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论语读书心得初一 论语初中读书心得(精选8篇)

时间:2023-10-13 作者:影墨2023年论语读书心得初一 论语初中读书心得(精选8篇)

教学反思是教师进行自我教育和自我提升的关键环节。希望以下的教学反思参考能够对教师们的教学工作起到一定的帮助和指导。

论语读书心得初一篇一

中国古语说“父慈子孝”,可论语中只看到“子孝”的讨论,并没有写父母的爱。其实,根本不需要提,因为那一个父母不爱自己的儿女呢。

父母是那么的爱我们,关心我们,而我们又对父母有多少关心。就拿自己来说,小时候,不懂事的时候,父母为我处处操心,对我的关心真是无处不在,而我却觉得自己受到了干涉,父母的唠叨声让我很厌烦,甚至对父母的爱有一种反感,现在想起来,自己真是“该当何罪”啊!

论语里说,孝是仁之本,而孝首先是要了解,关心自己的父母。我想我做到了,我懂事了,我知道父母的爱了,我会真心去对待这些爱。

《论语》是一部先圣的经典,带给后人的启迪和价值说不尽,而且越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出来。对于《论语》,正如编着所说的:它是一切炎黄子孙不可少的人生教科书。

论语读书心得初一篇二

读孔子,读《论语》,读儒家,首先就要读“仁”,因为孔子的思想体系的核心便是“仁”。以前我只是大概模糊地知道“仁”即“爱人”,并未真正地深入探究过。原来《论语》中孔子已经阐明了“仁”的涵义。《里仁篇第四》中的第十五条: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这里孔子所说的“一以贯之”显然是其学说的核心,即曾子回答门人的“忠恕”二字。那么“忠恕”又谓何呢?“恕”的阐述可见《卫灵公篇第十五》的第二十四条:子贡问曰:“有一言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关于“忠”的阐述可见《雍也篇第六》的最后一条: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济众,何如?可谓仁乎?”

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由此可见,“仁”虽然包括“忠恕”,但是“忠”与“恕”却大不相同。“忠”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是很高的道德要求,未必人人都能达到。“恕”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道德要求就降低了。

通过这两句话,我由衷地体会到了孔子道德的高尚,几千年前他就提出了利人利己和下限即不利人但至少不损人的道德标准。我以为这是十分合乎人性的。因为要求人人做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着实是有些困难的,而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却在情理之中,这就是所谓的将心比心。

读《论语》,除了感受道德的熏陶,还能体会到思辨的快乐。《为政篇第二》中的第七条无疑让人拍手叫好,钦佩不已。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有能养;不敬,何以别乎?”关于“至于犬马,皆有能养”一句有许多种讲法,杨伯峻先生在注释中都一一列举出来了,而相比较我认为他本人给的译文最为恰当,即“至于狗马都能够得到饲养。”对于现在人有些人只给老人钱物便理直气壮地认为是奉养孝敬父母的人而言,这个类比论证无疑是有力一击,当头一棒,让人大呼痛快。对于那些仍存在着给老人吃好穿好便为孝的误区的人而言,此言既出更是不亚于醍醐灌顶!让嘴硬者哑口无言,使糊涂者恍然大悟。孔子对“孝”的理解并非愚孝。《为政篇第二》中的第八条: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大意就是子夏问孔子孝道,孔子说:“儿子在父母前经常有愉悦的容色,是件难事。有事情,年轻人效劳;有酒有肴,年长人吃喝,难道这竟可认为是孝么?”可见孔子认为“孝”应当是父母和儿女之间的互相关怀,而不是“二十四孝”中诸如“埋儿”、“割股”、“卧冰”那样极端的苦孝的。

《论语》中对于“君子人格”的描述和追求,于现代社会仍有遵从的价值。“君子不器”、“先行其言而后从之”、“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与之比”、“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等等。

