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高中音乐说课比赛一等奖说课稿 高中音乐课音乐教学计划(汇总7篇)

时间:2023-09-29 作者:ZS文王2023年高中音乐说课比赛一等奖说课稿 高中音乐课音乐教学计划(汇总7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高中音乐说课比赛一等奖说课稿篇一

认真落实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改革实施指导意见的精神,深化中学音乐课程改革,深入贯彻省、市、区音乐教研室有关音乐教育教学指导精神,在教育教学中落实我校的办学理念。

真落实音乐教学的各项工作,落实学校对常规教学中对教育教学工作的具体细则。不断加强新课程标准学习,进一步探索新课程标准指导思想下,我校艺术教育发展的思路。不断提高我校音乐教学工作,推动我校艺术教育上新台阶,为提高学校的办学效益和社会效益做出应有的贡献。

1、认真落实《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的各项要求,组织开展普通高中新课程理念学习和音乐课程教学研讨活动。结合我校高中音乐模块的开设,做好教师业务学习、培训和课堂教学交流工作。

2、认真落实、完成学校交给的各项工作。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加强教师专业发展。

3、音乐教研活动要常规化、常态化。通过听课、评课活动,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推动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化。

4、以常规教学为基础,重视课前的各项教学准备工作,向教学过程要质量。认真完成常规教学工作,遵守学校的各项教学管理规定,按时上课。努力学习实施新课程标准、在新理念要求下的音乐新课程教学。不断组织学习研究新课标,钻研新教材,探索新方法,落实新课程改革的各项工作。

5、重视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在提高全体学生音乐素养的同时,还要为具有音乐特长、对音乐有特殊爱好的学生提供发展个性的可能和空间,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求。应把全体学生的普遍参与和发展不同个性的因材施教有机结合起来。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基础、思想状况合理的安排教学,以审美教育为核心,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增强学生建立健康向上的志趣、特长。

1、扎实开展学校音乐活动,为学生音乐素养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实践的机会和展示的舞台,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健康成长。

2、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爱好,配合学生处组织好音乐社团的常规训练和管理工作。加强新队员的纪律、能力培养,形成良好的活动氛围。

3、重视艺术生的音乐汇报,为艺术生提供锻炼的舞台。

1、加强校本培训,积极、认真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校本培训活动,通过培训提高认识和能力。

2、深入开展学习和教研活动。加强音乐教师自身素质提高的学习活动,通过走出去的形式,学习他人的成功经验,减少新课程改革推进中的弯路,把别人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在学习中消化理解,并结合我校实际情况认真钻研并熟悉、掌握新课标和新教材体系。并根据本校的教学实际,拟定出学期教学计划。

3、不断研究新课程新教材,制定科学合理的学期教学目标、内容,科学地安排教学步骤和教学环节,选择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教案的准备要既备教材也备学生。

4、认真分析高三音乐特长生的学习状况,根据音乐专业特点,认真、细致、耐心辅导学生在音乐专业上取得更大的进步,为参加音乐高考作好扎实的准备。加强心理辅导,消减学生在专业考试中存在的薄弱环节。

5、课堂教学目标明确,课型特色鲜明,设计合理,教学过程简明,层次清楚,过渡衔接自然。重视学生主体作用。

6、音乐兴趣小组活动应面向大多数学生,制定相应的训练计划。活动要有组织、定地点、定时间、有成效地进行。

7、加强新课程标准教学评价体系的学习,不断探索符合我校实际的音乐教学评价体系,结合我校实际制定合理正确的教师学生综合评价方式,进一步完善我校音乐教育综合评价体系。

高中音乐说课比赛一等奖说课稿篇二

在普通高中音乐课程中,通过鉴赏与表现音乐,及其他艺术形式的审美活动,使学生充分体验音乐的美和蕴涵于其中的丰富情感,为音乐所表达的真善美境界所吸引、所陶醉,进而产生强烈的情绪反应和情感体验。音乐音响材料的非概念性、非具象性特征,为学生体验、理解和创造音乐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能够激活学生的表现欲望和创作冲动,使学生在主动参与中展现他们的个性和创造才能。丰富多样的音乐实践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共同参与的群体意识和相互尊重的合作精神,使学生的团队意识与共处能力得到锻炼和发展。

