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山西民俗心得体会(模板19篇)

时间:2023-10-31 作者:XY字客最新山西民俗心得体会(模板19篇)

心得体会是在学习或者工作实践中对所获得知识和经验的总结和反思。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有关成长和经验总结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对你有所启发。

最新山西民俗心得体会(模板19篇)篇一

近年来,为了推动文化传承和弘扬民族精神,山西省积极推进了民俗课程的开设和普及。作为文化传承的一部分,我有幸参加了山西民俗课程的学习,通过了解和学习山西的传统民俗,我深刻感受到了其独特的魅力,并在实践中得到了许多启发。以下是我对山西民俗课程的心得体会。

首先,山西民俗课程让我重新认识了自己的家乡。在课程中,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和教学方式,我们了解了山西省内各地的传统民俗活动和习俗。比如说,清明节时山西人民烧纸、撒白墙泥来祭祀先人,我之前只是模糊地知道这个习俗,但没有真正了解它的来历和意义。而通过民俗课程的学习,我才明白这是山西人对祖先的一种尊敬和怀念,这种传统习俗在我心中再次激起了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其次,山西民俗课程让我更好地了解了传统文化的精髓。山西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省份,拥有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通过民俗课程,我更深入地了解了山西传统文化的特点和精髓所在。比如说,山西封建社会中的“三庙五老”信仰,这个信仰源于对神灵的崇拜,反映了当时人们对于道德与美德的追求。了解到这一点后,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山西民俗的深厚底蕴和独特价值。

同时,山西民俗课程也提醒我保护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在现代社会的冲击下,传统文化面临着严重的威胁。而民俗课程的开设正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保护和传承。通过学习和实践,我们不仅了解了传统文化的魅力,还深刻认识到保护传统文化的责任和使命。只有通过积极的传承和推广,才能让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此外,山西民俗课程还培养了我对于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爱好。在课程中,我们不仅学习了理论知识,还亲身参与了许多传统文化活动,比如说包粽子、燃放孔明灯等。通过参与实践,我深刻领悟到了传统文化的乐趣和魅力。这种亲身经历让我对传统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激发了我进一步深入学习和研究传统文化的决心。

最后,山西民俗课程给予了我更广阔的人文视野。民俗课程不仅仅是学习山西的传统民俗,更是学习人类社会历史和文化的一部分。通过学习民俗,我了解到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传统文化之间的相似与差异,并从中汲取了许多宝贵的人文知识。这种开阔的视野让我更好地理解了历史的发展和文化的多样性,并帮助我更好地适应并融入现代社会。

总之,山西民俗课程让我重新认识了家乡文化,深入了解了传统文化的精髓,提醒了我保护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培养了我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与爱好,并给予了我更广阔的人文视野。在将来的日子里,我将继续努力学习和传承山西传统文化,为保护和弘扬传统文化做出自己的贡献。

最新山西民俗心得体会(模板19篇)篇二

在我们的生活中,民俗扮演着一个重要的角色。它们是一种流传千年的传统和文化,展现了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独特魅力。通过参与和体验民俗,我对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体会。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对民俗的心得体会。

首先,民俗是一个国家深厚的文化底蕴的体现。每个国家和地区都有自己独特的民俗习惯和传统。比如,中国的春节是中国传统民俗活动的代表,家人会齐聚一堂团圆吃年夜饭,燃放烟花爆竹,红红火火迎接新年的到来。这种活动代表着丰收、祈福和新的开始。通过了解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民俗,我开始意识到民俗不仅仅是庆祝活动,更是一种文化传承。

其次,民俗能够加深人们之间的联系和互动。参与民俗活动,我们经历了一系列的活动,如舞蹈、歌曲、游戏等,而这些活动都是为了让人们更加亲近。在我的经历中,我曾参与过一个日本的民俗活动,叫做盂兰盆节。这个节日是为了祭祀祖先和故人,人们会点燃火把,载着灵位在街头游行,还有一些传统的日本舞蹈表演。这些活动既能够让人们更加了解自己的历史和文化,同时也加深了人与人之间的联系。

此外,民俗也能够展示出一个地区的独特魅力。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特色民俗,这些特色民俗都是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的产物。例如,在西藏,有一个叫做“哈达”礼仪的民俗活动,人们会互相赠送一块白色的绸带,象征着祝福和友谊。这种民俗活动展示了藏族人民淳朴的韵味和与世无争的生活态度。通过参与这些活动,我深深被吸引,并从中感受到了这个地区与众不同的文化氛围。

还有一点,民俗可以教会我们更多的关于历史和文化的知识。每个民俗活动都有其独特的背后故事和意义。通过了解这些故事和意义,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历史和文化。比如,在墨西哥的“亡灵节”,人们会把逝去的亲人照片放在家中的祭坛上,享用他们过世前爱吃的食物和饮品,并进行缅怀和祈祷。这个传统是对亡灵的纪念,也反映了墨西哥人对死亡的独特理解。通过了解这些故事,我对墨西哥文化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综上所述,民俗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独特文化体现,通过参与和体验民俗,我们能加深人们之间的联系和互动,展示出一个地区的独特魅力,同时也能够教会我们更多的关于历史和文化的知识。通过我的经历,我更加珍惜和尊重每个国家和地区的民俗,同时也学会了保护和传承这些宝贵的传统。

最新山西民俗心得体会(模板19篇)篇三

在山西省,民俗文化博大精深,流传了许多独特的传统习俗和节日活动。为了增强学生对山西民俗的认识和传承,近年来,学校开始引入山西民俗课程,并对学生进行相关的教育。我有幸参加了这门课程,并深感受益匪浅。接下来,我将从课程内容、学习方法以及对自己的影响三个方面谈谈我对山西民俗课程的心得体会。

第二段:课程内容。

山西民俗课程内容涵盖了山西省具有代表性的许多传统习俗和节日活动,包括祭祀、婚嫁、祈福、庆祝等方面的内容。通过课程,我们了解到了这些传统习俗的起源、发展和意义。比如,我们研究过山西的土地神“后土”,了解了农民对土地的敬畏和感恩之情;我们也学习过山西的传统结婚仪式,“剃鸳鸯头”、“抛鞋”等习俗,了解了婚姻在山西文化中的重要地位。这些丰富多样的内容让我们对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

第三段:学习方法。

在学习山西民俗课程的过程中,我们采取了多种学习方法。除了传统的课堂讲解和阅读,我们还进行了实地考察和实践活动。比如,在学习土地神“后土”时,我们到当地的庙会上观察和参与祭祀仪式;在学习传统结婚习俗时,我们进行了模拟婚礼活动。这些活动让我们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了山西民俗的独特魅力,也加深了对课程内容的记忆和理解。

第四段:对自己的影响。

山西民俗课程对我个人的影响是巨大的。首先,它让我重新认识了家乡的文化底蕴,使我产生了对家乡更深层次的热爱和自豪感。其次,它培养了我的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欣赏能力,我开始主动去了解和参与一些传统文化的活动,比如民间艺术表演和手工制作等。最后,它增强了我的文化自信心,在面对外界文化冲击时,我能够更加坚定地捍卫和传承自己的传统文化。

第五段:总结。

通过参加山西民俗课程,我深刻体会到了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和作用。传统文化是我们的根和灵魂,是我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石。只有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我们才能拥有更加丰富而独特的精神世界。因此,我希望山西民俗课程能够得到更多人的关注和重视,通过这门课程,我们能够更好地传承和发扬山西的民俗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和爱上山西这片美丽的土地。

最新山西民俗心得体会(模板19篇)篇四

民俗园是一座以民俗文化为主题的公园,它以保护、传承和展示中国民间艺术和文化为己任。我很幸运能够有机会在假日来到民俗园观赏和体验,这次经历让我感受到了深深的文化魅力,也让我收获到了不少宝贵的体验。

二、园区概况。

民俗园位于福州市鼓楼区,占地约七千多平方米,是一座具有鲜明浙江民俗文化特色的公园。园区内有各种民俗文化展陈,如古代钱乡、民俗工艺展览、梅花古村、春夏秋冬四季园等等。入口处的开济桥,仿古建筑风格,让人一进入园区就有了浓浓的艺术气息。

