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有效性探讨论文(汇总15篇)

时间:2023-12-11 作者:书香墨

范文范本是指在某一领域内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的优秀作品,它可以给我们提供参考和借鉴的思路。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搜集的一些著名范文范本,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思路。

最新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有效性探讨论文(汇总15篇)篇一

(重庆市丰都县第一中学校)。

课堂提问能帮助教师创设物理情境、获得反馈信息、调控教学过程、沟通师生感情、推动双边活动,同时对学生又起到了激发兴趣、启动思维、培养能力的作用。但是,在实际教学中,特别是所谓的中差生班教学中,情况却不是这样的。请看下面由听课得到的事例:

a老师上《光的传播》一节内容,在一节课中没有向学生提出一个问题而直接讲内容。举例、实验、分析、概括、要求记忆中,老师的耐心很好,讲了一遍又一遍。学生显得很疲倦,由于有其他老师听课而坚持不让自己睡着。课后,a老师说:差班,不敢向学生提问,一提问,学生要么不理不睬,要么乱答一通,“提问”在这个班上是浪费时间,甚至会打击教学积极性。

b老师讲《光的折射》一节,他采用的是自问自答的方式教学,每一个问题提出后,不留时间或时间不多,学生来不及思考,而老师自行回答。满堂课包打包唱,学生完全看老师的表演。课后,b老师说:“差班学生,能学多少算多少,提问学生,这个班没有一个能答对所问的问题,还是给学生多讲一些比较好。”

c老师讲《汽化》一节,面向学生提出的问题都是“是不是”“对不对”“会不会”等之类,结果一人回答,全班附和。如老师问:“80摄氏度的水会不会沸腾?”问完后马上有人小声说:“不会”,接着全班学生大喊“不会”,课堂场面很是热烈,惹得听课老师暗自发笑。

以上种种,说明了我们农村现在的部分物理老师,特别是部分年轻的物理老师还没有理解到“提问”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没有正确掌握“提问”教学设计和实施方法。为此,本人对课堂提问教学谈一点看法。

1.引发学生思考,激活教学气氛。

在课堂上,随着教学的进行,学生很容易因其他事物转移注意力,便课堂教学效率下降。但若能适时地加以提问,引发学生思考,就能让学生参与与教学之中激活课堂气氛,引发学生认知的需要和学习兴趣,集中注意力。如,在教学“光的传播”后,学生思想有所松懈,我们如问:“为什么发生雷电时,总是先看到闪电而后听到雷声呢?”将学生引入积极的思考中;又如上“电流表”后问:“在实验室众多的测量仪表中,你如何找到并能确认出电流表呢?”引发学生思考,激活思维。

2.提示教学重点,获得反馈信息,深化已学过的知识。

课堂提问不仅能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启发学生积极思维,而且通过提问与回答,教师能及时吸收反馈信息,知道学生接受知识的情况,从而及时地调整教学计划。这样,师生之间可形成信息双向交流,使教与学相互促进。如,在复习某一知识时,根据学生已学教材向学生提出系列问题,通过问与答的形式帮助学生复习学过的知识,使之较系统地在学生的头脑里留下较为深刻的印象,使新旧知识联系起来,形成知识结构,系统地掌握知识。同时,能使老师掌握学生的情况。又如:在物态变化教学后问“为什么用久了的电灯,玻璃壁会变黑?”让学生讨论回答,从中获得反馈,同时深化知识与应用。

3.启发学生积极思考,训练学生语言表达力。

出色的提问能养成学生善于思考的习惯和能力,能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促进学生相互学习。教学过程中,通过老师的提问逐步引导学生完成由旧知识向新知识的过渡,不仅能锻炼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还可以在学生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发展其语言表述能力。例如,我们在上“电压”一节时,可先复习提问“电流”的有关知识,然后提出问题“电路中的自由电荷为什么会发生定向移动而形成电流呢?”从而顺利过渡到“电压”的教学,也在学生头脑中留下了电流与电压关系的整体知识结构。又如,在完成“电压表”的教学后提问:电压表与电流表有何异同?让学生参与讨论发表意见,锻炼他们的表述能力。

1.找准问点,突出精要性。

课堂提问要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围绕课堂目标,就重点、难点、疑点上设问。每一问都要问在点子上,这就是问点。我们不能不问,也不能处处设问,要体现少而精的原则,否则就抓不住重点。我们的问题要围绕教材、围绕学生的生活展开,提高问题的针对性。

2.难易适度,具有层次性。

我们所设计的问题不能太难,让学生放弃思考;也不能太易,让优生厌于回答。设计问题应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化整为零,逐步深入。使每一问都能让学生“跳一跳,摸得到”,让学生体验“问答”活动的愉快,享受成功的满足,从而大幅度地调整学生的思维。对于差班,问题的层次就密集些,跨度不宜过大,才能使学生获得知识逐步深化。如,在讲述物体内能的大小时,设计提问如下:(1)什么是物体的内能?(2)内能包括物体分子的哪些能量?(3)分子的动能、势能与什么因素有关?(4)分子运动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5)如何才能改变物体的内能大小呢?让学生思考回答,并列举相关实例,从而得出:做功与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大小。

教师的问题应逐层深入,激发学生思考。部分老师特别是年经老师热衷于追求课堂上的热烈场面而问:“是不是”“对不对”“会不会”,殊不知齐声回答并不能真正反映真实的效果。提问时,要设计适应学生年龄和个人能力的多种水平问题,使大多数学生参与回答。

3.启动思维,体现启发性。

教师要善于抓住教材的内在联系及发展,在学生最感困惑的认识焦点上设问,在学生思维定式或思维缺陷处设问,把启发教学、探究教学落到实处,所提出的问题必须让学生经过回忆、对比、分析、归纳、综合后才能得到答案。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但要求老师多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和经验,把物理与生活联系起来。

4.通俗易懂,具有明确性。

提问的内容要明确无误,题意清楚,语言简明准确,符合学生的接受能力,否则学生会答非所问,使教学陷于尴尬局面。

三、发问的技巧。

1.把握最佳时机提问。

教师在教学中要审时度势,抓住时机并进行适当调控,问在“点”上。教师要善于了解学生的疑难,要在学生想“知”而又不能立刻“知”时提出问题,与学生的思考、质疑相吻合,并在学生有思、有疑,正要提问而苦于不知看样表述之时提问。此外,教学到重点、难点或需追根求源的地方时,可通过提问突出重点、解决难点,找出事物的本质与根源。教师要密切关注学生的反应,在其对教学内容产生兴趣或乐于接受时提问,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思考。教师在实施提问时,要善于用语言、手势、表情、演示实验等方式,适时诱导,激发学生的`思维。

2.提问后,期待时间要充足。

教师提问后,要有停顿,让学生有准备及思考的时间,以达到调动全体学生积极思维的目的,停顿时间长短应视问题难度和学生反应情况而定。这段时间,教师不能无事可做,更不能频频追问,干扰学生思维,而要用鼓励、期待的目光环视全体学生,获取反馈信息。如果提问后,所留时间不多或者教师自问自答,将会导致“满堂灌”。

3.面向全体,因材施问。

教师的提问不是简单地为了获得学生的回答,而是促进全体学生的思考,提问时应面向全体学生,促进每个人的思考,然后指定个别回答,特别要注意给学生成功的机会,调动各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变换方式,引发兴趣。

教学中,我们应根据问题难易不同、目的不同,采用不同的发问方式进行提问,力求灵活多样,采取直问与曲问、正问与反问、明问与暗问相结合。若方式过于单调,会使学生乏味、反感。

四、对学生答问的评价。

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评价,有利于促进师生交流,通过对回答内容的重述、分析、修正、引申等,使正确答案在学生头脑中留下鲜明印象,也传授给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我们在评价时,使学生及时纠正错误或强化记忆,对答对的学生要充分肯定、鼓励,激发学习热情,让学生体验成功;对答错的学生切忌斥责挖苦,应该对其勇于回答的精神给予表扬,对错答中的闪光点给予肯定,以巩固学生的学习热情。

参考文献:

陈白棣。实习教师与优秀教师课堂提问的比较研究[j]。上海教育科研,2011(09)。

最新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有效性探讨论文(汇总15篇)篇二

有效性提问的概念是这样说的“有效性提问是指提出的问题能使人产生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究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又驱使个体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从学生角度看能促进其思维,激发求知欲望,调节课堂气氛,培养口头表达能力,从教师角度看能促进师生有效互动,增进教学的实效性。就现在的素质教育而言,我们整天喊着高效教学,有效教学,其实在当今的课堂教学中仍然存在着相对而言的无效教学,反思这种教学,反思自我教学,这些无效教学不是一个片面,而是一种共性,主要问题存在以下几种现状:

1、问题缺乏科学设计:简单、随意,表面很热闹,实则空空洞洞,尤其是一问一答式,缺乏探究性和具体性。

2、问题缺乏思考价值:问题没有精心设计,没有思考价值,缺乏针对性。

3、问题缺乏普遍性:教学中指围绕几个优等生发问,冷落了大部分学生,还有发现不注意听讲而进行惩罚性提问普遍存在。

4、问题缺乏艺术性:语言不准确,不合逻辑,过于呆板、机械或口语过多(如:嗯、啊等)给学生一种没备课的感觉。

5、问题缺乏启发性:像“是不是、好不好、对不对”学生只能回答“是”或“不是”之类的无效提问。

综上现状,我认为要做到有效性提问,应采取以下几种策略:

一、紧扣一个“实”字,抓课堂提问的内容。

课堂提问的内容应当紧扣教材,围绕新课程标准提出的“三个纬度”展开:

1、提问内容要有启发性。

设计提问内容要多编拟能抓住教学内容的内在矛盾及其变化发展的思考题,为学生提供思考的机会,并能在提问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尽量少问非此即彼的问题。提问要能引导学生到思维的“王国”中去遨游探索,使他们受到有力的思维训练。要把教材知识点本身的矛盾与已有知识、经验之间的矛盾当作提问设计的突破口,让学生不但了解是“什么”,而且能发现“为什么”。同时,还要适当设计一些多思维指向、多思维途径、多思维结果的问题,强化学生的思维训练,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2、提问内容要有趣味性。

提问内容的设计要富有情趣、意味和吸引力,使学生感到在思索答案时有趣而愉快,在愉快中接受知识。教师要着眼于课文或知识点设计提问,以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望,促使学生在生疑、解疑的过程中获得新的知识和能力,并因此体味到思考与创造的欢乐、满足。

3、提问内容要有预见性。

提问能事先想到学生可能回答的内容,猜想学生回答中可能的错误或不确切的内容以及可能出现的思维方法上的缺陷,据此设计解答的方案。值得注意的是每堂课都有一个主题,即这堂课的主要内容,在设计课堂提问内容时应该紧紧围绕着主题构思。在涉及到发散性思维问题的同时,教师必须适时地把本节课的主题拽在手里,以免过分分散学生的学习精力。

4、课堂提问内容要有难易区分度,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

提问内容过于简单,达不到启发的目的;

提问内容太难,学生无从下手。要为学生搭置一些合适的台阶,让学生循此台阶拾级而上,跳一跳,摘得到,保证学生的思维经历发现的过程,而不会感到高不可攀。

二、紧扣一个“序”字,抓课堂提问的结构。

课堂提问“是反映课堂师生互动的行为,是一系列按一定顺序排列的‘行为链’”。这个回答“行为链”的“链节点”主要有四个:组织----诱导(发问)----回答----反应(评价)。

据此,落实于课堂教学中的提问序列为:发问----侯答----叫答----理答。

1、发问。

除了以上所论及的有关“发问”的诸多问题之外,有几个方面的问题必须着重指出:

对高年级学生而言,高认识水平更有效。为此,针对目前教学中课堂低认识水平问题比例较高的实际,应提高高认知水平问题的比例,因为研究证明,高认知水平问题对学生成绩有积极作用。特别是在听课、评课中,应分别对高认知和低认知水平问题分别作出统计和评价,区分问题的有效度,以此作为课堂教学评估的依据之一。

问题的清晰度:问题的清晰程度直接影响到学生能否回答问题或回答所能达到的水平。问题设计,应尽量避免用语言结构复杂的、抽象的、笼统的、概念化的语言。如果教师一次提出一连串的问题,学生找不到核心问题,也会使问题变的模糊。因此,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必须措辞精炼,具体明了,一次只提一个问题,以达到问题清晰的最基本要求。

反之,问答的次数就越多。

2、侯答:

侯答是指教师提出问题后到学生回答前的时间和学生回答后到教师对回答作出反应之前的时间。

其次是创造了有利于学生思考问题的更为宽松的课堂气氛。而当侯答时间,由通常的1-2秒调整到3秒以上,师生之间的问答性质就会由“质问式”变成“对话式”。这种变化有益于学生集中注意,提高成绩。

或请求帮助,或要求教师进一步解释所提的问题,或直接说“不知道”。如果侯答时间过长会对课的连续性造成威胁,这时可适当缩短侯答时间,及时采取理答。

3、叫答:

在课堂教学中,叫答集中表现在叫答的方式和叫答的范围这两方面。

研究表明,按一定的型式,依次请学生回答,学生可预知的规则叫答方式要比教师随机叫答方式效果好。因为规则叫答方式使学生有心里上的准备,有利于集中注意。随机叫答往往倾向于个别好生,这对能力较差的学生来说是不公平的。

研究同时也证明,叫答范围越广,教学效果也越好。所以教师要适当控制自愿回答者的叫答,保证大多数人回答问题的机会。有一项调查发现,在叫答所有的学生情况下,学生表现出较多的专心行为,较少测验焦虑,学业成绩也较好。

叫答方式,一般有以下几种:

好差兼顾式;

男女搭配式;

情况相近式;

角色扮演式;

教师指名式;

学生(小组)推选式;

呼喊学号式;

座位顺序式;

四角开花式;

(10)自告奋勇式;

齐声回答式。

4、理答:

教师对学生回答的反应有以下几种行为:

如果表扬太频繁,也会失去它的价值性,尤其对高年级的学生更是如此。

消极反应:教师对学生回答的反应有表示赞成、否定、批评、训斥等。在一项有关教师的批评中,往往与学习相关的正相关系数远远小于负相关系数,这样就严重的挫伤了学生(特别是低成绩的学生)今后应答的积极性。

或是将原问题进行分解,简化为若干小问题;或是问一个与原问题相关的问题等等。给学生以启发,以达到正确回答为目的。

再组织:再组织是指教师在理答的最后阶段,对学生的回答重新组织概括,给学生一个明确、清晰、完整的答案。这样可以避免班上某些学生将应答中的某些错误回答当成正确回答。

三、紧扣一个“悟”字,抓课堂后的反思。

课前的小组研讨和精心设计逐步落实与课堂后,课后的反思也至关紧要。我们对教师的课堂后反思主要围绕三方面:第一,反思你这节课的目标达成了吗?重点突出了吗?第二,你这节课哪些问题较好地体现了课改精神和和课题理念?哪些问题是成功的,哪些是失败的?第三,你认为这节课再上一次,你准备如何修改?这样在反思中发现问题,在反思中寻求努力方向,在反思中不断提高自我,最后真正做到的是反思后的落实行动。教师的课后反思就是对课堂中的所产生的效应及教学中动态生成的一些问题做记录、谈感受。在定期组织的课题组活动中老师们会津津乐道自己的感受,畅谈自己亲自参与课题后的得与失。

是架起探究新知,提高教学效率的催化剂,也是构建有效性提问策略的桥梁。教学中我们要注意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做到问点明确,问法艺术,问时恰当,难度适中就一定能促进学生的发展,就一定能使有效性提问策略在教学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最新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有效性探讨论文(汇总15篇)篇三

(浙江省诸暨市枫桥镇中)。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教师在教学情境创设中要把握好信息技术教学的价值性、实效性。教学情境不是为了观赏,不在于刻意制造教学气氛,更不在于哗众取宠。真实的课堂应该展现学生真实的学习过程。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尽量创设生活化的情境,使学生感受到信息技术中有生活,生活中有信息技术,提高学生对信息技术的认识,并鼓励引导学生将学到的信息技术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课程的兴趣。

二、敢于并善于创新教学方法。

如上面所提到的,信息技术课是一门新的课程,具有技术应用性强、变化速度快和鲜明的时代性等特点。较之其他传统学科,该课程无论是在教学理论、教学模式、教学体系上都还没有完全定型,因此,教师在实施教学活动时,要敢于打破传统教学的束缚,善于创新教学方法,要不怕创新,勇于在创新之路上找到最适合教学实际且最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笔者认为在创新教学方法方面,以下几种方法是值得我们去尝试的,分别是“示范教学法”“主动尝试法”“同步教学法”和“任务驱动方法”。

三、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培养合作精神。

信息技术课不同于其他的科目,不是单凭教师一个人讲得津津有味就能完成了的课程,这门课需要学生和教师的高度配合,老师需要从学生中得到信息的反馈。因此,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是使这门课程的教学得以顺利开展和进行的重要保证。各班的学习情况不同,且每个班级中的各个学生学习水平也有高低之分,学习进度有快有慢。这时候以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为小组核心开展小组学习就能够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第一,学生之间总是要少些隔阂,这样方便有问题的学生敢问,问题也能够及时地解决;第二,这个方法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探究,有利于他们团队合作精神和能力的形成。

一个崭新的时代和一个创新的教学环境对于一门新兴的课程教学来说无疑是一种契机,这个契机使得该门课程的教学有更多的机会去尝试不同的教学方法,这个契机可使得该门课程的教学中没有那么多的传统教学,更有利于它的发展。只要教师秉着坚定的信念和不断探究的精神,就一定能够把这门课程上好。

参考文献:

最新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有效性探讨论文(汇总15篇)篇四

对于高中历史教学来说,课堂讨论十分重要,是一个不可或缺的教学环节,特别是随着新课程理念的不断推进与深入,更加重视和提倡课堂讨论。在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课堂讨论能够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自由讨论和分享,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并且还能够锻炼语言表达能力与交际能力,进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首先,可以促进教学。在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组织学生参加有效的课堂讨论,可以优化高中历史课堂,推动高中历史教学活动的顺利实施;活跃课堂氛围,使高中历史课堂富有生命活力,不再机械沉闷、枯燥乏味,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课堂学习氛围,帮助学生释放学习压力,配合教师所制订的教学计划,从而提升高中历史的教学质量与效率。其次,可以强化学习。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运用课堂讨论的学习方式,学生在讨论过程中较为积极主动,并且思维活跃,可以强化对历史知识的学习与理解,并且在讨论中,学生的观点可能不一样,通过互相分享与交流,学生知识可以取长补短,共同学习,产生优势互补的学习效果,对于部分历史知识的理解更加全面,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进行课堂讨论,可以有效活跃课堂气氛,使高中历史课堂不再死气沉沉,充满生机和活力。另外,在活跃课堂氛围的同时,由传统的教师一人独讲发展为多位学生共同参与,一人发表观点转变为众说纷纭、各抒己见,可以有效优化高中历史课堂的教学布局,增加师生间的有效互动,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历史知识学习中,使教师与学生都能够笑逐颜开,课堂学习氛围变得较为轻松。例如,在进行《辛亥革命》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针对“袁世凯”这一历史人物进行课堂讨论,分析他的功与过,在传统历史课堂中,对袁世凯的负面评价较多,往往认为他窃取了辛亥革命的果实,教师可以对他进行全面的介绍,如训练新军、逼迫清帝和平退位、督修铁路和办工厂等,从而让学生全面认识这一历史人物,在课堂讨论中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并且对历史知识理解得更加客观、透彻。

2.激发历史学习兴趣。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组织学生开展课堂讨论,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兴趣,让学生更加懂历史和爱历史,甚至是痴迷地去研究一些历史事件或知识,而不是被动地接受和学习历史课程。因此,高中历史教学的.课堂讨论能够显著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推动教学进程的良性发展,对于提升学生的历史知识水平和兴趣爱好具有重要意义。例如,在进行《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针对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意义,以及对世界各国的影响进行讨论,部分学生为了更加全面地了解俄国十月革命,会对其进行重点分析和研究,通过查找资料来分析当时的社会形势,给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带来哪些影响,通过课堂讨论,让学生更加深入地学习和研究历史知识。

3.提高历史学习能力。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无论对于任何学科来说,自主学习能力都十分重要,特别对于高中历史课程来说,知识点较为分散,通过课堂讨论的方式,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恰当的课堂讨论,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讨论中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自主学习能力能够得以充分提升,长此以往,学生能够自主、独立学习历史知识,能够产生事半功效的学习效果。例如,在进行《国共的十年对峙》教学时,教师可以以国共的十年对峙中的一些重要事件进行课堂讨论,包括南昌起义、八七会议、井冈山根据地的建立、长征和西安事变等,通过对这些重要历史事件的讨论,学生的思维能力得以拓展,掌握了学习历史知识的技巧与方法,提高了自主学习能力,从而提升了学习历史知识的效率。

4.学习更加积极主动。

在通常情况下,高中历史课堂往往会显得乏味枯燥,部分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时,兴趣不高,为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可以通过课堂讨论来实现。高中历史教师通过课堂讨论的方式,促使所有学生都积极参与到学习中,并且主动发表自己对历史事件或人物的看法与见解,充分激发他们学习历史知识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例如,在学习《解放战争》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对解放战争的影响和意义进行课堂讨论,包括解放战争对中国的局势有什么影响?对东亚和世界的局势产生什么影响?对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制度有什么影响等,通过对解放战争的讨论和分析,学生对解放战争的认识将会更加全面,由于解放战争对中国的影响较大,因此,学生在讨论和学习时会更加积极主动。总之,在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组织开展有效的课堂讨论,符合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与要求。因此,高中历史教师应该高度重视课堂讨论,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针对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情况,组织学生参与课堂讨论,使历史知识得以升华。

参考文献:

[1]李国栋.浅析课堂讨论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良性作用[j].课程教育研究,(34):49.

最新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有效性探讨论文(汇总15篇)篇五

摘要:

在高中教育阶段,历史学科是基本课程之一,教学目的是帮助学生了解历史、铭记历史、展望未来,从历史中吸取经验教训。课堂讨论是高中历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关键环节。主要针对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课堂讨论做深入分析和研究,并提出部分有效的课堂讨论策略,希望对广大教师有所帮助。

关键词:

最新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有效性探讨论文(汇总15篇)篇六

摘要:高中作为学习阶段的进阶,是个跨度,也是个桥梁。在这个阶段,有效地学习历史知识可以让学生了解我国文化,增长见识,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和传统文化的传袭,让中国文化不间断地发展。

我国的历史源远流长,文化气息非常的浓厚,而这些文化随着时间的流逝慢慢久远,但是根本的东西不能遗忘,中国古代一直到近代的知识还需要学生了解,让学生体会当中的含义与精神,学习当中的精髓文化,让中国这个文化大国不断发展下去。高中是让学生充分吸取知识的时段,学生已经走向成熟,有相对完善的理解能力、记忆能力与鉴别能力,在前期的学习下,有了一定的知识铺垫,学习起来没有太大的难度,也能自主地进行学习与理解。这个阶段,无非是学习历史的大好阶段,不会像初中阶段那般感到枯燥乏味,开始感受到这种历史文化的力量,在这种背景下,学生更愿意去汲取知识,只要找对方法,进行高效率的学习与了解,那么学生就会硕果累累。

高中历史教授的不再只是些粗浅的知识,大多数人认为像历史这一类的学科需要死记硬背,这是一个误区,历史是用来了解的,并不是要用脑子强硬地记下来的,这样过个两三年不拿书本就基本上忘得差不多了。历史学科丰厚的文化底蕴重要的是让学生去感受,感悟出自己的东西,拥有自己的见解,能合理地分析历史长河中的事件,被里面人物的精神感染。各种元素的文化,各式各样的人物,不可忽视的技术,有了兴趣一切也变得色彩缤纷。

要进行有效性学习,首先要透彻地了解这门课,知道它所蕴含的意义和需要了解的目的。高中历史需要学生把目光放在字里行间,历史不像其他的学科,课本上的文字并不是一味枯燥的,仔细品读能得出各不相同的结论,而这些文化很容易让学生沉迷,产生兴趣,教师讲的东西大多是从书面而来,有时会穿插扩展的知识,如果对某一点很感兴趣,学生课后可积极询问教师或自己查阅书籍,这样学习的结果会更加成功。现在很多学生遇到难题或者知识点太多就这样由它过去,很随便的心理,这是要不得的,要大胆提出疑问,大胆猜测分析,主动地去学习,不仅能更轻松地完成学习任务,也对学到的东西理解得更透彻。

历史课程的学习不要强硬地记下知识点应付考试,要明白这是门文化,是我们自身的文化,具有丰富的内涵,同时它也是一个个串接而成的故事,以时间为轴,要弄清楚不是因为考试有这门课才去学习,要把它看成一个个具有历史色彩的故事,这样品读了解下去,慢慢就不用教师规定,学生也会自行津津有味地翻看。高中生不再是小孩子,强制的要求反而容易起到反效果,反之,让学生自觉地学习理解,产生兴趣,远比教师授课效率要高得多,教师的引导方向要正确,引导方法要合适。

历史不同于其他学科的局限性,在这浩瀚的长河中,书上只是概括性地叙述出凤毛麟角,如果想了解,是没有空间限制的,这门学科的开放性也是无可比拟的,学生可以随意发展自己的思维,历史上的功过都不是一言一语可以说清的。学好历史,可以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接纳能力与理解能力,历史的有效性学习可使国家的历史不断传承。空闲时间看一些历史方面的名著也有利于历史课程的学习,也可以学到中国古老的技术和智慧,这些很多都是我们已经丢失的,还有些正岌岌可危。对历史的学习看法不能片面,要考虑大局,以整个大环境为背景,再逐个攻破各个小点,而后我们很容易就发现历史并不是一门难懂的学科,虽然深奥,但不会难学。

对于高中历史的学习要培养学生的价值观,学习时要进行自我鉴定,不可夸大,更不可自卑,要正确地意识到自己的能力,保持最集中的精力汲取课堂上关键的教学部分,利用好自己的时间,找到合适的时间供给自己进行有效性的学习。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贵在坚持,如果只是一两天的冲劲那结果还是一样,像历史这一类的科目,基本都是慢慢积累而成,要肯花时间,肯用精力,肯去努力,每天哪怕只是把上过的内容研读一遍,都有意想不到的效果,但如果什么都不做的话,就真的什么都得不到。无论学到哪一点,都要去了解当时的背景,理解古人的行为,理解事情的本质,这种透彻的学习方式是最有效的,往往比背诵下来记得还牢。有血有肉的历史书能给学生展开一幅画卷,要想知道画的是什么,有什么意义,需要一些小小的`技巧。这么厚的一本书,完全记住是不可能的,可将历史上发生的事件等写在便利条上、贴在镜子旁等一些你会接触到的物体,这样早上第一眼看到,很快就能记住。看起来只是个小小的行动,但长此以往,会发现对学习非常有效,类似于这些的技巧有很多,关键是看你有没有用心去做,利用这些小技巧,可以更有效地学习高中历史。

现在的历史课程经过长时间的洗练已经变得更具创新意识,教师的教学方法也较以前新颖开放了许多,学生要把握好机会,磨炼自己,高中历史的学习也是对自己素质的提炼。作为新时代的一名学生,有义务了解中国的历史,对课程的有效性学习,也是对国家培养的回报,各门课程有它的目的与作用,旨在培养学生的各项技能,不能抱着随便弄一弄就行了的心理。

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要为了能高效率地学习而努力,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培养学生,有计划地采取相应的方式让学生适应历史学习,启发对国家历史文化的热爱,使高中历史具有极大的感染力。学生也要采取积极的态度,接触高中历史文化,深入理解,以观赏者的角度看待它,它也会感染到每个人。学习并不是强迫性的,要有兴趣,有了解它的欲望,这门课才能够学得更好、更有效,归根结底,这就是有效性学习的根本。

