于中国经济的腾飞和社会的发展都产生了重要作用。但是随着中国经济新常态的到来,加之高等院校开设的专业与社会需求脱节,导致当代大学生的就业形势不容乐观。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教育部将创新创业教育作为高等院校教育综合改革的支撑点,提倡通过开设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聘请社会创业的成功者和企业家作为大学生的创业导师,组织创业生涯大赛、创业模拟大赛等活动来增强当前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加强高等院校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已经成为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部署。而在进行创业创新教育的同时,高等院校的专业教育也不能动摇。目前中国发展亟需创新性人才,而创新型人才不仅要具有创新精神,还需要具有扎实的专业功底。高校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的协调发展,才能开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因此高校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融合路径的研究至为重要。

创新创业教育的教育理念最早由西方国家提出,它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目标。创新创业教育不仅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业意识,还使学生在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提高适应社会的心理素质。本着培养具有独立工作及冒险精神的技术、社交和管理人才的目标,广大高等院校在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创新能力的提升,环境认知能力的培养,创新创业实践模拟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实践和探讨。为了增强高校对于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教育,教育部将创业基础课程纳入本科的必需教材,从而使创新教育以及教育方式的研究成为教育研究的热点和重点。西方的创新创业教育起步较早,至今已有30年的历史,目前已经发展出了一套较为成熟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并且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而中国也在8月1日正式下发了《普通本科学校创业教育教学基本要求(试行)》的通知,以创新性、实践性和创造性为基本特征的中国创新创业教育将会成为以创业带动就业,缓解中国就业形势的重要手段。

高校的专业教育是大学教育赖以生存的根基。自从中国近代第一所大学诞生,大学就担负了以知识报效祖国的使命。对于高等院校而言,培养具有一定专业知识和专门技能的人才是第一要务。大学生培养以公共课程为基础,通过专业领域的系统学习来掌握该领域的专业技能。专业教育的目的是给祖国的建设需要提供专门型的技术人才。自恢复高考以来,以专业教育为核心的中国高等院校,为中国各个行业输送了一批批优秀的专业人才,极大地支撑了中国的高速发展,在此期间中国的高等院校专业教育也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在发生变化,强调培养单一专业素质的教育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当今社会对于高等院校毕业生的质量要求与日俱增,单独的以专业教育为核心的高等院校教育方式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结合当今社会对于创新创业人才的需要,如何将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融合起来成为高校研究的重要课题。

二、两种教育方式融合的价值分析。

高等院校创业教育与高等院校的专业教育相辅相成,在功能和本质上基本相同。这种密切联系的关系正是两者能够相互融合、共同发展、形成合力的基石。高等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是在专业教育基础上开展的活动,是和专业教育互补的人才教育培养的新模式。片面割裂高等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联系,将会导致创业教育游离于专业教育之外,会产生不可估量的后果。如果将高等院校的教育模式比作一艘舰船,专业教育就是舰船的壳体,创业教育就是这艘船的引擎和舵手。没有强有力的壳体,即使方向再正确,也不能一往无前、乘风破浪;没有动力和方向舰船,即使壳体再坚硬,也终究是原地打转、停滞不前。在高等院校创新教育的实践中,始终应该秉承立足专业教育,夯实专业基础,发挥专业优势的原则,在实践教学的整个过程中保持这种理念。因此,专业教育是高等院校创业教育的基础,而高等院校创业教育是专业教育的升华和深化。由于高等院校的创业教育不能针对学生的专业不同而出现个性化,致使创新创业教育不能切实地提高学生的创业水平,从而使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不能充分地结合。唯有将创新创业的意识和能力作为人才教育培养的指标,切实在专业教育的实践中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才能改变高等院校创业教育脱离专业教育的现状。

