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优李清照声声慢课件(模板18篇)

时间:2023-10-31 作者:碧墨最优李清照声声慢课件(模板18篇)

通过分析范文范本,我们可以学习到一些写作技巧和方法,提高我们的写作能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范文范本,希望能够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帮助。

最优李清照声声慢课件(模板18篇)篇一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最优李清照声声慢课件(模板18篇)篇二

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赏析: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点点滴滴,叠字精妙。

到无法可想,唯有吟哦而已。

以奇横字浅俗语,写尽万种情思。

最优李清照声声慢课件(模板18篇)篇三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将息:将养休息。

怎生:怎样,怎么。

这次第:这一连串的情况。

靖康之变后,李清照国破,家亡,夫死,伤于人事。这时期她的作品再没有当年那种清新可人,浅斟低唱,而转为沉郁凄婉,主要抒写她对亡夫赵明诚的怀念和自己孤单凄凉的景况。此词便是这时期的典型代表作品之一。

这首词起句便不寻常,一连用七组叠词。不但在填词方面,即使在诗赋曲也绝无仅有。但好处不仅在此,这七组叠词还极富音乐美。宋词是用来演唱的,因此音调和谐是一个很重要的内容。李清照对音律有极深造诣,所以这七组叠词朗读起来,便有一种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感觉。只觉齿舌音来回反复吟唱,徘徊低迷,婉转凄楚,有如听到一个伤心之极的人在低声倾诉,然而她还未开口就觉得已能使听众感觉到她的忧伤,而等她说完了,那种伤感的情绪还是没有散去。一种莫名其妙的愁绪在心头和空气中弥漫开来,久久不散,余味无穷。

心情不好,再加上这种乍暖还寒天气,词人连觉也睡不着了。如果能沉沉睡去,那么还能在短暂的时间内逃离痛苦,可是越想入眠就越难以入眠,于是词人就很自然想起亡夫来。披衣起床,喝一点酒暖暖身子再说吧。可是寒冷是由于孤独引起的,而饮酒与品茶一样,独自一人只会觉得分外凄凉。

端着一杯淡酒,而在这天暗云低,冷风正劲的时节,却突然听到孤雁的一声悲鸣,那种哀怨的声音直划破天际,也再次划破了词人未愈的伤口,头白鸳鸯失伴飞。词人感叹:唉,雁儿,你叫得这样凄凉幽怨,难道你也像我一样,老年失偶了吗?难道也像我一样,余生要独自一人面对万里层山,千山暮雪吗?胡思乱想之下,泪光迷蒙之中,蓦然觉得那只孤雁正是以前为自己传递情书的那一只。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旧日传情信使仍在,而秋娘与萧郎已死生相隔,人鬼殊途了,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这一奇思妙想包含着无限无法诉说的哀愁。

这时看见那些菊花,才发觉花儿也已憔悴不堪,落红满地,再无当年那种“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的雅致了。词人想:以往丈夫在世时的日子多么美好,诗词唱和,整理古籍,可如今呢?只剩下自己一个人在受这无边无际的孤独的煎熬了。故物依然,人面全非。“旧时天气旧时衣,只有情怀,不得似往时。”独对着孤雁残菊,更感凄凉。手托香腮,珠泪盈眶。怕黄昏,捱白昼。对着这阴沉的天,一个人要怎样才能熬到黄昏的来临呢?漫长使孤独变得更加可怕。独自一人,连时间也觉得开始变慢起来。

好不容易等到了黄昏,却又下起雨来。点点滴滴,淅淅沥沥的,无边丝雨细如愁,下得人心更烦了。再看到屋外那两棵梧桐,虽然在风雨中却互相扶持,互相依靠,两相对比,自己一个人要凄凉多了。

急风骤雨,孤雁残菊梧桐,眼前的一切,使词人的哀怨重重叠叠,直至无以复加,不知怎样形容,也难以表达出来。于是词人再也不用什么对比,什么渲染,什么赋比兴了,直截了当地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简单直白,反而更觉神妙,更有韵味,更堪咀嚼。相形之下,连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也稍觉失色。一江春水虽然无穷无尽,但毕竟还可形容得出。而词人的愁绪则非笔墨所能形容,自然稍胜一筹。

前人评此词,多以开端三句用一连串叠字为其特色。但只注意这一层,不免失之皮相。词中写主人公一整天的愁苦心情,却从“寻寻觅觅”开始,可见她从一起床便百无聊赖,如有所失,于是东张西望,仿佛飘流在海洋中的人要抓到点什么才能得救似的,希望找到点什么来寄托自己的空虚寂寞。下文“冷冷清清”,是“寻寻觅觅”的结果,不但无所获,反被一种孤寂清冷的气氛袭来,使自己感到凄惨忧戚。于是紧接着再写了一句“凄凄惨惨戚戚”。仅此三句,一种由愁惨而凄厉的`氛围已笼罩全篇,使读者不禁为之屏息凝神。这乃是百感迸发于中,不得不吐之为快,所谓“欲罢不能”的结果。

“乍暖还寒时候”这一句也是此词的难点之一。此词作于秋天,但秋天的气候应该说“乍寒还暖”,只有早春天气才能用得上“乍暖还寒”。这是写一日之晨,而非写一季之候。秋日清晨,朝阳初出,故言“乍暖”;但晓寒犹重,秋风砭骨,故言“还寒”。至于“时候”二字,有人以为在古汉语中应解为“节候”;但柳永《永遇乐》云:“薰风解愠,昼景清和,新霁时候。”由阴雨而新霁,自属较短暂的时间,可见“时候”一词在宋时已与现代汉语无殊了。“最难将息”句则与上文“寻寻觅觅”句相呼应,说明从一清早自己就不知如何是好。

下面的“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晓来风急”,正与上文“乍暖还寒”相合。古人晨起于卯时饮酒,又称“扶头卯酒”。这里说用酒消愁是不抵事的。至于下文“雁过也”的“雁”,是南来秋雁,正是往昔在北方见到的,所以说“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了。《唐宋词选释》说:“雁未必相识,却云‘旧时相识’者,寄怀乡之意。赵嘏《寒塘》:‘乡心正无限,一雁度南楼。’词意近之。”

上片从一个人寻觅无着,写到酒难浇愁;风送雁声,反而增加了思乡的惆怅。于是下片由秋日高空转入自家庭院。园中开满了菊花,秋意正浓。这里“满地黄花堆积”是指菊花盛开,而非残英满地。“憔悴损”是指自己因忧伤而憔悴瘦损,也不是指菊花枯萎凋谢。正由于自己无心看花,虽值菊堆满地,却不想去摘它赏它,这才是“如今有谁堪摘”的确解。然而人不摘花,花当自萎;及花已损,则欲摘已不堪摘了。这里既写出了自己无心摘花的郁闷,又透露了惜花将谢的情怀,笔意比唐人杜秋娘所唱的“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要深远多了。

从“守著窗儿”以下,写独坐无聊,内心苦闷之状,比“寻寻觅觅”三句又进一层。“守著”句如依张惠言《词选》断句,以“独自”连上文。秦观(一作无名氏)《鹧鸪天》下片:“无一语,对芳樽,安排肠断到黄昏。甫能炙得灯儿了,雨打梨花深闭门”,与此词意境相近。但秦词从人对黄昏有思想准备方面着笔,李则从反面说,好像天有意不肯黑下来而使人尤为难过。“梧桐”两句不仅脱胎淮海,而且兼用温庭筠《更漏子》下片“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词意,把两种内容融而为一,笔更直而情更切。最后以“怎一个愁字了得”句作收,也是蹊径独辟之笔。自庾信以来,或言愁有千斛万斛,或言愁如江如海(分别见李煜、秦观词),总之是极言其多。这里却化多为少,只说自己思绪纷茫复杂,仅用一个“愁”字如何包括得尽。妙在又不说明于一个“愁”字之外更有什么心情,即戛然而止,仿佛不了了之。表面上有“欲说还休”之势,实际上已倾泻无遗,淋漓尽致了。

这首词大气包举,别无枝蔓,相关情事逐一说来,却始终紧扣悲秋之意,深得六朝抒情小赋之神髓,而以接近口语的朴素清新的语言谱入新声,运用凄清的音乐性语言进行抒情,又却体现了倚声家的不假雕饰的本色,诚属个性独具的抒情名作。

《声声慢·寻寻觅觅》的作者是李清照,被选入《全宋词》。这是李清照南渡以后的一首震动词坛的名作。通过秋景秋情的描绘,抒发国破家亡、天涯沦落的悲苦,具有时代色彩。在结构上打破了上下片的局限,全词一气贯注,着意渲染愁情,如泣如诉,感人至深。首句连下十四个叠字,形象地抒写了作者的心情。下文“点点滴滴”又前后照应,表现了作者孤独寂寞的忧郁情绪和动荡不安的心境。全词一字一泪,缠绵哀怨,极富艺术感染力。

宋钦宗靖康二年(公元一一二七年)夏五月,徽宗、钦宗二帝被俘,北宋亡。李清照夫婿赵明诚于是年三月,奔母丧南下金陵。秋八月,李清照南下,载书十五车,前来会合。明诚家在青州,有书册十余屋,因兵变被焚,家破国亡,不幸至此。建炎三年(公元一一二九年)八月,赵明诚因病去世,时清照四十六岁。金兵入侵浙东、浙西,清照把丈夫安葬以后,追随流亡中的朝廷由建康(今南京市)到浙东,饱尝颠沛流离之苦。避难奔走,所有庋藏丧失殆尽。

绍兴二年(公元一一三二年),清照再嫁张汝舟,遇人不淑,旋即离异。清照无儿无女,晚年孑然一身,寄人篱下,孤寂而死。

亡国之恨,丧夫之哀,孀居之苦,凝集心头,无法排遣,她和着血泪写下了千古绝唱的《声声慢》。

最优李清照声声慢课件(模板18篇)篇四

朝代:宋代。

原文: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守着窗儿一作:守著窗儿)。

译文及注释。

译文。

苦苦地寻寻觅觅,却只见冷冷清清,怎不让人凄惨悲戚。乍暖还寒的时节,最难保养休息。喝三杯两杯淡酒,怎么能抵得住早晨的寒风急袭?一行大雁从眼前飞过,更让人伤心,因为都是旧日的相识。

园中菊花堆积满地,都已经憔悴不堪,如今还有谁来采摘?冷清清地守着窗子,独自一个人怎么熬到天黑?梧桐叶上细雨淋漓,到黄昏时分,还是点点滴滴。这般情景,怎么能用一个“愁”字了结!

注释。

寻寻觅觅:意谓想把失去的一切都找回来,表现非常空虚怅惘、迷茫失落的心态。

凄凄惨惨戚戚:忧愁苦闷的样子。

乍暖还寒:指秋天的天气,忽然变暖,又转寒冷。

将息:调养休息,保养安宁,养息适应。

怎敌他:对付,抵挡。

损:表示程度极高。

堪摘:可摘。

著:亦写作“着”。

怎生:怎样的。生:语助词。

梧桐更兼细雨:暗用白居易《长恨歌》“秋雨梧桐叶落时”诗意。

这次第:这光景、这情形。

怎一个愁字了得:一个“愁”字怎么能概括得尽呢?

