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学哲学用哲学读后感(优质10篇)

时间:2023-10-07 作者:灵魂曲最新学哲学用哲学读后感(优质10篇)

当观看完一部作品后,一定有不少感悟吧,这时候十分有必须要写一篇读后感了!那么该如何才能够写好一篇读后感呢?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读后感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学哲学用哲学读后感篇一

最近,在读到稻盛和夫先生的《京瓷哲学》经营要诀之“树立高目标”这一节时,感触颇深。稻盛和夫先生作为一代经营大师,在本书中所阐述总结的观点看上去都很普通,但细细体会之下都会触人心悬,深富哲学真理。

在本节中,是以树立高目标为主题,但更多的是阐述了稻盛和夫先生通过自己创业初期的经历感受,是如何在树立高目标和着眼现实两个看似矛盾的观点上找到了正确的成功方法。

稻盛和夫先生从创业初期就设定的自己的高目标“世界第一”。这在当时只有不足百人,厂房都是租来的一个小企业来说,绝对是一个非常之高的目标了,甚至可以说是有些不切实际了。但是稻盛和夫先生就是坚定的坚持了自己的这个梦想。可以想象,这在当时的经营环境下,是要有多么大的信念才能够坚持这个大多数人看上去都是“虚无缥缈”的目标。而稻盛和夫先生不仅坚持了自己的目标,还把这个目标不止一遍地告知他的同事,让他们逐渐相信,自己的梦想是可以实现的。

如果只是树立一个远大的目标是很容易的,而要实现梦想是无比艰难的,往往只有极少数的人做到了。稻盛和夫先生有了自己的远大目标,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他所用的是看上去最最“普通”的方法,即“努力做好当前的工作”。

“早上第一个到公司,完成前一天剩下的工作,然后拼命努力地研制客户要求的产品……因为没有时间去思考将来,所以选择认真的活在当下。在绝大多数时候,我都埋头工作,努力度过充实的每一天。”

这一段话直接呈现了稻盛和夫先生在创业初期的工作状态。直面现实,认真对待每一天的工作。这往往是我们在追求梦想的道路上最难持之以恒并坚持做到的`,眼前的工作看上去与实现自己的梦想遥不可及。读后感·但是哪里的高楼都是一层一层盖起来的,不努力的垒好最基础每一块砖,最基础的每一层楼,又怎么可能建成高楼大厦呢?如果眼中只有高目标,就会忽视身边现实,这就好比仰头奔跑,可能会掉入沟渠。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读到这里,我也自然的想到了我们合纵的发展历程。10年前,我刚来合纵的时候,那时候我们的营收大约1亿元左右,听到领导们说“我们几年内会达到10个亿营收”。那个时候,很多人觉得更多是老板在“画饼”,还是做好当下,努力完成今年的目标吧。但是,当连续几年的经营目标都实现了的时候,我们看到10个亿的目标真的实现了。董事长刘泽刚说合纵未来5年内要做到百亿营收,将合纵打造成一家值得尊敬的国际化公司,这是刘总创业时就已经种下的梦想。现在我们深信不疑,因为我们看着合纵一步一个脚印地实现了“原町第一”,那接下来“世界第一”的目标,通过我们“努力做好当下”也一定会实现!

最后,引用书中原文自勉,即把每天的努力付诸工作,把高目标留在自己心中。

学哲学用哲学读后感篇二

深夜推荐喜欢哲学的2套收藏书,罗素《西方哲学史》和叔本华《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罗素《西方哲学史》按照逻辑的次序,从古希腊师徒三圣贤开始,浅显易懂陈述到欧洲文艺复兴的近现代哲学家思想流派。

叔本华《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开创非理性主义先河,以学术论证的方式探讨认为生命意志存在的价值。

哲学可以影响到方方面面,从国家意志到个人生活,包括创造性科学、艺术、音乐、文学、意志力学、美学,甚至是战争;包括幸福、快乐和孤独!当然,哲学的思想光辉也是不着一物的来到人间,闪动着生命和真理的光辉。

