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人德育教育调查报告(汇总17篇)

时间:2023-12-17 作者:文轩

通过调查报告,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问题的本质和原因,为决策和改进提供有效的依据。通过阅读这些调查报告范文,我们可以学习到有效的调查研究方法和写作技巧。

未成年人德育教育调查报告(汇总17篇)篇一

5月上旬至6月底,开展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专题调研活动。通过深入基层实地参观、组织基层德育工作者讨论座谈、个别访谈、文献调查等形式,获得了较为翔实的第一手材料,初步掌握了全县青少年道德建设的基本情况,并提出了加强和改进青少年道德建设的初步对策。

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是整个共青团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全县各级团队组织坚持实践育人、文化育人、服务育人并举,扎实开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在云梦的三个文明建设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1、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引导未成年人树立正确的“三观”

我们依托中学生团校、业余党校,广泛开展“党在我心中”、“永远跟党走”等主题活动,加强对未成年人的近、现代史和基本国情教育,引导广大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积极开展“寻访xx足迹,继承xx遗志”、革命老区游等丰富多彩的主题教育,引导广大未成年人继承优良传统,弘扬爱国精神。陶冶未成年人。我们还以青年中心、青少年活动室、青少年文明社区、文化广场等阵地为依托,以文化育人为载体,广泛开展青少年新世纪读书计划、社区大家乐、文艺节、广场文化等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陶冶了未成年人的情操。

2、以体验教育为途径,组织未成年人广泛开展道德实践活动。

我们坚持实践育人,积极引导未成年人在实践体验中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深入开展少先队“手拉手”“雏鹰行动”、“少年军校”、夏令营等实践活动,让广大少年儿童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长才干、受锻炼。大力开展中学生18岁成人仪式教育,增强广大青少年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大力实施“保护母亲河行动”,在未成年人中普及绿色环保知识,培养可持续发展意识。

3、以服务育人为手段,竭诚为未成年人提供有效的服务。

我们积极宣传《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增强未成年人的法律意识和自律自护能力。切实开展“青少年维权岗”创建活动,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优化青少年成长环境,协助有关部门开展扫黄打非、网吧整治工作。实施“希望工程”,开展献爱心活动,资助360余名贫困学生完成学业。我们还推出了县十大杰出青年、十佳少先队辅导员等一大批青少年典型,以典型引路为切入点,未成年人思想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不断增强。

尽管我们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做了一些工作,但是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相比,我们的工作中还存在着许多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共青团、少先队组织有效整合、配置教育资源的手段还十分有限;主题教育和道德实践活动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的覆盖面还有待进一步扩大;活动的影响力、实效性和针对性还需要进一步增强等等。这些都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切实加以改进。

在党政领导的支持和社会各界的重视下,青少年道德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广大青少年积极投身教育实践,思想道德素质进一步提高,精神面貌发生了可喜变化。

1、忠于祖国、建设家乡是青少年思想意识的主流。据孝感市开展的青少年思想道德素质问卷调查(以下简称调查)结果显示,青少年自觉拥护和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对祖国的前途充满信心。在云梦的发展进步上,广大青少年认为云梦能够克服当前面临的困难,顺利推进一主三化进程,并最终建设成为楚天强县,他们也期盼在云梦实现现代化和家乡的建设发展中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2、勇于竞争、勤于学习是青少年思想道德的主要特征。在改革大潮的挑战和考验面前,青少年崇尚知识、公平竞争观念普遍强化,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提高自身素质的愿望强烈和迫切。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青少年在紧张的工作学习之余,仍然喜欢读书、看报以及参加各类知识培训,他们对科学文化知识、实用技术知识和法律法规知识的需求尤为明显。

3、成就自我、服务社会成为青少年的主流价值取向。身处于改革开放时代的云梦青少年,在发展市场经济条件下既有成就自我的强烈愿望,也有回报社会的拳拳之心。调查结果表明,青少年学生都把”学业事业有成”、”受到社会尊重”、”奉献社会”作为自己人生的主要追求。

4、遵守公德、热心公益在青少年中蔚为风尚。青少年处在改革开放时代,但对参与公益服务、促进社会公益事业发展充满热情。近年来,我县组织的青年志愿者行动、献爱心活动、文明城市创建等,广大青少年积极参与,成为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主力军。

在调研中,我们也发现青少年在自身的成长过程中,青少年道德建设在实践发展中,存在一定的问题,有待于今后进一步加强改进。

1、青少年现实主义倾向比较明显,缺乏对远大理想的追求。主要体现在一些青年关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但对社会的共同理想和主流价值观念的认同还缺乏一致性,青少年受到诸多社会因素和消极传统思想观念的影响,萌发急功近利和投机取巧的思想;比较注重当前利益,精明有余而坚韧不足。现在的青年无论在人生目标的确定,还是学习方式、就业观念、生活方式等都深受市场导向的影响,十分务实,特别注重自我价值的实现,但有时过于实用功利,相对缺乏为国家和为社会服务的奉献精神。

2、在道德建设上存在知行分离的倾向。当代青年对责任、平等、公正、自立、纪律等基本道德规范都很认同,道德的认知水平较高,但自律性不够强,比较缺乏对传统美德和现代公德的实践,一定程度上还存在知行分离、重知轻行的现象,甚至出现一些道德逆反行为。

・环境调查报告・大学生调查报告・中学生调查报告・农村教育调查报告。

4、青少年心理承受能力普遍较弱。如今生活、学习、工作条件日益改善,尤其是城镇青少。

年很少遇到以前那样的困难、挫折,因此,吃苦耐劳、艰苦朴素的意识逐步弱化,承受挫折的能力也逐渐下降,稍稍碰到一点儿困难和挫折,便茫然失措、承受不了。有的因此消沉、怨愤甚至绝望,给自己、家庭和社会造成伤害。

5、青少年强调个性、独立,具有批判精神,但常常有点“自我中心主义”。现在的青少年许多是独生子女,学习条件很好,生活比较优越,他们评判事物的标准也往往不同于成年人。常常紧紧追逐潮流,很愿意与众不同、引人注目,有时还有较强的攻击性,喜欢批判。

通过进一步的.调查分析,可以得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状况存在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是:

1、受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负面作用的影响,青少年逐渐产生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思想。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潜在地增强了青少年对金钱的崇拜和对物质的追求。有些青少年互相攀比,比吃穿玩乐,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思想严重,在生活中逐步淡化道德修养,逐步淡化文明礼仪、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等传统美德。形成了消极的人生观、扭曲的价值观、颠倒的荣辱观、错误的婚恋观,严重影响着未成年思想的健康成长。尤其是在他们物质来源不够或缺乏的情况下,往往不惜挺而走险,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2、社会精神垃圾和不良风气严重侵蚀着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在物质利益的驱动下,一些单位和个人置伦理道德、法律法规,社会责任于不顾,将宣传封建迷信、宣扬犯罪及渲染暴力、色情、恐怖的书刊、图片、录相、光盘等推向市场,善于模仿、缺少辨析能力的未成年人会被这样的文化产品刺激心灵,误读社会,还有那些管理不尽规范的电子游戏厅、电脑网吧、迪吧等,也是侵蚀青少年身心健康的温床。到处可见的美容院,舞场ok厅,到处可闻的麻将、扑克声,等等,严重地败坏着社会风气,腐蚀着青少年的心灵。另外,社会腐败现象也对青少年产生了不良影响,在他们的头脑中逐步形成了唯利是图、拉帮结派、权力至上等意识,这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负面影响非常严重。

3、教育者缺乏”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缺乏实效性的根本原因。目前在家庭、学校和社会思想道德教育中,占主导地位的仍然是传统德育理论指导下的义务性、束缚性、规训性的教育观念,在某种程度上忽视人的正当权利和需要,权利与义务脱钩,将他们作为一种驯服、支配的对象,难以使未成年人养成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思想意识。

4、思想道德教育的内容陈旧,教育者以消极作为的方式对待主导价值观教育。一些教育者对价值观教育有畏难情绪,认为主导价值观教育是市场经济社会难以实施的,仍然使用计划经济的思维方式、语言方式解释市场经济的问题,让人误以为主导价值观无法与市场经济相衔接。价值观扭曲使孩子们从扭曲的示范和矛盾的教诲中难以做出正确的选择,甚至走上犯罪道路。

5、学校思想道德教育存在问题。

传统的”应试教育”的思想,在学校教育中仍然根深蒂固,重智育而轻德育、片面追求升学率的现象依然明显的存在。同时,学科教学与思想道德教育长期相互脱节,一些学校的德育工作依然停留于传统的说教方式,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引起学生的反感和抵触情绪,在一定程度上也削弱了德育的效果。学校德育过度强调认知主义,思想道德教育变成了单纯的知识教育。

6、未成年人家庭道德教育知识较少,方法简单,难以适应社会迅速发展对家庭教育的要求。由于一些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缺乏科学方式,家庭教育方法简单滞后,给青少年思想道德的形成带来负面影响:有的家长对子女溺爱娇宠,百依百顺,造成女子自我放任,好逸恶劳,骄横任性;有的家长片面认为”拳脚底下出孝子”、”不打不成器”,子女稍有不对,轻则辱骂,重则棍棒相加,造成了子女的逆反心理和孤僻性格;有的家长自身行为不检点,无形中影响子女,使子女步其后尘,染上恶习。

7、失学、辍学现象还未完全消除。由于一部分农户家庭还很困难,还有少数未成年人因为家庭贫困而不得不中止学业,无法接受正常的国民教育,学习更多的知识。一些失学、辍学的青少年由于所受教育有限,加之辨别是非能力不强,缺乏正确的引导,很容易走上歧途。

四、共青团在加强我县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大有作为。

青少年时期是人一生道德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加强青少年道德教育,是贯彻落实《意见》要求、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需要。我们要按照党对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要求,认真贯彻落实好《若干意见》,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充分发挥共青团、少先队组织的优势和作用,全面提高未成年人的道德素质,努力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1、加强宣传引导,营造良好的道德教育氛围。

加强宣传引导,营造良好的道德教育氛围,对提高青少年的道德素质非常重要。要多角度对青少年进行熏陶。大至广播、电视、报刊、电脑网络等,小至社区的宣传栏、街招广告等,都应开辟一定数量的道德公益广告和宣传栏目,形成全方位的影响,传播先进文化,塑造美好心灵,弘扬社会正气,坚持不懈地宣传正确的道德取向,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观念和道德要求,不断灌输到青少年的头脑中,使他们明辨是非、美丑、善恶,努力追求高尚的道德情操。要加强对社会普遍关注的道德热点问题的引导,特别要注意加强对社会上出现的青年现象的引导,满腔热情地肯定青年的进步,旗帜鲜明地反对与时代的要求、与公民道德建设需要相违背的倾向。要重视互联网在青少年道德教育中的作用,加强网上的正面宣传和管理的力度,防止有害信息的传播,同时要充分运用网络资源开展道德教育。要不断推出适应青少年特点的优秀精神食粮,加强对青少年审美观念和审美情趣的引导,在潜移默化之中开展青少年道德教育。要依托各级各类青少年活动阵地、青少年教育基地等,对青少年开展生动形象的传统美德、革命道德和时代精神教育。要抓住重要节日、纪念日的契机,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教育,让青少年在参与活动中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要加大维护青少年权益的力度,打击黄赌毒,净化青少年成长环境。总之,通过各个方面的努力,创造一个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共同促进青少年道德素质的提高。

2、推进。

实践阵地建设,增强道德建设的可操作性。

建设教育阵地是进一步推进青少年道德建设的必然要求,使其从无形到有形,从分散到集中,从突击性到经常化、具体化。着重是要实现教育阵地网络化,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社会资源,多门类建立多功能的教育阵地,为青少年广泛提供实践机会。一是建立青少年活动中心,形成以其为龙头,以各地青年中心、青年活动室、青年科技图书文化站等为延伸的青年文化活动阵地网络;二是建立县青年志愿者服务中心,形成以其为龙头,以各地青年志愿者服务站、中学生社会实践基地等为支点的实践阵地网络。同时,还可考虑通过吸收民资以股份制形式,实施市场化运作,创办各类有益青年身心健康发展的文化活动场所,进一步扩充、延伸青少年道德建设阵地。

