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设计(通用23篇)

时间:2023-12-08 作者:JQ文豪

教学计划需要定期调整和优化,以适应学校教学改革和学生的学习需求。下面是一些基于学科特点和学生需求的教学计划样本,可供大家参考和借鉴。

最新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设计(通用23篇)篇一

1、让学生初步学会用“替换”的策略分析数量关系,并能根据问题的特点确合理的解题步骤,学会正确解答这类问题。

2、让学生在对解决实际问题过程的不断反思中,感受“替换”策略对于解决特定问题的价值,进一步发展分析、综合和简单推理能力。

3、让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信心。

教学重、难点:

用“替换”的策略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课前欣赏:播放《曹冲称象》录像,感受策略。

一、引入。

1、刚才课前我们一起看了《曹冲称象》的故事。最后是谁帮曹操解决了问题。

(曹冲)曹冲真了不起啊!曹冲是用什么方法解决了这个问题的?(生答)。

2、师:石块的重量等于大象的重量,把大象替换了石块,这样就可以很容易地称出来了。

3、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用“替换”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板书:替换)。

二、展开。

1、出示例1。

2、那老师把刚才题目中的条件换一下:大杯的容量是小杯的4倍。

(1)师:又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每个同学有作业纸,请同学们自己先画一画,画出替换过程,并计算出来。

(2)指名上台展示并讲述。

过渡:同学们都很棒!老师再把题目换一下,好吗?

3、出示“小杯的容量比大杯少160毫升”。

(1)师:现在我们可不可以用替换的方法了?(上课时有的说可以,也有人说不可以)。

(2)请小组讨论一下怎样替换?小组讨论时注意这几个问题(手指屏幕)生读。

(3)小组汇报。(生答时演示过程)。

三、课堂练习。

1、过渡:我们班的洪老师遇到了一个问题,请同学们用刚才学过的知识来帮忙解决。

(1)出示题目。

(2)师:同学们先再作业纸上自己做做看。

(3)指名汇报。(找不同做法的学生汇报)。

(1)出示题目。

他们进了公园,来到水上乐园,其中有40人去划船。

每只大船比每只小船多坐2人,每只大船和每只小船各坐几人?

(2)左边三组完成第一个问,右边三组完成第二个问。

(3)指名汇报。

3、过渡: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这种替换的现象。

(1)播放视频。(生活的替换现象)。

(2)老师真心希望同学们能用智慧的眼睛去发现,并能灵活运用替换的策略解决问题。

[在最后我播放了一段视频,是让学生了解在我们生活中到处都有替换现象。]。

四、全课总结师:那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综合实践。

过渡:最后老师留给同学们一个综合实践题,课后想一想。

苏果超市用3个空啤酒瓶可以换一瓶啤酒。

王叔叔买了12瓶啤酒,他最多能喝到多少瓶啤酒?

最新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设计(通用23篇)篇二

本节课是解决问题中的一种策略——倒推,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用画图和列表的策略解决问题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用倒推的策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对发展学生的逆向思维是有价值的。同时,能进一步增强学生运用策略分析问题的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阅读《现代心理学》,我知道人们解决问题一般有两种搜索策略,即算法式和启发式。算法式即指按照解决问题的各种可能性逐个去尝试,最终找到答案的方式。这种不依赖已有知识,通过尝试错误找到答案的方式是解决问题的弱方法;启发式,即指人们根据规律或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窍门解决问题的方式。该种方式只是进行选择性的搜索。虽然冒着不能解决问题的风险,但可把尝试的次数减到最小,而迅速、经济地解决问题。

在心理学理论的指导下,我更明确地认识到我们的数学教材不可能把所有的问题都编入,我们的教学也不可能把各种各样的问题一一讲全,把每种解决问题的方法都教给学生,让学生一一认识。教学的功能是帮助学生获得解决问题的一些常用的基本方法,并引导他们灵活应用这些方法,适应问题的千变万化,这就涉及到“策略”,所以我们把教学生会解决问题作为课程目标。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让学生通过分析具体情境中的实际问题,学会运用“倒过来推想”的策略寻找解决问题的思路,并能根据问题的具体情况确定合理的解题步骤,从而有效地解决问题。同时,使学生在对解决实际问题过程的不断反思中,感受“倒过来推想”的策略对于解决特定问题的价值,进一步发展分析、综合和进行简单推理的能力,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在读书中,我了解到,教学的真谛是“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学习方法的掌握,是当今学习的一个根本问题,“学会学习”的达成应该是衡量一个教学好坏的重要指标,而学习策略的研究与实践是解决这个问题的一条途径,我下大力气于于小学数学学习策略的培养,收到了积极的教学效果。

本节课充分体现新课改理念,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重视学生多种能力的培养,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每一个教学环节都体现了教师对教材的理解与合理运用。如课前谈话,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揭示了倒过来推想的策略在生活中的应用。新知学习层次分明,由易到难,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例1让学生理解倒退策略的要点是从现在出发到推出原来;例2让学生掌握倒推的方法;发奖品送卡片活动,使学生在获得知识,形成技能的同时,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都得到和谐发展;练一练巩固新知并强调倒推的次序。本节课最后环节,告诉学生生活中许多地方应用倒推策略,让数学回归生活,体验数学的价值,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素养。使学生学会运用“倒推”的策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能根据问题的具体情况确定合理的解题方法和步骤。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体验“倒推”的策略对于解决特定问题的价值,并主动运用策略解决问题。

最新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设计(通用23篇)篇三

本课是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的《解决问题的策略——一一列举》。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会用列表和画图来解决问题,对这两种策略解决问题的价值已经有了体验和认识,而一一列举也是我们生活中解决问题时常用的策略之一,同时在列举的时候有序地思考,做到不重复、不遗漏,对发展思维也很有价值。本课的教学重点就是使学生学会用一一列举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本节课教学中,我觉得应紧扣以下三个方面:

1、引导学生认真审题,在理解题意后明确列举的目的。

在教学例1“用18根1米长的栅栏围成一个长方形花圃”,例2“订阅下面杂志,最少订阅1种,最多订阅3种,有多少种不同的订法?”后,我均安排了审题的环节,例1问“从这句话中知道了什么数学信息?”,例2问“你是怎样理解‘最少订阅1本,最多订阅3本’的?”引导学生通过认真审题明确例1是要找出长方形所有不同的围法。例2是要找出订阅1种或2种或3种杂志的所有不同的订法。让学生在理解题意后明确列举的目的,把每种答案都找出来,就需要一一列举。

出示例2后问“想想‘最少订阅1种,最多订阅3种’是什么意思?”既是引导学生认真审题,也是帮助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让学生明确要找出所有不同的订法,必须知道订阅1种,订阅2种,订阅3种杂志各有几种不同的订法。

3、借助不同方式列举,在交流合作中学习列举的方法。

通过例1、例2的教学让学生展示用文字叙述、字母替代后列举和列表格几种不同的列举方法,通过比较让学生感受到用列表的方式进行有序的列举,简洁明了,答案一目了然。特别是例2这样需要进行分类列举的,用列表格的方法操作起来比较简便,答案一目了然,且不重复也不遗漏。同时在教学中对表格的生成过程也给学生一个完整的印象,让学生初步学会借助表格进行有序列举。“练一练”我出示“一张靶纸共三圈,投中内圈得10环,投中中圈得8环,投中外圈得6环。小华投中两次,可能得到多少环?”这题是一道开放题,可以借助不同的方法进行列举,而列表并不是最好的方法,我启发学生:“可以借助列表的方式,也可以想想有没有其他比较好的方法。”并让学生分小组交流合作,使学生在交流合作及教师的引导下最终找到最佳方法——计算列举,从而使学生感受列举方法的多样化。

课后,结合评课老师的详细评价和指导,我回过头来细细反思了整个教学过程,认识到了这节课中自己存在的许多不足之处。

1、我忽略了一个重要的问题,那就是这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是使学生能有条理的一一列举,并进行分析,能用“一一列举”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应该及时带领学生:“想一想,我们先找宽是几米?”再让学生按有序的顺序,把书上的表格填写完整。这样在解题的过程中,学生就能深刻感受到运用一一列举这一策略的过程以及价值,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效果。

一节好的课必须围绕重难点,有针对性的突破,这样才会有好的效果,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这节课上,我觉得给学生回顾策略的时间和空间少了点,虽然在教学中我注意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但是,本课容量较大,在某些环节我还没有很好地发掘学生的内驱力,导致学生来不及细想。要真正让学生学得主动,学得扎实,学得愉快,首先还需教师从观念上转变过来,多引导,少包办。

学生的数学学习应该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学生应该在活动中自主探索,发现。教师在课堂中的作用在于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指导,帮助学生主动参与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和形成过程,理解和掌握数学思想﹑知识和方法。

3、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需要进一步加强自己的教学机智和敏锐的洞察力。在这节课中,对于学生在课堂上出现的一些问题,我没有能够机智地抓住,把它们作为课堂资源来及时调控课堂教学。

有人说,教师的成长就是实践加反思的过程,就是痛并快乐着的过程,是啊,实践、反思、再实践!我体验着,并实践着!