赏析。

靖康之变后,李清照国破,家亡,夫死,伤于人事。这时期她的作品再没有当年那种清新可人,浅斟低唱,而转为沉郁凄婉,主要抒写她对亡夫赵明诚的怀念和自己孤单凄凉的景况。此词便是这时期的典型代表作品之一。

这首词起句便不寻常,一连用七组叠词。不但在填词方面,即使在诗赋曲也绝无仅有。但好处不仅在此,这七组叠词还极富音乐美。宋词是用来演唱的,因此音调和谐是一个很重要的内容。李清照对音律有极深造诣,所以这七组叠词朗读起来,便有一种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感觉。只觉齿舌音来回反复吟唱,徘徊低迷,婉转凄楚,有如听到一个伤心之极的人在低声倾诉,然而她还未开口就觉得已能使听众感觉到她的忧伤,而等她说完了,那种伤感的情绪还是没有散去。一种莫名其妙的愁绪在心头和空气中弥漫开来,久久不散,余味无穷。

心情不好,再加上这种乍暖还寒天气,词人连觉也睡不着了。如果能沉沉睡去,那么还能在短暂的时间内逃离痛苦,可是越想入眠就越难以入眠,于是词人就很自然想起亡夫来。披衣起床,喝一点酒暖暖身子再说吧。可是寒冷是由于孤独引起的,而饮酒与品茶一样,独自一人只会觉得分外凄凉。

端着一杯淡酒,而在这天暗云低,冷风正劲的时节,却突然听到孤雁的一声悲鸣,那种哀怨的声音直划破天际,也再次划破了词人未愈的伤口,头白鸳鸯失伴飞。词人感叹:唉,雁儿,你叫得这样凄凉幽怨,难道你也像我一样,老年失偶了吗?难道也像我一样,余生要独自一人面对万里层山,千山暮雪吗?胡思乱想之下,泪光迷蒙之中,蓦然觉得那只孤雁正是以前为自己传递情书的那一只。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旧日传情信使仍在,而秋娘与萧郎已死生相隔,人鬼殊途了,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这一奇思妙想包含着无限无法诉说的哀愁。

这时看见那些菊花,才发觉花儿也已憔悴不堪,落红满地,再无当年那种“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的雅致了。词人想:以往丈夫在世时的日子多么美好,诗词唱和,整理古籍,可如今呢?只剩下自己一个人在受这无边无际的孤独的煎熬了。故物依然,人面全非。“旧时天气旧时衣,只有情怀,不得似往时。”独对着孤雁残菊,更感凄凉。手托香腮,珠泪盈眶。怕黄昏,捱白昼。对着这阴沉的天,一个人要怎样才能熬到黄昏的来临呢?漫长使孤独变得更加可怕。独自一人,连时间也觉得开始变慢起来。

好不容易等到了黄昏,却又下起雨来。点点滴滴,淅淅沥沥的,无边丝雨细如愁,下得人心更烦了。再看到屋外那两棵梧桐,虽然在风雨中却互相扶持,互相依靠,两相对比,自己一个人要凄凉多了。

急风骤雨,孤雁残菊梧桐,眼前的一切,使词人的哀怨重重叠叠,直至无以复加,不知怎样形容,也难以表达出来。于是词人再也不用什么对比,什么渲染,什么赋比兴了,直截了当地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简单直白,反而更觉神妙,更有韵味,更堪咀嚼。相形之下,连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也稍觉失色。一江春水虽然无穷无尽,但毕竟还可形容得出。而词人的愁绪则非笔墨所能形容,自然稍胜一筹。

前人评此词,多以开端三句用一连串叠字为其特色。但只注意这一层,不免失之皮相。词中写主人公一整天的'愁苦心情,却从“寻寻觅觅”开始,可见她从一起床便百无聊赖,如有所失,于是东张西望,仿佛飘流在海洋中的人要抓到点什么才能得救似的,希望找到点什么来寄托自己的空虚寂寞。下文“冷冷清清”,是“寻寻觅觅”的结果,不但无所获,反被一种孤寂清冷的气氛袭来,使自己感到凄惨忧戚。于是紧接着再写了一句“凄凄惨惨戚戚”。仅此三句,一种由愁惨而凄厉的氛围已笼罩全篇,使读者不禁为之屏息凝神。这乃是百感迸发于中,不得不吐之为快,所谓“欲罢不能”的结果。

“乍暖还寒时候”这一句也是此词的难点之一。此词作于秋天,但秋天的气候应该说“乍寒还暖”,只有早春天气才能用得上“乍暖还寒”。这是写一日之晨,而非写一季之候。秋日清晨,朝阳初出,故言“乍暖”;但晓寒犹重,秋风砭骨,故言“还寒”。至于“时候”二字,有人以为在古汉语中应解为“节候”;但柳永《永遇乐》云:“薰风解愠,昼景清和,新霁时候。”由阴雨而新霁,自属较短暂的时间,可见“时候”一词在宋时已与现代汉语无殊了。“最难将息”句则与上文“寻寻觅觅”句相呼应,说明从一清早自己就不知如何是好。

下面的“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晓来风急”,正与上文“乍暖还寒”相合。古人晨起于卯时饮酒,又称“扶头卯酒”。这里说用酒消愁是不抵事的。至于下文“雁过也”的“雁”,是南来秋雁,正是往昔在北方见到的,所以说“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了。《唐宋词选释》说:“雁未必相识,却云‘旧时相识’者,寄怀乡之意。赵嘏《寒塘》:‘乡心正无限,一雁度南楼。’词意近之。”

上片从一个人寻觅无着,写到酒难浇愁;风送雁声,反而增加了思乡的惆怅。于是下片由秋日高空转入自家庭院。园中开满了菊花,秋意正浓。这里“满地黄花堆积”是指菊花盛开,而非残英满地。“憔悴损”是指自己因忧伤而憔悴瘦损,也不是指菊花枯萎凋谢。正由于自己无心看花,虽值菊堆满地,却不想去摘它赏它,这才是“如今有谁堪摘”的确解。然而人不摘花,花当自萎;及花已损,则欲摘已不堪摘了。这里既写出了自己无心摘花的郁闷,又透露了惜花将谢的情怀,笔意比唐人杜秋娘所唱的“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要深远多了。

从“守著窗儿”以下,写独坐无聊,内心苦闷之状,比“寻寻觅觅”三句又进一层。“守著”句如依张惠言《词选》断句,以“独自”连上文。秦观(一作无名氏)《鹧鸪天》下片:“无一语,对芳樽,安排肠断到黄昏。甫能炙得灯儿了,雨打梨花深闭门”,与此词意境相近。但秦词从人对黄昏有思想准备方面着笔,李则从反面说,好像天有意不肯黑下来而使人尤为难过。“梧桐”两句不仅脱胎淮海,而且兼用温庭筠《更漏子》下片“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词意,把两种内容融而为一,笔更直而情更切。最后以“怎一个愁字了得”句作收,也是蹊径独辟之笔。自庾信以来,或言愁有千斛万斛,或言愁如江如海(分别见李煜、秦观词),总之是极言其多。这里却化多为少,只说自己思绪纷茫复杂,仅用一个“愁”字如何包括得尽。妙在又不说明于一个“愁”字之外更有什么心情,即戛然而止,仿佛不了了之。表面上有“欲说还休”之势,实际上已倾泻无遗,淋漓尽致了。

这首词大气包举,别无枝蔓,相关情事逐一说来,却始终紧扣悲秋之意,深得六朝抒情小赋之神髓,而以接近口语的朴素清新的语言谱入新声,运用凄清的音乐性语言进行抒情,又却体现了倚声家的不假雕饰的本色,诚属个性独具的抒情名作。

最优李清照声声慢课件(模板18篇)篇五

教学目标:

通过词句品读和场景再现,体味诗人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课前2分钟打开“二泉映月”音乐。

《二泉映月》是我国一首著名的民乐,使瞎子阿炳通过如怨如诉的二胡声演绎的人世间的悲凉。我自己静而听之,莫不为之动容!这是用音乐表达悲愁的经典。今天,我们要来学习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用血泪和着文字表达愁苦的文学经典《声声慢》(板书)。

二、知人论世:李清照,字漱玉,号易安居士,出东济南人、宋代婉约派人。

的代表之一。父亲李格非是当时著名学者,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专家,李清照早年生活优裕,与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侵中原,流寓南方,明诚病死,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闺中的生活情趣和大自然风光,风格清新明丽(板书)。后期多反映战乱痛苦的生活,风格沉郁凄怆(板书)。

《声声慢》是她在遭受国破、家亡、夫死、半生收藏的金石丢失殆尽,尝遍颠沛流离的苦痛后所作,是李清照后期作品中的代表作。

三、根据自己的理解用适当的语调吟读词作。(再次打开“二泉映月”做背景音乐)。

1、全体男同学朗诵词作,女同学细听,挑他们读得不准确的地方。

2、女同学齐读,请轻声而满蓄李清照的伤痛情感(女声在“二泉映月”背景音乐下弥漫了整个教室)。

3、师总结:我特别注意的是所有的同学读书时的表情,知道好多同学感受到了李清照的种种苦痛!最好的是把自己换位成李清照,去用语言表达那无尽的伤痛!

四、请说出自己最有感触地方(要落实到字词)。要求同学用清晰的语言表达!

问:这首词中作者写了哪些景物?

明确:天气、淡酒、秋风、过雁、黄花、梧桐、细雨(板书)。

问:这些景物流露出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明确:1、“三杯两盏淡酒,怎敌它晚来风急”在一个寒冷的夜晚,词人独自一人守着窗口,寒风不停的袭来,喝了好几杯酒,却仍抵挡不住寒风,身上很冷,总觉得这酒很淡,酒性不烈!实际上不是酒不烈,只是词人的忧愁太浓,愁得用酒都无法消除,所以才感到这酒是很清淡!词人的愁苦就是再浓的酒也不能让她从中解脱出来啊,愁比酒浓得太多了!这里的什么字让我们感受深刻?“淡”

2、“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雁过也”这句话,不仅写得有形,而且有声,渲染出了一各哀哀欲绝的凄苦氛围,让我们仿佛与作者一同听到了长空中那南飞雁一声声凄厉的哀鸣。这哀鸣,听来犹如杜鹃啼血,让人心痛,心酸、心碎!而作者的心情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在急风、淡酒、愁绪难消的情景中,它们的摹然闯入,便打破了眼前的孤寂,使人不无空谷足音之感。但这感,不是喜,却是“伤心”。因雁到秋天,由北而南,词人亦是北人,避难南下,似乎是“旧时相识”。雁可以回到北方,人却只能客寄江南,“旧时相识”在异乡相逢,使得这种种情债汇集一起,就更增加了词人的天涯沦落之感。

3、过片“滿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这三句话直承上文。

由景入情,情景交融。仰望则天空过雁,俯视则满地残花。菊花枯萎凋落,落瓣纷纷,堆积了一地,花都憔悴了,菊花虽然曾经开得极其茂盛,甚至在枝头堆积起来,然而,现在却已憔摔了。在往年,一定要在它盛开时搞来戴在头上,而今,谁又有这种兴致呢?看到花的惟淬,想到了自己孤苦飘零的晚境,正是愁上加愁。急风欺人,淡酒无用,雁逢旧识,菊惹新愁。

4、“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主要写声音,以声衬情,尤其是“点点滴滴”一语,极富“顿挫凄绝”感。当作者正在为落花惋惜、为自己忧苦之时,偏偏又下起了雨;雨打在梧桐叶上,啪啪地响着,一直到黄昏都没有停止。这雨点虽然是打在梧桐叶上,可在凄苦的作者听来却又像打在自己的心上,一滴滴,一声声,是那么强烈,它敲击着、震憾着作者的心扉,简直让作者不能自抑!

五、除了描写景物的词句外,还有哪些句子能体现出作者的情感?

1、“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词一开头就让人心不宁,景亦冷,情凄苦,种种情绪弥漫开来。起首三句比较形象,七组十四个叠字,犹如信手拈来,看似平平淡淡,实则显示出作者高超的文字功底。十四字无一愁字,却写得字字含愁,声声是愁,造成了一种如泣如诉的音韵效果。今天的我们抓住文字感受到了作者当时的心态!