未成年人德育教育调查报告(汇总17篇)篇二

一、为贯彻落实《*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加强民族精神教育。大力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牢牢把握爱国主义教育这个核心,把中华传统美德和革命传统教育作为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的'重点,从民族美德、民族文化、民族苦难、民族风俗、民族英雄、民族艺术、民族团结、民族礼仪、民族责任感、民族希望等方面开展教育,教育广大学生胸怀祖国,牢固树立振兴中华的雄心壮志,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加强诚信校园建设。继续以创建诚信校园、培养诚信学生为目标,开展诚信教育、诚信管理、诚信服务等诚信教育实践活动,教育学生诚实待人,诚实做人,关心他人,乐于助人,言行一致,不说谎话,为人处事要诚实,作业、考试要不抄袭、不作弊。培养学生守时、守信,言必行,行必果,遇到失误,勇于承担责任,知错就改。

继续实施“四五”普法教育。按照全国和教育系统普法规划的要求,以及教育部、司法部等四部委《关于加强青少年学生法制教育工作若干意见》的要求,加强对青少年学生的法制教育,抓好师生的普法学法工作。深入开展未成年人法律宣传教育活动,继续组织学习《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法规,把法制课列入中小学课程,保证做到计划、课时、教材、师资“四落实”。

二、具体工作如下。

1、制定“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计划。

2、结合“三八”妇女节,对学生进行礼仪教育。

3、开展向雷锋叔叔学习的社会实践活动。

4、进行热爱大自然、爱护环境的教育。

5、清明时节,开展祭扫烈士墓活动,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

6、在师生中广泛开展法制、消防、安全等知识教育。

7、组织学生参加是红色之旅征文竞赛。

8、开展崇尚科学,拒绝邪教活动。9、切实加强学生的法制教育,继续深化“警校共育”工作10、开展好“廉洁教育进校园”活动。1。

1、推荐市级“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

1

2、开展纪念“五.四”活动,组织青年教师、团员开展社会实践考察学习活动,评选、表彰镇级优秀团员。

1六、一”庆祝活动。1。

4、组队参加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6.1文艺晚会。

1

5、九月开展教师庆祝活动。

1

6、参加市德育工作研讨活动。

1

7、十月,开展“国庆”庆祝活动。

18、老人节开展“尊老敬老”活动。19、评选本年度“十佳班主任”,举行德育研讨会。20、评选年度文明班级、文明办公室、文明办公桌等。2。

1、组织参加教职工联谊活动。

2

2、总结全年工作。

未成年人德育教育调查报告(汇总17篇)篇三

社区总户数1083户,2884口人。现有未成年人417人,其中,高中生85人,初中生134人,小学生122人,幼儿66人,失学8人,待业2人。为了详细了解和掌握社区的青少年思想德育教育现状,我们抽样走访了105家,与一些家长、青少年进行了座谈,取得了第一手材料。

二、存在的问题。

就社区来说,当前青少年德育教育主要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理想观念模糊。不论是在入调查中,还是在座谈中,使我们不得不接受一个残酷的事实:在走访的105户家庭中,有95个孩子对自己的将来没有打算,不清楚自己究竟要干啥,尤其是年龄较大的表现得更为突出。“随遇而安”、“到时候再说”、“没想过”……是受访孩子和家长说得最多的。

2、是非观念淡化。在受访人群中,我们向所有的家长和孩子做了一个提问调查:如果遇到歹徒正在行凶,恰巧被你看到,你会不会上前阻止?让我们意想不到的是,几乎所有的家长和孩子都选择了回避。除此之外,缺乏礼貌、不懂交往规则、善恶不分在这些孩子中都表现得十分突出。

3、法制观念不强。在这些孩子中,普遍存在不懂法、不知法、不守法现象,法律边缘模糊。除了杀人、放火、盗窃、抢劫之外不清楚其它违法行为。甚至一些青少年自身就存在着违法行为。

4、自制能力差。突出表现在逃学上网吧、打游戏、看黄牒黄书、浏览黄色网站等方面。尽管学校和家长多方阻止,但成效不大。

我们建议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未成年人教育和管理。

1、尽快开办未成年人德育教育课。由于学校的当前教育还是以应试教育为主,很多学校都把德育教育课当作副科处理,甚至有些学校干脆就取消了德育课,使未成年人的德育水平极低,出现了荒漠化现象。所以,在社区开办德育教育课已成当务之急。通过与家长沟通,我们建议利用双休日成立社区德育教育班,集中未成年人学习,尽快补上这一课。

2、加强家长学校建设。未成人之所以出现这样问题,我们在调查中了解到与其监护人——家长也有着直接责任。很多家长也痛苦地表示不会管孩子,不知道怎么教育孩子。由于家长是孩子的第一教师,在第一教师不称职的情况下,出现未成年人德育教育荒也就不奇怪了。为此,加强家长教育也势在必行。

3、加强未成年人环境管理。外因往往决定内因。东利社区未成年人之所存在这些问题,与其成长环境也有关系。在东利社区,大大小小的网吧、黑游戏厅、歌舞厅不下十几个,每天暄闹不止,潜移默化中给未成年人成长带来了负面影响。所以,净化未成年人成长环境也是我们当前应该正视的一个现实。

综上所述,尽管当前存在这些问题,但只要我们能从源头上、根本上抓好,从正面教育入手,相信广大提高青少年德育素质一定会有一个较大的转变。最终实现品学兼优的水平。

阅读更多:

未成年人德育教育调查报告(汇总17篇)篇四

在当下这个社会中,接触并使用报告的人越来越多,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语言要准确、简洁。那么什么样的报告才是有效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未成年人德育教育的调查报告,欢迎阅读与收藏。

一、基本情况。

社区总户数1083户,2884口人。现有未成年人417人,其中,高中生85人,初中生134人,小学生122人,幼儿66人,失学8人,待业2人。为了详细了解和掌握社区的青少年思想德育教育现状,我们抽样走访了105家,与一些家长、青少年进行了座谈,取得了第一手材料。

二、存在的问题。

就社区来说,当前青少年德育教育主要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理想观念模糊。不论是在入调查中,还是在座谈中,使我们不得不接受一个残酷的事实:在走访的105户家庭中,有95个孩子对自己的将来没有打算,不清楚自己究竟要干啥,尤其是年龄较大的表现得更为突出。“随遇而安”、“到时候再说”、“没想过”……是受访孩子和家长说得最多的。

2、是非观念淡化。在受访人群中,我们向所有的家长和孩子做了一个提问调查:如果遇到歹徒正在行凶,恰巧被你看到,你会不会上前阻止?让我们意想不到的是,几乎所有的家长和孩子都选择了回避。除此之外,缺乏礼貌、不懂交往规则、善恶不分在这些孩子中都表现得十分突出。

3、法制观念不强。在这些孩子中,普遍存在不懂法、不知法、不守法现象,法律边缘模糊。除了杀人、放火、盗窃、抢劫之外不清楚其它违法行为。甚至一些青少年自身就存在着违法行为。

4、自制能力差。突出表现在逃学上网吧、打游戏、看黄牒黄书、浏览黄色网站等方面。尽管学校和家长多方阻止,但成效不大。

三、

鉴于青少年当中存在的`普遍问题,为了使这些未成年人能有一个好的成长环境,在将来能担负起建设祖国的大任。我们建议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未成年人教育和管理。

1、尽快开办未成年人德育教育课。由于学校的当前教育还是以应试教育为主,很多学校都把德育教育课当作副科处理,甚至有些学校干脆就取消了德育课,使未成年人的德育水平极低,出现了荒漠化现象。所以,在社区开办德育教育课已成当务之急。通过与家长沟通,我们建议利用双休日成立社区德育教育班,集中未成年人学习,尽快补上这一课。

2、加强家长学校建设。未成人之所以出现这样问题,我们在调查中了解到与其监护人——家长也有着直接责任。很多家长也痛苦地表示不会管孩子,不知道怎么教育孩子。由于家长是孩子的第一教师,在第一教师不称职的情况下,出现未成年人德育教育荒也就不奇怪了。为此,加强家长教育也势在必行。

3、加强未成年人环境管理。外因往往决定内因。东利社区未成年人之所存在这些问题,与其成长环境也有关系。在东利社区,大大小小的网吧、黑游戏厅、歌舞厅不下十几个,每天暄闹不止,潜移默化中给未成年人成长带来了负面影响。所以,净化未成年人成长环境也是我们当前应该正视的一个现实。

综上所述,尽管当前存在这些问题,但只要我们能从源头上、根本上抓好,从正面教育入手,坚持经常,相信广大提高青少年德育素质一定会有一个较大的转变。

未成年人德育教育的调查报告如果还不能满足你的要求,请在本站搜索更多其他未成年人德育教育的调查报告范文。

未成年人德育教育调查报告(汇总17篇)篇五

按照办事处的总体要求和部署,我们对分管的社区进行了入户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社区总户数1083户,2884口人。现有未成年人417人,其中,高中生85人,初中生134人,小学生122人,幼儿66人,失学8人,待业2人。为了详细了解和掌握社区的青少年思想德育教育现状,我们抽样走访了105家,与一些家长、青少年进行了座谈,取得了第一手材料。

二、存在的问题。

就社区来说,当前青少年德育教育主要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理想观念模糊。不论是在入调查中,还是在座谈中,使我们不得不接受一个残酷的事实:在走访的105户家庭中,有95个孩子对自己的将来没有打算,不清楚自己究竟要干啥,尤其是年龄较大的表现得更为突出。“随遇而安”、“到时候再说”、“没想过”……是受访孩子和家长说得最多的'。

2、是非观念淡化。在受访人群中,我们向所有的家长和孩子做了一个提问调查:如果遇到歹徒正在行凶,恰巧被你看到,你会不会上前阻止?让我们意想不到的是,几乎所有的家长和孩子都选择了回避。除此之外,缺乏礼貌、不懂交往规则、善恶不分在这些孩子中都表现得十分突出。

3、法制观念不强。在这些孩子中,普遍存在不懂法、不知法、不守法现象,法律边缘模糊。除了杀人、放火、盗窃、抢劫之外不清楚其它违法行为。甚至一些青少年自身就存在着违法行为。

4、自制能力差。突出表现在逃学上网吧、打游戏、看黄牒黄书、浏览黄色网站等方面。尽管学校和家长多方阻止,但成效不大。

鉴于青少年当中存在的普遍问题,为了使这些未成年人能有一个好的成长环境,在将来能担负起建设祖国的大任。我们建议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未成年人教育和管理。

1、尽快开办未成年人德育教育课。由于学校的当前教育还是以应试教育为主,很多学校都把德育教育课当作副科处理,甚至有些学校干脆就取消了德育课,使未成年人的德育水平极低,出现了荒漠化现象。所以,在社区开办德育教育课已成当务之急。通过与家长沟通,我们建议利用双休日成立社区德育教育班,集中未成年人学习,尽快补上这一课。

2、加强家长学校建设。未成人之所以出现这样问题,我们在调查中了解到与其监护人——家长也有着直接责任。很多家长也痛苦地表示不会管孩子,不知道怎么教育孩子。由于家长是孩子的第一教师,在第一教师不称职的情况下,出现未成年人德育教育荒也就不奇怪了。为此,加强家长教育也势在必行。

3、加强未成年人环境管理。外因往往决定内因。东利社区未成年人之所存在这些问题,与其成长环境也有关系。在东利社区,大大小小的网吧、黑游戏厅、歌舞厅不下十几个,每天暄闹不止,潜移默化中给未成年人成长带来了负面影响。所以,净化未成年人成长环境也是我们当前应该正视的一个现实。

