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兰芳练功教案(汇总19篇)

时间:2023-12-15 作者:翰墨

教学工作计划的制定需要考虑教学目标、教学资源、学生特点等因素,确保教学的系统性和科学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教学工作计划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教学工作计划。

梅兰芳练功教案(汇总19篇)篇一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准生字字音,理解由生字组成的新词的意思。学会书写兰芳两个生字。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勤学苦练可以弥补先天的不足,教育学生从小苦练基本功。

感悟语言文字,知道梅兰芳是怎样勤学苦练的,体会梅兰芳的勤学精神:

1.小朋友,用你聪灵的耳朵来听一听,(屏幕播放一段京剧)。

师:小朋友,知道我们正在听的是什么戏吗?

(屏幕映示:京剧)。

读准字音。

2.简介京剧艺术。

(1)你觉得刚才这段京剧怎样?

(2)师简单介绍京剧。

3.交流对梅兰芳的了解。

师:谈起京剧肯定要说到这个人(图片及名字)梅兰芳指名读。对梅兰芳,你知道多少呢?

4.揭题。

(1)今天,我们要跟随一个小故事,去深深地了解梅先生,题目就叫:(屏幕补充完课题:学艺)。

艺是什么意思?(本领)梅兰芳学的是――唱京剧的本领。

(2)指名读题。

1.请小朋友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这个故事:读准每一个字,读通每一句话。

2.指名分段读课文。

3.课文读通读准了,你能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些什么,你能用上这里的词来说说吗?

(屏幕显示:没有神儿、勤学苦练、世界闻名、京剧大师)先想一想,自己练一练。

(一)学习第一段。

过渡:就是这样一位世界闻名的京剧大师,小时候拜师学艺时,却被师傅无情地断定。

1.(屏幕映示:不是唱戏的料子。)。

(1)(点红:料子)小朋友知道什么是料子?

(2)师傅说梅兰芳不是唱戏的料子是什么意思?(板书:不是唱戏的料子。)。

(3)梅兰芳凭什么说他不是唱戏的料子?指名说。你从哪里读到的?

2.(屏幕映示:第一段文字)。

(1)指名读这一段。

(2)(点红:眼睛没有神儿。)你说什么样的眼睛是没有神儿的?(板书:没有神儿。)。

(3)眼睛有神没神对于一位京剧演员来说真的非常重要吗?我们再来看一看这段京剧,注意演员的眼睛。(屏幕播放京剧)。

(4)你见到的眼睛是怎么样的?

(5)师小结:作为京剧演员,就要用眼睛,跟观众交流,但是梅兰芳却先天不足,5、6岁的时候眼睛就有些近视。所以,师傅说―――(学生接着读)。

(6)假如你就是师傅,此时母亲带着8岁的小梅兰芳站在你面前,你会怎么对母亲说?

(7)让我们一起来说一说。

(二)学习第二段。

2.他是怎样勤学苦练眼神的?读读这段,用笔画一画。

(1)你画的是什么句子?交流。

(2)(屏幕映示这句话:他常常紧盯空中飞翔的鸽子,或者注视水底游动的鱼儿。)。

(再点红:紧盯注视)你知道什么叫紧盯,什么叫注视吗?

(3)小游戏体验:练眼神。

(4)刚才你是怎样紧盯的?有什么感受?

(5)空中飞翔的鸽子,他是这样紧盯的,水底游动的鱼儿,他也是这样―――注视的。

(6)你说梅兰芳会选择什么时间什么地方去练呢?交流。

(7)小结:梅兰芳早上练,中午练,傍晚还在练,池塘边,山坡上,田野里,到处都是梅兰芳练习的身影。我们从哪个词也能读出来呀?交流后,(点红常常)。

(8)是的,他就是这样勤学苦练眼神的,谁来读一读?

(9)你知道吗?梅兰芳为了练眼神,自己养了很多很多的鸽子和鱼儿呢!可见梅兰芳学艺的决心没有动摇。屏幕映示这一句,指导读好。

3.你们知道他练了多长时间吗?整整十年哪!十年间从没间断过,功夫不负有心人哪!(屏幕映示:日子一长―――――)。

(1)原先没有神的眼睛变得怎么样了?(灵活了、会说话了)(点红:灵活会说话)。

(2)真为他高兴。一起读读这两句。

(三)学习第三段。

1.十几年来,梅兰芳勤学苦练的仅仅是眼神吗?还有什么?

2.(屏幕映示:第三段)学生读。

(1)让我们来看看学成后的梅兰芳,(屏幕播放一段视频)。你了解到了什么?学生交流。

(2)是呀,不仅仅是中国人知道他,连外国朋友也都知道他,欣赏他,赞美他,佩服他,在世界各地都出名了,这就叫――――世界闻名。(点红:世界闻名)。

(3)梅兰芳塑造了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深受人们的喜爱,成为了一代京剧大师。(板书:京剧大师。)他成为京剧大师,容易吗?你从哪个词知道的?(点红:终于)。

(4)小结:是的,终于,告诉我们梅兰芳从一个不是唱戏的料子成长为世界闻名的京剧大师,经过了几十年的勤学苦练,多不容易啊!(补充完板书)。

(6)小朋友说的这些人,都和梅兰芳一样,都是经过了不断地努力,才走向成功的,这正应了那句话:(屏幕映示:梅花香自苦寒来)。愿这句话和梅兰芳一起深深地刻在小朋友的心里,一起来读读。

过渡:我们不仅要记住这个世界闻名的名字,也让我们用小手来写写这个名字。

1.屏幕映示:梅兰芳。

2.兰,虽然是个生字,但记住它并不难,关键是怎么写好它?

3.芳是生字,你会用什么办法记呢?

4.教师田字格范写,学生描红格描红。

梅兰芳练功教案(汇总19篇)篇二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认识一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使学生懂得勤学苦练可以弥补先天不足,教育他们从小要苦练基本功。

教学重难点:识字、写字;朗读课文。

教具学具准备:投影,生字卡、小黑板。

主要板书安排:14.梅兰芳学艺

“不是料子” 勤学苦练 京剧大师

课内:抄写字词、组词、填空、选择拼音。

课外:朗读课文。

教学时间:三课时。

1.板书课题,齐读。

2.解题。

(1)指名拼读“兰”,正音。

告诉学生梅兰芳是我国著名的京剧艺术大师,是闻名世界的艺术家。

(2)学习词语“学艺”。

指名读“艺”,说说“学艺”是什么意思。

(3)指名把题目意思连起来说一遍。

1.自由练读课文。

要求画出生字词,难读的字注上记号,多读几遍,长句子画出来,多练读。

2.检查字音掌握情况。

(1)出示小黑板,指名读生字词。

(2)抽读生字卡片。

3.试读课文。

(1)说说本课有几个自然段。

(2)指名分段试读课文。

指导儿化和长句子。

4.范读课文。

读后填空:

这篇课文讲的是梅兰芳小时侯拜师( ),苦练( ),终于成为世界闻名的( )的故事。

1.练读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1.抽读词语卡片。

2.画去不正确的读音。

lan sheng jing ze zu

兰 nan 神 shen 紧 jin 者 zhe 注 zhu

1.细读第一段。

(1)指名读第一段。

(2)说说这一段主要告诉我们什么?

(3)“不是唱戏的料子”是什么意思?

(4)师傅为什么说梅兰芳不是唱戏的料子?

2.细读第三段。

(1)指名读第三段。

(2)这一段主要说了什么?

(3)理解“世界闻名”和“大师”的意思。

(4)学过第一和第三段,你有什么想法?

3.细读第二段。

(1)自由轻声读第二段。

(2)初步理解句意。

这一段一共有几句话?每句话告诉我们什么?

(3)进一步理解句意。

a.在什么情况下,梅兰芳学艺的决心没有动摇?这说明了什么?

b.梅兰芳是怎么做的?

先看图,再读课文。

用曲线画出梅兰芳怎么做的句子。

“紧盯”、“注视”是什么意思?这里可以换成看吗?

“常常”是什么意思?说明了什么?

指导读第二句话。

c.用“-”线画出梅兰芳刻苦练功的结果的句子。

梅兰芳的眼睛渐渐明亮起来,好像会说话,这说明了什么?

4.再读第三段。

(1)齐读课文。

(2)说说课文中的哪个词语概括了第三段的意思。

(3)第三段中哪个词语说明了梅兰芳成为京剧大师是付出了艰苦努力的?(终于)

(4)指导朗读。

1.齐读课文。

2.指名说说每个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

3.看板书引导背诵。

1.扩词。

神( )( )( ) 决( )( )( )

底( )( )( ) 艺( )( )( )

2.口头填空。

梅兰芳常常( )空中飞翔的鸽子,或者( )水底游动发鱼儿。

1.指名读课文。

2.指名三人逐段背诵课文。

1.抄写生字。

2.抄写词语。

苦练 或者 水底 明亮

决心 终于 空中 眼神

3.组词。

三( ) 决( ) 者( ) 住( )

兰( ) 块( ) 都( ) 注( )

4.数笔画填空。

或:共有( )画,第二画是( )。

底:共有( )画,第五画是( )。

练:共有( )画,第六画是( )。

神:共有( )画,第四画是( )。

梅兰芳练功教案(汇总19篇)篇三

《梅兰芳练功》这篇课文,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懂得“天才出于勤奋,只有从小打好扎实的基础,长大才能成为有用的人”的道理。听完施晓烨老师的课,我觉得听到的这堂课是一堂有语文味的语文课。

1、字词教学扎实,有重点。

本课生字一共10个,施老师能根据生字中音、形、义的特点而进行不同的设计。并不是每个生字花同样的时间,用同样的方法,也不是每个字面面俱到。而是有侧重点地进行教学。比如:“拜”:强调右边有4横,“跷”:用换部首的方法记住,“凭”:强调是后鼻音,“砖头”的“头”是轻声。帮助学生更好的识记生字。

2、在不同形式的朗读中理解课文。

课堂上施老师采用不同形式的朗读,整堂课只听见学生朗朗的读书声,而且,每一次读,都有不同的要求,对学生理解课文有很大的帮助。最让我欣赏的.是几处地方师生配合读的设计非常巧妙,既精练又有效,值得我们学习。

3、挖掘文本资源,创造说话机会。

这堂课中,施老师设计了两个说话训练点,这两个说话训练点的安排,不仅让学生更深地走进文本,理解课文的内容,感悟梅兰芳练功时的坚强的毅力,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说话能力。如果,在学生说的时候,老师能够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地进行更到位的点评,我觉得效果会更好。

梅兰芳练功教案(汇总19篇)篇四

1、使学生懂得勤学苦练可以弥补先天的不足,教育他们从小苦练基本功。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学会本课生字,认识1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明白勤学苦练可以弥补先天的不足。

生字卡片。

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自由练读课文。

2、要求标出自然段,画出生字词,找出难读的句子。

3、检查生字掌握情况。

(1)出示小黑板。

(2)指名认读词语。

(3)抽读生字卡片。

4、试读课文。

5、指名说说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6、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7、教师范读。

8、填空,出示小黑板。

这篇课文讲的时梅兰芳小时候拜师(),苦练(),终于成为世界闻名的()的故事。

三、作业:

1、练读生字词。

2、练习朗读课文。

一、复习。

1、抽读生字卡片。

2、指名朗读课文。

二、细读课文。

1、细读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

(2)说说这一段告诉我们什么?

