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收入分配调查报告(通用16篇)

时间:2023-12-08 作者:念青松

调查报告的编写应该注重结论的客观性和可行性,不能主观臆断或曲解数据。这些调查报告范文中提出的解决方案和建议非常具体和实用,可以为我们提供在实际问题中解决困惑的思路和方法。

居民收入分配调查报告(通用16篇)篇一

从机会均等的角度看,穷人和富人挤入市场展开竞争后,收入之所以不平等,相差悬殊,重要方面是能力的差异,而能力差异除了天赋条件外,主要是受教育机会不平等。改善教育机会的分配则有利于使不同阶层和家庭出生的人都能较为公平的接受教育,在进入市场后站在同一起跑线上。这样有利于分配均等化。增加穷人多受教育机会会尽可能改变他们的贫穷状态,而穷人摆脱贫困的几率也越大。

在发展中国家,对基础教育的投资,其回报率远大于高等教育,这是与发达国家不同的。此外,信息获取的不均等也使人们在竞争中的起点不同。随着教育的普及和提高,向社会各阶层宣传现代化观念,能增强公民的民主意识,改善人权状况及社会公平氛围,从而会进一步推进政治民主化和社会公平。

居民收入分配调查报告(通用16篇)篇二

近期通过问卷调查、随机访谈等形式对园区职工工资收入情况进行了调查。此次调查涉及餐饮、服务业、电子通讯等8个行业,其中餐饮业30人,占调查人数的22.2%;纺织业5人,占调查人数的3.7%;服务业26人,占调查人数的19.3%;建材行业xx人,占调查人数的7.4%;批发零售业23人,占调查人数的17.0%;铁路电气化20人,占调查人数的14.8%;电子通讯业9人,占调查人数的6.7%;其他行业12人,占调查人数的8.9%。

1、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情况。其中,签订的92人,占调查人数的68.1%;未签订的43,占调查人数的31.9%。

2、工作岗位情况。其中,一线工人88人,占调查人数的65.2%;辅助生产工人8人,占调查人数的5.9%;技术工人16人,占调查人数的11.9%;一般管理干部7人,占调查人数的5.2%;其他岗位16人,占调查人数的11.9%。

3、月工资收入1650元以下的35人,占调查人数的25.9%;1650~2500元的81人,占调查人数的60.0%;2500~3xx0元的19人,占调查人数的14.1%。

4、在调查中,132人的月工资发放没有低于最低工资标准的情况,占调查人数的97.8%。

5、在所调查的人中有131人了解自己的月工资额度,占调查人数的97.0%;不了解的4人,占调查人数的3.0%。

6、在调查中有123人对自己目前的工资收入水平表示满意和基本满意,占调查人数的91.1%。不满意的12人,占调查人数的8.9%。

7、单位为职工缴纳养老、失业、工伤、医疗、生育保险的有38人,占调查人数的28.1%;部分缴纳的54人,占调查人数的40.0%;没有缴纳的43人占调查人数的31.9%。

8、关于《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等涉及到劳动者切身利益的法律法规的了解度调查种,非常了解的4人,占调查人数的3.0%;知道与知道一点的为44人和79人,分别占调查人数的32.6%和58.5%。

9、认为推行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对于维护企业职工的合法劳动报酬权益,提高企业职工的工资收入水平有很大作用与有一些作用的分别为47人、46人,分别占调查人数的34.8%、34.1%。

从调查结果来看。

1、在调查者中,签订劳动合同的占68.1%,说明企业工资协商工作是有一定成效的。但从比例可以看出,劳动合同签订率不是很高,还需我们加大开展工资协商工作的力度。

2、缴纳养老、失业、工伤、医疗、生育保险情况,全部缴纳的占28.1%,说明社会统筹有关要求还没有达到全覆盖,这方面我们还需进一步加强。

3、对《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等涉及到劳动者切身利益的法律法规的了解度的调查中,非常了解的占3.0%、知道的占32.6%、知道一点的占58.5%。说明我们的宣传还不到位,法律法规还需要继续普及。

4、在对推行企业工资协商制度对于维护职工的合法劳动报酬权益,提高职工的工资收入水平的作用的调查中,认为有很大作用的占34.8%,认为有一些作用的占34.1%。说明企业职工对工资协商的了解还不到位,我们还需加强工资协商宣传的深度与广度。

以上是我对职工工资状况调查的情况,在接下来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开展工资协商工作,加强对工资协商、法律法规、有关政策宣传的力度。为全市推进工资协商工作,完善职工收入分配制度,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作出不懈的努力。

居民收入分配调查报告(通用16篇)篇三

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农村居民收入正逐步增加,农民生活水平也相应提高。通过对同村农民收入情况的调查,结合自己家中收入情况,我认为去年我村农民收入情况主要在以下几方面,此外,通过综合概括统计,写出次调查报告。

由于粮价上涨,稻谷、大米价格都比往年同期高得多。稻谷由往年0.3~0.4元/斤上升到去年的0.6~0.7元/斤,不管是早稻或是晚稻,价格十分可观。一般的农户,种上4~5亩田,就可收获3000多斤大米,留下口粮,大概可卖2000多斤获1000多元,一年两季水稻,一般都可通过种水稻卖2000多元,若是种田较多的农户,卖稻谷有时可达4000~5000元,这是一份可观的收入。粮价上涨,粮食的价值不言而喻,农民的重要性也从中显现。所以,我认为粮价上涨,对农民较有利。正因如此,农村居民收入较往年一般都有所提高。

其次,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饮食的追求也提高了一个档次,对肉类的需求也有所增加。去年全年,市场上猪肉的价格都久高不降,常维持在8元/斤,比往年的5~6元/斤高得多。猪肉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在市场价值规律自发的`影响下,猪价自然上涨。这对于饲养猪的农民而言,又是一件幸事。一般的农户,都会喂养两头肉猪,待饲养到200斤左右,将其卖出,便可卖2000多元,除去成本,大约每次就可以赚1000多元。那些喂有母猪的农户则更是幸运,全年一个母猪最少能产两窝小猪,有时还能产三窝。对于30斤左右的小猪,价格维持在8.5元/斤左右,因此每窝小猪便可卖3000多元,除去买饲料的成本,每窝小猪最少也可赚2000余元。村里几家农户都称,去年养猪都大大地帮了他们一把。可见,养猪可致富也并非虚言。

在农作物种植产业上,村中种植南瓜的几户人家都获利匪浅。去年年春,村里人传得沸沸扬扬,都宣称要效仿邻村种植南瓜,因为大家听说邻村好多户人家都种南瓜,而且利润很大,成本低。后来听到南瓜种子要18元钱一两,大都退去了此意,只有极少数人家下了决心,种起了南瓜,通过实践,种植南瓜果然是有较大利润。不仅如此,种南瓜成本并非很高,比种芝麻低得多,且不需要隔一段时间便去锄草,只需施肥一次便可,之后便可置之不理,“坐享其成”。

虽然南瓜价格较低,只有0.2~0.3元/斤,但它产量高,它不比西瓜,一年只结一次果。大致来说,南瓜可结两次果,亩产每次都可达2000~3000斤,除了七月份可收获一次,秋季又可丰收一次。只需于丰收时节精心守护,防止他人偷盗去卖即可,平常时候,大可不闻不问。

