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道德经》原文及翻译(通用12篇)

时间:2023-10-22 作者:笔砚2023年《道德经》原文及翻译(通用12篇)

值此XXX之际,我代表全体成员对大家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面对如此复杂的问题,我们应该如何去解决呢?这些范文中的观点非常有价值,我希望大家能从中受到启发。

2023年《道德经》原文及翻译(通用12篇)篇一

1、雄:比喻刚劲、躁进、强大。

2、雌:比喻柔静、软弱、谦下。

3、溪:沟溪。

4、婴儿:象征纯真、稚气。

5、式:楷模、范式。

6、忒:过失、差错。

7、无极:意为最终的真理。

8、荣:荣誉,宠幸。

9、辱:侮辱、羞辱。

10、谷:深谷、峡谷,喻胸怀广阔。

11、朴:朴素。指纯朴的原始状态。

12、器:器物。指万事万物。

13、官长:百官的首长,领导者、管理者。

14、大制不割:制,制作器物,引申为政治;割,割裂。此句意为:完整的政治是不割裂的。

2023年《道德经》原文及翻译(通用12篇)篇二

从本书第一章起,老子就指出“道”是宇宙的本原。但这个本原“道”,是精神的还是物质的呢?对此问题,学术界的解释不同,就出现“道”是唯心主义的和“道”是唯物主义这两种观点。本章中,老子进一步发挥第十四章关于“道”是“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的观点,明确地提出“道”由极其微粘的物质所组成,虽然看不见,无形无象,但确实存在,万物都是由它产生的。

在本章里,老子还提出“德”的内容是由“道”决定的,“道”的属性表现为“德”的观点,集中地描述了“道”的一些特点。一章、四章、十四章、本章和二十五章,是研究老子哲学思想的核心——道的性质问题的重要篇章。

2023年《道德经》原文及翻译(通用12篇)篇三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曰餘食赘形,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居。

1、企:一本作“支”,意为举起脚跟,脚尖着地。

2、跨:跃、越过,阔步而行。

3、赘形:多余的形体,因饱食而使身上长出多余的肉。

踮起脚跟想要站得高,反而站立不住;迈起大步想要前进得快,反而不能远行。自逞已见的反而得不到彰明;自以为是的反而得不到显昭;自我夸耀的建立不起功勋;自高自大的不能做众人之长。从道的角度看,以上这些急躁炫耀的行为,只能说是剩饭赘瘤。因为它们是令人厌恶的东西,所以有道的人决不这样做。

在帛书甲、乙本中,这一章都抄写在二十二章前面,因为此章与二十一章内容相一致,叙述用的语气、语言也是一种风格。这样的排列顺序,或许是有道理的。本章所具体阐述的问题,仍然是有关社会政治及其得失的内容,同时还包含有辩证法的观点。

即“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这些表现及其结果往往是对立的、相互矛盾的。这是老子思想中极富精义的部分。不过在这其中仍然贯穿着以退为进和所谓“委曲求全”的处世哲学。

这种观点、这种态度绝不是无条件的、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采用的,而仅是对现实斗争中某种情况下可以采用的策略,这虽然说不上是在逃避现实的政治斗争,但表面上给人的印象却是消极退守、防御。当然,这是老子哲学思想的一贯主张。不过在现实生活中一定要灵活运用,它并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

《道德经》创作背景:

据文献记载,老子静思好学,知识渊博。他的老师商容教授知识过程中,老子总是寻根问底,对知识非常的渴望。为了解开自己的疑惑,他经常仰头观日月星辰,思考天上之天为何物,以至于经常睡不着觉。后来,商容老师“实乃老夫之学有尽。”推荐老子入周都深造。文献记载:”老子入周,拜见博士,入太学,天文、地理、人伦,无所不学,《诗》《书》《易》《历》《礼》《乐》无所不览,文物、典章、史书无所不习,学业大有长进。博士又荐其入守藏室为吏。守藏室是周朝典籍收藏之所,集天下之文,收天下之书,汗牛充栋,无所不有。”通过这段经历,老子积累了丰富的学识,也使他远近闻名。

老子生于春秋战国时期,当时的环境是周朝势微,各诸侯为了争夺霸主地位,战争不断。严酷的**与变迁,让老子目睹到民间疾苦,作为周朝的守藏史,于是他提出了治国安民的一系列主张。

函谷关的守关关令尹喜对《道德经》的成书也起了巨大作用,他少时即好观天文、爱读古籍,修养深厚。司马迁在《史记老子传》中记载老子“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至关,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于是老子言道德五千言而去,莫知始终”,尹喜感动了老子,老子遂以自己的生活体验和以王朝兴衰成败、百姓安危祸福为鉴,溯其源,著上、下两篇,共五千言,即《道德经》。

2023年《道德经》原文及翻译(通用12篇)篇四

学术界一派观点认为老子的“道”不是物质实体,而是绝对精神之类的.东西,这种观点有待商榷。我们的观点是倾向于“道”具有物质性的这种意见。因为老子说了“道之为物”,又说“道”中有物、有象、有精,这显然不属于观念性,而是属于物质性的东西。在以后的章节里,还将遇到此类问题。

