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历史第一课教案(实用22篇)

时间:2023-11-16 作者:雁落霞部编版七年级历史第一课教案(实用22篇)

教学工作计划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而制定的一份详细计划,它能够指导教学工作的开展。以下是一些教学工作计划编写的要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第一课教案(实用22篇)篇一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2、一边读一边展开想象,从秋天的声音中体会秋天的美好。

3、仿照诗歌的形式,续写诗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小朋友们现在是什么时节啊!那你们看到了些什么啊!

生:金黄的稻谷,飘落的树叶……。

师:是啊,秋天很美,但它啊还有美妙的声音呢,要不要听听啊?

二、欣赏朗读,初步感受诗情。

(师朗诵。)。

师:怎么样?美吗?这么美的课文,想亲自去感受感受吗?赶快打开语文书46页,用自身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注意读准读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开始吧。

三、初读课文。

生:读课文。(教师关注)。

生读。

师:你读得真流利。谁能像她那样带夏老师接着去听“秋天”的声音?(分别指名读二、三、四、五小节)。

师:哪些小朋友愿意读后面这一节呢?(生举手)这样吧,愿意的小朋友,咱们一起来!

生读课文。(听听,秋的声音,从远方匆匆地来,又从远方匆匆地去,听听,俺们听到了秋的声音。)。

师:“听听,俺们听到了秋的声音”,谁能告诉俺你从课文中听到了秋天的哪些声音?找一找。

生再读课文。找“声音”。

师:找到了吗?谁来告诉俺?

生:“刷刷、蛐蛐、叮咛、歌吟”

板书:

黄叶刷刷。

蟋蟀蛐蛐。

大雁叮咛。

秋风歌吟。

四、读、悟、想。

1、师:哪个同学愿意把你喜欢的声音的那一节和大家一起分享。

2、同学展示、朗读交流。

生:好妈妈俺要走了,你珍重啊。

师:那好,喜欢这“刷刷”声的小朋友们,用你们自身的感受来读读一段。

(生自由读课文并配上动作)。

(2)生:俺喜欢“叮咛”。俺来读。(生读)。

生:大雁会对小树说:“再见,俺亲爱的朋友,好好珍重,明年再相会。”

生:大雁对青蛙说:“青蛙,俺们明年见。”

生:大雁对蚂蚁说:“快准备粮食吧,别偷懒,要不,冬天会饿死你的。

师:小伙伴们,快回南方吧,再在这会冷了,没食物了。

师:留在这里的朋友听到大雁的话,心里会感到多么温暖呀!让俺们一起来读读。(齐读)。

(3)生:俺喜欢这一节。(听听,秋的声音,蟋蟀振动翅膀,“嚁嚁”,是和阳台告别的话音。)(多媒体展示秋的落叶图,伴着清脆的蟋蟀叫声。)。

师:喜欢这节的小朋友们说说,为什么喜欢这节呢。

生:因为小蟋蟀在跟俺们告别呢!

生:“秋天多美呀!俺在美丽的秋天里,快乐地歌唱。”生:自由地读。

(4)俺喜欢丰收的歌吟。(生读)。

师;秋天到了,田野又会是一幅怎样的景象呢?

生:稻田里一片金黄,稻子熟了。

第4段。

师:那么多声音感觉进入了————音乐厅。

生集体读。

师:你还在哪听到了秋的声音。

(根据小朋友们的回答,适时出示“秋的声音,在每一朵小花上,在每一片叶子里”。并协助理解。)。

读第五段。

五、想象创作,仿写小诗。

生:“哗哗哗”秋雨快活地下。

生:“嘿呦嘿呦”小蚂蚁忙着准备粮食过冬呢!

生:“呱呱呱呱”青蛙加紧挖洞。

师:俺们班的小朋友编的诗可真好,和起来又是一首小诗了。

六、拓展。

师:小朋友们秋天把这么美妙的声音送给了俺们,那俺们是不是也该送分礼物给秋天,来赞美秋天!

生:可以美美地读读课文,“读出”秋天的声音。

分组竞赛。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第一课教案(实用22篇)篇二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通过观察、分析图文资料,感受人类产生的基本条件和生活状况,理解自然条件对人类早期文明的培育和制约作用。

2、通过观察、思考,知道远古人类从低级到高级不断进化的过程。

3、分析有关资料,理解从古猿到人的演变过程中,劳动起了重要作用。

4、收集有关我国早期人类生活区域的分布情况、生活与生产情况的资料,知道中国是人类发源地之一。

能力目标。

能否初步认识人类的起源;能否说出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的演进程序;能否科学的想象并简单的描述他们的生产与生活情况;;能否对人类的起源提出各种问题。

知识目标。

人类诞生的标志与时间;

自然环境因素对历史进程的影响。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教师讲有关人类起源的神话故事并让学生评论,然后转入话题“人到底是怎么来的?”

1、站立起来的祖先。

引导学生观察图1-1,想象一下人类的祖先在树上生活的.情景。指出:一千多万年以前,自然环境发生了变化,迫使一部分古猿从树上下地生活。

小组讨论:直立行走对人体质产生哪些影响?

通过讨论由学生总结出直立行走是古猿向人类迈进的的重要一步,学会直立行走经历了近千万年的岁月。

引导学生观察图1-3,比较猿“手”于忍受的区别。提问:从猿手到人手的演变过程中,什么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使学生认识劳动的重要性。

投影:打制石器,引导学生注意石器是怎样制成的?有哪些特点与用途?

观察图1-5,提问:古人类生活在哪些区域?气候有什么特点?教师补充说明远古人类生活的自然环境与人类的起源有直接关系。

2、“北京人”的足迹。

学生自学本段内容,教师设计以下问题:

比较北京人与山顶洞人在所处年代、外貌特征、使用工具、使用火的能力、居住方式等方面的区别。

活动区:说一说:人工取火或与天然或相比,有哪些好处?

写一写:想象短文:猿人的一天。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第一课教案(实用22篇)篇三

一、细致观察景物,抓住特点描写。

二、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

三、领略本文的语言美。

四、体会在写景中抒情的写法。

五、领略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步骤。

一、入境,导入新课。

一提到春天,我们眼前就仿佛展现出春光明媚,东风荡漾,绿满天下的美丽景象,就会觉得有无限的生机,无穷的力量。古往今来,有无数的文人描绘过春天,歌颂过春天。今天,我们就一同走进朱自清的春的世界。

二、听读,感知全文。

让学生从视觉和听觉上感知。达到两个目的:一是让学生准确的读出生字的读音。二是让学生说说本文描绘了春天的哪些画面,并通过教师引导概括出春天的三个特点。并及时引导学生欣赏春天的美丽,感受春天的活力,启迪学生奋发向上。

环节一、阅读与欣赏出示多媒体课件,请学生欣赏配乐朗读。

环节二、扫障大比拼让学生准确的读出屏幕上生字的读音。可以补充纠正。

环节三、看谁说的准作者向我们描绘了春天的哪些画面呢?

学生回答:春花,春草,春风,春天的人等。

提问:春天有这么多景物可写,为什么偏偏要写这些景物呢?

明确:因为这些景物都能表现出春天的特点。

提问:你能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一下吗?

明确:新——力——美。

三、品读,赏析语言。

让学生品味作品语言的准确生动,清新优美,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让学生走上讲台,可使老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让学生充分的表现自己。

环节四、请你当老师你认为本文写春天写得的句子和段落有哪些呢?四人一组,互相说说好的理由。

四、熟读,当堂背诵。

如此美的句子和段落,应该让学生当堂来背诵。可以锻炼学生的记忆力和注意力。

环节五、背诵不示弱三分钟背诵比赛。

五、衔接,延展课文。

朱自清的散文让我们感受到了春天的美,引导学生从课文之外寻找春天的足迹。

环节六、开拓者行动。

自由准备,成果展示。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第一课教案(实用22篇)篇四

学习目标:

1、了解唐玄宗用人和节俭的史实;盛世经济在农业、手工业和商业方面的繁荣概况。

2、理解“开元之治”与“开元盛世”之间的内在联系。

3、运用相关知识分析唐太宗和唐玄宗在治国措施和结果上的共同之处。

重点难点:盛世经济的繁荣;农业工具的改进。

学法指导:“读、议、展、点、练”相结合。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熟读教材,自主完成下列各题,并把有关内容标注在课本上。

(一)“开元之治”

1、改革措施。

(1)任用等人当宰相。

(2)重视地方。

(3)崇尚节俭,不用物品。

2、改革成效:使开元年间的政局为之一新,史称“。

(二)盛世经济的繁荣。

1、农业。

(1)大型水利工程共修建多处。

(2)技术有很大发展。

(3)有许多新品种。

(4)生产在江南农业中占有重要地位。

(5)创制新的生产工具和。

2、手工业。

(1)丝织品:花色品种很多,丝织技术。

(2)陶瓷业:越窑最为有名,界工艺的珍品。

3、商业。

(1)大都市有、和。

(2)长安城内分为,分别是。

(3)长安既是当时的大都市。

4、开元盛世。

(1)时间:统治前期。

(2)概况:充实,唐朝进入时期。

二、合作交流:根据下列问题分组讨论,教师深入学生,适时点拨。

1、材料分析。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请回答:

(1)这是唐朝那位诗人的诗句?

(2)“开元”是指哪位皇帝的年号?当时出现的繁荣景象在历称为什么?