相反,一些农户遵守“陈规墨矩”,不敢“越雷池一步”,更不敢有丝毫创新,他们只知道遵守长辈“教训”,踏踏实实种芝麻。虽然芝麻价格高贵,甚至曾达4元/斤的高价,但种芝麻产量低。去年同村农民中有人种了好几亩地的芝麻,到头来由于干旱、虫害,大抵只能收获300~400斤芝麻。并且需隔三差五地去锄草、施肥,从小到大都需精心呵护,稍有不慎,便会枯死、遭瘟疫或是落花落果。总之,种南瓜每亩至少可获利1500元,而种植芝麻利润并不大。

同样,种花生、油菜等也有可观的收入,花生价格与往年相比,提高很多,可达1.2~1.5元/斤,种上二亩地的花生也可获利1000余元,虽然也需摘扯、施肥、施药,很是麻烦,但与种芝麻相比还是较轻松的了。

除了以上所说的收入来源,一些农户还承包鱼塘,饲养鱼苗,到了年底也有可观收入。一般的,农民收入情况大抵如此,但我村去年除此之外,农民还有其它收入。

去年8月份,国家要修筑一条直通铁路的公路,要征用我村一大片土地,很多良田、沃土都要被征用。幸而量地而赔,无论是良田还是土地,每亩补助4000元,土地每亩每年800元,持续30年之久。很多农民被占用土地,都获得了补偿金,并且可持续30年,良田征用是一次性原则,既费用一次偿还,每亩4000元,一些农户被占用1~2亩良田,得到了7~8千元的赔款。

国家修桥筑路,量地对农民进行经济补偿,虽说是与变卖土地无异,也只是一时之利,对农村居民长久无利,但这也可算是其去年的一项收入。

现今农村居民种田、耕地面积逐渐减小,很多农民长年在外打工,家中只种有够吃的水稻,根本没打算以此为生。因此,如今真正以种田、耕地为生的农村居民人数正逐步减少。很多农民只在农忙时节在家劳作,平常时候都外出工作,以满足生活上的需要。所以我认为中国虽为农业大国,以水稻为主要农作物,粮食出口量也会下降。这也许是一件幸事,因为农业上人员的减少将意味着工业上将有更多的劳动力,可能会一定程度上促进经济的发展;但这也可能是一件坏事,因为如今市场上下岗职工人数久久居高不下,市场上原本就有很多闲余劳动力,农村居民若仍一心向往城市的生活,放弃耕种,那么很可能使我们最基本的农业生产水平下降。

此次“农村居民收入调查活动”,也使我有所思考,政治上所说的价值规律的确在无形的影响着市场上的经济活动。做为一个农民,也应审时度势、随机应变,应自觉地遵守市场规律,有商业头脑,要学会创新,学会洞察形势,做出合理、正确地选择,这样才会获利更多。

居民收入分配调查报告(通用16篇)篇四

本文目录。

有关数据表明,近几年来,地区农民收入持续不断增加,年胜一年,对数据深入分析发现,村民们推陈出新,一改日出而耕,日落而息的传统农业模式,发展多项经营的商品农业,另外农民思想也发生转变,不再固守土地,离乡务工也推动了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

自从镇政府提出“农民增加收入一个主要途。

径是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以来,乡党委、政府带领村民紧紧围绕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抓调整,突出本地优势、因地制宜发展订单农业、大棚农业。在种植小麦,玉米的基础上,建设大棚生产基地,种植绿色生态食品,凭借是北京郊区的良好区位,大棚种植渐渐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相比前几年来看,农业的比较收益大幅提高提高,农民的人均收入由2500上升到3200.。

农民增加收入的另一个主要途径是外出务工收入据统计,全乡总劳力8206人,其中长年外出务工劳动力2966人,约占总人口20.4%。从调查情况来看,外出务工劳动力按每年最低纯收入2400元来算,全乡仅外出务工一项可带回资金712万元,人均498元。

在人民取得骄人的成绩同时,也存在着中国底层劳动人民的普遍弱势。

当前农民的消费开支负但仍然过重,据调查,农民的收入主要支出于农业生产、医疗费、学费等。由于农业生产资料的价格有较大程度的增长,农业生产的费用仍然要占农民收入相当大的比例;另外是医疗费用支出,农民一旦生病住院,医疗费用支出比重就大幅度上升,尤其是主要劳动力生病后,致使该家庭劳动力缺乏,常常很快就会返贫。

另外,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不高,虽然乡党委,政府加大了对农民的培训力度,在一定程度上农民的素质有所提高,但是农民的整体素质还有待提高,主要体现在生产经营管理技能、文化科学素质和观念意识等方面,既影响了农业的生产,也影响了劳动力的移,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只能做苦力和劳动密度高的行业,未能以劳动力产生劳动价值,造成了人力资源的优势不能显现。

农民经营生产方式粗放。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生产规模过于狭小,规模经营还只是少数;二是科技含量低,农户缺少农作物新品种的应用、种植、病虫害有效预防等技术,新种一种家作物要花上三年五年的时间去培育;三是管理粗放,缺少精细耕种的田间管理以及精确的经济核算,造成了生产资料的极大浪费和生产成本的增加。

农民的信息来源渠道单一。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农户从真正意义上相对独立的生产经营单位成为相对独立的经营者和决策者,改革把农民推向市场经济的前台,农产品以从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在这种情况下,农民正确地掌握信息,指导生产经营成为在市场中取胜的必要条件,但从目前来看农民的信息来源渠道单一,农民信息不灵是农村的一大普遍现象,这就造成了农村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困难加大。

农业结构不合理。一是种植结构不合理,大多数农民仍然把粮食生产作为主要的收入来源,在买方市场的条件下农民增收产困难加大;二是品种不合格,突出表现在经济作物中“大路”品种多,特色品种少;三是产业化经营程度低,不能形成主导产业品牌做大做强。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三农”问题,连续两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都是关于“三农”问题的,解决农民增收问题,是当前各级党委、政府的一个中心工作,事关全局,意义非凡。“农业兴,农村富;农业稳,农村稳。”可见“三农”问题是当前摆在各级党委、政府面前的一个重大的紧迫而繁重的政治问题经济问题。对于这样一个农业大乡来说,要实现富民强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就必须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突出抓好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因此促进农民增收必须有新思路和新举措,采取综合性措施,在发展战略、政策措施和工作机制上有一个大转变。针对上述原因,我认为,要使农民收入保持较快增长,应该如是做。

固守土地”的封闭观念,提高劳动力资源的综合利用率;二是坚持就地转移的和外出转移两手抓,推动农民就业多元化,鼓励农民自主创业,促进农民持久稳定增收。

大力发展二三产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促进农民增收,单纯从大农业方面来促进是远远不够的,保持农业的稳定发展,大力发展二三产业,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民增收困难的问题,有道是“无工不富”。因此促进农民增收必须大力发展二三产业,进一步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促进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一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劳动密集型企业,促进农民进厂就业,使一些有后顾之忧的农民既能搞好农业生产,又能增加劳务收入;二是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引导农民“洗脚上岸”,发展个体商贸业和运输业,多方面拓宽增收渠道,保持农业增收稳定。

强化培训,逐步提高农民科技素质。科学技术的第一生产力,当今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农民素质偏低已成为制约农民增收的瓶颈,要促进农民增收,就必须突破这个瓶颈,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一是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杂志、互联网等手段,为农民解疑释难,最快捷的推广农业实用科技,普及农村致富实用技术,满足人民对科技的渴求;二是利用省市扶贫培训的契机,使一批农业生产骨干走出去,洗脚上岸进课堂,培养他们的市场头脑和科技头脑,提高一切围绕市场转,一切依靠科技干的致富本领,再让他们去培训农民,起到以点带面的效果。