(3)“不是唱戏的料子”是什么意思?

(4)师傅为什么说梅兰芳不是唱戏的料子?

(板书:不是料子)。

2、细读第三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

(2)这一段告诉我们什么?

(3)理解:世界闻名、大师。

(4)学过第一段和第三段,你有什么想法?

3、细读第二自然段。

(1)自由轻声读课文。

(2)初步理解句意。

这一段共有几句话?每句话告诉我们什么?

(3)进一步理解句意。

在什么情况下,梅兰芳学艺的决心没有动摇?这说明什么?

梅兰芳为什么看空中的.鸽子?看水底游动的鱼?

“紧盯、注视”是什么意思?这里可以换成看吗?

“常常”是什么意思?说明什么?

梅兰芳的眼睛渐渐灵活起来,好像会说话,这说明了什么?

4、再读第三自然段。

(1)齐读课文。

(2)说说文中那个词语概括了第三段的意思。

(3)指导朗读。

(4)“勤学苦练”、“终于”、“世界闻名”要重读。

三、指导背诵。

1、齐读课文。

2、看板书逐段背诵。

一、复习检查。

1、指名有感情朗读课文。

2、指名逐段背诵课文。

二、教学生字词,指导书写。

1、教学“或”

出示“或”,认读。教学“戈”,戈字旁。

指导书写、学生描红。

2、出示“兰、者、注”

要求学生用熟字记忆生字。

3、出示:底、脸、神。

学生自由练习书写。

教师范写、指导学生描红。

4、指导书写。

或、者、兰:要居中写,结构要匀称。练、注、神:左窄右宽。紧:上中下三部分要写紧凑。

5、学生进行描红。

梅兰芳练功教案(汇总19篇)篇五

1、使学生懂得勤学苦练可以弥补先天的不足,教育他们从小苦练基本功。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学会本课生字,认识1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明白勤学苦练可以弥补先天的不足。

使学生懂得勤学苦练可以弥补先天的不足,教育他们从小苦练基本功。

二课时

教学目的:

1、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2、自主识字,指导书写生字。

教学重、难点:

初读课文,了解大意,指导书写生字。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京剧是我们中国的艺术国粹,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认识一位世界闻名的京剧大师——板书课题:梅兰芳。

2、出示梅兰芳的头像,简介梅兰芳。

(著名京剧大师,江苏泰州人。他在五十余年的舞台生涯中,刻苦钻研,勇于创新,创造了许多优美的艺术形象,积累了大量优秀剧目,发展和提高了旦角的演唱和表演艺术,形成了一个具有独特风格的艺术流派——“梅派”)

二、初读课文。

1、自由练读课文。

要求标出自然段,画出生字词,找出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体会应该停顿的地方,做上记号。。

2、检查读书情况。

(1)出示小黑板,检查词语朗读情况。

拜师学艺唱戏的料子没有动摇飞翔的鸽子

勤学苦练世界闻名游动的鱼儿紧盯注视

(2)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a指名分节朗读,评议,正音。

b男女生分节朗读。

c齐读课文。

3、填空,出示小黑板。

这篇课文讲的时梅兰芳小时候拜师( ),苦练( ),终于成为世界闻名的( )的故事。

三、自主识字,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

“兰、芳、艺、紧、或、者、注、视、灵、活”

指名认读,注音。

2、找出独体字和上下结构的字。

“兰、芳、艺、紧、或、者、灵”

(1)交流识记的方法

(2)交流书写时的注意点

3、师范写,生书空

兰:三横间的关系要注意,中间一横最短,最后一横长而稳当。

紧:上宽下窄。下面是“系”少一撇。

或:注意笔顺,斜钩是关键笔画,要舒展。

者:“都”的一半,“日”要写得正。

4、学生描红,完成作业。

四、作业:

1、练读生字词。

2、请读课文,学生交流读后的感受。

(唱得很动听;双眼会说话……)

3、可梅兰芳小时侯去拜师学艺时,师傅是怎么说他的呢?

请大家自由读读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交流(师傅说他眼睛没有神,不是唱戏的料子。)

(板书:没有神不是唱戏的料子)

(2)谁能完成这个填空?

“师傅说梅兰芳不是________,是因为_________。”

“因为梅兰芳__________,所以师傅说他___________。”

先说给同桌听听——指名说

(二)“梅兰芳是怎样学艺的?”

听了师傅的话,梅兰芳是不是就打消了学戏的念头呢?

1、出示“梅兰芳学艺的决心没有动摇。”

谁能读好这句话?先在下面练一练——指名读,评议(“决心”、“没有动摇”要加重语气读,以突出梅兰芳学艺的决心很大。)——一起读好这句话。

2、那么“他是怎样学艺的呢?”请同学们将第二自然段好好地读三遍,找出具体描写梅兰芳学艺的句子。找到句子后,把它有感情地读三遍,我们等会儿来个比赛,看谁找的准,读的棒!

3、交流“他常常紧盯空中飞翔的鸽子,或者注视水底游动的鱼儿。”

(1)找对了,怎么把这句话读好呢?谁有信心?指名读。

(2)评议(老师听出来了,你把“常常、紧盯、注视”这几个词加重了语气读,为什么?)

谁能到上面来表演一下“紧盯、注视”

(梅兰芳选择空中之鸽,水底之鱼来训练自己的眼神,鸽在飞翔,鱼在游动,观察这些运动变化着的事物才有利于训练自己的眼力。可看的时间长了,梅兰芳的脖子酸痛,他没有停下;看的眼睛流出了泪水,他没有去休息,这需要多大的毅力和决心呀!)

(3)再好好把这两句话读两遍,品位其中的含义。可以摇头晃脑,可以手舞足蹈。

(4)指名读(有意请两个朗读能力较差的学生,指导他们读好。)

4、日子一长,梅兰芳的双眼变得怎样了呀?

(“灵活起来”、“会说话了”)

板书:会说话

5、真是“功夫不负有心人”,引读第三自然段。

板书:世界闻名的京剧大师

(1)谁能给世界闻名换个词?

(“举世文明”“闻名中外”“世界有名”“驰名中外”)

(2)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有一个词说明梅兰芳成为世界闻名的京剧大师是不容易的,你能迅速找出是哪个词吗?“终于”

(3)理解了这段话,再来读,老师相信一定能更入味了。

三、回归总结,明理。

1、梅兰芳从“眼睛没有神”到“眼睛会说话”,从“不是唱戏的料子”成为“世界闻名的京剧大师”证实了“勤能补拙”。

出示:“勤能补拙”把这个成语端端正正写在书上。

2、填空:学了《梅兰芳学艺》这篇课文,我知道了________。

3、让我们完整地来回味这篇课文。齐读课文。

四、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教学目的:

1、正确掌握本课生字词。

2、指导生字书写。

教学重、难点:

正确掌握本课生字,书写生字。

教学过程:

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识记生字

1、出示生字认读。

2、学生自学生字。(先说它是什么结构,是什么和什么组成的(独体字除外),它的笔顺是什么,共有几笔,组词是什么。

3、学生交流如何记忆字形。

三、指导书写

1、指名说记字的方法。

2、教师范写。

3、学生描红。

指导写字,看清每一笔和田字格里的位置,再写排头字。

4、作业展示。

四、复习巩固

1、朗读全文。

2、完成课后第二题。

梅兰芳练功教案(汇总19篇)篇六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准生字字音,理解由生字组成的新词的意思。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勤能补拙的道理,体会梅兰芳的艺术魅力和伟大人格。

4.通过多种语文实践活动,提高语文素养。

整体感悟,知道梅兰芳是怎样勤学苦练的,体会梅兰芳的勤学精神。

1.课件。

2.京剧脸谱若干张。

3.奖品若干。

4.故事磁带一盘。

一、谈话导入。

1.欣赏京剧《贵妃醉酒》。

(音量放低)师:小朋友,知道我们正在听的是什么戏吗?