三、游园体验。

在游览园区之前,我先买了一张特价门票,省了不少钱。而且,入园后一张地图和一个园区手环也随手就拿到了,让我感到很贴心。接着,我先进入了古代钱乡,看到了各式各样的古钱币,让我大开眼界。接着我又进入了民俗工艺展览区,看到了很多传统手工艺品,十分精美。但是,最令我难忘的是在梅花古村,那里居住着几户穿着古装的村民,他们在向游客展示老宅门居住的生活状态,还教会了我如何用炉子做饭,真是一段愉快的体验。

四、文化启示。

在民俗园的游览体验让我了解了不少古老而美丽的文化,更让我意识到文化的珍贵和文化传承的重要性。我发现现在的人们注重的往往只是物质享受,对于传统文化却关注较少,这令我觉得特别可惜。而且,现今的年轻人对乡村文化、传统文化缺乏足够的认知,这让我觉得应该积极地宣传和推广民俗文化,为社会和未来传承着追求更多的方向和力量。

五、个人感悟。

在民俗园中,我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和价值,也受到了鞭策,让我更加重视和关注我们的文化传承。看着那些老一辈的艺人和村民,我被他们的精神所包围和温暖。他们勇于挑战自我,对于传统文化的倾注和坚持,令我敬佩和感动。这次游园体验给我的是一次美好的文化启迪和价值体验,将会永远刻印在我的心灵中。

总之,我非常感谢这次游园体验带给我的所有惊喜和美好感受,也对民俗园和所有参与其建设的人们表示赞叹和感激之情。中国民俗文化的传承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责任,我们应该用心感受它的美好,用行动传承它的思想,让民俗文化在这个时代中发扬光大!

最新山西民俗心得体会(模板19篇)篇五

作为一名对山西文化充满浓厚兴趣的人,我近日参加了一场关于山西大同民俗的讲座,并且在此体验到了对本次活动的深刻理解和心得体会。本次讲座的主要话题是关于山西地区的民俗风俗和文化,同时还探讨了大同市的文化和传统习俗。在这篇文章里,我将分享我对于这次讲座的感受,并且谈论一些有关山西文化的事情。

首先,讲座的讲师深入浅出的讲解,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从本土的山西大同的传统习俗到山西省其他地区的风俗状况,讲师都进行了全面深入的介绍。他们采用了流畅、准确、生动的授课方式,使我能够真正地感受到山西大同和其他地区的文化价值。此外,讲座的多媒体播放更是令人印象深刻。其中的图片和视频很好的展示了山西文化的多面性,以及大同市的风俗,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其次,讲座中介绍的山西文化元素十分有趣,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在大同地区传统的“吃豆腐”的活动。听介绍,这项活动是大同几百年的传统习俗之一,被称为“吃豆腐节”,据说是因为古时候大同有天旱,为求雨就举办了这一活动。由于豆腐是大同的特色食品,因而这项活动也就传承了下来,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这项活动中,人们烤豆腐,然后把它捆在竹竿上,再吊到旗杆上高高地举起,这样既能醒目,也表示人们要借助上天的力量驱赶旧的不好的东西,带来新的好运。这一传统习俗的存在,昭示了大同市内人们的求新求变、积极向上的文化精神。

第三,这次讲座的内容激励我更深入了解和探究山西文化。除了讲座中传授的文化知识,我们还有机会深入了解山西省的历史遗迹和美丽风景。山西历史悠久,是中华文明的重要代表。太行山、黄河、恒山、太岳等自然风光资源和丰厚的文化遗产,造就了山西省尤其是大同市的世界性旅游名片。我深刻意识到,想要真正的走近山西的丰富的文化,需要更加深入细致的探索和了解。

第四,在这次讲座之中,我认识了来自全国不同地区的人们,和他们分享了各自的看法和经验。这种性质类似的活动为人们提供了一个互相学习和探讨的平台,这对于促进彼此之间的了解和交流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我学会了一些新的见解,并且也影响了其他人对山西文化的看法。讲座之后,我们的交流和讨论持续了一段时间,这种友好的互动表明了对山西传统文化和历史的共同热情和兴趣,展示了我们对山西文化的热爱。

最后,在这样的讲座和活动中,我认识到了山西文化的重要性以及对于其保护和传承的必要性。山西是中国华夏文明的重要代表之一,其在历史、文化和文化遗产方面的贡献无法估量。说到山西文化的传承,就让我深思我们应该如何将传统文化护理得更好、传承得更为坚实。在今天全球文化多元化的大环境下,这种责任甚至更显重要。我觉得,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为山西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尽一份力,通过学习和参与活动,尽最大的力量为山西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总之,本次的讲座让我对山西文化有了一个更深刻的了解和认识。我感觉在这次讲座之中得到了很多关于山西文化的信息,同时也找到了新的学习途径。我这次的经历与您分享,希望更多的人能意识到,并且也能够探究并且推广山西文化精髓。对于山西来说,这种宣传和洪流不仅能够进一步计算到其重要性,同时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也能够激励我们更深入了解和研究我们的文化,让其更好地得到推广和传承。

最新山西民俗心得体会(模板19篇)篇六

山西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省份,在这里可以体验到许多独特的民俗文化。通过对山西民俗的了解和实践,我深深地感受到这种文化带给我的启示和体验。在下面的文章中,我将分享我对山西民俗的心得和体会。

山西民俗是中国独有的文化遗产之一。它丰富多彩,包括节日、祭祀、婚礼、葬礼等方面。在山西的一些寺庙、古镇和村庄里,您可以看到一些极具特色的民俗。例如,年初一的“拜年”,在春节期间许多家庭会将门贴上“福”字,还有在丰年祭等活动中的“龙舞”表演等等。

第二段:山西民俗的节日和庆典。

山西有许多重要的庆典和节日。这些庆典和节日有些已经成为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例如,晋城的“火药节”、忻州的“梁山会盟节”、大同的“剪纸会”、运城的“皿谷祭”等。在这些节日和庆典中,我们能够深深地感受到山西文化的传统和独特性。

山西的传统婚礼讲究的是繁琐的仪式和礼仪。这些仪式包括提亲、送彩礼、拜堂、点烛、敬茶、扬灯等等,每一个环节都有其独特的意义和符号。通过参加婚礼活动,我们可以感受到山西婚礼中的美丽和庄重。

山西的传统饮食是一种非常古老和独特的文化。从陈年老酒到大米烧饼、面筋、炊饼以及凉菜等,山西的传统食品都是具有浓郁地风味和口感。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当属陈酿和刀削面。我们可以在山西的餐馆和饭店中品尝到这些美食,深深地感受到这种美食文化的影响和人们的热情。

第五段:结语。

通过我的几次经历和了解,我深深地感受到山西的民俗文化的独特魅力。从传统婚礼到传统饮食,以及各种庆典和节日,山西文化都是源自对习俗和传统的尊重和继承。同时,山西的民俗文化也让我们对健康、生活、人际关系等方面有了深刻的认识和体会。因此,我相信,如果我们能够深入了解山西的民俗文化并积极体验它,我们将会有无尽收获和启示。

最新山西民俗心得体会(模板19篇)篇七

山西大同民俗讲座是我最近参加过的一次文化类讲座,此次讲座围绕着大同市的传统民俗文化展开,让我受益匪浅。通过听取专家讲解,我深刻认识到了传统文化对于人们生活的重要性,同时也深刻体会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以下是我对此次讲座的个人心得体会。

一、保护和传承民俗文化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在讲座中,讲到了大同市民间文化素材的收集和保护问题,听取到讲座专家介绍了各种保护措施。他们提到的采用技术手段进行资料保存和数字化展示的方法让我深刻认识到了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性,同时也激发了我对自己家乡民俗文化保护的关注和思考。

二、大同民间节日号子的讲解让人大开眼界。在讲座中,讲解了大同市多种节日的庆祝方式和各种民俗文化活动。在听取专家讲座时,我发现自己对很多民俗文化的来龙去脉都不是很了解,尤其是大同市的节日活动。但是通过具体的介绍和讲解,我了解到了众多神秘的传统节日方式和文化活动,受益颇丰。

