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舌尖上的新年 舌尖上的新年心得体会教师(精选8篇)

时间:2023-10-14 作者:MJ笔神2023年舌尖上的新年 舌尖上的新年心得体会教师(精选8篇)

奋斗是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态,它能让我们拥有无限的潜力和可能性。在奋斗中,我们要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和态度,不被失败和挫折击倒。以下是一些奋斗的心理建设和技巧,它们可以帮助我们在困难面前保持坚强的心态。

舌尖上的新年篇一

新年,在中国人的心目中,是一个重要的节点。它标志着旧的一年即将过去,新的一年即将开始。而对于一位教师来说,在这个时间点回顾自己过去的一年,总结心得体会,无疑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作为一位舌尖上的新年心得体会教师,我想分享一下我的心得体会。

首先,舌尖上的新年心得体会教师给了我一种全新的教学思路。通过教授舌尖上的美食,我明白了传统文化和食物之间的密切联系。每一道美食背后都有一个故事,每一个食材都承载着历史和文化的积淀。在教学过程中,我不仅要教授学生如何制作美食,更要传达给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尊重。我尽量将中华美食文化融入到日常教学中,通过讲解食物的来历、制作方法和饮食习惯等,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使他们在品尝美食的同时,也能领略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培养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传承。

其次,舌尖上的新年心得体会教师使我更加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通过教授健康的烹饪技巧和经典的食谱,我鼓励学生们选择优质的食材,注重均衡饮食,培养健康的饮食习惯。我告诉他们,保持健康的身体和积极的心态是成功的基石,只有拥有了良好的身心健康,才能更好地学习和生活。因此,我教学生们要有规律的饮食,注重营养搭配,不要给自己过多的压力和负担,保持积极的心态和快乐的心情。这样的教学思路,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还能够培养他们的健康意识,使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能够正确对待饮食,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再次,舌尖上的新年心得体会教师让我更加注重实践和沟通。在教学过程中,我尽量采用亲身演示和实践操作的方式,让学生们亲自动手制作美食。通过实际操作,学生们更容易记住和掌握知识,也能够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同时,我也鼓励学生们进行沟通和交流,分享自己的心得和体会。在课堂上,我安排小组讨论和合作实践的活动,让学生们能够相互交流和学习,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合作精神。通过实践和沟通,我发现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明显提高,他们的交流能力和团队意识也有显著的提升。

最后,舌尖上的新年心得体会教师让我更加热爱我的工作。每一次成功的教学,每一次学生的进步,都给我带来了巨大的满足感和成就感。我享受着与学生们一起研讨食材、品尝美食的过程,他们的笑容和对美食的喜爱是我最大的动力。我深深感受到,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热爱是教育的核心。舌尖上的新年心得体会教师教会了我如何引导学生寻找到他们热爱的事物,并在热爱中学习和成长。通过这种方式,我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让他们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愿意为自己的梦想而努力。

总之,舌尖上的新年心得体会教师的经历让我受益良多。从教授美食到关注学生健康,从注重实践到热爱教育,我在舌尖上的新年心得体会教师的岗位上不断成长和进步。我相信,舌尖上的新年心得体会教师这一角色将成为我教育生涯中一个重要的里程碑,给我带来更多的挑战和机遇,同时也带来更多的成就和快乐。

舌尖上的新年篇二

新年,伴随着一片节日的喜庆和热闹的氛围,让人们感受到了新的希望和期待。在春节期间,各种美食充盈着人们的舌尖,成为了新年的一大亮点。作为一位教师,我在春节期间不仅品尝了各种可口的美食,更深深体会到了舌尖上的新年心得体会。

首先,舌尖上的年味儿,是在餐桌上感受到的。从年夜饭到团圆饭,每个家庭都会准备丰盛的菜肴,令人垂涎欲滴。海鲜、肉类、蔬菜等各式各样的食材融合在一起,创造出了令人难以忘怀的味道。我品味着醇香的汤品,咀嚼着口感鲜嫩的海鲜,感受着来自家人和亲友的关爱与温暖。每一道菜肴背后都有着深深的情感,每一口都代表着对新年的期盼和希望。