生:京戏。

师:对。京戏也叫“京剧”(出示词卡),“京”是后鼻音,请一个小朋友把它读准了。(指名读)。

师:真准。一齐读。

2.简介京剧艺术。

师:(自豪地、赞美地)京剧是国剧,是中华民族的国粹,有近两百年的历史了!许多中国人和外国朋友都很喜欢它。人们喜爱京剧美丽的服饰、(按鼠标,电脑演示)变化多样的脸谱,(按)更喜欢不同角色的扮演。请看:小丑的.扮演,(按)再看旦角的扮演。(按)还有一些其他角色的扮演,以后我们再去欣赏。

3.交流课前对梅兰芳的了解。

师:谈京剧肯定要说到这个人。

梅兰芳练功教案(汇总19篇)篇七

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准确、熟练认读本课生字。

正确朗读课文。

投影片。

指名拼读兰,提醒学生读准边音。告诉学生,梅兰芳是我国著名的京剧艺术大师,是闻名世界的艺术家。

学习词语:学艺,说说它的意思。

2、指名把课文题目意思连起来说一遍。

1、自由练读课文。

要求画出生词,圈出生字,难读的字注上记号,多读几遍,长句子用波浪线画出,多练读几遍。

2、检查字音掌握情况。

出示生字,指名拼读。

抽读生字卡片。

3、试读课文。

指名说说本课有几个自然段。

请三个学生分段试读课文。提醒学生读准儿化音。引导读同长句子:

出示:他常常紧盯空中飞翔的鸽子,或者注视水底游动的鱼儿。

要求学生先读准生字词,再读通句子,注意句中的停顿。

4、范读课文。

读后引导填空。

这篇课文讲的是梅兰芳小时侯拜师,苦练()。终于成为世界文明的()的故事。

1、练读生字词。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细读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懂得勤学苦练可以弥补先天不足,教育天天们他们从小要苦练基本功。

投影片。

1、抽读词语卡片。

2、说出下面字的读音。

兰神紧者注练翔。

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说说这一自然段主要告诉我们什么?

2、不是唱戏的料子是什么意思?

3、师傅为什么说梅兰芳不是唱戏的料子?

相机板书:不是料子。

学习第三自然段。

1、指名读,思考:这一自然段主要告诉我们什么?

2、理解世界闻名、大师的意思。

3、学过第一自然段和第三自然段,你有什么想法?

细读第二自然段。

1、自由轻声读,初步理解句意:

这一段共有几句话?每句话告诉我们什么?

2、进一步理解句意:

在什么情况下,梅兰芳学艺的决心没有动摇?这说明什么?

用--画出梅兰芳刻苦练功的结果的句子。

再读第三自然段。

1、齐读课文,说说课文中的哪个词概括了第三自然段的意思。(勤学苦练)。

2、哪个词语说明梅兰芳成为京剧大师是付出艰苦努力的?

3、指导朗读。

勤学苦练、终于、世界闻名要重读。

1、齐读课文。

2、指名说说每个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

3、看板书逐段引导背诵。

1、口头扩词。

神()()()决()()()。

底()()()艺()()()。

2、口头填空。

梅兰芳常常()空中飞翔的鸽子,或者()水底游动的鱼儿。

指导书写。

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上面的只识不写,认识新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生字书写。

小黑板。

1、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指名三人逐段背诵课文。

1、出示生字:

兰神紧或者注底练京。

引导学生自学字形,自由书空。

教师讲述书写笔顺。

2、指导书写。

或、者、兰:要居中写,结构要匀称。

练、注、神:左窄右宽。

紧:上中下三部分要写紧凑。

3、学生练习描红。

1、组词。

三()决()者()注()。

兰()块()都()住()。

2、数笔画填空。

或:共()画,第二画是()。

底:共()画,第五画是()。

练:共()画,第六画是()。

3、抄写词语。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梅兰芳练功教案(汇总19篇)篇八

课文通过梅兰芳小时候拜师学艺,苦练眼神,终于成为举世闻名的京剧大师的故事,说明勤学苦练可以弥补先天的不足。课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抓住梅兰芳苦练前后的眼神的变化,充分展现了他苦练基本功的过程。

课文篇幅比较短,但句句是精华,其中蕴涵了“勤学能补拙,苦练可通神”的道理。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围绕课题质疑——“梅兰芳是谁?”“他学什么本领?”“怎样学艺的?”。然后指导学生认真读书,从课文中寻找答案,再反复朗读具体描写梅兰芳学艺的句子,体会梅兰芳练功的刻苦而受到启示、教育。

有条件可以组织学生欣赏一些梅兰芳的京剧表演片段,让学生初步感知京剧艺术的魅力。

1、使学生懂得勤学苦练可以弥补先天的不足,教育他们从小苦练基本功。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学会本课生字,认识1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明白勤学苦练可以弥补先天的不足。

2课时。

: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自主识字,指导书写生字。

1、京剧是我们中国的艺术国粹,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认识一位世界闻名的京剧大师——板书课题:梅兰芳。

2、出示梅兰芳的头像,简介梅兰芳。

(著名京剧大师,江苏泰州人。他在五十余年的舞台生涯中,刻苦钻研,勇于创新,创造了许多优美的艺术形象,积累了大量优秀剧目,发展和提高了旦角的演唱和表演艺术,形成了一个具有独特风格的艺术流派——“梅派”)。

1、自由练读课文。

要求标出自然段,画出生字词,找出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体会应该停顿的地方,做上记号。。

2、检查读书情况。

(1)出示小黑板,检查词语朗读情况。

拜师学艺唱戏的料子没有动摇飞翔的鸽子。

勤学苦练世界闻名游动的鱼儿紧盯注视。

(2)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a指名分节朗读,评议,正音。

b男女生分节朗读。

c齐读课文。

3、填空,出示小黑板。

这篇课文讲的时梅兰芳小时候拜师,苦练(),终于成为世界闻名的()的故事。

1、出示生字。

“兰、芳、艺、紧、或、者、注、视、灵、活”

指名认读,注音。

2、找出独体字和上下结构的字。

“兰、芳、艺、紧、或、者、灵”

(1)交流识记的方法。

(2)交流书写时的注意点。

3、师范写,生书空。

兰:三横间的关系要注意,中间一横最短,最后一横长而稳当。

紧:上宽下窄。下面是“系”少一撇。

或:注意笔顺,斜钩是关键笔画,要舒展。

者:“都”的一半,“日”要写得正。

4、学生描红,完成作业。

1、练读生字词。

2、练习朗读课文。

围绕课题质疑,带着问题读书释疑。

指导朗读课文,读正确,读出味。

指导书写“注、视、灵”

1、昨天,老师和大家一起读了一篇新的课文《梅兰芳学艺》——指名读题——齐读课题。

2、读了课题,你知道了什么?还想知道些什么?

(梅兰芳是谁?他为什么要学艺?他是怎样学艺的?他学什么本领?)。

(一)“梅兰芳是何许人?”

1、通过预习,你能向大家介绍一下吗?

(是世界闻名的京剧大师。他创立了“梅派”。他演过……)。

2、请看一段录象,学生交流观看后的感受。

(唱得很动听;双眼会说话……)。

3、可梅兰芳小时侯去拜师学艺时,师傅是怎么说他的呢?请大家自由读读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交流(师傅说他眼睛没有神,不是唱戏的料子。)。

(板书:没有神不是唱戏的料子)。

(2)谁能完成这个填空?

“师傅说梅兰芳不是________,是因为_________。”

“因为梅兰芳__________,所以师傅说他___________。”

先说给同桌听听——指名说。

听了师傅的话,梅兰芳是不是就打消了学戏的念头呢?

谁能读好这句话?先在下面练一练——指名读,评议(“决心”、“没有动摇”要加重语气读,以突出梅兰芳学艺的决心很大。)——一起读好这句话。

2、那么“他是怎样学艺的呢?”请同学们将第二自然段好好地读三遍,找出具体描写梅兰芳学艺的句子。找到句子后,把它有感情地读三遍,我们等会儿来个比赛,看谁找的`准,读的棒!

3、交流“他常常紧盯空中飞翔的鸽子,或者注视水底游动的鱼儿。”

(1)找队了,怎么把这句话读好呢?谁有信心?指名读。

(2)评议(老师听出来了,你把“常常、紧盯、注视”这几个词加重了语气读,为什么?)。

谁能到上面来表演一下“紧盯、注视”

(梅兰芳选择空中之鸽,水底之鱼来训练自己的眼神,鸽在飞翔,鱼在游动,观察这些运动变化着的事物才有利于训练自己的眼力。可看的时间长了,梅兰芳的脖子酸痛,他没有停下;看的眼睛流出了泪水,他没有去休息,这需要多大的毅力和决心呀!)。

再好好把这两句话读两遍,品位其中的含义。可以摇头晃脑,可以手舞足蹈。

(3)指名读(有意请两个朗读能力较差的学生,指导他们读好。)。

4、日子一长,梅兰芳的双眼变得怎样了呀?

“灵活起来”“会说话了”板书:会说话。

5、真是“功夫不负有心人”,引读第三自然段。

板书:世界闻名的京剧大师。

(1)谁能给世界闻名换个词?

