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播音艺考稿件感人 艺考男生适用的播音主持练习稿件(汇总5篇)

时间:2023-09-29 作者:碧墨2023年播音艺考稿件感人 艺考男生适用的播音主持练习稿件(汇总5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播音艺考稿件感人篇一

我,想你了……

夜很安静,无法安静的,可能就是我想你的心了。我也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的想你... 千言万语,只说一句:认识你,真好!

我说不清。我只知道,你有一种与众不同的内质吸引着我,叫我觉得很珍贵,使我觉得应该珍惜你!

我想给你很多,但我又问自己:我要给你的,是你所需要的吗?你会接受吗?

是啊,除了爱、除了思念、除了关心、体贴和祝福...我好象没什么好给你了,所以,我很惭愧! 但我想,你是全世界几十亿人之一,所以你对我来说,非常难得!我觉得无论如何,无论如何,都应该好好珍惜你,珍惜你给我的一切!

知道吗?你已经深深地吸引我了,这叫我……怎么说呢?这样说吧:你让我激情满怀,让我又回到梦中的故乡,情窦初开的时候!

所以,我对你一直有一种期待,一种莫可名状的躁动,一种无法表达的情结……

所以,我有了一种想见到你的渴望,很强烈,很强烈……

我渴望与你相见,还在于我想给你很多,尽管那些对你来说也许并不重要,也许并不需要,但我想给你,给你最好的!

也许我们只是擦肩而过,永不可见。这样的话,我也就只能把对你的喜欢,藏在心底了... 如果有一天我突然从你眼前消失了,那就请你经常打开这个网页看看吧?嗯...这里有我对你永远的、最诚挚的祝福!

那样的话,你只需要记得曾经有个人喜欢过你,并且会一直喜欢下去,就行了。

我渴望见到你,是因为我太喜欢你、想你;如果有一天我突然消失了,那也是因为太喜欢你、想你。是啊,很多事情是没有办法的...

其实...我真的只希望墨正的时间能带给我们俩一生的感动,你...能理解吗?能...吗? 是啊,千言万语,只说一句:认识你,真好!

真的真的……好想你,你也……想我吗……?

i love you, i miss you,真的……好想你……

播音艺考稿件感人篇二

多从黄白游

一生痴绝处

无梦到徽州

这是喜庆吉祥的一天,男婚女嫁的一天,也是决定女人命运的一天。女人年方十六,情窦初开,她没有自己的名字,那我们就只好称她为女人。此刻,女人和千千万万个登上出嫁之途的女人一样,在吹吹打打的乐曲声中,在颠颠闪闪的花轿子里,如腾云,如驾雾,如饮了半醉的美酒,脑子里浮现着对美好人生的无尽遐想,当然,想得最多的,还是那个与她和枕承欢的,丈夫。

丈夫,她只见过一面,还是在相亲的小窗口。丈夫给女人的第一印象美极了,特别是那条拖在长袍后面的大辫子,乌黑发亮,走动起来飘飘摇摇,一下子就把女人的魂儿勾住了。女人还听父母说,丈夫是个很有才气的读书人,字写的好,文章也作的好,和这样的男人结为伴侣,她就是睡在梦里也会笑醒。轿子颠过曲如羊肠的山路,云遮雾障的丛林,前面就是一座供如长虹的石桥,轿夫开玩笑的说:

“姑娘坐好,过了大桥你就要变大嫂喽!”

“变大嫂?”这三个字在她耳际盘旋,心里涌出了一丝莫名的不安。

热闹的接轿仪式过去了,闹洞房的乡亲们也散了,洞房里的女人坐在雕花的婚床上,一动不动的等着丈夫给她接盖头呢。她等了半天又半夜,一直等到三更天才听到有脚步声,但走进洞房的不是丈夫,而诗公,婆婆和小叔子。

“怎么回事?”满怀期待变为满腹疑虑的女人不便问,公婆也难以启齿,相对无言很久。

婆婆深深地叹了一口气:

“好伢子,对不住你呀,那个不争气的,他,跑了。”

“跑了?难道刚才背我的?”

“对,是小叔子!”

“他为什么要跑?可是嫌我?”

“不,他喜欢你,全家人都喜欢你,它是不安心在山里过日子,外出求功名去了。”

“求功名?求功名好啊,求完功名他还会回来吗?”

“会回来的,会回来的,他是远近闻名的孝子,再说家里不是还有你吗!”

“那,我,我等他!”