在音乐教育面临发展机遇和严峻挑战的今天,如何加强高中音乐教育自身的建设,完善音乐课程体系,推进美育的发展,已成为摆在音乐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十分重要和迫切的课题。《高中音乐课程标准》的研制正是在这样一个大的改革背景下进行的。湘教版的教材中知识体系较全面,本学期主要进行欧洲音乐和华夏音乐的鉴赏,重点是各民族的音乐精华,让学生在接受音乐熏陶的同时能够了解更多的音乐知识,进一步提高他们的艺术修养。

根据新课程的要求,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修满18课时可以获得1个学分,我们高一下学期开设“音乐鉴赏”,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欣赏音乐的鉴赏知识,能够独立的完成作品的欣赏和鉴别,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表现能力。

要求学生能按时上课,能够主动积极的参与课堂教学和欣赏活动中来,掌握必要的音乐鉴赏知识和技巧,开阔视野,丰富学生的文化生活和艺术生活。

1、利用多媒体的教学设备,视觉享受、听觉享受并进,扩充课堂教学的容量,体现音乐学科的丰富性和欣赏性。

2、加强音乐作品的选择,有目的的选一些古今中外优秀的作品反复欣赏,让学生学会鉴赏技巧通过欣赏音乐了解文化背景。

3、课堂教学灵活,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积极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课堂质量。

高中音乐说课比赛一等奖说课稿篇三

大家好!

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花城出版社《音乐鉴赏》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音乐必修教材第二单元音乐与民族中多彩中华夏之音(民歌篇)的内容,下面我就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模式、教学过程、教学评价等七个方面谈谈我对教材的理解以及自身的教学设计。

教材在章节开头就写道: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并在代代积淀与传承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不同的文化又赋予了音乐不同的形式和内涵,形成了风格迥异的民族音乐,它们是音乐文化发展的基础和源泉。冼星海说过这样一句话:民歌是中国音乐的中心部分,要了解中国音乐,必须研究民歌。民歌是一切民族音乐最丰富的源泉。在教材中编者用这些精炼的语言特别强调了民歌意义。这一小节中,编者共纳入了的5首不同地区的民歌(《槐花几时开》、《拔根芦柴花》、《上去高山望平川》、《猜花》、《对花》、《噶吉呦》),学生通过聆听、鉴赏可以了解不同地方民歌的风格特点,感受我国博大精深的民族音乐文化,理解音乐源于生活的道理。由于高中音乐课时较少,所以教师必须从教材中筛选部分内容,进行教材的整合处理。我就选择了这首仅有四句歌词、经典传神的《槐花几时开》。

《槐花几时开》这首四川宜宾山歌,就是在川南“神歌”的基础上,几经演变,精雕细刻而成的四川民歌珍品。这首歌的歌词只有短短的四句:高高山上一树槐,手把栏杆望郎来,娘问女儿望啥子,我望槐花几时开。寥寥数语,就把一个坠入爱河、伶俐而羞涩的农村姑娘形象,活脱脱地托现在我们眼前,其语言纯朴、生动,有浓郁的乡土特色,听起来格外亲切、甜美。由喻祖荣所改编的《槐花几时开》保留了《神歌》最突出的艺术特征,如一开始就出现全曲的最高音“i”,这就抓住了《神歌》与一般山歌不同的特点。再如在该曲保留了《神歌》从“6”大跳10度到“i”,这富有个性的旋律跳进在风格上也葆有《神歌》感情醇厚,表情细腻、自如的特色等。——这些《神歌》“神韵”的传承,不仅仅是辨明其“沿革”关系的要点,而且是它富有“生命力”的因素之一。

同时,喻祖荣在改编时,也注重了对该民歌进行深层结构的改编,而不是表层结构的变异。如第十二小节的一个二分音符衬腔,是原《神歌》中所没有的,这里添此一音,结合衬词“哎”便可看出,它妙如点睛地把歌中“望郎”的少女,在回答“娘”的盘问时之寻思、羞涩、机智的神情,生动地表现了出来,天衣无缝地切合了歌词所表现的情景。