虽然在参加数学培训和数学教研活动时经常听到专家、名师们谈到策略,但对什么是“策略”心里挺没底的。细看教材,我对“策略”的定位是:在解决问题的教学中,孩子们对数量关系的阐述可以不十分规范,但只要能够结合具体情境和自身经验描述出思考过程就可以。不过需要老师有意识地引导孩子对各种方法进行比较,经过一定的数学思考,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

思考孩子的知识起点很重要!因此在备课时,我首先思考了五年级孩子的知识起点。我很欣喜地发现,在他们一年级时已经学习了分与合,二三年级时能用数字组数,用列举方法编口诀,四年级上学期学会了“搭配的规律”等等。原来,孩子们几乎每个学期都在用“一一列举”的策略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而且在不断的具体的应用过程中,孩子们已经体会着一一列举的基本思考方法,知道列举要注意有序,要不重复、不遗漏地进行思考。只是到现在为止,这只是一种无意识的解题行为而已。如何让这样的思考更深入、更系统,便是我今天课堂上的任务了。

课堂上,孩子们的表现很不错!我进入例1的教学后,孩子们通过摆小棒、列表等方法很顺利地解决了“围羊圈”的问题,而我则通过实物展示台展示孩子们填写的表格,侧重让孩子们在比较自己与同伴的探究成果中,加深“有序、不重复、不遗漏”这三个列举的关键,让学生感性认识“一一列举”策略,唤醒他们已有的数学经验,并通过找共同点聚焦,水到渠成地提炼出一一列举策略。例1“围羊圈”突出“找到根据,再有序列举”,例2“订杂志”突出“先分类,再有序列举”等等。通过对比这两道题,让孩子们更加感性地认识“一一列举”策略的特征——有序思考。除了不断地渗透一一列举的有序性外,还不断深化孩子们的数学思考,让他们对策略有更深的认识。

在处理p64页练一练时,学生对“小华投中两次,可能得到多少环?”这句话理解不到位,导致其中10+6=16(环),8+8=16(环)这两种情况未能看出环数是相同的,错误的认为是6种环数。当然,我课前备课时已经预料到孩子们会出现这种状况,经过我的点拨,孩子们很快明白了正确的是5种可能出现的环数,6种中靶情况。数学活动不仅仅呈现在数学课堂上,更要延伸到课后。我的一个问题:如果将“投中两次”改为“投了两次”,该怎样思考呢?将“列举”延伸到课后。我相信孩子们经过这节课的学习,会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

纵观这一节课,学生始终都在思考:“一一列举时要注意什么?”我引导学生反思,体会一一列举的关键——有序思考。这样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为起点,精确切入,让学生不是无奈地“跟着重复”,而是生动、高效地在自己已有的基础上学习、拓展。这样既突出了教学的重点,又立足了学生的数学现实,自然、简洁、高效。

当然,本节课也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像跟某些孩子没有有效地沟通,课堂调控能力还有待提高。

最新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设计(通用23篇)篇四

二、教材简析(见教学用书)。

三、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方面:使学生在解决有关面积计算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用画直观示意图的方法整理相关信息,能借助所画的示意图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确定正确的解决问题的思路;能正确解答与长(正)方形面积计算的有关实际问题。

2、数学思考和解决问题方面:使学生经历画示意图描述和分析问题的过程,积累一些整理条件和问题、借助图形直观分析数量关系的经验,感受画示意图对理解题意和分析数量关系的作用,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几何直观。

3、情感与态度方面: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体验经过克服困难而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升学好数学的信心。

四、教学重难点。

学会用画图的方法表示图形面积增加或减少的情况,帮助理解题意,得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五、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出示复习题。

师:观察这三幅示意图,你能说说每一题的条件和问题分别是什么吗?

谁能口答算式?(数量关系式)。

最新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设计(通用23篇)篇五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2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7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5个生字只识不写。认识1个偏旁。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体会中国人对“中国红”的喜爱,了解“中国红”的象征意义。

4.展开想象,能仿造诗中的表达说说“中国红”。

教学重难点:

培养学生观察想象力,更好的理解课文内容,认识生字,并会写。

教学准备:

教学软件、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揭示课题。

1.围绕“红”字说词语。

(板书“红”)字,做一做词语与句子的文字游戏,好吧?

在做游戏之前,问大家一个小问题:你见过哪些红的事物?

2.破题。

同学们,我们今天要学的小诗中,也写了八种红的事物。我们先来读题,叫什么?

生:中国红。

师:对,这些都是中国红!

二、初读课文。

1.听读,思考。

2.自己读,寻找“红”。

好了,自己再来读一读,读完后,找出红色的事物,并用铅笔做记号。

三、找找词语,积累。

1.请一个同学读一读,都找到了哪些红色的事物呢?

师:(出示:太阳、花儿、衣服、国旗、城楼、春联、笑脸)这些藏在课文里的词语都找到了。你们来试着读一读。

2.打乱次序再次认读。

屏幕上的这些词语站队友点乱,老师给它们重新排队,你还能认识吗?

3.你发现了没有,第一行的词语里有什么秘密吗?

第一行:太阳、花儿、衣服、国旗。

鼓励学生按照自己的思维联想记忆词语。

第二行:城楼、灯笼、春联、笑脸。

四、运用词语,说句子。

1.用句式,读短句。

出示:太阳是红的。

第一行的另外3个词语你能放到句子里读一读吗?

师:可以把4个词语都放进去吗?

生:太阳是红的,花儿是红的,衣服是红的,国旗是红的。

师:了不起!不过加上“也”字的话,就更好啦!

(练习)。

2.扩词语,读长句。

(1)这里的每个词语在课文中都有它的好朋友,请你到课文里用“--”画出来。

示范:什么样的太阳呢?

太阳--升起的太阳--东方升起的太阳。

花儿--开放的花儿--春天开放的花儿。

衣服--身上的衣服--妈妈身上的衣服。

(2)我想听一个小朋友读,要边读边摆出动作才像呢!

(生读)。

师:读的时候她摆出花儿开放的手型,真像!

3.完整读,来记忆。

4.填词语,学句式。

师:同学们,你们看,左边一列不见了,你会找到也像这样的词语来打扮它们吗?

(        )的太阳是红的,

(        )的花儿是红的,

(        )的衣服是红的,

(        )的国旗也是红的。

五、品味读,尝试背诵。

1.看图配音:学习完第一小节,看着图,来配音读读。

2.按照自己的记忆方式来背诵。

六、写字。

第2课时。

一、复习引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第一小节,还写了两个生字。

1.全班听写“妈、身”两个字。

2.指名学生背诵第一节。

二、读长句,品味“红”

1.你们刚才背诵的是小诗的第一部分,红色越来越清楚了,句子也变得越来越大了。

在第二部分中也有四处红色的事物,它们分别是哪些呢?(城楼、灯笼、春联、笑脸)。

2.看图,重点理解“春联”,认识“联”。

3.用我们上节课学习的方法,你们也来记住这一部分吧!

城楼--城楼是红的--天安门的城楼是红的,

灯笼--灯笼是红的--挂起来的灯笼是红的--高高挂起来的灯笼是红的,

春联--春联是红的--门上的春联是红的--家家门上的春联是红的,

笑脸--笑脸也是红的--一张张笑脸是红的--我们的一张张笑脸也是红的。

三、发散思维,寻找“红”

1.你还能想象到的红色事物有哪些呢?

小组内互相交流自己的想法。

用上“……是红的……是红的……是红的……也是红的……”这样的句式。

3.中国红,这是一种多么喜庆、多么让人振奋的色彩,让我一起再来读读课文《中国红》。

附板书:

东方升起的太阳是红的,

春天开放的花儿是红的,

16中国红。

妈妈身上的衣服是红的,

迎风飘扬的国旗也是红的。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16《中国红》教学设计(共2课时)]。

最新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设计(通用23篇)篇六

1、使学生经历用"一一列举"的策略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能有条理的分析数量关系,并获得问题的答案。

2、沟通"一一列举"和"列表"两种策略的联系,通过列表,帮助学生养成有序列举的习惯。3、在学生感受这一策略的特点和价值的同时,进一步发展思维的条理性和严密性。

同学们,以前我们曾学过哪些解决问题的策略?好的策略可以帮助我们顺利地解决问题,今天这堂课,我们要学习一种新的策略,这种策略和以前学习的策略还有很大的关系呢!

1、导语:我们来看看第一个问题。

出示:园艺工人用6根1米长的栅栏围成一个长方形花圃,他是怎样围的?

(1)师:你可以算一算,或者画一画。写好后和你的同桌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2)学生汇报板书:长(m)2,宽(m)1。

师:说说你是怎样想的?和他想得一样的同学请举手。

小结:看来这个花圃只有一种围法。

2、导语:我们再来看看另一个花圃:

(1)师:长和宽都有哪些情况?请你思考之后写在作业纸上。

(2)学生汇报板书:长(m)43,宽(m)12。

师:你有几种围法?你呢?

师:还有没有其他的围法?看来我们已经找全了答案。(板书:全)。

小结:第一个花圃,我们找到了1种围法,第二个花圃,我们找到两种不同的围法,像这样把符合要求的答案一一的找出来,这种方法叫做一一列举,(板书:一一列举),"一一列举"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策略。

3、导语:下面请同学们用这个策略来解决一个问题。

出示例1:王大叔用18根1米长的栅栏,围成一个长方形羊圈,有几种不同的围法?

(1)请你思考之后,把不同的围法一一列举到第一张表格上。

(2)学生汇报(投影展示三张作业纸:不全、全而无序、全而有序)。

最新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设计(通用23篇)篇七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从条件出发展开思考,学会用列表的策略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并能根据具体问题确定合理的解题步骤,从而有效地解决问题。

2、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在对解决实际问题过程的不断反思中,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价值,发展分析、归纳和简单推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经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重点难点:

会用列表法或列式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学具:

课件、打印好的表格。

教学过程:

一、教学新课。

1、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师: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遇到困难?

生:遇到过。

师:你们是怎样解决的?