公婆见女人不再生气了,就叫小儿子代替他哥哥掀下女人的盖头,又把女人丈夫临走前剪下来的辫子交给了女人。

“辫子?这么好看的辫子他为什么要剪?”

背祖忘本真是家门的不幸,公婆出此逆子痛心疾首。

一年过去了,两年过去了,三年过去了,十年过去了,魂牵梦绕的丈夫还不见回来,女人每天一大早就去井台打水,大水是借口,因为井台紧挨着石桥,石桥那边是唯一一条通往村子里的山路,她在那里等待,盼望着丈夫的归来。

也许诗婆太可怜儿媳了,他们找到了山里的老秀才,商量着要给女人再找一个婆家,长辈们一听都火了:

“我们徽州只有父母嫁女儿,哪有公婆嫁儿媳的?”

是啊,古徽州不仅没有公婆嫁儿媳妇,女人订婚以后,就是丈夫没有完婚就死了,父母也不准改嫁,要她守“望门寡”。

正在议而不决的时候,小叔子突然兴冲冲的拿着一张纸跑了进来,老秀才接过来一看动情的对公婆说:

“这是你儿子拍来的电报,电报上说‘儿被委任为涌昌县县长,为报父母大恩,寄回大洋壹百,详情见信。”

多从黄白游

一生痴绝处

无梦到徽州

播音艺考稿件感人篇三

大专毕业那年,我的工作还未分配。为了补偿父母二老艰难供给我上学的心,我选择到西安打工。那时打工活可不好找。幸好,同学解战军介绍我到他的秦镇亲戚唐哥的凉皮摊干杂活。地点在南门外省体育馆停车场内。工钱每天两元,一月一开。附加条件是晚上必须守摊谁在帐棚内。能得到这样的活,就这,我心喜不已。

记得是八九年农月四月初一的上午,我蹬着三轮车准备回老板哥的租房永宁村住地取凉皮.当我蹬三轮车过了南稍门十字到达西南角时,顺便看了一眼正在建设中的长兴综合大楼。不幸,三轮车前轮将前边一对夫妇的男同志皮鞋鞋底挂掉,鞋底和鞋帮彻底分离了。那对夫妇立即下车要我赔偿。男的叫我赔十元或者将鞋修好,而女的提出赔四十元重新买鞋并且说话口气很不好,最后还是男的说了算,这位男同志长相也不错,说话也比较心平气和,也许他看见我穿着蓝色铁路服,鞋也很破,也就不和我多说。倒是围观的人越来越多,多嘴的人很多。我当时掏出腰包中仅有的一元钱。那对夫妇听说我在省体育馆附近卖凉皮,就让我到摊点取钱。他俩听围观人的建议,将我骑的三轮车扣押了,让我独自取钱。我只好老实地去取钱。其实取钱也就是向老板借钱。当我向老板说明情况后,他也借我了十元钱。当我接到钱后就迅速跑到南稍门,等到绿灯亮后过了十字后,不可想象的事情发生了。那对夫妇蹬着三轮车早已跑得无影无踪了,旁边的围观人也散了。我当时难受得很,感到受骗了,真是人心难测呀,我也太老实了。回到摊点老板哥听我诉说后,他火冒三丈,破口骂我:瓜娃,瓜学生,人心是黑的!其实,他怕影响他当天的生意。我也感到委屈,才步入社会就挨头一 棒。骂过一阵之后,他让我骑着自行车去寻找那对夫妇,希望能找回三轮车。我骑着自行车从南稍门十字向南骑去,又折向吉祥村骑去。天哪,偌大的西安南郊,我何时何地能寻找到?奔波折腾了一下午后,我回到了永宁村住地。接着又是一顿臭骂,我只能将眼泪咽肚。其实在当时被骗后,我当时就给南稍门十字站岗的一位交警说明情况,并说明市交警支队副政委龚文野我叫爷。那位交警让我去找派出所,并给我说明去的路线。当我急冲冲赶到长安路派出所后,给当时值班的同志汇报了情况。那个有1.70米以上个头,圆脸稍胖的民警让我写个材料。我说沒带笔和纸,他的态度很不好,训斥了我一顿后给我了笔纸,让我写明了情况,将材料交后离开。

第二天,老板哥到文艺路去买三轮车,恰好所买的三轮车车主正是我们粉米主家。熟人,好说话。一口价,一百八十元。第二天就没有影响凉皮生意。晚饭时,老板哥和我说三轮车之事。让我给他干三个月活 ,每月工资60元,三个月共180元,正好扣完,仍管食宿.我慷慨地答应了。