2、“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明确:此词于篇末托出一个“愁”字,这种愁远非李清照前期词中那种轻淡的春愁、离愁可比,它融合了亡国之痛,孀居之悲,沦落之苦,而显得格外厚重。全词除结句一语道破外,都没有直接说愁,而是从刻画冷清蕭索的环境来烘托惨惨悲切的心境。无论忽寒忽暖容易致病的天气,淡薄的酒味,入夜猛起的秋风,天上的过雁,滿地的黄花,窗外的梧桐和黄昏的细雨,无一不是生愁助愁牵愁的,简直是触处成愁,成了愁的世界了。

师:(打开“二泉映月”音乐)让我来随着音乐给大家朗读一遍这首词,大家最好是半闭着眼去到李清照那个凄凉的感受中。细细体会人世间的悲凉.

六、合作探究:言有尽而意无穷,这是诗歌的一个重要特点。请在文中任选一个你印象最深的场景,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把词人形象描绘出来。注意“愁”的细腻勾画)。

七、总结:

堪称千古绝唱的《声声慢》,不知曾感动过多少人,一个女词人,经历了战乱离散,终于因着诗词,在历史上留下了自己的痕迹。她作为女词人的代表,给森然的中国诗坛带来了几多水气,几多温馨,以其特有的女性气息感染着无数后人。让我们记住这位个性鲜明、超越尘俗的女性,记信这位别开生面的独创性作家----李清照。

八、饱含感情的诵读《声声慢》。

声声慢。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最优李清照声声慢课件(模板18篇)篇六

感情生活的痛苦和对国家民族的忧心,已将她推入深深的苦海,她像一叶孤舟在风浪中无助地飘摇。但如果只是这两点,还不算最伤最痛,最孤最寒。本来生活中婚变情离者,时时难免;忠臣遭弃,也是代代不绝。更何况她一柔弱女子又生于乱世呢?问题在于她除了遭遇国难、情愁,就连想实现一个普通人的价值,竟也是这样的难。已渐入暮年的`李清照没有孩子,守着一孤清的小院落,身边没有一个亲人,国事已难问,家事怕再提,只有秋风扫着黄叶在门前盘旋,偶尔有一两个旧友来访。她有一孙姓朋友,其小女十岁,极为聪颖。一日孩子来玩时,李清照对她说,你该学点东西,我老了,愿将平生所学相授。不想这孩子脱口说道:“才藻非女子事也。”李清照不由得倒抽一口凉气,她觉得一阵晕眩,手扶门框,才使自己勉强没有摔倒。童言无忌,原来在这个社会上有才有情的女子是真正多余啊。而她却一直还奢想什么关心国事、著书立说、传道授业。她收集的文物汗牛充栋,她学富五车,词动京华,到头来却落得个报国无门,情无所托,学无所专,别人看她如同怪异。李清照感到她像是落在四面不着边际的深渊里,一种可怕的孤独向她袭来,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人能读懂她的心。她像祥林嫂一样茫然地行走在杭州深秋的落叶黄花中,吟出这首浓缩了她一生和全身心痛楚的,也确立了她在中国文学史上地位的《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它,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是的,她的国愁、家愁、情愁,还有学业之愁,怎一个愁字了得!

李清照所寻寻觅觅的是什么呢?从她的身世和诗词文章中,我们至少可以看出,她在寻觅三样东西。一是国家民族的前途。她不愿看到山河破碎,不愿“飘零遂与流人伍”,“欲将血泪寄山河”。在这点上她与同时代的岳飞、陆游及稍后的辛弃疾是相通的。但身为女人,她既不能像岳飞那样驰骋疆场,也不能像辛弃疾那样上朝议事,甚至不能像陆、辛那样有政界、文坛朋友可以痛痛快快地使酒骂座,痛拍栏杆。她甚至没有机会和他们交往,只有独自一人愁。二是寻觅幸福的爱情。她曾有过美满的家庭,有过幸福的爱情,但转瞬就破碎了。她也做过再寻觅幸福的梦,但又碎得更惨,甚至身负枷锁,锒铛入狱。还被以“不终晚节”载入史书,生前身后受此奇辱。她能说什么呢?也只有独自一人愁。三是寻觅自身价值。她以非凡的才华和勤奋,又借着爱情的力量,在学术上完成了《金石录》巨著,在词艺上达到了空前的高度。但是,那个社会不以为奇,不以为功,连那十岁的小女孩都说“才藻非女子事”,甚至后来陆游为这个孙姓女子写墓志时都认为这话说得好。以陆游这样热血的爱国诗人,也认为“才藻非女子事”,李清照还有什么话可说呢?她只好一人咀嚼自己的凄凉,又是只有一个愁。

文档为doc格式。

最优李清照声声慢课件(模板18篇)篇七

1、了解西方和中国的传统节日——圣诞节和元旦节,体验与老师、家长在一起欢度节日的幸福和快乐,学会分享。

2、锻炼幼儿能勇敢的。在集体面前展示和表现自己,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1、班级布置:彩球、圣诞树、拉花、音乐《兔子舞》、《铃儿响叮当》、《圣诞快乐》等。

2、家长准备:小礼物、祝福语、幼儿自带小食品。

12月24日晚上7:00点。

本班教师、所有幼儿及家长朋友。

1、教师祝词,活动导入。

教师:圣诞节到啦,我们和爸爸妈妈一起来庆祝圣诞节好不好?今天,我们还特意举办了一个圣诞舞会,想邀请大家一起去跳舞。圣诞happy开始啦,让我们一起狂欢吧!头戴圣诞帽的孩子们一起跳“我们在一起”,并且对家长们将merrychristmas!

2、亲子互动游戏:

(1)游戏:许愿星。

准备:彩纸、记号笔、油画棒。

游戏玩法:请家长和孩子一起来制作许愿星,在许愿星上面写对别人祝福的祝语,放到礼物袋里面,在互换礼物的时候送个是他小朋友。

(2)游戏:大家来占圈。

准备:呼啦圈。

游戏玩法:家长手抱自己的孩子围着圆圈走,当老师播放的音乐停止时家长抱着幼儿跳进呼啦圈内,依次减圈最后占到圈的为胜利者。

3、开心英语一刻。

1、大家一起唱圣诞歌(英语版本)请孩子大胆讲merrychristmas,大声讲的幼儿可以得到小礼物,英语歌曲小互动。

4、亲子游戏。

(3)游戏:哪吒寻宝。

准备:各类玩具、篓子。

游戏玩法:家长双手抱起孩子,在规定的时间内,将前面桌子上筐子里的“宝物”运到自己的筐子里,只许孩子每次拿一个宝物,多拿者属犯规,音乐停止后筐子里“宝物”最多的一组为获胜队,依次排名。

5、宣布比赛结果,颁发圣诞小礼品:一等奖1名、二等奖1名、三等奖2名教师:激烈有趣的比赛结束了,接下来老师来公布比赛结果。

6、圣诞老人(家长)送礼物。

教师:圣诞节是外国小朋友最喜欢的节日,圣诞老爷爷会将神秘礼物分发给每个可爱懂事的小天使,下面请我们每个人轻轻的闭上眼睛,每个人许个美好的愿望,圣诞老人一定会帮你实现的。来,孩子们,我们一起许个愿。

7、互赠礼物。

幼儿拿着心爱的礼物,快乐的与家长、老师一起互赠礼物,分享着节日的快乐!

活动结束:

(1)教师:此刻的欢声笑语代表着来年我们的生活是充满希望的,亲爱的家长朋友们,小朋友们!深深的祝福你们开心每一天,健康每一天,“庆圣诞、迎元旦”亲子活动到此结束。感谢大家的光临和参与,谢谢!

(2)在《圣诞快乐》的歌声中结束活动。

最优李清照声声慢课件(模板18篇)篇八

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晓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唐宋古文家以散文为赋,而倚声家实以慢词为赋。慢词具有赋的铺叙特点,且蕴藉流利,匀整而富变化,堪称“赋之余”。李清照这首《声声慢》,脍炙人口数百年,就其内容而言,简直是一篇悲秋赋。亦惟有以赋体读之,乃得其旨。李清照的这首词在作法上是有创造性的。原来的《声声慢》的曲调,韵脚押平声字,调子相应地也比较徐缓。而这首词却改押入声韵,并屡用叠字和双声字,这就变舒缓为急促,变哀惋为凄厉。此词以豪放纵恣之笔写激动悲怆之怀,既不委婉,也不隐约,不能列入婉约体。

前人评此词,多以开端三句用一连串叠字为其特色。但只注意这一层,不免失之皮相。词中写主人公一整天的愁苦心情,却从“寻寻觅觅”开始,可见她从一起床便百无聊赖,如有所失,于是东张西望,仿佛飘流在海洋中的人要抓到点什么才能得救似的,希望找到点什么来寄托自己的.空虚寂寞。下文“冷冷清清”,是“寻寻觅觅”的结果,不但无所获,反被一种孤寂清冷的气氛袭来,使自己感到凄惨忧戚。于是紧接着再写了一句“凄凄惨惨戚戚”。仅此三句,一种由愁惨而凄厉的氛围已笼罩全篇,使读者不禁为之屏息凝神。这乃是百感迸发于中,不得不吐之为快,所谓“欲罢不能”的结果。

“乍暖还寒时候”这一句也是此词的难点之一。此词作于秋天,但秋天的气候应该说“乍寒还暖”,只有早春天气才能用得上“乍暖还寒”。我以为,这是写一日之晨,而非写一季之候。秋日清晨,朝阳初出,故言“乍暖”;但晓寒犹重,秋风砭骨,故言“还寒”。至于“时候”二字,有人以为在古汉语中应解为“节候”;但柳永《永遇乐》云:“薰风解愠,昼景清和,新霁时候。”由阴雨而新霁,自属较短暂的时间,可见“时候”一词在宋时已与现代汉语无殊了。“最难将息”句则与上文“寻寻觅觅”句相呼应,说明从一清早自己就不知如何是好。

下面的“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晓来风急”,“晓”,通行本作“晚”。这又是一个可争论的焦点。俞平伯《唐宋词选释》注云:

“晓来”,各本多作“晚来”,殆因下文“黄昏”云云。其实词写一整天,非一晚的事,若云“晚来风急”,则反而重复。上文“三杯两盏淡酒”是早酒,即《念奴娇》词所谓“扶头酒醒”;下文“雁过也”,即彼词“征鸿过尽”。今从《草堂诗余别集》、《词综》、张氏《词选》等各本,作“晓来”。

这个说法是对的。说“晓来风急”,正与上文“乍暖还寒”相合。古人晨起于卯时饮酒,又称“扶头卯酒”。这里说用酒消愁是不抵事的。至于下文“雁过也”的“雁”,是南来秋雁,正是往昔在北方见到的,所以说“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了。《唐宋词选释》说:“雁未必相识,却云‘旧时相识’者,寄怀乡之意。赵嘏《寒塘》:‘乡心正无限,一雁度南楼。’词意近之。”其说是也。

上片从一个人寻觅无着,写到酒难浇愁;风送雁声,反而增加了思乡的惆怅。于是下片由秋日高空转入自家庭院。园中开满了菊花,秋意正浓。这里“满地黄花堆积”是指菊花盛开,而非残英满地。“憔悴损”是指自己因忧伤而憔悴瘦损,也不是指菊花枯萎凋谢。正由于自己无心看花,虽值菊堆满地,却不想去摘它赏它,这才是“如今有谁堪摘”的确解。然而人不摘花,花当自萎;及花已损,则欲摘已不堪摘了。这里既写出了自己无心摘花的郁闷,又透露了惜花将谢的情怀,笔意比唐人杜秋娘所唱的“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要深远多了。