(“举世文明”“闻名中外”“世界有名”“驰名中外”)。

(2)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有一个词说明梅兰芳成为世界闻名的京剧大师是不容易的,你能迅速找出是哪个词吗?“终于”

(3)理解了这段话,再来读,老师相信一定能更入味了。

1、梅兰芳从“眼睛没有神”到“眼睛会说话”,从“不是唱戏的料子”成为“世界闻名的京剧大师”证实了“勤能补拙”。

示:勤能补拙把这个成语端端正正写在书上。

3、让我们完整地来回味这篇课文。齐读课文。

出示“注、视、灵”

1、指名认读。

2、找找它们有什么共同点。

3、书写时有什么注意点,你要提醒大家的。

4、给它们组词。

5、师范写,生书空。

6、生描红,完成作业。

梅兰芳练功教案(汇总19篇)篇九

1、认识本课9个生字,查字典理解词语,“过硬、硬是”中的“硬”的意思。

2、正确、熟练地朗读课文。

3、懂得只有凭顽强的毅力,才能取得成功的道理。

通过课文的学习懂得只有凭顽强的毅力,才能取得成功的道理。

1、这是我国的“国粹”——京剧艺术。(出示京剧图片欣赏)在众多的京剧表演艺术家中,又以“四大名旦”最为著名,(出示四大名旦的照片、梅兰芳、尚小云、程砚秋、荀慧生)。今天我们就要去认识四大名旦之一的梅兰芳(出示梅兰芳的图片)(板书:梅兰芳)。

2、介绍梅兰芳:(出示介绍内容)梅兰芳是我国著名的京剧表演艺术家。他8岁时曾跟一位先生学戏,可由于进步缓慢先生说他不是学戏的料子,不愿再教他。后来他进了一个叫“云和堂”的戏班子拜师学艺,在老师的严格要求和自己的勤学苦练下,终于成为了一名京剧表演艺术大师。大家想知道其中的故事吗?读了这个故事就知道了。

3、补充课题:梅兰芳练功齐读课题。

1、轻声读全文,找一找刚学艺时,他的师傅是如何说他的?请找到句子用“——划下来。

2、交流,出示:“祖师爷没给你这碗饭吃,我也没办法”。

3、指名读,自读,联系第二节内容完成填空:“师傅说梅兰芳不是________,是因为_________。”“因为梅兰芳__________,所以师傅说他___________。”

4、交流,师生配合读填空题,齐读第二节。

1、快速读3--9节,找出文中描写他获得成就的句子。

(1)指名读句子、齐读。

(2)指导“蜚”的字形。

(3)理解“蜚声海内外”的意思(在海内外都很有名)。

(4)你能用一个词语来表达这个意思吗?(闻名中外、举世闻名)。

2、那么他为什么会获得如此大的成就呢?请你再读这句句子,找一找获得巨大成就的原因。(正是凭着这种顽强的毅力,梅兰芳从小打下了扎实的功底)。

3、板书:凭着顽强的毅力。

4、齐读这句句子。

5、出示学习要求:

(1)读3--8节,你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他具有顽强的毅力?用“﹏”划出句子。

(2)同桌交流并读好它,说说你们选择这句话的理由。

6、按顺序交流句子:

(1)梅兰芳为了练出过硬的功夫,硬是咬着牙坚持着,连腿都站肿了(理解“跷功”,出示图片,)(这是抓住了梅兰芳的动作来写的)出示:动作、神态说话练习:秋天,梅兰芳,使他的跷功大又长进。

(2)冬天,他自己浇了一个小冰场,踏上高跷,在冰场跑。那光滑的冰面,不要说踩高跷,就是在上面走路,也难免要摔跤。(动作)。

(3)梅兰芳身上经常被摔得青一块紫一块。

7、指导朗读句子。

8、通过描写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很好的表现了人物的性格特点,我们以后在写作中要学习这样的写法。师生配合读4--8节。

9、小结:是啊,正是凭着这种顽强的毅力,梅兰芳获得了成功(板书:获得了成功)。

成为了艺术大师。在梅兰芳五十余年的舞台生涯中,刻苦钻研,勇于创新,创造了许多优美的艺术形象,积累了大量优秀剧目,(出示优秀剧目的图片),他发展和提高了旦角的演唱和表演艺术,形成了一个具有独特风格的艺术流派——“梅派”。他的这种凭着顽强的毅力,获得成功的精神非常值得我们学习。

10、有感情的朗读全文。

11、从梅兰芳的故事中,你受到了怎样的启发?

12、巩固词语(出示)。

交流一位通过刻苦努力而获得成功的人物故事。

梅兰芳练功教案(汇总19篇)篇十

教学目标:

1.理解课题,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精读课文,体会梅兰芳练眼神的刻苦、辛苦。

3.指导朗读重点句子,从而学习勤能补拙的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理解两个词语:“紧盯”和“注视”。懂得“没有神儿”、“不是唱戏的料子”与“会说话了”的关系。体会“勤学苦练”和“世界闻名”的联系。

教学设计:

一、复习导入。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了解了哪些内容呢?

3.齐读课题。

二、自学课文。

2.学生自学。

三、互相学习。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2.指导朗读“神儿”。

3.这句话中,你有不理解的词语吗?(板书:“眼睛没有神儿”、“不是唱戏的料子”)。

4.遇到不理解的词语或句子时,我们有时候可以通过换一个语词或者换一种说法来理解。

同学们,自己读一读这句话,再试着换一种说法。

5.指导理解“眼睛没有神儿”、“不是唱戏的料子”。齐读。

6.现在谁能不看书说说梅兰芳小时候去拜师学艺,遇到了什么困难?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梅兰芳听了会怎么想呢?金老师想请一位同学读了课文第2自然段,后再猜猜梅兰芳是怎么想的。

2.我为什么要请他读了课文再说呢?指导朗读第1句话。

小结:说得真好,梅兰芳学艺的决心没有动摇。当我们遇到困难时,也要像梅兰芳一样,坚信:办法总比困难多,不能放弃。

3.那么梅兰芳是怎么做的呢?指名答。

4.投影出示:他常常紧盯空中飞翔的鸽子,或者注视水底游动的鱼儿。

再读一读这句句子,你认为他学得怎样?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来?

指导理解“常常”“紧盯”“注视”。

你能用你的眼睛来告诉我吗?既然是练眼神,老师还有个要求,眼睛要睁得大大的,一眨也不能眨,不能把鸽子跟丢了。

5.梅兰芳练得多勤奋,多辛苦啊!你能读出来吗?指名读。齐读。

6.这样学京剧练眼神,可以用课文中的一个词语来形容,是哪个呢,可以看看后文找找。

(板书:勤学苦练)。

7.引读。日子一长,他的眼睛——理解“渐渐”。

8.引读。人们都说——(板书:眼睛会说会)理解“会说话”。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1.你知道梅兰芳学艺,最后结果怎么样了?(板书:世界闻名的京剧大师)。

2.哪一自然段告诉我们了?读一读这一节,你还读懂了什么?

3.理解“大师”“终于”指导朗读。

4.理解“学艺”,梅兰芳学的是什么?看一段京剧。

5.齐读课文。

四、总结课文。

(1)齐读课文。现在你能用一句话来说说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了吗?出示:

这篇课文讲的是梅兰芳小时侯,他经过,终于成为()的故事。

(2)梅兰芳从“眼睛没有神”到“眼睛会说话”,从“不是唱戏的料子”成为“世界闻名的京剧大师”,这就叫“勤能补拙”。这还有两个成语“笨鸟先飞、人一己百”也告诉我们,也许我们一开始有些地方不如别人,但只要下定决心,付出比别人多出许多的努力,“奋起直追”就一定能练出过硬的本领,取得成功。出示这几个词语。一齐来读一遍。

(3)练笔:

你有过一开始不怎么行,但通过努力,最后成功的事吗?

梅兰芳练功教案(汇总19篇)篇十一

这篇课文记叙的是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当年在北京露天剧场演出京剧《穆桂英挂帅》的动人场景。赞美了梅兰芳高超精湛的演出技艺和我国京剧艺术的辉煌成就。本文重点突出,描写独具匠心。一方面着力对表演者的唱腔、身段、台步、表情、动作进行了细致的描摹,使人身临其境,另一方面对观众的描写更是浓墨重彩,以观众的反应变化,侧面烘托大师的声望与无以伦比的艺术造诣。

1、理解课文内容,通过对重点词句的理解,感悟梅兰芳精湛的表演艺术。

2、有感情朗读课文,积累。

3、初步感受京剧艺术的魅力,激发对京剧等民族艺术的热爱。

1、品读课文第4、5自然段中的重点语句,感悟梅兰芳大师精湛的表演艺术。

2、理清观众情绪变化线索,感悟民众对京剧国粹的热爱之情。

品悟大师精湛表演艺术的句子,学生不容易表达,难以描绘心中的体会。

抓住关键词语解读是阅读教学的基本内容,只有这样,教学才能落到实处,否则,就架空了。而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是解读第四自然段,在教学中,指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进行解读。学生通过品析,才能感受到梅兰芳先生精湛的演技,体会到观众对京剧艺术的喜爱,对艺术家的热爱。

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读句子,读出自己对文本的理解和感受。尤其在第四自然段中,有一句“唱词像珠子似的从……引起一片深远的回音。”,更是分几个层次细读,品读。好句不厌百回读,读中自有感悟出。

在那个暑气未消的夏夜,从四面八方赶来的观众都特别想看京剧大师梅兰芳演戏。当时,天那么热,人那么多,剧场却是那么静。(板书:静,这是出场前观众的反应,出场后,观众又有哪些反应呢?)。

默读4—5节,用“——”划出描写观众反应的句子,想一想,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反应?(交流,然后相继板书。)。

“当女主角穆桂英以轻盈而矫健的步子走出场来的时候,这个平静的海面,陡然卷起一阵暴风雨,观众像触了电似的,对这位女英雄报以雷鸣般的掌声。”

((1)理解出观众对大师的喜爱。(2)抓重点词“轻盈而矫健”体会出场的精彩)。

“观众像着了魔一样,忽然变得鸦雀无声。他们的情感和舞台上女主角的情感交融在一起。”指名读。

(抓“着了魔”、“鸦雀无声”体会表演的精彩)。

:(1)“开始唱了,那圆润的歌喉在夜空中颤动,听起来似乎辽远而又逼近,柔和而又铿锵。”(重点引导学生抓“圆润”“辽远而又逼近,柔和而又铿锵”体会。)。

:(2)“唱词像珠子似的从一笑一颦中,从优雅的‘水袖’中,从婀娜的身段中,一粒一粒地滚下来,滴在地上,溅到空中,落进每个人的心里,引起一片深远的回音。”

引导学生理解(1、唱词象珠子。2、三个“从……中”。3、五个动词)体会大师出神入化的表演艺术。

根据学生的交流,师小结:女主角演的实在是惟妙惟肖,她喜,观众就喜;她悲,观众就悲,台上台下,同喜同悲,同歌同泣,这就是着了魔,这就是交融啊!让我们也象着了魔一样读一读吧。

:“女主角像一朵盛开的鲜花,观众想要把这多鲜花捧在手里。”

(抓“捧”引导学生体会人民群众对大师的喜爱和珍惜,希望美好的艺术之花永远绽放,永不凋谢)。

1、比较句子的不同,谈体会。(读出自豪,佩服,尊敬,赞美……)。

2、体会设问表达的好处。(给人留下强烈深刻的印象)。

2、小结板书,升华主题,再读(齐读)。

3、看多媒体拓展资料(师生合作读)。

这节课的学习,让我们感受到了梅兰芳先生精湛的表演艺术,体验到了观众对大师的热爱之情,初步初步领略了京剧的魅力。对于博大精深的我国文化来说,今天所学的,不过是沧海一粟。随后我们还会学《吆喝》、《中国结》,相信会对我过传统文化有更深的了解、更多的收获!

