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数学研究报告做 数学研究报告的心得体会(实用5篇)

时间:2023-09-25 作者:FS文字使者2023年数学研究报告做 数学研究报告的心得体会(实用5篇)

报告在传达信息、分析问题和提出建议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那么,报告到底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带来的优秀报告范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数学研究报告做篇一

数学作为理科中的一门重要学科,一直以来被认为是一种无处不在的学科,涉及到各种不同领域的问题和应用。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常常需要进行数学研究,撰写数学研究报告。在本次的数学研究中,我深刻体会到了数学研究的重要性和方法的运用,也收获了许多宝贵的经验。

第二段:研究目的

在进行数学研究前,我们必须建立明确的研究目的。本次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分析数学中重要的基础概念和定理,并将其应用到现实生活中。这不仅促进了我们对数学知识的深入理解,还提高了我们的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

第三段:研究方法

在实施研究过程中,研究方法是非常关键的,影响着研究结果和结论的可靠性和准确性。我们采用了多种数学方法,包括演绎推理,数学模型建立,数据分析等。这些方法在研究过程中充分发挥了作用,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数据和信息,并帮助我们深入而全面地理解问题。

第四段:研究结果

经过系统的研究和深入的分析,我们得出了比较系统且准确的研究结果。我深刻认识到,数学研究的核心在于数据的收集和处理。只有建立严谨的数学模型和大量数据的支撑,才能得出真实可靠的结果。而我们的研究既充分利用数据的丰富性,又建立了较为合理的数学模型,因此结果具有很高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第五段:研究体验

通过本次数学研究,我深刻认识到数学研究的广泛应用性和其对个人知识结构和能力水平的提高。在此次实践过程中,我不仅锻炼了自己的数学思维和创新能力,还提高了自己的论文写作和表达能力。同时,这次实践也激发了我进一步深入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情,不断提高自己的数学知识和科学素养。

总结:

总之,在数学研究报告的实践中,我们要充分认识到数学研究的重要性,掌握研究方法和思维模式,并加强自身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不断提升自己的学术水平。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为社会贡献更多、更优质的科学成果,为实现人类健康、和平、发展的宏伟目标贡献更大的力量。

数学研究报告做篇二

研究报告必须绝对如实地反映客观情况,一切叙述、说明、推断、引用,必须恰如其分。下面是小编为您整理数学小课题研究报告范文,供大家参考。

有效培养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促进合情推理能力养成

《新课程标准》在重新审视传统几何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对证明重新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能通过观察、试验、归纳、类比等获得数学猜想,并进一步寻求证据,给出证明或举出反例”,“从几个基本事实出发,证明一些有关三角形、四边形的性质,从中体会证明的必要性,理解证明的基本过程,掌握用综合法证明的格式,初步感受公理化思想”。

学生要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而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训练学生的数学语言是分不开的。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思维过程要靠语言表达,而语言的发展又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创造条件让学生更多地说理。如:说定义、定理、法则、公式、过程、算理、方法、规律、题意、思路、数量关系、式义等,从而训练和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从而达到发展学生数学思维的目的。

在日常教学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学生能够想到问题的结论,但是不能说清思考的过程,不能讲清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尤其是很多学生只重视问题的结果,却忽视了解决问题的过程。还有的学生会说不会写或会写不会说,渐渐地就走入了不敢说、不想说、不会说、不能说的误区。针对以上问题,我确定了“有效培养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促进合情推理能力养成”这一课题。

课题研究的目的就是逐步探寻行之有效的初中数学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及书面表达能力,以促进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使学生养成有条理的思考问题,规范答题的习惯,力争使学生敢说、想说、会说、能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索学习的能力,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并适应中考改革的需要。

以实验操作性活动为主要形式,通过类比、归纳的方法,来使学生建立空间与平面的各种位置关系和数量关系,以达到发展学生空间观念和几何直觉的实验几何,逐渐摆脱欧氏几何的那种环环相扣的逻辑联系,以及严密抽象的演绎推理形式。

(一)研究步骤

2、试验阶段:(1)在数学教学中寻求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有效策略。(2)实施具体方案。(3)反思经验与不足。

3、总结阶段:(1)根据课题研究,观察学生在语言表达方面的变化。(2)对课题进行总结,形成课题研究报告。

(二)实施过程

数学家波利亚说:“数学可以看作是一门证明的科学,但这只是一个方面,完成了数学理论,用最终形式表示出来,像是仅仅由证明构成的纯粹证明性。严格的数学推理以演绎推理为基础,而数学结论的得出及其证明过程是靠合情推理才得以发现的。”合情推理所得的结果具有偶然性,但也不是完全凭空想象,它是根据一定的知识和方法做出的探索性的判断,因而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如何教会学生合情推理,如何用恰当的数学语言去表达出来,是一个十分值得探讨的课题。