参考文献:

冯少娟。对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几点感想.中学英语之友:下旬,2010(07)。

李政芬。新课标下高中历史教学浅析.成功:教育,2010(05)。

最新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有效性探讨论文(汇总15篇)篇七

课堂教学是信息传递的过程,教学媒体(信息技术)是这一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媒介,用于传授知识和培养学生的能力。现代教学媒体指的是幻灯机、投影仪、电视机及语音实验室和计算机等的使用。教学媒体突出形象性,注重感染力,以视听结合的多通道传递信息。

科学技术的使用已成为数学课堂教学的辅助方向,多媒体技术便于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调动有意注意。数学课堂中利用多媒体技术教学能使一些复杂的问题转化为直观、形象、生动的感性情境,这样大大降低了学生的理解难度,让学生更容易接受。如,教学九年级抛物线上的动点问题时,用传统教学手段的话,由于以静态为主,很难在黑板上将这种复杂的现象展示出来,更不用说借助情境来分析。多媒体使抽象的动点问题很形象直观地呈现出来,学生很容易地接受知识,对解决问题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从而树立了学生学习的信心,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等等。

二、教师与多媒体技术。

教师要适应时代,发展自我,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明确自己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组织、指导学生以多种形式进行学习活动;要重视教学对象,以学生为主体;要把教学变为学教,把教材变为学材,把教案变为学案。另外,教师要有较高的业务知识;教师要有的放矢地运用多媒体组织学生进行教育活动,既要加强能力培养,又要传授必要的数学知识。教师要尽力做好每一个课件。多媒体教学课件制作工作量较大,周期长,要花很多时间进行构思。有时设计一个既能突出课题,又能自然地导入新课的课件,要花很长的时间,不断地修改,直到满意为止,这一切都要教师为课间的制作付出艰辛的劳动。

多媒体技术的运用把课堂教学立体化。教师既是策划者、制作人,又是演员,随时为学生提供服务。教学过程中,利用多媒体进行演示,大大丰富了教学内容,使课堂活动氛围更加活跃。

三、学生与多媒体技术。

多媒体技术的运用,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多媒体为学生亲自参与掌握知识创造了有利条件。特别是新课引入时,创设一个图文并茂的情境,利用多媒体展示出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实现由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探求知识的转变。这样,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智力和培养学生的能力。

运用多媒体技术教学手段,可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发展学生的能力。多媒体技术具有交互性、超文本性等特性,多媒体技术的交互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认知主体作用的发挥,超文本性特性与人类记忆、联想的认知结构相类似,有利于促进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同时使个别化学习、协作式学习和发现式学习得以结合,不但能为学生提供一门理想的学习认知工具,而且极大地拓展了教育教学的时空领域,有利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数学教学只有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才能具有独立获取知识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良好思维品质和能力。

(作者单位浙江省温州市特殊教育学校)。

最新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有效性探讨论文(汇总15篇)篇八

内容提要:案例与反思,是教师成长的两大法宝。本文反思了讲述、提问、教学方式采用的三个低效案例,思考实施高中历史教学有效性的途径,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和出发点,针对学生特点来讲课、提问、选择教学方式,从教师行为上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低着头谨慎走路,会让我们摸不清方向,看不到周围同伴的努力,也看不到来路旖旎的风光;抬着头傲视前方,则会让我们忽视脚下的路,看不到可能出现的绊脚石,也看不到自身在荏苒岁月中留下的串串脚印。所以,我们走在历史教学的路上,要多回头追忆,多低头走路,多抬头看方向。在教学中,反思才能有进步,进步了更需要反思。好在我们不是在“走路不看景、看景不走路”的华山险道上,我们的工作相对安稳,环境也鼓励着我们“边走边看”。在这里,我把自己的三个教学案例拿出来,对其有效性进行反思,从反面对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进行探讨与分析。

第一例:我讲故我在。

尽管我很不愿意承认,也很不愿意坦白,但我不得不从实招来:还是有不少学生觉得我的高中历史课比较闷,不喜欢学历史。为了增加“人气指数”,我想了很多办法,但结果却不如人意,要么走极端,要么摸不着方向。我曾找了很多帮手来充实我的课堂:音乐、电影、表演、图片、朗诵、写板书、讲故事、竞赛、奖励……但是,热闹是课堂的,脑瓜是空白的,心灵是空虚的,热闹之余深入不够。我也曾坚定地信仰“我讲故我在”,我以为,我讲给学生了,学生能否听懂或者是否在听,都是他自己的事情。“师傅引进门,修行靠个人”,他不听拉倒,反正学习是他自己的事情,学不会考不上大学也是他自己的事情。我讲了就算是尽职了。现在才幡然醒悟并羞愧着:这就是无效教学!确实,历史课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工具是我的三寸不烂之舌,最基本最重要的方法是讲述法,但是,课不能乱讲!特别是试卷评讲课。

的第一场冬雨,比以往时候来得要晚一些,我拿着月考成绩单,步伐沉重地迈向高二(19)班,历史班。这是早晨的第一节课:7:30-8:10。历史班有65个学生,拥有“五金刚”。金刚者,学习习惯差、学习动力严重不足、只想混过日子也。

扭开教室的后门,扑鼻而来的是一阵康师傅花旗参方便面的味道。空气湿冷,紧闭的窗户外下着大雨,我从后门走向讲台,“花旗参”分子弥漫到每一个角落。有两三个女生匆忙地从书桌下抽出课本,其他人置我于不理。

我用点名册敲敲讲台,示意他们坐回座位并安静。“今天我们要评讲月考的试卷。这次考试,我们班出现了‘两极分化’的局面,好的好,差的差。希望通过评讲,同学们能够明确:对和错的理由是什么。”学生拿到试卷后,对分数有了一阵骚动,之后我开始评讲:“请看选择题第一道题,答案是*,因为……”

“第二题,答案是*,因为……”“第三题,答案是*,因为……”一个金刚睡了。

“第四题,答案是*,因为……”“第五题,答案是*,因为……”二个金刚睡了。

“第六题,答案是*,因为……”这一回,不仅五金刚睡了,不是金刚的学生神情也有些恍惚了。我决定提问。

“下面这道题请一位同学来讲一讲,黄x,你选什么?”黄x站起来说:“选a。”我赞赏地说:“很好,选对了。为什么选a呢?”黄x假装认真地说:“我感觉a是对的。”我追问:“为什么有这种感觉?”“因为a是答案。”黄x脱口而出。一些同学笑了起来,黄x也狡猾地笑了。唉!他是存心捉弄我,我故作严肃地瞪着他。黄x有些愧疚,说:“其实,我是‘点纸兵兵’猜出来的。”我一阵晕眩,只得让他坐下去。好在经过这一番舌战,学生都有了点精神。我继续评讲试卷。

聂幼犁教授曾在网上探讨“历史的有效性教学”的时候说:“讲述法是一种基本的方法,关键是你讲什么,怎么讲,讲到什么程度。有的放矢地讲、饶有兴趣地讲、富有智慧地讲、充满情感地讲,讲得学生愿意听、听得进、想得明、悟得透是很好的啊!”

我所教的班级有三个层次,这要求我的讲课必须“因材施教”,在考虑课程标准和考纲要求的同时,充分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特点,把最基本最简单的“讲述法”做到更受欢迎更有效果。

第二例:问比答傻。

在高中历史的课堂上,只有老师的讲是远远不够的,这样会变成“满堂灌”。新课程要求“以学生为主体,以老师为主导,开展教学活动”,课堂教学中,师生的互动不能没有“问”这一环节。老师通过问来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思维;学生通过问来反映疑难杂症,得到释疑解答。但是,问什么,怎么问,如何对待答的结果,却需要老师仔细揣摩。一旦处理不好,不仅不能完成教学任务,还会令学生在问题的轰炸中失去信心,无效学习。

在讲授必修二第13课《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时,为了让学生了解古代的服装,同时加深对中央集权制下森严等级制度的理解,我先展示了清朝官员服装的图案,后列出表格说明图案上的飞禽走兽,同时问:“这些清朝的官服,反映出中国古代官服有何特点?”教室里鸦雀无声。我又引导说:“文官们的服装是飞禽,武官们的服装是走兽,不同的级别有不同的服装,这说明什么问题呢?”学生们的想法还是“千呼万唤不出来”。我望向班里的“历史1号人物”许x,眼神里装满了期待。诈x也低下了头,我尴尬地绝望了,自报家门,按动鼠标,点出答案——反映了清朝等级制度非常严格。学生们有点恍然大悟。

反思这一幕,我犯了几大错误,直接导致了学生该讲时不讲而鸦雀无声。第一,古代服装只做为背景资料存在,目的是为了引出近代中山装、洋服、旗袍,在这个地方可以展示图片,直接说明特点,不必设问。设问有点喧宾夺主,浪费时间。第二,问题抛出来时过于简单、生硬、抽象,问“官服有什么特点”,学生可以从表面的颜色、图案来思考,不一定能够由表及里去思考问题。设问没有分层,缺乏梯度,学生思维跳不到那么高,也跳不了那么快。第三,我的急躁和对个别学生的偏爱,扼杀了课堂探讨时应该有的民主、轻松、自由、和谐的气氛,使好学生不敢说,而中低层次的学生不去想。