生:想办法。

师:对,你们真爱动脑筋!今天我给办法取个新名字:策略。

ppt出示三(1)班英语两次单元考试成绩分数图片,让同学们在较短时间内找到宗加豪同学两次考试成绩。学生紧张寻找终于找到。最后ppt出示通过表格做好全班同学的成绩,找到宗加豪的名单,就出现他的两次成绩了。

提问:老师是怎样做到的?你得到什么启发?

2、解决问题,学习策略。

(1)课件出示情境图:1、mike哭泣的照片:俺的试卷、、、、、、这次就考这么点,回到家,俺的屁股、、、、、2、mike考的31分试卷。3、陈老师上课图片:没关系的,第一次考的少,以后每次比上一次多考5分,你一定会考及格的,甚至是优秀的(80分)。

要求:小组讨论,说出你的思路与方法。

(3)你会用列表法或列式法计算出答案吗?

同学们自主交流,分组合作。老师巡视指导,小组选代表回答。

列表法。

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第五次。

31分。

列式法。

第二次31+5=36(分)。

第三次36+5=41(分)。

第四次41+5=46(分)。

第五次46+5=51(分)。

(4)问题2:迈克第几次能考试及格,分数是多少?

举手汇报,交流方法。

发问:如果没有前面的表格作铺垫,你能不列表很快算出第几次及格,及格时的分数吗?

学生自主探究,小组交流。

(5)问题3:从陈老师对迈克教诲中,我们悟出什么样的学习道理?

人文教学,各抒己见,鼓励成绩薄弱同学树立学习信心,提高后进生的学习积极性。

(6)小结。

二、巩固练习。

(1)先提出合适的问题,再列式解答。

一列火车2小时行驶100千米。

师:你能提出什么样的问题?

a你是怎样列表的?

指名回答。老师出示自己的表格。

2小时100千米。

5小时。

b你是如何求出5小时行驶多少千米的?说出你的思路?

a你是怎样列表的?

指名回答,老师出示自己做的表格。

第一天第二天第三天第四天。

32个。

c提问:这是一种怎样的解题方式。

引导:从后往前,一步步计算,像我们走路倒退差不多啊。(学生可能回答不那么准确,可能有部分学生回答“倒推”。)。

a你会列表格吗?点名回答,出示老师表格。

第一堆第二堆第三堆。

72包。

b师:本题的问题是什么?生:求第三堆水泥的包数。师:题目中的条件有哪些?生:第二堆是第一堆的2倍,第三堆再用去12包就与第二堆同样多。师:你能直接求出第三堆码?生:不能。要求出第二堆。师:怎样求出第二堆?生:根据条件列式:722=144(包)师:那第三堆再用去12包就与第二堆同样多是怎样理解的?生:第二堆得包数加上12就是第三堆的数量。列式:144+12=156(包)。

c你会填表了吗?

三、归纳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四、作业。

迈克需要通过几次考试才能考到优秀(80分及80分以上)?如果考到100分呢?

(提示:还能通过列表法解决吗?如果列表,那么表格要列多长呢?)。

板书设计。

列表法。

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第五次。

31分。

列式法。

第二次31+5=36(分)。

第三次36+5=41(分)。

第四次41+5=46(分)。

第五次46+5=51(分)。

解决问题时,可以列式计算,也可以列表找出答案。

课后反思。

1、用列表法解决问题能使信息显得很有条理,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列表的价值,能寻找数量间的关系,从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学重点在于进一步学会用列表收集和整理信息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而难点就在于怎样正确地运用列表的方法来整理较复杂的信息。

3、由于本题的侧重点如何通过列表法整理数学信息,理清数量关系。由于侧重点、以及时间关系本节课没有传授如何列表,而是老师打印好的表格,没有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

最新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设计(通用23篇)篇八

时间:/11/10。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解决问题的策略》是新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中的内容。本节内容安排了两个例题,分3课时进行教学,今天我说的是其中的第1课时。

列表法解决问题的策略是解决问题的重要的思想方法,它是正确、合理、灵活地进行问题解决的思维方式,掌握得好与坏将直接影响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与提高。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数量关系及解决问题的经验,初步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的基础上学习的。本课系统研究用列表的方法收集、整理信息,并在列表的过程中,分析数量关系,寻求解决类似归一、归总的实际问题的有效方法。学好本课知识,将为以后学习用画图法来解决实际问题奠定知识、思维和思想的基础。

本人安排的例题,主要是呈现同学们熟悉的学校生活情景,提供数学信息,让学生经历列表整理信息的全过程,再通过“寻求策略-解决问题-发现规律”的系列活动,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列表整理数据信息策略的价值,并产生这一策略的心理需求,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从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

本课所研究解决的数学问题,学生在以往的学习过程中,在生活的实践中,有一定的整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经验,但一般处于无序状态,通过今天的学习,将学生无序思维有序化、数学化、规范化。

(三)目标定位。

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及本课的知识特点,预定如下几个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从条件出发展开思考,学会用列表的策略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并能根据具体问题确定合理的解题步骤,从而有效地解决问题。

2、使学生在对解决实际问题过程的不断反思中,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价值,发展分析、归纳和简单推理的能力。

3、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经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四)教学重点。

(五)教学难点。

正确整理、分析数学信息,处理好数量关系,学会通过所整理的信息决策问题解你才能决的策略,并内化成自己的问题解决策略。

(六)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及打印好的表格。

二、说教法。

本节课主要学习用列表法筛选、整理有用的数学信息,引导学生分析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这对同学们在面对应用题时,引导学生如何找出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分析其中的数量关系,最终解决问题提供了方法。

三、说学法。

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经验和生活经验,采用独立尝试,动手操作、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在探索中锻炼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同学们提供各种机会,让学生经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活动,体会“做数学的乐趣”。

四、说教学程序: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遇到困难?你们是怎样解决的?

【谈话询问同学们生活中遇到问题怎么办?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自然地引出课题。】。

2、ppt出示同学们的英语两次考试成绩草表,让同学迅速找出宗加豪的两次成绩,引出用表格整理混乱的数据思想。

(二)出示学生学习场景图,激趣引新。

ppt出示情境图:迈克在面对只有31分的试卷,担心自己的屁股而嚎啕大哭起来。陈老师安慰迈克,只要你每次进步5分,你一定会考及格的,甚至是优秀的。

(三)合作探索,领悟内涵。

1、感知列表整理的方法。

(1)问题产生:假设迈克按照老师的要求进步,那么他第三次多少分?第五次?

教师组织学生观察并交流从上述情景中得到的数学信息,引导学生随即整理条件及所要解决的问题,从而引导学生通过表格整理筛选信息,小组合作交流。

本节课主要是通过条件分析问题,借助表格整理有用信息,关于如何画表格,由于教学的侧重点和教学时间关系,表格都是由本人课前制作好的。后面的练习题所用的表格也是由本人提前制作的。

(2)引导学生观察所填表格,小组交流表里有些什么,体会每次都比前一次多考5分是什么意思?利用题目中的数量间的关系寻求问题解决的思维策略,初步感知用列表的方法收集、整理信息对问题解决的作用。

2、感受列表的价值。

(1)围绕迈克第三次、第五次考多少分这个问题,教师组织学生结合表格所整理的信息,独立思考解题方法,并在小组中讨论。在此基础上,集体反馈。

(2)引导学生用列式法进行计算对列表法进行检验,并比较列表法与列式法。通过不同方法的交流反馈,使学生进一步认定正确的解题思路,结合学生反馈,教师随即板书本题解法。

3、考试及格是每位同学的希望,那么迈克第几次才能及格?及格时的分数是多少呢?组织学生继续借助表格整理数据,思考解决问题的策略。

4、成绩差不要紧,只要不断进步一定能提高成绩,大家从陈老师对迈克的教诲中,悟出什么样的学习道理?这是一个开放式的提问,启发式教学,人文教学,德育培养,培养同学们不怕困难,坚持不懈,一定能够改变落后的局面。

(四)练习巩固。

1、“轻松练习”:本题是个开放式的题目。同学们平时大多是解答,这次是自己做主提问,发挥学生学生主观能动性,发散了学生思维。通过学生的回答,老师最后出示预设的问题,学生通过列表法解决问题。本课在求解一小时行驶的路程,如果改为平均每小时行驶多少千米会更科学,更易理解。学生通过分组交流,相互监督,相互学习,巩固列表法解题的方法和技巧。

2、“更上一层楼”:细菌大多是肉眼看不到,大家对此有点陌生,图片的插入是及时且必要的,增加同学们的感观认识。对后面解题压力的舒缓有一定的帮助。

细菌繁殖这道题也是通过列表法解决问题。不要列表也能解决问题,但是巩固列表法练习以及例题讲解,本人都是列表法与列式法分别出示,在讲解时加以联系、对照。本题数量关系是已经变为倍数关系,难度加大了,而且解题思路是倒推法,同学们在刚开始有点无所适从。通过简单的引导,同学思路打开。

本题最后提出的问题:从细菌繁殖的速度,我们平时应该注意什么?主要加强学生卫生习惯的养成,包括个人卫生,公共卫生。渗透科学知识,人文关怀,进行健康教育。

3、“能力提升”:求第三堆水泥有多少包?此题的条件有两个。要想求出第三堆,可以通过条件1(第三堆再用去12包就与第二堆同样多),怎么理解此条件是关键,让同学说出。那么现在就要求出第二堆水泥的数量,而第二堆水泥的数量需要根据条件2(第二堆是第一堆的2倍),通过此前知识的学习,此条件比较好理解、运用。而第一堆水泥数量是已知的,因此运用条件2就能求出第二堆。求出第二堆,第三堆水泥数量就迎刃而解。

(五)小结。

您天你有什么收获?

