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方形的面积教案(汇总14篇)

时间:2023-12-15 作者:紫衣梦

教学工作计划的编制需要综合考虑课程的内外部环境因素,如教学条件、教学资源等。教学工作计划不仅需要教师的努力和智慧,还离不开学生和家长的积极配合和支持。

长方形的面积教案(汇总14篇)篇一

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猜测--验证”的过程,自主发现平面图形按比例放大后面积的变化规律。并能利用发现的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2、进一步体会比例的应用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自主发现“把平面图形按n︰1的比放大后,放大后的面积与放大前的面积比是n2︰1。并能利用发现的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2、使学生进一步体验解决问题的乐趣,提高解决问题的策略水平。

教学难点:通过观察、比较,自主发现“把平面图形按n︰1的比放大后,放大后的面积与放大前的面积比是n2︰1。

设计理念:本节课首先让学生结合示意图认识到长方形的长和宽按比例放大后,面积也发生了变化。接着让学生经历“猜测--验证”的过程自主探索面积变化规律。当学生对变化的规律形成初步的感知后,引导学生把实验的对象扩展到正方形、三角形、圆,通过测量、计算、探索,验证此前初步感知的规律,由此让学生体验探索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最后组织学生运用发现的规律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价值在于应用,激发学习数学的热情。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探索长方形面积比与边长比的关系。1、出示52页上的两个长方形。

指出:大长方形是小长方形按比例放大后得到的图形。

师板书:长:3︰1宽:3︰1。

3、想办法验证一下,看估计得对不对?

问:你是怎么验证的?你得到了什么结论?

4、如果大长方形与小长方形对应边的比是4︰1,那么面积比是几比几呢?

在书上量出它们的长和宽,写出对应边的比。

各自测量,写出比,然后交流。

学生估计大长方形与小长方形面积的比是几比几。

学生想办法验证。

学生交流验证的方法。

学生回答。

二、探索其它图形的面积与边长比的关系。

1、出示按比例放大的正方形、三角形与圆。

引导观察:估计一下,它们的对应边是按几比几的比放大的?

2、这几个图形放大后与放大前的面积相比,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1)引导学生猜测。

(2)引导观察:观察表中的数据,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在学生充分交流的基础上揭示规律:把平面图形按n︰1的比放大后,放大后的面积与放大前的面积比是n2︰1。

说明:如果把一个图形按1︰n的比缩小,缩小前后图形面积的变化规律是:

缩小前的面积与缩小后的面积的比是1:n2用尺在书上的相关的图形中测量一下,然后确认:

正方形:3︰1三角形:2︰1圆:4︰1。

量量、算算,将相关数据填入书上53页表格中。

交流测量和计算得到的数据。

学生讨论,交流。

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三、运用规律应用。

出示书中东港小学的校园平面图,请从中选择一幢建筑或一处设施,测量并算出它的实际占地面积。(1)测量有关图形的图上距离。

(2)计算相关图形的实际面积。

四、活动小结通过本课的活动,你有哪些收获?活动中你的表现如何?学生交流。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长方形的面积教案(汇总14篇)篇二

2、交流反馈:选取教室里表面是长方形的物体,先估计它的面积,再量出它的长和宽,计算出面积,看看估的和算的是不是较接近。3.练习:应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方法:总结求长方形面积的一般方法”的研究过程。今天我们研究出了求长方形的好方法,能解决许多的实际问题,其实利用这个方法,还可以求其他图形的面积,今后我们会继续学习。

长方形的面积教案(汇总14篇)篇三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23―124页,“做一做”中的题目和练习二十八的第1―5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初步理解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会运用公式正确地计算长方形的面积,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师准备卷尺,生准备一张长5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20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让学生说一说面积的含义,并举例说明。

2、让学生说一说学过的面积单位,并比划一下它们的大小。

二、新课。

根据生的回答,是在黑板上画出图形(画长方形时用1分米表示1厘米):

生答,师小结并板书:5times;3=15。

2、练习。“做一做”的题目,让生先量出它的长和宽,再计算它的面积。

二、课堂练习。

1、做练习二十八的第1题。

先让学生说一说长方形的长和宽是多少厘米,再计算。

2、做练习二十八的第2题。

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3、做练习二十八的第3题。

先让一生与老师共同测量出黑板的长和宽,再让生计算。

三、作业。

练习二十八的第4、5题。

教学内容:教科书124页正方形的面积的计算,“做一做”中题目,练习二十八的6―11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立即和掌握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能够正确计算正方形的面积。而且,通过对正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培养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正方形纸片和正方形手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2、计算。出示:4分米。

3分米。

二、新授。

将复习2中图形改为:3分米。

3分米。

问:当长和宽都是3分米时,这个图形是什么图形?正方形的面积又应该怎样计算?