新中国成立后,一直仿照苏联实行计划经济,中国的高等教育也带有计划经济时代的色彩。在计划经济中,国家根据各个行业的需求开设专业、培养人才,在这种纯粹的专业教育模式下,我国高等院校为祖国的各项事业提供了大量的具有专业素质的技术型人才。但是时代在改变,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伴随全球化的不断冲击,国家对人才的需求也发生着重大的改变。中国高等院校原来的教育理念、培养目标、课程开设、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都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引入了高等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这是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创业意识为目标的教育理念,它给中国沿用近半个世纪的专业教育模式注入新鲜的血液,高等院校创业教育的引入,使原本有些“陈旧”和“老套”的专业教育方式具有了知识经济时代的创新型和前瞻性。这是中国高等教育适应时代要求的探索,这种探索的目的在于通过创新能力和创业意识的培养,改变中国人才教育培养的格局,在培养专业技术型人才的同时,提高人才的创新能力,从而培养一大批高素质的人才。因而高校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是中国面对国际局势、适应时代要求的必然选择,是一种对于专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有益探索。

(二)高校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相辅相成是时代的要求。

面对依然严峻的就业形势,党中央提出了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该战略突出了创业对于就业的重要作用,主张通过创业带动就业,从而实现优化社会人才资源、增加就业岗位和缓解就业压力的目的。高等院校的创业教育正是在这种大环境下推出的全新教育理念。但是高等院校的创业教育绝对不仅仅是应对就业危机的一种手段,而是一种面对未来的人才培养观。就大环境而言,中国正在逐步由制造大国向创造大国过渡,在这个转型过程中需要大量敢为人先、具有首创精神的创新型人才。创新是21世纪知识信息时代的主题,一个有创新的民族才可以在世界信息化的浪潮中拥有话语权。中国正在开启一个创新、创造和创业的时代,作为知识分子培养基地的高等院校必须敢于担当,以前所未有的改革力度来构建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实现以培养就业型人才到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转变。

(一)转换教育理念。

高等院校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理念的改变是高校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基础。要想实现专业教育与高校创业教育的融合,就必须将高等院校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的理念融为一体。

要想达到协调高等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目标,首先要改变当前高等院校教育中单一教育理念的现状。和专业教育培养人才的专业知识的教育理念不同,创新创业教育在培养专业素质人才的同时,侧重对学生自我创业精神的培养,同时从心理品质和就业观念等方面给大学生以启迪。针对由于社会和人的分工细化所产生的专业教育而言,创业教育在满足了人或社会对于工具性和实用性的要求之外,赋予人才培养模式以新的内涵。

其次,高等院校的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之间有着深刻的辩证关系,且这两者的教育理念是不断融合的。一直以来,人们把高校的创业教育作为教育发展的新内容,但是从创新教育的本质来看,创业教育更像是对专业教育的有力补充。创业教育能够激发学生对于专业教育的兴趣,并给学生提供应用专业知识进行创业实践的理论支撑。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创业教育是专业教育更具时代要求的一次改革。

(二)实现两种教育方式的有机融合。

我国高校已经将创新创造教育作为高等院校本科学生的必修课程,这是高等院校适应时代变化的一种全新尝试。高等院校在实践过程中,应该通过增加学分、采用考试和实践报告相结合的方式来提高创业教育的地位。让学生意识到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和专业素质的提高一样重要。同时针对创业教育课程初期较为薄弱的现象,高校应该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明确教育目标,并积极尝试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创业意识的各种实践活动。

在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安排中要重视高等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的协调发展。这是由高等院校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过渡到提高大学生素质和能力实践的必经之路。一方面,要在专业教育中涉及创业教育,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知识教育结合,既能够增加大学生学习的热情,又能优化配置教学时间。另一方面,专业教师要积极思考,在专业知识中加入创新方法的内容,将创业创新的精神体现于专业课的教学过程中。

对于高等院校来讲,师资队伍的建设是高等院校创业教育成败的关键。因为在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中,教师团队是这项工作的执行者,他们是创新创业理论最直接的传达者。目前许多高校没有专门的创新创业教学团队,这与创新创业教育处在发展初期有关。高等院校应该注重对任课教师进行培训,通过学术交流活动切实提高教师们的技术水平。此外高等院校应该集思广益,广泛听取社会声音,并且应该注重利用社会力量来增加大学生的创业实践内容。

