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瀑布教学反思与评价(优秀8篇)

时间:2023-09-23 作者:FS文字使者音乐瀑布教学反思与评价(优秀8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音乐瀑布教学反思与评价篇一

根据本单元的单元目标要求,结合课文内容,我制定了本课的三个教学目标:1、在朗读、听读、默读课文基础上,理解文章主要内容;2、通过对文章重要语句的品析,体会文章语言的生动与优美,学会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知紫藤萝花的形象;3、在圈点勾画中,体会作者对紫藤萝花的思想感情及对人生的独特感悟。就三个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来看,第一和第二个教学目标基本完成。但是很可惜的是,第三个教学目标却未实现。

回顾自己的课堂,我发现了如下问题:

1、普通话不好,教学语言不规范,使用了大量的口头禅:“对不对?是不是?是吧?”等词语。这样就使自己的课堂显得啰嗦重复,唠唠叨叨,让学生滋生厌烦情绪、逆反心理。这样是我之所以未能把课上完了一个原因所在。

2、虽然我极力根据新基础教育理论中的“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使课堂成为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最好场所。”这一点来设计本课,但是我发现在教案的设计上面还是存在很大的问题,以至于课堂上完之后,我自己都感觉到似乎在该给学生尽情发挥的地方却未让学生好好发挥,比如:教学实际的第三个问题------品读赏析。学生们就很有表达欲望,也很想朗读,但自己怕完成不了教学任务,却做了一个重大的决策失误:浅尝辄止。

3、时间处理不当,是目标未能实现的重大原因。本想把教学环节的第四个“感知形象”和“体悟情境”结合一块,由花及人,由人及花一块来讲。但是因为没有时间没有把握好,以至于花的形象没有讲明白,作者的思想感情、对人生的感悟也没有初步让学生在圈点勾画中完全体悟出来。导致问题出现的原因,我自己总结如下:原因有:一、自己紧张;二:,没有根据预设的时间走,上课随意性大,没有科学的规划。比如在第一个环节初步感知课文内容上,就花了不必要的时间。问题出现的原因很简单,就是我不放心学生的自我预习情况。得到标准答案的时候,我害怕学生只是生硬的照搬课参上的话,未能理解。却没有想到听读课文、默读课文的要求只是要求学生初步能了解课文的内容而已。

4、教学语言不美,缺少语文味。整个课堂,优美地、煽情的语句太少,不能给学生起一个很好的示范作用。

5、教学问题的设计存在问题。首先,根据问题的功能:诱发学生参与教学、提供练习与反馈的机会、启发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课堂学习向测验迁移四个指标来看,整堂课基本停留在在诱发学生参与教学上,虽然也给学生提供了练习与反馈的机会、启发学生思维,但是只是流于表面,未能真正意义上达到目标。其次,师生在问答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和支配权的不同,问答的表现形式主要有两种:质问式和交互式。质问式旨在解决封闭式问题,而交互式旨在解决开放式问题,提升学生的高级认知水平。从这个标准来看,课堂的主线始终在老师的手里,学生只是跟着老师走而已,所以整堂课都是质问式的形式,未能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出问题。根据问题的设计看,表面上品读赏析和感知形象是开放性的问题,但实则还是封闭式的问题。封闭式的问题都有明确的答案,但是这堂课,我并没有给学生一个清晰明了的答案,这就会影响学生在测验时答题不标准。一堂课,应该要有提高学生的高级认知水平的问题,让学生的思维更加开阔,不断提升,但是这堂课却没有。可见,问题的设计存在不小的问题。

上好一堂课,实属不易。通过这一堂公开课、及公开课前的教学活动:教学的设计、课前会议、修改教案和现在的反思,我发现自身存在的很多问题,但是收获也颇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我也相信,在专业发展的路上,只要继续探究、思索、前进,一定能有“柳暗花明”的一天。

音乐瀑布教学反思与评价篇二

《紫藤萝瀑布》一文的教学结束了,但我久久不能平静。毫无掩饰地说,这是我最近上过的最投入、最振奋、最能留下回味的一堂课了。我感动于学生热烈的讨论、情感充沛的朗读和精彩不断的表达,也感动于这种师生共生共进的课堂氛围,让我和孩子们不由自主地完成了一程愉快而充实的文学之旅、生命之旅。不知是我感染了学生,还是学生带动了我,我能就是这样相互搀扶着,一直抵达了作者的心灵深处,触摸到作者最真实的心跳,也听到了我们自己灵魂深处的生命吟唱——生命永恒,珍爱生活!