专家为我指出了三条路:

一、层层设疑,

二、结合史料,

三、联系现实。

“层层设疑”,我的理解是分成小步子来走。而怎么分,分多少步呢?这需要我们先摸清学生的学情。有些学生初中没学过历史,或者学得不认真,忘得七七八八。有些学生爱好历史,课外书读得多,知识积累丰富,一步就跨到终点。这些情况都需要我们综合考虑,面对大多数,因材施教。第二个要求是史料。我们是做为课堂主导者的老师,必须在日常的教学、阅读中积累更创新、更有趣、更直观的史料,包括图片、论述、表格、数字、实物、诗词、信件……然后抓住史料与课标要求相契合的地方,巧妙设疑,向学生多方面展示历史这一过去的事实。最后,“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学习历史是为了认识现在,所以问题的设置也应结合现实,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历史与学生的距离,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例:玩玩新把戏。

自从高二第二学期开始,我在文科班的历史教学转为文科基础的复习备考。根据考纲的要求,文科基础的历史要复习政治、经济、文化三本书,以中等难度的试题为主。文理基做为一个全新的科目,的高考只考选择题,学生是有可能拿到高分的。对于处在高二复习阶段的历史教学,我们应该积极地抓住机会,勇敢地面对挑战。但是,我校文科班的学生总体上学习习惯比较差,如何引导他们更好的学好文基历史呢?这是至今仍困扰我的一大难题。

在第一轮的复习中,我按照世界史、中国史两条线索,时空结合,整合原来的三个专题;又根据《中学历史教学》杂志上陈伟国所整理的人教、岳麓、人民、大象几个版本的知识体系,进行复习。我采取填空题的形式,主要根据岳麓版的课文进行挖空,引导学生复习课本,抓住主干知识。同时,每个考点加一两道高考例题,让学生熟悉高考的命题思路和角度。再配以10道左右的选择题让学生随堂练习。课堂上,学生先填空,之后让一两个学生到黑板上把答案板书出来。之后再评讲例题,做选择题之后校对答案,最后针对学生错得较多的题目进行评讲。

一开始这种方式学生还是蛮喜欢、蛮配合的,但两个月过去之后,情况发生了变化。

这一天,我像往常一样,拿着一叠未填空的试卷来到高二(15)班——政治班。我每周在政治班只有一节课,他们由于早晨黄昏的训练,都显得比较劳累。我把试卷发下去,告诉他们今天要复习的考点。王x拿到试卷后,大声叫了起来:“老师,没书啊!”“前几天检查,你们都有书啊!我还给你们加了分!”他们叽叽喳喳的说:“这还不容易,到别的班借来的,加完分就还回去了。”我一阵晕眩,严肃地瞪着他们,装作后果很严重地问:“那现在怎么办?”王x说:“你抄答案出来吧!”唉!是到如今,只好如此了,我想,只要后面的选择题他们能做出来,一样达到教学效果的`。大部分学生应付性地记下了答案,有三分之一的政治生很快就睡着了。我把他们叫醒,他们行了几秒钟又想睡了。我再一次叫醒了其中的班干部林x,他很生气很厌烦地抱怨说:“你很烦哪!历史课总是这样!我考试之前看看书就可以通过啦!我现在实在很累,你还是让我睡吧!”

我非常震惊,没想到他会说出这番话。同时,我也陷入了反思:确确实实,这段时间我的上课方式千篇一律,没什么新意,学生不喜欢听,我是推卸不了责任的。面对高考升学的强大压力,师生都要积极主动地去面对。

科任老师形成自己的课堂风格是非常必要的,为了复习的连贯,采取某一种方式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当学生长年累月接触一种教学方式的时候,他们也会形成类似于“审美疲劳”的“课堂疲劳”,这将直接导致课堂教学的低效甚至无效。因此,偶尔玩玩新把戏,搞搞新意思,多更新教学方式,历史教学的有效性才能提高。

我是文基的历史老师,要努力缓解学生的学习疲劳,采用更新鲜、更有趣、更多样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学得更开心一点,学得更好一点,学得更积极一点。而不是采取“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的无为态度,让学生来适应我的方式。所谓教学方式的有效性,应该是针对学生特点而采用的方式,是充分考虑学生现实状况的教学方式。

小结。

当我们回归课堂的本真时,当我们真正静下心来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时,我首先怀疑的是:我这样讲学生能不能懂?我这样问学生能不能答?我采用这种教学方式学生喜不喜欢?做为年轻老师的我们,就应该在这样的反思中,在这样对课堂瑕疵的苦苦寻找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能力。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高中历史的有效性教学是一个常做常新的课题。我们要根据新课程的理念、高考政策的变化、学生的心理和学情、信息科学技术的改进等,相应地调整教学策略。

“众里寻它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在我们苦苦追寻高中历史的有效性教学时,不烦多回首,多反思,因为——所谓成长,这是在反思中实现;所谓教学,正是在反思中提高;所谓有效性,正是在反思中显现!

参考书目:

《历史教学与学业评价》黄牧航广东教育出版社。

《广东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学科教师培训系列教材——历史》林中泽广东教育出版社2005。

《差异教学:帮助每个学生获得成功》(美)荷克斯著,杨希洁译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新课程中教师行为的变化》傅道春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最新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有效性探讨论文(汇总15篇)篇九

在新课改形势下,高中历史教学的目的不仅要求学生学习和掌握历史知识,还要求培养学生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与正确的价值观。而史料是了解和认识历史知识的重要材料,一切历史结论都离不开史料。所以,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必须充分科学地利用史料进行教学,让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的同时感受到历史的魅力。

高中历史史料教学的主要特点是,教师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根据史料让学生探究历史和学习历史知识,从而提升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积极主动性,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高中历史史料教学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高中历史史料教学有利于克服传统教学方法的缺陷。传统的高中历史教学,主要以教师和教材为课堂中心,讲解历史知识时以灌输与传授为主,没有以学生为学习主体,而史料教学则能够克服这一缺陷。在高中历史教学中,使用史料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学生探究历史知识的兴趣,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历史知识学习中,并且能够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其次,高中历史史料教学能够提升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积极性。史料教学方法能够使学生亲历历史,回归历史现场,寻求历史真相,从而学习到更多的历史知识。高中历史教材中含有丰富的史料,这些史料可以真实地还原历史情境和发展规律。教师在教学中要使用代表性较强的史料,不仅使历史知识具体化,还能够提升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积极性,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再次,高中历史教学中使用史料教学方法有利于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高中历史史料教学方法要求教师以学生为学习主体,充分发挥史料的优势与特点,改进和提升教学方法,从而完成教学任务和目标。所以,高中历史教师使用史料教学方法,不仅可以完成教学任务,还能够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与质量。

中华文明具有五千年的历史,留给后世的史料极其丰富,数量庞大。因此,高中历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选择史料的时候要有一定的目的性与科学性,选择那些代表性较强并且容易理解的史料,使学生能够更加容易接受和学习。教师在使用史料教学方法时,可以利用这些史料顺利引出教材知识重点,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认识和理解。例如,高中历史教师在讲到与辛亥革命相关的历史知识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观看《辛亥革命》这部影片,使学生能够全方位、多方面地了解辛亥革命时发生的历史背景,能够真正反映出当时的社会情境,回顾历史现场。所以,高中历史教师科学地选取史料,对提升历史教学水平具有重要作用,让学生通过影视作品与历史教材内容的相互补充学习,使其在欣赏历史影片的同时,对历史知识有着更深刻的认识理解与记忆掌握。

高中历史教师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使用史料教学方法,不能只注重研究史料表面的历史知识,还应该深度挖掘史料背后的深层历史背景与知识。所以,高中历史教师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应该创设问题情境,科学合理地给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充分进行独立自主地思考,并且能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历史知识。同时,高中历史教师还应该及时地给学生解读史料,帮助学生全面掌握相关的'历史知识。例如,高中历史教师在讲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时,可以根据教材内容和知识重点搜集相关的素材,包括图片、文学著作、影视资料等。教师还可以给学生展示“五四运动”和“新文化运动”的相关图片,著名文学家巴金的激流三部曲――《家》《春》《秋》也是以这一时代为背景的。教师可以提问“五四运动爆发的原因”“五四运动有什么意义”等,学生可以针对这些问题进行讨论交流。同时教师还应该对这些史料进行适当地解读,让学生了解更多的史料背景,从而帮助学生学习和掌握这些历史知识。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及时的归纳与总结也十分重要。高中历史教师通过对教材内容和史料的归纳总结,能够帮助学生尽快形成一个完整的历史知识体系,对于学习和掌握历史知识十分重要。例如,高中历史教师在对《新中国初期的外交》进行教学中,可以根据教材内容和相关史料,分析当时我国的国情,包括国防、农业、工业和经济等,然后进行归纳总结。另外,高中历史教师也可以让学生对历史知识进行自主归纳总结,这样可以使学生更深层次地认识和掌握高中历史知识。

三、总结。

综上所述,在现阶段的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科学合理地采用史料教学方法十分有必要,对提升高中历史教学效率十分有利。所以,高中历史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教材内容合理选择史料,两者互相结合,在课堂上及时地对学生提问和对史料进行解读,然后归纳总结,全面提升学生的高中历史学习效率,进而提升高中历史教师的教学水平与质量。