孔子并不是圣人,因为他也会犯错。《为政篇第二》第三条是许多人耳熟能详的: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初看字面,似乎通晓畅达,即孔子说诗经三百篇(只举其整数)用一句话来概括它,就是思想纯正。其实不然,“思无邪”一语本是《诗经》中《鲁颂》之文,孔子在此借其评论所有诗篇。“思”字在《鲁颂》中本是无义的语首词,并无实义。孔子却引它作思想解,自是断章取义。记得一位教授曾说过对待历史人物,尤其是名人,仰视俯视皆不足取,唯平视最佳。对待孔子亦然。

读《论语》,才知其分量所重,价值所在。读书当用人生去读,如宋朝宰相赵普以半部《论语》治天下才算是真正读懂了《论语》,读透了《论语》。作为一个读书人,这也将是我追求的读书的最高境界:用人生读书。

论语读书心得初一篇三

其中还包括着些著名的句子,有“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圬不可也”;“听其言而观其行”;“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三思而后行”等。

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圬不可也:腐朽的木头不能再雕刻什么了,粪土一样的墙壁不能再粉刷了。比如:一个人他整天悠哉乐哉,无所事事,别人再怎么说他,也是无济于事。

听其言而观其行:是听了他的话还要观察他的行为,判断一个人要用正确的方法,就是按照“听其言而观其行”这句话。

这是一个应试教育的时代,很多学生和读者看《论语》都是带着很强的功利性,有的是为了迎合教育改革浪潮的趋势而读的,有的是为了将来展现自己的知识渊博而读,有的是为了安居乐业,修身养性而读。。。不管当代人是出于怎样的初衷来读《论语》,既然它在穿越时空隧道时能经过焚书坑儒及清代的文-字-狱,从而成为影响了几千年的中国文化的经书,就足以证明了《论语》在当代仍然具有可读性和必读性。

我读《论语之里仁》印象较深的词句有:子曰:「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白话解:孔子说:「古人不随便说话,因为恐怕说了不能做到,是一件可耻的事。」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白话解:孔子说:「君子对自己想要说的话,相当慎重,显露出有点迟钝的样子,做起事来却十分勤快敏捷。」我是个心直口快的人,经常爱和别人开玩笑。我自己可能平时没太注意,以为看玩笑能活跃气氛,增进友谊。同时不经意间我也经常随便应允某人的要求请求,事后又得为自己的言行负责。我常常责备自己这个不好的习惯,却不知常说话不算数的恶果将给人不信任感,是种非君子的可耻行为!(从此刻起,一定改)

子曰:「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白话解:孔子说:「服侍父母,如父母有过错时,应当委婉劝谏,父母不接受时,应当照常保持恭敬的心,不可以违逆不孝,等待机会再行劝谏,虽然如此忧心操劳,内心一点怨恨也没有。这点没做到还是我性格的原因,我是个直肠子的人,有什么说什么。记得高考报志愿时,我打算去北方,或者离家远有雪的地方。但是父母坚决不同意。她们的理由是北方不但在环境,饮食,语言方面的不同,而且一个人出门在外无依无靠,使他们不放心。叛逆的我和他们吵起来,还以不吃饭抗拒,不搭理父母。。。现在想想当时挺傻的,饿的是自己,又闹得父母愁眉不展,身心烦躁。如果我等到父母心平气和时再和他们交谈,认真地做规划,在家为他们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感动他们,也许现在的我早就如愿以偿地站在北方的雪地里看飘雪,打雪仗。。。。

子曰:“朝闻道,夕死可以”白话解甲:孔子说:「如果能在早上听闻『人生大道』,就算是晚上死了,也了无遗憾!」这是一种对真理孜孜不倦追求的品格!尤其是在今天这个浮躁而喧嚣,熙熙攘攘皆为利往的社会里,很多人即使明白了人生大道或者从错误中醒悟了,但是趋于爱面子的坏毛病,还是不肯低头认错。甚至把错误推到别人身上。从而离真善美越来越远。。。

