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李白赠孟浩然赏析(实用8篇)

时间:2024-01-22 作者:储xy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李白赠孟浩然赏析篇一

本诗大致写在李白寓居湖北安陆时期(727-736),此时他常往来于襄汉一带,与比他长十二岁的孟浩然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诗的风格自然飘逸,描绘了孟浩然风流儒雅的形象,同时也抒发了李白与他思想感情上的共鸣。

李白的律诗,不屑为格律所拘束,而是追求古体的自然流走之势,直抒胸臆,透出一股飘逸之气。前人称“太白于律,犹为古诗之遗,情深而词显,又出乎自然,要其旨趣所归,开郁宣滞,特于风骚为近焉。”(《李诗纬》)《赠孟浩然》这首诗就有这样的特色。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首联是说,我敬重孟先生,他为人高尚风流倜傥闻名天下。首联即点题,开门见山,抒发了对孟浩然的钦敬爱慕之情。一个“爱”字是贯穿全诗的抒情主线。“风流”指浩然潇洒情愿的风度人品和超然不凡的文学才华。这一联提纲挈领,总摄全诗。到底如何风流,就要看中间两联的笔墨了。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颔联是说,少年时鄙视功名不爱官冕车马,高龄白首又归隐山林摒弃尘杂。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颈联是说,明月夜常常因酒醉得非凡高雅,他不事君王迷恋花草胸怀豁达。诗中用典,融化自然。“中圣”用曹魏时徐邈的故事,他喜欢喝酒,将清酒叫作圣人,浊酒叫作贤人,“中圣”就是喝醉酒的意思,与“事君”构成巧妙的对偶。

中二联好似一幅高人隐逸图,勾勒出一个高卧林泉、风流自赏的诗人形象。“红颜”对“白首”,概括了从少壮到晚岁的生涯。一边是达官贵人的车马冠服,一边是高人隐士的松风白云,浩然宁弃仕途而去隐遁。通过这一弃一取的对比,突出了他的高风亮节。如果说颔联是从总的方面写他的生平,那么颈联则只是从横的方面写他的隐居生活。在皓月当空的清宵,他把酒临风,往往至于沉醉。有时则于繁花丛中,流连忘返。颔联采取由反而正的写法,即由弃而取;颈联则自正及反,由隐居写到不事君:纵横正反,笔姿灵活。这二联是在形象描写中蕴含敬爱之情。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尾联是说,高山似的品格怎么能够仰望着他?只在此拜揖他芬芳的道德光华!尾联又回到直接抒情,感情进一步升华。孟浩然不慕荣利,自甘淡泊的品格已经写得如此充分,在此基础上将抒情加深加浓,推向高潮,就十分自然,如水到渠成。仰望高山的形象使敬慕之情具体化了,但这座山太巍峨了,因而有“安可仰”之叹,只能在此向他纯洁芳馨的品格拜揖。这样写比一般的写仰望又翻进一层,是更高意义上的崇拜,诗就在这样的赞语中结束。

这首诗在语言上有自然古朴的特色。首联看似平常,它以一种舒展的唱叹语来表达诗人的敬慕之情,自有一种格调高古,飘逸之致的风神,尾联也具有同样的风调。颔联由“红颜”写到“白首,像流水淌泻,”其中运用“互体”,耐人寻味:“弃轩冕”、“卧松云”是一个事情的两个方面。这样写,在自然流走之中又增加了摇曳错落之美。

整个诗的结构采用抒情——描写——抒情的方式。开头提出“吾爱”之意,自然过渡到描写,揭示出“可爱”之处,最后归结到“敬爱”。以感情的自然流淌结撰成篇,所以像行云流水般舒卷自如,表现出诗人率真自然的感情。

李白赠孟浩然赏析篇二

【诗句】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出处】唐·李白《赠孟浩然》

【译注1】“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在皓月当空的夜晚,他常常频频饮酒以至沉醉,每每迷恋繁花以至流连忘返。“中圣”与“事君”构成对照,体现了孟浩然屏弃仕途,不为庸君效力,隐逸超俗的高风亮节。注:中圣,古时酒徒把清酒叫圣人,浊酒叫贤人,中圣就是中酒(喝醉了)的隐语。