文化有体系,思想有喜好。每个哲学家创造的知识体系架构也可以影响到个人,古希腊三贤是颠覆性的进步;近代叔本华是尼采和托马斯·曼的启发着,罗素是悲剧和误解性看待尼采的(包括尼采被希特勒亵渎),以及后来尼采和瓦格勒闹掰,而叔本华和尼采却又鄙视和颠覆康德和黑格尔,中间这些却与他们所处的时代休戚相关,这中间也许就是:一个不怀偏见的人,就是哲学家的外行。

超越时代,也许是对我们最低的要求,也是最高的要求!

学哲学用哲学读后感篇三

哲学是对普遍而基本的问题的研究,这些问题多与存在、逻辑、知识、价值、理性、心灵、语言、意识等有关。

哲学是基于理性的思考,寻求掌握一种方法,去认识这个世界,解读一些人生终极问题。

这部既严谨又不严肃的哲学史,更多的是通过对西方哲学史形而上学的梳理,向读者给出了两个结论:第一、形而上学走不通,形而上学的问题都没有答案;第二,终极问题没有答案,最聪明的人们追求到最后,不约而同地发现这是一条绝路。

我们不能因为辩证唯物主义就一味地批判形而上学的孤立、片面、静止。也要看到各种哲学体系或理论的时代性,以及在其时代背景下为人类认知世界、反思生命意义所作出的巨大贡献。

与其说是一种理论体系,倒不如理解为一种方法论来的更让人容易接受。但对于普通大众来说,如何生活并不需要一套完整的哲学理论体系。每个人生阶段可能会有不同的甚至是截然相反的、发自本能的哲学感悟以及对哲学经验的思考。

人生的意义没有标准答案。

就目前来说,我觉得关注现实比思考未来显得更加重要——珍惜生命,珍惜当下,珍惜眼前人。

但不管是否以哲学思想来指导人生,必须要承认的是,这本书都不失为一部有趣的著作。

学哲学用哲学读后感篇四

这本书非常棒。

我是稻盛和夫的粉丝,我看了很多稻盛和夫先生的著作,并且严重认同先生的经营哲学。知和行,到我这似乎就断开了,学了不少,但能践行的却微乎其微,惭愧啊,不是真知,只能算“见过”而已。

忘记了是谁推荐的《干法》,这是阅读稻盛和夫先生的第一本书,是曹岫云先生翻译的,后来也阅读了其他人翻译稻盛和夫先生的著作,对于稻盛和夫的经营哲学的认识绝对没有曹先生到位。

我一直以为曹先生不过是个翻译家,大概对日语比较在行,没想到曹先生对阳明心学理解如此深刻,窥一斑而知全豹,看见曹先生之于国学,亦是大师级的人物。

将阳明心学与稻盛和夫的经营哲学一比较,两箱辉映,令人豁然开朗。”致良知”不就是“作为人,何为正确”?真我是心,心之本质就是良知。从心出发,方向对了,离目标就近了。

阳明心学这几年也在学习,学得头昏脑胀,一头雾水。稻盛和夫的著作也一直在学习,却收获甚少。曹先生此书,孟夏的一桶凉水,醍醐灌顶,突然惊醒,但愿这种收获会伴我终生,而不是一时之快。

学哲学用哲学读后感篇五

我认为《西方哲学史》是一部学术著作,但也是一部科普佳作。

我还记得在接触哲学之前,“哲学”这个概念似乎与我的生活相距甚远。通过高中政治课的学习,我发现“哲学是什么”这个问题有无数的答案,我最赞成“哲学是智慧之学,是一种看待这个世界的角度,是一种思维方式”。

通过阅读《西方哲学史》,我更加对此有所体会。古希腊著名哲人亚里士多德有许多论调在今人看来与事实不符,但在当时人们对这个世界认识有限的情况下,哲人们能积极去探索、辩论的浓厚学术风气却是令人欣慰的。况且亚里士多德犯下的错误并未影响其“哲学家”的名号,反而激励更多哲学家去思考。因而产生了分歧,一个新的思路产生了,一个新的“哲学体系”也就产生了。这也验证了我的想法。当然也验证了发展观中的“一切事物都是在发展的”这一观点。