有经济头脑的农村基层干部,团结带领农民发家致富,务实创新的开展工作,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三是加大资金投入,夯实农业基础,增强农业发展后劲;加大资金筹措力度,积极编报项目向上争取资金,搞好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规划和管理;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确保农业稳产高效;加快农业新机具的推广,推动农业机械化步伐,提高农民劳动效率;加快实施农村实事工程,改善农民生活条件,优化农业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

发展农村经济,进一步增加农民收入,确保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使农民这个群体随着经济的发展,尽快富裕起来,是我们在全面建设小康构建和谐社会中所不能回避和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为此我们必须从实际出发,增强促进农民增收的紧迫感和自觉性,振奋精神、扎实工作,尽快实现农业收入的较快增长,努力开拓农业和农村工作新局面,为建设小康、和谐做出更大的贡献。

返回目录。

有关数据表明,近几年来,燕郊地区农民收入持续不断增加,年胜一年,对数据深入分析发现,村民们推陈出新,一改日出而耕,日落而息的传统农业模式,发展多项经营的商品农业,另外农民思想也发生转变,不再固守土地,离乡务工也推动了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

自从镇政府提出“农民增加收入一个主要途径是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以来,乡党委、政府带领燕郊村民紧紧围绕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抓调整,突出本地优势、因地制宜发展订单农业、大棚农业。在种植小麦,玉米的基础上,建设大棚生产基地,种植绿色生态食品,凭借燕郊是北京郊区的良好区位,大棚种植渐渐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相比前几年来看,农业的比较收益大幅提高提高,农民的人均收入由2500上升到3200.。

农民增加收入的另一个主要途径是外出务工收入据xx年年统计,全乡总劳力8206人,其中长年外出务工劳动力2966人,约占总人口20.4%。从调查情况来看,外出务工劳动力按每年最低纯收入2400元来算,全乡仅外出务工一项可带回资金712万元,人均498元。

在燕郊人民取得骄人的成绩同时,也存在着中国底层劳动人民的普遍弱势。

当前农民的消费开支负但仍然过重,据调查,农民的收入主要支出于农业生产、医疗费、学费等。由于农业生产资料的价格有较大程度的增长,农业生产的费用仍然要占农民收入相当大的比例;另外是医疗费用支出,农民一旦生病住院,医疗费用支出比重就大幅度上升,尤其是主要劳动力生病后,致使该家庭劳动力缺乏,常常很快就会返贫。

另外,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不高,虽然乡党委,政府加大了对农民的培训力度,在一定程度上农民的素质有所提高,但是农民的整体素质还有待提高,主要体现在生产经营管理技能、文化科学素质和观念意识等方面,既影响了农业的生产,也影响了劳动力的移,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只能做苦力和劳动密度高的行业,未能以劳动力产生劳动价值,造成了人力资源的优势不能显现。

农民经营生产方式粗放。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生产规模过于狭小,规模经营还只是少数;二是科技含量低,农户缺少农作物新品种的应用、种植、病虫害有效预防等技术,新种一种家作物要花上三年五年的时间去培育;三是管理粗放,缺少精细耕种的田间管理以及精确的经济核算,造成了生产资料的极大浪费和生产成本的增加。

农民的信息来源渠道单一。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农户从真正意义上相对独立的生产经营单位成为相对独立的经营者和决策者,改革把农民推向市场经济的前台,农产品以从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在这种情况下,农民正确地掌握信息,指导生产经营成为在市场中取胜的必要条件,但从目前来看农民的信息来源渠道单一,农民信息不灵是农村的一大普遍现象,这就造成了农村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困难加大。

农业结构不合理。一是种植结构不合理,大多数农民仍然把粮食生产作为主要的收入来源,在买方市场的条件下农民增收产困难加大;二是品种不合格,突出表现在经济作物中“大路”品种多,特色品种少;三是产业化经营程度低,不能形成主导产业品牌做大做强。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三农”问题,连续两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都是关于“三农”问题的,解决农民增收问题,是当前各级党委、政府的一个中心工作,事关全局,意义非凡。“农业兴,农村富;农业稳,农村稳。”可见“三农”问题是当前摆在各级党委、政府面前的一个重大的紧迫而繁重的政治问题经济问题。对于燕郊这样一个农业大乡来说,要实现富民强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就必须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突出抓好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因此促进农民增收必须有新思路和新举措,采取综合性措施,在发展战略、政策措施和工作机制上有一个大转变。针对上述原因,我认为,要使农民收入保持较快增长,应该如是做。

解放思想,增强市场意识,大力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就必须加大农业产业增收结构调整力度,自觉按照市场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想要发展就必须拥有市场,这是农民增收的重要环节。一是增强市场主导意识,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依靠市场引导生产,大力发展“市场农业”和“订单农业”。按照市场的要求来进行生产,不仅仅要以当前市场为导向,还要以未来的市场变化趋势为导向,形成“人无我有”的局面,抢占先机;二是增强质量效益意识,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是在农产品相对过剩的背景下进行的,因此调整产业结构必须要适应市场化的需求,把提高农产品质量放在首位,形成“人有我优”的格局,提高农业产业经济效益;三是增强特色创新意识,调整农业结构不能盲目跟随,别人怎样调整就跟着怎样调整,这不仅仅会严重挫伤农民调整农业结构的积极性,还会使农民减收,因此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必须树立创新意识,注重特色,形成“人优我特”,促进农业增收。

扩大劳动力转移输出,大力发展劳务经济。认真落实省市县关于加快农村剩余劳力转移输出的政策意见,把发展劳务经济作为增加农民收入的关键措施来抓。一是要强化宣传,大力营造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输出的良好氛围,切实转变农民“死守家门、固守土地”的封闭观念,提高劳动力资源的综合利用率;二是坚持就地转移的和外出转移两手抓,推动农民就业多元化,鼓励农民自主创业,促进农民持久稳定增收。

大力发展二三产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促进农民增收,单纯从大农业方面来促进是远远不够的,保持农业的稳定发展,大力发展二三产业,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民增收困难的问题,有道是“无工不富”。因此促进农民增收必须大力发展二三产业,进一步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促进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一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劳动密集型企业,促进农民进厂就业,使一些有后顾之忧的农民既能搞好农业生产,又能增加劳务收入;二是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引导农民“洗脚上岸”,发展个体商贸业和运输业,多方面拓宽增收渠道,保持农业增收稳定。

强化培训,逐步提高农民科技素质。科学技术的第一生产力,当今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农民素质偏低已成为制约农民增收的瓶颈,要促进农民增收,就必须突破这个瓶颈,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一是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杂志、互联网等手段,为农民解疑释难,最快捷的推广农业实用科技,普及农村致富实用技术,满足人民对科技的渴求;二是利用省市扶贫培训的契机,使一批农业生产骨干走出去,洗脚上岸进课堂,培养他们的市场头脑和科技头脑,提高一切围绕市场转,一切依靠科技干的致富本领,再让他们去培训农民,起到以点带面的效果。

有经济头脑的农村基层干部,团结带领农民发家致富,务实创新的开展工作,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三是加大资金投入,夯实农业基础,增强农业发展后劲;加大资金筹措力度,积极编报项目向上争取资金,搞好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规划和管理;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确保农业稳产高效;加快农业新机具的推广,推动农业机械化步伐,提高农民劳动效率;加快实施农村实事工程,改善农民生活条件,优化农业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