从“守著窗儿”以下,写独坐无聊,内心苦闷之状,比“寻寻觅觅”三句又进一层。“守著”句依张惠言《词选》断句,以“独自”连上文。秦观(一作无名氏)《鹧鸪天》下片:“无一语,对芳樽,安排肠断到黄昏。甫能炙得灯儿了,雨打梨花深闭门”,与此词意境相近。但秦词从人对黄昏有思想准备方面着笔,李则从反面说,好象天有意不肯黑下来而使人尤为难过。“梧桐”两句不仅脱胎淮海,而且兼用温庭筠《更漏子》下片“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词意,把两种内容融而为一,笔更直而情更切。最后以“怎一个愁字了得”句作收,也是蹊径独辟之笔。自庾信以来,或言愁有千斛万斛,或言愁如江如海(分别见李煜、秦观词),总之是极言其多。这里却化多为少,只说自己思绪纷茫复杂,仅用一个“愁”字如何包括得尽。妙在又不说明于一个“愁”字之外更有什么心情,即戛然而止,仿佛不了了之。表面上有“欲说还休”之势,实际上已倾泻无遗,淋漓尽致了。

这首词大气包举,别无枝蔓,逐件事一一说来,却始终紧扣悲秋之意,真得六朝抒情小赋之神髓。而以接近口语的朴素清新的语言谱入新声,又确体现了倚声家的不假雕饰的本色,诚属难能可贵之作了。

最优李清照声声慢课件(模板18篇)篇九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二单元第7课的《声声慢》。下面我将从教情学情、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板书作业等方面阐述我对本课的理解和设计。

(一)单元教学分析。

《声声慢》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二单元李清照的一首词。

词是一种具有很强的节奏感和音乐性的文体,鉴赏时往往是通过反复吟咏,体会其声律之美,在理解作品内容的同时运用联想和想象,领悟其中情与景浑然交融的意境。

纵观整套高中语文教材,在人教版五个必修模块中,必修四第二单元是唯一的宋词单元。该单元编选的是宋代柳永、苏轼、辛弃疾和李清照四位著名词人的作品,这四位词人在词坛上都占有一席之地,他们的创作跨度约有二百年,词作既充分体现了宋词的艺术价值,又能大致反映出宋词的发展脉络。按照传统的提法,柳永和李清照是婉约派的典范,苏轼和辛弃疾是豪放派代表。编选四人各富代表性的词来学习,可以使学生了解完全不同的两种词风,进一步体会四位词人不同的创作风格。

此外,必修五的教学模块中已没有古典诗词的学习内容,所以本单元的学习也是对鉴赏古典诗词的一般方法进行总结的时候,可以为学生以后进行诗歌与散文系列模块的选修鉴赏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文特点分析。

闺怨主题是唐宋诗词创作的一个传统题材,“闺怨词”是专门表现妇女生活和情感的一类词。但作者基本上都是男性。男性替妇女表达情感,虽别有一番风味,但终归和妇女复杂、内隐的心理隔了一层。李清照是词史上一位重要的女作家,她的作品写自己真实的生活和内心世界,视角和笔触比男性词人更敏感、细腻。《声声慢》即是此类作品的代表作。

《声声慢》作为李清照南渡以后的名篇之一,抒写了词人历遭国破家亡劫难后的愁苦悲戚,是词人情感历程的真实写照,也是时代苦难的象征。其艺术表现方式是独特的,李清照善于选取自己日常生活中的起居环境、行动、细节来展现自我的内心世界——她独有的寂寞心境。

从横向比较来看,柳永和李清照都属于婉约派词风,但二者同中有异;从纵向比较来看,《醉花阴》和《声声慢》标识了李清照的词风在南渡前后发生的变化,虽都在写“愁”,但风格殊异,值得鉴赏玩味;从深度分析来看,李清照不同于前后其他任何婉约派词人,她的“愁”词具有独特的抒情艺术,她的生命折射了中国古代女性生命与历史生命的冲撞与交融。

因而本课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在学生理解词的内容后,教给其鉴赏词的方法。通过体味词中表达的情感,分析作者是如何传情达意的,进一步了解词的特点和写法(情景交融、点染、白描、叠字等),让学生在学习后对词的鉴赏建立一个初步的感性的理解,培养学生初步鉴赏诗词的能力。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一年级学生,初中阶段,学生已经接触过宋词,但当时的学习要求只是读一读,背一背,了解大意,体会情感而已。进入高中阶段,这种要求显然是不够的,不能只局限于某一篇作品、某一位作家,而要把他们放在整个宋词的发展脉络中观照、比较他们的地位和作用,这样才能引导学生更好地鉴赏作品的思想和艺术价值。

这首词之前,学生已经学过柳永和苏轼等人的作品,对词的文体常识和基本鉴赏方法已有所了解,对豪放和婉约的词风也有所认识。并且刚刚学过李清照的《醉花阴》,对作者的身世经历也有了大体了解,这些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但是高一的学生在鉴赏诗歌的学习中往往存在两种极端心理:一是渴望摆脱教师程式化的说教,表现出追求独立的倾向;一是“紧跟”老师的“步伐”,一味被动接受,缺少独立思考和领悟。因而在教学中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在必要的知识补充之外,尽量对学生的鉴赏加以引导、提示,并构建一个合理的平台,帮助学生提高分析能力和诗词鉴赏能力。语文学习“得法于课内,受益于课外。”如果在课堂上能帮助每一位学生习得正确的语文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那将是他们终身受用不尽的财富。

基于以上的分析,结合高一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反复诵读,感知内容,解读意象,品味意境,深刻领悟“一代词宗”李清照的旷世悲愁情怀。

能力目标:通过“直觉感知——深入探究——情感提升”逐层深入解析词人“愁”的丰富内涵。学习词作的鉴赏方法,丰富鉴赏体验。

情感目标:创设美的`情境激发学生对诗词学习的兴趣和热情,让学生感受古典文化美的熏陶,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热爱。

为了体现宋词的文体特征,同时也为其他宋词的鉴赏起到示范作用,我将本次教学的重点设计为鉴赏词作品的意境美,丰富情感体验;而教学的难点则设计为对李清照作品内涵的深度解读。

新的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教师既是与学生平等的对话者之一,又是课堂阅读活动的组织者、学生阅读的促进者。”“教师的点拨是必要的,但不能以自己的分析讲解代替学生的独立阅读。”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上,我采用对话式教学,主要采用诵读感悟法、情境创设法、对比阅读法、合作探究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阅读课文。

首先是诵读法。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诗词教学贵在多读,充分的诵读是深入鉴赏的前提。反复诵读,可以使难以理解的文字变为易懂的,同时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领悟,那种先讲解再诵读的方式是不可取的。本词是宋词中的经典,文辞优美,感情浓郁,认真引导学生诵读,让学生在诵读中发现诗词中的语言美、情感美、意境美,在诵读的过程中质疑,思考,品析,鉴赏。在诵读中体验出女词人孤凄愁绝的情感,就可以说完成了教学目标的一半,决不能等闲视之。

情境创设法。情境教学法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借助图片、音乐等教学手段,营造一种情境,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

对比阅读法。通过与《夏日绝句》的比较阅读,让学生在诵读、分析、联系比较中深入解析词人“愁”的丰富内涵,深刻领悟“一代词宗”李清照的旷世悲愁情怀。

自主合作探究法。在教学中设计有深度的开放式问题让学生讨论、合作探究,在探究中大胆质疑,在探究中解决问题,在思想的碰撞中经历生疑、矛盾、挣扎、释惑的学习乐趣。

教学相长,教与学是紧密联系、相互促进的。学法上我希望自己能突破中学教学传统模式,提升理论教学层次。凸显方法的运用和教育,点燃学生学习宋词的熊熊之火,使学生感悟审美意象,领略古雅意蕴。

本次教学从“愁”入手,以“一般愁字别样情,半世漂泊感生平”贯穿全文,始终围绕“愁”展开教学。通过分析景物特点、作者人生经历和作者人生体悟三个环节的设置完成对词人“愁”的内涵的解读,在解读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以分析词中意象为基础,逐步领悟“一代词宗”李清照的旷世悲愁情怀。最后通过讨论李清照“直面人生之愁,思辨人生之愁”“知难而进,破愁而出”的精神,延伸出对李清照作为女性对内心的关照和对生命意识的觉醒的独特艺术魅力的赞叹。

轻拂中华历史的尘烟纱缦,咀嚼古往今来的悲怀愁情,三千年古代文学长河中,特立独行,登峰造极的沧海愁人恐怕当数女词人李清照了。她有“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她有“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还有“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的说不尽的愁。(板书:声声慢,李清照)。

设计意图:用带有诗味的开场白和李清照带有“愁”的词句导入,意在激发学生兴趣,营造气氛,让学生更易融入到词的意境当中,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激发学生的情感,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

以朗诵为起点,在与录音的对比中寻找突破。通过录音朗读、学生齐读、个人朗读等形式,熟悉文本和领会情感。引导学生把握朗读的节奏和轻重读音,注意感受朗读中的情感基调——哀婉凄凉。

设计意图:通过反复诵读,感知内容,引导学生注意语调、节奏和音乐的烘托,理解诗歌的感情基调。

请问作者在词中重点描写了哪些景色?这些景色具有怎样的感情色彩?(淡酒——酒力压不住心愁,表明了作者晚年是何等凄凉惨淡;秋风——让人身体感觉寒冷;过雁——物是人非之感;黄花——或指喻女子憔悴的容颜,或摹菊花凋谢之状;梧桐——大多表凄苦之情;细雨——最契合文人失意与愁苦的自然物象)。

设计意图:通过分析深秋时节景物自身的悲凉,体会作者“愁”因伤秋而生。

设计意图:通过了解李清照的人生经历,尤其是北宋灭亡后,颠沛流离的生活让李清照的晚年十分凄苦,体会作者“愁”因伤时离散而生。

设计意图:通过和晚年时期《夏日绝句》的比较阅读,体会作者“愁”因国破家亡而生。感悟作者柔弱的外表下,跳动着一颗豪迈的心。

讨论:李清照的词如生命。

李清照用文字生动地表现了她的一生,集喜怒哀乐、悲欢离合、民族之悲、身世之感于一体,意境深远。但李清照的伟大之处并不仅仅在于其“愁”之苦,更主要的是她看似“愁若烟海”实则豪情万丈,她不但有金刚怒目的勇气,更有非凡的历史洞察力,《夏日绝句》里士可杀不可辱的英雄观,让人心生敬佩。

设计意图:这是对以上分析的延伸,希望通过对同一作家不同作品的对比阅读,让学生明白李清照词的不同风格和不同情感。通过对不同作品的解读,使学生明白词人“愁”的丰富内涵,体会词人情感的变化。通过“深入探究——情感提升”逐层深入地鉴赏诗歌。

讲离愁,讲孤寂,讲悲秋,李清照的声声慢当推榜首。一杯残酒,一片落叶,一声雁叫,一滴秋雨,一盏孤灯,李清照都能点石成金,赋予它浓郁的感染力。读着《声声慢》,我们似乎听得见阶前滴雨,长天孤雁,看得见梧桐落叶,黄昏孤灯。无疑这是一种凄厉的美。

设计意图:课堂总结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课堂总结,让学生明白词人晚期词作中“愁”的丰富内涵。

悲秋之愁伤怀之愁亡国之愁。

设计意图:根据语文新课标的要求,作业设计可以呈现多元化的形式,探究性作业的形式符合语文新课标的要求,可以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语文,提高语文综合素质。

各位评委、老师们,以上就是我对《声声慢》的教学设计的阐述,设计不妥之处还望各位评委、老师批评指正。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大家。

最优李清照声声慢课件(模板18篇)篇十

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

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

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

最伤心,

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

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着窗儿,

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

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

怎一个愁字了得。

注释:

1、寻寻觅觅:意谓想把失去的一切都找回来,表现非常空虚怅惘、迷茫失落的心态。

2、凄凄惨惨戚戚:忧愁苦闷的样子。

3、乍暖还寒:指秋天的天气,忽然变暖,又转寒冷。

4、将息:调养休息,保养安宁,养息适应。

5、怎敌他:对付,抵挡。

6、损:表示程度极高。

7、堪摘:可摘。

8、着:亦写作“着”。

9、怎生:怎样的。生:语助词。

10、梧桐更兼细雨:暗用白居易《长恨歌》“秋雨梧桐叶落时”诗意。

11、这次第:这光景、这情形。

12、怎一个愁字了得:一个“愁”字怎么能概括得尽呢?