在我看来,我们阅读《西方哲学史》的目的,不在于揪住前人的小辫子不放,嘲笑他们犯下的看似愚蠢的错误,而在于从先贤的曲折之路中拾取遗漏的养分。例如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就与今天的原子论非常相似。但最吸引我的还是在他之前的芝诺。

在漫威大片《复仇者联盟4》中,复仇者联盟的成员们进入量子领域从而实现时空穿越,但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到,穿越的前提是钢铁侠的“莫比尤斯环”模型实验成功了。实际上莫比尤斯环本身是一个悖论。一个环本该有两个面,但莫比尤斯环永远只有一个面,从外面进去的物体又将回到外面,这也是有关“变化”的一个悖论。同样的,芝诺提出了“运动不可能”悖论。最有趣的是“飞矢不动”——一支射向靶子的箭在任何既定的瞬间都在一个确定的空间位置上——也就是说,它是静止的或者零运动的,但零的总和不可能产生运动。这涉及到物理学中的时间与空间观念,与今天令人费解的量子力学有着共性,似乎我们也处在一个“莫比尤斯环”中,古人未能解决的难题被历史长河洗刷沉底后,又被今人淘出思考,不禁令人感慨。

既然哲学教会我们思考,那亚里士多德肯定不仅有错误理论,一定也有正确的理论。原来,他在数学逻辑上有着突出贡献。他指出定义必须用先存在于所定义事项的某种东西来表述,实际上就是讲的是与定义有关的逻辑顺序,即先有事物本身再有定义。这种认识比19世纪的数学家们领先了千年。欧拉也曾说过“我决然不是先想到行列式的运算规则才提出行列式的”。

可见接触哲学以后,我们思考问题变得客观,因为一切事物本身存在着矛盾与统一,我们不能非黑即白,对与错只是每个人各自的理解与看法。

学哲学用哲学读后感篇六

按两部分说吧,一部分涉及到马克思写这篇论文时运用的方法,另一部分是对马克思无神论的一点不成熟小意见。对于马克思具体的哲学观点就跳过吧,我自己没搞懂他在讲什么。

这两天一直在读柳立言先生一篇有关分析历史材料以及从材料中发现问题的论文。个人觉得很实用但是很无聊,因为按照“5w1h”画表格、拆分大中小问题是非常琐碎的工作,自己对技术化的学习方法本身兴趣不大。相对而言,马克思的这篇论文给我的启发比较多。

1.做学问不能“人云亦云”(这个虽然老生常谈,但做起来真的很难)。这体现在作者反对西塞罗等人所认为的“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是对德谟克利特的观点的简单剽窃”。作者认为不能仅就伊提出的“虚空”和德提出的“原子”是相同的.就直接将二者等同起来。实际上他们彼此正相反对。

3.马克思对二者的自然哲学差异的的阐述,按照“从普遍的相同中找细节差异,然后就细节差异指出他们在大轮廓方面的差别”的思路进行。作者剥茧抽丝,指出了三个差别:一则两人在“人的认识的真理性和确定性”方面观点相对,一方认为“感性世界是主观现象”,另一方认为“感性世界是客观现象”;二则二人对“科学的确定性和科学对象的真理性”的认识不同。一方主张经验的观察,另一方刚好轻视实证的科学;三则二人在“反思的形式”上也有差异。一方把必然性看做现实世界的反思形式,另一方则注重偶然性。具体到我最近写论文的感触,可能只读某一个地区的方志不太够,还需要再选一个地区比较着来读,不知道会不会有新发现。

黑格尔不是一个无神论者,他解读历史的目的是为了证明上帝的存在,所以马克思批判他。马克思认为“对不同地区宗教差异的研究能破除有神论”。我觉得这个思路要接受两个方面的质问:

学哲学用哲学读后感篇七

爱因斯坦曾说过“专家只是训练有素的狗。”这句话的用意并不在骂人,而是要提醒我们,不要只是做一个专家,还要设法透过自己的知识进一步体验到智慧。智慧也有其自身的特点,总结为两点:“完整”与“根本”。

举两个例子来说明:

许多人因生活环境从小就在责骂声中长大,形成了气质自卑,甚至认为自己的人生都是黑暗的。然而难道人生就真的只有这短短二十、三十年就可以决定了吗?林肯曾为人刷盘子,低人一等的生活非但没有让他屈服,反而激发了他的斗志,他始终没有放弃学习的信念。人只要还没有进棺材,一切都是可以改变的。要把生命视为一个整体,对任何事情成败得失的判断,都不能只看某一点,而要考量整体生命。只有完整的看待,才能够在面临挫折的时候,很快地重新振作,重新出发,以及在得意的时候知所收敛。

总的来说,培养智慧代表要超越感性的限制,慢慢在知识的范围里面奠定基础。有了基础之后就要进一步达到完整而根本的境界,而这个境界和个人主体的觉悟和体验有关。这里的觉悟是要我们放弃个人成见,去发现真理,所谓“道并行而不悖”,通往目标的道路并不是只有一条。而体验是需要人来完成的。如果光是叙述各种道理与格言,而没有自己去体验的话,到了最后还是只能在知识的迷雾中打转。当克服身体的惰性,让自己的心灵更加自由,去接受体验的时候,由体验去印证价值,那么随着生命的成长,他的经验将越来越丰富。

学哲学用哲学读后感篇八

让我想到校园恋爱,老师说,谈恋爱影响学习,其实分析下,也是挺有道理的,别说谈恋爱的人影响学习,就连路上看的人都影响学习,而且还会影响班的团结,本来在理科班的女生就很少,跟别说可以谈的。

本书并不是教我们如何追男女朋友,或者更加吸引女孩子,而是我们的爱情观。

其中爱情观的影响,其中初恋显得非常关键,可以直接影响到我们的爱情观,有好的爱情观,哪怕恋爱失败,接下来面对的依然会成功。

谈恋爱的过程,首先就会出现抛媚眼,关于对象的一举一动,会创造很多的场景,在这一系类中,可以提升我们很多本能,会让人变得更加积极,做一个积极向上的人。

我们首先要懂得对爱与被爱的区别,当我们爱一个人的时候,我们就会想着如何给予对方,人家说,被爱是幸福的,这个要看被谁爱。而女孩子对爱的态度,会选择购买化妆品,美容美甲等,从里到外打扮一番。而男的会选择如何成就一番事业,做出好的成绩,展示自我的能力。

而现在的人逐渐失去了恋爱的本能,原因很多,比如成就不够,人家怎么会看上我们呢?所以很多人就采用去关注身边的人,突然发现一个令自己心仪的女孩的时候,就会开始关注她,然后关注她的朋友,特别是身边有没有异性的朋友,确定之后,就可以从里到外地打扮一番,就让我想到那么一个故事,送人玫瑰手里余香。因为玫瑰美丽,开始审视自我,慢慢地发现自己的优点,逐渐地改变自己,让自己更加了解自己,使得身边的人爱自己,接受自我,也是陈果说的,当你成为光的时候,不管对方如何,你依然可以照亮,也就是说我们要有正能量,可以感染对方。这就是爱与被爱的'相互转化,爱让我们变得更加优秀。

因为爱是我们变得更加有激情,那么我们就要了解爱情与激情的区别。

我们看电视中,都是看着男女主角恋爱的过程,直到他们进入婚姻的殿堂,而接下来的事情呢?就很少,陈果表示:进入婚姻之后,就是两个人相互协调的过程,争论不休,再协调,还有一种就是离婚。也就是我们如何维护爱情的问题,我们经常会看到有些人有一个漂亮的伴侣,过了几天又换了另一个,使得我们羡慕不已。其实这个是他们不懂地经营爱情,就好像挖井一样,没有足够的耐心,也就是外实内虚。