最新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有效性探讨论文(汇总15篇)篇十

德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是针对学生思想、政治、道德以及心理品质方面的教育。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他们的健康成长关系到祖国未来的发展,他们的道德品质以及思想素质也关系到祖国的未来,且小学阶段是进行德育的好时机,德育效果颇为明显。因此,教师务必要重视小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

1.人类社会在不断发展,社会在发展的过程中对人才的要求。

也越来越严格,不仅要求人才具有丰厚的知识储备、创新的应用技能,同时还要求具有良好的品德。因此,提升小学德育的有效性,培养具有高品德素质的学生,有利于学生将来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成为一个优秀的、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2.我们已经提到过,德育是素质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且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德育已经逐渐成为素质教育的重要标志。要推进素质教育的发展,就要重视德育,由此而言,提升小学德育的有效性,可以推进素质教育的发展。通过德育、智育、美育、体育等的加强来促进素质教育的发展,同时又通过素质教育的发展深化德育等教育活动,使各个方面的教育能够相互渗透、相互影响,共同促进小学生的健康成长。

二、提高小学生德育实效性的途径分析。

1.重视班主任素质的提升。

班主任是一个班集体的领导者,班主任在班级中的重要影响和作用是毋庸置疑的,班主任自身的素质与班级的德育教育具有直接的关系,班主任的行为对学生的教学具有示范的作用。德育教育是一个较为抽象的教育活动,并不是只讲述理论就可以取得教学效果,学生需要在特定的环境中受到身边人潜移默化的影响,这样才可能使学生渐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此,班主任应该重视自身素质的提升,为学生做好表率的作用。

2.广泛开展校园活动。

通过集体活动对学生进行德育具有明显的效果。首先,通过团队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以及合作意识;其次,活动的开展可以帮助学生树立健康的竞争意识,在竞争中学会向对手学习,并学会尊重竞争对手等;再次,多彩的校园活动可以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帮助学生拓宽自己的交友圈,有良好的人际圈子,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为提升小学德育的有效性,学校与教师应该多开展一些校园活动或者班级活动,促使学生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3.加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教育平台的德育教育作用的发挥。

德育是一个较广阔的教育范围,涉及学生在家庭中、在学校以及将来步入社会之后的行为,为此,教师的德育不应该仅仅局限在校园活动中,教师更应该结合学生的家庭、社会等资源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比如,教师应该多与学生的家长联系沟通,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与家长共同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同时,教师要关注社会对学生品德的要求,结合社会提供的资源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全面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从而培养出符合社会要求的人才。

总而言之,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思想教育的启蒙时期,这一时期的德育教育具有奠基性的意义。教师应该充分意识到小学德育的重要意义,采取合适的教学方法和途径来实施德育,充分利用学校、家庭以及社会等各方面的资源,全方面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从而促使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

最新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有效性探讨论文(汇总15篇)篇十一

认真学习、贯彻上级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结合学校实际,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教育理念,为学生供给优质的教育服务,让学生“学会选择、主动学习、卓越发展”。

围绕“追求有效教学,促进质量优化。”的宗旨。继续深入贯彻“课改”精神,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以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有效性为抓手,认真落实常规教学各环节,力争做到精细化,全力打造适合我校的数学高效课堂。

加强教研组建设,以继续争创先进教研组为动力,总结经验,发挥优势,改善不足,聚集全组教师的工作力和创造力,努力使数学教研组在有朝气、有创新精神、团结奋进的基础上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二、基本情景。

我校共有九位数学教师,九个教学班。教师年龄结构比较合理,学历达标率100%。各年级以学科负责人牵头统一安排进度,练习,考试及评价。各教师之间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和睦相处,和谐发展。本学期继续发扬这种“三和”精神搞好本职工作。

三、工作重点及具体措施。

1、聚焦教学,关注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坚持以学生为主体,运用启发式教学和开放式教学。教师不再作为知识的,而是充当学生指导者、合作者和助手的主角。学生不再作为知识的接收者,被动学习,而是与教师一样经过各种途径获取信息。提倡教师认真上好每一节课,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2、加强团体备课,团体备课活动时间,以确定的时间和不确定的时间相互结合为主,每周确定的时间团体备课,平时利用不确定的时间交流教学心得、教学方法,提高教师的备课质量。其一,备教学大纲,备教材、教法,备学生的学习心理和学习方法,备知识和本事的检测方法。其二,备教师的指导,备学生的学习活动。做到:个人主备—构成个案,团体研讨—构成共案,个性修改—构成特案,课后反思—构成定案。

3、教师要加强相互之间随堂听课、评课。听课前认真备课,设计教案,互相切磋。听课后认真评议,就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使用,教学思想的渗透提出反思。组内教师每学期听、评至少20节课。组织教师外出听课,博采众长。

4、狠抓xx年度毕业班数学教学,及时落实辅优补差。九年级在原有基础上确保数学质量在区中上水平,充分调动学生和教师的进取性,认真复习,提高质量,确保数学质量地位提升。七年级、八年级进取研究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以新的教学理念为指导,根据学生的思想实际、知识实际,设计最梦想的教学方案,力求使教学由浅入深,由易而难,形象、生动,使学生乐学、爱学。抓好差生,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给他们以更多的关心和爱护。针对学生的个别差异,抓好辅优补差工作,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学有所长,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5、为促使青年教师尽快成长起来,早日挑起大梁,教研组加强对青年数学教师的培养。继续实施新、老教师结对子,为青年教师搭建施展才华的平台,使青年教师由稚嫩走向成熟,使他们的青春热情和蕴藏的巨大潜能得到充分发挥,迅速成长为区、学校的骨干。

6、认真抓好教科研,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全体教师应树立科研兴教思想、自觉参与教科研实践。在平时的教学中进行研究,积累素材,期末争取每人拟出一篇教学论文。

7、虽然学生学习基础比较差,始终抓紧各个年级的数学月考工作。首先是起始年级,七年级、八年级抓住一切可能的测试的机会,训练、发散学生数学创造性思维,以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进取性,力争出佳绩。

8、以课题研究为切入点,推进课堂改革。切实落实好“备课、温课、上课、作业、辅导、评价”等环节。力争做到:备课要“深”、温课要“熟”、上课要“实”、作业要“精”、辅导要“细”、负担要“轻”、质量要“高”。

9、认真落实“数学高效课堂实施方案”,真正实现“先学后教,当堂达标”教学模式。

四、研组活动计划:

二月份下旬:

1、学习学校的工作计划,讨论制订教研组计划。

2、制订个人的教学工作计划,检查作业的开展情景。

3、理论学习,组织讨论有关问题。

1、团体备课活动。

2、学习、讨论新课标教育理念;学习教改经验,教改课堂试行;

3、找差距,查原因,落实整改措施;

1、组织观摩课,教改课堂听课情景反馈、讨论、小结;

2、课堂教改模式确定推广实施。

1、期中质量分析后分析回顾。

2、学期中期教师备课检查与交流。

3、九年级适应性考试分析及后阶段复习提议;

1、教学常规检查,各项指标验收量化计分统计。

2、20xx届毕业生会考、中考;

1、七、八年级制定复习计划,并着手思考假期作业、假期的研究性学习等资料。

2、教研组成员每人上交一份本学期工作总结,教学反思、论文各一篇。

最新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有效性探讨论文(汇总15篇)篇十二

初中数学教学方法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初中数学的教学质量,改革初中数学教学方法,探索适合初中生学习的教学方法是初中数学教学的关键环节。初中数学相对来说比较乏味枯燥,传统的教学方法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也直接导致很多学生学习水平较差。由此可见,针对初中数学教学的课堂问题,探索适合的初中数学教学方法是非常有必要的。本文从初中数学教学方法的重要性出发,分析了今后初中数学教学的思路。

初中数学课堂经常能看到这些现象:上课不听讲,无心学习,搞小动作,纪律极为涣散,有时还做一些干扰学习的同学调皮事情,对教师精心的讲课无动于衷,一节课的时间白白浪费,导致课堂教学没有效果。放学之后,对老师布置的作业,不认真完成,有的时候写一些,错误不断,丢三落四,不求甚解,一些学生干脆不写,到学校找优秀学生借作业,抄写作业,对教师布置的作业不探索、不思考。课堂教学教师引导都不学习,课下就不用说动脑筋主动学习了,这些现象严重影响教学,削弱了教学效果。

为了提高初中数学的教学质量,必须进行初中数学教学方法的改革。我通过自身的教学经验,并结合相关的文献资料,总结出如下改革思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创设情境,活跃思维、鼓励学生合作交流、因材施教,注重分层教学。

1、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非常有必要。因此,在教学中,初中数学老师要在改进教学方法的过程中,不断的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具体的做法如下:

第一,分层次提出要求,老师根据对学生水平的掌握程度,对学生进行分级,并针对不同层次提出不同的要求。

第二,要想法设法鼓励学生对相关的数学知识反复进行训练,养成持之以恒的好习惯。

第三,老师对学生要多进行表扬,初中阶段学生的年龄正好处于比较有个性的时期,因此,老师要对学生进行表扬,对成绩较差的学生也要学会包容,并设法提升他们的自信心。

第四,老师要制定合理的学习规章制度,要求学生严格按照学习计划进行,这样刚开始学生可能不适应,时间长了,习惯了就会觉得对自己的学习非常有利。

数学教学中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就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即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新课改中也明确指出了这一点:教师的职责不仅是教学生,更要指导学生去学,不应该只满足于学生学会,而要培养学生会学。所以初中数学教学应努力培养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主性。同样的,其他教学方式也应以培养学生学会学习为目标。常言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学生只有自己掌握了学习方法,才能终生受益。教师必须注重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传授提出问题的方法,提出有价值、有意义、启迪学生思维的问题,问题做到简明扼要、开放启发、趣味严密。教师设计问题时一定要经过周密的思考,语言清晰精炼,难易适度,吸引学生的好奇心,真正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一个人的学习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靠后天培养起来的,所以,引导学生学会学习,要掌握学习方法是非常重要的。在实践教学活动中,教师应针对不同年龄,不同能力,不同知识背景下的学生制定适合他们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要调整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有了兴趣,才有动力,有激情去学习知识。

3、创设情境,活跃思维。

老师在教学中要学会创设情境,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积极参与,让学生感受到参与的成就感,自然地进入学习新知识的情境。为此,老师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第一,创设精彩的课堂开头,在讲解新知识的时候,老师可以从与知识有关的科学故事开始,也可以通过各种社会现实开始,通过这种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让学生参与其中。

第二,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踊跃回答问题,使课堂变的其乐融融。学生也会在活跃的环境中,学到该学的知识。

4、鼓励学生合作交流。

合作交流不但能够增强学生参与的能力,也为以后学生在社会上与他人交流打好基础。为此,老师在教学中可以尝试小组学习活动,借助学生之间的互动,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在这个过程中,老师一定要注意,做到合理分组,并要明确小组合作的目标。只有这样,通过合作学习才能有效完成教学目的。

5、因材施教,注重分层教学。

数学教育应尊重学生个体与整体的协调发展。在以往的教学中,一般都采用一种方式一份教案,其实这种单一的教学方式存在很多的问题。例如,能力强的学生和能力弱一点的学生之间如何做到协调,知识如何能因材施教而得到普及,以及人才培养等方面的种种问题。所以,在数学的实际教学中,教师要看到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差异,每个学生因为自身的能力、家庭环境、潜力的倾向而存在不同,教师应该承认并尊重学生的发展。

数学教育应该看到学生的差异性,并因材施教,从学生不同的学习要求出发开展数学教学。此外,应积极响应新课改中“以人为本、以生为本”的核心理念,在实际操作中,初中的数学教育可以从制定教学目标、课堂教学进行。

作业练习及评价考核等几个方面来进行分层教学,可以把一个班级分成几个层级,或者把一个年级按学生具体情况进行分级组合。

数学学科是初中阶段的一个重要学科,要改变当前初中数学的现状,学校和教师必须采取相应对策措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进而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最新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有效性探讨论文(汇总15篇)篇十三

认真贯彻教育局和学校的工作要点,在学校教导处工作计划的指导下,立足课堂、以实施课程改革和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以提高师资整体素质为核心,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重点全面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教研活动继续以理论学习为先导,案例分析为载体,以问题为核心,以带着问题实践—反馈—调整—再实践为基本模式,深入常态课堂,跟踪质量,加强组内教师的再学习、再提高。

强调团队合作精神,切实抓好校本培训,加强传、帮、带作用,从而促进全体教师的业务水平。认真搞好教学研究、教学指导和教学服务,扎实有效开展教研活动,促进教师、学生共同发展,努力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二、主要工作思路。

1、本学期依据课改的需求,以研究课堂教学变革为核心,加强课堂教学——“自分教学”课堂模式研讨,不断提高教师的学科素养和教学水平;以解决教育实践问题的常态教研为重点;提高教研活动实效性,提高教师专业意识和能力,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2、教学目标: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加强“自分”教学课堂建设、抓教学落实,稳固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在原来的基础上更上一层楼。

七年级:在搞好中小学衔接的基础上,进一步培养兴趣,强化基础;

八年级:在稳固现有成绩的基础上,强化培优补差,进一步提升质量;

九年级:在总结反思的基础上,挖掘潜力,查缺补漏,着力加强学习自学指导和能力培养,为实现20xx年中考的新突破打好基础。

3、教研目标:组织进行校内外的教学研究活动,组织老师上研究课、示范课,通过研讨、评课等形式,做好课后反思,使本组教师理论与实践水平共同提高。组织全体教师积极参加市级、学校的教科研活动,并积极开展各项活动,尤其是全校的“自分”教学课改活动。

三、现状分析。

1、在教研组建设方面,大家逐步形成了共同的价值观、责任感和团队意识,同伴互助效果明显。本学期将继续深化课改研究,在教师成长和教学研究方面通过合作交流使全组得到提升。

2、在队伍建设方面,本学年初数组有较多青年教师新加入,青年教师进步较快,创新意识强,但还需加强日常教学的各项基本功。本学期将加强研修,以老带新、以新促进,通过多种活动来促进不同层面教师的的专业成长。

3、在教研内容上,从制定教研计划入手,以研究教学策略为抓手,将教研工作指向“真问题”,提高了教研的实效性。

四、主要工作与措施。

扎实开展教研活动,努力提高教研效率。

1、根据学校教学计划,制定切实有效的教研计划,落实教学常规和教研组工作。

2、每次教研活动要求全体教研组成员准时参加,不无故缺席,并做好详细记录。

3、要定期组织教学研究活动,围绕相应的研究专题,采用灵活多样的教研活动方式,组织相应的公开课、研究课、示范课,并要求教师认真准备、积极发言,切实提高教学效率,继续深化我校数学教研之风。通过研讨、观摩、评议等形式,使本教研组全体教师共同提高,人人受益。

4、根据学校教学计划,安排好听课、评课活动。(每位老师一学期听课、评课达到20节以上。)促使每位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技能得到更新与提高。

5、加强集体备课。落实地点,常规,中心发言人,做好记录,做到四个统一。集体备课发挥群体优势,提高备课质量以落实教学常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6、鼓励本组教师多参加校内外的教学教研活动、和教师间的学习,做好学习笔记和听课笔记。积极参加学校、市级组织的各项比赛。通过教研活动促进教师的反思,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7、本着以“在借鉴中成长,在探索中提高,在发展中完善”的学习方针,教师要多问、多听、多看,写好记录及反思,学习他们先进的教学方法。

五、具体工作。

九月份:学科素养技能考核任务完成;浙江名师课堂组织学习;暑假作业上交;集体备课;各项工作计划上交。

十月份:第三届命题研究班开班;市直八年级数学教学研讨会;市学科素养考试内容组织学习。

十一月份:期中考考前复习工作安排;九年级新教材培训;温州市数学学业考试质量分析会;八年级学生数学素养大赛组织工作;听课本、备课资料检查。

十二月份:组织全组校本教研活动,开展听课、评课活动;各备课组期中考后集体备课活动。

一月份:市初中数学教师学科知识竞赛;期末考考前复习工作安排。

最新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有效性探讨论文(汇总15篇)篇十四

语文作为一门人文色彩极其浓厚的学科,与其他学科有着很大的不同。学生想要真正地学好、学透语文,必须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一定的人文素养,因此需要长时间的学习和积累。高中阶段对学生的学习效率有较高要求,学生常常会因为没有耐心等原因不重视甚至放弃对语文的学习。因此,教师在语文课堂上应该以学生为本,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学生语文课堂学习的有效性。笔者作为一名高中语文教师,通过不断探究认为,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传统的教学方法常使语文课显得枯燥乏味,毫无乐趣可言,学生自然学习效率低下。作为一名教师,不应只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还应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传授给他们有效的学习方法,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学生只有从心底对一门学科有了学习兴趣,才能在短时间内有效提升学习成绩,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可以采取多样的教学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与学生的互动交流,以及学生之间的交流讨论,从而避免出现老师一人在讲台上讲,学生在下面昏昏欲睡的情况。当然,想让课堂变得生动有趣,教师也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和专业素养,这样在教学时才能与学生更好的交流。教师还应与时俱进,学习掌握多媒体教学等多种新型教学方式,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容量和趣味性,使学生更易接受和理解。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自由分组,针对相关问题进行讨论,给学生充分的学习自由。同学之间的交流讨论可以使他们对一个问题有多方面和更加深刻的理解,也可以充分调动课堂气氛,而浓厚的学习气氛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对学生的学习方法进行指导。

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比自己埋头苦学更为重要。学好语文的关键是要理解课文,而不是死记硬背。因此,学生听课时如果能充分理解课文的内容,那么进行记忆时就不会有太大的困难。教师在讲课时要注重引导学生对所讲解内容充分理解,采用多种方法调动学生积极回答老师所提的问题,与老师互动、与同学互动。除此之外,教师还应该让学生学会探究式的学习方式,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第一,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传统的教学方式,一般都是教师单方面的`向学生传授知识,学生往往只是被动接受,很难做到主动去探索学习。教师应该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参与者,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促使他们养成主动学习的良好习惯。

第二,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教师还要鼓励学生提出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疑惑,大胆向老师或同学进行求证。研究证明,提出问题是一个学生进步的开始,能够发现问题证明经过了一定的思考,而不是机械性的记忆或被动的接受老师所讲的内容。学习的过程绝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因此存在疑问很正常,教师应引导学生树立正确对待问题的态度,面对问题时应积极解决而不是躲避害怕。学生只有多问“为什么”,才有进行探究的兴趣和动力。解决问题的过程也就是进步的过程,只有不断发现问题,才能不断有所进步。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教师应该适时地进行点拨和补充,这比直接告诉学生答案的效果要好得多,学生也能在自己探索的过程中加深对问题的理解,无形中也提高了自学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想让学生养成探究式学习的学习习惯,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帮助他们形成创新思维也是至关重要的一点。一个具有创新思维的学生在学习时,才能多角度、多层次地对一个问题进行理解和思考,才能举一反三,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教师应在教学评价中,适当增加对学生探究式学习过程中创新性的考察和评价,从而激发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提高其进行探究式学习的积极性。