【译注2】“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孟浩然的高尚品格如同巍峨的高山,怎么能仰望到它的顶峰,我们只能徒怀敬羡他美德之情。李白化用《诗经》典故以“高山”、“清芬”比喻借代,极言孟浩然高洁品格的不可企及,抒发了作者对孟浩然不慕功名富贵的高风亮节的高度礼赞之情。注:高山句,《诗经·小雅》:“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这里借喻孟浩然品格。揖,作揖,表示敬仰。清芬,以特征代品格。

【全诗】《赠孟浩然》。[唐]。李白。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赏析】孟浩然是与王维并称的唐代著名诗人,有不少描写山水田园的佳作。其实,他是颇有用世之心的,在《临洞庭上张丞相》诗中曾发出过“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的慨叹。但是,他品性高洁,不愿曲奉权贵,故长期隐居家园,以布衣终老。《新唐书·文艺传》关于孟浩然是这样记载的:“隐鹿门山。年四十乃游京师。张九龄、王维雅称道之。维私邀入内署,俄而玄宗至……帝问其诗,浩然再拜,自诵所为。至‘不才明主弃’之句,帝曰:‘卿不求仕,而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因放还。采访使韩朝宗约浩然偕至京师,欲荐诸朝。会故人至,剧饮欢甚。或曰:‘君与韩公有期。’浩然叱曰:‘业已饮,遑恤他!’卒不赴。朝宗怒,辞行,浩然不悔也。”比浩然年轻十二岁的李白,对“孟夫子”这种孤高耿介的人格深为叹赏。孟浩然归隐故乡襄阳,寓居安陆(今属湖北)的李白与之过从甚密。《赠孟浩然》一诗大致作于这个时期(唐玄宗开元后期),它抒发了李白对自己衷心钦敬的朋友不胜仰慕的一片深情。本诗以赋的手法落墨,首联“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颇具散文调,是全诗的总纲,开门见山地揭示了题旨。“吾”之“爱”与孟之“风流”对举而出,体现了诗人在思想感情上与好友的共鸣。浩然之“风流”蕴含着丰富的内容,兼德与才而言,是他那潇洒的风神、高洁的品格和非凡的创作成就的综合写照。这种“闻”于天下、令人艳羡的“风流”,不能不激发起诗人由衷的爱戴之情。而这种纯真的深挚的爱戴在诗的开头喷涌而出,便一发而不可收,流注通篇,使本诗成为一首情意盎然、情味深长、情致动人的佳作。孟浩然之“风流”,令诗人如此钟爱,如此倾倒,那么,它的核心内涵是什么呢?颔联云:“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红颜”指青春健美的容颜,它与“白首”相对,标示着孟浩然由青年到老年的漫长的人生旅途。“轩冕”是借以指代高官的,当时大夫以上的官员方可乘轩服冕。“松云”指的是悠游山林的隐居生活。“弃轩冕”而“卧松云”,鲜明地反映出孟浩然不受荣华富贵诱惑、安于淡泊恬静生活的人生态度。这正是“风流”的主要含意之所在,也是诗人与浩然结下深厚情谊的思想基础。