在高等院校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过程中,专业教育是基础,创新教育是实践,不存在绝对的专业教育和创业教育之分,他们都是高等教育活动中必不可少的部分。高校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的融合是中国高等教育迎合时代需求的一次探索,它必将对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产生深远的影响。

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论文(实用19篇)篇十六

摘要:随着我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不断成熟,社会主义社会改造过程中所发生的变化也给了每个中国家庭带来了巨大的影响。每位抱有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大学生,都是推动社会主义社会革新、壮大的巨大推动力。

最遥远的梦想,最朴素的生活。这是当代大学生所共同追求的生活理念所在,也是我国在未来建设大同社会、全面小康社会的精神支持所在。在极度缺乏大师级人才的当今中国社会,大学生的科学发展,与其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价值观树立,都是如今高效思想政治教育改革中所面临的大山之一。无可否认地是,如今的大学生的政治信仰严重淡薄,对党、对政府的认知意识形态淡漠。当代大学生们对于整个社会的发展的主导价值所确立的方向似乎偏移过大。

1.互联网时代下的大学生发展坎坷之路。

1.1当代社会下的价值观确立障碍。

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形成于整个社会的文明氛围有着不可分离的关系。在中国曾经的一段动荡、黑暗的时期内,成长于这个时代的中国青年学生们,其身上所具有的文化气息多少的沾染着社会中的躁动,浮夸。随着西方文明与中国文化交流的不断增多,西方文化不断深入至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之中。当代的大学生所具有的理想选择性也越来越高。当代的大学生的自主性意识,独立性能力都得到了很大的加强。在这样一个更加民主,更加自由的中国社会里,缺乏社会经验的大学生在树立自身的理想、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以及他们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方面所需要面临的迷茫会更多,所需要经历的弯路也更曲折。而现在的互联网的技术,使得每位学生都能够从网络之中获取或真或假的信息。这些营养不良的信息势必给大学生价值观的树立之路笼罩上更加浓密、撩绕的烟云,导致了大学生与我们的党脱轨,与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脱轨。

1.2浮夸社会下的角色确立障碍。

互联网背景下的中国社会呈现着多样性、复杂性、多变性的特点。同样地,在中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的环境压力下,大学生,这样一个具有着较高素质、较高素养的知识人群,其所面临的就业压力一丝也不比那些非大学生们要来的轻松。特别是在这样一个浮夸的社会之中,大学生之间的功利性、名利性似乎也在加重。大学生因为自身年龄、自身社会经验上的缺陷,导致了他们各种复杂、尖锐的社会矛盾看法理解有限,对于生命的诠释也很狭隘、无知。大学生们长时间的找不到人生意义、找不到人生方向、找不到自己的社会角色,会加重他们的迷茫感、无意义感、脆弱性,促使他们逼近生命的边缘。大学生身上所体现出来的那股踌躇、怅然,正是他们对于浮夸社会的鄙视,对于躁动社会的抵制。大学生们也极易对于理想中社会主义建设的构建,对于未来自己人生的规划,走上空谈的错道。对于马克思主义的认识、理解,更显得更肤浅、更幼稚。

1.3焦虑社会下的爱国主义情操树立。

成长于计算机社会之下,对于权威敢于挑战、对于公理敢于质疑的当代大学生们,在其身上所洋溢出来的爱国热情依旧不减。但是现在中国时代发展的主题是改革开放。在这样一个文化兼容性高的社会之中,大学生科学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爱国情操的培养问题,以及大学生在自己表现爱国情操的行动上,都不能够打破了理性化的理念界限。在相对平稳、和平的`中国社会先进,仍旧出现了一幕幕的恐怖袭击、暴力不友好的社会现象。广大大学生在自己愤慨暴力、惋惜生命之余,更多地需要理性地、成熟地去表达自己对国家的热爱。