(3)“开元之治”与“开元盛世”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

2、假如你是唐朝的一名导游,当你领一个旅游团到达长安时,你是怎样向游客介绍长安的情况的?(就是写一篇介绍长安的导游词)。

三、探究展示:根据学生展示情况适时进行点拨。

小结:唐朝建立以后,经过贞观之治、武周统治,到唐玄宗的开元盛世达到鼎盛,安史之乱后,唐朝衰落。

四、课后检测:

1、在旧金山、纽约等地,人们把华侨、华人聚居的地方称作“唐人街”,可见唐朝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唐玄宗统治前期,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历称为()。

a、文景之治。

b、开皇之治。

c、开元盛世。

d、康乾盛世。

2、唐玄宗命人烧毁宫内一批珠玉锦绣,意在表明()。

a、这些锦绣已经不可再用。

b、自皇帝始崇尚节俭,致力发展的决心。

c、唐朝此后对丝织业进行限制。

d、皇帝以后决不穿丝织品。

3、种茶、制茶、饮茶的发源地是()。

a、中国。

b、日本。

c、朝鲜。

d、印度。

4、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灵魂,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做出了不少的创造发明,其中唐朝时期创制的农业生产工具是()。

a、耧。

b、翻车。

c、水排。

d、曲辕犁。

5、唐朝陶瓷制品中,以黄、绿、青三种颜色加以装饰且闻名于世的艺术珍品是()。

a、越窑的青瓷。

b、邢窑的白瓷。

c、唐三彩。

d、景德镇瓷器,

6、如果你是电视剧《唐玄宗》的导演,结合历史的发展剧情中你不会设置的场景是()。

a、茶坊里饮茶的场景。

b、田野里用曲辕犁耕田的场景。

c、大户人家摆设着唐三彩。

d、后堂挂着“开元之治”匾额。

7、下列关于唐朝长安的叙述,错误的是()。

a、在长安城里可遇到身着各式服装的西域人。

b、长安城内街道两边有排水设施。

c、长安是当时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

d、在住宅区内有许多店铺,商业繁荣。

8、唐朝一位皇帝在统治前期励精图治,政绩卓著,出现了“开元盛世’’的局面,这位皇帝是()。

a、唐高祖。

b、唐太宗。

c、武则天。

d、唐玄宗。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第一课教案(实用22篇)篇五

1、新学期伊始,开学第一课师生共讨论教室布置。并发动学生准备布置材料。

2、仔细翻阅新教材,师生共同找出新旧教材的异同处。

3、针对每节不同的内容,找出所需材料并做记录。开学第一课为整个一学期学习作准备。

教学重点:记录每节课所需材料,为一学期学习作准备。

教学难点:让学生找出不同课所需的多种不同材料。

课前准备:美术教材、铅笔、

教学过程:

同学们,进入江苏版美术教室有一种装修一新的感觉,但你觉得美术教室还缺少点什么吗?就这个小问题展开讨论。

(以几个人自由组合的方式进行讨论)。

1、如何进一步整体地美化我们的美术教室?

2、针对一扇窗、一扇门、一堵墙或整个教室进行装饰。

3、江苏版美术,完成具体作品的讨论。(布置工作:两周内,以组的形式,自由布置好美术教室。即时评奖)。

第二部分:新的书,你有什么新的感觉?

小结:书的外形大了、书中的内容多了、图片美了、有趣味了、准备的材料面广了……希望大家一同把美术课上的更好!

1、以第一课“印象深刻的事件”为例:书中图片上应用了那些工具?

(水彩笔、彩色铅笔、蜡笔、油画棒、水彩、水粉颜料、国画工具、油性笔、梦幻笔……)。

2、列出第一课到最后一课所应用的工具。(要求仔细翻阅每一页,特别是手工类可扩展工具或联想到其他工具。)。

3、作业在“成绩一览表”一页完成。江苏版美术。

1、全面观察学生作业。

2、及时发现学生对每一课工具的认识不足,并引导细心观察。

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下节课所带工具。(工具可以以组为单位带好,也可自己带好工具。)。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第一课教案(实用22篇)篇六

汉语拼音在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可以帮助小学生识字和学习普通话,其次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

第一课认识单韵母。

教学目标:引发幼儿学习汉语拼音的兴趣。

学习单韵母a、o、e、i、u、v并让幼儿熟记、正确书写。

认识四声,熟练掌握单韵母的四声读法。

教学准备:六个单韵母拼音卡片(有图、无图各一套)。

加声调的单韵母卡片、四线三格。

教学过程:

1、导入:。

小朋友们你们好,老师今天给你们带来了几位新朋友。你们想不想认识它们啊?那我们现在就请出它们吧!(出示拼音卡片和小朋友打招呼)它们就是单韵母宝宝(a、o、e、i、u、v)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它们一下吧!

(1)、把单韵母在黑板上按书本上的位置摆好。老师范读,

(2)、领读:教师可以带领幼儿伸出魔术棒和教师一起熟读黑板上的单韵母。

练读:可以设置游戏如:“接住拼音宝宝”教师说前面的两个拼音宝宝,小朋友接最后面的一个,看谁接的又快又准,可以加大难度,让小朋友接两个或多个。直到小朋友能够按顺序准确的读出单韵母。注意幼儿的发音。

(3)、利用图形卡逐个讲解,启发幼儿观察图形,找字母和图形之间的关系。如:张大嘴巴aaa。嘴巴圆圆ooo等。

(4)、通过定位联想方式记忆6个单韵母。(游戏:“谁走了”请小朋友闭上眼睛,老师数1、2、3、小朋友睁开眼睛然后大声说出黑板上的那个拼音宝宝不见了。)。

2、书写规范:

(1)、小朋友是不是都有家啊?每天放学后都要回家是不是啊?我们的拼音字宝宝也有家。下面我们就来认识一下拼音宝宝的家吧!(出示四线三格)拼音格像一座楼房,它有四条线和三个格子组成,所以拼音宝宝的家叫“四线三格”

(2)、我们一起看一下a住在哪个格子里,教师示范书写。幼儿书空练习,注意书写笔顺。

(3)、注意i、v的书写顺序。(先写下面,在写上面的点。占拼音格的中上格。

(4)、请小朋友在自己的描红本上写一写(从大到小,每个韵母书写一次)。

3、有趣的.声调:

然后上山。

在山上休息一下后,我们开始下山。

看看寻宝路线还要在翻过一座小山。

终于我们到达了目的地。原来今天寻的宝藏就是四顶神奇的小帽子啊?(老师把画在黑板上的寻宝路线的中间连接处擦掉就是今天学习的四个声调。)。

(2)、书空练习四声的写法,边写边读四声儿歌(一声高高平又平,二声就像上山坡,三声下坡又上坡,四声就像下山坡。)。

(3)、我们把四顶小帽子给拼音宝宝戴上之后,看一看会发生什么变化呢?引导幼儿正确、熟练读出带四声的韵母。并想一想有没有对应的汉字。(注意i戴上小帽子后头上的点要去掉。)。

4、总结课堂:

今天我们认识了六位新朋友,它们是单韵母宝宝,小朋友都记住它们了吗?回家后把今天学习的韵母宝宝在描红本上每个写三遍。明天上课的时候老师要听写。小朋友再见。

拓展阅读:学好汉语拼音的重要性。

汉语拼音是小学生打开知识大门的金钥匙,是迈向科学高峰的阶梯。学会了拼音就能让孩子自己认读课本中的生字,并流畅地读下来。随着孩子的识字量增多,阅读和写作的水平也会相应提高。因此拼音是识字的基础、是阅读、习作的前提、也是学好中文不可缺少的部分。因此,在小学不仅要学汉语拼音,而且一定要掌握和应用好。下面我从三个方面来谈谈学好汉语拼音的重要性。

关键词一:有助于识字的学习。

借助拼音,学生就能认识生字,加快识字的步伐。如果在学习过程中,遇到不认识的生字,引导学生借助拼音拼一拼,读一读,多读几遍,在反复拼读的过程中,学生就学会了汉字,也学会了识字的方法。学生学会了汉语拼音,借助这个工具,自己认读拼音部分的词语、经典著作中有拼音注解的汉字,自学一些生字。会感到汉语拼音很神奇,能帮助他们读准字音(包括区别多音字,纠正错读字),认识生字,获得自主识字的能力。从而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加快识字的速度,使学生在听、说、读、写实践中识字,提高识字的质量。可见,汉语拼音是识字重要的、有效的工具。

关键词二:帮助孩子阅读。

学习汉语拼音,一方面让学生通过朗读巩固了汉语拼音,另一方面让学生借助拼音朗读这些课文,借助汉语拼音进行自读实践,他们通过反复朗读,能把字音读正确,能把课文读通读顺,能提高朗读能力。

在学生朗读实践的基础上,教师再作有针对性的朗读指导,学生还能够读出感情。通过阅读学习,学生们的综合素质也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由此可见,在学生学习母语的黄金时期,诵读经典,博览群书,对于积累尽可能多的语言材料,培养良好的文化教养,拓宽个人的常识空间,为他们今后高水平、高品位的发展打下深厚的根基。

关键词三:学好普通话。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都有属于自己的语言,不同地区的语言都有明显的差异。语言上的不一致,使人们在生产生活中的相互交流也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因此,学好普通话、说好普通话已成为当今社会人们的一项必备能力。学习汉语拼音,可以帮助说好普通话。而从小学识字阶段抓起,为其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总之,学好汉语拼音对学生学好语文、对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形成和提高,帮助孩子顺利进入小学。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第一课教案(实用22篇)篇七

一、教学对象:

level3,以柬埔寨为母语的学生,基本掌握拼音的拼写和部分日常用语。

二、使用教材:

《跟我学汉语(第一册)》(柬埔寨语版,人民教育出版社)。

三、课型:

综合课。

四、教具:

生词卡片、单字卡片、黑板。

五、教学内容:

1、交际功能:谈论度假计划。

2、语言要点:

(1)助动词“可以”的用法。

(2)连动词。

3、语音教学:

(1)听力练习。

(2)朗读练习。

4、汉字教学:继续学习认字、写字。

六、教学目的:

1、学习讨论假期打算;

2、继续进行听力和朗读训练;

3、学习认、写汉字。

七、教学难点与重点:

1、助动词“可以”的用法;

2、连动词的用法;

八、课时安排:

四个课时(240分钟)。

第一课时:重点复习《跟我学汉语(第一册)》第34课所学过的生词、课文以及语法点,并适时导入新课的内容。

第二课时:带读、抽读生词,讲解生词含义和用法,注意纠正学生发音,要求学生分组讨论,用生词造句。

第三课时:带读、抽读课文,就课文内容进行提问,重点讲解本课的语言和语法的要点、难点和重点。

第四课时:要求学生根据生词和课文进行情景对话,通过听写总体检查本课的生词、课文和语法,并做练习以加强记忆和理解。

九、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组织教学(10分钟)。

1、教师和学生相互问候。

3、老师点名,核实学生到课堂情况,并做好记录。

二、复习上一课(20分钟)。

1、复习生词:教师向学生展示生词卡片,要求学生读出生词,并用生词造句,注意纠正学生的发音和语法错误,然后要求学生把所造的句子写在黑板上,以检查学生汉字的书写,教师再次带读生词,完成对生词的复习。