其次,舌尖上的年味儿,是在年货市场上体会到的。步入年货市场,琳琅满目的商品让人应接不暇。各种特色的年货陈列在眼前,每一样都让人心生向往。从年糕到饺子,从花生糖到腊肉,每一种食物都有着独特的滋味和寓意。热闹的市场上,人们络绎不绝,仿佛每一个商品都承载着新年的吉祥和喜庆。我沉浸在这浓浓的年味儿中,感受到了节日的气氛和喜悦。

再次,舌尖上的年味儿,是在家乡特色美食中体会到的。作为一名教师,我深深感受到了乡村的魅力和特色。每个地方都有着独具一格的美食,每一道菜肴都代表着这片土地的历史和文化。在亲友的陪伴下,我品味着家乡的特色美食,感受到了乡野的美好和朴实。每一口饭菜都让我回味无穷,每一次的品尝都带给我别样的愉悦和满足。

此外,舌尖上的年味儿,是在亲友团聚中感受到的。新年是人们团聚的时刻,亲友们齐聚一堂,共同度过这欢乐的时刻。团圆的餐桌上,不仅是美食的丰盛,更是亲情和友情的凝聚。我与亲人相聚,一起品味着美食,共同分享着彼此的故事和感慨,感受到了亲情的温暖和友情的真挚。

最后,舌尖上的年味儿,是在传统文化中感受到的。除了丰盛的美食,舌尖上的心得体会还包括了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在餐桌上,我亲手制作了一些传统的年菜,如饺子和汤圆。这些传统的食物代表了团圆和幸福,让我领略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通过制作和品尝传统食物,我深切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和韵味,也对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舌尖上的新年心得体会,不仅仅是对美食的品味,更是对生活的感悟。在舌尖上,我品尝到了新年的希望和梦想,在舌尖上,我感受到了亲情和友情的真挚,在舌尖上,我体验到了传统文化的美妙和博大。作为一位教师,我将继续通过美食与学生们交流和沟通,让他们在舌尖上感受到新年的美好和希望。让我们共同品味舌尖上的新年心得体会,共度一个更加美好和幸福的新年。

舌尖上的新年篇三

元旦已过,春节将至。在这又一个年关岁末之际,又一次辞旧迎新之时,尽管忙忙碌碌,但人们已纷纷做好归家的准备,或开启抢票模式,或整装待发自驾远途,一切的一切,都因孩子的笑脸在召唤,父母的双眸在期盼,家乡的味道在召唤,思乡的情绪在爆发。回家过年已经成为大多数人铁打不变的年度大事。春节回家,在与留守孩子团聚,与独居父母小酌,话家常,聊琐事,享亲情的同时,还离不开举杯换盏,觥筹交错。吃什么,如何吃,自然也就成了重中之重。虽然在年味正日渐减淡的当下,吃,仅仅成了一种填饱肚子的形式,但在孩子们、父母们看来,其意义仍然不可小觑。

应景于新年假日上映的《舌尖上的新年》无疑将这种仪式感提升到极致,而且重形式更重内容的乡食乡味的背后,却是对传统的承袭,对家乡的抒怀,对亲人的思念,对乡土的眷恋,它寄托着袅袅乡思,承载着屡屡乡情,伴随着那色香味俱全的乡食乡味,浑不觉的就缀满心房,加速了人们归乡的情绪,成为勾连父母与孩子,孩子与父母间的亲情桥梁。吃什么已然不重要,怎么吃也不再成为话题,因为,这乡食乡味中已浸满了浓浓的乡思与乡情。

《舌尖上的新年》之于我不仅仅是打开了味蕾,勾起了馋欲这么简单,从那一张张高清极清近景镜头中,我不仅体会到了溢出银幕弥漫影院的香食香味,更感受到了浓香肆意的乡食乡味。尤其是重庆那老两口,为过节准备杀猪饭的场景,更把我的思绪带回到童年时光,闪回于乡思乡情。

我的父母虽然从重庆老家支边来到新疆已经半个多世纪,但渝乡口音依旧正宗。所以,当《舌尖上的新年》来自重庆的老两口操着地道的重庆话摆着关于杀猪饭的龙门阵的时候,那种亲切感对我来说油然而生。而捉猪、杀猪,把猪肉做成老腊肉的过程亦是如此的熟悉又陌生。说熟悉是因为我年少的时候就对这过程耳熟能详,并亲自操刀过数次。说陌生是因为,如今过年置办年货已经不用再自己杀猪,老腊肉的熏制也因各种因素被放弃。但无论如何,乡食乡味却没有变。