(六)作业。

迈克需要通过几次考试才能考到优秀(80分及80分以上)?如果考到100分呢?

五、说板书设计。

列表法。

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第五次。

31分。

列式法。

第二次31+5=36(分)。

第三次36+5=41(分)。

第四次41+5=46(分)。

第五次46+5=51(分)。

解决问题时,可以列式计算,也可以列表找出答案。

【设计理念:简明扼要,抓住重点,清晰明了。】。

最新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设计(通用23篇)篇九

1.提高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运用列举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使学生深入感受使用列举法时的有序性。

3.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方法解决生活问题的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光盘。

一、复习导入。

通过谈话,复习前两节课的学习内容并了解学生的学习收获。

二、指导练习。

1.完成练习十一中的第6题。

让学生说出他们是怎么想的,然后总结出在使用列举法解决问题时需要注意的内容。

2.完成练习十一中的第7题。

指名读题,让学生观察表格并回答问题:“48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拼成的.长方形周长是多少?”

引导学生认真思考问题,然后给出解题方法。

3.完成练习十一中的`第8题。

指名读题,让学生理解“只是向东、向北走”的含义,并使用字母代替路线上的直线交点。

4.完成练习路线十一中的第9题。

出示题目,并要求学生仔细阅读题目。

三、完成思考题。

出示思考题并让学生独立完成,并进行集体订正。

最新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设计(通用23篇)篇十

运用加法和减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p4例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

2、学会运用加法和减法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感受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4、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学会运用加法和减法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多角度观察问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观察主题图问:图上有谁,他们在干什么,还有想去做什么的,数一数分别有多少人?这幅主题图将告诉我们什么数学知识呢?我们具体来看。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1、引导学生观察木偶戏的情景图。

(1)说一说,图上给我们提供了那些信息?(文字信息:原来有22人在看戏,又来了13人,图中信息:走了6人)。

(2)要解决什么问题?(有多少人在看木偶戏)。

2、小组交流讨论,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3、选派组内代表在班中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4、把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记录在黑板上,试着用文字说说每道算式的意思。

方法一、22+13=35(人)35-6=29(人)。

(原来的人数+又来的人数=总人数总人数—走了的人数=现在看戏的人数)。

方法二、22-6=16(人)16+13=29(人)。

(原来的人数—走了的`人数=还剩下的人数还剩下的人数+又来的人数=现在看戏的人数)。

方法三、13-6=7(人)7+22=29(人)。

(又来的人数—走了的人数=多来的人数多来的人数+原来的人数=现在看戏的人数)。

5、比较以上方法的异同。明确这三种方法的结果都是求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只是在解决问题的思路上略有不同。让学生体会对于一个实际的问题可以有多种不同的解答方法。

6、你能把每种计算方法的两个小算式写成一个算式吗?学生尝试列综合算式。

板书:(1)22+13-6(2)22-6+13(3)13-6+22。

再次交流:你是怎么想的?

(1)学生尝试自己说。

(2)小组内互相说。

(3)全班交流说,老师适时纠正说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引导学生如何去掉中间量,把分步计算变成综合算式。

三、指导学生脱式计算。

=35-6(先算加)=16+13(先算减)=7+22(先算减)。

=29(再算减)=29(再算加)=29(再算加)。

比较计算的方法,你发现了什么?

(在一个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依次计算)。

四、练习巩固,应用实践。

1、给得数相等的两个算式连线.。

2、p6第1题,让学生说明图意,明确计算的问题后,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然后请几名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方法,给有困难的学生以启发。

3、p7第4题,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汇报解决问题的思路时,教师结合题目的具体内容,适当渗透思想教育。

五、课堂总结。

你能用我们今天学会的数学知识解决我们身边的实际问题吗?

最新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设计(通用23篇)篇十一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从条件出发展开思考,分析并解决相关问题。

2、使学生在对解决实际问题过程的不断反思中,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价值,发展分析、归纳和简单推理能力。

3、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用从条件想起的策略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

策略的体验和理解。

教学过程:

分了五个环节。

第一部分是导入,先出示一个条件,让学生初步体验只有一个条件无法求出问题,接着提供两个条件,让学生选择一个能解决问题的条件,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只有两个相关联的条件才能解决问题。

第二部分是教学例题,感悟策略。出示例题后重点让学生理解“以后每天都比前一天多摘5个”,用自己的话来说说,从两个角度提炼出了数量关系,然后说解题思路,主要讲清楚根据哪两个条件求出什么,再根据哪两个条件什么。完成填表和列式后沟通了两者的关系,最后总结得出解决问题时我们紧紧抓住条件在思考。揭示课题。

第三环节是变式沟通,形成策略。通过两个变式的教学,让学生加深对策略的感知。接着安排了皮球那道题目,学生对条件的理解是比较困难的,所以我安排了一个动画,帮助学生理解。四个题目结束后,安排了回顾反思,这一环节是新教材比较强调的,让学生在回顾反思中提炼出解决问题的`经验。

第四环节是练习巩固,运用策略。选取了想想做做第一题的第一小题,让学生根据条件提出不同的问题,再解答,最后在分析中提炼出解决问题的第三个小窍门。紧接着请学生独立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第5题。第5题的设计主要考虑到一是学生对游戏比较感兴趣,二是国际象棋是我们学校的特色,三是培养学生估算的能力,四是增加学生的课外知识。

第五环节是课堂总结,交流收获。回顾学习了什么内容,以及解决问题时是怎样一步步分析的。

最新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设计(通用23篇)篇十二

与上节课相比,本课的例题中的条件和问题更加繁杂了,出现了三种不同的果树,行数每行的棵数都不相同,这需要学生根据所要求的问题,整理解决该问题所需要的不要条件,排除无关条件的干扰。学生在研究的同时更加体会到列表整理的妙用。

在实际的解决问题中,本节课的问题其实并不十分复杂,只要能够准确地列出所需的条件学生自己是能够解决的,只是在列式之后解答时需要强调运算的顺序。比较而言本节课学生掌握得要比上一节课好得多。在想想做做的第3题由于出现的步骤相对多一些,学生列综合算式有些困难。

课前思考:

1、例题是用三步计算解决的简单实际问题。先让学生认真读题,找出题中的条件,由于题中的条件较多,要引导学生找出这些条件的对应关系,然后根据题中的问题,找出相关的信息整理成表格。启发学生根据整理好的表格表达自己解决问题的思考过程,从而体会到“列表整理”的策略价值。

2、“试一试”也是用三步计算解决的实际问题,所不同的是,例题是求两积之和,这里是求两积之差。但思考的方法是相同的。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在解答例题的基础上,独立列表整理条件,再在小组里交流自己的思考过程,然后再独立解答。

3、练习中通过让学生列表整理,找出相关的信息解决问题,可以放手让学生独立去解决。教师不必一一解释了。

授课小结:

由于在第一课时让学生自己设计表格进行整理,在今天的学习中,学生能根据问题很快找出与问题相关的信息进行整理,效果比较好。在交流中、在学生的讨论中都能使学生体会到:提供的信息较多,如适当整理则有利于更清楚地分析数量关系,列表整理条件有利于发现数量关系,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尤其是在组织学生交流中,启发学生根据整理好的表格表达自己解决问题的思考过程,以突出“列表整理”的策略价值。还是有学生较懒惰表述的太省略,意思表达不清。

最新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设计(通用23篇)篇十三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89—90页的例1、“练一练”、练习十七第1题。

[教材分析]:

本单元主要教学用替换和假设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本单元共安排了2个例题,分3课时进行教学,本节课是其中的第1课时。“替”即替代,“换”则更换,替换能使复杂的问题变得简单。教学要求是,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会替换,充实思想方法,发展解题策略。教材安排的例题就是利用“小杯的容量是大杯的1∕3”这个数量关系进行的替换活动,把较复杂的问题转化成简单的问题。教学的任务是把沉睡的方法唤醒,使隐含的思想清晰起来。这是例题的编写意图,也是设计的教学思路。教材要求学生“说说为什么这样替换”,引导他们回顾刚才的替换活动,反思是怎样替换的,清楚地知道可以从哪个数量关系引发替换的思考。

[教学意图]:

这节课的教学设计,力求体现新课程的理念,给学生自主探索的空间,为学生营造宽松和谐的氛围,让他们学得更主动、更轻松,凸现了内容的情趣化和生活化;在探索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合作精神,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体现了过程的活动化,达成了预定的教学目的。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学会用“替换”的策略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并能根据问题的特点确定合理的解题步骤。

2、使学学生在对解决实际问题过程的不断反思中,感受“替换”策略对于解决特定问题的价值,进一步发展分析、综合和简单推理能力。

3、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经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使学生掌握用“替换”的策略解决一些简单问题的方法。

〔教学难点〕。

使学生能感受到“替换”策略对于解决特定问题的价值。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说说图中两个量的关系可以怎样表示?

追问:还可以怎么说?

2、下面每个条件中两个量的关系还可以怎样表示?

(1)微波炉的容量是洗衣机的1/10。

(2)每个桌面的面积是教室地面面积的1/60。

指出:两个量的关系,换一个角度,还可以有另外一种表示方法。

3、从图中你可以知道些什么?

(多媒体出示:天平的左边放上一个菠萝,右边放上三个香蕉,天平平衡。)。

提问:现在老师在天平的左边放上两个菠萝,要使得天平平衡,右边可以放些什么?

追问:还可以怎么放?