2、复习课文内容和语法点:教师要求学生按照课文进行角色扮演,并针对课文内容和语法点对学生提问。

3、询问学生对第34课的掌握情况,对存在问题的知识点进行再次讲解。

三、导入新课。(5分钟)。

提问导入新课,对学生提问:快放假了,你们暑假准备去哪里啊?通过提问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引入生词的学习。

四、学习生词。(25分钟)。

1、带读生词。

2、抽读生词,尽量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开口,并纠正发音。

3、借助图片,逐个讲解生词的意思以及其使用方法和使用场所。

4、教师再次带读生词,完成生词教学。

第二课时:

一、复习新课的生词(15分钟)。

借助卡片,要求学生读出生词,并讲解生词含义、使用方法和使用场所。注意对学生纠正发音。教师带读生词,要求每个学生读生词,进行纠音。

二、学习课文和语言要点。(30分钟)。

1、重点讲解生词中的个别重要或者难懂的字词,并在黑板上书写每个生字的笔顺。

2、要求学生进行分组讨论,用生词造句。

三、熟悉课文内容。(10分钟)。

1、教师带读课文;

2、要求每个学生读课文,注意纠正发音。

四、布置家庭作业。(5分钟)。

把课堂上造的句字,写下来,要求写汉字和拼音两个部分。

第三课时。

一、复习生词。(15分钟)。

请学生到讲台上读出用生词造的句子,并写在黑板上,纠正发音和语法错误,根据学生的完成情况,针对学生对生词存在的理解错误和疑问进行再次讲解。要注意肯定学生,并进行适当的鼓励。

二、学习课文和语言要点。(30分钟)。

1、教师带读课文,给学生一个良好的发音标准。

2、要求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进行对话,教师留意学生的发音,以及对话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或者共同难点。

3、教师再次带读,然后给学生自己反思自己错误的时间。

4、教师对课文进行讲解,解释各个句子的意思,对曾经学过的语法点也给予提示,较复杂的句子重点分析。注意着重讲解语言要点。

三、熟悉课文内容。(5分钟)。

教师就课文内容进行提问。

第四课时。

一、复习生词和课文。(10分钟)。

教师带读生词、课文,再要求学生自己读,注意纠正发音。

二、创设情境对话。(25分钟)。

要求学生根据生词和课文进行情景对话,请一个学生到讲台上,另外一个学生从性别、身高、头发长短、穿什么颜色的衣服几个方面介绍,然后介绍的`这个学生再做模特,换一个学生介绍,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当模特和介绍别人的机会。并要求学生写下对话。

三、检查生词和课文的掌握情况。(10分钟)。

通过听写总体检查本课的生词、课文和语法,并做练习以加强记忆和理解。

四,整体复习。(10分钟)。

1、复习本课所学的生词,检查学生是否可以比较熟练地写出、读出、辨别出并理解生词。

2、复习本课所学内容,检查学生是否可以比较流利的朗诵、对话,并跟同学交流课文的内容。

3、复习本课所学语法点,检查学生是否可以根据之前学过的知识举出与语法相符合的实例。

五、布置家庭作业。(5分钟)。

要求学生完成和教材配套的练习册上的练习。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第一课教案(实用22篇)篇八

1、本文充满了希望、热情和生命的气息,阅读时注意感受,从而提高自己感受美、体悟美的能力。

2、借鉴本文的写作手法,学会细致地观察景物,抓住特点,生动地写景抒情。

3、能品味文中精妙语句的含义,学会赏析散文的一般方法。

4、能充分发挥联想和想象,感受课文所展现的情境,为其配诗、配画。

重点难点。

1、欣赏散文优美、精辟的语言,体会课文表达的感情。

2、了解课文抓住特征写景的方法和写景的层次。

3、学会观察景物的特点,并作简单描述。

4、说话有针对性,有吸引力,善于打动别人。

教具学具。

1、运用课件,展示有关春的音乐《春天在哪里》、图片(根据课文内容所涉及的春天美景、flash欣赏。

2、运用课件,展示知识点及学生课外搜集的有关诗文。

预习要求。

1、在网上查阅朱自清简介及他的作品,把朱自清简介及作品篇名写在笔记本上。

2、反复朗读课文,把你认为写得最美最精彩的句子画出来,体会美在哪里,精彩在哪里。

教师活动内容、方式。

一、导入。

由歌曲《春天在哪里》导入。(组织学生了解朱自清)。

二、整体感知课文。

1、播放《柔如彩虹》钢琴曲朗读课文,让学生边听边展开联想和想像。听完后,谈谈自己的感受。(从哪个角度谈都可以。)。

2、要求学生在协作组内模仿朗读录音自由地有感情地朗读,注意读准字音、语音的高低和速度的快慢。(朗读比赛)。

3、要求学生在听示范朗读时,用简洁的语言理出全文的线索,并分别用一个小标题的形式概括春天的美好景色。

互相交流相关内容。

边听边想、班内交流。

组内朗读、互相改进朗读方式,推选出选手在班内做示范朗读。

边听边思考,在书上做好标记。

学生活动内容、方式。

三、赏析“春景图”

1、组织学生研读课文,对精彩的或自己喜爱的语句进行圈点勾画,并做好点评。(组织协作组内交流、评价)。

2、布置协作组任务:在“绘春”部分任选其中一幅图画进行赏析,可从描写顺序、角度、方法、语言、精彩语句等多角度赏析。

四、语文活动:为文章配诗、配画。(组织、参与活动)。

五、解读作者眼里的春天:

1、创设问题情境:作者眼里的春天具有怎样的生活哲理。

2、师生共同仿照“春天像……”写一组比喻或拟人句构成排比,看谁写得多、写得好。

六、领悟“春“的内涵。

1、组织学生反复朗读“颂春”部分,体会其含义。(组织交流、点拨、评价)。

2、学习评价:学习了本课你有什么情感体验,根据自己的生活实际说:春天究竟在哪里?或在哪里能找到春天?或在你眼中春天应该是怎样的?(描绘你眼中的春天。)。

七、语文活动:

1、根据你对“春”的理解改写《春天在哪里》的歌词。

2、搜集有关“春花”、“春草”、“春风”、“春雨”、等内容名诗、名句编制一期以“春春天无处不在”为主题的壁报。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第一课教案(实用22篇)篇九

1.能够模仿学唱歌曲,理解歌词的内容。

2.能随音乐进行简单的动作表演。

3.感受音乐的美,逐渐产生对幼儿园的喜爱之情。

1.经验准备:幼儿有一起玩耍的同伴,熟悉歌曲《找朋友》。

2.物质准备:音乐《我爱我的幼儿园》《找朋友》、幼儿园大门的图片、幼儿在班级中游戏的图片。

1.重点:能够演唱歌曲《我爱我的幼儿园》。

2.难点:在活动中,能大胆的随音乐进行简单的动作表演。

1.看一看。

教师出示幼儿园的图片,幼儿欣赏。

提问:小朋友们,你们看一看这是哪里呀?你都看到了什么?

2.说一说。

幼儿与同伴互相说一说,自己在幼儿园里都做了哪些事情?

3.找一找。

教师播放音乐《找朋友》,幼儿找到自己的好朋友,抱一抱,一起随音乐做律动。

1.听一听。

教师播放音乐《我爱我的幼儿园》,幼儿聆听欣赏音乐,感知节奏与歌词内容。

提问:你在歌曲里听到了什么?你最喜欢歌曲里的哪一句歌词?

2.唱一唱。

教师采用多种演唱方法激发幼儿的歌唱兴趣。

(1)幼儿小声唱,教师大声唱。

(2)幼儿与教师共同演唱。

(3)教师与幼儿用对唱的方式演唱歌曲。

(4)男孩子、女孩子分别演唱歌曲。

1.跳一跳。

幼儿伴随歌曲的旋律做律动。

2.想一想。

我们还可以在幼儿园里做些什么?

1.有趣的幼儿园。

教师与幼儿玩开火车的游戏,带领幼儿参观幼儿园。

(1)参观幼儿园大门,念念幼儿园的名字,

(2)观察园徽是什么样子的',教师用生动的语言讲述园徽所代表的意义。

(3)找找幼儿园最漂亮的地方,自由地在喜爱的地方坐坐、玩玩。

2.将歌曲投放在音乐表演区,鼓励幼儿与好朋友共同歌唱舞蹈。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第一课教案(实用22篇)篇十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比较清楚的掌握宋元时期辉煌的科学技术成就的基本情况,由此进一步了解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

(2)初步培养学生进行历史感知,历史想象的形象思维能力以及学生全面系统的思考问题的初步能力和概括归纳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师生互动,合作探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学习古代科学家勤于探索坚持不懈勇于创新的精神。

本课主要介绍了宋元时期的科技成就,向学生展现了我国古代的重大科技发明和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的杰出贡献。本课重点是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指南针和火药的应用及向世界的传播。难点是充分认识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教着准备雕印好的“灿烂的宋元文化”几个大字。学生准备橡皮泥橡皮檫小刀。

(一)导入新课:

教师展示雕印的“灿烂的宋元文化”提问:这是怎么制出来的?(雕印)师:中国古代印刷术起源于印章和石刻,发展到隋唐时出现了什么技术?(雕版印刷术)雕版印刷术经过五代,到了两宋时期兴旺发达。雕版印刷术出现以后,我国刊印了大量精美的书籍。唐朝印制的《金刚经》是世界上最早标有确切日期的印刷品,那么同学们有没有思考雕版印刷的欠缺与不便之处呢?教师举例说明如:宋太祖时官方主持刻印《大藏经》,耗时12年,雕版13万块,印完后堆积如山的雕版派不上用场。另外,当时一个刻工一天只能雕刻四五十个字,一本六万字的书就需要三四年才能刻完。学生通过示例归纳出结论:费时费工浪费性大。师由此可见雕版印刷术需要改革创新了,于是到北宋时,有人发明了活字印刷术,这个人是谁?(北宋平民毕升)

(二)授新课。

1、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师:观察毕升画像,阅读小字部分,简要归纳出活字印刷中的四道工序。(刻制单字排版印刷拆版)学生动手体验,完成活动探究(1)师:同学们想一想,活字印刷与雕版印刷相比较有哪些优点?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指出:活字印刷突出两个变,变死字为活字,变死版为活版,既经济又省时。由此可见,活字印刷把印刷术推进了一个新的阶段,。元朝时王贞发明了木活字,才广泛推广和应用。但是,毕升的这一创举比欧洲早400年。师:今天的印刷业又有什么新的发展呢?(激光照排电脑排版高速印刷机等)。

——北宋朱《萍州可谈》。

渺茫无际,天水一色,舟舶来往,惟以指南针为则。昼夜守视惟谨,毫厘之差,生死系矣。——南宋赵汝适《诸蕃志》思考:从以上材料中分别获得了什么信息?突出的变化是什么?师:在学生讲解的基础上讲解,“沉石寻孤屿,浮针辨四维”,南宋诗人朱继芳的诗句更道出了那个时代人们由于小小的浮针而打开崭新视野的豪情。指南针的应用使人类可以全天候航行,将“原始航海时代推至终年。”由此指南针也被世人誉为“水上之友。”南宋时,经阿拉伯人传人欧洲,为后来欧洲航海家的环球航行创造了条件。

(三)总结。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第一课教案(实用22篇)篇十一

一.

