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初一历史活动课教案(实用5篇)

时间:2023-10-09 作者:JQ文豪最新初一历史活动课教案(实用5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教案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初一历史活动课教案篇一

本单元安排六个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跺跺脚》

第二课时:《跺跺脚》

第三课时:《唱首山歌给哪猜》

第四课时:《梭着梭着梭着跳》

第五课时:《会变长短的音符》.

教学目标:

鼓励学生体验、参与到音乐活动当中,初步感知、体验拍打前八后十六分音符和前十六后八分音符的节奏。

教学重点:

初步感知前八后十六分音符和前十六后八分音符两种音型节奏。

教学难点:

如何拍准前八后十六分音符和前十六后八分音符两种音型节奏。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瑶族同胞跳舞的图片。

师:你认识这是什么民族吗?

师:现在让我们走进瑶族,去了解瑶族的风土人情。

2、出示练习曲::

2—∣2—∣5626∣552:‖5520‖

跺跺脚,跺跺脚,跺跺脚,跺跺脚,(哟哟哟哟)跺跺脚(哟)跺跺脚(塞)。师指导练习。(为歌曲教学铺垫)

师生合作,体验欢快的舞蹈场面。

3、引出新课。(板书:跺跺脚)

我们也来感受一下他们愉快的心情。(初听歌曲)

谈谈你对歌曲的音乐感受。

师:“小朋友,我们一块儿把曲子听一听,看看谁能发现这首歌曲的演唱形式和我们以往学的歌曲有什么不一样。

二、新课教学:

1、导入:同学们在这个春节里过得怎样呀?你们是如何来度过这个春节的?(学生回答)师:在侗族,他们又是怎样来欢庆这个充满着喜庆的节日呢?让我们来听听吧。

2、聆听《跺跺脚》

听完歌曲以后你有什么样的感受?让我们一起跟着音乐拍手、跺脚。(学生谈自己的感受)

我们再来听一遍,听得时候请你注意歌曲中强弱标记的地方是怎样处理的。

在侗族,他们最喜欢吹奏什么乐器?你能表演一下吗?(芦笙)(生表演。)

现在,让我们也来感受一下这个民族喜庆的气氛吧!让我们一同跳起《跺跺脚》。

3、完成练习。

把练习中的第一和第二声部分别按节奏念一念。

分声部练习。老师和你们进行配合,一起来感受一下两个声部的音乐效果吧。

(老师唱第一声部,学生念第二声部,然后交换练习,让学生加深对两个声部的音乐感受。)

四人小组合作练习。

4、跟着歌曲音乐拍手、跺脚。

5、跟着教师的钢琴旋律把歌词有节奏地唱读。

6、注意歌曲当中有强弱标记的地方是怎样处理的。

7、师完整的示范唱。

8、跟录音一起演唱。

9、师生一起手拉手围成圆圈,跟着歌曲唱起来、跳起来,注意歌曲当中的强弱变化。

10、全班边唱边跳。

三、小结:今天我们一块儿走进侗家,了解了能歌善舞的侗族人民,我们国家56个民族中,每个民族都有自己拿手的本领,等着我们的小朋友去发现,去创造。把我们的民族文化发扬光大。

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贵州的风土人情,让学生感受歌曲的趣味。

2、让学生有充分展示自己的空间,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

教学重点:熟悉旋律并创编歌词。

教学难点:运用已有的旋律创编歌词。

教学过程:

一、复习歌曲(播放《跺跺脚》)

二、导入:

师:大家再仔细听一听,老师一会放的这首歌和我们以往学的歌曲有什么不同?播放歌曲《唱首山歌给哪猜》。

师:这首歌是一问一答的形式,想一想我们以前学过或听过哪些歌也是一问一答的?(引导学生说出电影《刘三姐》中的歌曲。二年级《盘歌》)

《唱山歌》这首歌曲原来是谁唱的?(生:刘三姐)

今天,老师要和大家来对歌。我看今天谁能成为这节课的小歌仙。

师:我们一起来学习贵州的山歌。板书《唱首山歌给哪猜》

三、新课教学:

谁能回答老师刚才提出的问题,他们在干什么?

那我们也来唱一唱,好吗?

1、感受旋律。请你们跟着老师的琴声用“啦”轻轻地唱。

2、跟节奏朗读歌词。

3、随音乐默唱歌词。

5、轻唱。

6、创编。这首歌曲它是采用什么样的演唱形式来演唱的?(一问一答)

现在老师想听听同学们自己来编创一段。(学生编创。)

四、拓展、评价:

师:你还能为歌曲填词吗?自由组合讨论一下。

生讨论,填写歌词。师检查。

读一读同学填的歌词,学生互评。

小结:少数民族的山歌都是来源于生活,(出示几位同学的作业)象这几个小朋友就写得不错,说明他们平时注意观察,希望大家回去以后,看看我们身边的事或者周围的环境,把歌词再改一改,下节课我们再看看谁写得最棒!

