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收入调查报告(专业16篇)

时间:2023-12-07 作者:JQ文豪

通过进行调查报告,我们可以深入了解某个领域的情况,从而为相关决策提供有力支持。调查结果表明,民众对环境保护的意识逐渐增强,但在行动上仍存在一定的差距。

居民收入调查报告(专业16篇)篇一

(一)调查帐页仍然存在漏填、漏记。帐页仍然存在漏填漏记情况,特别是期初手存现金、期末手存现金、家庭成员在外用餐次数等指标,指标的漏填将会导致汇总数据中居民手存现金和居民生活支出中食品消费支出与实际生活情况有所偏差,影响汇总结果。

(二)帐页编码存在错误。城镇和农村居民打工工资编码有所不同,由于城镇居民参加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农村居民参加新型农村养老保险,故城镇居民打工工资应编码自由职业劳动所得,而农村居民打工工资应编码其他劳动所得,编码不当会导致汇总数据居民收入中工资性收入、非农业生产经营收入、财产性收入、转移性收入、非收入所得、借贷性所得六个分项指标数据相应的此减彼长,影响统计监测。

(三)生产费用支出和生活费用支出混淆不清。根据调查制度,城乡一体化住户调查所调查的为调查点生活现金和实物收支记账,由于居民居住、出行等方面存在生产与生活共同存在的情况,不易分清,若帐页数据混淆将违反调查制度,对最终数据的汇总评估产生影响。

居民收入调查报告(专业16篇)篇二

首先政府要制定一套完整的切实可行的,划分贫富界限的规则,多多关注贫困地区,多多关注弱势群体。根据规则制定一套完整的就业税收保障等政策,同时还要给执行政策的人出台相应的措施,规范他们的行为不要跑偏。另外,还要给那些富裕的私营企业家出台相应的措施,鼓励他们向贫困地区投资和培训贫困地区的人员。鼓励他们提高工人工资,给他们配套的优惠政策。

还要大力支持中小企业特别是私营中小企业的发展是必要的。因为,一个国家的富裕并不是一小部分人的富裕,而是多数人的富裕。而企业存在的目的是创造社会财富,并按其中的工人的劳动而分配企业创造的社会财富。因此,私营企业的发展,则需制度创新,在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通过有效的政策调动其发展的积极作用。

此外,更要注意保证机会均等,社会公平。

居民收入调查报告(专业16篇)篇三

有关数据表明,近几年来,燕郊地区农民收入持续不断增加,年胜一年,对数据深入分析发现,村民们推陈出新,一改日出而耕,日落而息的传统农业模式,发展多项经营的商品农业,另外农民思想也发生转变,不再固守土地,离乡务工也推动了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

自从镇政府提出“农民增加收入一个主要途径是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以来,乡党委、政府带领燕郊村民紧紧围绕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抓调整,突出本地优势、因地制宜发展订单农业、大棚农业。在种植小麦,玉米的基础上,建设大棚生产基地,种植绿色生态食品,凭借燕郊是北京郊区的良好区位,大棚种植渐渐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相比前几年来看,2010年农业的比较收益大幅提高提高,农民的人均收入由2500上升到3200。

农民增加收入的另一个主要途径是外出务工收入据xx年年统计,全乡总劳力8206人,其中长年外出务工劳动力2966人,约占总人口20.4%。从调查情况来看,外出务工劳动力按每年最低纯收入2400元来算,全乡仅外出务工一项可带回资金712万元,人均498元。

在燕郊人民取得骄人的成绩同时,也存在着中国底层劳动人民的普遍弱势。

当前农民的消费开支负但仍然过重,据调查,农民的收入主要支出于农业生产、医疗费、学费等。由于农业生产资料的价格有较大程度的增长,农业生产的费用仍然要占农民收入相当大的比例;另外是医疗费用支出,农民一旦生病住院,医疗费用支出比重就大幅度上升,尤其是主要劳动力生病后,致使该家庭劳动力缺乏,常常很快就会返贫。

另外,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不高,虽然乡党委,政府加大了对农民的培训力度,在一定程度上农民的素质有所提高,但是农民的整体素质还有待提高,主要体现在生产经营管理技能、文化科学素质和观念意识等方面,既影响了农业的生产,也影响了劳动力的移,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只能做苦力和劳动密度高的行业,未能以劳动力产生劳动价值,造成了人力资源的优势不能显现。

农民经营生产方式粗放。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生产规模过于狭小,规模经营还只是少数;二是科技含量低,农户缺少农作物新品种的应用、种植、病虫害有效预防等技术,新种一种家作物要花上三年五年的时间去培育;三是管理粗放,缺少精细耕种的田间管理以及精确的经济核算,造成了生产资料的极大浪费和生产成本的增加。

农民的信息来源渠道单一。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农户从真正意义上相对独立的生产经营单位成为相对独立的经营者和决策者,改革把农民推向市场经济的前台,农产品以从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在这种情况下,农民正确地掌握信息,指导生产经营成为在市场中取胜的必要条件,但从目前来看农民的信息来源渠道单一,农民信息不灵是农村的一大普遍现象,这就造成了农村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困难加大。

农业结构不合理。一是种植结构不合理,大多数农民仍然把粮食生产作为主要的收入来源,在买方市场的条件下农民增收产困难加大;二是品种不合格,突出表现在经济作物中“大路”品种多,特色品种少;三是产业化经营程度低,不能形成主导产业品牌做大做强。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三农”问题,连续两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都是关于“三农”问题的,解决农民增收问题,是当前各级党委、政府的一个中心工作,事关全局,意义非凡。“农业兴,农村富;农业稳,农村稳。”可见“三农”问题是当前摆在各级党委、政府面前的一个重大的紧迫而繁重的政治问题经济问题。对于燕郊这样一个农业大乡来说,要实现富民强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就必须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突出抓好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因此促进农民增收必须有新思路和新举措,采取综合性措施,在发展战略、政策措施和工作机制上有一个大转变。针对上述原因,我认为,要使农民收入保持较快增长,应该如是做。

解放思想,增强市场意识,大力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就必须加大农业产业增收结构调整力度,自觉按照市场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想要发展就必须拥有市场,这是农民增收的重要环节。一是增强市场主导意识,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依靠市场引导生产,大力发展“市场农业”和“订单农业”。按照市场的要求来进行生产,不仅仅要以当前市场为导向,还要以未来的市场变化趋势为导向,形成“人无我有”的局面,抢占先机;二是增强质量效益意识,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是在农产品相对过剩的背景下进行的,因此调整产业结构必须要适应市场化的需求,把提高农产品质量放在首位,形成“人有我优”的格局,提高农业产业经济效益;三是增强特色创新意识,调整农业结构不能盲目跟随,别人怎样调整就跟着怎样调整,这不仅仅会严重挫伤农民调整农业结构的积极性,还会使农民减收,因此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必须树立创新意识,注重特色,形成“人优我特”,促进农业增收。

扩大劳动力转移输出,大力发展劳务经济。认真落实省市县关于加快农村剩余劳力转移输出的政策意见,把发展劳务经济作为增加农民收入的关键措施来抓。一是要强化宣传,大力营造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输出的良好氛围,切实转变农民“死守家门、固守土地”的封闭观念,提高劳动力资源的综合利用率;二是坚持就地转移的和外出转移两手抓,推动农民就业多元化,鼓励农民自主创业,促进农民持久稳定增收。

大力发展二三产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促进农民增收,单纯从大农业方面来促进是远远不够的,保持农业的稳定发展,大力发展二三产业,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民增收困难的问题,有道是“无工不富”。因此促进农民增收必须大力发展二三产业,进一步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促进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一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劳动密集型企业,促进农民进厂就业,使一些有后顾之忧的农民既能搞好农业生产,又能增加劳务收入;二是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引导农民“洗脚上岸”,发展个体商贸业和运输业,多方面拓宽增收渠道,保持农业增收稳定。