这一联里,“弃”字和“卧”字十分引人注目,前者显示出浩然对禄利荣名不屑一顾的情态和弃绝仕进之想的坚定信念,后者则精妙地勾画出友人高卧林泉、悠然自得的神貌。通过一弃一取的对比,此联突出了浩然人格之可贵,也让读者窥见诗人自身不甘摧眉折腰、宁愿隐逸山林的高尚的精神境界。李白与浩然的心灵是相通的,他象浩然一样月下醉酒,一样迷恋山林,一样傲岸不屈。于是,颈联生动地写出了友人与自己所共有的生活体验:“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就阐述的内容而言,这是颔联的延伸;但从描写的角度看,则与颔联有明显的不同。颔联概叙了浩然由“红颜”至“白发”的经历,有很长的时间跨度;而颈联则截取生活的片段,着意刻划友人逍遥自在的情态和傲骨铮铮的气质。“中圣”亦即中酒,喝醉的意思。据《三国志·魏志·徐邈传》载,尚书郎徐邈饮酒沉醉,校事赵达前来问事,徐邈回答说:“中圣人。”赵达讲给曹操听,曹操大怒,鲜于辅在旁解释道:“平日醉客谓酒清者为圣人,浊者为贤人。”自然,李白引“中圣”一语入诗中,有双关的意味,既作饮酒至醉的隐语,又包含着对浩然高洁品格的赞扬。至于“不事君”三字,比“弃轩冕”说得更明白直露,道出了封建社会里不满现状的正直文人洁身自爱的秉性和拒绝与统治者合作的不妥协精神。在对孟浩然的“风流”作了淋漓尽致的描写之后,诗人进一步抒发了自己对友人的无限景仰,尾联云:“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在李白的心目中,宁“弃轩冕”,不愿“事君”的孟浩然,其形象似高山一般巍峨,令人肃然起敬。《诗经·小雅·车?》云:“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李白十分自然地化用《诗经》的成句,形象地表达自己发自肺腑的崇敬之情,用典如盐溶水中,不见痕迹。对孟浩然清美芬芳的品格和名声的颂扬,无疑蕴含着效仿友人的意味,表明了作者的心迹。这种借他人他事以抒写自家怀抱的手法,在李白的诗作中是屡见不鲜的。尾联与首联均为直抒胸臆之笔,但诗人选择了“高山”、“清芬”这样的词语,与中二联的“松云”、“醉月”和“迷花”同以形象的魅力构建出生动完整的艺术境界。本诗虽为律体,却有古诗的风味,气势充沛,语言素朴,格调高古,即使是对仗,亦如行云流水般的自然。为作者所挚爱的“孟夫子”的“风流”,纯以形象的笔墨加以描绘,展现出一幅高士隐居山林、风致飘逸的动人画卷。作者浓烈的情感以其劲健奔放的流走贯穿全篇,故本诗无刻意雕琢之态,而有一气呵成之势,开阖随意,舒卷自如,首尾呼应,结构严谨,不求工而工,堪称“天然去雕饰”的艺术精品。

李白赠孟浩然赏析篇三

孟夫子:指孟浩然。夫子,一般的尊称。

风流:古人以风流赞美文人,主要是指有文采,善词章,风度潇洒,不钻营苟且等。王士源《孟浩然集序》说孟“骨貌淑清,风神散朗,救患释纷,以立义表。灌蔬艺竹,以全高尚。”

红颜句:意谓从青年时代起就对轩冕荣华(仕宦)不感兴趣。

白首:白头,指老年。

醉月句:月下醉饮。中圣:“中圣人”的简称,即醉酒。曹魏时徐邈喜欢喝酒,称酒清者为圣人,酒浊者为贤人。中:读去声,动词,“中暑”、“中毒”之“中”,此为饮清酒而醉,故曰中圣。

迷花:迷恋花草,此指陶醉于自然美景。事君:侍奉皇帝。

高山:言孟品格高尚,令人敬仰。

徒此揖清芬:只有在此向您清高的人品致敬了。

李白赠孟浩然赏析篇四

故人不可见,汉水日东流。

借问襄阳老,江山空蔡州。

老朋友我再也见不到了,汉水滔滔仍然日夜东流。

请问襄阳遗老今在何方?江山依旧何人再游蔡州?