一周之后。一个雨后初晴的下午,我骑着新买来三轮车向住地骑去,当骑到快到南稍门十字的路西,坐在车上的老板娘说:快,你看,那是咱的三轮车!我回头一看,没错,就是的!只见,一个农村小伙子,用三轮车带着苗圃,停在那里好像等待着什么。老板娘就是心眼多,嘴快地说:你快去叫你哥,我在这看住。我三步并着两步,迅速奔向省体育馆。叫了老板哥后,他也急冲冲和我赶向目的地。老板哥一个眼大,一个眼眉,大声一喊脖子上的青筋都似乎鼓了出来。冲到三轮车旁,迅速从那小伙子手里夺回三轮车。狮吼到:走咱到派出所论理?吓得那小伙子全身颤抖。恰好一位市容人员走到旁,他让我们去派出所。来到派出所,论理之后,民警让我们各回自家取牌照证件。并将三轮车用大锁锁了起来。

到了晚上,我也没有去,老板哥和老板娘俩人去了。据说去了以后 ,结果还出乎我们的预料。据老板娘说,当我俩寻人到派出所时,咱的亲戚和那人(骑走车的人)的哥同在体育馆内一个办公室。既然是同一办公室同事,话就更好说,只买一盒红塔山,六元钱的一盒红塔山就解决问题。实属一场误会。原来那蹬三轮的小伙子是给省体育馆苗圃干活的,他不知内情。而那蹬走三轮车的年轻人,是在围观人建议下将三轮车蹬走。过后,觉得那个卖凉皮的小伙子(我)穿戴怪可伶的,鞋也是破烂,有些后悔。又听说那买凉皮的小伙子在省体育馆门前。于是,决定将三轮车送给在省体育馆工作的哥哥。估计迟早会将三轮车还给那卖凉皮的。果然不出一周 就遇见了,皆大欢喜。

第二天,老板哥又将新买来的三轮车准备退回,当时就提了30元的礼物,粉米人听说原委后也将三轮车收回退了款,高兴地收礼。以后老板哥再也未向我提说买礼款,只是总怨我太瓜了,缺心眼。看到物归原主,一场戏剧性的变化,我既高兴又难受,觉得老板哥太势利了,毕竟是商人。一周之内,我悲喜交加。社会美美地给我上一堂深刻的课。

一周之后,我借母亲过生,辞掉了工作,而老板哥很怨我,嫌我不提前打招呼 ,影响了他的生意。

人心呀,是黑是白?我总在思考。

播音艺考稿件感人篇四

我不记得是怎样在行驶的列车上感受到一路有风的。

总在幻想,慢慢旅途中会与众不同,或是邂逅一段风情,或是看路边美景,但飞驰而过的列车并没有把它带入我的旅程,甚至,我的梦里。

我透过窗户眺望远方,从寸草不生的荒漠到绿意盎然的江南,一路,不停地变换,所到之处总能看到生命的张力,大漠,戈壁,江南。

不知怎么的,一下子就想起那首很老很老的,很许多年前流行的一首歌:“搭上开往南方的车,行囊却是一封信,虽然那是一封你最让我担心的信件”。虽然,我的行囊里并没有那样的一封信,但我的心里,却有很多亲人的牵挂。

列车在忽明忽暗的灯光中不停地前行,星星在宝蓝的天幕上闪闪烁烁,我试图仔细看清它的模样,可行驶的速度毫不留情地将它抛在我的脑后,那一刻,我的心里有一丝小小的遗憾,但更多的却是一种邂逅的欣喜。心灵上的感动不是谁都能偶遇的。

一直以来,都觉得,旅途是最最寂寞的,那么多的陌生人要在一个狭小的空间里过一段集体生活,这种生活对我而言是难以忍受的,总是用警惕的目光打量周围的人群,刻意地和他人保持一段难以触摸的距离,却不知道在远离他人的同时,我也远离自己的心。

我喜欢一个人独处,不管是身居闹市还是一个人在戈壁,独处时总会让我静下心来,用心去感受一些用眼睛感受不到的东西,比如,现在,在行驶的列车上,我居然感受到一路的风在伴我同行。