强化培训,逐步提高农民科技素质。科学技术的第一生产力,当今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农民素质偏低已成为制约农民增收的瓶颈,要促进农民增收,就必须突破这个瓶颈,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一是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杂志、互联网等手段,为农民解疑释难,最快捷的推广农业实用科技,普及农村致富实用技术,满足人民对科技的渴求;二是利用省市扶贫培训的契机,使一批农业生产骨干走出去,洗脚上岸进课堂,培养他们的市场头脑和科技头脑,提高一切围绕市场转,一切依靠科技干的致富本领,再让他们去培训农民,起到以点带面的效果。

有经济头脑的农村基层干部,团结带领农民发家致富,务实创新的开展工作,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三是加大资金投入,夯实农业基础,增强农业发展后劲;加大资金筹措力度,积极编报项目向上争取资金,搞好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规划和管理;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确保农业稳产高效;加快农业新机具的推广,推动农业机械化步伐,提高农民劳动效率;加快实施农村实事工程,改善农民生活条件,优化农业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

发展农村经济,进一步增加农民收入,确保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使农民这个群体随着经济的发展,尽快富裕起来,是我们在全面建设小康构建和谐社会中所不能回避和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为此我们必须从实际出发,增强促进农民增收的紧迫感和自觉性,振奋精神、扎实工作,尽快实现农业收入的较快增长,努力开拓农业和农村工作新局面,为建设小康燕郊、和谐燕郊做出更大的贡献。

居民收入调查报告(专业16篇)篇四

通过对居民收入来源、人均年收入、主要生活成本及对目前生活的满意程度这四大项的调查,分析居民收入问题,总结出居民的生活质量。在通货膨胀压力日益增大的情况下,如何保证居民正常消费并且日常生活不受其影响。并初步分析引发收入差距日益增大的主要原因。

居民收入调查报告(专业16篇)篇五

(一)、主要信息:一个简单的工资表,通常包括九个管理项目有工号、职工姓名、基本工资、职务工资、福利费、住房基金、应发工资、个人所得税和实发工资。

(二)、格式是:单位、制表日期、姓名、标准工资、岗位津贴、效益奖、加班费、工资合计、水费、电费、房租费、其它扣款、医保、住房公积金、养失生险、工会费、扣款合计、实发工资、备注。

(三)、主要内容:

第一部分是收入。

从网上各行各业人士所“晒”出的形形色色工资条来看,虽然具体项目各有不同,但整体结构大同小异,第一部分为月收入,包括各种工资、奖金、补贴等。按照由前往后的顺序,第一项一般为基础工资,有的企业也称之为底薪、月薪或保底工资,它是指员工进入企业后,在特定的岗位上担当角色,企业以现金形式发给的正常履行职责的劳动报酬,标准由企业自行设定。

当然,各家企业对非基础工资的设定也是不同的,根据自己企业薪酬发放的实际情况,设定工资条“模板”,而同一企业每名员工拿到的非基础工资金额也各不相同。拿媒体工作者的工资条来说,收入的重点主要体现在绩效工资上,即稿费、编辑费等。而对于公务员群体来说,工资条则显得复杂些,记者一位从事公务员工作的同学向记者展示了他的工资条,上面几乎包括了上述提到的大多数收入项目,从几元到几百元,真是有些眼花缭乱。网上还有一位大学老师展示了自己的工资条,他的非基础工资项目中包括科研津贴、博导津贴等。

第二部分扣款。

有很多网友表示,当看到自己工资条上那一系列的扣款时就会感到心痛,所以索性不看。其实这是一种误区,除了那些如因缺勤、任务不达标、差错等原因被“不幸”和“本不该”被扣的扣款之外,作为重要组成部分的“三险一金”扣款实则是一种“定期储蓄”式的好事,它的背后是企业为员工付出的三倍于此数额的福利。

目前,在北京地区,一般来说,企业为员工缴纳的社会保险为“五险”,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由于后两者个人不必缴纳,因此,反映到工资条上,个人扣款就只有前三项。

第三部分扣税。

国家规定,个人因任职或者受雇而取得的工资、薪金、奖金、年终加薪、劳动分红、津贴、补贴以及与任职或者受雇有关的其他所得都应该交个人所得税。

第四部分实发工资。

顾名思义,即打到银行卡里,去掉了各种费用,真正可以拿到手的工资收入。

居民收入调查报告(专业16篇)篇六

系数(简言之,它的经济含义就是:在全部居民收入中用于不平均分配的百分比)。如果a为零,基尼系数为零,表示收入分配完全平等;如果b为零则系数为1,收入分配绝对不平等。实际的基尼系数介于0和l之间,国际上通常将0.4作为警戒线。收入分配越是趋向平等,洛伦茨曲线的弧度越小,基尼系数也越小,反之,收入分配越是趋向不平等,洛伦茨曲线的弧度越大。

如果个人所得税能使收入均等化,那么,基尼系数即会变小。联合国有关组织规定:若低于0.2表示收入绝对平均;0.2-0.3表示比较平均;0.3-0.4表示相对合理;0.4-0.5表示收入差距较大;0.6以上表示收入差距悬殊。由于基尼系数给出了反映收入分配差异程度的数量界限,可以有效地预警两极分化的质变临界值,克服了其它方法的不足,是衡量贫富差距的最可行方法,所以,得到了世界各国的广泛重视和普遍采用。

基尼系数是一个用来描述收入整体差距程度的重要指标。它由于给出了反映居民之间贫富差异程度的数量界线,可以较客观、直观地反映和监测居民之间的贫富差距,预报、预警和防止居民之间出现贫富两极分化。因此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认同和普遍采用。但是,基尼系数没有显示出来在哪里存在分配不公。国际上通常认为,当它处于0.3-0.4时表示收入分配比较合理,0.4-0.5表示收入差距过大,超过0.5则意味着出现两极分化。从现实来看,世界各国对基尼系数的运用并不完全一致。国际间,并无制定基尼系数的准则,一些问题如应否剔除税项,应否剔除公共援助受益者,应否剔除非本地居民,或应否加入政府的福利,并没有一致性,以至没有比较的准则。很多国家都是把它与其他因素结合起来,综合判断收入差距。在不少国家,基尼系数都有不同的标准和界线。总的来说,基尼系数只可参考,不能绝对化。

由此可看出,东圃镇居民收入差距在扩大,两极分化情况不乐观。

居民收入调查报告(专业16篇)篇七

自20**年城乡一体化住户改革工作开展以来,根据该区被调查的8个调查点,78户居民数据显示,该区上半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057元,与云岩区、南明区并列全市第一,同比增长9.5%;农民人均期内现金收入5909元,同比增长17.8%,增速排位全市第一,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加,居民生活质量进一步提升。

居民收入调查报告(专业16篇)篇八

“五险”指的是五种保险,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一金”指的是住房公积金。其中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这三种险是由企业和个人共同缴纳的保费,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完全是由企业承担的。个人不需要缴纳。这里要注意的是“五险”是法定的,而“一金”不是法定的。五险一金的缴纳额度每个地区的规定都不同,基数是以工资总额为基数。有的企业在发放时有基本工资,有相关一些补贴,但有的企业在缴纳时,只是基本工资,这是违反法律规定的。具体比例要向当地的劳动部门去咨询。各地缴纳比例不一样。

失业保险缴费比例:单位2%,个人1%;