论语读书心得初一篇四

《论语》的前四篇,都是来讲解孔子学问之道,对其思想核心“仁”的理论阐释,而本篇不同于前四篇,加入了具体事例,师徒之间的讨论,使语录体充满生机。

孔子的学问之道,多以用为主,而不是侃侃而谈,纸上谈兵,文中事例对于学生都是有着教育意义的。

本篇中包含有孔子嫁女,孔子对于弟-子、他人的评价,来对于德行的肯定与批判,在对和对弟-子的交谈中,也吐露出孔子心中的最终理想。

从孔子嫁女中,可见孔子对人人才的认定,不在于外在,而在于内在是否有德。虽然只言片语中很难看到孔子所选女婿全貌,但从孔子的标准来看,此人应该是品德高尚之人。

孔子对于众弟-子及他人的评价中,或有赞扬,或有批评,比如孔子肯定冉雍的仁德,而否定浮华的言语;漆彫開对于仕的谦虚,孔子欣慰不已;孔子对于子路忠诚的肯定,对于其好勇的否定;对于申棖欲望过多的批判等等,都是从弟-子为人处事的现实中肯定他所弘扬的“仁”,也说明了“仁”的标准是多么严苛,非常人之所及。

孔子在和弟-子颜渊、子路一起谈论志向时,孔子的主要目的还是考察他二人的个人道德修养及人为处世的态度。子路之志,合乎义——有财富而与人共之;顔渊之志,合乎善;孔子的志向最接近于“仁德”。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孔子说:“(我的志向是,)老者使其安逸,朋友相互信任,少年能够得到关怀。”这便是圣人之所以为圣人的不同常人之处。在当世有高尚地位的他,仍然怀着一颗谦恭的心,言传身教,来教导学生,引导学生,他的人格魅力永远影响着每一代人。

论语读书心得初一篇五

孔子的很多言行都被弟子记录在《论语》里,得以流传千古。《论语》它是一部闪烁着理性光芒、包蕴着朴素道理的文化经典,自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为世人推重,视为治世宝典。它阐述的主要内容是儒家的仁义道德,这是孔子学说的核心,也是儒家学派的主导思想。在孔子思想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并且对中国社会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论语》提醒现代人要重德。道德一体,重德即是顺应天道,顺乎宇宙的规律。

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孔子认为立志于仁德的人,他便有一个思想支持力量,积极地面对人生世相,逐渐的树立起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如《为政》篇中孔子说:“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其义即说国君若以道德教化来治理政事,就会像北极星那样,自已居于一定的方位,而群星都会环绕在它的周围。这样便可体现出君主高尚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论语》不但讲了治国的大道理,还告诉我们做人要守住内心的宁静。淡泊明志,宁静致远,保持内心世界的宁静,是一种修养,一种智慧,一种境界,也是成就事业获得幸福快乐的必要条件。只有一个内心宁静的人,才能在纷繁复杂的世界面前看得深,看得远,才能使自己的思维闪烁出智慧的光辉,才能把自己的人生看得更透彻、更完整。

有这么一个故事:有一天,一个工人在仓库搬运货物,一不小心把手表弄丢了,到处找不到。后来同伴也加入了寻找的行列,大伙儿翻箱倒柜,仍然一无所获,只好沮丧地回去吃午饭。这时候,有个小男孩偷偷溜进仓库里,没费多少力气和时间,很快就把手表找到了。人们诧异地问他是怎么找到的 小男孩回答道:“我只是躺在地板上,保持安静,马上就听见手表的滴答声了。”偌大的一个仓库,要找一只小小的手表确实不大容易。但是那么多人办不到的事情一个人办到了,大人办不到的事小孩子却办到了。

