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初一第二次月考总结 第二次月考总结教师(汇总5篇)

时间:2023-10-04 作者:FS文字使者最新初一第二次月考总结 第二次月考总结教师(汇总5篇)

总结的选材不能求全贪多、主次不分,要根据实际情况和总结的目的,把那些既能显示本单位、本地区特点,又有一定普遍性的材料作为重点选用,写得详细、具体。怎样写总结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总结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总结书优秀范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

初一第二次月考总结篇一

月考成绩出来后,总体感觉很不理想,具体原因如下:

1、对教材知识不够熟悉,对各种公式记得不牢。

2、平时练习太少,做题不多,对各种题型的解题方法没有掌握。

3、英语词汇量太少,考试中对英语阅读理解不能读懂意思,所做题目几乎靠猜。

4、数学运算能力不够,计算速度太慢。

对于一个体育生而言,离二本线还有很大一段距离,主要是因为自己信心不够,加上基础太差,厌学情绪较浓。自从听了本年级的三位优秀学生介绍学习方法后,再加上班主任的及时鼓励,后一段时间应注意以下几点:

1、树立信心,找回失落的理想,重树个人形象。

2、抓紧时间,认真看书,多背定理、定义和公式。勤学好问,多向班上成绩好的同学请教。

3、上课认真听讲,不打瞌睡,不搞小动作,不玩手机,不讲小话。

4、多做练习,认真完成作业(独立)。

5、遵守校纪校规,不随意请假,力争在下一次月考中自己与自己相比,总分力争多20分。

初一第二次月考总结篇二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第二次月考已结束。月考总结会,为的是发现自己的不足,不断地完善自我。总结经验,分析原因,查漏补缺,振奋精神,促使同学们加快发展,更快地提高成绩,争取教育教学工作有新突破。

本次考试结束后,我听到了同学们无尽的抱怨:一些会做的题,要么条件看错了,公式写错了;要么字母写反了,数字运算错误,该得分的因为不该发生的错误而丢分。所以,考试中不怕某一道题没有做,最怕每道题都有错。什么是不简单?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什么是不平凡?能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细节也是一种创新,创造不一定得轰轰烈烈,惊天动地。工作中的细节调整同样是一种创造。”

学习中拥有一定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健康的身心状态,往往比学习实力更为重要。因为保持良好的心态才使他们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有同学反映的.头昏脑胀、疲惫乏力、注意力难以集中、复习效率下降等现象都是由于开夜车、搞疲劳战引起的。因此,必须保证基本的睡眠。同学们应充分利用早上美好的时光!埋头苦干刻苦学习,踏踏实实地做好每一道题,认认真真地对待每一天,就一定能将压力转化为学习的动力,创造出骄人的成绩。

第一、理智分析情境,正确对待外界的压力。每个人在考试后,尤其是一些大的考试后,许多同学会面对外界多方面的压力,这些压力主要来源于父母、老师等等,尤其是许多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再加上社会上成年人之间拿孩子的成绩进行比较,因此父母对子女的期望值普遍较高。当你没有达到他们的期望值时,你可以先分析一下:自己是否刻苦努力了,是否尽自己的全力了,如果已竭尽全力但仍无达到父母的要求,就不必再过多地责备自己,你不妨可这样思考:只要我尽力了,我的心里就是坦然的。

第二、理智分析试卷,正确对待考试成绩。无论考的成绩如何,都要对各门试卷进行认真的分析与思考。对答的好的题目,应写出自己是如何理解运用所学知识的;答错了,要找出原因,错在那里,为什么错?以有利于今后改正。任何一次考试成绩都不是人生最后一次考试成绩,我们的每一次成绩都是为了下一次取得更好的成绩。

第三、分析、总结平时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考试后可结合试卷,对自己平时的复习目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进行分析。仔细想想,目前,自己的优势是什么,劣势又是什么?因为什么而赢,又输在哪里?你是否明确的告诉自己,我想要什么,我下一阶段的目标是什么?你是否已找准了自己的位置。做到胜不骄败不馁。