指出:从这题中,我们可以看出,能把一个物体换成与之相等的另外一个物体。

4、口答准备题:

指出:这两题我们都是用果汁总量去除以杯子总数,就能得出所要求的问题。

二、新授。

(一)教学例1。

1、读题。

谈话:请同学们大声地把题目读一遍!

2、分析探索。

小结:哦!刚才两题是把果汁倒入到一种杯子里,而这题是把果汁倒入到两种不同的杯子里。

追问:那该怎么办?同桌先相互说说自己的想法。

3、交流。

谈话: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该怎么办?

追问:还可以怎么办?

小结:哦!两位同学都是把两种不同的杯子换成相同的一种杯子,这样就可以解决问题啦!同学们可真了不起啊,刚才大家的做法中已经蕴涵了一种新的数学思想方法——替换。(板书:替换)。

4、列式计算。

a:把大杯换成小杯。

提问:把一个大杯换成三个小杯(板书),这样做的依据是什么?

追问:如果把720毫升果汁全部倒入小杯,一共需要几个小杯?(板书)能求出每个小杯的容量吗?每个大杯呢?(板书)。

小结:在用这种方法解的时候,我们是把它们都看成了小杯,所以先求出来的也是每个小杯的容量,然后求出每个大杯的容量。

b:把小杯换成大杯。

谈话:那反过来,把小杯换成大杯呢?(板书)。

提问:如果把720毫升果汁全部倒入大杯,又需要几个大杯呢?你又是怎么知道的?

指出:把三个小杯换成一个大杯,再把三个小杯换成一个大杯。

提问:这样做的依据又是什么?

指出:如果把720毫升果汁全部倒入大杯,就需要3个大杯。(板书)。

提问:能求出每个大杯的容量吗?每个小杯呢?(板书)。

5、检验。

谈话:求出的结果是否正确,我们还要对它进行检验。想一想可以怎么检验?

指出:哦!把6个小杯的容量和1个大杯的容量加起来,看它等不等于720毫升。(板书)除此之外,我们还要检验大杯的容量是不是小杯容量的3倍。(板书)总之,检验时要看求出来的结果是否符合题目中的两个已知条件。

6、小结。

指出:解这题的关键就是把两种杯子看成一种杯子。

(二)练习。

谈话:刚才这题同学们想的很好,做的也很棒,接下来还有好多题目,等着大家去完成呢!

1、填空:

想:如果把它们都看成();把()支()换成()支()。

那么用22元钱相当于买了()支()。

想:如果把它们都看成();把()只()换成()只()。

那么全班40人相当于坐在了()只()上。

谈话:同桌先相互说说你的答案。

提问:可以怎么说?还可以怎么说?

指出:解决这样的应用题关键就在于把两种物体看成一种物体。

(三)教学“练一练”

1、出示题目。

谈话:自己先在下面读一遍题目。

2、分析比较。

提问:这题与刚才的例1相比较有何不同之处?

指出:哦!例1中小杯和大杯的关系是用分数来表示的,而这题已知的是一个量比另一个量多多少的差数关系。

提问:那么这题中的大盒还能把它换成若干个小盒吗?那该怎么换?谈话:现在你能做了吗?把它做在草稿本上。

3、学生试做。

4、评讲。

谈话:说说你是怎么做的?

指出:在大盒中取出8个球,就可以换成小盒;另外一个大盒也是这样。

提问:现在这7个小盒中,一共装了多少个球?还是100个吗?几个?指出:算式是100-8×2,所以84÷7算出来的是每个小盒装球的个数。

指出:算式是100+8×5,所以140÷7算出来的是每个大盒装球的个数。

谈话:把大盒换成小盒算出结果的请举手!把小盒换成大盒算出结果的也请举手!看来同学们还是喜欢把大盒换成小盒来计算。

5、检验。

谈话:同桌相互检验一下刚才计算的结果是否正确。

6、小结。

提问:解这题时你觉得哪一步是关键?

指出:哦!还是把两种不同的盒子换成一种相同的盒子,然后再解题。

7、填空。

三、全课总结。

谈话:今天这节课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学习了解决问题的策略中用替换的方法解决问题。(板书完整课题)。

指出:哦!当把一个量同时分配给了两种物体时,而且这两种物体是有一定关系的时候,我们就能用替换的方法来解题。

追问:那解题时该怎么替换呢?(那在用替换的方法来解题时,关键是什么?怎么来替换?)。

指出:把两种物体看成同一种物体,(板书)求出一种物体的数量后,也就能求出另一种物体的数量。

四、拓展应用,巩固策略。

1、播放达能广告。

同学们,从刚才的广告中你又发现了哪些数学知识呢?

2、让学生说说自己的发现。

3、是啊!在我们每天的生活中蕴涵着丰富的数学知识,只要你做个有心人,你会有更多的收获。课前老师也做了一些调查:

(1)要解决这个问题你准备用什么策略?在替换的过程中还需要用到画图,老师给你们准备了一张图在练习纸二上,画一画来尝试解决这个问题。

学生独立完成。并说出想的过程。

(2)除了把牛奶替换成饼干,还有没有别的不同的方法吗?

(3)说一说这题该怎样检验?

(4)提问:为什么你们都不把饼干替换成牛奶来考虑?

学生交流后小结: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一般要选择简洁、容易的方法来解答。

五、机动练习。

附:板书设计。

——替换。

把两种物体看成同一种物体。

1、把大杯换成小杯共需要9个小杯。

720÷(6+3)=80(毫升)验算:240+6×80=720(毫升)。

80×3=240(毫升)240÷80=3(倍)。

2、把小杯换成大杯共需要3个大杯。

720÷(1+2)=240(毫升)。

240÷3=80(毫升)。

最新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设计(通用23篇)篇十四

本次微课《解决问题的策略》主要以ppt的形式,以教师讲解和展演学生常见作品的方式,将画线段图的策略潜移默化地教给学生,并通过提问和线段图的分析引导学生学会根据直观图去分析数量之间的关系,通过微课的形式帮助学生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能够根据波利亚四部曲完整地解决一道实际问题。

学生会画线段图,并能够根据线段图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该微课主要帮助学生通过分析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正确地画出相应的线段图,并能根据线段图清楚地分析数量之间的关系,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从而顺利解决问题。

在三年级学习了从条件出发和从问题出发的策略去解决问题,在四年级上学期学习了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的策略,而本节课是用画图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画图是一项重要的策略,在今后的学习中会用画图的策略来分析较为复杂的数量关系,并解决较为复杂的实际问题。

《解决问题的策略》这一节课的重难点就在于两方面:一是能正确应用画图的方法整理条件和问题;二是能借助直观图示分析数量之间的.关系,并能够解决较为复杂的实际问题。

学生的学习难点就在于这节课的重难点,而微课将这两个方面的重难点进行了详细讲解,又给了学生思考的过程,学生可以一边思考一边学习,学生试着画图和试着说说想法,并与正确的讲解进行对比找到自己的问题所在。这节微课对于这节课的重难点来说还是很有针对性的。

一,出示例题,理解题意。

2.提问:根据这两个条件,你想解决什么问题(ppt: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1.学生需要独立思考出从屏幕中可以知道什么条件?

2.独立思考根据这两个条件可以求出什么问题?

二,根据题意和观察线段图,分析数量之间的关系。

2.请学生自己画一画线段图,提示学生思考两个问题。

3.教师在ppt上展示了一些同学们常见的线段图画法,并让同学们思考最欣赏哪一副线段图。

4.教师完整地介绍线段图的画法,并由ppt进行展示。

5.根据线段图,说说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

6.谈话:现在你能观察自己的线段图,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吗?自己思考一下。

7.教师介绍三种解决问题的思路,并通过ppt进行演示。

9.谈话:的确,从图上直观、清楚地看到了数量之间的关系,确定了解决问题的思路。这也是我们在解决问题时常用到的一种策略。

【设计意图】:1学生根据自己的已有知识经验,画出本题目的线段图。

2.通过观察教师展示的学生作品和介绍画线段图的方法,进行互学,想一想自己所画线段图的问题,并观察介绍者所画线段图的方法。体会线段图能够直观地表示出条件和问题。

3.根据所画出的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找到方法,并根据教师的ppt展演,进行思考,理解三种解决问题的方法。

4.通过观察对比解决问题的三种线段图,让学生体会和发现都要把他们的邮票转换成同样多。

三,解答并检验。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养成解决问题的完整性,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回顾解题过程。

1.师:同学们我们解决了一道题目,回顾一下刚才的解题过程,说一说你有什么体会?(用ppt展示解题的过程)。

2.回忆:大家可以回忆一下,在我们以前的学习中,曾经运用过哪些画图的策略?