当年,我一直以为,爸爸妈妈这种做杀猪年饭只是因为家乡的习惯。后来才渐渐明白,这其中更多的其实还是对乡食乡味,乡思乡情的寄托与抒怀。而今,当我在《舌尖上的新年》中看到这对重庆老夫妇用乡土浓郁的杀猪饭等待孩子们一个个归乡团聚的情景后,我更是深深体会到爸爸妈妈当年对我们兄弟姐妹数人望眼欲穿的感觉。

几年前,我的父母已经过世。再早十数年,由于父母身体已经老化,杀猪饭也日渐减少。孩提时代所见的抓猪,杀猪,烫猪、刮猪,吹猪,洗猪肠,剁猪肉,制腊肉,烹咸肉腌肉也渐成回忆。不过,随着父母的故去,随着与兄弟姐妹团聚的越来越少,这回忆也变的越来越模糊。而《舌尖上的新年》在打开我的味蕾,勾起我的馋欲的同时,更解封了我的这一段段有关年饭的.记忆,乡食乡味中,浸润溢满的全是乡思乡情。过年回家,我已经做好了准备,你呢?!

舌尖上的新年篇四

一、找寻回归中华美食的力量

民以食为天,这一古老的格言深刻体现了中国人对美食的热爱。翻开中国五千年的历史,我们会发现每个朝代都有着不同的饮食文化和美食享受。然而,随着现代生活的快节奏和外来文化的冲击,我们有时会忽略原本的本土美食。《舌尖上的中国》这档美食纪录片的推出,重新唤起了人们对传统中华美食的热爱。通过这档节目,我们看到了不同地区独特的烹饪技艺、丰富多样的食材和细腻的创意。这些美食背后蕴藏的文化底蕴,以及它们在每一个普通人生活中的意义,让我们重新审视并重拾对中华美食的热爱。

二、品味乡土风情中的情感寄托

作为美食的重要组成部分,乡土风情成为了《舌尖上的中国》所强调的一个主题。节目中描述的各地小吃、田园风光和餐桌上的承载着人们情感的菜肴,勾起了观众心中对于故乡和家庭的向往之情。河南黄河边的灌汤包、四川的火锅、江南水乡的美食琳琅满目,都在通过味觉带给远离家乡的人们一份乡愁和暖意。我们发现,无论是年少时外公外婆的陪伴,还是长大后回到家乡的感受,那些乡土风情中的地道美食都承载了我们对于故乡和家庭的深深眷恋。

三、共同体验文化交融的美味盛宴

《舌尖上的中国》不仅展现了中国各地的独特美食,还描绘了文化与美食的和谐共生。汉族的饺子、苗族的酸米饭、藏族的糌粑饵,每个地方的饮食文化都有着浓郁的文化底蕴。更重要的是,这些美食在全国各地被人们广泛接受并享受。仅此一点,我们就可以看到以美食为媒介的文化交流是多么的宝贵。观看节目的人们不再把眼光仅限于自己的食物圈子,而是开始关注其他地方的美食,了解别的文化背景。这种对于多元文化的认同和包容,让我们感受到美食所具有的文化力量,让我们愿意走出去,去探寻不同文化背后的美食故事。

四、传承中华美食的责任与使命

《舌尖上的中国》让观众了解到中华美食背后的故事,感受到美食背后的传承和耐心。尤其是在近年来国人食品安全问题日益受关注的背景下,《舌尖上的中国》带给人们对于食品安全和传统美食保护的思考。我们开始意识到,保护中华美食文化,将作为我们共同的责任与使命。从农场到餐桌的全过程,每一个细节都需要被重视和呵护。只有通过工艺和技艺的传承,我们才能一代一代地保护我们的传统美食,并将其传给我们的子孙后代。

五、唤起身心共鸣的味觉体验

《舌尖上的中国》不仅让我们了解了中国的美食文化,更是唤起了我们身心共鸣的味觉体验。每一集的美食镜头、每一段制作过程、每一次食材的入口,都在触动着我们的味蕾和感官。我们仿佛闻到了食材的香气,尝到了独特的口感;我们仿佛跟随着镜头进入了厨房,亲眼见证美食的诞生。观看这档节目的人们不仅会收获美食的享受,更得到了一次全方位的身心愉悦。这样的体验,将我们与美食联系在一起,让我们对于生活的品味和对于美好的向往更上一层楼。