我们从这个故事中可以得到启示:人生在世,理想、志气、勇气固然重要,但是,如果没有一点静气,整天慌慌张张,浮躁不安,也是成不了什么大事的。

论语读书心得初一篇六

在日渐繁忙的都市生活中,传统文化犹如滋养人心的甘泉。而《论语》这一剂儒学文化的圣品,无疑对当代人的修身为人、处世待世有着深厚的指导意义。在寒假,我有幸拜读了《论语》,虽没能深入领悟,却也获益匪浅。

《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约编撰于公元前四世纪初,流传到汉代,形成了“鲁论”、“齐论”、“古论”三个版本。《论语》被古人视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经典,到了今天,则是人们学习、认识、研究孔子和儒家思想的最可靠的权威著作。

全书分为若干个部分,有的论教育与学习,有的论仁义,有的论礼乐,有的论道德教养,有的论孝悌,有的论为政……由于全书围绕儒学之核心——“仁义”展开,所以“论仁义”部分也成了我研读的重点。其中,我最喜欢的一句话是这样的: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这句话的意思是:那些仁义的人,自己想要立身成功也要别人立身成功,自己想要事业发达也要别人事业发达。读了这句话后,我深有感触,天下莫有比这种人更无私宽大、仁义高尚的人了。

在现在的社会生活中,发家致富、功成名就几乎是每个人都梦寐以求的事,然而也正因为如此,一些道德教养不达标的人,为了达到自己的目标而不择手段。他们为了让自己立身成功,而不惜暗中毁坏比自己能干、优秀的人的名誉和事业;他们为使自己境运通达而陷害显赫,以成一己之私。这些人不仅是社会的负产品,是利欲的囚徒,还是大大违反儒学观点及精神的不仁义之辈。他们追随名利,却忽视了立人之本。诚然,这种本末倒置的现象最后都会受到命运的惩罚,更不能圆了初衷和野心。可见,仁义宽厚之心是多么重要,它是做人的基础,也是成人的支柱,更是为人的良方。而这些大智慧远不是那些利欲熏心、最终聪明反被聪明误的人所能领悟和躬身践行的。成业与成人,本来就是密不可分的,只有两种修为境界各不缺失,才能让二者齐头并进,让人生创造辉煌。

现代社会错综复杂,品质问题丑闻迭起,而其实刨根问祖、追溯回两千多年前,先贤智慧早已向我们阐述过这所有问题的答案。现在社会的一切尴尬局面,也都可从先秦经典寻觅到答复。

所以说,就如“读史使人明智”那句话一样,我认为传统巨著就是历史遗馈的财富,而读传统名著无疑使人明智、使人清醒、使人高尚。

如果你遇到棘手的问题或是尴尬的局面,请学会思考,请学会请教,或许《论语》中那份为你保留的答复,就将赫然呈现于眼前。

论语读书心得初一篇七

孔子很看重一个人成长过程中朋友的作用,他主张我们交正直、诚实、知识面广的朋友,而不赞同我们跟那些性情暴躁、优柔寡断、心怀鬼胎的人做朋友。那些好的朋友可以在你怯懦的时候给你勇气,在你犹豫不前的时候给你果决,在自己疑惑时帮助自己做出选择。

其实交什么样的朋友,怎样与朋友相处,考验的是我们的眼光和智慧,我们读论语,听于丹讲论语,从中学习到的是一种明辨的能力,是宽容的态度。选择一个朋友就是选择一种生活方式,而能够选择什么样的朋友,先要看自己配交什么样的朋友,自己站在一个什么样的人生坐标上,只有明确自己的目标才是交到好朋友的前提。朋友就好比一面明镜,可以看出自己的得失,也可以反映出自己的道德品行。当自己因为方向而迷茫时,又可以及时为你指明方向。

在书中看到这样一个苏轼与佛印交往的故事:苏轼是一个大才子,而佛印是一高僧,俩人经常在一起参襌,打坐。有一天俩人又在一起打坐。苏轼问:你看我像什么佛印答:我看你像尊佛。苏轼听后大笑,说:“我看你像摊牛粪。”表面上,似乎佛印又吃了亏。回到家,苏小妹对苏轼说:“参襌的人最讲究是见心见性,你心中有眼中就有。佛印说你像尊佛,说明他心中有尊佛,而你说佛印像牛粪,想想你心中有什么吧!”