生答,师板书:3times;3=9(平方分米)。

边长times;边长=面积。

2、“做一做”的题目。

让生拿出准备好的正方形和手帕,量一量它们的边长,再计算出它们的面积?

二、练习。

1、做练习二十八的第6、7题。

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练习二十八的第8题。

让生读题,问“要配上一块与桌面同样大的玻璃”说明什么?再让生计算。

3、练习二十八的第9题。

先让生动手操作,再让生计算。

4、练习二十八的第10、11题。

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长方形的面积教案(汇总14篇)篇四

1、通过摸一摸、看一看、比一比、想一想、说一说等活动认识面积的含义,初步学会比较物体表面和平面图形的大小。

2、经历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过程,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

3、在学习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锻炼数学思维能力,发展空间观念,激发进一步学习和探索的兴趣。

【教学重点】:

认识面积的含义。

【教学难点】:

通过操作得到比较面积大小的方法,并会运用。

【设计理念】:

课标指出“人人要学有价值的数学“,强调”教学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在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给学生创造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机会。“面积”对孩子们来说并不陌生,他们听说过。但是,他们的认识仅仅是“物化式”的感性认识。因此,本课通过一系列活动,包括观察、描述、操作、思考、交流和应用等等,从实物中的面积——图形中的面积——生活中的面积,来引导学生实现“面积”的知识建构,实现从实物——抽象的认识过渡,建立起“面积”的空间观念,经历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过程,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并让学生知道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能用自己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设计思路】:

首先让学生认识“面”,例举我们周围的一些物体的面;由于物体的面有大有小,进而引出面积的定义: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做面积。接着让学生举例说明比较生活中物体表面面积的大小。其次让学生认识平面图形的面积,总结出平面图形的大小就是平面图形的面积。再次让学生运用观察法、重叠法及测量法来比较出平面图形面积的大小。最后让学生区分周长和面积这两个概念,以便更好地掌握所学的知识。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面积”。(板书:认识面积)。

二、认识物体表面面积的含义。

1、认识“面”

(1)摸一摸。

(师注意纠正学生错误的摸法,张开手掌,认真的慢慢的摸这个面的全部,静静的感受它的大小,自己动手摸摸看。)。

摸一摸自己的课桌面,再摸一摸铅笔盒盖的面。

说明:这些都是“物体的表面”(板书:物体表面)。

(2)比一比。

那刚才摸的铅笔盒盖的面和课桌面比,哪一个面大,哪一个面小?引导学生说完整。

看看前面的黑板,想一想数学书的封面和黑板的表面比,哪个面大,哪个面小?

2、初次感受面积的含义。

通过观察、比较物体的表面你发现了什么?(物体表面有大有小)。

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板书: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那么课本封面的大小就是课本封面的面积,桌面的大小就是桌面的面积。(师可边指板书边引导学生说)。

你还能举例说说吗?同桌互说、指名说。

在我们今天的教室里还有很多物体比如说桌子、凳子、练习本,三角尺等等,请同学们任意选择两个物体的面,先用手摸一摸它们的面,再说说什么叫他们的面积,(要把它们的面摸完整)最后比一比哪个面的面积比较大,哪个面的面积比较小。

三、认识平面图形面积的含义。

这些平面图形也有大小,我们把这些平面图形的大小叫什么呢?(板书: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平面图形的面积)。

四、比较平面图形面积的大小。

1、那在这些平面图形中,你觉得哪个面积最大?哪个面积最小?