发展农村经济,进一步增加农民收入,确保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使农民这个群体随着经济的发展,尽快富裕起来,是我们在全面建设小康构建和谐社会中所不能回避和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为此我们必须从实际出发,增强促进农民增收的紧迫感和自觉性,振奋精神、扎实工作,尽快实现农业收入的较快增长,努力开拓农业和农村工作新局面,为建设小康燕郊、和谐燕郊做出更大的贡献。

返回目录。

有关数据表明,近几年来,燕郊地区农民收入持续不断增加,年胜一年,对数据深入分析发现,村民们推陈出新,一改日出而耕,日落而息的传统农业模式,发展多项经营的商品农业,另外农民思想也发生转变,不再固守土地,离乡务工也推动了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

自从镇政府提出“农民增加收入一个主要途径是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以来,乡党委、政府带领燕郊村民紧紧围绕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抓调整,突出本地优势、因地制宜发展订单农业、大棚农业。在种植小麦,玉米的基础上,建设大棚生产基地,种植绿色生态食品,凭借燕郊是北京郊区的良好区位,大棚种植渐渐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相比前几年来看,农业的比较收益大幅提高提高,农民的人均收入由2500上升到3200。

农民增加收入的另一个主要途径是外出务工收入据xx年年统计,全乡总劳力8206人,其中长年外出务工劳动力2966人,约占总人口20.4%。从调查情况来看,外出务工劳动力按每年最低纯收入2400元来算,全乡仅外出务工一项可带回资金712万元,人均498元。

在燕郊人民取得骄人的成绩同时,也存在着中国底层劳动人民的普遍弱势。

当前农民的消费开支负但仍然过重,据调查,农民的收入主要支出于农业生产、医疗费、学费等。由于农业生产资料的价格有较大程度的增长,农业生产的费用仍然要占农民收入相当大的比例;另外是医疗费用支出,农民一旦生病住院,医疗费用支出比重就大幅度上升,尤其是主要劳动力生病后,致使该家庭劳动力缺乏,常常很快就会返贫。

另外,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不高,虽然乡党委,政府加大了对农民的培训力度,在一定程度上农民的素质有所提高,但是农民的整体素质还有待提高,主要体现在生产经营管理技能、文化科学素质和观念意识等方面,既影响了农业的生产,也影响了劳动力的移,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只能做苦力和劳动密度高的行业,未能以劳动力产生劳动价值,造成了人力资源的优势不能显现。

农民经营生产方式粗放。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生产规模过于狭小,规模经营还只是少数;二是科技含量低,农户缺少农作物新品种的应用、种植、病虫害有效预防等技术,新种一种家作物要花上三年五年的时间去培育;三是管理粗放,缺少精细耕种的田间管理以及精确的经济核算,造成了生产资料的极大浪费和生产成本的增加。

农民的信息来源渠道单一。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农户从真正意义上相对独立的生产经营单位成为相对独立的经营者和决策者,改革把农民推向市场经济的前台,农产品以从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在这种情况下,农民正确地掌握信息,指导生产经营成为在市场中取胜的必要条件,但从目前来看农民的信息来源渠道单一,农民信息不灵是农村的一大普遍现象,这就造成了农村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困难加大。

农业结构不合理。一是种植结构不合理,大多数农民仍然把粮食生产作为主要的收入来源,在买方市场的条件下农民增收产困难加大;二是品种不合格,突出表现在经济作物中“大路”品种多,特色品种少;三是产业化经营程度低,不能形成主导产业品牌做大做强。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三农”问题,连续两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都是关于“三农”问题的,解决农民增收问题,是当前各级党委、政府的一个中心工作,事关全局,意义非凡。“农业兴,农村富;农业稳,农村稳。”可见“三农”问题是当前摆在各级党委、政府面前的一个重大的紧迫而繁重的政治问题经济问题。对于燕郊这样一个农业大乡来说,要实现富民强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就必须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突出抓好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因此促进农民增收必须有新思路和新举措,采取综合性措施,在发展战略、政策措施和工作机制上有一个大转变。针对上述原因,我认为,要使农民收入保持较快增长,应该如是做。

解放思想,增强市场意识,大力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就必须加大农业产业增收结构调整力度,自觉按照市场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想要发展就必须拥有市场,这是农民增收的重要环节。一是增强市场主导意识,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依靠市场引导生产,大力发展“市场农业”和“订单农业”。按照市场的要求来进行生产,不仅仅要以当前市场为导向,还要以未来的市场变化趋势为导向,形成“人无我有”的局面,抢占先机;二是增强质量效益意识,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是在农产品相对过剩的背景下进行的,因此调整产业结构必须要适应市场化的需求,把提高农产品质量放在首位,形成“人有我优”的格局,提高农业产业经济效益;三是增强特色创新意识,调整农业结构不能盲目跟随,别人怎样调整就跟着怎样调整,这不仅仅会严重挫伤农民调整农业结构的积极性,还会使农民减收,因此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必须树立创新意识,注重特色,形成“人优我特”,促进农业增收。

扩大劳动力转移输出,大力发展劳务经济。认真落实省市县关于加快农村剩余劳力转移输出的政策意见,把发展劳务经济作为增加农民收入的关键措施来抓。一是要强化宣传,大力营造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输出的良好氛围,切实转变农民“死守家门、固守土地”的封闭观念,提高劳动力资源的综合利用率;二是坚持就地转移的和外出转移两手抓,推动农民就业多元化,鼓励农民自主创业,促进农民持久稳定增收。

大力发展二三产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促进农民增收,单纯从大农业方面来促进是远远不够的,保持农业的稳定发展,大力发展二三产业,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民增收困难的问题,有道是“无工不富”。因此促进农民增收必须大力发展二三产业,进一步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促进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一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劳动密集型企业,促进农民进厂就业,使一些有后顾之忧的农民既能搞好农业生产,又能增加劳务收入;二是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引导农民“洗脚上岸”,发展个体商贸业和运输业,多方面拓宽增收渠道,保持农业增收稳定。

强化培训,逐步提高农民科技素质。科学技术的第一生产力,当今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农民素质偏低已成为制约农民增收的瓶颈,要促进农民增收,就必须突破这个瓶颈,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一是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杂志、互联网等手段,为农民解疑释难,最快捷的推广农业实用科技,普及农村致富实用技术,满足人民对科技的渴求;二是利用省市扶贫培训的契机,使一批农业生产骨干走出去,洗脚上岸进课堂,培养他们的市场头脑和科技头脑,提高一切围绕市场转,一切依靠科技干的致富本领,再让他们去培训农民,起到以点带面的效果。

有经济头脑的农村基层干部,团结带领农民发家致富,务实创新的开展工作,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三是加大资金投入,夯实农业基础,增强农业发展后劲;加大资金筹措力度,积极编报项目向上争取资金,搞好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规划和管理;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确保农业稳产高效;加快农业新机具的推广,推动农业机械化步伐,提高农民劳动效率;加快实施农村实事工程,改善农民生活条件,优化农业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

发展农村经济,进一步增加农民收入,确保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使农民这个群体随着经济的发展,尽快富裕起来,是我们在全面建设小康构建和谐社会中所不能回避和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为此我们必须从实际出发,增强促进农民增收的紧迫感和自觉性,振奋精神、扎实工作,尽快实现农业收入的较快增长,努力开拓农业和农村工作新局面,为建设小康燕郊、和谐燕郊做出更大的贡献。