综上所述,尽管当前存在这些问题,但只要我们能从源头上、根本上抓好,从正面教育入手,坚持经常,相信广大提高青少年德育素质一定会有一个较大的转变。

未成年人德育教育调查报告(汇总17篇)篇六

为了更深入了解新北区未成年人安全和身心健康状况,推动未成年人法律保护进程,于12月12日至1月11日,在常州市和常州高新区门户网站在线调查一栏中,以调查问卷形式针对未成年人家长开展了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和法律保护情况调查,共有192人参与了在线调查,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调查基本情况。

1.未成年人家长对法律的态度:认为很重要的175人,占比91.1%,认为重要的16人,占比8.3%,仅1人认为不重要,占比0.6%。

2.未成年人家长对法律知识的需求:很需要的160人,占比83.3%,只需与自己专业和将来发展方向有关的31人,占比16.1%,仅1人基本不需要,占比0.6%。

3.未成年人家长是通过什么途径来了解法律的:通过电视广播的80人,占比41.7%,通过杂志报纸的28人,占比14.6%,通过网络的60人,占比31.3%,通过教学的21人,占比10.9%,通过其他途径的3人,占比1.5%。

4.未成年人家长学习法律喜欢的方式:自己阅读法律书籍的36人,占比18.8%,看电视或者通过网络的74人,占比38.5%,听老师讲课的18人,占比9.4%,参与互动寓教于乐的60人,占比31.3%。

5.上学后孩子最大的挫折:成绩不理想的55人,占比28.6%,经济困难的24人,占比12.5%,家庭变故的8人,占比4.2%,其他的100人,占比52.1%。

6.孩子业余时间主要做些什么:阅读课外书籍的22人,占比11.5%,体育运动的21人,占比10.9%,帮家里干活的9人,占比4.7%。娱乐玩耍的135人,占比70.3%。

7.孩子是否会感受到老师或同学的歧视:常常感到的没有,有时感到的34人,占比17.7%,没有感到的158人,占比82.3%。

8.未成年人家长最不喜欢老师的哪一种做法:找家长的35人,占比18.2%,当众批评的80人,占比41.7%,罚站的40人,占比20.8%,其他的30人,占比15.6%。

9.未成年人家长是否知道孩子有哪些权利义务:知道,根据权利义务来做事的133人,占比69.3%,只是知道不犯法的55人,占比28.6%,不知道,做人靠良心,那些无所谓的4人,占比2.1%。

10.未成年人家长认为我国法律对未成年人犯罪规定的起刑点和量刑幅度怎样:畸轻的0人,偏轻的46人,占比21.7%,适当的142人,占比73.9%,偏重的0人,畸重的4人,占比2.2%。

11.未成年人家长认为导致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影响最大的三大因素是:社会风气不好的42人,占比21.9%,独生子女的特殊性的20人,占比10.4%,家庭贫困影响的22人,占比11.5%,家庭管教偏差的23人,占比12.0%,应试教育压力的19人,占比9.9%,好逸恶劳、贪图享乐的.12人,占比6.3%,结交不良朋友、网络电视等媒体上有害信息的影响的47人,占比24.5%。

13.在与孩子沟通中是否发现孩子有法律方面的问题需要解决:认为是的125人,占比65.1%,认为否的67人,占比34.9%。

14.当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积极寻求法律保护的170人,占比88.5%,自认倒霉的22人,占比11.5%。会采取过激的暴力行为的0人。

15.通过法律途径解决问题的效果:认为好的65人,占比33.9%,认为较好的45人,占比23.4%,认为一般的50人,占比26.1%,认为差的3人,占比1.6%,不清楚的8人,占比4.5%。

二、调查结果分析。

总体来说,绝大多数的未成年人家长都认为法律重要,也很有需求。人们主要通过电视、广播、网络等途径来了解法律,更喜欢通过看电视、网络、参与互动寓教于乐的方式来学习法律。

上学后,孩子遇到的主要挫折是成绩不理想,业余时间主要娱乐玩耍,部分孩子选择阅读课外书籍、体育运动和帮家里干活。基本没有受到老师或同学的歧视。家长和孩子最不喜欢的老师的做法依次为当中批评、罚站、找家长。

大部分人都知道孩子有哪些权利义务,大部分人在与孩子沟通中发现孩子有法律方面的问题需要解决。当合法权益受到侵犯时,绝大部分会积极寻求法律保护,但仍有部分人认为通过法律途径解决问题的效果一般。

在导致未成年人犯法犯罪的因素中,影响最大的三项因素分别是社会风气不好、家庭管教偏差和结交不良朋友、网络电视等媒体上有害信息的影响。大部分人认为目前我国法律对未成年人犯罪规定的起刑点和量刑幅度适当,部分人认为偏轻。目前保障未成年犯罪人合法权益的各项制度贯彻落实情况一般较好,还不能令人满意。

三、对策和意见。

1.落实家庭教育基础作用。要广泛开办“家长学校”,对家长进行系统的文化理论知识、青少年心理学、生理学、教育学知识以及有关法律、法规知识的教育;进一步提高广大家长的思想素质、文化修养与道德水平,增强父母作为监护人的责任感,使家长掌握教育规律、强化父母在家庭中的职能,督促他们更加关心、爱护并严格要求自己的子女,为未成年人保护和预防减少未成年人犯罪打下坚实的基础。

2.奠定学校对未成年人法律教育的主导地位。要切实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加大教师队伍的培训管理力度,使之在法制、道德与业务等诸方面不断提高。努力培养学生法律意识。设置法制副校长,并有专职的法制课教师,根据学生的年龄、生理、心理特点和认识水平,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开展经常性的法制教育课程,同时,应积极开展校外法制教育活动。如开办法制教育讲座和案例分析,组织法律知识抢答赛,举办“少年模拟法庭”等多种具体、形象、生动的活动。

3.营造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良好社会氛围。要大力开发和生产优秀文化产品,加大未成年人活动场所建设,更好发挥潜移默化的教育熏陶作用。继续开展“扫黄”、“打非”等斗争,努力净化文化市场环境。努力健全社区社会工作者和志愿者网络,有的放矢地做好思想道德教育和法律保护。

未成年人德育教育调查报告(汇总17篇)篇七

自我国开始实施双休日起,学生的闲暇时间陡增,闲暇用不好也可能带来灾祸。我们谈及现在未成年人的道德问题,最为棘手的就是因为网络给未成年人带来了道德的负面影响。其实,细加分析就会发现,未成年人更多上网吧的时间就是在闲暇时间。而其他,如小团伙犯罪、传统道德的缺乏等诸多的问题,也大多是在闲暇时间产生的。

因此,当我们进一步关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问题的时候,应重视未成年人的闲暇时间,大力实施闲暇德育。闲暇德育的最终目标是让每一位未成年人树立正确的闲暇观,养成正确的闲暇道德行为。闲暇德育呈现出如下的特点:

1.生活性。

不管是课余学习还是家庭生活,学生在闲暇时间的活动往往表现出与个体的.生活紧密联系的特性。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非常提倡在生活实践的体验中培养习惯。他曾说:“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因此,我们说生活即教育。到处是生活,即到处是教育;整个社会是生活的场所,亦即教育之场所。

比如去年我们班为了增强学生孝敬父母的意识,曾安排了一次学生回家给自己的父亲或母亲洗一次脸。平常而简单的活动,孩子们认真做了,不仅完成了一项作业,而且学生能够从父母年龄变化(白发、皱纹等)感悟到了父母的艰辛,从父母感激的神情中感悟到了自己对父母的关心不够。生活化的德育内容看似平淡,却往往滴水藏海,意蕴深厚,平凡中蕴蓄着伟大。

2.教育性。

既然是一种德育的行为,所以不管采取哪种形式的活动,其目的都是为了提高未成年人的道德水平,规范道德行为习惯。闲暇德育的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的闲暇活动过得丰富多彩,更重要的是要让孩子们在闲暇的活动中获得道德品质的认识、良好品德的养成。所以,每一项闲暇德育活动的开展都应该经过预期详细的准备,确立一个明确的德育目标,形成完善的闲暇德育评价体系,以便能够做到有的放矢,活动行之有效。

可以这样说,每一项活动从预设起,就要与学科课程的教学备课一样,做到“备德育内容、备德育方法、备德育环境、备德育对象、备德育实施者、备闲暇特征”。

3.渗透性。

闲暇德育的实施更多是通过闲暇生活来实现的,因此,德育的过程就少去了更多的经验传授和理论宣讲,未成年人道德水平的提高更多是隐藏在生活实际中,渗透在生活实际中,其教育的结果是未成年人在潜移默化中形成的。

回想我们传统的思想品德课,为什么年年上周周上,但最后的教学质量并不能尽如人意,这里面最重要的原因恐怕就是说教多于体会,传授多于发现,学生处于接受者的地位,他们不愿意去掌握,甚至产生了逆反心理。

比如,集体主义的观念随着独生子女在班级比率的日益提高越来越丧失。为此,我在学生的闲暇活动时,就组织许多集体性极强的活动,如老鹰捉小鸡、跳长绳、打篮球等。(作者单位:江苏省海安县胡集镇第二中心小学,226671)。

未成年人德育教育调查报告(汇总17篇)篇八

目标:。

1、使学生正确认识青春期异性交往的必要性,消除班内不正确的认识和起哄行为。

2、学会以恰当的方式与异性交往。

活动内容步骤:。

一、情境剧表演与讨论。

结合情境表演,同学讨论:。

(1)在你看来,男女主人公的行为表现正常吗?

(2)应持什么样的态度与异性交往?(如何恰当地与异性交往?)。

(3)“友情”与“爱情”的区别在哪儿?

二、我的青春,我做主——正常的异性交往很必要。

异性交往是人类社会生活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青春期,渴望、喜欢与异性同学交往,是青春期心理、生理走向成熟的必然结果,是一种正常的自然表现。

目的:肯定青春期感情的正常存在,对此表示理解,消除抵触心理、调动情绪,便于师生深入沟通与交流。

(一)正常的异性交往中,我们的收获:。

1、有利于智力上的取长补短。

心理学研究表明,男女智力虽没有高低之分,却有类型不同。比如在思维方面女性往往擅长于具体形象思维,因而更适合于应用科学和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的学科;男性往往擅长于抽象逻辑思维,其思维往往是离奇、大胆的,他们更多地喜欢用综合的方式对待现实,善于抽象、概括,因而更适合于基础学科和抽象思维占主导地位的学科。以高中学生为例,男生往往比较喜欢数学、物理、化学、历史等学科,女生则比较喜欢语文、外语、地理、生物等学科。男生在掌握知识的基本功上可能稍逊一筹,但在解题的灵活性上却略占上风;女生在作文的叙述描写、运用词汇等方面可能略占上风,但在立意的新奇和结构的不拘一格上却稍逊一筹。不言而喻,通过交往,男女生均可以从对方那里取长补短,从而有助于提高自己的智力活动水平和学习效率。

2、有利于情感上互相交流。

人际间情感是极其丰富的,除了爱情之外,还有亲情、友情、同情、敬爱之情、感激之情等。这便说明,男女之间可以有不带爱情色彩的情感交流,它可以使人感到温暖,达到心理上的平衡。一般说来,女性的情感比较细腻温和,富有同情心;男性的情感粗犷热烈,且容易外露。有的男性向女友吐露自己的不幸和难堪,在同情声中平静下来;有的女性向男友诉说自己的犹豫和愁苦,在鼓励声中振奋起来……这种异性之间的情感交流是微妙的,也是在同性朋友身上所得不到的一面。

3、有利于个性上互相丰富。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处在集体中的个人,交往范围越广泛,和周围生活的联系越多样,他深入到社会关系的各方面也就越深刻,他自己的精神世界也就越丰富,他的个性发展也就越全面。在生活实践中人们不难发现,交往范围越广泛,不仅有同性朋友且有异性朋友的人,性格相对来说比较豁达开朗,情感体验比较丰富,意志也比较坚强,这显然不是什么偶然的现象,因为正是多方面的交往对象的个性渗透和反馈,才丰富了他们的个性。反之,只在同性圈子里交往,人的心理发展往往是片面的,因为尽管同性者个性之间也存在着差异,但这种差异远不如异性间个体差异大。

4、有利于妥善处理人际关系。

只有具备了在正常气氛中与异性交往的经验,才可以使青少年通过比较进行鉴别,逐步掌握友谊与爱情的区别,从而更稳妥地把握自己的情感。这样,也会促使他们将来更稳妥地认真择偶,并在交往中加深了解,逐步发展感情,恋爱、婚姻的成功率也会更高。

5、有利于活动中互相激励。

“异性效应”是一种普遍存在的心理现象,这种效应尤以青少年为甚。所谓“异性效应”,其表现是,有两性共同参加的活动,较之只有同性的参加的活动,参加者一般会感到更愉快,干得也更起劲、更出色。这是因为当有异性参加活动时,异性间心理接近的需要得到了满足,因而会使人获得程度不同的愉悦感,并激发起内在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二)如何恰当地与异性交往?