2、咱们今天一起认识了面积的含义,其实面积的用途相当广泛。比如说到我们祖国的国土面积就居世界第三位。看!这就是咱们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我国一共有34个省级行政区域。今天老师从其中描出了江苏、安徽、四川、湖南四个省份。观察一下,你想说些什么吗?(多媒体出示)。

生:我看出四川省的面积最大,江苏省的面积最小。

师:说的很好。这几个图形我们可以直接观察出它们谁大谁小。(板书:观察)。

3、老师这里还有一道题目请大家帮忙解决一下。多媒体出示正方形和长方形。

(例2),怎样比较这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

生:看出来的。

动手操作,几个要求:你可以用老师提供的透明方格纸、小纸条等等,如果觉得有用就用,老师更欣赏你能用自己身边的材料来比较。如果你暂时还不会可以看看周围同学的操作,相信你会得到启发。(播放音乐)。

生1:重叠。

小结:物体表面的面积和平面图形的面积都是有大小的,我们可以通过不同的方法来比较它们的大小,如:观察、重叠、数格子等。

五、练习反馈,应用新知。

1、想想做做第3题。

刚才同学们运用了自己的方法都能比较出一些平面图形的大小,老师还想来考一考大家、,看这四个图形你觉得哪个图形的面积最大呢?想一想:有没有更好办法来比较呢?(数格子,出示方格)自己数一数、再比一比。(集体交流)这个图形你是怎么数的啊?(交流半格的数法)。

2、想想做做第4题。

你们今天学习得真棒!咱们的数学课真有意思啊!我们的课本上还给我们准备了一些有趣的图案,我们一起去看看吧!完成课本想想做做第4题。

提问:同学们刚才描出来的是这个图形的什么?(周长)那老师想将它涂成红色,涂色的部分是这个图形的什么呢?(面积)。

周长和面积是好朋友,不过好朋友有时也要分清楚。

3、想想做做第4题。

对于有些面积相近的图形,只要学生说出差不多就可以了。

4、实践运用:选择教材77页的动脑筋作为一个实践活动。

五、总结全课:

你们今天学得高兴吗?你有哪些收获?

长方形的面积教案(汇总14篇)篇五

1、通过摸一摸、看一看、比一比、想一想、说一说等活动认识面积的含义,初步学会比较物体表面和平面图形的大小。

2、经历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过程,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

3、在学习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锻炼数学思维能力,发展空间观念,激发进一步学习和探索的兴趣。

认识面积的含义。

通过操作得到比较面积大小的方法,并会运用。

课标指出“人人要学有价值的数学“,强调”教学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在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给学生创造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机会。“面积”对孩子们来说并不陌生,他们听说过。但是,他们的认识仅仅是“物化式”的感性认识。因此,本课通过一系列活动,包括观察、描述、操作、思考、交流和应用等等,从实物中的面积——图形中的面积——生活中的面积,来引导学生实现“面积”的知识建构,实现从实物——抽象的认识过渡,建立起“面积”的空间观念,经历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过程,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并让学生知道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能用自己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首先让学生认识“面”,例举我们周围的一些物体的面;由于物体的面有大有小,进而引出面积的定义: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做面积。接着让学生举例说明比较生活中物体表面面积的大小。其次让学生认识平面图形的面积,总结出平面图形的大小就是平面图形的面积。再次让学生运用观察法、重叠法及测量法来比较出平面图形面积的大小。最后让学生区分周长和面积这两个概念,以便更好地掌握所学的知识。

一、导入。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面积”。(板书:认识面积)。

二、认识物体表面面积的含义。

1、认识“面”

(1)摸一摸。

(师注意纠正学生错误的摸法,张开手掌,认真的慢慢的摸这个面的全部,静静的感受它的大小,自己动手摸摸看。)。

摸一摸自己的课桌面,再摸一摸铅笔盒盖的面。

说明:这些都是“物体的表面”(板书:物体表面)。

(2)比一比。

那刚才摸的铅笔盒盖的面和课桌面比,哪一个面大,哪一个面小?引导学生说完整。

看看前面的黑板,想一想数学书的封面和黑板的表面比,哪个面大,哪个面小?

2、初次感受面积的含义。

通过观察、比较物体的表面你发现了什么?(物体表面有大有小)。

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板书: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那么课本封面的大小就是课本封面的面积,桌面的大小就是桌面的面积。(师可边指板书边引导学生说)。

你还能举例说说吗?同桌互说、指名说。

在我们今天的教室里还有很多物体比如说桌子、凳子、练习本,三角尺等等,请同学们任意选择两个物体的面,先用手摸一摸它们的面,再说说什么叫他们的面积,(要把它们的面摸完整)最后比一比哪个面的面积比较大,哪个面的面积比较小。

三、认识平面图形面积的含义。

这些平面图形也有大小,我们把这些平面图形的大小叫什么呢?(板书: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平面图形的面积)。

四、比较平面图形面积的大小。

1、那在这些平面图形中,你觉得哪个面积最大?哪个面积最小?