2.1重在共同政治价值认可的培养。

如今,在中国所实行的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经过前人们的反复实践总结出来的。同样地,也是实践证明了马克思主义拯救了当年病入膏肓、摇摇欲坠的中国。要想当代大学生们能够良好地发展、完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那么对其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培养、认同是核心所在。高校的政治教育要因循春风化雨、潜移默化的教育理念,将正确的政治价值观理念渐渐的根植于大学生的内心深处。通过帮助他们找到自身理想与社会主义建设的理想之间的契合点,使其得以认识到大国与小我之间的密不可分的联系,从而来解决大学生的科学发展问题,进而推动整个社会主义的科学发展。

2.2重在学生社会基础能力的培养。

大学生要能够实现科学发展,其生活于社会之中的基本技能的培养是保证其人格健全的前提。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高校的政治思想教育不求培养出一位位都是名留青史的奇才,但求培养出一位位能够谨言、慎行的安分守己社会平凡公民。社会人才总是表现得多样性。高校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时,要保证大学生的社会生活基本技能。使得大学生对于自己温饱问题,有着独立解决的能力。中国现在的市场就业压力大,相反,学生所遇到的社会就业机遇也很多。所以,专注于学生基础社会能力的培养,是使得学生更加全面发展的首要基础。大学生们能够安得其所,能够找到自己存在于社会之中的意义,是保证整个社会稳定的前提,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前提。只有下层的基础建筑扎实之后,我们才能够去追求上层建筑的建筑问题。

3.结语。

能够让大学生的得以更加全面的科学发展、更加扎扎实实做人,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务。在大学生这样一个青年时期,是大学生的整个人格重塑的关键阶段,也是大学生去诠释生活、生存之间意义的关键阶段。在这个重要的阶段中,高校政治思想教育,这位大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摆渡者,若没能及时地找到与大学生科学发展的完美契合点,对于整个中国而言,对于整个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而言,其所带来巨大的损失是不可估量的。

参考文献:

[1]编辑部.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m].北京:人民出版社,20xx.

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论文(实用19篇)篇十七

摘要: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在社会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关系着国家各项事业的发展。因此,教师必须要总结出一个科学化的路径来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质量。把提高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放在高校工作的第一位,成为了高校大学教育发展的新导向。本文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的必要性、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实现的路径做了深刻的分析,以供广大同仁参考。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分配方式的改变、大学生就业方式的多样化,大学生的选择性、独立性、差异性等思想活动不断增加。这为大学生的创新意识、自强意识、创业意识、人才意识的养成提供了条件,但是同时也存在很多的负面问题。比如,一些国外敌对势力往往会利用大学生分辨能力弱的特点,通过网络传播工具来误导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所以,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的水平,已经成为了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知识化和标准化,在学术讨论会上被提出并加以研究。教师已经从研究对象、方法以及体系发展到从规律性、目的性、有效性等多个角度阐述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的内容,有相同的地方也有分歧的意见。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已经成为了教师必然的追求,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为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作用,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思想政治教育达到了一定的发展水平。但是教师必须要预防两种错误倾向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出现,一是倾向“科学标签化”,把科学放在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前面,显示出只重视形式,不能够在真正意义上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的发展。二是倾向“自然科学化”,利用自然科学来判定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这种方法就忽略了思想政治教育真正的价值性,只是依照自然科学中的模式来构建的体系。