首先,我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差的成因采取谈话法和问卷法进行调查。通过调查主要总结出四大成因:一是心理素质差,虚荣心强,怕答错或答不好而被同学或老师笑话。二是性格内向,不想或不敢表现自我,或没有机会发言渐渐封闭自我。三是对知识缺乏系统的理解,不能有条理的分析问题解答问题。四是没有严谨的学习态度,不会走就想跳……不会用数学语言规范答题。

可见,语言表达能力会直接影响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也会间接影响学生的个人交往能力,及综合素质的发展。新课程加大了实验几何的内容。因为它更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同时降低了几何学逻辑严谨性的要求,使不同智力水平的学生,都可以从数学活动中获益;而且通过活动掌握空间性质,更易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归纳类比,以及创造力等,这些明显的长处日益受到重视。下面我就结合新课程理念,结合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差的成因,结合课堂教学谈一下自己的几点做法:

1、正人先正己,规范自身的教学行为。认真备课,课堂语言力争不拖泥带水,做到正确、科学、简练、规范、有条理,逻辑清晰,连贯。坚持使用数学语言授课,不口语化。板书示范有针对性,给学生以良好的引导,让学生从简单的模仿做起,逐步认识到答题规范的重要性,同时,板书设计要美观大方、简洁规范,让板书给学生以美的享受……从而不由自主的模仿。例如:在教学实际问题与二元一次方程时,我边板书边领学生总结了五字方针:设、列、解、检、答。学生按照这五字方针,就能较规范地完成类似的数学问题了。

2、创设学生语言表达的时间和空间。在进行数学教学活动时,教师如果只以教材的内容为素材对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进行培养,毫无疑问,这样的教学活动能促进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的发展。但是,除了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以教材内容为素材)以外,还有很多活动也能有效地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例如,人们日常生活中经常需要作出判断和推理,许多游戏很多中也隐含着推理的要求。所以,要进一步拓宽发展学生合情推理能力的渠道,使学生感受到生活、活动中有“数学”,有“合情推理”,养成善于观察、猜测、分析、归纳推理的好习惯。

进行交谈。在充分给予学生“说”的机会的同时,教师逐步地要求学生答对所问,用词准确,语句完整,注意引导学生语言表达的准确性、简洁性、条理性、逻辑性、长期坚持下去,能让学生学好数学术语,用好数学术语,讲好规范的数学语言。有了亲身的体验和经历,学生才会有感而发,有话可说。

4、榜样力无穷,用学生去影响学生。数学教学中经常遇到用语言表达有困难的问题,我让那些具有示范作用学生先说,使其他学生在无形中感受到怎样去表述问题,怎样表达才有条理;另外,让那些书写规范的学生到前面板演,这样要远比教师一遍一遍的强调作用更明显。对于刚刚接触的问题,我让同桌之间,小组内的同学之间,在解答问题后,互相检查,指出对方的不足。在作业或试卷的解答中语言表达比较突出的学生,我让他们把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同学,用他们的规范解答去影响其他学生。这样就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强化了对语言表达的重视程度。

传统数学教学中,就是以几何教学为主来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以及学习数学证明方法的。长期以来,数学教学注重采用“形式化”的方式发展学生的演绎推理能力,忽视了合情推理能力的培养。应当指出,数学需要演绎推理,更需要合情推理。科学结论(包括数学的定理、法则、公式等)的发现往往发端于对事物的观察、比较、归纳、类比……即通过合情推理提出猜想,然后再通过演绎推理证明猜想正确或错误。演绎推理和合情推理是既不相同又相辅相成的两种推理形式。新课程中关于几何教学的处理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对于学生合情推理与证明能力的要求,也与过去有所不同。教学中要通过观察、猜想、实验、讨论、探究,最后再逐步引导到证明,这是一个完整的推理逐步发展的过程。

1、课题研究的方案及报告。

2、案例分析及论文。

对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有了全新的认识。初中数学教学中,掌握数学语言与数学知识是相辅相成的,语言作为“思维的外衣”可以帮助学生掌握知识,而知识作为语言的内涵,也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语言。因此,初中数学教学应该重视数学语言的教学。

数学研究报告做篇三

数学是一门高度抽象的学科,在学习中需要很强的逻辑思维和严谨性。数学研究报告是数学学习中的重要环节,通过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够提高自身的数学素养和研究能力。近期,我完成了一份数学研究报告,不仅学习到了新知识,也感受到了自主学习的魅力,今天我将分享我的心得体会。

第二段: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

我的研究对象是数学中的一个分支--线性代数。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和资料,我首先对线性代数的基本概念进行了梳理和复习,然后深入研究了矩阵分解算法和奇异值分解算法。在掌握了理论知识后,我运用MATLAB软件编写了适用于大规模数据的矩阵分解和奇异值分解算法,并通过实验验证了算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第三段:研究收获