自然:言语、表情、行为、举止、情感要自然顺畅。

适度:刺猬的故事。

交往程度和方式要恰到好处,让人能接受。

青春期异性交往中我们要注意的问题:。

1、好感不等于初恋。

由于青少年在一起学习生活时间较长,社会活动日趋丰富多彩,青少年的朝气蓬勃,多才多艺,会使异性产生好感,这是一种追求美好的向上的、健康的心态。经过调查,发现几乎每个同学都有过这种心理活动,产生好感的对象可能是一个异性群体,没有明确的目标,应该明确告诉学生这不等于你在初恋,应该注意调整你的心态,把全部的精力投入到紧张的学生中去。

2、暗恋并不等于罪恶。

如果产生好感的目标逐渐专一就要发展为暗恋,经过调查发现,此时的学生最需要教师和家长的指点,他们非常茫然,有一种负疚感、罪恶感,暗暗的、苦苦的恋一个人,对方又不知道,如果不尽快的调整心态,就会造成心理扭曲。

未成年人德育教育调查报告(汇总17篇)篇九

班会设计:。

一、班会主题:中学生异性交往问题。

二、班会时间:10月17日晚。

三、活动地点:高二b9班教室。

四、主持人:邓轩、卢梅丽。

五、活动目的:1、使学生懂得高中阶段的中学生应该不应该和异性交往。认识不正常的异性交往的影响以及进行正常的异性交往的好处。

2、让学生明白应当如何与异性交往。

3、锻炼学生组织活动的筹划能力、展示学生的表演才艺。

4、倡导“我口说我心”的表达自我观点的学习研究氛围。

六、活动形式:小品表演、自由发言、讨论相结合的综合活动方式。:

七、活动程序:

1、主持人开场白:通过一则关于一名高二女生因被男朋友抛弃而跳楼自杀的报导引入思考。

2、小品表演:(1)、一对男女高中生晚修放学后在校园里的亲密接触。

(2)、一对男女高中生自习课在教室里的亲密接触。

(3)、一个女中学生的网恋故事。

3、自由发言、讨论过程:

以“中学生异性交往”为话题,结合上述校园的现象请学生们各抒己见,畅所欲言。

(以下是部分学生发言摘录:)。

何桢源:一个与异性交往很成功的人,往往情绪饱满,精力充沛,学习和工作的效率都很高。因此,与异性交往本身并不会对学生造成负面影响,相反可能还有积极作用。当然,在与异性交往时,可能会发生一些矛盾,遇到某些挫折,影响人的情绪,我们要注意调节。所以我支持正常的异性交往。

莫吉:许多人认为与异性交往会分散精力,影响学习。因此很多家长和教师反对学生与异性交往。他们往往举出不少事例来说明此观点的正确,诸如某某人因为“早恋”而没有考上大学之类。其实,如果仔细推敲,他们的论据并不能证明论点。许多因与异性交往而影响学习(主要是影响考试成绩)的人,真正的原因并不是分散了精力,而是承受不了巨大的精神压力,这种压力又往往来自教师成家长对于异性交往的过敏反应。所以家长和老师大可不必把学生的异性交往当成异类,应该理解我们学生需要和异性交往。

姚梅菊:刚才的小品所表现的现象其实都是说明了一些中学生的早恋问题,我们应该看到这些现象对我们是有影响的,我们应避免这些过分的亲热;我们是可以与异性交往,但是我们并不适宜谈恋爱,毕竟我们还是中学生,学业为重。

何沅怡:我觉得异性交朋友不是早恋,如果大家在背后议论,有可能就弄假成真了。一开始两个人觉得没有什么,都觉得这种感情挺纯洁的。你要跟他们聊,两人心里根本不是那么想的。可是人言可畏,大家那么一说,无形中就给人家造成了一种压力。我觉得跟男同学在一起聊天挺好的。因为他们说的话挺幽默,让人听了心情舒畅。异性朋友多数地友谊关系,真正发展到早恋的人数不多,这需要正确引导。

邓武:我听说有这样的一个事实,高二级一个班长,一天收到了一封同班一位女同学的信,女同学说喜欢他。看到这封信,这个班长不知道怎样做,上课吃饭都想着这事情,在班上也不敢看这位女同学,总是躲开她,以至于他天天都心神恍惚,学习严重下滑。

我作为我们班的班长,我觉得我们应该与异性正常交往,那怎样正常交往呢?我认为:

首先要端正态度,培养健康的交往意识,淡化对对方性别的意识。思无邪,交往对自然就会落落大方。

4、邀请心理辅导老师郑文将老师分析中学生和心理特点以及对中学生异性交往问题的看法。

中学生应该不应该与异性交往?我认为是应该的。

心理学研究表明,与异性有正常交往的人,比很少与异性交往的人智力更发达,思维更活跃,情感更丰富,心理更成熟。因为男女两性在兴趣爱好、性格、智力等方面的发展不完全相同,有其自身的特点。比如,女性的言语能力、阅读能力通常比男性发展早,而男性的空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通常比女性强。两性交往,有利于双方取长补短,全面发展。因此,男生与女生一起做功课,一起交往讨论问题,一起从事正常的活动,应该鼓励赞许。这有利于他们智慧上的交流、心理上的共融友好,谐调发展。

中学生应该如何正常交往?我建议。

第一、宜泛不宜专。

青少年中异性同学的广泛交往,对他们自身的学习、思想都有促进和帮助,也有利于情绪的振奋。而异性同学之间长期的专一交往,言谈由浅入深,由一般到特殊,这样会由本来正常的同学交往发展为“一日不见,如隔三秋”的相恋。广泛的异性交往则能避免他们双双陷入早恋的误区。

第二、宜短不宜长。

青少年中两个异性同学的交往时间不宜过长。有的同学从初中到高中一直形影不离,长此下去,从相聚到相恋就难以避免了。如果在与异性同学的交往中注意接触时间短些,范围广些,从而可以了解各种禀赋、气质的异性同学,这会使人有更多的受益。

第三、宜疏不宜密。

异性同学间的交往是正常现象,但一定不要一门心思地钻在里面。男女同学有性别之差,人的一些潜意识往往在与异性的交往中被发掘出来。过于频繁地与异性交往会唤起人的热情,激起人的冲动。所以男女同学的交往频率要低一些,这样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八、活动总结:

中国古代有个笑话,讲的是一个居住在深山寺庙从未见过异性的小和尚,一次终于看到一个年轻貌美的女子,便目不转睛。师父连忙告之“这是吃人的老虎,不可看”。但小和尚却嘀咕:“要是我有一只这样的老虎多好。”可见,男女双方的相互吸引是任何力量都不能阻挡的。相反,如果一个正处于青春期的孩子对异性毫无萌动之情,那么不是孩子发育迟缓就是心态有问题。

由于青少年性意识的觉醒,对异性产生好奇、关心、爱慕和愿意接近的心理与行为,都属于正常现象。所以我们应该与异性进行正常的交往,那些不与异性交往,害怕与异性交往的思想是错误的;我们应该“早练”,学会与异性朋友交往,避免以后进入社会无所适从。

但我们也应该明白:友情姓“友”,是朋友之间的友好交往;爱情姓“爱”,是自己和所爱者之间的心心相印,当你感到对方具有强烈的吸引力,产生愿意和对方在一起的热望时,就应该引起注意,千万别越出友谊的界限,跨入早恋的误区。作为中学生,我们应当以学业为重。

希望同学们能处理好与异性朋友之间的关系!祝你们今后的人生幸福美满!

未成年人德育教育调查报告(汇总17篇)篇十

男女同学之间交往的好处至少可以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智力方面。男、女生在智力类型是有差异的。男女生经常在一起互相学习、互相影响,就可以取长补短,差异互补,提高自己的智力活动水平和学习效率。

其次,情感方面,人际交往间的情感是丰富而微妙的,在异性交往中获得的情感交流和感受,往往是在同性朋友身上寻不到的。这是因为两性在情感特点是有差异,女生的情感比较细腻温和,富于同情心,情感中富有使人宁静的力量。这样,男生的苦恼、挫折感可以在女生平和的心绪与同情的目光中找到安慰;而男生情感外露、粗扩、热烈而有力,可以消除女生的愁苦与疑惑。

最后,个性方面。只在同性范围内交往,我们的心理发展往往会狭隘,远不如既与同性又与异性的多项交往更能丰富我们的个性,多项的人际交往,可以使差异较大的个性相互渗透,个性互补,使性格更为豁达开朗,情感体验更为丰富,意志也更为坚强。保加利亚的一位心理学家说过:男人真正的和量是带一点女性温柔色彩的刚毅。

我们都有过这种体验:有异性参加的活动,较之只有同性参加的活动,我们一般会感到更愉快,活动的积极性会更高,往往玩得更起劲,干得更出色。这就是心理学上的“异性效应”。当有异性参加活动时,异性间心理接近的需要就得到了满足,于是,彼此间就获得了不同程度的愉悦感,激发起内在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尽管健康的两性交往对我们的成长有诸多的好处,我们要把握好两性交往的尺度,防止“过”与“不及”.。

(二)如何与异性正常交往。

首先要端正态度,培养健康的交往意识,淡化对对方性别的意识。思无邪,交往对自然就会落落大方,其次,要广泛交往,避免个别接触,交往程度宜浅不宜深,广泛接触,利于我们认识、了解更多的异性,对异性有一个基本的总体把握,并学会辨别异性。有的人外表像个迷人的小帅哥,但交往中会发现他华而不实,有的人学习成绩顶呱呱,却恃才傲物、颐指气使。如果只进行有限的小范围个别交往,难免会“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对异性的了解不但有限,可能还失之偏颇。所以,利用每一次集体活动的机会,有意识地在更广阔的人际范围内进行交往,是我们十分需要的。再次,交旆关系要疏而不远,若即若离,把握两人交往的心理距离,排斥让彼此感到过于亲密和引起心绪波动的接触。如果我们在交往中发现对方的苗头不对,要调整自己的态度,使交往回复到波澜不惊、心静如水的状态。

未成年人德育教育调查报告(汇总17篇)篇十一

活动地点:10.3。

班会主题:如何对待青春期异性交往。

一、如果你被他(她)吸引,如何调适自己的情感。

1、请你选择你认为比较合适的方式。

a.我把这种感情放在心底里,也许我以后会改变主意的。b.我要去问个明白,不管后果怎么样。

e.我以小说的形式写下来,如果能发表,不仅提高我的写作能力,还能引起对方的注意,甚至赞赏。

f.我努力学习,成为一个优秀人物,将来会有人欣赏、喜欢我的。

二、如何应付来自同学的“爱情”

在这儿我将“爱情”加了引号。因为大多数同学的所谓爱情仅仅是友谊而已。对异性发给你的这个信号,你会如何应对呢?a.不理他(她)。b.告诉他(她),你并不喜欢她(他)。c.告诉父母,请他们帮助解决。d.告诉他(她),如果他真的喜欢,请他等到高中毕业后,考入大学再来考虑。因为爱要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e.如果以方带有恶意的攻击要寻找家长或老师的帮助。