【设计意图】:通过ppt回顾整个解决问题的过程,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对题目都能再次回顾,通过体会让不同的学生都能感受到画图的重要性。

学习指导。

请在预习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解决问题的策略》第一课时时使用本微视频,初步掌握画线段图并分析数量关系的方法;也可以在学习过本课时,但还没有掌握的情况下,继续重新学习微课,从而达到掌握的目的。

配套学习资料。

制作技术介绍。

所需要的软件为:录屏工具软件;制作的简要流程为:先制作相应的片段ppt,并设计好相应的教案,在此基础上提前邀请一些学生试着画一画本节课例题中的线段图,将典型的学生所画的线段图进行展示;利用录屏工具软件进行录制。

最新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设计(通用23篇)篇十五

1、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从条件出发展开思考,分析并解决相关问题。

2、使学生在对解决实际问题过程的不断反思中,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价值,发展分析、归纳和简单推理能力。

3、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用从条件想起的策略解决问题。

策略的体验和理解。

分了五个环节。

第一部分是导入,先出示一个条件,让学生初步体验只有一个条件无法求出问题,接着提供两个条件,让学生选择一个能解决问题的条件,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只有两个相关联的条件才能解决问题。

第二部分是教学例题,感悟策略。出示例题后重点让学生理解“以后每天都比前一天多摘5个”,用自己的话来说说,从两个角度提炼出了数量关系,然后说解题思路,主要讲清楚根据哪两个条件求出什么,再根据哪两个条件什么。完成填表和列式后沟通了两者的关系,最后总结得出解决问题时我们紧紧抓住条件在思考。揭示课题。

第三环节是变式沟通,形成策略。通过两个变式的教学,让学生加深对策略的感知。接着安排了皮球那道题目,学生对条件的理解是比较困难的,所以我安排了一个动画,帮助学生理解。四个题目结束后,安排了回顾反思,这一环节是新教材比较强调的,让学生在回顾反思中提炼出解决问题的.经验。

第四环节是练习巩固,运用策略。选取了想想做做第一题的第一小题,让学生根据条件提出不同的问题,再解答,最后在分析中提炼出解决问题的第三个小窍门。紧接着请学生独立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第5题。第5题的设计主要考虑到一是学生对游戏比较感兴趣,二是国际象棋是我们学校的特色,三是培养学生估算的能力,四是增加学生的课外知识。

第五环节是课堂总结,交流收获。回顾学习了什么内容,以及解决问题时是怎样一步步分析的。

最新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设计(通用23篇)篇十六

1、知识技能方面:使学生在解决有关面积计算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用画直观示意图的方法整理相关信息,能借助所画的示意图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确定正确的解决问题的思路;能正确解答与长(正)方形面积计算的有关实际问题。

2、数学思考和解决问题方面:使学生经历画示意图描述和分析问题的'过程,积累一些整理条件和问题、借助图形直观分析数量关系的经验,感受画示意图对理解题意和分析数量关系的作用,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几何直观。

3、情感与态度方面: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体验经过克服困难而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升学好数学的信心。

学会用画图的方法表示图形面积增加或减少的情况,帮助理解题意,得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多媒体课件,

一、引入新课。

1、出示复习题。

师:观察这三幅示意图,你能说说每一题的条件和问题分别是什么吗?

谁能口答算式?(数量关系式)。

最新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设计(通用23篇)篇十七

课次。

1

授课课题。

教   学基本内容。

教学目的。

和要求。

1、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列举的策略,会用这种策略解决一些相关的实际问题,能通过不遗漏、不重复的列举找到符合要求的所有答案。2、培养学生思考数学问题的条理性、有序性,体会解决数学问题方法的多样性、灵活性,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3、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并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教学方法及手段。

有条理,有序的思考问题。

学法指导。

一一列举。

板书设计。

执行情况与教学思。

课次。

2

授课课题。

教   学基本内容。

教科书65页例3及“练一练”练习十一4-5。

教学目的。

和要求1、让学生继续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并掌握列举的策略,会用这种策略解决一些稍复杂的实际问题。2、进一步培养学生思考数学问题的条理性、有序性,进一步体会解决数学问题方法的多样性、灵活性,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3、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策略意识和合作意识,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及难点。

掌握列举的策略,会用这种策略解决一些稍复杂的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及手段。

列表整理。

学法指导。

有序列举。

计一、导入新课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种新的解决问题的策略,是什么?运用这种策略时要注意什么问题?谈话: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用列举的策略来解决数学问题。(板书课题:解决问题的策略)。

二、创设情景,讲授新知1、谈话 2、教学例3。题目告诉我们哪些信息?括号里的话是什么意思?要我们解决什么问题?你打算用什么策略来解决这个问题?3、这道题很适合用列举的策略来解决,我们知道列举要有条理、有顺序。想一想,按怎样的顺序列举会不重复不遗漏?在小组里讨论一下。4、大家都认为,可以按3人间由少到多的顺序来列举,也可以按2人间由少到多的顺序来列举。我们先按3人间由少到多的顺序来列举,为了方便记录和观察,我们可以先画个表格。(出示表格)从只住1个3人间想起,还需要多少个2人间?你是怎样想的?教师板书:板书算式:23-3=20(人),20/2=10(间),并在表里填写1和10。接下去,如果住2个3人间,还需要多少个2人间?请计算出来。教师板书:3*2=6(人),23-6=17(人),17/2=8(间)……1(人)提问:这样2人间怎样安排?符合题目要求吗?谈话:这种情况是不符合要求的,那么这次列举的内容要否定掉。可以在2人间里对应的格子里画“—“,表示否定。(板书:—)谈话:你们会这样列举了吗?接下去应该怎样想?在小组里讨论。注意:组内每个人至少要说一种。指名说答案,教师板书。

6、比较:两次列举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你认为哪种列举比较简便?让学生把答句填写完整。

板书设计。

执行情况与教学思。

课次。

3

授课课题。

教   学基本内容。

教科书练习十一6-9。

教学目的。

和要求。

教学重点及难点。

具体情境中能用列举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及手段。

优化方法。

学法指导。

有序的列举。

板书设计。

执行。

情况。

与教学反思。

最新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设计(通用23篇)篇十八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用画图和列表的方法整理相关信息的作用,感受画图和列表是解决问题的一种常用策略。会用画线段图、直观示意图或列表的方法整理简单实际问题所提供的信息,会通过画线段图、直观示意图或列表的过程分析数量关系,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2、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会用画线段图、直观示意图或列表的方法整理简单实际问题所提供的信息。

教学难点:会通过画线段图、直观示意图或列表的过程分析数量关系,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教学资源: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二、新知探究。

1、出示题目:指名读题目,并要求说说知道了些什么,还想到些什么?

2、引导学生认识到,当题目中的信息比较多时,可以用适当的方法把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进行整理,这样有利于更清楚地分析数量关系,确定解题思路。

3、学生尝试整理信息。

你能将题目中的这些信息整理出来吗?你打算用什么方法?(学生讨论)。

4、汇报交流:1、列表整理;2、画图整理。

5、学生整理,教师巡视。

三、.师生交流。

1、分别展示学生的整理方法,并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3、解答:根据整理的结果,可以怎样列式计算。

4、比较两种解法有什么联系?

四、试一试。

1、出示第1题:让学生先独立画图整理条件和问题,再独立进行解答。

2、出示第2题:让学生先独立画图整理条件和问题并进行解答,

再评议订正并说说画图整理的方法有什么好处?

五、巩固反思。

1、做“想想做做”的第1题。

(1)出示题目,让学生先独立画图整理条件和问题,再独立进行解答,最后集体交流。

2、做“想想做做”的第2题。

(1)先帮助学生理解183元是购买8瓶墨水和9枝钢笔的钱,要从183元中去掉8瓶墨水的钱就是9枝钢笔的钱。

(2)再让学生独立解答,最后交流反馈。

3、做“想想做做”的第3题。

(1)先引导学生画一个椭圆形跑道直观图,帮助学生理解跑道长应等于小张和小李所跑的路程之和。再让学生尝试画出线段图并解答。

五、总结质疑。

1、这堂课你有些什么收获?2、作业:想想做做第3~5题。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用画图和列表的方法整理相关信息的作用,感受画图和列表是解决问题的一种常用策略。会用画线段图、直观示意图或列表的方法整理简单实际问题所提供的信息,会通过画线段图、直观示意图或列表的过程分析数量关系,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2、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难点:

会用画线段图、直观示意图或列表的方法整理简单实际问题所提供的信息,并能正确解答。

教学资源:小黑板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还记得上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吗?

二、新知探究。

1、出示题目:指名读题目,并要求说说知道了些什么。

2、讨论:打算用怎样的策略去解决这个问题?

3、学生尝试整理信息,教师巡视指导。

4、汇报交流:1、列表整理;2、画图整理。

分别将两种方法展示在黑板上,然后提醒学生画图时线段长度的比例应大致符合实际情况,并标出相应的已知条件;列表整理时提醒学生可以通过简单的计算,把扩建后的操场的长与宽直接填在表中,以有利于更好地把握主要数量关系。

5、学生纠正。

6、解答:通过刚才的整理,你现在能快速、准确地解答这道题目了吗?(学生独立解答)。

7、反馈交流答案。

三、试一试。

1、出示题目,指名读题后讨论用怎样的方法来解决?为什么?

2、引导学生说出用画出示意图的方法。然后指导学生画出示意图,再让学生结合示意图独立解答。

3、反馈交流答案。

四、巩固应用。

1、做“想想做做”的第1题。

(1)出示题目,让学生先独立画图整理条件和问题,再独立进行解答,最后集体交流。

2、做“想想做做”的第2题。

(1)先让学生画出长增加6米后的示意图,理解此时面积增加了48平方米,而48正好是原长方形的宽余的乘积,由此可以求出原长方形的宽,再用同样的方法求出长方形的长,最后计算出原来实验田的面积。

(2)再让学生独立解答,最后交流反馈。

3、做“想想做做”的第3题。

(1)先引导学生理解红花与谎话的摆法,四条边共可摆36盆,但由于4个顶点处被多计算了一次,所以红花的盆数是32盆。同样的道理,可以算出黄花的盆数是40盆。

(2)学生独立解答并交流答案。

五、总结质疑。

1、这堂课你有些什么收获?2、作业:想想做做第1~3题。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第103页例题通过场景图提供相关信息,启发学生根据解决问题需要采用不同的策略收集和整理信息,在此基础上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目的与要求。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解决简单实际问题过程中,体会用画图和列表方法整理相关信息的作用,感受画图和列表是解决问题的一种常用策略。

2、是学生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经验,提高学好数学自信心。

教学重点与难点。

学习用画线段图和列表方法解决有关行程计算的实际问题。

教具学具。

投影仪、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投影出示p103例题。

小组合作,讨论、交流。

联系现实场景,说说能知道些什么?还能想到些什么?