此外,关于道与德的关系问题,老子的意见是:“道”是无形的,它必须作用于物,透过物的媒介,而得以显现它的功能。这里,“道”之所显现于物的功能,老子把它称为“德”,“道”产生了万事万物,而且内在于万事万物,在一切事物中表现它的属性,也就是表现了它的“德”,在人生现实问题上,“道”体现为“德”。

2023年《道德经》原文及翻译(通用12篇)篇五

知其雄,守其雌,為天下溪。為天下溪,常德不离。常德不离,复归於婴儿。知其荣,守其辱,為天下谷。為天下谷,常德乃足。常德乃足,复归於朴。知其白,守其黑,為天下式。為天下式,常德不忒。常德不忒,复归於无极。朴散则為器,圣人用之,则為官长,故大智不割。

2023年《道德经》原文及翻译(通用12篇)篇六

【注释】:

[1]"奥"字,河上公注为"藏",王弼注为"庇荫",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甲、乙本均作"注",读作"主"。其实,道作为万物之"主",已将"保藏、庇荫"万物的意思涵括进去了。

[2]"保"字,任继愈和陈鼓应的译文,均依河上公"道者,不善人之所宝倚也",说"道也是恶人所要处处保持的"。

【翻译】:

道是万物的主宰,善人的宝贝,罪人的中保。

美好的言词固然可以博取尊荣,美好的行为固然使人得到敬重,然而人的不善怎能被剔除弃绝呢?所以,就是立为天子,封为三公(太师、太傅、太保),财宝无数,荣华加身,还不如坐进这大道里呢!

古时候为什么重视道呢?不就是因为在他里面,寻求就能得著,有罪能得赦免吗?所以道是天下最尊贵的啊!

【老子·第六十三章】。

2023年《道德经》原文及翻译(通用12篇)篇七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是以圣人云:“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不祥,是为天下王。

说的意思是:天下再没有什么东西比水更柔弱了,而攻坚克强却没有什么东西可以胜过水。弱胜过强,柔胜过刚,遍天下没有人不知道,但是没有人能实行。所以有道的圣人这样说:“承担全国的屈辱,才能成为国家的君主,承担全国的祸灾,才能成为天下的君王。”

【注释】。

1、无以易之:易,替代、取代。意为没有什么能够代替它。

2、受国之垢:垢,屈辱。意为承担全国的屈辱。

3、受国不祥:不祥,灾难,祸害。意为承担全国的祸难。

4、正言若反:正面的话好像反话一样。

【引语】。

本章以水为例,说明弱可以胜强、柔可以胜刚的道理。八章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本章可与八章的内容联系起来阅读。老子所举水的例子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水最为柔弱,但柔弱的水可以穿透坚硬的岩石。水表面上软弱无力,却有任何力量都不能抵挡的力量。这就清楚地说明,老子所讲的软弱、柔弱,并不是通常人们所说的软弱无力的意思。此处,由于水性趋下居卑,因而老子又阐扬卑下屈辱的观念,实际上反而能够保持高高在上的地位,具有坚强的力量。本章后面有一句话:“正言若反”,集中概括了老子辩证法思想,其含义十分深刻、丰富。

【评析】。

本章内容主要包括两点:一是对水的赞美;二是“正言若反”。张松如说:“在世界上,弱能胜强,柔能制刚的事例是不乏见的。生活在春秋末年的老子,他亲身经历了这个时代的许多大变化,看到了曾为天下共主的周王朝由盛到衰的演变,这不能不对他的思想发生重大影响;同时,在这个时期,随着铁器的广泛使用,人类在征服自然界的斗争中,对自然现象的认识也在不断发展。”“在更远的时代,水的特点还没有为人们所了解,保留《山海经》中禹治洪水的传说,和老子书中对于水的柔性和作用的认识,是很不相同的。”老子认为,水虽然表面上看来是柔弱卑下的,但它能穿山透石,淹田毁舍,任何坚强的东西都阻止不了它战胜不了它;因此,老子坚信柔弱的东西必能胜过刚强的东西。这里,老子所说的`柔弱,是柔中带刚、弱中有强,坚韧无比。所以,对于老子柔弱似水的主张,应该加以深入理解,不能停留在字面上。由此推而言之,老子认为,体道的圣人就像水一样,甘愿处于卑下柔弱的位置,对国家和人民实行“无为而治”。

再说“正言若反”。老子所说“正言若反”是老子对全书中那些相反相成的言论的高度概括,例如:“大成若缺”、“大盈若冲”、“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类”、“上德若谷”、“大白若辱”、“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等等。孙中原说:“这里连句子的结构都是类似的。……他们本来是彼此相异的、互相排斥的、对立的,但在某种条件下,某种意义上,表示某种特定事物的概念和它的对方具有了统一性,二者互相包含,互相融合,互相渗透,彼此同一、一致。这样,在同一个判断中,就包含了对立概念的流动、转化,体现了概念的灵活性。这种灵活性是有条件的,老子中的话也只在一定条件下才有意义。”

2023年《道德经》原文及翻译(通用12篇)篇八

【翻译】:

世人都说我的道太大,简直难以想像为何物。正因为他大,才不具体像什么。若具体像什么,他早就藐小了。

我有三件宝贝,持守不渝。一是慈爱,二是俭朴,三是不敢在这世上争强好胜,为人之先。

慈爱才能勇敢,俭朴才能扩增,不与人争强好胜,才能为人师长。

当今之人,失了慈爱只剩下勇敢,失了俭朴只追求扩增,失了谦卑只顾去抢先,离死亡不远了!