(放京剧音乐,结束学习。)。

梅兰芳练功教案(汇总19篇)篇十二

1、认识生字,积累词语,区别“硬”的不同意思。

2、仿照例句,尝试把句子续写完整。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懂得“只有凭顽强的毅力,才能取得成功”的道理。

理解句子:“他不是学戏的料子”、“祖师爷没给你这碗饭吃”、“像针一样刺痛他的心”等。

多媒体工具。

1、出示梅兰芳的剧照,(板书:梅兰芳)简介梅兰芳。

2、你们知道吗?在成功的背后,梅兰芳付出了多少艰辛,今天要了解的是他苦练功夫的故事。

(板书:练功)。

1、师范读课文。

1、引读第二节。

理解:“学戏的料子”(学戏的人才)先生为什么说梅兰芳不是学戏的料子?

出示句子:“祖师爷没给你这碗饭吃,我也没办法。”

学习生字:祖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

2、听了先生的话,梅兰芳是怎么想的'?指名读第三节。

出示句子:“梅兰芳下定决心,一定要学好戏,闯出个样子来。”

指导朗读。你又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

3、从中可以看出梅兰芳是个怎么样的孩子?(有志气)。

4、齐读第二、三节。

5、过渡:梅兰芳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他不仅有志气,而且有毅力。

小组学习第四~七节,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划出表现梅兰芳练功有毅力的语句。

6、学习生字:砖(换部首)肿设使(和“便”比较)。

7、指名分节读课文。

8、交流:

(1)“梅兰芳为了练出过硬的功夫,硬是咬着牙坚持着,连腿都站肿了。”

查字典,选择“硬”在“过硬”和“硬是”中的不同解释。

指导读句。

练习续写:梅兰芳为了使自己的跷功更上一层楼,()。

梅兰芳练功教案(汇总19篇)篇十三

1、认读10个生字,学会本课17个字,以及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朗读课文,说说写了梅兰芳哪几件事,并试着分别用课文中的词语概括出来。

4、能过学习、理解课文,体会文中重点词语、句子的含义。

5、激发学生对梅兰芳的尊敬以及热爱中华民族的思想感情。

1、梅兰芳其人以及他强烈的爱国精神和民族自豪感。

2、结全课文内容理解“茫茫青史,为了爱国而摔破饭碗的‘优伶‘,有几人欤这句话。

两课时。

第一课时。

1、扫清文字障碍,初步感知课文的内容。

2、学会本课生字,能正确读写文中的词语。

3、初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

4、朗读课文。想想课文写了梅兰芳哪几件事,并试着分别用课文中的`词语概括出来。

同学们,读了课题,你有什么想知道吗?

2、过渡: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去认识一个伟大的艺术家,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是一个热爱祖国的艺术家。

1、自由读课文,要求:

(1)画出生词,边读课文边认,注意读准字音。

(2)或联系上下文理解生字词。

2、检查自学效果。

(1)指名读生字词。

(2)要求学生掌握新词。

(3)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教师点拨。

3、指导分段。

(1)默读课文,把每个自然段的意思弄清楚,再想想哪几个自然段可以合并成一个结构段。

(2)讨论分段。

第一段(1~4):1937年,由海沦陷,梅兰芳拒绝日本人的邀请。

第二段(5、6):写梅兰芳来到香港,毫不犹豫地将艺术让位于民族气节。

第三段(7~12):写香港沦陷了,梅兰芳为了拒绝日本人的邀请,蓄须宣告不再登台演出。

第四段(8~13):写回到上海后,梅兰芳不惜自伤身体拒绝邀请。

第五段(14):写梅兰芳在生活日渐窘迫的情况下仍然拒绝演出,等待着抗战的胜利。

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其余同学认真听读。

2、想想课文写了梅兰芳哪几件事,并试着分别用课文中的词语概括出来。

3、反馈学习情况:

(1)上海沦陷,拒绝演出;。

(2)将艺术让位于民族气节;。

(3)香港沦陷,蓄须拒演;。

(4)自伤身体,拒绝演出;。

4、自由轻声朗读课文。

1、抄写生词。

3、选用课时作业设计。

第二课时。

1、学习课文内容。

2、结全课文内容理解“茫茫青史,为了爱国而摔破饭碗的‘优伶‘,有几人欤这句话。

3、体会梅兰芳强烈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1、复习旧知:本文介绍关于梅兰芳的哪些方面?

2、听写本课生字、新词。

1、指名朗读课文第一段,自主学习第一段。

2、找出你不理解的句子。

3、第一段中,哪些地方可以充分说明这个评价对梅兰芳来说是恰如其分的?

(第2、3自然段)。

4、你从哪些词语可以体会到梅兰芳的态度是十分坚决的?(发怒和毫不犹豫这两个词语可以看出来。)。

1、指名分段朗读第二段。

2、说说梅兰芳的哪些地方让你特别感动。

1、自由读第三、四段,看看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2、学生一起朗读三四段。

1、指名读:

就这样年复一年,虽然不能登台演出,生活日渐窘迫,但梅兰芳始终坚持着,等待阗抗战胜利。

2、你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了什么?

(强烈的爱国热情)。

1、课文介绍了梅兰芳的哪几件事?

2、你从梅兰芳身上的精神体会到什么?

1、课后第1、2题。

2、将梅兰芳的故事讲给父母听听,有条件的可以收集他的事迹。

3、选用课时作业设计。

拒演——爱国抗日。

蓄须——拒绝登台为艺术献身。

艺术——民族气节为国家拒艺。

自残——用心良苦。

梅兰芳练功教案(汇总19篇)篇十四

课文通过梅兰芳小时候拜师学艺,苦练眼神,终于成为举世闻名的京剧大师的故事,说明勤学苦练可以弥补先天的不足。课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抓住梅兰芳苦练前后的眼神的变化,充分展现了他苦练基本功的过程。

1、德:使学生懂得勤学苦练可以弥补先天的不足,教育他们从小苦练基本功。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学会本课生字,认识1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明白勤学苦练可以弥补先天的不足。

生字卡片。

3课时。

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

3、学习词语:学艺。

二、初读课文。

1、自由练读课文。

要求标出自然段,画出生字词,找出难读的句子。

2、检查生字掌握情况。

(1)出示小黑板。

(2)指名认读词语。

(3)抽读生字卡片。

3、试读课文。

(1)指名说说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2)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4、教师范读。

5、填空,出示小黑板。

这篇课文讲的时梅兰芳小时候拜师(),苦练(),终于成为世界闻名的()的故事。

三、作业:

1、练读生字词。

2、练习朗读课文。

一、复习。

1、抽读生字卡片。

2、指名朗读课文。

二、细读课文。

1、细读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

(2)说说这一段告诉我们什么?

(3)“不是唱戏的料子”是什么意思?

(4)师傅为什么说梅兰芳不是唱戏的料子?

(板书:不是料子)。

2、细读第三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

(2)这一段告诉我们什么?

(3)理解:世界闻名、大师。

(4)学过第一段和第三段,你有什么想法?

3、细读第二自然段。

(1)自由轻声读课文。

(2)初步理解句意。

这一段共有几句话?每句话告诉我们什么?

(3)进一步理解句意。

在什么情况下,梅兰芳学艺的'决心没有动摇?这说明什么?

梅兰芳为什么看空中的鸽子?看水底游动的鱼?

“紧盯、注视”是什么意思?这里可以换成看吗?

“常常”是什么意思?说明什么?

梅兰芳的眼睛渐渐灵活起来,好像会说话,这说明了什么?

4、再读第三自然段。

(1)齐读课文。

(2)说说文中那个词语概括了第三段的意思。

(3)指导朗读。

(4)“勤学苦练”、“终于”、“世界闻名”要重读。

三、指导背诵。

1、齐读课文。

2、看板书逐段背诵。

四、课堂练习。

1、口头扩词。

神()()()决()()()底()()()。

2、口头填空:

梅兰芳常常()空中飞翔的鸽子,或者()水底游动的鱼儿。

一、复习检查。

1、指名有感情朗读课文。

2、指名逐段背诵课文。

二、教学生字词,指导书写。

1、教学“或”

出示“或”,认读。教学“戈”,戈字旁。

指导书写、学生描红。

2、出示“兰、者、注”

要求学生用熟字记忆生字。

3、出示:底、脸、神。

学生自由练习书写。

教师范写、指导学生描红。

4、指导书写。

或、者、兰:要居中写,结构要匀称。练、注、神:左窄右宽。紧:上中下三部分要写紧凑。

5、学生进行描红。

三、课堂练习。

1、抄写词语:

苦练或者水底明亮。

决心终于空中眼神。

2、组词:

三()决()者()住()。

兰()块()都()注()。

梅兰芳练功教案(汇总19篇)篇十五

1、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体会:没有神儿、不是唱戏的料子与“会说话了”是什么关系。

体会“终于”和“世界闻名”的联系。能用“终于”说话。

3、精读课文,体会梅兰芳联眼神的刻苦、辛苦。

4、指导朗读重点句子,从而学习勤能补拙的道理。

5、写好本课中剩余的生字.

重点:有感情朗读课文,写好课文中的生字。

难点:体会课文中梅兰芳学艺的刻苦、辛苦。

对策: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难理解的词语协助学生朗读。

实物。

一、复习导入。

1、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齐读课题)小朋友已经能把课文读得很流利了,现在老师想考考大家能不能把课文中的生字都读好!

