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个世界读后感想一句话(实用6篇)

时间:2023-10-07 作者:灵魂曲另一个世界读后感想一句话(实用6篇)

当看完一部影视作品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吧,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读后感了。读后感书写有哪些格式要求呢?怎样才能写一篇优秀的读后感呢?接下来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些优秀的读后感范文,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另一个世界读后感想一句话篇一

世界上的另一个你读后感,也许世界上还有一个你,你却不知,下面是小编带来的世界上的另一个你读后感,欢迎阅读!

这是一个苦难大于幸福的真实故事,但悲伤过后带给我的是一种生命的力量——一种直戳心底的感动,它是镶在黑暗里的珍珠,闪闪发亮。《世界上的另一个你》,告诉我们“朋友”两个字的含义——做朋友是沉重的承诺!

故事发生在美国,但其实哪里都一样,人性相通。你将被里面的信念、坚持、真诚、无条件的大爱所感动。这世界如此残酷,谢谢你陪我一起穿越黑暗。我为本书由衷地潸然泪下。

黛博拉——这个美丽善良的女人,她是贯穿整个故事的灵魂人物。我想她应该是第一个出现在我的读后感里的人物,因为我花了太多的泪在她身上。她像天使般美丽,但似乎好远好远。

她在联合福音帮游民做的那些善事,比如:“美容院之夜”、“电影之夜”、“生日之夜”,让他们当中很多人看到了希望,打开了心扉,生产了好感和信任。她更是朗·霍尔的爱妻,她还是丹佛·摩尔的引路人。没有黛博拉,主人公百万富翁——朗·霍尔和黑人游民——丹佛·摩尔不可能建立那么深刻的友谊。在那个种族歧视的世界里,她把这两个有着天与地距离的人拧成了一股强大的绳,彼此坚固。她像是上帝派来的使者,来感召原本善良的人们,燃起了社会底层人民的希望之火。后来她的使命完成,上帝把她带去了一叫个天堂的地方——用了最惨忍的方式。我将在下文关于朗·霍尔的部分再次说到这个让我至今不能从脑子里删除的女人。

本书叙述方式很有特色,以双作者叙述,由他们的童年到老年直至故事收尾。当看到第19回的时候,我被小激动了一把——两人终于以真诚的方式第一次正式开口说话,危险易怒的丹佛终于主动试着与朗交谈,我想那出自于他们原本就美丽的心。之前他们各自从小到大的经历到了p96页就像两条不同方向的小溪终于汇入同一条大河一样。然而,这个时候的黛博拉,死神已悄悄向她招手。而丹佛似乎已接到了上帝打来的电话——你需要和你的朋友做好准备。

丹佛·摩尔,他们这类人自打出生似乎就是为了给主子采棉花,没有应该和不应该,容个身即是活着。卑贱、贫穷、无知、不幸的他是怎样的掉到时间的裂缝而被牢牢卡住!

其实,哪怕是贫穷和卑微。但上帝不断带走了他挚爱的亲人,他过着畜生一般的生活,逐渐由善良变成恐怖。所有造成他不幸的`原因,只因为他是黑人!——他因为好心帮白人小姐修车差点被人打死;他因为是黑人,惨遭毒手,大妈妈的房子因此被人纵火并且亲眼看到她被活活烧死;他的詹姆斯叔叔得病去世;以及他的华华莫明其妙地死亡……他的遭遇和那些痛苦的往事,已经几乎没有人可以与他有亲近的可能。他看似令人生畏的外表下实质是一个很怕受伤的可怜人,他只能用他自己的待人之道来驾驭自己的生活。长久下来,他不敢轻意释放本性,开拓出另一种生活,只有保持狮子的孤傲才能活的更长久。

丹佛没有错,错的是他们活在这样一个种族歧视的社会下。幸运的是,黛博拉和朗·霍尔站在了他生命的转折点上,真诚地向他招手。丹佛·摩尔终于得救了!