题号12345678910。

答案acbcaadbab。

题号11121314151617181920。

答案bbbbacddab。

二.21.(1)唐玄宗、开元盛世(每个1分,共2分。)。

(1)真实、愿意。(1分)因为那时政治稳定,经济繁荣,人民生活安定、幸福,唐玄宗时期的开元盛世是封建社会空前繁荣的鼎盛时期。(3分)。

(2)不真实、不愿意(1分)因为封建社会的繁荣是建立在剥削、压迫广大贫苦农民的基础上的!诗中描绘的只是少部分地主阶级的情况,对于广大人民来说生活可能仍然是贫困的,只是相对隋朝来说可能农民的生活有所改善。(3分)。

22.赵州桥唐太宗《金刚经》玄奘武则天(10分)。

23.如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唐政府鼓励各国商人到中国贸易并允许他们长期居住;与外国交往密切文化发达等等,这些促使唐朝繁荣昌盛、闻名于世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10分)。

24.图说历史(可以任选一个回答,10分。)。

图(1)唐朝实行全面的开放政策,与世界各国广泛的交流。(2分)。

鉴真唐朝的高僧,(2分)唐玄宗时接受日本学问僧的请求,东渡日本弘扬拂法。(2分)鉴真六次东渡终于成功,除讲授佛经外,还详细介绍中国的医药、建筑、雕塑文学书法绘画等技术知识,(4分)对中日经济文化交流做出了杰出的贡献;(2分)。

图(2)唐朝实行全面的开放政策,与世界各国广泛的交流。(2分)。

玄奘,又称三藏法师。(2分)为了求取佛经经义,贞观初年,从长安出发前往佛教圣地。(2分)到达天竺后,遍游各地,寻师访友,研习佛法,获得了极高声誉。(2分)玄奘是第一个系统地把天竺佛教历史、地理、风土人情等记录下来并介绍到中国的人。(2分)对中印经济文化交流做出了杰出的贡献;(2分)。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第一课教案(实用22篇)篇十二

本课简要介绍了隋朝的建立,社会经济的发展,大运河的开凿。重点叙述了大运河的开通和作用,这是本课的重点。隋初经济的繁荣难以理解,这是本课的难点。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隋朝的建立和统一,社会经济的繁荣,大运河的开凿及历史作用。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全面分析“隋朝开通运河是好事还是坏事”的综合分析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大运河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是与长城齐名的世界最伟大的工程之一,激发热爱祖国,振兴中华的高尚情操。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中国封建社会开始于公元前475年。1000多年过去了,经过了“战国、秦、汉,封建社会的确立和初步发展”时期,又经过了“三国、两晋、南北朝,封建国家分裂和民族大融合”时期。581年,隋朝建立。589年,隋灭陈,重新统一南北。中国封建社会进入新的时期,“封建社会的繁荣——隋、唐。”

二、讲授新内容。

板书: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

1、南北重归统一。

提问:为什么说是同归统一?

581年,北周外戚随国公杨坚夺取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年号开皇。因怕时运随之而走,去掉“走之”,称为“隋”。于南北朝后期,北方民族大融合和江南经济的发展,重新统一的条件已经成熟。(板书:1.隋朝的建立时间;公元581年建立者;隋文帝杨坚定都;长安)。

2.隋朝的统一。

提问:南北朝的.王朝顺序和重要年代。

北魏分裂为西魏和东魏,西魏由北周替代。东魏由北齐替代。北周灭北齐,统一北方。杨坚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时间581年,定都长安。(副板书)。

南朝为宋、齐、梁、陈,都以建康为都,建康就是今南京市。589年,隋灭陈,重新统一南北方。晋王杨广,也就是后来的隋炀帝,是灭陈大军的统帅之一。(副板书)。

板书:(581—589—618)。

1隋朝统一的原因。

结论;隋文帝在位期间国家统一,安定。人民负担较轻,经济繁荣发展,史称隋文帝的统治为“开皇之治”。

三、大运河的开通。

1.开通大运河(出示《隋朝大运河图》)。

时间:公元6。解释三点四段五河六省(浙江、江苏、山东、河北、天津、北京)。

2.开运河的原因(目的)。

3.开运河的意义。

四、隋朝的覆灭。

隋炀帝是中国封建社会有名的暴君,他为了满足奢侈生活和虚荣心,营建东都洛阳,修豪华的宫殿;沿运河南下游江都;三次对高丽作战。他滥用民力,征发的徭役兵役负担远远超过人民可承受的极限。终于,人民大起义爆发,全国起义农民达几百万,重要的有30多支。隋朝的统治在人民起义的打击下陷于瓦解。隋朝的官吏,也趁机打起反隋旗号。太原起兵的李渊渡黄河占领长安,仿效当年汉高祖刘邦,与民约法,废除苛政,争得政治与军事上的主动权。6,宇文化及在江都杀隋炀帝。李渊即皇帝位,建立唐朝,是为唐高祖。

【板书设计】。

一、南北重归统一。

1.隋朝的建立时间;公元581年建立者;隋文帝杨坚定都;长安)。

2.隋朝的统一(581—589—618)。

1隋朝统一的原因。

二、大运河的开通。

1.开通大运河(三点四段五河六省)。

2.时间:公元605年。

3.开运河的原因(目的)。

4.开运河的意义。

三、隋朝的覆灭618年。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第一课教案(实用22篇)篇十三

1、教材地位:

本课从三个方面说明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局势的重大变化――以霉素味厚的两极世界格局的形成。作为开篇第一课,它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两极世界的形成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国际关系中世界格局的重要转折点,又是两极格局到多极化趋势转变的起点,因此本课有着重要的作用。

2、教学目标。

根据课标要求和教材的编写意图,以及高中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我拟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两极格局形成的根本原因、冷战表现和对国际关系的影响,认识美苏冷战对二战后国际关系发展所产生的重大影响,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全面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

理解美苏两国对峙中各自采取的政治、经济、军事措施;就美苏两国在“冷战”状态下的对抗和矛盾的机会对世界和平和国际关系进行深刻分析和理解。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图片、视频的演示,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通过课堂讨论和问题探究,培养学生论从史出、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美苏争锋是两大阵营的对峙,实质是美苏国家利益的争夺。

“冷战”背景下美苏双方的激烈争夺给世界和平与安全带来了极大威胁。

3、重点和难点。

本着历史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认知水平,我确立了本课的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美苏冷战的表现和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难点:两极格局对二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

二、教法学法。

1、学情分析。

授课对象为高一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他们已经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和逻辑辨证思维能力,能较为全面地看待问题,初步具备了查找和收集资料、获取有效信息以及自主学习的能力。这些都为教学目标的达成提供了较好的基础。

2、教学方法。

(1)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根据学案做好课前预习,初步建立知识体系。

(2)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整合课本资源,采用情境教学法、阅读指导法,分组讨论法、合作探究法等。

3、学法指导。

利用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重视学生的参与,培养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合作性、创造性,促成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三、教学过程。

根据课标要求和学生的特点,在教学过程环节中我设计了四个环节:课前预习、自主学习、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合作探究,师生互动、分层训练、巩固提高。

首先――课前预习、自主学习:提前下发学案,学生根据学案做好预习。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初步构建知识体系,让学生带着问题有针对性地听课。

其次――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20xx年3月19日作为急先锋的法国率先轰炸了利比亚首都的黎波里,事隔5个月后,战事依旧。法国为何成为北约军事轰炸的急先锋?1949年法国成为北约成员国,1969年法国宣布退出北约,20xx年法国又通过投票重返北约,法国为什么对北约朝三暮四,北约却又是一个什么样的组织?今天我们大家通过本课的学习就可以解开这其中的秘密。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情境,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再次――合作探究、师生互动。

我将教材整合为四部分:两极格局形成的背景、过程、主要对抗形式和两极格局的影响。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思考问题,通过合作探究来突破重难点。设计意图:突出重点,条理清晰,有利于学生构建完整清晰的知识体系。

一、两级格局的形成的背景。

利用多媒体显示五则材料,分别是德国、英国、法国、美国和苏联在二战后的状况(包括政治、经济、军事等),让学生阅读材料,分析二战后两极格局形成的背景,理解美苏两国国际利益、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冲突是两极世界形成的根源。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阅读材料,从中提取有效信息,提升学生材料解析能力。

二、两极格局形成的过程。

利用多媒体显示:两极世界的形成的框架――两极世界的形成的标志――两极世界的瓦解的标志,让学生在教材中快速寻找答案。

设计意图:熟悉教材,形成对知识体系的整体认识。

三、两极格局主要对抗形式:冷战。

1、冷战的含义:教师介绍含义。

设计意图:让学生清晰地掌握概念,有助于理解本课重点。

2、冷战的过程。

多媒体显示三幅图片:1946年“铁幕演说”;1947年杜鲁门国会咨文;1991年苏联解体。利用图说历史的方式让学生掌握冷战的过程:冷战序幕(1946年铁幕演说)――冷战形成的标志(1947年杜鲁门主义)――冷战的瓦解(苏联解体)。

设计意图:形象直观的图片,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的同时,心灵又受到强烈的震憾。加深对历史变迁的理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3、冷战的表现。