这些都是激情的过程,就好像是奥运会,李宁把奥运圣火点燃的过程,而爱情却是如何让火燃烧地更久。

那我们如何让爱走得更久呢?我们都知道人是会越来越老的,那么如何让此变得更加有价值呢?那就是我们一起成长,在内在的修养,有一天可以告诉大家,我过得很幸福,时间过得很充裕,因为爱,我们更懂得珍惜,奋斗,追求的意义,也就是说如何把有意义的是做得有意思,把有意思的事做得有意义。

好的爱情就是让我们通过爱,发现对方,关注对方,帮助对方,无私地付出,从而得到幸福,发现自我,让自己爱上自我,让自己变得更加自信,从而让身边的人爱我们,从而产生爱的火花。

学哲学用哲学读后感篇九

“人当用理性反省经验的时候,才是真正清醒的时刻”。不过,理性思考有时候是很困难的,生活中的许多问题真的是剪不断,理还乱,也经常因此,一句“明天再说吧!”到最后干脆不想,就是因为实在想不清楚,不知道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复杂的事情发生。

看书到这里,我想,这不正是阻碍我们进步的重要原因之一吗?我想学习哲学,应该学会用哲学性的思维,来思考这些事,才能更快的解开这些迷雾。

书中有一段话我很喜欢,也在此摘录下来,做为对自己的勉励吧!

精彩语录:

“当真正用理性思考经验之后,就能知道自己应该如何做,知道哪一种人生更为理想,也更适合自己。理想代表针对未来,哲学的思考就是要让人能够在过去、现在、未来三个时间向度中连贯起来,让自己的生命不再只是活在当下那片片断断,刹那生灭的过程中而已。”

一个人的生命里不同阶段会有不同体验。经过某些磨难或是考验,觉得生命不像以前那么乐观,就会悲观,所以人会有乐观、悲观各种不同的想法。

学哲学用哲学读后感篇十

从前哲学给我的感觉就是太过于深奥,使人太难以理解。小学的时候就经常听老师说过“人生观”、“世界观”等一些哲学里的术语。可是当时我们并没有真正的了解什么是人生观、世界观。慢慢的到了中学我们开始接触到了政治课,当时政治了给我的感觉就是太过于深奥,让人感觉很难理解,有事书中的一句话都要反反复复思考好几遍才能够知道它到底是什么意思。

看了《大众哲学》我才真正的了解到其实哲学并没有我们相像中的那么深奥,它就在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中。正如这本书所说“哲学就在人的生活中,每人都有他自己的哲学,本没有什么神秘的,不过因为多数的哲学家都是用高深的词句来谈哲理,所以使一般人反糊涂起来,以为哲学太艰深难解了,没有方法可以和它接近。这种错误的观念,似不能不说是由过去谈哲学的人所造成的。”他说哲学之所以显得高深,是因为哲学家们故意这样表现,我觉得他说得很有道理,也许很多哲学家都是为了表现出自己的水平有多高就故意用高深的词句来谈哲理,使一般人很难以理解,这样自然就会感觉哲学很深奥了。

《大众哲学》也称《哲学讲话》,是艾思奇在20世纪30年代为通俗宣传马克思主义哲学而写的优秀著作。我觉得这本书最大的特点就是用最通俗的笔法,运用日常谈话的体裁,融化专门的理论,从一件件现实生活中常遇到的事和一句句日常用语中引申出高深的哲学知识。这样使人很易懂,使大众的读者不必费很大气力就能够接受。例如作者在关于唯心主义的议论中,主观唯心主义的“世界由我心生”,竟然推导出:“父母也是我心生的,不存在的,我也是我心生的”,其荒谬性显而易见!以前教科书只教给我们唯心是错误的,但是为何错误?曾听说唯心主义最后都会导向宗教,其原因何在?现在我找到了答案。