1.智力互偿2.情感互慰3.个性互补4.活动互激。

四、异性相吸并非爱情。

有些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一方敬慕另一方的才能,也很喜欢每天都能见到他的身影。有些人认为这就是恋爱,实际上这是异性相吸,并非是爱情。少男少女的异性爱绝大多数以单相思的形式表现出现。青春期最初那种弥散性的爱有时也可能逐渐凝聚,而聚焦在某个特定的异性身上。然而,在大多数情况下,他们对这个钟情的异性只是在心中暗暗地思恋着,关注着。却从来没有采取过任何表达感情的行动。在这种情形下,有的借日记抒发自己的感情,倾泄自己的烦恼;有的则尝试写信来表达爱心,但也多半是写了又撒,或写了却一封也未寄出去过。

异性相吸并不是爱,好感也不等于爱情,两者之间存在着很大的距离。中学时期同学间的“爱情”,实际上绝大多数是友情,同学之间的真诚友谊是可贵的,应该保持,没有必要断交。不过在交谈时要保持一定距离,尽量不要单独相处。相处时,不要表现出过分的亲热感。这样,就不会引起同学间的误会。

有些少年人不满足于只在心中纺织美妙的春梦,而想在实际中去体验那奇妙的感情。这就产。

生了所谓中学生恋爱问题。

五、友谊与爱情。

爱情:高度专一,排他的,不许第三者插足友谊:并不固定在一个特定的对象上。

爱情:全部感情倾注在所爱的人身上,以婚姻为目标友谊:非固定的。

爱情:失去的话会不堪忍受。

友谊:它的消失将会较容易地从其它人身上得到补偿爱情:具有隐秘性。

友谊:异性社会性交往,是公开的行为。

1.控制自己的生理欲望。男女同学之间应当自然地、坦率地、友好地进行正常交往,满足对异性的需要,但在异性交往方面应多参加集体活动,避免一对一的过度接触。

2.作风不正派的人交朋友。不迷恋色情文学和影视录像,更不能受性挑逗性的作品影响。3.之间相处做到落落大方,对异性不谈挑逗性的话题。既要珍惜友谊,又要在发现择友不当时,勇于及时停止交往,既要重友情,又要珍惜少男少女的纯洁,培养自己高尚的道德情操。

4.拒绝。

1.距离分寸2.语言分寸3.目光分寸4.服饰分寸。

八、我们不赞成中学生恋爱的原因。

第一、中学生恋爱的感情是肤浅,与真正深厚的爱情并不是一回事。调查了个别班的恋爱的学生喜欢对方哪些地方,得到的回答几乎是“漂亮”“活泼”“待我好”等,没有人提到对方的性格,意志或人品。这种只从外表看人,只从外部吸引力出发而产生的所谓“爱情”,和真正的爱情相距甚远。

第二、中学生恋爱的感情和行为是不严肃的。早恋者对自己和对方缺少责任感,更反映了它的不严肃性。从恋爱者的心理健康来说,“恋爱”当然能当事的男女双方带来感情上的满足,他们会感受到难以抑制的激动和快乐,满足对异性爱的渴求。但是,必须看到,中学生恋爱所带给少年男女的欢乐不仅是短暂的,而且根本补偿不了由此带来的苦恼。

第三、中学生恋爱成功者实在少见,两个人随着各方面的不断成熟,由于理想、志趣、性格等方面的变化可以引起感情的变化;恋爱越早,离结婚之日越长,就夜长梦更多,缺乏稳定性。

第四、中学生恋爱破坏了校园里和睦的,纯洁的同学友谊,影响了校园集体的正常学习生活氛围,不利于整个集体健康发展,也不利于个人的发展。

我们正处于人生最美妙的青春期,请你努力学习吧,不要错过这美好的明天。

中学时代,是学习的黄金时光,是生理和心理走向成熟的一个时期,我们应该学会正常地与异性交往,彼此珍惜同学之间纯洁的友谊,让友谊之花永远开放在心中!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未成年人德育教育调查报告(汇总17篇)篇十二

一、指导思想。

德育是塑造学生心灵的工作,本学期,我们本着“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教育理念,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为目标,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从学校工作实际和学生的思想实际出发,以民族精神教育、理想信念教育为重点,切实加强珍惜生命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法制教育。加强班队建设,通过丰富多彩的班队活动,寻找综合实践和各学科的结合点,培养学生能力,积极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育人网络,创建“文明和谐校园”,提高我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整体提升我校思想道德水平。

二、主要工作。

(一)建立和完善德育工作管理机制,实现德育工作规范化、科学化。

1、探索和建立全员德育的工作机制,完善各项德育制度,规范教师的教育行为。

2、全面构建全员德育网络,创设并形成“人人是德育工作者,处处是德育工作阵地,事事是德育工作内容”的德育工作大环境,切实增强全体教师教书育人的意识和责任感。以政教处为中心,成立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规划、组织实施全校的德育工作,形成“管理育人、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的全员德育工作体系。学校领导、教师都是德育工作者,各司其职,通力合作。重点抓首席、第二辅导员、任课教师德育工作职责的明确和落实,形成学校德育工作齐抓共管的新局面。

3、组织学习德育相关文件和学校德育各项制度职责,引导全体教师进一步更新育人观念,积极参与到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中,切实增强教书育人的意识和责任。

(二)重视德育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教师师德修养和育人水平。

1、不断提高广大教师的师德修养和理论水平。

深入学习教育部新近出台的《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中小学教师工作职责及要求,进一步提高教师思想道德素质,加强对教师师德师风教育。做到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诲人不倦,有教无类,形成“敬业、爱生、善导、创新”的教风,师生之间保持一种人格上的平等,相互学习、相互尊重。以“热爱学生、关心学生、尊重学生、宽容学生、善待学生”为核心内容,开展“爱岗敬业,树立良好师表形象”活动。努力建设一支能够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学习型、创新型德育队伍。

2、为推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

学校借助每月一次辅导员论坛这一平台,加强德育岗位培训和辅导员培训,以提高德育队伍的政治思想素质和业务能力,转变观念,开拓视野,努力提高管理班级的科学水平。

(1)思想引领。以专题讲座的形式,学习有关小学德育、班主任工作理论。领会班主任工作的职责、角色定位和面临的挑战等。

(2)技能指导、分析个案、研讨交流。组织班主任进行辅导员日常工作的.培训,并对一些突发事件、有典型性、有价值的问题研究、讨论或抛出一个案例,开展“头脑风暴”,当场“剖析”,以提高班主任应变能力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3)鼓励班主任进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撰写德育案例、论文,积极参加各级评比。

3、充分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强化德育的学科渗透。

进一步加强学科教学渗透德育的研究,充分]挖掘教学内容的德育因素,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受到思想道德的熏陶。学科教师主动承担德育教学。在制订各学科计划时,注重渗透思想品德教育,注重课堂、课后对学生行为品质的指导训练,随机渗透,充分做到知识与情感并行,强化德育功能。

4、推进德育阵地建设,提高德育渗透能力。

少先队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要实施阵地,本学期狠抓了少先队的各项工作,实行中队值周活动,促进班级自我管理。

本学期自3月下旬,取消了原来的大队值日,开始实行中队值周活动。从三年级中队开始,由该班中队辅导员老师带领班级3名中队委员对全校各个班级一周内所有的情况进行巡查,包括晨扫情况、教室卫生情况、教师桌凳摆放情况、课间学生不文明行为、电器使用情况、课间操眼保健操情况、午餐秩序等。每天、每个课间都进行巡视,并在第二天的课间操时间全校公布反馈前天情况和填写一日公示栏。为了更好的协助寝室管理员管理住读学生,每个中队值日里有一名住读学生,主要负责在放学后对所有住读学生的就餐、就寝、活动等进行巡查记载。对于这项活动的开展,刚开始,部分老师和学生有些不理解、不适应。但随着中队值周活动的逐渐深入开展,各个班级对这项活动逐渐了解、逐渐重视。班风班级也在逐渐转变。校园里乱丢乱扔的现象少了,追逐打闹的情形少了,课间活动逐渐回归了自然和正常。所有的这一切,都依赖于参加中队值周的辅导员老师高度的责任心和严谨的工作态度。大队辅导员在各个月末对本月情况进行汇总,同时调节相关中队值周事宜。

(三)美化环境,陶冶情操,推进和谐校园建设。

校园环境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窗口,同时又是学校日常德育的载体。优美的环境氛围,高雅的校园文化,给人以奋发向上的力量。要努力净化、美化校园环境,引导校园文化气氛向健康、高雅方向发展。

1、学校在认真分析校园环境与学生品德形成的关系后,对环境建设进行了总体规划布置。按照优美、温馨、有教育性的原则,将学校环境分为有形环境与无形环境加以建设。将学校公共场所的每一面墙壁、每一块空地都利用起来,分别设置了“主题理念区”、“文字阅读区”、“书画欣赏区”、“行为规范教育区”和“绿化美化区”。在主题理念区,展示了校歌、校训、管理结构图;在文字阅读区,设置橱窗,定期张贴校刊《太阳花》和《中国少年先锋报》;在书画欣赏区,安装了6块展牌,轮流展示学校12个班级的书画作品;在行为规范教育区,设立了行为规范教育栏和安全行为教育栏长年展示。

2、在美化校园环境的同时,更重视校园环境的净化,时时保持整洁,并有良好的秩序环境:地面无纸屑杂物和痰迹,墙面无球印脚印,无乱涂乱刻乱贴;自行车和其他类型车辆及物品停放、堆放规范整齐,做到以优美的校园环境熏陶每一个师生的心灵。

3、搞好班级文化环境建设,本学期学校给每个班级拨发50元经费,用于各班创建“温馨教室”。并组织评价小组进行评选,全校14个班级,产生了3个一等奖班级,六个二等奖班级,5个三等奖班级,并给予相应的奖励。通过这项活动,使每间教室张贴物既有统一标准,又充分张扬个性,形成有个性、有特色的班级文化育人环境;办好每月一期的班级黑板报、学习园地、橱窗;在班级环境建设中体现学生全员参与的主体意识。

(四)密切学校与社会、家庭的联系。

1、建立学校、家长、家庭三结合的联系网络。班主任发挥家长的积极性,及时与家长沟通,利用“校信通”这个平台,协同教育,形成学校、家庭、社会共同抓好德育工作的合力,有效提高德育教育效果。办好家长学校,提高家教水平。通过家长会、家教培训会、告家长书、家长开放日等形式对家庭教育的内容、方式、方法进行指导,及时向家长通报学校各方面的情况,宣传当前教育新理念,新方法,积极详细解释我校的新措施,新做法。

2、继续聘请校外法制教育辅导员,定期举办法制专题讲座和安全知识讲座,提高学生辨别是非能力和安全意识,掌握防范突发事故的技能和技巧。把道德教育与法纪教育结合起来,切实增强学生的法纪观念,使学生懂得遵纪守法的道理。开展“珍爱生命”系列活动,通过图片展览、观看碟片、专题广播等渠道对师生进行宣讲和教育。

未成年人德育教育调查报告(汇总17篇)篇十三

调查时间:2019年3月1日——2019年3月9日调查方式:提审、搜集相关资料调查人:

调查地点:xxxx公安局刑警队。

调查情况:xxx公安局刑警队2018年9月至2019年3月共计查获涉毒案件7起共12人,其中未成年吸毒4起共5人。调查内容:未成年人吸毒的原因,预防方法以及戒毒方法调查目的:通过提审和走访,抓住未成年人吸毒的心理,如何控制及解决未成年人吸毒犯罪。

毒品犯罪重大案件的主要特点表现为出现越来越多隐秘化的犯罪手段,多元化的犯罪类型,多重化的毒品种类,多样化的犯罪形式等。涉毒犯罪人员多为文化程度较低的中青年男性,外来人口比例较多,青少年和老年人比重呈上升趋势。只有组织全社会力量全方位进行查处和整治,才能够最大程度地遏制毒品犯罪重大案件的发生,减少犯罪人员数量,进一步改善人民的生活,促进国家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