《槐花几时开》是继承民歌优秀传统,创造性地进行改编的结果,该曲作为民歌走向艺术歌曲发展的走向,值得肯定。

首先我分析一下学生的认知现状:13—20岁是个体审美发展的“危机阶段”,中学生音乐审美发展趣味在这一阶段中表现为热衷于流行音乐,对我国的民族音乐了解不多。鉴于高一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音乐欣赏能力,但是尚不能较全面规范的分析曲目理解曲目,需要老师做进一步引导,使学生的审美判断和审美能力得到提高。

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教学的三维目标:

3、在情感上,通过分析、学唱《槐花几时开》体会浓郁的地方色彩,感受民歌丰富的`表现力和来自于生活的道理,以及我国丰富多彩的民族音乐文化。

重点:学唱曲目时正确地表达歌曲的情感,准确地表现歌曲的民歌风格。

鉴于学生:

(1)对山歌这一体裁的陌生,学唱时不够自信

(2)对四川方言不熟悉,难于准确把握方言特点演唱

难点:如何让学生通过老师的分析、引导,自信地演唱歌曲、准确的表达歌曲情感。

学生接受音乐的途径:诉诸于听觉、动觉、视觉、感觉、知觉

音乐教师执教的原则:审美的原则、直观的原则、模仿的原则、启发的原则

教学方法:欣赏法、讲授法、讨论法、探究法

教学模式:情景——陶冶模式、示范——模仿模式、引导——发现模式

学法:感性和理性结合的原则

循序渐进的原则

高中音乐说课比赛一等奖说课稿篇四

《叮咚世界——扬琴》

本节课的课程标准为:激发学生对中国民族音乐文化的热爱,学习并逐步掌握乐器的基本技能,指导学生参与各种演奏形式实践,并能进行互动式的排练。

1、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活动积极的组织者与引导者,

我们要在教学中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实践性。

2、在音乐欣赏和乐器练习中,让学生自我体验,相互学习,互相讨论,

来达到提高学生实际演奏水平和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的目的。

本节课属于自编教材〈〈演奏〉〉中的一节起始课,包括三方面内容:初步认识扬琴;介绍扬琴起源发展及音色;学生掌握扬琴的基本演奏方法。上好这堂课,有利于〈〈演奏〉〉这一模块的更好开展。

1、情感与态度价值观目标:

在实践和欣赏中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增强审美情趣。

2、过程与方法目标:借助于身边的事物,创设情景。

3、知识技能目标:学习扬琴的基本演奏方法,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

扬琴的基本演奏方法

教法:导学法 激励法

学法:体验法 探究法

教师活动:演奏扬琴曲〈〈龙船〉〉

学生活动:a.采用日常生活中熟悉声音的节奏型来练习击弦。

b、把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器皿当作道具(大小不同的碗 ,装水的酒瓶),学生创编简单旋律,或采用老师提供的音乐素材,进行合作练习。

1、通过欣赏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2、通过各种方式练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掌握扬琴演奏的基本技能。

多媒体课件 扬琴一台 琴竹60副 大小不同的碗和酒瓶四组

1、导课:这一环节我运用创设情景,兴趣引入法。

a、用多媒体课件播放女子十二乐坊演奏的乐曲〈〈阿拉木汗〉〉,引出民族乐器的话题,再进一步明确本节课要走近扬琴,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引起他们的有意注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b、回答问题:

这是一个什么组合? (女子十二乐坊)

演奏了哪些民族乐器? ( 古筝. 二胡.笛子. 扬琴 等等)

感受到了什么? (音乐的魅力)

( 板书课题) 叮咚世界——扬琴

2、分节教学:

在这一教学中,我用感性到理性的教学法,采用听,想练结合的程序来体会.

a、多媒体展示:扬琴的起源、发展、结构、音色特点。

b、扬琴的基本演奏方法。( 这是本节课的重点与难点)

(1)借助多媒体把扬琴的基本演奏方法展示出来,学生自主学习,利用手中的琴竹,把课桌当成扬琴进行练习,通过观察发现在模仿过程中,学生会出现手腕不放松,握琴竹的手形不正确,夹臂等常见的毛病。

(2)借助实物扬琴示范,详细介绍正确的持竹方法:将琴竹的四分之一处放在自然弯曲的食指的第一关节上,大拇指自然弯曲,用指肚偏上一点压力在琴竹上,中指无名指小指自然弯曲。

扬琴的基本演奏方法:两手轮流交替,用琴竹的琴键敲击琴弦发音.踺子距琴弦二十公分高,弹下去后迅速回到二十公分的高度.