二、探索研究。

1、小组探讨:怎样用适当的方法把题中的条件和问题进行整理,更有利于分析数量关系,确定解体思路?教师巡视,给与恰当指导。

2、教师强调画线段图的方法。

(1)、让线段图正确反映小发明家、学校、小芳家的相对位置关系。

(2)、能在图中看出小明、效仿各自行走的速度和时间以及所需要解决的问题。

(3)、能从图中直观分析数量之间的关系。

3、小组汇报整理的方法,投影出示:

(1)、画图整理:

(2)、列表整理。

小明家到学校每分走70米走了4分。

小芳家到学校每分走60米走了4分。

4、根据整理结果,小组交流、探讨:

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教师鼓励学生富有个性解决问题。

学生汇报,教师投影展示:

704+604       (70+60)4。

=280+240         =1304。

=520(米)       =520(米)。

答:他们两家相距520米。

5、比一比,两种解法有什么联系?

6、小结,通过例题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三、拓展延伸:

1、完成“试一试”

第1题,让学生根据题意先画图整理条件和问题,再独立进行解答。

第2题,让学生在列表整理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分析数量关系,明确解题思路。

2、完成“想想做做”中题目。

第2题,教师帮助学生理解题目意思,再引导学生通过思考和计算,填出括号里的数字。

第3题,教师先画一个椭圆形跑道直观图,帮助学生理解“跑道长应等于小张和小李所跑的路程之和”。

学生尝试画线段图表示题中的数量关系。

第4题,重点引导学生先列表整理条件再独立解答。

第5题,第(2)小题根据题意,师生合作化出相应线段图,然后再解答。

四、作业。

想想做做1、5题。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第106页例题主要通过解决有关面积计算的问题,让学生自主运用画图或列表的策略解决问题,并体会相同的策略可以有不同操作形式。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使学生会通过画线段图,直观示意图或列表的过程分析数量关系,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2、使学生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经验。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学习用画直观示意图和列表的方法解决有关面积计算的实际问题。

教具学具。

投影仪、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投影例题:学生读题,讨论用怎样的策略去解决问题。

二、探索研究:

小组合作,探讨、交流。

教师提示:画出的操场示意图中线段长度的比例大致符合实际情况,在图中应标出相应的已知条件。

1、小组汇报解决策略,教师投影展示。

列表:

长    宽    面积。

原来 50米 40米 ?平方米。

现在 ?米 ?米  ?平方米。

画图:如图书p106。

2、想想,要求操场的面积增加了多少平方米,可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再小组里说说自己的想法再解答。

板书:(50+10) (40+8)          50 40。

=60  48                   =(平方米)。

=2880(平方米)。

2880-=880(平方米)。

或50 8+(40+8 10)。

=400+480。

=880(平方米)。

答:操场的面积增加了880平方米。

3、小结:通过例题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三、拓展应用:

1、完成“试一试”

指导学生根据题意画出直观示意图,启发学生把图中“小路”适当分成几部分,分别算出面积后再求和;也可启发学生用外围大正方形面积减去里面的草坪面积,从而求得小路面积。

2、完成“想想做做”

第2题,让学生画出长增加6米后的示意图,理解面积增加了48平方米,而48正好是原长方形的宽与6的乘积,由此可以求出原长方形试验田的宽。再用同样的方法求出长方形试验田的长,最后计算出原来试验田的面积。

第3题,分别引导学生理解红花与黄花的摆法,红花应沿里面的正方形边摆,每边能摆9盆,四条边共可摆36盆,但由于4个顶点处各被多计算了一次,所以红花的盆数是32。同样的道理,可计算处黄花的盆数是40,红花和黄花一共要放72盆。

四、作业。

想想做做第1题。

最新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设计(通用23篇)篇十九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学会用“替换”“假设”的策略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并能根据问题的特点确定合理的解题步骤。

2.在对解决实际问题过程的不断反思中,感受“假设”策略对于解决特定问题的价值,进一步发展分析、综合和简单推理能力。

3.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灵活运用多种解题策略解决稍复杂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谈话:前几节课,我们学习了新的解题策略,你能举例说明吗?(请几位学生交流。)今天这节课,老师准备了一些实际问题,请同学们灵活运用我们学过的解题策略来解决这些稍复杂的实际问题。(板书课题)。

二、基本练习。

6.1元钱买4分一张和8分一张的邮票共20张,应买4分邮票多少张?

小结:运用“替换”或“假设”的策略解决问题后都应该及时进行检验。

三、拓展练习。

鼓励学生用自己理解的方法来解决这些问题,解答后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交流,教师及时评价学生。

四、全课总结。

谈话:今天我们综合运用一些策略来解决实际问题。你们又有什么新的收获吗?

五、布置作业:

最新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设计(通用23篇)篇二十

教学目标:

1.能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恰当选用不同的策略进行思考;能根据具体的问题灵活确定解题思路,合理选择解题方法,有效解决问题。

2.在运用策略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合理灵活的思考,并清晰地表述自己的想法;具有主动运用策略解决问题的意识,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提升对解题策略价值的认识。

教学过程:

一、理一理。

1.列表。

用列表的方法收集、整理信息,便于分析数量关系。

2.画图。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时可以用画图的方法整理相关信息,如:可以用画“示意图”的方法解决有关面积计算的实际问题;可以用画“线段图”的方法解决有关行程问题的实际问题。

3.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下,还可以用一一列举、还原、替换、假设、转化等策略寻求解决问题的思路。

二、练一练。

1.王大叔用18根1米长的栅栏围成一个长方形羊圈,有多少种不同的围法?

学生用一一列举的方法找出不同的围法,然后交流,再要求学生算出每个围成的长方形的面积,说说自己的发现。

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这一题,然后交流。

学生用替换的策略解决问题,然后交流解题思路,教师及时小结。

学生用假设法来解决,然后交流解题思路,教师及时小结。

学生用“转化”的策略解决这一题,然后交流不同的解题思路,教师及时小结。

三、补充练习。

1.小明有5元和2元两种人民币若干张,他要拿37元,有多少种不同的拿法?

6.一套西服840元,其中裤子的价格是上衣的2/5。上衣比裤子贵多少元?

课后反思:

本课时内容与后一课时内容合并为一课时进行了复习。从复习情况看,大部分学生还是掌握了以前学习的这些内容。难度不大的有关找规律或是用假设、替换等策略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时,学生也都能正确解答。在运用假设法或替换法解决实际问题后,检验也很重要,课上结合一些实际问题,我请学生在列式计算后再进行检验,看看是否符合已知信息。

和沈老师一样,感到学生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复习中学习困难生就感到困难重重,体验不到学习的快乐。

课后反思:

总的来说,大部分学生完成的不错,补充习题的第3题和第4题学生错的比较多,可以理解,在之前学习的时候,第3小题也是学生有错误的。而第4小题主要是让学生知道用替换的策略解决问题时,分倍数和差数关系,题中如果告诉我们的是倍数关系,则总量是不变的,如果是差数关系,则总量要发生变化。另外对于一些有困难的学生,有时候判断不出用替换还是假设的策略解决问题时,则可以让学生用列方程来解答。而且在练习的过程中也有不少学生采用了列方程的方法,在没有明确用哪种方法解答时,这也未尝不可。

最新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设计(通用23篇)篇二十一

理解用转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思路,能根据具体问题找到对应的转化方法,从而解决问题,了解转化思想在数学课程中普遍存在。

【过程与方法】。

通过转化比较两个不规则图形面积大小的过程,提高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对解决问题过程的反思,提高归纳、总结、概括的能力,以及知识迁移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感受成功的体验,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用转化策略比较不规则图形的面积。

【难点】转化的方法及应用。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大屏幕出示学习多边形面积时的图片,引导学生回忆之前比较两个图形面积时,用到数方格、平移等方法。

教师指出前面接触的图形相对简单,本节课进一步学习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

(二)讲解新知。

1。问题探究。

大屏幕出示教材图片,并提问下面两个图形,哪个面积大一些?