一、青少年涉毒的原因。

好奇的心态:好奇心是个体在遇到新奇的事物后,引起注意、产生操弄意念等一系列内在心理变化。它与个体的生理需要无关,是由外界事物的刺激引起的。其强弱程度与外界刺激的新颖性和复杂性密切相关:刺激愈新奇或愈复杂,个体对之愈好奇。青少年的好奇心要比中、老年人强烈得多。而且他们会不顾一切去满足自己的好奇心理。吸毒对于任何人而言,都充满了未知的诱惑,对于青少年就更是如此。尽管初次吸毒的原因是极其复杂的,然而我们却发现出于好奇心的驱使所占比重居然超过了三分之二.。好奇是促使青少年的一个首要原因。对吸毒行为产生好奇心理的外界刺激因素最主要的有两个:一个是毒品本身具有的神秘色彩。由于毒品是国家统一特管物资,政府明令严禁其进入商品市场。贩毒分子的毒品买卖活动都是在地下秘密进行的,毒品的神秘特性常常会激起一些青少年的想象和疑问。家庭方面:一是家长疏于管教。吸毒人员李某的父母每天给李某50元钱,要求他不偷不抢就行了。李某读书至初三上半学期,书念不下去,又到初中二年级继续念。平时经常旷课,班主任老师多次联系李某的父母,却很少得到回音。后李某辍学,到社会上游荡,与不三不四的人交往,夜不归宿,沾染上毒品。二是家长行为失范。有的家庭父母自身便无固定职业,有的家长品行不良,长期在社会上厮混,甚至有的家长自己吸毒,给未成年子女带来不好的影响。三是家庭突遭变故。一些未成年人由于父母离异、家庭缺乏温暖等原因引发精神苦闷、情绪低落,试图通过吸毒麻醉自己,逃避现实。自身方面:未成年人特定的心理特征使其易受毒品侵害。一是强烈的好奇心理。不少吸毒未成年人是抱着“抽着玩玩”、“尝尝新鲜”、“吸一口不要紧”的心态,在毒品面前放任自己的好奇心,从而走上吸毒的道路。二是盲目认同心理。部分未成年人不慎交了“毒友”后,为了不让人留下“不合群”的印象,不计后果,参与吸毒。三是追求刺激和享乐的心理。一些未成年人把吸毒看成是时尚、前卫的行为,盲目追求刺激和快感而吸毒。四是缺乏对毒品的基本认知,偏听偏信诸如吸毒可以减肥,吸毒可以治胃病,吸毒可以解除疲劳,可以提神等谎言,尝试吸毒。五是无知的侥幸心理。绝大部分吸毒的未成年人认为偶尔在娱乐中“玩一下”,不会成瘾,没什么危害,结果“一发不可收”。

其他方面:一是中小学校的毒品预防教育打下的烙印不深。通过对一些未成年吸毒人员的个案分析感到,多数未成年人首次吸食毒品的时机都发生在跨出校门不久,甚至有的在校学生也会误入歧途,参与吸毒。二是一些社会场所见利忘义。染毒的未成年人经常外出夜不归宿,有的宾馆不顾自己的社会责任,照样给未成年人单独开房住宿,并没有按照法律规定,及时通知未成年人的父母、学校或公安机关,这客观上给未成年人染毒提供了空间条件。2012年3月3日夜,吸毒人员黄某某伙同他人在某宾馆吸食冰毒被查获。事后查明,当时黄某某没有身份证,年仅17岁,该宾馆照样给黄某某开了房间。三是一些媒体平台导向作用不好。例如,在前一段时间演艺明星吸毒屡见曝光时,虽然正面宣传占据了主导和主流,但也有一些不负责任的媒体平台,仍在宣扬一些似是而非的“吸毒单纯个人行为论”、“明星吸毒特权论”、“吸毒等同吸烟论”,博人眼球,混淆视听,对未成年人极易形成误导。二、如何预防青少年吸毒、涉毒以及戒毒的方法〈一〉青少年吸毒的预防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认真贯彻《禁毒法》和加强毒品预防教育的规定,一是发挥学校教育的主阵地作用。配强毒品预防教育骨干教师,落实毒品预防教育课时和内容,在学生中大力加强毒品预防教育,要让学生牢固树立“吸毒是违法行为”、“毒品千万不能碰”等观念,让学生自觉远离毒品和吸毒人群,巩固“学生不吸毒、校园无毒品”的成果。二是发挥部门协作的聚合功能。禁毒、综治、共青团、妇联、邮政等部门组织,要依托青少年法律学校、青少年维权服务站、青少年维权服务岗等阵地,结合“无毒社区”、“无毒家庭”创建工作,深入开展“社区青少年远离毒品行动”、“不让毒品进我家”、“毒品知识进万家”等活动,加强毒品预防教育,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保驾护航。三是发挥媒体平台的导向作用。大众传媒要承担开展公益性禁毒宣传的社会责任,普及毒品预防知识。各有关部门要利用网络新技术、新手段,通过博客、微博、微信、qq、社交网站等未成年人乐于接受的方式,开展形式多样的网上禁毒宣传。

〈二〉学校的预防吸毒方法。

加强毒品预防教育,增强全民的禁毒意识是禁毒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公安机关要联合工青妇、宣传、教育等部门通过各种渠道,采取各种形式,大张旗鼓地开展禁毒宣传和禁毒预防教育,使广大人民群众充分认识到毒品的危害,自觉地与毒品犯罪作斗争,在整个社会形成一种吸毒可耻的良好氛围。其中要把学校作为教育青少年反毒、防毒的主要阵地,把法制教育和禁毒教育纳入学校日常教学中,通过灵活多样的教育形式,增强青少年的法制意识,使其认识到毒品对人、对社会的危害,从而构筑起心理防线,自觉地远离毒品。

〈五〉戒毒的方法。

替代疗法,替代疗法又有替代递减法之称。目前替代疗法已采用依赖性潜力低、作用时间长的阿片类药物来替代海洛因等成瘾性大的毒品,并逐日减少戒断药的用量直至脱毒。

亚冬眠脱毒疗法,采用大剂量盐酸氯丙嗪为主的脱毒疗法被称为亚冬眠疗法,简写为sht。将氯丙嗪与异丙嗪联合给病人应用后,可使几天内一直昏睡,处在亚冬眠状态,是戒断症状在睡眠中度过。非药物戒断法:是指用针灸、理疗仪,心里辅导等,减轻吸毒者戒断症状反应的一种戒毒方法。其特点是通过辅助手段和"心理暗示"的方法减轻吸毒者戒断症状痛苦达到脱毒目的。

未成年人德育教育调查报告(汇总17篇)篇十四

在人际交往中,处于青春期的学生,最大的烦恼莫过于与异性之间的.交往问题了,他们很渴望与异性进行交往,但是又有点担心又或者不懂得如何进行交往。因此我设计了这节《异性交往》的心理课,比较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是个值得关注的问题。这节课讲了两个知识点,一个是男女同学之间需要互相尊重、掌握分寸的正常、健康的交往。第二个是让学生明白青春期男女生之间容易产生好感和爱慕是正常的,学生需要正确对待男女生之间的情感,把握好交往的尺度,要注意同异性交往时要学会保护自己。

在教学过程中,考虑到这个问题比较敏感,我主要是为他们创设一种交流的氛围,让他们在案例中,有所体会,有所感悟,以帮助他们解决心里的症结,促进他们的健康发展。

总之,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一定要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把握他们心理的需要,让他们说出自己最想说的话,帮助他们解决他们最关注的问题,这对教师来说,具有极大的挑战。

未成年人德育教育调查报告(汇总17篇)篇十五

未成年人犯罪作为全球性的问题一直广受关注。未成年人由于其身心发展的特殊性和不成熟性,极易受外界不良因素干扰而违反社会规范,甚至走上犯罪道路。另一方面,未成年人的人生观、世界观尚未完全定型,可塑性强,如果不考虑未成年人的人格因素,机械地依据犯罪事实施以刑罚,很可能不利于未成年人的教育和矫正。因此,司法机关在办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时,应尽可能地审查未成年人的个体差异、人格特点,因人施教,按照刑罚个别化原则选择针对性的处遇措施,从而实现刑罚个别预防功能。

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社会调查制度[1],是指在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诉讼过程中,由专职机构或者专职人员对未成年被告人的成长经历、性格特点、家庭环境、学习情况、心智状况以及案发后表现等情况进行全面、细致的调查,并出具书面的调查报告,为司法机关公正合理地惩罚、教育、挽救未成年被告人提供参考依据。社会调查制度因其有利于刑事审判中量刑的科学化、准确化和合理化,已在未成年人刑事审判中被赋予特殊关注。但在司法实践中,未成年人社会调查制度运行困难重重,本文基于此尝试分析镇海法院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社会调查制度的发展情况、主要特点以及存在的现实困境,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完善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社会调查制度的建议。

镇海法院刑事审判庭早在1991年就在刑事审判庭中成立了专门审理涉及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的少年刑事案件合议庭(以下简称少年合议庭),由专人负责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为进一步维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20xx年3月,镇海法院设立了未成年人案件综合审判庭。20多年来,少年庭在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过程中,不断地探索和逐步推进社会调查制度,具体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页脚..页眉.1、初创阶段。1991年,少年合议庭成立以后,在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中尝试开展社会调查工作。这一阶段,无论是在调查报告的主体、方式、形式、内容等方面,都处于较为初级的探索阶段。当时的社会调查以法院为主导,采取两种方法:对于本地户籍未成年人,少年庭法官对法定代理人进行走访,以谈话的形式制作调查笔录;对于异地户籍未成年人,由法院向未成年人家庭寄送调查表,要求其法定代理人认真填写后寄回,以调查表作为社会调查的载体。上述社会调查的材料主要反映未成年人的家庭情况、成长经历、性格特点等,为更好地帮教未成年人提供了良好的素材,但同时因为被调查对象限于未成年罪犯的法定代理人,所以社会调查基本都反映出未成年罪犯平时表现良好的一面,不能全面客观反映其真实情况,对未成年被告人的量刑影响不大。

2、深入阶段。20xx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若干规定》第21条,规定:开庭审理前,控辩双方可以分别就未成年被告人的性格特点、家庭情况、社会交往、成长经历以及实施被指控的犯罪前后的表现等情况进行调查,并制作书面材料提交合议庭。必要时,人民法院也可以委托有关社会团体组织就上述情况进行调查或者自行进行调查。这一规定,为人民法院办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实施社会调查制度提供了最直接的法律依据。镇海法院在以往审判实践的基础上,制定了更为详细的社会调查制度,社会调查由原来单纯依靠法院转为以法院为主,公安机关、检察机关共同参与,亲自到未成年人所在家庭、社区、学校、单位进行走访,调查报告较为真实地反映未成年人在实施犯罪前的平时表现、性格特点、成长环境等。同时,镇海法院与镇海看守所建立了良好的工作机制,对被羁押的未成年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发放心理测评的综合测试题,对未成年人犯罪后的表现及心理状态进行测评,以全面了解未成年人犯罪前后的表现。

3、规范阶段。20xx年,宁波市中级人民法院、宁波市人民检察院、宁波市公安局、宁波市司法局联合发文《关于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若干问题的指导意见》,明确规定了未成页脚..页眉.年人刑事案件应当开展社会调查,调查主体为未成年被告人户籍所在地或者暂住地司法行政机关社区矫正机构,公安机关、检察机关在办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时,应当提供或审查社会调查报告,人民法院应当将社会调查报告作为量刑依据进行质证。这一规范性文件,明确了社会调查的主体、内容、作用等,操作性强,为司法实践起到很好地指导作用。

