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大班美术雪人教案反思 美术活动教学反思米罗爷爷的画(优秀7篇)

时间:2023-10-10 作者:ZS文王最新大班美术雪人教案反思 美术活动教学反思米罗爷爷的画(优秀7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我帮大家找寻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教案范文,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大班美术雪人教案反思篇一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在总则里提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自从上学期爷爷为杨屹制作了彩色水墨画小书之后,爷爷精湛的国画技艺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深深地吸引和感染着孩子们。在孩子们的要求下,爷爷责无旁贷地担当起了助教的角色,我班的学画水墨画活动也热闹的开展起来。在爷爷热情指导下,孩子们初步学习了一些简单的花鸟鱼虫的画法。这次的画扇活动来自于一个小朋友从杭州旅游带来的一把团扇,团扇上精美的水墨画激发了孩子们的创作欲望,于是,我们和杨爷爷针对孩子们的兴趣和已有的经验设计了这次活动。

这次活动首先是通过营造情境,在古文化的氛围中进入教学活动,让幼儿初步了解中华民族的扇文化,领略扇面画的艺术魅力,从而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接下来进入欣赏爷爷以前画的团扇,先由我提出赏析要点,抛出问题“爷爷把葡萄,画小鸡,您把它们摆在扇面上怎么就那么好看呢?您一定有什么设计扇面的小窍门吧!”从扇面画的构图特点引导幼儿欣赏,然后按照扇面构图特点分组,讨论作品,如画单件或双件物品时注意的.重点。画单件一般情况下,最主要的东西应该画得大一些,靠中间一些,如有前后,左右,主要的东西在前面次要的东西可以被挡住一些,可以靠边一些。然后欣赏助教爷爷绘画扇面,帮助幼儿理解水墨画中留白的表现手法。在这里我们刻意引导幼儿观察,让孩子有意识去安排画面,去学习构图的方法。赏扇评扇环节我和爷爷相互配合,一步一步层层递进的引导调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充分的欣赏和分析,了解构图的方法,就为后面的制作做好铺垫,我鼓励幼儿用爷爷告诉大家的构图的方法尝试做一把团扇。作画过程中幼儿比较能客观合理的安排画面,自信在扇面上想象画,作画的兴趣也特别高,作品完成后,都自信地拿起自己的团扇展示,并和助教爷爷一起合约留念。

虽然幼儿的绘画活动带有很大的随意性,但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今天的活动,通过我与助教爷爷的互动,幼儿欣赏、评析扇面、设计扇面,精细绘制等步骤,让幼儿感受设计性、计划性。在活动中幼儿的计划性可以通过设计扇面来感受和培养,同时体验用水墨画创造性表现扇面的乐趣,提高了幼儿的审美感促进幼儿的成长。

大班美术雪人教案反思篇二

我们班的孩子好动、活泼,特别是几个男孩子,进入大班后更加的“变本加厉”,上课坐不稳,还要去影响身边的小朋友,特别是美术活动后的讲评环节就更加自由散漫了,有的在位置上画,有的已经完成了在洗手,有的开始按耐不住与小朋友吵起来,就听见有的人在告状,就看见有的人在追跑,前面的环节都算遵守课堂常规,就是最后环节开始乱起来。有了之前的教训,我在备《青花瓷瓶》的时候,就在这个环节想好了措施。

1、组织先完成的小朋友把作品放到前面来,先去卫生间洗手,这个时候由保育员老师照看这批孩子。

2、还在画的小朋友提醒他们加快速度,实在是要影响拖堂了,让他们收拾好,午餐过后继续。

3、关注好动的孩子一组,把他们安排在离老师位置近的地方,便于管理,并在课前叮嘱好:从他们这里选出一个小老师,小老师会得到红花,还会第一批玩第三个户外游戏。

先完成的小朋友有序地进行了洗手,然后在前面开始与伙伴欣赏起了自己的作品,互相欣赏的时间不长的,所以在他们洗手的时候我就开始去督促其他几个班级里的慢性子,变换颜色过多的孩子,提醒他们今天不需要涂颜色,所以想好了样式就可以直接画,这部分孩子速度也快了起来。几个调皮的孩子呢,一开始在我诱惑下,已经收敛了很多,画得比较认真,但我离开他们去催速度慢的几个孩子时,马昀迪就忍不住动了别的小朋友,我就提醒了他一次。因为大家都要结束了,所以也没有更多时间由他们去吵,很快他们也进入了大家一起的讲评的环节。活动顺利在30分钟的时间内结束。而且讲评时秩序教好。