3确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新型课堂模式。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多为学生创造表现自我的机会,从而调动他们自主学习和回答课堂问题的积极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主要体现在课前、课中、课后三个方面。课前,学生应先对将要学习的内容进行预习,这样可以对课文内容有一个大体的了解,有助于更好更快地理解课堂上老师所讲的重难点;课中,学生应手、眼、耳、口、脑并用,认真听老师讲课,积极思考并踊跃回答老师所提问题,并对重点难点进行记录,做好笔记;课后,学生应积极查阅相关资料,深刻理解老师所讲内容,并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相关作业。学生如果能做到这些,课堂的有效性也就得到了充分的保证。总之,笔者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课堂上主要运用学生探究式的学习方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通过改变教学方式,激发了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使学生对语文课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保证了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最新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有效性探讨论文(汇总15篇)篇十五

高中阶段是学习任务繁重、学习压力大的一个特殊时期,因此,以最少的投入取得最大的收效———获得知识、培养能力、提高认识,是一个非常实际的目标。语文学科作为高中教学的重要科目,提高其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呼声一直以来有增无减。《上海市中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试行稿)》也在教学建议的第一条就提出:“课堂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教师要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灵活、有效地组织教学,并将学生在有目的、有计划下的学习与自然状态下的获得有机地结合起来,使每一位学生的才能都得到发挥。”可见,对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索是非常必要且迫切的。其实,探究当下语文课堂教学低效的原因,不难发现,这首先是由语文学科的特点导致的。学语文讲究基础知识的长期积累和人文素养的培养,要求学生通过自身的体悟、感受,一点点地把所学知识内化,以提高能力和素质,这个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并不能完全和分数对等,语文分数提高慢,分数拉不开差距,久而久之,在以考上理想大学为阶段目标的现实情况下,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很难被激发出来。其次,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设置和学生的水平不对等,教学手法单一,教师对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不够,这些问题也都是实际存在的。基于此,要想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索。

一、激发学生兴趣。

做学问的最高境界是什么?莫过于“乐”。孔子就认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纵观古今,无数杰出人物都是在“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的艰苦环境中“不改其乐”,才有所建树的。同理,只有当学生不以课堂学习为苦,反以之为乐,且能抛弃功利化的学习目的时,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取得教学实效。讲授老舍表达对故乡眷恋之情的名作《想北平》时,一个小插曲成了整节课的亮点———学生朗读时把“北山的黑枣,柿子,进了城还带着一层白霜儿呀……”等句子中的儿化音都省略了,笔者及时纠正,但学生在改正后却不经意地表示,这只是普通话不标准,对文章的意义影响不大。抓住这个契机,笔者马上组织课堂讨论:一个“儿”到底有什么作用,省略后对本文有无影响?这个问题调动了所有学生的兴趣,大家根据平时生活中的实例,对儿化音的作用进行了探究,并得出结论:本文中儿化音除了准确地描摹物态外,还能让人感受到作者对家乡深入骨髓的爱。这样的讨论让学生对文章有了更深刻的感悟,和作者产生了情感共鸣。所以,调动学生的兴趣不仅要营造一个和谐互动、有效学习的课堂环境,更要关注、了解学生,采用多样而不流于形式的教学方法,把学生牢牢吸引住。

二、充分的课前准备。

课堂是动态生成的,学生的课堂生成往往会和课前预设不一致,但这更可能成为点亮课堂的火花,因为这些课堂生成都出自学生的情感体验,是学生学习水平和接受能力的真实体现。且不说教师的课前预设必然会存在深度、广度上的不足以及个人见解的偏差等问题,若课堂上教师一味按照自己的课前预设和见解讲,缺乏对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那不仅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信心,也会使课堂教学错过真正能“传道、受业、解惑”的机会。应变能力的形成,来源于充分的课前准备。教师要吃透文本,对文本的多种解读方式做到心中有数。因为教学主导者的“差之毫厘”,可能会导致学生的“谬以千里”。如《世间最美的坟墓》一文,对于“饱经忧患的老人突然从中获得了一个新的、更美好的启示,他表示愿意将来埋骨于那些亲手栽种的树木之下”这句话,很多教学设计往往是忽略的,即使偶有涉及,也是含糊带过。其实,如果让学生仔细品读这句话,他们往往会认为这句话晦涩难懂,和文章主旨的关联不大。但如果教师在课前准备好托尔斯泰生平、思想的介绍,再结合对文本字句的品读,学生就不难领会这句话正是托尔斯泰终其一生对于幸福的感悟:对平民生活的热爱,对回归自然的追求。一句话,就把他绚烂至极归于平淡的人生境界表现得淋漓尽致,紧扣住了主题中的“最美”。这种课堂中的收放自如,还和对学情的充分了解密不可分。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水平,了解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产生的困惑。在设计问题的过程中,教师要把握好难度和梯度,让各个层次、各个水平的学生都有积极参与课堂学习的机会,并且不能强求标准一致的“课堂教学有效性”,只要是学生学有所得,都应视为“有效”。

三、优化教学环节。

《上海市中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试行稿)》提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不断满足学生的期待心理,让学生不断产生跨越障碍的愉悦感。”这就要求教师确定教学目标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基础,不能过于简单,引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亦不能过于繁、难、偏、旧,令学生望而生畏。同时,教师不仅要明白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及重难点是什么,也要让学生清楚自己的学习收获应是什么,自己能否顺利达成学习目标,从而体会到目标达成的愉悦。在此基础上,教师应努力优化教学环节,摒弃那些华而不实的设计,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如在《告别权力的瞬间》的教学过程中,笔者一开始选择的是问题导入法,让学生在名誉、权力、金钱之间进行选择,并说明理由。这样虽然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使每位学生都有话可说,但入题较慢,问题过于简单,思考价值不大,故而实效不大。所以笔者后来改为直接列举秦始皇、武则天等人对权力难以抗拒的事例,由学生总结出权力对世人巨大的诱惑力,以此与文中华盛顿自己选择告别权力形成鲜明的对比。这样教学更直接有效,并能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考力。除了上述这些方面,还可以从关注新旧知识的衔接和转化入手,或从作业的有效性入手,把握好作业的难度、梯度以及和课堂教学内容的关联,反馈教学目标是否达成,巩固教学内容。可见,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有很多路可走,有很多方法值得尝试,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地上下求索,终会有所收获。

参考文献:

[1]孙亚玲.课堂教学有效性标准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王升.主体教学有效性探索[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4]上海市教委.上海市中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试行稿)[s].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作者:王颖单位:上海市朱家角中学。

相关范文推荐

    最新早晨小学三年级范文(16篇)

    优秀作文的创作需要积累大量的阅读和写作经验,并注重学习和模仿好的范文。这里整理了一些优秀作文的写作技巧和要点,希望可以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帮助和提升。尖山珠海希望小

    2023年要下雨了的教案(汇总24篇)

    教学工作计划可以帮助教师及时反思和调整教学策略,促进教学改进和创新。下面是一些优秀教师编写的教学工作计划,供大家参考和借鉴。第一课时。1.出示课件,学生说出看到

    难忘的一件事(专业19篇)

    优秀作文是文学艺术与人生哲学的结合,能够引导读者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小编精选了一些优秀作文范文,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启示和帮助。那天下午,王老师将第二次考试的

    2023年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及教学反思范文(18篇)

    教案的编写应该紧密结合学科教材和教学大纲的要求,确保教学内容的有效性和合理性。想要编写一份精彩的三年级教案?不妨参考下面为大家整理的教案范文。理解更羸说的一段话

    找党员的事迹(汇总23篇)

    范文范本可以激发我们的写作灵感,启发我们的创作思维。范本是作者优秀的作品集合,对于我们的写作能力有很大的参考作用。“无论在任何岗位上,都要尽职尽责地干好自己的本

    2023年销售主管培训心得体会(热门14篇)

    培训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反思自己在培训中的收获和不足,促进进一步提升个人能力。小编为大家准备了一些精心挑选的培训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学习。销售培训是帮助销

    最新公司工作总结的通知(汇总18篇)

    月工作总结是一个反思自己工作的过程,它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提高个人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下面是一些精心整理的月工作总结范文,希望可以给大家带来一些启示和思路

    2023年美术手工教学计划(模板19篇)

    教学计划应该具备科学性和灵活性,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改进。接下来,我们将为大家分享一些优秀的教学计划范例,希望能够对大家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2023年观看大考心得体会(通用22篇)

    写心得体会能够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探寻内在的需求和潜力。希望以下这些心得体会范文能够为大家提供一些观点和思路。一场新型冠状病毒自武汉向全国蔓延开来来势汹汹。自

    最新油脂公司新员工个人年终工作总结(热门17篇)

    月工作总结可以让我们及时发现工作中的问题和不足,并及时采取改进措施。通过阅读这些月工作总结范文,我们可以发现不同人在写作风格和表达方式上的差异。在过去的一年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