教学目标:通过听赏歌曲,让学生感知音符的长短,突出民族的特性,增加学习的趣味性,使学习更生动、形象。

教学重点:感受民族音乐的特点。

教学难点:了解少数民族人民能歌善舞,以歌会友,用歌声来表达情意的习俗。

教学过程:

一、听赏《梭着梭着梭着跳》

1、初听。

你能跟着老师的琴声唱上一小段吗?

2、复听。

在我们的歌曲中,有一个音从高音跳到低,又从低跳到高,你能听出来吗?请你用波浪线把它划出来。

请你跟着老师的琴声把这段旋律唱一唱。

3、完整听

让我们合着录音机唱唱吧。

二、听赏《小三姐和小画眉对歌》

听完了傈僳族的儿歌,我们再倒刘三姐的家乡去看一看吧!

在刘三姐的家乡,有千千万万个小三姐,他们会唱好多好多的歌,连画眉鸟也唱不过他们,不信你们听听。

你们知道他们在长什么吗?

那我想听听你们的歌声,你们能唱上一段吗?

接下来,我们来个互动,请你根据书上的要求把他们没有完成的旋律补充完整,看谁写的旋律最好听。

三、创作。

谁来给大家展示展示呢?(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

你们觉得他创作得怎么样啊?

四、作品展示。

五、小结

教学目标:让学生进一步把感性的经验再次上升为理性的认识。

教学重点:让学生感知、分辨声音的长短。

教学难点:使学生从听辨声音的长短中找出音符长短的规律。

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好

二、导入

上学期我们学了一个会变长短的音符,让我们再一次来回忆一下吧!(复习上学期所学知识。)

1)全音符:我是老大,瞧,我有一条长尾巴!你们数数,我能唱几拍?

a、你能想到什么声音像全音符这样能唱得很长?

b、教学生划拍、拍一拍

c、学生唱一唱

a、你能想到什么声音像二分音符这样能唱得很长?

b、学生模仿

c、学生划拍、拍一拍

3)四分音符:我是老三——叫四分音符。我可没有尾巴,你们记住我了吗?

a、四分音符唱一拍,学生划拍

b、学生读由四分音符组成的节奏

4)八分音符:我最小!读的时候也最短!

a、观察八分音符和四分音符由什么区别?

b、生举例

c、生拍一拍

三、新课教学

1、认识十六分音符

我们都知道八分音符是一拍唱几个音?(2个)

请你观察老师,老师在一拍之内唱了几各音?(唱十六分音符)

像这样一拍内唱四个音的我们把它称作十六分音符,现在老师请你们和老师练习一次。

2、认识前十六分音符后十六音符

3、找伙伴

现在,老师要和大家玩个找朋友的小游戏,看看谁的反应快。(贴出音符卡片)

1)将音符按短到长的顺序排一排。

2)边拍边唱各组合的音符。

3)请学生区分前十六分音符和后十六分音符,并读一读。

4)让学生用七个音自由组合,看谁做得快。

5)通过练习,让学生了解各音符间的相互联系。

四、小结。

初一历史活动课教案篇二

复习内容:

p122页综合练习5——11题

复习要求:

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能熟练地进行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正确解答有关分数加减法的应用题。能熟练进行分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及简便运算。在复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对已学知识的归纳概括能力,使数学知识系统化。培养学生认真踏实的复习态度。

复习重点:

正确熟练地进行分数加减法运算,并能进行简算。

复习难点:

进行简算。

复习准备:

多媒体课件一套。

复习过程:

一、分数加减法的意义和法则

1、说说下列算式表示的意义。

7/8—3/87/13+7/1317

分数加减法的意义与整数加减法的意义相同。

2、算p122页的第5题。说一说同分母分数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各应注意什么?指名板演,其余做在本子上,集体讲评。

3、师生共同小结: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计算结果能约分要约分,是假分数要化成带分数或整数。异分母分数相加减,先通分,然后按同分母分数法则计算。如果被减数的分数部分不够减,退1化成假分数再减。

二、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1、说一说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怎样规定的,再计算下面的练习:

1/15+4/15+7/151995/6-(1/23)

2、小结: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没有括号的从左到右依次计算,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内的运算。

三、用简便方法计算

1、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

7/8+5/12+1/811/12-(1/12+1/6)

立练习后指名反馈,说说你是怎样看出能简便计算的。

3、解方程:x+1/6=3/415=2/5

四、教师小结:通过复习你有什么收获?