朗·霍尔,简直是一个爆发户。出生中低阶层的他不甘平平,由投资银行世界猎险从事画作买卖生意,他惊险地获得了人生中第一桶金。他日渐富有,在财富的催化下,他变得自私、与妻子疏离。

他的妻子黛博拉是一个乐于慈善的美丽天使,她用爱最终把丈夫带进了阳光下。朗在妻子的感召下,前往庇护所服务流浪汉。在那里,他被令人作呕的画面深深震撼,他试着接触危险人物——丹佛·摩尔,之后他视他为心灵导师,他总能给朗全新的思维角度。在那个看似潮湿、阴暗、恶心的世界里,朗·霍尔一次次被受到洗礼。在与丹佛·摩尔的交往中,他终于知道什么才是真正的朋友,那是一个怎样的沉重的承诺——不是像白人钓鱼一样的捉与放。是那么的真诚。

朗·霍尔人生中最悲痛的时刻莫过于面对妻子的死亡,他后悔没有用足全力去爱她。我睁睁地看着朗被撕裂成碎片的模样,一次次为他和黛博拉流泪。故事说到第28回,第128页的时候,我是泪流满面地把全书在当天临睡前全部看完的,许多个段落让人看到钻心。

一个美丽善良、充满智慧的女人,用勇敢挽救了已站在边缘的婚姻,直面另一个女人,这样一个“星期二太太”,她对游民不求回报的大爱,拯救了令人生畏、穷凶极恶的丹佛……我想不出为什么上帝对她如此残忍和无情。如果非要加上一个原因,可能上帝觉得派她到人间的使命已经完成,她需要到天堂继续当她的天使。那么,我请问:为什么要以这种如此摧残身心的方式结束她的生命,就不能好好走吗?非得痛苦让生命更丰富完整?看到这儿,我不敢想象我将是如何面对未来的生离死别。所以说,活着的时候,要好好珍惜和善待每一个人,不然没了,就一定会后悔,那比没有过更惨忍。

再回到朗·霍尔,故事的最后,很高兴看到他能在人生的大苦难面前勇敢地走出伤痛,我想这是友谊的力量。他发现与丹佛的这段情谊比他想象的来得更重要,使他对生活继续保持乐观积极。在黛博拉走了之后,我喜欢他和二个孩子立马投入到度假中的方式来减轻心身的痛苦,这是黛博拉希望看到的情景。

这本《生命中的另一个你》在朗·霍尔亲赴丹佛·摩尔出生的地方后最终诞生与世人见面。当我看到这两个家伙在丹佛儿时曾经住过的破屋里捡到一封尘封以久的信的片段后,我和他们都笑了,那时他们都已近花甲。信这样写道——“我眯着眼睛在昏暗的光线下念出:“摩尔先生你好,依照本拘捕令,你将以153元的金额被逮捕。”这段情节,让我很回味。

他们的故事真的很感人,让我看到了朋友应该是这样的——不厌恶你的卑贱,不贪图你的财富,指引你走向光明,永远相信你,向上帝保佑你。

夫妻应该是这样的——用爱化解婚姻中的危机,思想上的共同进步,一起去做有意义的事,永不放弃对方,快乐地活着就是对对方最深刻的爱。

对待别人应该是这样的——爱、真诚、信任、友善、理解、关怀、尽可能提供帮助。

这些关系的共性如同丹佛所说——不能像白人钓鱼一样轻与放。

至今为止,从没有一本书看到让我如此沉重。我希望有更多的人去追问活着的意义,更好地面对生命里的每一次得到和失去。不辜负、不浪费。

我眼睁睁地看着故事里的那些人的不幸和孤独感在我面前歇斯底里,面对苦难大于幸福的体验无不为之震撼。我想,当大苦难来临的那刻,也许我们只能做的就是,等待并且让它慢慢过去,连痛苦都只能让步。

“种族歧视”是窥视人类的一面镜子,但上帝也许还有点仁慈,他创造了在某一刻让两个身份悬殊的人相遇并成为了朋友。说到底,这种缘分都要归功于人们内心深处期盼友善、渴望美好的本真。

我想再提一下丹佛说的那些至理名言,因为我很喜欢……

“如果你钓来一个朋友是为了捉与放,那我没兴趣当你朋友。”

“当你走到绝路,再也没办法做什么,这时上帝就接手。”

“人们以为自己掌控一切,其实才没有。该发生的一定会发生,该过去的也一定会过去。”