居民收入分配调查报告(通用16篇)篇五

对低收入者的救助或保障应当是全面的,但当前最主要的是对职工实行最低工资制度。据了解,在已颁布最低工资标准的地区,大部分企业都按规定落实了这一制度,实施情况比较平稳,但也存在一些严重问题,比如由于部分国有企业经济效益不景气,政府只能批准他们暂缓执行最低工资标准。连这一最基本的保障措施运行起来都如此困难,更不用说其它的社会保障措施了。所以,在对低收入者进行保障方面,政府也做得非常不够,调控乏力成为城市个人收入差距拉大的又一重要原因。

居民收入分配调查报告(通用16篇)篇六

在现实生活中,报告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语言要准确、简洁。那么报告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前一季度居民收入调研报告,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中国各地xx年前三季度居民收入数据陆续出炉。据中新网记者不完全统计,截至10月26日,全国至少已有25省份公布了前三季度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其中,上海、北京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37568元、36047元,是目前仅有的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3万元大关的地区。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京沪超3万元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367元。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512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297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8.1%。

在全国数据出炉后,各地前三季度经济运行情况也相继公布。中新网记者梳理发现,截至10月26日,除了吉林、辽宁、黑龙江、内蒙古、山西、西藏外,其余25省份均已公布了当地的前三季度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数据。

所谓居民可支配收入,是指居民可用于最终消费支出和储蓄的总和,即居民可用于自由支配的收入,包括工资性收入、经营性净收入、转移性净收入和财产性净收入。

在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方面,位居前两位的为上海和北京,其人均收入均突破3万元。其中,上海前三季度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7568元,北京前三季度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6047元,这两地也是目前全国仅有的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3万元大关的'地区。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8地区超全国水平

在城镇居民收入方面,上海、北京、浙江、江苏、广东、天津、福建、山东这8个地区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了全国平均水平。

在已公布数据的25个地区中,上海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最高,达到了39686元;北京排第二,为39142元;浙江位列第三,为33464元,这三地也是目前全国仅有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3万元大关的地区。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暂排在末位是甘肃省,仅为17638.5元。

在农村居民收入方面,上海、浙江、北京、天津、江苏、山东、辽宁、福建、海南、河北这10个地区的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了全国平均水平。

在已公布数据的25个地区中,上海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最高,达到了19237元;浙江排第二,为17004元;北京位列第三,为16450元。

而从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倍差来看,与全国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倍差2.83相比,新疆、陕西、广西、云南、贵州、宁夏、青海、甘肃这8地区的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倍差超过了全国水平。

居民收入分配调查报告(通用16篇)篇七

摘要:消费者对于通胀的厌恶,对于gdp的冷漠,以及对于投资的担忧,与企业界的态度差别很大。通过对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同比增长率和gdp同比增长率、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占gdp的比例与名义gdp同比增长率、住户可支配收入占名义gdp的比例和名义gdp增长率、储蓄存款通胀损失调整后居民收入实际增长率与gdp实际增长率的比较分析,认为持续的高增长可能带来通胀的上升,导致居民收入增长率的下降,引起公众情绪和对宏观政策的负面评价,进而导致宏观政策调整滞后于经济信号。而逆周期只是在短期波动剧烈的时候才存在,如果低增长、低通胀持续一段时间,居民收入增长率也会降下来。所以从较长的时间段来看,居民收入仍然是顺周期的。

关键词:居民收入逆周期;高增长导致低通胀;反通胀。

近两年在较高通货膨胀的宏观背景下,消费者对于通胀的厌恶,对于gdp的冷漠,以及对于投资的担忧,与企业界的态度差别很大。这一态度差异具有国民收入统计方面的依据。从收入分配看,居民收入逆周期,企业利润份额顺周期。即持续一段时间的高增长可能带来通胀的上升,导致居民收入增长率的下降,引起公众的情绪和对宏观政策的负面评价,进而导致宏观政策调整滞后于经济信号。然而逆周期只是在短期波动剧烈的时候才存在,如果低增长低通胀持续一段时间,居民收入增长率也会降下来。所以从较长的时间段来看,居民收入仍然是顺周期的。

从图1看,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实际同比增长率和gdp的同比增长率在以来显著反向变化。由于gdp和居民收入调查的口径差别,这两个指标本身不是在包含的意义上严格对应的。例如,居民收入包括股票交易损益,而gdp则不包括此类财产价格变化的结果。上半年居民收入增长率很高,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股市大涨。除了这种定义上的差别之外,统计中存在这样那样的误差,特别是高收入家庭的调查收入倾向于偏低,会影响居民收入增长率和gdp增长率的可比性。不过误差的比例在短期没有太大变化的话,增长率的变化就不受影响。当然这一点也不是很可靠的,还是应当尽可能从其他数据中进一步确定。

图2显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占名义gdp的比例与名义gdp的增长率有非常强的正相关性,简单说就是利润份额是顺周期的。这里考虑名义gdp,包含了通胀率顺周期的情况。在不考虑滞后等细节的时候,说到一个变量顺周期可以理解为与真实gdp正相关,也可以理解为与名义gdp正相关。名义的劳动收入、利润和财政收入都是顺周期的,这一点没有问题,但是利润份额顺周期有更强的意思。财政收入份额也是顺周期的,只有劳动份额是逆周期的。再分配中的变化对这样的周期性没有大的影响。

利润份额顺周期的情况在其他经济中也存在。由于给定的固定资产折旧率和一般的工资粘性,以及借贷利率的事先决定,企业利润对于经济景气的弹性一般来说都比较大。中国的情况更进一步加强了利润的弹性。一是很大的国有部门包括政府和企业的就业和工资对于短期经济景气的反应很差,再是利率显著缺乏弹性。后者在企业负债率比较高的情况下影响更大。

不过,居民收入份额与名义gdp的短期反向变化并不必然导致居民实际收入增长率与实际gdp增长率的反向变化。后者比前者更强。从前者到后者,需要几个有关的弹性达到一定的量值。这包括通胀率对gdp增长或缺口的弹性,利润和劳动收入对于名义gdp的弹性以及再分配中的一些情况。主要参考工业利润和名义gdp的关系,再考虑通胀率对gdp的弹性,可以认为图1中的情况是可能的。

但是考虑到通胀的滞后,居民实际可支配收入与gdp的同期反向变化关系仍然难以成立。在需求扩张引起高增长的早期,通胀还没有起来,居民收入份额虽然下降,但绝对的增长率仍然上升,这导致了真实收入增长率上升。在晚些时候,cpi通胀率上升,居民真实收入增长率才开始下降。所以应当存在一个滞后的负相关关系。这里,cpi通胀率特别是食品通胀率的变化,与更多的变量有关,难说有一个确定的滞后时间,在一些情况下,就可能出现同期负相关的结果。

最近几年劳动年龄人口增长率下降,这早晚会导致利润率的下降,但是否会影响到利润和劳动收入的份额并不很确定。从其他同类型经济的情况看,经济增长率显著下降的过程确实伴随着劳动报酬份额的上升。这是一个比较长时期的变化趋势,在短期内难以产生很显著的影响以至达到使居民收入和gdp增长率反向变化的结果。最近两年的情况,可能仍然是以周期性变化的影响为主,但劳动收入份额的长期趋势可能已经发生并产生了一定的效果。

二、通胀对金融资产本金的影响。

在简单的收入会计方法中,金融资产收益的计算可能产生歪曲。将表面收益计为金融资产的收益,在通货膨胀情况下对于本金的损失没有考虑。在1988年和1994年两次高通胀中,居民金融资产遭受了很大的损失,住户收入调查数据没有反映这方面的情况。过去10年的通胀率平均水平显著低于早先,但是居民金融资产与收入的比例显著上升了。1987年,年末居民储蓄为当年gdp的25.5%,到年,这个比例上升到了77.2%。所以,尽管2011年的5.4%的cpi通胀率大幅度低于1988年的18.8%,储蓄存款因通胀导致的损失相对于收入水平却是接近的。在金融资产迅速增长的情况下,居民对通胀越来越敏感。