并针对学生出现的夹臂、手腕不放松等毛病利用生活中的事例加以引导。(敲扬琴就像拿菜刀剁猪肉,全靠手腕上下挥动)

(3)启发学生联想生活中的声音, 创建节奏型,巩固扬琴的演奏方法。(分段练习)

马蹄声 | xxx xxx |

哒哒哒 哒哒哒

钟表声 | xx xx |

滴哒 滴哒

知了声 | x.x x.x |

知了 知了

鸟叫声 | xxxx xxxx ︳

豌豆八哥 豌豆八哥

( 4)老师讲述故事,学生按不同场景,击出不同节奏型。

一名军官骑着马从远方奔驰过来| xxx xxx |,他看了看怀表,

心情很激动| xx xx |,因为马上就可以看到家中的亲人,他已经忘记了炎热,哪怕知了在不厌其烦的鸣叫| x.x x.x |,他仿佛看到了家门前那棵大榕树上的小鸟在嘻闹 | xxxx xxxx ︳似乎在欢迎他的归来。

3、达标测评:

a、学生分为八组,每组一套碗(瓶),探讨不同大小的碗(瓶)通过敲击发出不同音高,给乐器按音高排序。

b、学生创编简单旋律,或采用老师提供的音乐素材,进行合作练习。

〈〈闪烁的小星〉〉

〈〈两只老虎〉〉

高中音乐说课比赛一等奖说课稿篇五

1、教材分析依据普通高中音乐课标要求,在第二单元领略了我国东西南北中多彩民歌的腔调情韵后,就进入了我国丰富的民间器乐单元。所以在第三单元中,教材安排了鼓吹乐和丝竹乐两部分内容,在《丝竹相和》这节中,教材以我国最具影响力和代表性的两个民间器乐乐种:江南丝竹和广东音乐为切入口,选择了各自的代表性曲目《中花六板》和《娱乐升平》为主要教学素材。教材设计目的:引导学生对代表性的民间器乐种类有所了解,并对这些乐种的音乐特点和文化特征有所体验与感悟。增进学生对祖国音乐艺术的热爱,增强民族意识,培养爱国主义情感,为理解世界多元文化打下重要基础。

2、教学目标具体的教学目标有三点:一是感受、体验江南丝竹的艺术魅力(放慢加花和支声复调),体会其和谐、谦让的社会文化内涵。二是了解江南丝竹和广东音乐的主奏乐器,体验其音色特点。三是能听辨、区分有代表性的江南丝竹和广东音乐。

3、教学重难点一是江南丝竹《中花六板》的学习体悟,对江南丝竹:小细轻雅特点的把握。二是对《娱乐升平》和《平湖秋月》感受高胡丰富的表现力和不同的情绪基调。

对于江南丝竹和广东音乐高中学生在小学和初中阶段都接触过,对演奏乐器、基本情绪、风格有一定的了解。由于他们的知识储备、生活经验、思维能力都有了一定的发展和提高,因此,本课的教学需要根据高中课标的新要求,充分考虑高中生的具体实际,在教学内容、要求和方式上体现出有别于小学、初中的新发展。

所以学法以体验比较、参与感悟为主。在本课中学生的学习活动也以“体验”和“比较”为主。“体验”:身体性参与(用自己的耳朵听、用自己的嘴说、用自己的脑思考)。“比较”:音色、情绪、风格等方面的比较,以利于学生形成对音乐深刻的印象。

考虑到本课教材内容特点、教学目标和学情,我选用的教法以引导体感悟式为主,适当的环节采用研究点拨探讨教法。

考虑到学生全部生活在西北地区,对江南丝竹不很熟悉,我将听音乐感受体验定为本课教学的主要途径,同时江南丝竹和广东音乐自具特点,充分调动学生欣赏音乐,以学生比较容易产生共鸣、容易参与的丝竹乐器音色的感受、体验为主要切入点,在对两个乐种的欣赏比较中,进一步丰富对丝竹乐的感受和理解,保证必要的理解和感悟。,突出“丝竹相和”这一主题,一方面引导学生关注乐器间的呼应与合作,另一方面更深层次的领略作品中所蕴含着的.和谐、谦让的人文内涵。