第四、正视现实。如果这次考试失败,无论你再伤心、再痛苦、再后悔,它都已经成为现实,因此,你就应该勇敢地正视现实、面对现实,并想法去接受它、适应它。分析原因,对症下药。重要的是在以后的考试中能够吸取经验和教训。第五、制订可行的计划。“亡羊补牢,为时不晚。”调整好心态后,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制订一个可行的计划,安排好下一阶段的学习和生活,从而增强学习、考试的信心。经过我们努力,这个目标就会实现。

タ际跃褪蔷赫,竞争的直接结果是分数,是名次。月考以后很快就要进行期末考试。对于刚经历了月考的我们来说,期末考试内容是相对比较全面的练习机会。我要奋发向上,不甘落后。带领同学们勤奋学习,认真复习,争取让学生都能进步,收获更完美的人格!

初一第二次月考总结篇三

各位老师下午好,在这里向大家通报一下本次月考的一些情况,并对考试反映出来的一些问题谈一点个人的看法,不妥之处,还望商酌。

本次月考,参加考试的总人数为1000人,其中文科351人,理科649人。

语文、数学、英语三个学科在试卷结构、考试时间按高考进行;综合学科由于考虑到平时月考需要适当增大容量,在考试时间上增加了30分钟,每科采用百分制;分值上文、理科总分均为750分,难度系数要求设置为0.55±0.05 。

高二月考各科时间、分值、难度系数要求:

难度系数:0.55±0.05

2、下面通报一下两次月考各科试卷的命题质量情况

1

对于两次月考,我们对命题依据、考试时间、分值、难度、制卷标准等都做了详细要求和说明。从两次月考来看,命题环节主要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有些学科命题的随意性大,不能客观呈现高考考纲考点要求和本校学情,二是有些学科不能按要求控制试卷难度系数,波动较大。

高二两次月考试卷难度值:

文科

理科

我们的校内考试,除了要能反应高考学情外,还需要考虑我校学生情况,大家知道,由于客观原因,我校与一、二中相比,尖子学段学生较少,低端学生相对数较大,我们还需要树立这部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信心,因此建议月考每科的难度系数一般在0.55±0.05左右,这个难度系数略大于贵州省各年高考的难度系数。可以看出,有些学科在把握试卷难度的能力方面是有一定问题的,至少没有认真研究我们学生情况。从上表看出,数学(理)、政治、生物三个学科的难度值比较稳定,命题质量相对较好。

我校月考高二难度系数为什么控制在0.55±0.05左右?这里作一个说明。

2

近三年来贵州省高考各学科的难度值:

1、本届学生学习水平情况

2012届是我校历年高考录取人数最多的一届。下面我们以2012届的同期月考和它们高考录取情况为参考基数,对比分析一下本届学生的总体水平情况。

2012届—2017届同期月考情况对比表:

假设2017年贵州高考录取情况不发生太大变化,本届学生高考估计二本上线人数可达577人,比2012届多28人,但本届参考学生比2012届多50人,从这次月考的对比来看,本届学生总体水平接近于2012届。

2、本届学生成绩分布特点

第二次月考学生成绩分布图:

从本次月考成绩分布情况来看,本届学生有以下特点: (1)质量重心仍然偏低,尖子学段学生苗子不容乐观。

(2)成绩分布状态很不乐观,其分布图不是纺锤形,而是上小下大的大葫芦形,文科稍好一些,理科更为突出。这说明了总体上本届底端学生相对数仍然较大,这就是总体学情,当然,平行班和实验班单独统计的话,各班是有区别的。希望我们的老师在教学中要能根据自己的学生情况,定位和把握上好教学的标高。

这次月考的统计数据已经发到每位老师邮箱,包括平均分差统计值。

(文科)两次月考各班级、各学科平均分差统计表:

(理科)两次月考各班级、各学科平均分差进退情况:

从统计结果可以看出,班级中,1、5、8、12班呈总体上升态势,

月考工作存在的问题:从各年级两次月考来看,月考工作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一头一尾工作做得不好,一头是某些学科命题质量不高,一尾是考完后有的备课组没有及时总结反思,导致月考的实效性较差。请各备课组长在今后的备课组活动中切实组织做好每次月考的评卷和质量分析工作,试卷评价人考后要认真做好试卷分析,在备课组活动上进行主题发言,每位老师对自己所教班级在考试中反映出来的问题,要抽点时间进行反思,要有解决问题的思路和策略。微机组要及时做好考试结果的统计工作,备课组长作为评卷组织人要督促本组评卷教师按时完成评卷。