住房公积金缴费比例: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选择住房公积金缴费比例。但原则上最高缴费额不得超过职工平均工资的xx%。20xx年下半年起,全市统一规定所有用人单位按工资的12%办理缴纳住房公积金。单位和个人都是工资的12%.目前北京养老保险缴费比例:单位20%(其中17%划入统筹基金,3%划入个人帐户),个人8%(全部划入个人帐户);医疗保险缴费比例:单位xx%,个人2%+3元;失业保险缴费比例:单位1%,个人0.2%;工伤保险根据单位被划分的行业范围来确定它的工伤费率,在0.5%~2%之间;生育保险缴费比例:单位0.8%,个人不交钱。

公积金缴费比例: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选择住房公积金缴费比例。但原则上最高缴费额不得超过北京市职工平均工资300%的xx%。20xx年下半年起,全北京市统一规定所有用人单位按工资的12%办理缴纳住房公积金。

居民收入调查报告(专业16篇)篇九

1、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情况。其中,签订的92人,占调查人数的68.1%;未签订的43,占调查人数的31.9%。

2、工作岗位情况。其中,一线工人88人,占调查人数的65.2%;辅助生产工人8人,占调查人数的5.9%;技术工人16人,占调查人数的11.9%;一般管理干部7人,占调查人数的5.2%;其他岗位16人,占调查人数的11.9%。

3、月工资收入1650元以下的35人,占调查人数的25.9%;1650~2500元的81人,占调查人数的60.0%;2500~3xx0元的19人,占调查人数的14.1%。

4、在调查中,132人的月工资发放没有低于最低工资标准的情况,占调查人数的97.8%。

5、在所调查的人中有131人了解自己的月工资额度,占调查人数的97.0%;不了解的4人,占调查人数的3.0%。

6、在调查中有123人对自己目前的工资收入水平表示满意和基本满意,占调查人数的91.1%。不满意的12人,占调查人数的8.9%。

7、单位为职工缴纳养老、失业、工伤、医疗、生育保险的有38人,占调查人数的28.1%;部分缴纳的54人,占调查人数的40.0%;没有缴纳的43人占调查人数的31.9%。

8、关于《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等涉及到劳动者切身利益的法律法规的了解度调查种,非常了解的4人,占调查人数的3.0%;知道与知道一点的为44人和79人,分别占调查人数的32.6%和58.5%。

9、认为推行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对于维护企业职工的合法劳动报酬权益,提高企业职工的工资收入水平有很大作用与有一些作用的分别为47人、46人,分别占调查人数的34.8%、34.1%。

居民收入调查报告(专业16篇)篇十

摘要:消费者对于通胀的厌恶,对于gdp的冷漠,以及对于投资的担忧,与企业界的态度差别很大。通过对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同比增长率和gdp同比增长率、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占gdp的比例与名义gdp同比增长率、住户可支配收入占名义gdp的比例和名义gdp增长率、储蓄存款通胀损失调整后居民收入实际增长率与gdp实际增长率的比较分析,认为持续的高增长可能带来通胀的上升,导致居民收入增长率的下降,引起公众情绪和对宏观政策的负面评价,进而导致宏观政策调整滞后于经济信号。而逆周期只是在短期波动剧烈的时候才存在,如果低增长、低通胀持续一段时间,居民收入增长率也会降下来。所以从较长的时间段来看,居民收入仍然是顺周期的。

关键词:居民收入逆周期;高增长导致低通胀;反通胀。

近两年在较高通货膨胀的宏观背景下,消费者对于通胀的厌恶,对于gdp的冷漠,以及对于投资的担忧,与企业界的态度差别很大。这一态度差异具有国民收入统计方面的依据。从收入分配看,居民收入逆周期,企业利润份额顺周期。即持续一段时间的高增长可能带来通胀的上升,导致居民收入增长率的下降,引起公众的情绪和对宏观政策的负面评价,进而导致宏观政策调整滞后于经济信号。然而逆周期只是在短期波动剧烈的时候才存在,如果低增长低通胀持续一段时间,居民收入增长率也会降下来。所以从较长的时间段来看,居民收入仍然是顺周期的。

从图1看,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实际同比增长率和gdp的同比增长率在以来显著反向变化。由于gdp和居民收入调查的口径差别,这两个指标本身不是在包含的意义上严格对应的。例如,居民收入包括股票交易损益,而gdp则不包括此类财产价格变化的结果。上半年居民收入增长率很高,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股市大涨。除了这种定义上的差别之外,统计中存在这样那样的误差,特别是高收入家庭的调查收入倾向于偏低,会影响居民收入增长率和gdp增长率的可比性。不过误差的比例在短期没有太大变化的话,增长率的变化就不受影响。当然这一点也不是很可靠的,还是应当尽可能从其他数据中进一步确定。

图2显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占名义gdp的比例与名义gdp的增长率有非常强的正相关性,简单说就是利润份额是顺周期的。这里考虑名义gdp,包含了通胀率顺周期的情况。在不考虑滞后等细节的时候,说到一个变量顺周期可以理解为与真实gdp正相关,也可以理解为与名义gdp正相关。名义的劳动收入、利润和财政收入都是顺周期的,这一点没有问题,但是利润份额顺周期有更强的意思。财政收入份额也是顺周期的,只有劳动份额是逆周期的。再分配中的变化对这样的周期性没有大的影响。

利润份额顺周期的情况在其他经济中也存在。由于给定的固定资产折旧率和一般的工资粘性,以及借贷利率的事先决定,企业利润对于经济景气的弹性一般来说都比较大。中国的情况更进一步加强了利润的弹性。一是很大的国有部门包括政府和企业的就业和工资对于短期经济景气的反应很差,再是利率显著缺乏弹性。后者在企业负债率比较高的情况下影响更大。

不过,居民收入份额与名义gdp的短期反向变化并不必然导致居民实际收入增长率与实际gdp增长率的反向变化。后者比前者更强。从前者到后者,需要几个有关的弹性达到一定的量值。这包括通胀率对gdp增长或缺口的弹性,利润和劳动收入对于名义gdp的弹性以及再分配中的一些情况。主要参考工业利润和名义gdp的关系,再考虑通胀率对gdp的弹性,可以认为图1中的情况是可能的。

但是考虑到通胀的滞后,居民实际可支配收入与gdp的同期反向变化关系仍然难以成立。在需求扩张引起高增长的早期,通胀还没有起来,居民收入份额虽然下降,但绝对的增长率仍然上升,这导致了真实收入增长率上升。在晚些时候,cpi通胀率上升,居民真实收入增长率才开始下降。所以应当存在一个滞后的负相关关系。这里,cpi通胀率特别是食品通胀率的变化,与更多的变量有关,难说有一个确定的滞后时间,在一些情况下,就可能出现同期负相关的结果。

最近几年劳动年龄人口增长率下降,这早晚会导致利润率的下降,但是否会影响到利润和劳动收入的份额并不很确定。从其他同类型经济的情况看,经济增长率显著下降的过程确实伴随着劳动报酬份额的上升。这是一个比较长时期的变化趋势,在短期内难以产生很显著的影响以至达到使居民收入和gdp增长率反向变化的结果。最近两年的情况,可能仍然是以周期性变化的影响为主,但劳动收入份额的长期趋势可能已经发生并产生了一定的效果。

二、通胀对金融资产本金的影响。

在简单的收入会计方法中,金融资产收益的计算可能产生歪曲。将表面收益计为金融资产的收益,在通货膨胀情况下对于本金的损失没有考虑。在1988年和1994年两次高通胀中,居民金融资产遭受了很大的损失,住户收入调查数据没有反映这方面的情况。过去10年的通胀率平均水平显著低于早先,但是居民金融资产与收入的比例显著上升了。1987年,年末居民储蓄为当年gdp的25.5%,到年,这个比例上升到了77.2%。所以,尽管2011年的5.4%的cpi通胀率大幅度低于1988年的18.8%,储蓄存款因通胀导致的损失相对于收入水平却是接近的。在金融资产迅速增长的情况下,居民对通胀越来越敏感。