翻译:

苦苦地寻寻觅觅,却只见冷冷清清,怎不让人凄惨悲戚。乍暖还寒的时节,最难保养休息。喝三杯两杯淡酒,怎么能抵得住早晨的寒风急袭?一行大雁从眼前飞过,更让人伤心,因为都是旧日的相识。

园中菊花堆积满地,都已经憔悴不堪,如今还有谁来采摘?冷清清地守着窗子,独自一个人怎么熬到天黑?梧桐叶上细雨淋漓,到黄昏时分,还是点点滴滴。这般情景,怎么能用一个“愁”字了结!

赏析:

此词为悲秋抒怀之作。靖康之难后,李清照随其夫赵明诚逃亡江南,宋高宗建炎三年(1129)秋八月十八日赵明诚亡故。此词在其夫亡后所作,是抒发家国身世愁之作。首用七对叠字发端,“寻寻觅觅”写国破家亡夫死己寡之后的精神失落,独身彷徨之情状,“冷冷清清”则写时世、境况之凄清冷寂,“凄凄”句更细腻深微地描摹词人心情的悲苦凄戚。薄酒难御风寒,过雁触动乡思,菊花萎谢无人怜惜,独守寒窗时间难熬,黄昏冷雨敲击梧桐,种种场景,无不益发加重愁情分量,折磨一己孤独、柔弱、痛苦的灵魂。全篇字字写愁,层层写愁,却不露一“愁”字,末尾始画龙点晴,以“愁”归结,而又谓“愁”不足以概括个人处境,推进一层,愁情之重,实无法估量。全词用白描铺叙,讲究声情,巧用叠字,更以舌齿音交加更替,传达幽咽凄楚情,肠断心碎,满纸呜咽,撼人心弦。

最优李清照声声慢课件(模板18篇)篇十一

自从阅读了《康震评说李清照》之后,我对这位生活在封建社会的女词人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如康震教授所讲,正值花季时期的李清照已彰显出过人的才华。她的出现在男性主宰重要地位的封建时期是一个精彩的意外,同时也是古代文学银河中寥若晨星的女作家中最杰出的代表,群山中突然崛起的一座秀美山峰。那“争渡,争渡”的调皮可爱,“和羞走”的美丽娇羞。更让我感受到李清照的生活中处处充满了勃勃的生机,斑斓的色彩。透过她那双漂亮的大眼睛,我更体会到李清照的少女时代有着许许多多的欢乐与朝气。

在康震教授的下一步讲解中,我知道了李清照幸福的成长道路已从平坦慢慢转向坎坷与曲折。夫君赵明诚不幸患病而死。李清照的心已是支离破碎,憔悴不堪的她忍着对赵明诚的不舍与夫君离世的悲痛,将剩下的'文物转运。可是,国家正饱受金兵铁蹄的蹂躏,李清照担负起管理文物的责任。这瘦弱的女子从悲痛中站立起来,抬起头面对这一切的变化,誓死保卫丈夫的遗产与托付给她的遗愿。我看到了李清照身上透出的不屈精神。

之后的生活,李清照经历了再嫁与再嫁后的迅速离婚,这是在当时社会中的惊世骇俗的举动,也表现出了李清照爱憎之分明,立场之坚定,个性之独立。虽说生活暂时平稳了下来,可对赵明诚的思念之情久久不能忘怀。于是李清照写下了《声声慢》,那“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悲凉,使我更加体会到了李清照对赵明诚的爱与不舍,和那日日夜夜的思念。

在我心中的李清照是一位活泼,坚强的女子。她虽然受尽人世间的折磨,可她却一次次克服种种困难,用坚持不懈的精神活了下来。我从她的身上明白了一个人要有海纳百川的精神,才能战胜困难,活出自我。

最优李清照声声慢课件(模板18篇)篇十二

《声声慢》是宋代著名词人李清照脍炙人口的经典作品。一部作品能够赢得经典地位,必须具有原创性魅力,而此种原创性的标志是具有某种陌生性。《声声慢》中极具原创性且最为人称道的就是词作中叠字构词手法的陌生性。词曰: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晓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词作上阕“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十四个叠字和下阕“点点滴滴”四个叠字,是词人在艺术上大胆新奇的原创,其叠字的运用奇横超拔,自然妥帖,出奇制胜,可谓字字珠玑,字字传神,字字蓄情,手法独特,妙绝千古!

清末沈曾植在《菌阁琐谈》论易安词影响曰:“自明以来,堕情者醉其芬馨,飞想者赏其神骏。易安有灵,后者当许为知己”。就《声声慢》而言,非自明始,南宋张端义即首开其端,最早对词中叠字的运用之妙给予阐释,开启了绵延千年的《声声慢》叠字阐释史先河。其《贵耳集》卷上曰:

且《秋词·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此乃公孙大娘舞剑手,本朝非无能词之士,未曾有一下十四叠字者,用《文选》诸赋格。后叠又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又使叠字,俱无斧凿之痕。

张端义是叠字艺术的“发现人”。他最早发现词中叠字的新颖之处,用“公孙大娘舞剑手”来比喻李清照叠字浑然天成,自然洒脱的技巧。张端义此论卓有见地,奠定了后世评论者不断深入阐释此词叠字妙用的基础。

自张端义始,《声声慢》历经南宋、明、清、现当代近千年的阐释历程,其叠字的解读也层层深入、步步升华。后人或惊叹词中叠字奇绝天横,自然熨帖的独特创意,从而称许李清照间气所生,闺房胜流的藻思;或赞叹叠字之法情景婉绝,超然笔墨蹊径之外,从而夸赞李清照不独雄于闺阁的才力;或标榜叠字运用“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为千古词家叠字之法,从而称颂李清照为苏、辛之亚。

自张端义在《贵耳集》中称道此词叠字为“公孙大娘舞剑手”,“无斧凿痕”后,宋人罗大经又在叠字发展的流程中比较考察这首词叠字的“创意出奇”之处,他在《鹤林玉露》卷十二中说:

诗有一句叠三字者,如吴融《秋树》诗云:“一声南雁已先红,槭槭凄凄叶叶同”是也。有一句连三字者,如刘驾云:“树树树梢啼晓莺”、“夜夜夜深闻子规”是也。有两句连三字者,如白乐天云:“新诗三十轴,轴轴金石声”是也。有三联叠字者,如古诗云:“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娥娥红粉妆,纤纤出素手”是也。有七联叠字者,昌黎《南山》诗云:“延延离又属,夬夬叛还遘。喁喁鱼闯萍,落落月经宿。訚訚树墙垣,巘巘架车厩。参参削剑戟,焕焕衔莹琇。敷敷花披萼,睳睳屋摧溜。悠悠舒而安,兀兀狂以狃。超超出犹奔,蠢蠢骇不懋”是也。近时李易安词云:“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起头连叠七字。以一妇人,乃能创意出奇如此。

罗大经列举诗歌一句叠三字、一句连三字、两句连三字、三联叠字、七联叠字的用法与李清照词中连叠七字之法相比较,并惊叹身为女性的李清照的藻思。罗大经此论虽未对众多叠字之法的优劣高低作出评判,但吴融、白乐天、韩昌黎等皆是赫赫有名的诗人,罗大经将其诗句中的叠字之法与中叠字的运用罗列出来,无疑将此作为叠字之法的典范给予评说。

《声声慢》叠字艺术阐释史是其不断被阅读、理解、阐释的过程,是原创性文本与独特性阐释的结合。在历史流动过程中,在不同历史语境的阐释过程中,《声声慢》叠字艺术的解读经历着意义再生成的过程。

纵观李清照词学接受史的脉络,南宋是其发轫期,这一时期,宋人对李清照的词评多限于寻章摘句式的解读,多赞誉其佳句丽语。张端义和罗大经是南宋时期评论《声声慢》叠字艺术的开拓者,综观二人的评论亦可发现,他们评论的焦点主要在叠字独具匠心的构思和自然熨帖的运用之上,多关涉形式表层,而未曾深入肌理。但不可否认的是,他们的评论奠定了后世议论的基调,坚实了后代研究的基础。

由于传统的封建思想,李清照在当时并未得到公平对待,宋人论其词,仅仅局限于“妇人”的行列,没有把她放在与男作家等同的位置上去比较。张端义、罗大经均对《声声慢》中叠字的奇绝惊叹不已,但只是惊呼“妇人中有此文笔,殆间气也”,“以一妇人,乃能创意出奇如此”。由此可见,李清照在宋代只是以女性文人,而非文人的面貌出现。

元代,李清照的《声声慢》没有得到任何阐释。直至明朝,词评者才重新聚焦《声声慢》,关注词中叠字的构成艺术。明人在继承宋人观点的基础上,增添了不少新的诠释。

茅暎在《词的》卷四指出:“连用十四叠字,后又四叠字,情景婉绝,真是绝唱。后人效颦,便觉不妥。”茅暎此论要点有二:一是意识到词中叠字并非单纯的构词技巧,而是关涉到叠字构词所传达出的更深层次的情和景的关系。情景交融,相得益彰,婉妙绝伦,堪为绝唱。二是指出了李清照词中独具一格的原创性内容及其优越性的显现。艺术最初产生的印象总比后来即便是最成功的回忆要辉煌得多,它往往在最初的一次诗情迸发中达到以后无法超过的某种美,而作家也会因为给他描绘的图景以后人无法企及的光辉,从而成为影响后世的“艺术先行者”。《声声慢》奇绝天横的叠字运用手法使得李清照成为影响后世的“叠字艺术先行者”。

明代是李清照词学接受的转折期,特别是在明中期以后,李清照词作接受处于一个明显的上升期。在“主情说”和才女文化等兴起的背景下,李清照逐渐脱离闺阁的拘囿,跻身须眉之列,以词人的身份步入词坛,与优秀的男性词人比肩而论。

吴承恩评《声声慢》云:“易安此词首起十四叠字,超然笔墨蹊径之外。岂特闺帷,士林中不多见也。”[3]吴承恩认为《声声慢》中十四个叠字超然笔墨蹊径之外,好似神来之笔,超凡脱俗。此等才华,士林中也实属罕见。在词评者眼中,李清照不再只是独步闺阁的女性文人,而是可以立身士林,与众多知识分子一较高低的文人。