2、出示去拼音的生字让学生认读。

3、读了这篇课文你知道了些什么?

二、学习第一小节。

1、那么梅兰芳小时侯去拜师学艺时遇到了什么困难?请大家自身读一读第一小节。

2、学生自由学习。同桌交流。

3、出示:梅兰芳小时侯去拜师学艺,师傅说他的眼睛没有神儿,不是唱戏的料子。(指导朗读“神儿”)。

4、你知道什么是“眼睛没有神儿”呢?(眼睛不灵活)。

5、就因为这个,师傅说他……。(不是唱戏的料子)这是什么意思呢?(不具备唱戏的好的条件,不可能学好唱戏)。

6、说话练习:师傅说梅兰芳不是。

……,是因为……。(或:因为梅兰芳……,所以师傅说……。)。

7师:讲述:小朋友们说的很好,梅兰芳的师傅是一个唱戏的行家,他告诉梅兰芳要当好京剧演员,不光嗓子好、身体棒、眼睛还要有神,因为舞台上的演员经常要通过眼神来告诉观众他是高兴了、生气了、还是难过。可是现在师傅却说他的眼睛没有神儿,不具备唱戏的条件,所以认为他不是唱戏的料。

8、下面,谁来读这一小节呢?(指名朗读第一小节)。

四、学习第二自然段。

1、师傅这么一说,梅兰芳是不是就放弃了呢?(不是)。

是呀!梅兰芳学艺的决心没有动摇,他下定决心要克服自身的缺点,好好学唱戏。

2、出示“梅兰芳学艺的'决心没有动摇”来读好这句话。(老师听出来了,你把梅兰芳学好京戏的决心读出来了。真棒!还有哪位小朋友也想?来读的?我们一起来试试好吗?)。

3、指导看图:

那么梅兰芳是怎么做的呢?我们来看图,梅兰芳在干什么?(鸽子)怎么看的?(眼睛睁的大大的,一眨不眨,但是眼珠子要不听的转动,鸽子飞到哪儿,他的眼睛就转到哪儿。)。

4、书上是怎么说的?再读一读,根据回答出示;他经常紧盯空中飞翔的鸽子,或者注视水底游动的鱼儿。)(指名读句子)。

5、齐读这句话。

6、哪个词语最能表示梅兰芳在认真看鸽子呢?(紧盯,指导朗读)那么你能给这个词语找个好朋友吗?(注视)他为什么要紧盯着空中飞翔的鸽子,水底游动的鱼儿呢?(为了练眼神。)。

谁来读这句话?

7、那么我们来做一个小游戏。练习,师出示一实物。要求:眼睛不能眨,紧跟着老师的手。

8、现在你有什么感觉呢?(学生自由发挥)。

9、那么梅兰芳是不是就练了一天、两天呢?(不是的)从哪儿知道的呀?(经常)小朋友只坚持了一会就感到眼睛特别酸、累,想冒眼泪。他天天这样练习是多么辛苦呀!谁来用的朗读来告诉大家呢?指导朗读(注意“紧盯”、“注视”“经常”)。

10、经过苦练,他的眼睛渐渐(灵活)起来。灵活的好象心里想说的或可以从眼睛里看出来。所以人们怎么说?(出示:人们都说,梅兰芳的眼睛会说话)。

谁来读好这句话呢?(指导朗读)小朋友你们会用眼睛说话吗?(不会)老师也不会,但是谁会的?(梅兰芳)梅兰芳真了不起!

11、除了要练眼神之外,还要练什么呢?

五、学习第三段。

2、他成了有名的京剧大师(什么是大师?就是在一个方面很有本领的人。)他怎会成为大师的?主要靠什么?(勤学苦练)最后他终于(强调)成为了世界闻名的京剧大师,所以他胜利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

3指导朗读(注意“终于”)。

4、梅兰芳女扮男装的风格和扮演艺术打动许多人,不只我们中国人民喜欢他,连很多外国人都喜欢他。大家请看(出示图片)所以呀,成了世界上非常有名的艺术家。

5、总结。

梅兰芳练功教案(汇总19篇)篇十六

1、如何引导学生从了解京剧大师梅兰芳入手,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自主地学习京剧。

2、如何通过了解京剧艺术,引导学生参与到学习京剧的活动之中,提高学生对京剧学习的认识。

3、引导学生理解京剧是一种文化,在世界文化中占有的地位,从文化的角度更深地理解京剧。

高中音乐欣赏教材第四单元国之瑰宝——京剧,将京剧上升到国宝对学生来说是一种暗示。教材从京剧大师梅兰芳入手,通过了解、学习、尝试,旨在激发、培养、发展学生对京剧艺术的兴趣及爱好,引导学生感受、体验京剧艺术的表现能力,掌握必要的鉴赏京剧艺术的知识和技能,初步认识京剧艺术的特征,了解京剧艺术以及京剧艺术的发展历史。教材注重京剧学习中的欣赏,让学生从欣赏的角度了解京剧的唱腔。从而更多的学习了解京剧。

现在的学生对京剧缺乏兴趣,学生感到京剧离他们的生活比较远。但是学生对梅兰芳还是比较熟悉,这样的课如果教师讲述,教学效果不会太好,如果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调动积极性让学生自己查找资料,讲解自己了解的艺术家,学生是比较感兴趣的。

本课教学正是抓住学生的这一特点,将学习的自主权交给学生,将学习的兴趣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来讲述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学生是乐意的。

高中的学生具有一定的理性分析和思考,京剧学习通过了解梅兰芳、了解京剧,从而了解京剧文化。

1、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了解我国京剧大师梅兰芳。

2、通过了解梅兰芳初步认识京剧艺术,了解京剧发展的历史以及京剧的相关知识。

3、通过学习了解,感受京剧不仅是我们民族艺术的国粹,更是一种文化,京剧在世界艺术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4、了解京剧的行当、伴奏、京剧的四式,通过京剧的实践练习听一听、学一学、唱一唱、做一做。

1、学生课前分组,设定小组学习目标,查阅、收寻相关资料。

2、学生组织课堂问答,将本组的知识点融汇在设定的问答之中,给予同学相关的提示。

3、教师准备教学中所需的教学课件,音响资料。

4、教师要关注各组学生自我查找的资料以及所要提出的问题,教师要做好更多的准备,给予学生更多的补充。

一、情景导入。

京剧的画面,音乐、将大家带入到京剧特定的情景之中,大屏幕上推出字幕——京剧。

二、汇报与交流。

学生分小组事先上网查阅资料。

学生甲组:介绍梅兰芳纪念馆以及大师的生平介绍。

梅兰芳(1894——1961)名澜,字畹华,祖籍江苏泰州,1894年10月22日出生在北京的一个梨园世家。是世界人民熟知的戏曲艺术大师,我国最杰出的京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芳是中国京剧史上鼎盛期和新中国成立后繁荣时期承上启下最具有代表性的人物,以其精妙的艺术和高尚的品德,赢得全国人民的热烈赞赏。梅兰芳在五十余年的舞台生涯中,精心创造,善于革新,塑造了众多的优美的妇女艺术形象,积累了大量优秀剧目,发展了京剧旦角的表演艺术,形成一个具有独特风采的艺术流派,世称梅派。

学生乙组:介绍梅兰芳及四大名旦。

学生介绍梅兰芳与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并称“四大名旦”,梅居其首。展出四大名旦的演出剧照和生活照,引发学生讨论。

提出问题:为什么过去京剧的旦角是男拌女妆?

学生们各自发表自己的见解。

学生丙组:讲述梅兰芳的小故事。

故事一、梅兰芳的爱国情怀。

梅兰芳是一个爱国主义者,早在五四时期,当二十一条国耻条约签订时,他激于义愤,编演了《木兰从军》,激发人们的爱国主义精神。“九.一八”事变后,他又编演了《抗金兵》和《生死恨》,激励人们抗敌救国。

八年抗战期间,梅兰芳身陷敌占领区,不顾威胁利诱,蓄须明志,坚决拒绝为敌演出,表现了一名艺术家大义凛然的高贵品质。

故事二、梅兰芳和京剧艺术走向世界。

梅兰芳曾于1919年,1924年,1956年,三次访日,1930访美,1935年,1952年两次访苏,不仅在京剧旦角艺术的发展中,起到继往开来的重要作用,而且是最早将中国的京剧艺术推向世界舞台的先行者。学生们介绍梅兰芳与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布莱希特并称为世界三大表演体系。梅兰芳在国际舞台上的精湛表演,使国外广大观众和戏剧专家叹为观止,为之倾倒,通过梅兰芳的不懈努力,终使京剧艺术跻身于世界戏剧之林。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梅兰芳先后当选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先后任中国戏曲研究院、中国戏曲学院、中国京剧院院长,1959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为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作出了多方面的贡献。梅兰芳先生是中国表演艺术的象征,是我国人民的骄傲。

故事四、梅兰芳纪念馆。

1983年中宣部与国家计委批复将梅兰芳故居辟为纪念馆。梅兰芳纪念馆自1984年开放之日起,成为中国戏曲文化的一个窗口,得到越来越多国内外人士的瞩目。纪念馆宣扬梅兰芳和他在中国戏曲发展史上作出的贡献以及他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光辉业迹。在宣传梅兰芳舞台艺术的同时,也在宣传着中国的传统文化。

三、欣赏与学习。

教师播放中央电视台梅兰芳京剧演唱片段。

四、京剧知识的介绍与学习。

京剧的形成。

京剧的行当。

京剧的四式。

京剧的伴奏及锣鼓经。

1、学生通过上网了解京剧形成的时间,为何叫京剧,京剧的唱腔只要是由哪些部分组成。

学生介绍京剧,1790年四大徽班,三庆,四喜、和春、春台进京,至今有二百多年的历史。

教师补充:世界上有三种古老的戏剧艺术,古希腊的悲剧、喜剧,印度的梵剧,中国的戏曲。在中国的戏曲中,京剧被誉为国粹,具有很强的代表性。

2、京剧的行当。

多媒体播放,让同学们观看录像中有哪些人物,分别属于哪些行当,让学生自己来归类,学生根据自己的了解和观看,能比较准确地划分出京剧的四大行当,生、旦、净、丑。每个组的同学说出该组角色的特点。