通过这次研究,我收获了很多。首先,在实践中深化了对线性代数的掌握和理解,意识到了数学知识的重要性和实用性。其次,在自主探究过程中不断地思考、验证、改进,提高了自身的数学思维和逻辑能力。最后,通过实践运用MATLAB软件,加深了对软件工具的了解和应用能力,这对我未来的研究和工作都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第四段:不足及对策

但是,我也发现了研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首先是时间安排不合理,导致了进度拖延和效率低下。其次是对某些理论知识的不够理解,对实践产生了困难。为此,我正在加强自己的时间管理和学习方法,同时也在加强基础知识的学习和理解,以便在今后的学习和研究中更好的发挥自己的能力和创新性。

第五段:总结

总之,数学研究报告是一个很好的自我提升和展示的机会。通过研究可以提高自身的数学素养、研究能力和创新思维。在研究过程中,要注重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要学会自主思考、验证和改进;要加强使用工具软件的能力;同时也要注重时间管理和基础知识的学习。相信这些努力和成果一定会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有所帮助。

数学研究报告做篇四

作为一名数学爱好者,我非常喜欢进行数学推理与证明,因此,我在大学学习期间选择了数学专业。和我一样,许多人都认为数学是一门孤独的学科,但事实上,数学的研究离不开与他人的合作与沟通。而写数学论文则是将数学研究成果与他人分享并呈现给更大范围的读者。

二、阅读数学研究论文的感受

阅读数学研究论文需要动脑筋,因为数学文献中充满各种抽象的公式、符号和推理,一般人初读时都会感到枯燥乏味。但是,经过反复阅读、思考和理解,我们不仅能够理解原作者的论点,还能在其基础上思考出更深入的问题,探究更深层次的数学问题。

三、进行数学研究的方法

数学研究有很多种方法,就我自己而言,我经常以求证明为主要方法。在研究证明过程中,我通常会尽可能地归纳总结前人的研究成果,并深入探究其内涵。在此基础上,我会通过创新性提出新问题并收集一些关于新问题的证据,最终形成一篇结构清晰、逻辑严密的数学研究论文。

四、数学研究带给我的收获

在进行数学研究的过程中,我不仅对自己的数学知识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而且也锻炼了自己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同时,数学研究还增强了我的逻辑思维、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我具备了更好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作为一名数学研究人员,获得这些技能让我不仅能更好地解决数学问题,也能在职场和生活中更好地应对各种挑战。

五、结语

总之,数学研究需要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并且其中包含了许多难题。但是,数学研究所带来的成就和收获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因此,不怕困难,勇往直前地进行数学研究才是我们每一个数学爱好者应该追求的。

数学研究报告做篇五

一、调查目的:

1.了解本校学生的数学课堂发言、完成作业方式等学习习惯。

2.了解学生对分层教学的基本看法及自己的期望目标。

3.结合调查结果分析,提出分层教学提高学习实率的设想。

二、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对象为初一到初三共七个班部分学生,参加调查人数160人,收回有效答卷160份。

三、调查时间:20xx年5月

四、调查方式:问卷调查

五、调查内容:初中数学学习情况调查问卷(附后)

初中数学学习情况调查问卷

班级姓名性别

为了全面了解同学们的数学学习情况,有针对性地帮助你解决数学学习中的困难,提高数学学习的有效性,设计此调查问卷,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如实地填写。

c.听后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积极讨论d.更愿意自己看书、思考或参与讨论

2.你认为在哪种情况下你对数学内容的理解更深刻?()

a.结合报纸等资料的评注自主学习b.听教师讲授c.和同学一起讨论d.其它3.在课堂或小组讨论中,你发言吗?()

a.不发言,不想说也不会说b.不发言,想说,但缺少勇气,老师也不给机会

c.有时发言,但听人家说更好d.积极发言,敢说也会说,光听人家说没意思

4.在数学学习中遇到疑难问题时你是怎么做的?()

a.先请教老师或同学,再思考理解b.自己思考或查阅资料搞清楚问题在哪里

c.忽略不懂的问题,只做会做的题目d.先自己研究,实在不会再请教别人

5.你每天课外花在数学学习的时间一般是()

a.30分钟b.45分钟c.1小时及以上d.0分钟

6.你认为初中数学作业量过重吗?a.过重b.适中c.较轻d.太轻()