沈际飞《草堂诗馀别集》卷三曰:“首下十四个叠字,乃公孙大娘舞剑手。宋朝能词之士秦七、黄九辈,未尝有下十四个叠字者。盖用《文选》诸赋格。……‘点点滴滴’四叠字,又无斧迹。易安间气所生,不独雄于闺阁也。”沈际飞此论极似张端义的论调,但有两点异处:一是将张端义“本朝非无能词之士”加以具体化,指明“宋朝能词之士秦七、黄九辈”。沈际飞以宋代著名的男性词人秦观、黄庭坚为参照,认为李清照词中的叠字之法独树一帜,秦黄等人亦不曾创见。二是将张端义“妇人中有此文笔,殆间气也”变换为“易安间气所生,不独雄于闺阁也”。前者言“妇人中有此文笔”,后者则云“不独雄于闺阁也”,前者赞扬李清照的文笔,认为其为妇人中的文人杰出者。后者则在以秦黄为代表的著名男性词人类比中,找寻李清照的位置——不独雄于闺阁也。沈氏打破闺阁藩篱的论调让李清照及其作品有了与其他作家及其作品相竞争的机会,使得李清照及其作品的经典化成为可能。正如哈罗德·布鲁姆《西方正典》所言:“这种能力(作者的竞争和取胜能力)或隐或现地展示在作者与其他作者及其包括《圣经》在内的文本竞争中。”

清代是李清照词学接受相对繁荣的时期,评论者对李清照词作的研究力度和深度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声声慢》中叠字的艺术在与其他作家作品的竞争过程中,凸显出特殊的价值。

王又华用比较研究的方法,指出《声声慢》“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功力:

晚唐诗人好用叠字,义山尤甚,殊不见佳。如:“回肠九叠后,犹有剩回肠。”“地宽楼已迥,人更迥于楼。”“行到巴西觅谯秀,巴西唯是有寒芜。”至于三叠者“望喜楼中忆阆州。若到阆州还赴海,阆州应更有高楼”之类。又如《菊》诗“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黄”亦不佳。李清照《声声慢·秋情》词,起法似本乎此,乃有出蓝之奇。盖此等语自宜于填词家耳。(《古今词论》)。

王又华以好用叠字的李商隐为比较对象,在与前代优秀诗人诗句叠字运用的对比中,认定中叠字运用技高一筹、后来居上,有“出蓝之奇”。

《声声慢》叠字艺术不仅有“出蓝之奇”,更有“后无来者”之势。陆以湉《冷庐杂识》卷五云:

李易安词“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乔梦符效之,作《天净沙》词云“莺莺燕燕,春春花花,柳柳真真事事。风风韵韵,娇娇嫩嫩,停停当当人人。”叠字又增其半,然不若李之自然妥帖。大抵前人杰出之作,后人学之,鲜有能并美者。

陆以湉以仿效叠字创意的乔梦符为评比对象,指出乔梦符虽增至二十余叠字,才气可嘉,但终着痕迹,不若李词自然妥帖,浑然天成!由此可见,李词树立的千古创格,已然成为词家叠字之法的标的,达到了后人难以企及和逾越的高度。正如陆蓥《问花楼词话·叠字》所云:“二阕共十余个叠字,而气机流动,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可谓词家叠字之法。”

当清代众多评论者将《声声慢》叠字之法奉上“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神坛加以膜拜之时,陈廷焯超出主流声音之外,指出词中十四叠字不过奇笔,并非高调。其在《白雨斋诗话》卷二曰:

易安《声声慢》词,张正夫云:“此乃公孙大娘舞剑手。……妇人有此词笔,殆间气也。”此论甚陋。十四叠字,不过造语奇隽耳,词境深浅,殊不在此。执是以论词,不免魔障。

陈廷焯此语超出时流,别有新见。他认为诗词各有其境,在《白雨斋词话》中说:“诗有诗境,词有词境,诗词一理也”[5],故此,他主张论评词应从“词境”入手。陈廷焯针对张端义称《声声慢》起句为“公孙大娘舞剑手”而论,认为世人徒赏李词词面,未能深入其词境。此论正是陈廷焯对李词叠字艺术阐释的特殊价值所在。虽然陈廷焯并未对词中叠字建构的词境做出详述,但他的洞见为后人阐释此词打开了新的视野。

现当代古典文学专家傅庚生在《中国文学欣赏举隅》中对《声声慢》的剖析,可谓陈廷焯观点的深入:

此十四字之妙,妙在叠字,一也,妙在有层次,二也,妙在曲尽思妇之情,三也。良人既已行矣,而心似有未信其即去者,用以“寻寻”。寻寻之未见也,而心似仍有未信其便去者,用又“觅觅”;觅者,寻而又细察之也。觅觅之终未有得,是良人真个去矣,闺闼之内,渐以“冷冷”;冷冷,外也,非内也。继而“清清”,清清,内也,非复外矣。又继之以“凄凄”,冷清渐蹙而凝于心。又继之以“惨惨”,凝于心而心不堪任。故终之以“戚戚”也,则肠痛心碎,伏枕而泣矣。似此步步写来,自疑而信,由浅入深,何等层次,几多细腻!不然,将求叠字之巧,必贻堆砌之讥,一涉堆砌,则叠字不足云巧矣。故觅觅不可改在寻寻之上,冷冷不可移植清清之下,而戚戚又必居最末也。

傅庚生从三个方面来分析《声声慢》起首的十四个字:一是叠字之妙。这也是前人一直推崇的构词技法。二是层次之妙。傅先生精到而细致地论述了词人一系列的心理变化,由表及里、由内及外、由浅入深,环环相扣,层次鲜明。三是曲尽思妇之情。论者深入词人的内心世界,探寻词人由寻觅到失望,因而凄凄惨惨戚戚的心境。只此十四字,即将闺中思妇婉曲而又微妙幽深的情愫表达得淋漓尽致,达到了“味之者无极,闻之者动心”的强烈艺术效果。

自宋伊始,到明清直至近现代,评论者对《声声慢》叠字艺术进行了多元化、多层面、日渐深入的解读与阐释。它之所以能引发近千年的阐释,根本在于其具有的旷古烁今的原创性魅力。作品的原创性是其要与传统做必胜竞赛并加入经典行列所必备的要素,此种原创性的形成,为后人设立了一座难以超越的高峰。难怪清人沈谦说;“予少时和唐、宋三百阕,独不敢次‘寻寻觅觅’一篇,恐为妇人所笑。”

最优李清照声声慢课件(模板18篇)篇十三

这首词写于李清照生活的后期。一题作“秋情”,赋秋就是赋愁,但这里的愁已不是女词人闺中生活的淡淡哀愁,词人经历了国家危亡,故乡沦陷,丈夫病逝,金石书画全部散失,自己流落在逃难的队伍中,饱经离乱,所以这里的愁是深愁,浓愁,无尽的愁。

词一开头就用了十四个叠字。“寻寻觅觅,”词人好象有所寻求,但又不知道要寻求什么,这时她已经历了国破、家亡、夫逝的沉重打击,生活中美好的东西都已不存在了,事实上在现实生活中已经没有什么可寻觅,也没有什么需要寻觅的了,但词人还是希望找点什么寄托自己空虚寂寞的情怀,支撑自己孤苦无助的人生,但寻觅的结果只能是“冷冷清清”,周围的环境是一片凄清冷落,更让人感到现实的.孤苦无援。“凄凄惨惨戚戚”,写词人内心的凄凉、悲苦、惨戚的情绪。这三句都在表现女主人的愁苦无聊,寂寞哀伤,但各有侧重,第一句写神态,第二句写环境,第三句写心情,第二、三句又是第一句“寻寻觅觅”的结果,“冷冷清清,先感于外;凄凄惨惨戚戚,后感于心,进入愁境”(吴熊和《唐宋词通论》)。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刚觉得有点儿暖和却又变冷了,这是秋天的时令特征。“将息”,调养。人在天气多变化时,是很难适应的,更何况是年岁已大,身体衰弱,又遭遇了如此不幸的人,就更是对天气的变化特别敏感,更觉得难以将养适应了。

为了适应这多变的秋天时节,词人企图以酒御寒,但“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酒是“三杯两盏”,量少,又是“淡酒”,怎么能抵挡黄昏时的阵阵秋风呢?淡酒不敌风寒,饮酒也不能排遣忧愁。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雁飞过去,正令人伤心,原来雁是我过去见过的。这里我们可看到三层意思:(一)雁飞过去了,雁叫声声,凄厉难闻,正令人伤心,原来大雁是老相识了,触动我内心的创伤已不止一次,现在又来触动我,使我伤心难过。(二)古代有雁足传书的传说。雁以往是给我带过信的,给我安慰,现在丈夫已逝,亲戚离散,雁飞过去无信可带,不能再给我安慰了,使我伤心。(三)作者的故乡在北方,而此时作者沦落南方,秋天北雁南飞,引起了对故乡的思念,所以使她伤心。雁在北方就相识,现在看到雁不是在故土,而是在异乡,发出物是人非的感慨,寄托怀乡之意。

词的下片承接上片。“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黄花”是指菊花,品种是黄色的。“堆积”,指花开之盛,可能是小菊花密密麻麻地开放,不是言落英满地。“憔悴损”指人因伤心而消瘦。损,煞,是说憔悴得很。有人认为是黄花“憔悴损”,不妥,因为前面的“堆积”不作零落解,菊花是枯在枝头的。“谁”,指自己。“堪”,能够,经得起。菊花盛开,本要摘花插在瓶子里,可人已憔悴,如今还有什么心思和兴趣去摘花呢?已经没有赏花的心情了。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一个人坐在窗边,象守着什么东西一样,百无聊赖,希望天早一点黑下来,看不到窗外一切使人伤心的东西,但天偏偏与人作对,越等越觉得时间漫长,度日如年。

寂寞难耐,好不容易等到黄昏,等来的却是更令人伤心的东西:“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风吹梧桐叶,萧萧瑟瑟,本已悲凉,又加细雨滴到梧桐上,更助悲凉。温庭筠《更漏子》“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李清照是位敏锐善感的词人,雨打梧桐点点滴滴,好象敲击着她破碎的心灵,使她悲伤至极。

这种种情形不断地折磨词人,情何以堪?所以词人最后冲口而出:“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这次第”是说这种种情形或这种种光景。这种种情况加在一起,怎么是一个“愁”字可以概括得了!“愁”说不清楚,用人间文字和语言概括不了,写出了无尽的愁绪,传达出种种难以言传的哀痛。

这首词是在国破家亡、流落异地时写的,词中诉说了词人孤愁无助、生意萧条的处境,寄托了极其深沉的家国之思,深深地打上了时代的烙印。

词的描写纯用赋体,写了环境,写了身世,写了心情,并将这三者融为一体。词中写客观环境的事物有:淡酒、晚风、飞雁、黄花、梧桐、细雨,这些景物都贯穿浓重的感情色彩,渗透着作者的主观感受,创造了冷落、凄清、寂寞的意境。凄凉的景物一路写下来越积越多,伤感越来越浓重,最后堆砌的愁苦迸涌而出。

词中用了九对叠字,叠字用得很自然,如大珠小珠落玉盘,前人称赞她笔力很健。这些叠字用得自然妥帖,是经过作者锤炼而得的,使寂寞、怅惘、痛苦的感情通过这些叠字的渲染得以尽情的表现。

词的语言通俗平易,虽是寻常语,但富有表现力,表现了深刻的内容。《声声慢》词调可押平声韵,也可押入声韵,词人选用了入声韵,能够很好地表达忧郁的情怀,并多次运用双声字、舌音和齿音字,更加重了凄切悲苦的情调。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最优李清照声声慢课件(模板18篇)篇十四

《声声慢》编排在必修四第二单元。在人教版高中语文五个必修模块中,这是唯一一个宋词单元。编者选取了柳永、苏轼、辛弃疾、李清照四位词人的作品。他们是宋词发展史上的代表人物。四位词人的作品,题材、风格不同,带给后世读者的审美感受也各不相同。柳永词走婉约套路,苏、辛则是豪放词风的代表,李词细腻、含蓄。四者基本完整地体现了宋词的艺术价值,也大体反映了宋词的发展脉络。