在我的教学预设中,我把课文定位为“品读——感悟课”,在教学中尽可能多地给学生以思考、感悟、表达的空间,并在与学生的共同研读中完成两项学习任务:反复品读,赏析文章精美的语句;理解课文主旨,深化人生感悟。从教学效果来看,不仅圆满完成了教学任务,而且这种有广度、有深度的挖掘和课堂生成的是我未曾预料到的。这种意外,当然是学生带给我的,从他们闪烁的明亮的眸子里,我看到的是读书的快乐、学习的渴求和智慧的成长。回顾本节教学的成功之处,我认为得益于以下几点:

一是积极践行了新课程理念。“教师只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教学中充分相信学生、依靠学生,鼓励他们在问题的导引下层层深入文本,各抒己见,自由畅谈。这一点在“美点品读”环节体现的最为充分:“找出描写藤萝花的句子,读出你的情感,品出花的风采。”无论是学生对“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的解读,还是模拟“我在开花!”“我在开花!”这情趣横生的场景,无论是对把藤萝比作“瀑布”的理解还是把藤萝花比作“帆”的品味和想象,均有来自学生的连珠妙语。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的智慧和潜力的发挥创造条件,为不同的学生进行选择提供可能”,课堂上的“个人智慧”和“集体智慧”就会体现得很充分。要知道,你给学生一份信任,学生一定还你以惊喜。

二是教学思路清晰,重点突出,凸显了对文章的“品读”。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范读、学生的默读、师生的情感朗读都是贯穿始终的。不同的方式、不同的语气、不同的情态的阅读,让学生充分感知作者流淌在字里行间的暖暖的而又带有淡淡伤感的情愫。在品读教学中,适时穿插补充课文写作背景的介绍,学生补充了现实和历史人物事件等,大大增加了课堂的容量,同时学生的思考能力、听说能力均得到了全面提升。

三是恰当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媒体技术只是一种辅助教学手段,而不能替代教师的教学功能。因此,教学手段的运用不在于多而在于巧。教学中,我用课件展现出了教学的主要流程,出示了重点问题,再加上精美的图片和美妙的音乐,创设了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再加上与黑板板书的配合使用,使教学相得益彰。

当然,我也清醒地看到这这堂课的一些不足之处:

诸如教学主要立足于文本的解读,拓展迁移有所缺失,在教学设计上突出了“实”而缺乏“新”意。对于如“生命(人生)像”这样的仿句练习,如借用托物言志写法进行片段写作练习等,课堂教学中基本没有涉及到。这使得本节课教学显得广度不够。

再如我的教学语言还不够精炼,不够优美和流畅,习惯性的口语偶尔还存在。在教学环节的过渡、转折时显得不自然,甚至教学临近尾声时还出现了“珍惜生活”这样不恰当的表述,这将是我今后要下功夫去磨练的基本素养。

语文教学功底的修炼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我会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学习,不断总结,不断反思,努力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音乐瀑布教学反思与评价篇三

这是一首意境非常优美的古诗,古诗读起来朗朗上口,但以往总感觉只要学生会背诵,个别优等生能说出古诗大概意思就可以,这首古诗学生之前也都会背,把一首会背诵的古诗当做一堂新授课,确实有难度,但今天决定好好准备一节不同以往的古诗课。听课的老师很多,但那天我一点也不紧张,课后的教研评课老师们提出了很多宝贵的意见,但就我自己来说,相比之前的课堂我觉得我进步了,我是总觉得一堂好课是不断实践出来的,其中几点深有感触,以笔记下,时刻提醒自己:

一、紧扣课题

课堂开始,我以课题入手,通过几副优美的瀑布图片让学生对瀑布有耳目一新的感觉,一下子就把学生带入情景当中。接着我有出示中国地图,并标红江西省的位置,再放大江西省地图出示庐山位置,这样就好像一条游览线路出现在脑中,由大到小,庐山的具体方位学生已知一二,再解决“望”,我才用组词的方法,学生很快明白,是看的意思。

接着联系作者,从学生口中说出对李白的了解,这样一来把李白和庐山有联系在一起。

二、自主识字,感知诗意

这节课,较大的突破就是改变了古诗教学由老师牵引着学生,逐字逐句串讲诗意的传统做法。课堂上,从学生自由背诵学过的古诗开场,引出今天要学的两首古诗。而后,安排自学时间,使学生有一个潜心读书的过程。在充分自学的基础上,让学生汇报“读懂了什么”,师生共同讨论,互相补充。对于学生没有弄懂的问题,老师安排了质疑环节,启发学生共同探讨。在朗朗的读书声中,在学生自由发表意见的探讨中,完成了教学任务。这种设计,体现出对学生的尊重和信任,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使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老师只是一个参与者、合作者。

三、意境渲染,情感升华

通过学生配乐朗读让学生感受古诗的韵律美;之后设计的两个教学环节将本堂课达到高潮,学生现场书画庐山瀑布,并点评展示;诗唱庐山,通过音乐师范引导学生主动创编,小组合作展示成果;接着又引出黄梅戏版本的歌唱,告诉学生黄梅戏最早也起源于李白所生活的朝代——唐;最后这样结束:中国诗词产量大、韵律美,其中唐诗宋词是我国古代文学的两颗明珠,唐有大诗人李白,宋有大词人苏轼,最后在苏轼的《水调歌头》中结束了这届愉快的课堂,并播放王菲的《千里共婵娟歌曲》。

下课之后我并没有急匆匆赶往办公室,而是在故意慢慢收拾讲桌整理文件的间隙“偷瞄”学生的举动,发现很多同学还沉浸在古诗的音乐中不可自拔,一些课堂上不敢主动表达展示的孩子在同桌面前大胆高唱,我想一节课古诗课的意境不仅单单体现在课堂上,能把课堂上的气氛延续到课下乃至生活中才真正使传统文化时时有新意,代代传。

音乐瀑布教学反思与评价篇四

《黄果树瀑布》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主要写了“我们”在黄果树瀑布风景区的所闻、所见、所感,描绘了黄果树瀑布的壮美,表现了大自然的无限生机对人的性情的陶冶。因此,在教学散文类的课文时,教师就要根据散文的特点,也采用“形散神聚”的教学策略进行教学。我在教学《黄果树瀑布》这篇课文时,正是采用了这种教学策略,使课堂形成了一种回环相扣、层层推进的教学效果。具体来说:

“神”就是课的中心、主题等实质性内容,是“串联珍珠的线”。没有中心或主题,整堂课就像“一盘散沙”。而《黄果树瀑布》这一课就是紧紧围绕“黄果树瀑布,真是一部大自然的杰作!”这句话来写的,所以教学中,教师就抓住这条主线,在学生感受瀑布的声音的洪亮和形态的壮美时,在领悟作者紧观瀑布的感受时,都能引导学生一次又一次地体会课文的中心:“黄果树瀑布,真是一部大自然的杰作!”用“黄果树瀑布真美,美就美在 。”的句式引出课文,这样,整堂课都被一个“神”所引领,纲举目张,达到了“千丝万缕一线牵”的境界。

1、利用课文特色打造“形之散”

作者移步换景,对瀑布作了全方位、多角度的描绘,案例中教师引导学生跟随着作者的脚步,边走边看,边看边想,边读边悟。课堂气氛是轻松自由的,学习内容是开放灵活的,学生的思维也无拘无束,课堂始终处在一种生成感悟之中。

2、利用现代教育教学手段打造“形之散”