总之,通过《舌尖上的中国》,我们拓宽了视野,了解了中华美食文化的丰富多样;我们尝到了快节奏生活中乡土气息的美好;我们共同领略了文化交流和传承的魅力;我们意识到保护中华传统美食的责任与使命;我们体验到了味觉带来的独特感受,唤起了身心共鸣。《舌尖上的中国》让我们重新与中华美食走到一起,让味蕾再度找到回家的路。在新的一年,在寻找幸福的道路上,或许我们可以从舌尖上的新年心得体会中找到答案。

舌尖上的新年篇五

时光就像欢快奔跑的小狗,很快就跑到了年尾。每到过年的时候,大街小巷张灯结彩,喜气洋洋。

大年初一,我和哥哥去外公家拜年。叮咚,叮咚!外公打开门,小黄狗摇着土黄色的尾巴特别激动地迎接我,绕着我的裤脚转了好几圈,好像在对我说:“新年好!新年好!”外公的家里堆满了年货,各种水果、炒货和海鲜,还有各种保健品呢,琳琅满目,简直就像个小商场。舅舅、舅妈、姨妈们都坐在沙发上,有的一边嗑瓜子,一边看电视;有的一边聊天,一边吃水果,好不热闹啊!大家看到我来,都高兴地招呼我:“圆圆来了啊!来来来,快来拿压岁钱。”还没等我回过神,我怀里已经塞满了一个又一个红包。哈哈,我感觉我发财了!

突然,一股香气扑鼻而来。噢,原来是外公为我们烧了满满一桌子丰盛的菜肴,有鱼有虾有肉有菜,色香味俱全,看得我口水都要流下来了。一家人都坐下来,团团圆圆的.正好一大桌,大人们举起酒杯,小朋友们也拿起橙汁,互相祝福新年快乐。

过年真好,大家都可以聚在一起热热闹闹的。我们都来给外公外婆拜年,瞧他们俩,乐得嘴都合不拢了。

舌尖上的新年篇六

我的老家在靖江季市镇。过年蒸馒头是季市人家的头等大事,馒头发得越好,就预示着来年全家越兴旺发达。这也是当地人迎新年的独特方式。

还有一个半月才过年,平静的季市小镇渐渐地热闹起来,年味也就从这时候悄然弥漫、升腾开去。蒸馒头季,和爷爷奶奶走在季市的大街小巷,不停地有亲戚朋友打招呼,问候蒸馒头的情况,只要回答说“蒸得很好”,就会得到一次祝贺,心里的高兴劲儿也就多几分。

腊月二十,奶奶就忙着购买和加工蒸馒头的食材:面粉、肉、萝卜、赤豆、糖和笋干。爷爷早早地联系好了年年替咱们家蒸馒头的小店老板,讲好腊月二十四就蒸我们家的馒头。

爷爷说,蒸馒头的面粉过去是人工和的,现在都使用搅拌机了。面粉和好后,要在缸里放置一个晚上,这是“殇面”,就是让面粉发酵的意思。季市的馒头之所以好吃,就因为它们是用酒酿发酵的,馒头特别松软甜韧,有一股独特的酒香。因为季市馒头的这个特点,它成了许多亲戚挚爱的新年礼物,也就使季市的家家户户每年都要蒸成百上千个馒头才够分享。

季市馒头的馅料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用肉糜、笋丁和萝卜丝做的咸馒头,这是最受欢迎的品种;一种是用豆沙制作的甜馒头,许多人也很喜欢它蕴含的甜蜜喜庆的寓意。所以,几乎每家每户都会蒸上两个品种的馒头。

奶奶说,好吃的馅料必须手工制作:先切好肉糜,泡好笋干,洗滤干净后切成小丁,萝卜切丝腌制半天,然后挤干水分。把所有食材放到油锅里炒熟,水不能放多,不然不成形的。准备这些食材都要两三天,在正式开蒸那天,家里总会请一些亲戚朋友来帮忙,就像家族聚会,特别热闹!

开始包馒头了,伯伯婶婶的动作特别娴熟,一个个小面团经过他们的双手一压、一裹、一捏、一放,精致大方的馒头就“横空出世”了,均匀地躺在蒸笼里。我尝试包了几次都不好看,只好放弃了,暗暗发誓等我长大了,也要会做好看好吃的馒头!