利用多媒体演示视频,让学生边看边思考冷战的表现,并以表格的形式总结。

设计意图:打破时空限制,化远为近,化静为动,图文声像并茂,形象逼真地再现已消逝的历史现象,创造了历史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4、冷战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以小记者采访的形式突破本课难点:把学生分成五组人,分别扮演民主德国人、朝鲜人、古巴人、中国人、和越南人,一名学生扮演小记者,分别采访五国人,让他们分别就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国际国内形势对自己生活带来的影响发表言论。在此基础上,总结出冷战对国际关系的影响是:全面冷战和局部热战。

设计意图: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合作探究意识,享受自主学习的乐趣;另一方面在多样化、开放式的学习环境中,培养实事求是的精神和探索历史问题的能力,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教学理念。

四、两极格局的影响。

辩论:正方:两极格局有利于世界和平;反方:两极格局不利于世界和平。

设计意图:历史课程是人文教育的基础课程。历史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使学生树立对国家、对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此处及时升华了本课教学内容,帮助学生形成两极格局下美苏双方的激烈争夺给世界和平与安全带来了极大威胁,但由于美苏双方势均力敌,避免新的世界大战的正确认识,落实了本课对于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要求。

最后――分层训练、巩固提高:将学生分成学习小组,学生分组讨论学案上的高考真题和课时训练题,发现并提出问题,小组间互相讲解,教师适时对易错题或难题给予方法上的指导。

设计意图:高考真题训练有助于学生在学习中把握高考方向;分层训练是尊重学生的差异性,让所有的学生都得到发展。小组间共同探讨解决问题,使学生获得学习上的愉悦,更提高了学生对历史的感悟和表达能力。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第一课教案(实用22篇)篇十四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测、推理等活动发现图形的排列规律。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推理能力,提高学生合作交流与创新意识。

3、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激发学生感受数学、发现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

发现图形的排列规律。

教学难点:

体会一组图形重复出现多次就是排列规律。

教具学具准备:

课件、学具、水彩笔、板书的教具,磁铁若干。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认识规律。

2、出示“数学乐园”明明说:瞧,数学乐园可是我和聪聪布置的哟,怎么样,漂亮吗?)师:他们的布置不仅漂亮,而且还藏有一些小秘密,找一找,有什么秘密?(停5秒)把你的发现说给小组的同学听听。开始吧。(学生分组交流,师指导观察)。

3、小组汇报:谁来说说你的发现?充分让学生说,同时师跟着指主题图当说到主题时,师:哟,你找到了彩旗排列的规律,你真聪明!你能大声地再说一遍吗?(师点课件引导生说出规律。)师补充:说简单点说是一黄一红为一组不断地重复出现,他说得真好,小朋友,把掌声送给他,送你一个智慧星。再让其他生说出灯笼、彩花的排列规律。

3、揭示课题:刚才,小朋友找到了不少的规律,这正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找规律。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4、出示例1中的一组图:猜一猜,(师做神秘样)这面旗的后面一个应是什么颜色的旗?(很惊讶)你是怎么知道的?对,说得真好,他是根据一面黄旗,一面红旗依次不断地重复排列这个规律知道答案的。

这个朵花的后面一个应是什么颜色的花?这个灯笼的后面一个是?真是一群聪明的孩子,你们不但找到了规律,还能应用规律解决问题。好了,我们一起去数学乐园去玩玩吧!

二、动手实践,找规律。

(一)教学例1中跳舞图。

1、师:看一看,迎接我们的是什么呢?(歌舞表演。)。

2、(出示场中小朋友跳舞)仔细观察,跳舞的同学是按怎样的规律站队的?(抽生说并表扬生:你的规律找得好。)(一男一女或一女一男)师:他们是围成一圈跳舞,如果以男生为开始,就是一男一女,如果以女生为开始,他们站队的规律就是一女一男。(课件演示)。

(二)教学例2。

1、聪聪:小朋友,我们去观看魔术表演吧。师:看魔术去。(魔术师出现)小朋友,欢迎你们来到数学乐园,注意了注意了,魔术表演开始了,1、2、3变!(魔术师吹口气,变出例2第1图)。

2、师:魔术师变出了什么呢?它们的排列有什么规律呢?你能按照规律照着摆吗?试一试,找出规律,用学具摆一摆。

3、抽生上黑板摆。师:来,告诉小朋友,你是按照什么规律摆的?师问:你们也是按照这个规律摆的吗?还有其它的发现吗?引导学生说出规律,同时发现魔术师变出的图形既可以从形状上找排列规律,还可以从颜色上找排列规律。

4、师表扬学生:真聪明,继续加油,魔术还要变。

师:魔术师又变出了什么呢?是按什么规律排列的,你能接着摆吗?试一试。

5、生上黑板摆。你能说出它们排列的规律吗?

师:小朋友摆得真好,不仅能从图形的形状上找到了它们的排列规律,还从颜色上找到了排列规律。

三、创造规律、表演规律。

那你们能不能像老师刚才那样用不同的动作或者声音有规律地表演吗?不同的动作或者声音。

四、生活中的规律。

我们的生活中也有很多的规律,我们一起去看看。

(课件出示生活中有规律的事物:让学生发现开始一两张图抽生说规律,找到规律了吗?后面让学生抢着答。当看到孔园时,师:很多有规律的事物总能给我们一种美的'享受。当出示春夏秋冬时,师:我们的春、夏、秋、冬也是有规律出现的,正是因为有了规律,我们的生活才会如此丰富多彩。课件:聪聪、明明出现:只要小朋友多观察,多动脑筋,也一定会创造出更多更好的规律来丰富我们的生活。小朋友再见。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第一课教案(实用22篇)篇十五

教学目标:

1﹑在地图上指出俄罗斯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首都。

2﹑根据地图和资料,说出俄罗斯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指出特有的自然地理现象和突出的自然灾害,并简单说明其形成的主要原因。

3﹑根据资料和地图,说出俄罗斯交通运输特点以及主要城市。

4﹑根据资料和地图,说出俄罗斯的种族﹑民族﹑人口﹑宗教﹑语言等方面的.概况。

重点和难点:

1﹑根据资料和地图,联系俄罗斯自然条件特点,说说其发展经济的实例。

2﹑用实例说明高新技术产业在俄罗斯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3﹑举例说出俄罗斯与其他国家在经济﹑贸易﹑文化等方面的联系。

教学准备:

1、东南亚地图;。

2、自制cai课件。

教学方法:

cai教学(谈话﹑讨论﹑活动等)。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

师生活动。

教学提示与建议。

[新课导入]猜一猜:这是哪个国家?(放教学准备1的资料)。

[活动一:读图训练]。

1﹑指出俄罗斯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首都。

2﹑找出北冰洋﹑黑海﹑里海﹑贝加尔湖﹑太平洋﹑白令海峡。

3、找出俄罗斯的主要陆上邻国:芬兰﹑白俄罗斯﹑乌克兰﹑哈萨克斯坦﹑中国﹑蒙古﹑朝鲜,并说出这些国家分别位于俄罗斯的什么方位。

4﹑找出俄罗斯的主要地形区和主要河流:东欧平原﹑乌拉尔山﹑伏尔加河﹑叶尼塞河﹑勒拿河。

[活动二:读图理解]。

1﹑俄罗斯大部分地区位于五带中的哪一带?以哪种气候类型为主?

2﹑分析俄罗斯气温和降水从西到东﹑从南到北的变化趋势。

3﹑描述北半球“寒极”——雅库茨克的气候特征。

[活动三:读图练习]。

1﹑找出库尔斯克铁矿﹑第二巴库油田﹑秋明油田﹑库兹巴斯煤矿。

2﹑找出俄罗斯主要工业区,说出各工业区主要的工业部门或产品。

[活动四:讨论]根据下面两段材料,讨论俄罗斯工业的特点及形成因素。

材料一:俄罗斯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在世界的地位。

工业产品在世界上的位次工业产品在世界上的位次。

钢第四位发电量第四位。

煤炭第四位化肥第五位。

原油第三位天然气第一位。

材料二:关于俄罗斯工业的对话。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第一课教案(实用22篇)篇十六

一、单元教学目标:

1、能读会写课文中的生字,养成使用字典、词典独立识字的良好习惯。

2、能运用自己喜欢的阅读方法,熟读文本获得对自己有益的启示,对作品中的人物能说出自己的情感体验,学会利用图书馆、网络拓宽自己的阅读面和搜集自己需要的资料和信息,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3、能学会观察不同的人物特点,运用多种描写手法生动鲜明地展示出人物的个性并养成自己修改作文的好习惯。

4、能依据不同的对象、场合采用恰当的谈话方式与自己采访的对象进行文明得体的交谈,培养自己的口语能力和提高自己的应对能力。

5、能就单元中感兴趣的问题开展活动或确定主题进行探究,学会质疑和审美评价。

二、单元课时安排:

共13课时。

本单元的阅读教学。

第一单元的`内容安排上主题是“人物风采”。本单元的四篇课文中的人物,有音乐大师贝多芬;有建筑大师贝聿铭;有文学巨匠鲁迅;有宋代丞相赵普还有开国总理周恩来。对这些人物,学生对他们有的不是了解和熟悉,更谈不上喜欢,阅读这些文章学生很可能会感到枯燥、乏味,怎样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和热情很是关键。教师要力争自己或者跟学生一起创设一些情景,使教学拓展和能力迁移得到有效落实。这样就可以引导学生从多个人物身上、多个角度和侧面,去领略芸芸众生中的人物风采,从而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起到一定的升华作用。因此,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认识人物的形象,学习人物的精神和品格。作为教师,一定要清醒地意识到,学习本单元,决不是只简单的学习文中写到的几个人物,目的是引导学生如何认识一个人物和评价一个人物,从而获得对自己有益的人生启迪。做到课内外打通,不局限于课本,也不脱离开课本,在课本的基础上拓展、迁移,升华。如果学完本单元学生能对人物传记发生兴趣,从文学作品中的人物身上得到启迪,学会做人,那就成功了。

四、教学过程。

第1课时确定本单元的学习内容。

第一块:明确单元专题含义: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导语:明确任务听讲。

2布置活动:让学生查阅字典学生查字典了解“风采”的含义。

3布置活动:让学生阅读单元提示讨论结合提示谈自己对“人物风采”的理解。

第二块:了解单元大概内容: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导入:让学生浏览目录、课文(还可以延伸到发展性评价手册)明确任务。

2巡视、指导浏览目录、课文。

第三块:确定单元活动方案: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第四块:学习评价。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出示评价内容:

1、你明白什么是人物的风采吗?