利用现代教育教学手段丰富教材内容的表现形式,这也是实现“形之散”的手段。在教学中,通过利用多媒体演示的瀑布的声音、图像、视频,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将教材的文字转换成直观、生动、形象的形式表现出来,更容易让学生获得如临其境的感受。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有让学生作为主体充分参与,才能真正达到“形之散”;也才能真正使学生把握和领会到“神之韵”。教学中,教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自己去读,去听,去想,去感悟,在与文本的对话中和作者共鸣,使学习过程自然、和谐、充满生趣。学生的思维像天马行空,纵横开阖,又始终像放风筝一样,虽然愈飞愈高,但手中的线却紧紧牵牢,达到“形”与“神”的完美结合,使“形”随“神”变,“神”随“形”现,营造出散文教学的佳境,整个课堂教学也像是一篇“形散神聚”的散文。

音乐瀑布教学反思与评价篇五

《看黄果树瀑布》是我国著名儿童文学家常瑞写的一篇游记。课文主要写了京京在阳阳的带领下游览了贵州的黄果树瀑布,看到了瀑布的壮丽与神奇。

本课的课学习主要从以下几个点展开:

为了能让学生自主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来,我首先出示了阅读小提示:

1、远处传来一阵像( )的声音,是()的声音。

2、找出描写瀑布声音的句子,用波浪线勾出来。

3、中国最大的瀑布是(),有( )高。

4、找出描写瀑布样的句子,用直线勾出来。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阅读,边读边思考,边读边动笔。

本课有几个具体的观察点,通过点拨让学生课文中阳阳观察瀑布的不同地点,并读读他从不同点看到的瀑布的样子的句子,使学生对按一定顺序观察景物有一个初步的感知。并结合练习题再对观察的顺序巩固了一遍。

本课中较好的做法:

将课堂教学与同步作业结合起来,提高了效率,同时也是对课堂教学的现场反馈,有利教师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

阅读教学跳出以前的只读的单一,通过读前带问题,读中动笔,读后交流的形式,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课文的学习活动中来,让老师能更快地了解在课堂上的学习情况。

音乐瀑布教学反思与评价篇六

1、需要深入思考抒情散文的内容选择问题。自己课整体感觉内容还比较稀薄,“课堂干货”不够。比较“飘”。

可以进一步思考:《紫藤萝瀑布》这种抒情散文,文本特质之特质是文章本身思想内蕴并不复杂深刻,不需要在主题理解上花费太多精力。它的特点是文质兼美,语言表达非常精巧,集中体现了宗璞抒情散文的特点。它是典型的“这一篇”。所以,讲这种文章,切忌把重点放在生硬地解读主题上,而是应该着力研究宗璞是如何成就了“这一篇”。她在字词句段篇章上是如何下功夫的。

教语文,从“教主题”转变到“教语用”,是很大的一个转型。非常必要。从这个角度来思考,自己也许会在解读文本上,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获得新的抓手,新的视角。

2、思考抒情散文的教法问题。美文要美教,表达精美的文字需要精美地教。自己现在教得还比较粗蛮。

一是这样的文本,基本上可以定位为诵读型文本,朗读,应该是贯穿全课的,最核心的一种教法。用朗读来划分课堂板块,以朗读来推动课堂步伐,用朗读来营造课堂气氛,以朗读来促成主题理解……自己已经做了一些工作,但远远不够。碎问碎析还是太多。对于精美的抒情散文,分析繁琐了,美感就没有了。这篇课文,多读多背,现场背诵,最实在,学生收获最大。不要迷恋分析。很多好文字,分析过了,美感就消失了。

另外,在提问技巧上,自己也可以稍微进一步。所谓美问,就是问得曲,问得巧,问得隐,无问胜有问。《紫藤萝瀑布》这样的美文,少问,多美读,效果是一定比碎析好的。自己在“问”上,发展的空间还非常大。

以后的自己还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积累,不断地思考。我相信思考多了,历练多了,智慧也一定会潜移默化地增长。

音乐瀑布教学反思与评价篇七

《望庐山瀑布》这首诗是诗人李白五十岁左右隐居庐山时写的一首风景诗。这首诗形象地描绘了庐山瀑布雄奇壮丽的景色,反映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