做馒头的大师傅告诉我,在做馅、发酵、包裹、蒸制等工序里,最难的其实是发酵和蒸制,只有经验丰富的老师傅才能发好酵、蒸好馒头。而蒸馒头的时候,也只有大师傅可以掀盖看,因为他经验丰富,知道什么时候可以掀盖检查,也知道手指按下去馒头多快恢复形状就是蒸好了。这是特别重要的时刻,如果掀盖太多或者太早,那么,几百个馒头都要蒸失败了。每次掀盖的时候,我特别紧张,看看周围,大家也都表情严肃。这种紧张感直到馒头出笼,才被大家的欢呼和争抢冲淡了。

刚出笼的季市馒头又圆又胖,热气腾腾。每当这时,爷爷都会特意大声问大师傅:“馒头发不发啊?”大师傅也大声地回答:“发!发!”“发”就意味着来年“财发、人发、兴旺发达”!于是,一家人立刻开怀大笑起来!

今年我家蒸了一千多个馒头,客厅里都摆满啦!瞧,白白的馒头挤挤挨挨地排好了队,除了分享给亲戚朋友,我们还可以一直吃到元宵节呢!

朋友们,欢迎你们腊月来季市体验蒸馒头的快乐啊!

舌尖上的新年篇七

丰年瑞雪宴华夏,新年良宵乐纪元。时光转瞬即逝,我们迎来了一个热闹的节日——春节。俗话说:“每逢佳节胖三斤。”大部分同学会不会深有同感呢?春节到了,可能小肚子也会随之到来。

话说,春节里的美食还真不少。

奶奶的私房水饺可不能忘:奶奶的水饺,面皮色如白玉,有鼓鼓的小肚子,用筷子把它“拦腰截断”,里头令人垂涎欲滴的鲜美汤汁便流了出来,饺子馅儿是猪肉和时令蔬菜。美美地吃上一碗,啊,真是“有才何须多开口,万般滋味肚中藏。”。

麻糍的香甜回甘口中:我迫不及待地抓起一个麻糍,手上便粘上了不少米粉。闭上双眼闻闻,有些糯米的清香。轻轻咬上一口,软糯的皮被叼在牙尖,红豆的香甜在嘴里回味无穷,让你巴不得将一大盒麻糍卷下肚。

汤圆是必不可少的春节美食:它也有一个可爱的名字——“浮元子”,一个个 甜甜的小汤圆泡在红枣桂圆汤中,这是妈妈的创新,热气腾腾,色味俱全,入口软嫩滑爽,令我久久不能忘怀。

舌尖上的新年在不知不觉中结束了,我们又回到了校园里上课,不过,家乡的年味在我的舌头上回荡。哦,对了,小肚子可不能留,让我们多多运动,赶走它吧。

舌尖上的新年篇八

大年初五,我们一家三口来到了隋唐遗址植物园的庙会,想来这里饱饱眼福和口福,一进大门,我才见识到了什么叫做人山人海,密密麻麻的人群把我们一家围得水泄不通。

我们随着人群的涌动,来到了“祈福钟”面前,我们一家子“咚咚咚”敲了三下祈福钟,保佑我们家平平安安、顺顺利利、健健康康的。

不一会儿,我的肚子就开始唱“空城计”了,于是我们一家就浩浩荡荡的走进了“美食街”啊!美食街果然名不虚传啊,密密麻麻的小吃摊子摆满了整条街,浓郁喷香的食物味道让我垂涎欲滴。

瞧!一会儿功夫,我就右手拿着几串油炸鹌鹑蛋,左手捧着一碗正宗的拔丝红薯,嘴里咬着一串新疆烤串,乐滋滋的走着,活像个买吃的的小姑娘。

爸爸妈妈也是满载而归,爸爸右手拿着一根玉米棒子,左手拿了一盒长沙臭豆腐,不得不说臭豆腐的味道实在是不好闻啊!不过,臭豆腐吃起来倒是别有一番独特的香味。

妈妈则是拿着一串烤翅和一杯鲜梨汤,鲜梨汤泛着淡淡的黄色,透明的颜色让我看着就很有喝它的欲望,只见妈妈捧着鲜梨汤,津津有味儿的喝着。

我细细品味着我“淘”来的美食。鹌鹑蛋炸的香香嫩嫩的,蛋的香味融合了各种作料,加上孜然的香味和酱料的点缀,真是看着美观,吃着美味啊!