初中阶段,学生已经接触过部分唐宋词,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一单元专项教学诗歌,教师已经比较系统地讲授了形象与意象的概念、特点,并初步培养了学生分析诗歌意象、品味诗歌意境与情感的能力。但高中阶段的学习,不能只局限于某一篇作品、某一位作家,而要把他们放在整个宋词的发展脉络中观照、比较他们的地位和作用,这样才能引导学生更好地鉴赏作品地思想和艺术价值。

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学习诗词要“具有积极的鉴赏态度,注重审美体验,陶冶性情,涵养性灵。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了解人类丰富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以课程标准的相关表述和教学内容及学情分析为依据,确定本课三维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与技能:通过反复诵读,感知内容,解读意象,品味意境,赏析情感。

过程与方法:与《醉花阴》前后联系,了解李清照南渡之后创作风格的变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这首词情景交融的写法与表达效果。

教学重点:通过与《醉花阴》的比较阅读,引导学生感受“闲愁”与“丢家弃国之愁”的区别。

教学难点:通过合作探究,挖掘词中意象的丰富而又复杂的内涵。

课前学生搜集有关宋词的资料必不可少。另外,宋词由于年代久远,文字的障碍很大,然而,过分纠缠于文字的疏通会破坏宋词的“气”,丧失宋词的“神”,所以在学习时,应舍去条分缕析的理论评价,指导学生结合注释疏通文字,然后引领他们经由文字再现形象,经由形象领略情感,感受其中浓浓的情。诵读的环节是重要的,配以二胡独奏《长相思》,营造意境,学生沉浸在音乐营造的意境中反复吟咏,读出节奏,读出音调,读出感情,细细体味,让或优或喜的情愫萦绕心间,我们就触到了作者的灵魂。同时注意让学生质疑探究——布置预习作业,要求学生圈点批注,列出疑难问题。课堂上,鼓励学生互相质疑,互相解疑,达到掌握词作思想内容和情感基调的目标。

质疑探究后,出示本课教学所要解决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即如何解读“淡酒”、“雁”、“黄花”、“梧桐”等意象的问题,发动学生讨论,各抒己见,逐步形成对重点意象的一致认识。

教师要相机点拨——上述三种方法,还不足以帮助学生把握艺术特点。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相结合的特点,叠字的巧妙运用,这些内容的学习应在教师的点拨下,学生分组讨论来完成,效果会很好。

因为《醉花阴》在前,以别的方式导入本课都比较多余。直接以南渡为切入点,讲述李清照生活境遇的变化。引导学生思考,时代的变迁和个人的遭遇将对她的创作造成什么样的影响。

引导:李清照的一生是充满悲剧色彩的一生。他以词代声,向世人诉说她的悲怀愁情,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聆听她的倾诉。

活动1:聆听配乐朗读录音,初步感知诗词内容,感受作者情感。

引导:你听懂了作者的倾诉吗?她在向我们倾诉什么?

活动2:学生交流听读体会。

活动3:学生自由诵读诗词,整体感知词意。

诵读要求:连读两遍,第一遍要读通读顺,注意读出感情;第二遍要结合课下注释边读边理解词的意思,并将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读后大家共同解决。

活动4:抽查学生诵读情况,教师给予点评和指导。

活动5:学生就诗词内容质疑,师生互动解疑。

1、这首词直接抒情的句子有哪些?间接抒情的句子有哪些?

直接抒情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雁过也,正伤心”。其余为间接抒情。

活动: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感悟,然后在全班交流。

教师提示与点拨:学生可选两首词中的任何一首谈自己的感悟。既可从整体谈,也可选自己喜欢的某一个句子谈,教师给予适当的评价与指导。

最后,教师点评并板书。

愁《醉花阴》——离别相思——苦!

《声声慢》——国破家亡夫丧——痛!

《醉花阴》是李清照前期作品,主要抒发自己对丈夫的思念之愁,但那只是离别之愁、暂时之愁、个人之愁;而从《声声慢》中我们看到的李清照的愁,不再是从前词人所常写的所谓“闲愁”,这个愁是由乡关之思、身世之苦、失去亲人的悲哀和理性破灭后的失望所交织而成的,是死别之愁、永恒之愁,因此,这愁字表现得更加凄厉沉痛。

最后,师生配乐同诵,二胡独奏《长相思》。

结合柳永词和李清照词,谈谈自己对婉约派词的感受。

参考:婉约派词的特点主要是:内容侧重儿女风情,词调蕴藉,委婉含蓄,结构深细缜密,重视音律和谐婉约,语言圆润,清新绮丽,具有一种柔婉之美。

选做题:将苏轼或辛弃疾的词与李清照的词比较,体会豪放派和婉约派词风的不同。

最优李清照声声慢课件(模板18篇)篇十五

理解李清照在词中表达出的“愁。

在中国的词坛上,有一位才情出众的女词人,她的词作哀婉凄,美打动了无数后人,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婉约词中的杰作《声声慢》。

李清照,字漱玉,号易安居士,出东济南人、宋代婉约派人的代表之一。

补充介绍:李清照出身于书香门第,良好宽松的家庭教育环境,使她出落成为一个外美如花,内秀如兰的才女。十九岁嫁给宰相之子赵明诚,夫妻两人志趣相投,琴瑟和谐,经常一起踏雪寻梅,插花折柳,共同收集金石古玩、题诗作画,堪称神仙眷侣。但是好景不长,公元1127年,金人南侵,高宗皇帝赵构仓皇南逃,李清照夫妇也跟随着南下,一路历经战乱。不久深爱他的丈夫赵明诚病逝离开了她,她又被诬陷通敌买国,一个失去丈夫的弱女子,在这种情况下能怎么办?她只能终日凄凄惶惶急急忙忙的追赶着那个南宋小朝廷。在流离失所之中在战乱之中在匆忙之中,她与丈夫多年收集的视如生命的金石古玩也大部丢失了,多少痛,多少伤啊。在心灰意冷无可奈何的情况下,她答应了当时一个财政部长求婚,带着名节被毁的耻辱,只想晚年能过一些平静安定的.生活。谁知这个人,却是个衣冠君子,娶李清照只是为了得到她身边尚存的金石古玩,一到手就撕下文人的面纱,对李清照拳打脚踢。李清照冒着牢狱之灾,解除乐这段痛苦的婚姻。晚年的的李清照无儿无女,只能一个人孤苦伶仃住在杭州城里的一个孤清的小院过日子。名满天下的一代才女竞沦落到这样的田地。

所作词,前期多写闺中的生活情趣和大自然风光,风格清新明丽(板书)。后期多反映战乱痛苦的生活,风格沉郁凄怆(板书)。

《声声慢》是她在遭受国破、家亡、夫死、半生收藏的金石丢失殆尽,尝遍颠沛流离的苦痛后所作,是李清照后期作品中的代表作。

1、全体男同学朗诵词作,女同学细听,挑他们读得不准确的地方。

2、女同学齐读,请轻声而满蓄李清照的伤痛情感(女声在“二泉映月”背景音乐下弥漫了整个教室)。

3、师总结:我特别注意的是所有的同学读书时的表情,知道好多同学感受到了李清照的种种苦痛!最好的是把自己换位成李清照,去用语言表达那无尽的伤痛!

问:这首词中作者写了哪些景物?

明确:天气、淡酒、秋风、过雁、黄花、梧桐、细雨(板书)。

问:这些景物流露出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意象探究:

明确:

1、淡酒“三杯两盏淡酒,怎敌它晚来风急”在一个寒冷的夜晚,词人独自一人守着窗口,寒风不停的袭来,喝了好几杯酒,却仍抵挡不住寒风,身上很冷,总觉得这酒很淡,酒性不烈!实际上不是酒不烈,只是词人的忧愁太浓,愁得用酒都无法消除,所以才感到这酒是很清淡!词人的愁苦就是再浓的酒也不能让她从中解脱出来啊,愁比酒浓得太多了!这里的什么字让我们感受深刻?“淡”自古以来借酒喻愁的句子就很多,大家能举出几句吗?(学生举出自己所知道的有关酒的诗句。)。

“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剩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看来果然是“酒”文化就是“愁”文化啊!

秋风怎么理解“晚来风急”?秋风渲染什么情绪?

(老师明确:“晚”即可指晚上,也可指晚年,自喻晚年的凄苦悲凉。用秋风渲染愁情。)。

2、“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雁过也”这句话。

(老师明确:秋天大雁由北向南迁徙,李清照南下避难,所以觉得大雁旧时相识,并且在一剪梅当中写过:“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大雁尚且能按时南来北往,而自己却漂流困顿,寄寓他乡。以前尚可鸿雁传书,现在丈夫已死,家人疏散,就算有千言万语,也无人可托,无处可传,内心已是永远的绝望。)。

诗人哀戚之际,南飞的大雁横空而过,她抬眼望去,多么像在溪亭近旁,绣水江边时常见的那只呀?北来的鸿雁啊,家国可曾无恙?溪亭可免于战火?耦花还那样娇艳吗?可南飞的雁群却头也不回地飞走了。只留下我一人独自徘徊伤心。

不仅写得有形,而且有声,渲染出了一各哀哀欲绝的凄苦氛围,让我们仿佛与作者一同听到了长空中那南飞雁一声声凄厉的哀鸣。这哀鸣,听来犹如杜鹃啼血,让人心痛,心酸、心碎!而作者的心情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在急风、淡酒、愁绪难消的情景中,它们的摹然闯入,便打破了眼前的孤寂,使人不无空谷足音之感。但这感,不是喜,却是“伤心”。因雁到秋天,由北而南,词人亦是北人,避难南下,似乎是“旧时相识”。雁可以回到北方,人却只能客寄江南,“旧时相识”在异乡相逢,使得这种种情债汇集一起,就更增加了词人的天涯沦落之感。

最优李清照声声慢课件(模板18篇)篇十六

教学目标:

通过词句品读和场景再现,体味诗人的情感。

教学重点:

理解李清照在词中表达出的“愁。

教学内容:

一、导入。

在中国的词坛上,有一位才情出众的女词人,她的词作哀婉凄,美打动了无数后人,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婉约词中的杰作《声声慢》。

二、知人论世:

李清照,字漱玉,号易安居士,出东济南人、宋代婉约派人的代表之一。

补充介绍:李清照出身于书香门第,良好宽松的家庭教育环境,使她出落成为一个外美如花,内秀如兰的才女。十九岁嫁给宰相之子赵明诚,夫妻两人志趣相投,琴瑟和谐,经常一起踏雪寻梅,插花折柳,共同收集金石古玩、题诗作画,堪称神仙眷侣。但是好景不长,公元1127年,金人南侵,高宗皇帝赵构仓皇南逃,李清照夫妇也跟随着南下,一路历经战乱。不久深爱他的丈夫赵明诚病逝离开了她,她又被诬陷通敌买国,一个失去丈夫的弱女子,在这种情况下能怎么办?她只能终日凄凄惶惶急急忙忙的追赶着那个南宋小朝廷。在流离失所之中在战乱之中在匆忙之中,她与丈夫多年收集的视如生命的金石古玩也大部丢失了,多少痛,多少伤啊。在心灰意冷无可奈何的情况下,她答应了当时一个财政部长求婚,带著名节被毁的耻辱,只想晚年能过一些平静安定的生活。谁知这个人,却是个衣冠君子,娶李清照只是为了得到她身边尚存的金石古玩,一到手就撕下文人的面纱,对李清照拳打脚踢。李清照冒着牢狱之灾,解除乐这段痛苦的婚姻。晚年的的李清照无儿无女,只能一个人孤苦伶仃住在杭州城里的一个孤清的小院过日子。名满天下的一代才女竞沦落到这样的田地。

所作词,前期多写闺中的生活情趣和大自然风光,风格清新明丽(板书)。后期多反映战乱痛苦的生活,风格沉郁凄怆(板书)。

《声声慢》是她在遭受国破、家亡、夫死、半生收藏的金石丢失殆尽,尝遍颠沛流离的苦痛后所作,是李清照后期作品中的代表作。

三、根据自己的理解用适当的语调吟读词作。

1、全体男同学朗诵词作,女同学细听,挑他们读得不准确的地方。

2、女同学齐读,请轻声而满蓄李清照的伤痛情感(女声在“二泉映月”背景音乐下弥漫了整个教室)。

3、师总结:我特别注意的是所有的同学读书时的表情,知道好多同学感受到了李清照的种种苦痛!最好的是把自己换位成李清照,去用语言表达那无尽的.伤痛!