7.你经常是如何完成数学作业的?()

a.独立思考做题b.一般是先复习完当天的内容后再做题

c.先与其他同学讨论,再一起完成作业d.抄同学或参考书的答案

8.你认为那种作业批改方式较好?()

a.完全由老师批改,学生不必参与作业批改b.由数学课代表批改,老师抽查

c.由老师带领小组长一起批改,并由小组长检查统计纠错情况d.对照答案,自己批改

9.假如尝试分层教学,例如:提问时将有思维难度的问题让a层学生回答,简单问题鼓励c层学生回答,适中问题的回答机会让给b层学生;设计不同数量、不同难度的作业,c层学生做基础性作业,b层学生做基础性作业,同时配有适量略有提高的题目,a层学生做基础性作业和有一定灵活性、综合性的题目。你对这种分层教学有什么看法?()

a.适合我,支持b.希望老师尝试,看实际效果如何c.无所谓d.不适合我,反对

10.将学习目标由高到低分成a、b、c三个层次(还可定期调整),你会选择哪一个目标层次?a.c层b.a层c.b层d.无所谓,随便都行()

a

b

c

d

1

人数

21

57

67

15

百分比

13

35

42

10

2

人数

29

61

59

11

百分比

18

38

37

7

3

人数

10

14

85

51

百分比

6

9

53

32

4

人数

13

17

12

118

百分比

8

11

7

74

5

人数

48

63

40

9

百分比

30

39

25

6

6

人数

30

123

6

1

百分比

19

76

4

1

7

人数

84

45

21

10

百分比

53

28

13

6

8

人数

37

15

86

22

百分比

23

9

54

14

9

人数

35

93

17

15

百分比

22

58

11

9

10

人数

14

74

55

17

百分比

9

46

34

11

初中数学学习情况调查统计表

六、分析总结:

(一)你在初中数学课堂学习中参与讨论情况:c.听后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积极讨论42;b.以听为主,偶尔也回答问题或讨论35;a.听老师讲,一般不回答提问也不参加讨论13;d.更愿意自己看书、思考或参与讨论10。可以看出,学生大都习惯于听讲,自主学习、积极合作讨论的意识有待加强。

(二)认为对数学内容的理解更深刻的学习方式:b.听教师讲授38。c.和同学一起讨论37a.结合报纸等资料的评注自主学习18d.其它7.这说明主要赞同的学习方式是听教师讲、和同学一起讨论,这也是学生中最熟悉的学习方式。但我们还是要有意识的加强学生结合学习资料的评注自主学习等其他学习方式。

c.有时发言,但听人家说更好53;d.积极发言,敢说也会说,光听人家说没意思32。可以看出,大多数学生只满足于听老师讲,很多学生课堂发言时不积极的。我们期望学生都能积极自由发言,我更要注重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四)在数学学习中遇到疑难问题时的做法:a.先请教老师或同学,再思考理解8;b.自己思考或查阅资料搞清楚问题在哪11里;c.忽略不懂的问题,只做会做的题目7;d.先自己研究,实在不会再请教别人74。选d的人最多,这也是我们提倡的做法,我们要引导其他学生尽可能都这样做。

(五)每天课外花在数学学习的时间:

a.30分钟30;b.45分钟39;c.1小时及以上25;d.0分钟6

我们要设法引导投入时间太少的学生要增加数学学习时间,让投入时间过多的学生要科学合理分配各科学习时间,注意提高学习效率。

(六)对数学作业量评价:a.过重19;b.适中76;c.较轻4;d.太轻1。认为作业量较轻的学生很少,普遍认为适中,这与实际可能有一些出入,实际作业量偏重的情况可能更多一些。作业轻重是相对的,我们应分层布置作业会更科学。

(七)完成数学作业的方式:a.独立思考做题53;b.一般是先复习完当天的内容后再做题28;c.先与其他同学讨论,再一起完成作业13;d.抄同学或参考书的答案6。我们应倡导按b的方式完成数学作业,a或c方式也可以,坚决反对不加思考,机械照抄同学或参考书的答案。

(八)对作业批改方式认同情况:a.完全由老师批改,学生不必参与作业批改23;b.由数学课代表批改,老师抽查9;c.由老师带领小组长一起批改,并由小组长检查统计纠错情况54d.对照答案,自己批改14。可以看出完全由老师批改作业学生并不完全赞同,学生支持方式c的最多,这种方式能减轻教师批改作业负担,又便于讲纠错落到实处,我们应多用此方式,也需要加强d方式。

(九)对分层教学的看法:a.适合我,支持22;b.希望老师尝试,看实际效果如何58;c.无所谓11;d.不适合我,反对9。

可看出支持、希望老师尝试的学生占大多数,我们应排除一切顾虑,大胆尝试,用实际效果证明分层教学是可行的。

d.无所谓,随便都行11。多数学生都愿意选择较高目标,这是好现象,但对部分学生来说,可能会出现开始目标过高,经常无法达到目标,学习积极性会受到打击。我们应引导学生结合实际先定合适的目标,达到后再对自己提出更高要求。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