孟浩然:唐代著名诗人,王维的好友。襄州襄阳(今属湖北)人。与王维同是盛唐山水田园派的代表,并称“王孟”。

故人:老朋友。《庄子·山木》:“夫子出于山,舍于故人之家。”此诗指孟浩然。

汉水:中国中部的一条河,长江最长支流,发源于陕西南部米仓山,流经陕西南部及湖北,在武汉入长江,全长1532公里。

借问:请问。《宋书·萧惠开传》:“虑兴宗不能诣己,戒勒部下:‘蔡会稽部伍若借问,慎不得答。’”襄阳老:此处指孟浩然。

江山:江河山岳。《庄子·山木》:“彼其道远而险,又有江山,我无舟车,奈何?”空:空寂无人。蔡州:一作“蔡洲”。这里泛指孟浩然故乡一带。《全唐诗》诗后有一注曰:“岘山东南一里有蔡洲,蔡瑁居之故云。”

此诗题注:“时为殿中侍御史,知南选,至襄阳有作。”据此可知此诗作于唐玄宗开元二十九年(741年)。王维于当年以殿中侍御史知南选,开元二十九年春到襄阳时孟浩然已死,所以王维作此诗哭悼。

作者与孟浩然是老朋友了,如今老朋友永远离去了,因此诗一开头就说“故人不可见”。这是直抒胸臆,直抒对故人长逝的哀悼之意。对于老朋友的去世,作者无限悲痛,站在汉水边上,望着滔滔江水东流不胜悲伤。这第二句“汉水日东流”是借景抒情,借汉水日夜奔流不息抒发老朋友一去不复返,也是比喻自己的哀痛与思念之情就像东流之水绵绵不绝。“借问襄阳老,江山空蔡州“两句,兼具直抒胸臆和借景抒情两种手法。上句可看作即景之语,下句景中含情,江山,景象广阔,著一“空”字,显示出物是人非人去楼空的无限感慨和遗憾,借此表达了作者对老朋友的无限思念。直抒胸臆和借景抒情手法并用,使诗篇直中有曲,语短情深。故人长逝,悼惜深情与凄怆涕泪,随诗行奔迸而出。朋友已矣,如江水东流,唯能追寻遗踪以寄哀思。

王孟为知交,王维是深知孟浩然的情意的。孟浩然在《与诸子登岘山》中有“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之句,正是王维这首诗所寄托的感慨。

王维这首诗并无华辞丽藻,其动人心魄处全在于情深。诚如明末清初黄宗羲所言:“情者,可以贯金石,动鬼神。”

李白赠孟浩然赏析篇五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1.黄鹤楼:故址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蛇山的黄鹄矶上,传说有神仙在此乘黄鹤而去,故称黄鹤楼。

2.孟浩然:李白的朋友。

3.之:往。

4.广陵:即扬州。

5.故人:老朋友,这里指孟浩然。

6.烟花:指艳丽的春景。

7.尽:消失。

8.唯见:只见。

9.天际:天边。

这是一首送别诗。孟浩然从湖北到广陵去,李白在黄鹤楼给他送行,作了这首诗时间应当在李白出蜀漫游以后。李白从27岁到35岁的将近十年之间,虽然也到处漫游,但却比较固定的居住在今湖北安陆境外,这时,他认识了当时著名的诗人孟浩然,孟浩然比他大11岁,本是襄阳(今属湖北省)人,隐居鹿山门,常在吴、越、湘、闽等地漫游。这时他正想出游吴、越一带,两位大诗人在黄鹤楼分别,留下著名诗篇。诗题中“之广陵”的“之”就是至的意思。

诗中的第一句“故人西辞黄鹤楼”意思是老朋友要告别黄鹤楼向东远行了。因为黄鹤楼在广陵之西,所以说西辞那么去的地方也就必然是在东面了,接着第二句“烟花三月下扬州”扬州既广陵,由武汉乘船到扬州是由长江下行所以说“下扬州”。这句说孟浩然在阳春三月的时节去,那景如烟花的扬州。扬州本来就以风景美丽而著称,特别是春天花木繁盛,景色艳丽,所以李白用烟花来形容孟浩然即将去到的地方,也多少透露了孟浩然对此行的羡慕之意。以上两句写送别情况,还没有写离别之情。