生活中会有许多不如意甚至不合理,也许凭我们个人的力量无法改变,但我们却可以改变自己的心情和态度。《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么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的生活。我想:遇上开心的事,就尽情享受,与人分享,因为你的快乐也会让别人快乐;遇上难过的事,一时的悲伤难过人之常情,但长时间沉迷于此,你的生活质量就会大大下降。希望大家都能在有限的生命里快乐地生活!

以前总说门当户对是封建毒害的残余,但真的没有更现实的意义吗?就我看来,它是为婚姻做一些必要的、经常被忽略的、精神层次上的铺垫。当然,我并不是说要把其当成一种铁定律例来执行,而是认为应该作为必要的参考来对待。

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好的朋友是良师,他潜移默化地影响你的思想、行动,令你觉得快乐幸福,生活处处充满阳光;好的朋友不见得时时刻刻陪伴在身边,却可以在你需要的时候默默地站在你身边,也许仅仅是一个眼神、一句话语、一种态度、一份默契。

但是再好的朋友,也是需要距离的。否则就是非爱行为,就是事君数,思辱矣;朋友数,思疏矣。

那么如何可以结交到好的朋友?最根本的,让自己成为善良的、乐观的、幸福的人,使自己与这些美好的品德相贴近,那么至少可以在与这样美好的人相遇时共品一杯茶。

论语读书心得初一篇八

《论语》是孔子死后,弟子们把他平日的言行记录收集起来,整理编成的。其中有孔子的言论,也有弟子们的自相问答,它是儒家思想所依据的经典。

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年),名丘,字仲尼。他父亲孔纥,又名叔梁纥,曾做过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宰,本身属于贵族阶级下层的“士”。他的母亲姓颜,名叫征在。孔子3岁时,父亲就死了,17岁时母亲也死了。孔子青年时,曾做过管理仓库(委吏)和管理牛羊(乘田)的小吏。后来孔子精通“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孔子的政治主张是“礼”和“仁”的学说。他生活于春秋大变革时代,他反对以政、刑来强迫人民服从。他所说的“礼”,是一种政治秩序,他所说的“仁”,是最高的道德规范,当然,这种仁和礼是有上下、尊卑、贵贱、等级之分的。动荡不安的春秋时代,诸侯为了争霸,是讲究实力,着眼于利的,所以未能采纳孔子“仁”的政治主张,孔子也没有被重用。孔子师徒颠沛流离周游列国,于公元前484年(鲁哀公十一年)返回鲁国,这时孔子已是白发苍苍的68岁的老人了。但孔子用他晚年的精力,集中整理古籍——“六经”。

公元前479年,孔子去世,享年72岁。他的弟子和再传弟子辑录其言论,编成《论语》一书,共20篇,计492节,合计12700字。《论语》记到孔子晚年的学生曾参的死为止,其中保留着孔子生平、思想学说的重要材料,尤其是教育思想和教学活动的重要材料。它是我国一份十分重要的文化遗产,也可以说,它可作为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一部教育书。

孔子从他的政治、哲学和心理学观点出发,认为德育的主要内容是仁和礼。所以他主张“为政以德”,这反映了当时人的价值的提高和奴隶要求解放的时代特征。因此,孔子的道德观是适应时代潮流的,具有进步意义的。