三、大同市传统美食的介绍令人垂涎欲滴。此次讲座特别介绍了大同市传统美食,让我远离了快餐和外卖惯性的味觉刺激,重新审视了传统的美食文化。不仅有手工面和面筋饸子、人而不羡的羊腿、还有酸菜鱼和大同胜地伏牛山烤肉等口味各异的传统美食。这让我深刻地意识到,繁复的工艺和农时的照顾,都是这些美味背后不可或缺的环节。

四、传统文化的持续传承与推广需要有指导性。在讲座中,专家特别提到庆祝节日时的注意事项,或者说是庆祝方法的指引。例如说禁鞭炮在庆祝元旦等节日时,或者是在祭祀时不能浪费食物等。这让我深刻体会到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需要有指导性,同时也需要一个有效的传播机制。

五、传统文化的学习需要更为深入和全面。此次讲座叙述的内容较为粗略,详细地讲述一个城市民俗文化需要更多研究和探索。听了此次讲座后,我认为对于传统文化的学习需要更深入,更广泛地了解和学习传统文化,明白其中蕴含的智慧和人际关系,才能更好地发扬和传承传统文化。

总之,此次讲座让我受益匪浅,深刻领悟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和重要性,同时也让我进一步了解了大同市的传统民俗。通过听取专家的讲解,我深刻体会到每一个人都有责任去保护和传承我们的传统文化,人与地方之间的连接因传统文化而更加牢固。

最新山西民俗心得体会(模板19篇)篇八

第一段:引言(150字)。

山西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底蕴的地方。这里不仅有着世界文化遗产——平遥古城,还有许多民俗文化,如剪纸、祭祀等。在我的旅行中,我对山西的民俗文化有了更多的了解和体会,我愿意通过本文分享给大家。

第二段:剪纸(250字)。

剪纸是山西著名的民俗文化之一,它是一种以手工为主的剪刻技艺,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山西剪纸的特点是寓意深刻,造型独特。在我参观平遥古城的时候,看到了许多寓意吉祥的剪纸作品,如龙凤、蝴蝶等,这些剪纸作品不仅具有观赏性,还能起到辟邪护身的作用。

第三段:祭祀(250字)。

在山西,祭祀是一项十分重要的民俗活动。它不仅是对祖先的一种敬仰和纪念,也是表达对生命和自然的感恩之情。在我经过平遥县的古墓和祠堂时,看到许多人正在进行祭祀活动,烧香、献花、燃烛等等。这些场景让我感受到了宗教信仰与社会风俗的深厚渊源,同时也强化了我对尊重和珍视传统文化的认识。

第四段:民间歌舞(250字)。

除了剪纸和祭祀,山西民间歌舞也十分有特色。其中最有名的是“太原秧歌”,这是一种以快节奏舞蹈和吟唱为主的民间文化形式。在听到太原秧歌之前,我认为它可能很难听,但当我真正聆听后,我发现它充满了活力和魅力,让我毫不疲倦地跟着音乐的节奏挥舞着手脚。

第五段:总结(300字)。

山西的民俗文化深深地吸引了我,它们不仅充满了神秘和独特的美感,更是人类历史和文化的重要象征。我们要尽可能地去了解和保护它们,这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尊重,更是对我们历史和文化的研究和探寻。在保护中发扬,我们需要尊重传统文化,并在中华文化中传承下去。

最新山西民俗心得体会(模板19篇)篇九

第一段:引言(120字)。

民俗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特有的文化传统,它反映了一个民族的历史、思想、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是一种非物质的遗产。近年来,我有幸参与了一些民俗活动,并深感这些传统活动对于人们的意义和影响。本文将通过我的个人体验,总结和探讨对民俗的心得体会。

第二段:传统与现代的对比(240字)。

在当代社会中,传统民俗活动似乎被现代化和全球化所取代,人们对此也逐渐淡漠。然而,当我参与其中时,我发现传统民俗活动是我们文化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活动不仅给人们带来了欢乐,还增强了社区凝聚力和民族认同感。相比之下,现代化活动注重个人利益,缺少了传统民俗的文化内涵和情感共鸣。

第三段:民俗活动对身心健康的影响(240字)。

参与传统的民俗活动对身心健康有着积极的影响。在这些活动中,人们能够放松心情、减轻压力。我曾参加过舞龙舞狮表演,感受到了舞动的快乐与紧张;还曾参与过农历新年的祈福仪式,感受到了无形中融入了集体的力量。这些活动促进了身体的锻炼,提升了人的自信心和社交能力。有研究表明,参与民俗活动还能预防一些心理疾病,并改善人们的情绪。

第四段:传统民俗活动的现代改进(240字)。

为了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传统民俗活动也在改进和创新中不断发展。节日庙会中增加科技元素,让年轻一代更容易接受。例如,龙舟比赛因为引入电子计时和全程监控而更公平公正;丰收游行中运用虚拟现实技术,展示种植技术的创新成果。这些创新性的改变使得传统民俗活动更具有吸引力和竞争力,吸引着年轻人的参与。

第五段:对民俗的积极态度(360字)。

参与传统民俗活动,让我对传统文化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我们应该重视和保护传统民俗,让这些文化艺术形式在现代社会中继续传承发展。传统民俗活动不仅让人们更好地了解自己的文化和历史,也培养了团队合作和社会责任感。当我们积极参与民俗活动时,我们也能够感受到以人为本的社会理念,强调溶于自然、合乎生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价值观。只有在传承与创新的双重驱动下,传统民俗活动才能焕发新的生机,继续发扬光大。

总结(120字)。

通过参与民俗活动,我深刻体会到了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中的重要性和价值。传统民俗不仅使我们对自己的文化和历史有更深刻的认识,也培养了我们的团队合作和社会责任感。因此,我们应该积极参与传统民俗活动,让这些文化艺术形式在现代社会中得以继续传承和发展。

最新山西民俗心得体会(模板19篇)篇十

第一段:介绍山西民俗课程的背景和重要性(200字)。

山西作为中国的历史文化名城,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民俗文化。山西民俗课程作为一门弘扬和传承山西传统文化的课程,对于学生了解山西文化、培养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非常重要。本课程的内容包括山西民俗的起源、发展、代表性民俗活动等,通过理论学习和实地考察等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山西民俗文化的魅力。

通过学习山西民俗课程,我不仅更加了解到山西的历史和文化,也对山西民间艺术和民俗传统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我学到了山西民谣、山西布袋戏等千百年来代代相传的艺术形式,这些形式不仅表达了人民的情感和智慧,也蕴含着丰富的山西文化内涵。此外,我还参加了山西各地的民俗活动,如太原尧化街的灯笼节、大同的明灯节等。通过参与这些活动,我更加亲身感受到了山西人民对民俗文化的热爱和传承。

学习山西民俗课程对我的人格修养产生了积极的影响。首先,通过学习和了解山西的传统文化和民间艺术,我对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这让我对自己的国家和文化有了更深的自豪感和自信心。其次,通过参与各种民俗活动,我锻炼了自己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组织能力。在这些活动中,我们需要相互合作、相互支持,才能顺利完成任务。这让我学会了与他人合作、尊重他人、关心他人的重要性。

山西民俗课程的学习让我不仅在人际交往中更加得心应手,也在思维方式上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思维模式。通过学习山西民俗,我发现这种思维模式强调的是“合作共赢”和“尊重多元”,这与现代社会所倡导的价值观非常契合。这样的思维方式不仅适用于人际交往,也可以在日常的学习和工作中得到运用。此外,学习山西民俗课程还提高了我的跨文化交流能力,使我能够更好地融入不同的文化环境,并且拥有更多的学习和发展机会。

第五段:总结山西民俗课程的重要性和不足(200字)。

总的来说,山西民俗课程是我接触到的一门能够让人从多个方面受益的课程。通过学习和体验山西民俗文化,我不仅更加了解了山西的历史和文化,也提升了自己的人格修养和个人素养。然而,对于山西民俗课程的宣传和推广还不够,使得更多的学生无法了解和参与到这门课程中来。因此,我认为应该加大对山西民俗课程的宣传力度,让更多的学生有机会去了解和体验山西的民俗文化,从而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和文化自信心。