活动虽然顺利结束,课中孩子们的表现也比之前有所收敛,但自我感觉问题还有很多,比如先完成的.孩子,他们互相欣赏、讲述的时间不长,就按耐不住了,他们本就是急性子,这批孩子怎么引导他们,这节课上我是先不管他们,管了其他的两批孩子,但不能忽视了这批孩子,原因我找出来了,因为我安排的位置只能让他们看到听到旁边最多也是隔壁孩子的作品和讲述,这里能不能先把已经好了小朋友的作业先拍出来,放到电视机里,这样一来,孩子们会看到、听到所有已经好了的小朋友的作品,因为要放大屏幕,势必也会督促其他两类孩子,认真完成自己的作品,以前只在开放活动用到的手段,其实应该在平时多用用,下周起试试。还有调皮的孩子,他们的活动常规还需要跟他们的爸爸妈妈进行沟通,我还要再进行多花样的教育形式来纠正他们,需要花更多心思啊。

大班美术雪人教案反思篇三

活动目标:

1.感受米罗作品的艺术风格,能以变形、夸张的手法,大胆地想象绘画。

2.体验作品及创作绘画带来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多媒体课件《米罗的作品》,音乐,幼儿绘画材料

活动过程:

一、介绍画家

(米罗肖像)这是一个大画家,他的名字叫米罗,他是西班牙人,他的画棒极了,全世界的人都很喜欢他的画,因为看到他的画会让人联想到很多,而且米罗老爷爷的画特别像我们小朋友的画,下面我们来欣赏一幅米罗老爷爷的画。

二、逐幅欣赏,感受作品的夸张和变形以及鲜艳的色彩表现手法。

欣赏图一:

1.你在这幅画中看到了什么?

2.你觉得这幅画上哪儿的线条挺特别的?特别在哪儿?这样的线条给你什么样的感觉?

3.这幅画上哪儿的颜色很特别?

欣赏图二:

1.你最喜欢这幅画的哪里?

2.这样的色彩给你什么样的感觉?

3.你还看到了什么?

欣赏图三:

1.你觉得这幅画看上去像什么?

欣赏图四:

1.你在这幅画中看到了什么?

2.这幅画什么地方很特别?

3.你觉得这些夸张和变形后的人和物,给你什么样的感觉?

三、交流讨论,进一步表达对作品的`感受,

资料共享平台

1.请你跟旁边的小朋友说一说你最喜欢米罗爷爷的哪幅画?为什么?

2.教师小结:今天我们欣赏了米罗爷爷的画,米罗爷爷的画很特别,很夸张,而且还会变形,他喜欢用不同的线条、有趣的符号和一些简单的色块来画画。

四、创作、讲评

1.师:下面请你们也来做做大画家,请结合纸上的线或色来画一幅夸张、变形的人、动物、植物都可以。

2.教师观察,适时介入指点。(先画好的幼儿可自由观赏课件中米罗的其他作品,感受米罗作品的风格。)

3.并请该幼儿给大家讲一讲自己画的是变形后的什么?

4.师生共同对作品的受大家喜欢程度和得到笑脸娃娃的票数评选出“最佳创意奖”、“最佳有趣奖”、“最佳变形奖”。

评课稿:

教师将抽象的绘画符号,以形象生动的故事形式呈现给幼儿,使幼儿能够通过简单的图形与线条的分割来实现艺术大师的作品效果,是本节课的亮点。但同时也引发我对大师作品欣赏与表现得思考。

1.作品解读不够充分

米罗的作品运用儿童的方式去作画,他的作品具有简略的形状、强调笔触的点法、精心安排的背景环境,奇思遐想、幽默趣味的鲜明的个人风格。这种个人风格正好与大班幼儿的双手更灵巧年龄特点接近。但是简略的风格并不代表其内涵的简单,教师简单的把米罗作品解读为图形和线条的游戏,这本身就是对幼儿欣赏作品的误导。

2.内涵与经验缺乏结合

美术作品的欣赏作为一种文化传递和提高幼儿审美情感的方式,只有将美术作品的“美”同幼儿的已有生活经验结合起来,才能达到理想的欣赏和表现效果。

活动反思:

在整个活动中,幼儿一直沉浸在不断地思考和发现中,利用幼儿的已有经验,在教师的引导下,一步一步的将米罗作品中的符号元素解读出来,他们解读的过程就是欣赏和理解的过程。这样教师不必做太多的讲解,幼儿也有了对作品理解正确的方向,获得了审美能力的提升。再通过个人不同的想象和表现方式将作品呈现出来。

作品呈现多样性,在大师作品符号运用上,即有基本元素分割的圆形、星形、螺旋线、米字线等,又有不同幼儿通过已有经验和想象创造出来的不同元素,在构图和线条分也是各不相同。表现出了幼儿的不同个性和独立想象的活动效果,达到了让幼儿大胆想象的活动目标。

大班美术雪人教案反思篇四

一、备课:《我来做糕点师傅》是一次艺术活动,其目标:1、大胆的设计、制作“糕点”,体验糕点制作的过程及乐趣。2、为自己能模仿糕点师傅的劳动内容和过程而感到自豪。据分析:重点:大胆、独立的设计制作各种花色不同的糕点。

难点:给自己制作的糕点进行美化装饰,并注意不同色彩的橡皮泥不糊在一起。

幼儿在平时的游戏中,经常利用橡皮泥捏各种各样的蛋糕,无疑这是她们喜欢的一个活动,那么怎样让这个活动不仅仅是幼儿原有技能经验基础上的重复呢?是老师值得把握的一个重点。采用两个对策:(1)视图法:教师利用ppt图片的展示,帮助幼儿积累关于各种不同糕点的形状、花色的表象经验。(2)经验分享法:对于个别有困难的幼儿,教师可以让能力强的幼儿进行示范、帮助。

二、效果:

活动过程中幼儿秩序好、兴趣浓,人人在动手,却没有声音。幼儿创作的作品各式各样,有小鱼形瓶干、“毛毛虫饼干”;有荷花形面包;有冰糖葫芦形糕点;还有爱心形蛋糕、“小老鼠蛋糕”等等,各色各异的糕点,充分显示了幼儿创作的灵感,活动的效果非常好。

三、反思:

2.采用了经验分享的方法缩小了个体间的差异。在活动中,小手灵巧的幼儿制作时真是多快好美。旁边的幼儿看到漂亮的作品,更产生了要做好的愿望,主动请好朋友帮助。这样,不仅增进了同伴间的交流,还促进了作品的成功。

3.准备的材料,为幼儿的创造提供了方便,也间接地指导幼儿装饰蛋糕。

四、启示:

幼儿进行创作活动,教师必须先为其积累一定的创作素材,丰富相关的知识。

大班美术雪人教案反思篇五

所谓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再认识、再思考,并以此来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小班美术活动《有趣的脚印》教学反思,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在幼儿园的美术活动中尝试用不同的作画形式,可以让幼儿深入的了解绘画的多样性、丰富性和趣味性,遵循幼儿艺术发展的客观规律,注重培养幼儿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通过蔬菜印画活动,探索如何培养幼儿自主创新,体验活动过程,获得成功喜悦。

蔬菜印画活动首先老师帮助幼儿认识菜名,激发幼儿印画的兴趣。在认识各种蔬菜时,个别幼儿不能准确的说出菜名,经过介绍,幼儿们掌握了这几种菜名。蔬菜是人类生活中必需的食品,饭桌上少不了它。

幼儿对蔬菜并不陌生,常见的蔬菜在菜地或菜场里随处可见,且取材方便,引出蔬菜还可以印画,在这样轻松的氛围下,很自然地呼唤并激发幼儿印画的积极性和想创造的愿望,从而自然过渡到第二环节。

作画时,让幼儿注意保持画面的整洁。教师详细清楚地讲解示范,有助于幼儿操作时更自如。首先由老师示范用不同的蔬菜,不同的颜色印画,使幼儿学得更轻松、更易掌握。

在运用蔬菜示范时,次数不宜太多,可减少到示范两种,如藕和胡萝卜,这样幼儿听讲的兴趣很浓。在具体操作活动中,幼儿表现得非常积极、兴奋。一朵朵漂亮的花儿,就像一个开满鲜花的大花园。