“我学到接受生命原来的样子。这是为了让我们张开眼睛,知道还有比自己更崇高的力量。”

“但我发现,其实每个人都不同,跟我一样的不同。我们大家都是普通人,走在上帝为我们铺好路上。”

“事实是,无论我们是富是穷,或是介于中间,这个世界都不是我们最后的安息之地。所以就某方面来看,我们大家都是流浪的人——就只是一步步走回家。”

真的非常受用。

一个不是小说胜似小说的真实故事,感谢本书的核心人物——黛博拉——那个上帝派来的美丽天使。我非常喜欢这个人物。

这是一个苦难大于幸福的真实故事,但悲伤过后带给我的是一种生命的力量——一种直戳心底的感动,它是镶在黑暗里的珍珠,闪闪发亮。《世界上的另一个你》,告诉我们“朋友”两个字的含义——做朋友是沉重的承诺!

故事发生在美国,但其实哪里都一样,人性相通。你将被里面的信念、坚持、真诚、无条件的大爱所感动。这世界如此残酷,谢谢你陪我一起穿越黑暗。我为本书由衷地潸然泪下。

黛博拉——这个美丽善良的女人,她是贯穿整个故事的灵魂人物。我想她应该是第一个出现在我的读后感里的人物,因为我花了太多的泪在她身上。她像天使般美丽,但似乎好远好远。

她在联合福音帮游民做的那些善事,比如:“美容院之夜”、“电影之夜”、“生日之夜”,让他们当中很多人看到了希望,打开了心扉,生产了好感和信任。她更是朗·霍尔的爱妻,她还是丹佛·摩尔的引路人。没有黛博拉,主人公百万富翁——朗·霍尔和黑人游民——丹佛·摩尔不可能建立那么深刻的友谊。在那个种族歧视的世界里,她把这两个有着天与地距离的人拧成了一股强大的绳,彼此坚固。她像是上帝派来的使者,来感召原本善良的人们,燃起了社会底层人民的希望之火。后来她的使命完成,上帝把她带去了一叫个天堂的地方——用了最惨忍的方式。我将在下文关于朗·霍尔的部分再次说到这个让我至今不能从脑子里删除的女人。

本书叙述方式很有特色,以双作者叙述,由他们的童年到老年直至故事收尾。当看到第19回的时候,我被小激动了一把——两人终于以真诚的方式第一次正式开口说话,危险易怒的丹佛终于主动试着与朗交谈,我想那出自于他们原本就美丽的心。之前他们各自从小到大的经历到了p96页就像两条不同方向的小溪终于汇入同一条大河一样。然而,这个时候的黛博拉,死神已悄悄向她招手。而丹佛似乎已接到了上帝打来的电话——你需要和你的朋友做好准备。

丹佛·摩尔,他们这类人自打出生似乎就是为了给主子采棉花,没有应该和不应该,容个身即是活着。卑贱、贫穷、无知、不幸的他是怎样的掉到时间的裂缝而被牢牢卡住!

其实,哪怕是贫穷和卑微。但上帝不断带走了他挚爱的亲人,他过着畜生一般的生活,逐渐由善良变成恐怖。所有造成他不幸的原因,只因为他是黑人!——他因为好心帮白人小姐修车差点被人打死;他因为是黑人,惨遭毒手,大妈妈的房子因此被人纵火并且亲眼看到她被活活烧死;他的詹姆斯叔叔得病去世;以及他的华华莫明其妙地死亡……他的遭遇和那些痛苦的往事,已经几乎没有人可以与他有亲近的可能。他看似令人生畏的外表下实质是一个很怕受伤的可怜人,他只能用他自己的待人之道来驾驭自己的生活。长久下来,他不敢轻意释放本性,开拓出另一种生活,只有保持狮子的孤傲才能活的更长久。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这是一段真挚的情感。富豪朗和流浪汉丹佛之间的一切吸引了我,看了第一页就停不下来,最后我用一天时间读完了这本二十万的书。