第三四句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留。“,写作者送走了好友,独自在黄鹤楼遥望风帆远去的情景,江面上一只载着过人东去的船,渐行渐远,终于在水天相接的碧空中消失,能够看到的只剩下滔滔不绝的长江流水作者的感情随着视线远去,直望到船儿都已经在碧空中消失。他还伫立着凝望天边的长江流水,可见他对好友的惜别之情了。这种离别之情,倘不是在文字知音之间,是不会如此深刻的。而写离别之情的手法,也只取离别之地的眼前的景物。把感情藏在景物之中;并不直接抒写感情,却越发使人体会到真味情切。

着首诗中的第三句,在宋朝人编的《万首唐人绝句》中写成“孤帆远影碧山尽”,在陆游的《入蜀记》中,则写成“孤帆远映碧山尽”,并且竭力称赞他描写入微。此后不同的版本往往就出现不同的写法,不过无论是何者,都不失为绝佳诗句。

孟浩然是李白非常称赏的诗界名士,曾有“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的赠诗称誉之。漫游天下名山名城,本是性格开放的盛唐文人的风尚,寓居湖北安陆的青年李白,早就有一番“仗剑去国,辞亲远游,南穷苍梧,东涉溟海”的'旅游经历。因此他在武昌名楼——黄鹤楼,送别诗界名士——孟浩然,去游历江左名城——扬州(古时称为广陵),面对着把名楼、名士、名城联系在一起的“三名兼备”的旅游盛事,他诗情勃发,对世界的感觉是色彩明丽的,浑无丝毫感伤。

世界感觉所感动了,它变得一碧如洗的空明,在它底下顺流行进的“孤帆远影”,何尝有一丝孤独感和苍凉?它牵引着的是海阔天空的生命向往。生命如流水,别情如流水,无限关注依恋的眼光追随着消失在视野之外的孤帆远影,也就化作水天与共,千古长存的长江巨流了。名楼送名士赴名城的一瞬而永恒的情景,便成了盛唐诗人的旅游豪兴的诗化象征。

李白赠孟浩然赏析篇六

——[唐]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 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 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 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 徒有羡鱼情。

这是孟浩然山水诗作的另类题材。

全诗“体物写志”,表达了希望有人援引他入仕从政的理想。诗人托物抒怀,曲笔擒旨,于浩淼阔大、汹涌澎湃的自然之景中,流露了心声。含蓄委婉,独标风韵。

首联描写洞庭湖全景。“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诗人选取洞庭湖为切入角,八月秋高气爽,浩阔无垠的湖水轻盈荡漾,烟波飘渺。远眺碧水蓝天,上下映带。一个“混”字写尽了“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景色。给人一种汪洋姿肆,海纳百川之感。

颔联特写湖水声势。“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句式对仗工整,意境灵动飞扬,读之使人倍感大气磅礴,心胸激荡。一个“蒸”字给人以云蒸霞蔚、龙腾虎跃、万马奔驰之势;一个“撼”字,笔力千钧,读者仿佛看到巨澜飞动,“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场景。然而“岳阳城”又似乎被壮阔的湖水所拥护。这不禁让人比物联类:一座古城与浩淼的湖水相比尚且如此渺小,更何况一个人的力量与蝼蚁又有何异?如果没有湖的涵养、滋润,怎么能有百草丰茂,万树花开的美景?弦外之音:假如没有皇恩浩荡,人们何来受享恩泽?此处妙笔生花,一语惊人,很好地将下文引出,不愧为千古名句。

颈联转入抒情。“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此句采用了类比的手法,前一半意思是说自己本想渡过洞庭湖,却缺少舟和桨。诗人以“无舟楫”喻指自己向往入仕从政而无人接引赏识。后一句中一个“耻”字,道出躬逢盛世却隐居无为,实在感到羞耻愧颜的心情。言下之意还是说明自己多么希望被荐识出仕为官。孟浩然曾在《书怀贻京邑同好》诗中写道:“三十既成立,嗟吁命不通。慈亲向羸老,喜惧在深衷。甘脆朝不足,箪瓢夕屡空。执鞭羡夫子,捧檄怀毛公。感激遂弹冠,安能守固穷?”这里十分清楚地表明他早在“而立”之年求仕的希望就破灭了,然而,一心期待朋友们援引的心情诚恳迫切。“欲济”而“无舟楫”,比喻恰当,其字字生泪,悲切无奈。这里抒情暗扣主旨,婉曲传旨,引人入胜。