在《纲要》的指导下,老师抓住了教育锲机,积极引导偶发事件中蕴含的.教育价值,如示范印画时,颜料流下来了,老师立即强调不能把画好的画竖起来,因为颜料没干。

这些也可在一日活动中的各个环节中渗透,如区域游戏等,小组指导要比集体指导更为有效。技能水平提高了,在开展类似集体活动的过程中幼儿就可以充分发挥想象、创造力,充分体验艺术活动带来的各种乐趣了。

大班美术雪人教案反思篇六

一些常见形状的面都有所了解,因此尝试将本活动的目标定位为:

1.尝试根据已有经验能画出各种形状的`棒棒糖。

2.能用点、线、面装饰棒棒糖,并尝试将点、线、面创意组合变成新的图案。

反思本活动,存在许多不足。

1.目标的制定。

活动目标明确,符合中班幼儿年龄特点,并能遵循线描画教学的循序渐进的

原则。但目标二前半部分能用点、线、面装饰棒棒糖与后半部分尝试将点、线、面创意组合变成新的图案出现了重复嗦的现象且不能体现活动重点。

2.时间安排不够合理。

在这次活动中,我也没有较好的处理好时间上的分配。一般而言,美术活动最忌讳的是老师的讲解时间长,减少幼儿的绘画时间。而在这次活动中我讲解的时间较长,以致作画时间推迟,讲评环节仓促。

由于在导入环节担心小朋友们绘画时糖与棒的比例不协调,我在导入环节示范了棒棒糖的绘画方法:先画大大的糖,再画长长的棒。又担心小朋友在学习点、线、面创意组合时手足无措时我又和小朋友回忆了以前学过的点、线、面,所以导致整个导入活动所花时间较长而且节奏不够紧凑。

3.交代要求时不够简洁明了。

交代要求是幼儿获得绘画的具体方法和技能技巧的主要来源,在本次活动我在交代作画要求过程中重点不够突出,可以结合活动目标2提出重点要求,帮助小熊设计一至二根不同形状的棒棒糖,并用各种点、线、面组合的图案来装饰棒棒糖。

当然,发现失误的才会进步,针对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对活动将进行以下调整。

1.目标二调整为:尝试用点、线、面创意组合变成新的图案装饰棒棒糖。

2.导入环节省略棒棒糖绘画步骤图及教师示范已学过的点、线、面环节,结合目标二将重点放在讨论哪些点线面可以创意组合?并将组合的图案制作ppt给幼儿欣赏。

3.交代要求尽量语言简洁明了,结合目标一、二中技能方面的要求用简单的话告诉幼儿,使幼儿明确方向。

本次活动存在困惑:

大班美术雪人教案反思篇七

在美术活动《棒棒糖》中,活动的目标分设了两个:

1.学习用封闭圆形表现棒棒糖,并尝试用多种色彩进行涂色。

2.感受用多种色彩作画的乐趣。

我将活动分为三步进行:观察棒棒糖――说说棒棒糖――画画棒棒糖。

我一直认为“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活动的第一部分,用一个“猜”字,来引起幼儿的注意。事实证明,我成功了。幼儿们对着我的口袋,兴致勃勃的猜测着各种答案。猜过之后,我们一起进入第二部分,我们说一说吃过的棒棒糖,看一看老师的棒棒糖,他们都是长什么样子的。在你一言我一语之后,我们都出结论:棒棒糖有一个圆圆的大脑袋,再加一个长长、硬硬的尾巴。这样的一个结论引来了幼儿的哄堂大笑。最后笑声一直伴随着整个绘画过程。

在整个活动的过程中,我并不刻意去要求幼儿,棒棒糖要画的有板有眼。因为,小班幼儿年龄小,他们的作画动机和信心都身份的脆弱,一不小心就会浇灭他们的信心,所以培养他们的兴趣与信心是关键。只要他们愿意动手,愿意画,我都会给于肯定,“你画的真棒,你的棒棒糖是什么味的?你的棒棒糖要送给谁吃呢……”这时幼儿的情绪高昂,这是好事,可这也导致场面有点小小的失控。比如在提问“你吃过什么味的棒棒糖?”时,教室就像炸开了的锅,到最后我都不知道要怎么安抚他们激动的情绪。对于这样的问题,在以后的教学中还应多向他人学,在不断的学习与探索中,使自己的教学越来越扎实。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