拔丝红薯是我最喜欢的一道美食,红薯糯糯的,红薯被冰糖完完全全的覆盖着,冰糖上面有撒上了密密麻麻的芝麻,用牙签扎上一个拿起来,会拉出又长又细的糖丝,吃起来甜甜的、糯糯的、热热的、香香的。

新疆烤串更是别有风味,独特的调料烤出的肉串都是独特的味道,既有肉自身散发的那种香味,又有调料带给肉串的特别的味道,我吃了一串又一串,被这新疆最具有代表性的美食给吸引住啦!

爸爸的臭豆腐,我勇敢的尝了一尝,谁知闻起来那么臭的臭豆腐,吃起来香香的,表皮被炸的脆脆的,豆腐上撒了葱花、辣椒、孜然等调料,看起来红色、绿色、白色、黑色……颇有食欲,吃起来更是满口浓浓的香味儿。

妈妈的烤翅,淋了红红的辣酱和许多孜然,看起来如此诱人,我怎有不尝尝的道理?鸡翅被烤的又香又烂,肉丝轻轻一咬,便咬了下来,嘴中弥漫着肉和酱料的香味。

鲜梨汤也是鲜美可口,它最大的功效就是止咳、润肺,而且十分解渴,鲜梨汤酸酸甜甜的很是开胃,有了它我们才能够胃口大开,品尝到那么多的美食!

这是民间的流传的工艺——捏面人,每一个面人都被大师捏的栩栩如生,神态都十分的精细。

瞧!这也是民间流传的工艺——吹唐人,一个个生动、形象的小人儿、小动物、装饰品……都是被这些大师们“吹”出来的呦!

在响彻天空的爆竹声中,我们迎来了我国的传统节日——春节。春节,一个令人向往的节日,一个合家团圆的节日,但在我这个“吃货”眼中,便是舌尖上的一块肥肉。

大清早, 外婆外公正在做团子,我一个名副其实的大闲人,也是该露露手了,便赶过去帮忙。我摩拳擦掌,把时时刻刻不离手的手套都脱了,洗洗手,随手抓一个粉团,学着外公的样,转转捏捏,往里头添馅,最后像变魔术一样捏了一个尖尖的顶,馅就老老实实地“躺”在了里面。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团子上会出现“皱纹”。我赶忙开始“加工”了起来,越捏越糟,适得其反,还破了一个洞,豆沙馅都漏了出来。我把团子扔给外婆,想让外婆帮忙“整容”,“不行,你的自己做!”老爸喝住了我,“刚刚某人还说……”我的脸瞬间得的像滴出血来,一把抓过团子,连声道:“看好了,我会!我是清白的!”“清白?我看你的脸色是青一块白一块!” 哥哥调侃我道。我冷哼一声,学着外婆的样,把团子放在米粉里滚来滚过去,一个光滑无比的团子响当当地诞生了!我转头向爸爸看去,他却站在不远处笑吟吟地看着我,顿时明白他用的是激将法,向他投一个坚定的眼神,我便继续埋头苦干。

“撮得好我我就捏得好,捏得好我就填得好,填得好我就做得好……”带着丝丝春意的风飘入屋内,伴着小曲,在小屋里来回地回荡。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我吴大师的手下,白白嫩嫩的团子花样百出,改头换面,成了小兔子的形状,爱心的形状,“吴氏创意米团组”新鲜出炉啦!

“蒸团子咯!”一声大喝,笼子来了,我们把团子一个个放进去,白嫩嫩的团子便一个挨一个挤在了笼里。

盼着,盼着,“新出炉的团子来咯!”众所期盼的时刻终于到来,一笼冒着白雾的团子出现在众人面前。我抓起一根筷,给团子“化妆”,点红。不等雾气散尽,众人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把魔爪伸向笼子,狼吞虎咽。我也不例外,辛苦了这么多时辰,就坐等这一刻了,一手一个,吞了下去,两个都不够塞牙缝,便捅了捅老姐:“看!灰机!”趁姐姐的目光在天空中飘荡,我抓住机会,,夺过她的萝卜丝团子,迅速往嘴里一送,滑溜溜地进了我的肚子,等老姐发现手中一空,我早就兜着两个团子逃之夭夭了。

外婆家的蒸团沁人心脾,香香浓浓,软软粘粘,有种清香直达人心扉,淡淡的清香环绕在舌尖上,更有种年味——舌尖上的年味!