2、我们今天一起认识了面积的含义,其实面积的用途相当广泛。比如说到我们祖国的国土面积就居世界第三位。看!这就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我国一共有34个省级行政区域。今天老师从其中描出了江苏、安徽、四川、湖南四个省份。观察一下,你想说些什么吗?(多媒体出示)。

生:我看出四川省的面积最大,江苏省的面积最小。

师:说的很好。这几个图形我们可以直接观察出它们谁大谁小。(板书:观察)。

3、老师这里还有一道题目请大家帮忙解决一下。多媒体出示正方形和长方形。

(例2),怎样比较这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

生:看出来的。

动手操作,几个要求:你可以用老师提供的透明方格纸、小纸条等等,如果觉得有用就用,老师更欣赏你能用自己身边的材料来比较。如果你暂时还不会可以看看周围同学的操作,相信你会得到启发。(播放音乐)。

生1:重叠。

小结:物体表面的面积和平面图形的面积都是有大小的,我们可以通过不同的方法来比较它们的大小,如:观察、重叠、数格子等。

五、练习反馈,应用新知。

1、想想做做第3题。

刚才同学们运用了自己的方法都能比较出一些平面图形的大小,老师还想来考一考大家、,看这四个图形你觉得哪个图形的面积最大呢?想一想:有没有更好办法来比较呢?(数格子,出示方格)自己数一数、再比一比。(集体交流)这个图形你是怎么数的啊?(交流半格的数法)。

2、想想做做第4题。

你们今天学习得真棒!我们的数学课真有意思啊!我们的课本上还给我们准备了一些有趣的图案,我们一起去看看吧!完成课本想想做做第4题。

提问:同学们刚才描出来的是这个图形的什么?(周长)那老师想将它涂成红色,涂色的部分是这个图形的什么呢?(面积)。

周长和面积是好朋友,不过好朋友有时也要分清楚。

3、想想做做第4题。

对于有些面积相近的图形,只要学生说出差不多就可以了。

4、实践运用:选择教材77页的动脑筋作为一个实践活动。

六、总结全课:

你们今天学得高兴吗?你有哪些收获?

长方形的面积教案(汇总14篇)篇六

教学内容:教科书51页。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的应用。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进一步学会区分、比较周长和面积。

2、培养学生运用所学周长和面积的知识来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

3、体验周长和面积的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难点:

学会区分、比较周长和面积。

教学过程:

一、通过复习旧知,导入本节练习。

二、练习。

1、比较面积相等的长方形,它们的周长是否也相等。

这道题可以先让学生猜想,然后再通过计算来验证。从而得到:面积相等的'长方形,它们的周长不一定相等。还可以进行拓展训练,如果周长相等的长方形,它们的面积是否相等。

2、第5题。

先让学生交流一下怎样包书皮,亲自动手包一包、试一试,然后再出示该题让学生思考。得到:长方形纸的宽应比书本的长长一些,长要比书本宽的2倍多些。从而判断用这张纸来包书皮是完全可以的。

3、“聪明小屋”

可以先求出一个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再算6个长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如果学生还有其他算法,只要有道理,教师都要加以肯定,予以表扬。周长36厘米,面积12平方厘米。在计算周长时,如果学生用(12+6)×2一定要让他说说是怎样想的,并要给与充分的肯定。

4、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再加一些练习题。

课堂练习设计:

长方形的面积教案(汇总14篇)篇七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三课时。

教材分析。

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是学生认识了长方形特征、知道了面积单位、学会用面积单位直接量面积的基础上教学的,是学生第一次学习习近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学会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不仅是今后学习其它图形面积的重要基础,而且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空间观念。

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开始对“有用”的数学更感兴趣,本课学习内容安排与呈现都能吸引学生学习的兴趣。人的智力是多元的,学生在发展上也是存在差异的,有的学生善于形象思维,有的善于逻辑推理,有的善于动手操作,分组活动、分工合作的学习方式更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容易使不同的学生在学习上获得成功的体验。学生总爱把自己当成探索者、研究者、发现者,所以本课以实验探究的形式使学生感受到学习具有一定的挑战性,符合四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实践,与人合作协调,及迁移、类推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过程与方法:

在分组实验这一探究发现的过程中,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和动脑,获得了认识。并经过启发、讨论和独立思考、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获得了长方形面积计算的方法,学生认识水平、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从中得到了培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在实验、实际操作中体验学习的乐趣,并通过实际应用的练习,将课内外的知识有机结合,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

教学重难点:

课前准备: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若干个、面积为6平方厘米的长方形每组一个。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听说你们已经知道了一些关于面积的知识,可否接受我的挑战?