生行分为:老生,小生,娃娃生,武生,红生。

旦行分为:青衣,正旦,花旦,刀马旦,老旦。

净行为威重、粗犷、豪爽等特殊性格的男性人物:花脸,架子花脸,武花脸。

丑行为反派人物或诙谐、滑稽的人物:文丑、武丑。

教师进行补充。

3、京剧的四式:唱、念、做、打。唱:唱腔。念:台词、对白(韵白、京白)。做:京剧的表演也就是招式、做派(手、眼、身、法、步)。打:武打,虚拟表演。

4、京剧的伴奏。

(1)学生介绍京剧的伴奏,京剧的锣鼓点,京剧锣鼓经主要分为文场和武场。

(2)学生介绍京剧的伴奏乐器,主要有京胡,二胡、月琴等伴奏乐器。

欣赏《打虎上山》锣鼓经片段。

五、实践与练习。

京剧的锣鼓经:锣鼓经(片段)。

(1)学习锣鼓经的念法。

(2)学习锣鼓经并配合动作练习(手势,动作,亮相等)。

教师带领学生做旦角的兰花手势,云手,亮相。教师带领学生做生行的手势,拉山膀、亮相。京剧的手势,京剧的亮相。

教师示范,学生模仿,进行表演。配合锣鼓经(口念)做动作许,学生的学习兴致很高,在快乐中进行学习和提高。

六、归纳与小结。

总结本课学习中所了解的京剧的知识,了解的京剧大师梅兰芳的故事,引发下节课现代京剧的学习。让学生继续分组查询了解现代京剧以及相关的资料。

教学反思。

京剧一课在学生中引起极大的反响,可以感受到学生的喜爱和快乐。学生的喜爱更多地在于喜欢这种京剧学习的探索方式,对于自己了解到的点滴知识,学生们都由衷地兴奋、也格外地珍惜,在各个组相互交流的过程中,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探讨的热情感染了每一位同学。

京剧是一种文化,几十年前梅兰芳大师把京剧带到世界,京剧在日本公演,万人空巷争看梅兰,京剧在美国演出,场场爆满掌声不断,京剧在苏联演出,受到隆重的欢迎,此时京剧被誉为东方歌剧,是作为一种文化在与世界文化进行交流。这些资料,这些演出的场景让具有一定思考能力的高中学生为之震撼,深刻地感受到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此时,学生们从情感上深刻地感受到,京剧无愧是我们民族的国宝。

京剧也让学生们感到困惑,京剧的唱腔,京剧的对白,京剧的一招一式与我们现实生活的距离,与学生喜欢的电视节目,小品、喜剧、流行的歌曲的距离。让现代的生活在都市的学生去喜欢京剧也是比较困难的。但是,我们作为文化现象去探讨和了解学生是可以接受的。当学生的情感发生变化的时候,再让学生来学一学、做一做就容易多了。

通过对京剧的了解、学习,我感到学生对京剧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对京剧艺术增加了自己的理解。

了解、认识、探讨本身就是一种提高,这种提高是对艺术的理解,对文化的认可和对学习的认识,情感上的认可才能落实到行动之中。在学生们认真专注的眼神中,在学生们举手投足的一招一式中,在伊咿呀呀稚嫩唱腔的模仿之中,我们都看到了希望,也看到了我们的快乐,透过这一切,更看到的京剧艺术的希望,京剧文化美好的明天。

梅兰芳练功教案(汇总19篇)篇十七

授课教师。

杜成转。

授课班级。

课  题。

课  型。

课  时。

两课时。

学材分析。

《梅兰芳学艺》讲的是我国京剧大师梅兰芳小时候学艺时勤学苦练眼神的事。

学情分析。

现在的学生多梅兰芳比较陌生,可让学生先听一听京剧,出示梅兰芳图像与人名,让学生与梅兰芳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在指导学生初读时,要让学生读好儿化音和轻声、文中的长句。在指导学生精读时,可先引导学生观察插图,反复朗读,抓住重点词语来理解梅兰芳是怎样勤学苦练的。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学会本课生字词,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认识1个偏旁。

能力目标。

正确地朗读课文。

情感目标。

学习重难点。

学会本课的生字,并能正确美观地书写。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

导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学法教法。

自主学习,交流点拨。

导学流程。

学生学习活动。

教师导学活动。

设计意图。

引入新课。

出示课题。

(3分钟)。

1.  读课题。

1、板书课题。2、解题,介绍梅兰芳生平。

理解课题,引导质疑,激发阅读期待。

呈现目标。

渗透学法。

(2分钟)。

知道了什么?想知道什么?

自主学习。

讨论研究。

(10分钟)。

思考“学艺”的意思。

1、  自由练读课文。要求标出自然段,画出生字词,找出难读的句子。

2、  试读课文。

学习词语:学艺。

1.检查生字掌握情况。

(1)出示小黑板。

(2)指名认读词语。

(3)抽读生字卡片。

明确读书要求,训练学生边读书边思考的能力。

让学生学会自主理解词语的意思。

交流点拨。

达成目标。

(10分钟)。

学生按要求完成。

1、指名说说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2、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培养学生学会理清课文脉络。

同步训练。

关注慢生。

(10分钟)。

1、练习朗读课文。2、练读生字词。

质疑问难。

总结拓展。

(5分钟)。

根据自读课文填空。

填空,出示小黑板。

这篇课文讲的时梅兰芳小时候拜师( ),苦练( ),终于成为世界闻名的( )的故事。

读准读通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大意。

导学流程。

学生学习活动。

教师导学活动。

设计意图。

引入新课。

出示课题。

(3分钟)。

1、读生字。

2、  读课文。

1、抽读生字卡片。

2、指名朗读课文。

检验学生学习的效果。

呈现目标。

渗透学法。

(2分钟)。

在什么情况下,梅兰芳学艺的决心没有动摇?这说明什么?

梅兰芳为什么看空中的鸽子?看水底游动的鱼?

自主学习。

讨论研究。

(10分钟)。

1、读读一段。

2、根据课文回答问题。

3. 读第二段。

4. 根据课文回答问题。

1、细读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

(2)说说这一段告诉我们什么?

(3)“不是唱戏的料子”是什么意思?

(4)师傅为什么说梅兰芳不是唱戏的料子?

(板书:不是料子)2、细读第二自然段。

(1)自由轻声读课文。

(2)初步理解句意。

这一段共有几句话?每句话告诉我们什么?

读准读通课文,理清课文脉络。

交流点拨。

达成目标。

(10分钟)。

1.根据课文回答问题。

2.再读第三自然段。

(1)齐读课文。

(2)说说文中那个词语概括了第三段的意思。

进一步理解句意。

在什么情况下,梅兰芳学艺的决心没有动摇?这说明什么?

梅兰芳为什么看空中的鸽子?看水底游动的鱼?

“紧盯、注视”是什么意思?这里可以换成看吗?

“常常”是什么意思?说明什么?

梅兰芳的眼睛渐渐灵活起来,好像会说话,这说明了什么?

4、再读第三自然段。

(1)指导朗读。

(2)“勤学苦练”、“终于”、“世界闻名”要重读。

读准读通课文,理清课文脉络。

同步训练。

关注慢生。

(10分钟)。

1、口头扩词。

神()()()决()()()底()()()。

2、口头填空:

梅兰芳常常( )空中飞翔的鸽子,或者( )水底游动的鱼儿。

质疑问难。

总结拓展。

(5分钟)。

1、  几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试着背课文。

1、指名有感情朗读课文。

2、指名逐段背诵课文。

检验学生学习的效果。

反思。

梅兰芳练功教案(汇总19篇)篇十八

1、认读10个生字,学会本课17个字,以及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朗读课文,说说写了梅兰芳哪几件事,并试着分别用课文中的词语概括出来。

4、能过学习、理解课文,体会文中重点词语、句子的含义。

5、激发学生对梅兰芳的尊敬以及热爱中华民族的思想感情。

1、梅兰芳其人以及他强烈的爱国精神和民族自豪感。

2、结全课文内容理解“茫茫青史,为了爱国而摔破饭碗的‘优伶‘,有几人欤这句话。

两课时。

第一课时。

1、扫清文字障碍,初步感知课文的内容。

2、学会本课生字,能正确读写文中的词语。

3、初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

4、朗读课文。想想课文写了梅兰芳哪几件事,并试着分别用课文中的词语概括出来。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读了课题,你有什么想知道吗?

2、过渡: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去认识一个伟大的艺术家,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是一个热爱祖国的艺术家。

二、初读指导。

1、自由读课文,要求:

(1)画出生词,边读课文边认,注意读准字音。

(2)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生字词。

2、检查自学效果。

(1)指名读生字词。

(2)要求学生掌握新词。

(3)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教师点拨。

3、指导分段。

(1)默读课文,把每个自然段的意思弄清楚,再想想哪几个自然段可以合并成一个结构段。

(2)讨论分段。

第一段(1~4):1937年,由海沦陷,梅兰芳拒绝日本人的邀请。

第二段(5、6):写梅兰芳来到香港,毫不犹豫地将艺术让位于民族气节。

第三段(7~12):写香港沦陷了,梅兰芳为了拒绝日本人的邀请,蓄须宣告不再登台演出。

第四段(8~13):写回到上海后,梅兰芳不惜自伤身体拒绝邀请。

第五段(14):写梅兰芳在生活日渐窘迫的情况下仍然拒绝演出,等待着抗战的胜利。

三、再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其余同学认真听读。

2、想想课文写了梅兰芳哪几件事,并试着分别用课文中的词语概括出来。

3、反馈学习情况:

(1)上海沦陷,拒绝演出;

(2)将艺术让位于民族气节;

(3)香港沦陷,蓄须拒演;

(4)自伤身体,拒绝演出;

4、自由轻声朗读课文。

四、作业布置。

1、抄写生词。

2、收集有关梅兰芳的图片资料。

3、选用课时作业设计。

1、学习课文内容。

2、结全课文内容理解“茫茫青史,为了爱国而摔破饭碗的‘优伶‘,有几人欤这句话。

3、体会梅兰芳强烈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一、复习导入。

1、复习旧知:本文介绍关于梅兰芳的哪些方面?