为了表达对妻子黛比的爱,朗在每个星期二和妻子一起去福利院为游民服务。黛比用微笑、用真诚,逐渐化解游民的敌意,换来游民的尊重。而朗也由原来的“被迫”转为自愿,在与游民的接触交流中,朗不仅发现了游民的另一面也发现了自己的另一面。比如他认为自己是一个高尚有爱心的成功人士:一个富豪每周雷打不动地为流浪汉服务,不图名,不图利, 难道不高尚吗?可是看似充满敌意,不懂感恩的“黑鬼”丹佛却似三年如一日,照顾另一个瘫痪在床的,85岁的“老黑鬼”,他的床单总有尿的痕迹,他的房间充满恶臭,而且“老黑鬼”总是骂骂咧咧,永远不会有说一句感谢的话。而这“老黑鬼”和丹佛非亲非故,丹佛做这一切,别人也并不知道。直到朗和丹佛真正了解彼此,他们成了朋友,永远的朋友。

比起黛比、比起朗、比起丹佛、比起贝蒂……我便觉得自己的渺小。

我父亲某些方面像极了丹佛,自私、狭隘、不懂感恩;常年酗酒、不爱惜自己的身体、没有责任感。跟他相处了几十年,我痛很他、讨厌他,恨不得早日拜托他。可是为了尽我作为他唯一的孩子的责任,在他年老时我不得不叫他和我住在一起。我也曾和黛比一样,希望父亲过上正常人的生活,帮他戒酒,周末带他去公园,带他去医院检查身体,告诉他保重自己的身体,别辜负美好的晚年生活。可是父亲却屡教不改,时不时和我闹别扭。为此我和父亲吵过、骂过、哭过、甚至几次找过心理咨询师。后来我便渐渐放弃,任其自生自灭。

可是黛比她们却从不放弃,甚至想出更多的花样去沟通去融入,甚至是素不相识的流浪汉。

感谢孩子,是她推荐的这本书。让我接受了一次心灵的洗礼,也让我相信,坚持就有奇迹。我会见证父亲发生奇迹的那一天。

另一个世界读后感想一句话篇二

今天,我看了《世界上的.另一个我》这篇文章。

这本书讲了一个女孩姚果粒发现阳台的窗台上,家中的小猫豆沙和窗外的一只一模一样的小猫对视。没想到这种事眨眼也降临到了她的头上――一个古怪摄影师叔叔“不是双胞胎”的摄影计划,让她撞上和自己长得一模一样的毫无血缘关系的女孩蓝泰格。两个“形式”相同,“内容”相反的女孩,时而冲突,讨厌对方的存在;时而又忍不住好奇,彼此悄悄的探究;时而又有神秘的认同感。种种的变化让他们的生活起伏不定,异想天开的置换游戏更让她们发现了内心的另一面。两个女孩在一种神秘的好奇和烦恼中豁然长大。“世界上的另一个我”,让她们彼此拥有了奇异的完整感,也揭开了果粒的身世之谜,更让脱线妈妈别丹心和时装女魔头蓝蔚蓝各自解开了心结。

另一个世界读后感想一句话篇三

在看到书的后半部分,朗的妻子患上癌症死去,朗在表述下葬的那段,我哭了,迅速给爸妈打了电话,但是却不知道该说点啥,听到声音后总算心里舒坦了些。当时在想,这样的悲痛或许我没有办法承受,兴许我死在所有亲人之前对我是最轻松,转念又想,这样好自私啊,同样的苦痛爸妈怎么承受的起。

关于信仰我一直不知道怎么去描述,甚至都想不到一句。或许人在最无助的时候还能寄托所有希望于上天,希望能给予力量度过这一切,不管是不是真的有灵验了,反正承受的过程会相对容易点,会无限相信上天的力量,就像小时候爸爸说:别怕,有我在这里。觉得无所不能,也只爱你。不是一个人在斗争,会在身边无条件的支持你指引你。大概就是这样的过程,心里会宁静些。失眠的晚上,一遍遍的重复神圣的经句,怀着最虔诚的心理,慢慢的心痛会不见,再慢慢的睡过去。