(1)什么是面积?

2.学习面积单位有什么用?

4.用面积单位直接去量,可以看到这个长方形的面积,但是在实际生活中,如测量操场的面积,教室的面积;草地的面积等等,也用面积单位一个一个去量,那可就麻烦了,所以我们要从数学的角度寻找一种计算面积的方法。

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长方形面积的计算。

(设计意图:复习旧知的目的,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把握好教学的起点,抓住生活中的几个场景,引起学生学习新知的欲望)。

二、探究新知。

(一)、自主探究。

师:请同学们大胆的猜测,长方形的面积和什么有关系?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大胆地猜想,唤起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探究知识的欲望,也培养了学生大胆探究,敢于猜想的精神)。

(二)、合作探究。

师:你们的猜测是否正确呢?现在就请同学们带上老师温馨的提示踏上探究之旅。

出示合作学习要求:

1.以小组为单位探索2号和3号长方形的秘密,完成实验记录表。

2.仔细观察记录表,你发现了什么?与组内成员说一说。

3.小组共谋:尝试用比较规范的数学语言准确表达你们的发现。

(设计意图:创设条件让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究活动中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借助导学提示经过启发,独立思考,讨论,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从而提高认知水平,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三)、展示交流。

(四)、拼图验证。

请各小组再拼一个长方形,并记录它的长、宽、面积各是多少,看看我们的发现是不是适用于任意的长方形。

(五)触类旁通。

想一想,怎样计算正方形的面积呢?指名说。

听学生汇报板书: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实践应用。

2、练一练第5题。

3、根据算式画出。

四、提升。

在今天的活动中,你有什么收获?

五、板书设计。

长方形的面积教案(汇总14篇)篇八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三课时。

教材分析。

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是学生认识了长方形特征、知道了面积单位、学会用面积单位直接量面积的基础上教学的,是学生第一次学习习近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学会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不仅是今后学习其它图形面积的重要基础,而且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空间观念。

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开始对“有用”的数学更感兴趣,本课学习内容安排与呈现都能吸引学生学习的兴趣。人的智力是多元的,学生在发展上也是存在差异的,有的学生善于形象思维,有的善于逻辑推理,有的善于动手操作,分组活动、分工合作的学习方式更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容易使不同的学生在学习上获得成功的体验。学生总爱把自己当成探索者、研究者、发现者,所以本课以实验探究的形式使学生感受到学习具有一定的挑战性,符合四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实践,与人合作协调,及迁移、类推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过程与方法:

在分组实验这一探究发现的过程中,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和动脑,获得了认识。并经过启发、讨论和独立思考、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获得了长方形面积计算的方法,学生认识水平、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从中得到了培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在实验、实际操作中体验学习的乐趣,并通过实际应用的练习,将课内外的知识有机结合,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

教学重难点:

课前准备: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若干个、面积为6平方厘米的长方形每组一个。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听说你们已经知道了一些关于面积的知识,可否接受我的挑战?

(1)什么是面积?

(2)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

2.学习面积单位有什么用?

4.用面积单位直接去量,可以看到这个长方形的面积,但是在实际生活中,如测量操场的面积,教室的面积;草地的面积等等,也用面积单位一个一个去量,那可就麻烦了,所以我们要从数学的角度寻找一种计算面积的方法。

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长方形面积的计算。

(设计意图:复习旧知的目的,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把握好教学的起点,抓住生活中的几个场景,引起学生学习新知的欲望)。

二、探究新知。

(一)、自主探究。

师:请同学们大胆的猜测,长方形的面积和什么有关系?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大胆地猜想,唤起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探究知识的欲望,也培养了学生大胆探究,敢于猜想的精神)。

(二)、合作探究。

师:你们的猜测是否正确呢?现在就请同学们带上老师温馨的提示踏上探究之旅。

出示合作学习要求:

1.以小组为单位探索2号和3号长方形的秘密,完成实验记录表。

2.仔细观察记录表,你发现了什么?与组内成员说一说。

3.小组共谋:尝试用比较规范的数学语言准确表达你们的发现。

(设计意图:创设条件让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究活动中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借助导学提示经过启发,独立思考,讨论,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从而提高认知水平,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三)、展示交流。

(四)、拼图验证。

请各小组再拼一个长方形,并记录它的长、宽、面积各是多少,看看我们的发现是不是适用于任意的长方形。

(五)触类旁通。

想一想,怎样计算正方形的面积呢?指名说。

三、实践应用。

2、练一练第5题。

3、根据算式画出。

四、总结提升。

在今天的活动中,你有什么收获?