首句“日照香炉生紫烟”。“香炉”是指庐山的香炉峰。此峰在庐山西北,形状尖圆,像座香炉。由于瀑布飞泻,水气蒸腾而上,在丽日照耀下,仿佛有座顶天立地的香炉冉冉升起了团团紫烟。一个“生”字把烟云冉冉上升的景象写活了。此句为瀑布设置了雄奇的背景,也为下文直接描写瀑布渲染了气氛。次句“遥看瀑布挂前川”。“遥看瀑布”四字照应了题目《望庐山瀑布》。“挂前川”是说瀑布像一条巨大的白练从悬崖直挂到前面的河流上。“挂”字化动为静,维纱维肖地写出遥望中的瀑布。诗的前两句从大处着笔,概写望中全景:山顶紫烟缭绕,山间白练悬挂,山下激流奔腾,构成一幅绚丽壮美的图景。第三句“飞流直下三千尺”是从近处细致地描写瀑布。“飞流”表现瀑布凌空而出,喷涌飞泻。“直下”既写出岩壁的陡峭,又写出水流之急。“三千尺”极力夸张,写山的高峻。这样写诗人觉得还没把瀑布的雄奇气势表现得淋漓尽致,于是接着又写上一句“疑是银河落九天”。说这“飞流直下”的瀑布,使人怀疑是银河从九天倾泻下来。一个“疑”,用得空灵活泼,若真若幻,引人遐想,增添了瀑布的神奇色彩。

教学本首诗,运用平衡策略,有效实现“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落实工具性”与“渗透人文性”、“充分利用教材”与“适度超越教材”的有机平衡,彰显课堂学生本体,回归语文教学本色,打造真本语文课堂。一节课上完,受益颇多,感慨颇多。

课的一开始,我通过深情地导入,让学生对李白充满敬佩之情。师:我们的祖国是诗的国度,几千年来,我们的祖先留下了无数辉煌的诗篇。在诗歌的创作史上,唐代取得了很高的成就,涌现了无数优秀的诗人,李白是当时最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我们曾经学过他的几首诗,谁愿意来背一背?学生回忆以前学过的诗,在回忆中引出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接着让学生欣赏庐山瀑布的图片,在学生惊讶的赞叹声中发现孩子们已经被庐山瀑布的雄伟壮丽景象吸引了。揭示课题就顺理成章。

1.扫清障碍,主要解决生字。学生小组间互相帮助学习,然后检查个别字朗读,并通过为生字比较、组词让学生巩固生字。这首古诗里生字比较简单,学生学起来比较轻松。

2.理解古诗。首先让学生读,读通读准古诗。接着帮助学生逐句理解诗意,体会作者李白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可以通过给个别组词理解字义,比如照就可以组为照射;学生理解香炉是指香炉峰,用简笔画配合手势理解“生紫烟”;猜哪个字解释为河(川);“三千尺”是作者用夸张的方法,“银河落九天”是作者用比喻的方法描绘庐山瀑布的雄伟壮美。之后又让学生读,有感情的读,读出庐山瀑布气势磅礴的感觉。在熟读的基础上成诵。

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交流分享,再现诗歌描绘的画面;在再现诗歌描绘的画面的过程中,相机解决学生自读过程中产生的困惑,并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方法,品味诗歌的语言之美。

李白的诗激情浪漫,多采用夸张、比喻、想象等写作方法巧妙地表达诗的意境和丰富的情感。在这首诗中诗人李白运用极其夸张的浪漫主义创作方法和比喻、想象等,再现了庐山瀑布的雄伟壮丽,尽情抒发了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教学中我用直观形象的数字举例让学生理解“三千尺”夸张写法,还通过讲解理解、图片演示理解“银河”“九天”“香炉峰”的意思。还结合以前学过的诗句和拓展诗《秋浦歌》体会李白夸张写法特点。受到很好的学习效果。

音乐瀑布教学反思与评价篇八

今天上午考试,为了感进度,虽然知道下午的课效果不是很好,还是想去上新课了。而且,学校给我派来了一位小徒弟,我这个小师傅不能每天让人家听复习课啊,于是我就准备准备,小徒弟坐在教室后面,虽然没有像教研员在听课时的紧张,却也有一分想以身作则的责任,感觉到了一丝辛苦。现在体会到,要做好师傅真难。想到了师傅王老师,每次为我听课、评课一定费了不少心思啊!