那些风儿,并不张扬,不似戈壁的风来得猛烈,也不如江南的风轻柔体恤,只是在我不经意间看路边风景时,就那么入了我的眼,进了我的心。

有风的时候,那些路旁的花会对我低头微微一笑,有风的时候,那些路旁的大树会用枝条向我招招小手,有风的时候,行人的衣袂会随风飘舞,风在那一瞬间进入我的心灵,让我感到,其实,我并不孤独。

路上的风,吹拂我心灵上的尘,把一粒温情的种子,深深埋在那些心灵的田,我不知道它们何时能开出美丽的花朵,但我相信,只要路上有风,我,就不会寂寞。

播音艺考稿件感人篇五

“苞萝”,是我们山里人的叫法,真实学名叫“玉米”、“玉蜀黍”。但我更愿意这样叫,觉着自然、亲切、原汁原味,就譬如“爹地”、“妈咪”一样,听着虽觉洋气,但怎么也没有“爹”、“娘”那样的质朴,那样的东方,那样的贴心贴肉。

山里人,对山苞萝有着太深的记忆,太多的眷恋。

家乡廿七都是个大山区,那里,人均口粮田不过两、三分,且单季稻居多,自产的稻米只能解馋,不能饱腹,而出门三步就爬坡的强劳动使得山里人的饭量还特大,于是,山苞萝、番薯、马铃薯等山杂粮就自然成了我们的当家主食,尤其是山苞萝,一日三餐几乎就没离开过。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山苞萝养育了我们山里人,也滋润了山里人坚毅、直爽、厚实、纯情的性格!

山苞萝特指种在山上的苞萝,一般在端午后夏至前播种。种籽是从上年收获的苞萝棒中先精选出棒型端正壮实、行数均匀紧凑、颗粒硕大饱满的苞萝棒,再去掉头籽掐去尾籽,取中间段最均匀的颗粒留存起来的。山里人种苞萝不叫种,而叫“点”,每到播种时节,山民们都会在腰间扎一个竹子编成的菱形竹笼,当地人叫“瞿笼”,里面装上苞萝种,边挖山,边点种。

处暑时节,舒腿展臂的苞萝苗日见茁壮,山民们便挑着人粪尿拌的草木灰,外带少量的尿素、碳铵、钙煤磷等化肥,上山“铲苞萝”。“铲苞萝”不是将苞萝铲掉,而是铲草、间苗、补苗、施肥(当地人管施肥叫“点根”)。如果天公作美,在铲苞萝后的两三天里下一、两场透雨,那么,苞萝苗就会象拔了节一样的生长,每当夏日的轻风拂过,肥硕的苞萝叶便荡起层层绿浪,绵延不绝,犹如一片动感绿洲,看到此景,山民们的眼角眉梢处便都写满了笑意。书中“旱苗得雨”一词,恐怕也只有在雨后山苞萝的绿波里,在写满山民脸上的笑意中,才能得到最完美的诠释!

入秋,苞萝开始扬花打包,根据长势,每株少则一个包,多则两个包,甚至三个包,在苞萝杆的分节处左右交叉分长。初始,苞仔的开口处挂着嫩白的细须,随着生长期的延长,苞仔越长越大,须色也由最初的嫩白变成嫩红,直至最后的棕黑。在这成长的季节里,也给我们这些大山少年带来了无限的野趣,在砍柴的间隙,我们常常将苞萝须揪下,用细藤勾串起来,挂在嘴唇上,把自己打扮成传说中的关公、张飞模样,自得其乐一番。有时,我们还会玩一种名曰“坐柴尾”的游戏,就是将各自砍下来的柴头尾串联在一起,由个头最高、力气最大、经验最丰的“带头大哥”把头,我们这些小不点分别坐在串起来的但是属于自己的柴的尾部,一声令起,“带头大哥”双手紧紧把住肩头上的拉棍,发力拉动长长的柴龙,不论山高坡陡、坎高石低,从山顶起沿青纱帐飞奔直下山脚,柴龙过处,苞萝苗就象飞艇劈浪般的向两旁“喀拉拉”倾倒,坐在柴尾上的人也会有多半像滚石般的滑落,那份惊险与刺激,绝不亚于现今冬奥会上的高山滑雪。现在想起,都不禁后怕。但奇怪的是,当时的我们居然都毫发无损,也许,这就是我们山里孩子与生俱来的耐贫瘠、抗击打的“苞萝性格”吧。当然,玩这种破坏式的游戏是要付出代价的,回去以后,轻者被大人斥责一番,重者还得挨揍。