五、板书设计。

长方形的面积教案(汇总14篇)篇九

今天上完了《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一课,感觉到学生对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的掌握程度还可以,但从中也暴露了一些问题。

本节课围绕引导学生探究发现“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学生经历了“实验——猜想——验证”的科学研究过程。即先引导学生尝试求出长5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的面积,逐步产生形成猜想;然后引导学生自己动手拼各种长方形进行验证,逐步归纳出了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最后再推广到身边的长方形面积的测量。这样,渗透“实验——猜想——验证——概括”的数学学习方法,为今后学习其它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打下基础。同时,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促进学生获得对数学的理解。在这研究与学习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诱发其内在的学习动机,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创造性的思维。

新课程标准指出:要使学生“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我在这堂课中,四次运用小组合作。第一次是在学生尝试求出长5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的面积(有的学生独立尝试,有的学生同桌合作)。第二次是在拼各种长方形来验证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时,学生进行了小组合作。第三次是在对实验形成的表格进行的小组讨论,讨论“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是不是正确时开展的。第四次是在解决玻璃被打碎这个实际问题时,同桌讨论这块玻璃的长和宽有哪几种可能。

四次讨论各有各的作用,有的进行合作操作,有的进行方法的讨论。使学生在这些小组合作中提高合作能力,增强合作意识。并在小组合作中实现了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如第一次的小组合作,就是在一个人无法解决问题时,自发地产生合作的需求,并在合作中,使原本不能解决这个问题的人也学会了解决。同时,在合作中,学生意识到,小组合作得好,解决问题的速度就快,小组合作得不好,解决问题的速度就会很慢,这在第二次小组合作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合作得好的同桌,很快就填完了表格,合作得不好的小组,别人都填完了,他们才刚开始。

在这节课中,我两次运用了迁移。第一次是利用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知道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与长方形的长和宽有关,进而猜想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可能与什么有关?得出长方形的面积的计算与它的长和宽有关。第二次是利用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猜想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并将长方形渐变为正方形,从而得出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利用学生已有的旧知,进行合理的猜想,从而为新知的形成创立了条件。

另外,在我的这节课中,还存在着一些不足,如教态太过严肃,在一些环节的处理还不够妥当,这些在以后的教学中还需要努力。

长方形的面积教案(汇总14篇)篇十

《长方形的面积》这一课是让学生通过小组活动的形式学习,通过“摆一摆”“说一说”等活动,引导学生在探索中发现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经历长方形面积公式的形成过程,并能正确的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1、本节课我改变了传统的“传递——接受”式模式,尝试采用“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贯穿“实验—发现—验证”思路,整节课教学过程注重了学习方法,思维方法,探索方法的获取,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同时也让学生知道这些知识是如何被发现的,结论是如何获得的,体现了“方法比知识更重要”这一新的教学价值观,这也就是贯彻新课程标准的充分体现。“实验——发现——验证”的学习方法的指导对学生今后的发展来说非常重要。

2、本节课通过小组合作,用1平方厘米小正方形摆一摆的方法,共同探究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的方法,开放了获取新知的整个教学过程。小组合作学习是指根据学生能力、性格等因素将学生异质分组,以学生学习小组为教学组织手段,通过指导小组成员开展合作学习,发挥群体的积极功能,提高个体学习的动力和能力,并达成团体目标。小组合作学习又是以个体学习为基础的,让不同个性、不同学力的学生都能自主地、自发地参加学习和交流,真正提高了每个学生的学习效率,真正实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3、通过自主探究,获得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后,我设计了一些应用性练习,如计算长方形草地的面积等,引导学生将获得的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学生将书本知识转化为能力。这个实际生活问题得以解决,既丰富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同时又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在探究、发现的过程中,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和动脑,获得了感性认识。并经过启发、讨论和独立思考,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获得了长方形面积计算的方法,学生认识水平、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得到了培养。

比如在实际授课的过程中,学生回答问题时,我担心学生说不完整话经常插嘴,没有真正放开,压制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有就是在处理长方形2和3时,操作时间过长,以至于在处理后面的练习题时,时间有些紧,时间上没有掌握好,这些都是我在以后的教学中应该特别注意的问题。

长方形的面积教案(汇总14篇)篇十一

1.进一步巩固公顷、平方千米的意义及与其他面积单位之间的关系。

2.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

1. 做93页第4题。先让学生说一说应先求什么,再怎么办?