2、你有自己的专题吗?

3、本节课你发言了吗?(组内或班上)。

4、你能说出哪些课文题目,作者,文章的主要内容或人物?

5、你有自己的学习伙伴和小组吗?自我反馈。

2小结:自我小结。

寻有关贝多芬的资料,加深对贝多芬的认识。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第一课教案(实用22篇)篇十七

1、知识与技能。

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元谋人的发现与距今的年代,北京人的发现、地点与距今年代,北京人使用石器和天然火以及北京人的群居生活:山顶洞人的距今年代、发现地点,山顶洞人的石器、磨制技术和人工取火;山顶洞人过着氏族生活。

通过学习本课初步培养学生理解、认识历史领域内各种不同知识范围的能力以及观察、想象能力和比较的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阅读,可以接触考古知识、神话传说、古史资料、历史地图、文物插图等各类与历史有关的知识,扩大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其重视历史课的学习。

2、过程与方法。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围绕“北京人、山顶洞人的生产、生活状况”这条主线进行讲解,然后,引导学生分析比较“山顶洞人比北京人的进步性有哪些”。加深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我国是人类的发源地之一,是目前世界上发现远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我国历史可以追溯到一百七十多万年以前,以此激发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情感,培养珍视人类文化遗产的意识。

(2)通过认清劳动创造世界和人类本身这一真理,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思想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生产和生活状况。

2、难点:认识劳动在人类产生过程中的作用。

【课时安排】。

1课时。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我国最早的人类。

(1)我国最早的人类是什么人?他们生活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学生根据课本回答)。

(2)那么,他们的生产和生活状况又是怎样呢?(学生看书、讨论、交流、教师小结)。

据考古学的研究成果表明,在元谋人曾经生活过的地方发现了一些粗糙的石器,以及大量的炭屑和两小块烧过的骨头,表明元谋人已经会制造工具和知道用火了。会制造工具,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

【注意】在描述中,速度要放慢,声调要深沉,感情要丰富,表述结束过一会儿再让学生睁开眼睛。

(3)那么,怎样理解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会制造工具呢?(学生思考、讨论、交流、教师归纳)。

制造工具本身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只有人类能够制造工具、使用工具改造自然。即使是再聪明的动物也只能利用工具,而且必须经过长期训练。因而会制造工具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根本标志。

【点拨】某些动物利用现成的工具获取食物,是生存的需要,是动物的本能。而且动物只能简单地利用现有的工具,并不能对工具进行加工改进,更不能制造出任何一件简单、粗糙的工具。只有人类才能根据实际需要,制造和利用工具,改造自然。因此,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没有消失。

2.北京人。

(1)1929年,在北京西南周口店一个洞穴里,年轻的考古工作者裴文中先生惊喜地发现了一个完整的远古人类头盖骨化石,轰动了全世界。从此,“北京人”名扬世界了。那么,“北京人”生活在什么时候呢?又长什么样子呢?请看头像模型。

[展示古猿头像,北京人头部复原像模型]。

[师问]北京人与古猿相比,面部有什么特点呢?(学生观察、比较、讨论,教师小结)。

北京人前额低平、后倾,眉脊高突,吻部前伸,没有明显下额。生活在距今约七十万年至二十万年前的北京人,还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但北京人手脚分工明显,他们不再像古猿那样爬行,而是用腿走路,用手制造和使用工具,从事生产劳动。

(2)那么,北京人能够制造哪些工具呢?他们又怎样生活呢?请大家结合投影,阅读教材中的相关内容。

〖投影《北京人用火追逐野兽》图。

[师问]从图片中可以看出,北京人使用了哪些生产工具?

[生答]石块、木棒、火把。

[师问]从图片中可以看出,北京人过着怎样的生活呢?

[生答]群居生活。

(3)北京人为什么要过群居生活呢?(学生看书、思考、讨论,教师归纳小结)。

北京人使用的工具极其简陋,生存环境极其恶劣,常常受到来自大自然的各种威胁。在这险恶的环境下,只靠个人的力量,无法生活下去,因而他们必须群居在一起。这是由当时的生产状况决定的。北京人的这种群居生活,形成了早期的原始社会。

(4)北京人已经会使用火,他们用火干什么?有什么意义?(学生依据教材回答)。

〖议一议北京人使用的是天然火,他们是怎样保存火种的呢?

【提示】雷电可以使森林着火;人骨和兽骨含有大量的磷,在高温炎热的天气里可以自燃;这些自然现象都为北京提供了天然火种。有了火种,北京人就能使用天然火,而且还学会了保存火种。他们用干燥易燃的花草、树叶把火种轻轻盖上,让他们冒着轻烟。这可是件技术活,需要有经验的长者担任。到用火的时候,就用劲吹煽,让火种再烧起来。有了火,北京人的生活一天天好起来。

【体验设想】想象一下,北京人的一天是怎样生活的?

【学生回答示例】天亮以后,北京人开始成群结队往外走,一部分人去狩猎,一部分人去采集,到天黑以后,采集狩猎等寻找食物的人都回到洞中,把采集到的野果分给大家。几个壮年男子把打到的动物剥皮,把肉割开,放在洞口的火堆上烧烤。熟了以后,根据每人的具体情况分开。当人们填饱肚子以后,便就着火先进入梦乡,由于洞口的火堆整夜不熄,远处的野兽是不敢问津的。

北京人的衣服一是把植物枝叶系在腰间,这类衣物不能抵御严寒,但多少可以起一点作用,而且容易得到。二是把猎到的动物剥皮后吹干稍稍加工当作衣服。在食物方面,一靠采集,二靠狩猎。住的是天然的山洞。

【点拨】想象一定要符合当时的历史条件,要符合当时的生产力水平和人们的生活习惯。

(1)我国是世界上发现远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除了元谋人、北京人外,祖国境内的原始人类活动遗址还分布着好多,山顶洞人就是其中之一。那么,山顶洞人生活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长什么摸样?(学生看书回答)。

(2)[投影]《山顶洞人的生活》。

[比一比]山顶洞人的生活比北京人的生活有哪些进步?

[提示]从生产工具上看,山顶洞人已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已会人工取火。从劳动对象上看,山顶洞人不仅采集、狩猎,还会捕鱼,劳动对象的范围扩大了。从活动范围上看,山顶洞人能走到很远的地方同别的原始人群交换生活用品,活动范围扩大了。从生活上看,山顶洞人已用骨针缝制衣服,懂得爱美,死后还要埋葬。

(3)山顶洞人是怎样组织在一起生活的呢?(学生看书、讨论、交流,教师小结)。

山顶洞人生活的集体,是由血缘关系结合起来的氏族。也就是说,集体中的每一个成员之间都有着血缘关系,彼此都是亲属。这样,有着血缘关系的一群人生活在一起就构成了氏族。一个氏族有几十个人,由共同的祖先繁衍下来。他们居住在一起,使用公有的工具,共同劳动,共同分配食物,没有贫富贵贱的差别。

[想一想]氏族成员为什么要共同劳动,共同分配食物?

[点拨]因为山顶洞人的生产工具极其简陋,仅凭单个人的力量很难获得食物,因而他们必须共同劳动,所得食物必然共同分配。在分配过程中,谁也不能多占,否则就会有人饿死,从而削弱整个氏族的力量,氏族就有灭亡的危险。这样,在氏族生活中,氏族成员之间没有贫富贵贱的差别。

[提示]一方面,由于生产力水平极端低下,氏族成员的生存常常受到威胁,如饥饿、寒冷、疾病、野兽、自然灾害等,人均寿命非常短;另一方面。氏族与氏族之间常常为争夺食物而发生血腥战争,一旦失败,整个氏族成员就会被杀掉或吃掉。因此没有贫富贵贱差别的氏族生活不是人类的理想社会。人类的理想社会应该是共产主义社会。

(4)应用迁移,巩固提高。

[例1](学案例2)在学习“北京人”时,有人说北京其实是“猿”而不是“人”。你是否同意这一看法,请说明理由。

[解析]本题围绕“北京人”是“猿”还是“人”展开命题,实质是考查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依据所学知识可以明确:北京人在体态特征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但北京人不仅会制造和使用石器。而且还能使用天然火,这是动物所不能及的。因此,北京人应该属于“人”,而不是“猿”。

[答案]不同意这一看法。从头部看,北京人虽然还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但上肢发育与现代人基本相同。尤其是北京人能通过砸击、敲打、碰撞等方法制造和使用石器。制造和使用工具是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是其他任何动物所不能及的。并且北京人还能使用天然火,既提高了适应自然环境的能力,又促进了自身体质的发展。因此,北京人是“人”而不是“猿”。

[点评]本题设计新颖,主要考查学生对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这一知识点的理解,以及对北京人体质特征及生活状况的认识程度。

[解析]本题引用恩格斯的名言,主要考查火的使用所经历的过程及其作用。依所学知识可知:人类对火的使用经历了从使用天然火到人工取火的过程;火的使用不仅促进了人的体质的发展,扩大了活动的范围,而且还能用火制造工具,改造自然,提高人类适应自然的能力。

[点评]本题围绕与人们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火的使用”为中心来命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归纳和概括能力。此题包含两问:第一问考查人类使用火的进程,第二问考查火的使用对人类发展产生的作用,层次清楚,指向明确。

(5)总结反思,拓展延伸。

对本课内容的小结,教师可采用表格或其它方式予以归纳,便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知识,并作为学习资料保存。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第一课教案(实用22篇)篇十八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主要讲植物的有性生殖与无性生殖的概念及其应用,并对与植物的生殖有关的实验进行探讨,使学生了解植物的生殖方式,井对植物无性生殖的应用有所认识。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描述植物的有性生殖。

(2)通过观察、思考和讨论,能够列举植物常见的无性生殖。尝试区别植物的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