四、请说出自己最有感触地方(要落实到字词)。要求同学用清晰的语言表达!

问:这首词中作者写了哪些景物?

明确:天气、淡酒、秋风、过雁、黄花、梧桐、细雨(板书)。

问:这些景物流露出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意象探究:

明确:1、淡酒“三杯两盏淡酒,怎敌它晚来风急”在一个寒冷的夜晚,词人独自一人守着窗口,寒风不停的袭来,喝了好几杯酒,却仍抵挡不住寒风,身上很冷,总觉得这酒很淡,酒性不烈!实际上不是酒不烈,只是词人的忧愁太浓,愁得用酒都无法消除,所以才感到这酒是很清淡!词人的愁苦就是再浓的酒也不能让她从中解脱出来啊,愁比酒浓得太多了!这里的什么字让我们感受深刻?“淡”自古以来借酒喻愁的句子就很多,大家能举出几句吗?(学生举出自己所知道的有关酒的诗句。)。

“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剩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看来果然是“酒”文化就是“愁”文化啊!

秋风怎么理解“晚来风急”?秋风渲染什么情绪?

最优李清照声声慢课件(模板18篇)篇十七

一、学习目标:

1、知人论世,结合词人生平及词作背景理解作品。

2、了解词作中各意象的特定属性。

3、体会词人作品中的别样“愁”情。

二、学习重难点:

1、理解词中表达出的“愁”。

2、背诵全诗。

三、读书指导:

写作背景:

《声声慢》是李清照的一首震动词坛的名作,写于李清照晚年。靖康之难以后,词人的丈夫已故,他们精心收集的金石书画,都已散失。词人飘泊江南,由一个无忧无虑的贵妇人,一变而为流落无依、形影相吊的寡妇。国破家亡,引起的国恨家愁,像铅一样压在她的心头,在这位女词人的心里点燃了爱国思想的火花。这是女词人在一个秋天的黄昏里的生活感受,一行行写的都是冷冷清清的秋景,一行行反映的都是孤独凄凉的境况。全词所写,不外一个“愁”字,但与她南渡以前所写的“愁”相比,有了全新的内容,感情更深沉也更博大。

四、自主学习任务:

1、结合课下注释,疏通诗意。

2、背诵全诗。

3、思考:那些景物触动了词人的愁思?

明确:(投影)淡酒、风、雁、黄花、梧桐、细雨。

孤寂落寞悲凉愁苦。

五、合作探究:

(一)赏析上阕。

1、”首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为全词奠定了怎样的感情基调?反复品读,体会本句的表达效果。

2、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传达出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二)赏析下阙。

1、“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这一句描绘出词人怎样的生活状态?

2、“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大胆展开联想与想象,用诗意的语言还原此句描绘的情景。

最优李清照声声慢课件(模板18篇)篇十八

1.以新课标要求为依托。新课标提出鉴赏古典诗词的要从如下方面进行:在了解作品相关背景的基础上分析和理解作品,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独到的思考;了解诗词的表现手法,体会其艺术表现力;培养积极的鉴赏态度,注重审美体验,在诗歌的鉴赏中陶冶情操,提高修养。

2.以有效课堂为原则。有效的教学设计是有效课堂的重要保障,本着有效课堂的原则,进行一切设计。

文本:此词是清照后期词的代表作,是词人熔铸亡国之恨、丧夫之痛、流离之苦、怀乡之思、寡居之凄写成的。因词人生活的变化,词的风格已由前期的清新明快发展为哀婉凄凉、忧愤深沉。而作者这种深沉的情感一方面是借助直接抒情的字句,另一方面通过具有特定属性的意象营造富于深蕴的意境,加之创造性的连用叠词等来渲染和传达的。

学情:1.作为高二学生,虽了解一定的诗词鉴赏技巧,但在实践中往往不能运用这些技巧,准确把握诗歌的情感。

2.与长于用典的辛词相比,清照词擅用口语、铺叙日常生活,这更容易被学生理解、接受,清词备受学生喜爱,学生鉴赏的积极性会很高。

1、通过反复诵读,体会并掌握叠词的效果及作用。

2、捕捉词中具有特定属性的意象,并结合意象特点、联系作者的生平事迹感知词中凄凉意境,深入体味词人“愁”的深刻内涵。

3、掌握基本的诗词鉴赏技巧,并熟练运用这些技巧分析其他诗作,提高诗词鉴赏水平。

设计目的:明确学习任务,做到有的放矢。

1、品味意象丰富内涵、感知意境、深入体会词人别样“愁”情。

2、运用诗词鉴赏基本技巧准确把握古典诗词中作者的情感。

诵读感悟法自主鉴赏与合作探究相结合。

设计目的:诵读是诗歌教学的重要手段,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要引导学生学会读书,学会读诗。自主方能突显个性解读,合作弥补个性之不足。

一、导入设计:(多媒体出示李清照画像及其词园对联,请同学猜是谁?)。

词采秀千秋,看风雅流传,才情自古无男女;。

生年交两宋,究悲欢转换,命运从来系国家。

没错,她就是易安居士李清照。在古代男权社会,她却凭自己的才情在南宋词坛竖起一面鲜明的旗帜,她的词作哀婉凄美,令多少文人雅士折服。她不仅仅是我们女同胞的骄傲,更是我们山东的骄傲。因为她是我们山东人。我们曾经学过她的什么作品啊?(《如梦令》)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她婉约词中的杰作《声声慢》。

二、知人论世——畅所欲言话清照。

1、学生自由发言。(课前准备任务查阅李清照相关资料)。

2、教师相机补充(幻灯片出示):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济南人,南宋婉约词派的代表。其词被称为易安体。南渡是李清照词的分水岭。

前期:李清照自幼受过很好的教育,多才多艺,能诗词,善书画。18岁嫁与宰相赵挺之子金石考据专家赵明诚,夫妻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诗词唱和,生活美满。前期词以抒发对爱情的追求和对自然的热爱为主。词风真挚细腻、清新明快。

后期:宋朝南迁,清照逃往南方,不久,赵明诚染病身亡。她变为流落无依、形影相吊的寡妇。她四处流亡,曾被人诬陷通敌。再后来,赵明诚生前搜集的金石古玩大部分丢失,她的境况也变得越来越艰难。在孤独困苦中走完人生的最后路程。后期词反映战乱痛苦生活,感时伤怀,怀旧思乡,表现流离之苦、悼亡之悲、故国之思和亡国之痛,哀婉凄凉。

三、美读感知——以声传情。

(1)学生自由朗读。(要求根据预习时对这首词的理解读出感情来)。

(2)分别请一到两名男生、女生诵读,其他同学聆听,点评,教师总结诵读要领。

(3)师播放范读录音,配以《汉宫秋》的乐曲和“黄花满地,雁排长空,一女子翘首凝望”的图画,营造氛围,进入意境,感受音韵美。

(4)通过读,你所感受到的词的情感基调是怎样的?(悲凄低沉)。

四、整体把握——用心体情。

师多媒体引导:诗词中有诗眼、词眼之说,“眼”,传神之所。“词眼”就是最能传达词人内心情感的字词。以形容词、动词居多,如宋祁的“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

1.这首词的词眼是什么?诗人又是怎样表现的呢?

(学生结合预习情况,再读全词。独立思考后,小组讨论。)。

2.生自由回答,师归纳明确:词眼:“愁”,词人借助于一系列意象及恰当的表现手法来表现词眼的。

【预设问题】哪些意象?(让学生关注意象的属性)。

意象:酒、风、雁、花、梧桐、雨。

(淡)酒、(急)风、(过)雁、(满地)黄花、梧桐、(点点滴滴)的细雨。

表现手法: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神奇的叠字的运用;强烈感情的反问句的运用。通过这些表达了词人无限的孤寂凄苦之情。

3、带着体味,学生再次有感情地齐读全词。

五、佳句鉴赏——个性品情。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汉姆雷特”,诗歌注重个性化阅读,鉴赏佳句,融入意境,体味情感。

1.学生再读全词,选择自己喜欢的诗句佳句,并选择一角度加以鉴赏。

小帖士:a选择含意象的诗句的同学,赏析时结合意象的特点、属性品味;。

b思考后,形成书面文字。

2.学生自由选取诗句赏析。小组内自由讨论交流,互相推荐、自由回答。对于名句教师可稍加点拨做重点鉴赏,其余简略分析。

相关范文推荐

    最新春季开学家长会校长发言(模板19篇)

    家长会是家长了解孩子在学校表现和学习情况的重要途径,可以及时调整家庭教育的方式方法。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家长会参会礼仪和规范,希望对大家的参与体验有所提升。

    热门高考天倒计时发言大全(21篇)

    发言稿的语调和语气应该与场合相适应,既可以庄重严肃,也可以活泼轻松。所谓好的发言稿并不一定要长篇大论,短小精悍的演讲也可以产生出巨大的影响力。以下是一些简洁而有

    2023年专科大学毕业生自我鉴定(模板20篇)

    毕业生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标志着学生从学生时代进入社会的新阶段。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毕业总结案例,供大家参考和学习。三年的大专生活似弹指一挥间,从刚跨入大专时的

    优秀造价年度总结报告(案例20篇)

    在年度总结中,我们可以反思自己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的不足之处,并且寻找改进和提升的方法。如果你不知道从何入手,不妨看看以下这些范文,或许能够帮助你更好地完成年度

    2023年自然教学工作计划(汇总19篇)

    制定教学工作计划需要参考前一学期的教学情况和学生的学习反馈,不断进行优化和调整。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学工作计划范文,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大家更好地制定教

    专业餐饮营销活动的策划方案(模板22篇)

    一个好的策划方案应该具备可行性、可执行性和可评估性。下面是一些关于策划方案的成功案例,供大家参考和借鉴。这个必须明确,即所谓的“师出必有名”。很多餐饮品牌每次做

    热门实训导游心得体会报告大全(15篇)

    在这段时间的实践中,我学会了如何解决问题,也发现了自己的潜力和能力。接下来,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写心得体会的技巧和要点,希望能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帮助。

    优质梦想演讲稿一分钟范文(16篇)

    演讲稿范文是通过文字表达的一种演讲材料,它可以帮助演讲者更好地组织思路和提炼重点。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值得借鉴的演讲稿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的参考和思

    最热a报告培训心得范文(20篇)

    报告范文需要进行反复修改和润色,以确保表达准确、流畅、有条不紊。这些报告范文都是经过精心筛选和整理的,内容全面、有深度,并且经过严谨的逻辑性分析。20_年暑假,

    优质走进大学心得体会(案例20篇)

    通过总结经验和感悟,我们可以不断地完善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从而取得更好的发展。在这里,小编整理了一些获奖心得体会,希望对大家写作有所启发。作为一所享有盛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