慈爱,用它来征战就胜利,用它来退守必坚固。上天要拯救的,必以慈爱来护卫保守。

【老子·第六十八章】。

2023年《道德经》原文及翻译(通用12篇)篇九

【翻译】:

道,通常不显露其名份。存在的本原即道的本体,虽然精渺微小,天下却没有什么能支配他。王侯若能持守他,万物会自动归顺。

天地相和,降下甘露,无人分配,自然均匀。

宇宙一开始有秩序,就有了名份。既有了名份,人就该知道自己的限度,不可僭越。知道人的限度而及时止步,就可以平安无患了。

道,引导天下万民归向自己,就好像河川疏导诸水流向大海。

【老子·第三十三章】。

2023年《道德经》原文及翻译(通用12篇)篇十

【翻译】:

可信的不华美,华美的不可信。

良善的不巧辩,巧辩的不良善。

真懂的不广博,广博的不真懂。

圣人不为自己积攒什么:既然一切都是为了世人,自己就愈发拥有了;既然一切都已给了世人,自己就愈发丰富了。

上天的道,有利于天下,而不加害于天下。圣人的道,是为了世人,而不与世人相争。

2023年《道德经》原文及翻译(通用12篇)篇十一

【翻译】:

能识透别人,算有智慧;能识透自己,才有光明。

能战胜别人,算有力量;能战胜自己,才是真强。

知足的人富有。

攻克己身、顺道而行的人有志气。

持守本相、不失不离的人可以长久。

肉身虽死、生命活著的人才叫长生。

【老子·第三十四章】。

2023年《道德经》原文及翻译(通用12篇)篇十二

【翻译】:

三十根辐条集中在车轴穿过的圆木上,圆木有空的地方,才对车有用处(可行走)。

揉合黏土制成器皿,上面有空的地方,才有器皿的用处(能容纳)。

为房屋安窗户,窗户有空的地方,才对房屋有用处(取光亮)。

有形者对人们有利益,是由于无形者的功用啊。

【老子·第十二章】。

相关范文推荐

    专业政府会议纪要的格式及(汇总21篇)

    公司宣传语应该与企业的定位和目标相契合,能够准确地反映出企业的特点和优势。撰写公司宣传语时,要注重语法和语言的规范性,确保表达的准确性和清晰度。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优秀恢复用电通知(汇总13篇)

    公司宣传语是公司文化的体现,能够让内部员工感到自豪和归属感。公司宣传语要有个性和特色,与众不同的创意能够吸引消费者的眼球。“设计,创造无限可能”-苹果

    最新控申部门个人工作总结(通用15篇)

    银行向客户提供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丰富多样,能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班级工作总结的实例,供大家参考和学习。区招商局组建一年多来,在区委、区政府的正

    热门廉的心得体会范文(21篇)

    军训心得是对军训教官和战友们的感谢和赞美,它能够表达自己对他们的尊重和敬意。现在,我将为大家分享一些实习期间所写的心得体会,希望能够对各位有所启发。

    热门财务的心得与体验(案例12篇)

    培训心得是我们在培训过程中的重要心得体会,可以让我们更好地应用所学的知识。以下是一些经典的读书心得范文,希望对大家写作有所帮助。体验式财务教育是一种新型的财务教

    最新人才发展专项资金(案例13篇)

    团结就是力量,我们无所不能。团队标语可以通过团队的参与和讨论来共同制定,增强团队的认同感。携手同行,共创辉煌!甲方(用人单位):_________乙方(使用经费

    2023年试用期转正工作计划及目标(通用18篇)

    通过编写工作计划范文,我们可以理清思路,更好地分配时间和资源。接下来,我们将为大家分享一些优秀的少先队工作计划范文,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思路和启发。

    实用检察机关警示教育活动心得体会范文(18篇)

    学习心得是我们从学习中获得的宝贵财富,可以帮助我们在以后的学习中避免同样的错误。接下来是一些学生们写的读书心得,希望他们的观点和经验对大家有所启发。

    实用保护水资保护水资源(案例20篇)

    竞聘是一种挑战和机遇并存的过程,只有在竞争中表现出色,才能够脱颖而出。竞聘需要我们展现自己的创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表现出在困境中寻求解决方案的能力。以下是小编为

    优秀安全生产环境保护工作总结大全(17篇)

    党委党支部是凝聚力量的重要纽带,是推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重要阵地。接下来是一些经过认真整理的工会工作总结,希望能够为大家提供一些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