(3)通过探究活动,尝试植物的扦插。体会到不同的生殖方式对环境的适应。

(4)关注植物无性生殖在生产实践中的运用。

2、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注意观察周围事物的能力。

(2)通过对植物生殖的图示观察,尝试图与文字转换的表达。

(3)能够模仿人工营养繁殖的图示,进行植物的嫁接、扦插或压条等活动培养探究能力及在探究中发现解决问题,从探究实验事实中判断、推理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花的观察,引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陶冶情操。

(2)认识到植物生殖方式多样性的意义;通过了解无性生殖在生产上的应用,认识生物学知识不但是生产实践的基础,而且随着生产实践不断丰富和完善。

(3)参与嫁接、扦插或压条等活动,体验植物新生命的诞生过程。

四、重点和难点:

重点:

1、植物有性生殖的过程及概念。

2、植物无性生殖的概念。

3、植物有性生殖与无性生殖的区别。

难点:

1、植物有性生殖的概念。

2、植物有性生殖与无性生殖的区别。

3、通过探究,理解影响嫁接和扦插成活率的关键。

五、学情分析:

初三的学生在学习能力以及理解能力上都有所提高,再加上有性生殖的有关知识在初一中学过,所以在复习的基础上,学生很容易就能掌握这部分知识。

六、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1、引导学生在上课的前一周观察几种身边植物的生殖方式,并作记录。

2、准备课件。

3、收集关于植物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的图片或文字资料,以及无性生殖在实际应用方面的资料。

学生准备:

在上课前观察几种身边常见植物的生殖方式并作记录。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第一课教案(实用22篇)篇十九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评委:

大家下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该课题是济南版生物学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一章第二节内容。我是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流程等四个方面进行阐述的。根据要求,我主要谈谈第4个方面。

一、说教材。

1、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隶属于课程标准确立的“人与生物圈”课程主线中的主题之一“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中的二级主题,与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共同组成绿色植物三大生理作用,教材在编排上将其安排在两者之前,既充分考虑了学生主体的认知规律,也科学考量了三者的辩证关系。本节课的学习既可以使学生对前一节绿色植物的主要类群适应不同的环境有更深刻的理解,又可以为后面光合作用以及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的学习奠定基础。因此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在全章占居举足轻重的地位。

2、说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描述植物的蒸腾现象,举例说出气孔的数目和分布与蒸腾作用的关系。

(2)、尝试用徒手切片的方法制作临时装片,观察叶片的各部分结构。进一步学会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

能力目标。

(1)、通过制作临时徒手切片和使用显微镜观察临时切片标本,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观察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合作学习能力。

(2)、通过对蒸腾作用知识的拓展迁移,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认同绿色植物进行蒸腾作用的意义。初步形成保护森林的意识。

(2)、培养敢于实践、乐于探究的生物科学素养;树立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3、说重点与难点。

重点:练习制作徒手临时切片,观察叶片的结构,理解蒸腾作用的意义。

难点:练习制作徒手临时切片,观察叶片的结构。

4、说学情。

七年级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充满好奇,乐于动手,对制作临时装片及显微镜操作有一定的了解。

5、说教学准备。

教师:实验用具、材料及医用消毒棉,酒精和纱布,课件等。

学生:兴趣小组准备关于观察植物的蒸腾现象的实验资料。

二、说教法:

1、直观教学法:利用直观教学手段,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实现知识的升华和内化。

2、引导发现法:引导学生层层深入发现未知,并在“动脑、动手、动口”状态中提高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

3、体验互动法:在师生、生生互动中,实现学生认知过程与情感体验过程的有机结合。

三、说学法:

1、自主探究法:通过观察蒸腾现象实验以及观察叶片的结构实验,体验科学探究的一。

般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合作学习法:通过观察叶片的结构实验,分析影响蒸腾作用的因素,提高交流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四:说教学流程:

本节课,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有意注意,优化教学秩序,我是这样导入的:

1、创设情境,激疑导入。

此时,学生形成了认知冲突,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趁此导入课题。(板书课题名称)继而进入第2个教学环节:

2、观察思考,深化认知。

活动一:观察植物的蒸腾现象。

(由于植物的蒸腾现象需要一定的时间,因此提前一天要求兴趣小组同学做好实验,课堂上呈现实验各装置初始状态图片)。

此时兴趣小组展示图片,阐述设计思路:选取三支粗细相近的枝条,甲去掉全部叶片,乙去掉部分叶片,丙不做处理。分别插入三支锥形瓶内,并用塑料袋罩住露出管外的部分,扎紧袋口。在三支锥形瓶内分别加入等量的水,液面上加适量的食用油防止水分的蒸发并做上标记,置于阳光下一段时间。引导学生指出对照实验,明确单一变量。

然后兴趣小组呈现实验装置,通过观察、对比启发引导学生思考相关问题:

(1)、塑料袋的内壁有什么物质生成?

(2)、塑料袋内壁上的水珠是从哪里来的?

(3)、塑料袋内壁上的水珠是以什么状态出来的?

(4)、比较各塑料袋内水珠的多少,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5)、对该实验你还可以怎样设计?

在观察、思考的过程中归纳出蒸腾作用的概念,理解叶是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并能通过对照实验认识到叶片多少影响蒸腾作用效率,为学生理解移栽植物时去掉部分枝叶的做法做知识铺垫。接着提出问题:叶为什么可以进行蒸腾作用呢?当然这与叶的结构有关,自然展开第3个教学环节:

3、自主探究,互动交流。

具体操作分两步:

第一步,制作临时徒手切片,让学生按照“五个环节”展开:(1)明确目的要求(2)清点材料用具(3)阅读实验步骤(4)讲解操作要领,强调安全问题(5)做好分工,开展实验。

第二步,观察制好的临时切片,请同学们遵循“四个动作”进行:(1)、看看(显微镜下观察叶片结构)(2)、画画(简单绘制叶片基本结构)(3)、比比(将绘制图与课本叶片结构模式图比对,强化认知)(4)、赛赛(组内抢答各部分结构名称)教师巡视并指导。

在学生对叶片的基本结构有了感性认识之后,教师结合生活实例提出新的问题“为什么叶的正面绿色深些而背面浅些?”“秋天的落叶为什么大多是叶面向下而叶背朝上?”引导学生加深认识叶片的结构,完成重点知识的学习,为下一节光合作用的学习奠定基础。然后,利用课件“叶横切面的结构示意图”,引导学生对叶片基本结构进行总结概述。(板书:叶片的基本结构)。

在学生了解了叶片的基本结构后引导学生继续深入思考,水分到底是从叶片中的什么结构中散失的呢?继而展开第三个活动:

2

活动三:观察表皮临时装片。

为使学生能形象的了解气孔的位置和分布,指导一名学生进行形象演示:

将课前刚摘下的冬青叶一片用镊子夹住浸在盛有70℃以上热水的烧杯中。片刻后学生很容易观察到叶片表面产生气泡。据此使学生明确气泡是从气孔中冒出的,气泡的位置就是气孔的位置;并且引导学生观察比较正面和背面气泡数目?并迁移学生的认知:分析气孔的数目、分布特点与蒸腾作用的关系,初步树立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气孔是什么样子的呢?组织学生制作蚕豆叶表皮临时装片,甲、乙两组分别制作上、下表皮临时装片,引导学生重点观察保卫细胞和气孔,然后相邻甲乙组互换观察。学生能够观察到气孔是由一对半月形的保卫细胞围成的空腔,引导学生明确气孔不但是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气体交换的窗口。并借此引导学生比较保卫细胞和表皮细胞的形态及排列特点。(板书:比较表皮细胞、保卫细胞)。

对于影响蒸腾作用强弱的因素这部分教学,展示在“春天阳光下、夏天阳光下、阴天潮湿环境、电吹风吹叶片”四种情况下蒸腾作用强弱的课件,让学生理解蒸腾作用强弱受四种因素的影响:光照强度、环境温度、空气湿度以及空气流动状况;并通过课后思考与练习中“某一植物在一天当中某些时段的失水量”加深认知理解。

接下来回归到开始导入的问题:植物体内99%的水分用于蒸腾作用是不是一种极大的浪费呢?随即引入第4个环节:

4、体验感悟,讨论交流。

活动四:体验感悟蒸腾作用的意义。

体验:用吸管喝水。让学生体会到蒸腾作用能使植物体内产生一种使水分向上运输的拉力,从而促进根吸收水分,促进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

感悟:用热棉球擦皮肤。让学生感悟出蒸腾作用能降低叶表面的温度。

讨论交流:结合学生的体验和感悟及蒸腾作用示意图,在理解蒸腾作用的意义基础上,讨论交流如下问题:

(1)、“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为什么植物体内水却是往高处流的?

(2)、为什么在炎热的夏季,树叶不会被灼伤?

接着引述问题“夏季移栽植物时,应采取哪些措施有利于植物成活?”来拓展学生思维,唤其环保意识,诱其环保行为即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

5、拓展思维,环境教育。

最后对全体学生的基础知识进行检测及对部分学生的综合技能进行考核,达到因材因情施教目标,引导学生进行第6个教学环节:

6、梳理内化,达标升华。

让学生结合板书对本节内容梳理、归纳以求内化,并通过导学案进行达标训练,以求升化。

当堂达标(我能行):(略)。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第一课教案(实用22篇)篇二十

知识与能力:

1.俄罗斯的地理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

2.俄罗斯的地形、河流、气候。

3.了解俄罗斯的自然环境(如矿产分布)对其经济带来的影响。

4.俄罗斯交通运输特点和城市分布规律。

5.了解俄罗斯的地方名胜、文化、技术方面的情况。

过程与方法:

1.运用地图,巩固学习描述一个地区或国家的地理位置的特点。

2.理解俄罗斯的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3.认识俄罗斯交通运输特点和城市分布规律,将这种能力运用到以后的学习中。

情感与价值观:

俄罗斯有发达的航天航空工业,这一切是建立在先进技术基础上的。由此联系到我国,我们国家要想在世界上具有巩固的地位,必须要发展科技,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热情。

教学重点:俄罗斯的自然特征和经济特征。

教学难点:

2.俄罗斯自然与经济的地区差异。

教学准备:

1.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搜集有关俄罗斯风土人情的资料;。

2.相关地图、景观图片。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你知道世界上哪个国家最大吗?(同学回答:俄罗斯)。

俄罗斯的面积有1700多万平方公里,也是与我国接壤的国家中疆界最长的国家。既然地域辽阔,自然环境就会多种多样。

设疑:你想了解有关俄罗斯的哪些方面的知识?