最新山西民俗心得体会(模板19篇)篇十一

大同市文化中心在5月10日举办了一场山西大同民俗讲座,讲述了大同地区的民俗文化传承与发展。在听取了讲座后,我受益匪浅,对山西大同地区的民俗文化有了更加深刻的认知。以下是我的心得体会:

在讲座中,我们了解到山西大同的民间文化历史十分悠久,可以追溯到商代和周代,各种习俗与传统已经融入了当地人的生活之中,从风俗、节日到宗教信仰、生产习惯等各个方面,都有其独特的民俗文化风格。这些民俗在历史的长河中形成了文化遗产,加深了人们对历史文化的认识,从而增强了人们的文化自信心。

讲座中还介绍了山西大同的一些民俗习惯,如一些婚俗、灵魂祭祀、传统节日庆祝等等。这些习俗让我们看到山西大同丰富多彩的乡土文化,特别是传统祭祀文化的保持,体现了一种对祖先文化的尊重与承袭,更是民间文化的一大亮点。

第三段:民俗文化传承的必要性。

在现代化进程速度不断加快的今天,民俗文化不仅具有浓郁的民族文化内涵,更是一种文化信息传递的载体,具有特殊的社会功能和文化保护作用。因此,传承民俗文化显得十分必要。大同市各界在不断努力推进民俗文化传承,积极开展学习,加强相关知识宣传,以此加强民间文化保护和弘扬。

第四段:民俗文化的现状和未来。

在讲座中,我们还了解到山西大同的民俗文化在现代化发展的进程中遭到了破坏,这是在现实生活中无法避免的。但是,随着传承工作的不断推进和发展,大同市的民俗文化正在得到更好的保护和传承,期望未来能够通过不断学习和传承,让更多的人认知大同民俗之美,弘扬大同民俗之风,推动山西大同的传统文化不断发展。

第五段:对民俗文化保护和传承的思考。

作为一个社会文化的基础,民俗文化的传承发展与保护是每一个人共同的责任,这不仅需要政府部门的支持,更需要广大民众的积极参与和支持。我们要尊重和承继传统文化,积极探讨现行保护手段,推动实现现代化进程和传统文化的和谐发展,这是时代的要求,也是我们共同的愿望。

在这次讲座中,我不仅学到了更多的大同民俗文化知识,更加深了我对民俗文化保护和传承的认识。我相信随着更多人的加入和参与,我们会为民俗文化的发展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呈现山西大同更加独特的文化景色!

最新山西民俗心得体会(模板19篇)篇十二

山西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的省份,其民俗文化也是独具特色。在我的多次旅行中,我深深感受到了山西民俗的魅力,心中涌起了无限的感悟和体会。

第二段:比较传统的节庆活动。

山西有着丰富多彩的传统节庆活动,其中最为著名的当属太原平遥古城的“阎良磨”和山西各地的“梆子会”。在参与这些活动时,我深切感受到了山西人民对于传统文化的重视和维护。人们的热情洋溢,欢声笑语,让我倍感亲切。

第三段:民俗饮食文化。

在山西,我不仅品尝了好吃的面食、火烧和豆腐脑,还尝试了当地的“炖羊肉”、“烙馍馍”等特色美食。在了解这些菜品背后的历史和文化之后,我更深刻地感受到了山西民俗文化的底蕴和魅力。同时,我也意识到了保护和传承这一文化的重要性。

第四段:民俗民间艺术。

在山西的街头巷尾,我看到了各种各样的民间艺术。无论是民间歌舞、木偶戏、还是陶器制作,都体现了山西人民对于艺术和美的追求。这些传统的民间艺术,是山西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文化的宝贵遗产,更是让我领略到了山西文化之美。

第五段:结语。

山西的民俗文化是无比独特、丰富而又深奥的,它渗透在山西的各个角落,是山西人民的精神财富。在我的旅途中,我深深爱上了这一文化,也从中学到了很多。在今后,我会继续关注和追求它,让这一文化走向更广阔的天地,也将这一文化带给更多的人。

最新山西民俗心得体会(模板19篇)篇十三

在民俗中,婚姻是合两姓之好,人生历程中最重要的大事。婚姻的好坏,对于当事人的一生幸福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婚姻的禁忌颇多。比如中国古代有同姓不婚的禁忌,特别是**禁忌在世界各国都非常严格。在中国人眼里,**不仅伤天害理,且为禽兽不如的行为。再婚禁忌也很严格。这里我们只谈常见的有关婚礼方面的一些禁忌。

相亲时如有盆碗等物摔碎,被认为是十分不吉利的,说明二人无缘颇为忌讳。打碎器皿有分、碎、烂、折的表述,而这些语言对于婚姻,对于生命均非好事,故其他一些庄重正式的场合,人们都有此忌。

晋南闻喜在结婚的当日,男女双方在饮食中忌带荤、不准吃猪肉,据说如果吃荤两人便不能白头偕老,中途夭折死亡。而河津一带却与此恰恰相反,结婚当天必须杀猪并以猪头祭祖宗,供奉于祖宗牌位前。同时,还要用扫帚蘸着猪的热血在洞房的墙上划几个“十”字,有辟邪之意。

在晋中一带,新郎到岳父家迎接新娘时,一定要“偷”一个茶杯,所谓偷,就是女方看见也不能说,茶杯是一定要让新郎带上的,且必须完整带回,不得破损。否则,对于新郎新娘的婚姻有某种不祥的预兆。这里似乎是说日后待新娘要象对待这个杯子一样,小心爱护,好好照顾,珍惜珍爱。

在汾阳,新郎不偷茶杯而要输两个水碗,当地俗语叫做zhunzhun,因为有“偷两zhunzhun,快抱孙孙”之说,所以偷碗被赋予了抱孙子的含义。

新娘离开娘家时,过去要坐轿子,在雁北和吕梁的山区中人们常常乘一种颇有特色的“骡驮轿”,坐轿子是一定要挂上弓、箭和镜子的,现在这些习俗都已逐渐消失。但在很多地方,母亲还是要给女儿一面铜镜或现在样式新颖的镜子带上。它的用途并非用来梳妆打扮,是为了在路上避邪驱凶的。

山西很多地方,接新娘时,新郎往往要送一幅墨镜给女方戴上,似乎是取代了以前的红布盖头。而新人来回最忌走自己已走过的路,以避走回头路之嫌,当然也不能走办丧事人走过的路。

盖头与墨镜的作用都是避免与鬼神等不祥之物直接面向。婚礼队伍也怕中途通上如狗群打架,疯人病人等,怕冲了“花套”与喜庆,是不吉利的征兆。碰上了是要倒霉的,以后不是妻死便是夫亡,要不就是多灾多难。这是任何一个结婚人家所不愿意看到的。结婚这一天也忌讳谈论什么与死、病有关的事情,也忌天气时阴时晴,人们总是把这些事情联想到婚姻的命运。

在一个村子里如果有两家办喜事,人们都忌落在后面。因一般再婚者山西方言称后婚,所以不愿意落个“后”字。而且也忌两结婚者相遇,偶而相遇则要交换所戴的鲜花或者手绢,这样才算吉利。

晋南一带,对于相同时间里村里同时举行婚事和丧事是极力回避的,办喜事者尤为不悦。迎亲的队伍也忌途中遇上诸如十字路口、水井、碾子、石头等物,如果避犹不及,则须用红布盖住,或用白石灰划线圈住。

而在吕梁、汾阳一带,迎亲队伍如果在半路与送葬队伍相遇,对于结婚者来说还是个好兆头,是吉利祥和的。也许是红白喜事都是喜吧,人们并无此忌,双方互扔钢嘣儿以示招呼。

新娘下轿后,有属相相克的人都要回避,以免对人对已之不吉。在五台县,厨师们还要把菜刀插入菜板底边,锁起厨房,全部回避。据说,厨师是新娘下车时相犯的主要对象,而菜刀更是不可示之于外的。此外,在新娘被接到婆家后,要在嫂嫂的陪伴下更换所有的衣服,换下来的衣服一般不再穿着回娘家,特别是鞋子是绝对不能再穿回娘家去,否则对于娘家兄弟极为不利。这似乎可以作为“嫁出去的女儿,拨出去的水”的'注脚。