图4显示了一个很简单的`估计结果。首先根据城乡人口和住户调查的人均收入计算居民总收入,其中城镇为可支配收入,农村为纯收入。这样计算的总量是有一定误差的。不仅可支配收入和纯收入口径上不完全可比,而且推算中城乡人口数也存在问题,还有城乡收入的可加性也不尽然(考虑购买力评价问题)。限于数据问题,这里只考虑了居民的储蓄存款,用上年末的储蓄存款和当年的cpi通货膨胀率计算储蓄存款的本金损失,按当年价格计算。这里只考虑本金的损益,因为利息收入已经计算了。最后再将这一项从前面计算的居民总收入中减掉,对结果按cpi做调整。如此估计肯定有多方面的漏洞,只能作为一个参考。不过在通胀率变化很大的年份,存款损益的变化很大,各种误差会相对变小。特别应当注意的是,跨度很大的对比误差比较大,近年来居民金融资产多样化,储蓄存款的重要性相对下降了。

居民收入分配调查报告(通用16篇)篇八

居民收入水平是直接影响市场容量大小的重要因素。居民收入水平一方面受制于宏观经济状况的影响,另一方面受国家收入分配政策、消费政策的影响。居民收入水平直接决定消费者购买力水平,收入水平高,则购买力强,反之则弱。作为一个学生,我们看问题的角度和方法会有自身的局限性,得出的结论也是不成熟的,但我们仍愿意贡献我们的一份力量!通过本次调研活动去发现问题和反映问题,这也是我们这次社会实践的最重要的目的。

二、概述。

(一)调查主题:

居民收入分配调查报告(通用16篇)篇九

在过去两年,基于较高的通胀,对于宏观政策上刺激需求的倾向或者可能性有不少批评,而本来就存在的对投资高增长的担忧进一步增强,对2008年底的“4万亿”政策的负面评价也在增加。这样的舆论可能对今年以来的宏观政策产生了相当的影响。尽管很多企业感受到了严重的困难,盼望政策宽松,但消费者更担心政策宽松引起通胀回头。回顾过去,同样的情况在1988年前后和1994年前后的高通胀时期也出现过。

这里的分析是希望从收入分配的角度来理解企业界和消费者群体的不同感受。消费者对于通胀的厌恶,对于gdp的冷漠,对于投资的担忧,与企业界的态度差别巨大。考虑到逆周期的情况,对问题的理解也许有助益。当然,与总量上收入份额波动相关的,还有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问题以及其他一些问题。逆周期只是很多问题中的一个。

这样来理解,过去治理通胀有时候在一定程度上“矫枉过正”是有基础的。持续一段时间的高增长可能带来通胀的上升,导致居民收入增长率的下降,引起公众的情绪和对宏观政策的负面评价。如果没有收入分配方面的积极调整,可能性很大的政策选择就是保持一段时间的紧缩,直到有所过度。这或许就是一种被动调整。

在被动调整开始的一段时间,居民收入增长率比较高。但是,如果在gdp增长率比较低情况下,调整持续时间太长,对企业和财政收入挤压太过,就可能导致内生的通货紧缩。1996-1999年,在主动紧缩和被动紧缩中,调整后居民收入增长率显著高于gdp增长率,导致了企业的很多困难,最后产生了大规模的下岗和银行坏账,居民收入增长率随之降下去了。

居民收入分配调查报告(通用16篇)篇十

有关数据表明,近几年来,燕郊地区农民收入持续不断增加,年胜一年,对数据深入分析发现,村民们推陈出新,一改日出而耕,日落而息的传统农业模式,发展多项经营的商品农业,另外农民思想也发生转变,不再固守土地,离乡务工也推动了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

自从镇政府提出“农民增加收入一个主要途径是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以来,乡党委、政府带领燕郊村民紧紧围绕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抓调整,突出本地优势、因地制宜发展订单农业、大棚农业。在种植小麦,玉米的基础上,建设大棚生产基地,种植绿色生态食品,凭借燕郊是北京郊区的良好区位,大棚种植渐渐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相比前几年来看,2010年农业的比较收益大幅提高提高,农民的人均收入由2500上升到3200。

农民增加收入的另一个主要途径是外出务工收入据xx年年统计,全乡总劳力8206人,其中长年外出务工劳动力2966人,约占总人口20.4%。从调查情况来看,外出务工劳动力按每年最低纯收入2400元来算,全乡仅外出务工一项可带回资金712万元,人均498元。

在燕郊人民取得骄人的成绩同时,也存在着中国底层劳动人民的普遍弱势。

当前农民的消费开支负但仍然过重,据调查,农民的收入主要支出于农业生产、医疗费、学费等。由于农业生产资料的价格有较大程度的增长,农业生产的费用仍然要占农民收入相当大的比例;另外是医疗费用支出,农民一旦生病住院,医疗费用支出比重就大幅度上升,尤其是主要劳动力生病后,致使该家庭劳动力缺乏,常常很快就会返贫。

另外,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不高,虽然乡党委,政府加大了对农民的培训力度,在一定程度上农民的素质有所提高,但是农民的整体素质还有待提高,主要体现在生产经营管理技能、文化科学素质和观念意识等方面,既影响了农业的生产,也影响了劳动力的移,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只能做苦力和劳动密度高的行业,未能以劳动力产生劳动价值,造成了人力资源的优势不能显现。

农民经营生产方式粗放。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生产规模过于狭小,规模经营还只是少数;二是科技含量低,农户缺少农作物新品种的应用、种植、病虫害有效预防等技术,新种一种家作物要花上三年五年的时间去培育;三是管理粗放,缺少精细耕种的田间管理以及精确的经济核算,造成了生产资料的极大浪费和生产成本的增加。

农民的信息来源渠道单一。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农户从真正意义上相对独立的生产经营单位成为相对独立的经营者和决策者,改革把农民推向市场经济的前台,农产品以从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在这种情况下,农民正确地掌握信息,指导生产经营成为在市场中取胜的必要条件,但从目前来看农民的信息来源渠道单一,农民信息不灵是农村的一大普遍现象,这就造成了农村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困难加大。

农业结构不合理。一是种植结构不合理,大多数农民仍然把粮食生产作为主要的收入来源,在买方市场的条件下农民增收产困难加大;二是品种不合格,突出表现在经济作物中“大路”品种多,特色品种少;三是产业化经营程度低,不能形成主导产业品牌做大做强。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三农”问题,连续两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都是关于“三农”问题的,解决农民增收问题,是当前各级党委、政府的一个中心工作,事关全局,意义非凡。“农业兴,农村富;农业稳,农村稳。”可见“三农”问题是当前摆在各级党委、政府面前的一个重大的紧迫而繁重的政治问题经济问题。对于燕郊这样一个农业大乡来说,要实现富民强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就必须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突出抓好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因此促进农民增收必须有新思路和新举措,采取综合性措施,在发展战略、政策措施和工作机制上有一个大转变。针对上述原因,我认为,要使农民收入保持较快增长,应该如是做。