作业设计:

1、基础作业:教材122页7、8题

2、拓展作业:同步练习的部分题

课后反思:

初一历史活动课教案篇三

一、导入:

老师想和大家做一个游戏,猜一猜同学的位置。

教师说位置,学生做一做,找一找

二、新授:

(一)学习左右。

1、你能不能不转身,把你周围的同学介绍一下?

(1)出现两种情况:

说出左右,(他这样介绍同学的,你还能介绍吗?)

说不出左右,(他这样介绍同学的,你还能怎么介绍?)

(2)比较,两种说法哪种更好?

(4)我们刚才用了哪两个词介绍我们两边的同学的?我们又认识了两个新朋友。板书:左右。

你的哪边是左边?右边呢?

指指你左边是谁?右边呢?

2、做游戏。

跟着老师的口令做动作。

举左手、指右眼、左手摸右耳、左手摸左腿、(起立)伸右腿、左脚向前一步……

3、练习

提出问题:他们为什么都在左边走呀?

组织学生讨论,像前后那样得到结果:面对方向不同,左右不同。

(二)、学习前后

向你的朋友介绍你的前后都是谁?

(三)、观察课件,请你向大家介绍你看到景物

学生认识上、下

三、巩固练习

46页试一试。

1、看参照物。

2、说出相对应的前后左右的车。

47页练一练

1、左右的练习。

2、相对性的靠右行走(公共道德)

3、思考题:上下左右的相对位置综合练习。

四、课堂小结:

说说你学会了什么?

板书:

前上

左右

后下

教学反思:

学生对于平面内前、后掌握较快,对于左右掌握会很慢,在介绍自己的前后左右的同学时,先让他找到自己的右手(写字的手一直举着),学生很快分清左和右。上下是立体的通过楼上与楼下就分清。练习中让学生学会看图理解题目要求,学生就会了。

初一历史活动课教案篇四

1、随机报题。

9+2=9+5=

9+8=9+6=

9+9=4+9=

选择1-2道题,学生所以说算法。

2、指导完成练一练第2—5题。

(1)第2题目的:在解决问题中巩固进位加法。

(实施方法:仔细看图后,所以说图意,独立完成。)

(2)第3题:通过登山游戏,体会到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一样。

(实施方法:小组竞赛后核对答案,交流发现规律。)

(3)第4题目的:结合毛毛虫图进一步理解进位加法。

(学生读懂题意,再结合示意图,填出结果。)

(4)第5题:联系学生生活情境,获取数学信息,再运用进位加法解决问题。

(学生独立读图,获取数学信息,再列式计算、解决问题。)

初一历史活动课教案篇五

1、结合具体情境,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探索9加几的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2、借助摆小棒,拨计数器的直观操作活动,初步感知计算方法的多样性,理解“凑十”的计算策略和进位的计算道理。

3、在具体的计算中,养成认真仔细的良好习惯。

相关范文推荐

    最新为校园除草感想 校园防疫感想心得体会(优秀9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以下是小

    2023年奇迹男孩观后感范文

    奋斗是一种进步,是通过努力不断提升自我、实现个人价值的过程。要勇于面对挑战和压力,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奋斗是一种强大的力量,它能够打破困境,实现人生的价值。

    最新小学教师教育教学心得体会 小学教师的教学个人计划(精选6篇)

    当我们备受启迪时,常常可以将它们写成一篇心得体会,如此就可以提升我们写作能力了。那么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恰当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心得体会范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

    最新教师培训心得体会和感悟(通用5篇)

    体会是指将学习的东西运用到实践中去,通过实践反思学习内容并记录下来的文字,近似于经验总结。我们如何才能写得一篇优质的心得体会呢?以下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质的心得

    2023年工匠心得体会(大全7篇)

    心得体会是我们在经历一些事情后所得到的一种感悟和领悟。我们应该重视心得体会,将其作为一种宝贵的财富,不断积累和分享。接下来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心得

    2023年挂靠公司协议合同 物流运输免责协议合同(通用5篇)

    随着法律法规不断完善,人们越发重视合同,关于合同的利益纠纷越来越多,在达成意见一致时,制定合同可以享有一定的自由。相信很多朋友都对拟合同感到非常苦恼吧。以下是我

    2023年农村支教感言(精选8篇)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下面

    中班安全学期工作总结(优质8篇)

    总结是在一段时间内对学习和工作生活等表现加以总结和概括的一种书面材料,它可以促使我们思考,我想我们需要写一份总结了吧。那么,我们该怎么写总结呢?下面是我给大家整

    个人异议租房申请书 个人公租房申请书(汇总8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

    2023年水泵站参观报告(优秀8篇)

    在经济发展迅速的今天,报告不再是罕见的东西,报告中提到的所有信息应该是准确无误的。写报告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报告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