最新山西民俗心得体会(模板19篇)篇十四

普天之下,总不乏奇人异事。在我们身边就有这类人存在,那一天我见到拉一个身坏绝技的刀削面师父。

那一天,我路过一家拉面馆,拉面师父正在拉面的动作震住了。不知是店里的那位客人点了刀削面。师父正在削面,那动作之快。令人震惊。削出来的面,更是薄如纸。

不知是做久了,熟练了,还是别的什么。只见拉面师父神色从容,动作敏捷。他手里的削刀,被他运用的极为灵活。不得不佩服的是,一快简单的削刀,一堆面粉,在他的手里,居然可以削出一片片大小差不多,却有薄的如纸蝉翼般的面鱼来。师父左手抓着面团,右手拿着削刀。不停地削着,右手在面团上一划,出来的面鱼小巧可人,落在高汤里,活像畅游在水中的小鱼。也许,这就是它被称为"面鱼"的原因吧。消出来的面鱼,两头尖尖,中间则宽宽的,一点也不失谐调。乍眼一看,锅里已经有满满一锅的面鱼了。令人胃口大开,真想赶紧品尝这美味,呵。没一会儿功夫,一碗刀削面便出锅了。远远的,就已经闻到了刀削面的味道。我想,这碗刀削面一定不矢为一碗美味。

看了山西刀削面的.做法,不禁对拉面师父佩服至极。

最新山西民俗心得体会(模板19篇)篇十五

从腊月初一起,太原南郊村里家家户户就都开始进入了过年的准备过程,这一天,家家都要炒五谷,就是把玉米、小麦、高粱、黄豆、瓜子等放在锅里炒熟,以此祈求来年五谷丰登不生虫害。五谷炒好后,孩子们把自己的小口袋装得满满的,然后整个村子地串门,互相交换着尝尝哪家妈妈的手艺最好,炒出的五谷又香又酥……炒五谷的香味和着孩子们的欢笑,回荡在村庄上空,轻轻地拉开了年的序幕。

腊月三十,过年的高潮已酝酿到了极致,除夕下午家里的男主人会扛着大扫帚,认真地把屋前的大院扫得干干净净,而在他身后的屋子里,心灵手巧的女人,会用粉红、金黄、翠绿、天蓝、浓紫等色彩艳丽的纸张,剪出网状镂空、带有穗子的五色纸,形状像是一朵盛开的花,在除夕傍晚,这些美丽的“花朵”就会被粘贴在对联、院墙、福字、堂屋等显眼的位置上。当天的年夜饭是不吃饺子的,饺子包好了,年初一早上煮来吃,这叫做吃“连年饭”,大约是取衣食丰足,一年连一年的意思吧。

正月初一,真正的年来到了,一整天,村人都会四处游走拜年。正月初二,在我们这里是在外的游子归家祭祀先祖的日子。正月初三,是出嫁的女儿回娘家的日子。正月初五,又叫破五,人们燃放大量烟花爆竹,表示破除过年期间的众多禁忌。家乡有句俗语叫“不出正月都是年”,整个正月里,所有人家都会不断走亲戚或款待亲友,处处都是欢声与笑语。

二、太原河西——羊肉饺子年味足。

提起春节,让老太原人最念念不忘的应该还是大年初一的.那顿羊肉饺子。

为了这顿饺子,人们往往提前半年就开始准备。七月炎夏时节,有经济能力的人家便会开始挑选羊。这选羊还别有一番讲究。据老一辈太原人讲,这羊不能肥不能瘦,不能幼不能老,而要选骨骼刚长成、身上还没开始长肉的“架子羊”。选好了羊,就要在院子里圈一个只够一只羊容身的羊圈,把“架子羊”赶进去后,只需好吃好喝地喂养就可以了。这样,一直到大年三十。半年前的“架子羊”此时已长得膘肥体壮,人们磨刀霍霍的时机也就到了。宰了羊,羊肉会被剔出来,而羊头、羊蹄和羊皮都会被另外放置起来。

年三十晚上,羊头、羊蹄和羊皮便成了当晚的主角。家中的长辈会拿出一个祭盘,将羊头和四个羊蹄按整羊的样子摆好,然后用整张的羊皮将祭盘蒙住,只露羊头和四个羊蹄。随后,便是祭拜天地神的仪式。简单的仪式过后,祭盘便留在神龛上,直到整个新年过去。

而剔下来的羊肉会在守岁的时候端出来,这时已有人将羊肉剁碎,并加好佐料。于是整个除夕夜,便是一家老小围坐在热乎乎的炕头,欢欢喜喜包羊肉饺子。大年初一的第一顿饭便是带着家乡味道的羊肉馅饺子。

三、左权——豆腐头脑和面茶。

春节要守岁,要吃饺子,还要放炮。故乡在晋冀交界,春节风俗和多数北方地区几乎没有什么区别。但有两样习惯,却是在外地很少见到的。

一个是大年初一早上天亮之前吃头脑。头脑是山西名吃,用黄芪、羊肉、长山药、黄酒等制成,传说由傅山发明,算是一种滋补食品。但故乡的头脑却很简单,只是用豆腐和粉条同炒,吃时撒葱末。但为什么这样吃,爷爷奶奶辈的人也说不上来。其它地方很少有大的节日专吃炒豆腐的风俗,似乎只有苏南人有冬至吃大葱炒豆腐的习惯,但一个在苏南,一个在晋中,应该只是巧合吧,说不上有什么渊源。

另一个是大年初二早上喝茶。广东一带有喝早茶的习惯,左权也叫早茶,但只是在大年初二畅喝,而茶也不是广东习惯的茶市,而是用小米面和玉米面混和后炒成的一种“面茶”,加水煮开,满屋子有一种特别的香味。面茶里还要煮素饺子和豆腐条,总之都是素食,绝无半点荤腥。曾经问过很多人,只知道河北一带有这样的炒面茶法,但没有人说得清正月喝面茶的来历和讲究。

四、盂县——点燃年草迎年神。

大年初一的清晨,家家户户都要举行一个仪式——迎神,大约是早上五点,天还没有亮,人们点燃提前一天准备在院子里的年草,其实就是一些庄稼的秸秆,这与山西好多地方不同,盂县也是产煤大县,可是却不是用煤烧旺火,而是烧年草,期望通过这个仪式,驱除往日的烦恼与不幸,祈祷来年五谷丰登,同时也寄托了人们对新的一年的所有美好的憧憬。

这堆年草大约能烧半个钟头左右,在这半个钟头里,全家老小都得起来,穿好新衣戴好新帽,然后大声向自家的长辈们道“过年好”,仿佛新的一年的运道都在这新年第一缕阳光到来之前的祝福声里了。每一个接受祝福的人,都会有一年的好心情,好运气。

然后是家里成年的男人们,开始燃放爆竹,这几乎是各家同时开始,刹那间,金蛇狂舞,银舌腾空,一派火树银花。于是新的一年的第一个黎明来到了,一元复始,万象更新,新的希望洋溢在人们的脸上。

天亮了,一家人相伴三五成群地出去给本家族的人拜年,走在街上,无论碰到谁,都是三个字的问候“过年好”,原先晚辈给长辈们拜年是要磕头的,现在伴随着移风易俗,这个跪拜的仪式免了,可是新春的祝福一点也没有少,乡亲们的日子越过越红火,这时的祝福才最合时宜,最有力量。

赶到快八点的时候,出门拜年的人,陆陆续续回来,家里已经熬好了土豆豆腐的素头脑,煮好了热气腾腾的饺子,当然还有满盘满碗儿的各式佳肴,新年的第一顿饭就绪了,怀揣着每个人真挚的祝福,吃饭的胃口当然会格外地好。

五、乡宁——枣花馍馍送亲友。

乡宁的春节,承继了整个晋南热烈、浓重的风格。按照乡宁的传统习俗,正月初一到初五是不许动火做饭的,因此人们要在春节前把面食准备好。但现在“不生火做饭”的习俗已经改变,但在年前准备面食的风俗还是保存了下来。