20xx年至20xx年第一季度(图表一),镇海法院受理的未成年人刑事案件中,共对53件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发出调查函86份,并对其中12份的社会调查报告进行当庭质证,对符合非监刑条件的未成年被告人尽量适用缓刑或单处罚金。这对于提高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审判质量,加强司法机关之间及其与司法行政机关之间的配合,更加有效地加强对未成年人罪犯的矫正帮教,建立对犯罪未成年人评估体系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也取得的良好的社会效果。

1、社会调查主体多元化。由于法律法规对社会调查缺乏明确细化规定,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社会调查程序的启动主体与直接调查主体呈现出多方参与的趋势。长期以来,公安机关、检察机关、法院均可以作为社会调查主体,社会调查主体呈现多元化的特点。20xx年以来,镇海区未成年人刑事案件主要由未成年人户籍所在地或者暂住地司法行政机关社区矫正机构直接参与调查。而启动社会调查程序的主体,仍呈现多元化特点:一是由公安机关启动。公安机关在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立案后,通过司法系统内部联网信息平台或者书面委托方式,委托相关机关开展调查。二是由检察机关启动。检察机关在办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时,应认真审查公安机关是否随案移送社会调查报告等材料,如公安机关未移送社会调查报告,检察机关也可以委托相关机关开展调查。三是由人民法院启动。人民法院在审理案件时,也可启动社会调查程序,对可能适用非监禁刑但尚未提供社会调查报告的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开展调查。以镇海法院已经进行过社会调查的53件未成年人刑事案件为例(图表二),横向比页脚..页眉.较三家单位,其中由公安机关启动社会调查的案件为37件,占69%;由人民法院启动社会调查的案件为13件,占25%;由检察机关启动调查调查的案件为3件,仅占6%。

2、跨区域调查案件数量多(图表三)。在86名被调查对象中,其中宁波大市籍贯的未成年人为4名,宁波市外但浙江省内籍贯的未成年人为5名,浙江省外籍贯的未成年人为75名。由于外省未成年人犯罪较多,大部分案件都需要跨区域进行调查,工作量较大。

3、司法指导性强。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审前社会调查报告是极具司法指导性的综合性材料。首先,调查报告所反映的内容是对未成年犯罪量刑的酌定情节之一,是影响法院对未成年被告人量刑的重要依据,特别是拟判处非监禁刑和免刑的被告人。其次,调查报告为法庭教育提供了有价值的材料。法庭教育是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必经程序,对于未成年罪犯能否认罪服法,自觉改造有着积极影响。由于每个未成年罪犯的个体情况存在不同,接受法庭教育的自觉性和感悟点均不相同。因此,调查报告为法官结合案情和未成年人的具体情况把握庭审感化点提供了有利依据。第三,调查报告为跟踪帮教提供了有效的参考资料。一方面,对未成人罪犯所在学校、家庭、单位进行社会调查,为确立该未成年人罪犯有无帮教条件和制定帮教措施打下了基础;另一方面,也对未成年罪犯在执行刑罚过程中帮助其正确认识犯罪行为、认真悔罪改造极为有利。

4、调查报告回函效果较差(图表四)。由公安机关以邮寄送达的方式委托相关司法行政机关社区矫正机构直接参与调查,是当前通用的做法,但由于种种原因,调查回函效果并不理想。据统计,超过70%的调查函在寄出后得不到任何回复,法院在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时,只有一份无法进行社会调查的情况说明;14%的调查函回复不详,调查内容填写过于简单、敷衍了事;9%的调查函逾期回复;只有6%的调查函及时地得到较为客观、全面回复,该部分主要为本地户籍或浙江省内户籍的未成年被告人。

5、案件审理天数增加(图表五)。根据《浙江省社区矫正审前社会调查实施办法(试行)》页脚..页眉.规定,进行社会调查的时限为7个工作日,最长可延长至15个工作日,加上邮寄委托调查函、司法部门回寄调查函等程序,导致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审理天数普遍增加。20xx年,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全面推行社会调查制度后,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案件平均审理天数为16.6天,同比增加9.2%。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的案件平均审理天数为28.5天,同比增加6.3%。

图表五:平均审理天数对比图。

20xx年平均审理天数(单位:天)。

20xx年平均审理天数(单位:天)。

同比增加(%)。

简易程序。

13.2。

15.6。

18.2。

普通程序。

17.8。

19.5。

10.7。

1、社会调查主体不统一。

由于我国现有的法律法规对社会调查的主体没有进行明确的规定,20xx年《刑事诉讼法修正案》也仅仅规定社会调查的启动机关是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但没有明文规定社会调查的主体。在司法实践中,没有专门的社会调查主体,司法机关可以委托其他机构社会调查,也可以直接依职权进行社会调查。自20xx年以来,根据宁波市规范性文件《关页脚..页眉.于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若干问题的指导意见》,镇海法院受理的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对每一个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均委托户籍地或居住地司法行政机关社区矫正机构进行社会调查,这在一定程度上统一了社会调查主体,但由于异地籍未成年被告人占绝大多数,社会调查委托函回复率极低,异地籍未成年被告人户籍地的司法行政机关社区矫正机构很难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社会调查主体。

目前,我国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多数被羁押,只有少数被取保候审。因而,应尽早启动社会调查,根据社会调查的情况,确定是否对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变更强制措施,减少对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的羁押时间,避免刑罚不确定所带来的伤害。但长期以来,社会调查启动的时间过晚,多数是在较晚的审判阶段进行的。20xx年以来,宁波市规范性文件《关于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若干问题的指导意见》明确规定,公安机关应当立案后,应及时委托社会调查。但实际上,公安机关往往只是以书面委托形式发函,没有全面落实社会调查报告,对于是否回函、回函具体内容不予关注。甚至,法院受理的有些宁波本地户籍的未成年被告人在公安机关发函后,司法行政机关未予回复,直到审判阶段,法院仍需依职权启动社会调查。在审判阶段启动社会调查,不仅因为刑事案件审理期限较短,要在几日内提交社会调查报告,时间过于仓促,而且在审判阶段进行社会调查可能会增加羁押时间,从而与该社会调查制度设计的保护未成年人利益的初衷相违背。

作为沿海经济发达城市,镇海流动人口多,在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中,异地籍未成年罪犯更是占了绝大多数。大多数未成年被告人户籍地与居住地长期分离,司法机关的社会调查委托函一般发至被告人户籍地司法行政机关社区矫正机构。但由于被告人长期在外地居住,户籍地社区矫正机构很难从村委会或街坊邻居、工作单位或学校了解到他们的真实情况及现实页脚..页眉.表现。因此,司法实践中,社会调查报告的质量不高,内容流于形式,社会调查报告内容过于简单、敷衍了事,缺乏深入的剖析和挖掘。尤其是以表格为载体的社会调查报告,多数指标简单且带有随意性,再加上表格填写者大多与未成年被告人有一定的利害关系,填写内容的客观性也难以保证。

由于我国目前基本上没有未成年人社会调查报告的适用规则,现有的法律、司法解释仅仅粗略地规定了社会调查报告的大致内容、使用必要性和参考作用,理论界、实务界对于社会调查报告的性质问题一直存在争议。有观点认为,未成年人社会调查报告反映未成年被告人性格特点、成长经历、家庭情况及案发前后的表现等情况,可以认为是品格证据[2]。有观点认为,未成年人社会调查报告有相关性、专业性、科学性和应用性,属于专家证据。[3]也有的观点认为,社会调查报告不属于刑事诉讼所列的证据种类中的证据,只能在量刑中起到参考作用。

早在20xx年,最高人民法院印发的《关于未成年人刑事案件适用普通程序的刑事判决书样式》中,已经明确要求将未成年人社会调查情况写入判决书中。20xx年,最高人民法院新印发的《关于一审未成年人刑事案件适用普通程序的刑事判决书样式和一审未成年人刑事公诉案件适用简易程序的刑事判决书样式》再次强调,判决书中应专门论述未成年人社会调查报告内容以及控辩双方提出的意见。但由于现有的社会调查报告质量不高,控辩双方也没有实质性的质证意见,判决书中关于社会调查报告的表述也往往出现格式化表述,缺乏针对性的分析和论述。

20xx年《刑事诉讼法修正案》,专门规定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诉讼程序,其中第268条页脚..页眉.规定: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办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根据情况可以对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成长经历、犯罪原因、监护教育等情况进行调查。社会调查制度写入规范刑事诉讼活动的基本法律,成为未成年人刑事诉讼的重要组成部分,意义重大,也进一步明确了社会调查制度存在的法律基础,但该条文的规定,与以往的司法解释、部门规章一样,都是纲领性、原则性、非强制性的规定,缺乏可操作性,有待于司法解释将未成年人社会调查明确作为一项专门制度进行系统化的规定,以满足当前司法实践的需要。

1、设立专门的社会调查机构。

世界大多数国家或地区的未成年人社会调查一般都由专门机构负责。如在日本,设有家庭裁判所,由调查官负责对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进行庭前审查。在德国,设有专门的法律援助机构,由经过专业培训的工作人员对未成年人进行社会调查。[4]我国应成立专门的社会调查机构,聘用符合社会调查工作需要的人员专门从事社会调查报告,并不断完善对社会调查人员的培训工作。具体而言,可以把此项工作划归司法行政部门管理,在司法行政机关设立未成年人社会调查机构。同时,加强异地委托调查。建立全国性的未成年人社会调查协作网络,建立委托调查合作机制,从而提升社会调查报告的有益价值。

2、社会调查程序应在侦查阶段启动。

刑事诉讼中第一个环节是侦查阶段,在侦查阶段进行社会调查,有利于整个刑事诉讼的快速进行。早在1995年,公安部《公安机关办理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案件的规定》第10条规定:对违法犯罪未成年人的讯问应当采取不同于成年人的方式。讯问前,除掌握案件情况和证据材料外,还应当了解其生活、学习环境、成长经历、性格特点、心理状态及社会交往等情况,有针对性地制作讯问提纲。社会调查报告的内容广泛,需要大量的工作时间才能完成,在侦查阶段开始社会调查工作,可以减少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被羁押的时间和等待判决的时间,符合对未成年嫌疑人快诉快速的原则要求。因此,侦查阶段开始社会调查程序,可将对未页脚..页眉.成年嫌疑人的教育贯穿于整个刑事诉讼当中。

社会调查报告能否作为证据使用,作为何种证据使用,在司法实践中认识不一。我们认为,社会调查报告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未成年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品格及可信度,是司法机关对未成年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量刑的主要依据,可以作为量刑的证据使用,但是应认真审查其客观性、合法性和关联性。因此,在法庭调查中,应当对社会调查报告进行当庭质证,建议由社会调查人员宣读社会调查报告,由控辩双方对社会调查报告的内容发表质证意见。法庭辩论中,控辩双方可以对社会调查报告的内容及对量刑的影响展开辩论。

4、规范社会调查的方式、程序及裁判文书中的相关表述。

社会调查主要的对象为未成年犯罪嫌疑人及被告人、其法定代理人、监护人、所在单位或村委会等。由于社会调查内容多,涉及面广,为保障未成年被告人权益,可采取以下方式:(1)二人调查制度。必须指派二人以上专门人员或指派专门机构开展调查,以确保调查过程的公正;(2)实地考察制度。调查员一般应实地深入到未成年被告人的家庭、社区、学校等地,通过走访父母亲友,邻居好友、老师同学等方式展开考察,还可以采取电话、书信、网络、委托等方式,多种方法配合使用;(3)调查报告制度。对调查过程及结果应当场制作调查笔录,按时完成调查报告。此外,应加强未成年人刑事裁判文书的检查,切实改进未成年人刑事裁判文书中对社会调查报告内容表述格式化或表述不足的现状,转变观念、更新意识,在尊重未成年被告人及其家庭隐私的前提下,简明扼要地将未成年人的性格特点、成长经历、家庭情况、社会交往及案发前后的表现等情况表述在裁判文书中,并结合调查报告的内容深入浅出地剖析未成年被告人走上犯罪道路的主客观原因。

页脚.