学生根据之前学习经验,直观的会提出数方格,教师引导学生注意其中涉及不满一格的情况,若按照前面数方格时不满一格按半格计算,得到的结果不够准确,并且较为繁琐,引发学生思考更为确切的比较方法。

学生根据导入中的情境,能够想到可以通过平移将不规则图形转化为规则图形进行比较。

教师组织学生小组活动,5分钟时间,探究图片中的不规则图形可否转化为较为规则的图形,若可以,思考如何转化。小组代表做好讨论记录,探究结束找小组分享讨论结果。教师巡视,对于有困难的学生及时给予指导。

教师总结学生回答,两个图形都可转化为规则的矩形,通过平移或旋转的方法得到。通过比较转化后的图形面积(数方格、数边长)得到两个图形面积相等。教师利用多媒体演示图形多种变化过程。

2。方法总结。

教师组织学生思考上述图形变换前后的区别与联系,总结图形转换的方法与特点,同桌之间交流分享。

教师总结学生回答:

(1)变换前后图形的形状改变了,由复杂变为简单熟悉,但面积的大小不变;

(2)图形转化可通过平移、旋转、翻折、拼接等方法;

(3)经过转化之后将无解变得可解,将复杂问题变成简单问题。

教师讲解其为转化的策略解决问题,即将未知事物转化为已知事物,从而解决问题的方法。组织学生回忆学习过程中,哪些知识的学习中用到了转化的策略,小组间进行交流总结。

教师总结学生回答:探究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圆的面积时;代数领域学习异分母分数运算、小数乘法等。通过回忆学习过程,感受数学知识间的联系。

(三)课堂练习。

算一算下列三个图形中阴影部分面积占整个面积的几分之几。

(四)小结作业。

小结:总结本节课学习内容。

作业:课后练一练。

最新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设计(通用23篇)篇二十二

教学内容: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教材第89~90页例一、练一练和练习十七第一题。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用“替换”的策略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并能根据问题的特点确定解题步骤,有效地解决问题,同时体会画图、列表等策略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价值。

2、在对解决实际问题过程的不断反思中,感觉“替换”策略对于解决特定问题的价值,进一步发展分析、综合和简单推理能力。

3、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经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让学生体会替换策略的优越性。

教学难点:对替换前后数量关系的把握。

教学准备:

课前学生自学《曹冲称象》,并分组,准备大量铅笔约20支。

课前给学生合作要求纸。正面题目1和要求,反面自编题目。

打开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

有谁带了钢笔吗?(学生举手)。

老师真是健忘啊,今天忘了带钢笔,谁能借老师用一下?

要不这样吧,有谁愿意让老师用一枝铅笔来换你的钢笔?(学生困惑)。

(严肃,让学生觉得真换)。

怎么啦?(学生说说)。

是啊!

那你倒是说说看希望老师拿几枝铅笔,你才肯和我交换?

为什么?(老师:成交!)。

用铅笔换钢笔依据。

那你说说看为什么非要老师用十支铅笔才肯换呢?

(引导学生说出价钱差不多)。

紧接板书:价格相当。

十枝铅笔和一支钢笔价格相当,这正是公平交换的前提和依据。

板书:依据。

二、温故知新:

课件打开到曹冲称象图片。

(他用什么替换了什么?)。

你能联系上面情节讲一讲它替换的依据是什么呢?

(鼓励性评价:真聪明)。

石头和大象的重量相同作为替换的依据。

那曹冲是怎样来保证石头和大象的重量相同呢?

板书:添上----替换两字。

三、协作创新。

曹冲是三国时期的人物,谈到三国,大家一定都知道赤壁大战吧。这场著名的战斗主要是在水上进行的。

三国时期的水上兵器比较多,有走舸,艨艟,斗舰和楼船等等。

(简略介绍其中的走舸和楼船。)。

题目看不清楚的话,可以拿出老师发给你们的纸,上面也有。

生一起读题。

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这道题目能用“替换”的策略解决吗?

接下来请同学们按照题目下面的要求,来亲身体验一下替换。

同桌合作:

1用什么替换什么?(把题目中替换的双方圈一圈)。

2替换的依据是什么?(在题目关键句的下面画一画)。

3替换前后的数量关系各是什么?(分别把替换前后的数量关系写一写,也可以用图画或者线段图表示)。

小组交流:

知道怎么替换了的同学请举手。

你们在替换的时候,有没有想到替换有什么好处啊?

请你在四人小组里面和同学交流一下。看看同学们是不是想的都和你一样?

1替换有什么好处?

2你替换的方法和其他同学完全一样吗?

结合课件画面讲解,板书。

一艘楼船--替换--5艘走舸(每条走舸乘坐的士兵数量是楼船上士兵人数的1/5)。

课件展示:

替换前。

(10走舸与1楼船横排,出示数量关系:10艘走舸和1艘楼船上一共装了105名士兵)。

替换后。

(15走舸,出示数量关系:15艘走舸一共装了105名士兵)。

让学生计算。并讲一讲过程(数量关系)。

(注重:有什么不同的见解):还有其他的替换方法吗?(课件要可以在两种方法间自由切换)。

两种方法都讲解完后,让学生说说替换的好处。

四、巩固立新:

俗话说得好: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请学生说说如何替换?

板书:一条运粮船----------替换----------(一辆马车+15袋)。

让学生在自备本上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画一画。

实物投影展示替换方法。(最好选文字和图画各一份)。

数学是需要简洁和凝练的,看赵老师怎么来做。。。

强调计算的时候是个倒推的过程,是先减还是先除,不能忘记什么?

课件演示思考过程。

同桌之间互相说说:替换前后的数量关系分别是什么?

学生自己列算式解答。

请学生说说替换的好处。

五、博古通今:

学校阅览室为了让大家能阅读三国的故事,进了3套《四大名著》和8本《三国演义》,一共花费了410.4元。每本《三国演义》比每套《四大名著》便宜31.2元。分别求《三国演义》和《四大名著》的单价。

学生独立完成。

让一学生上黑板进行板演(力求作出示意图)。

全班交流。

引导学生把四大名著换成三国演义。

并让学生体会把三国演义换成四大名著虽然也可以计算,但是比较繁琐。

六、自编自演:

大家家里都买过名著没有?小红她也想买些书来阅读,所以她就把平时的零花钱都放到储蓄罐里储存起来。

请大家开动脑筋,根据5角硬币1元硬币储蓄罐三个词语,抽象出一道可以用替换策略解决的应用题。(可适当加上数据条件)。

七、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准备以后经常使用这个策略吗?说说原因。对于这个策略,你有什么要提醒在座的各位同学的呢?经验也可以。

最新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设计(通用23篇)篇二十三

单元教材分析。

单元目标要求。

教学用列表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单元设计意图。

1让学生把信息填入表格,学习整理信息的方法,体会对解决问题的作用。

(1)把已知条件和要求的问题全部填进表里。

(2)根据要解决的问题,选择相关的条件填入表格。

教材在编写上有以下特点。

第一, 选择相关的条件填入表格。

第二,利用表格、紧扣问题,设计解题步骤。

2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逐渐养成整理信息的习惯。

(1)从有形地整理到无形地整理。

第一,改变例题的教学观念。

单元目标达成分析。

时间:   年     月     日。

板块。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目标及达成情况。

小明。

3本。

18元。

小华。

5本。

( )元。

小军。

( )本。

42元。

时间:   年     月     日。

板块。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目标及达成情况。

桃  树。

3 行。

每行7棵。

梨 树4 行。

桃   树。

3 行每行7棵。

苹果树。

8 行每行6棵你能根据题目呈现的信息,自己提问题,再设计表格填表并解答吗?选择典型题展示共同交流(让其他学生猜一猜被展示者的分析思路)比较小结1、用列表的方法,来算算,用这些栅栏还可以围成长是几米的长方形?长(米)8765宽(米)1234面积(平方米)8141820想一想,如何围面积最大?独立列表整理,互相交流分析数量关系的方法,独立列式解答检查订正3×7=21(棵) 8×6=48(棵)48-21=27(棵)独立提问题,设计表格,填表列式解答 互相交流引导观察:刚才我们用18根1米长的栅栏围成一个长方形,可以围出很多种情况。指出:在确定长方形周长后,长和宽越接近,面积就越大。 2、“想想做做”第1、3题说明:1、重点突出板块设计;     2、备课时重点突出教学设计(包括教师与学生活动设计)     3、教学反思在“活动目标及达成情况”栏填写。

相关范文推荐

    最新谁打电话的时间长教学设计(优质16篇)

    教学计划可以帮助教师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进度,确保学生能全面、有序地学习。下面是一些教学计划的实例,大家可以参考其中的教学思路和教学设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人教版实

    2023年成与功读后感(实用14篇)

    通过写读后感,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消化所读内容,将知识转化为自己的思考和观点。以下是一些专家学者的读后感,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学术的观点和触发思考。

    2023年专业标准学习心得体会(热门16篇)

    心得体会是对自己成长经历的一种回顾和反思,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改进自己。接下来是一些关于心得体会的范文,希望对大家写作有所启发和帮助。教育部20xx年x月x日推出的

    谜一样的小姐姐大全(18篇)

    优秀作文能够体现学生在语言表达和内容创新方面的能力,以及对题目的准确理解。这些优秀作文展示了作者深刻的思考和敏锐的观察力,引起了广大读者的强烈共鸣。

    月亮和云彩教学设计(优秀18篇)

    教学计划的编写还需要考虑学生的学习风格和学习能力差异,以便提供个性化的教学帮助。每位教师都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和实际情况进行创新和改进,制定适合自己的教学计划。

    除夕之夜六年级(汇总16篇)

    除夕是一个重要的时刻,人们常常会进行祈福和祭祖的活动。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一些优秀的除夕总结范文,希望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帮助。“噼噼啪啪……”在一阵阵的鞭炮声中

    产科医生年度个人总结大全(19篇)

    总结是反思自己的经验和教训,从而为未来的发展提供指导和借鉴。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几篇个人总结,希望能给大家在写总结时提供一些帮助和指导。以来,作为一名妇产科医

    我的师生故事大全(18篇)

    优秀作文要有一定的艺术性,通过巧妙选择词语和句式,使文章更富有感染力和美感。范文中的观点和思考具有启发性,可以帮助我们开拓思维和提升写作水平。岁月不居,时光如流

    职高实习总结(优秀18篇)

    实习总结是对实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进行梳理和总结的重要环节。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实习总结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对大家写作实习总结有所帮助。通过学习他人的

    幼儿园开学总结与反思(优秀13篇)

    范文范本是一种能够提高我们写作风格和表达能力的重要资源。5.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范文范本,希望能为大家提供一些写作的素材和思路,使大家的写作更加出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