20世纪中的美国还有黑奴存在,让我很惊讶,或许是我对美国的历史很不懂。

另一个世界读后感想一句话篇四

我的意思是,慈善教育并不能替代生活中的其他教育。因为世界是很复杂的,如果没有心理准备,很有可能遇到一些不公或不平的事情,就会倾向于消极厌世,而走向另一个极端。正如《丹佛》这篇所写的这个孩子,为了最信任的哥哥偷钱的事情,使坏把砖头砸到他头上,自己却被叔叔狠揍了一顿,从此不再相信任何人。而我们知道,信是一个人生活中算得上最重要的一件事情,不管是自己的诚信与信誉,还是对这个世界和人的信任,上升到最高境界,就是对于上帝,对于真理,对于美好,对于善良是不是还有信仰,如果这个都失去,那他的世界可能就从此充满了恶魔或者说仇恨,于人于己都不算是一件好事。

《亚伯涟漪效应》则是一个感人的故事,小女孩对祈祷来的脑瘫婴儿的爱,全家人由失望到希望,让人看到上帝投入每一个生命个体的深深的用意,唯有爱是最终的目的,爱能战胜一切,甚至先天的残疾。而且会通过这样的爱的实践,真正改变一家人的生活与灵魂,如果不用上帝的爱来解释,就是不可思议的了。

这种书与经典名著的区别,名著是让你去思考,而这种书则给你行动的力量。本来很少看畅销书,但自从读《少有人走的路》后便知道,可能畅销书是让人感动且激发人们去行动的书,称为“励志”,我们每个人在生活中不是或多或少这样做过么?遇到困境中的人,拉他一把,这种书也不见得肤浅,只是喜欢的人多一些而已。我们每个父母都在焦虑孩子的教育,希望能让孩子走上成才之路,也许对他们来说,人生的第一步就是让他们学会爱人,从帮助人里获得快乐。这本书以亲身经功告诉人们,即使遇到不幸,但人们都为他人的幸福活着的时候,不幸都会有了尊严而成为一种高贵的东西,类似耶稣的受难,也只有基督的情怀才有这样的效果。小孩子从小学会付出,一辈子的路也不会差太远。当然,从有意的行善里最好培养出一种潜在的气质,让人从潜意识里都渗满善良,记得美国有一项统计,哪种职业的幸福感最强,发现居然是牧师,因为不管你有多么悲惨和不幸,一旦你开始关注他人,学会牺牲,你离幸福也就不远了,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幸福,或者说通过掠夺别人得来的幸福,也不过是幸福的假象,幸福就是这样简单,你多付出一点,就多幸福一点。

果然我的担心不是多余的,朗可以帮助许多无家可归的人,用上帝的爱去爱很多人,甚至罪人,却一直无法原谅他的酒鬼爸爸,反而是最该爱的人,他却爱得最少,因为对父亲的怨恨。所以往往看起来难的事情都完成了,但最应该最自然的事情却始终无法做到。他建立了善言善行的名声以后,才开始想学会原谅自己的父亲,用对待别人的态度一样来对待自己的父亲,这不能不让人深思和感慨。因为他父亲给他造成了他不愿意接受的影响,虽然他反抗父亲,但一样继承了他的缺点,但却被一个耶稣般的妻子挽救了。所以,爱不可爱的人,爱有罪的人,爱可怕的人,才是最难的。

另一个世界读后感想一句话篇五

作者《摆渡人》是一本很不错的书,看完后,你会思考很多,反省自己,这是我为各位看官整理的《摆渡人1》读后感,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

《摆渡人》是英国作家克莱尔。麦克福尔的一本短篇小说。文中一开场的是一个15岁小女孩的日常生活,唠叨的母亲,令人不开心的学校,略带自卑的个性,迷茫而又无聊的生活让她显得沉闷、烦躁。这样一个女孩好像以前都生活在我们身边一样普通。然后一连串匪夷所思的事情发生了,或者说这本书是一部非科学类的书,因为出现了人死亡后的灵魂。