到了霜降后三五天,苞萝就完全成熟了,原来青葱的叶子,绿色的包衣都变的松黄,包衣里却绽露出金灿灿、油光光的苞萝棒。这时,大人们便腰扎围裙,肩挑竹篮,蜂拥上山,开始一年之中最忙碌,也是最愉悦的秋的收获。

掰苞萝看似粗活,其实颇有讲究。一般,人们都会在右手中指套上一片淬过火的坚硬竹签,将苞萝顶端的包衣从中剖开,向两边撕下,然后掰下触手温滑如玉的苞萝,这样,既不伤手,速度也快。掰回来的苞萝棒经过一番晾晒后,便开始下籽。山里人挺聪明,下籽时,通常都会取两根口径约3 公分长约60公分的小圆竹,向内均匀锯出斜槽状,再用加工过的竹片相互穿插加拴固定,制成极像微型楼梯的“苞萝刨”来刨。速度较手挪要快上好几倍。照习俗,在下籽前,每家都不忘从中挑选出一部分硕大饱满的苞萝棒,反结包衣,串成苞萝挂,悬挂在房屋正中的横梁上,预示五谷丰登、金玉满堂、生活美满!

苞萝有许多种吃法,最常见的是将苞萝籽磨成粉,用番薯丝搅拌后,装在饭甑里面蒸,这叫“苞萝饭”; 也有将苞萝粉加水揉成团、拍成饼状,再用三个手指一小块一小块的掐入盛有米汤的锅里煮,这叫“苞萝羹”;还有将锅水烧开,放入油盐,外加萝卜丝、青菜叶等辅料,将苞萝粉均匀撒入锅中勾成糊状,这叫“苞萝糊”;此外,还有“磨太浆”、“苞萝拌米饭”、“油煎苞萝饼”等。都说山里的媳妇聪明精致,的确也是,她们总能变着法子,把极普通的东西做出新花样,让你味觉不疲,常吃不厌。联想到如今流行时尚的“农家乐”,除了人们对原生态风情的眷恋回归之外,乡下农妇的奇思妙手又何尝不是一种愈久弥浓、令人入迷的乡土文化元素!

最让我难以忘怀且回味无穷的是另两种吃法。一种是“烤苞萝。”从刚掰下来的苞萝中,挑出一些颗粒不齐的我们称之为“癞头籽”的苞萝,投进灶膛里,烤得焦黑,张嘴啃去,“嗤嗤”作响,虽然满嘴乌黑,可那一种嫩滑、厚实、略带焦香的甘甜味,直叫你食欲大振,欲罢不能。另一种是“炒苞萝。”取山涧里的清水沙晾干,放到锅里烧热,将去掉头尾籽后大小均匀的苞萝籽倒进锅里炒熟了吃。抄一把,松脆爽手,嚼一嚼,唇齿流香,满屋弥漫,诱得身边人垂涎欲滴,直咽口水。在她面前,什么“白箭”、“绿箭”,什么“柠檬”、“草莓”,都将黯然失色,退避三舍。每逢过年,主人还会将苞萝籽加少许糖精,先煮熟后晒干再炒熟,那么,这就是炒苞萝籽之上品,一般用来招待客人,小毛孩轻易是吃不上的。

苞萝食特耐饥,食后有力气,能抗重活,而且,但凡常吃苞萝食之人多半牙齿极好,咀嚼功能特强,在山里,七八十岁之人很少有刷牙的习惯,但嚼起炒苞萝籽来,个个都“喀哧、喀哧”的,登山越岭,更是如履平地,那份刚劲,绝不亚于年轻人。

星移斗转,物换人非。自80年代后,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落实,农业科技的发达,粮食产量大幅度增长,山里人早已不再为温饱而大量的开垦种粮,加上国家退耕还林大生态战略的实施,山苞萝渐渐退出了曾经辉煌的大舞台,那曾经给我们童年带来无限野趣的青纱帐早已隐去,那曾经给我们带来无限希望的金黄色的丰收美景早已成为悠远的记忆。虽然,我们在大田里、市场上多少也能看到它的新新同类,但与之相比,只能说是一位柔弱婉约的小家碧玉,决非是坚刚厚重的大丈夫。今天,要想再啃一颗“烤苞萝”几近奢望,要想再吃一把“炒苞萝籽”当属奢侈!

然而,那份铭心刻骨、不可复制的苞萝情结,却依然让我情牵,让我眷恋,让我神往!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