在20世纪80年代,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为宣传国家的政策、方针、路线服务,具有很强的现实性,缺少严谨的逻辑体系。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目的在于引导人们的思想,改变人们思想层面,诸如价值观念与政治思想的态度的转变,很难显现出其准确的预测性以及指导性。但是,经过很多思想政治工作者三十年来不断努力,人们对思想政治教育科学性的质疑彻底消除了,但教育中还是有一些系统性的欠缺,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就需要向着科学化去努力发展。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必然会致使各个国家文化的全球化。文化的全球化往往会引起各国的文化冲突,伦理矛盾就会日益尖锐。世界各国思想文化在不断地竞争与交锋,从而进一步加速了意识形态与文化的交流。西方社会千方百计地要输出自己国家的文化和意识形态,要想在这场战争中取得胜利,就必须向我国灌输西方的价值观、伦理道德、思想文化,这就往往会对大学生的思想造成很大的冲击。传统的教育是以教师为主体,教师向学生灌输的思想政治教育多以教师讲授为主,讲授方式也比较单一、枯燥,极大地挫伤了学生的兴趣。这种教育方式已经很少被当今社会所采纳了。当下比较流行的教育方式是与网络相结合,大学生能通过网络来获取更多的思想政治教育,这种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教师的作用。然而由于网络的匿名性、平等性、虚拟性,大学生所获取的更多的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存在一定的误导性,很多的大学生在利益的诱惑下甚至会做出一些触犯法律、违背道德的事情。这种客观环境就要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要向着科学化加快发展。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目的是把大学生发展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才。各个学校、各个班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要放在学校教育任务的首位,任何时候都不能松懈。学校要不断加强大学生的整体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大学生一定要对价值观的正确与否有鲜明的辨别能力。这才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最重要的体现。这种能力可以使大学生朝着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的方向全面发展。思想政治教育还能够增强大学生的创新的能力。思想政治素质的核心是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爱国主义。教师要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以及责任感,引导大学生提高创新能力,不断地追求真理,为祖国做出自己的贡献。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往往与个性教育以及共性教育有关,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也只能通过科学化来整合个性教育与共性教育。

一个国家要想长治久安地发展下去就必须要加强教育。要全面提高国民的素质教育,以达到全民价值实现的目的,必须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教育的核心,加强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要围绕马克思主义教育形成适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既能体现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又能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实表明,只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才能够使国家走向利国利民的道路。这种意识形态主要体现在人民和中国共产党永远在一起。意识形态重建主要依靠的是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的意识形态是科学化的意识形态,极大地推动着整个社会的发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趋势是科学化,它引导着社会的价值观走向。而这些价值观构建了整个社会主义价值体系。学校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大学生作为一个肩负着国家未来的群体,解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所出现的问题,就能够解决国家发展、人生价值观的难题。教师在工作中对大学生思想教育要真正地实现以理服人、引导学生、情理交融,这能够体现出真正意义上的人文关怀,才能有效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的整体水平,才能有效转变大学生思想教育的认识。

在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下,教师如何提高其时效性已成为了重要的课题。各个学校都应该正确对待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水平的工作,要充分利用科学的思维方式,在实践的基础上把握客观事物的思维活动,正确引导大学生认识世界以及改造世界的思想,推动社会不断地向前发展。科学的思维方式符合新时期发展的特点,这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教育者只有不断探索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工作方法要始终以遵循科学化为前提。科学地应用工作方法既能增强教育工作的生机,又能带来工作的`活力。大学生的思想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而变化,这样难免会出现一些负面的影响。大学生的思想信念往往会变得复杂化,这就要求高校教师一定要遵循科学的方法来改变工作的方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的发展是科学思想与科学知识紧紧地结合到一起。诸如,教师在工作中要注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完善方法,充分利用现代先进的科技和新媒体,结合网络来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科学性,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想达到一个全程、全员、全方位育人的新格局,就必须要有科学的教育机制。其作为高校育人的生命线,就需要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放在首要位置,并贯穿于各个方面,把思想政治教育归纳到党政领导的工作职责中,使其与教育科学化共同发展。全体教职工都要有教书育人、敬岗敬业的意识,在掌握大学生的认知特点的基础上,根据不同阶段的要求来教育学生。全方位的育人不仅仅要依靠教师,还要发动社会的力量,这样形成一个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的客观教育效果。

5.完善课程的科学化。

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通过理论课堂教育来完成的,高校思想政治课程的科学化主要是通过学科建设来实现的。大学生可以通过理论课程来树立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比如,“中国近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等,这些课程中贯穿着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与方法论,让学生能够更加坚定自己的信念,提高道德修养。课程建设是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支撑。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来改革的大学课程,可以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在学习中认知理论在实践中的作用。在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个新的课题,面临着很多的问题,同时也存在着重大的机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大学生主体已成为“90后”学生,其整体的特征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所受到的教育环境也不同。在多种因素的结合下,我们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要利用科学化的方法总结出创新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中既要在提高自身专业的知识,逐步推进大学生的教育工作,还要利用自身的经验与热情来提供科学的理论与方法,通过实践来不断丰富教育中的内在规律,来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水平,教育出全面发展的优秀大学毕业生。

参考文献:

[1]仲兆华.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问题及根源[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xx(06):130—133.