学生活动:分组提出问题,把问题进行归纳、筛选,选择主要的问题。

教师小结:问题归类,确定本节课要解决的问题。

讲授新课:

一、国土辽阔。

课件:投影世界政区图,并让学生找出俄罗斯的位置。

教师:先让学生读图说出俄罗斯的纬度位置。

同学回答:50°n~70°n。

同学回答:俄罗斯的纬度位置决定了其大范围是温带和寒带气候,没有热带气候。所以总的来说,气候比较寒冷。

教师:谁能说出俄罗斯的海陆位置。

同学回答:北临北冰洋,西临大西洋,东临太平洋,南临黑海、里海。陆上邻国有挪威、芬兰、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白俄罗斯、乌克兰、格鲁吉亚、阿塞拜疆、哈萨克斯坦、中国、蒙古、朝鲜。隔白令海峡与美国的阿拉斯加相望。

教师:读图,找出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

(同学活动)。

教师:大家还记得这是哪一条重要的地理界线吗?

同学回答:亚欧分界线。

教师:所以说俄罗斯是一个濒临三大洋、地跨两大洲的国家。

教师:再读图,看俄罗斯所跨的经度。

同学回答:20°e~180°e。

教师:俄罗斯从东到西大约跨160°经度,实地距离相差10000多千米,是世界上跨经度最广的国家。而我国东西距离相差5000多千米,是我国的2倍。

从图上可以看出:俄罗斯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

课件:投影几大国家的面积,进一步证明俄罗斯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

国家:俄罗斯:加拿大:中国:美国:巴西:澳大利亚。

面积:1710:997:960:937:851:768。

活动:1.读图7.45,找出北冰洋、黑海、里海、贝加尔湖、太平洋、白令海峡。

同学回答:略。

同学回答:略。

课件:点击出俄罗斯的地形、河流图。

教师提问1:看分层设色地形图,指出俄罗斯地势倾向及主要地形区。

同学回答:南高北低,东高西低是其地势倾向。自西向东有东欧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中西伯利亚高原、东西伯利亚山地。

提问2:有哪些河流,其流向如何?注入哪里?

同学回答:鄂毕河、叶尼塞河、勒拿河自南向北注入北冰洋;伏尔加河,全长3600km,是俄罗斯最长的内流河,自北向南,注入里海。

提问3:读图,看中俄边境上还有一条河流,是什么河?

同学回答:阿穆尔河,为中国的黑龙江,向东注入太平洋。

课件:投影完成下表俄罗斯地形、河流:

活动:读图7.46。

1.看等温线分布图,分析俄气温变化有什么规律?

同学分组讨论回答:从南向北,气温降低,同一纬度地区,大陆西部气温高,东部气温低。

2.看降水分布情况,你又能总结出俄罗斯的降水有什么规律?

同学回回答:南多北少,西多东少。

教师:俄罗斯由于所处纬度较高,因此大部分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又由于东西距离长,出现了在东西方向上的差异。东欧平原西部受大西洋的影响,气候比较温和。西伯利亚地区受极地寒冷气流影响,冬季非常寒冷,而且时间很长。在俄罗斯北部从亚洲到欧洲,亚寒带针叶林绵延很广。北冰洋沿岸是终年严寒的极地气候。

活动:试着描述雅库茨克奥伊米亚康一带——“寒极”的气候特征。

(同学讨论)。

教师:俄罗斯西伯利亚的冬季十分寒冷,北部的雅库茨克、奥伊米亚康一带,曾达到-71℃的低温,因而有“北半球的寒极”之称。西伯利亚的冻土,深度可达几百米,在短暂的夏季,表面融化变成泥沼,能吞没货车、拖拉机等。房屋要建在深埋在土层里的高桩上,以免冻土解冻,建筑物倾斜或下沉。所有的住宅墙都很厚,都装有三四层门窗。放在露天的钢铁也会失去韧性,变得像冰一样脆,容易折断。有人说,新来的人头一次注意到自己的鼻子,鼻孔里每根毛不出一秒钟都已冻僵,每吸一口气你都能感到鼻毛弯腰。你能够“看”到自己的呼吸,更出奇的是你能够听见它变成冰。

所以,俄罗斯的气候特征是:

活动:阅读“地跨亚欧两大洲的欧洲国家”,进一步了解俄罗斯。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第一课教案(实用22篇)篇二十一

应掌握知识的要求;其他只要求一般了解。

[过程与方法]。

1、以多种角度来训练学生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方法的初步运用能力;

2、将阅读、听讲、识记三方面材料综合起来的思维能力及独创、灵敏是思维品质的培养;

3、口头表达能力的锻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正确认识人类历史的起源;

2、了解国家兴衰、个人成就、个人成败的原因。

[重点]我国的原始人类。

[难点]历史人物的作用与人民是创造历史的动力相互关系。

[课型]新授课、活动课、讲评课。

[方式与方法]综合启发式教学。

[教具]地图册、我国原始人类相关多媒体、考古新发现图。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人类历史的起源;

(2)掌握我国主要的远古居民元谋猿人、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生产、生活情况、距今年代,氏族生活的特点。

(3)培养学生的读图和识图能力、比较分析历史事物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总结出我国主要的远古居民的代表,读懂图表、文字材料并从中总结规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的文明起源地之一,增强民族自豪感。

(2)正确认识人类历史的起源。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我国最早的人类、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生活和生产状况。

难点:远古居民的生存方式。

[教法、学法]应用多媒体课件,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课时]1课时。

[课型]新授课。

[教具]地图册、我国原始人类相关多媒体、考古新发现图。

板书设计:

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一、元谋猿人:最早、170万年。

二、北京人:时间:70—20万年。

生活方式:群居生活。

发展水平:用天然火。

三、山顶洞人:时间:1.8万年。

生活方式:氏族生活、工具进步。

发展水平:人工取火。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第一课教案(实用22篇)篇二十二

提前通知学生上课地点在学校的多媒体教室,多媒体教室的位置自己去找,给出一张校园平面图,同学们可以参考,也可以想其他办法找到教室。

二、谈话导入新课。

1、可以看到我们每做一件事,都要了解一些和它相关的信息,信息在我们身边,无时无处不在。

2、而且了解这些事,知道某个信息我们可以通过多种不同的途径来获得。

三、身边的信息。

1、由共同认识交通标志来引导学生发现、了解、收集身边的交通安全信息。

联系学生实际生活:现在大家来上学大都要骑自行车,那么走在路上,认识一些交通安全标志,会让我们的在来校和回家的路上更安全。

2、信息的有用性。

这些标志出现在路上时他就在以图形的表现方式来传递交通安全的信息,我们看到了就可以帮助自己更安全地出行。

四、信息的多种表现形式。

请学生想出一些方便盲人出行获得交通信息的方法。

方法:盲杖、盲道、语音提示等。

五、信息的加工。

锻炼学生对信息进行初步的筛选和加工。

我们还有一种方法可以帮助盲人获得外面的交通信息,它就是导盲犬。我们来一起看看它是以什么样的方式传递信息的。

问题:

(1)导盲犬的以哪种信息表现形式来传递信息的?

(2)是什么样的狗都可以作导盲犬吗?

(3)你认为可以带导盲犬一起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吗?

六、信息的传递。

通过刚才的学习、讨论和短片的观看,我们了解了许多关于交通安全的信息,这些信息都是我们从外界接受的,那么我们只有被动地接受信息吗?不是。我们还可以是信息的产生者和传递者。

七、信息技术。

为下节课做准备。

日常的信息中有许多需要我们对其进行加工处理,我们可以借助信息处理工具、运用信息技术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那么信息技术是什么,怎样运用才能最快、最好地获取我们有用的信息?在节课我们来一起研究。

相关范文推荐

    物业保安业绩述职报告(汇总21篇)

    述职报告是在工作单位或组织中对某一特定岗位或职责的工作内容、任务完成情况以及个人能力和表现进行总结和概括的一种书面材料,它可以帮助我们评估工作的成果和不足之处,

    造价员年终个人工作总结(精选18篇)

    写一份月工作总结是对自己工作的一份交代,也是对自己的一种成长。下面是一些优秀的月工作总结示范,希望能给大家提供参考和借鉴。时光荏苒,岁月如梭,2021年已在不经

    楼房出租合同完整版(模板20篇)

    合同协议可以是口头的,但最好还是以书面形式体现,以避免口头协议的不确定性。为了更好地理解合同协议的撰写要点,以下是一些标准模板及相关工具的推荐。根据《中华人民共

    中学语文教学心得体会(专业18篇)

    通过总结,我们可以更好地发掘自己的优势和潜力,并规划未来的发展目标。在下面的范文中,可以看到作者对事物的深刻思考和独到见解,不妨一读。那么如何进行有效教学呢?我

    保险内勤的工作总结(优秀19篇)

    保险工作总结是对保险服务过程中的问题、经验、教训进行梳理总结的过程,对于提高工作水平和服务质量有着重要的作用。小编整理了一些保险工作总结的典型案例,供大家学习和

    体育教师师德表现自我评价范文(12篇)

    通过自我评价,我们可以更好地发现自己的潜力和价值,进而提升自我。在下面的范文中,我们可以看到不同人的自我评价,以及他们对自己成绩的客观分析和自我反思。

    行政后勤部门工作计划表(精选19篇)

    通过工作计划表,我们可以及时调整工作进度和方式,提高工作的灵活性和适应能力。如果你正在迷茫如何制定一份高效的工作计划表,不妨参考一下下面的案例和经验。

    消防安全会议总结内容大全(16篇)

    范本是学习和学术交流中的重要参考材料,我们不妨多收集一些。以下是一些值得借鉴和参考的总结范本,供大家学习和参考。同志们:这次全市学校安全工作会议,其主要任务是简

    部门整体支出绩效自评报告(热门18篇)

    在一个公司或者机构中,部门通常根据不同的职能进行划分。下面是一些成功部门的案例研究,可以从中获得一些启发和思考。桥头乡地处罗宵山脉中段,位于桂东县东北部,东连清

    单位防震减灾应急预案(优质19篇)

    应急预案的制定需要全面考虑各种资源的配置与调动,包括人力、物资、技术和信息等方面的支持。拥有一份可供参考的应急预案范文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应急预案的结构和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