孔子所谓“礼”,其核心是“正名”。在孔子看来,周礼最重要的原则是尊尊与亲亲。为了贯彻亲亲和尊尊的原则,孔子提出“正名”的主张,他说:“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论语·子路》)所以,孔子提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论语·颜渊》)作为“正名”的具体内容。就是说,为君者要使自己符合于君道,为臣者要符合于臣道,为父者要符合于父道,为子者要符合于子道。在等级森严的奴隶制社会里,上下尊卑的关系是靠“礼”来维持的。因此,孔子对于不按自己名分行事的人和事进行批评。如他批评鲁国大夫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熟不可忍也?”(《论语·八佾》)鲁国的三桓在祭祖时,唱起天子祭祀“相维辟公,天子穆穆”的《雍》诗,也受到孔子的指责。

孔子道德思想的范畴,主要是“仁”。孔子主张“仁”,在《论语》中有多重涵义。一是“仁者爱人”;二是“克己复礼为仁”;三是“仁者人也”。郭沫若在《十批判书》中说过:孔子“这种所谓仁道,很显然的是顺应着奴隶解放的潮流的。这也就是人的发现。”孔子主张“仁”,孟子重视“义”,所以,孔子的“杀身成仁”(《论语·卫灵公》)与他的继承人孟子的“舍生取义”(《孟子·告子上》),对后世志士仁人的影响极为深远。

相关范文推荐

    2023年阿长与山海经的读书笔记(优质13篇)

    感谢各位的莅临,我们真心希望您在这里度过一个愉快而难忘的时光。通过短暂回顾活动的目的和意义来引导嘉宾的关注。通过研究这些欢迎词范文,你可以发现不同人群对于欢迎词

    最新钠的性质教学设计 等式的性质教学设计(精选10篇)

    征文是一种锻炼学生逻辑思维和表达能力的有效方式,对学习和未来的发展具有积极影响。写一篇优秀的征文需要有清晰的逻辑思维和条理性,每个段落和观点都要有依据和论证。如

    最新大学开学典礼领导讲话稿(大全11篇)

    民族团结是珍视多元文化、推动文明进步的基本要求。形成良好的社会环境是促进民族团结的关键。以下是一些有关维护民族团结的重要讲话和文章,供大家参考。大学开学典礼领导

    俞敏洪经典励志语录(汇总8篇)

    公益是指为社会福利、社会公共利益而做的无私奉献。公益志愿者要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为公益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下面是一些公益项目的精彩总结,希望能给

    最新浪漫的情人节祝福语 情人节送花浪漫温馨祝福语(大全12篇)

    即兴是一种对自己情感和想法的真实表达。我们可以通过参加即兴表演培训班或参与即兴戏剧小组的活动来提升自己的即兴能力。即兴写作是提高写作能力的一种方法,以下是一些即

    最新大学生毕业党员转正申请书(模板19篇)

    转专业申请书的撰写要求严格,需要准确地表达个人的意愿和决心。在劳动仲裁申请书范文中,可以看到申请人对于纠纷原因和方案的详细说明。大学生毕业党员转正申请书篇一尊敬

    六年级语文第一单元测试卷 六年级语文教案(大全14篇)

    公司宣传可以提高员工的归属感和自豪感。公司宣传语如何与市场需求和潜在客户的期望相匹配?接下来是一些著名公司的宣传语,大家可以借鉴和参考。六年级语文第一单元测试卷

    2023年小学校园文明标语(优质19篇)

    人生就像一场舞台,每个人扮演着不同的角色。面对陌生人,我们应该采取何种方式来与他们建立联系?这些总结范文是写作的良好参考,它们展示了不同的写作风格和方法。小学校

    最新傅雷家书的阅读心得 傅雷家书读书心得(实用18篇)

    培训心得是对培训过程中遇到问题和解决方法的总结和记录。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些优秀实习心得的范文,它们从不同角度和维度展示了实习经验的价值和意义。傅雷家书的

    最新家人生日的祝福语(模板17篇)

    安全隐患是隐藏在我们身边的炸弹,我们要时刻保持警觉,消除隐患。安全标语应当依托于具体场景,与相关设施相结合。食品安全标语:“食品检查,请放心食用”。家人生日的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