在我看来,年味是凝结在舌尖上的,一年又一年,我们就在这样的年味中,慢慢长大了。

“进了腊月门,就是过年”老话虽是这么说,但在现在,过年的热闹喧腾,似乎是从小年开始的。在小年这个春节的盛大开始中,饺子第一次揭开了她的面纱。

饺子永远是过年餐桌上最重要的角色。饺子寓意着更岁交子,无论这一年过得怎样,春节的饺子永远是一家人的年终盛宴。“舒服不过躺着,好吃不过饺子。”饺子美味,饺子馅更是变化多端,令人多吃不厌。

在我的老家,饺子馅总是经典的韭菜猪肉馅。韭菜是新下的,鲜嫩多汁,刚买来摘来的韭菜更是青翠欲滴。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地上铺着几张报纸,一起摘韭菜,年味与家的味道就在这里,慢慢升华。猪肉最好是手切的,可以一粒粒清晰地嚼到,最好有些肥肉,猪肉的肥而不腻与韭菜的鲜辣融合在一起,正是对年味的最完美诠释。

韭菜猪肉饺子本是最佳组合,可年三十晚上子时要吃的饺子却是素馅。老一辈人说这象征着来年朴素平淡、平平安安。我对这种说法不太相信,但素馅饺子的确也别有一番风味。

把胡萝卜、粉条、豆腐切碎,摊一个蛋饼切成小块,有时加些木耳,素饺子馅基本上脱不了“这一套”,但就是这几味简单的食材,却能调出美味的馅儿。素馅没有了肉馅的那种浓烈的肉滋味,多了一股清淡的感觉,也可以对春节期间的大鱼大肉起到一个很好的调节作用。不过令我疑惑的是,有时素馅里也加些海米虾仁,这还叫素馅吗——也许素馅只是人们的一种对美好生活的寄托与尝鲜的满足罢了。

饺子皮也颇有讲究。必须要用死面的那是一定的,放了酵母就变成煮包子了。这几年新出了一种“饺子粉”,据说是专门用来做面皮用的,其实味道嚼劲与一般的饺子皮没什么差异。擀面皮真是门手艺,擀面皮讲究中间厚,边上薄。要想擀得又快又好,挺不容易。现在,肉店里有卖机器压的饺子皮,两片皮之间扑上点面粉,显得死气沉沉,口感也一般。

每当吃完饺子,总要喝上一碗煮饺子的清汤,说是“原汤化原食”。其实抛开营养不讲,清汤的味道品相还是不错的`:清汤的色泽是有着谷物气息的淡黄色,味道既有一种饺子皮的清淡,也有露馅饺子肉馅的鲜美——所以煮饺子时,露馅饺子还是必不可少的呢!喝下一碗汤,感到周身热乎乎的,寒冷驱散殆尽,也冲淡了刚才吃饺子的咸味。

在吃饺子时,总少不了几个翠绿色的身影,那就是腊八蒜。吃一口饺子咬一口腊八蒜,感觉那种辣味在鲜味里散开的感觉,缓解了肉饺子的油腻以及腊八蒜的辛辣,可谓是两全其美!米醋、绵白糖、大粒蒜,把它们种在玻璃瓶子里(原来是用瓷罐子以及玻璃罐子的),小年时便可收获一瓶翠绿腊八蒜。今年我家的腊八蒜是翠绿色的,可醋却成了草绿色,没达到老舍先生“色味双美”的标准啊。

说到小年,似乎还有一种沉寂已久的习俗:祭灶、吃关东糖。在济南城区里,祭灶的习俗早已无影无踪,关东糖、糖瓜也越来越少。不过我今年有幸寻觅到了杆状的关东糖。关东糖很脆、很酥,有时咬一口还会迸溅出许多渣渣,不过那甜味是沁人心脾的,与厨房里柔弱无骨的绵白糖是没法比的,多了一层过年的香气,让人很是舒畅。

我在福建吃过一回白年糕:味道虽不错,可口感是单一至极,好像在咬糯米团子。山东的黄米年糕就不一样了。原材料是黄糯米面,和面时直接把洗净的大枣整颗放进去,正好随着和面被绞碎一部分,进到黄米面里面,捏成窝窝头状,上锅蒸熟。吃黄米年糕时,离大枣越近,枣味越浓,还要时刻提防着,别被枣核咯了牙,多么有趣!