图4显示了一个很简单的`估计结果。首先根据城乡人口和住户调查的人均收入计算居民总收入,其中城镇为可支配收入,农村为纯收入。这样计算的总量是有一定误差的。不仅可支配收入和纯收入口径上不完全可比,而且推算中城乡人口数也存在问题,还有城乡收入的可加性也不尽然(考虑购买力评价问题)。限于数据问题,这里只考虑了居民的储蓄存款,用上年末的储蓄存款和当年的cpi通货膨胀率计算储蓄存款的本金损失,按当年价格计算。这里只考虑本金的损益,因为利息收入已经计算了。最后再将这一项从前面计算的居民总收入中减掉,对结果按cpi做调整。如此估计肯定有多方面的漏洞,只能作为一个参考。不过在通胀率变化很大的年份,存款损益的变化很大,各种误差会相对变小。特别应当注意的是,跨度很大的对比误差比较大,近年来居民金融资产多样化,储蓄存款的重要性相对下降了。

居民收入调查报告(专业16篇)篇十一

居民收入水平是直接影响市场容量大小的重要因素。居民收入水平一方面受制于宏观经济状况的影响,另一方面受国家收入分配政策、消费政策的影响。居民收入水平直接决定消费者购买力水平,收入水平高,则购买力强,反之则弱。作为一个学生,我们看问题的角度和方法会有自身的局限性,得出的结论也是不成熟的,但我们仍愿意贡献我们的一份力量!通过本次调研活动去发现问题和反映问题,这也是我们这次社会实践的最重要的目的。

二、概述。

(一)调查主题:

居民收入调查报告(专业16篇)篇十二

本文目录。

有关数据表明,近几年来,地区农民收入持续不断增加,年胜一年,对数据深入分析发现,村民们推陈出新,一改日出而耕,日落而息的传统农业模式,发展多项经营的商品农业,另外农民思想也发生转变,不再固守土地,离乡务工也推动了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

自从镇政府提出“农民增加收入一个主要途。

径是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以来,乡党委、政府带领村民紧紧围绕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抓调整,突出本地优势、因地制宜发展订单农业、大棚农业。在种植小麦,玉米的基础上,建设大棚生产基地,种植绿色生态食品,凭借是北京郊区的良好区位,大棚种植渐渐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相比前几年来看,农业的比较收益大幅提高提高,农民的人均收入由2500上升到3200.。

农民增加收入的另一个主要途径是外出务工收入据统计,全乡总劳力8206人,其中长年外出务工劳动力2966人,约占总人口20.4%。从调查情况来看,外出务工劳动力按每年最低纯收入2400元来算,全乡仅外出务工一项可带回资金712万元,人均498元。

在人民取得骄人的成绩同时,也存在着中国底层劳动人民的普遍弱势。

当前农民的消费开支负但仍然过重,据调查,农民的收入主要支出于农业生产、医疗费、学费等。由于农业生产资料的价格有较大程度的增长,农业生产的费用仍然要占农民收入相当大的比例;另外是医疗费用支出,农民一旦生病住院,医疗费用支出比重就大幅度上升,尤其是主要劳动力生病后,致使该家庭劳动力缺乏,常常很快就会返贫。

另外,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不高,虽然乡党委,政府加大了对农民的培训力度,在一定程度上农民的素质有所提高,但是农民的整体素质还有待提高,主要体现在生产经营管理技能、文化科学素质和观念意识等方面,既影响了农业的生产,也影响了劳动力的移,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只能做苦力和劳动密度高的行业,未能以劳动力产生劳动价值,造成了人力资源的优势不能显现。

农民经营生产方式粗放。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生产规模过于狭小,规模经营还只是少数;二是科技含量低,农户缺少农作物新品种的应用、种植、病虫害有效预防等技术,新种一种家作物要花上三年五年的时间去培育;三是管理粗放,缺少精细耕种的田间管理以及精确的经济核算,造成了生产资料的极大浪费和生产成本的增加。

农民的信息来源渠道单一。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农户从真正意义上相对独立的生产经营单位成为相对独立的经营者和决策者,改革把农民推向市场经济的前台,农产品以从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在这种情况下,农民正确地掌握信息,指导生产经营成为在市场中取胜的必要条件,但从目前来看农民的信息来源渠道单一,农民信息不灵是农村的一大普遍现象,这就造成了农村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困难加大。

农业结构不合理。一是种植结构不合理,大多数农民仍然把粮食生产作为主要的收入来源,在买方市场的条件下农民增收产困难加大;二是品种不合格,突出表现在经济作物中“大路”品种多,特色品种少;三是产业化经营程度低,不能形成主导产业品牌做大做强。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三农”问题,连续两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都是关于“三农”问题的,解决农民增收问题,是当前各级党委、政府的一个中心工作,事关全局,意义非凡。“农业兴,农村富;农业稳,农村稳。”可见“三农”问题是当前摆在各级党委、政府面前的一个重大的紧迫而繁重的政治问题经济问题。对于这样一个农业大乡来说,要实现富民强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就必须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突出抓好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因此促进农民增收必须有新思路和新举措,采取综合性措施,在发展战略、政策措施和工作机制上有一个大转变。针对上述原因,我认为,要使农民收入保持较快增长,应该如是做。

固守土地”的封闭观念,提高劳动力资源的综合利用率;二是坚持就地转移的和外出转移两手抓,推动农民就业多元化,鼓励农民自主创业,促进农民持久稳定增收。

大力发展二三产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促进农民增收,单纯从大农业方面来促进是远远不够的,保持农业的稳定发展,大力发展二三产业,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民增收困难的问题,有道是“无工不富”。因此促进农民增收必须大力发展二三产业,进一步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促进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一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劳动密集型企业,促进农民进厂就业,使一些有后顾之忧的农民既能搞好农业生产,又能增加劳务收入;二是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引导农民“洗脚上岸”,发展个体商贸业和运输业,多方面拓宽增收渠道,保持农业增收稳定。

强化培训,逐步提高农民科技素质。科学技术的第一生产力,当今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农民素质偏低已成为制约农民增收的瓶颈,要促进农民增收,就必须突破这个瓶颈,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一是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杂志、互联网等手段,为农民解疑释难,最快捷的推广农业实用科技,普及农村致富实用技术,满足人民对科技的渴求;二是利用省市扶贫培训的契机,使一批农业生产骨干走出去,洗脚上岸进课堂,培养他们的市场头脑和科技头脑,提高一切围绕市场转,一切依靠科技干的致富本领,再让他们去培训农民,起到以点带面的效果。

有经济头脑的农村基层干部,团结带领农民发家致富,务实创新的开展工作,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三是加大资金投入,夯实农业基础,增强农业发展后劲;加大资金筹措力度,积极编报项目向上争取资金,搞好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规划和管理;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确保农业稳产高效;加快农业新机具的推广,推动农业机械化步伐,提高农民劳动效率;加快实施农村实事工程,改善农民生活条件,优化农业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

发展农村经济,进一步增加农民收入,确保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使农民这个群体随着经济的发展,尽快富裕起来,是我们在全面建设小康构建和谐社会中所不能回避和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为此我们必须从实际出发,增强促进农民增收的紧迫感和自觉性,振奋精神、扎实工作,尽快实现农业收入的较快增长,努力开拓农业和农村工作新局面,为建设小康、和谐做出更大的贡献。