另外,请老师们把握好教学环节中的一些关键节点,注意教学进度要求,花点时间详细研究一下高考考纲、考点,对各知识点的高考要求要做到心中有数。对教辅资料上例题、习题的处理要找到本班学情和考点的结合点,要有一定的选择性,不求一步到位、面面俱到,这样才能缓解课时不够、资料讲不走、进度赶不上的问题。

各位老师,从分科的那天开始,我们就步入了高考的轨道。我们强调4-1=0,教学中需要加强协作;我们强调策略,教学中要注重学生应试能力的培养。预祝2017届在未来的高考中取得理想的成绩。谢谢大家!

撰稿:李燕平 2017年11月12日

本月5日、6日进行了高二年级第二次月考,结合命题情况、学生答题及得分情况、各备课组反馈出的教学中和考试中存在的问题,还有年级考试成绩的分析,现对本次考试进行分析总结:

一、试题命题情况

本次考试9个学科中只有政治和地理为我校教师命题,其他7个学科是由大城一中命题,大部分试题命题进度适宜、结构合理、难度适中,对学生所学相关课程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行了考查。但也有不尽人意之处:

1、大城一中的命题格式不够规范统一,同时还存在着题号不衔接、缺少选项、试题错误、答题纸不规范等问题,这些都给学生的答题和教师的阅卷、讲评带来一定的困扰。

2、语文学科的命题过于老化,内容与新课程改革不相符合;英语没有听力;物理试题偏难;生物试题缺少选项,错误较多;历史试题过于简单,且与高考方向有所偏离、知识点重复出现、理解深化知识的考查少,死记硬背的知识考查多,且题量偏少、学生在考场上空余时间过长。

3、由于进度上的差别,由大城一中命题的学科中有个别学科的个别知识点没有进行考查。

三、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对学生的知识掌握要求、落实不够到位。

2、教师的主导作用在教学中体现的不够明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不突出,课堂教学中还存在着教师的讲解代替学生的思考,教师的评论代替学生的讨论等不科学的现象。

3、对学生的学科思维引导还不够到位,没有形成学科知识体系,对学科的学习方法和解题规律掌握不到位。

四、改进措施

1、平时加强巩固,多进行测验,强化滚动训练,加大对作业的检查力度等。

2、加强教研、听课、备课,尤其是集体备课,缩短班级成绩分数差距。

3、多学习,尤其是多项兄弟学校学习,多与其他学校沟通,准确掌握高考的方向。

4、文科教学要多多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理科教学要准确把握课标的要求,适当调整不同层次班级的难度和进度等。

5、加强学生的答题规范教育和训练,减少考试中的非智力因素失分。

6、加强学生的思维规律、学习方法、答题方法的指导。

初一第二次月考总结篇四

本次试卷是九b物理组出题,考试范围是第二册物理前两章内容的一少部分,重点是第十四章这部分内容,中考要求层次是重点,本次试卷也是按中考的.要求命题,部分超出中考要求,作图题要求太高,比较难做。

50分以上642人,约占33%;43分以上1046人,约占54%;其中xxx等老师带的班级成绩突出,平均分较高,这些说的老师的教学生的学习方法对头,应继续努力,保持良好发展势头。7班8班几乎没有差距,平均分仅差0.3分。

连图、作图存在问题,失分较多,本身就是难点,加上要求动手做的太多,改卷又太严。学习练得太少。不安要求作图等。

下面的教学中,对学生书面作业的要求提高,特训是字体,公式,解题的格式,规范作图,开展学习对抗、每日一练等。

初一第二次月考总结篇五

1、试题的难易程度:属于中等题型。多数试题来源于资料的练习题的变形题,30%题型来源于课本作业二题和近几年的高考题,所以总体题型常规题型多,注重考察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试题比例分配:6基础题):3(综合题):1(能力题)