解放思想,增强市场意识,大力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就必须加大农业产业增收结构调整力度,自觉按照市场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想要发展就必须拥有市场,这是农民增收的重要环节。一是增强市场主导意识,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依靠市场引导生产,大力发展“市场农业”和“订单农业”。按照市场的要求来进行生产,不仅仅要以当前市场为导向,还要以未来的市场变化趋势为导向,形成“人无我有”的局面,抢占先机;二是增强质量效益意识,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是在农产品相对过剩的背景下进行的,因此调整产业结构必须要适应市场化的需求,把提高农产品质量放在首位,形成“人有我优”的格局,提高农业产业经济效益;三是增强特色创新意识,调整农业结构不能盲目跟随,别人怎样调整就跟着怎样调整,这不仅仅会严重挫伤农民调整农业结构的积极性,还会使农民减收,因此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必须树立创新意识,注重特色,形成“人优我特”,促进农业增收。

扩大劳动力转移输出,大力发展劳务经济。认真落实省市县关于加快农村剩余劳力转移输出的政策意见,把发展劳务经济作为增加农民收入的关键措施来抓。一是要强化宣传,大力营造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输出的良好氛围,切实转变农民“死守家门、固守土地”的封闭观念,提高劳动力资源的综合利用率;二是坚持就地转移的和外出转移两手抓,推动农民就业多元化,鼓励农民自主创业,促进农民持久稳定增收。

大力发展二三产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促进农民增收,单纯从大农业方面来促进是远远不够的,保持农业的稳定发展,大力发展二三产业,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民增收困难的问题,有道是“无工不富”。因此促进农民增收必须大力发展二三产业,进一步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促进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一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劳动密集型企业,促进农民进厂就业,使一些有后顾之忧的农民既能搞好农业生产,又能增加劳务收入;二是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引导农民“洗脚上岸”,发展个体商贸业和运输业,多方面拓宽增收渠道,保持农业增收稳定。

强化培训,逐步提高农民科技素质。科学技术的第一生产力,当今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农民素质偏低已成为制约农民增收的瓶颈,要促进农民增收,就必须突破这个瓶颈,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一是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杂志、互联网等手段,为农民解疑释难,最快捷的推广农业实用科技,普及农村致富实用技术,满足人民对科技的渴求;二是利用省市扶贫培训的契机,使一批农业生产骨干走出去,洗脚上岸进课堂,培养他们的市场头脑和科技头脑,提高一切围绕市场转,一切依靠科技干的致富本领,再让他们去培训农民,起到以点带面的效果。

有经济头脑的农村基层干部,团结带领农民发家致富,务实创新的开展工作,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三是加大资金投入,夯实农业基础,增强农业发展后劲;加大资金筹措力度,积极编报项目向上争取资金,搞好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规划和管理;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确保农业稳产高效;加快农业新机具的推广,推动农业机械化步伐,提高农民劳动效率;加快实施农村实事工程,改善农民生活条件,优化农业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

发展农村经济,进一步增加农民收入,确保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使农民这个群体随着经济的发展,尽快富裕起来,是我们在全面建设小康构建和谐社会中所不能回避和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为此我们必须从实际出发,增强促进农民增收的紧迫感和自觉性,振奋精神、扎实工作,尽快实现农业收入的较快增长,努力开拓农业和农村工作新局面,为建设小康燕郊、和谐燕郊做出更大的贡献。

居民收入分配调查报告(通用16篇)篇十一

消费者对于通胀的厌恶,对于gdp的冷漠,以及对于投资的担忧,与企业界的态度差别很大。为您编辑了“居民收入逆周期讨论”

近两年在较高通货膨胀的宏观背景下,消费者对于通胀的厌恶,对于gdp的冷漠,以及对于投资的担忧,与企业界的态度差别很大。这一态度差异具有国民收入统计方面的依据。从收入分配看,居民收入逆周期,企业利润份额顺周期。即持续一段时间的高增长可能带来通胀的上升,导致居民收入增长率的下降,引起公众的情绪和对宏观政策的负面评价,进而导致宏观政策调整滞后于经济信号。然而逆周期只是在短期波动剧烈的时候才存在,如果低增长低通胀持续一段时间,居民收入增长率也会降下来。所以从较长的时间段来看,居民收入仍然是顺周期的。

图2显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占名义gdp的比例与名义gdp的增长率有非常强的正相关性,简单说就是利润份额是顺周期的。这里考虑名义gdp,包含了通胀率顺周期的情况。在不考虑滞后等细节的时候,说到一个变量顺周期可以理解为与真实gdp正相关,也可以理解为与名义gdp正相关。名义的劳动收入、利润和财政收入都是顺周期的,这一点没有问题,但是利润份额顺周期有更强的意思。财政收入份额也是顺周期的,只有劳动份额是逆周期的。再分配中的变化对这样的周期性没有大的影响。

利润份额顺周期的情况在其他经济中也存在。由于给定的固定资产折旧率和一般的工资粘性,以及借贷利率的事先决定,企业利润对于经济景气的弹性一般来说都比较大。中国的情况更进一步加强了利润的弹性。一是很大的国有部门包括政府和企业的就业和工资对于短期经济景气的反应很差,再是利率显著缺乏弹性。后者在企业负债率比较高的情况下影响更大。

不过,居民收入份额与名义gdp的短期反向变化并不必然导致居民实际收入增长率与实际gdp增长率的反向变化。后者比前者更强。从前者到后者,需要几个有关的弹性达到一定的量值。这包括通胀率对gdp增长或缺口的弹性,利润和劳动收入对于名义gdp的弹性以及再分配中的一些情况。主要参考工业利润和名义gdp的关系,再考虑通胀率对gdp的弹性,可以认为图1中的情况是可能的。

但是考虑到通胀的滞后,居民实际可支配收入与gdp的同期反向变化关系仍然难以成立。在需求扩张引起高增长的早期,通胀还没有起来,居民收入份额虽然下降,但绝对的增长率仍然上升,这导致了真实收入增长率上升。在晚些时候,cpi通胀率上升,居民真实收入增长率才开始下降。所以应当存在一个滞后的负相关关系。这里,cpi通胀率特别是食品通胀率的变化,与更多的变量有关,难说有一个确定的滞后时间,在一些情况下,就可能出现同期负相关的结果。

最近几年劳动年龄人口增长率下降,这早晚会导致利润率的下降,但是否会影响到利润和劳动收入的份额并不很确定。从其他同类型经济的情况看,经济增长率显著下降的过程确实伴随着劳动报酬份额的上升。这是一个比较长时期的变化趋势,在短期内难以产生很显著的影响以至达到使居民收入和gdp增长率反向变化的结果。最近两年的情况,可能仍然是以周期性变化的影响为主,但劳动收入份额的长期趋势可能已经发生并产生了一定的效果。

需要强调的是,逆周期只是在短期波动剧烈的时候才存在,如果低增长低通胀甚至通缩持续一段时间,居民收入增长率也会下来。所以从较长的时间段来看,居民收入仍然是顺周期的。

在过去两年,基于较高的通胀,对于宏观政策上刺激需求的倾向或者可能性有不少批评,而本来就存在的对投资高增长的担忧进一步增强,对2008年底的“4万亿”政策的负面评价也在增加。这样的舆论可能对今年以来的宏观政策产生了相当的影响。尽管很多企业感受到了严重的困难,盼望政策宽松,但消费者更担心政策宽松引起通胀回头。回顾过去,同样的情况在1988年前后和1994年前后的高通胀时期也出现过。

这里的分析是希望从收入分配的角度来理解企业界和消费者群体的不同感受。消费者对于通胀的厌恶,对于gdp的冷漠,对于投资的担忧,与企业界的态度差别巨大。考虑到逆周期的情况,对问题的理解也许有助益。当然,与总量上收入份额波动相关的,还有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问题以及其他一些问题。逆周期只是很多问题中的一个。