未成年人德育教育调查报告(汇总17篇)篇十六

学生之间正常交往是值得赞同的一件事情,但是,异性之间要如何才能正常的交往,这需要他们自己善于把握这种人际交往分寸。

误解一:学生的主要任务是读书,与异性交往是长大以后的事。

这种说法听起来颇有道理,实际上却自相矛盾。学生的主要任务是成长,而不是读书。学会与人交往,是个人成长不可缺少的内容,也是学生学习的任务之一,是一门意义重大的功课。这门课虽不在升学考试的科目之列,却会考人一辈子。

同时,学会与异性交往也是“青春期”最重要的社会目标之一。一个正常人从初中开始就需要建立异性友谊。因此与异性交往并不是“长大以后的事”。相反,如果等到离开学校走上社会以后才开始学习与异性交往,很可能就会因为缺乏锻炼而成为这方面的“困难户”。

误解二:中学生还不成熟,不懂事,不具备与异性交往的条件。

这实际上是在将异性交往神秘化,把异性交往划为禁区。青少年确实还不成熟,但是,人的心理成熟不可能靠坐等得到,与异性交往的技能也只能在实践中去摸索,去提高。

事实上,一个没有学会与异性交往,没有达成异质社交性的人很难说是一个成熟的人。在一定的程度上,学习与异性交往是青少年走向成熟的一条重要途径。

误解三:与异性交往分散精力,影响学习。

这种说法是很多家长和教师竭力反对学生与异性交往的主要理由之一。

其实,真正的原因并不是分散精力,而是承受不了巨大的精神压力,这种压力又往往来自教师或家长对于异性交往的过敏反应。

实际上,一个与异性交往很成功的人,往往情绪饱满,精力充沛,学习和工作的效率都很高。因此,与异性交往本身并不会对学生造成负面影响,相反还可能起到积极作用。

误解四:与异性交往很容易发生早恋,使中学生犯错误。

异性交往的动机多种多样,在很多时候并不是为了谈恋爱。虽然青少年还不成熟,容易冲动,但是他们都有正常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自制能力,在恋爱问题上一般会相当慎重。

如果说一些中学生真是早恋了,“早恋”也是一个心理现象,而不是道德品质问题。对“早恋”的学生,老师和家长不应该孤立、打击,而应该给予更多的关心和引导。

误解五:与异性交往是少数“坏学生”的行为,“好学生”不应该仿效。

与异性交往是青少年心理发展的正常需要,所有发育正常的中学生都会自然地产生这方面的需求。但是由于中学生被灌输了对异性交往的很多偏见,他们很可能自觉或不自觉地压抑自己的需求,一些学生则采用“地下活动”方式与异性交往,不敢让老师和家长发现。这样的境况对学生正当的异性交往是非常不利的。如果一个学校里,真是只有少数学生对异性交往感兴趣,我们就不得不怀疑这个学校出了什么问题。

误解六:如此交往下去,担心他们过早地发生“那种”关系。

体内骤然剧增的雄性激素(男)或雌性激素(女),使他们无法抹掉对异性怀有的特殊敏感和关注。

然而,并不是所有的青少年都知道这样的冲动是自然的、正常的。许多人会怀疑自己的感受,甚至怀疑自己是否是个“好人”,但是,他们又实在不能克制自己的冲动。

实际上,过早或随便发生性关系多是那些被严格限制与异性交往,或家庭缺乏温暖的关怀的中学生;而那些生活在比较民主的家庭中的青少年,可以和父母公开讨论与异性交往或性的话题,则通常会在性行为上采取较为谨慎的态度。

正是由于诸如此类的偏见和误解,很多家长和老师不能正视“青春期”的异性交往,往往忽略了青少年在青春期思维上的独立性和生活上的依赖性复杂交织的矛盾心理,而一味地采取压抑、堵塞的办法来被动应付。恰恰这个时期,青少年的心理又极不稳定,容易产生成长恐慌。

一些在异性交往上遇到问题的青少年一旦得不到及时的正面引导,且遭受来自各方面的误解和责备,在巨大的精神压力下他们甚至可能做出缺乏理智的不计后果的“果敢”行为,“青春期”的异性关系也因此成为一个危险问题。

要化解危机,解决问题,当务之急是,家长和老师要及时转变自己固有的观念,积极主动地和孩子沟通交流并多从正面引导,学会尊重他们,尊重他们的权利、个性和差异,从而帮助他们健康、安全、顺利地度过危险期,走好青春关键的这一步。

未成年人德育教育调查报告(汇总17篇)篇十七

带着这个课题,我利用暑假走访了xx社区、xx社区、xx社区、xx社区、xx社区、xx社区、xx社区等8个社区。就未成年人教育问题与街道办事处、各社区的干部和工作人员进行了深入交谈,并仔细查阅了他们的活动记录,收获很大,也发现了很多问题。

二、问题。

1.社区建设尚以满足人口居住条件为主,缺乏系统性、整体性、缺乏文化教育功能。社区缺乏自治主体机制,缺乏凝聚力。居民对原工作单位仍存在很大的依赖性,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较弱,绝大多数中青年很少参与社区事务。社区各类社团也以离退休的老年居民为主。

2.社区资源开发利用不足,资源闲置和供不应求的矛盾突出。一方面社区内机关、企业、大专院校、中小学校和科研部门等人才济济,但这些人才优势在社区建设工作中并未得到充分利用,一定程度上造成人才资源的浪费。另一方面,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生活服务和文体活动的需求在明显增加。但目前社会上,尤其社区能提供的服务设施和活动场所数量有限,供不应求。与此同时,一些企事业单位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由政府投资建设的设施(如体育场、电影院、礼堂等)却处于闲置或半闲置状态。

3.社区教育工作者队伍薄弱、专业素质较差。目前在社区一线工作的干部职工,大多没有经过严格的专业培训,普遍存在年龄偏大、学历偏低、专业知识缺乏的现象,难以胜任社区教育和发展的需要。

4.社区教育投资机制不健全,缺少充足的资金保障。社区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而目前社区普遍缺乏资金。政府投入跟不上社区的发展和居民文化生活的需要。社区资金来源又缺乏灵活的投资机制。社区经费紧张,难以开展更多的、层次更高的活动。阅览室里的书籍数量不足、更新太慢。这极大地影响了社区工作的开展和社区品位的提升。

5.有些家长在孩子参加社区活动方面观念错误。在升学的压力下,有些家长要求孩子最多的就是作业、看书,一般不支持孩子参加社区活动。假期,有的家长借口孩子要去探亲,有的家长大量安排了孩子去补习功课,有的家长怕孩子受累,千方百计阻止孩子参加。这给社区作为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的延伸、发挥社区教育功能产生了极为不利的影响。

调查中我们也感到,这些年来,政府越来越重视社区建设,重视社区在建设和谐社会、培养未成年人方面的作用。社会各界也在大力倡导、积极行动。社区本身也在积极探索提高自身建设,加强服务意识,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尤其在提升社区文化品位和加强对未成年人教育方面作了大量的工作。有些社区还积累了很多好的工作经验。

三、思路、途径和方法。

下面就社区培养未成年人健康人格的思路、途径和方法问题谈一些自己初浅的认识。

(一)什么是健康人格?

我个人认为,能比较客观地认识自我和外部世界,开放的,对所承担的学习和其它活动有胜任感,充分发挥潜能的,对父母、朋友有显示爱的能力,有安全感,喜欢创造,有能力管理自己的生活,有自由感,这就是健康人格。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四有新人”,即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

(二)工作思路:

为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培养未成年人健康人格,我们应确立以培养高素质的合格公民为目标,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为龙头,以心理健康教育和法制教育为两翼,对未成年人实施基础道德教育、培养未成年人健康人格的工作思路。开展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未成年人的各项活动,力求坚持创新,不断探索未成年人健康人格培养工作的方法和途径,努力增强未成年人健康人格培养工作的主动性、针对性、实效性,全面提升未成年人的综合素质。

(三)工作途径和方法:

1.政府搭台,社区唱戏。

政府是加强社区建设、创建和谐社会的领头人。应充分发挥政府的领导职能,为社区工作创造更好的环境、更多的机会,真正起到政策扶持、经济支柱、后勤保障的重要作用。如xx市政府9月承办的第二届中国公民道德论坛就是很好的例子。当时,国家领导同志、有关部委和地方负责人、专家学者、先进典型代表齐聚xx,围绕“公民道德建设与构建和谐社会”这一主题畅所欲言,献计献策,探讨进一步加强改进公民道德建设的措施和方法。它极大地推动了我市的公民道德建设,为形成全社会关注公民道德建设,尤其是关注未成年人的道德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又比如:xx市妇联推进以“争做合格家长,培养合格人才”为主题的“双合格”家庭教育活动。它以提高家长素质,帮助家长更新家庭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和方法,营造有利于儿童健康成长的家庭环境为目标,以面向基层、服务家庭、因地制宜、突出特色为原则,以自主参与、自我教育、亲子互动、共同提高为特征,通过开展教育宣传实践和表彰活动,促进家庭教育知识的普及和传播。除了组织“我做合格小公民”幼儿故事、儿歌赛,“双合格”幼儿故事、童谣赛,“放歌xx”幼儿书画比赛、“双合格”幼儿书画赛等活动,还成立了社区家庭教育宣讲团,在社区举办多次“未成人年保护法”巡回讲座,使“双合格”家庭教育的理念在社区群众中得到了有效推广。今年6月以来,市妇联、市教育局又联合推出了“家庭教育阳光计划”系统讲座,邀请了全国知名家庭教育专家、团中央《知心姐姐》杂志心理健康教育报告团讲师到我市各学校、社区巡讲,从而构建起了一个“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

2.社会各界积极参与,为社区文化建设摇旗呐喊、加油助威。

相关范文推荐

    同学相聚小学(优质16篇)

    优秀作文不仅需要有扎实的语言基础,还需要充分的思考和深度的思维。在这里,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作文的写作技巧和经验,供大家学习借鉴。1.毕业的行装以备好,有你

    临床专业实习鉴定(实用20篇)

    实习鉴定是对实习生在特定工作环境下的表现进行客观评价的标准化文件,旨在帮助实习生提升自身素质和能力。接下来是小编整理的一些优秀实习鉴定样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报纸编辑实习鉴定(专业12篇)

    实习鉴定是对实习期间学生的工作表现进行评估和总结的一种方式,通过实习鉴定可以了解学生在实践中的能力与素质发展情况。在这里,我们为大家提供了一些实习鉴定范文,希望

    学习党员义务心得体会(精选16篇)

    党员心得体会是对个人在党务活动中的表现和体验的总结和概括。接下来,我们将看到一系列写党员心得体会的实例,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的思路和方法。党员拥有八项权利

    药房工作总结和计划大全(13篇)

    月工作总结是对过去一个月的工作进行回顾和概括,是自我提升和进步的重要途径。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月工作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20__年_月_日,我很荣幸加

    大学生劳动保障局实习报告(汇总14篇)

    在实习期间,我们经历了许多新鲜的事物,写一份实习报告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总结这段经历。这是一份比较有代表性的实习报告,希望能够为大家在写实习报告时提供一些参

    培训老师的实习总结报告范文(14篇)

    总结范文的写作应该注重语言简练、言之有物,突出重点和亮点。小编为大家搜集了一些总结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参考和帮助。一、实习基本情况:转眼间,三年大学生活

    巾帼文明岗工作总结文案(热门21篇)

    通过写月工作总结,我们可以及时发现自己工作中的盲区,进一步提升工作的效果。以下是一些成功的月工作总结案例,让我们来看看这些优秀的总结是如何撰写的。“巾帼文明岗”

    妇联工作总结优选(专业20篇)

    通过月工作总结,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在工作中的成果和不足,进而更好地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在这里,我们为大家准备了一些月工作总结的范文,供有需要的人参考和学习。

    中国银行工作总结(精选18篇)

    一个月一晃而过,是时候写一篇月工作总结了,让自己更好地成长。在这里,小编为大家精选了一些精美的月工作总结范文,希望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启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