教学程序的设计上,我将本课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导入,第二部分丝竹乐器听辨,第三部分丝竹乐曲赏析,第四部分丝竹风格辨别。

具体步骤是:

(一)课前音乐《江南好》,配合风情图片导入

(意图:营造氛围,作好进入音乐课堂的心理准备。)

(二)丝竹乐器听辨

运用多媒体视听结合,纯听觉辨别竹笛、二胡、扬琴、高胡这几种乐器,让学生体会不同地区的丝竹乐风格各具特色。把握其中主要乐器的音色是分辨不同地区丝竹乐的基础。

(三)丝竹乐曲赏析

1、欣赏《中花六板》片段,老师点拨引导:这段乐曲中主要有哪些乐器?点出曲名,简介江南丝竹。结合作品分析江南丝竹艺术特色。

观察曲谱,找每小节第一拍、第三拍的第一个音的特点。

对比演唱骨干音旋律和二胡声部旋律。发现旋律特色。

2、拓展欣赏江南丝竹《欢乐歌》主题(乐队演奏视频)

3、广东音乐《娱乐升平》(教学步骤同丝竹乐曲)

4、对比聆听《娱乐升平》和《平湖秋月》感受高胡丰富的表现力和不同的情绪基调。

(四)丝竹风格区分

听辨江南丝竹和广东音乐

三首作品片段:《旱天雷》《丝竹调》《彩云追月》

1、师生互动的充分性和从容性可能不够。

2、对“和”—作品技术背后的文化内涵的引导方式还可再改进。

3、学生参与方式还可进一步丰富,参与的机会可进一步增加。

高中音乐说课比赛一等奖说课稿篇六

(一)指导思想 本课教学设计以“了解古典乐派风格及大师贝多芬”为指导思想。

(二)理论依据

《义务教育阶段音乐课程标准》和《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中都提到音乐教学中主要是通过聆听和感受音乐,在弘扬民族音乐同时还应开阔视野,理解尊重世界其他国家的音乐文化树立平等的多元文化价值观。

二、教学背景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的教学内容是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的高中《音乐鉴赏》模块中第八单元第十五节“贝多芬”中的《第九交响曲》。

在第八单元《划时代的音乐大师——贝多芬》要求欣赏两首乐曲《第二十三钢琴奏鸣曲》第三乐章,《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第二十三钢琴奏鸣曲》是贝多芬钢琴杰作之一,学生曾问贝多芬:这首乐曲表达的内容?他答:你去读一下莎士比亚的《暴风雨》吧由此可见,此曲是一首思想性高、斗争性很强的乐曲。

《第九交响曲》在他全部作品中占有特别突出的地位。是他在交响领域中伟大成就的总结集中体现了他创作的思想境界、革命热情和艺术理想。作者引导听众通过阴暗和绝望痛苦和沉思、冲突和斗争,走向全人类的自由和解放、胜利和欢乐、团结和友爱。《第九交响曲》孕育很长时间(自1808-1822年)直到1824年完成写作。首演后取得巨大成功。

(二)学生情况分析

1.本课的教学对象是我县一所重点中学高中一年级(1)班的学生,全班46人。这些学生大都来县城几所初中校,综合素质参差不齐,对古典主义音乐不了解,都知道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对《第九》交响曲不太熟悉,只知道《欢乐颂》的简单旋律。

2. 有个别是招收来的艺术特长生,具有一定的识谱视唱能力,同学都有较强的求知欲。

(三)教学方式与手段说明

1.导入新课环节——引导法 直接进入主题

聆听《第23钢琴奏鸣曲》第三乐章,感受、体验、认识、理解作品的音乐情绪,引导学生了解贝多芬生平以及欧洲古典主义音乐风格的特点。为学生进一步进行探讨性学习古典主因音乐风格做好铺垫。

2.新授环节——体验、分析法

本节课以聆听贝多芬《第九交响曲》为重点内容,在感受、体验的基础上,自主分析和理解音乐内容。演唱《欢乐颂》主题。了解《第九交响曲》的创作背景,及作品产生的影响。

3.拓展环节——比较、讨论法

学生对贝多芬的音乐作品的欣赏,让他们用感受、体验、分析作品的`能力来探究古典主义音乐特征。

(四)技术准备

多媒体设备、多媒体课件、利用教材及配套课件,和师生搜集的视频资料,充分认识贝多芬及音乐风格。

(五)前期教学状况、问题与对策

学生在初中教材中,已经初步接触过贝多芬及他的作品。如《第五命运交响曲》。也通过其他学科,了解了一些贝多芬的相关信息。本节课是在欣赏作品的同时,感受作品的深刻内涵,认识、理解古典主义音乐的特征。因此,教师课前对学生的引导和准备是非常重要的,在教学目标的制定上也要注意,不能过高或过大,在教学设计和实施过程中引导和激发学生通过作品欣赏,总结古典主义音乐特征。