蒸“枣花馍”是家家户户最开心的事儿,春节期间蒸年枣花馍不仅供自家食用,它还是正月拜年走亲戚时的主要馈赠礼物。因此蒸馍时,在数量上要比平时多得多。在农村,街坊邻居,三五合伙儿,互相帮忙,往往一户人家要蒸上一整天,待到天黑时,户均一百二十多个枣花馍也就蒸成了。枣花馍分为两种,即“大馍”和“小馍”。“大馍”是给比自己辈分大的亲友准备的,“小馍”是给平辈亲友准备的。枣花馍的样子像一把金“如意”,美味自不必说。“枣花馍”,和乡宁人的“年”贴得最近。红枣和面粉,谁家都有,做成枣花馍,最普通却最有年味儿。

六、寿阳——送出穷土过大年。

农历正月初一,是我国古老的传统节日,历来为人们所重视。在寿阳县,人们习惯在大门左右寄放红纸条裹的黑炭,相传红纸代表秦琼,黑炭代表尉迟敬德,意即“辟邪”。除夕,这里家家通宵不眠,谓之“熬年”。次日凌晨早起的人们燃旺火、放鞭炮、拜尊长、吃饺子、喝头脑。饭后出拜邻居长辈,人人见面互相庆贺。在初一至初四这四天当中,扫地土不外倒,到初五清晨才一并倒出,被称为“送穷土”,北乡人称“送五穷”。

正月十五元宵节,又名“灯节”。届时,寿阳家家张灯结彩,村村鼓乐喧天,从正月十四开始城镇高搭牌楼,花灯齐悬。各商行店铺门前遍垒“塔塔火”。男女游街串巷,谓之“走百病”。正月十六,村村绕歌鼓吹,扮有杂戏。有的还闹“风公鸡”,也叫“撵虚耗”、“逐瘟”。

正月十四至正月十六三天内,该县县城设有灯官衙门,灯官坐八抬明轿,模拟县官出巡,灯官似小丑,滑稽幽默,妙趣横生,对衙门多有讽刺。在该县南乡松塔一带,十五清晨点旺火,放鞭炮,谓之“接半神”。正月廿谓之“小填仓”,其活动与正月初五“送五穷”相似。到正月廿五谓之“老填仓”,即画地作仓囤状,放上五谷,压之以石,象征仓盈囤满,丰衣足食。

七、广灵——全村出动迎喜神。

一年一度春节到,岁岁年年风俗同。广灵县过年时有留接年饭、喝糖水、点旺火、供家神等许多独特的风俗习惯,而家家户户最重视的一项风俗莫过于过大年迎喜神了。在当地流传了上千年的说法是,只有焚香磕头迎了喜神,一年到头才会财旺、运旺、人丁旺。

每年喜神降临的时间由一些懂得易经、八卦的老先生推算,大约在每年初一到初五的某一天。这一天上午,家家户户的大人小孩都要穿戴一新,牵上骡、马、牛、羊等走出家门迎喜神。传统的迎接方法不但要焚香、磕头、烧纸钱,而且要大放鞭炮,默默祈祷,这样喜神才会跟着回家。近些年来,随着社会不断进步,除了一些上了年岁的老人还会按部就班地遵循以前的程序迎喜神,大多数年轻人到了那一天虽然也要出门迎喜神,但不再向老人一样中规中矩,放了鞭炮,鞠个躬也就了事,并且不再带家畜迎喜神,而是带着汽车、拖拉机、农用三轮车、摩托车、电动车等。

沿袭了多年的迎喜神风俗,除了有“迎接喜神进家门,保佑全家福财旺”的象征意义之外,这一天还是全村人的一个大集会之日。一般各村都会形成一个比较固定的迎喜神地点,全村的老老少少都会走出家门到此迎喜神。在这特定的时间地点,在外工作的、常年卧病的、不爱出门的都能遇上,大家除了互相嘘寒问暖,说些恭喜的话之外,还会七嘴八舌谈论谁家的日子越过越好,谁家的孩子考上了大学,谁家的年过得讲排场。这一天有个共同的禁忌就是谁都不能说不吉利的话。

年轻人还会相互来比谁的新衣服好看,有档次,谁家买了汽车,谁拿上了手机,谁换了摩托车。这一天还是大家看新媳妇的日子,村里前一年娶回的新媳妇,在外工作的人带回的新媳妇,这天都要出门迎喜神,乡亲们也就可以肆无忌惮地欣赏,老婆婆、姑娘、婶子们还会对新媳妇品头论足。近中午时,全村人才会在欢笑声中依依不舍地散去。

最新山西民俗心得体会(模板19篇)篇十六

近日,我参观了一家著名的民俗馆,走进这个博物馆,仿佛时光倒流,进入了一个神秘而迷人的世界。在这段时间里,我不仅领略了各个地区的民俗风情,还对传统文化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以下是我在这次参观中的心得体会。

首先,民俗馆让我对各地区的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每一展厅都集中展示了该地区独特的文化特色,让我仿佛亲临实地一般。比如,山区展厅展示了山地民族的生活习惯和传统手工艺品,如纺织、织布和编绳子等。海滨展厅展示了渔民的生活和出海捕鱼的日常,同时也展示了由渔网、鱼篓等制作的传统用品。这些展品全面而具体地展示了地方文化的细节和特色,让我能够更加真切地感受到不同地区的独特魅力。

其次,民俗馆也展示了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发展与传承。现如今,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的推进,许多传统文化元素逐渐淡化,面临着失传的危机。然而,在民俗馆中,我看到了这些传统文化依然在不断发展与传承的脚步。许多展品不仅展示了过去的生活方式和传统技艺,还展示了现代人如何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相结合。例如,在某个展厅中,我看到了由传统竹制品演变而来的创意家居用品,这些作品既保留了传统的制作工艺,又融入了现代设计理念,增加了实用性和艺术性。这些创新的设计展示了传统文化的活力和蓬勃发展。

此外,民俗馆还通过对历史事件的描述和展示,让我对我国悠久的历史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在一个展厅中,我看到了关于中国古代航海和丝绸之路的展览。通过模型和图片,我了解到中国古代人民是如何与外国文明进行交流和沟通的。我了解到古代中国通过航海和贸易拓展了国家边界,也将先进的农业和制造业技术传到了世界各地。这种交流不仅促进了中国文化的传播,也丰富了中国的历史和文化遗产。这个展厅不仅展示了中国古代的文明成就,也让我深刻地明白了中国作为一个古老而庞大的国家,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最后,民俗馆也让我深刻意识到传统文化的珍贵性和保护的重要性。在馆内的每一个角落,我都看到了民间艺术品和手工艺品的独特之处。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的变迁,许多传统文化面临着消失的危险。因此,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成为了当务之急。民俗馆通过展览和教育活动,向观众传达了这样一条信息:传统文化是我们的根和灵魂,我们需要珍惜和传承它。作为一名年轻人,我深感我有责任将传统文化传承下去,继续保护和弘扬这些瑰宝。

综上所述,参观民俗馆让我有了全新的视角和体验,让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和历史,并激起了我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的热情。相信随着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并参观民俗馆,我们的传统文化将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

最新山西民俗心得体会(模板19篇)篇十七

按照山西的老规矩,过农历的新年(春节),差不多在腊月的.初旬就开头了。"腊七腊八,冻死寒鸦",这是一年里最冷的时候。可是,到了严冬,不久便是春天,所以人们并不因为寒冷而减少过年与迎春的热情。在腊八那天,人家里,寺观里,都熬腊八粥。这种特制的粥是祭祖祭神的,可是细一想,它倒是农业社会的一种自傲的表现--这种粥是用所有的各种的米,各种的豆,与各种的干果(杏仁、核桃仁、瓜子、荔枝肉、莲子、花生米、葡萄干、菱角米……)熬成的。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

腊八这天还要泡腊八蒜。把蒜瓣在这天放到高醋里,封起来,为过年吃饺子用的。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而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双美,使人要多吃几个饺子。在北京,过年时,家家吃饺子。

从腊八起,铺户中就加紧地上年货,街上加多了货摊子--**联的、卖年画的、卖蜜供的、卖水仙花的等等都是只在这一季节才会出现的。这些赶年的摊子都教儿童们的心跳得特别快一些。在胡同里,吆喝的声音也比平时更多更复杂起来,其中也有仅在腊月才出现的,像卖宪书的、松枝的、薏仁米的、年糕的等等。