[3]杜汇良.遵循教育规律,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水平[j].思想教育研究,20xx(05):49—51.

[4]曹一建.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发展的前提及路径[j].思想教育研究,20xx(03):51.

[5]武东生.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xx(09):55—59.

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论文(实用19篇)篇十八

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以共产主义为方向,直接作用于人的思想品德,它的根本目的是“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激励人们为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最终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这一根本目的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灵魂,指明了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方向,激励人们为实现这一共同目标而努力奋斗。但同时,我们不要忘了思想政治教育更应该与现实情况相结合,如果离开我们社会中出现的一些实际情况而空谈实现共产主义,空谈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那么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就像乌托邦一样,永远无法实现。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应该结合新的现实情况不断充实教育内容。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应该结合大学生的实际情况,从大学生的不同思想状况出发,从大学生的不同认识和接受能力出发,着眼于大学生的实际需要,着眼于大学生普遍关心的问题,将教育内容的先进性与广泛性相结合,真正做到“贴近实际,贴近生活”。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应该结合社会中出现的一些与书本上所讲的理论相违背的实际情况,如前面所说的贫富差距扩大,及时帮助学生答疑解惑,解决学生思想上的矛盾,使学生在解决矛盾中提高自身素质,坚定共产主义信念,以此来克服教学中“教非所需,解非所惑”的缺陷。

二、加强教育过程的双向性,把教师讲解与学生自我发展相结合。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教师的传授解惑、学校与社会环境都相当于是外部因素,学生的自我接受、自我反思、自我发展相当于内部因素。如果只重视教师的传授解惑而忽视学生内在的`自我发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一方面,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不要只是照本宣科的读课本,而是利用各种教学资源,采取多种手段,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的吸引力。另一方面,教师应该让学生说出他们思想上存在的困惑,或者他们所关心的问题,组织他们开展辩论,使学生能够主动的认识问题、解决问题,帮助学生克服对某些社会现象的肤浅或错误认识,全面深刻认识问题背后的深层原因。

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在于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考试成绩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了一个人的思想道德水平,但是,它在很大程度上只是说明某一个人掌握的理论知识如何,并不代表这个人的思想道德水平就很高。因此,我们有必要结合大学生的平时表现来评判一个人的思想道德素质。一方面,我们可以根据班主任或者辅导员的观察,或者通过学生的反映来评价一个人。这就需要通过教师与学生的谈话来展开。当然教师不要事先让学生察觉出这是在考核他们,否则学生可能产生某种抵触情绪或隐瞒。另一方面,我们可以把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布置一个与思想政治教育有关的任务,让他们以小组的方式完成。这样既能间接考察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又能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

四、加强教育环境的协调性,把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结合起来。

在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学校往往承担了过多的责任和压力。殊不知,学校是社会的一面镜子,如果学校的教育脏了,那么一定是社会不太干净。我们要想减少社会负面现象对大学生的影响,必须加强学校与社会环境的协调性。一方面,学校应与社会进行有效沟通和协调,利用各种社会资源开展教育实践活动。比如利用网络平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让学生广泛参与社会调查、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等实践活动。这一点,我们可以借鉴美国高校的服务学习理论。另一方面,社会应该自觉地承担起某些责任和义务,抵制不正之风和丑恶现象对大学生的影响,抵制各种腐朽思想文化对大学生的侵害,净化社会环境,形成积极健康的社会风气。使学生在良好的社会风气中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坚定信念,从而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

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论文(实用19篇)篇十九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时代,创新创业教育在高校教育教学中的受重视程度日益增强。本文在旅游管理专业创新创业实践教学的基础上,以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为目标,从创业理念与人才培养体系融合、课程融合、师资队伍融合等方面,探究了创新创业教育与旅游管理专业教育的深融合问题,构建了人才培养体系。在教学过程中,循序渐进,逐步融入,建立科学的创新创业实践教育方法,提升大学生职业素养和创新创业能力。