返回目录。

有关数据表明,近几年来,燕郊地区农民收入持续不断增加,年胜一年,对数据深入分析发现,村民们推陈出新,一改日出而耕,日落而息的传统农业模式,发展多项经营的商品农业,另外农民思想也发生转变,不再固守土地,离乡务工也推动了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

自从镇政府提出“农民增加收入一个主要途径是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以来,乡党委、政府带领燕郊村民紧紧围绕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抓调整,突出本地优势、因地制宜发展订单农业、大棚农业。在种植小麦,玉米的基础上,建设大棚生产基地,种植绿色生态食品,凭借燕郊是北京郊区的良好区位,大棚种植渐渐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相比前几年来看,农业的比较收益大幅提高提高,农民的人均收入由2500上升到3200.。

农民增加收入的另一个主要途径是外出务工收入据xx年年统计,全乡总劳力8206人,其中长年外出务工劳动力2966人,约占总人口20.4%。从调查情况来看,外出务工劳动力按每年最低纯收入2400元来算,全乡仅外出务工一项可带回资金712万元,人均498元。

在燕郊人民取得骄人的成绩同时,也存在着中国底层劳动人民的普遍弱势。

当前农民的消费开支负但仍然过重,据调查,农民的收入主要支出于农业生产、医疗费、学费等。由于农业生产资料的价格有较大程度的增长,农业生产的费用仍然要占农民收入相当大的比例;另外是医疗费用支出,农民一旦生病住院,医疗费用支出比重就大幅度上升,尤其是主要劳动力生病后,致使该家庭劳动力缺乏,常常很快就会返贫。

另外,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不高,虽然乡党委,政府加大了对农民的培训力度,在一定程度上农民的素质有所提高,但是农民的整体素质还有待提高,主要体现在生产经营管理技能、文化科学素质和观念意识等方面,既影响了农业的生产,也影响了劳动力的移,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只能做苦力和劳动密度高的行业,未能以劳动力产生劳动价值,造成了人力资源的优势不能显现。

农民经营生产方式粗放。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生产规模过于狭小,规模经营还只是少数;二是科技含量低,农户缺少农作物新品种的应用、种植、病虫害有效预防等技术,新种一种家作物要花上三年五年的时间去培育;三是管理粗放,缺少精细耕种的田间管理以及精确的经济核算,造成了生产资料的极大浪费和生产成本的增加。

农民的信息来源渠道单一。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农户从真正意义上相对独立的生产经营单位成为相对独立的经营者和决策者,改革把农民推向市场经济的前台,农产品以从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在这种情况下,农民正确地掌握信息,指导生产经营成为在市场中取胜的必要条件,但从目前来看农民的信息来源渠道单一,农民信息不灵是农村的一大普遍现象,这就造成了农村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困难加大。

农业结构不合理。一是种植结构不合理,大多数农民仍然把粮食生产作为主要的收入来源,在买方市场的条件下农民增收产困难加大;二是品种不合格,突出表现在经济作物中“大路”品种多,特色品种少;三是产业化经营程度低,不能形成主导产业品牌做大做强。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三农”问题,连续两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都是关于“三农”问题的,解决农民增收问题,是当前各级党委、政府的一个中心工作,事关全局,意义非凡。“农业兴,农村富;农业稳,农村稳。”可见“三农”问题是当前摆在各级党委、政府面前的一个重大的紧迫而繁重的政治问题经济问题。对于燕郊这样一个农业大乡来说,要实现富民强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就必须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突出抓好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因此促进农民增收必须有新思路和新举措,采取综合性措施,在发展战略、政策措施和工作机制上有一个大转变。针对上述原因,我认为,要使农民收入保持较快增长,应该如是做。

解放思想,增强市场意识,大力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就必须加大农业产业增收结构调整力度,自觉按照市场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想要发展就必须拥有市场,这是农民增收的重要环节。一是增强市场主导意识,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依靠市场引导生产,大力发展“市场农业”和“订单农业”。按照市场的要求来进行生产,不仅仅要以当前市场为导向,还要以未来的市场变化趋势为导向,形成“人无我有”的局面,抢占先机;二是增强质量效益意识,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是在农产品相对过剩的背景下进行的,因此调整产业结构必须要适应市场化的需求,把提高农产品质量放在首位,形成“人有我优”的格局,提高农业产业经济效益;三是增强特色创新意识,调整农业结构不能盲目跟随,别人怎样调整就跟着怎样调整,这不仅仅会严重挫伤农民调整农业结构的积极性,还会使农民减收,因此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必须树立创新意识,注重特色,形成“人优我特”,促进农业增收。

扩大劳动力转移输出,大力发展劳务经济。认真落实省市县关于加快农村剩余劳力转移输出的政策意见,把发展劳务经济作为增加农民收入的关键措施来抓。一是要强化宣传,大力营造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输出的良好氛围,切实转变农民“死守家门、固守土地”的封闭观念,提高劳动力资源的综合利用率;二是坚持就地转移的和外出转移两手抓,推动农民就业多元化,鼓励农民自主创业,促进农民持久稳定增收。

大力发展二三产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促进农民增收,单纯从大农业方面来促进是远远不够的,保持农业的稳定发展,大力发展二三产业,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民增收困难的问题,有道是“无工不富”。因此促进农民增收必须大力发展二三产业,进一步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促进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一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劳动密集型企业,促进农民进厂就业,使一些有后顾之忧的农民既能搞好农业生产,又能增加劳务收入;二是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引导农民“洗脚上岸”,发展个体商贸业和运输业,多方面拓宽增收渠道,保持农业增收稳定。

强化培训,逐步提高农民科技素质。科学技术的第一生产力,当今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农民素质偏低已成为制约农民增收的瓶颈,要促进农民增收,就必须突破这个瓶颈,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一是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杂志、互联网等手段,为农民解疑释难,最快捷的推广农业实用科技,普及农村致富实用技术,满足人民对科技的渴求;二是利用省市扶贫培训的契机,使一批农业生产骨干走出去,洗脚上岸进课堂,培养他们的市场头脑和科技头脑,提高一切围绕市场转,一切依靠科技干的致富本领,再让他们去培训农民,起到以点带面的效果。

有经济头脑的农村基层干部,团结带领农民发家致富,务实创新的开展工作,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三是加大资金投入,夯实农业基础,增强农业发展后劲;加大资金筹措力度,积极编报项目向上争取资金,搞好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规划和管理;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确保农业稳产高效;加快农业新机具的推广,推动农业机械化步伐,提高农民劳动效率;加快实施农村实事工程,改善农民生活条件,优化农业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

发展农村经济,进一步增加农民收入,确保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使农民这个群体随着经济的发展,尽快富裕起来,是我们在全面建设小康构建和谐社会中所不能回避和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为此我们必须从实际出发,增强促进农民增收的紧迫感和自觉性,振奋精神、扎实工作,尽快实现农业收入的较快增长,努力开拓农业和农村工作新局面,为建设小康燕郊、和谐燕郊做出更大的贡献。

返回目录。

有关数据表明,近几年来,燕郊地区农民收入持续不断增加,年胜一年,对数据深入分析发现,村民们推陈出新,一改日出而耕,日落而息的传统农业模式,发展多项经营的商品农业,另外农民思想也发生转变,不再固守土地,离乡务工也推动了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

自从镇政府提出“农民增加收入一个主要途径是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以来,乡党委、政府带领燕郊村民紧紧围绕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抓调整,突出本地优势、因地制宜发展订单农业、大棚农业。在种植小麦,玉米的基础上,建设大棚生产基地,种植绿色生态食品,凭借燕郊是北京郊区的良好区位,大棚种植渐渐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相比前几年来看,农业的比较收益大幅提高提高,农民的人均收入由2500上升到3200。