三、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目标

聆听《第23钢琴奏鸣曲》第三乐章及《第九交响曲》

第四乐章,体会“自由、平等、博爱”敢拼搏的精神。培养学生乐观、勇敢、坚强的精神品质。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让学生感受、体验、认识、理解作品的音乐情绪,在古典主义音乐的鉴赏学习中感悟、体会其中的意境。

(三)“知识与技能”目标

1.初步懂得古典时期重要的音乐体裁-奏鸣曲、交响曲及奏鸣曲式。

2.分析欧洲古典主义音乐风格的特点。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教学重点

通过对作品的理性分析,感受《第九交响曲》音乐情绪及音乐风格。

(二)教学难点

聆听《第九交响曲》,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及音乐风格,理解音乐内容 认识、理解古典主义音乐特征。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聆听《第二十三热情奏鸣曲》引出作者贝多芬。

简单介绍这首曲子,通过欣赏使学生掌握奏鸣曲相关知识。

(二)新授

(1)介绍贝多芬生平。 (投影短片介绍)

(2)介绍《合唱》交响曲创作背景。(投影短片介绍)

(3)学生演唱《欢乐颂》主题片段

1)听《欢乐颂》主题片段

2)学生跟伴奏演唱歌曲

(4)欣赏《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片段

1. 旋律、节奏的特点?

2. 从乐队演奏到人声合唱,音色的转换,对音乐的情绪有怎样的推动作用?

3. 为什么贝多芬把人声加入交响曲中,人声在这里起到什么作用?

(三)总结

通过欣赏学生总结古典主义音乐风格特征:

继承德奥民间优良传统,确立了主调音乐风格,在音乐创作中的主导地位,奠定了古典类型的奏鸣曲式、交响曲、室内乐和歌剧的规范。他们的创作以崇尚理性、逻辑严密、内容充实、形式严谨、含义深刻、为特征,构成了古典主义的音乐风格。

(四)扩展

课后作业

写一片听后感,巩固学习成果,鼓励继续探究

六、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一)评价方式

本课的学习效果评价方式包括教师评价和学生自评。教师评价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学生自评安排在完成分类依据的选择和分类结果的确定之后。

(二)评价量规

七、教学设计的特点

这节课是一节以合唱为主的欣赏课。在教学过程中,我充分依托合作这一指导思想,组织教学内容,设置教学环节,在教学设计上有以下几个特点:

从学生熟悉的音乐入手,引起兴趣,并深入认识。让学生参与熟悉主旋律,引起学生对作品的共鸣,使学生得到完整的艺术享受。培养学生自主分析、鉴赏的能力。

八、教学反思

教学中我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运用了讲授、体验、等方式方法,引导学生学习,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同时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分析、鉴赏的能力。使学生得到完整的艺术享受。

由于自身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还有差距,因而在教学中还存在着许多不足: 对学生的关注程度不足。另外在进一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方式方法方面还有待于多加思考。

高中音乐说课比赛一等奖说课稿篇七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湖南文艺出版社《音乐鉴赏》教材第二单元《喜剧美》。

1.以音乐审美为核心,注重音乐的情感体验,培养兴趣爱好,根据音乐艺术的表现特征,引导学生整体把握音乐的表现形式和情感内涵。

2.重视音乐实践,增强创新意识。设定适当的活动内容、形式和情境等,发展学生想象力,进行音乐实践创造。

1、《音乐的喜剧美》是湖南文艺出版社高中《音乐鉴赏》教材第二单元的内容,在前面我们已经体验了音乐的优美、壮美、崇高美、欢乐美和悲剧美,为本节课体验、分析音乐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在选材上,作品包括歌剧《洪湖赤卫队》的一个唱段,俄国作曲家穆索尔斯基的《跳蚤之歌》。使学生从中获得轻松愉快、活泼诙谐的感受。