引言。

在当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背景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在各个专业的建设过程中越来越受到重视。高校教育既是创新创业理念宣扬的主力军,在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施过程中扮演的角色也越来越重要,而高校的专业教育对于学生创新创业素质的养成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企业在学生创新创业基础能力的培育方面起着启蒙的作用,充分发挥校企合作创新创业教育的优势,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既可以对自身专业技能熟悉掌握,又可以对自身创新创业能力进行培养,以适应“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时代的就业需求。

根据经济社会和行业发展的需要,创新创业教育在高校的专业建设过程中需要考虑的因素越来越多。但创新创业教育与高校专业教育的深度融合,还需要一个漫长的探索过程。旅游管理作为以应用为主的学科,这需要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進行系统的设计。在旅游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过程中,既要重视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培养,也要强化创新创业意识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培养,以达到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目标。旅游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要通过创业理念与人才培养体系融合、课程融合、师资队伍融合等方面,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旅游管理人才培养体系是人才培养规格的蓝图,是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的具体实施框架,也是实现旅游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环节。首先,创新创业教育对人才培养理念的更新。旅游管理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要坚持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要符合现代旅游业的发展需求,适应旅游行业人才发展的需求,注重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创新创业实践能力的培育,促进学生职业素养的养成。

其次,课程体系与创新创业理念的深度契合。对于旅游管理课程体系中课程的'重合部分,要通过教师的集体配合,行业企业的深度调研等方式进行相应的删减,引入新的行业理念,保证课程体系的前沿性和针对性。特别是实践教学的重视程度,立体化、合理地安排理论教学、企业见习、岗位实习和毕业实习等方面的实践教学体系。

根据旅游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目标,进行专业课程的改革,要注重理论与实践教学中创新创业理念的引入,形成理论与实际教学与创新创业教育“两腿”融合的课程体系。在世界的教学过程中,循序渐进地在专业课程教育中引入创新创业理念,以期达到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一)旅游管理创新创业课程体系的构建。

根据旅游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目标,构建“专业课程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的课程体系”。以通识教育为基础的“岗证课训”的“基础层”;职业素质为基础的“岗证课训”的“核心层”;以专业技能为核心的“岗证课训”的“提升层”;以岗位能力为目标“岗证课训”的“拓展层”,构建专业课程体系,提升学生职业素养。同时,在专业课教育的过程中,循序渐进地把创新创业教育中的素质教育内容融入进来,以期完成对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

(二)专业课程体系构建。

创新创业理念的教育要始终贯穿于旅游管理专业课程教学的全过程。根据旅游管理专业教育的独特性,着重强化“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岗位体验+创新意识”的人才培养功能,把创新创业教育的相关课程纳入现有的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相应的必修课和选修课。同时,在专业课程教育的过程中融入专业课程最新的研究方向及行业发展热点,提高学生对行业的发展认识,为学生未来的创新创业增长眼界夯实基础。旅游行业是一种交叉性行业,有一定的特殊性,应该从专业知识与创新创业知识具有互补性特点的角度出发,搭配一些电子商务、企业管理、企业讲座等选修课供学生选择;也可以根据旅游行业相关联的最新发展动态,不断地根据行业发展设置选修课程,以适应不同学生的需求,特别是对重点学生创新创业的培养,完成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

对旅游管理学专业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应在实践中加强,注重学生的角色体验、过程体验和环境体验,形成“专业技能+科技创新+社会服务+素质拓展”的综合体验链。积极组织学生参加行业社会服务活动、行业社会调研以及专业领域数据整理分析等方面的实践学习。在实践的过程中逐步把自身的专业知识与行业的发展需求相契合,提高自身的学校效果,同时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和现实的职业岗位确定未来的职业发展方向,着重提升自身的创新创业能力。