2、试题考察范围:单元过关复习内容有:《牛顿运动定律》、《曲线运动万有引力定律》《机械能》。

3、试题模式:完全遵循高考试卷模型。分值120分,题型分为选择题(56分)、填空题(16分)、计算题(48分)。

4、试题特点:

(1)重视“双基”,不回避成题。

(2)注重主干知识的考查,力求联系实际和变化。

(3)突出了对复杂的物理过程、重要物理知识和方法的考查。

(4)注重理解能力理解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的确切含义,理解物理规律的适用条件,以及它们在简单情况下的应用;能够清楚地认识概念和规律的表达形式(包括文字表述和数学表达)。

(5)注重推理能力能够根据已知的知识和物理事实、条件,对物理问题进行逻辑推理和论证,得出正确的结论或做出正确的判断,并能把推理过程正确地表达出来。

(6)注重分析综合能力,弄清其中的物理状态、物理过程和物理情境,找出其中起重要作用的因素及有关条件;能够理论联系实际,运用物理知识综合解决所遇到的问题。

二成绩汇总,比较及分析

1、平行班级比较:

2、成绩分析:

1测试暴露出的最大问题是学生课后巩固率不够,学习不够踏实,“眼高手低”,对复习过的知识不能及时整理,缺乏主动钻研和思考的精神。

2、基础知识掌握不够牢固。表现为概念理解诶不透彻、不全面,公式记错、公式混淆,数学运算能力差。

3、学生做题步骤不规范,书写混乱,不简洁明了。

4、实验基本技能差。表现数值计算不准确,不会处理实验数据及简单的误差分析。

5、解能力题欠缺。表现为不会审题、做题粗心、不注意细节、不会应用所学定律公式解决具体的问题,不会分析物理过程。

6、解题的切入点找不准,解题思路混乱、甚至思路错误,例如计算题第二题,第三题就暴露出这种问题。普通班学生计算题空白卷较多,厌学物理情绪高,两级分化严重。

三、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教师方面)

1、复习中对普通班学生的起点偏高,学情摸的不准,基础知识的回顾,教材的回归,都做的不太到位。

2、教师对多数学生平时督促、检查力度不够。这样使得一部分学习习惯差、学习主动性不够的学生,形成懒惰的思想,刻苦钻研的精神不够,从而开始出现厌学、弃学的情绪。表现在平时上课睡觉学生比较多。

3、教师对以复习过的知识引导学士巩固不及时,由于为了赶复习进度,没有给学士多余的时间进行总结、反馈,使学生没有形成系统、框架的知识体系,导致学生只会解一步综合题,很难完整的解出全部的大题。

4、不明显,使得弱科生,近线生这部分学生遗留的问题越来越多,影响教学成绩,也影响这部分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和情绪。

四、今后的应对措施

1、切实抓好“双基”,夯实基础。要保证所有学生在复习中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在基础、常规问题上不丢分。要强化目标意识和反馈意识,有效的安排每节课的技能训练,练习不宜过难、过综合(尤其普通班)。

2、根据学情合理定位教学与复习的起点与高度。制定切合实际的教学目标与学习要求,降低起点,小步走,重点抓好基础题和中档题的训练。对前面复习过的力学部分要在周测中适当再现,以期提高复习效率。

3、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确定复习重点、高考的热点。在中学物理中常见的典型模型是近几年高考物理试题中的老常客,如导体棒在磁场中的匀加速运动;与两面平行玻璃砖有关的光学问题;正常运行的卫星受扰后轨道迁移问题;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运动;动量与能量的综合;玻尔模型;特别是弹簧问题。

4、注重实验教学,加强对学生实验基本技能的培养和训练。了解实验中基本仪器的使用方法、读数要求,在此基础上把实验题当成理论题进行分析研究。对于基本仪器的使用和读数方法,要烂熟于心。对于教材中的演示实验、分组实验、研究性实验等要从实验原理上着手分析。对于新颖的设计性实验,要多从实验原理和实验方法上去分析思考。

5、加强学生解题规范性、基本技巧、基本方法的训练。在考试中发现的简单问题立刻在接下来的课间练习中专门训练。

6、再次确定近线生、弱科生的具体名单,给他们下达具体的辅导任务、明确检查时间等。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