这样来理解,过去治理通胀有时候在一定程度上“矫枉过正”是有基础的。持续一段时间的高增长可能带来通胀的上升,导致居民收入增长率的下降,引起公众的情绪和对宏观政策的负面评价。如果没有收入分配方面的积极调整,可能性很大的政策选择就是保持一段时间的紧缩,直到有所过度。这或许就是一种被动调整。

在被动调整开始的一段时间,居民收入增长率比较高。但是,如果在gdp增长率比较低情况下,调整持续时间太长,对企业和财政收入挤压太过,就可能导致内生的通货紧缩。1996-1999年,在主动紧缩和被动紧缩中,调整后居民收入增长率显著高于gdp增长率,导致了企业的很多困难,最后产生了大规模的下岗和银行坏账,居民收入增长率随之降下去了。

居民收入分配调查报告(通用16篇)篇十二

1、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情况。其中,签订的92人,占调查人数的68.1%;未签订的43,占调查人数的31.9%。

2、工作岗位情况。其中,一线工人88人,占调查人数的65.2%;辅助生产工人8人,占调查人数的5.9%;技术工人16人,占调查人数的11.9%;一般管理干部7人,占调查人数的5.2%;其他岗位16人,占调查人数的11.9%。

3、月工资收入1650元以下的35人,占调查人数的25.9%;1650~2500元的81人,占调查人数的60.0%;2500~3xx0元的19人,占调查人数的14.1%。

4、在调查中,132人的月工资发放没有低于最低工资标准的情况,占调查人数的97.8%。

5、在所调查的人中有131人了解自己的月工资额度,占调查人数的97.0%;不了解的4人,占调查人数的3.0%。

6、在调查中有123人对自己目前的工资收入水平表示满意和基本满意,占调查人数的91.1%。不满意的12人,占调查人数的8.9%。

7、单位为职工缴纳养老、失业、工伤、医疗、生育保险的有38人,占调查人数的28.1%;部分缴纳的54人,占调查人数的40.0%;没有缴纳的43人占调查人数的31.9%。

8、关于《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等涉及到劳动者切身利益的法律法规的了解度调查种,非常了解的4人,占调查人数的3.0%;知道与知道一点的为44人和79人,分别占调查人数的32.6%和58.5%。

9、认为推行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对于维护企业职工的合法劳动报酬权益,提高企业职工的工资收入水平有很大作用与有一些作用的分别为47人、46人,分别占调查人数的34.8%、34.1%。

居民收入分配调查报告(通用16篇)篇十三

工资是指用人单位依据国家有关规定和劳务关系双方的约定,以货币形式支付员工劳动报酬。企业的工资,要根据各行各业的特点,因行业、企业制宜,可以采取不同的形式,使工资分配同职工个人的责任轻重、技术高低、劳动繁简、劳绩大小密切联系起来。工资条是员工所在单位定期给员工反映工资的纸条,但并不是所有单位都给员工工资条,有的单位会将工资的各项明细表发给员工,但是有的单位是没有的。对于每个走上工作岗位的员工来说工资条都是他们工作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许多工资条的内容都被保密了,但还是有些类似的,主要是通过介绍工资条的基本内容,“五险一金”的内容,工资薪酬个人所得税的计算以及节假日时加班人员工资的计算四个方面来了解个人工资计算方法,从而能够更好的读懂工资条,以便来更好的保护自己的权益。

居民收入分配调查报告(通用16篇)篇十四

首先政府要制定一套完整的切实可行的,划分贫富界限的规则,多多关注贫困地区,多多关注弱势群体。根据规则制定一套完整的就业税收保障等政策,同时还要给执行政策的人出台相应的措施,规范他们的行为不要跑偏。另外,还要给那些富裕的私营企业家出台相应的措施,鼓励他们向贫困地区投资和培训贫困地区的人员。鼓励他们提高工人工资,给他们配套的优惠政策。

还要大力支持中小企业特别是私营中小企业的发展是必要的。因为,一个国家的富裕并不是一小部分人的富裕,而是多数人的富裕。而企业存在的目的是创造社会财富,并按其中的工人的劳动而分配企业创造的社会财富。因此,私营企业的发展,则需制度创新,在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通过有效的政策调动其发展的积极作用。

此外,更要注意保证机会均等,社会公平。

居民收入分配调查报告(通用16篇)篇十五

(一)通过本次调查活动,进一步了解某一地区居民收入状况及是否公平合理。

(二)当代大学生最重要的就是理论结合实践,通过此次调研活动,让我们深入到社会实践中,去体验社会体验生活,磨练自己,同时借此调查活动,增强团队的合作意识,实践能力,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居民收入分配调查报告(通用16篇)篇十六

改革开放以来,通过对过去长期存在的平均主义的反思,针对生产力水平较低、经济发展落后、人民收入普遍不高的基本国情,提出了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政策。在这一政策提出后,国家采取优先发展东部沿海地区的经济政策,设立了四个经济特区,在投资、财税、外贸等方面都给予东部地区很大优惠,再加上东部地区原有的经济、技术、人才方面的优势,所以东部地区的经济很快进入腾飞阶段,与中西部的经济发展拉开距离。

相关范文推荐

    我喜欢的汽车(优秀18篇)

    汽车的购买和使用需要考虑诸多因素,包括价格、品牌、燃油消耗等。这里为大家收集了一些优秀的汽车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学习。我喜欢我的玩具汽车――大黄蜂,它是我三岁

    个性自我介绍短语(通用17篇)

    通过自我介绍,我们可以表达自己的优势和特长,以及与他人合作的意愿和能力。在写自我介绍时,可以参考以下范文,了解不同场合和目的下的自我介绍方式。介绍自己:嗨!大家

    粮食保供应急预案范文(18篇)

    应急预案的编制需要全面考虑各种突发情况,并根据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应急预案的实施需要全员参与,每个人都应当了解预案内容和应对措施。此次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

    升职申请书示例(模板19篇)

    更多申请书需要我们选择合适的字词和表达方式,让对方对我们的申请印象深刻。如果你正在写更多申请书但不知道从何入手,不妨参考下面的范例。尊敬公司领导:本人已近临产(

    对外汉语教案汉语老师(通用19篇)

    教学工作计划有助于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监控和评估,及时调整教学策略。通过研究这些教学工作计划范文,我们能够了解到教师如何通过创新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幼儿园工作计划中班工作依据(优秀16篇)

    通过制定幼儿园工作计划,可以提前了解和准备教育资源和教学内容。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幼儿园工作计划范文,希望能为大家提供参考和借鉴。新的一年里,我认真总结了中班

    商业银行的辞职报告(通用23篇)

    辞职报告可以为离职者提供一个良好的离职方式,同时也为公司提供一个了解员工想法和改进的机会。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辞职报告范文,供大家参考,希望能给予一些启发。

    大班户外活动方案大全(16篇)

    活动方案的成功与否,关键在于其设计的合理性和执行的能力。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实用的活动方案案例,希望对你的活动策划有所启发。活动形式:1.活动时间:上午小班一小

    班组长工作计划书(精选22篇)

    工作计划书也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灵活调整和更新,以适应工作的变化和调整。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工作计划书范文,希望能够为大家的工作提供一些启示和思路。2016已经过去

    亲爱的我想你了(热门14篇)

    优秀作文的语言要准确、流畅,能够给读者带来愉悦的阅读体验。下面是一些优秀作文的典型例子,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的思路和方法。说太多也无用了,只有一句:认识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