依托校企合作共建课堂的综合实训项目,跨课程的联合教学、考核,使学生可以综合开发企业需要的旅游产品,综合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为未来的职业发展夯实基础。积极参与社会各界组织的各类创新创业大赛,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素质,同时借助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把学生的创新创业活动落到实处,创新创业活动。通过这些方式,使学生身在校园,意识在社会的教育模式,提升其专业创业教育和创新创业实践的综合体验。

专业课教师应积极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分兴趣、项目、类型等方面的校内实践项目活动,在此过程中可以更好地发挥各位专业教师的专业技能,提高教师的企业实践能力。以专业、兴趣、实践等开展的校园社团活动,应配备具有专业背景“校内指导教师+企业指导教师”的双师指导团队,根据学生的需求进行理论和实践的双重培养,激发学生能力、兴趣和创意,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组织学生参与旅游类创新创业大赛活动,引导学生跨专业组建相关团队,基于项目配备相应的校内和企业指导教师,为创新创业团队提供全方位的指导,形成教师、学生对创新创业项目的共同开发,使学生可以真实地进入创新创业活动的场景中。同时,注重创新创业师资团队的建设,积极加强专业师资的外出学习和企业实践,借助学校创新创业教育部门师资的力量,提升师资团队的整体创新创业教育水平,积极引进优秀的企业创新创业经历的教师,形成专业教师、创业教师和企业教师的创新创业师资团队。

四、结语。

创新创业教育与旅游管理人才培养体系、专业课程以及师资等方面的融合,构建新的旅游管理专业教育体系,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更加突出学生自主学习和实践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在专业教育体系中,融入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可以促进学生掌握创新创业的基础知识;积极组织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和各类创新创业大赛,将创新创业教育与本专业的专业人才培养体系、课程建设等方面深度融合,在教学中提高学创新创业实践能力,实现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教学新模式。

相关范文推荐

    夏日邀请函读后感(优质23篇)

    无论是正式场合还是非正式场合,邀请函都可以被广泛运用,起到统一和规范的作用。以下是一些撰写邀请函的技巧和范例,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启发。星期一,我读了一本书。这本书

    学习报告及要求大全(19篇)

    学习可以促进我们思维的发展,开拓我们的眼界,增加我们的见识。接下来是一些学习的好习惯和规划建议,希望对大家有所启示。学号。成绩。实习作业:1、重力坝的工作原理是

    大班幼小衔接家长会讲话稿(精选18篇)

    家长会是了解学校实施教育改革政策并积极参与的重要机制。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份家长会总结范文,希望能够引发大家的思考和讨论。尊敬的老师、各位家长:大家好!我是

    毕业班语文教师家长会讲话稿(模板16篇)

    家长会是家校合作的桥梁,通过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促进家校之间的良好合作关系。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家长会活动的意义与价值,希望能够引起大家对家长会的重视和重

    度律师个人工作总结律师年度工作总结(优质17篇)

    律师工作总结是律师学习和成长的重要一环,对于提升律师的专业能力和素质至关重要。下面是一些优秀的律师工作总结样例,希望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启发。20__年的脚步悄然间

    以年味为题(精选16篇)

    优秀作文是在语言运用上精准、流畅、生动,能够让读者产生强烈的阅读冲动。以下这些优秀作文范文,展示了不同写作者的风格和思维方式,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过年,那就要有

    有梦想就有远方范文(24篇)

    梦想是一种积极向上的信念,它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无尽的可能性。以下是一些激励人心的梦想名言,让我们一起用行动去证明它们的力量。我并不讨厌我出生的这个小山城,尽管在

    北师大版五年级的数学教学计划(汇总18篇)

    教学计划是教师根据学科的特点、学生的需求和教育教学要求进行合理组织的教学设计。通过阅读教学计划范文,我们可以获得更多关于教学设计和教学组织的灵感和思路。

    小学风的旅行(热门14篇)

    优秀作文需要作者具备良好的观察力和思考力,能够从生活中发现问题,从而准确地反映出社会的现状和问题。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作文范文,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的

    消防地震应急预案(汇总20篇)

    做好应急预案工作关乎人们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是一项重要的社会责任和义务。在实际操作中,可以参考以下范文,进行相应的修改和调整。(一)领导小组。在校委会的领导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