农民增加收入的另一个主要途径是外出务工收入据xx年年统计,全乡总劳力8206人,其中长年外出务工劳动力2966人,约占总人口20.4%。从调查情况来看,外出务工劳动力按每年最低纯收入2400元来算,全乡仅外出务工一项可带回资金712万元,人均498元。

在燕郊人民取得骄人的成绩同时,也存在着中国底层劳动人民的普遍弱势。

当前农民的消费开支负但仍然过重,据调查,农民的收入主要支出于农业生产、医疗费、学费等。由于农业生产资料的价格有较大程度的增长,农业生产的费用仍然要占农民收入相当大的比例;另外是医疗费用支出,农民一旦生病住院,医疗费用支出比重就大幅度上升,尤其是主要劳动力生病后,致使该家庭劳动力缺乏,常常很快就会返贫。

另外,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不高,虽然乡党委,政府加大了对农民的培训力度,在一定程度上农民的素质有所提高,但是农民的整体素质还有待提高,主要体现在生产经营管理技能、文化科学素质和观念意识等方面,既影响了农业的生产,也影响了劳动力的移,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只能做苦力和劳动密度高的行业,未能以劳动力产生劳动价值,造成了人力资源的优势不能显现。

农民经营生产方式粗放。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生产规模过于狭小,规模经营还只是少数;二是科技含量低,农户缺少农作物新品种的应用、种植、病虫害有效预防等技术,新种一种家作物要花上三年五年的时间去培育;三是管理粗放,缺少精细耕种的田间管理以及精确的经济核算,造成了生产资料的极大浪费和生产成本的增加。

农民的信息来源渠道单一。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农户从真正意义上相对独立的生产经营单位成为相对独立的经营者和决策者,改革把农民推向市场经济的前台,农产品以从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在这种情况下,农民正确地掌握信息,指导生产经营成为在市场中取胜的必要条件,但从目前来看农民的信息来源渠道单一,农民信息不灵是农村的一大普遍现象,这就造成了农村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困难加大。

农业结构不合理。一是种植结构不合理,大多数农民仍然把粮食生产作为主要的收入来源,在买方市场的条件下农民增收产困难加大;二是品种不合格,突出表现在经济作物中“大路”品种多,特色品种少;三是产业化经营程度低,不能形成主导产业品牌做大做强。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三农”问题,连续两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都是关于“三农”问题的,解决农民增收问题,是当前各级党委、政府的一个中心工作,事关全局,意义非凡。“农业兴,农村富;农业稳,农村稳。”可见“三农”问题是当前摆在各级党委、政府面前的一个重大的紧迫而繁重的政治问题经济问题。对于燕郊这样一个农业大乡来说,要实现富民强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就必须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突出抓好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因此促进农民增收必须有新思路和新举措,采取综合性措施,在发展战略、政策措施和工作机制上有一个大转变。针对上述原因,我认为,要使农民收入保持较快增长,应该如是做。

解放思想,增强市场意识,大力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就必须加大农业产业增收结构调整力度,自觉按照市场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想要发展就必须拥有市场,这是农民增收的重要环节。一是增强市场主导意识,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依靠市场引导生产,大力发展“市场农业”和“订单农业”。按照市场的要求来进行生产,不仅仅要以当前市场为导向,还要以未来的市场变化趋势为导向,形成“人无我有”的局面,抢占先机;二是增强质量效益意识,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是在农产品相对过剩的背景下进行的,因此调整产业结构必须要适应市场化的需求,把提高农产品质量放在首位,形成“人有我优”的格局,提高农业产业经济效益;三是增强特色创新意识,调整农业结构不能盲目跟随,别人怎样调整就跟着怎样调整,这不仅仅会严重挫伤农民调整农业结构的积极性,还会使农民减收,因此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必须树立创新意识,注重特色,形成“人优我特”,促进农业增收。

扩大劳动力转移输出,大力发展劳务经济。认真落实省市县关于加快农村剩余劳力转移输出的政策意见,把发展劳务经济作为增加农民收入的关键措施来抓。一是要强化宣传,大力营造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输出的良好氛围,切实转变农民“死守家门、固守土地”的封闭观念,提高劳动力资源的综合利用率;二是坚持就地转移的和外出转移两手抓,推动农民就业多元化,鼓励农民自主创业,促进农民持久稳定增收。

大力发展二三产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促进农民增收,单纯从大农业方面来促进是远远不够的,保持农业的稳定发展,大力发展二三产业,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民增收困难的问题,有道是“无工不富”。因此促进农民增收必须大力发展二三产业,进一步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促进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一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劳动密集型企业,促进农民进厂就业,使一些有后顾之忧的农民既能搞好农业生产,又能增加劳务收入;二是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引导农民“洗脚上岸”,发展个体商贸业和运输业,多方面拓宽增收渠道,保持农业增收稳定。

强化培训,逐步提高农民科技素质。科学技术的第一生产力,当今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农民素质偏低已成为制约农民增收的瓶颈,要促进农民增收,就必须突破这个瓶颈,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一是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杂志、互联网等手段,为农民解疑释难,最快捷的推广农业实用科技,普及农村致富实用技术,满足人民对科技的渴求;二是利用省市扶贫培训的契机,使一批农业生产骨干走出去,洗脚上岸进课堂,培养他们的市场头脑和科技头脑,提高一切围绕市场转,一切依靠科技干的致富本领,再让他们去培训农民,起到以点带面的效果。

有经济头脑的农村基层干部,团结带领农民发家致富,务实创新的开展工作,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三是加大资金投入,夯实农业基础,增强农业发展后劲;加大资金筹措力度,积极编报项目向上争取资金,搞好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规划和管理;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确保农业稳产高效;加快农业新机具的推广,推动农业机械化步伐,提高农民劳动效率;加快实施农村实事工程,改善农民生活条件,优化农业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

发展农村经济,进一步增加农民收入,确保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使农民这个群体随着经济的发展,尽快富裕起来,是我们在全面建设小康构建和谐社会中所不能回避和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为此我们必须从实际出发,增强促进农民增收的紧迫感和自觉性,振奋精神、扎实工作,尽快实现农业收入的较快增长,努力开拓农业和农村工作新局面,为建设小康燕郊、和谐燕郊做出更大的贡献。

居民收入调查报告(专业16篇)篇十三

为了进一步加深对社会现实的了解,使理论与实践能够更好地结合,我利用大二上学期节假日时间在县社区进行调研,并通过走访各类家庭,了解基本状况,通过研究当地经济变化发展及模式转变、生活环境变化、改革开放所取得成就等成就等几大方面完成居民收入问题现状的调研报告。

居民收入调查报告(专业16篇)篇十四

自20xx年城乡一体化住户改革工作开展以来,根据该区被调查的8个调查点,78户居民数据显示,该区上半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057元,与云岩区、南明区并列全市第一,同比增长9.5%;农民人均期内现金收入5909元,同比增长17.8%,增速排位全市第一,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加,居民生活质量进一步提升。

(一)调查点主要基本情况。

1、大山洞社区服务中心:本调查点为老区政府住房,现由于区政府搬迁,多数已经买卖,现住户多为就近的工厂工作人员或个体经营户及少数政府机关工作人员,由于靠近中心区域且为路边,个体经营收入较为乐观。

2、艳山红社区服务中心:本调查点70%以上的居民为七冶建设有限公司职工,住户多数已经退休,子女也进入七冶公司就职,工资收入较高,较少部分在外打工做生意。

3、鸡场社区居委会:本调查点为较新建商品住房,大多由贵阳轮胎厂、贵州铝厂、中铝贵州分公司、七冶建设公司、政府机关工作人员、外来打工人员购买,工资收入较稳定,但居住人员结构较为复杂,退休人员较少,个体户较多。