尾联化用典故,“卒章显志”。“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次句化用《淮南子-说林训》的古语:“临渊而羡鱼,不若归而结网”。喻指自己空有出仕从政之心,却无从实现这一愿望。这是对“颈联”的进一步深化。“垂钓者”比喻当朝执政的人,这里指张九龄。也恳请他的荐拔;“羡鱼情”喻从政的心愿。意思希望对方能竭力引荐,以免使自己的愿望落空。活灵活现地表达了诗人既恋清高又想求仕而难以启齿的复杂细腻的心理活动,以及心焉向往,又怕无门的思想感情。诗人那种有志难酬而不得已为之的难隐之情“溢”于言表。

从此诗来看,诗人继承了自《诗经》以来传统的比兴手法,托物言志,自然和谐。既包蕴着丰富的自然美,又体现了诗人逸士风神与高人的性情。

李白赠孟浩然赏析篇七

朝登北湖亭,遥望瓦屋山。天清白露下,始觉秋风还。

游子托主人,仰观眉睫间。目色送飞鸿,邈然不可攀。

长吁相劝勉,何事来吴关?闻有贞义女,振穷溧水湾。

清光了在眼,白日如披颜。高坟五六墩,崒兀栖猛虎。

遗迹翳九泉,芳名动千古。子胥昔乞食,此女倾壶浆。

运开展宿愤,入楚鞭平王。凛冽天地间,闻名若怀霜。

壮夫或未达,十步九太行。

与君拂衣去,万里同翱翔。

李白赠孟浩然赏析篇八

春晓

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解释:

晓:早晨,天亮。

闻:听见。

啼鸟:鸟鸣。

翻译:

春天酣睡,醒来时不觉已经天亮了,

处处都可以听到悦耳动听的鸟的.鸣叫声。

夜里沙沙的风声雨声,

不知花儿吹落了多少。

赏析:

这首诗看似平淡无奇,却韵味无穷,全诗行文如流水,自然平易,内蕴深厚。

诗人从听觉的角度描绘了雨后春天早晨的景色,表现了春天里诗人内心的喜悦和对大自然的热爱。春天在诗人的笔下是活灵活现生机勃勃的。

相关范文推荐

    s和m的契约协议 集体荒山租赁契约协议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

    m的契约协议意思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

    m的契约协议高H小说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

    2023年简单的建房合同 农村建房简单合同(模板9篇)

    随着法律观念的日渐普及,我们用到合同的地方越来越多,正常情况下,签订合同必须经过规定的方式。怎样写合同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合同应该怎么制定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

    亡羊补牢的事例 亡羊补牢读后感

    当认真看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吧,是时候写一篇读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当我们想要好好写一篇读后感的时候却不知道该怎么下笔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读

    2023年沈阳故宫导游解说词(优质9篇)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接下来小

    六年级毕业开场白和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

    最新商业计划书撰写协议书(优秀8篇)

    计划是提高工作与学习效率的一个前提。做好一个完整的工作计划,才能使工作与学习更加有效的快速的完成。计划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清晰的方向,帮助我们更好地组织和管理时间、

    教师年度考核个人总结精简版

    总结是写给人看的,条理不清,人们就看不下去,即使看了也不知其所以然,这样就达不到总结的目的。怎样写总结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总结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

    教师年度考核个人总结小学

    总结是对过去一定时期的工作、学习或思想情况进行回顾、分析,并做出客观评价的书面材料,它可使零星的、肤浅的、表面的感性认知上升到全面的、系统的、本质的理性认识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