在有皇帝的时候,学童们到腊月十九日就不上学了,放年假一月。儿童们准备过年,差不多第一件事是买杂拌儿。这是用各种干果(花生、胶枣、榛子、栗子等)与蜜饯搀和成的,普通的带皮,高级的没有皮--例如:普通的用带皮的榛子,高级的用榛瓤儿。儿童们喜吃这些零七八碎儿,即使没有饺子吃,也必须买杂拌儿。他们的第二件大事是买爆竹,特别是男孩子们。恐怕第三件事才是买玩艺儿--风筝、空竹、口琴等--和年画儿。

儿童们忙乱,大人们也紧张。他们须预备过年吃的使的喝的一切。他们也必须给儿童赶作新鞋新衣,好在新年时显出万象更新的气象。

二十三日过小年,差不多就是过新年的"彩排"。在旧社会里,这天晚上家家祭灶王,从一擦黑儿鞭炮就响起来,随着炮声把灶王的纸像焚化,美其名叫送灶王上天。在前几天,街上就有多少多少卖麦芽糖与江米糖的,糖形或为长方块或为大小瓜形。按旧日的说法:有糖粘住灶王的嘴,他到了天上就不会向玉皇报告家庭中的坏事了。现在,还有卖糖的,但是只由大家享用,并不再粘灶王的嘴了。

过了二十三,大家就更忙起来,新年眨眼就到了啊。在除夕以前,家家必须把春联贴好,必须大扫除一次,名曰扫房。必须把肉、鸡、鱼、青菜、年糕什么的都预备充足,至少足够吃用一个星期的--按老习惯,铺户多数关五天门,到正月初六才开张。假若不预备下几天的吃食,临时不容易补充。还有,旧社会里的老妈妈论,讲究在除夕把一切该切出来的东西都切出来,省得在正月初一到初五再动刀,动刀剪是不吉利的。这含有迷信的意思,不过它也表现了我们确是爱和平的人,在一岁之首连切菜刀都不愿动一动。

除夕真热闹。家家赶作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老少男女都穿起新衣,门外贴好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各色的年画,哪一家都灯火通宵,不许间断,炮声日夜不绝。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祭祖。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而都要守岁。

元旦的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除夕,街上挤满了人;元旦,铺户都上着板子,门前堆着昨夜燃放的爆竹纸皮,全城都在休息。

男人们在午前就出动,到亲戚家,朋友家去拜年。女人们在家中接待客人。同时,城内城外有许多寺院开放,任人游览,小贩们在庙外摆摊,卖茶、食品和各种玩具。北城外的大钟寺,西城外的白云观,南城的火神庙(厂甸)是最有名的。可是,开庙最初的两三天,并不十分热闹,因为人们还正忙着彼此贺年,无暇及此。到了初五六,庙会开始风光起来,小孩们特别热心去逛,为的是到城外看看野景,可以骑毛驴,还能买到那些新年特有的玩具。白云观外的广场上有赛轿车赛马的;在老年间,据说还有赛骆驼的。这些比赛并不争取谁第一谁第二,而是在观众面前表演骡马与骑者的美好姿态与技能。

多数的铺户在初六开张,又放鞭炮,从天亮到清早,全城的炮声不绝。虽然开了张,可是除了卖吃食与其他重要日用品的铺子,大家并不很忙,铺中的伙计们还可以轮流着去逛庙、逛天桥,和听戏。

元宵(汤圆)上市,新年的高潮到了--元宵节(从正月十三到十七)。除夕是热闹的,可是没有月光;元宵节呢,恰好是明月当空。元旦是体面的,家家门前贴着鲜红的春联,人们穿着新衣裳,可是它还不够美。元宵节,处处悬灯结彩,整条的大街像是办喜事,火炽而美丽。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各形各色,有的通通彩绘全部《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这,在当年,也就是一种广告;灯一悬起,任何人都可以进到铺中参观;晚间灯中都点上烛,观者就更多。这广告可不庸俗。干果店在灯节还要做一批杂拌儿生意,所以每每独出心裁的,制成各样的冰灯,或用麦苗作成一两条碧绿的长龙,把顾客招来。

除了悬灯,广场上还放花合。在城隍庙里并且燃起火判,火舌由判官的泥像的口、耳、鼻、眼中伸吐出来。公园里放起天灯,像巨星似的飞到天空。

男男女女都出来踏月、看灯、看焰火;街上的人拥挤不动。在旧社会里,女人们轻易不出门,她们可以在灯节里得到些自由。

小孩子们买各种花炮燃放,即使不跑到街上去淘气,在家中照样能有声有光的玩耍。家中也有灯:走马灯--原始的电影--宫灯、各形各色的纸灯,还有纱灯,里面有小玲,到时候就叮叮的响。大家还必须吃汤圆呀。这的确是美好快乐的日子。

一眨眼,到了残灯末庙,学生该去上学,大人又去照常做事,新年在正月十九结束了。腊月和正月,在农村社会里正是大家最闲在的时候,而猪牛羊等也正长成,所以大家要杀猪宰羊,酬劳一年的辛苦。过了灯节,天气转暖,大家就又去忙着干活了。北京虽是城市,可是它也跟着农村社会一齐过年,而且过得分外热闹。

最新山西民俗心得体会(模板19篇)篇十八

我国自古为农业国,春种秋收,要害在春。民谚有“一年之计在于春”的说法。旧俗立春,既是一个古老的节气,也是一个重大的节日。天子要在立春日,亲率诸侯、大夫迎春于东郊,行布德施惠之令。《事物记原》记载:“周公始制立春土牛,盖出土牛以示农耕早晚。”后世历代封建统治者这一天都要举行鞭春之礼,意在鼓励农耕,发展生产。

山西民间流行着春字歌:“春日春风动,春江春水流。春人饮春酒,春官鞭春牛。”讲的就是打春牛的盛况。

旧俗立春前一日,有两名艺人顶冠饰带,一称春官,一称春吏。沿街高喊:“春来了”,俗称“报春”。无论士、农、工、商,见春官都要作揖礼谒。35网,报春人碰到摊贩商店,可以随便拿取货物、食品,店主笑脸相迎。这一天,州、县要举行隆重的“迎春”活动。前面是鼓乐仪仗队担任导引;中间是州、县长官率领的所有僚属,皆穿官衣;后面是农民队伍,都执农具。来到城东郊,迎接先期制作好的芒神与春牛。到芒神前,先行二跪六叩首礼。执事者举壶爵,斟酒授长官,长官接酒酹地后,再行二跪六叩首礼。然后到春牛前作揖。礼毕,与来时一样热闹,将芒神、春牛迎回城内。

第二天立春时分,地方长官仍率僚属、农民鞭春。阴阳官先要举行一定的传统仪规。地方官主持迎春仪程,初献爵、亚献爵、终献爵。然后执彩鞭击打春牛三匝,礼毕回署。众农民将春牛打烂。

现在,城里已不再举行鞭春活动,一些农村却仍有打春牛的风俗。立春前,用泥塑一牛,称为春牛。妇女们抱小孩绕春牛转三圈,旧说可以不患症病,今已成为娱乐。立春日,村里推选一位老者,用鞭子象征性地打春牛三下,意味着一年的农事开始。然后众村民将泥牛打烂,分土而回,洒在各自的农田。吕梁地区盛行用春牛土在门上写“宜春”二字。晋东南地区习惯用春牛土涂耕牛角,传说可以避免牛瘟。晋南地区讲究用春牛土涂灶,据说可以祛蚍蜉。

立春节,民间艺人制作许多小泥牛,称为“春牛”。送往各家,谓之“送春”。主人要给“送春”者以报酬。更实质上是一种佳节售货活动,然而却是皆大欢喜。也有的地方是在墙上贴一幅画有春牛的黄纸。黄色代表土地,春牛代表农事,俗称“春牛图”。

立春节,女孩子剪彩为燕,称为“春鸡”;贴羽为蝶,称为“春蛾”;缠绒为杖,称为“春杆”。戴在头上,争奇斗艳。晋东南地区的女孩子们,喜欢交换这些头戴,传说主蚕兴旺。乡宁等地习惯用绢制作小娃娃,名为“春娃”,佩戴在孩童身上。晋北地区讲究缝小布袋,内装豆、谷等杂粮,挂在耕牛角上,取意六畜兴旺,五谷丰登,一年四季,平安吉祥。