说到年糕,就不能不说豆包了。豆包讲究心里美,其实也是馅料的重要性。做豆包前一天晚上要把大红枣以及红小豆放糖放水,煮沸了再焖。第二天上午馅料已焖得差不多,甜糯软香,直接吃更是美味无比,即刻用发面包了放进蒸笼里,还要一同做些馒头。蒸出来的豆包外表普通,里面却是红彤彤的,煞是好看、煞是美味。

最后要介绍的,也是我最为喜爱的,就是酥锅了。酥锅这手艺,我的亲人里只有我姑姑有,而奇怪的是我奶奶却不会。酥锅之做法,我也不清楚,大概就是把喜欢的食物煮熟了加某种香料炖吧。最后收了汁,放凉以后,每种食物既保存了些许原味,也有一种互相联通的不可名状的香味,只可意会不可言传。酥锅凉了才好吃,可地冻天寒的,不免令人不太适意,也是春节美食中的特色一员了。我们小区来了个卖酥锅的,掀开锅盖,冒出的竟是阵阵热气,这算什么酥锅!他那酥锅还有哩啦的汤水,味道一般,竟然还有人买!于是我便决定再也不吃他家的了。

酥锅有酥白菜酥豆腐酥鱼酥鸡酥豆角酥海带酥肉酥口蘑酥木耳等等,什么都可以往里放,我最爱的是酥海带。

过年,其实不仅是一个盛大节日,也是亿万中国人的心灵寄托。我衷心希望这些美食,凝固成舌尖上的年味,一代又一代流传下去,一年又一年期盼下去。

相关范文推荐

    2023年大学生学籍表评语(优秀8篇)

    一句简洁有力的团队标语能够激励团队成员的士气,提升团队的凝聚力。有效领导团队的关键是什么?团队合作是实现目标的必然选择,以下是一些团队标语的集锦。大学生学籍表评

    2023年尊老爱幼传统美德句子 传统美德的句子(模板8篇)

    答谢词需要真诚、简洁、有条理,并适当体现自己的个性特点。在写答谢词之前,可以先列出想表达的感谢内容,然后进行适当的排序和组织。希望通过阅读这些答谢词范文,我们可

    个人承包钢结构油漆合同(汇总10篇)

    竞业协议旨在保护雇主的商业利益和商业机密。我们整理了一份包含各种类型合伙协议的样本,供大家选用和参考。个人承包钢结构油漆合同篇一委托方(以下简称甲方)承包方(以

    最新运动会加油的句子(通用14篇)

    编辑工作是一项需要耐心和细致的工作,不容忽视任何细节。正确使用标点符号也是编辑的重要任务,它可以帮助文稿更准确地传递信息。编辑是将作者的意图与读者的需求进行沟通

    最新小班的活动方案 幼儿园小班活动方案(大全19篇)

    调研方案应该包括调研的对象、调研方法和调研步骤等重要内容。这些活动策划范文也体现了主办方对参与者体验的重视和创新的理念。小班的活动方案篇一操场小班全体幼儿、家长

    2023年初中毕业典礼演讲稿(精选8篇)

    文明礼仪是国家形象的展示,外国友人对一个国家的印象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当地人的行为举止。4.通过阅读这些励志范文,我们可以了解到成功的背后往往是无数的努力和坚持。初

    最新曾国藩语录经典语录(模板9篇)

    辩论是一种权威性的交流形式,可以提高我们的说服力和表达能力。在辩论中,我们需要清晰地陈述自己的观点并提供有力的论据和证据来支持自己的立场。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

    最新学生教育实训报告个人总结 学校学生教育实习工作报告(汇总9篇)

    编写实践报告能够加深对实践经验的记忆和理解,同时也可以为他人分享这段经历提供参考和指导。以下是一些辞职报告成功的秘诀和方法,希望能对大家的辞职申请有所帮助。学生

    2023年开展幼儿园植树节活动总结与反思(大全10篇)

    知识点总结有助于加深对知识点的记忆,并能够提高知识的应用能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师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开展幼儿园植树节活动总结与反思篇一又是春暖花

    2023年消防安全宣传演讲稿(优质8篇)

    理想是一面闪耀的镜子,反射出人们内心最真实的模样。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优秀的运动会总结,从中汲取经验和启示吧。消防安全宣传演讲稿篇一大家早上好!我是来自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