她在单亲家庭中长大,忙碌又絮叨的母亲琼并没有给到她太多温暖,她内向,自卑,胆小,不自信,同学们也嘲讽她,唯一可以倾诉的朋友凯蒂也搬家了。

她决定去看望久未谋面的父亲。然而,路上突发事故。等她拼命爬出火车残骸之后,却惊恐地发现,自己是唯一的“幸存者”,而眼前竟是一片荒原。此时,迪伦看到不远处的山坡上一个男孩的身影。男孩说,他叫崔斯坦(灵魂摆渡人:他们的职责跟使命是引导灵魂穿过荒原,保护他们免遭恶魔毒手,让他们到达彼岸。彼岸便是心中的家。荒原是灵魂心里的映射,天气的好坏取决于灵魂的心情。荒原中魔鬼跟黑夜都是致命的危险,而安全屋却像是休息的驿站)。崔斯坦将她带离了事故现场。但是迪伦很快意识到,这个男孩并不是偶然出现的路人,他似乎是特意在此等候。他们每天都在马不停蹄的赶路,到达一个又一个的安全屋,在黑夜降临之际尽可能的躲过凶神恶煞的恶魔。

荒原在她面前似乎是一个巨大的问号,而她也必须正视那些接踵而来的问题。在与崔斯坦的相处过程中,她渐渐明白了自己不是唯一的幸存者,而是唯一的受害者。天气的阴晴取决于她的心情好坏;身边又为什么会有哪些奇特的现象。

两人在不知不觉中坠入爱河,迪伦、崔斯坦一起穿越每一座山,一起被恶魔追杀,一起到达每一座安全小屋,中途慢慢了解彼此的心意,迪伦勇敢的表白,彼此的坦诚,快到达边界时,决定在一起,却因现实而不得分开,本以为故事在这里就遗憾的戛然而止了,却不曾想到勇敢的迪伦因为爱,重新踏上恐怖之及的返回之路,寻找崔斯坦。每当迪伦到达一个小屋,我心里都默默的劝阻迪伦就在这个安全屋等待崔斯坦吧,前面太危险了,崔斯坦肯定会过来的,可是迪伦每次都无畏的往下一个安全屋赶,迪伦和崔斯坦终于相遇了,也一起跨越了所有的障碍,返回人间,在一起。(补充一下前面忘记说了摆渡人会根据每一个不同的人变成她信任的样子,每个人都不同,因为爱,崔斯坦的模样没有改变)当看到最后,“原来你在这里”“我在这里”时的那种感动与幸福,那种好像经历了所有的幸与不幸,我们依然双手紧握,不曾松开,还好,你一直都在我目所能及之处,这已足够。

另一个世界读后感想一句话篇六

《世界上另一个你》单从书的名字来看,就很富有禅意。生命中每一个个体都有共同之处,在这个世界上,另外一个你应该存在的。你们之间有共同的追求,共同的信仰,甚至相似的缺点。不知道什么时候,你们因为某种原因相遇了,于是命运也因此改变。

这本书是结局,结局前还有一个故事,但我却没有读到,虽然书中说即使没有读到前一本,但这本书会回顾上一本书的故事。但我没有读懂。不知道是故事本身没有打动我,还是译本故事的时候写作手法不同。故事读起来很费劲。也许是因为文化背景不同,信仰不同原因吧。下面的故事主要内容我转过来的。

本书写的是丹佛与朗的故事。妻子和父亲的离世,让一个男人重新认识这个世界,重新看待拥有和失去。去慈善机构献爱心,丹佛觉得,无非是获取心灵上的忏悔和抚慰,当妻子用生命去感动丈夫的时候,丹佛忽然发现,慈爱的付出,并不是为了得到他人的赞许褒奖,或是心灵上的安慰,而是用行动,改变身边的人,转化悲悯的环境,重新建立一个人的阳光心境。当丹佛的亲人,悉数离去,他彻底改变了生活的态度,改变了对慈善的看法,朗是丹佛和黛博拉帮助的人,现身说法也好,洗心革面也罢,朗从无名小卒,变成一个很独立的个体,这是属于他的私人财富。是慈爱的帮助,使朗重新拾起爱的火种,坚强的走下去。

从故事的情节来看,拯救一个人需要一个切入点,就如开悟一样。尤其是遭遇生活挫折后,能从阴霾中走出来,并且用仁爱之心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那么生活便有滋味了,有追求了。

仁爱之心,并不是为了得到回馈和报答,而是在面对困境的时候,能够提醒你,再一次爬起来,无所畏惧凶险的压力,无所畏惧生命的悲催。

读一本书,如果能从中感受到一种力量,那么此书就值得一读。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