(二)家庭总收入基本情况。

上半年城市居民家庭总收入12575元,比去年同期增长6.6%,其中可支配收入12057元,比去年同期增长9.5%,占总收入95.9%。家庭总收入中工资性收入10054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8%,占总收入80.0%;经营性收入870元,比去年同期增长98.5%,占总收入6.9%;财产性收入279元,比去年同期增长9.3%,占总收入2.2%;转移性收入1373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9%,占总收入10.9%。

(三)家庭支出基本情况。

上半年城市居民家庭总支出10042元,其中消费性支出8379元,占总支出的83.4%;财产性支出206元,占总支出的2.1%;转移性支出993元,占总支出的9.9%;社会保障支出464元,占总支出的4.6%。

(一)调查点基本情况。

1、沙文镇新寨村:本调查点位于沙文镇中心村镇,人均耕地面积1.5亩左右,主要栽种玉米、香葱,交通便利,由于征地拆迁影响,大多数居民将土地承包给外来人员栽种,自己收入土地承包金及部分收益,少数人员在临近的工厂打工或自营商店,收入相对稳定,且土地收益款较高。

2、牛场乡牛场村:本调查点位于白云区最偏远的乡镇,交通相对不方便,且人烟稀少,人均耕地面积0.5亩左右,主要栽种水稻、玉米、油菜等,少数人员为乡政府工作人员或外出打工,其余人员在就近企业打工或务农。

3、麦架镇下堰村:本调查点位于紧邻白云城区的麦架镇中心,由于大力发展房开建筑业、工业企业等原因,下堰村已经几乎没有农用土地,少数自留地只用于自己食用蔬菜的栽种,交通便利,居民主要为个体经商、企业就职、出租房屋和包建筑工程、物料运输等,收入较高。

(二)现金收入基本情况。

上半年农村居民期内现金收入5909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7.8%,其中工资性收入3143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3.0%,占总收入53.2%,家庭经营性现金收入1942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03%,占总收入32.9%,财产性收入525元,比去年同期增长96.8%,占总收入8.9%,转移性收入300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8%,占总收入5.1%。

(三)家庭支出基本情况。

上半年农村居民期内现金支出6131元,其中生产费用支出93元,占总支出1.5%,生活消费支出5938元,占总支出96.9%,转移性支出100元,占总支出1.6%。

三、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支主要特点。

(一)个体经营成为城镇收入新亮点。被调查的30户住户中,住户共计87人,其中就业人口数49人,无就业人口2人,退休人员7人。其中5人为批发零售、仓储运输、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自营人员,自负盈亏,收入普遍较高,成为该区城镇收入的新亮点。

(二)物品丰富,食品支出持续增长,但较上季度有所回落。交通便捷,又逢瓜果蔬菜成熟的季节,食品丰富,活跃消费,上半年城镇居民食品支出共计2688元,占总支出的32.1%,但较上季度的35.3%有所回落,主要原因是由于春节等重大节日消费对全年整体影响缩小。

(三)学校开学、假期集中,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支出高涨。上半年城镇居民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支出共计1786元,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支出占消费支出的21.3%,一方面城镇居民越来越注重孩子的教育培养,且城镇居民学龄儿童配套教育设施完善,另一方面短途自驾旅行、家庭娱乐设备购置也成为家庭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各大工业园区、高新园区入驻,农村居民就业良好,工资性收入增长迅速。上半年农村居民工资性收入3143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3.0%,就业形势良好,工资待遇增高。

(二)自有住房较多,出租房屋成为农村居民收入的又一新来源。由于地处乡、镇,土地丰裕,农村居民修葺自有住房,多用于出租或自营,收入稳定,成为农村居民收入的又一新亮点。

(三)食品价格平稳,食品消费活跃。上半年我区农村居民食品消费支出1783元,比去年同期增长90.9%,食品消费支出占生活消费支出30.0%,居民生活质量显著提升,支出结构明显优化。

(四)文化教育、娱乐用品及服务支出有所增长,但有待提高。上半年该区农村居民文化教育、娱乐用品及服务支出565元,比去年同期增长7.5%,文化教育、娱乐用品及服务支出占生活消费支出9.5%。由于国家相关政策减免农村居民适龄儿童学杂费,且配套教育场所不如城区完善,居民娱乐设施、场所不如城区繁华,对文化教育、娱乐用品及服务支出影响较大。

(五)城市化的进程,带动交通事业发展,农村居民交通工具拥有量大幅提升。被调查的沙文镇新寨村及麦架镇下堰村地处二环四路城市带,交通日渐方便,更由于征地拆迁,农村居民拥有大量拆迁补偿款,用于购置货物运输、家庭使用的车辆比比皆是,既提高了农村居民收入水平,也提高了农村居民交通和通讯的支出,占生活消费性支出的`29.6%。

(一)调查帐页仍然存在漏填、漏记。帐页仍然存在漏填漏记情况,特别是期初手存现金、期末手存现金、家庭成员在外用餐次数等指标,指标的漏填将会导致汇总数据中居民手存现金和居民生活支出中食品消费支出与实际生活情况有所偏差,影响汇总结果。

(二)帐页编码存在错误。城镇和农村居民打工工资编码有所不同,由于城镇居民参加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农村居民参加新型农村养老保险,故城镇居民打工工资应编码自由职业劳动所得,而农村居民打工工资应编码其他劳动所得,编码不当会导致汇总数据居民收入中工资性收入、非农业生产经营收入、财产性收入、转移性收入、非收入所得、借贷性所得六个分项指标数据相应的此减彼长,影响统计监测。

(三)生产费用支出和生活费用支出混淆不清。根据调查制度,城乡一体化住户调查所调查的为调查点生活现金和实物收支记账,由于居民居住、出行等方面存在生产与生活共同存在的情况,不易分清,若帐页数据混淆将违反调查制度,对最终数据的汇总评估产生影响。

(一)加大培训力度,争取省、市专家指导,为调查夯实基础。继续加大对辅助调查员的培训,争取省、市领导莅临指导,制订月度入户情况统计表,通过加大入户次数,更好的与调查户沟通,夯实调查基础。

(二)选取有代表性的调查点,适时开展督查。根据工作需要选取有代表性的调查点,抽样督查,到现场了解辅助调查员工作情况及调查户的配合程度和业务知识的了解程度,为调查工作夯实业务基础。

(三)加大学习力度,实时掌握程序汇总变化进程。加大与省、市调查队的联系和沟通,掌握程序更新、权数变更等第一手消息,并学习程序汇总相关知识,做好数据分析比对,保证数据衔接合理。

居民收入调查报告(专业16篇)篇十五

从机会均等的角度看,穷人和富人挤入市场展开竞争后,收入之所以不平等,相差悬殊,重要方面是能力的差异,而能力差异除了天赋条件外,主要是受教育机会不平等。改善教育机会的分配则有利于使不同阶层和家庭出生的人都能较为公平的接受教育,在进入市场后站在同一起跑线上。这样有利于分配均等化。增加穷人多受教育机会会尽可能改变他们的贫穷状态,而穷人摆脱贫困的几率也越大。

在发展中国家,对基础教育的投资,其回报率远大于高等教育,这是与发达国家不同的。此外,信息获取的不均等也使人们在竞争中的起点不同。随着教育的普及和提高,向社会各阶层宣传现代化观念,能增强公民的民主意识,改善人权状况及社会公平氛围,从而会进一步推进政治民主化和社会公平。

居民收入调查报告(专业16篇)篇十六

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农村居民收入正逐步增加,农民生活水平也相应提高。通过对同村农民收入情况的调查,结合自己家中收入情况,我认为去年我村农民收入情况主要在以下几方面,此外,通过综合概括统计,写出次调查报告。