让学生独立完成,集体纠正。

2. 做 94页第7题。引导学生思考:要求这个问题,应知道什么?

如果把每4平方米植1棵树改为每平方米植4棵树该怎样做?

引导学生加以区别。

2、一个长方形的花坛的面积是48平方米。它的长和宽分别是多少米?

3、用两根同样长的铁丝分别折成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面积分别是24平方厘米和25平方厘米,求这根铁丝的长和折成长方形的各边长。

通过综合练习,学生进一步巩固了公顷、平方千米的意义及与其他面积单位之间的关系。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长方形的面积教案(汇总14篇)篇十二

在小学阶段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对大家以后的学习大有帮助,为大家提供了,祝大家阅读愉快。

今天,显得非常地无聊,就随手拿出一张《数学报》,突然一个非常的特别的题目把我吸引了。

[分析与解题]仔细观察右图,可以发现阴影长方形的宽不可能是这个圆柱体的底面周长,那么,圆柱体的底面周长是阴影长方形的长,另外,我们还可以发现长方形铁皮的宽,即圆柱体的高是圆柱底面直径的2倍,圆柱的底面直径+底面周长=长方形铁皮的长。因此,长方形铁皮的长是2×2+2×3.14×2=16.56(分米)宽是2×2×2=8(分米)原来长方形铁皮面积是16.56×8=132.48(平方分米)。

长方形的面积教案(汇总14篇)篇十三

解放村小学三一班邱素婷。

教材分析。

(1)引导学生在探索中发现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经历长方形面积公式的形成过程,并能正确地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经历探索长方形面积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长方形所含面积单位的个数等于长方形的长与宽的乘积。教学方法。

实践操作、讨论交流、小组合作教学准备。

课件、1平方厘米的面积单位若干、长方形卡片、直尺德育渗透。

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空间观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故事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听过“龟兔赛跑”的故事吗?有一天,乌龟又遇到了兔子,并向兔子提出挑战,这次进行粉刷墙面的比赛,看谁能赢。

1.课件出示:兔子粉刷一个长方形的墙面,乌龟粉刷一个正方形的墙面,它们同时开始,同时完工。

2.学生会出现争议,教师引导:怎样才能比较出谁赢了?(要想比较出谁赢了,就要知道它们粉刷墙面的面积到底哪个大些)3.揭示课题。在实际生活中,有些物体的面积用单位面积去量既不方便,又不符合实际,这就需要我们找到一种计算面积的方法,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的计算方法。

二、动手操作、自主探究。

(一)提供材料,启发研究这张长方形卡片的面积是多少?(1)估一估。考考你的眼力,估一估这张长方形卡片的面积大约是多少?(2)怎样才能准确知道卡片的面积到底有多大?(3)就用你们刚才想到的方法看能不能求出它的面积?(二)展示、交流方法1.交流。

(1)它的面积是多少?(2)谁估计得比较接近?(3)你用的什么测量方法?2.展示交流“全铺”情况。

(1)沿长摆了几个?有这样的几行?一共是几个几?(2)算式怎么表示?(板书:4×3=12)这里的4表示什么?3呢?一共有多少个面积单位?(3)用1平方厘米的面积单位全部铺满,这是一种方法,谁和他的方法一样?3.展示交流“半铺”情况:沿长一行,沿宽一列。

(4)这种方法不用全摆满,通过想就知道全部铺满以后有多少面积单位了。

(1)用这个方法,比比谁能很快地求出这个长方形卡片的面积。(2)面积是多少?(课件展示:沿长一行沿宽一列一共是多少个?5.探究更简便的方法——间接测量方法。

(1)“半铺”的方法比较简单,但它是不是适用于任何一个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呢?(2)那我们今后就揣着平方厘米、平方分米,扛着平方米的面积单位到处去测量面积吧。比如足球场场地面积„„,想说些什么?(3)讨论:我们不妨把这张卡片就当作一个长方形,大家开动脑筋,小组研究能不能找到简便的方法?(4)探究交流:为什么长20厘米就能摆20个1平方厘米的面积单位呢?(5)为什么宽是4厘米,就能摆这样地行呢?怎么列式?(6)量出长和宽还真的能知道长方形的面积呢!6.利用多张卡片深化理解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1)研究到现在,你知道量出长和宽后怎样求出长方形的面积吗?(2)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板书)。