今天我上了《古诗两首》中的《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说实话,古诗我是不会上的。但我还是感情饱满地走进了教室。我开门见山地说,我们今天学习新课《古诗两首》,通过预习,谁已经记得了我们要学哪两首诗,学生回答后,我板书,因为“瀑布”估计有很多人要念错,于是我想让学生念好题目。之后,又问学生:那你知道这两首诗分别是谁写的吗?学生几乎异口同声地回答:李白和杜甫。李乐天还向大家简单地介绍了李白和杜甫,李豪磊也告诉大家李白被称为诗仙,杜甫被成为诗圣。我很高兴大家知道这么多。

生:愿意。

师:那先让我们把诗读正确。自己借助拼音把两首诗读正确。

(学生大声读诗)

师:谁能把第一首诗念正确了?

(请了三位学生来读诗,要求学生评价时只看正确与否)

师:下面我来读读这首诗,仔细听老师在哪里有停顿,请用小斜杠划出来。

(我拿了鲍中天的语文书到实物投影仪上展示,他是完全正确的)

师:说明鲍中天听得非常仔细。现在大家能把这首读得有节奏吗?

(学生又一次大声练读起来)

(我又请了三四位学生来读,基本能读出节奏感了,又请全班同学来读)

师:读得正确了,读得有节奏感,那还不够,我们还要读得美,读得有味道,是吗?那让我们先读懂这首诗吧。

师:让我们从标题入手。读读题目,你读懂了什么?

生1:望庐山瀑布,就是看庐山瀑布。

师:那李白为什么不用《看庐山瀑布》呢?

生2:那样不好听。我觉得望是远远地看,题目是远远地望庐山上的瀑布的意思。

师:说得很有道理。一起来读题目。

师:那“日照香炉生紫烟”是什么意思?对照图,看看字面意思,说说看?

生1:太阳照着,烟雾像香炉一样地冒出来了。

师:沈贯说对了“日照”的意思,就是太阳照的意思。那其他部分谁还有话说?

生2:太阳照着香炉冒出了紫色的烟雾。

师:你说对了“紫烟”就是紫色的烟雾。那什么时候,云雾会有紫色的?

生3:早上太阳刚升起来的时候。

生4:还有傍晚太阳落山的时候。

生5:香炉峰。

师:对了,因为那座山峰样子像香炉被人们取名香炉峰,它是一座山峰。那谁能连起来说说了。

(我请了三位学生才讲好,听的习惯很差。)

生:早上的太阳照着香炉峰,升起了紫色的云雾。

师:读好这行诗。

师:“遥看瀑布挂前川”又一幅怎样的画面呢?

生1:遥是遥远,遥远地看瀑布挂在……

师:谁来补充?

生2:远远的2望过去,瀑布挂在山前。

师:看来大家都对这个“川”字意思不理解,查吧。

(这一招是立老师刚教我的,用用看灵光不)

(学生很快查到是河流的意思)

师:那是远远的看,瀑布挂在河流?不对啊!

(大家都不吭声,我来讲)

师:远远地看,瀑布像一条大河挂在山上。

生:啊?不过挺像的。

师:读好它。

师:从“飞流直下三千尺”这句诗中你读懂了什么?

生1:瀑布很长,有三千尺呢!

师:人们没有去量过是不是三千尺,但是为了说明瀑布很长很长,说得好。

生2:我读懂了瀑布流下来速度很快,而且笔直地往下流。

师:一下发现了两点。正因为笔直地流下来,所以速度非常快。

师:谁能读出瀑布这样壮观的气势来?

生:好象是银河从天上落到地上来了。

师:说得很好。我来补充,古时候人们认为天有九重高,所以用”九重天”来指天,或形容天很高。所以可以说好象银河从九重天落了下来。说瀑布就像银河一样。谁能读出这种夸张的语气来。

(最后知道大家把整首诗连起来读好,下课)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