立春节,民间习惯吃萝卜、姜、葱、面饼,称为“咬春”。运城地区新嫁女,娘家要接回,称为“迎春”。临汾地区则习惯请女婿吃春饼。

最新山西民俗心得体会(模板19篇)篇十九

山西从北往南,地杰人灵,民风古朴,民俗各异,那可是形形色色,五花八门,怎可一语而概之?只是择段讲来,大家开心一笑吧。

讲故事一:

洪洞民俗:三月三接姑姑。

一条弯弯曲曲的汾河,顺着山势穿过洪洞,在低窄的谷底,分割出河东、河西两块高地。河东头地势平坦、土地肥沃,住着娥皇、女英两位少女。两位少女的父亲叫尧,当时已八十多岁,白胡子老长,是当时的天子。但天子也有不如意的事,这就是自己六十多岁才生出的两个宝贝女儿渐渐到了谈婚论嫁的年纪,尧经过仔细甄别“档案”,决定对一个叫做舜的青年进行考察。

舜在河西头住着。河西山丘相连、地脊民穷,舜自然是个穷后生。因为生母早逝,家里除了小妹,人人都不喜欢他,特别是他的后母和弟弟象,总想谋害他、独吞家产。他却毫无怨言,以仁爱之心感化家人。以德治天下的尧了解了这些情况后,不由对身边的人感叹道:以仁报毒,这就是我要找的女婿!于是决定把两个女儿都嫁给舜。

讲故事二:山西婚姻禁忌趣谈。

在民俗中,婚姻是合两姓之好,人生历程中最重要的大事。婚姻的好坏,对于当事人的一生幸福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婚姻的禁忌颇多。比如中国古代有同姓不婚的禁忌,特别是**禁忌在世界各国都非常严格。在中国人眼里,**不仅伤天害理,且为禽兽不如的行为。再婚禁忌也很严格。这里我们只谈常见的有关婚礼方面的一些禁忌。

相亲时如有盆碗等物摔碎,被认为是十分不吉利的,说明二人无缘颇为忌讳。打碎器皿有分、碎、烂、折的表述,而这些语言对于婚姻,对于生命均非好事,故其他一些庄重正式的场合,人们都有此忌。

晋南闻喜在结婚的当日,男女双方在饮食中忌带荤、不准吃猪肉,据说如果吃荤两人便不能白头偕老,中途夭折死亡。而河津一带却与此恰恰相反,结婚当天必须杀猪并以猪头祭祖宗,供奉于祖宗牌位前。同时,还要用扫帚蘸着猪的热血在洞房的墙上划几个“十”字,有辟邪之意。

在晋中一带,新郎到岳父家迎接新娘时,一定要“偷”一个茶杯,所谓偷,就是女方看见也不能说,茶杯是一定要让新郎带上的,且必须完整带回,不得破损。否则,对于新郎新娘的婚姻有某种不祥的预兆。这里似乎是说日后待新娘要象对待这个杯子一样,小心爱护,好好照顾,珍惜珍爱。

在汾阳,新郎不偷茶杯而要输两个水碗,当地俗语叫做zhunzhun,因为有“偷两zhunzhun,快抱孙孙”之说,所以偷碗被赋予了抱孙子的含义。

新娘离开娘家时,过去要坐轿子,在雁北和吕梁的山区中人们常常乘一种颇有特色的“骡驮轿”,坐轿子是一定要挂上弓、箭和镜子的,现在这些习俗都已逐渐消失。但在很多地方,母亲还是要给女儿一面铜镜或现在样式新颖的镜子带上。它的用途并非用来梳妆打扮,是为了在路上避邪驱凶的。

山西很多地方,接新娘时,新郎往往要送一幅墨镜给女方戴上,似乎是取代了以前的红布盖头。而新人来回最忌走自己已走过的路,以避走回头路之嫌,当然也不能走办丧事人走过的路。

盖头与墨镜的作用都是避免与鬼神等不祥之物直接面向。婚礼队伍也怕中途通上如狗群打架,疯人病人等,怕冲了“花套”与喜庆,是不吉利的征兆。碰上了是要倒霉的,以后不是妻死便是夫亡,要不就是多灾多难。这是任何一个结婚人家所不愿意看到的。结婚这一天也忌讳谈论什么与死、病有关的事情,也忌天气时阴时晴,人们总是把这些事情联想到婚姻的命运。

在一个村子里如果有两家办喜事,人们都忌落在后面。因一般再婚者山西方言称后婚,所以不愿意落个“后”字。而且也忌两结婚者相遇,偶而相遇则要交换所戴的鲜花或者手绢,这样才算吉利。

晋南一带,对于相同时间里村里同时举行婚事和丧事是极力回避的,办喜事者尤为不悦。迎亲的队伍也忌途中遇上诸如十字路口、水井、碾子、石头等物,如果避犹不及,则须用红布盖住,或用白石灰划线圈住。

而在吕梁、汾阳一带,迎亲队伍如果在半路与送葬队伍相遇,对于结婚者来说还是个好兆头,是吉利祥和的。也许是红白喜事都是喜吧,人们并无此忌,双方互扔钢嘣儿以示招呼。

新娘下轿后,有属相相克的人都要回避,以免对人对已之不吉。在五台县,厨师们还要把菜刀插入菜板底边,锁起厨房,全部回避。据说,厨师是新娘下车时相犯的主要对象,而菜刀更是不可示之于外的。此外,在新娘被接到婆家后,要在嫂嫂的陪伴下更换所有的衣服,换下来的衣服一般不再穿着回娘家,特别是鞋子是绝对不能再穿回娘家去,否则对于娘家兄弟极为不利。这似乎可以作为“嫁出去的女儿,拨出去的水”的注脚。

相关范文推荐

    专业色彩管理心得(模板18篇)

    写心得体会可以让我们更加清晰地认识和理解自己的所思所想。这些心得体会范文包含了学习、工作、生活等方面的体验和感悟,非常有参考价值。色彩管理是设计领域非常重要的一

    最热小学万师访万家工作总结范文(13篇)

    在进行月工作总结时,我们应该客观、全面地分析自己的工作表现,找出需要改进的地方。以下是一些成功的月工作总结案例,让我们来看看这些优秀的总结是如何撰写的。

    热门嫉妒的心得体会(案例19篇)

    通过总结心得体会,我们可以发现自己的长处和优点,并加以发扬和利用,实现更好的自我发展。小编为大家搜集了一些名人的心得体会,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思考和启示。

    热门做志愿者的第七天心得体会大全(18篇)

    通过心得体会的写作,可以促使我们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有更好的规划和提升。下面是一些优秀的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希望能够帮助您写出一篇内容充实、触动人心

    专业建党大学生心得体会(模板17篇)

    写心得体会是一个思考和反思的过程,它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成长和发展。以下是一些历史名人的心得体会,他们对人生和事业有着独到的见解和思考。百年建党是我们党的重要纪念

    专业得意心得体会一句话(汇总15篇)

    通过写心得体会,我们可以更好地梳理自己的思路,提升自己的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在下方我们为您提供了一些经典化的心得体会写作范例,希望对您有所启发。作为一名共产党员

    最新疫情防控闭环管理心得体会总结(通用15篇)

    心得体会可以是对自己成长过程中的反思,也可以是对某一事件的理解。通过这个经历,我明白了专注和执着对于达成目标的重要性,只有全身心地投入,才能获得更大的成功。

    2023年观看保险视频心得体会大全(16篇)

    心得体会是个人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学习、工作或生活后,对所获得经验和感悟进行总结和归纳的一种记录方式。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己的成长和进步,同时也是对过去经历的一种

    最优军校动员心得体会大全(20篇)

    心得体会是反映学习和工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办法的重要方式。以下是一些成功人士的心得体会,他们在学习和工作中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值得我们借鉴。军校动员是一种独特

    最新敬畏心得体会总结(案例19篇)

    心得体会是我们与他人交流、互动、分享的一种方式,通过写心得体会,我们可以与他人共同成长。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敬畏,是一种对于神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