(3)(指算式)看到长几厘米,就知道能摆几个面积单位,宽几厘米,就知道能摆这样的几行。

所以长的厘米数乘宽的厘米数等于所含的平方厘米数。

三、在解决实际问题中验证公式1.这种发现对所有的长方形的面积都适用吗?2.交流反馈:选取教室里表面是长方形的物体,先估计它的面积,再量出它的长和宽,计算出面积,看看估的和算的是不是较接近。

3.练习:应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四、布置作业课本。

五、课堂小结。

1、生谈收获。

2、师强调。

今天这节课,我们用摆面积单位(方格)的方法得出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宽,又根据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推出正方形的面积等于边长×边长,并能应用得出的面积公式解决许多实际问题。希望同学们牢记这两个公式,解决更多的问题。

长方形的面积教案(汇总14篇)篇十四

一、教学内容:

课本第97~98页有关长方形面积计算的内容和相应的”做一做”中的题目,完成练习二十六的第1~5题。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长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与方法,会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形的面积。

2、通过试验、操作、观察、思考,培养学生抽象、概括、发现、创新的能力。

3、渗透真知源于实践的唯物主义的。

三、教具:cai课件、长方形纸

四、教学设想:

通过复习上一节课的内容:面积和面积单位。引入,如果要测量一个长方形操场的面积,用面积单位去量,这种方法好不好?如果要求长方形游泳池的面积,我们能把面积单位摆到水面上去吗?从而引入面积计算的新方法:长方形面积的计算。

然后,出示一个长5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摆一摆可以摆下多少个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其次,由学生根据已掌握的知识和刚才动手操作的情况,你是怎样得出这个长方形的面积的,并推导出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最后通过练习与拓展,巩固所学的知识,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关范文推荐

    教师安全稳定工作计划范文(16篇)

    通过编写工作计划范文,能够更好地掌握工作进度,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同时,这些工作计划范文也提供了不同行业和岗位的案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工作计划的原理

    英语翻译我最喜欢的电影(优秀21篇)

    英语是一门世界通用的语言,也是很多人的第二语言选择。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有关英语总结的范文,希望对大家写作有所帮助。你们一定看过很多电影吧?而我最喜欢的电影就是

    我家的小菜园字我家的小菜园范文(19篇)

    优秀作文应该既有独特的个性,又符合一定的规范和要求,能够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通过欣赏这些优秀作文范文,我们可以学习到一些写作技巧和经验。夏天的炎热让云朵都晒出

    林黛玉来到我身边(汇总18篇)

    作文是一种表达思想和情感的艺术形式,我们应该努力写出优秀的作文。以下是一些备受瞩目的优秀作文范文,这些作品可以给我们提供一些宝贵的写作经验。早上我正躺在床上看曹

    中秋节教案参考范文(20篇)

    制定教学工作计划可以帮助教师保持工作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提高教学效果。以下是精选的教学工作计划案例,供同行们一起学习进步。一、活动目的:1、以中华民族传统节日——

    一年级数学教育的教学总结范文(17篇)

    汇总和总结过去的经验和教训,可以为我们的未来提供宝贵的指导和借鉴。在这里,我们为大家收集了一些生活总结范文,希望对大家的生活有所帮助。一学期匆匆而过,在这学期的

    重阳节工作方案范文(13篇)

    工作方案是指在工作中为解决问题或实现目标而制定的一系列具体措施和步骤。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精选的工作方案,希望能够激发大家的灵感和创意。老年人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

    竞聘经典演讲稿(模板20篇)

    竞聘是一种通过面试等方式来争取某个职位或角色的行为。在职场竞争如此激烈的今天,一个优秀的竞聘信可以让你脱颖而出。尊敬的领导,亲爱的同事们:大家好!我是我们房地产

    暖通个人述职报告(汇总21篇)

    描述工作过程和凸显成绩是述职报告中的重点,要注意用事实和数据来支持自己的陈述。小编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述职报告范文,供大家进行学习和参考。尊敬的上级领导:中午好!首

    论文物理实验中学生(优秀18篇)

    优秀学生是学校引以为傲的宝贵财富,他们为学校争得了荣誉和声望。我们可以通过阅读这些有关优秀学生的故事,来激励自己努力向上。在初中的物理教学中,其学习内容与我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