2、听写本课生字、新词。

二、学习课文第一段。

1、指名朗读课文第一段,自主学习第一段。

2、找出你不理解的句子。

3、第一段中,哪些地方可以充分说明这个评价对梅兰芳来说是恰如其分的?

(第2、3自然段)。

4、你从哪些词语可以体会到梅兰芳的态度是十分坚决的?(发怒和毫不犹豫这两个词语可以看出来。)。

三、学习第二段。

1、指名分段朗读第二段。

2、说说梅兰芳的哪些地方让你特别感动。

四、学习第三、四段。

1、自由读第三、四段,看看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2、学生一起朗读三四段。

五、学习最后一段。

1、指名读:

就这样年复一年,虽然不能登台演出,生活日渐窘迫,但梅兰芳始终坚持着,等待阗抗战胜利。

2、你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了什么?

(强烈的爱国热情)。

六、总结全文。

1、课文介绍了梅兰芳的哪几件事?

2、你从梅兰芳身上的精神体会到什么?

七、作业布置。

1、课后第1、2题。

2、将梅兰芳的故事讲给父母听听,有条件的可以收集他的事迹。

3、选用课时作业设计。

梅兰芳练功教案(汇总19篇)篇十九

1、理解课文内容,认识梅兰芳高尚的爱国情感和坚定的民族气节。

2、联系课文内容,体会重点句子所表达的深刻含义和思想感情。

3、认识课文中的二会字,会写四会字以及理解部分重要的四字词。

指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认识梅兰芳高尚的爱国情感和坚定的民族气节。

引导学生联系课文内容,体会重点句子所表达的深刻含义和思想感情。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课件出示)欣赏《梅兰芳舞台艺术》邮票。

师述:这套邮票的主角不是别人,正是“京剧四大名旦”之首——梅兰芳。为了缅怀他卓越的艺术成就,邮电部发行了这套邮票。

2、课件出示句子“茫茫青史,为了爱国摔破饭碗的优伶,有几人欤?”

师述:梅兰芳不仅技艺精湛,更有高尚的情操。著名画家丰子恺就曾经这样评价过他——(出示句子)(1)指名读。(2)齐读。

3、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中有哪些事例可以看出他“为了爱国摔破饭碗”?(拒绝播音拒绝演出)。

4、揭示本节课学习任务:继续学习5—13自然段,感受梅兰芳的爱国情怀。

二、品读感悟,个性解读。

(一)自读自悟,理解内容。

1、课件出示“自学要求”,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学。自学要求:

(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5—13自然段。

(2)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梅兰芳“为了爱国摔破饭碗”的事例。

(3)、从讲述事例的自然段中找出体现爱国情怀的句子谈谈自己的理解。(4)、有感情读读找出来的`句子。

2、学生根据要求勾画圈点,加深自己的感悟。

(二)汇报交流。

1、指名汇报:从哪件事可以感受到梅兰芳的爱国情怀?

2、结合具体的句子,谈理解,带着体会练习有感情的朗读。

a、学习梅兰芳在“避港拒演“中爱国情怀的体现。

1、抓住重点句子理解:“他宁愿每顿只有一碗饭、一点点罐头食品或者一小块咸鱼,宁愿时刻提心吊胆地面对头上呼啸而过的炸弹,也不愿失去作为一个真正的中国人所应当具备的民族气节。”

提问:这句话你读出了什么?学生谈出自己的体会。

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体会到梅兰芳选择的是一种怎样的生活?哪些词很好的说明了这点?

2、梅兰芳原本可以过一种怎样的生活?(课件出示句子“只要梅兰芳答应登台演戏,一切奢华的生活唾手可得。”)。

(1)、理解“唾手可得”。

(2)、想象:“奢华的生活”是怎样的生活?(出示课件口头填空)。

(3)、体会日本侵略者“粉饰”的是什么?

3、师生根据幻灯片的提示合作读句子。(小结:对比写法更显强烈的爱国情怀)。

4、理解句子:尽管他视艺术为生命,但在民族存亡关头,他毫不犹豫地将艺术让位于民族气节。(课件出示)。

a、体会出梅兰芳爱戏曲艺术,更爱中华民族,更爱自己的祖国,他视民族存亡,国家利益高于一切。

b、指导学生将自己的感受朗读出来。

5、教师小结:这是一个正直的中国人,这是一名真正的艺术家,他的良知和高风亮节令人敬仰。

b、学习梅兰芳在蓄须拒演中爱国情怀的体现。

1、图文结合,深入理解。

a、学生汇报:“一旦他蓄须,便是宣告不再登台了。”

b、教师出示蓄须前后的图片,进行对比理解为什么蓄须之后梅兰芳就不能登台了?。

2、读句理解,深刻感悟。

a、“梅兰芳还是一副得意的样子”,“幽默地答道”可以看出什么?

b、从哪些句子还可以看出他的内心极度痛苦呢?(11自然段)。

c、教师引导学生读文11自然段深入理解。(分析出为了国家作出了巨大牺牲。)。

d、小结:是啊!对于一个视艺术为生命的人来说,不能创作不能演出,这是何等的痛苦!

教师引导学生读出有关的句子,理解体会。

3、再读文本,体会人物。

学生自然体会出一个人无论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丢掉祖国的尊严,民族气节比事业,比理想更重要。

教师引读课文11自然段,达到师生共鸣。

c、学习梅兰芳在自伤身体中爱国情怀的表现。

1、学生默读13自然段。

2、a、“他一方面……差点失去性命”让你有怎样的感受?相机指导朗读。

b、“面对这些劝诱甚至威胁……斩钉截铁……”这让你想到什么?抓住重点词语“斩钉截铁”进行理解。

c、“梅兰芳的良苦用心,终于击碎了日伪的痴心妄想”

教师抓住“良苦用心”提出:他的良苦用心指的是什么?

3、再读课文,加深理解。

教师指导朗读(读出人物的斩钉截铁,读出人物的良苦用心)。

学生练习朗读,教师指名朗读。

(三)、学习最后一个自然节。

1、齐读14自然段。

2、说说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

3、指导朗读这句话。

四、升华情感,直抒胸臆。

1、同学们,面对这样一个伟大的艺术家,也难怪著名画家丰子恺曾慨叹:“茫茫青史,为爱国而摔破饭碗的优伶,有几人欤?”让我们齐诵一首小诗来表达我们的敬意。

2、课件出示小诗:一代大师梅兰芳,蓄须明志表衷肠。拒演举债八年整,梅兰芬芳四。

海扬。

2、茫茫青史写春秋,一代京剧大师梅兰芳为了民族大义,为了中华的尊严,挺直了脊梁,“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他高尚的情操令人钦佩与敬仰。同学们,最后,让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来观看一段电影视频,再一次真切的感受他浓浓的爱国情怀。

五、布置作业。

为了更深入的理解课文内容,教师建议学生课后结合学习链接和资料做一份以梅兰芳为主题的手抄报。

相关范文推荐

    十八精神辅导主持词党的十八精神心得体会(实用16篇)

    心得体会是一种反思和总结的过程,通过它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心得体会是一个总结经验和教训的机会,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和提升自己的能力。我们应该

    写给未来的一封信写给未来的一封信(专业17篇)

    优秀作文往往能够给读者以强烈的心灵震撼,让人久久不能忘怀。小编为大家收集了一些在各个领域具有影响力的优秀作品,值得一读。你们好!我是来自二十一世纪的一名普通中学

    六年级的窃读记读后感(实用16篇)

    读后感是我们对作品进行思考和分析的过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消化和吸收作品中的知识和思想。读后感是在读完一本书后,对书中内容进行个人感悟和思考的一种表达方式。要写

    规范场地租赁合同(汇总20篇)

    租赁合同应当明确约定租赁方的违约责任和相应的赔偿方式。请看下面的租赁合同示例,可以了解一些常见的合同条款。甲方:乙方:甲、乙双方经友好协商,本着互惠互利的原则,

    重大节日期间消防安全目标的责任书(优质15篇)

    每个岗位职责都有其独特性和重要性,需要我们认真对待。-跟踪技术发展和趋势,持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技术能力。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机关、团体、企业、事业

    中职生的国旗下讲话稿大全(21篇)

    国旗下讲话稿是一种具有庄重意义的演讲稿,常用于国庆、纪念日等重大场合。在这个庄严的时刻,我想对我们伟大的祖国表达我们最诚挚的祝福和崇敬。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水电工安全责任书(专业17篇)

    岗位职责是为了营造一个公平公正、规范有序的工作环境,确保员工的工作权益得到保障。岗位职责是指在工作中所承担的具体任务和责任,了解自己的岗位职责是工作顺利进行的基

    本人自我介绍说(通用16篇)

    自我介绍有助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使自己在人际交往中更加自信和顺利。看看以下这些范文,相信会给你写自我介绍提供一些思路和灵感。今年我十岁,是一个活泼可爱且又胖乎

    数一数音乐教案(优质20篇)

    教学工作计划需要定期进行调整和修正,以适应教学实际和学生的需求变化。以下是一份经过实践验证的教学工作计划范文,希望能对大家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1、熟练计算10以

    小学评课稿(优质20篇)

    优秀作文是灵活运用修辞手法和修辞技巧的表达,能够给文章增色和生动性。以下是一些经典的作文范文,可以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写作技巧。《盘古开天地》这篇神话传说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