高中生他们知识面宽,理解能力増强,对音乐能进行一定的概括归纳,但欣赏能力仍停留在感性欣赏的层面,课堂的主动参与性不强,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过程我将视听、演唱结合,引起他们的无意注意,在情境中感受作品的音乐美。

1、知识目标:欣赏歌剧《洪湖赤卫队》选段《这一战打得真漂亮》,歌曲《跳蚤之歌》等,了解音乐要素在喜剧美音乐中的作用,掌握喜剧美的音乐特点。

2、情感目标: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从中体验喜剧美的韵味与愉悦感。

3、能力目标: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审美能力,探究创新能力。

教学重点:通过欣赏,使学生获得情感的体验

教学难点:喜剧美在音乐中的体现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拓展欣赏

辨析具有喜剧风格的音乐

总结喜剧美的特点,进一步明确本课的学习目标。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课前先播放喜剧大师卓别林的电影,是卓别林试演一个理发师在为客人刮胡子的片段。第一遍欣赏时是无声视频,然后加上音乐再次欣赏,学生思考:这段音乐与卓别林夸张、可爱的画面相结合有什么特点?引出喜剧的内涵:夸张、滑稽、幽默。

设计意图:引起学生共鸣,学生从中体验到喜剧美的特点通过音乐能够更好地表现出来。

二、欣赏

1、介绍创作背景:在欣赏《这一仗打的真漂亮》和讽刺歌曲《跳蚤之歌》两首作品时,首先是我了解学生课前搜集材料的情况,熟悉剧情。教师用精炼的语言使学生从创作背景中体会歌曲表达的情感。

2、播放作品,让学生带着问题聆听作品,然后师生一起探讨:(20分)

这部分设计意图: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教师引导启发、师生交流,运用合作教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从感性欣赏上升到理性欣赏,将想象、辨析、比较的方法贯穿在教学中。

(1)笑声的对比。如《跳蚤之歌》中多次笑声,加强了歌曲的戏剧性,每一次的笑声有什么不用呢?我引导学生通过对比,学生学唱进行体会。

(2)通过表格的形式,从音乐要素的角度学生通过体验,对比《这一仗打得真漂亮》《跳蚤之歌》的音乐风格的异同。

设计意图:运用辨析比较法,将探究性学习贯穿在欣赏过程中。体验喜剧美的诙谐的情韵及作品中说唱音乐的风格特点。

4、再次聆听作品。

这一环节重点强调学生听得意识,学生在理解了音乐内涵的基础上,展开丰富的想象,在音乐中感受快乐。

5、学生学唱音乐部分主题,重视音乐实践。

设计意图:通过练唱,积累音乐素材,学生亲身体验,感知作品的风格特点及所要表达的情感,提高学生欣赏美的能力。

三、拓展欣赏

1、欣赏鲍元恺的《看秧歌》和河北吹歌《小放驴》片段。感受喜剧美带来的快乐。

2、通过聆听看秧歌主题,师生一起试着用肢体语言来表现作品的欢快诙谐的情绪。

设计意图:体现师生互动、和谐课堂。

辨析具有喜剧风格的音乐

1、看《猫和老鼠》片段,分析音乐的表现形式

2、听《江河水》《渔舟唱晚》《山村来了售货员》《举杯吧朋友》片段,辨析哪一首是喜剧美。

设计意图: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培养他们分析音乐作品的能力。

五、总结喜剧美的特点,进一步明确本课的学习目标。

喜剧美

作品

表现手法

拍子

演唱形式

旋律

《这一仗打的真漂亮》

诙谐、幽默

四二拍

领唱、齐唱

旋律轻松活泼

说唱音乐风格

《跳蚤之歌》

讽刺、拟人

四四拍

独唱

旋律不和谐,半朗诵半歌唱曲调

本方案的设计,着眼于学生的主动发展,致力于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的研究,通过音乐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音乐素养。但教学中一味的依靠视频影像,虽然给学生带来视觉的冲击力,但限制了学生想象力的发展。同时,由于流行歌曲的影响,学生对课本上的音乐还是抵触,对音乐的深入理解有难度,所以,在教学内容安排上,应根据实际合理设计、安排,教学方法上突出合作教学。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