由于粮价上涨,稻谷、大米价格都比往年同期高得多。稻谷由往年0.3~0.4元/斤上升到去年的0.6~0.7元/斤,不管是早稻或是晚稻,价格十分可观。一般的农户,种上4~5亩田,就可收获3000多斤大米,留下口粮,大概可卖2000多斤获1000多元,一年两季水稻,一般都可通过种水稻卖2000多元,若是种田较多的农户,卖稻谷有时可达4000~5000元,这是一份可观的收入。粮价上涨,粮食的价值不言而喻,农民的重要性也从中显现。所以,我认为粮价上涨,对农民较有利。正因如此,农村居民收入较往年一般都有所提高。

其次,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饮食的追求也提高了一个档次,对肉类的需求也有所增加。去年全年,市场上猪肉的价格都久高不降,常维持在8元/斤,比往年的5~6元/斤高得多。猪肉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在市场价值规律自发的`影响下,猪价自然上涨。这对于饲养猪的农民而言,又是一件幸事。一般的农户,都会喂养两头肉猪,待饲养到200斤左右,将其卖出,便可卖2000多元,除去成本,大约每次就可以赚1000多元。那些喂有母猪的农户则更是幸运,全年一个母猪最少能产两窝小猪,有时还能产三窝。对于30斤左右的小猪,价格维持在8.5元/斤左右,因此每窝小猪便可卖3000多元,除去买饲料的成本,每窝小猪最少也可赚2000余元。村里几家农户都称,去年养猪都大大地帮了他们一把。可见,养猪可致富也并非虚言。

在农作物种植产业上,村中种植南瓜的几户人家都获利匪浅。去年年春,村里人传得沸沸扬扬,都宣称要效仿邻村种植南瓜,因为大家听说邻村好多户人家都种南瓜,而且利润很大,成本低。后来听到南瓜种子要18元钱一两,大都退去了此意,只有极少数人家下了决心,种起了南瓜,通过实践,种植南瓜果然是有较大利润。不仅如此,种南瓜成本并非很高,比种芝麻低得多,且不需要隔一段时间便去锄草,只需施肥一次便可,之后便可置之不理,“坐享其成”。

虽然南瓜价格较低,只有0.2~0.3元/斤,但它产量高,它不比西瓜,一年只结一次果。大致来说,南瓜可结两次果,亩产每次都可达2000~3000斤,除了七月份可收获一次,秋季又可丰收一次。只需于丰收时节精心守护,防止他人偷盗去卖即可,平常时候,大可不闻不问。

相反,一些农户遵守“陈规墨矩”,不敢“越雷池一步”,更不敢有丝毫创新,他们只知道遵守长辈“教训”,踏踏实实种芝麻。虽然芝麻价格高贵,甚至曾达4元/斤的高价,但种芝麻产量低。去年同村农民中有人种了好几亩地的芝麻,到头来由于干旱、虫害,大抵只能收获300~400斤芝麻。并且需隔三差五地去锄草、施肥,从小到大都需精心呵护,稍有不慎,便会枯死、遭瘟疫或是落花落果。总之,种南瓜每亩至少可获利1500元,而种植芝麻利润并不大。

同样,种花生、油菜等也有可观的收入,花生价格与往年相比,提高很多,可达1.2~1.5元/斤,种上二亩地的花生也可获利1000余元,虽然也需摘扯、施肥、施药,很是麻烦,但与种芝麻相比还是较轻松的了。

除了以上所说的收入来源,一些农户还承包鱼塘,饲养鱼苗,到了年底也有可观收入。一般的,农民收入情况大抵如此,但我村去年除此之外,农民还有其它收入。

去年8月份,国家要修筑一条直通铁路的公路,要征用我村一大片土地,很多良田、沃土都要被征用。幸而量地而赔,无论是良田还是土地,每亩补助4000元,土地每亩每年800元,持续30年之久。很多农民被占用土地,都获得了补偿金,并且可持续30年,良田征用是一次性原则,既费用一次偿还,每亩4000元,一些农户被占用1~2亩良田,得到了7~8千元的赔款。

国家修桥筑路,量地对农民进行经济补偿,虽说是与变卖土地无异,也只是一时之利,对农村居民长久无利,但这也可算是其去年的一项收入。

现今农村居民种田、耕地面积逐渐减小,很多农民长年在外打工,家中只种有够吃的水稻,根本没打算以此为生。因此,如今真正以种田、耕地为生的农村居民人数正逐步减少。很多农民只在农忙时节在家劳作,平常时候都外出工作,以满足生活上的需要。所以我认为中国虽为农业大国,以水稻为主要农作物,粮食出口量也会下降。这也许是一件幸事,因为农业上人员的减少将意味着工业上将有更多的劳动力,可能会一定程度上促进经济的发展;但这也可能是一件坏事,因为如今市场上下岗职工人数久久居高不下,市场上原本就有很多闲余劳动力,农村居民若仍一心向往城市的生活,放弃耕种,那么很可能使我们最基本的农业生产水平下降。

此次“农村居民收入调查活动”,也使我有所思考,政治上所说的价值规律的确在无形的影响着市场上的经济活动。做为一个农民,也应审时度势、随机应变,应自觉地遵守市场规律,有商业头脑,要学会创新,学会洞察形势,做出合理、正确地选择,这样才会获利更多。

相关范文推荐

    职员工作自我鉴定(优质21篇)

    在工作鉴定中,我们可以获得他人对自己工作的认可和建议。以下是一份关于团队协作能力鉴定的报告,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思路。时光匆匆,转瞬即逝。一眨眼,我来到xx银行

    部门年会领导发言稿大全(17篇)

    发言稿的成功与否在于高度的专业性和针对性,以及演讲者的自信和表达能力。尊敬的企业领导、各位嘉宾,我很荣幸能够来到这里发表我的观点和建议,希望能够为企业的发展贡献

    家居夜宴活动方案范文(18篇)

    制定活动方案是为了保证活动过程中各项工作的流程合理和有序。在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活动方案示例,欢迎大家共同学习和分享。xx月10日——xx月19日。

    小学生我想回家(实用16篇)

    优秀作文在结构和内容上都能给人们带来一种震撼和启发。10.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些优秀作文,感受其中的情感和智慧。过年了,家家户户都要回自己的老家过年,团团圆圆的吃

    公司劳动合同解除协议书(模板19篇)

    劳动合同是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就劳动条件和权益进行协商和约定的一种法律文件,是劳动者合法权益的有力保障。现在,小编为大家提供了一些劳动合同的案例,希望能对大家有

    房屋买卖出售协议书(实用16篇)

    购物是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对于买卖双方来说都有着重要的意义。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买卖经验和技巧,希望能够对大家的买卖行为有所帮助。甲方(卖方),男,县

    书面合同协议(热门20篇)

    合同协议是双方在法律框架下达成的一种合作协议,用于规范双方的权益和义务。希望以下合同协议范文能够为您起到一个参考作用,确保您的合同文字清晰明了。甲方:(以下简称

    冬天的温暖(模板18篇)

    优秀作文是语言和思想的完美融合,它能够给人以启示和感动。在这里,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作文的范文,希望大家能够从中受益。记得第一次下雪的时候,天气骤然变冷,阴

    小班健康教案快乐的小脚丫(通用18篇)

    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及时根据小班教案的实施情况调整和改进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希望大家能够从这些小班教案范文中汲取灵感,设计出自己独特的教学活动。1、认识脚的主

    有趣的秋游大全(14篇)

    优秀的作文不仅仅是语言表达准确,更需要思想深刻、观点独特。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一些优秀作文范文,它们用精妙的语言和独特的观点展示了写作的魅力。今天,天气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