哲学不仅是为了看清世界,更是为了改变世界,在改变中更好的看清世界,所以哲学和其他科学一样是发展的科学。可是中国有个可怕的倾向,就是把什么都形式化,如政治课。其创新从何谈起?尤其是哲学。我从前非常讨厌政治课,因为教条式的背诵是我最讨厌的事,可是后来后来在生活中我对哲学有了深深的体会,有了对哲学的思考,从而有了困惑,从而有了学习哲学的欲望。我始终认为学习就是学会思考,我希望中国多一些思考者,实干家,少一些形式主义者。

这本书收到许多读者的好评,我认为其原因第一是因为他所传播的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辩证唯物主义。科学的世界观是历史观的前提,世界观和历史观是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前提,它把青年引向进步、引向革命是顺理成章的。其次是因为这本书适应了当时革命的需要,即适应了青年们在外有强敌侵略、内有激烈斗争的条件下,迫切要求科学思想的指导的需要。只有马克思主义哲学才能担当起这一任务。第三是因为这本书的学风与文风对青年产生了强烈的吸引力,使他们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心悦诚服,愿意以它指导自己的行动。这本书的风格同艾思奇同志的为人治学十分相似。它坚持摆事实、讲道理的学风,以理服人而不是以势压人;书中提供了大量日常生活中和科学中的生动活泼的材料并加以深入浅出的分析论证,而不是板着面孔,专门从事抽象的思辨与演绎;语言和概念通俗易懂,而不是深奥晦涩。

看了这本书我不仅初步知道了什么是哲学,而且它引导我倾向进步,并进一步倾向革命,倾向马克思主义。

此书通俗易懂,每个高深的哲学知识都是从一件件现实生活中常遇到的事和一句句日常用语中引申出来的,但其又不失哲学的根本,很适合作为哲学的入门书。

相关范文推荐

    2023年蜻蜓眼香水读后感(大全5篇)

    很多人在看完电影或者活动之后都喜欢写一些读后感,这样能够让我们对这些电影和活动有着更加深刻的内容感悟。如何才能写出一篇让人动容的读后感文章呢?接下来我就给大家介

    雷锋日记读后感(模板9篇)

    认真品味一部作品后,大家一定收获不少吧,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读后感吧。这时候最关键的读后感不能忘了。那要怎么写好读后感呢?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优秀的读后感文章怎么

    最新芳华读后感 严歌苓芳华读后感芳华落尽(优质5篇)

    当品味完一部作品后,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吧,让我们好好写份读后感,把你的收获感想写下来吧。读后感对于我们来说是非常有帮助的,那么我们该如何写好一篇读后感

    桥这一课的读后感(通用7篇)

    当观看完一部作品后,一定有不少感悟吧,这时候十分有必须要写一篇读后感了!这时候最关键的读后感不能忘了。那要怎么写好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带来的优秀读后感范文,希望

    2023年每章的读后感 围城每章读后感(通用6篇)

    很多人在看完电影或者活动之后都喜欢写一些读后感,这样能够让我们对这些电影和活动有着更加深刻的内容感悟。可是读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读后

    2023年饥饿读后感(优秀5篇)

    读后感,就是看了一部影片,连续剧或参观展览等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读后感对于我们来说是非常有帮助的,那么我们该如何写好一篇读后感呢?下面是我给大

    读后感理由 读后感随写读后感(汇总6篇)

    当认真看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吧,是时候写一篇读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那么该如何才能够写好一篇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读后感精彩范文,希望对

    最新再见吧黑格尔读后感(优秀5篇)

    当看完一部影视作品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吧,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读后感了。如何才能写出一篇让人动容的读后感文章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读后感

    最新苏武牧羊读后感诗歌(模板5篇)

    当认真看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吧,是时候写一篇读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什么样的读后感才能对得起这个作品所表达的含义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读后感的

    最新巴金写的月读后感(通用8篇)

    “读后感”的“感”是因“读”而引起的。“读”是“感”的基础。走马观花地读,可能连原作讲的什么都没有掌握,哪能有“感”?读得肤浅,当然也感得不深。只有读得认真,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